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测量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测量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测量技术论文

篇1

1.2箱梁合拢控制

(1)在各孔的边跨合拢块施工前,对各悬臂箱梁高程进行联测。(2)合拢段施工的高程观测按以下6个工况实测:①安装模板前;②浇筑混凝土前;③浇筑混凝土后;④张拉部分纵向预应力钢束后;⑤拆除临时支撑后;⑥张拉完所有预应力钢束后。(3)对于连续箱梁的中孔合拢,还应在主墩临时支座拆除的前后对各测控点进行监测。

2对称平衡施工

施工中严格按照平衡施工的要求进行,最大混凝土浇筑重量误差不得大于该梁段自重的30%,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施监控,确保箱梁自重误差不大于设计要求的3%,控制梁段上的施工堆积物并及时清理箱梁中的施工垃圾,以避免由于施工荷载和桥面杂物的不平衡引起测量数据的不正确。

3质量保证措施

3.1抓好事前控制

3.1.1抓好人的质量施工测量放样工作是靠人干出来的,人是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技术,工作能力、工作责任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必须了解和管理好所管辖内测量人员,有利于开展工作,必要时做好配合工作。3.1.2抓好测量仪器的质量测量放样必须有符合精度的仪器设备,才能确保精度和速度,除必要按规定进行鉴定,还必须在使用中时刻注意仪器的性能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校正。3.1.3抓好基准点的精度平面高程控制点是实施施工放样的基准点,它的精度优劣直接影响放样精度。因此,施工前必须对控制点进行复测,并根据建筑物的分布,为便于放样,还需进行加密。施工阶段确保控制点的稳定完好,有破坏变动,应及时补埋补测。3.1.4抓好设计图纸的复核按设计图纸的数据进行施工,是我们的职责,设计单位要求对图纸进行复核是我们的义务,也是为了我们确保施工放样数值的准确。在复核发现问题,应及时地向设计单位反映。3.1.5学好规范、掌握规范、执行好规范规范是我们判别测放精度施工质量的标准,要养成严格执行规范的习惯,为此全面地学好规范,深刻地理解规范,认真地执行规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好执行规范,不断地总结提高。

3.2抓好事中控制

在检查时尽可能用自己的仪器自己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些问题应及时汇报给相关的专业工程师。并有严格报验制度。3.2.1平面位置控制设站检查:全站仪对中整平后设置气象元素棱镜常数,输入站点后视点坐标,后视定向后要测距测坐标,一般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对每个放样点的检查,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即以方位角定向、距离定点,再测坐标作校对。当检查点较多或时间较长时,要及时地复查后视点。当测放水中桩或不能直接定桩时,可放辅桩,但要标明辅桩与主桩的关系(方向和距离)。检查结束后,应到点位处一看一量,看所放的点组成的线形是否与设计院设计相符,量各桩间距是否与设计值相同。护栏的放样应保证其线形流畅,保证桥面宽度,其线形要确保不出现折角。3.2.2高程检查首先要经常检查水准仪的i角,确保其良好的性能,还需检查脚架及塔尺接头是否完好。检查时须从一个水准点联测到另一个水准点,这样可以:①发现所观测的是否闭合;②水准点是否变动;③水准仪有无问题。当要引测结构物上部或下部时可采用钢尺倒挂法,钢尺必须要垂角,最好用正、倒挂尺校检。

3.3事后总结

(1)平面控制方面目前采用的坐标系:①WGS-84大地坐标系;②1980西安坐标系;③1954北京系。(2)高程控制方面国家规定: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点,它与1956黄海高程系的关系式:1985国家高程基准时1956年黄海高程值0.0286m。苏南地区采用吴淞值高程系,它与1956黄海高程系的关系式:吴淞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值+1.8971.6972.097,根据不同地区而定。(3)加密控制对被破坏的不稳定的点必须重新埋测。桥梁处的点必须稳定可靠,并作为以后联测的起讫点。复测时设计路线不宜太长,尽量控制在2-3km,以减少误差的积累。(4)导线平差中对X、Y的fx、fy分配,可应仅考虑距离而应当按方位角距离的联合影响来分配。(5)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放样最大距离的控制国家规定最大误差是中误差的2倍,以J2级测一个单角,其精度约在10″左右,而放样桥梁桩、柱的平面位置,则最大要求<5mm。S=ρ″/10″×5mm=103m,最好控制在100m以内。

篇2

(1)控制点确定。设计测量控制点收集,根据需要,收集高级控制点参心坐标、高程成果与坐标转换参数等。其次确定平面控制点,把平面控制点划分等级成:一级、二级与三级。其三确定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可分成五等。最后布设平面控制点,用逐级布设与越级布设结合方式,争取控制点保证一个以上等级点和其通视。(2)测量方法。GPS-RTK测量用参考站RTK与网络RTK两种方法。通信困难时,可用后处理测量模式测量。(3)平面控制点测量。用GPS-RTK测平面控制点,先应该用流动站采集观测数据,用数据链接收参考站数据,系统中组成差分值实时处理,用坐标转换将观测地心坐标转为坐标系平面坐标。其次获取坐标转换参数时,直接用已知参数。最后,GPS-RTK测量起算点应均匀,且能控制测区。转换时根据测区与具体情况,检验起算点,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点组合式分别计算与优选。

3GPS-RTK测量土地测量中应用

(1)技术路线。土地开发所要求绘图比例为1∶10000或1∶2000,这对一定范围精度达到厘米的GPS-RTK测量将完全达到要求。准备工作。测量前检查仪器能否正常;精度检验;项目地基处理与行政界线等资料收集,为保证精度,在控制网中选取已知点求转换参数,校正应选4个以上校正点,且待测点位于校正点范围内。(2)数据采集。测量要素与综合取舍可能和普通测量不同,具体需参照指导书。外业采集时徐绘制草图。每天外业完成后要及时把观测数据输到计算机。一般主要有两种采集,即连续测量与非连续测量。(3)GPS数据处理阶段。开展传输时把电脑与测控设备放一起,就能把当天信息与内容融汇,以表格展示出来,非常便利。(4)图形编辑。用AutoCAD编辑图形,参照外业草图或外业点记录编号把测量区地物按实际连接与形成矢量图,等高线生成与地类符号等作业。(5)图幅整饰与面积统计。依据规范与指导书要求,将绘制土地现状图图号、坐标系、制图单位与其他说明上图。(6)界址点放样与埋设界桩。界址点放样测量方法,用接收机在放站为固定站,用RTK移动站放样和定位时。按这几个步骤:①建立项目与坐标管理。选择参考椭球与参数输入,选择和输入投影带等。②移动站频率选择。根据无线电频率。选一理想频率,移动站与基准站要使用一个频率。③坐标输入。将界址坐标及控制点坐标输入建立项目作为放样与检查使用。(7)测量菜单选择RTK形式,并初始化,完成后启动RTK,然后进行测量。(8)定位放样。从手薄中调出项目放样点坐标,手簿屏幕上放样点距移动站方位与距离,背着接收机,它会提醒走到放样点位置,迅速与方便。移动站正对放样点时,手簿有提示声,表明该点定位成功。然后挖坑和埋设界桩,埋设时不断纠正界桩位置到达到误差要求。良好条件下,PTK初始化需时间几十秒;不良条件下,先进PTK需几分钟或十几分钟。

篇3

2.1工程概况

GwayiShangani拱坝工程位于津巴布韦西部的呱邑河上,坝址在呱邑河和尚嘎尼河交汇处下游约6.0km处,距津巴布韦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约276.0km,是以供水为主、发电为辅的水利工程。该工程为重力式混凝土单曲拱坝,坝高78.0m,坝底厚度27.1m,顶宽8m,溢流段弧长200m,库容6.91亿m3。水库每天可向布拉瓦约供水20万m2.3.2拱坝施工测量内业计算2.2.1拱坝设计尺寸溢流段弧长200m,半径109.874m,上游面垂直,下游坡比1∶0.2;两侧止推块顶宽8m,上游坡,1∶0.1,下游坡比1∶0.25。圆心及A、B点坐标分别为(42088.550,-17954.620)、(42093.340,-17824.520)、(42196.800,-17935.800)。2.2.2拱坝平面图(见图1)3.2.3拱冠梁断面图(见图2)

2.2基准线的“线路要素”计算

以拱圈上游面,半径为109.874m,两侧止推块顶上游1m画线,作为基准线(见平面图),设右侧直线端点为起点,桩号0+000,经计算起点坐标(42083.779,-17827.656),交点JD1坐标(42264.957,-17923.951),起始方位角:332°00′34.7″,交点间距205.178m,交点转角:104°17′38″。运行“HintCAD”,按道路设计程序,将上述数据输入到“主线平面线形设计”,得到“主线平面线形”,如图3。同时得到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如表1。

3拱坝施工测量放样(外业施测)

3.1控制点

大坝施工测量控制系统依据原有的控制点,按照“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结合施工布置,合理布设施工控制点。

3.2线路要素输入到全站仪

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中的“线路要素”输入到全站仪“道路放样”程序中。

3.3放样

断面里程为0+163.8,下游843高程坝体坡脚点的放样:此坡脚点距基准线的距离,用计算器计算,距离=相应900.15高程坝顶宽+坡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D=11.7+0.2×(900.15-843)=23.13m。调出全站仪的道路放样程序,输入里程163.8,输入左偏距23.13,此坡脚点的坐标全站仪自动计算显示,接下来就按照坐标点放样的方法,转动全站仪至放样点方位角的方向,再测量距离,进行放样。其他点的放样同上述,已知其里程和距基线的距离,就可以对其放样。

篇4

1.2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

资料的数字化处理,是矿山测量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矿山测量工作包括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以及处理,数据类型主要是图形、数字以及表格等[2]。进行资料的数字化处理,需要用到计算机的辅助绘图功能和电子图表化功能,许多测量工作者会运用VB、AutoCAD等软件进行实际的数据处理工作。

2数字化测量在地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1GPS地面控制网的布设要点

地面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为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地面大比例成图、建立整体的控制奠定基础,建立地面控制网可以对全局有一个整体的把控,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和系统之间的错误信息传递,因此,有利于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3]。GPS与地面控制测量结合,就形成了GPS地面控制网这种先进的地面控制测量方法,在布设地面GPS控制网时,要充分考虑测量范围的大小、精度要求以及点位密度等因素,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设定不同的边长。在分布网点时,要遵循统一的测量规则,按照严格的等级标准进行施工作业。

2.2常见的网形

GPS地面控制网对横向误差没有影响作用,但其长度却会对地下贯通的纵向产生误差,因此,两点通视网形和后视同一点网形这两种简便灵活的网形,在城市地铁的地面控制网布设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针对丘陵隧道情况,采用后视同一点布设网形不能直观的通视两个控制点之间的联系,但可以在丘陵山脊上设置一个新的控制点,实现与两点之间的通视,只要水平角度够精确,就可以显著地减少地面控制网对横向误差的影响[4]。

3数字化测量在井筒深部延伸中的应用

立井井筒深部延伸是矿井测量的一项关键工作,利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进行井筒深部延伸的贯通测量能够有效的降低横向误差,提高贯通测量的精确度,而且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还能满足井筒深部延伸的精准定位要求[5]。针对地理坐标北纬30°55′,东径117°49′,平均海拔为168.5m的丘陵地带开掘的直径3m,筒深600m的辅助井,可以直接对其改造并延伸成井,一般是先在井筒内预留一段超过5m的岩柱作为井筒隔离层,在180~300m深部采用吊罐反掘的方法刷大成井。为了提高竖井贯通工程的测量精度,采用全站仪和陀螺仪能够定向的反映辅助井的贯通施工,对丘陵地带的辅助井贯通施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性。

3.1贯通测量误差的预计

贯通测量误差,需要从既定的k点开始,沿平巷和下山敷设导线,并测量回到k点所引起的误差,从外部形式上看像一条闭合的导线k-1-2...15-16-k,在实际贯通之前是一条支导线,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的重要贯通误差,实质上是支导线终点k在x方向上的误差。

3.2辅助井贯通测量

在辅助井贯通测量的地面控制测量中,可在辅助井、措施井及混合井井口附加埋设3各相似的近井点,并建立以第1个近井点为坐标原点,其余两个为假定方位的坐标系统,将3个近井点之间用1条直线连接,利用全站仪测量6个回数,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往返距离,在闭合的三角形中就可以测定导线边长,同台仪器的往返测距和不同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可以多次使用。由测量误差所引起的x、y方向上的误差,采用全站仪导线,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为2s,测距精度为2mm+2ppm,由于平均误差小于100m,所以各边的误差均小于2.2mm。利用陀螺仪可以简化深部延伸井筒的定向程序,先在地面上独立测量3个仪器常数,再在井下定向边上独立测量2次陀螺方位,基础定位程序可以在3d之内完成。辅助井井中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井筒的垂直度,一般是先地表标记出一个以井筒为中心点的十字线,沿井筒十字线放置两根钢丝作为几何投点,通过测量多处井点,利用余角法就可以推算出井中坐标的具置,并进而确定井筒的垂直度[6]。主井与辅助井贯通时的测量误差来自于两工作面上井筒中心的相对偏差,一般是先假定井筒中心线方向为y'方向,与它垂直的方向为x'方向,最后求出井筒中心的平面位置误差。对于两个相向开凿的立井贯通,需要同时进行地面测量、井下测量和定向测量,这些测量误差的所得出的贯通相遇点的误差,需要同时预计x'、y'两个方向上的误差。

篇5

这种方法需要获知几种变压器其绕组的热点温度,通过套入公式来间接计算需要测量的变压器的温度。这种计算方法的模型有三种,分别基于技术标准、热路和热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结果准确,实用性非常强。

3在线测量技术的优越性

上文中提到,直接测量法成本高昂且结果不精准,光纤光栅法结果精准,但成本高昂,而热模拟法虽然在日德等许多国家都有应用,但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有着巨大差别,导致了测量结果的较大偏差。仅间接计算法按照《油浸式变压器负载导则》中提到的计算公式[2],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变压器的热点温度。间接计算法经济实用、操作简便的优越性使其在变压器测温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间接计算法要通过几种变压器来间接获得最终结果,计算过程耗费时间较长,对计算机运算能力要求极高,待结果得出后向有关部门反应,有关部门再派出维护人员进行维修,这使得间接计算法暴露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计算复杂、反应不及时。为此,业界许多研究人员对变压器的温度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制作出一种在线监测仪器。这种仪器基于负载导则,模型依循旧版导则的简单计算公式,受到外界影响的可能非常小,结果的精确度非常高。由于计算公式涉及到的温度是稳态温度,不必考虑不同时间段温度的变化会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在线监测仪器内置GPRS模块,可以与距离较远的变电站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

4在线测量系统

4.1在线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线测量系统包括上位机、下位机、传感器和变压器本身。电力人员在油浸式变压器内安装在线监测仪器,在线监测仪器包括N个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在变压器温度上升时通过下位机中内置的GPRS模块将信息传送至变电站的控制中心,变电站的工作人员通过上位机获得变压器的温变信息,可以及时快速地安排人员前去维护。下位机的主要部件有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处理单元。下位机在变压器上只需安置五个检测点,即可对变压器的底部、油面、顶部、箱体以及环境五处温度进行及时的监测。下位机内置微处理器,与传感器相连,通过液晶屏显示即时温度。五处检测点,有任何一点的温度值超过内置的温度标准,将会引发微处理器发生报警信息。下位机通过内置的GPRS模块将信息传输至变电站内的上位机,上位机内的相关软件通过代码编译,迅速显示出工作人员可以理解的曲线和数据结果,并作出音像报警和故障分析。

4.2硬件

4.2.1下位机下位机的温度传感器通常为产自美国Dallas公司的DS18-B20半导体,微处理器一般为Atmel公司生产的AT89-S52。这种微处理器的串口可以跨越较远的距离,与GPRS模块进行数据传输。YM-12684液晶屏可以显示温度信息与故障代码。温度传感器通过屏蔽双绞线将温度信号传送至单片机中,鉴于屏蔽双绞线的特性,有效距离最多为50m。4.2.2GPRS模块GPRS模块是远距离无线通信的核心,通过TCP/IP协议,数据可以畅通到达终端设备处。

4.3软件

4.3.1通信协议在线测量系统的通信协议就是上文所提到的TCP/IP协议,AT指令集也能支持。4.3.2上位机和下位机软件上位机的软件可以借助GPRS模块查询到来自下位机的变压器温度信息,并显示温变数据、绘制温度曲线、打印温度报表、做出音像报警、记录故障信息、分析故障原因。下位机的软件依托于C语言指令,循环读取各个端口的温度信息,依照内置命令完成监控、报警功能。

篇6

作者:李智炯 单位: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地测公司

矿山测量理论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以及各种测量计算分析软件的推出,计算机已成为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测量数据处理、自动化成图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工具。相对于以前测量工作人员在小型计算器上编程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或者进行简单的平差数据处理,现在的测量数据处理则体现出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且数据处理理论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灰色理论、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新的理论大量应用于矿山工程测量数据处理中,单一模型的变形预测与组合模型的变形预测均得到了发展。以公路勘测数据处理系统为例,这个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3部分:1)数据获取和处理模块;2)数字地面模型模块;3)绘图与设计应用模块。矿山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测量方案的设计以前都是凭经验进行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设计正在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优化设计是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下,使矿山工程控制网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在满足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使成本最低。网的优化设计是一个迭代求解过程,它包括以下内容:1)提出设计任务。由测量人员与应用单位共同拟定,通常是后者提出要求,前者对其具体化,每一个优化任务都必须表示为数值上的要求。2)制定设计方案。包括网的图形和观测方案,观测方案指每个点上所有可能的观测,通过室内设计和野外踏勘来制定。3)进行方案评价。按精度和可靠性准则进行,同时考虑费用和灵敏度。4)进行方案优化。对网的设计进行修改,以期得到一个接近理想的优化设计方案。矿山测量信息管理随着矿山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逐步自动化、数字化,测量工作者更好地使用和管理海量矿山测量信息的最有效途径是建立矿山测量数据库或与GIS技术结合建立各种矿山信息系统。目前,矿山测量部门已经建立了各种用途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矿山管理部门进行信息、数据检索与使用管理的科学化、实时化和现代化创造了条件。目前,矿山测量人员对这个问题都很重视,并且正在参与和从事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和管理工作,建立矿山信息系统、矿山生活区信息系统、矿区信息系统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理论开采沉陷预计理论按采用方法的基础可分为:经验方法、分布函数、理论模型法三大类。而常用的预计方法主要有:概率积分法、负指数函数法、典型曲线法、威布尔分布法、样条函数法、皮尔森函数法、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法、基于托板理论的条带开采的预计法、力学预计法和有限元法。近年来,随着变形理论的深入发展,灰色系统理论预计法和神将网络预计法被应用到了沉陷预计领域,并有了一定的实践进展。同时,基于地质观点的沉陷预计方法也有相应报道。

3S技术在采煤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数据库技术、地图可视化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对包含空间定位和属性关联的问题进行计算机化处理,进而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系统。目前,GIS已经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数据管理、地质灾害风险性分析和地质灾害预警等防灾减灾工作当中。由于GIS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因此,其不再局限于某种地质灾害的分布显示,而可提供综合多种地质灾害,并能进行区域划分的功能。RS技术的应用RS(遥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手段,近几年迅速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的文章也多不胜数。总结归纳,遥感技术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可推广的。从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的角度来看,遥感技术贯穿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随着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的逐步发展,遥感数据源向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过渡,其不仅具有精确的空间分辨率,更重要的是拥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使具有特殊光谱特征的地物探测成为可能。这也必将使得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宏观调查、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中大显身手,成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GPS技术的应用煤炭开采中,大量的采空区随之出现,给采煤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因此诱发的大量的地面塌陷灾害更给采煤区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以采空区为变形体所进行的沉陷观测,受采空区自身沉陷影响,很难找到稳定的地点埋设监测基点。同时,在对沉陷引起的地裂缝进行监测时,需掌握其空间位置,针对上述工作,如果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必将面临诸多不便与不利因素。作为新一代空间定位技术的代表—GPS技术,经众多技术人员从实践角度和众多学者从理论角度的验证,其不仅可以满足沉陷观测的精度要求,而且可以实现监测工作的自动化与实时化。目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变形监测项目中。而动态差分GPS技术的出现,更为地质调查、灾害地点确定等实时、高精度定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篇7

无人飞艇低空遥感平台摄影测量系统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系统硬件,另一部分是系统软件。

2.1系统硬件

该系统的硬件由空中飞艇和地面监控两个部分组成,空中飞艇部分的主要设备包括气囊、吊舱、发动机、GPS陀螺仪、自动驾驶设备、增稳平台、数码相机和摄影机;地面监控部分具体是由以下设备组成:便携式计算机、手控设备、视频终端以及电源。GPS是飞艇的导航装置,在自动驾驶的状态下,飞艇会根据预先设置好的航行线路进行低空飞行,并以一定的距离和间隔时间进行拍照,借此来获取地面的数码影像;飞艇的起落主要是由地面监控部分负责,同时还对飞艇的自动驾驶进行监控。

2.2系统软件

该系统的软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飞艇航行线路规划软件、飞艇飞行监控软件、平差解算软件、正射影像制作与编辑软件。除上述软件之外,系统还包含以下功能模块:工程管理、全自动匹配、影像预处理、控制点量测、DEM生成等等。

3低空遥感平台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实例

所选测量区域的地面高程约为50m左右,该测区内分布有大量的低山,山体的整体高度全部在170m以下,整个测区的范围长度为8000m,成图面积约为60km2。下面运用上文中设计的低空遥感平台摄影测量系统对该测区进行测量。

3.1飞艇航行路线规划

目前,数码相机在测量领域内获得了广泛应用,这使得大重叠度的航摄测量成为主流趋势,为摄影测量自动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本次测量中,决定对所测区域采用大重叠度航行路线设计,航行方向的重叠度设计为80%,旁向的重叠度设计为60%,地面的分辨率为0.2m。为了获得更加清晰的航摄影像,在数码相机上配备了14mm焦距镜头,相对飞行高度控制在350m左右,每张影像的摄影范围为600×900m。该测区的常规航行线路为22条,构架航行线路为4条,飞艇实际飞行的线路为26条,总计获取影像1804张。

3.2选点及量测

为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在对飞艇航行线路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选取控制点并进行量测。低空遥感摄影测量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分辨率高,为此,可以直接选取影像上较为明显的地物点作为地面控制点,如路叉点、房屋拐角等等。依据我国现行的航摄测量作业规范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成图需要,决定在该测区的设计航带内每8条基线选取一个控制点,共计选取140个地面控制点,实地采用GPS-RTK测量155控制点。

3.3工程管理与航摄影像预处理

飞艇根据预先规划设计好的航行线路自动飞行,并对相关影像进行拍摄后,需要先对测区内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主要包括数码相机参数、影像数据信息以及工程参数等等。其中数码相机的参数可以通过三维检验校正获得,在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航空拍摄到的影像进行主点纠偏和畸变纠正。由于实际拍摄中,受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同一个区域内的相邻影像当中存在色差,为确保测物内正射影像的色调一致,必须进行匀色处理,具体过程如下:从该测区拍摄到的影像当中选择出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影像,然后借助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色调进行调节,并以此作为基准影像,随后,利用匀色模块将基准影像和测区内的其它影像全部载入到软件当中,并进行匀色处理。

3.4加密处理

由艇在低空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风力作用,会对摄影的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飞艇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对其飞行姿态进行实时调节,数码相机的稳定云台也可以确保相机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但飞艇在航线上行进时,其本身的姿态会发生不断地变化,若是遇到强气流,则会导致飞艇出现剧烈的变化,这样很难确保数码相机拍照时保持稳定的姿态,这样一来,造成了获得的影像姿态角超出测量规范标准的角度要求,从而导致匹配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决定在特征点匹配的过程中引入SIFT算子,并将其匹配结果作为初始值,然后利用最小二乘进行精确匹配,以此来确保匹配结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5平差结算与影像校正

首先,采用光束法将拍摄到的每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计算出来,然后再对大量影像点进行密集匹配,并将这些影像点的大地坐标计算出来,经过滤波处理之后,通过地面离散点规则网格化生成DEM;在对拍摄到的影像进行方位元素解算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偏差,这样一来便会导致所生成的测区DEM出现偏差。因此可以采用系统中的正射纠偏模块进行分块校正,由此便可以获得整个测量区域范围的正射影像。

篇8

GPS定位技术起源于美国,从研发到投入使用,经历了20年的改进,最终成功的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GPS定位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内都得到了应用,效果较好。GPS定位测量技术具有精度高且全天候等特点。工程测绘工作通常要求较高,具有专业化与技术性等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也逐渐向信息化与数字化等方向发展,需要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2.1测量精度较高

在工程测绘中,运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就能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如此便能够保证运动载体实现最佳的路线运行。对于工程测绘工作来说,定位非常重要,按照实际的测绘需求,假如基线没有超过50km,就应当采用载波相位观测量,以此保证静态相对定位。在工程测绘工作中运用GPS定位系统中的测技术,就能够实现1×10-6以及2×10-6的精度,假如基线达到了100km-500km,相对定位的精确标准就能够达到10-6以及10-7的范围内。随着GPS定位测量技术的不断革新,测量的精度也会不断的提升。

2.2操作简便且节省时间

在工程测绘工作中运用GPS定位测量技术,操作简便,且能够节省时间。例如在工程测量中运用经典的静态相对定位模式实现测量时,假如测量的基线在20km内,单频接受的观测时间大约为1小时,而双频接受的观测时间则为15-20分钟,假如采用实时动态定位,初始的观测时间则为1-5分钟,其他不同位置的观测时间为几秒,因此在工程测绘中运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就能够有效的缩短观测的时间,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目前,GPS定位系统已经分为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系统技术,在工程测绘中运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就能够通过智能型接收机进行观测,工作人员只需安装一些开关仪器,就能够通过仪器进行实时监控。由于GPS定位测量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工程的测量与卫星捕捉都能够通过GPS定位测量仪器来实现,操作较为简便。此外,GPS用户接收机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节约人力和物力,能够有效的节约工作成本。

2.3应用范围广

GPS定位系统的应用范围一般可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是运用于与各个行业中,人们最为熟悉的是车载导航,目前GPS导航系统目前已经成了汽车的基本配置。此外,GPS技术还广泛的应用于地质与矿产等行业中。其次,GPS定位系统还能够运用于环境条件中,GPS定位是借用卫星系统实现定位,一般不会受到天气与温度的影响,在对于工程测绘来说属于一大优势,因为工程测绘通常都是在野外工作,运用GPS定位系统能够克服恶劣的环境条件造成的影响,保证定位的精度。

3GPS定位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运用

3.1测量工程变形情况

通常工程建设涉及的范围较广,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为因素或是地质运动造成的建筑物变形以及位移,假如出现此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工程测绘工作,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受到影响。经过研究发现,造成工程变形的主要类别有大坝变形与建筑物沉降等,假如能够及时的对工程变形进行测量,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工程变形对于工程测绘工作的影响。目前GPS定位测量技术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与工程变形的监测工作中,例如运用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技术,就能够对工程建筑出现的微小变化进行分析,提早做好防范准备,减少损失。

3.2大地测量控制网点

在大地测量网点工作中,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且精度较低,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1991年开始建设大地控制网,目前这一工程已经结束,并且已经开始运用。大地控制网能够测量数千里或者数万里,而城市控制网测量的距离较近,一般在十公里左右,但城市控制网的使用频率更高,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借助GPS定位测量技术进行大范围的测量,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

3.3测量水下工程

在水下作业一般难度较大,需要考虑到水下压强以及流体力学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资源的开发,这些资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加,进行水下工程测绘目前已经是测绘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GPS定位测量技术包括了三维测量技术,能够从纵向或者横向两个角度进行水下测量,同时还能够将测量的结果通过计算机分析软件与制图软件等直接呈现出来。例如在进行水下作业时,进行横线测量时应当选择差分GPS技术,如此便可有效的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简化操作流程。而进行纵向测量时则应当选用探测仪,运用超声测量的方式得出具体的深度。

3.4测量矿井工程

目前我国已经将GPS定位测量技术运用于矿井工程的测量中,并通过GPS技术进行了测量演练,及时的对测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常规形式的测绘工作通常是由工作人员自行操作,人为操作较容易出现误差影响测绘工作的精准度,此外,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进行测绘工作,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在矿井工程中运用GPS定位测量技术。采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就能够高效的实现工程测绘中交互定位,且能够显示出最精确的测绘结果,同时还能够了解工程测绘工作的流程。为了保证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达到最佳效果,可在测量前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于需要测定的位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测量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做好防治措施,以此保证测量人员的安全,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篇9

由于化工生产的特点,有的工况较复杂或介质腐蚀性强,不能在设备上开孔如储槽或反应器等等,因此,用现有的液位计无法准确测量;有的虽然能测量但不能长期稳定运行,而液位又要求严格控制;有的可以选择核液位计,但核液位计不仅价格高,而且核辐射对人身及环境影响较大,运行成本也较高。采用软测量可解决类似的测量难题。下面以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红磷分公司磷酸厂磷酸浓缩液位测量为例(见图1),来说明采用软测量方法解决复杂工况的液位测量的可行性。工况说明:红磷分公司1#磷酸浓缩系统由东华科技公司设计,采用强制循环真空蒸发技术,将w(P2O5)=25%左右的稀磷酸浓缩至w(P2O5)=45%~50%,同时蒸发气体采用两级逆流真空氟吸收系统生产出w=12%~16%的H2SiF6。特点是强腐蚀、高真空、设备内件复杂。控制系统DCS采用艾默生公司的deltav控制系统。

1)第一氟吸收塔T-301A液位的测量

T-301A内液相为w=12%~16%的H2SiF6,气相成分主要为HF、F2、H3PO4蒸汽,温度68℃左右,表压10kPa左右。设备采用A3钢内衬胶板,内有多层洗涤喷头。T-301A液位测量设计采用双法兰液位变送器测量,法兰膜片为钽+F隔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真空度较高,负压室钽+F隔膜经常损坏,使用周期仅为一个月左右,正压室由于有F隔膜的保护能长期使用。双法兰液位计大约2.5万元一台,如此高的运行费用显然是不能接受的。2001年,笔者采用软测量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方法是:把LT-1301双法兰液位变送器改为单法兰变送器,在DCS系统中作算法,用LT-1301的信号减去PIC-1307信号模拟出液位LICA-1301。采用该测量方式后,液位测量10年来稳定运行,降低了运行成本并在公司内推广应用。

2)磷酸浓缩闪蒸室(V-301A)液位测量

磷酸浓缩闪蒸器(V-301A)是磷酸生产的重要设备,正常生产时,液相温度81℃左右,汽相温度68℃左右,表压10kPa左右,气相含F、H3PO4。设备采用A3钢内衬胶板,下半部衬胶板加碳砖,内有多层折流板。1#浓缩闪蒸器(V-301A)液位设计采用阿玛特的γ-射线液位计测量,存在测量误差大、有核辐射的问题。在LICA-1301液位测量使用软测量技术获得成功之后,仪表技术员在闪蒸器底部的进酸管上安装一个单法兰差压变送器,也使用软测量方式来测量。具体作法是:用新装的差压变送器信号LT-1303A与原有的PIC-1307压力进行计算,模拟出液位LIA-1303A。这种软测量方式虽然简单,但在实际生产中的确解决了一些测量的难题,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红磷分公司从2001年以来一直采用,并推广到2#、3#、4#浓缩及其它分公司。

2采用物料平衡测量液位

篇10

2.1我国电子仪表测量技术发展的现状

国内的电子仪表测量工业和技术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测量仪表的功能和精确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设备在功能的全面性上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了。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在技术和财政政策的支持,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许多国产的仪表已经使用了国际化的设计、生产标准,已从CAMAC、PC总线、STD总线向VXI、PXI总线发展,从堆叠式测试系统向标准化、模块化测试系统发展,并先后研制出国产化VXI模件、VXI测试系统及PXI系统,使我国测试系统技术水平逐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2我国电子仪表测量技术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仪表测量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但是还有很多技术障碍没有突破,比如:电子仪表的软件系统和集成化不够发达,各模块单元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融合,功能集成较为单一。像电子电路、同轴器等核心组件与总线技术、软件系统没有完成结合。此外,自动化与模块结构化程度不够。电子仪器测量的自动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子测量的技术时代的重要标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相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电子仪表测量系统学习程度较浅,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的开发速度较慢,距离市场需求还有一段距离。不少企业仍然过分追求高精度或者功能全面型,对于系统化和稳定性的处理不够好,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2.3电子仪表测量技术的主要发展成果

近年来,世界上先进的电子仪表测量设备不断出现,高精度、智能化、全功能已成为电子仪表设备的发展方向。新开发的各种仪表,都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大的稳定性,像微波毫米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它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工作频带宽;测量精度高;大动态范围;高速实时测试;再比如可以完成超高速测量的VXI总线技术、可以进行毫米级别波段测量的电子信息测试仪等。

篇11

以变形监测技术为基础的计量全站仪技术,通过自动全站仪,能够进行可控测量,而且精度高,可以进行立体监测。现阶段的全自动测量技术在不断地取代传统的方式,对于之前的一些未能达到的领域在不断地进行突破,尤其一些先进设备的投入完成了我们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像是机器人的投入,打破了环境的限制,未来的发展将越来越朝着高效的领域发展,不断地打破传统,使得工作的变得更加的全面,打破传统的局限性,更好的进行相关的测量工作,未来的发展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3对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探索和展望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工程测量技术也处在了一个转型和蓬勃发展的时期,工程测量技术开始向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全自动的测量机器人将得到研发和应用;随着现代工业流程和工程技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三维测量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工程的机械测量会向着人体科学测量的方向发展;多种先进仪器的集成为了测量技术发展的主流,GPS、全站仪、摄影测量仪器和激光扫描仪等的结合和集成发展,将降低测量工作的人力和成本;3S技术和变形监控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工程测量领域和军事国防领域的结合会不断提高;国家各领域的联系也会逐渐紧密。

4全面推动工程测量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4.1研究和建立现代工程测量体系。工程测量不仅是一门测量的学问,同时也是进行工业建设施工中的一个服务部门,是组织施工建设的一个前提保障。因此,应该切实的完善工程测量体系,使之逐渐的完善系统起来。要在现有的提高测量技术的前提之下,加大技术研发团队的建设,加大科研立项的鼓励,不断的拓展不同的服务业务,进行技术的全面革新,总之要不断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研究建立起一个完善成熟的体系,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进而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下去。

4.2研发和应用工程测量新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的全面发展最终需要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有测量的手段和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才能总根本上改变现有测量技术的现状,全面提高测量的效率和测量的精准度,因此,相关的测量部门应该加大对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并进行一定的资金倾斜,预留出专门的技术研发资金,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进行全新的工程测量技术的研发,并在侧栏的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于测量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3做好工程测量标准化协调工作。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社会也不断的在发展进步,因此,一些项目的管理都日趋成熟起来,我们国家也因此对工程测量的标准化工作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努力和改革,但是由于目前的标准化改革还不够全面,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管部门和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所以不同工程的测绘标准也出现了差异,这就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压力,因此,需要不断的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争取早日的将工程测量的标准统一化,系统化。

篇12

(1)测量仪器的应用。

现在,岩层移动变形检测仪器、全站型仪器、卫星定位技术以及电子经纬仪等,不仅仅应用于测量地面与数据收集上,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使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为能够更好的开发与保护土地与矿产资源等,更好的保护矿区的环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测量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卫星空间定位技术等,不单单是整个测绘学科的核心,而且还是整个矿山测量中的重要核心技术,同时这些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也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当前矿山测量中遥感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卫星定位技术、机助制图、电子速测仪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矿山测量的工作者已经了解到了外业仪器设备智能化、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的优越性,而对内业数据的处理、输出的一体化、形象化使得信息得以加工与处理,所以对认识资源与改造自然会不断深入,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开发的潜力与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3)变形观测的应用。

在矿山测量技术学科之中“三下”采矿研究、地表移动规律以及检测是其重要领域,这些研究具备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在,我国在这上面的研究越来越朝着质复杂、地形复杂条件下发展,因此,对于多技术与多手段的三维空间开展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以及非线性理论等方法研究都予以极大的重视,而且效果显著。

3全面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3.1全员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3.1.1做好测量人员的思想工作

对矿山测量工作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座谈会,对测量事故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测量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思想,质量意识大大提高。

3.1.2测量技术与技术培训

与矿山测量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有计划的组织所有测量工作者学习测量技术,并且交流技术经验,从而使得测量人员的操作技术、业务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3.2全过程质量管理

3.2.1加强外业测量工作

在开展矿山测量工作之前一定要认真的对工具、仪器进行检查与校正,使得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得以确保。熟悉并检查施工设计图纸,查阅测量资料,在对测量方案开展共同研究之后,施工人员开始下井施测,对工序的各环节进行测量,严格根据《矿山测量规程》的相关规定标准方法进行测量,在测量现场,应该将测量数据记录清楚,不能够存在涂改现象,在测量结束之后,应该对现场记录和计算推导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在保证其正确后才能够离开。

3.2.2加强测量内业计算工作

认真的检查与复算原始的记录数据,在矿山观测工作结束之后,应该对外业观测手薄里的计算正确与否进行及时的整理与检查,对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各项限差要求进行观测,在确定观测结果都与要求相符后,才可以开展计算。要仔细的开展复测复算。在矿山测量工作中,要求绘图人员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开展绘图时,一定要根据“对算薄”的最终结果,并且“对算薄”一定要经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之后才可以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资料错误展开绘图而致使绘图出错问题的出现。

3.3全方位质量管理

矿山测量人员因为分工不同、管理层次不同、负责区段与范围不同,因此个作业小组应该增强组织协调,将测量工作做好,还应该把现场工作的质量保证,推广到测量工作与服务工作之中。在矿山测量工作中,都应该对之前测量成果的精确性、可靠性进行检查,根据《矿山测量规程》相关规定决定限差;对工具、仪器定期的进行检核,使得这些器具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有问题的工具、仪器,杜绝使用;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检查,在确保其准确无误后,才可以通过对算之后准备测量资料,在对测量方案进行研究之后,施工人员才可以下井施测。测量工序之中的各环节,都应该严格根据《矿山测量规程》中的标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进行严格把关,及时的对超限资料进行补测及重测。

篇13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D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1987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系统”(即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80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十几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2.4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500。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展望21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

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