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际沟通演讲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际沟通演讲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际沟通演讲材料

篇1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47—02

一、在课程体系中清晰定位沟通类介绍性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毕业生时,不仅仅看重专业因素,更看重非专业因素。在美国,求职者的态度、工作经历、现任或前任雇主的推荐、基于行业的专业技能证书、在校的声望和教师的推荐等等已经成为企业接受大学毕业生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当然,基本的性格因素、守时、勤奋、负责、值得信赖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技能、高度合作技能等,也是必须具备的。同时,处理抽象概念的能力以及自我导向的快速学习能力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英国,雇主在招聘新员工时,对热情、承诺、信心、奉献、胜任能力和创造力等多种素质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被社会所看重的这些非专业因素中,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是重要的一项。在当代大学生的职业教育生涯中,开设沟通类的软技能教育是十分需要和必要的,或者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沟通类课程的教育,以有效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不同专业类型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沟通类课程,这样既能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沟通类课程及其专业延伸课程的开设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素养与人际沟通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设置及其具体实施上,如何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探索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是沟通类课程改革需要持续研究和实践的。

二、选择性增加提供沟通类介绍性课程的院系专业

在很多高校课程中,沟通类课程少之又少,或者是十分不受重视。即便是有个别的高校开设了沟通类课程,也仅仅限于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外语类等极少的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接触不到此类的课程,这对广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根据对河南省七所高校的近7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在有沟通类课程开设的专业,学生们的沟通能力以及情商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所有调查的十五个专业中,已经开设沟通类课程的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情商得分也是各专业最高,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证明高校应该开设沟通类课程,而且应该在全校各专业中广泛的开设此类课程,使得个专业领域的学生都能受到相关教育,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然,饭要一口口的吃,路也要一步步的走,面对当前情势,在目前的高校各专业院系中,文科院系的专业可以扩大的开设沟通类课程,如:经济管理学院的相关专业,包括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贸易学等;人文社科类的相关专业,包括文学类、法学类、语言学类、教育学类、新闻类等;外语类的相关专业,包括外语翻译方向类、外语教育方向类等;艺术类的相关专业,包括绘画类、艺术设计类、动画类、声乐类、器乐类、模特类等;其他的如历史学类相关专业、哲学类相关专业等等都可以相应开设沟通类课程。

三、合理设置沟通类介绍性课程的教学内容

开设沟通类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那么对于沟通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就要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和计划。

(一)要有撰写书面沟通的内容

书面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基础,也是提高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书面撰写的方式可以使得沟通更加含蓄一些,也更具有掌控性,这对于很多不善于言辞表达的大学生而言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可以给予他们很大的对于交流语句的思考空间。在这方面可以涉及的内容有:撰写好的、或是坏的消息;正确的编写、设计功能性的文书;使用正确的语法和句子结构等等。当然,如果加上对英文的相同内容的联系就更加好了。

(二)要有公共演讲的内容

公共演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高校大学生,特别是河南生这样的内陆省份的高校大学生来说,真正做过公共演讲的却是凤毛麟角。公共演讲,从字面上来看,它其实是一种交际活动,而且是以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公共演讲在国外的学校中是很常见的一种交际活动,它不仅可以锻炼人的声音、胆量、临场发挥能力、对环境的控制能力,更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技巧等多重能力。可以说,共公演讲是一个成功人士所必须拥有的才华和能力。在课程安排上关于公共演讲的内容可以涉及的练习可以包括:进行个人的陈述;设计和使用视觉辅助材料;进行集体陈述等。

(三)说服性和理论性的沟通

在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时候,通常人们首先要做的是要有自己语言的理论依据,然后再去努力依靠自己的理由与说服对方,所以有关说服性和理论性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可以包括的内容有:分析说服性沟通的原则;讨论伦理的沟通问题和行为等。

(四)求职过程中的沟通

我们在高校开设沟通类课程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们的交际、沟通能力,从而加强他们在毕业就业是的能力,那么关于求职过程中的沟通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此方面可以涉及的内容有:撰写自荐信;接受面试的应对方法;主持面试的方法等等。

(五)介导沟通

介导指的是以一个中间步骤来传递或起媒介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除了面对面交流以外,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其他媒介来帮助大家交流。因特网、电话、手机等多种形式都需要人们去熟悉、使用,它们可以使我们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所以,介导沟通也是必须要学习的。在这方面可以有如下内容:有效地使用电子邮件;有效地使用因特网;有效地使用短消息;有效地使用视频会议;有效的使用微博等等。

(六)人际沟通

社会是人组成的,人们平常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还是会喜欢面对面交流。那么,人际沟通也是大家必须要学的。人际沟通主要是通过言语、表情、手势以及体态等来实现的。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包括:发送和接受反馈;有效倾听;分细非语言沟通;解决人际间的冲突;谈判等等。

(七)群体沟通

很多时候,人们需要面对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群体沟通指的是组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基于其各自目的的群体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并在此集合体中进行交流的过程。群体沟通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可以涉及参加小组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有效、或是无效的领导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八)组织沟通

组织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环节,它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文化的塑造。目前我国大多企业在组织沟通领域的确存在许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所导致的不良现象已有所反映,但是企业的管理者们却不能正确认识问题的起源和本质。所以,重视组织沟通、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组织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对于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可以有分析组织沟通的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九)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沟通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此类内容可以涉及:识别文化间的偏见、或是歧视;分析跨文化交流等。

(十)商务沟通的模型和理论

最后,学生们需要知道各种商务沟通的模型、或是理论,以便同学们更加灵活的去运用它们。可以有的内容包括:分析说服性沟通的理论;分析基本的沟通模型;分析书面沟通的理论;分析群体沟通的理论;分析跨文化沟通的理论;分析人际沟通的理论;分析组织沟通的理论;分析领导力沟通的理论;分析公共修辞的理论;分析求职沟通的理论;分析介导沟通的理论等。

篇2

下面我开始竞聘演讲。

我叫xx,这次竞聘的岗位是非生产采购班长。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学习与工作情况。

我XX年7月毕业于xx华东交通大学,所学专业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学历;毕业后立即到质量检查处上班,担任部品技术员岗位,一直到今年8月29日;8月30日我到九江采购处报到,担任计划员岗位,一直上班到现在。我曾经获得的荣誉有:XX年度九江公司qc成果三等奖;XX年度昌铃公司质量先进个人。

接下来我讲一下我的竞聘优势。我的竞聘优势我总结了一下,有两点:

第一,在我们公司内部,相对来讲我接受教育程度较高,学习能力较强,掌握技能较快,能较快地掌握新岗位所需技能;第二,(励志名言 kt250.com)相对来讲,我比较年轻,有活力,思维活跃,应变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能较快的适应新岗位;有这两点优势,我可以比别人快一些进入工作状态,能够为公司提高运行效率。

接下来我讲一下我对本岗位的认知情况。

我把我的认知情况分成了五点。

第一点,据我了解,本岗位主要负责采购不参加或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材料或设备等等;

第二点,本岗位应当能够熟练操作:采购流程,采购数量控制,采购师考试采购价格核算,采购商品成本构成分析等等;

第三点,本岗位应承担的责任:采购计划与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与管理、采购数量控制、采购价格控制、交货期控制、采购成本控制、采购合同管理、采购记录管理等等;

第四点,本岗位应具备的技能有: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能力、预测能力、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迅速了解所采购商品相关知识的能力等等;

第五点,本岗位职业守则:

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ⅱ、爱岗敬业,诚信尽职,具有团队精神;

ⅲ、树立服务意识,尊重用户和供应商;

ⅳ、讲究效率,善于创新;

ⅴ、保守商业秘密,保证安全。

这就是我对本岗位的认知情况。

现在我讲一下我的工作规划。

我的工作规划分为四步:

第一步,熟悉工作流程。关于这一步我准备详细了解公司的采购记录,掌握公司以往采购商品的信息;学习采购流程、采购计划与需求确认、采购数量控制、采购价格控制、交货期控制、采购成本控制、采购合同管理、采购记录管理、供应商选择与管理等等。这一步的工作我主要是通过向同事咨询、查阅资料来学习。

第二步,掌握相关技能,如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能力、预测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迅速了解所购商品信息的能力等等;这一步的工作我主要也是通过向同事咨询、查阅资料来学习。

篇3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较以前相比,复杂性、广泛性增大,学生们开始步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因为交往能力的高低成为青年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处理好与人交往的关系。如果我们能了解到沟通方式中的心理学原理及技巧,就有可能较好的度过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阶段,减少因自我交往挫折产生的自我否定焦虑感。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个有关学生运用沟通技巧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摩擦”的案例。

亦柔是某高校一年级女生,来自某城市一个中产家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入学近一年的时间里,她感受着缤纷大学生活带给她喜与累的双重感受。在家,有一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小天地,可学校宿舍却是4人间的大家庭,来自五湖四海的姐妹们将共同相处四年。这不,四朵姐妹花共同面对生活学习带给她们的种种考验。问及亦柔宿舍同学的相处之道时,她便滔滔不绝的如此道来:王霖给每个人的见面礼是一个“隔音耳塞”,原来睡上铺的王霖晚上睡觉总是打呼噜,她怕吵着大家,所以提前给大家做了预防工作,另外她也很委屈的讲到,打扰大家她也不乐意,但是这个生理毛病需要大家多体谅。热情活泼的李田有一个习惯,总是喜欢坐在下铺亦柔的床上聊天,套近乎,恰巧,亦柔是个有洁癖的小女孩,平时最讨厌别人坐她的床,在家里连她爸妈都不可以坐她的床,为了不破坏同学间的友谊,也为了照顾到自己的习惯,亦柔悄悄地铺了块卡通造型的大浴巾,解决了困扰她数日的问题。四朵姐妹花把宿舍生活过得热热闹闹的,真可谓是“出门在外靠朋友,大学友情绵又长”。

上述案例中的当事者交流包含了双向性原则、设身处地原则以及真诚的原则,这是有效沟通的三个原则。设身处地,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与角度来考虑问题是人际交往中有效沟通原则之一。是指在朋友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上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求得心理上的相同。在与人交往中,应当将对方视为具有自己相同的个人权利和个人尊严的独立个体,力求做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这样在交往中就能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引起情感的共鸣。

一、解读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沟通则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过程,也是一切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

(一)满足社会性的需求

人是群性动物,喜欢群居生活,这是天性。社会学家马斯洛也指出“社会性”是人类五大基本需求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归属,是家庭中的一分子,与朋友在一起时被接纳,在社会上被人尊重,这样才能让你感到你和他们同类,有类同的语言、生活与文化,如此生活一起,才能分享,才会产生乐趣,才能使生活有意义。

(二)增进自我了解、发展自我概念

每个人的自我了解来自自省,另外的信息来源即是他人。别人就像是镜子一样,当我们和他人互动时,可以从别人的反应或回馈中,发展出清晰、正确的自我画像。因此,人际网络愈广就拥有愈多的镜子,也就有多方面的回馈,让你不必只从少量的回馈中就给自己下对结论,这样对自己比较公平。

(三)甘苦与共、携手互助

“与朋友分离的欢乐是加倍的快乐,有朋友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痛苦。”当个人的成就、荣耀、快乐被自己的朋友分享,更能感受到喜悦与价值。而当个人有痛苦时,如果有家人或朋友在身边安慰、鼓励或协助,就不会感到孤单、无助,人也比较容易恢复信心,也有勇气从失败、痛苦中再站起来。

(四)促进身心健康

积极心理学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帮助。有人说寂寞会致人于死地,优质的人际关系可以创造生命、延年益寿。很多医学研究都发现积极、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使人长寿,提高肌体免疫力,使人较少患病,也帮助疾病的复原。同样的,寂寞、疏离等会导致心理疾病。令人痛苦的事莫不过没人理会、没人爱、被放弃、疏远等,这些使人感到焦虑、沮丧、挫折、失望、自贬,会造成心理的失落、创伤。所以,积极的、支持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安全、自尊、自信、愉悦,而成为快乐、健康的人。

二、有效沟通的心理策略

(一)听是首要的沟通技巧

“听”具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是根本不听,例如妈妈的唠叨;第二层是假装在听,例如做青蛙状;第三层是有选择的听,例如聊天、报告等;第四层是全神贯注地听,又叫聆听,例如音乐会,小道消息等;第五层是最高境界倾听,用心去听,即用同理心去听。

另外,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移情换位,这是指有效的听者是主动的听者或能移情换位的听懂别人的信息。具体分为表层和深层。表层:听者简单地解析、重述或总结沟通的内容。深层:听者不仅有表层的参与,也能理解对方隐含的或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例如:甲同学与乙同学的交谈。

甲:“我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来准备英语四级考试,下苦功夫来复习单词、听力等,历年真题都做了很多遍了,但还是在听力上失分太多,最后的总成绩还是差3分,没能顺利通过考试,哎。”

乙同学:“我知道,你感到很难受,因为你已经非常努力地争取,但还是没有考好。”

心理学老师:“你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在这件事情上,足以见你对此事的钟声程度,却由于自身基础不够扎实的原因没能成功,一定非常难过,但整个过程中你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并注意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协调,接下来的备考一定会顺当很多,如果需要老师的协调那以后我们多加强练习!”

分析:这里乙是表层的移情换位,心理老师则是一种深层的移情换位。因为他听到了甲的言语外之意――由于公司内部协作的问题失去了业务。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训练我们的听知注意力;听知理解力;听知记忆力;听知辨析力;听知灵敏力。

(二)说――“鸟不会被自己的双脚绊住,人则会被自己的舌头拖累。”

一般而言,“说”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社交谈话:通过语言接触,分摊感觉,是建立社交关系的闲聊。“……怎么样?……”感性谈话:分摊内心感受,卸下心中重担,属宣泄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剂。“担任班长一职,为班级荣誉,你辛苦了……”传递资讯:交流双方的对话像一场乒乓球比赛,你来我往,双向沟通。

另外还要善于利用非语言因素。据调查分析,从交谈中获取信息中,视觉占55%,声音占38%,语言占7%;非语言因素包括:使用您的声音;语音与语调、语速、强调;使用面部与双手;露出开朗、机警的微笑;使用眼睛;声音与视觉协调一致;使用身体;身体姿势、泄露信息、身体距离;让对方开口;鼓励别人谈论观点。提问的技巧:选择性提问、婉转性提问、协商性提问。

(三)看――观察

留心捕捉脸部表情,我们可以试图通过关掉声音,“看”电视的方法来练习。学习洞察眼睛的变化,从瞳孔见好恶;肢体动作可以增添色彩与气氛。

距离代表亲疏。挚友:0.5M以下;一般:0.5~1.2M;商务:1.2~2.4M;公开演讲:3.6M以上。

(四)写

写具备可以永久记录;可以很好地组织复杂的材料,易于理解,可以事后阅读等有利之处。我们需要在写之前想清楚,再下笔;简洁,用字铿锵有力;使用空格、段落、标题、字体、图片等。比如选取一个生动的题目;“必须知道的事实”:选择你希望传达给对方的几条最重要信息;关键词:将“必须知道”的语句浓缩为关键词;解释、强化、推敲;加以强化:回应中心。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总是伴随着种种心理因素,其中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如对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知,开朗乐观的性格,宽容大度的胸怀等,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阻碍作用的,如羞怯、猜疑、孤独心理等。了解阻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并自觉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才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1]张庆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1953)认为沟通是指某个人传播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过程,它是传者向受者传递信息以改变被传者的行为的过程[1]。而关于人际沟通能力的含义,Kathleen K.Reardon(1987年)在《人际沟通心灵相遇》提出:“人际沟通能力水平是指你的行为适合情境,并帮助你实现个人或关系目标的程度。”[2]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起到极为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的效率,是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下面基于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阐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研究沟通主体,因材施教,实现口语教学的适应性

奥苏贝尔(D.P. Ausubel)和加涅(R.M.Gagne)等的研究都已说明,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和了解的程度是教学工作的决定因素之一[3]。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研究学生在口语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特征,比如在性格上,一部分学生表现大胆外向,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主动承担口语学习任务;一部分学生文静内向,在与其他同学的口语交流中主动性不够,导致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性、有效性不高,这些学生往往需要在他人的引领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口语交际;一部分学生在口语练习过程表现胆怯,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声音小,举止不自然,难以在公共场合充分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难以有效地传递信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台上紧张,手足无措,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同样严重影响自己口语能力的提升。面对沟通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口语老师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口语操练分组就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小组成员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同学,而不能简单按照坐的位置就近分组,这样让积极主动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讨论话题,快速优质地完成口语任务。在此过程中,内向、胆怯、紧张的学生在受外向活跃同学的影响下,逐渐克服自身的缺点并逐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正因为有了对班上每位学生沟通能力情况的掌握,老师在口语教学内容的选择才有了可靠的依据。由此而安排的口语材料、教学内容和口语任务才能满足个体学生的需求,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加强沟通指导,关注学生,实现口语教学的针对性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布置口语任务,让学生自行操练完成就可以。事实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沟通指导,首先要做好表率。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口语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还是积极的参与者与示范者。教师只有参加到学生的口语活动中,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无缝沟通,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情感上能进一步接受老师,使得口语教学活动能更加顺畅地进行。另外,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具体的沟通示范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教师要重视心理上的指导,对那些心理素质不好,和陌生人生交流或在公开场合讲话感到紧张和恐惧的学生,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采取恰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指导,制定相关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大方、自信、自然地进行口语沟通交际。培养大学生主体沟通意识,形成主动沟通的思维习惯,重构自己的行为模式,以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喜欢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理环境[4]。教师可以制定专门的口语教学情况跟踪表,详细记录每位学生在沟通过程中的进步与缺点,这样能够判断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发展状况,能够直接了解同学们在口语学习中是倒退、收效甚微、或者是进步显著,这样有助于口语教学的进一步实施。

三、丰富沟通内容,联系实际,实现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效果。同样,口语教学的内容选择也决定教学的成效。那应该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呢?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英语口语水平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爱好、水平的语言材料;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有效、有梯度、有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每一堂口语课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在口语的表达或者与他人的沟通方面取得连续的进步。教学内容的体系化能够保证口语教学的严谨和科学性,从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仅是来自教师的选择,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些话题自选一些口语材料。这样一方面防止老师选材的个人意志性,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潜力、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都是无穷的,所以发动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口语材料,能够进一步提高口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四、丰富沟通技巧,方式多元,实现口语教学的多样性

沟通技巧对于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熟练掌握沟通技巧的人而言,他们无论是在台上发言,还是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或者参加小组讨论等各种场合,都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人不能很好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人不能有效沟通不在于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而在于他们的沟通方式缺乏合理性。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一,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口头语言沟通技巧的训练,如初次见面时常见的问候语,选择哪些常见的话题来开始双方的沟通交流等。第二,教师要注重学生姿态语言沟通技巧的训练,如通过台上演讲时的眼神、站姿、手势等各种姿态语言的运用,达到与他人进行互动沟通,引起对方兴趣和共鸣的目的。沟通技巧的传授不是简单地做一个专题讲解就能够迅速解决学生的问题的,所以沟通技巧传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如视频讲解、老师或者学生示范等,这样学生能迅速地领会并运用沟通技巧。

五、搭建沟通载体,立足实践,实现口语教学的可操作性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性。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性就要求教学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沟通载体,真正体现出本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师要思考以何种载体来承载口语教学内容。第一,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具体的活动中才能得以提高。比如英语演讲比赛、对话活动、集体讨论、英语戏剧等。第二,选择各种话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操练,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实现该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与他人的沟通效率,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口语教学任务科学高效地完成,最终推进高职院校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卡尔·霍夫兰.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3:12.

篇5

1.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设计朗诵活动,分别要求学生揣摩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体会不同诗歌的节奏、韵律,设计朗读提示、在反复吟诵品味中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与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以适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举办班级朗诵会。

2.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千古江山板块,安排朗诵古诗词活动,要求朗诵传达出词的节奏变化和作者的情感起伏。

3.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一花一世界板块,安排配乐朗诵散文活动,要求通过对语音轻重、高低、长短的把握,传达出作品蕴涵的美感。

4.必修三“祖国土”专题颂歌的变奏板块,要求以朗读为准确理解作品提供帮助,采用加注朗读记号的方法思考具体诗句的朗读处理。

5.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积累与应用,朗读现代诗歌、体会诗歌节奏与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要求以朗读为准确理解作品提供帮助,采用加注朗读记号的方法思考具体诗句的朗读处理。

6.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专题因声求气板块,集中安排文言文诵读活动,重点训练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虚词表达的情感,读出句子传达的文势。

演讲――学会演讲必须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演讲的效果。

1.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积累与应用安排读书报告会活动,报告是演讲的形式之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积累与应用安排举办以我的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2.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专题英名与事业板块,安排演讲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著名的演说词体会其鼓动性与感染力;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演说词在表达方式上的特色;分析不同演说家的风格差异,体会演讲者的个性与风度;在写作实践中安排写演讲稿,要求根据演讲特点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在演讲厅板块,集中安排演讲与倾听实践活动。选择了两篇经典的演说辞,让学生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

讨论与辩论――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体悟人生板块设计了2项讨论活动。选择分析两代人矛盾的成因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组织专题讨论会。要求学生采用记录发言要点等方式学会倾听,在交流中捕捉信息。

2.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结合问题探讨安排了4次以上交流讨论实践活动。

3.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专题感受碰撞板块,召开模拟法庭听证会,控辩双方展开辩论、其余同学倾听记录。

4.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交锋时刻板块,活动形式是辩论。两个活动方案,为学生提供了分析、借鉴辩论基本规范与一般方法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了展开辩论实践的背景与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倾听与表达两方面素质的机会与条件。交锋时刻是思想与语言的交锋,更是气度与修养的展示。相信梁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儒雅风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辩风,更可以影响学生的精神。

提问与应答――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目的,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应答准确,简明,得体。

1.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写作实践,采访身边的对象,设计问题,倾听并整理他们讲述的生命故事。

2.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专题调查与发现板块,安排访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口头形式向调查对象搜集信息资料的研究方法,创设便于沟通的谈话情境、提高发问的技术,耐心倾听并记录。

篇6

二、故事讲述法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之一。因此,我们在对语文教材中属于独白类的口语交际题目训练时,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组织学生参与听故事、看音像作品等活动,然后根据“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基础上,鼓励学生讲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材有许多的口语交际课都配有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弄清图意后,再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等)仔细观察,边观察边动脑思考:图上有什么?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然后再按观察的顺序讲出来,加以合理的想象。

三、演讲表演法

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学生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兴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的教学要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抓住契机组织即兴演讲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话语、表情、手势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要求。如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前,我们教师可以结合庆祝“三八”妇女节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以“假如我是妈妈”为主题的即兴演讲活动,在这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也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演讲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问题讨论法

篇7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口语”远远多于“书面语”,学生平常的交际也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学中有个内容一直是重要的,就是提高说话能力。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中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这样,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课堂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语)的观念,也就是说“换教材就要换脑筋”这种做法。

基于现代大部分教师依旧偏重于读写教学而忽略听说教学,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即使工作了,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仍不够,写不出什么东西而且说话也不流畅,表达不好自己的本意。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正规并且系统培训过这些,因此,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坚定地树立起为了学生终身需要而加强说话训练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兴趣。

一、还口语交际训练的本来面目

口语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常被扭曲为读写训练,认为只要动笔就行。在口语教学中首先引进有声教材,让学生从听开始,比如听报告、广播、朗读等,慢慢熏陶。然后逐步深入地培养说话能力,同时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而非笔答。逐步做到说话态度大方,清晰,有条理,看对象,讲方式,乃至简明、连贯、得体等。

二、从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

“说”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能力。是实现交际的第一工具,交谈、讨论、打招呼等都离不开说,特别是在传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多的信息传递要靠口头语言进行。因此,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能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而认识到说话能力的重要性,然后举马三立、侯宝林等老一辈相声艺术家的相声表演事例,让我们感受汉语的幽默有趣,耐人寻味,举赵本山和黄宏的小品,男女搭配的赵、宋,雅俗相随的朱、陈,都可为我们所模仿,从而对说话能力的训练,予以充分重视。

三、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项目

能否激发学生滔滔不绝的说话的冲动,保持学生长久不退的说话热情以及提高说话水平,精心设计训练项目是最关键的一步。而且,多种方法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听说能力,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一)朗读

可以朗读的东西非常多,现成的比如课文,课外的精彩美文,学生自己搜集的各种文章等,都作为朗读的内容,朗读训练的基本步骤是:

一是,范读,放录音设备等。

二是,朗读技巧,如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

三是,学生模仿练习,抽出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练习,对于写得好的段落可以要求背诵。

(二)自由说话训练

开展课前自由演说活动,每个人限几分钟时间面对大家随便发言,可以背诵也可以自拟题目演讲,意在督促。所以爱讲什么就讲什么,旨在练胆量,找感觉,一律表扬,使多数学生稍作努力,就成功。

(三)连词说话训练

学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后,把文中的“出奇制胜、六神无主、俗不可耐、刮目相看、盛气凌人、趾高气扬”等成语集中起来,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成语连词说话,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时间准备,指名当众联缀说话,除此之外,还经常找一些中考题目来训练,例如莆田市中考题用“魅力、潇洒、别出心裁”三个词语写一段话。也有的是用“呼呼、滚滚、闪闪、哗哗、一片”等形容阴雨天景色的词语,接着让他们自行描述阴天景象,对学生口语的提高大有裨益。

(四)口头缩写或扩写训练

对于课文内容较长的文章直接让学生来练习归纳浓缩,简化文章的能力,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就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语缩写训练。当然也可以对一些短诗或文中略写之外,让学生根据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合理想象后进行扩展和续写,用口语叙述出来,如学习《木兰诗》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用白话重新讲出这个故事,补充原文中的省略部分,扩充情节。

(五)答问式训练

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上课时,当场回答同学的提问。老师只作宏观上的调控。引导学生从书中找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互相质疑解答的时候气氛比较活跃,也放得开,同时这种类似于辩论的场合更能培养其应变能力,开发了说话和思维的潜能。同时,对于学生的见解,无论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只要在思考,又敢说话,就应鼓励,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乐趣。

(六)开展语文活动课

利用集中的时间把自己谈到、听到、见到的事情,通过加工变成有形象、有情节的故事,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的说话形式,或者要求根据成语故事谈一谈自己的不同看法,有时为了训练层次较高的,进行必要的辩论,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争论如“中学阶段用手机到底该不该?”“校园文化是否应该追求多样性?”等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辩论,也使他们摆正了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提高了认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除了上述训练方式外,集中训练还可以展开讨论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

(七)口头作文的训练

口头作文既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我每学期都要进行几次口头作文,让学生在讲台进行说话练习,因为这个过程中边讲话边思考,还要措辞,同时,自己也明白,这种情况下说的话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所以,这也是较高难度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八)角色扮演

篇8

高职学生语文的基础较差,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低,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面试与求职,特别是对医学类院校的高职生而言,今后面临直接和病患打交道。而当前医患关系紧张,表达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具备较强沟通能力之必备要术,它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为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语文课全面展开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为学生将来求职面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活动方式

1.第一学期学生自由选题,进行演讲。第二学期,教师命题,学生抽签,进行命题演讲;2.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准备材料;3.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才能;4.演讲完毕,师生评议,当堂打分,并计入语文平时成绩;5.按学号轮流进行,每节语文课进行一人,做到人人参与;6.演讲可以借助ppt形式,帮助学生完善演讲内容,同时还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演讲要求

1.站在讲台前,衣冠整洁,举止落落大方,避免小动作;2.吐字清楚,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感情充沛。避免过多的口头语;3.表情自然,面带微笑,轻松亲切,避免过于紧张;4.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翔实,材料丰富新颖,结构安排得当;5.力求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生动活泼,上下互动,达到较好的感染效果;6.时间5分钟左右。

三、评价标准

因为课前五分钟演讲是语文课内容的一部分,为使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语文课制定了《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演讲)训练考核标准》(见下),并严格按照执行。

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演讲)训练考核标准

(一)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健康向上,中心意思明确。20分

材料具体、充实、典型。10分

结构完整、严密、有条理。10分

(二)语言表达

1.表达连贯,通畅流利。20分

2.发音正确,口齿清楚。10分

3.语调和重音正确,富有感情5分

4.声音洪亮,音速适宜。5分|

(三)其他

1.仪态仪表自然大方。5分

2.要求脱稿,勿照稿宣读。10分

3.时间合乎规定。5分

(四)评分标准说明

1.思想内容有违背积极健康原则的按0分计。

2.对议论性内容可将论据是否充足、有无说服力归入此点。

3.对于议论性内容可将论证是否严谨、是否合乎逻辑性归入此点。

4.频繁出现口头语的可降一级。

5.是否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也归入此点。

6.要通过语调的起伏变化来表现感情。

7.语速过快或过慢者都要适当减分。

8.衣着要整洁,神态表情要自然,要表现出文明有礼。

9.在演讲过程中允许适当看演讲提纲,但不能照本宣科。

10.每超过1分钟扣1分,扣完5分为止

四、活动成果

篇9

口语交际要源于生活,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口语交际的能力,所以口语交际的话题必须从生活中来,即从生活中选取那些生活趣味浓,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他们的交际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交际中来。

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的口语交际在教学安排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因此选材时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以学生的“言语活动”为中心,注意设置丰富多样的口语情境,为学生的言语交际实践设计方案和材料准备,力求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产生表达的欲望,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我们在公共场所,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制止和劝阻。怎么劝阻是项本领。二年级上册中编排的《学会劝阻》这个话题,就是针对这个需要安排的。另外还有《教你玩游戏》、《讲童话故事》等,原来,细细观察这些“活动”,都是学生的“生活”。“这些教学内容,既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事件”,又是紧迫的“生活需要”;既是“语文活动”的“语境”,又是言语交际活动的“话题”。在特定语境中,围绕一定的话题开展的交际活动就是学生生活的原生态,纳入教育,纳入课堂,生活”,在这里成了源泉、成了动力,成了内容、成了过程,学生便在这种语文生活中发展语文能力,发展精神人格,实现“言语育人”。所以,口语交际教学是直面生活、指向心灵、重在实践的。

二、学习――融于生活

口语交际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交际,这体现了语言教学实践性要求。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口语交际基本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锻炼,并在生活实践中去验证。

1.在班队会上,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阵地,让学生有话可说,在看与听的过程中积累语言,体验情意,净化心灵。如在看完《不当“小马虎”》的主题班会后让学生对表演者进行评价以及自己看后的心得体会等。

2.在美术课中,指导习作,练习说一说自己动手画的过程和自己在做的过程中的优缺点,把口语训练融于学生喜爱的美术劳技等科目中,将学科横向沟通起来。如我在指导学生做纸风车后,让他们回去教会父母做,这里就有了动手和动口相结合的训练。

3.在课内外游戏活动中,让学生自由地做游戏,在玩中说,乐中说,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进行交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4.走出校园,到社区采访,参观博物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加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提高交际言语的能力。如校外阵地活动参观顾炎武故居后,我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交流,课堂上学生你说说他说说,一下子氛围就活跃起来了,最后学生都大胆地畅所欲言。

5.组织学生多看课外书,看电视上的少儿节目,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再结合读书会,把所见所闻表达出来。

课堂上组织的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广阔舞台。语文课上课本剧、演讲、续编故事、当小主持人等活动都是学生练习口语交际的好机会,各种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学生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地方,每一门学科、每一个课堂都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场地。通过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交际言语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他和成年人一样,需要交流,需要合作;但是这个群体又具有其特殊性,小学生的交际面很狭窄,除了家庭成员就是老师和同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生活为蓝本,遵循生活化原则,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不但在课上进行学习,还应该走出口语交际课的课堂,进行开放式教学,模糊课内外的界限,使口语交际真正为学生的交流服务,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三、评价――面向生活

从根本上说,口语交际是人类集体生活的结晶,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需要。因此,对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也应该回归生活,用是否满足生活需要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口语交际从生活中来,最终还得回到生活中去。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立足于课堂,延伸于生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提高能力。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一个大舞台。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活动,在生活中与人交往。

篇10

3.组织信息。为了使信息顺畅地传递至听众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组织信息是至关重要。即重要内容应放在开场白还是置于结尾需要仔细斟酌。如果在开头就阐述重点,称为直切主题。由于直接切入主题能更快、更容易地为听众所接受,故在商务场合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如果在结尾说明重点,则称为间接进入主题,即采用循序渐进、逐条分析、最后推出结论的方法,以缓解具有排斥心态者的抵触情绪,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转变其态度。为此,要善于运用信息策略。信息策略是管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沟通者在每次沟通发生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完善沟通的信息结构。信息策略的制定,关键在于解决好怎样强调信息、如何组织好信息这两个问题。

4.了解听众、服务听众。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听众导向的沟通。在沟通前应该了解听众背景:他们是谁?他们了解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怎样激励他们?做好这四点主要是在与听众沟通前要认真预测听众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是主要听众还是次要听众?他们对于沟通的主题了解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新信息?听众对所提供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如果听众对沟通主题兴趣浓厚,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对于那些对沟通主题兴趣不大的听众,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的热情,征求意见并诱导他们参与讨论。沟通客体分析是成功管理沟通的出发点。要善于运用沟通客体策略,重视伦理道德在管理沟通中的作用。

5.沟通背景(环境)分析。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沟通,必须重视环境分析,建立环境分析机制,既要经常分析内部环境,又要分析外部环境,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要特别重视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分析:一是心理背景,包括沟通主体自己的心情和沟通主体对于对方的感受和态度,避免由于偏见与好恶而出现偏差。二是物理背景,即沟通发生的场所。特定的场所能造就特殊的沟通氛围,如与上司沟通时,在上司的办公室沟通与在厂区的花园沟通效果是不一样的。三是社会背景。对不同的社会角色,善于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模式,处理好沟通主体双方及对沟通发生影响的其他个体和人群的关系,如:上司在场与否,竞争对手在场与否,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措辞、举止会有区别。四是文化背景。它更是潜在而深入地影响每一个人的沟通过程与沟通行为。当不同文化在沟通中发生激烈碰撞或交融时,人们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威力。

6.优选媒介(渠道)。沟通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包括口头、书面和非语言而完成的。渠道是由发送者选择的、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一般来说,口头沟通渠道主要用于即时互动性沟通,沟通内容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无需严格记录,沟通形式活泼,富有感彩。书面沟通渠道主要用于要求严谨,需要记录备案的沟通。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书面沟通,都可以作为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在选择沟通渠道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正确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电子信息通道出现了多样化,如现在已经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电子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个人电子邮件、组群电子邮件、可视电子会议、手机及电脑与网络共同传递的电子短信息、企业内联网、企业独立网站、企业互联网、企业电子刊物等一些新渠道。从理论上讲,管理沟通应该比以前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宽的覆盖面积、更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7.重视反馈。完整无缺的沟通过程,必定包括了信息的成功传送与反馈两个大的过程。没有反馈的沟通过程,容易出现沟通失误或失败。为了检验信息沟通的效果,即接受者是否正确、完美、及时地接受并理解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如果发送者想要沟通成功,要求接受者及时进行反馈是必要的。当发送者发现传达的信息没有被理解,就应进行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地传送。同样地,如果接受者发现发送者收到自己的反馈后,再发送回来的信息表明理解有误,则在调整了理解之后,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反馈,直到确认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准确无误为止。

二、打牢管理沟通的基础:听、说、读、写

管理者作为个体,要实现管理沟通优化,要特别重视打牢沟通技能的基础,提升管理沟通的效果和效率,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口头与笔头方式,熟练驾驭笔头和口头技能,以提升沟通效率与效能。可以说,听、说、读、写是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技能,而在沟通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分别比例为:听40%、说35%、读16%和写9%。

1.善听。“倾听则明,偏信则暗”。倾听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成功的管理者大多是善于倾听的人。为了使倾听有效,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克服倾听障碍,掌握下面的倾听技巧:一要身心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思想、积极思考、保持开放姿势是有效倾听的重要保证。二要换位思考,以增强相互理解。三要沉默是金。静静地听他人倾诉是有效倾听的最好方式。切忌自己滔滔不绝,反客为主,喋喋不休。四要听其言观其行。不仅非语言信息较可靠,而且言行一致更关键。五要适当记录。有效反馈是有效倾听的体现,管理者通过倾听获得大量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这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2.能说。包括面谈与演讲技能。现代人都要学会沟通、表达和当众讲话(公众演讲)。“能说会道”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更适应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的需要。面谈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形式,是管理沟通发生的交流方式。提升面谈水平,要制定面谈计划、确立面谈目的、追求信息共享、安排面谈结构和环境,以增进关系。同时,用5W2H方式准备问题,即为什么谈(why)、与谁面谈(who)、何时、何地谈(when及where)。谈什么(what)、怎样谈(howto)、谈的深度与广度(howmuch)。要做好演讲,明确演讲目的,用5W2H法做好演讲准备,设计好演讲的语言结构,包括开场白、主体观点的阐述、结尾,把握演讲的心理技能,巧妙运用演讲的非语言技巧。要讲究说的艺术,要以理义感人,注重伦理道德,说话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切忌巧言令色、强词夺理、冗词赘句。必要时,应运用游说进行说服,善于潜移默化。

3.巧读。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要阅读的信息很多,如:报告、合同、会议资料、公司文件以及网上信息等,阅读后再传达给员工。管理者在管理沟通中掌握读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管理者在阅读中要进行互动式的阅读,即在阅读中要善于总结、提问、阐述(澄清短文或字词的意思)以及预测(预测下文的内容)。

信息时代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日渐繁多的信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细读我们想接收的每一件事物。因此,要善于略读。略读则跳过某些阅读者完全了解的段落,从而有效利用时间。要主动阅读,越主动地阅读,效果就越好。

4.擅写。笔头沟通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沟通形式,也是现代企业最可靠的沟通方式。“口说无凭,落笔为准”。在现代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商务函件、协议、单据、申请报告等都要以笔头纪录方式加以认同。笔头沟通信息易纪录并永久保存,信息传递方式快捷并可特别关注细节,能精确用词并使相关受众能得到真实的信息。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发挥纸张、传真(Fax)、电子邮件(E-mail)、电子会议系统(EMS)的不同作用。二要按受众导向的文字组织原则进行并根据受众特点来组织文字信息。三要提升笔头沟通的语言组织技能。把握笔头沟通的语言逻辑的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基础层次,善于运用演绎、归纳等推理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四要重视笔头沟通的写作全过程,包括收集材料、组织观点、提供材料、起草文稿和修改文稿。五要把握写作特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并使读者乐在其中;明确写作目的,按不同受众选好风格、渠道偏好及不同的沟通方式;把握好写作的换位思考。

三、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望、闻、问、切

一般说来,管理沟通大都从沟通主体着眼,探索人际沟通、组织沟通的技能、包括危机沟通、跨文化沟通、与新闻媒体沟通、谈判技巧以及冲突管理与沟通技能等,这是管理沟通的基础,是管理沟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为了优化管理沟通,发展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有效引进中医的望、闻、问、切,善于从医生对病人的探询、沟通诊断的角度以对受众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深入地、全面地通过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管理沟通更臻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1.善“望”。医生对就诊病人的“望”,是用其工作经验、医学学识、社会阅历对病人的观察,观察就诊者的脸色、舌苔、年龄、病态或姿态,从其表面进行初步观察,进而结合看病人病历、倾听病人的倾诉,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现代企业的管理沟通引进“望”,既要站在信息者的角度,观察受众的表情、心态、谈吐、言行,以窥测其愿望、需求、爱好,又要善于从受众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观察信息者的目的、态度、信息可信度、对受众的尊重度等,以便从两个角度、各个方面来优化管理沟通。相互交往,不仅要看对方的表情、着装、气质、风度,还要看其眼神,透视对方眼睛后面的神情,能入木三分而一叶知秋。进而,受众对信息者表达其希望、渴望、盼望、愿望;信息者则应深入了解受众的各种愿望与要求并尽力满足。这种从观察的“望”发展到了解对方的各种要求的“望”,是管理沟通理念提升及运作的进一步完善。

2.广“闻”。医生的“闻”在于听诊,认真倾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咳嗽、喘息、谈吐,进而“嗅”患者的气味、体味等,以综合感受来自患者的信息,“望”“闻”结合,进一步分析、观察其病情、病源,做到心中有数。现代管理引进“闻”,既要与前面的“听”相结合,善倾听,切忌只听而不闻;更要善妙听,听出对方弦外之音,看对方欲言却止而听出其半句话;“望”“闻”结合,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耳闻不如一见”,能洞察出“闻所未闻”的稀罕信息;“闻”“嗅”结合,更应提高管理者的经济嗅觉、文化嗅觉、政治嗅觉。

篇11

1.把握目标。确定沟通目标的意义在于:分析整个沟通过程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针对沟通前众多的信息,沟通者必须组织一个清晰的概念传达给受众,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这个清晰概念的组织包括:确定目标、明确观点、安排具体内容。沟通目标不仅要按指导性和咨询性策略进行,还要明确总体目标、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既要界定好总体目标、战略、策略和任务之间的关系,又要明确主导目标,善于在主导目标的规范下,考虑如何把对方的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最后的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

2.分析信息源。在沟通中,信息源即信息的发送者、沟通主体、沟通者,即:分析谁发起这个沟通的行为。在沟通分析过程中,沟通主体关键要明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能给受众什么?沟通主体分析是解决“我是谁”以及“我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沟通主体分析“我是谁”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而分析“我在什么地方”的过程,就是自我定位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确定可信度的过程。而解决好信息源的问题,则是沟通主体建立可信度和确定沟通目标的过程。因此,信息源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

3.组织信息。为了使信息顺畅地传递至听众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组织信息是至关重要。即重要内容应放在开场白还是置于结尾需要仔细斟酌。如果在开头就阐述重点,称为直切主题。由于直接切入主题能更快、更容易地为听众所接受,故在商务场合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如果在结尾说明重点,则称为间接进入主题,即采用循序渐进、逐条分析、最后推出结论的方法,以缓解具有排斥心态者的抵触情绪,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转变其态度。为此,要善于运用信息策略。信息策略是管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沟通者在每次沟通发生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完善沟通的信息结构。信息策略的制定,关键在于解决好怎样强调信息、如何组织好信息这两个问题。

4.了解听众、服务听众。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听众导向的沟通。在沟通前应该了解听众背景:他们是谁?他们了解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怎样激励他们?做好这四点主要是在与听众沟通前要认真预测听众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是主要听众还是次要听众?他们对于沟通的主题了解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新信息?听众对所提供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如果听众对沟通主题兴趣浓厚,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对于那些对沟通主题兴趣不大的听众,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的热情,征求意见并诱导他们参与讨论。沟通客体分析是成功管理沟通的出发点。要善于运用沟通客体策略,重视伦理道德在管理沟通中的作用。

5.沟通背景(环境)分析。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沟通,必须重视环境分析,建立环境分析机制,既要经常分析内部环境,又要分析外部环境,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要特别重视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分析:一是心理背景,包括沟通主体自己的心情和沟通主体对于对方的感受和态度,避免由于偏见与好恶而出现偏差。二是物理背景,即沟通发生的场所。特定的场所能造就特殊的沟通氛围,如与上司沟通时,在上司的办公室沟通与在厂区的花园沟通效果是不一样的。三是社会背景。对不同的社会角色,善于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模式,处理好沟通主体双方及对沟通发生影响的其他个体和人群的关系,如:上司在场与否,竞争对手在场与否,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措辞、举止会有区别。四是文化背景。它更是潜在而深入地影响每一个人的沟通过程与沟通行为。当不同文化在沟通中发生激烈碰撞或交融时,人们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威力。

6.优选媒介(渠道)。沟通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包括口头、书面和非语言而完成的。渠道是由发送者选择的、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一般来说,口头沟通渠道主要用于即时互动性沟通,沟通内容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无需严格记录,沟通形式活泼,富有感彩。书面沟通渠道主要用于要求严谨,需要记录备案的沟通。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书面沟通,都可以作为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在选择沟通渠道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正确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电子信息通道出现了多样化,如现在已经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电子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个人电子邮件、组群电子邮件、可视电子会议、手机及电脑与网络共同传递的电子短信息、企业内联网、企业独立网站、企业互联网、企业电子刊物等一些新渠道。从理论上讲,管理沟通应该比以前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宽的覆盖面积、更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7.重视反馈。完整无缺的沟通过程,必定包括了信息的成功传送与反馈两个大的过程。没有反馈的沟通过程,容易出现沟通失误或失败。为了检验信息沟通的效果,即接受者是否正确、完美、及时地接受并理解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如果发送者想要沟通成功,要求接受者及时进行反馈是必要的。当发送者发现传达的信息没有被理解,就应进行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地传送。同样地,如果接受者发现发送者收到自己的反馈后,再发送回来的信息表明理解有误,则在调整了理解之后,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反馈,直到确认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准确无误为止。

二、打牢管理沟通的基础:听、说、读、写

管理者作为个体,要实现管理沟通优化,要特别重视打牢沟通技能的基础,提升管理沟通的效果和效率,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口头与笔头方式,熟练驾驭笔头和口头技能,以提升沟通效率与效能。可以说,听、说、读、写是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技能,而在沟通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分别比例为:听40%、说35%、读16%和写9%。

1.善听。“倾听则明,偏信则暗”。倾听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成功的管理者大多是善于倾听的人。为了使倾听有效,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克服倾听障碍,掌握下面的倾听技巧:一要身心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思想、积极思考、保持开放姿势是有效倾听的重要保证。二要换位思考,以增强相互理解。三要沉默是金。静静地听他人倾诉是有效倾听的最好方式。切忌自己滔滔不绝,反客为主,喋喋不休。四要听其言观其行。不仅非语言信息较可靠,而且言行一致更关键。五要适当记录。有效反馈是有效倾听的体现,管理者通过倾听获得大量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这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2.能说。包括面谈与演讲技能。现代人都要学会沟通、表达和当众讲话(公众演讲)。“能说会道”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更适应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的需要。面谈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形式,是管理沟通发生的交流方式。提升面谈水平,要制定面谈计划、确立面谈目的、追求信息共享、安排面谈结构和环境,以增进关系。同时,用5W2H方式准备问题,即为什么谈(why)、与谁面谈(who)、何时、何地谈(when及where)。谈什么(what)、怎样谈(howto)、谈的深度与广度(howmuch)。要做好演讲,明确演讲目的,用5W2H法做好演讲准备,设计好演讲的语言结构,包括开场白、主体观点的阐述、结尾,把握演讲的心理技能,巧妙运用演讲的非语言技巧。要讲究说的艺术,要以理义感人,注重伦理道德,说话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切忌巧言令色、强词夺理、冗词赘句。必要时,应运用游说进行说服,善于潜移默化。

3.巧读。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要阅读的信息很多,如:报告、合同、会议资料、公司文件以及网上信息等,阅读后再传达给员工。管理者在管理沟通中掌握读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管理者在阅读中要进行互动式的阅读,即在阅读中要善于总结、提问、阐述(澄清短文或字词的意思)以及预测(预测下文的内容)。

信息时代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日渐繁多的信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细读我们想接收的每一件事物。因此,要善于略读。略读则跳过某些阅读者完全了解的段落,从而有效利用时间。要主动阅读,越主动地阅读,效果就越好。

4.擅写。笔头沟通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沟通形式,也是现代企业最可靠的沟通方式。“口说无凭,落笔为准”。在现代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商务函件、协议、单据、申请报告等都要以笔头纪录方式加以认同。笔头沟通信息易纪录并永久保存,信息传递方式快捷并可特别关注细节,能精确用词并使相关受众能得到真实的信息。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发挥纸张、传真(Fax)、电子邮件(E-mail)、电子会议系统(EMS)的不同作用。二要按受众导向的文字组织原则进行并根据受众特点来组织文字信息。三要提升笔头沟通的语言组织技能。把握笔头沟通的语言逻辑的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基础层次,善于运用演绎、归纳等推理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四要重视笔头沟通的写作全过程,包括收集材料、组织观点、提供材料、起草文稿和修改文稿。五要把握写作特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并使读者乐在其中;明确写作目的,按不同受众选好风格、渠道偏好及不同的沟通方式;把握好写作的换位思考。

三、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望、闻、问、切

一般说来,管理沟通大都从沟通主体着眼,探索人际沟通、组织沟通的技能、包括危机沟通、跨文化沟通、与新闻媒体沟通、谈判技巧以及冲突管理与沟通技能等,这是管理沟通的基础,是管理沟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为了优化管理沟通,发展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有效引进中医的望、闻、问、切,善于从医生对病人的探询、沟通诊断的角度以对受众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深入地、全面地通过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管理沟通更臻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1.善“望”。医生对就诊病人的“望”,是用其工作经验、医学学识、社会阅历对病人的观察,观察就诊者的脸色、舌苔、年龄、病态或姿态,从其表面进行初步观察,进而结合看病人病历、倾听病人的倾诉,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现代企业的管理沟通引进“望”,既要站在信息者的角度,观察受众的表情、心态、谈吐、言行,以窥测其愿望、需求、爱好,又要善于从受众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观察信息者的目的、态度、信息可信度、对受众的尊重度等,以便从两个角度、各个方面来优化管理沟通。相互交往,不仅要看对方的表情、着装、气质、风度,还要看其眼神,透视对方眼睛后面的神情,能入木三分而一叶知秋。进而,受众对信息者表达其希望、渴望、盼望、愿望;信息者则应深入了解受众的各种愿望与要求并尽力满足。这种从观察的“望”发展到了解对方的各种要求的“望”,是管理沟通理念提升及运作的进一步完善。

2.广“闻”。医生的“闻”在于听诊,认真倾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咳嗽、喘息、谈吐,进而“嗅”患者的气味、体味等,以综合感受来自患者的信息,“望”“闻”结合,进一步分析、观察其病情、病源,做到心中有数。现代管理引进“闻”,既要与前面的“听”相结合,善倾听,切忌只听而不闻;更要善妙听,听出对方弦外之音,看对方欲言却止而听出其半句话;“望”“闻”结合,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耳闻不如一见”,能洞察出“闻所未闻”的稀罕信息;“闻”“嗅”结合,更应提高管理者的经济嗅觉、文化嗅觉、政治嗅觉。

3.勤“问”。“问”是医护工作的重点。不仅要问现在的病情、病状,还要问病史、药物过敏史、就诊史等。亲切、自然、美好、关怀的语言,会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患者带来亲切感,增加信任度。语言交流是管理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管理者要勤“问”,善于向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致以亲切的问好、问候、问安,应问寒问暖、问长问短以表达关心致意;还要善“问”,善提问题,善有水平的提问题,无论是问津、问难,都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切忌问道于盲;要做到“不耻下问”。回答问题既要对受众一视同仁,问候、答问都要在语言、表情、态度、动作中表达亲切的关怀,又要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问”与“答”是双向交流,双向交流要力争“双赢”,以诚信、诚实、诚恳追求管理沟通优化。

4.深“切”。“切”在医疗中既是深入调研、全面分析的过程,又是诊断处方的过程。既要在望、闻、问的基础上进行手诊、切脉、听胸部腹部及进行必要的化验、医疗器械检查,更好综合分析、全面诊断,还要掌握一些边缘科学知识、如心理学、行为医学,用以分析患者就诊的心理变化,以进行更好的行为护理及对症下药。现代企业管理沟通引进“切”的理念与技能,将实现管理沟通现代化的飞跃。“切”意味着“接”的艺术,亲切地接待、接见,深入地接近、接触,诚恳地接受、接应、接头,是优化管理沟通不可或缺的;对管理沟通相关的事、物、人过程等,要善于“切”磋,切磋琢磨可提高管理沟通水平及深度、广度。管理者才能更全面地思考、探索、逻辑推理,以提升管理沟通水平。“切”要做到深切,多用心思考。

良好的沟通,不仅优化不同主体之间信息正确的传递,使组织的正常活动得以维系,也促进人们之间的关系融洽,使组织获得超越职能的凝聚力。良好的沟通既要善于将管理沟通“七要素”与“八字诀”优化组合,使之在沟通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满足沟通的主体、客体、信息传递媒介及提高编码系统的效率、效应的需要,又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对方角度、从医生治病诊断的角度出发考虑沟通问题,促进沟通更完善、完美,促进管理沟通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12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织,也是学生对自我进行教育,发展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者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营造乐观、和谐、团结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随着教育者观念的转变,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正逐步地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这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局面。

一、中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应该有全体班级成员共同要达成的目标,所有班级成员都能积极为达成共同目标而付出自己的努力。然而,大部分中职学校班级都存在凝聚力不够的问题,同学之间不能相互信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差,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弱,导致中职班级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日益弱化。特别是“90后”的中职生自我主体意识增强,集体观念淡化,不愿意或者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要求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和安排,服从学校的制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性及学生自我成长的发展需求,这些导致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凸显不少问题:一是班级凝聚力不够,常用的活动形式如运动会、体育活动、歌唱比赛、朗诵活动、演讲活动等班级活动已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班主任只关注学生每天是否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违反班规班纪,从而采取措施如何减少这些不良行为,学生则被动地、形式化地维护各种规章制度,班干部则负责监督同学不违纪、不违反班规班纪,班级运作效果差;三是同学之间喜欢小团体交往,有的仅局限于本寝室同学,同桌、前后桌之间以及与班级其他同学的交往较少。

二、在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

1.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有很大的支配力,团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会有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个体的行为受他从属的社会团体的影响和制约,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也符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此外,柏恩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人际沟通理论、罗杰斯个体中心理论、行为训练理论等也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沦基础。在专业团体中,领导者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平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建立安全感,成员能真诚分享、体验,能促进成员自我觉察、自我成长。

2.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班级的可行性。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年龄、文化水平、家庭状况(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方式等具有一致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又面临着共同的心理困惑,适合做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班级作为一个团体相对稳定。班级成员只有出,一般很少有中途进入的,这符合团体辅导活动要求,有利于成员心理安全感的建立。二是符合中职班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中职生生理、心理还不够成熟,自我意识强,作为班主任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往往不能奏效,而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应用游戏、体验、分享开展活动,辅导者与受导者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愉快地接受教育。三是指导者了解班级问题,便于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多,对学生个性及行为特点和班级共同存在的困惑较了解,将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四是班级心理辅导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并可结合班级中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讨论,使讨论更贴近当时情景,学生体验深刻。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加强班级归属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不够是班级管理者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探讨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方法,笔者做了主题为“班级团队合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设计班级问卷,了解班级问题;根据问卷反应的问题确立主题为“培养团队精神”辅导活动,活动主要安排在班会课或自习课时间进行,活动后要求学生写体会、感受和心得。如可以举办下面的活动:(1)大风吹——吹大风,大风吹过穿白衣服的人……穿白色衣服的同学主动站出来;(2)心有千千结——排好队伍,牵手自己左右边的两个人,打乱队形后自由活动,听口令后再按原来的状态牵手。这样会成为一个个结点的混乱队形。试试怎样解开这些结点?活动后讨论:我们是如何解开死结的?失败的有何感想?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死结”?我们该如何面对?

2.改善同学关系。进入中专生活,很多同学都觉得处理同学关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批阅周记发现很多问题事实上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自我,缺乏沟通所致,因此笔者把辅导的关键定为通过团体活动以及从其他成员的交流中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体验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习必要的人际沟通技巧从而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活动一般分5~6次进行,下面是其中一次辅导过程。(1)暖身活动:(翻树叶)让所有成员站在叶子上面,领导者宣布规则;活动结束所有成员探讨一下问题:(1)任务完成的关键是什么?(2)适当的人际距离对人际关系有帮助或影响吗?(3)如何理解里面的人际沟通问题?(2)填写人际特质检视表,填写自己喜欢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学习,可以是外在(外貌、形象等),也可是内在(乐观、幽默、温和、宽容等),活动结束,引导讨论。(3)学习沟通技巧。情景扮演。(4)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与心得。(5)折纸游戏。体验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分享感受与心得。

除了上述活动,还针对班级问题开展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异往等主题活动,通过将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班级建设中,本班学生更团结,同学间的关系较融洽。基本改变以前以寝室为单位的小团体活动。从学生的反馈表看,“在活动中可以自由发言,不受拘束”,78%的同学认为“在团体中感觉舒服,有安全感”;76%的同学认为“在团体活动中对同学的信任感增强了,更愿意和同学交流,更愿意和同学说心里话了”,学生在团体分享和体验中产生了认同感、归属感及人际的和谐。

四、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学生主动参与性有待提高。一般团体辅导成员通常是通过海报、宣传单及教师的介绍等经过面试选择合适的成员,他们在参加团体前基本了解本次团体辅导要达到的目标及活动的具体安排,根据自己的意愿及需要选择是否参加,因此团体成员在活动过程中能积极体验、参与活动并容易接受指导者的辅导。在班级中开展的团体辅导,团体成员是自然生成的全体学生,如果学生在参与前对具体活动目标及要求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们参加团体辅导,有的学生很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另外有些团体活动并不适合所有同学,学生本身并没有要改变的意愿,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作为班级团体辅导的实施者每次活动前需要思考符合本班级特点的辅导活动。

2.班级辅导团体大,对领导者要求高。一般团体辅导在10~15人之间,领导者较容易掌控局面,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而班级团体人数多,一般分成多组进行,领导者往往顾此失彼,有些辅导主题并不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辅导后甚至有学生说,“怎么又让我们玩这样的小儿游戏?”“我只是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没什么感受和体验。”活动过程中还有部分同学表现沉默,觉得自己没什么可说的。因此,怎么设计符合班级学生的团体辅导活动,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真正受益,是教师需深入学习和实践的问题。

3.班级辅导时间不易控制,分享不够深入。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各种活动只是辅导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借助活动,成员进行体验、感受并把这些与团体成员进行分享,成员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通过分享,成员能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有益的经验,这比单纯的讲道理更能让学生接受。但班级团体辅导由于关系的特殊性,在分享时学生往往易话语过多或偏离主题,如果干预不及时,导致时间拖沓。另外,人数较多,团体规则和规范遵守方面不够理想,部分学生认为这不是正式的课堂学习,导致有少数同学迟到、请假现象,从而影响其他成员的情绪和整个团体气氛,导致分享效果也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卢学钦.李毓灵.发挥团体心理效应促进班级管理优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5).

篇13

一、目前职业指导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由于我国教育的整体结构存在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类课程也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如灌输式教学,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与市场对应性差等,这些问题影响了职业指导类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针对性差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年龄为15-18岁,处于最需要引导的青春期,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种种困惑和烦恼,需要他人的关怀和帮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职业指导类教材往往只重视对职业的介绍,忽视了人的特点和作用,缺乏时效性,指导意义较低。

(二)课程叠加,内容雷同

职业指导类课程虽然明目不一,但是很多内容雷同,例如就业与创新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科在许多地方存在相似的内容,却被设置在不同的课程里。在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和教学大纲的限制,许多老师都在重复相似的内容,但是没有充分阐释具体实践的不同,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这种课程设置只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却无法使学生得到应用的提高,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由于课程设置的刚性导致教学效果普遍不佳。

(三)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指导类课程是根据教学大纲设置的,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以传授普适性的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间及各学科间的特性,如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却没有实践部分,显得十分空洞,没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由于教材和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较远的距离,因此理论无法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致使学生在接收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无法应用于实践,学生只希望能够通过考试,在课堂上记录老师的讲义,课后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却很少有对授课内容的深入思考,使得教学效果甚微,学生无法就某一问题与教师直接沟通和平等对话也导致了职业指导类课程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课堂互动较少,学生惰于思考。

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类课程的具体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类课程重组后应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理论指导模块、实践能力培养模块、综合考查模块和实习与实践锻炼模块。理论指导模块可以设置为8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就业法律与政策、职业道德及职业行为规范、自荐书书写指导、职业生涯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可以设置为12学时,主要内容包括:自荐书评比活动、口才培训活动、形体礼仪培训活动、沟通能力培训活动、应变能力培训活动、细节问题演练活动。综合考查模块可以设置为12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形体礼仪展示、口头表达展示、操作技能展示、模拟现场招聘。实习与实践锻炼模块可以设置为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实习、人才市场观摩与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一)理论指导模块

1.就业法律与政策

主要讲授什么是就业、就业政策与法规,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就业原则及人才市场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职业道德及职业行为规范

主要讲授职业与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职业及其地位和作用,了解职业行为规范,准确了解特殊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

3.自荐书书写指导

主要讲授个人简历的准备、自荐书的书写,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自荐材料写作的能力,能够整理好个人相关资料和信息,迅速快捷地在书面上展示自己。

(二)实践能力培养模块

1.自荐书评比活动

主要指导学会开展自荐书评比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我检查和相互对比,取长补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自荐书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自荐书写作,提高学生自荐书写作能力。

2.口才培训活动

主要开展演讲、朗诵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目的是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形体礼仪培训活动

主要开展形体和礼仪方面的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特殊行业的正确站姿、坐姿和走姿,掌握礼仪,培养气质。

4.沟通能力培训活动

主要开展与陌生人沟通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与陌生人沟通来克服害羞、胆怯等心理,使学生能够落落大方地将自身优势在陌生人面前展示。

(三)综合考查模块

1.形体礼仪展示

要求学生进行形体礼仪展示,体现学生受训成果,帮助学生达到课程要求的形体礼仪。

2.口头表达展示

要求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展示,展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普通话应用水平,让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操作技能展示

要求学生展示操作技能,验收技能培训成果,帮助学生熟练技术,增强应聘竞争力。

(四)实习与实践锻炼模块

组织学生观摩人才市场,与管理人员座谈,促进学生对应聘流程等进行全面让你是,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倡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老师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将纯理论性的教学转变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搜集相关就业信息,参加市场招聘面试活动,提高学生的应聘竞争力。

(二)追求实效,求真务实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俱进,建立完备的教学体系,要做到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在课程设置后,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卷面表现和实践表现进行全面考量,对学生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谈玲华.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温树田.就业与创业指导[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