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

篇1

中级经济法个人觉得记忆的知识很多,需要把每个知识点可以精确的记忆,再加以做题;经济法还是需要配套的做题,特别是多项选择题,会设置相关干扰项,如果知识点很模糊的话,就会加大出错率。

篇2

二、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从报名到考试之间共有5个多月的时间,备考三门课程十分充余,关键是收心要早,提早进入状态,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开始太晚,难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压力之下极有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

今年的新教材较往年晚了整整2个月,也就是说利用新教材复习的时间会比2006年减少了2个月,这是个不好的信号,有重大改动的新教材很可能会使此前开始的复习内容失去意义。但可以先通过网络和杂志了解到新教材的新增内容和重大修改部分,提早了解教材的变化方向,做好应对之策。

新教材的迟迟推出使得原先定下的复习计划不得不进行调整,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投入到新增内容的理解和练习上,适当减少对非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时间。对于三门课程的复习时间安排,严格按照《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2:1:1,原因是《中级会计实务》的内容多而杂,且难点较多,有些内容需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条理性和逻辑性均很强,容易读懂,《经济法》的内容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只需强化记忆。按照上述的时间安排,周末可以利用1天的时间钻研《中级会计实务》,另一天就留给《财务管理》和《经济法》。

在职人员的业余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这些时间短暂而宝贵,更需要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晚上3~4小时的复习时间可以安排给1门课程,其中2小时阅读教材,2小时做练习,阅读教材时难免会碰到理解难、容易忘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通过做练习来帮助理解,加强记忆。对于总体复习时间的安排上,可以这样计划:3月31日前保证新教材已通读一遍,并做好读书笔记,归纳、总结重点、难点,作为日后复习的重中之重;4月份主要用来做章节练习和精读教材,夯实基础,把握全局;进入5月便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好模拟测试,一方面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培养临场状态。

三、寻求最高效学习方法

(一)教材是考试的指导,精读教材对考试至关重要。 一是《中级会计实务》通读教材找联系,理解记忆多练习。读书时要先看目录,分析本书的逻辑结构;理解后分析各章的逻辑结构;再重点记忆各章中的出题点。有了基本框架,再深入到具体知识点,便可进行系统记忆。如果不分析逻辑结构,拿到书便开始逐行逐行地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以今年教材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部分为例,该章属于典型的准则改变教材内容的章节。资产减值损失的内容在原来8项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基础上作了更改,以前的制度规定:对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公允价值回升后可以转回;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涉及的资产进行分类,分为可转回减值损失的资产和不可转回减值损失的资产。不可转回减值损失的资产包括: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包括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商誉等。可转回减值损失的资产包括存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型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等。这是一个既有修改又有新增的知识点,在复习时要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跨章节记忆。二是《财务管理》归类掌握教材体系,牢记公式多做习题。《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很多,公式繁杂,但是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许多章节之间所对应的方法原理是相同的。如投资管理和证券评价中,都大量用到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原理。教材中,用相同的原理说明不同问题的地方很多,如果能够适当归纳,对于用较少的时间来熟练掌握相关的内容很有帮助。此外,课程的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考试题型和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往往一道题会横跨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比如: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和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结合,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和净现金流量、净现值以及内涵报酬率的结合,杠杆原理和投资中心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向结合。对于上述综合性内容要慎重对待,不但要牢记公式,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三是《经济法》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经济法》是三门课程里难度最低的一门,教材内容相比前两门要少,几乎没有计算量,主要是考核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教材中关于比例、时间、人数、资金等数字化的法律规定很多,在复习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不但要掌握有关数字。还应连同数字的出处一同记忆。如某一比例数字,应考虑该比例与注册资本有关,还是与资本总额或者经资产有关,某一时间规定应从何时开始计算;表决通过某项决议是按全体成员还是按出席会议的成员,是以出资额还是以人数等通过。所以,对《经济法》的学习,更应在对法律规定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时要养成多写多记多说的习惯。学会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并记录下准确的法律条文,以备在考试中作答之用。《经济法》综合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知识跨度大、隐蔽性强、现实联系紧,非常注重答案的逻辑性和法规的准确性,如果以口语或者理解性的语言做答势必会影响得分。

(二)狠抓重点,突破难点,不放过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经验表明,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是必考的,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重点。阅读新教材之前,首先与上一年的教材在章节名称上做一下

对比,在阅读新教材时注意经常在内容上与上一年度的教材对比,对于发现的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的重点内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时,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习题,力求掌握。通过对近年来的试题进行分析可知:《中级会计实务》的重点内容包括存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资产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收入和利润、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会计调整和会计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包括财务管理总论、企业筹资方式、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项目投资、营运资金和财务分析;《经济法》的重点内容包括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破产法、证券法、票据法等。

难点内容往往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要花功夫突破难点。有人碰到难点就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甚至开始祈祷不要在考试中碰到,这种心理是非常可怕的,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解题思路,反复练习,深刻体会,才能渡过难关。历年考试的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都是由教材中的例题演化而成的,只有熟练掌握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借助辅助资料,收集最新考试信息要顺利通过考试,拥有一套高质量的辅导资料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复习思路去选择相应的辅导书,北大东奥的《轻松过关系列》比较好,今年的版本较往年有很大的特点:在串讲每一个重要知识点时,都会在后面附加上一个相关链接知识点,并再加以讲解和提示,把与该要点相关的、最容易出现的考点加以补充。比如:《公司法》中讲到公司解散和清算时清算组成员的组成时,公司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之后便有5个相关链接,分别是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营企业、外资企业清算组及破产程序中的管理人的组成情况补充。这个附加解释很有学习价值,一方面进行总结,节省复习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方便加强对关联知识点的总结、记忆,将系统复习贯穿在每一章节中。

此外,积极关注考试动态,听取辅导班老师对考试热点问题的讲解,掌握和收集相关财会杂志与财会网上的资料。此外CPA之夜论坛可以免费下载课件和串讲资料,每天都有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考试热点,包括各个网校辅导班的考试权威们写下的串讲手稿和课件,其讲解深入浅出,各有侧重,对知识点的梳理既有条理又有针对性。每次浏览定会有所收获。

四、反复练习培养考试状态

篇3

重要考点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

1.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既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的纵向可比;也包括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的横向可比。考生要注意现在我们讲的可比性与会计准则的可比性不同。

2.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也应确认为企业固定资产;售后回购虽然开具了销售发票但也不确认收入;母子公司构成的集团公司虽然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但属于经济意义的会计主体,也应编制合并报表等。

3.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4.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考生要注意新会计准则中要求的谨慎性应表现为适度谨慎,不应该过度谨慎,因此,应特别注意在此观念的改变下,有许多原确认资本公积的内容改为确认收益。

重要考点2: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要素。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例1: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单选)

A.已签订合同约定在一年后购买某商品

B.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存货

【答案】C

【解析】A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 和D都不属于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考生要注意与预计负债联系在一起学习。

3.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考生应特别注意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区分。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除所有者投入资本之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考生要注意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要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区分。

例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的有

()。(多选)

A.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

B.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C.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D.债务重组的收益

【答案】BCD

【解析】选项A属于其他业务收入;选项B属于非日常经济业务产生的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选项C应调整资本公积;选项D应计入营业外收入。这种考题一般均与后面其他章节内容联系,考生通常应掌握全书内容时方可作答。

5.费用与收入内容学习方法相同。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重要考点3: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是不同会计计量属性,虽然企业日常核算中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其不是惟一的。考生要注意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的使用,尤其是现值、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与其他章节联系学习。

第二章存货

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一般所占分值也较小,主要以单选、多选、判断题等客观题出现,但也可以作为基础知识在计算题、综合题中出现。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理解存货发出的计价;重点掌握存货的期末计量。

重要考点1: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渠道取得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有所不同,考生要注意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存货采购费用的处理;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应区分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的情况下,消费税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的情况下,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的借方。

2007年考试判断题: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答案】√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购货费用不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007年考试单项选择题: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44

B.144.68

C.160

D.160.68

【答案】A

【解析】由于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所以消费税不计入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应是140+4=144(万元)。

重要考点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考生要注意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尤其是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持有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其中估计售价的确定如有合同规定,售价为合同价;没有合同,售价为市场价;如果一部分签订合同,一部分没有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合同价;没有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市场价。

2.持有用于出售的材料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计提准备,应该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结合起来。即由于价格下跌,材料的成本比售价高,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看用材料生产出的产品。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高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期末材料计价时就不能用材料的成本,而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重要考点3: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1.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当其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6年考试单项选择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A.2B.4 C.9D.15

【答案】A

【解析】由于以自制半成品为原料的产品成本已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因此可以断定自制半成品已减值。自制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50-11-6=33(万元),自制半成品的成本为35万元,所以自制半成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35-33)。

2.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存货可变现净值回升时,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但应以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限转回。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结转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内容较为基础,内容变化不是很大,但仍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章。其往往容易与其他章节内容联系,作为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的基础部分,但单独出现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尤其是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区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还是予以费用化;固定资产处置考生应注意为长期股权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奠定基础。

重要考点1: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以分期付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长期应付款以分期付款额进行计量,两者之差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毁损,应该按下列原则处理:

3.工程试运行中所获得的收入、支出并不确认收入、成本,而是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而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超过信用期分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处理思路相同。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的较低者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确定长期应付款,两者之间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按一定摊销率进行摊销,摊销率按下列顺序依次选择:租赁方内含利率、合同约定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5.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存在弃置费用的,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

重要考点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考生应熟练快速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为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所得税问题奠定基础。

2.考生应理解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何时予以资本化,何时予以费用化。特别注意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而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处理。

3.自有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比照自有处理,但要注意折旧年限还应考虑剩余租赁期。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不再确认固定资产成本,而是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重要考点3: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清理)

1.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需要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科目,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2.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贷方反映清理的收入(包括残料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借:银行存款

相关资产账户

应付账款

长期股权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借贷比较后,得出清理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内容变化较大,因此考试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其往往容易与其他章节内容联系,作为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的基础部分,但单独出现主观题的可能性很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商誉不再确认为无形资产;应重点掌握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是否予以资本化问题;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应比较学习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摊销问题;重点注意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不再摊销,而于期末进行减值测试,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重要考点1:研究与开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

1.由于研究阶段并不是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因此研究阶段支出全部予以费用化,即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具体而言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有关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当期管理费用;

2.在研究成果后进入开发阶段,仍然存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问题,开发阶段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具体而言同时满足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有使用或出售的意图,能够证明无形资产具有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5个条件,即应予以资本化。具体而言在开发阶段需要费用化的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当期管理费用;但开发阶段予以资本化的支出,先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开发成功后,将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转入无形资产。

篇4

以上仅仅给考生举例介绍了一些重点内容或是难点内容,但是,每一章都有一些应当重点把握的或者是一些难点问题;因此,建议考生通过参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网(www.esnai.net)的考前辅导,在自学的基础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会对教材当中一些重点问题更加明确,难点问题能够更深一步地理解,还会帮助考生解答教材当中一些疑难问题。

另外,《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两门课程知识层次更高级、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一些,还有一个较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等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不同决策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考生在学习时除了要多思考、灵活掌握外,还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将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建议如下:

(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员们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我建议采用“齐头并进,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侧重薄弱章节: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6章、第7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l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要考到,如第11章等。

(二)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是我们制胜的法宝。具体时间可安排如下:(1)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2)第二轮(2、3月份)做习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看根据做题进度看第二遍教材;(3)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最近三年真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开始总结专题,教材过第三遍;(4)第四轮(5月,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遍,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教材过第四遍,对于重点重新过一遍。

(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来说非常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的搞题海战术。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 《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学员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正确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员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动手亲自计算。

篇5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可以带普通的计算器。

会计职称考试的全称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是由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共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三个级别,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证书全国范围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二、现金流量表数据的采集

一是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数据的采集来源于年末资产负债表(或账户年末余额)、损益表及有关文字资料;二是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数据的采集主要来源于补充资料;三是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数据的采集主要来源于补充资料。

三、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

一是现金项目内部的增减变动,不影响现金流量,不在表中反映。如提取现金涉及到现金增加与银行存款减少,但只是在现金内部变动,所以与现金流量表无关。二是非现金项目内部的增减变动不影响现金流量,但有些需在补充资料反映。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涉及到非现金费用的增加与累计折旧的增加,不涉及现金流动,所以与主表编制无关。但涉及到补充资料的加“本期计提折旧”在此要强调的的是补充资料的加“本期计提折旧”,是指本期的计提数。三是现金与非现金项目之间的变动(如购置固定资产、支付银行利息等)涉及到现金的增减变动,影响现金流量,所以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

四、现金流量表主表编制的重要思路

某些项目当无法确认现金流入流出时,可先假定收入、支出均为现金流入、流出,然后再做调整。一是如主营业务收入对应科目可为“银行存款”,也可为“应收账款”,假定主营业务收入均为现金流入,则应剔除“应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非现金流入);又因为“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一般为收回前期的“应收账款”(现金流入),所以应加此发生额,由此推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应收账款关系=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一“应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又如:应收账款期初额+应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一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应收账款期末额。则“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应收账款关系: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期初额-期末额),同理可推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预收账款关系=预收账款(期末额-期初额)二是如“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假定成本与费用以及应付福利费(新税法下原未冲完的福利费)中的职工薪酬均为现金流出。则应剔除“应付职工薪酬”与“应付福利费”的贷方发生额(尚未付现),加“应付职工薪酬”与“应付福利费”的借方发生额。由此推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成本与费用中的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与“应付福利费”(期初额-期末额),实际工作中,该指标计算也可直接采集“应付职工薪酬”与“应付福利费”的借方发生额。对于该指标需要强调的是,本项目不包括“离退休费用”(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中的其他支出反映)、“在建工程”人员支出(在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中的购建固定资产支出反映)

五、现金流量表主表编制的具体步骤

一是职称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应争取多的得分点,对现金流量表主表编制我的考试经验是先易后难按如下顺序;(1)确定现金净增加额(期末现金额――期初现金额);(2)确定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3)确定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与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在考试中补充资料所给指标比较明显,主表中的各项指标也较直观,一般据补充资料参考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可以直接取数,所以得分较易;(4)确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过前三步据平衡原理,经营现金净流量可确定,此时先确定现金流入,最后确定现金流出)

案例一:(已知资料为会计科目年末余额J

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有关科目年初、年末数见附表。要求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分析:已知资料的“应收账款”是会计科目年末余额,不需考虑“坏账准备”,(考试中有时会出现此干扰数据)。

若已知条件为资产负债表项目(或资产负债表科目),则需减去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已知“坏账准备”期初、期末额的情形下,计算可依据:“坏账准备”账户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计提数-收回数=“坏账准备”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根据现金流量表主表编制的重要思路,本例计算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7000000)+应收账款(10000-40000)+预收账款(30000-15000)=6985000(元)。

案例二(已知资料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项目及补充资料)

乙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度有关科目年初、年末数见附表,另本年度发生火灾造成存货损失10000远,已计入营业外支出,要求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分析(1)本例已知条件为资产负债表项目(或科目),则需减去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3000-2000=1000,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800000+(10000-5000)-1000=795000(元)。

(2)根据主营业务成本计算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有关:“应付账款”的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实为赊购支出(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则为存货购进(借:存货贷: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为预付购货款(借: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则为预付冲销款项(借:存货贷:预付账款)。同时根据账户本期发生额与期初、期末额的平衡关系,计算如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360000)+存货(160000-80000)+存货损失10000+应付账款(42000-93000)+应付票据(80000-100000)=379000(元)。

本例要说明的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计算与存货有关,计算时对于非正常损失的存货且已计人营业外支出的数额注意要加回。(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予以加回;当期盘盈、工程物资转入等增加的存货计算时则应予以剔除)如本例。

六、现金流量表中其他特殊项目的列示

一是对于自然灾害损失,若属流动资产损失归为经营活动;若属固定资产损失归为投资活动;二是与固定资产价值有关的税种如“耕地占用税”应归为投资活动;三是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应计入筹资活动中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四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应计入筹资活动中的“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五是“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的购买与收回在投资活动中的“其他”列示。

参考文献:

[1]《初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篇7

注意: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如遇到期初问题一定转化为期末,如年金从第5期期初开始发生,即意味着从第4期期末开始,所以,递延期为3期(即前3期期末没有年金发生),s=3;另假设截至第10期期初,即第9期期末,所以,总期数为9期,n=9。另外,利用内插法进行利率或期限的计算也比较重要。内插法的口诀可以概括为:求利率时,利率差之比等于系数差之比;求年限时,年限差之比等于系数差之比。

例1: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房主提出两种付款方案:

方案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15万元,连续支付8年,共120万元;

方案2:从第4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8万元,连续支付8年,共144万元。

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即最低报酬率)为12%,你认为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

【答案】

(1)P0=15×[(P/A,12%,7)+1]

=15×(4.563 8+1)

=15×5.563 8

=83.457(万元)

(2)P2=18×(P/A,12%,8)

=18×4.967 6

=89.416 8(万元)

P0=89.416 8×(P/F,12%,2)

=89.416 8×0.797 2

=71.283 1(万元)

或P0=18×[(P/A,12%,10)-(P/A,12%,2)]

=18×(5.650 2-1.690 1)

=71.281 8(万元)

该公司应选择方案2。

【解析】使用递延年金时,需将期初问题转化成期末问题来考虑,因为递延年金是在普通年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期末发生的。本题中递延期为2。

五、股票价值及其收益率

(一)股票收益率

1.本期收益率=■

2.持有期收益率=■

3.持有期年均收益率=■

持有年限=■

4.长期持有期收益率。在长期有限期持有的情况下,股票收益率是指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每期预期现金股利和出售时得到的价格收入折成的现值)等于现金流出的现值(即股票价格)时的折现率,即股票投资的内含报酬率。需要借助逐步测试的方式,然后根据内插法计算。

P=■■+■

式中:i为股票的持有期年均收益率;P为股票的购买价格;F为股票的售出价格;Dt为各年分得的股利;n为投资期限。

(二)股票价值

1.长期持有、未来准备出售的股票价值:

在长期有限期持有的情况下,股票的价值是指未来现金股利流入和出售时得到的价格收入按照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折成的现值之和。

V=■■+■

2.长期持有、股利稳定不变(即零增长)的股票价值: V=■

3.长期持有、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价值:

V0=■ 或:V0=■

注意:区分D0和D1。D0是当前的股利,它与V0在同一期。D1是未来第1期的股利。如要计算2007年12月31日的股票价值,则2007年12月31日的股利即为D0,2008年12月31日的股利即为D1。

4.三阶段模型的股票价值

三阶段模型下的股票价值=股利高速增长阶段现值+股利固定增长阶段现值+股利固定阶段现值

重点掌握两阶段模型:

(1)非固定成长后的零增长:高速增长阶段股利的现值与股利固定阶段现值的和。

(2)非固定成长后的固定增长:高速增长阶段股利的现值与股利固定增长阶段现值的和。

例2:某上市公司本年度每股支付现金股利2元。预计该公司净利润第1年增长8%,第2年增长10%,第3年及以后年度其净利润可能为:

(1)将保持第2年的净利润水平;

(2)将保持第2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水平。

该公司一直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并打算今后继续实行该政策。该公司没有增发普通股和发行优先股的计划。

要求:假设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20%,计算上述两种情形该股票的价值。

由于该公司一直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并打算今后继续实行该政策,即意味着股利支付率不变,由此可知净利润的增长率等于股利的增长率。

(1)目前每股股利2元,即可知道未来第1年、第2年的股利额。又根据题中“第3年及以后年度将保持第2年的净利润水平”,可知第3年及以后年度将保持第2年的股利水平,即从第2年开始成为固定股利股票(站在第1年年末,即第2年年初),股利转化为永续年金。

股票的价值=D1(P/F,20%,1)+(D2÷20%)×(P/F,20%,1)

=2(1+8%)×0.833 3+2(1+8%)(1+10%)/20%×0.833 3

=1.8+9.9=11.7(元)。

(2)根据题中“第3年及以后年度将保持第2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水平”,可知第3年及以后年度将保持第2年的股利增长率水平,即从第2年开始成为固定成长股票(站在第1年年末,即第2年年初)。

股票的价值=D1(P/F,20%,1)+D2÷(20%-10%)×(P/F,20%,1)

=2(1+8%)×0.833 3+2(1+8%)(1+10%)/(20%-10%)×0.833 3

=1.8+19.8=21.6(元)。

六、债券价值及其收益率

(一)持有期收益率

1.短期分期付息债券:

(1)持有期收益率=■

(2)持有期年均收益率=■

持有年限=■

2.持有较长期限、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债券: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1

式中:P为债券买入价;M为债券到期得到的本金和利息或者提前出售时的卖出价;t为债券实际持有年限。

3.持有较长期限、分期付息债券:

持有较长期限、分期付息债券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是指债券投资的内含报酬率,求下列式中的y:

P=■+■+∧+■+■

式中:P为债券买入价;y为债券持有期年均收益率;I为持有期间每期收到的利息额;M为债券到期收回的本金或者提前出售的卖出价;t为债券实际持有年限。

(二)债券价值的计算

1.分期付息债券:

P=■■+■=M×i(P/A,K,n)+M(P/F,K,n)

式中:P为债券价格;i为债券票面利息率;M为债券面值;K为市场利率或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n为付息年数。

2.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债券:

P=■ =M(1+i×n)×(P/F,K,n)

3. 零票面利率的债券:P=■=M(P/F,K,n)

例3:某公司2000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1 000元,票面利率为10%的5年期债券。假设:

(1)2002年1月1日投资者准备购买,市场利率12%,价格为1 180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

(2)其他条件同上,分期付息,每年年末付一次利息。

针对以上(1)、(2)两种付息方式,分别考虑如何计算2002年1月1日该债券的价值。

(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债券的价值=1 000×(1+5×10%)×(P/F,12%,3)

=1 500×0.711 8

=1 067.7(元),低于价格1 180元,所以,不应该购买。

(2)分期付息,每年年末付一次利息:

债券的价值=1 000×10%×(P/A,12%,3)+

1 000×(P/F,12%,3)

=100×2.401 8+1 000×0.711 8

=951.98(元)低于价格1 180元,所以,不应该购买。

(3)2003年1月1日以1 010元价格购买,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持有到期年均收益率。

(4)其他条件同(3),分期付息,每年年末付一次利息,计算持有到期年均收益率。

针对以上(3)、(4)两种情形,分别考虑如何计算2003年1月1日该债券的持有到期年均收益率。

(3)一次还本付息:

根据1 010=1 000(1+5×10%)×(P/F,i,2)=1 500×(P/F,i,2)

(P/F,i,2)=1 010/1 500=0.673 3

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可知:

当i=20%时,(P/F,20%,2)=0.694 4

当i=24%时,(P/F,24%,2)=0.650 4

i=20%(P/F,20%,2)=0.694 4

i=? (P/F,i,2)=0.673 3

i=24%(P/F,24%,2)=0.650 4

即:■=■

求得:i=21.92%

(4)分期付息,每年年末付一次利息:

根据NPV=1 000×10%×(P/A,i,2)+1 000×(P/F,i,2)-1 010

=100×(P/A,i,2)+1 000×(P/F,i,2)-1010

当i=10%时,NPV=100×(P/A,10%,2)+

1 000×(P/F,10%,2)-1 010

=100×1.735 5+1 000×0.826 4-1 010

=-10.05(元)

由于NPV小于零,需进一步降低测试比率。

当i=8%时,NPV=100×(P/A,8%,2)+1 000×(P/F,8%,2)-1 010

=100×1.783 3+1 000×0.857 3-1 010

=25.63(元)

i=8% NPV=25.63

i=? NPV=0

i=10%NPV=-10.05

即:■=■

求得:i=9.44%

七、项目计算期和资金构成

(一)计算期的构成

项目计算期是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开始到最终清理结束整个过程的全部时间。

项目计算期=建设期+运营期

其中:建设期的第1年初称为建设起点,建设期的最后一年末称为投产日;项目计算期的最后一年末称为终结点,从投产日到终结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运营期。

(二)原始总投资和投资总额

1.原始总投资:反映项目所需现实资金的价值指标。是指为使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经营而投入的全部现实资金。

2.投资总额:是反映项目投资总体规模的价值指标,它等于原始总投资与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之和。

3.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原始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利息

(三)流动资金投资

1.投资该项目之前的流动资金=该年末流动资产-该年末流动负债

2.投资该项目之后的流动资金=该年末流动资产-该年末流动负债

3.投资该项目需要垫付的流动资金=增加的流动资产-增加的流动负债

八、确定现金流量的假设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考虑现金流量的增量;

(二)尽量利用现有的会计利润数据;

(三)不能考虑沉没成本因素;

(四)充分关注机会成本;

(五)考虑项目对企业其他部门的影响。

例4:某公司下属两个分厂,一分厂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年销售收入3 000万元,现在二分厂准备投资一项目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预计该项目投产后每年为二分厂带来销售收入2 000万元,但由于和一分厂形成竞争,每年使得一分厂销售收入减少400万元,那么从该公司的角度出发,二分厂投资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流入为()万元。

A.5 000 B.2 000 C.4 600 D.1 600

【答案】D

【解析】估算现金流量时应当注意:必须是项目的增量现金流量;考虑项目对企业其他部门的影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二分厂投资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流入=2 000-400=1 600(万元)。一分厂年销售收入3 000万元为无关现金流量。

九、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见表1)

附注:(1)经营成本=营业成本-非付现的营业成本费用

=营业成本-(折旧+摊销)

=营业成本-折旧-摊销

(2)如果为固定资产购建有专门借款利息,则项目完工投产后(即正常经营阶段)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但该项利息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不属于经营活动阶段的现金流量,即属于无关现金流量,既不作为流出,也不考虑抵减所得税。此时的运营期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即经营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摊销)-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摊销-所得税

=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税率

=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

(3)更新改造项目NCF计算的关键是旧设备净损失抵税额应作为哪个时点上的流入;

(4)更新改造项目旧设备的折旧额以变现价值为计提基础(原因是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例5:甲企业打算在2005年末购置一套不需要安装的新设备,以替换一套尚可使用5年、折余价值为91 000元、变价净收入为80 000元的旧设备。取得新设备的投资额为285 000元。到2010年末,新设备的预计净残值超过继续使用旧设备的预计净残值5 000元。使用新设备可使企业在5年内每年增加营业利润10 000元。新旧设备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设全部资金来源均为自有资金,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均与税法的规定相同。

要求:

(1)计算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

(2)计算运营期因更新设备而每年增加的折旧。

(3)计算运营期每年因息税前营业利润增加而导致的所得税变动额。

(4)计算运营期每年因息税前营业利润增加而增加的息前税后利润。

(5)计算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6)计算运营期第1年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7)计算建设期起点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0。

(8)计算运营期第1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1。

(9)计算运营期第2~4年每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2~4。

(10)计算运营期第5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5。

【答案】

(1)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285 000-80 000=205 000(万元)

(2)因更新设备而每年增加的折旧=(205 000-

5 000)/5=40 000 (元)

(3)运营期每年因息税前营业利润增加而导致的所得税变动额=10 000×33%=3 300(元)

(4)运营期每年因息税前营业利润增加而增加的息前税后利润=10 000×(1-33%)=6 700(元)

(5)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91 000-80 000=11 000(元)

(6)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11 000×33%=3 630(元)

(7)ΔNCF0=-205 000(元)

(8)ΔNCF1=6 700+40 000+3 630=50 330(元)

(9)ΔNCF2-4=6 700+40 000=46 700(元)

篇8

B.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C.按库存商品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营业外收入

D.按库存商品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答案】B

【解析】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企业以库存商品作为换出资产时,应当以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并按其账面价值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2.2007年1月2日,甲公司以货币资金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2000万元,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7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无法对乙公司实施控制。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该项投资对甲公司2007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为()万元。

A.50B.100 C.150D.250

【答案】D

【解析】本题长期股权投资系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所取得,由于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可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力,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权益法下,初始成本为2000万元,但该成本低于投资时甲公司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7000×30%=2100(万元),其低于的部分100万元应作为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投资成本。另外,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后,甲公司应分享500×30%=150(万元),需计入投资收益。两者共计对甲公司2007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为100+150=250万元,导致利润增加。注意:如果投资时乙公司某一项或某几项可辨认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等,则应当将乙公司的净利润500万元进行调整,之后再按投资比例计算分享额。

如要求对本题编制分录,应当如下:

(1)2007年1月2日,取得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同时,调整增加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1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 (7000×30%-2000)

(2)2007年末,分享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50

贷:投资收益 150 (500×30%)

3.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07年1月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本公司生产的500件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管理人员。该批产品的单件成本为1.2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2万元(不含增值税)。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在2007年该项业务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万元。

A.600B.770C.1000 D.1170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非货币利的职工薪酬,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时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500×2×(1+17%)=1170(万元)。如本题要求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应当如下:

借:管理费用1170

贷:应付职工薪酬1170

借:应付职工薪酬117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

贷:库存商品600

4.企业对境外经营的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折算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应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的是( )。

A.存货B.固定资产C.实收资本D.未分配利润

【答案】C

【解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和负债项目,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中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如实收资本)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5.2007年1月1日,甲企业取得专门借款2000万元直接用于当日开工建造的厂房,2007年累计发生建造支出1800万元。2008年1月1日,该企业又取得一般借款500万元,年利率为6%,当天发生建造支出300万元,以借入款项支付(甲企业无其他一般借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企业按季计算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2008年第一季度该企业应予资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为()万元。

A.1.5B.3C.4.5D.7.5

【答案】A

【解析】甲公司在2008年第1季度,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800+300-2000)×3/3=100(万元),一般借款的季资本化率=6%/4=1.5%(万元)。因此, 2008年第1季度该企业应予资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为100×1.5%=1.5(万元)。

6.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大型商品一套,合同规定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900万元,分三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假定在现销方式下,该商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8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销售收入为()万元。

A.270B.300 C.810 D.900

【答案】C

【解析】对于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应当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折现值)确认收入。本题如要求作分录,应当如下:

借:长期应收款 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10

未实现融资收益 90

7. 甲公司2007年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600万元。该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000万股,6月30日定向增发1200万股普通股,9月30日自公开市场回购240万股拟用于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该公司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为()元。

A.0.50B.0.51C.0.53 D.0.56

【答案】C

【解析】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000+1200×6/12-240×3/12=10540万股,基本每股收益=5600/10540=0.53元。

8.2007年3月31日,甲公司应付某金融机构一笔贷款100万元到期,因发生财务困难,短期内无法支付。当日,甲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减免甲公司债务的20%,其余部分延期两年支付,年利率为5%(相当于实际利率),利息按年支付。金融机构已为该项贷款计提了10万元呆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该项债务重组业务中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万元。

A.10 B.12 C.16D.20

【答案】D

【解析】甲公司应当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100-(100-100×20%)=20(万元)。本题如要求甲公司编制分录,应当如下:

借:短期借款等20

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20

9.2007年1月2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租赁合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乙公司一台机器设备,专门用于生产M产品,租赁期为5年,年租金为120万元。因M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甲公司自2009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该产品,当日M产品库存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项对甲公司2009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为()万元。

A.0 B.120 C.240 D.360

【答案】D

【解析】甲公司所签订的不可撤销的经营租赁合同,于2009年起由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该合同产生的义务应当在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其金额为未来三年应支付的租金的最佳估计数,即120×3=360(万元),导致利润总额减少。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

A.收到的税费返还款 B.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C.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 D.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答案】A

【解析】选项B、C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选项D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11.甲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2006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06年,财政部门批准的年度预算为300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预算为200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预算为1000万元。2006年,甲单位累计预算支出为2700万元,其中,1950万元已由财政直接支付,750万元已由财政授权支付。2006年12月31日,甲单位结转预算结余资金后,“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的余额为()万元。

A.50 B.200 C.250 D.300

【答案】D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以及本年度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用款额度下达数之间的差额,均应当计入财政应返还额度。由于该单位2006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应返还额度没有期初余额,因此,2006年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余额为(2000-1950)+(1000-750)=300(万元)。如果本题要求编制会计分录,应当如下: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50

――财政授权支付 250

贷:财政补助收入 300

12.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44 B.144.68 C.160 D.160.68

【答案】A

【解析】委托加工产品收回后连续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不计入委托加工产品的成本,而可以抵扣即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因此,甲公司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140+4=144(万元)。本题如要求编制会计分录,应当如下:

借:委托加工物资140

贷:原材料140

借:委托加工物资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0.68

――应交消费税16

贷:银行存款 20.68

借:原材料――半成品 144

贷:委托加工物资 144

13.甲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N设备,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93万元。甲企业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手续费、律师费等合计为2万元。甲企业该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93 B.95 C.100 D.102

【答案】B

【解析】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之中较低者为基础,再加上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甲企业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93+2=95(万元)。

14.2007年2月2日,甲公司支付830万元取得一项股权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2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甲公司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810 B.815 C.830 D.835

【答案】A

【解析】支付的830万元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20万元应当计入“应收股利”科目,另外支付的交易费用5万元应当计入“投资收益”科目,二者均不能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应当为830-20=810(万元)。

15.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转换为成本模式计量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应计入资本公积

D.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符合条件时可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答案】D

【解析】A不正确,因为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提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B不正确,因为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转为成本模式;C不正确,因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应当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D正确,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求,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题号16至25信息点。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6.下列各项中,能够据以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有()。

A.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B.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C.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D.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具有重要性

【答案】ABCD

【解析】上述各项均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认定条件。

17.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A.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由10年改为15年

B.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C.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根据最新证据而进行的调整

D.根据新的证据,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转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答案】ACD

【解析】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8.下列各项中,应纳入职工薪酬核算的有()。

A.工会经费B.职工养老保险金

C.职工住房公积金 D.辞退职工经济补偿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规定,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八项,即: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辞退福利和股份支付。

19.下列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所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基本不再发生,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B.固定资产建造中发生正常中断且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C.固定资产建造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连续超过1个月的,应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D.所建造固定资产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不影响正常使用,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答案】AD

【解析】选项A、D正确,是因为所表述的内容均符合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条件,此时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选项B、C不正确,是因为固定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才应当暂停资本化。

20.下列各项中,构成H公司关联方的有()。

A.H公司的母公司

B.与H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C.能够对H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者

D.H公司与其他合营方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营企业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规定,当一方能够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当构成关联方。上述各项均符合关联方的认定条件。

2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有()。

A.一般基金B.固定基金C.投资基金D.专用基金

【答案】AC

【解析】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的内容包括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

22.下列各项中,应作为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列报的有()。

A.委托加工物资B.受托代销商品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答案】ABC

【解析】经营租入固定资产不属于企业的资产,不能列入资产负债表。

23.下列各项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A.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饭店

B.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写字楼

C.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开发的商品房

D.企业持有拟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答案】BD

【解析】选项A属于固定资产;选项C属于存货。

24.下列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

C.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D.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以前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应转入当期损益

【答案】AD

【解析】选项B不正确,是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资本公积;选项C不正确,是因为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

25. 下列发生于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各事项中,应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的有()。

A.董事会通过报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B.发现报告年度财务报告存在重要会计差错

C.资产负债表日未决诉讼结案,实际判决金额与已确认预计负债不同

D.新证据表明存货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的可变现净值与原估计不同

【答案】BCD

【解析】选项A不正确,是因为董事会通过报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并非日后调整事项。

三、判断题(本类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判断结果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题号61至70信息点。表述正确的,填涂答题卡中信息点[√];表述错误的,则填涂答题卡中信息点[×]。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为零分)

61.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视情况变化可以将其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

【答案】×

【解析】根据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该类金融资产。

62.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建造资产的累计支出金额未超过专门借款金额的,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扣除该期间与专门借款相关的收益后的金额,应当计入所建造资产成本。()

【答案】√

【解析】专门借款应当以当期实际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资本化金额并计入所建造资产的成本。

63.企业应当以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

【答案】√

【解析】符合分部报告准则的规定。

64.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在附注中披露与其存在直接控制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有关的信息。()

【答案】√

【解析】符合关联方披露准则的规定。

65.企业为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取得专门借款支付的辅助费用,应在支付当期全部予以资本化。()

【答案】×

【解析】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能否予以资本化,应当取决于是否发生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凡之前的应予以资本化;之后的应计入当期损益。

66.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事业单位,应于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一方面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另一方面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答案】×

【解析】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应于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借记“事业支出”、“材料”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财政授权支付方式需要设置的科目。

67.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答案】√

【解析】符合存货准则的规定,这样确定的存货成本才更具有相关性。

68.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报废清理费用,可作为弃置费用,按其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并确认为预计负债。()

【答案】×

【解析】清理费用与弃置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69.企业对于无法合理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将其成本在不超过10年的期限内摊销。()

【答案】×

【解析】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进行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70.企业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其初始确认金额。()

【答案】×

【解析】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其初始入账价值。

主观试题部分

(主观试题要求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除特别说明外,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会计分录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

1. (2007年全国试题之计算题1)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支付的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相等。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09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年度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年度的1月10日;2011年1月10日支付2010年度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要求:

(1)计算甲公司该债券在各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和年末余额,结果填入答题纸第1页所附表格(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2)分别编制甲公司该债券发行、2008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2011年1月10日支付利息和面值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应付债券”科目应列出明细科目)

【答案】

(1)甲公司该债券在各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等计算结果如下表1:

(2)编制甲公司相关会计分录:

①2007年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775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45 (8000-7755)

贷:应付债券――面值 8000

②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并确认资本化利息金额时:

借:在建工程437.38 (7755×5.64)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7.38 (360-437.38)

应付利息 360 (8000×4.5%)

③2010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并确认费用化利息金额时:

借:财务费用 445.87 (360+85.8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5.87 (245-77.38-81.75)

应付利息 360

④2011年1月10日支付2010年利息并支付面值时:

借:应付利息 360

应付债券――面值 8000

贷:银行存款8360

【解析】本题重点考核应付债券的实际利率法,同时考核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处理,系折价发行债券,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应当注意和思考以下几点:

(1)题目开门见山地指出发行债券是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因而应付债券属于专门借款,应考虑债券利息的资本化问题。

(2)债券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开始时间为2008年1月1日,停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中间没有暂停。

(3)由于题目指出“支付的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相等”,因而债券利息调整总额仅为折价金额,即8000-7755=245(万元),应在三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试想:如果支付的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其差额就应当和折价加计在一起,共同作为利息调整额;如果支付的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其差额就应当从折价中扣除,即减少利息调整额。

(4)债券摊余成本起始点为7755万元,经过三年调整应成为面值8000万元。即在折价发行下,摊余成本应当逐年增大,到期时摊余成本应当为8000万元。

(5)在实际利率法下,2008年末应确认的利息费用为7755

×5.64%=437.38(万元),并应计入在建工程(资本化),之后再确定当年利息调整额为437.38-360=77.38(万元);2009年末应确认的利息费用为(7755+77.38)×5.64%=441.75(万元),并应计入在建

工程(资本化),之后再确定当年利息调整额为441.75-360=81.75(万元);2010年末,由于计算尾数,应倒计当年利息调整额为245-77.38-81.75=85.87(万元),再确认利息费用为360+85.87=445.87(万元),但应计入财务费用(费用化)。

(6)注意通过本题答案观察相关规律,即:在折价发行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并采用实际利率法下,各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逐期增加,债券摊余成本逐年增加直至等于面值,各期利息调整额也是逐年增加。试想:如果是折价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其规律如何?再想:如果是溢价发行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呢?如果是溢价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呢?针对这些问题,请适当改变题目中的某些数据,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应付债券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的核算方法。

2.(2007年全国试题之计算题2)甲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6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除已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外,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7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07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

(3)甲公司2007年以4000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4)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Y产品在账面余额为26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5)2007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4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其他相关资料:

(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1)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 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①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5000-500=4500(万元),其计税基础=5000-5000×5‰=4975(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975-4500=475(万元)。

②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400(万元), 计税基础=400-400=0(万元)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0(万元)。

③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4000+200=4200(万元),其计税基础=4200(万元),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④存货的账面价值=2600-400=2200(万元) ,其计税基础

=2600(万元)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600-2200=400(万元)

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4100(万元), 其计税基础

=2000(万元)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100-2000=2100万元。

总之,本题2007年总共差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100=2100(万元),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75+400+400=1275(万元)。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6000-2100+1275-200=4975(万元)

应交所得税=4975×33%=1641.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2100×33%=693(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1275×33%=420.75(万元)。因此,递延所得税合计=693-420.75=272.25(万元)。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272.25+当期所得税1641.75=1914(万元)

(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1914

递延所得税资产420.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93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641.75

【解析】本题考核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既涉及有关资产项目,又涉及有关负债项目,综合性较强。由于题目假定未来期间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而且仅考核2007一个年度的所得税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均没有数据,因而难度并不算大。解答本题应当注意和思考以下几点:

(1)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免征所得税,是永久性差异,虽不影响递延所得税,但应调减本期应税所得额,即要影响当期所得税。

(2)试想,如果本题甲公司2007年初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其余条件不变,则本题答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试想,如果本题明确指出2007年的所得税税率为33%,自2008年起改为25%,其余条件不变,则本题答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试想,如果本题400万元的预计服务费改为预计的赔款支出,且税法规定与赔款相关的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其余条件不变,则本题答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试想,如果本题购入的基金是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余条件不变,则本题答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小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8分,共33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除特别说明外,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会计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现一级科目 )

1. (2007年全国试题之综合题1)甲上市公司由专利权X、设备Y以及设备Z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该生产线于2001年1月投产,至2007年12月31日已连续生产7年。甲公司按照不同的生产线进行管理,产品W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W,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

(1)产品W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

①专利权X于2001年1月以400万元取得,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

该专利权除用于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②专用设备Y和Z是为生产产品W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专用设备Y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0日购入,原价14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Y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专用设备Z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6日购入,原价2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Z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③包装机H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8日购入,原价180万元,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包括产品W)进行外包装。该包装机由独立核算的包装车间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按照市场价格向包装车间内部结算包装费。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甲公司还用该机器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该机器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007年,市场上出现了产品W的替代产品,产品W市价下跌,销量下降,出现减值迹象。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有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①2007年12月31,专利权X的公允价值为118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8万元,无法独立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设备Y和设备Z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均无法确定;包装机H的公允价值为62万元,如处置预计将发生的费用为2万元,根据其预计提供包装服务的收费情况来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

②甲公司管理层2007年年末批准的财务预算中与产品W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资料如下表所示(有关现金流量均发生于年末,各年末不存在与产品W相关的存货,收入、支出均不含增值税):

(3)其他有关资料:

①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在2007年以前未发生减值。

②甲公司不存在可分摊至产品W生产线的总部资产和商誉价值。

③本题中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

④本题中不考虑中期报告及所得税影响。

要求:

(1)判断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各项资产中,哪些资产构成资产组,并说明理由。

(2)计算确定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间的现金净流量及2007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计算包装机H在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

(4)填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减值测试表(表格见答题纸第9页,不需列出计算过程),表中所列资产不属于资产组的,不予填列。

(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答案】

(1)专利权X、专用设备Y和Z构成一个资产组。因为它们各自无法单独产生现金流量,而且都是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能够共同产生现金流量。

(2)至2007年末,该资产组的尚可使用寿命为3年,预计未来3年中每年的现金净流量计算如下:

2008年现金净流量=1200-20-600-180-100=300(万元)

2009年现金净流量=1100+20-100-550-160-160

=150(万元)

2010年现金净流量=720+100-460-140-120=100(万元)

2007年末,该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300

×0.9524+150×0.907+100×0.8638=508.15(万元)

(3)包装机H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2-2=60(万元),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故该包装机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为63万元。

(4) 甲公司该资产组减值测试表如下:

(5)借:资产减值损失――专利权X10

――设备Y71.62

――设备Z10.23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专利权X1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设备Y71.62

――设备Z10.23

【解析】本题以资产组为核心,主要考核资产组的认定、现金净流量与可收回金额的计算、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等。题目篇幅较长、且涉及较多资产名称和数据,加之资产组的概念及内容很新,因而解题难度较大。但本题与教材上相应的例题有许多共同之处,就此而言,又能轻松解答并获得适当分数。即使没有认真准备,根据已有的基础,总应该能够计算确定2007年末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包装机可收回金额和首次分摊比例等,这就可以得到5分左右,并不至于无从下手。解答本体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至2007年年末,资产组尚可使用寿命为3年,应根据已知条件分别计算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资产组的现金净流量。

(2)由于无法独立确定资产组中各项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因而计算所得到的资产组2007年末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508.15万元,即为资产组2007年末的可收回金额。

(3)分别计算资产组中各项资产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三者之和120+420+60=600(万元)即为资产组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由于508.15万元低于600万元,故资产组应计提减值损失总额为600-508.15=91.85(万元),该损失应在资产组的各项资产中分摊。首次分摊比例的计算很简单,如专利权X的分摊比例为120÷600

=20%,其余同理。

(4)按照首次分摊比例,专利权X应分摊的减值损失=91.85×20%=18.37(万元),但因该专利权分摊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不能低于其公允价值与处置费用之间的差额,即不能低于118-8=110(万元),因此,该专利权只能分摊120-110=10(万元)的减值损失,其余未分摊的减值损失应在另外两项资产中进行二次分摊。

(5)二次分摊比例是以其余两项资产2007年末账面价值所占其账面价值之和的比重而计算确定。即:420÷(420+60)=87.5%、60÷(420+60)=12.5%。

(6)包装机H系单项资产。因为具有活跃市场,能够单独产生现金流量。

2.(2007年全国试题之综合题2)甲上市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生产经营的互补,2007年1月合并了乙公司。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除特别注明外,产品销售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有关情况如下:

(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通过发行2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为4.2元)取得了乙公司80%的股权,并于当日开始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

①合并前,甲、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②2007年1月1日,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90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③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当年度也未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7年12月31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99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2)2007年甲、乙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或事项如下:

①2月15日,甲公司以每件4万元的价格自乙公司购入200件A商品,款项于6月30日支付。乙公司A商品的成本为每件2.8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该批商品已售出80%,销售价格为每件4.3万元。

②4月26日,乙公司以面值公开发行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甲公司购入600万元,取得后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假定甲公司及乙公司均未发生与该债券相关的交易费用)。因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2007年利息收入23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乙公司将与该债券相关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甲公司所持有部分相对应的金额为23万元。

③6月29日,甲公司出售一件产品给乙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该产品在甲公司的成本为600万元,销售给乙公司的售价为720万元。乙公司取得该固定资产后,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支付该购入设备款。甲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6万元。

④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自当日起有偿使用乙公司的某块场地,使用期1年,使用费为60万元,款项于当日支付,乙公司不提供任何后续服务。

甲公司将该使用费作为管理费用核算。乙公司将该使用费收入全部作为其他业务收入。

⑤甲公司于2007年12月26日与乙公司签订商品购销合同,并于当日支付合同预付款18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供货。

(3)其他有关资料:

①不考虑甲公司发行股票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②甲、乙公司均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③本题中涉及的有关资产均未出现减值迹象。

④本题中甲公司及乙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与抵消的内部交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要求进行调整。

要求:

(1)判断上述企业合并的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说明原因。

(2)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3)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

(4)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

(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

(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销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上述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主要是因为合并前甲、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2000×4.2=8400(万元),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8400

贷:股本 2000

资本公积 6400

(3)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8400万元。

(4)2007末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按权益法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作如下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720 (900×80%)

贷:投资收益 720

(5)甲公司2007年末应作的抵销分录如下:

①与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有关的抵销分录

A.借:实收资本 4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09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810

商誉1200 (9120-9900×80%)

贷:长期股权投资9120 (8400+9120)

少数股东权益1980 (9900×20%)

B.借:投资收益 720 (900×80%)

少数股东损益180 (900×20%)

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90

未分配利润――年末2810

②与内部存货有关的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800

贷:营业成本800

借:营业成本 48

贷:存货 48 (内部销售毛利240×未售出比例20%)

③与内部债权与债务有关的抵销分录

A.借:应付债券623 (600+2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623

B. 借:投资收益 23

贷:财务费用23

C.借:应付账款720

贷:应收账款 720

D.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6

贷:资产减值损失36

E.借:预收账款180

贷:预付账款180

④与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有关的抵销分录

A.借:营业收入720

贷:营业成本600

固定资产――原价120

B.借:固定资产6 (半年多提的折旧120/10/2)

贷:管理费用 6

⑤与内部无形资产使用费有关的抵销分录

借:其他业务收入60

贷:管理费用60

【解析】本题内容涉及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报表等内容,其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其中合并报表抵销分录涉及的类型比较齐全。解答本题应当注意及思考以下几点:

(1)非同一控制下,应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本题即为甲公司发行普通股2000万股的公允价值8400万元。试想:如果本题给出了发行股票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是否影响投资成本?

(2)甲公司取得乙公司80%的股权,且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因此,该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等不影响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由于2007年乙公司未分配利润,故2007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8400万元。

(4)2007末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按权益法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作出调整分录,本题只有按权益法分享乙公司净利润的一笔分录,而且由于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故直接按乙公司净利润900万元计算应调整的分享额,调整之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就变成了8400+720=9120(万元)。试想:如果投资时乙公司某一项或某几项可辨认资产或负债的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相同,则本题调整额的计算就变得较为复杂,应当如何计算呢?

(5)试想:如果本题乙公司在2007年分配过利润,是否需要作调整分录?

(6)试想:如果本题乙公司在2007年发生过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是否需要作调整分录?如何作?

(7)资产负债表日,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9120万元,而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为9900×80%=7920(万元),大于的部分应确认商誉1200万元。试想:如果是小于,应当如何处理?

(8)根据“本期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本期提取盈余公积+年末未分配利润”等量关系,按照母公司的投资比例对子公司利润予以抵销。注意: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按投资比例分享的部分+少数股东按投资比例分享的部分,即900=720+180。

篇9

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开设的意义

1、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经济理论知识。

今年来,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全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改变人们固有的理念。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知识的渴望程度越来越高。在中职校园,这股氛围也在学生间弥漫着;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经济知识,想知道各种经济想象的原因,这便让他们对经济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学生的需求,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经济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

会计专业学生将来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而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主体,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充分的经济知识。在这门课程中,学生掌握了财政的收支、政府的预算、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金融市场等知识,这些知识从多面出发,让学生了解更多。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许多,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为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作铺垫。

在会计专业课程学习过程里,涉及到许多经济领域的概念、事项,如果学生不理解该项的含义、流程,那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融会贯通。比如,在会计专业课程企业财务会计中涉及到金融资产这章节,大部分教材对股票、债券、基金等只作简短的介绍,甚至有些教材连概念都没有。什么是股票,它是怎么产生的?分红的意义?什么是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学生不理解这些内容,那么对这么业务的账务处理只能依葫芦画瓢。这门课程的开设,能让学生更具体、更详细的理解这些金融工具,为他们学习好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4、加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社会环境的瞬息万变,对就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为增强学生对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这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有更多得选择,更多的前进方向。

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事物多,概念性强,学生基础差,掌握效果不理想。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对会计专业而言,是一门会计专业基础课,一方面由于课程中出现新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另一面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弱,因而让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加大。

2、教师队伍多样化,专业知识欠缺。

担任此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有出自各种专业的;专业对口的教师较少,导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透彻以及经济知识结构不够全面。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常用运用讲授法进行,对于其它教学方面运用较少。不丰富的教学方式,在大量的经济理论知识的背景下,学生对经济知识的浓厚兴趣会越来越低,最后转为厌倦。

4、教学与实际生活缺乏紧密结合。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经济的影子。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单纯讲理论,偶尔能举些例子。对于学生来说,理论过于遥远,举的例子往往又是呆板的,脱离实际生活。

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方式的探索

1、以鲜活、生动的现实事件形式展开。

学生尤其爱听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新鲜的事物,事例可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同时生动地例子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经济知识。比如,在财政政策的授课中,通常学生对财政政策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缺乏实质的认识。教师在授课中,可以以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为背景,讲授这两者在现实生活的表现。

2、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这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教师安排的任务当中完成学习。对学生而言,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同时学生在任务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及对自身的认同感;对教师而言,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把填鸭式教学转为学生自主探究性教学,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常运用此方式,如:在学习商业银行业务章节时,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时业余时间收集银行的相应业务,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本组的成果,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成品,同时加入商业银行业务的知识。

3、实操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弱化纯理论的枯燥性。

这课程理论知识占有的篇幅较大,授课过程容易变枯燥。学生往往喜欢动手操作,那么在一些章节中有实务操作内容,如税收计征、贴现以及股票等,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操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许多证券公司官网中都有模拟股票交易软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软件结合股票知识授课,如此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他们动手的操作能力。

篇10

二、课程设计应遵循“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理念

《成本核算实务》应遵循“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理念,根据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为突破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制衣厂真实案例为载体,由学校一线专任会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充分了解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相结合后,开发设计出《成本核算实务》课程。首先,充分了解成本会计职业岗位,细化成本会计职业岗位;其次,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标准;再次,根据工作岗位任务整合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强化校内实训,加强与校外实习的对接,实现课程标准,最终达到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三、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任务与工作岗位任务相结合

为了重新构建符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我校派出一线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和实践工作一个学期。教师们充分了解企业财务成本核算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潜心研究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差别和相同之处,按照企业成本核算岗位流程和企业成本核算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成本核算的工作任务,细分成本会计岗位,分别设置材料核算岗、工资核算岗、费用核算岗、成本核算岗与成本会计主管岗。按照各个岗位要求,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将教学任务和实训工作任务相结合,整理出材料核算任务、职工薪酬核算任务、外购动力核算任务、折旧费用核算任务等工作任务,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流程,形成了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符合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改变了原来的成本会计教材和成本会计实训脱节的情况,使教学内容任务化、具体化、可操作化,更加符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在整合教学内容后,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设计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采用主体活动探究式与任务驱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岗位融为一体,实现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一是将实际成本会计中的工作岗位设置成教学任务,以情景展现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同时提供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资料,真实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二是灵活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岗位分别完成材料核算岗位、费用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和成本会计主管岗位的工作任务。学生一次分岗完成之后,再实现轮岗,让学生体验每一个岗位工作任务,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三是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和综合模拟实训室以提高教学效果。四是设置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方式,落实每一次教学任务的评价。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之后还要完善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完善课堂教学,还可以反馈和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篇11

不太好过,理由如下:

1、统计职称考试共分为三个职位,分别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高级职称需要进行的考试科目是《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有简答题和案例分析计算题,案例分析计算题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类型,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

2、中级职称的复习内容也很复杂,有很多关于财务会计的知识,并且还包含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其次专业知识和统计条文也有所增加,需要结合经济学和数学知识,十分繁琐;

3、近年来,报考统计职称考试的人数逐步增长,而通过率不变,约20%左右,因此考试难度也渐渐地升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2

会计初级职称考试地点在省会郑州和下属各市的大、中专院校或高考定点学校,如考生比较集中,也有可能会安排到县级,但是须经省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批准。会计中级职称考试地点是根据考生报名时所属省直市直区域,系统会随机分布考场考点,一般都是就近考场。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俗称会计证、会计上岗证,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曾经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考生需同时考试通过《会计学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电算化》或者珠算,考生须参加全部科目的考试(会计电算化和珠算任选其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3

会计初级一年考一次,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

初级会计职称是会计职称的一种,会计职称分为会计初级职称、会计中级职称、会计高级职称。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初级会计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可获得初级资格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