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考政治答题技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篇1

考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应在考试中头脑最冷静和最清晰的时候仔细完成,切忌在答题过程中随意改动选择题答案,不少同学都曾吃过亏,改动了答案的题几乎全改错的,所以改动要慎重。

二、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非选择题即文字题,包括简答、分析说明和论述题。简答题包括时政简答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简答题,考生在解答简答题时要注意以下技巧: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弄清设问的方向和答题要求;理出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安排好答题顺序;遇到题目中有开放性小题,答题既要有基础理论的依据又要有创意,切忌随意性。

分析说明题又分材料分析题和图表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中几则文字材料,有时是同一主题,有时几个主题并列,考生在答题时要仔细审读材料,理出层次;找准相应基础知识;相关原理的阐述要准确全面。

图表材料题由几幅图表或一幅图表和若干文字组成,图表或文字间可以存在内在联系。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阅读图表,做到标题、时间、栏目、内容、注解“五读俱全”;在运用相关的基本原理对图表中的问题作理论分析时,要根据题目指令,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言之有理且可以具体操作。

三、其他注意事项

目前,绝大部分试卷都是采取电脑阅卷,阅卷老师整天面对闪烁的电脑屏幕批阅试卷十分辛苦,因此考生更要注意答题技巧。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要想获得阅卷老师的高分,那么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书写而不是答案,看到工整的书写,心情舒畅,马上会相应给出一个大致分数(其中就包含良好的印象分),然后仔细阅读,调整分数。

重视“第一印象”要注意:①字迹要端正;②卷面要整洁,层次分明,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因此,下笔前要在头脑中梳理出答题要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③修改要合乎规范,有章法,不能乱涂改。

篇2

历年高考政治学科的命题都力求“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今年高考政治试题也一样。总体来说,与前两年相比在难度上基本持平,主观题整体难度比去年要略微难一些,格局略有变化,难易适中。题量与去年一致,分值的分布总体也比较稳定。题型稳中有变,选择题仍然以因果关系类、体现类、引言类为主,只是试卷格局略有变化。四选二的组合选择题由去年的7道增加为今年的10道。另外,今年没有出现近几年必考的计算类选择题,不少数学不太好的学生应该略感欣慰,非选择题仍以原因分析类和措施类为主,更加突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观题同时出现两问:38题第1问和39题第3问都是让学生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就明显充满探究性和体验性,符合新课改理念,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全面性,这对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高考命题怎么设问: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突出能力立意

高考命题点应当是社会热点和教学重点的结合,不能结合教材重点的纯粹热点、新闻是不便于考察或没有意义的。可以说,素材的选取是“别有用心”的,必定围绕学科的主干知识进行设问。因此,扣紧教材观点去组织答案,落实到卷面上的必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时适当补充时政观点。既然设问是立足课本的主干知识,所以在分析材料时就不要被相对陌生的材料吓倒,要相信其答案我们肯定学习过,这也特别要求我们对教材知识一定要熟悉,否则材料看了半天你都联系不到相关的知识点去。今年的试题所考查的基本上都是考纲和教材中的重点主干知识或基础知识,比如主观题所考查的经济生活的“收入与分配”、哲学生活的“辩证否定观”等。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科学素养,突出能力立意。

三、高考命题怎么选材:宏观视角,微观切口――关注时政热点、突出时代性、现实性和人文性

政治问答题通常不回避热点,且选取的材料大都具有时代实效性、突出当前国内外热点(国内热点为主)、突出区域特色等特点,考察学生对当前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重大方针、路线、政策的理解运用,可以说选材的视角是很宽泛的。今年的试题选取了国际金融危机、海外并购、反倾销反补贴等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体现出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点。

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较稳定的一种重要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优点,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试卷中的比重很大,分值一般占到总卷面的一半左右。可以说,选择题答题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总得分的高低。当然做选择题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了选择题的解法研究,同时参阅了一些资料,概括出了在选择题解答过程中要掌握解题的基本要求和解题思路和“九排除”的解题方法,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解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的意向性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和审题肢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做到三审。

审题干(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读懂题干,这是前提,也是常识,但有的同学最容易被忽略这一步。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1.在审题干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三点:

(1)}干的选择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

(2)题干的命题类型,是概念、原理(或观点)的理解、判断型,还是比较、事实的分析、综合型。

(3)题干的规定性,包括要求选择的范围、角度、层次等。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表现不同题干时侧重点不同。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主题词、中心词和限制词,体现命题的意图。

明确立意。每道选择题都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要把握这一中心,对长题干要短读,概括大意;对短题干要长读,理解其深刻寓意。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浓缩。对复杂单句,主谓宾即为材料中心;对复句或是段落,第一层逻辑关系即为中心意思。这些都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抓关键词。关键词语是题目的“题眼”,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

扣引导语。引导语作为材料与题肢的联结词,规定了选择的方向。不同的引导语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要求。如表示思维方向的引导语:正确的、不正确的;表示知识范围的引导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哲学生活道理、政治生活道理。文化生活道理等;表示内容的引导语:措施、制度等;表示程度的引导语:根本、主要等。

篇3

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生活甚至哲学生活的知识来回答。

2.基础知识不牢固,概念界定不清

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

3.知识应用不准确、不全面

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人民民主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等,导致学生失分过多。

4.答案缺乏新意,没有创新

高考试题答案的编制,虽然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如果答案只是囿于教材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分析,缺乏必要的拓展和延伸,缺乏新意,这种答案也不符合高考试题的答题要求,从而失去提高分。

5.答题模式陈旧,答案条理不清楚

许多考生组织答案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答题模式,比如第一自然段全是原理、第二自然段全是对材料本身的概括或描述、第三自然段来一个总结这种“三段式”,使材料与观点出现“两张皮”,事理分离。这在主观性试题答案编制中是十分忌讳的。

二、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针对学生答主观题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要准确解答政治主观题离不开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首先要弄清回答该题所依据的知识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生活与哲学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

2.要明确设问角度是“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原因)、“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还是“如何做”(对策,措施,方法,建议)。

3.明确设问主体。主体不同,答案则不同。经济生活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哲学生活主体通常是具体的哲学观点,政治生活主体通常是国家(国家机关)、党、公民、国际组织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与设问有关的重要信息,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与设问有关系的关键词、关键句子,从中提炼出材料所体现的原理,然后明确答题的方向。

2.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格的题目、材料、数据、尾注等,任何地方都不要遗漏。

3.回归教材。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关键句子直接调用。政治学科中的关键词本身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可以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课本中有用的知识点。

3.概括材料中的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的,就先归纳然后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进行取舍、重组,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包括要点如何展开、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等。

3.确定答案要点: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一般来说分值能提醒我们答案要点的多少,分值高意味着要点多。

第五步:组织答案。

高考中答案书写一定要整洁,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楚。要用学科术语,标清序号,达到规范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从原理入手结合材料说明)还是采用归纳式(从材料分析到概括原理)的答题方法。一般回答时坚持先原理、后材料的答题顺序。

篇4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实际的能力。因此,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复习:一方面,弥补自身在平时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薄弱之处,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学会融会贯通,增强高考信心,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

以下五个方面对高考政治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进行分析

一、定位教材,注重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是一切考试最为根本的依据。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考试,在整个复习当中,都必须以基础知识为第一位,高考政治也是这样的。高三政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立足和定位于教科书,以高三政治《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为依托,以基础知识点为根本来构建知识体系。纵观整个高三政治试卷,可以发现所涉及的考点,都来源于教科书,都要求对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

基础知识是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工具,因此不可以忽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同时,培养学习能力,提高答题速度和技巧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理解和记忆。那么,高三政治教师就要以一种探究式、创新式的教学和复习模式,改变以往题海战的教学和复习方式,在整个教学和复习过程中,重点研究教科书,研究本年的最新高考政治《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系统熟悉本年度高考政治考点;定位教材,以教材为本,抓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要非常熟悉,做到胸有成竹。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立足教材,系统把握基础知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出一个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

高三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高中政治中的核心知识和重点知识,掌握整个知识框架和脉络。同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明晰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可以借助图形、曲线、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整个教学复习过程中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整合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抓住考试重、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在整个高考政治教学和复习过程中,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科学梳理和系统记忆,还要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抓住考试的重点、难点以及疑点,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析,吃透重点、攻破难点、补缺疑点。

对于知识的把握和问题的理解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为高考政治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可以专门准备一个记录本,把在平时复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试题以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全部记录下来,并做好定期复习,避免在下次考试中再犯同样错误,最终做到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正视和改进自身不足,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分数。

三、认真审题,掌握命题方向

由于高中政治学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高三政治教师在整个高考政治教学复习的过程中,要采取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灵活变通教材内容,给学生一个锻炼思维想象空间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不难看出,试题中涉及的社会材料来源广泛,大部分是来源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实际。高三政治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材料的时候,就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高考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因此,教师在高考教学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社会材料的理解以及从社会材料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学会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三政治教师在高考复习教学中,还要教导学生掌握出题者的意图,洞察试题所蕴含的信息,以便正确理解题意。

四、密切关注时事政治,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在试卷中总能出现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这也体现了高考政治紧跟时代步伐的时代性和前沿性。这些热点问题多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但是以政治和经济方面为最多。把握热点问题,结合社会实际,是高考政治教学复习的关键环节,不可忽视。

因此,高三政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全面复习的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不断更新知识,密切注意该年所发生的国内外时事政治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经典社会热点、重点问题的事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运用思考能力,理清思路,发现和归纳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和规律,不断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五、归纳总结真题,探索应试技巧

在整个高考政治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改革创新的引导者,要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贯穿于高考复习和考试的整个过程。

因此,高中政治教要引导高三学生认真研究历年高考政治试题,并且系统地将近十年的高考政治真题认真做一遍,学生在做这些试题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到高考的感觉。在做完历年高考政治试题之后,学生可以对照标准答案,检查自己所做答案是否正确,答题思路是否清晰和规范。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本年高考政治的《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正确引导学生在做完每一套试卷之后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试卷的出题规律及角度,掌握答题的思路、方法以及技巧。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查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注意扬长避短,不断增强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注意答题的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课本语言和材料语言相结合,书写工整和规范,答题要全面具体思路清晰,要不断增强答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最终在高考政治中取得满意分数。

参考文献:

[1]录润莲.浅谈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J].发展,2012(2).

篇5

在每年高考大军中有一类特殊群体,即术科生,他们既要参加省的专业联考、高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又要参加普通文化高考。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术科生在高三阶段往往先全力冲刺专业考试,然后全力冲刺文化课考试。术科生的备考策略使文化科高考复习备考仅三个月左右。给术科生制定独特的高效复习导学案优化设计,提高复习效率,对提高政治成绩至关重要。结合近几年的从教经验,我谈谈术科生高考政治高效复习导学案优化设计。

一、术科生高考政治高效复习导学案优化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1.基础性原则。高考政治的复习中仍然要注重基础知识,不能好高骛远,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提高综合能力。术科生因专业学习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平时学习过程中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术科生复习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掌握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我在术科班导学案的设计中以知识点为单位,要求进行基础知识的填写。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归、落实课本,巩固基础,另一方面,填写完成后,也是术科生记忆的依据,一举两得,留下空白区域,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2.核心性原则。目前全国高考考查范围涉及四个必修模块共计260多个知识点。根据历年的高考真题,分析、梳理出常考点、必考点,以这些知识点的复习为核心和重点,不必面面俱到,要敢于大胆取舍。因此,高效复习导学案的设计要坚持核心性原则。重点复习高考中的常考点、必考点。如政治生活中公民、政府、党、国际社会是常考的,把相关知识脉络给学生梳理清楚。同时,结合时政热点,大胆猜测,有所侧重。

3.精简性原则。术科生复习备考时间虽短,但高考录取分数较低,一般只要达到同批次的录取分数线的70%~80%即可,不必如普通文科生那样每一个知识都深入细致、面面俱到。习题要坚持精简性原则,做到少而精。在复习导学案习题编制中,一个专题,选择题精选、编创20道左右,材料题2道约4小问,要求他们限时完成,提高答题速度和能力,以免高考时出现因做不完题而无谓的失分。

4.综合性原则。新高考模式下的文科综合政治高考试题,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重思维,重迁移,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术科生不可能进行一轮、二轮复习,在术科生导学案设计中,在全面准确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打破课本知识框架,对课本前后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例,不仅要全面复习本单元基础知识我国国体、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内容及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要求,而且要引导学生拓展归纳公民与政府、人大、人大代表、党之间的关系,形成对公民知识的立体认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知识迁移能力。

5.方法化原则。高考政治试题设题巧妙灵活,综合能力强,但都有一定的套路和技巧。在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迅速提高术科生的高考成绩,让术科生掌握一些审题、解题、答题技巧和方法。因此,术科生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方法性指导,做到事半功倍。

首先是审题技巧。审题的方法一般为先审设问的指向与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审材料提供的信息。审题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要到位,不能浅尝辄止。

其次是解题技巧和方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设问从逻辑角度看,分椤笆鞘裁础薄“为什么”和“怎么做”三大类。在实际考试中表现为(漫画、图表)体现、说明类、认识评价类、原因意义类、措施启示类等。这些题型都有常规的解题套路和技巧,将这些常规的解题套路和技巧全面整理出来,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对短期提高政治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有些问题答案知识要点基本是固定的,要根据设问材料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对此类问题要在术科生学案的知识复习中进行归纳总结,让术科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套路,从而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数。如经济生活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刺激消费)、企业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政治生活中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党、政协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等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对基础薄弱、能力整体差的术科生来说,这是提高政治成绩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术科生高考政治高效复习导学案优化设计的主要构成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术科生高考政治复习导学案精心设计以下七个环节:

1.考纲要求。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都会编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明确规定了考核目标和考试范围,考试大纲成为高考备考的重要依据。导学案的考纲要求环节列举出本专题中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让学生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2.常考点、必考点。根据近五年的考试真题,归纳总结出哪些知识点是高考中经常考的,哪些知识点是每年基本上都考,哪些知识点是偶尔考到的。通过分类列举,让学生对常考、必考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3.基础知识梳理。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结合常考点、必考点,理出本专题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本完成基础知识梳理,既让他们熟悉了课本,又归纳、整理了基本知识点。这些基本知识填写完成后,成为学生必背的基本知识点。这样,既回归了课本,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整理、记忆,做到了一举多得,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4.易混易错对比。术科生一般基础薄弱,平时学习时偏重于专业的学习,文化课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很全面与到位,很容易与相近、相关知识点混淆。因此,把易混易错知识点列举出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对知识的运用更有效果,特别是对选择题的解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5.答题模板和基本套路。新高考模式下的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综合能力强,设题巧妙灵活,但都有一定的套路和技巧。因此,在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术科生的高考成绩,让术科生掌握一些的审题、解题、答题技巧和方法。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列举出本专题中常用答题模板和基本套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6.知识网络构建。这是一片留白区域。让学生在学习完一个专题知识后,自主构建知识的思维导图,从而加强对知识的归纳整理、理解运用和知识迁移。

7.限时训练。适当的训练题,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又能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训练规范学生答题,训练学生规范化答题,在作答、卷面、布局、层次术语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细节性的规定,并注重检查落实,引导学生向规范要分数。训练题型以高考题型为准,题量适当,精选、精编。选择题20题左右,材料题4小问题左右,难易度适中,并要学生限时完成,避免高考时因答题速度慢做不完题而失分。选题范围依据近几年高考真题和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并结合年度内的时政热点,精心编创新题,直击高考核心,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复习效率。

面对术科生这类特殊群体,编制独特的高效复习导学案,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和高考成绩,为实现他们的艺术梦想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中心组织.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李云飞,陆静.浅谈如何提高艺术生高考政治复习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09,36(12):22.

[3]戴虎.实施导学案引领打造高效课堂[J].教育革新,2014(02):28.

篇6

高考文科综合始终以测查学生能力为主,这就要求在高考复习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复习思路,抓好常考点及热点考试趋势,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然而试图全面掌握政治知识点就可以在高考政治中取得高分的做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方面,在政治各部分的复习中要知其“点-面”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探讨高考失分规律,总结避免失分措施,也已成为教师在短期内提高复习效率的必然。究其方法,笔者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考政治失分原因

其一,知识点记忆模糊。高考政治在文科综合中地位举足轻重,若学习方法得当,既是短期中收效明显的科目。然而,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多半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尤其在高考临近的日子里,会发现时间紧张,这就为系统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作为政治老师,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传到、授业、解惑的师者,在课堂上更加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掌控课堂的氛围,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角度出发采取更为学生接受的例证的教学方式将模糊、易混知识点区别开来,“深入浅出”将难点、热点趣味化,内化学生知识体系加强举例的记忆则是帮助学生减压提分的途径。1

其二,答题不知考试重点为何。高考政治中考察单一考点的比率有所下降,考点之间的联系是近年来考察的重点。故在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解答中,审题则是重中之重,读懂题干、审清题中热点中的所属重点,则是日常复习训练的关键。

其三,答题不规范。答题是高考复习教师教学的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在临考阶段为鼓励学生在高考分数上有所“改善”,不免误导学生在答题字数上要“多多益善、想到什么写什么”,而没有明确答题思路,造成学生答题思路不明,逻辑混乱不堪,不仅答题思路不规范而且语言表述过于直白不专业造成语言表述异不规范。

2 复习逻辑对学生主体知识的内化

其一,专题复习“冷”“热”点区分。课堂教学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与国内外时事要点相结合,保证课堂的生动性与针对性、时代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当年关注的热点进行有效的梳理,判断热点对我国及世界有无重大影响、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有无重大关联。热点有政策性、灵活性等特点,例如像国际恐怖事件、中东问题等国际问题,是关系国际政治的热点话题,但至今尚未解决,故在复习是宜从“冷”处理;而诸如市场经济、环境问题、科学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故从“热”处理。而无论是“冷”是“热”通常所用到的原理知识点大多有类似,这就需要教师在做专题复习时系统整理,课堂上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强化。

其二,知识体系的框架化。学生能力的体现,是在建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的过程。多角度的归纳总结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思路,从而建构知识体系。归类的内容很多,可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高考题型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2]例如,经济生活主要围绕着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三个大的问题以及涉及到在什么样的舞台什么样的背景下生产的问题。将复杂知识简单化、系统化,在具体的考试中考生才不会因紧张而在考试中迷失。框架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

其三,专题特训,势在必行。在短时间强化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与之配合加强知识体系巩固的就是专题特训。专题训练要立足于教材基础知识的加深巩固,因为考题无疑是教材知识点的具体化、丰富化,通过专题训练既达到学生了解高考试题风格的目的,同时又做到了对知识点体系的巩固。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估。在讲解专题师,教师对专题多角度剖析,拓展知识领域、精益求精,是高考复习阶段教学目标的重点。

3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第一,题型的应答方法。选择题,不要因题设过于简单就掉以轻心,静下心找到老师课堂反复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抓“关键词”,并通过排除法排除选项中的“陷阱”或与题干不符的选项,客观题是高考中学生考试分数拉开档次的环节,学生应该掌握对错误的“识记”。辨析题,认真读材料总结每段材料分析的要点,在有便有评的材料中,分析其合理成分,运用所学的原理加以阐述并对不合理的部分或遗漏部分补充说明。论述题,要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论述的过程,学生在平时训练时重点是学会对答题步骤的体会,先回答“是什么”,再回答“为什么”。就是先对原理概念及考查到概念之间关系加以诠释,再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第二,其他技巧。考试时我往往因为紧张遗漏考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平时对考试卷子的结构有了解,掌握做题节奏,有的放矢从容考试。同时,考生答题时应该注意书面整洁,用书面语、标准的政治原理规范答题,以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73-02

目前来看,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梳理基础知识,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体系,第三轮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考能力。从实践来看,这是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二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多、跨度大,时间紧、任务重,二轮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立足教材基础,整合主干知识;针对问题施教,提升解题能力;强化限时意识,训练规范答题;充分挖掘潜力,综合运用提升。因此专题复习课就要做到:系统性、综合性、基础性、重点性、发展性与启迪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三二轮的专题复习课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1.了解考情,明确考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轮复习时,一般当年的考试说明已经出来,这时我们要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同时,研究每一专题近五年的高考题,把握高考动向,做到有的放矢。

2.集体备课,学案导学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充分调动组内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每一专题都编制有针对性的导学案,导学案包括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预习案提前下发,让学生搞好预习,提出疑问。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

1.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题目在书外,但题根在书中”。夯实基础知识,砸牢知识点是提高各种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基础知识是整个高考复习的第一要务,这也是我们答题的根基,所以二轮复习仍然不可小视,但是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把重点主干知识的巩固留给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主要是检查提问,强化落实。

合理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课本基础知识,做到胸有成竹,融会贯通。二轮知识体系的构建不是对一轮复习的基础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要突出重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应注重横向知识的整合和联系,即按考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经济生活“消费”这一考点,我们就可以根据价格与消费(一单元)、生产与消费(二单元)、收入与消费(三单元)、消费与扩大内需,转方式(四单元)这种横向的知识内在联系构建起消费在整个模块内的体系。当学生能够构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时,他不仅掌握了本专题内容,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高考的选择题在设计上往往会有很多的易混易错点,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丢分的地方,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们还帮助学生澄清疑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突出重点,关注盲点

政治高考命题总是以热点和焦点问题为背景,借助课本所学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试题根植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既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又使考生有话可说。因此,复习时应抓住时政热点和重点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同时要关注知识盲点,以防命题出其不意,做到游刃有余的应考。对盲点的查找,首先要依据考试说明找到平时没有复习或复习不重视的考点,然后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找到未考过的考点,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训练。

3.联系热点,提升能力

时政性是政治学科的特点,所以政治试题总是以最新的时政材料做背景,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每个专题都结合时政热点设计两三个探究题目,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找出答题思路,然后交流展示,老师精讲点拨,做必要的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时政热点,还提升了答题能力,老师在讲解中帮助学生归纳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4.限时训练,巩固提升

考试总是有时间限制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每节课都要有十分钟的限时训练,一般五个选择题,一个非选择题,并且非选择题给学生画上方框,给其空间限制。这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以高考的状态模拟训练,有利于进一步发现在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应试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和答题能力。

5.狠抓规范,落实非智力因素

规范是永恒的主题,要贯彻在平日每节课的训练中,贯彻在每次考试中,贯彻在每个练习中。有资料显示,学生高考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审题不仔细;②书写不规范;③思维不灵活;④表达不清楚;⑤基础不扎实;⑥答题抓不住要点,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上述六大失分原因,非智力因素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育学生首先要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做到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其次正确使用政治术语答题,尽量用教材上的基本原理,答题时要简洁,突出关键词句;再次要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

篇8

2、抓住核心概念,突出重点知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点讲解不可能像一轮复习一样,面面俱到。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抓住核心概念,突出重点知识。综观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经济生活》主要涉及价格、消费、财政、收入分配公平、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等考点。《政治生活》关于公民、政府、人大、党等行为主体的考查。《文化生活》涉及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特点、文化交流、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等知识。《哲学生活》覆盖了哲学的四大部分,即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近三年广东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哲学生活》第二、第三单元。(见下表)

3、整合模块知识、关注知识渗透

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的主观题均有两道大题,每道题目涉及两个必修模块知识。2010年高考和2011年高考中,第一道大题考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第二道大题考查《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知识。并且是经济部分的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文化部分的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2012年高考实行《经济生活》与《哲学生活》组合,《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组合。经济部分的材料用《哲学生活》分析,文化部分的材料用《政治生活》分析。可见模块之间的知识渗透与整合非常重要。

在二轮复习时要整合模块知识,关注知识渗透。《经济生活》中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政府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济生活》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在《哲学生活》中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政治生活》中完善四大政治制度,在《哲学生活》中就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生活》中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在《哲学生活》中就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政治生活》中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党以人为本,在《哲学生活》中就是人民群众的观点,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应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

篇9

一、规范填涂考生信息

在监考人员分发试卷后,考生首先应按照试卷和答题卡的要求,及时在指定位置填涂相应的考生信息,包括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座号;答题卡中的姓名、考号、学科等;在此特别注意:“一个易忘的”(座号)和“两个易混淆的”(考生号和准考证号),一定要先看后填涂,看清后再填涂。如果还不清楚,完全可以举手向监考教师请教。

二、规范核查试卷信息

一般地,在考生填涂完相应信息栏目后,离正式答卷还有一点时间。我们的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来快速地浏览整个试卷。浏览的目的一是检查试卷是否印刷清楚、是否有漏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二是要看清试卷共有几页,有多少试题,凭感觉来感受一下本试卷中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大体上确定答题时间,把握答题节奏。这样,考生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做到心中有数,才会有的放矢,从容答题。

三、规范作答选择题

规范作答一道选择题,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得出了一条方法和技巧,归纳为“四审五号六排”法。

“四审”,即审题型、审题干、审题肢及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1)审题型:即弄清是单项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还是不定项选择题,特别要注意在不定项选择题中的单项选择题。还要明确究竟是正向选择题,还是逆向选择题。(2)审题干:即弄清题意,明确题干的规定性,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审题干的要领有两点:①要明确题意。②准确判断题干的内容,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规定的限制性。这是审题别重要的环节。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3)审题肢:即弄清哪些是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哪些是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哪些是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在此我们还应弄清四个选肢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并列关系、排斥关系、从属关系还是没有关系,弄清这些关系不仅有助于思维分析,而对多选题确定选择的个数意义更重大。(4)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即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进而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五号”,即做政治选择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使用选题符号的习惯,最常用的符号有“”“”“×”“√”“?”五种。“”是用来划掉所排出选项的,“”是用来圈定选题角度和关键词的,“×”打在明显错误的字词或话语上,用来表示错误的选项,“√”勾在肯定正确的选项或字词上面,用来表示正确的选项,“?”打在有怀疑或尚不肯定的选项或字词上面,用来表示不能确定或不理解的选项,以便后面复查。养成用规范的符号解答选择题的习惯,对于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答率有直接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在检查试卷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六排”,即排错误、排重复、排无关、排颠倒、排绝对及排大于或小于。(1)排错误:即题肢的观点本身错误或包含着部分错误的要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2)排重复:即题肢的观点不在于说明题干的规定性,而是对题干规定性的变相的重复,须加以排除。(3)排无关:即题肢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样的选项应排除。(4)排颠倒: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5)排绝对:即在一些选择题中一些说法太绝对,如“一定”、“只”、“都”等字眼,这样的说法往往是错误的。(6)排大于或小于:即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这样的选项也应排除。

此外,作为高考,还有一个正确涂卡与核查的环节。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防止自己最终也搞不清楚究竟选择哪个答案;选择题做完后,要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后,再做非选择题。

四、规范作答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的作答,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1)审题。审题分为审设问和审材料,因为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以材料型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审设问,即定位试题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总指向,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审材料,即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看清主体,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2)构思。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3)作答。规范组织答案的要领有六点,可以归纳为“三性三化”。①要有针对性,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词入手,揭示出题眼,不要答非所问。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堆积罗列原理,与材料脱离。②要有逻辑性,即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先说那句话,后说那句话。③要有层次性,要层层分析,大的层次包含哪些小的层次。④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使人对你的答案能够一目了然。⑤全面化,答题要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答题要点。⑥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书写规范主要是指书写认真工整,清楚明白;用语规范是指要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来答题。我们要准确使用政治术语(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答题,禁止使用自己创造的或社会上的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

五、规范检查答卷

在高考中,一定要注意安排时间检查答卷,这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尤其对采用灵活答题顺序的考生,更应该加强最后检查这一环节,因为你跳跃式往返答题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通过检查可弥补这种答题策略的漏洞。

总而言之,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讲求策略,加强学生答卷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高考和典型习题的“少而精”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的答卷能力,从而使考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顺利地外现,促进考试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一、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失分原因举隅

1.材料审题不仔细。审题不仔细是任何考试中每场考试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考考场,部分考生在分析题目时没有理清题目的意思或者题目没有全部看完就开始作答,如“根本原因”“基本原因”“主要原因”等。

2.教材内容不熟悉。教材内容不熟悉也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肚子中没有熟悉的教材内容在高考文综考试中注定会惨败。例如,“五四”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无产阶级的壮大、十月革命等因素,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材料归纳信息不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是由历史文献资料、表格图形数据、历史地图等组成的综合题目。这些综合信息让一个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去分析、整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类材料分析题综合了语言逻辑知识、数据统计知识、识图读图知识等,多数考生在分析这些题目时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造成历史内容的误判,从而影响最终的答案。

4.答题不规范。近年来随着高考阅卷的规范化,考生的答题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由于考生在答题时着急下笔,经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或者语病百出的答案;还有部分考生答题错项或写在非答题区域,后来考生发现也已经晚了,出现打箭头或者涂涂改改的卷面。

二、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什么能力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到底考查学生什么能力?笔者以2013年高考文综第48题材料题为例进行说明。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飨宴挺。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挺”。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好社稷,起源实出安石”。于是,“摆安石陪飨神宗庙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意义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就上题两则材料而言,试卷出题人无非就想考查考生以下能力。

1.教材知识把握能力。材料分析题的考查首先不能脱离教材的知识。作为备考复习的考生,一定要重视教材知识把握能力,把高一到高三的所有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利用时间轴、专题式等方式记忆知识。

2.信息接收整合能力。由于考试的选拔功能性,在高考出题时要考虑到难易度。为此,命题人会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各类历史信息来混淆考生,让考生在错综复杂的各类信息中找出考试需要的信息。高考文综历史就是考查考生的信息接收整合能力,要多从多种历史学观、多重历史学领域去分析整合,有些历史问题不能偏激地理解,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分析,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符合最终的答题要点。

3.整体综合思维能力。在高考文综历史考试中,考生在分析与答题中还要具备一种整体综合思维能力。考生具备了上面两个能力后,具体落到实处的还是在答题如何规范、答题分点如何细化、答题要点如何不遗漏、答题字体如何工整等这些能力。

三、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高分策略

1.回归教材知识。教材是根本,高考历史考试离不开教材。教师在平时教学与高考复习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回归课本,“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考题在教材中都能体现。

2.理清材料内涵。对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一定要理清各类材料的内涵,理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类材料的信息,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语言分析逻辑能力。因为材料分析正确与否会影响对教材知识点的判定,从而影响答题的方向。

篇11

政治学科在高考文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较快地提高政治成绩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迫切期望。较快地提高政治成绩有两个秘诀,即“背” 和“练”。

一、强化记忆,即“背”

从高考的能力目标上看。高考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每一种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记忆能力。背下教材的基础知识才能拥有一双慧眼来获取和解读信息,才能调动和运用知识,才能规范准确地描述和阐释事物,才能较快地提升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上看,学生存在答题答不到点上、答题不规范、答题不准确等问题。这其中一些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引起的,所以必须狠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那么,学生需要背些什么呢?

背知识体系,包括宏观的体系、中观的体系、微观的体系。宏观的体系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的体系;中观的体系有每个单元的体系、每一课的体系或综合性内容,例如矛盾分析法、唯物论等;微观的有框题,例如有国家财政、财政作用等。

背具体的知识点,即考点细化和展开。例如须记忆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政府经济职能、真理的客观性等。

背典型的解题模式。政治有一些典型的解题模式,比如意义类、措施类、辨析类等题型的解题模式,背下这些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形成答题的思路。

背时政术语和典型词句,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怎么背呢?上述这些重要的东西必须背下来,但不要死记硬背,要遵循记忆的规律和技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

比较记忆。例如学习政治生活时要将公民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区分开来。

逻辑记忆。理清所背内容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快速地记忆。例如背民主决策的途径就可以联想决策的先后顺序。

谐音记忆。例如经济全球化表现是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背时可以谐音记忆为“生柿子可信”。

二、加强练习,即“练”

背只是学好政治的第一步,多次大量科学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背不练或只练不背都不能学好政治。因为只有在练中我们才能做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提升能力、掌握方法、查漏补缺。

那么需要练什么呢?

练速度。文综政治的阅读量和书写量都比较大,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才能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就需要较快的速度。

练规范。包括答题区域的规范、解题秩序的规范(要求做到两审、一联、一列、一做答)、表达的规范(要求使用专业术语,语言简洁、流畅,层次清晰,逻辑关系正确)等等。

练准确。只有做对才能得分,选择题要提高准确率;非选择题要答到点上。

练心态。心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许多学生因为心态不好而影响了高考成绩,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对学生良好心态的训练。

练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在写答案时要做到四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

那么应该怎么练呢?根据笔者的经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限时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变式练。将做过的重要题目或题型进行变式训练,以训练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例如可以变换材料、变换知识或变换设问等。

3.比较练。要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即相同的题目找不同点,不同的题目找相同点。

4.练中思。在练的过程中要思考,要总结规律、提升能力。

5练中改。在练的过程中要改正自己的答案,改正自己不良的做题习惯,改正自己的知识错误等。

篇12

一、常见失分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高考既重视对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对能力的考查,能力的提高必须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与否,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因素,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性意义,基础不牢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

如:2013届福建省第一次质量检查卷第39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很多学生对这一知识很陌生,答不出二者的含义和关系,甚至用“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代替,这都体现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的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弱。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是教与学的目的和归宿,也是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条件。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是运用书本知识对时政材料进行解析,重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重视在解析高考考点时结合近一年的时政热点,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要提高学生的能力还需要学生主动感悟。在考查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是“背多分”,只重记忆不重理解,导致答题时无从下手。

如《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典型题型: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哲学道理?学生在答题时容易出现以下常见错误:一是知识范围没界定,这是审题问题;二是哲理和方法论不对应,这是基础知识问题;三是材料和哲理不相对应,这是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问题贯穿于所有的政治试题中,只有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胜。

3.心理因素导致的审题不清,做题马虎草率。

心理因素影响学生考试的状态和发挥。常见的心理干扰因素有:紧张、自以为是、担忧等。因考试时间有限而紧张,因知识准备不足而缺乏自信,因常见题型而喜于忘形,因陌生题型而紧张害怕……多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可能因为审题不清方向错误导致丢分。

如:“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这一题很多学生回答“政府的职能”。这种因为审题不慎导致的结果在高考中是致命性的。

4.考试时间有限、试题难度大等客观因素。

在两个半小时里,完成一份有一定题量、一定难度、一定阅读量的文综试卷,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文综训练刚开始阶段,学生普遍存在时间不够的现象,导致部分题目放空白而丢分;当试卷中出现一些未曾见过的题型题目,学生就容易慌了手脚,无从下手。

如厦门一中高考前热身试卷客观题中出现的“洛芬曲线”,这个词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学生答案正确率不到10%。要克服类似客观因素的制约,师生需要共同努力,找到答题技巧。

二、积极寻找对策,提高文综考试水平

1.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各个考点。

在落实基础知识这一环节上,师生要紧扣当年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时,要重视对考点及其相关知识逐个解析,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系统化知识。第二轮复习时,重知识的应用,注意把当年的时政热点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考临考前,要改变题海战术,注重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学生要着重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的关系,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热点,把“实际”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书本知识解释“实际”、解决“实际”。学生要增强主动创造性,对书本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要思考,思考知识点和实际的连接点。同时,要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身边实际。

3.善于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其一,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考前,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工作,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做到“有备而来”;考试过程中,要沉着冷静,易题不出错,难题不灰心;考后,不因考好而过于欣喜,不因考差而丧失信心。其二,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学生个别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4.引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结合多次的文综考试,我们总结了答题技巧:考试前5分钟,要把试卷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篇13

1 “抓纲”与“务本”相结合,构建知识体系。“抓纲”,即“吃透”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全面掌握考点(知识点),不留死角。“务本”,即依托课本实现“三观”复习。宏观上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中观层面对于高考答题更为直接而有效,考生要格外重视。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将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全面复习,落实每一个知识点。重点落实四点,即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调整考点。尤其在后期更应回归课本,在大纲的指导下,把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再整理、再落实。

2 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提升运用能力。以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常用的考查题型。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时政的结合,要能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为此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优化教材知识结构,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二、提升综合能力,“技巧备考”给力高效复习

1 强化高效训练,着力提升成绩。高考试题是对考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检验。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题、命题和答题,培养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训练时注意培养科学有效答题的习惯。可采用几种有效方法:错题成集、对题再做、旧题新做、专项突破。

2 重视学法指导,提高综合能力。注重学法渗透。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学会立足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科基本功;注重学科间联系,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三、注重状态调适,“科学备考”给力高效复习

1 坚持周考制度,培养应试状态。周考可以让学生尽早适应高考,进入状态。(1)周考系列化。整理纠错本“回顾型”训练,各类题型“针对型”训练,专题检测“综合型”训练,模拟测试“强化型”训练,选做真题“仿真型”训练,保持状态“调节型”训练。(2)试题精选化。不搞题海战术,注重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测试规范化。积极关注最新高考动态,训练答题技巧与规范,要求审题准确、书写工整、答案规范。真题训练与高考时间同步,生物钟调节与高考一致。(4)考评数据化。考试成绩统计数据张贴在办公室和教室,以此自加压力,激励师生争先创优。

2 注重考前指导,调整心理状态。做好考前心理调适和辅导非常必要。文科生心理尤其脆弱,稍有不慎,就功亏一篑。作为政治教师,即使不是班主任,也要肩负思想教育和心理按摩的职责,努力提高学生应试的综合能力。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科学减压,优化心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以平常心迎接高考、享受高考,把高考当作“月考”,当作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一处风景。

四、追求高度对口,“捆绑备考”给力高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