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智能化技术应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智能化机械工厂是以“智能化”为核心,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生产、经营实体。智能化工厂将逐步分层次实现。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自动化制造工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化数控设备中,除了各种数控设备和相关数控配套设备以外,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工厂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日本发那科开发的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安装了三维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用于数控设备自动上下料和产品组装方面。视觉传感器能识别三维图像、能识别零件的位置和姿态,能抓取散放零件。发那科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安装了用于生产的视觉传感器之外,还使用了力传感器用于产品组装作业。
最近几年,国内外的工业机器人专家都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视觉伺服”智能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方面,成为国内外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工业机器人的“视觉伺服”研究,包括从视觉信号处理到机器人控制的全过程。包括机器人运动学、控制理论;包括实时图像的识别与处理,以及三维信息的获取、处理和重构技术;包括实时计算技术等领域的融合;包括机器人本体标定和摄像机标定技术等。
“视觉伺服”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难点较多,较复杂,但是目前在数控技术领域已有较成熟的高速度、高灵敏度、高精度伺服控制技术和机器人方面的视觉传感技术作为基础和借鉴,相信是能够攻克“视觉伺服”工业机器人技术的。
(2)智能化自动化工厂在各种智能化自动化数控设备的基础上,智能化工厂将由工厂局部智能自动化、逐步分层次地发展到全工厂智能自动化和社会化智能制造。
第一层次:单机或单元智能自动化。单机或单元智能自动化,可以实现长时间无人值守。国内外都有用于生产的实例。比如日本发那科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智能数控加工中心上,加几个用于人工上下料托盘,可以实现24h 连续运转。20世纪90年代的第二代智能加工系统,以4 ~6 台加工中心和装有带加工夹具的立体托盘架,能摆放待加工的大量毛坯件,可实现60h 连续运转。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第三代智能加工系统,称作“智能机器人化加工单元”,该单元就是用智能化机器人为智能加工数控设备的夹具自动装卸工件。与第二代加工系统相比,由机器人代替了人工上下工件,解放了工人的繁重劳力,减少了夹具,减少 了设备投资,缩短了生产准备时间,加工质量更加稳定,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二个层次:生产制造系统智能自动化。
在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化单元”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系统。包括毛坯仓储管理,再制品仓储管理,成品零件仓储管理及其搬运、装卸、装配作业和质量检验等。
第三个层次: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制造系统。在第二层次生产制造系统智能自动化的基础上,配置网络综合管理系统,来实现全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制造。智能化工厂的实现主要是靠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智能网络的可靠运行加以保证。具有实时资料搜集与传输功能、高效能计算机与分析预测功能、远程监控与诊断功能及模拟功能等。
智能化工厂最核心的部分是生产过程和全面经营运行的智能自动化,包括设计智能化,生产排序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测试检验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电力管理智能自动化等等,进一步发展到自动化无人化工厂(绝大多数设备可以无人值守)。除生产过程智能自动化外,还包括人力资源优化调度,物资资源(设备,工具,材料等)智能优化调配,并具有强化专案时程能力,时间弹性应用支配能力,完善调整生产周期,优化生产经营方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
目前,这种工业网络智能工厂基本形态在技术先进国家有实力的技术先进企业已率先实现。但是用于工业智能网络不同于一般ICT 通信网络,有不少难点需要克服。工业智能化网络必须具有防水、防尘、防磁、防爆以及抗高低温和抗腐蚀的能力。在可靠性、耐用性方面都比一般通信网络要求高得多。
例如:Tata汽车有限公司在印度Gujarat投资4亿1700万美元建造一座先进的具有智能化特征的工厂,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采用“智能化”制造技术,对于来自经销商的订单,可以及时对客户的偏好加以调整,满足个性化需求。采用“智能化”制造技术,可以追踪每种零件的来源,可以快速确认及解决任何可能产生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问题。此外,智能网络还可以与智能电网相连,以便在能源最为充沛或最便宜时段大量投入设备运行以降低成本。
智能化制造工厂,应该具有掌握整体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能力,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的弹性灵活运行,协调生产线,推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发展智能化制造工厂,绝对势在必行。这取决于三大关键要素:人性化操作接口,高功能高速度计算机运算平台连接及跨网络的云端运算与信息集成分析与统计。
第四个层次:智能化社会化生产。智能化网络化社会化制造,将由企业内部局域网经因特网向企业外部传输。这就是所谓的Internet/Intranet。网络可使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跨地区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信息共享、远程监控、远程诊断和服务等。网络能为制造提供完整的生产数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将加工程序传给远方的设备进行加工,也可远程诊断并发出指令调整。网络使各地分散的数控机床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统一优化调整,使产品加工不局限于一个工厂内而实现社会化生产。智能化社会化制造能够借助Internet网实现跨行业、跨国际智能化制造,进入Internet/Intranet时代。云计算借助Internet网整合了计算机资源,为智能化制造开了先河。智能化网络化社会化制造将引领社会和全球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运用,同时将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逐步地减少人类的体力劳动而扩大脑力劳动的比重,进入知识社会,智能社会。
篇2
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有着鲜明特征体现,能有效实现无人超控,系统控制是通过鲁棒性变化以及下降时间和响应时间进行调节的,减少了人力的投入。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在数据处理的一致性特征上也比较突出,智能控制器能对所有数据经过处理估计得以应用,在数据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层面有着鲜明特征[1].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不需要控制模型,这样就能减少应用程序,从而在效率上有了提高。
1. 2电气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应用作用
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发挥高效性作用,在系统控制的精度层面也相对比较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通过高速CPU芯片以及RISC芯片的应用,这就能对系统控制精度得到了提高。智能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国,是通过多系统共同控制的,系统的完善性就比较突出,在实际的调节上也比较简单化。智能化技术在自动化中应用中,数据的直观性比较突出,从而能有效将抽象数据具体化,另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适应范围也比较广泛。电气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应用,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对系统数据的控制力度比较强,对安全事故的预警作用发挥也比较突出[2].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对自动化统一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等。
2电气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和具体应用
2. 1电气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电气自动化当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在行为能力以及感知能力方面有着体现,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下,技术应用也逐渐成熟化,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智能化技术在诸多的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应用,为应用企业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智能化技术的作用发挥主要是依靠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而对人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在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上也有了提高,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实现了网络以及多功能化的发展目标。
2. 2电气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具体应用
电气自动化中智能化的应用在变电站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发挥,社会的发展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变电站作为电气工程核心内容,在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对传统人工操作有效替代,能实现人工监视,这就能在变电站出现了故障的时候有效及时的应对,对数据传输的自动化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在应用的效率上也比较高,准确率也比较高[3].
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中的故障诊断效果比较好。将智能技术和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相结合物,对电气设备的复杂故障以及非线性故障的处理效率就能有效提高。将人工智能的方式在电气设备中应用,就能保障故障诊断效率提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设备中发电机故障的诊断中,和神经网络以及模糊理论等结合应用,这样就能对故障诊断的模糊性得以有效保证,也能和神经网络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得以发挥,这就能将整体的诊断效率有效提高。
电气产品的设计工作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对优化电气产品也有着积极意义。电气产品设计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就替代了传统人工设计方式,将计算机辅助技术科学应用,对电气设计中人工劳动强度能大大减轻,对产品设计的时间差也能有效缩短,从而就提高了产品设计效率[4].在当前的智能化设计手段当中比较常用的智能化技术就是专家系统以及遗传算法,其中的遗传算法是对操作对象直接性操作控制的,对产品的内在性能运行能力提高就欧哲促进;而专家系统也是对应用领域中的专家经验进行借鉴,在合理化的推断判断下模仿专家决策的一个过程,这都能有利于电气产品的优化。
篇3
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概述
智能化技术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产生,并在人们生活中得到认可的,从上世纪开始,智能化技术最初在美国产生,到现代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普遍应用,只用了端端的30年,可见该技术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在美国第一次将通信电缆、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机电设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控制和管理, 首次在世界上产生了智能建筑IB。从而使人们开始认识到, 以建筑为平台, 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 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大组合, 给人类社会提供一个高效、舒适、环保、节能、便利的建筑环境。使之能够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充分享受快速、精确、高效的智能信息服务, 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智能化技术优势的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一些建筑中职能技术的应用也更加普遍,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发源国――美国,其国内的智能化建筑已经达到几万座,在日本,现代化建筑中,有将近一半的建筑开始采用该技术,我国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主要大城市的建筑中采用智能化技术,其社会效果很大,并极大的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
二、医院智能化楼宇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
智能化技术不仅仅能够体现现代科技的优势,同时在医院楼宇中能够对一些基本的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为楼宇的安全等多个方面提供帮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从实现能源节约的角度
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对楼宇内的电灯、空调以及制冷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根据需要调节亮度或者大小,这样能够保障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不出现浪费的情况。
2.从管理节约的角度分析
所谓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看出,从多个方面其能极大的解放人力,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所有楼宇内的设备、机器等都依靠智能化控制技术进行控制,减少了传统人力管理的负担,同时还可以加快管理的效率,并且保障管理的质量。另外,可以完全依照设备的性能来进行控制,不会出现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也不会有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等对设备有损伤的现象发生,使设备能在最优状态长期稳定运行。
三、医院引入智能化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智能化技术的优势毋庸置疑,但是医院毕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其每一项技术的引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于病人的正常质量和医院的有效管理是否有利,因此在引入智能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医院智能技术的采用, 必将促进医院建筑的发展, 同时也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服务患者的理念, 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诊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效率, 这也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标准。作为医院管理者必须更新服务的理念, 在医院智能化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 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情况, 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育医务人员及员工树立服务意识, 为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2.注意技术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
医院采用智能化技术, 需要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及维护, 并肩负起对各类设备的调试及运行职责。这就需要有一批经过专门学习及培训,具有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 这是医院当前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只有培养好掌握专业化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 建立完整的设备操作和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医院智能化系统有效运行、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工作。
3.亟待形成医院智能化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及成熟产品
医院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需要一整套医院智能化管理标准及其规范, 以及成熟的智能化产品。因此, 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医院智能化设备系统,是我国医院智能化发展的根本之路。医院智能化技术必须依靠技术标准的规范化, 才能形成完整的智能化管理体系。
四、结语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空间广阔,在医院建筑之中也可以根据情况对该技术进行及时的引进,但是还应当看到,我国许多的大型医院在引进该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智能产品不安全、专业技术水平低等,只有及时有效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医院楼宇控制的智能化,也才能让智能化控制为医院楼宇更好的服务。
篇4
随着过去传统粗放式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能源紧张和浪费问题日益严重,而且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尤其是在建筑领域表现得最为典型。建筑领域历来是能耗巨大、污染严重的领域,智能建筑是近年来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近些年来随着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得到快速发展。应用楼宇智能化技术来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必由之路。
一、楼宇智能化概述
楼宇智能化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综合形成的一门专业性的技术学科。楼宇智能化系统本身包含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网络系统等基本系统。楼宇智能化技术与传统的建筑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智能化和自动化。
DDC(直接数字控制)系统是楼宇智能化建筑中的核心部件,它是实现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的关键。能量管理是DDC系统的重要功能。在智能建筑设计中合理配置DDC系统不仅可以提升有效提升建筑自身的智能化,同时还能够根据建筑自身的能耗规律设计出一套科学高效的能量管理体系。这一系统能够实现真实地能耗记录以及焓值控制。加强对这一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优势
1、智能化技术具有灵活性
传统控制器的操作过多的依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难免出现失误,而智能化技术不仅保证了工程的严谨性,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加便于操作,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响应数据、信息技术和语言技术完成设计。
2、智能化技术具有一致性
智能化技术的一致性体现在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方面。其不仅能够输入陌生的数据形式,也能在输入之后完成预估,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要求标准。对于控制对象产生的作用也会依据控制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及时没有做出控制动作,但是同样会产生控制效果。不过当更换了控制对象之后,预期的控制效果可能无法实现。所以设计工作要足够的严谨,加强对细节工作的把握,防止智能化控制器状态不佳对精准度的影响,一旦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应该严格筛查每一个工程环节,控制好误差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3、智能化技术可以优化其函数近似器的功能
当设计控制模型中产生不稳定的参数变化,此时应该把握好对对象进行控制的过程。智能控制器设计能够不控制对象,而人工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下降、响应时间做出改变,使自身的性能与控制对象相协调。
三、空调系统的智能化设计
在建筑物中空调系统是能源消耗超大的系统。中央空调系统虽然能够给我们提供舒适的环境,但同时也会造成巨大能耗。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来看,空调系统的能耗已经占到了建筑能耗的70%左右。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就成为智能建筑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楼宇智能化技术在空调系统中主要是通过改善和优化新风系统、变风量系统、温湿度控制以及冷源系统从而来实现建筑节能。
新风系统一般是通过楼层的面积来输送新鲜空气。楼宇智能化技术通过对室外空气焓值和室内空气焓值进行比较来选择输送方式来最终达到节能能的目的。室外空气焓值大于室内空气焓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最小新风的方式来输送新风,反之则可以全新风运行。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实现节能,改善室内环境。变风量控制系统与建筑能耗密切相关,通过优化变风量控制系统是实现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手段。楼宇智能化技术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智能建筑节能。
首先是考察各房间的负荷,各房间的负荷是不一样的,需要送入房间的风量也是随时变化的,因而就可以采用调节变频的大小来实现对输送风的控制。
其次为了保证空气质量,需要对新、回风阀进行湿度调节,只有保证各房间具有充分的新风量,才能保证房间空气的品质。
再有就是调整送风机。送风机可以应用定静压或者是变静压点来实现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冷源系统本身是空调系统中的核心部位,对冷源系统进行协调控制至关重要。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情况来调节冷冻水泵的开启台数或者是对水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低负荷时提高冷机的出口温度也能够达到节能目的。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以利用自控来实现对机组的最优启停时间的控制。这样能够稳定系统并提高设备寿命。
四、照明系统的智能化设计
在智能建筑中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主要是通过楼宇智能化和智能照明技术来实现。通过采用楼宇智能化技术能够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实现对照明系统的自动控制。对于智能建筑中那些不受日光影响的公共部分采用定时控制的方式,预先设定上下班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智能控制。对于宾馆客房可以设计智能开关,当房间里有人时自动接通电源,房间里没人时则断电。这样对于节能控制是有好处的。
智能建筑中有些位置是要受到室外照度的影响的,窗户边上和幕墙区域就是最典型的地方,这些区域当室外光照不足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补光,补光一般是根据室外天气的情况来进行补光。因而就需要在每个区域内设置不同负荷的供电回路,不同回路的灯具也可以相互交叉或者是并排布置,这样有助于实现最佳组合效果。大型智能建筑物可以采用集中控制和手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照明系统的有效控制。在楼宇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建筑有条件实现集中控制,通过中央控制室可以实现对各种灯光组合的定时控制、实时监测。
照明系统的启动方式与灯具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关联,传统的启动方式的对灯丝有很大影响,长期使用就会严重影响到灯具的使用寿命。为了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设计人员可以把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通软启动的方式来实现控制。软启动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冲击电压和浪涌电压,从而最终能够达到延长灯具寿命的目的并降低照明灯具的运行费用。
五、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的优化
在智能建筑中电气的质量对智能建筑具有重要影响。质量安全监控系统是检测电气质量变化的重要系统。优化这一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必然选择。楼宇智能化技术具体是通过两方面的措施来实现优化的。第一是对智能供电系统进行有效保护。借助网络技术,开启智能保护措施最终能够实现有效保护。第二就是优化安全防范系统。对入侵报警系统、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等系统进行优化。楼宇智能化技术中的现场总线布控技术、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元器件探测技术、以及接口控制等技术的应用对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结语
随着能源形势的日益紧张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楼宇智能化技术是一门综合化专业化的新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应用楼宇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智能化控制。空调系统与照明系统的优化设计使得智能建筑最终达到了目的,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建筑工程要求的提高,很多的新技术开始使用,智能化技术就是众多新技术中间的一种。智能化技术又叫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计算机技术、GPS技术等技术的集合体。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包括用语言识别系统、语言处理系统、图像文字分析系统、专家系统等。智能技术在控制方面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的丰富着其他的系统结构,逐渐的在原来的系统基础之上加入仿生学、自动化等新的知识,构成了一个更加全面的系统。既提高了智能技术的整体的可靠性,又提高了它的运行速度和设备性能
三、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间的应用
智能技术已经开始频繁的应用到建筑电气工程中,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中,在电气工程设备故障检测和电气工程优化中都是应用的智能化技术。在这些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加快了电气工程设备故障的检测维修速度,对电器工程的优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智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在电气化的领域中间,电气化的操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的领域较多,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才能进行控制。同时还要通过控制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来确保操作的良好进行。(2)电气控制中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电气控制在整个的建筑电气工程中间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实现电气控制的智能化就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加快工程的进程、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在电气工程中,我们的电气工程需要自我保护,我们通过将GPS的定位系统安装在里面来确定电气控制的线路。一旦出现问题,我们的计算机智能系统就会自动的传送出运行状况,然后对传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智能化的电气控制。2.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1)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控制。在控制的中,我们对于系统的智能化检测就能很好的反馈出问题的所在。对于发生故障的部分进行智能数据的传送,以便进行更进一步的智能监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神经网络,模糊网络,专家系统等。(2)对于电气的变压器、发动机、发电机等诊断,我们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电气工程中间经常会出现故障,对于故障诊断的不及时和故障诊断的不准确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而传统的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术比较的繁杂、检测的时间较长、准确率不高。对于变压器,我们的传统方法是检查变压箱的气体,然后对气体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很高的准确率,往往还会出现分析错误,导致故障的分析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而智能化的应用就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故障所在。通过人工智能中的模糊理论、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来分析,以此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准确度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进行设备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遗传算法,另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是模仿生物遗传的模仿,在运算的时主要是利用生物的进化规律进行搜索,然后对于里面系统的缺陷进行优化。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通常是采用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对设备进行优化。(2)除了使用遗传算法和专机系统进行电气设备的优化升级之外,还可以采用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设备的优化升级。模糊理论主要是利用物理的方法进行的设备的优化升级,神经网络主要是将计算机中间的算法进行升级,从而提高运算速度。这种方法充分克服了神经网络运算速度慢的问题,并在优化升级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1)从目前来看,国内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甚至有些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证明了其可行度。但是从整体的人工智能化应用来说,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状态,很多的智能化技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在实践中间检验它的可行度,现在的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还是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的一个小的步骤。对于现在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当务之急是将研究理论拿到实践中间来检验。然后将这些成果更多地应用到建筑的电气工程中间,为整个的电气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2)从以上可以看出,智能化在电气工程的应用中,对于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部分研究的比较的深入,而在其他发展中则相对滞后。在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加深对于其他部分的智能化,从而整体上推动电气工程的智能化。(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目前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中,要是智能化没有更多的创新,那么肯定会有其他高端的技术来代替智能化技术。因此,智能化技术也要在时代的发展中间不断的前进,来适应电气工程的需要,从而将电气工程推向更高的智能化水平。(4)智能化技术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因此在智能化的发展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其他的学科知识的发展,将其与智能化的发展相互融合,从而推进智能化的发展,以便对建筑的电气化工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智能化。
篇6
医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多且弱势群体较为集中的场所。在医院投入使用智能化技术与其他场所不同,因为要考虑到多数人的情况,但也与其他场所有相同之处,即智能化技术都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等多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医院的管理智能化有什么特点?智能化技术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比如功能、环境、需求等因素,形成适合医院管理的智能化技术,为患者打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理想就医环境,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减轻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用户体验,达到节约投入、增加收入的目标[1]。
2医院管理系统中应用智能化技术的目的
医院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集中的公共场所,在管理中应用智能化技术的目的是给医护人员及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便利,具体表现如下。
2.1为患者挂号提供便利
看病前先挂号一直以来都是医院的规则,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患者都想挂专家号,每次为了看专家号都要提前到医院挂号。此挂号规则为“黄牛”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了患者挂号难、挂号贵等不良现象。智能化技术的投入,让患者挂号不再排长队,且收费公开透明,减少了患者被骗的情况。
2.2减少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
医院患者多,患者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智能化技术可以将患者按照挂号先后顺序分类,提供一站式服务,改善患者看病排队时间长的现状,一切为患者着想,将患者的用户体验摆在第一位。
2.3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科技改变生活。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融入,医院实现了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医学权威专家的共同会诊及远程视频,为医生讨论患者病情提供了便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可以享受与大城市同等实力的医疗。智能化技术还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医院营造良好的口碑。
2.4提高医院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智能化技术提供挂号、候诊、重症探视以及病床呼叫器等一站式医疗服务,减少了患者看病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很多工作都被智能化技术完美解决,医院工作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为医院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加了医院收入。
2.5改善医疗环境
除了以上几点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控制医院灯光、空调、暖气等设施,改善医疗环境,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治疗[2]。
3医院管理智能化系统的分类
医院管理方面的智能化分类有很多种,被广泛应用的分类有四种,具体内容如下。
3.1基础系统
顾名思义,基础系统是医院管理智能化系统的根基。不只是医院,基础系统是所有运用智能化技术管理系统的根基。其是管理智能化系统必须存在的内容。基础系统牢靠,可为整个医院管理智能化系统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使后续建设工作高效快捷进行。
3.2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基础系统完整的条件下诞生的产物。应用系统将基础系统中拥有的资源进一步细化分类,让每个分类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比如监控系统、声控系统、警报系统以及远程交流系统等。这些拥有不同功能的系统组成了整个应用系统,对医院管理智能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出了卓越贡献。
3.3医疗系统
医疗系统与其他场所的智能化技术发展无关,是医院专享的系统。由于医院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场所,人员密集,主要以弱势群体为主,因此医院建设医疗系统时一定要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智能化技术为医院的挂号、排队、诊疗安排和探视等方面提供援助。此外,医院需要提供婴儿防盗、视频教学、远程会诊等功能,为患者提供便利,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3]。
3.4集成系统
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能耗分类设置、智能照明以及IBMS系统集成等四部分。简单来说,集成系统就是将所有的系统功能再一次集中,从而形成一个集中控制器,控制范围可以囊括医院智能管理系统的全部功能。集成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减轻医院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负担,让所有功能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4如何在医院管理中应用智能化技术
医院智能管理系统建设的重点应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终极目标。建设智能管理系统时一定要着重关注以下三点内容。
4.1统一规划
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四个阶段,是建设智能化医院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具有连续性,不可漏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因此,要求建设医院智能化管理系统前,必须清晰了解医院,注重实地考察的重要性。考察内容包括医院大部分患者的需求、医护工作者的需求以及医院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切忌纸上谈兵,如此才能为后续建设奠定良好基础[4]。
4.2高度集成
医院需要重视高度集成。智能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在一家公司完成所有系统建设的情况,原因是每个公司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这要求医院擦亮眼睛,决不能贪图便宜而随意将就,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集合各大专业公司的优势,形成一套优秀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4.3分部实施
智能医院管理系统建设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切忌心急。建设智能医院管理系统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整个项目的规划和每个项目的预期判断。根据医院的能力将一个项目分成几部分,按照整个建设项目的规划逐步建设,逐步完成智能医院管理系统建设。
5结语
目前,智能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应用智能化技术为医护人员和病患营造舒适安心的医疗环境。院方也应在大力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医院管理方面的应用,做好相应规划和充分准备,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医生和患者。
参考文献
[1]尹涛烽,潘超,徐亚平,等.三甲医院智能化系统整体规划[J].智能建筑,2018(2):65-67.
篇7
前言
在这个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速发展的时代,现随着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经济性要求逐渐提高,现代住宅的智能化要求日趋迫切,各类智能化技术在住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如何合理应用智能化技术,是当今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1 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 21 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化将会成为住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设部不久前制定并颁布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分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一星级示范小区应具有安全防范子系统,包括出入口管理及周界防越报警、闭路电视监控、对讲与防盗门控、住户报警、巡更管理;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对安全防范系统实行监、远程抄收与管理和卡、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供电、供水、电梯等主要设备监控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包括为实现上述功能科学合理布线、每户不少于两对电话线和两个有线电视插座,建立有线电视网等。二星级示范小区除具备一星级的全部子功能外,同时在安全防范子系统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建设方面,其功能及技术水平应有较大提升;信息传输通道应采用高速宽带数据网作为主干网;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应配置局域网,并可供住户联网使用。三星级示范小区智能化建设系统在有可能条件下,应实施现代集成建造系统技术,实施住宅小区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现代信息集成系统,达到提高质量、有效管理、改善环境的目标。住宅原本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栖息地,是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所,是人们辛勤劳作之后温馨的归宿,现在她由于“SOHO”,即在家办公的出现,更是工作、竞争的战场。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不再仅仅是遮风避雨,不再仅仅是宽敞明亮、功能分配合理以及解决通风、采光、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实用方面的单纯追求,原有的标准、模式、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住宅本身也应该有生命和生命的感知能力。 要让静态的、冰冷的硬件变成温馨、变成趣味、变成小区生命的节拍和韵律,让人们对于各方面资讯有快速、准确的反映,将生活的人性化、未来化、舒适化、休闲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家与家庭、办公室、谈判桌、交易所、娱乐场成为统一体。住宅智能化不等于自动化,仅仅安装若干具有自动化性质的设施设备远不能称之为智能化,住宅智能化也不等于写字楼的 SA。住宅智能化应具备以下功能:a.网络高速接入功能。b.家居办公功能,符合人们在家办公的需求。c.家居安全监控功能,如火警燃气泄漏、红外探测防盗系统等。d.家居管理功能,如物业管理、小区电子公告牌、水电气、卡抄表补充等。家居商务功能,如网上购物、网上商务等。e.家居娱乐,如远程教学、交通式电子游戏等。
2 住宅智能化的基本技术要求
(1)先进性
住宅是一个使用寿命较长的大件商品。在为住宅选择智能化系统技术与设备时,要充分考虑一定的超前性,避免住宅被过早地淘汰。
(2)成熟性和可靠性
在考虑先进性的同时,要注意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
(3)开放性和兼容性
无论是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还是操作软件,都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避免因硬件种类多而采用多种网络操作系统,给系统集成和应用带来困难。
(4)可升级性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规模、功能与技术水平将会不断提高,用户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因此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未来拓展的可能性及服务水平升级发展的需要。
3 住宅智能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住宅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小区建设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能将住宅小区建设成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办公室的延伸。因此,小区智能化应以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智能化为重点,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此外,有些智能小区过分强调安防,安装了太多的摄像机,使小区居民感觉个人隐私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尊重。这也是智能小区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 住宅智能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化住宅的发展离不开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即BAS指的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照明、空调、供热、给排水、等众多分散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管理实施集中监控、管理和分散控制的建筑物管理和控制系统。目前,住宅中比较广泛应用的智能化技术有: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小区监控系统、巡更系统、智能化停车系统、智能化照明系统、恒温空调系统等,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集中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化设备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比如在有的新建小区中,开发商按消防要求在高层住宅中安装了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其区域报警器安装在一层电梯厅内,交房验收时通过了消防验收使用正常,但当小区居民逐渐入住后发现电梯厅的区域报警器24小时在报警,液晶显示屏上不是这家有故障就是那家有火灾,警报声吵得每天必须从此经过的居民不胜其烦,物业公司对此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关闭了整个报警系统,使得整个系统形同虚设。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问题有很多,其一是居民在装修的过程中,拆除原先已安装好的燃气报警探测器等终端设备,待装修结束再重新安装上去,但由于装修工人对相关知识了解的缺乏,在接线及安装过程乱接乱装,导致整个系统混乱;其二:物业公司缺少懂得相关知识的日常维修保养专业人员,在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只会给原安装单位打电话报修,但有大部分情况是系统本身并无故障,安装单位在多次往返之后也不胜其烦,以非其质量原因为由置之不理;其三:大部分业主不知道系统的作用且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使得设备有所损坏。
(2)智能化产品维修成本高及技术更新换代导致投资浪费。作为小区住宅智能化系统,它的使用其相当长,因为从住宅交付到基本全部入住一般都有3~5年的时间,而众所周知智能化设备的技术更新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现行规定的电气设备安装的保修期也为2年,这就带来了问题,往往有的业主刚刚入住原设备保修期就已过,在更坏相关智能化设备时,被告知原产品已经不生产或已被新产品取代,要更换设备就需出高价,或者出现局部损坏就需重新安装整个系统,因为新旧产品不配套。由于有的开发商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住宅的高度智能化,在建造过程中为了增加房产在同行间的竞争力,上了一系列智能化设备,据说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可是在销售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购买者的兴趣,原因是有些功能大部分用户并不十分需要,而且由于成本的提高,销售价格比周边的楼盘要高出一截,结果销售情况反而不理想。
(3)存在各智能化设备系统之间不兼容。虽然目前的大多数智能化设备均具有数字通信功能,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统一的一致性及互操作性测试,协议不统一,通信兼容性差,给整个住宅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带来问题,也给操作及使用者带来麻烦。例如,在智能化住宅中一般存在自动火灾报警系统、防盗系统、智能智能化照明系统等,各系统设备及线路均为单独安装,且各系统设备品牌不一,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线路繁多,设备复杂,占用空间大。
5 加强智能化技术合理应用的措施
(1)加强智能化技术的普及。现居民小区智能化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者一般为物业公司,可以采取由设备厂商或安装单位专业人员对物业公司维修人员的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并编制日常维修及使用指南,把系统的简单原理及组成、一些常规的操作使用及问题处理列入指南,在房屋交付时发至每一用户手中;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尽量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施工队或请物业公司专业人员进行一些智能化设备的移位,拆装及调试;在社区宣讲栏和社区活动中加强对智能化设备知识的宣传,物业公司专业人员应按相关规范和系统及产品要求定期对设备及系统进行检查与维修保养。
(2)从合同的角度加强对智能化设备使用及更新成本的控制。在安装单位或建设单位采购智能化设备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能及技术水平状况,选择稳定性好技术先进的产品,并且将产品维修更换的价格在合同中逐项列明,制定合同产品在使用期的供货的长久性及确保产品升级的兼容性,用合同形式确保使用、维修、产品更新换代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合理性。其次,在选用产品时,不能盲目追求产品功能的多样性,应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甚至是多余的功能坚决不要,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为最基本的目标。同时,要考虑到采用系统的经济性及受众的接受能力,比如在青年公寓与老年公寓的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的选用侧重点就应有所区别。
(3)尽量选择同系列的产品,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相关兼容标准。在智能化设备产品的选择工程中,尽量采用同一品牌或厂家的产品,采用集成化程度高的系列产品,对不同品牌或厂家的产品用于整个智能化系统内的,在选定前充分了解拟采用的不同品牌或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性,或者将拟采用的产品的方案交给相关生产厂家要求其对产品作适当的调整以求达到整个系统所需的兼容性。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住宅建设中要经济合理地应用智能化技术,让智能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让人们充分享受现代化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舒适、便捷。
篇8
1农业信息技术的含义概括
十八世纪末,人类社会已经正式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性社会,而就从十八世纪末到至今的二十一世纪中,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前前后后已经经历多次的产业革命,分别是:蒸汽;电气;电子时代等,而通过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即将进入第四个产业革命那就是:“信息时代”而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里,信息被作为一种主要的资源并在整个社会生产的过程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类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物质资源的直接接触,增加了与信息资源接触。农业信息化指的就是充分有效的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并对农业领域中的生产、管理、加工等进行相互的融合利用,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结构,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并以此促进了农业未来发展中的持续稳定性。而农业信息也是实现农业领域中各种信息的搜取、处理、传播等重要的科学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农业实现自动化的生产与环境灾害的检测,还能很好的提升农业的整体经济水平。
2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应当加大对智能化农业技术的应用的推广力度,在对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可以以主要负责人建立一个实施与监管的技术小组,并有专业的人对其进行管理,做到任务指标层层落实,并设立行政的管理与技术的责任人,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项信息技术都能真正的落实到人、户、地上。根据有关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实际的应用的数据资料来看,在我国2001年~2002年,在推广智能化信息技术上的农场面积就已经多达5.1万hm2,其中玉米产4.3万hm2,平均产量大约在9.1kg/hm2左右,照往年的产量明显的增加20%,不光在玉米产量上,很多农作物的产量上都有着明显的提升,而在2001年~2002年中这一年中,就增加总产值400万kg左右,而纯利润更是增加了430万元左右。通过这一数据资料的显示分析,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农业的产值,并且在减少投入资金的基础之上,为农务物增产,也更好的减少了因为肥料的比例不科学的因素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浪费,从而也在很大限度上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而随着农业信息化网络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应当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意识的重视度,并根据多个层面的信息技术设计,与智能化系统相互融合,不断的完善创新,才能真正使我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更好的效率。此外,智能化的农业技术的使用也必定会在我国当今农业生产领域当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实际运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863”计划306主题专家组.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2):49-53.
篇9
1 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的作用
建筑智能化实现了人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控制的目的,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对信息的有效收集、存储、分析、处理与交换的能力。建筑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对工程建设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需要加强对系统集成做更深层次的系统优化设计、协调、监督及验收。我国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探索,从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为我国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打好基础。
2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要点
建筑工程实施前,技术管理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交底资料,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到人。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设计要求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施工工序交接时使建筑结构与装饰等其他结合部位的施工交接清楚。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道工序,按照设备物资制度对进场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对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不能用于工程的施工中,要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有安装工程的对安装质量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在设备、材料的选购过程中,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选择供应厂家,同时,要明确区分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控监控供应商,要认真详细的把设备的型号、材料跟生产厂家交底,并保证其设备及材料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各子系统的设备接头必须相互匹配,并为开放式结构,协议和接头能满足施工要求,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各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到互相关联的系统中。
对于较专业的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应消防、公安部门验收合格后再能用于工程中,自成系统,应建立独立的控制系统确保接口、协议的相对开放,进行数据交换。安全系统要加强对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门的设防情况的验收,合格后才能运行。系统集成检查系统的接口、通信协议和传输信息等要满足系统集成要求,使计算机网络能实现对各系统的控制。
3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实施
3.1 实施前的检查
建筑智能化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对设备和材料严格进行进场检查,看设备及材料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应在土建工程和装饰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进行,对各种探测器及传感器的安装要保持与建筑装饰和机电安装的协调一致,施工单位完成安装后,要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待业主、监理、设计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2 机房施工
机房是智能化建筑的控制枢纽,应严格控制机房的施工质量,机房在敷设架空防静电地板时,其高度要满足能敷设地下管线的要求,机房高度要留有足够的配线空间,以满足配线施工时的需要。供电应采取两路电源,并可在末端进行那个自动切换,弱电系统的接地要满足峰电位联结的要求,弱电竖井可单独设立接地干线。
3.3 设备安装
现场控制器安装前应对安装位置进行考虑,尽量安装在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以方便进行检修,对于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安装后能正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地方,管道上的传感器的开孔和焊接,必须确保被测量的管道的压力试验满足要求后,进行清洗、防腐和保温处理后开始施工,保证设备安装的整齐和牢固,便于加强维护和管理。
3.4 光缆施工
光缆施工前应认真检查光缆是否有倒刺、漏洞等问题,经检查无误后,进行综合布线,进行连接硬件、跳接线等,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到施工现场后,要加强对其进行检查,主要运用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进行较确定,综合布线的对绞线缆端接时,每队对绞线要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要小于规范规定的长度要求。
3.5 系统检测
智能化系统安装完成后,可根据事先制定的检测方案进行初步调试,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系统与其他系统要建立联动关系,以保证智能化技术控制的整体性,等检查数量、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符合系统要求。同时要对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及系统功能进行现场测试,所有的系统都测试无误后即可进行正式工作。
4 智能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智能化技术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建筑智能化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单一的技术和设备产品,而是在实践中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等综合运用的产品,要使智能化技术得到发展需要多个行业、部门的协调发展,需要制定统一计划。在智能化技术运用中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有效协调,使智能化不能有效发挥。智能化建筑虽然在世界上得到一定的应用,总体来说,技术不是很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还需要很多部门大力配合。
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不光光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多领域共同合作的问题,由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起步较晚,其市场主要以国外的技术为主,针对这样的形势,政府应加大对此类技术的扶持力度,才能促使智能化的有条不紊的发展,跟国际智能化技术接轨。在实际的应用中要加强对技术的协调,只对智能化各个专业子系统进行系统间的协调是不够的,更需要协调项目过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智能化建筑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多,由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往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受传统的设计思想较深,以致不能有效地进行智能化建筑设计,对产品的设计产品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虽然已开始进行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但对其发展策划还未制定详细的细则及技术政策的激励机制,还未能与知识经济技术的紧密结合,所以我国仍需要加大投入,推动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是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为了跟国际接轨,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由于智能化技术涉及的范围广、专业多、学科多等需要相互之间协调,才能推动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建筑工程智能化的专业水平,实现多专业、多部门间的相互协调。
篇10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有四个阶段,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对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吸收、掌握了继电保护技术。60年代中期我国建成继电保护完整的研究系统,集研究、设计、制造、运行、教学等体系。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70年代后期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深层次研究。期间,部分高校和科研院依据不同原理,相继开发出不同样式的微机保护装置。80年代后期集成电路保护技术趋于成熟,逐步取代了晶体管保护。90年代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向智能化保护方向发展。
2.继电保护的智能化应用
由于微机继电保护性能良好,操作、维护简便,使得微机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深入人心。近年来微电子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高性能、低价位的CPU及一些元器件,先进的制造工艺可能生产除高性价比的继电保护设备。运算能力强大的CPU除了处理继电保护功能外,还可处理一些其他装置的任务。为此,有必要把RTU中的遥信和遥测加入,后来加入了遥控等功能。形成了将保护、测量、控制、通讯集一体的综合装置。
2.1 智能化的柱上开关及配电开关
除综合测控装置外,原来为手动操作的柱上开关及配电开关,受微机保护装置的引入,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应用的有两类。一类是FTU和柱上开关分离,各自独立工作,完成自身功能。另一类是将FTU与柱上开关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设备,一个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实现保护、测量、控制、通讯、开合等功能的智能化组合。
2.2 户外型测控装置的发展
除了上述FTU等装于户外的测控装置外,在电压等级较高的配电设备中也逐渐采用户外型装置或是就地安装的装置。采用户外型的目的是简化主控制室,减少电缆连接。在户外开关附近,采用就地安装的结构。
3.继电保护未来发展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一些基本的功能需要保护外,还应对数据存放、数据处理速度、通信能力、数据共享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必然是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控制、保护、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3.1 计算机化
自194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问世至今,计算机硬件持续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更新。微机保护的应用和发展在当前的运用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在性能高,可靠性强的前提下,性价比又具有良好的优势。伴随着电力系统自身体系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更新速度较快以及用户对微机保护装置的综合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现在的微机保护还有一些缺陷。为应对这一现象,新型数字保护构思模式开始出现。力争为满足的当前应用中的多种需要而开辟新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成为发展趋势。
3.2 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管理机制发生了转变,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频繁更新。具有多种功能并集成简便的内联网、互联网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残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在设计系统前期,考虑到集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按信息的“分层、分类、分布”原则进行详细的设计,在该保护系统中采用了更为通用的、支持多种内部及外部联接的接口,继而保障最大程度地实现保护及其它相关信息的有效使用和共享。
3.3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前提下,保护装置应是一台高性能、功能丰富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以从网上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故障信息进行提取,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被它保护的元器件信息传输到网络中心或其他终端。所以,每个微机保护装置需要实现继电保护功能外,还能在无故障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完成测量、控制以及数据传输通讯。
3.4 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5 数据处理系统
保护系统所需的信息一经数据采集系统处理后,整个系统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近年来的应用实践使我们相信多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单片化配置将有利于满足各种保护的特殊要求。所谓多CPU或DSP的单片化设置就是利用多个功能强大的CPU(单片模式)通过特定的内部联接来完成系统的多功能,而其中的每个CPU则被用于实现某一保护原理或特定的功能。这种保护系统的配置方式既满足了系统对抗干扰能力的需求,又充分发挥了多CPU配置的资源优势,便于采用高级语言编程、用户使用与维护以及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胡志华,姚翠霞,张铭.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4).
篇11
1建筑智能化技术
(1)建筑智能化技术内容: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消防与安全防范技术、声频与视频应用技术、综合布线和系统集成技术。分别对应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未来的智能化建筑将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发展阶段: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智能化系统、定制智能化系统和可持续智能化系统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可持续智能化系统是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2 绿色建筑与智能化技术的关系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按照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06)定义,所谓的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定义,绿色建筑分为设计阶段评价和运行阶段评价。设计阶段评价是针对施工图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获得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说明该建筑在设计上是符合绿色建筑评审要求的;运行阶段评价是针对竣工后一年,依托累积的数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获得绿色建筑运营评价标识。绿色建筑建设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是需要通过运营管理阶段来体现的。在运营管理阶段,只有通过应用适用技术、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才能够提升传统物业服务的效率和价值,从而实现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目标,缺少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绿色建筑建设目标的实现是难以想象的。
3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1 节能环保方面
绿色建筑首先是强调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建设绿色建筑的目的是为了节能环保,而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包括供暖、供冷、通风、供热水、炊事、照明、电器耗电、电梯、排污、保洁耗电等。为了节省能源就需要在绿色建筑中采用新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利用智能系统的/智慧0,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下面介绍几种智能系统[2]:
1)智能照明系统是利用照明接触器、传感器技术,在建筑物内外安置高效节能灯具,根据实际的照明需要,智能地选取高、中、低档照度水平。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节约和控制用电,延长灯具寿命,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多种照明效果,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以对自然光进行调节,加强自然光对建筑光环境有利的作用,可以节约电能。2)智能遮阳板控制系统是利用亮度传感器控制遮阳电机,在全自动的模式下该遮阳系统能自动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光线的强弱、风力的大小、天气的好坏等因素自动调节遮阳板的开启和转动角度,以及自己判断是否关闭。该系统可以保护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免受阳光直射,在夏天可以遮蔽阳光,阻截光线来避免过多热量透过窗户,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天可以利用阳光给室内加热,提高室内的热舒适度,调节内部空间光照需求,从而达到环保和节省空调运作费用的目的[3]。
3)空调、通风、冷冻、采暖智能系统。空调机组系统是通过监测室内温、湿度参数,根据设定值,经DDC计算以控制水阀开度,控制空调机组启停达到保持舒适性环境和节能目的,同时检测各设备状态报警以便及时检修。送排风系统根据各区域新风、室内CO2含量来设定送排风的定时启停,以保证新风量同时又节能的目的。冷冻站系统是利用温感探测器原理及压力探测器原理,控制设备自控主要是冷水机组、冷却、冷冻水泵设备之间的连锁控制关系,进行自动启停,根据供回水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计算系统冷量,控制机组运行以达到节能目的。
采暖智能系统是利用温感探测器原理来完成控制,采暖系统通过热交换器为中央空调提供热水,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为控制热交换过程以保证要求的热水温度和流量。根据热水给、回水温度差及总流量判断用户热负荷状况,确定热交换器开启台数及阀门大小,保证热源的合理使用,达到最佳的节能及运行效果[4]。
4)智能电梯群控系统是利用智能化的电梯群控算法,由微机控制系统统一管理建筑物中多部电梯的召唤和指令信号,根据系统设定的优化目标和建筑物中的实际交通状况产生最优派梯决策的控制系统。电梯群控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客流调度及运输效果,改变原先由于电梯的单独控制而造成的楼层分布不均、资源浪费、电梯损耗不均匀等状况。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广泛使用在宾馆、商场、地铁、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有利于方便顾客和提高服务质量。但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负载量不均匀、经常出现空转等现象,浪费了大量的电能,同时也使扶梯配件磨损严重,增加了用户的运营和维护成本。采用节能电梯以及电梯监控系统可以大大节约电梯用电量。
3.2 安全方面
为了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宜人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和居住环境,绿色建筑要确保安全和健康,在绿色建筑中可以运用以下智能系统。1)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利用烟感和温感的探测原理,通过DDC对各消防设备进行监控,保障在火灾预警阶段,智能判断,有效防止误动作;火灾发生时,各消防设备有序投入,非消防设备有序撤出,保证人员安全。2)安全防范系统是利用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测系统、录像系统进行有效监视,实现围栏及栅窗监测、电子巡更、入园识别、车辆识别、门禁管理、可视对讲、温感及烟感报警、煤气泄露报警、玻璃破碎报警、紧急呼叫等功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3)物业信息电子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水、电、气、热表的远程抄收计量,将繁重的抄表工作简化,使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和供水的监管、车辆出入、停车管理等更加方便快捷,以满足消费者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而设立一个可以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通道。
3.3 其他方面
在绿色建筑中,用户可以使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及时地获得全球性金融商业情报、科技情报及各种数据系统中的最新信息;通过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可以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商贸等各种业务工作。
结论
中国目前正处于各类建筑高速发展的时期,提倡和发展绿色建筑对我国能源节约以及自然环境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而发展绿色建筑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用户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更加安全高效;使建筑更加易于运营管理;采用技术手段优化和保证设备运行,、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所以,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篇12
1引言
作为最初用来遮风挡雨的地方,住宅一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但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遮风避雨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了。现在人们追求的是高质量的生活品质,这也体现到了办公楼的选择上,将楼宇智能化技术科学的运用到住房建设当中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2楼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楼宇智能化指的是运用数字技术将一栋楼内的所有通信、消防、监控等多方面的技术全部融合为一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实现全自动化水平。楼宇智能化技g最早是由国外研发出来的,国内的楼宇智能技术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但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人性化、多元化将成为楼宇智能化技术的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化和人性化即楼房的建筑将更加的关注如何才能够更加的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一切为人服务,多元化则体现在随着楼宇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越来越便捷到越来越能够符合人们的生活价值。
3在住房建筑中运用楼宇智能化技术
在建筑中运用楼宇智能化技术的目的有三:一是在于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优质服务;二是提高当前的管理水平,建立更加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机制;三是通过全自动化来实现人员的投入减少,在实现节能的同时降低人工的成本。当前在智能建筑中实现楼宇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BAS电气设备的全自动化、安保系统自动化和消防系统自动化和声频系统的应用。通过这四大部分的相互辅助和相互融合来实现楼宇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1)BAS电气设备自动化
作为楼宇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系统,BAS的系统设计是为能够第一时间知道整栋大楼内部的运行状况,和是否某处出现了故障,在BAS系统中还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温度来自动调节大楼内部的空调温度,确保大楼内部的人员可以处于适宜的温度下;还能够管理大楼内部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
在BAS中,一共包括了三个部分:管理层、自动化层和现场层。第一部分也是总控中心即管理层,通过在计算机终端之间进行的数据交换来进行监控每一楼层甚至是房间内的照明、温度、通风等等情况,第二部分即自动化层,其作用在于监控管理层发出的指令,并记录;而现场层就指的是操作的层面。
2)安保系统
现在人们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要求十分的高,因此安保系统就成为除BAS系统之外最重要的部分了,通过融合数字技术与BAS系统来实时监控办公楼内外,实现二十四小时无死角监控,并且能够智能保存监控画面,对后续调录像需求提供便捷。安保系统包括了门禁系统、防盗系统和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是包括了对进出大楼的车子、行人进行智能识别的一种系统,包括了可视对讲、遥控器和电子计算机三个部分,一旦进入门禁系统的监控范围,就会被自动进行身份识别,通过可视设备传送画面到计算机终端,通过比较原先保存的信息来识别身份。相同就会将允许指令传达给遥控装置,允许人员进入;防盗系统配有报警警铃,一旦出现突况就会自动触发报警系统,按原先程序直接报警;监控系统是当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安保系统了,不论是在路上,还是在停车场,办公区都随处可见监控摄像头的身影。智能楼宇装置的监控系统会对楼房附近和楼房内部的车辆、行人进行监控并且会记录下来。
3)消防系统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火灾一旦发生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于智能楼宇来说,消防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系统。在智能楼宇的消防系统中包括计算机远程监控、报警和闭式自动灭火器三个控件。闭式自动灭火器的主要用途是为了监控烟雾的浓度。一旦有烟雾,并且烟雾的浓度达到了火灾发生的浓度标准,就会将事发地的地理位置迅速传至计算机终端,有计算机直接发出火灾警报,并触发报警警铃,以迅速疏散大楼内的所有人员。浓度持续升高则会自动触发闭式自动灭火器,开始自动灭火。
4)通信系统
篇13
0 引言
近年来,气田开发生产管理主要是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来实现。然而气田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从井口、站到处理厂、管线等大量信息。仅就气田生产而言,就涉及到从地下到地面、历史到瞬时等方面。而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其建设也会不断发展、完善。即通过硬件、软件和天然气生产管理过程的结合,实现各类信息的整合以及异构的现有系统和业务的集成,使多种业务协调运作,使各类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方便生产调度和快速决策等目的。
1 传统生产开发模式存在弊端
随着气田规模不断扩大,天然气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井站会越来越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井口数据采集、人工巡井、倒单量、调节注醇泵等日常必须进行的生产管理步骤,采取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人力资源消耗大,而且难以适应有效的生产、安全、环保要求,例如在遇到紧急时间需要关井的特殊情况下,人工巡井的局限性非常显著。特别是气田生产后期,单井产量低,大部分气井都需要通过间隙生产来控制产量。而当前的生产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气田大规模开发的形势,为了降低操作成本、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安全性、提高气田开发经济效益、建设和谐气田需要实现气田数字化管理。
2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及气田生产需求
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管理风格。但与世界知名的石油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高产低耗的数字化气田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1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高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系数、高生产效率、低操作成本”的数字化气田是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提升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构建科学化、信息化的生产管理新模式,实现从现场数据采集、传输以及中心集成等纵向信息获取方面;生产、销售、安全等横向信息处理方面的全方位数字化气田,达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这就要求建立能够降低操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安全生产性的智能化平台,使得信息网络等智能技术与天然气生产相关的复杂信息能够融为一体,并服务生产调度和管理决策。也就是充分利用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气藏管理、数据整合等技术,结合气田特点,集成各自动控制、计量、诊断以及视频监控等系统,整合企业现有资源,提升工艺过程监控水平,提升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水平,建设适应气田管理的高水平、高效率、低成本的智能化气田信息管理平台。
2.2 生产需求
油气田开发建设到现阶段需要降低操作成本、精简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安全性,需要建设适应气田管理的高水平、高效率、低成本的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平台。从而实现科学决策和快速指挥,为解放生产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3 气田智能化技术及其功能模块
气田智能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信息调度中心对生产运行实时数据实现全方位远程监控和告警、以历史数据为应用的分析和管理平台。
气田智能化技术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5部分:
1)三级监控:通过采取对单井定时采集图像、集气站视频跟踪、生产区全面实时录像监控,加强了现场安全防护能力,切实保障了员工和企业财产安全。并且通过对单井、集气站、厂生产调度中心各级监控平台给予不同的权限,达到了逐级监督、分片管理的目的,监控画面可以实现切换访问与轮巡,达到了立体化管理,促进了生产运行的高效管理;
2)报表管理自动化:对各类生产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分类管理。将各个生产单元生产数据存储到服务器进行整合后,统一汇总到数据仓储中,并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各类报表;
3)生产管理平台:将生产终端核心业务的生产指挥管理、现场监控、安全运行管理、应急抢险管理集成于一个应用管理平台之上,实现了远程办公和生产管理。并开发集成了具有强大问题库,并能够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工艺地质等问题,对员工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智能化专家系统,使得现场问题能够快速解决;
4)两地办公平台:为了促进办公基地――生产一线两地办公效率,促进办公流程标准化,结合目前两地管理和办公需求,开发了以两地办公为基础融合了12个不同功能子系统的管理系统;
5)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以满足办公基地为中心,与倒班点、处理厂生产一线为分会场召开视频会议,提供满足业务交流、培训等应用的多媒体服务;同时作为油田公司的客户终端,随时参加上级召开的会议。
4 气田智能化技术的性能
4.1协同性
智能化平台是将企业内、外部资源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通过这个统一的平台对气田开发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项业务进行管理,达到了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等无阻碍地流通和交互,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协同”。
4.2知识性
智能化平台有效地管理、存储、查询、分析和使用各种数据信息,并及时地把这些数据信息及时传递给需要的人。因此智能化平台对企业来说不仅是信息化运作的工具,更是搭建了一个高效的知识管理交流平台。
4.3安全性
由于平台中流转的都是企业内部极其重要的信息数据,甚至有些资料对内、对外都要高度保密,因此平台的安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智能化平台具有非常严格的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对各类数据、文件进行查看、修改、删除等必须有相关权限,公文的流转也有记录可以跟踪。
5 结论
智能化技术在气田生产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集成数据和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气田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节约成本。本文以气田生产管理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智能技术在石油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