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职工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职工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职工技术论文

篇1

1.3支护体系施工阶段(1)工程施工。深基坑工程综合性较强,施工颇为复杂,涉及土力学、岩土工程、计算机等诸多领域,挖土、围护、防水等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一旦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影响到整体安全。为此,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在施工中,全体施工人员都以设计方案为依据,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每一项操作,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使得失误率大大降低。(2)水体控制。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地下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对深基坑工程进行设计时,应该做好地质水文勘查工作,了解施工现场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走向等参数,制定科学合理的止水措施,做好深基坑工程的防水、降水、排水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证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3)锚杆支护。土层锚杆主要起的是钻孔作用,钻孔对象有两种,一是开挖的深基坑的墙面;二是尚未开挖的基坑立壁土层。其施工流程为:先提前测量勘察,标出关键部位或较弱部位;然后使用锚杆机在指定位置钻孔,锚的高度、钻杆倾角等都应符合规定标准;孔深达到要求后,将孔端扩大,通常会形成柱状;接下来取出钻杆,检查锚索,并将钢筋、钢索等抗拉材料放入孔内,然后灌注相应的浆液材料,使之和土层相结合,成为抗拉力强的锚杆。

1.4锚杆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防止基坑周围土体可能出现的坍塌、滑动和裂缝等问题,可以采取锚杆支护技术,对土体进行加固,提升土体的粘聚力和强度,生成相应的次承载层。在锚杆支护施工中,锚杆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支护的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选择新型高强锚杆材料,结合杆结构与形式的优化,提升锚固效果。对于一些施工环境相对复杂的深基坑工程,如果单纯采用锚杆支护技术,则难以起到相应的加固效果,在一些旧有建筑的加固施工中,仅适用锚杆支护同样难以实现良好的支护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入其他技术,如注浆技术等,与锚杆支护技术相互结合,开发相应的注浆锚杆,通过对注浆参数的合理控制,可以起到良好的加固目的。

篇2

1、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过加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而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则称为加工误差。加工精度在数值上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零件的几何参数包括几何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故加工精度包括:(1)尺寸精度。尺寸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2)几何形状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3)相互位置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零件各差来表示的要求和允许用专门的符明。

在相同中的各种因对准确和完足产品的工加工方法,的生产条件下所加工出来的一批零件,由于加工素的影响,其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不会绝全一致,总是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同时,从满作要求的公差范围的前提下,要采取合理的经济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2、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机械加工中,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原始误差。这些原始误差,一部分与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状态有关,一部分与切削过程有关。按照这些误差的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机床的几何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和夹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装夹误差以及工艺系统磨损所引起的误差。(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3)工艺系统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4)工件的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3、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从误差是否被人们掌握来分,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凡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均已被掌握的,则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的数值是不变的。如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都是常值误差。变值系统误差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可按线性变化,也可按非线性变化。如刀具在正常磨损时,其磨损值与时间成线性正比关系,它是线性变值系统误差;而刀具受热伸长,其伸长量和时间就是非线性变值系统误差。凡是没有被掌握误差规律的,则为随机误差。

(2)静态误差、切削状态误差与动态误差。从误差是否与切削状态有关来分,可分为静态误差与切削状态误差。工艺系统在不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静态误差,如机床的几何精度和传动精度等。工艺系统在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切削状态误差,如机房;在切削时的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等。工艺系统在有振动的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二、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1、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所产生的误差。通常,为了获得规定的加工表面,刀具和工件之间必须实现准确的成形运动,机械加工中称为加工原理。理论上应采用理想的加工原理和完全准确的成形运动以获得精确的零件表面。但在实践中,完全精确的加工原理常常很难实现,有时加工效率很低;有时会使机床或刀具的结构极为复杂,制造困难;有时由于结构环节多,造成机床传动中的误差增加,或使机床刚度和制造精度很难保证。因此,采用近似的加工原理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以及经济性的有效工艺措施。

例如,齿轮滚齿加工用的滚刀有两种原理误差,一是近似造型原理误差,即由于制造上的困难,采用阿基米德基本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二是由于滚刀刀刃数有限,所切出的齿形实际上是一条折线而不是光滑的渐开线,但由此造成的齿形误差远比由滚刀制造和刃磨误差引起的齿形误差小得多,故忽略不计。又如模数铣刀成形铣削齿轮,模数相同而齿数不同的齿轮,齿形参数是不同的。理论上,同一模数,不同齿数的齿轮就要用相应的一把齿形刀具加工。实际上,为精简刀具数量,常用一把模数铣刀加工某一齿数范围的齿轮,也采用了近似刀刃轮廓。

2、机床的几何误差

(1)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概念。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直接影响。所谓主轴的回转精度是指主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漂移。

瞬时速度为零。实际上,由于主轴部件在加工、装配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和回转时的受力、受热等因素,使主轴在每一瞬时回转轴心线的空间位置处于变动状态,造成轴线漂移,也就是存在着回转误差。超级秘书网

主轴的回转误差可分为三种基本情况:轴向窜动——瞬时回转轴线沿平均回转轴线方向的轴向运动,如图l(a)所示。径向跳动——瞬时回转轴线始终平行于平均回转轴线方向的径向运动,如图l(b)所示。角度摆动——瞬时回转轴线与平均回转轴线成一倾斜角度,交点位置固定不变的。

(a)轴向窜动;(b)径向跳动;(c)角度摆动动,如图1(c)所示。角度摆动主要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车外圆时,会产生锥形;镗孔时,将使孔呈椭圆形。实际上,主轴工作时,其回转运动误差常常是以上三种基本形式的合成运动造成的。

(2)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影响因素。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主轴轴颈的误差、轴承的误差、轴承的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及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等。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主轴轴颈和轴承孔的圆度误差和波度对主轴回转精度有直接影响,但对不同类型的机床其影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

参考文献:

篇3

我院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这一主线,对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形成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新的全新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学习专业基本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和职业道德素质课程进行培养;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识图能力、测量放线能力和材料检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筑识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施工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监理、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课程进行培养。课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构建,最终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因此专业课程开发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校企联合开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该遵循由校企联合开发的逻辑规律和路径,分析就业岗位及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设置学习领域的课程。

1.就业行业、企业。

从建筑工程学院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为中小型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因此,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确定为中小型企业,既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2.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工作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较简单,并且企业自身发展空间较小,对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在中小型企业就业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常见的建筑类工作岗位主要有: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资料管理、测量放线和材料检测等6个岗位。其中:施工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组织工程施工的生产管理;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合理规划布局施工现场平面图;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表和月进度计划表及各施工班组的月进度计划表等工作。质量检测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各工种的分部、分项工程跟班质量检查和验收;监督检查各施工班组的各项质量;填写质检内业;收集各班组的工程质量检查资料,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定期组织召开现场质量例会,制定预控及整改措施。安全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本工程有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巡回检查施工现场;检查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资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计划、统计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内业管理等工作。测量防线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测量放线等工作。材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现场材料管理,制定材料管理规划,组织料具进场,现场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核算;材料计划管理工作,编制材料计划,材料的供应;材料的选购;编制单位工程耗用材料的控制指标;材料进场调拨、转移领用;材料仓库的仓库管理;材料核算管理等工作。

3.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

从我院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必须按照学习领域进行设置,下面以培养施工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基础工程施工》的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在《基础工程施工》课程设置时我们将一个个学习情境按照一个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并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排序,同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融入相关建筑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篇4

1.2周边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

应用化工类产业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南通市是全国首批15个化工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近三年,众多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如王子纸业、迈图新材料、江山农化等落户南通化工园区。伴随上海北翼的如东洋口港、启东港、如皋港的陆续开发,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的引入,带动了大批下游项目及环保安全产业链的开发,为应用化工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使南通成为国内重要的石油和化工基地。南通现有大小化工类企业数千家,生产规模在亿元以上的化工类企业有16家,其产品涉及农药、医药、合成材料及助剂等。根据南通市政府的发展规划,将重点打造高端精细化学品、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医药及生物化工、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产业链,这些都为该专业群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契机。

1.3学生适应行业就业的需要

[3]通过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学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在群内有二次专业选择机会,使学生对专业选择更具有明确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更能适应将来的发展需要。

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体系建设构想

2.1加强人才培养体制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不断深化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拟通过成立理事会、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教学等方式,将教育和培训的一部分纳入市场化运营,同时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管理等环节,实现共同培养。一是校企合作体制的建设。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的产业结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社会迫切需要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周边地区对应用化工类人才的需求,企业合作组成“订单班”,企业参与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由于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较强,与岗位结合较紧密,学生到岗后很快适应。订单班的培养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除了订单班培养人才的途径,还可尝试共同成立理事会、校企合作学院等其他校企合作途径,从更深层次的途径推进校企合作体制的建设。二是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入“弹性学分制”的评价机制。试行弹性学分制,学生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即只要修完学分即可毕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如半年在校学习,半年到企业顶岗,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然后再回到企业顶岗,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习模式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和实践规律,同时也更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专本科贯通分段培养新模式。推进中高职衔接,制定套餐式的教学计划,单招与普招相结合,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渠道。学生首先在中职院校学习3年,然后通过注册方式进入高职学习2年。5年学习期间,由两所院校统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培养学生。为架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满足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与本科院校合作,实施“升本、转本、接本”等多种形式的专本科衔接模式。

2.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打造科学的模块化课程

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一平台,三递进,多模块”课程体系。一是构建“底层共享”的基础平台,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群内资源共享型平台,能够为群内所有专业服务[4]。即通过将现有课程及实训基地的资源整合,拟构建含化工单元操作、化学检验技术及安全与环保等技术的基础平台,通过构建,不仅能提高服务的范围,同时能提高服务质量;不仅对校内学生服务,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等多方位服务。二是构建“中层分立”的专业方向模块,将群内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构建,打造更科学的模块化课程,让学生在学完平台课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模块化选择,从而达到专业学习的目的。拟构建分为五个专业方向的模块,即精细化工类、生化制药类、环境类、化学工程类和材料类五个专业方向。三是构建“高层互选”的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包括群内拓展和群外拓展能力模块。群内拓展即以上提及的五个模块的拓展,群外拓展包括物流、营销、日语、建筑材料等方面。

2.3构建新的实训体系,锻炼学生岗位技能

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打破现有实训体系格局,根据专业群的构建模块,将现有实训资源按照功能进行重构,并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后有11个实训单元,包括化学基本技术、分析检测、化工单元操作、化工仿真、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性能测试、水处理及环境检测、药物制剂、化工中试、化工生产型实训车间及大学生创新实训室。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将能更好满足专业群的实训环节教育。选择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大、人才供需关系稳定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建立“厂中校”、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校企双向介入、预就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化工职业岗位的能力。

2.4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校企之间搭建信息化平台,将企业课程引入教学,开发课程。如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引入了江山农化的草甘膦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技术,将其生产工艺嵌入到各个单元操作,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艺过程,结合仿真操作,让学生体验模拟的真实环境以及发生事故的模拟真实场景,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引进企业资源还可以自主开发成套模拟设备或虚拟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系统、实训资源等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发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提供学生“社会中的学习”,即学生毕业工作后的学习,可以在群内实现最大化共享。

2.5提升师资团队能力,满足专业群建设需要

重点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学群团队,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以满足专业群建设的需要。一是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培养或引进群内专业带头人,其中有来自于企业人员,并对现有师资进行优化,以核心专业师资的建设为中心,带动其他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通过专业教师与紧密合作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一对一”互学互助,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共同合作,相互提高。定期安排企业骨干参加高职师资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定岗或轮岗学习。建设期内重点培养和扶持已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三是加大“双师”型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力度,与企业联合建立教师岗位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科研项目或到企业轮岗实践等措施,努力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2.6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专业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

一是管理队伍创新,打造创新团队。要打造一支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和灵活的创新思维的管理团队,同时具有百折不挠的锐意进取精神,科学管理。二是改革教学体制,适应建设发展。加大实行教学部门的二级管理制度,强化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监管作用,打破以往管理体制和模式,设立集监督、管理、指导等为一体的覆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部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改革行政机构,强化管理服务。为切实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成立理事会后,搭建学校和学院服务地方深度校企合作的平台,发挥学院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同时通过成立理事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具体工作融合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改革、专业群实践体系的改革、专业群双师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群管理、教学质量控制、学生的实践管理及学生的就业管理等环节,实现校企的深度对接,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篇5

2.1技术难点

(1)帷幕止水作为影响京津城际高铁运营安全的核心因素,基坑施工期间不得影响京津城际路基沉降,施工引起的京津城际路基附加差异沉降必须控制在1mm以内,标准要求高。

(2)地下水位高,基坑开挖深度大。该工程区域地下水位埋深仅1m左右,而临近高铁基坑开挖深度达6m。

(3)两线间横向止水帷幕(两排咬合)距离最近的京津城际到发线16.8m,距城际路基坡顶14.3m,城际刚构桥下止水帷幕距离刚构桥承台边缘2.5m。止水帷幕距离京津城际高铁路基、桥梁墩台及路桥过渡段较近,止水帷幕高压喷射对城际高铁构成一定影响。

2.2止水方案设计

旋喷桩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是关系到高铁运营安全的核心因素,为达到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后框构桥工作坑及U形槽基坑开挖后不渗不漏,实现无水施工,顶进期间,线间止水帷幕渗透系数控制在1×10-8m/s以下。根据建模分析,采用加强型止水方案,即京津城际高铁和京沪铁路之间设置两道足够长的平行于铁路的止水帷幕且框构工作坑、U5形槽、U4形槽都采取封闭式帷幕止水及封底措施的方案,在保证止水帷幕止水效果的前提下,京津城际高铁差异沉降总量控制在1mm以内。设置两线间横向止水帷幕能有效减小顶进期间降水对京津城际高铁的沉降影响,为保证止水帷幕充分发挥作用,其底部至少在降水井底部以下4m。严控止水帷幕施工质量,保证高铁和施工点间形成有效的隔水带,增长渗流路径。止水帷幕纵向保证足够长度,长度至少超过工作基坑1.5倍。根据以上要求,线间止水帷幕1总长164m,框构桥两侧各63m,桩长21m,三排咬合;止水帷幕2长126m,位于框构桥两侧,并与U5止水帷幕连接在一起,桩长15m,两排咬合。

3止水帷幕试验

3.1旋喷桩封闭帷幕止水参数试验

结合地质情况,根据经验分别采取表1所示旋喷参数施作两组闭合成环的止水帷幕且封底,高压旋喷桩采用单管法施工。待旋喷桩达到强度后,开挖封闭止水帷幕内部土体,止水帷幕1单桩成桩效果较好,但桩位间距大小不一,桩径达不到要求,直径仅55cm,桩与桩之间搭接较少。帷幕四周有6处渗出水点,拐角有3处出水点。止水帷幕2成桩完整,桩墙排列整齐,桩位间距均匀,桩与桩之间搭接满足要求,旋喷桩直径63cm,止水帷幕无渗漏现象。为此,止水帷幕及封底施工采用止水帷幕2旋喷施工参数,同时尽量减少止水帷幕相邻桩体施工时间间隔,并在旋喷止水帷幕拐角处进行加桩,覆盖结合处。

3.2城际刚构桥下止水帷幕及封底旋喷桩试验

高铁刚构桥下止水帷幕及封底旋喷桩距离钢构桥桥台结构最小距离为2.5m,桥台结构为受力最不利位置。采用原位试验测试U4形槽止水帷幕施工对桥台、承台的影响。3.2.1试验设计施工一段桥台,桩基、承台及桥台的配筋、砼标号、宽度及高度与刚构桥完全相同,长度为3m,相当于从刚构桥的桥台上切下3m长的一段。在测试位置粘贴感应片并作防水处理,设置温度补偿片,安装调试测试仪器。在完成桥台背后填土后,施作与刚构桥下相同的止水帷幕和封底旋喷桩,观测桥台结构的受力情况、水平位移和沉降,以检测止水帷幕及封底旋喷桩施工对桥台结构的影响是否在允许范围内。3.3止水帷幕施工对不同距离点位水平位移和沉降的影响试验在黏土层中,不同旋喷压力作用下测试高压旋喷施工对周围土体挤压作用的影响范围及大小,确定止水帷幕安全施工距离。分别以25、28MPa各施工一道止水帷幕,止水帷幕长15m,双排咬合,桩长18m,在距止水帷幕6、9、12、15m处设置观测点。

4止水帷幕及封底旋喷桩施工

4.1施工参数

(1)线间止水帷幕施工。为减小止水帷幕施工对运营高铁的影响,在京津城际高铁路基和止水帷幕2之间设置一排压力释放孔,30cm,间距5m,孔深15m。

(2)U4、U5形槽止水帷幕施工。U5形槽(京津城际与京沪铁路间U槽)止水帷幕距离京津城际路桥过渡段最近,而路桥过渡段是差异沉降变化最大的区域。U5、U4形槽(京津城际刚构桥下U槽)止水帷幕采用相同的旋喷施工参数。

(3)封底旋喷桩施工。U5形槽、U4形槽及框构工作坑均采用旋喷桩封底,封底旋喷桩属于密排桩。因基坑封底桩为多台旋喷机械同时分片施工,新旧封底旋喷桩相交处因先施工的旋喷桩已凝固而具备一定强度,与后施工的封底桩无法形成咬合,因而新封底桩施工时适当提高旋喷压力,提速控制在15cm/min,与先施工封底桩形成紧密挤压,以免地下水从接缝处渗出。

4.2深桩施工与旋喷压力的的关系

该工程很多止水帷幕旋喷桩为深桩,桩体越深,喷嘴出口处地层静水压力越大,喷嘴入口与出口的压力差则越小;喷射速度减小,有效喷射距离缩短,喷射效果减弱。在施工过程中,随着喷射深度的增加,静水压力增大,喷射距离减小,喷射直径减小,容易形成上粗下细的形状。有关资料显示,在σ0=80kPa的黏土中,当静水压力由0.02MPa增大到0.2MPa时,喷射距离减小30%。为了避免止水帷幕旋喷桩出现上粗下细的现象,在桩长超过10m时旋喷压力增大2~3MPa。

5施工监测

京津城际高铁采用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自动化监测采用BGK-4675型静力水准系统和BGK-MICRO-32/40自动化数据采集单元。测点布置在以翠亨路刚构中桥中心线为中心、两侧335m范围内;测点在线路既有CPⅢ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采用3条通路的布设方式,重点监测京津城际高铁路基和桥梁的差异性沉降变化情况。监测数据显示:最大差异沉降位于翠亨路中桥天津台路桥过渡段京津城际高铁上行,累计为0.98mm,保证了京津城际高铁的行车安全。

篇6

(一)职工薪酬的概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

1、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或劳务成本。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3)除上述(1)和(2)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确认为当期费用。

2、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按照上述1的口径处理。

3、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的核算

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费用:

(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二、职工薪酬在公司盈余管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利用职工薪酬的成本费用化与资本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当公司职工薪酬在公司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时,职工薪酬可能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即当公司经营业绩较差而公司在进行大规模基建时,公司可能将部分从事生产经营的职工列入工程人员之列,将其薪酬资本化,从而降低当期成本费用,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相反,当公司业绩较好而公司希望适当降低盈利时,则可能将部分从事基建职工薪酬列入生产经营人员之列,从而实现增加当期成本费用,达到适当降低盈利的目的。

(二)通过隐瞒或虚构职工人数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隐瞒或虚构职工人数进行盈余管理是利用职工薪酬进行盈余管理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其表现形式有在公司经营业绩较差时将部分职工的薪酬在母公司或者合并范围外关联企业列支,在公司业绩较好时将母公司或合并范围外关联企业人员职工薪酬在公司列支,以及直接隐瞒员工人数,支付其薪酬时计入借款或往来款,或者虚构职工人数,增加职工薪酬支出,对这部分职工薪酬进行账外核算等等。

(三)利用提前或延后确认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费用:即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但是实践中当公司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较大时,公司可能根据当年经营业绩情况进行盈余管理,即当公司业绩较好时则提前进行解除劳动关系给予补偿的处理,而当公司业绩较差时则退后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补偿的处理。

(四)利用特定性质职工进行盈余管理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可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按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可在3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为了得到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公司对“四残”人员、待业人员和公司生产人员人数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上述指标,实现盈余管理。

三、职工薪酬在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一)职工人数及其变动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公司职工人数稳定或者稳中有升是公司经营正常或者说经营业绩较好的体现;相反,若公司职工人数变动频繁,且呈减少趋势,如果公司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未提高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得出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的结论,至少公司经营业绩很难较以前年度有大的改善或提高,因此,关注公司职工人数及其变动可以初步了解公司经营业绩的基本情况。

(二)职工薪酬及其波动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公司职工薪酬会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物价变动以及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而适度波动,因此,公司职工单位薪酬的变动若与社会平均工资、物价水平等指标的变动趋势一致,则说明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基本正常;若公司职工单位薪酬与上述指标相反变动,而公司经营业绩却有较大增长,则公司经营业绩或者职工薪酬可能存在问题。

(三)职工薪酬及其相关费用因素分析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与职工的人员构成以及职工薪酬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上述费用的缴纳情况以及金额变动情况可以判断公司职工薪酬及其波动的合理性,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进行初步判断。

四、审计中对职工薪酬的特殊关注

根据财政部财会[2006]3号文的规定,上市公司将自2007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该准则规定了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职工薪酬的披露,首次利用准则的形式对职工薪酬进行了规范,增加了职工薪酬的披露,根据准则,企业应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以下信息: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障费,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利,及其计算依据;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其他职工薪酬。根据上述披露要求,使我们利用公司间职工薪酬的横向比较分析成为可能,根据准则的相关规定以及笔者的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审计中应从以下方面对职工薪酬作特殊关注:

(一)将对职工薪酬的审计延伸至账外

1、将从人力资源部取得的职工信息与部门、车间等职能部门职工信息进行核对

实践中审计人员主要是从公司人力资源部取得公司职工信息资料来分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计算公司工资应作纳税调整的金额,由于公司经过多年审计后,公司人力资源部很可能对提供给我们的人员信息进行过处理,因此,我们拿到的职工人数资料可能与公司实际不符,为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随机抽取部分部门或车间人员资料进行核对或者在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盘点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询问,这样可核实公司提供职工人数资料的真实性。

2、将人力资源部提供职工信息与公司缴纳个人所得税及各项保险费等人员信息进行核对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需为职工缴纳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住房公积金等费用,以及对工资超过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职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缴纳上述费用以及税金的人员信息经过相关部门审核,真实性较高,因此,我们可将人力资源部提供职工信息资料与上述人员信息进行核对,以进一步证实公司提供职工信息的真实、准确性。

经过以上核对分析后,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或排除公司利用职工人数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降低或规避公司利用职工人数进行盈余管理造成的审计风险。

(二)实地查看与询问

对属于享有安置“四残”人员税收优惠等职工性质特殊的企业,以及存在集中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而确认的预计负债企业,或传言有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而账务上未见由此而确认的预计负债的企业,可采取深入车间、仓库、相关部门等实地查看与随机询问相关人员了解职工情况的办法进行必要的核实;同时,该办法也适用于核实公司提供职工信息准确性与真实性核实。通过实地查看与询问对公司特定性质职工的了解以降低或规避由于公司利用特定人员而进行税收盈余管理的风险,以及公司隐瞒公司职工人数或虚构职工人数、提前或延迟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等进行经营盈余管理而造成的审计风险。

(三)关注职工个人借款等拆借款以及追踪职工薪酬的支付

当公司经营业绩较差时,部分公司会利用隐瞒职工人数降低职工薪酬来增加盈利,这种情况下除通过实地查看与询问方式外,我们还可关注公司是否存在众多职工借款以及大额拆借款的情况,若有则很可能是职工薪酬的支付而未入公司成本费用;当公司经营业绩很好而职工人数大量增加时除可通过实地查看与询问方式外,还可对公司职工薪酬的支付进行跟踪检查,以确认公司职工薪酬是否真正支付到个人或者是否存在支付后又返还等情况。

(四)与同行业企业单位人工产出的比较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公司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的金额。由此我们对公司间单位人工产出比较分析成为可能。众所周知,人的力量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同行业单位人工产出应差别不大,我们将公司与同行业公司的单位产出以及其波动进行比较,进行横向分析,我们可大致了解公司经营业绩的真实性以及工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等情况。

(五)关注公司前后年度职工薪酬的波动

篇7

(2)实验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实验能够使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能够逐步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索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上能够脚踏实地的完成学习任务,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进而提高自己专业综合技能。

二、应用实验教学法进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的具体措施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学校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那么在应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生活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因为学生对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是最为熟悉的,以他们的生活为起点进行电工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能够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够促使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生活中与电工技术相关的问题,进而促使他们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多联系生活中的用电情境,并积极鼓励与支持学生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任何电学问题时都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采取有效途径加以解决。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在长期的教学中,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很大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差,致使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高。而在实验教学法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中的内容,同时教师要从旁指导学生的学习,纠正他们学习中的不合理之处,帮助他们进行思维构建。例如在学习《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在对混联电路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之后,可以引入复杂电路概念,随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什么叫做电流节点?广义上的电流节点又包括哪些内容?网孔与回路是不是一样的呢?使用自己的语言对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进行描述并举例说明。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我学习,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3.电工实验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挥,结合当前电工市场的发展需求,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相关企业要求的综合型电力人才。在验证性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题目明确实验目的,能够自主安排实验方法、步骤以及所需实验器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来指导学生学习,在实验中遇到难解问题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得出相关数据,最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报告本次实验。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以这些问题为重点进行详细的讲述,从而能够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盲点,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篇8

图2的人工智能系统模型表明,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必须具有如下环节:信息获取(感知)、信息传递(通信)、信息处理(计算)、知识生成(认知)、策略创建(决策)、策略执行(控制)以及反馈学习优化等基本技术系统,这正像“人”这个智能系统必须具有感觉器官(信息获取)、传输神经系统(信息传递)、思维器官(信息处理、知识生成、策略创建)以及执行器官(策略执行)。 其中传感(感受信息)、通信(传递信息)、计算(处理信息)、控制(执行信息)等技术属于信息技术。可见,人工智能系统是一个全局整体,其中包含着传感、通信、计算、控制等信息技术环节;这正像人这个智能系统是一个全局整体,其中包含感觉器官、传输神经、丘脑和执行器官这些信息器官。如果把人工智能系统称为完整的人工智能系统,而把其中的知识生成和策略创建称为核心人工智能系统,那么,则有:完整的人工智能系统=核心人工智能系统+信息技术系统其中,核心人工智能系统处于完整人工智能系统的核心,处理知识和智能层次的问题;信息技术系统处于完整人工智能系统的外周,处理信息层次的问题,同时担任核心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两端接口:一端是从环境获取本体论信息(传感),另一端是对环境施加智能行为(控制)。这就表明,信息技术系统提供给人类的服务主要是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而不可能提供如何认识事物本质的服务(因为这需要知识),更不可能提供如何解决问题的服务(因为这需要智能策略)[2]。

3“新型”信息技术

近十多年来,先后出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互联网的应用技术。人们把它们称为“新型”信息技术或“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新型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正是核心人工智能系统的知识生成和策略创建技术。不妨以大数据技术为例加以说明。图3表示了大数据技术系统的工作流程。由于有着多种来源、多种背景以及多种格式,大数据通常是病态结构或不良结构的大规模数据集合,其中可能包含垃圾、病毒和黑客攻击程序。因此,如图3所示,大数据技术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智能分类:把无用的数据识别分类出来加以过滤和抑制,把有用的数据按照某些特征进行分类,再分门别类地送到恰当的云计算(和云存储)系统,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为知识生成(知识挖掘)做好必要的准备。通过知识挖掘生成了足够的知识之后,才可以把这些知识(结合求解目标)转换成为用来解决问题的智能策略。其中,智能分类、知识挖掘和策略创建都是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可见,如果没有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就只能是数据,而不可能转换成为有用的知识和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智能策略。

由此可知,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把它比较确切地称为面向大数据的智能技术。而把它称为新型信息技术则没有真正抓住大数据技术的要害和本质,模糊了人们对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不利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不利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真正的智能物联网模型不是别的,正是图2所示的模型。如图2所示,只要在综合知识库内设置“对物控制的目标”,那么“外部世界的物”的信息就经由传感器获得,经过通信系统传送到计算系统并在这里进行必要的处理即把信息变成适用的信息,接着由认知系统转换成为知识,然后由决策系统根据控制目标把信息和知识转换成为智能策略,智能策略再经通信系统传到执行系统之后转换成为智能行为反作用于所关注的“物”,使它的状态符合预设的目标。近来人们在密切关注着“互联网+”。其实,“互联网+”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互联网推广,这里的“+”就相当于信息化的“化”,就是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另一种更有意义的理解则把“互联网+”理解为互联网升级,就是把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现有互联网升级为以人工智能系统为终端的智能互联网。这就是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大脑”提案。应当认为,互联网推广,即把互联网应用到各行各业是完全必要的,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要求。但是,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大势来看,互联网升级即把当前常规互联网升级为智能互联网则更为必要,这将为中国信息化建设注入更为强大的新活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国民经济产业升级的需要。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物联网技术,其实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具体应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人工智能技术,单凭信息技术很难有效地应对大数据和物联网以及未来更多更复杂的技术挑战。

篇9

(2)物稳定电压,有极其大的电流通过,导致设备自我保护开启,电压信号切断。此时我们需要及时的切断电源查到电路板电压正负两极,确认电路板是否受损,检查电路板与电源线直接是否有短路或断路现象,检查电位器电阻是否有问题,保证其未受损的情况下,重新接通电源既可以排除相关故障。

二、关于可变电阻故障的处理问题

实验装置上一般都会有很多的可调电阻,这是为了通过改变电阻,改变电压,从而实验中可能需要的电流以为电力实验服务,在实际实验过程中,由于经常改变电阻值,使设备的电流改变,会影响其发生损耗或产生故障问题。

(1)可变电阻可能会遇到的故障当电阻极大时,可能会导致电流过大,通过设备就可能因电流过大烧毁设备;当电阻长期使用过后发生电阻丝损耗,变细或断裂时,就可能导致电流断路,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就需要通过更换新的电阻设备,才能重新连接电路电源。

(2)解决方法通过故障排查,简单处理后,将可变电阻丝去除,检查是否有开路、断路问题,如果没有开路问题,可检查电路本身是否有通过的电流产生短路现象,如果确定可调电阻丝已经出现断路现象,则需要将可变电阻更换新的,配备于设备中。

三、预防电力实验装置发生故障的措施

在对于故障电路的处理和维修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实验员的安全,建立合理而有效的处理解决方案,在排查故障中需要注意要严格遵守电力相关故障排查及处理操作步骤和相关条例,严格遵守、及时完成在故障排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保证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相关步骤,满足测量仪器的使用条例和使用方式方法的要求;要始终高度重视维修人员的安全保证其对于安全意识的教育,及时处理排查现场可能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学习;注重对于电力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的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其能力的提高,这有利于在今后的实验设备故障问题中的经验的积累,技术水平的提升,新知识、新技能的突破,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能力,为今后可以更好的排查故障做充分的准备。

篇10

1公司简介

JW公司是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控股的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加拿大威斯诺易公司(ViceroyCapital)共同出资设立的一家中外合资铜加工企业。公司于2003年11月27日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同年12月10日在国家工商总局正式登记成立。公司注册资本5500万美元。公司年产10万吨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板带材项目,是国家国债重点支持项目和安徽省“861计划”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7.8亿元,占地30公顷,于2006年正式建成投产。

在这样一个铜加工企业中,技术性员工是公司的核心员工,在公司的员工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技术员工既有别于从事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销售、市场、管理、财务等业务的员工,他们更接近生产和研发环节,又有别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他们的工作的技术含量更高,进入门槛更高。金威公司的技术员工是指通过专门领域的科学技术,为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运营、推广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的专业技术人员。2008年,JW公司为了增强技术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技术性员工的工作特点以及员工个人的素质等各种因素,为技术性员工量身制定了技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2JW公司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步骤

2.1岗位分析(工作分析)

(1)目的:JW公司对技术性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技术岗位的岗位分析,进行岗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确定技术岗位的岗位要求,技术员工录用与上岗的最低条件。

②为考核程序及方法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利于管理人员执行监督职能及员工进行自我控制。

③确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合理的晋升、调动与指派。

(2)实施:JW公司对技术岗位进行岗位分析分成四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明确岗位分析的意义、目的、方法、步骤;向有关人员宣传、解释;跟作为合作对象的技术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组成工作小组;确定调查、分析对象的样本,同时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基本难度。

②调查阶段:明确了岗位分析的意思、目的、方法,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就要编制调查提纲,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广泛收集有关技术岗位的资料、数据;对重点内容做重点、细致的调查;要求被调查员工对各种岗位特征和工作人员特征的重要性和发生频率等作出等级评定。

③分析阶段:收集好相关的资料后,仔细审核收集到的信息;创造性地分析、发现有关岗位和岗位人员的关键成分,并归纳、总结出工作分析的必需材料和要素。

④完成阶段:最后根据规范和信息编制“岗位描述”和“岗位说明书”。

2.2技术员工素质测评:技术员工素质测评的目的在于了解每个技术员工的个人信息,公司对每个员工的工作志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公司在为技术员工制定职业通道的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员工个人的意向,防止出现“人岗不匹配”的现象。

2.3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JW对技术人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明确技术员工的志向,为技术员工确定目标,这是为技术员工制定职业生涯通道的关键。技术人员个人对自己职业生涯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楚的计划,企业则根据技术人员个人的预期来制定相应的目标,帮助技术人员知识的不断丰富,并鼓励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创新,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把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

2.4职业生涯的通道设计与实施:岗位分析主要是对事和符合做事要求的人的属性的说明,缺乏对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的考虑。职业通道的设计就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为组织内员工指明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组织内每一个员工都可能沿着本组织的发展通道来变换工作岗位。

JW公司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为技术性员工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是纵向的,技术性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如图:

进行完职业生涯通道的设计以后就是职业生涯通道的实施。JW公司通过各种管理手段保证技术员工按照职业生涯通道进行发展,并在员工素质测评和职业通道设计的基础上,找到技术性员工在管理能力、智力、个性等方面与本职工作存在的差距以及今后职业发展通道上会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拟定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案,帮助其尽快成长,以适应本职工作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技术员工职业规划,它的主体部分是技术员工的职业生涯通道。

2.5建立职业生涯管理反馈制度: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设计必须有跟踪管理制度。生涯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由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的差异,在不同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将对预先制定的员工职业生涯目标产生一定程度的缺陷性修补。生涯计划制定好后,员工将沿着设计的发展通道不断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从较低层次上升到较高层次,直到实现最终的生涯目标。为此,企业仍需加强对员工生涯计划实施跟踪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工作进行反馈和评点,勉励和肯定好的一面,帮助其克服存在的不足,督导员工往通道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通道目标。

篇11

1.2电工电子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的显著的特点就是提供生产率,因此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对本企业内部进行技术改革全面运用电工电子技术,但是正是因为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现在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型号优劣不同的电工电子设备,因此怎么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设备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有的企业因为效益的原因选择价钱低廉的电工电子设备但是这样又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有的企业虽然高额购进电工电子设备但是企业自身的生产作业线不能满足电工电子的设备的要求,其实就是生产线较为落后没有能力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多领域的运用

2.1在电气领域的运用

在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背景下,怎样增加企业的利益是各个企业的的当务之急,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电气设备是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电气设备因其型号的不同、价钱的不同、质量的不同、使用方式和使用环境的不同都会对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修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大对电气设备的管理成本,并且要时刻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这样做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电气设备出现问题的机会还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并且在为企业效益方面有显著提升。

2.2在通讯领域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领域也在飞速发展,其中最大的助力就是电工电子技术。如今的通讯已经普遍使用3G网络同时还实现了无线通讯。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通讯领域的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有存在着电工电子技术的踪迹。电工电子技术的是通技术的基础,没有电工电子技术的奠基通讯领域的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2.3在电力领域的运用

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流输电两方面: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电工电子可以使设备结构简化并且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换流站的占地面积,利用电工电子技术的时候可以保证在输出电流的时候维持输出系统的稳定不会中断;至于柔流输电系统中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4在紧急供电中的运用

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就是USP紧急供电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紧急供电也是维持计算机、通讯系统以及不能中断供电的企业所具备和必需的一种质量高、性能好、可靠性强的电源。

三、电工电子技术的新技术预测

3.1新型太阳能技术

科学家们预测在不不久的将来塑料也可以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每个国家的大肆开掘,资源情况是每况愈下因此为了解决资源的问题科学家们发现只要将二氧化钛和一种能够吸收阳光的染料涂抹覆盖在塑料薄膜的表面,当接收到光源的时候染料吸收到的光可以刺激激发二氧化钛中的电子从而发电。而这种新技术主要将运用在例如:手机、笔记本等便携小巧的电子设备方面和电动车的车身以及安装在居民的屋顶以供日常生活的正常使用。

3.2无线漫游技术

无线漫游技术主要是致力于解决无线领域混乱的情况。在无线领域中,手机通信、军用和民用无线通讯、局域无线通讯是各自在出厂时就设定好的频段里进行使用,所以各国的手机在本国内是可以畅通无阻的使用但是出了国就是不可以使用的了。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用软件替换硬件来达到国国通讯无障碍的目的。

篇12

1.3幕墙石材面板安装该工程幕墙采用石材为花岗岩,必须使石材的材质符合设计规范,控制花岗岩材质的关键在于石材的加工,并做好六面防护处理,控制好色差,加工环节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通过对花岗岩的加工,要保证其表面光滑、切割平整、色泽统一、没有裂痕杂质、没有掉角等。花岗岩板材采用短槽式,采用不锈钢勾板挂件,挂件与石材连接的孔位采用燕尾槽式;在横梁相应位置,将不锈钢挂件用配有弹垫的不锈钢螺栓固定于横梁角钢上。安装时,将花岗石板材通过挂件直接挂上,充分体现出挂接式安装方式的快捷、方便的特点,使整个石材幕墙形成具有良好吸震性能和主移适应能力的系统。花岗岩安装由下向上进行,对于正面主要石板至少需要有二个固定并按图纸要求,还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的检查,在操作过程中利用连接件将上一块石板抬起,避免其重量传到下一块石板上。在石板安装后,要对石板进行垂直度、水平度进行检测,并及时的进行调整。

2建筑工程干挂石材幕墙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干挂石材幕墙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从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

2.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一般来说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要从材料的采购、进场、存放、施工等阶段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材料合格,施工质量也才能得到保障。在施工材料进场时,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要确保施工材料具有质量合格证书等,对建筑材料还应该按规范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过关方可进场。对于那些“三无”材料以及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的进行更换等操作,严禁其进场。进场后的材料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存放,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避免材料在存放过程中质量遭到破坏。合理的使用施工材料也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的措施有:(1)在材料使用前要做好材料的加工,结合施工工程实际的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材料;(2)对于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要定期的进行检修,避免由于设备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2.2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在干挂石材幕墙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控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预埋件位置,控制预埋件施工的精度,确保施工过程中预埋件不发生变形、生锈、移动等现象,做好相应的防锈措施。(2)对于连接件的安装,需要控制加工精度,做好连接件焊接质量以及防锈工作。(3)做好相关构件、五金件、石板等安装,确保安装精度。(4)对幕墙与主体结构嵌缝进行注胶,确保嵌缝的密封性,并确保外观优美、色泽圆润。(5)在幕墙安装后需要进行四性实验,使其符合相关设计规范。(6)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现场的清扫工作,确保清扫物遗漏。

篇13

1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涉及公路工程当中很多方面的内容,其对工程施工和管理的质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公路交通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路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其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其质量对工程施工建设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仪器设备、人员管理、工程进度等方面的内容都记载在这些资料当中,一旦这些资料在编纂和保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因此,许多工程企业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并设置了专门的部门对这些资料进行维护和管理。就是为了防止由于施工技术资料由于管理不妥当,出现缺失、损坏等问题,或者是资料在编纂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不规范的操作、不严谨的处理,所带来的施工技术资料质量问题的出现。

2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资料信息的损坏及缺失。随着公路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要采集、分析、处理和储存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给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和管理人员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些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和管理人员在编纂资料时,依然使用纸质材料进行数据的储存。尽管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和高速提升的科技的推动下,纸质材料在耐水、耐酸碱、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施工技术资料数量庞大,仍旧给相关的资料整理和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些工程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对这些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对资料防水、防污、防酸碱、防盗等措施的加强,导致一些资料在运输或储存的过程中,出现了资料损坏和缺失的问题。并且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缺乏对这些资料重要性的意识,未能对这些破损的资料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造成了一些数据的永久缺失,给工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2 资料信息的伪造。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公路工程建设的脚步已经延伸到了全国的各个角落,许多工程建设企业也开始在气候条件严峻和地质地形复杂的地区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路工程所涉及的资金也变得数额庞大起来。由于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上涉及了工程当中的资金分配和管理方面的内容,一些工程企业的内部人员为牟取暴利,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上做手脚。使得资料当中的大量信息存在着不符合实际的现象,资料质量难以保障。工程当中所出现的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影响着工程自身的正常、稳步进行,同时给工程建设行业造成了严重混乱,打破了经济市场的平衡,不利于工程建设行业的良性发展。

2.3 资料信息不全面、精准度低。面对日臻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为了保障公路的质量,公路工程在施工技术和设备仪器上也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需要工作人员采集的数据也越来越丰富,对数据的全面性和精准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些工程企业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必须采集的数据,未能进行全面精准的收集。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就会造成在处理人员施工安排、薪酬发放等方面的问题时容易被居心剖侧的人抓住数据上的漏洞,在这些工作上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导致工人工作积极性低下、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工程正常稳步进行。资料信息数据的精确度低,会使得一些需要借助于这些数据进行工程施工设计、调整的工作出现问题。并很有可能直接导致公路在承载能力、使用寿命、环境效益等方面出现问题。

3 提升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对策

3.1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近些年来,许多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被创造发明出来,并在不断的试验和实践过程中演变成为成熟的技术。计算机技术是近些年来才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技术,它以其在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储存等方面的优势,在人们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在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储存。由于该资料的重要性,工程企业又希望这些资料能够在保障信息安全、完整的管理的前提下,管理资料的工作负担尽可能降低。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就很好的解决了工程企业在这方面的难题。尤其是在生产制造技术不断进步推动下,计算机在功能不断增强的同时,其体积也不断减小,并且计算机核心部分在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也做得越来越出色,这就给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也对工程技术资料的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有利的影响。

3.2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监管制度的完善。一些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质量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与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有关,而对这些资料管理工作之所以做得不到位,很大程度与该工程企业的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有关。一些工程企业的资料监管部门对资料整理和管理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未能作出及时的预测,所建立的监管制度不能满足对工程资料整理和管理的需要。这就容易导致上述资料问题的出现,给工程质量和效率的保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监管现状的研究,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

结语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涉及公路工程诸多方面的内容,资料的质量对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避免由于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质量给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公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