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流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3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小型物流企业管理实际。正因为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物流企业管理等所采用的教材,都倾向于强调物流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使得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而对高职学生日后就业的主战场,即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管理实际距离较大;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和专业发展轨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的帮助。
2适应小型物流企业管理需求是高职物流教学改革的方向
2.1确定为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教学定位。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它与本专业其他专业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了解物流发展现状以及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按照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来看,他们极少会进入物流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领域,有的人随着职业的发展变迁,会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其时需要用到物流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如果说,物流企业管理基本知识是“必需”的话,那么,物流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就应该以“够用”为度。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只求掌握物流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注重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实际问题,适应今后到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工作方为要旨。
2.2确定为学生就业去向及职业生涯服务的教改思路。对于高职物流专业教育来说,就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标,他们的职业发展轨迹就是学校教学的服务主题。一般说来,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会有这么几个发展阶段:先是第一线的操作人员;经历几年发展后,可能成为执行层面的中层管理人员;再后来,有少数人可能成为决策层面的高层管理人员[3]。明天几个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物流企业管理知识,或者说物流岗位群所需的物流管理技能,就是今天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整体设置的依据。这些知识技能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技术能力、经济管理、信息管理。首先,操作人员的技能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采购、供应、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知识技能,是物流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应该加以强化。其次,初、中级管理人员必须增加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信息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能力的实践学习。再次,为高层管理者准备的知识能力可作为选学内容,如企业宏观管理、市场分析、计划决策、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经营评价等。
篇2
(一)物流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物流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地域分布广、规模小,导致其融资需求大但融资能力不强的问题。物流企业的信用度较低,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发放贷款时常常需要审核很长的时间,而一些较小的物流企业则被拒之门外,所以物流企业的贷款成功率并不高。其次,金融机构为物流企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如果想要贷款必须付出更多的融资成本,同时由于物流企业投资回收期较长,风险大,银行方面出于对风险的考虑,自然不愿意贷款给这类企业。最后,物流企业的直接融资困难。通过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可以大大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然而证监会对直接融资有十分严格的审批程序,而大多物流企业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二)物流企业资金管理不科学,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有效的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的核心内容。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资金管理的成果决定了其经济效益的高低,也决定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程度。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混乱的情况,其显著特征是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运用效率不高,流转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很多物流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层依据财务人员编制的相关资料来了解企业资金的总收入、总支出和总结余状况,而这些费用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理想效果则无法掌握。二是财务信息编制具有滞后性,导致管理层决策不及时,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三)财务监管不力
物流企业尤其是集团型物流企业,大多是跨区经营,其遍布全国各地,组织结构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这些企业中,大量出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核算不规范、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依靠经验处理工作的情况。其次,物流企业仍然采取事后监控的办法,不能在事前和事中监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违法、腐败等现象滋生后无法及时清除。最后,物流企业不论大小,大多都设置了监管部门,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然而由于制度的实践方法并不科学,导致制度的约束性不强,甚至流于形式。同时,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够独当一面的财务人员屈指可数,更不必提下属公司了。
(四)物流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任何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保持一定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然而,由于物流企业在财务信息的采集上沿用传统手段,即便应用了财务软件,也仅仅完善单一的核算或报表,不能做到随时跟踪,随时校对。再就是物流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做出不真实的会计报表以掩盖下属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甚至做假账、编假报表的情况也大有所在。
三、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积极拓展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
没有充足的资金谈何发展,所以物流企业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融资困难的现状。物流企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迅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首先,政府要采取灵活的扶持方式。对于那些长期亏损而又无法挽回局面的物流企业予以取缔,而对于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对其进行严格审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定数额的补贴。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出台更好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纳税筹划降低税负。其次,物流企业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与一些大型物流企业或国外物流企业合作,通过吸收资金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提高物流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的必要手段,首先应采取更先进的资金管理方法,如使用物流集成信息化模式对物流企业的资金实施优化管理,避免资金的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流动资金管理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应该借助电子银行等快捷支付手段进行,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其次,财务报表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财务报表准确性、完整性不强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物流企业应从多个渠道了解资金的使用及效果,全面了解企业财务,与会计报表进行校对,对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从思想上和意识上对资金使用效率有更深刻的认识。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管理,财务人员委派制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还使财务管理不断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加大监管力度
结合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优化财务管理机构。一般来讲,物流企业的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是设置在一起的,这对一些刚起步的,财务不复杂的企业较为适用,但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拓展,特别是成为集团型物流企业后,这些模式会造成职责不明确的弊端,所以有必要将这两个模式分开设置。二是物流企业要重点建设外部管制制度,现代物流企业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起圆满的财务规章制度,制度行之有效,相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建立业务处置流程,做好业务流程度,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财务人员的管制力度。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保障企业资金的完整性,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物流企业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以提高财务监管效率。四是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科学的预算能够明确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便于物流企业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随着物流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将越来越复杂,而财务监管作为重要且有效的财务控制手段,其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同时财务监管将成为物流企业制约机制的重要手段。
(四)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篇3
(二)物流企业自身管理风险。
一是物流合同中的风险。现代物流企业通常容易在业务合同的签订过程中面临这些合同管理方面的风险:合同条款约定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标准过高,并且服务质量的精确度要求太苛刻;和分包商或者合作商的合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界定;轻易向客户妥协放弃法律允许的责任豁免条款等;二是物流过程中的风险。物流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物流企业自身管理过程中例如物流方案设计不严、外包合作商选择不当、物流企业本身投资不当等,再例如物流过程中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工作流程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等造成的风险。总而言之,现代物流企业通常都会提供一站式的全程服务,虽然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业务范围,但也使物流过程中由于责任范围增大而增加了风险。
二、现代物流企业风险管理和防范主要措施
(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构建风险防范体系有效避免风险带给企业效益损失。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首先进行科学规划并形成一定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重视实施风险调研和评估,采取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增强经营过程中合同规范管理和流通具体环节的有效制度监控。同时,还应该增强物流企业领导层和普通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落实到各个不同的责任人身上,督促物流服务水平的有效提高。最后还应该构建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处理,预防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二)掌握市场信息,加强风险监控预警。
充分利用国家政府单位和行业协会以及其他咨询企业对风险的预测信息,采取多方合作针对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分析。还可以通过针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反馈分析,形成科学实际的风险评估标准。根据行业内常见的一些风险问题注意实施风险监控。
(三)重视风险评估,规范合同签订。
在和合作方展开实际合作之前应该根据对其资信调查分析结果以及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不同方式的合作,以免由于合作对象选择性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损失。特别是在物流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合同条款的合理规范性和完整性以及法律有效性,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指导避免合同风险的产生。
(四)强化员工培训,科学规范管理。
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环节众多,因此面临的风险也就比较多,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非常有可能为企业带来风险损失。所以,物流企业不仅应该重视领导层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还应该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规范要求。应该根据物流行业的业务特点,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工作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成效。
篇4
2004年12月底,我国商业和物流业向外资完全开放。物流管理作为我国零售企业和国外同行业竞争的利器,已经得到国内大多数零售企业的重视。但目前国内零售企业已在运作的物流体系普遍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出现了以下带有共性的问题:
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低
物流效率低在零售企业的突出表现是缺货率高。根据罗兰•贝格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2003年9月对国内连锁零售3个城市5家连锁零售企业的12家大卖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终端缺货率在10%左右,远远高于国际7%左右的水平。对零售企业来说,商品缺货状况将引发消费者的各种反应,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损失,据粗略的测算,我国连锁超市每年因商品缺货造成的损失高达830亿元人民币。有关机构研究表明:在美国,连锁零售企业如果购买商品缺货,60.5%的消费者会购买同一类替代品,21.6%的顾客不再购买,14.8%的顾客会到另一家店购买时再实施消费行为,顾客的转店率是17.9%;而在我国,当出现商品缺货时,48%的人会购买同一品种的替代品,15%的消费者不再购买,31%的顾客会选择到另一家店购买该商品,顾客的转店率是37%。这意味着中国的超市将因缺货而比美国的超市损失更多的顾客。
统一配送率不高
目前我国零售业的统一配送率不高,因此不少零售业的仓库和车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车辆空载率普遍较高,商品的在库周转期一般都在15~30天。而且,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规模普遍较小,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绝大多数配送中心也未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其中约60%的人员和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据有关机构对内地16家比较成功的连锁企业的调查表明:没有一个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各分店经营的所有商品实行100%的统一配送,最好的达到80%~90%,如北京的华润;少数企业的统一配送率在50%左右,大多数在60%~70%之间,如北京的好邻居(60%左右),西客隆(70%左右)。当然,统一配送率低也有其他原因,如对于鲜活易腐商品、冷冻商品,分店不愿意统一配送,多采用生产者直接送货上门的办法,因此,虽然在国外连锁店的统一配送率也难以达到100%,但统一配送率低肯定将影响配送中心优势的发挥。
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在零售企业中,物流费用占据了整个流通费用的很大比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连锁超市公司的物流成本通常占销售额的4%~6%;冷链配送(包括冷冻、冷藏)的物流成本是常温配送的2.5倍。而在我国,由于超市连锁水平较低,很多超市各有各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这种各自为阵的渠道策略造成了物流活动分散,采购批量小,库存积压与断货现象并存,使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零售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一般占到销售额的10%甚至更高,一些企业甚至占到企业经营总成本的20%以上,而因物流环节与企业内部其他环节不协调使得运作效率降低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信息共享程度低
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以及零售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共享非常重要,但我国现存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零售企业把已经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与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库存和销售信息,结果商品成本提高,零售企业的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在企业内部,单就运营和采购来看,两者的必要信息不能充分共享,沟通不畅同样导致了缺货的严重。在商品管理方面,总店采购部门没有很好地把握不同门店的需求差异,使得有些销路不佳的商品长期滞留在货架上,同时也阻碍了更多的畅销产品上架销售;数据管理方面,由于严重缺乏沟通,总部和门店数据库数据严重不符,由于数据的不准确,门店经理对于总部和配送系统给出的补货提示没有信心。
信息化水平低
时至今日,国内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广泛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人海战术”。以收货为例,目前,有81.2%的批发企业和74.6%的零售企业仍是手工点货,不仅效率低,而且差错率高。尽管国内一些软件公司也专门开发了各种专业的“商业进销存”软件,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现代物流理念的超前意识,大多数产品过于理想化,无法处理配送中心日常运作中的各种特殊、复杂情况,推广应用极为有限。
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
零售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尽管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都在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但规模普遍偏小,组织化程度低,许多企业的店铺规模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连锁企业的赢利点(14家以上)。据统计,我国现有的连锁商业企业平均每家拥有的店铺数虽达到17家,但不少企业仅有3~4家。规模最大的上海联华超市公司,2003年店铺数虽达2259家,但与美国沃尔玛在全球拥有5,085家分店,法国家乐福拥有10,378家分店相比,差之甚远。此外,要实现规模效应,各个分店本身的规模(如经营面积、经营品种及配套齐全的程度等)也必须具有相应的规模水平。我国大多单体店铺规模十分有限,而且还存在虽然单店数量不少,但在经营上是各自为政的现象,享受不了由大规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带来的成本分担的好处。由于国内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这样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无法体现,而实现这一优势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两者之间还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面对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限制以后的市场格局,如何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形成与外资商业企业竞争的实力,已成为国内零售企业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落后的物流管理观念
我国引进物流管理的时间短,许多企业对物流环节的认识程度不够,更多的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仅限于概念层次的了解,国内商业企业普遍缺乏对物流在经营战略与战术层次的综合运作能力。目前,在这方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一是重前轻后,其二是盲目跟进。
所谓重前轻后,是指许多零售企业在不断追求规模扩张的时候,只重视前台门店的扩张,而忽视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从而导致了后台物流系统的构筑及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在前台店铺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企业总利润却在不断下降的利润负增长趋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对前台和后台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模糊,把前台店面的扩张作为经营的重头戏,而对在经营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的物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重视不够,投入的管理力度明显不足,无法满足需求。
所谓盲目跟进,是指目前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纷纷热衷于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我国绝大多数大型零售企业都是在原来的国营商业企业基础上改制而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而全”的经营思想仍然禁锢着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头脑。在“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的支配下,一些在物流方面毫无擅长的零售企业开始自办物流,另一些企业则仍习惯于依靠自己原有的储运力量。零售企业自办物流,在仓储、运输、劳动力、设备等方面的直接投入浩大,场地、设备的运营、保养费用以及商品周转占用资金等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由于零售企业主要业务集中于市场营销,对储运业务了解不多,加上市场的波动性,使各个企业分散的储运资源利用率不高,车辆装载率低、仓库空仓率大,整体物流环节效率低下,也进一步造成企业总体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
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许多零售企业持利益对立而不是利益与共、共同协作的心态。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处于第二阶段——向供应商要利润。为了获利拼命积压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比如收取进场费、促销费、管理费等通道费,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纯粹的异常紧张的竞争关系。
在利益方面,零售企业往往无休止地追求自己单方面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与供应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争取“双赢”的战略协作关系。一方面尽力压低进价,一方面向供应商索取名目繁多的包括进场费、促销费、广告费等在内的通道费用,并采取拖延货款,压占供应商流通资金等违规做法。特别是一些超级终端航母,更是在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上处于上峰地位,不是正和博弈的双赢关系,而是“你死我活”的针锋相对。
在诚信方面,零售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2002年国内发生的“华榕超市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曾两次进入“中国连锁商业企业百强”的华榕超市是当年福建最大的连锁商业企业。然而,在2001年末,华榕超市却出现了高达5,500多万元的净债务,其中欠供应商债务达4,200万元,离破产的边缘越来越近。面对这一形势,供应商们警觉起来,很快一些地区便相继发生供应商逼债、砸碎商场玻璃门窗的事件,接下来,加盟华榕的多家超市相继关门,最终导致了2002年华榕超市的倒闭。这一事件道出了零售企业对供应商的诚信的重要性。我国零售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如此紧张,必定不可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本着互信互惠的原则,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的不可能,也导致了零售企业物流管理的低效,从而影响企业的更多赢利。造成如此局面,有相关法规制定的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因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造就有利于形成零售企业和供应商有效的合作机制的市场环境,促使双方关系的改善。
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后
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也是导致配送中心作业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零售企业已逐步开始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从整体来看,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客户关系管理、连锁门店间的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数据的准确与数据模型、系统的稳定性等等都是零售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落后,许多采用计算机管理但功能不完善,很多物流信息如订货、存货、补货、销货、货物的陈列配置、财务处理等均由人工操作,同时也造成缺乏顾客购买行为的原始记录、数据分析等的信息处理系统,致使很多企业货架空间分配不当,畅销品缺少陈列而滞销品充斥空间。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商店中,约有30%的商品在相当长时间内无人问津。而据业内人士介绍,仅POS系统的应用,至少可使经营成本降低1.5%,营业额提高8%。另外,由于企业间不能及时交换数据,致使发货方和订货方无法掌握订货状况、货物在库在途状况。
我国零售企业有效实施物流管理的对策
物流配送模式的确定
物流配送是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中关键的环节,如今流行的配送模式有自营配送、共同配送和第三方物流三种。采用适当的配送模式,不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企业能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物流效率。
各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零售企业应从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关键性和自身经营物流能力等角度(参见图1),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企业是自营物流还是利用供应商或借助于第三方的社会物流,或者某些环节使用企业自营物流,另一些环节采用其他物流模式,所有这些并无定式。比如,物流对沃尔玛的成功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沃尔玛自身经营物流的能力也很强,所以,它选择了自营这种物流配送模式。
根据当前国内社会物流服务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完全依靠社会所提供的3PL服务或物流全程服务尚不现实。一些新的物流企业服务费用太高,远远超出零售企业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并且,由于当前社会物流服务水平一时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近几年内,大部分大型零售企业主要还得依靠自身的力量,在改造自身的物流资源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借助供应商或3PL作为补充,如利用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基地和运输设备,相应减少企业自身在物流方面的大量投入。随着社会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逐步加大依靠3PL的比重。中小型零售企业应积极使用3PL所提供的服务,进一步降低新企业开办初期资本的投入,以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随着经济和流通的发展,为得到更高的物流效率,企业物流管理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至整个供应链,通过和链上伙伴的战略合作,提高自己的物流管理水平。就零售企业而言,与供应商的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供应商可以通过与同业的伙伴关系,运用科技的力量合力削减成本与改善效率,美国著名的零售商J.C.Penny把其存货控制和产品补充系统与其他供应商整合在一起,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利用各自的能力与资源,减少重叠的成本。
国外在建立新型的物流供应链战略合作方面采用的典型方法有两种:ECR(效率型消费者对应)和QR(QuickResponse,快速反应)。他们的共同特征表现为超越企业之间的界限,通过合作追求物流效率化。ECR和QR两种方法,对我国的零售企业和供应商都是挑战。零售企业要成功实施ECR和QR,提高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除了要改变观念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外,还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信息共享为改变我国零售业信息共享度低的问题,零售企业要更新旧观念,开放必要的信息与供应商高度共享,防止“牛鞭效应”,完善物流管理。
成本分担零售企业实施物流管理所需的条件之一就是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方案。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张关系主要就是由此引发的,长此以往,稳定有效的物流系统就成了空中楼阁,难以实现。所以,零售企业要本着合作双赢的思想,和供应商协商成本分担方案。只有保障了供应商的利益,合理解决成本分担,ECR和QR的成功实施才有可能。
绩效评估和利润方案供应商在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做出了贡献,如何评价其绩效并按一定利润方案分配收益,是我们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供应商对整个物流链条利润的上升做了很大的贡献,应该得到应有的收益。如果没有合理和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这个链条很快就会瓦解。
提升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物流作业模式,拓展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运作范畴,为现代物流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新的物流经营理念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破土而出:及时化战略(JIT)、快速反应战略(QR)、连续补货战略(CR,ContinuousReplenishment)、自动补充战略(AR,AutomaticReplenishment)等等。这些物流战略和技术的出现都与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正是得益于此。
但是,目前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化可以说“叫好不叫座”,炒得热火,用起来却差强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物流信息化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了“一步到位实现‘大而全’的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思路,以至于在实施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过程的可控制性等工程问题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提升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篇5
(二)石油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石油企业物流系统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物流资源分散、物流管理存在隐性成本、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物流专业人才。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物流系统,就是要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实施物流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在低成本条件下为客户提供高水平服务。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由此,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物流经营模式,来实现这个目标,尤为重要。根据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有以下四种方案可供选择。
1.物流自营方案。物流自营是指,在供应链系统中,核心企业利用自有物流资源,自行组织和管理物流活动。物流自营方案有利于企业掌握主动权,做到准确和及时供货,保证服务质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也会临时性地向运输和仓储公司购买服务,但这些服务只是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采用物流自营模式的公司,一般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比较强。
2.物流外包方案。物流外包是指在供应链中,企业以合同方式,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统筹协调和完成。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模式,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用价值、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如果企业自身的物流技术手段有限,采用物流外包方案,能够增加企业柔性、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物流外包的不足之处在于企业会失去对产品或服务的控制,增加企业正常生产和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的盈利风险,因此,国内企业外包仅限于一些作业性活动。常见的物流外包经营方式有外包全部或部分物流两种。
3.物流联盟方案。物流联盟是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协作物流联盟体系,企业在物流中,进行战略性的合作,优势互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联盟既能节约自身物流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又能保持各自物流活动的相对独立性。采用物流联盟方案要求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比较强。常见的物流联盟经营方式有以下几种:
(1)水平一体化物流联盟,即不同的企业用相同的装运方式进行不同种类商品的共同运输,其优势在于,通过企业间的合作获得物流效率以及规模经济效益。
(2)垂直一体化物流联盟,即企业和供货商以及用户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将他们纳入管理范围,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形成联合力量,赢得竞争优势。
(3)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即前两种方式的有机组合。4.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也叫“咨询商物流”,是指第四方专业的物流企业应用所拥有的物流知识和信息技术,对一个企业的所有物流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集成、整合和管理,为企业物流活动的运作提供指导。第四方物流能够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为自营物流、需方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实施物流规划、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第四方物流要求对区域性或跨区域性物流资源进行总调度和集成,并使之能够共享,以达到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减少物流成本的目的。在第四方物流中,企业的物流经营模式可以单独的选择物流自营方案,或物流外包方案,或协作联盟方案,也可以任选两种或者三种模式组合成一套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三)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建设
1.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信息化是其着重点,石油企业物流管理要依靠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完善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物流配送系统,构建国内外的物流配送网络,提升其物流管理的集成性和统一性。物流信息化系统能够生成、加工、处理、存储、交换、和控制物流信息。
2.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强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有助于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协调运作,明确岗位职责,准确掌握信息,提高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水平。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包括物流系统管理信息的录入、物流管理操作的流程等。石油企业规模大,要采取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的流程操作,来完善物流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3.自动化建设。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控制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石油企业可以加强物流管理的自动化建设,对物流管理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追踪,提升企业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自动化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技术(RFID)、无线网、车辆定位技术(GPS+GIS+SMS)、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物流管理自动化有助于实现对物流管理的自动监控,更好地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篇6
(一)树立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
先进的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是提高企物流管理水平的必备条件。离开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来谈提升现代企业物流水平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企业必须在重视物流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现代物流是围绕目标客户展开的一种新型拓展活动。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立足于客户、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利益均衡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立并完善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有效实现产品的快速转移,从而满足消费市场对产品物流的需求。
(二)优化物流管理的手段和技术
优化和完善物流管理相关手段和技术是打破我国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企业管理者应当狠抓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进程,将企业资源集中到企业物流网络信息化发展中去。第二,企业应当为物流信息处理相关代码、数据库、存储等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为实现企业物流现代化和物流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建设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网络。物流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水平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集中体现。因此,相关企业应当立足于现有资源管理平台,努力搭建与当前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并将其遍布全球采购网和客服务,从而有效实现现代物流网络信息化这一新的发展模式。
(三)法律支撑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交通条件逐渐改善,经济发展迅速,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也日益密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立足于当前国际通用的物流标准,制定该企业的物流法规和制度,从而有效约束企业物流管理的各环节。只有将本企业物流管理具体情况同国际物流标准相统一,才能有效实现与国际物流顺利接轨,从而有效减少规范、制度差异化给企业物流发展带来的阻碍,进而显著提升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促使企业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基本实现全面开放,市场竞争也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有效结合了经济贸易、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运输配送等元素。因此,对物流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一方面,企业物流管理人员、企业领导、企业决策层应当努力掌握物流管理相关技能,正确认识企业物流相关各各环节。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同时,鼓励物流管理人员的自学行为,促进物流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再者,还应当拓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培训的形式和途径。如:加强与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
(五)核算方式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
成本高低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因素,也是物流管理工作的重心。目前,我国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要想从企业生产环节压缩成本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大多企业把降低成本集中到企业物流这一方面。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认真分析采购、运输成本,有效把控仓储、装卸、库存,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科学合理的采购分析。相关材料成本、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付款日期是采购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以企业历史所需材料量为依据,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材料储备计划。第二,建立专门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物流相关活动计划,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控,从而将企业的物流成本真实的反映出来,显著降低该企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篇7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logisticsmodel/electroniccommerce/elecnomicsmanagement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篇8
制造业物流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由于钢铁企业生产周期相当长,从原燃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组织过程至少在60天以上,故钢铁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交货周期、在制品库存、生产运行成本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全球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钢铁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依照钢铁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固有的业务特点,构筑高效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就显得格外重要。关于企业生产管理,特别是物流的概念、物流活动的基本构成及物流管理的内容详细介绍。
鉴于钢铁企业的生产是化学加工和物理加工相混合的长流程生产模式,它的生产物流管理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一般论著涉及不多;在管理方式上,它与传统的基于MRP/BOM展开的物流管理策略有很大的不同。故本文将按照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特点,结合宝钢多年的物流管理经验,就钢铁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作些探讨。
二、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要点
2.1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行特点
要了解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要点,首先要搞清楚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行特点。现代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工厂布置都是按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来设置的,一般的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从工艺流程上看,钢铁企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型的生产类型制造企业,因此只有大量大批的生产才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客户需求的日趋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致使对产品的要求已是多品种、小批量,要解决大量大批生产与需求要求多品种、小批量的尖锐矛盾,有必要对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细分。按照钢铁企业各工序的工艺特点和管理特点,可将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分为两大部分,见图1中的虚框1和虚框2。
虚框1是高炉冶炼区。生产任务是向下道的炼钢工序提供合格的铁水。由于高炉炼铁所固有的工艺特性,并且追求的是高产、稳产和低成本,因此,高炉炼铁是按标准铁水成分生产单一的产品,这一生产过程属于典型的连续的流程型生产类型。虚框2是炼钢、轧钢、成品生产区。合格的钢铁产品包括内在质量(理化性能)和外在质量(表面及外观),内在质量的关键部分是由炼钢工序决定的(化学成分),产品的其他质量属性是在轧钢和再处理工序形成的。因此,要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钢铁产品,炼钢及以后的各道工序必须采用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方式,也可部分依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存货生产方式组织生产。
2.2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要点
介绍了生产类型的概念和分类方法,而通过对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特点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钢铁企业内部存在有不同的、甚至是混合型的生产类型,对于不同的生产工序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图2所示,对于不同的生产工序,其管理对象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工序对应的管理要点、管理项目也不一样。面向生产流程的管理,是生产过程的日常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各种不同的物料,它们可能是散货状的矿石、煤炭;也可能是高温的液体铁水、钢水;或者是单件管理的钢坯、钢板。显然,不同的实物对应不同的运输、加工、仓储方式,它们的计划管理、物流控制的要点也就各不相同,但其管理实质是相同的,即通过生产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强化对物流的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严格管制,从而确保物流的畅通,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主体生产线的连续一体化作业,获得最大的规模效益。这对于高炉冶炼区域的管理尤为重要。钢铁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要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钢铁产品。围绕这一目的,为满足用户需求,换一个角度,从业务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主业务流程管理内容与面向生产流程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其要点及管理项目。面向主业务流程的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客户订单、以及对应于订单的实际材料(材料与订单的关系),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向客户按时交付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按客户订单生产的经营思想在炼钢工序就要充分体现。综合图2和图3也可以看出,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与面向主业务流程的物流管理,其交叉点是从炼钢工序开始的按客户订单生产(或部分产品依对客户需求的预测进行生产)。
三、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关键问题
由上述分析知道,可以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管理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即一种是以高炉炼铁区域的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另一种是从炼钢开始到成品发货为止的面向订单的物流管理,它采用面向生产流程与主业务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模式。由于在流程的不同环节,其管理对象不同,致使管理的要点和管理项目也不完全相同,这也就决定了在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3.1高炉炼铁区域: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该生产区域连续一贯性的生产特点、管理对象、管理要点和管理项目,决定了其物流管理的本质是实施对物流的严格控制。由于高炉炼铁是采用按标准铁水成分法生产单一产品的生产方式,因此,该区域的物流管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有以下2个方面。
(1)矿石及煤炭配比优化技术、全球的优质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地,为实现高炉炼铁的高产、稳产和低成本,象日本的新日铁、韩国的浦项和我国的宝钢以及台湾省中钢等,都采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铁矿石进行生产。低成本及稳定优质的铁水取决于铁矿石的质量、价格及配比结构,同时,矿石的配比还受高炉的寿命、操作条件等限制。因此经济合理的矿石配比成为高炉炼铁的一项核心技术(简称“配矿技术”)。同样,煤炭配比优化技术(简称“配煤技术”)也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各钢铁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在不同时期,依全球的矿石和煤炭的资源供应、运输等条件的变化来调整和优化配矿和配煤方案,一般多采用专家智能分析与支持系统。配矿、配煤方案是钢铁企业编制原燃料采购清单的重要依据,是形成采购供应方案的基础。由于矿石、煤炭等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因此对这一类的物料供应需要进行战略性规划,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构筑相对稳定的物流管理。
(2)原料输入、输出及料场的优化。原料的输入、输出管理是对配煤、配矿方案实施的过程管理。原料的输出系统是企业内部的运输系统,依散货的特点,一般都采用皮带运输,管理的重点是从不同的料场所输出原料的配比与批次。输入有水运和陆运两种方式,对于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生产的企业,如新日铁、浦项、宝钢以及台湾省中钢等,平衡船舶、码头和港机的能力是物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结合企业内料场的分布和存量,上述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建有料场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决策支持模型。
3.2炼钢、轧钢、成品区域:面向生产流程与主业务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该区域的生产特点是实施连续化的大生产,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能力,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大规模定制是这个区域生产组织的基本思想,因此钢铁企业在炼钢—轧钢区域的生产必须采用内部主业务流程与生产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模式,其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为构筑高效的钢铁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如图4所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1)需求管理功能①需求预测模块:管理和预测客户需求、规划战略性客户等;②销售计划模块:价格管理、销售计划、产品组合优化、利润预测等。(2)订单谈判及签订功能包括客户询单/订单管理、动态产能管理、交货期应答及承诺等。(3)订单排程功能包括订单优化组批模块、订单优化排序模块、材料匹配模块、动态产能优化模块等。(4)生产制造控制①连铸—热轧一体化计划:关键是制订炼钢的出钢、精炼、浇铸及热轧轧制一体化生产的“火车时刻表”,并使物流按“时刻表”移动;②材料的组批生产:在炼钢及以后各工序的生产中,材料是按客户订单进行加工的,为增加加工批量,需要对材料进行组批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成品发货管理根据储存和运输的能力以及客户订单的交货期、运输方式、产品交付地点等,对发货成品进行优化组批,建立成品的物流运输模型,实现经济批量运输。
3.3其他
(1)铁水调度优化在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如图1中虚框1与虚框2所示,其交接点是高温的液态铁水,高温物流的特点是连续的不可间断性。为确保炼钢的正常生产,铁水的优化调度和铁钢的优化对应非常重要。
(2)实时的物流跟踪技术钢铁企业生产的另一个特点是大规模的物流,物流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必须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才能支持高速的物流,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因此,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是实现钢铁企业内部高效物流管理的基础。
(3)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钢铁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对应各种事故要有应急对策,依长期实践经验建立企业的专家决策支持应急处理系统。
四、结语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衡量生产物流管理是否高效,关键看能否充分适应包括外部市场的要求。各企业依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构筑各自的物流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管理要点和所需解决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从我国宝钢等部分钢铁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可以看出,依据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的特点和管理要点,设计完善的生产物流管理体系,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这对于改造传统企业、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9
2.服务理念
尽管我国物流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服务方面还非常滞后,存在较为薄弱的物流营销意识。在为企业做服务标准中,现阶段很多企业还从自身的期望出发,没有将客户的需求放在主要位置上。在物流企业的营销管理中,这种现象还大有存在,这样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存在于客户的期望和服务标准中,在服务于客户时,有各种各样的分歧矛盾会出现在企业当中,最后就会丢失客户,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3.应用信息技术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遍布各处,但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管理上,很多物流企业还不够充分,没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和服务网中,这样对物流企业服务的及时性、满意程度和准确性就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提升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1.要规划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物流企业基础环节
首先,管理职工。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道德素质上要定期的进行培训教育,引导员工们将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起来,对自身在企业中的价值能够有效的明确,喜欢这个行业,积极进取、勤奋刻苦,认真工作,对企业、对社会要时刻保持饱满的态度。工作中企业态度是关键,态度决定一切工作,工作发展的成败同工作态度密切相联,因此,要用小册子将企业要求和制度规划出来,令各个员工都可以去学习,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氛围营造出来。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员工的监督管理也要进行强化,要防止超时停车、超速行驶和超时送货等问题的出现,防止和避免企业的经济和形象带来不必要伤害。其次,管理基础建设。在区域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基础建设要合理规划,仓储能力、物流设备和地点选择要自动的更新,要努力节约能源、减少资金投入。此外,也要有一定的兼容性存在于基础建设中,丰富功能,这样就能够将物理效率大大提升上来,大大节省时间,有效的降低成本。
2.对环境因素要全面掌握协调
在物流企业发展中,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环境因素是其前提条件,在企业对发展战略制定中,对自身能力进行分析,更要有效的分析环境因素。要及时的了解、分析和调研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要多掌握、多接触政府对企业管理的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状况确保能够及时的去了解、掌握,进而确保有效的企业营销战略。
3.改善服务理念,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将客户期望作为服务的出发点,要时刻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将合理的、统一的服务标准制定出来,在物流管理中,将创造客户价值当做核心,在制定物流服务标准时,将客户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缩小客户和企业之间的差距。对为客户服务的理念上予以强化,牢牢的把握住客户的需求,将为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趋势的不断加剧,企业为了稳定长久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中,将良好的品牌服务树立起来也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的无形资产即为品牌服务,能够保证企业的营销,将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要充分的发挥出来,对每项物流服务标准都要严格控制,对物流服务的品牌意识要始终去坚守,努力掌握优先权和主动权,保证实现企业的品牌战略,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
4.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
信息时代是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为现代物流插上了翅膀。提升信息化能力是物流企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并非单纯的将一个企业网站建立起来,而是对网络窗口进行应用,更好的去宣传企业的形象。将企业品牌树立起来,为客户能够准确及时的去服务,对于客户的反馈信息又能够及时的去掌握,对客户的需求能及时跟进,从而进一步达到和客户的信息接口,两翼连动发展的功效。同时,通过信息网络工具的运用,达到对社会资源的掌握、整合、管控、运用。在此基础上,对员工的服务意识、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和产品结构及时的去改进。实现现代物流的升级转型。将一个精品的网络营销队伍组建起来,对网络营销管理规章制度上不断的予以完善,将员工的网路营销能力水平提升上来,对网络进行利用,紧密的联系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将客户的满意和客户的放心作为其中的宗旨,确保能够同客户进行有效的交流,向客户及时的传达一些最新的信息,在客户心中能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重新的评价和认识,使他们能够信得过物流企业,进而为物流企业能够获得快速平稳的发展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篇10
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是否拥有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客户。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我国的物流企业大都是从运输、仓储等功能切入物流市场的。要发展一体化物流,首先要认清一体化物流与功能性物流在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1、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多个功能服务的简单组合,而是提供综合管理多个功能的解决方案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定义,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LOGISTICS)是运用综合、系统的观点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成品分发的整个供应链作为单一的流程,对构成供应链的所有功能(FUNCTION)进行统一管理,而不是分别对各个功能进行管理;第三方物流(3PL)提供商是为客户提供多个物流服务,最好是将这些服务一体化的企业。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企业以一体化物流服务为发展方向。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单纯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功能性物流服务的组合,扮演物流参与者(INVOLVED)角色;而是需要将多个物流功能进行整合,对客户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扮演的是物流责任人(COMMITTED)角色。
由于物流功能之间存在成本的交替损益(TRADE-OFF),因此,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简单地就功能服务进行报价,而是要以降低客户物流总成本为目标制定解决方案,并根据优化的方案进行整体服务报价。美国物流专家BOBDELANEY将物流定义为“管理移动和静止的库存”,认为真正的物流节省来自于通过库存管理和控制来降低库存水平。比如将美国平均销售库存期从1.37个月降到1.3个月,就可以节省物流成本250亿美元。但功能性物流公司只专注于自己提供服务的运输、仓储等功能领域的成本降低;而不能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管理移动和静止的库存”。因此,他们只能得到有限的成本节省,且很难持续;而不能提供优化整个或大部分供应链的物流解决方案,最多只是提供次优方案。
所以,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物流解决方案合理性的竞争。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必须对目标客户的经营状况、物流运作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有透彻的了解,根据物流企业自身优势找出客户物流可以改进之处,为客户定制物流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这些,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
2、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目标,不仅仅是降低客户物流成本,而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CLM就一直在组织对企业物流绩效衡量和第三方物流价值的研究。根据最近的抽样调查,在过去两年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订货周期从7.1天下降到3.9天,库存总量下降8.2%,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能从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
实际上,货主企业的不同管理者对第三方物流价值的理解各不相同。运营总监(COO)做出将企业物流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决策,常常只是依据第三方物流更具效率的服务价格与企业现有运作更高的成本之间的差别优势;市场总监(CMO)则看重第三方物流在提升服务和送达现有和新增市场的能力,以便提高销售额,与客户建立更好的长期关系;财务总监(CFO)愿意看到设施、设备甚至库存等资产从企业财务平衡表上消失,释放资金用于更具生产性的活动,即刻和不断改进企业的资产回报;信息总监(CIO)则常常因能够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系统与技术资源,避免自建系统不断升级带来成本和麻烦而高兴。
总的来看,物流外包可以使企业将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做更多自己擅长的,而将不擅长的交给第三方物流去做,使企业的物流总监(CLO)可以不必拥有资源而能够控制物流运作的结果,并得到“一站式”物流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一方面,不要简单地与客户或竞争对手比服务价格,而是要让客户全面了解物流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客户的物流总监或更高层管理人员商讨物流合作问题,以便于在物流价值方面达成共识。
3、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客户关系,不是此消彼长的价格博弈关系,而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既然一体化物流服务是管理的服务,目标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那么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收益就不应仅仅来自功能收费,而应该与客户分享物流合理化所产生的价值。因此,目前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一般不按功能服务定价收费(TRANSACTIONALPRICING),而是采用成本加成(COSTPLUS)定价方法,即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客户达成协议,按物流成本的一定比例加价收费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使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减少对各功能服务分别报价的难度与风险,二是客户可以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一起来分析物流成本,从而对自己的物流成本的了解更加清楚。
为了与客户及其供应链伙伴形成长期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越来越重视数据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BC),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可操作的物流活动数据,用于客户物流系统的计划、调度、绩效衡量、成本计算和报价。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常常与客户达成利益共享(GAINSHARING)协议,以合理分享物流改进带来的效益。这一联盟还可以包括客户的供应链伙伴,即客户的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可以参与对物流的改进并分享由此带来的收益。
虽然我国现有的物流服务还没有摆脱传统的以运输费、仓储费为指标的结算方式,但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仍应避免与客户纠缠于就功能收费进行讨价还价。要从客户物流运作的不足切入,与客户共商如何改进,让客户先认识到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带来的好处,再商谈合理的服务价格。实际上,客户因为物流合理化而发展壮大,物流外包规模自然会相应扩大,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会随之增加,物流服务的收益和规模效益必然会提高,这就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服务内容的创新
物流企业要在一体化物流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
1、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传统物流服务是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品空间与时间转移,是许多物流服务商都能提供的基本服务,难以体现不同服务商之间的差异,也不容易提高服务收益。一体化物流服务则应根据客户需求,在各项功能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以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
运输的延伸服务主要有运输方式与承运人选择、运输路线与计划安排、货物配载与货运招标等,仓储的延伸服务主要有集货、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贴标签、退货处理等,配送的增值服务主要有JIT工位配送、配送物品的安装、调试、维修等销售支持等。根据美国年度物流报告(STATEOFLOGISTICSREPORT),2002年第三方物流收入6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基于非资产的国内运输管理收入195亿美元,国际运输管理收入166亿美元;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基于资产的专用合同运输收入90亿美元,仓储及其增值服务收入169亿美元;物流软件收入30亿美元;可见基于非资产的增值服务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收益的主要来源。而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MERCER公司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1999到2001年的收入分解,运输收入占53%,仓储收入占32%,而物流信息与增值服务收入只占15%,说明我国的物流增值服务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增值服务实际上是将企业物流外包的领域由非核心业务不断向核心业务延伸。一般来说,企业确定物流外包领域时,首先选择运输、仓储、配送等非核心业务,然后逐步延伸到订单处理、组配、采购等介于核心与非核心之间的业务,最后可能涉及售后支持等核心业务。随着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的深入,企业会不断扩大外包范围,最终只专注于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最核心的环节。
2、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
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为采购、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支撑。因此,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要在物流管理层面的服务内容上做文章,包括客户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再造、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最终用户服务等,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美国物流咨询公司LOGISTICSDEVELOPMENT研究发现,企业物流外包产生的成本节省取决于外包的一体化程度。如果企业只是简单地由第三方物流替代自营的物流功能,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运作专长,可预期取得0-5%的成本节省;如果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的物流流程,可预期取得5-10%的成本节省;如果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整个供应链,可预期取得10-20%的成本节省。
MERCER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DAVIDBOVET指出,货主只有以更多的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看待物流外包,才能发现其真正的价值;货主预期从第三方物流得到的关键增值利益来自供应链创新,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性;而要做到这一点,货主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建立共有目标、共享利益与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CTI物流公司不仅为通用汽车(GM)管理零配件进厂物流,而且按GM的采购订单从选定的供应商处采购零配件,组配后JIT配送到GM生产线,然后向GM收取包括采购费、物流运作费和一定利润的总体服务费用。这样就使CTI分担了GM的零配件库存占用与损坏风险,激励CTI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所以,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不仅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且可以密切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超级秘书网
篇11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
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超级超级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篇12
其实,早在物业管理企业的物业管理前期介入中,就与潜在的业主进行信息交流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物业管理企业通过营销的宣传过程与潜在的业主进行信息交流。根据目前各地举行房交会上,很多客户在咨询楼盘情况时很多都提及今后楼盘的物业管理情况。于是有人得出这样一个论断:"昨天购房是远地段、选价格,今天购房是选环境、选配套,明天购房就是选物业管理了"。部分先知、精明的开发商已意识到这一点,通过市场招投标选择一些服务和品牌较好的物业管理企业,并已逐步开始将小区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卖点大包装,同时这也就为物业管理企业与潜在业主间的信息交流创造了客观条件。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间的信息交流还体现在物业的规划、设计、修建过程中。在此过程中,物业管理企业站在业主的角度,将业主对物业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进行提炼,向设计或建设单位进行反馈,对物业的整体施工质量进行监督,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是在与业主进行潜在的信息交流。
二、物业接交、业主入伙阶段
在这个阶段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间的信息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物业接管验收。此时物业管理企业从开发商处接受物业,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的共用部分、共用设施、设备等进行验收,对业主所购房屋从专业角度进行较细致的初步验收,指出不合格处要求开发商整改。2、交房前的准备工作。重点做好物业的整体清洁,设置各种标识牌。准备办理业主入伙手续的相关资制等等。设置合理的入伙流程,现代人生活要求要简单方便,入伙手续的办理流程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整个入伙过程便利性。同时办理入伙手续是业主们第一次直接正面接触物业管理企业的过程,第一印象的好坏对今后的管理至关重要。3、办理业主入伙手续。物业管理企业要及时将物业自用部位交予相应业主,同时将入伙后应遵守的各类公约〈如业主公约、精神文明公约等〉、须知〈如各项费用、交费时间等〉、物业管理服务方式、物业管理服务具体内容等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告知业主,同时根据业主填写的资料、反映的情况,建立起相关的档案,如,有些企业通过业主在入伙时填写业主信息动态,通过这种信息表,了解目前内小区业主车辆的拥有量,从而制定车辆管理方案。4、迎接业主装修、乔迁、入住。装修管理控制是物业管理中的一大难点,物业管理企业装修管理人员要细心的以专业的角度协助业主出谋划策,便于业主今后的使用和日常的维修。要做好业主正式入住时,物业管理企业工作人员的亲切问候、祝贺,对增进双方的了解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日常管理服务阶段
曰常管理服务阶段是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接触最频繁的阶段,要搞好相互间的信息交流,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主动出击",主要应做好信息交流的过程控制,即对"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反馈''''这“PDCA”的过程控制。要做好这一过程控制,我个人认为可以分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信息收集。信息的收集,包括被动收集信息和主动收集信息两种。所谓"被动收集信息",主要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中相应的信息主管部门在日常值班时,由业主主动"上门''''反映情况而收集到的信息。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要搞好"被动收集信息"工作,值班的安排十分重要。首先得树立"业主的休息时间,正是我们的上班时间"的观念(特指对住宅小区区的物业管理)。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就得在充分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好作息时间,确保(特别是在休息日、节假日)能够及时的受理业主反映的各种问题。还有做好信息的传递工作,在考虑成本下往往值班人员并不一定是问题解决的主管人员,因此要做好信息的登记和传递工作,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相应的部门真正体现物业管理企业为业主服务的宗旨。所谓"主动收集信患'''',主要是指物业管理企业通过以回访不定期的上门征询意见、满意率问卷调查、组织社区文化活动、业主恳谈会等等形式主动的与广大业主交流、沟通,从而收集到各种信息。
(二)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了三个步骤,即信息整理、信息再传递、处理结果返馈。所谓"信息整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中的信息主管部门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根据自身管理方式加以分门别类的处理,如按专业分类〈保安、保洁、维修、绿化、客服〉、按服务性质分类(常规服务、专顶服务、特约服务)、按迫切程度分类〈紧急、较急、普通〉等等。所谓"信息的再传递",是指将分类整理后的信息按分类形式传递到相关部门进行督导处理。所谓"处理结果返回",是指相关部门将信息的处理结果传递返回信息主管部门。如有些物业管理企业往往成立客服中心,由客服将收集来的业主信息进行发射到每个相关部门,客服负责监督处理,相关部门又把信息处理的结果返回到客服,然后由客服进行信息的反馈。
(三)信息反馈。是指物管理企业中的信息主管部门将业主所反映信息的处理结果以各种形式及时反馈给业主。即使是因各种原因经努力仍未能解决的,也应向业主讲明原因,充分尊重业主的"知情权",避免因信息的"有去无回"而造成业主的种种误解,甚至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同时好要对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区分信息内容的出现是偶然性的或是必然性的,或是潜在性的,对于这三种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纠正或是预防。在此应特别注意的是物业管理企业应做好回访工作,可根据业主所反映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回访方式,以便能收集到进一步的信息适时调整处理信息的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最终彻底的解决问题。超级秘书网
为了把握好整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控制,我个人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信息的收集要灵活、全面。在收集信息时,应主动、被动相结合,多方式、多渠道的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如在住宅小区内,分区块管理、对业主定期进行走访,通过全区域的业主满意度调查等形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也是主动的方式之一。
2、信息的处理要及时、高效。即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要"急主所急,想业主所想",尽快、尽力的为业主排忧解难。
3、信息的反馈要适时、真实。即应根据信息的"轻重缓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如实向业主反馈信息。
4、信息传递的通道要便捷、畅通。即信息传递的通道应尽可能的缩短,同时尽可能避免因各种原因而阻碍信息的传递,便问题得不到解决。
篇13
汽车制造生产物流仅发生在企业内部,与外界环境并无实质性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企业物流的转换环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因此,生产物流也称厂区物流、车间物流等,它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汽车制造生产物流包括:各专业工厂或车间的半成品或成品流转的微观物流;各专业厂或车间之间以及它们与总厂之间的半成品、成品流转;工厂物流的外沿部分包括:原材料、部件、半成品的流转和存放;产成品的包装、存放、发运和回收。生产物流系统的边界始于原材料、配件、设备的投入,经过制造过程转换成成品,止于成品仓库。
2汽车制造生产物流是和生产活动紧密伴随的企业的生产系统
实质上也是一个物流系统,企业的生产系统是用来支撑生产过程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物流的过程,同时它也导致其它的企业物流,如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流。生产物流系统是和生产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产物流可以看作是每一个工序连接起来形成的过程。例如,整车制造生产线就是一个典型的生产物流系统。这条生产线把车桥、发动机、车轮、变速箱、车厢装配成一辆汽车,是一个生产系统。但从物流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物流系统或者是一个生产物流体系,它按照一定生产节拍运行前进的装配线传送带,载着汽车的车架前行,经过各个装配工序,依次装配上发动机、车轮、变速箱、车厢,最后装配成一辆完整的汽车,下线后进入成品库待售。
二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基本职能
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硬件通常是指搬运设备、生产场地、仓库、运输车辆、通讯设施等,它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形式。生产物流系统的软件指的是生产组织形式、人员配备要求、工作制度、运行方式、信息传输以及管理上的各种规章制度。笔者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结果,认为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主要包括:设施选址、设施布置、工艺流程设计、装卸搬运、物料计划与控制以及仓储和库存控制等6项基本职能。一般来讲,设施选址是首要的考虑因素,然后可以进行设施布置及工艺流程设计。最后可以开始进行装卸搬运系统设计、物料计划与控制以及仓储和库存控制等三项工作。
1设施选址设施选址是生产物流系统设计的首要内容
设施所处位置不仅影响建设投资的大小,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方便性,更重要的是影响企业生产物流的物流量、物流路径的合理性,最终影响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设施选址一旦确定下来,就很难改变,特别是对于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因此,设施选址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国外汽车厂家在工厂地理位置和区域位置选择时,都把物流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加以考虑。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主要工厂布置在丰田市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距主机厂半小时的运输里程;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的主要工厂布置在以里昂市为中心的75公里范围内,距主机厂一小时的运输里程;美国主要汽车公司的制造厂集中在以底特律为中心,沿大湖区的五个州内,而总装厂却分散在全国各地。设施选址对工厂布局和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现了物流的重要价值。
2设施布置设施布置是指工厂范围内
各生产设施的位置确定,各生产设施之间的衔接和以何种方式实现这些生产手段。具体来讲,就是生产设备、仓库、厂房等生产设施和实现生产设施的建筑设施的位置确定。这是生产物流的前提条件,应当是生产物流活动的一个环节。在确定工厂布置时,单考虑工艺是不够的,必须要考虑整个物流过程,但以前建造汽车制造厂时忽略了这一点。如东风汽车公司,其地理位置十分分散,以东风公司十堰基地厂区同一汽厂区相比,一汽大院占地长4公里,宽1公里,东风公司分别是一汽的13倍和8倍;一汽发动机和驾驶室运到总装配的厂房外墙间距仅为60m和36m,东风公司分别是一汽的190倍和100倍。由于设施布置时没有考虑到物流,因而对以后生产和厂内搬运、运输活动等产生了严重影响,产品成本中的物流费用比例很高。
3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可以看做是技术
过程和物流过程的统一体。加工过程中搬运路径过长、迂回运动以及相向运动等,反映了工艺流程设计过程没有充分考虑物流因素。一般来讲,工艺流程有三种典型的物流形式:一是加工和制造设备被固定,加工对象处于物流状态。在这样的生产车间内,集中了完成同一产品生产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人,可以完成相同产品的全部或者大部分的加工任务,如流水线装配汽车就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加工对象被固定,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三是U型布置,即原材料或零部件从开始上线到结束下线,始终处于流转状态,上道工序结束后马上转入下道工序。通过完善的工艺流程设计,能够使物料在加工过程中减少搬运次数和搬运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
4装卸搬运系统设计装卸
搬运是物流过程中每一项活动开始及结束时必然发生的活动,在任何其他物流活动互相过渡时都是以装卸搬运来衔接,因此,装卸搬运往往成为整个物流的瓶颈性环节,是物流各功能之间能否形成有机联系和紧密衔接的关键。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搬运装卸耗费巨大,所以是在生产领域中物流主要职能要素的主要体现,是生产领域中物流可挖掘的重要利润源泉。要进行搬运系统设计,需要遵循集装原则、重力原则、路径最短、标准化、安全等基本原则,并从人员、路径、工艺、路线、方法等5个方面来对搬运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例如,用传送带式工艺取代“岛式”工艺可以明显降低反复装卸搬运的频率。
5物料计划与控制
在进行生产计划制订时,需要考虑两种基本模式,即以物料为中心生产还是以设备为中心来生产。以设备为中心生产是一种以产定销的思想,通常会造成库存过多,满足不了及时响应顾客个性化需求等问题。以物料为中心生产可以将企业内部各种活动有目的地组织起来,从而按期给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一般来讲,加工过程是将原材料制成各种毛坯,再将毛坯加工成各种汽车零部件,最后将零部件组装成汽车。由此形成了物料的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为了满足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提供准确数量的物料给顾客,物料需求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从而满足时间、品种、规格、性能、质量和数量的要求。通常可以采用MRP或者ERP软件来帮助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物流计划。
6仓储和库存控制
生产物流的仓储和库存控制的表现是对仓库进行管理。各种仓库的作用、设计及技术都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仓库可以划分成两种最基本的类型,一是储存型仓库。这种仓库只存储一些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产成品、工具等。二是衔接型仓库。衔接型仓库是生产企业中各种类型中间仓库的统称,主要用来存储在制品,即尚未加工完毕,但由于加工设备处于忙的状态,故需要排队等待。在精益生产方式下,这种仓库可以得到减少甚至取消。精益生产模式下的生产物流是一个连续流,产品加工处于不停滞、不超越的状态,产品加工完毕后,直接进入下道工序,故不会产生排队等待的情况,整个生产系统由看板来进行调节,利用看板可以促进生产物流的精益化。
三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物流优化内容
如何对生产过程的物流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是提高企业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按照精益生产的思想,对企业生产物流进行全面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生产物流优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工厂和车间选址,车间和设施布置、工艺流程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物料计划与控制、生产现场管理等。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需要进行的工作有零部件加工装配工艺分析、车间设备和流水线优化布置、工序能力平衡以及车间物流成本分析等。为了更好地进行物流优化,常采用一些仿真软件如Petri网、Witness等来进行建模,对生产物流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全面掌控生产物流运作。生产物流优化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方法,通过全面的优化,使工序能力平衡、物料流转通畅,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和交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多品种、质量高的产品,及时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