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是对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一个过程。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有实践性强、理论要求高等特点,笔者在指导机械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顶岗实习安排、论文写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毕业论文无从下笔
机械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以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①所以机械专业的实践操作环节的锻炼尤其重要,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所学不对口,导致毕业论文没有题材,也缺乏实际的模型和案例,只得采取抄袭等手段来试图蒙混过关。如有一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很明显该论文不是出自他手,而是采取网络下载,经过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论文。像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不少,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管理,使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现实案例,而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学生把毕业论文当作拿毕业证的一个环节,没有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不影响毕业和就业。该类学生的大部分做法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东拼西凑,仓促地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有的同学连自己的论文的主要内容都不了解,还有的学生连论文的署名和学校名称都弄错了,种种笑话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院不重视毕业论文,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
1.3 专业知识不扎实,写作功底差
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高、难度大,对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核心专业课掌握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专业基本功不理想,毕业论文完成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结构、写作特点不了解,例如有学生选题是“浅谈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很明显选题范围大,针对性不强,容易造成论述空洞、说服力不强;还有的学生有想法和思路,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词不达意,文章缺乏条理,结构混乱。
1.4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不熟练,对论文排版等束手无策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一般是:基本会用计算机,能通过学校的相关考试,能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者其他类似的考试。②但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办公软件的应用教学有所欠缺,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反映的计算机水平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不会设置目录、有的论文文字、段落间距不一样、有的论文字体设置混乱。虽然高职毕业生毕业之前为拿到毕业证都参加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这种考试学生大多是应付式的,考过了对软件的学习也丢下了,另一方面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较低,很难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难以让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满足对论文的排版格式要求。
1.5 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思路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位,强调专业的职业素质,侧重熟练的技术运用能力,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高职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比不上本科毕业生,但是不少高职毕业生的论文是讇讇椎纳杓?,如有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机器人设计。像这样的毕业论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根本无法完成;另外,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和本科院校一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高,而现实的差距却让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难以为继。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落实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知识不等于能力,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③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完成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一步。高职院校应在宏观层面上对顶岗实习做好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前期准备,采取社会招聘和学校联系安排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做到专业对口、岗位对口、就业对口。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并定期联系和反馈,同时,企业的“师傅”也要参与到毕业论文的指导,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老师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了提高老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作为毕业论文评分的一部分。
2.2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加强论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散习惯,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制订和落实毕业论文评分制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加强对答辩过程的督查,要求指导老师对毕业答辩不打人情分,严把考核关,对学生抄袭毕业论文现象严厉惩处,对于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予毕业,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
2.3 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技能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让老师有充足的课时把知识点讲细讲透,让学生看懂听懂,直到全部理解为止;高职毕业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整体水平不高,而写作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应适当开设毕业论文的指导课程,主要介绍毕业论文结构特点、如何选题、如何论证等关键要素,再辅以具体的案例讲解和适当的练习,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2.4 加强对WORD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现代大学生都要考取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就可以看出以WORD为核心的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必备技能,但是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在于熟能生巧,而不少大学生更多地把时间花在游戏和娱乐上,对办公软件的应用采取应付式学习。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要求学生使用办公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作业除了应试计划内的知识以外,还可增加一些办公应用类的题目;④学生社团也可以开展办公软件应用比赛等活动,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用多练,学好用好办公软件,就能应对论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拓展毕业论文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研究型、学术型教育,是实践型教育。实践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的最大差异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⑤因而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不应该是讇讇椎纳杓疲杓评嗟谋弦德畚亩愿咧霸盒5谋弦瞪讯却螅咛宀僮餍圆磺浚Ω糜衫鲜Ω菅ジ谑迪暗母谖磺榭觯ㄈ缁盗慵庸ぁ⒆芭涞龋癖弦德畚奶饽俊F浯危弦德畚纳婕暗哪谌菘梢允巧呱系哪骋坏拦ば虻募庸すひ崭脑欤部梢允枪ぷ鞲谖簧吓龅降木咛逦侍猓踔量梢允嵌ジ谑迪岸怨ぷ鞯奶寤岷鸵院蟮墓ぷ鞔蛩愕鹊龋ü哉庑┦导拾咐⒕咛逦侍庋芯亢妥芙幔梢耘嘌目蒲Ь瘢嵘导寄芎徒饩鍪导饰侍獾哪芰ΑA硗猓弦德畚牡钠婪忠嘀赜谘√夂褪导矢谖坏那泻隙取⑻岢龆圆叩牟僮餍院涂尚行浴⒙畚牡拇葱碌恪⒙畚牡南质狄庖澹挥邪凑照庋穆畚纳杓扑悸方新畚慕萄В拍芮惺堤岣弑弦德畚牡慕萄е柿俊?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的高低也是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在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专业教学及监控、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① 张建.机械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强化[J].肇庆学院学报,2013(2).
② 杨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C).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2011).2011-10-01.
篇2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1.太原理工大学统一封面
2.毕业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内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
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
篇3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的有创见性的科研结果,是撰写学士学位论文的基础。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2] ;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在工程应用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升华与提高,并应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也是对大学生本科教育的一个综合检验,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学生就业压力增加,找工作和考研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业设计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3-4],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进行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涉及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5] 。目前,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题目毫无新意。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很大一部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如实验室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此类题目过多过烂,学生不想写,在网上随便搜索便可拿过来就成了毕业设计,以至于毕业设计成了走过场;(2)题目设置太大太复杂。在选题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因而选择的题目过于复杂,类似于注册表监测软件开发、微型操作开发等,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相对本科生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最后只能是随便应付;(3)题目设置过于简单。有些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简单,工作量不足,没有达到毕业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的矛盾
毕业生就业时间一般是从大学第四学年上学期11月份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下学期,而毕业设计时间则是整个下学期开始直到毕业前毕业答辩,时间上严重重合。当前就业形式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使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由于毕业设计和就业同时进行以及就业的重要性,大学生普遍看重就业而忽视了毕业设计。一方面,毕业生需要搜寻各种就业信息,参加各式各样的毕业招聘会,精心备战每一次面试,根本无暇兼顾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因此这部分同学需要在校外单位作毕业设计,指导不便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三)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是在第四学年下学期,此时部分同学工作已有着落,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是主要课程的成绩,因此认为毕业设计的好坏与自身就业无关,毕业设计只要能合格就行,从而忽视毕业设计环节,使得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近年来社会诚信度的普遍下降使得高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诚信度严重缺失[6] ,一些学生干脆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设计过程中监管不力,也是造成毕业设计抄袭增多的一个原因。高校的扩招使在校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师人数则变化不大,使得每名教师要指导十几个学生,精力不够无法对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使学生有了投机的可能。
另外,学校只看重就业率,缺乏对毕业设计的足够重视,也是造成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毕业论文答辩形式化
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检验。由于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毕业论文的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的检验目的。此外,感情分普遍存在,造成了没有毕业论文不合格的现象,毕业论好做坏一个样,严重的挫伤了学生认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指导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选题范围较为广泛,容易产生一些假、大、空的题目。因此在选题时应尽量从毕业生的就业背景出发,结合四年来所学习的主要课程,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度是能否高质量完成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选题方式是教师统一拟定了很多题目,然后由学生被动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鼓励学生立足于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或学科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提出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选题时应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可以先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题目,教师对其中有创意的课题进行提炼和丰富,然后师生双方就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进行交流探讨,最后由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二)毕业设计与就业矛盾的解决
针对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1.错开毕业设计与就业时间。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主要冲突在于时间上的重叠,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专业的教学计划,错开毕业设计时间。例如,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就采取了第四学年上学期安排了专业课程设计,其题目安排与毕业设计相近但工作量有所降低,是对毕业设计的一个预演。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毕业设计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从而避免与就业的冲突。
2.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之所以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是因为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所欠缺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联系几个固定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统一地安排实习时间,保障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毕业设计。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在无锡、苏州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不但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了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3.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软硬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开发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教学使用的软件远远滞后于公司所使用的软件。毕业生进入公司后还要进行二次学习,这也是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
(三)扼制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对策
根据10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扼制甚至杜绝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发生。
1.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的交流。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不可能集中在一个教室进行指导,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QQ进行指导,随时地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应当定期举办讨论会,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平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指导教师请教。
2.加强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功能。学院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的进展和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抽查;在毕业设计答辩上实习一票否决制,即如果在答辩时发现有抄袭现象,直接定该生毕业答辩成绩不及格,同时追究指导教师的责任,以此来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3.通过“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检测是否存在抄袭现象。“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辅助高校检测检查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否存在抄袭等不端行为的软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论文的质量。
(四)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避免人情分或随意打分现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需要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最终的成绩应该综合指导教师、评阅小组、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后给出,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评。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可以开发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系统实现评分的公正性。例如,在评阅小组预评阶段,由学生通过系统提交匿名论文,由系统随机分配给评阅小组成员,使评阅人不知道论文的指导教师和撰写学生,从而避免人情分。建立严格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每个阶段的评分标准可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设计态度、工作量、创造性指标、毕业答辩效果和外文翻译等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7] ;最终的成绩则根据各个阶段的评分自动生成。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公正性,在毕业设计答辩中应坚持以下几点:(1)在最终的答辩之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制作的软、硬件必须经过演示并通过答辩委员会的验收后,才能予以答辩;否则不予答辩,必须重新修改直到达到要求。(2)实习答辩小组教师随机分配制度,在答辩的前一天提前公布,并且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3)坚持毕业设计复评制度,即建立由教授和退休老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督查组,对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起到有效地监督作用。
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高校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就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 62-64.
[2] 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03): 49-52.
[3] 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 74-76.
[4] 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 118-120.
篇4
指导教师具体承担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授业解惑”之重任,毋庸置疑,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度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善于挖掘指导教师的潜能,有效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前提在于认识观念的提高。认识的提高,不仅仅对大学生而言,对指导教师亦如此。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所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它不仅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实验(设计)及计算能力、外文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而且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工作作风和综合素质。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认识的提高要体现在责任意识的强化,要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放在与课堂教学的同等甚至更高的高度,要把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作为自己的职责,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切实履行指导职责。
二、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涉及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要提高指导能力,首先,要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锻炼,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方式和途径,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积累丰富而有益的经验。再次,要加强学习,积极关注相关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成果,开阔眼界,使指导工作有一定的高度。最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汲取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指导效果。
三、严格要求,切实保证质量
做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走向社会开展调研,搜集有关材料,需要上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文献,需要进实验室、机房处理信息,时间跨度大,活动地点变化大,给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做好管理工作,第一,要体现计划性。要对学生查阅文献、进实验室、撰写论文三个主要阶段的工作划定明确的时间表,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都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使整个工作有章可循,思路明晰。第二,要检查落实。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汇报会的形式,听取学生的进度汇报,辅以现场检查和指导,掌握每一个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对进展不顺利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对那些精力不集中,或是拖拖拉拉、敷衍了事的同学,要严肃给予批评,督促其迎头赶上。第三,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模板严格要求,规范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论文(设计)理论分析透彻清楚,实验数据准确无误,插图规范清晰,文笔流畅,层次分明,图文并茂。
四、加强人格修养,做到教书育人
毕业论文(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在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品才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要特别注意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要以自己高度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综上所述,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要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高度重视,正确选题、认真指导,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5
2、课题任务书装订在正文目录之前。
3、“目录”居中用四号黑体加粗,中间空12个字距。页码采用阿拉伯数字加“()”右顶格止,前面加“………………”;汉字用五号宋体,英文及数字用五号TimesNewRoman;论文文本每页右上角有页码,用五号TimesNewRoman。
4、标题控制在20个汉字以内,居中用四号黑体加粗;如语意未尽,可以借副标题予以补充,置于标题下,前加破折号,用小四号黑体加粗。
5、按五号字空行后,居中用小四号宋体打印三行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三峡大学理学院
6按五号字空行并空2个字距后,用五号黑体打印“摘要:”,接着用五号宋体打印内容,篇幅控制在200字左右,换行时为自动换行,不空字距。中文摘要下方为英文摘要,用五号TimesNewRoman,“Abstract:”加粗。
7、换行空2个字距后,用五号黑体打印“关键词:”,接着用五号宋体打印内容,关键词由3—8个词或词组组成,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中文关键词下方为英文关键词(小写),用五号TimesNewRoman,“Keywords:”加粗。
8、按五号字空行并空两个字距后直接五号宋体打印前言内容,不编序号。
9、按五号字空行后打印主体部分及总结。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相隔,末尾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第1层次的序号及标题上下按五号字空行,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其它用五号宋体。论文中的表、图和公式按第1层次的序号编号,如:“表1.1”、“表1.6”……,“图1.1”、“图1.7”……(编号后空1个字距接排图名及表名),“公式1—(1)”、“公式1—(2)”……。图及表用小五号宋体居中排,图名和表名用小五号黑体加粗,分别置于图的下方和表的上方并居中排。公式一律用公式编辑器打印,序号标注在最后一行的最右边,前面加“………………”;公式换行时,只能在+,-,×,÷,<,>等处换行,上下式尽可能在“=”处对齐。
10、致谢、附录均左顶格起,不编序号,用小四号黑体加粗,上下按五号字空行,其后内容用五号宋体。附录有复印的图表,用16K纸单面复印,页边距与毕业论文稿纸一致,便于装订。
11、“参考文献”左顶格起(不编序号),用小四号黑体加粗,上下按五号字空行,其后内容用五号宋体。引用顺序号加“〔〕”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后著录。著录顺序见《三峡大学毕业论文工作实施条例》P16或封二、封三。“〔〕”中顺序号与正文中顺序号一致(正文中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用上标“〔〕”标明)。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12、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1.5万字。
二、文献综述
由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组成。
第一页第一行左起顶格,用四号宋体打印“文献综述”。换第二行打印标题,格式见第一条1、4、5、8、9、11。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前言300字左右,主体2500字左右,总结100—200字),其中参考文献不少于15种。
三、外文翻译
1、外文资料用16K纸单面复印或打印,页边距与毕业论文稿纸一致,便于装订。
2、译文:第一页第一行左起顶格,用四号宋体打印“外文翻译”。换第二行打印标题,格式见第一条1、4。标题为原文标题的中文译文,作者是华人时,署名为中文,否则,署名为英文名。(格式与第一条对应部分相同)。
3、装订时,原文在前,译文在后。
篇6
写毕业论文是对所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技巧的综合运用,是对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实践检验。从总体上更加真实地反映本科阶段的学习质量,是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综合考核,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才能和专业水平。毕业论文较之各门课程的学习,其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学习课程和写毕业论文应该说是继承和创造的关系。作毕业论文要确定选题,进行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分析归纳,最后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撰写毕业论文属于学术研究的范畴,是对理论问题及其实践意义的研究,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撰写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也是初步学习如何做研究工作,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文献检索是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
文献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
学习文献检索的意义,1,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文献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2,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3,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而知识的陈旧速度也明显加快,这就要求人们具有终身教育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对新知识的敏感力和接受力,因而必须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
目前文献检索课在一些高校中不是必修课,有不少学生没有选修,即使选修文献检索课的同学大多也是侧重理论学习。而实际检索能力不管是手工检索、数据库检索、还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都因实习环节薄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本科毕业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往往很难系统、全面、准确、快捷地检索到所需专业资料。对大三和大四选修课程的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位论文写作培训。同时根据各系部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在学生做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期间,与系部协作对所有毕业生举办针对性很强的培训讲座。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校数字化学士学位论文资源、熟悉中文全文数据库资源的检索利用,直接参与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建设等途径,使得大学生多一些文献信息获取的途径与实践机会,减少文献检索的盲目性,提高检索专业资料的效率,在有助于提高撰写学位论文水平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三)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献检索系统的利用
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所需要的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工具书检索室、期刊阅览室的印刷型检索工具是一条途径,但检索效率低,而数字化资源检索却十分方便、快捷。对于许多具有公认学术价值的全文数据库,一般都可通过篇名、关键词、作者、刊名或书名等多种检索途径直接进行检索,也可通过布尔检索及检索年份限制获取更为精确的文献信息,可直接阅读、下载或打印全文。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检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专业性较强的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收集整理过程中,大学生更多查阅的参考资料是以中文文献资源为主的,外文文献查阅数量一般不多。实践证明利用中文数字化文献资源检索,已成为本科毕业生获取学位论文参考资料的最主要手段。
如数字化学术期刊(CNKI、VIP)、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文电子图书(超星、书生、apabi、数图)、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万方数据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外文信息资源检索我们一般只介绍EBSCO数据库(BSP、ASP)、CALIS西文期刊篇名目次数据库(CCC)、IEEE、ProQuest等。在熟悉中文文献全文数据库检索利用的同时,再辅以网络搜索引擎使用、学科主题指南网站、行业网站(国研网、中国咨询行、Calis)、专业搜索引擎和专业网站等介绍,在满足本科毕业生撰写学位论文查找文献资料需求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献检索水,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包罗万象,其中也能查到不少重要的学术资料,而且新颖的学术信息往往最先在网络上出现。毕业生需要免费使用的网络学术资源、提供数据库文献全文、题录或摘要服务。如一些国家的专利文献、国家资助的免费外文学术资料、网络版的学术期刊,不少印刷版的学术期刊同期在网络上的文章,部分收费数据库资源网站有时也会在某段时间提供免费全文服务。但面对良莠不齐的网上资源,毕业生常常很难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很难获得系统而完整的专业学术资料。这就要求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网络学术资源重点学科导航服务。
(四)加强文献检索教育使大学生更好的完成论文写作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大学毕业生的信息素质将会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文献检索教育,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就是人们对信息具有一种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长久的注意力,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现象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我们对大学牛进行信息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从司空见惯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事物和社会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能有效地被自己利用。2,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交流以及分析与选择的能力。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位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信息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技能之一,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要培养学生搜集、鉴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评价、整合和信息创新能力。3,加强信息技能教育。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记录与传播开始向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成为最广泛使用的信息传播渠道。
因此,在信息技能教育方面,主要任务是加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检索技术,熟悉各类专业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技能,制定和修改检索策略。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性和参考性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网络和数据库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根据查找资料的结果,经过分析综合撰写格式规范的学术论文,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写作及科研能力等,为毕业论文及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代根兴.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研究理论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1996,(3):
2.马费成.信息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大学本科教育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课程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之前各个教学的继续深化与拓宽[1]。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不仅能反映出每个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科研思维的方法、写作水平的高下,也能折射出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2]。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大量的毕业设计出现雷同情况,学生的能力培养欠缺,出现大批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而设计、施工单位却寻觅不到合适人才的状况。
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两方面加以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2.1 选题单一或脱离实际
题目决定毕业设计的内容,课程概念多、实践性强。但土木工程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大多集中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简支T梁上部结构设计,或者辅以施工组织设计,沉降观测等。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又以3-4层多层框架结构为主。主要是因为毕业设计要求本科生结合4年所学专业知识,所以基本以手算为主。而结构又必须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只有底部剪力法可通过手算完成。反应谱振型分解法及时程分析法均需靠电脑才能完成。只有框架结构属于剪切变形为主,符合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所以这也就是毕业设计以框架结构设计为主的原因。
2.2 大多数学生专业知识没学好,毕业设计难于入手
学生基本都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书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施工图。但很多学生建筑图纸部分就耗费大量时间。后面的结构布置已经丧失信心,能简便则简便。
至于结构设计中的重难点,学生往往更难把握。楼板设计及次梁设计属毕业设计的次要内容。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是毕业设计的重点。很多学生往往对力学基础课程掌握不扎实,对于弯矩二次分配法的应用更是无从下手。
同时,荷载效应组合及梁柱截面设计通常是毕业设计的难点。如果学生能坚持手算到最后,那么内力组合也就会通过请教与自学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任务。
2.3 施工图纸不符合现行规范标准
很多学生在进行冗长的手算完成后,往往还是对自己所做的论文题目缺乏清晰的思路。所以图纸也只是仿造同学的图纸,修改开间进深的尺寸及配筋。其中有很多不合规范之处。而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图纸的质量。
2.4 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论文指导能力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从指导选题、写作到答辩,指导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选题是毕业设计的源头,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选题方向。但现在许多指导教师给的选题方向偏大、任务过重,还存在偏难,或者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超出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水平。加之指导教师本身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无法分担太多精力指导学生,学生自己在摸索过程中容易犯错,致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中与指导教师沟通不畅或者教师指导不力的情况发生。
3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3.1 选题多元化。
根据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方向或是工程实际项目,或者参考学生毕业实习岗位,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毕业设计题目,尽可能真题真做。同时题目难易程度也应适中,能够体现目前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前沿问题,能够对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充。
3.2 严格要求学生并认真指导
毕业答辩前对学生进行预答辩,或者阶段性审查。及时发现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并督促其整改。对检查不过关或是预答辩不过关的学生,推迟其答辩时间或是取消答辩资格,整体学风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同时,指导老师也应加强督促,并定期追踪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如果所带学生数较多,还应集中指导所有学生,并合理规划各学生进度。对设计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要求更严格后期准备推优。对进度较慢的同学加强检查力度,加大检查频率。主要教会学生理清设计思路,运用正确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参考规范及查阅相关资料能力。
3.3 参考国家标准规范制图
国家分别制定了《建筑设计制图标准》及《结构设计制图标准》,很多按自己制图习惯绘图的习惯应督促其整改。甚至有些同学动手能力较弱,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尚欠缺。教师不可能手把手进行指导,应充分发挥组员团队合作能力,采取帮扶政策,引导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
4 结论
目前,大学毕业生流行“毕业就失业”,主要是学生在大学四年没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混混沌沌、迷迷茫茫中度过,平时课堂也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优势,并鼓励学生深层探究,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毕业前的3年里学有所获,不至于毕业设计无从下手。
本文主要从3方面阐述了目前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毕业设计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后环节,也 学校本科评估的主要支撑材料,学校及学生均应引起重视,并提高毕业设计完成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 陈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若干问题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24-27.
[3] 周红星,李兵,赵瑞芬.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12):177~178.
[4] 刘正远,段玉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03).
[5]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
篇8
篇9
Key words: computer fundament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62-01
1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内容与学生特点、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由计算机概论、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三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概论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和软硬件组成,Windows基本操作主要介绍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Office主要介绍Word、Excel和Powper 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然而,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已经掌握这些内容,有些学生连打字都是问题,这就造成内容与学生特点不相符的问题。另外,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然而所开课程教学内容缺乏比较实用性的操作,导致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操作系统不会安装,电脑故障不会处理,常用的硬件和软件不能熟练操作,造成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1.2 学生学习热情度不高由于课程内容枯燥,脱离实际应用,同时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有部分计算机操作知识,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开课程热情度不是很高,也不是很重视,上课和上机积极性低,对于布置的作业缺乏自主性和独立完成性。造成的结果是,教师不容易进行教学,学生对很多知识的不熟练,大部分知识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地步。
1.3 教学方式单一化目前大部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采取“老师课堂讲授+学生上机操作”模式,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往往学生上机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教师上课的内容,没有阶段性的课程设计,没有真正做过较为完整的具体性项目。另外,由于实验设备有限,很多学生没有亲自动手组装维护过电脑,也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系统,没有真正做过比较实用性的项目。
1.4 考核方式死板目前该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有两种,要么以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内容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要么是简单的让学生做一些小作业或纯粹的笔试考试。完全脱离了实际应用和等级考试,这些考核形式较为死板,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不符合课程开设的初衷。
2对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以上问题,作者根据自己六年来的教学实际经验,对该课程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同时将部分设想已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改革建议如下:
2.1 使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具有实用性使课程的内容设置结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保证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可增加一些计算机硬件维护和计算机软件维护,增加一些比较实用性的具体项目的制作。同时要重视办公软件Office实际应用的练习,可以设计比较实用的课题,比如学生就业简历设计、申请书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书籍排版、企划书设计、课件设计和演讲稿设计等完整的实例。同时要加强考核力度,让学生真正动手进行认真操作。
2.2 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因材施教取消原来所有学生一刀切的策略,根据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入学前,对所有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测试,根据不同的水平进行分班教学,基础较差的同学要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扎实学习,保证不掉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免修,或者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拔高教学。
2.3 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基础上扩充学科内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国家认定一个计算机能力测试,原则上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一级水平,但是大部分师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操作上存在一些误区。要么教学内容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为大纲,要么与等级考试完全脱离。
应该这样说,《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和一级考试是紧密相连的,它是一级考试的基础,但内容比一级考试更广泛、更系统、更实用。因此,教师在教授《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时,必须按该课程的大纲进行教授,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一级考试的内容。在课程的结束时,可以拿出部分课时,让学生再针对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相关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操作。
2.4 改善教学环境,真正加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大部分地方高校只能保证学生上机时有一台微机,并且有的微机性能也比较差,几乎没有其他相关环节的实验设备。这就要求高校增加相关实验设备的投入,比如建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实验室、视频图形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让学生真正完成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软硬件操作能力的培养、软硬件设备维护能力的培养、基本软件操作和使用能力的培养。
2.5 考核方式灵活化,分阶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对大学计算机考核方式应该比较灵活,平时要分阶段的布置一些实用性的课程设计,比如包括: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Windows注册表的维护、个人简历的制作、本科毕业论文排版、学生成绩表的制作和个人先进事迹汇报幻灯片制作等课程设计,每一次课程作为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次计入总成绩,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和完成。期末考试可以再布置一个比较大的操作练习,让学生系统掌握这门课程。
3总结
本文首先对地方高校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之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革建议,希望为决策者进行课程设置和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曾静.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32:40-43.
篇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计算机教育在各国备受重视,计算机知识与操作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课程之一,计算机技术水平也已成为衡量大学毕业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
目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几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这种教学体系已经落后于时代,应根据各个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点的不同需求,对计算机技术采取差别式教学。我国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可实行“1+X体系”,“1”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模块,“X”为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模块(可以是计算机组装维护、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等)。这种体系结构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计算机教育需求,同时也能解决高职院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1”可以作为基础部分,“X”可以作为提高部分。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可采用“面向专业式教学”,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过去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特点,选取在专业课程中所需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文字、表格、图片等,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化工专业要求学生会设计和处理各种数据表格,机械专业要求学生将刀具、夹具图与说明文字图文混排,财会类要求学生熟练应用Excel设计和处理各种台账,等等,所有学生都要学会个人简历的制作和毕业论文图文表混排等公共项目。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教中练,练中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机房里安装的投影仪或电子教室软件,直接在机房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如果教学条件有限,可以采取4节连上的教学方法,即前2节在多媒体教室学习,后2节在机房练习,连贯的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听懂了,过一两天上机时却又全忘了的问题,而且与全部都在机房上课相比,也能缓解计算机机房资源的压力。
(二)教学内容与技能考试相结合
近几年来,计算机类各种技能认证层出不穷,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水平考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和各种国外著名大计算机公司组织的计算机证书考试等,面对这些认证,学生报考时非常盲目。计算机教师对此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介绍各种考试的特点,对就业的作用和社会的认可度,等等,使学生根据自身就业愿望参加相应的考试,而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重复的考证上。
教师在教学中和上机练习时选择一些认证考试的历年真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应试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认证的通过率。
五、课程规范化改革
(一)课时规范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高职院校所有的专业。在教学组织上,大部分院校都采用学期学时制,该课程一般开设于第1学期,在此学期里新生军训2―3周,国庆、中秋节放假1周多,某些专业还有实习实训专用周等,使得该课程一般只有40课时左右,很难满足课程需要。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采取“课内+课外”的教学方法,即将一些综合性的上机题目,作为大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其主动学习。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办法,保证了约共60课时的总量,基本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有些专业还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实训周,实训周不应当成为作业周或上课内容的复习周,而应按上述“面向专业式教学”来设计实训内容,采用项目组的方式将学生编组,完成一个或几个比较大的Word、Excel综合性题目,然后各项目组用PPT来汇报自己的工作作为总结,完成考核。
(二)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规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需要进行改进,新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实现任务驱动,成为学生的“好老师”,教师的“好帮手”。目前多媒体课件大多只是板书的转换,由黑板到投影仪,没有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化。多媒体课件应该做到简捷易懂、活泼生动,多加入一些动态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多媒体教室光线昏暗,课件枯燥无味,学生一上课就想睡觉,教学效果反而不如在普通教室的课程。但开发出一套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整个教学团队合力协作,付出很多心血才能完成。针对此,学校和系部应当出台一些鼓励措施,促进教师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六、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求职简历制作、毕业论文排版,甚至工作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对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起一定的作用。
篇11
一、毕业生求职信的填写
毕业生推荐表是指学校发给毕业生填写的并附有学校书面意见的推荐表。其中该表的综合评定及推荐意见部分是由最了解毕业生全面情况的辅导员填写,并且是以组织负责饿形式向用人单位推荐,对用人单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所以大部分用人单位把该表作为其它书面资料的证明,用人单位历来把该表作为接收毕业生的主要依据。
毕业生推荐表是由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毕业生不能用计算机打印代替手工写,也不能用漂亮的版面设计吸引别人的注意。书法的优劣易成为招聘者的第一印象,清晰、整洁、工整的字迹会让招聘者联想到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等印象,错别字或文法错误则会令人怀疑你的能力。
毕业生推荐表的栏目因各个学校侧重不同而有所区别,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的深入及“双向选择”的日趋成熟,每年毕业生推荐表中的栏目也有所改进,但一般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学历、获奖情况、担任社会工作、个人兴趣特长及自我评价等。
二、简历的撰写
简历主要是针对想应聘的工作,将相关经验、业绩、能力、性格简要地列举出来,以达到推荐自己的目的。虽然不一定所有的毕业生都必须撰写简历,但受毕业生推荐表栏目及空间限制,多数毕业生更希望有一份个性突出、设计精美、能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的简历。
毕业生推荐表正式表只能有一份,而简历可复印多份,最好是电脑打印出来,这样可以在参加人才市场、面试、走访招聘公司、恳请教师推荐、拜托朋友帮忙时,增加一个书面介绍自己的机会,从而达到“普遍开花,重点结果”的效果。
一份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简历能创造面试的机会及增加录取的机率,所以必须使它兼备简洁、有序、有个性且不失重点等特色,千万不可失于繁琐冗杂。
简历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对于社会经历较少的大学生毕业生,一般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学历、社会工作及课外活动、兴趣爱好等。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大体如下:
(1)个人基本资料。主要指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等。一般书写在简历最前面,另外也可加上政治面貌、身高、视力等。
(2) 学历。用人单位主要通过学历情况来了解应聘者的智力及专业能力水平,所以学历一般应写在前面。
习惯上书写学历的顺序是从过去写到现在,但实际上用人单位更重视的是你现在的学历,所以最好从现在开始往回写,写到中学即可。书写学历的目的是展示毕业生的专业特长,故学校名称后要加上专业名称,如辅修课程与希望应聘的职位密切相关,也可写在主修课程之后,但须注明。
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或其他荣誉称号是学生生活中的闪光点,也应列出来;如果多次获得多项奖学金,也可一一列出,以加强份量。和工作经历丰富的应聘者相比,应届毕业生的学历比经历重要得多,为了强调专业特长,尤其是特殊专业,也可把与应聘工作相关的课程集中起来,附在专业后面。
如果入学前有较多工作经验,也可有选择地列出与应聘职业有关经历。
(3)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及发表的文章、成果。生产实习提供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增加了阅历,积累了工作经验,应尽可能写得详细,并可强调收获。毕业论文展示了你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如果在应聘前完成,也可写进简历,如果大学期间有已发表的文章、论文、成果,将是简历表中一个用力的参考内容,不要忘记注明发表时间和刊物名称及文章名称。
(4)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渴望招聘到具备一定应变能力、能够从事各种不同性质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外商办事处、商贸性公司、国家机关等,学生干部和具备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的毕业生颇受用人单位青睐。在这些社会活动中,你的责任心、协调能力、社交能力、人格修养及专业能力得以充分展示,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对于仍在求学,尚无社会经历的毕业生来说,是应聘时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书写的内容可包括职务、职责以及业绩。
(5)勤工助学经历。即使勤工助学的经历与应聘职业无直接关系,但打工赚学费可显示你的意志,并给人留下能吃苦、勤奋、负责、积极的好印象。书写内容可以包括在何处、担任什么工作、从中完成什么或得到什么经验等。
(6)特长。对于毕业生,特长是指你拥有的技能,特别是指中文写作、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如果通过国家等级考试,应一一罗列出来。
(7)兴趣爱好与性格。如果社会工作经历较少,为能表现你的个性,可加写兴趣,以展示你的品德、修养或社交能力及与人合作精神,但注意最好写一些你有所研究并具有个性的爱好。如没有兴趣爱好也可不写,可直接描述你的性格特点。性格特点与工作性质关系密切,所以用词要贴切。
(8)最后,联系地址、电话、邮政编码千万不要忘记写,以免用人单位因联系不到你,而失去选择的机会。
一份个人简历撰写出来以后,应该再认真检查一下,看它是否符合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
(1)积极表现出自己的优点、专业特长;
(2)由于它是目录形式,必须简洁有序;
(3)表述力求突出个性、避免平庸;
篇12
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最初由前苏联引进。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学习前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改革,其中前苏联关于高等教育的环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答疑、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1]
目前,国内高校从高职高专、独立学院(民办学院)到普通本科学校在大学生最后阶段基本都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课程。2004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中指出了高等学校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及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及学风建设等意见。[2]但是早在2001年就有复旦大学的一项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否应该取消”的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取消。而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争的激烈论辩,主要集中出现在2004年和2009年。[3]这两次论辩都是由某个特定事件引起的,网上辩论双方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和缺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是关于其存或弃仍然是众说纷纭。[4]虽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质量堪忧,但笔者认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存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不足,这是导致其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早在1983年,王广生等就认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课堂教学,其所学的内容是书本上找不到的,是需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探索和发现的。[5]刘继红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包括学习、探索、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大学期间检验学生知识技能的手段,并且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做准备[6];刘秀红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培养了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7];肖翔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次重要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实践和创新技能。[8]
笔者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系统,其包含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系统内部是利益相关者(高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组合及连接,外部环境是系统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及不足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本文分别从外部环境角度、高校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等四个视角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及不足之处,并将其总结如表1所示。
鉴于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王宇提出“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毕业设计这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模仿前苏联的办学方式是否会有所变化,有待于进一步实践探索”。[14]美国作为众所周知的全球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长期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困境和反思,其与毕业设计(论文)类似的顶峰体验课程的开设和历次改革对我国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二、 借鉴美国顶峰体验经验构建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
“capstone”(顶峰体验)一词最初是指建筑物上的“拱顶石”或者“压顶石”。当建筑物上放置“capstone”时,预示着工程的完结。因此,“capstone”引申为事业、工作等达到圆满时的顶点。在教育行业中,顶峰体验课程被认为是通往一段学业、研究行将结束时所提供的课程[15],它主要是针对大学准毕业生在大学阶段能够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应用的课程或者经历[16],其含义与“大四研讨会”无二。顶峰体验的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是一段实习经历、制作关于专业发展的报告、在校外发表的会议论文,等等。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顶峰体验课程的内容不是通用的,顶峰体验课程应该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学科知识技能的实践活动,以使得他们在将来能够把知识应用于真实的环境。
自从我国开展广泛的教学改革以来,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而且有些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改革源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和反思。顶峰体验课程在美国作为一种教学体系的设置,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借鉴研究。顶峰体验课程在我国很多高校的文科类、工程类专业中有不少的研究借鉴,它还应用于实践教学、教学体系设置及毕业设计改革等方面。
由当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缺点和不足可以看出,毕业设计(论文)总体上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不一致以及忽视毕业设计(论文)后的跟踪反馈情况等问题。国内学者在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桑玉军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融入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提出构建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7]施小平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出发,结合具体实践,探讨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18]本文在借鉴顶峰体验课程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如图1所示的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模式就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高校投入必要的资源(教师、财物、时间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开动员会,确定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流程,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根据学生主观能动性、个人兴趣爱好、将来职业发展方向等优化选题方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及写作方法论等方面的指导。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中,学校毕业设计(论文)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通过中期检查等手段获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师生信息沟通等方面的信息,有效调控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在毕业设计(论文)最后的检验和评价阶段,毕业设计(论文)主管部门应通过与目标和标准的对比,科学合理的评分,及时总结经验,将整个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反馈到下个年度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过程中。
[ 参 考 文 献 ]
[1] 佟君.关于毕业设计与顶峰体验课程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R].2004.
[3] 江胜清.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2(4):93-96.
[4]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5] 王广生,张立群,王如泉. 应当重视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1983(4):15-18.
[6] 刘继红.谈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及其提高的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3):83-84.
[7] 刘秀玲.强化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指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0(9):35-36.
[8] 肖翔,马忠,屈波.研究型大学管理类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27-29.
[9] 杨天怡,霍丹群,何敏.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72-73.
[10] 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11] 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12] 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 江苏高教,2011(5):93-94.
[13] 张宝春.重视与加强对高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2(5):65.
[14] 王宇.清华大学毕业设计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5(2):43-49.
[15] Smith L D. CAPSTONE COURSES C AN OVERVIEW[R].Stellenbosch University,2011.
篇13
关键词 :IT服务外包;应用型;专业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29-02
基金项目: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皖教高〔2009〕9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01139)
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各类人才培养中规模最大的一类[1].为了提高这一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各个相关学校都在进行着不同的探索,我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针对每个专业均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为专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不断打造专业特色.下面就以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介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做法,以供学习交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并有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IT服务外包示范实习实训中心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支持,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1 改变专业定位,形成自身特色
借助安徽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合肥市作为全国服务外包试验区和科技城之一的优势,对国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定位多数趋同所面临的问题,在省内较早改变人才培养定位,并在安徽省率先建立省级“IT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IT服务外包示范实习实训中心”,为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为:面向IT服务外包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业操守,具备较强英语和日语应用能力,达到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嵌入式、软件服务外包领域专业技术与技能,能从事网络设计及实施、软件开发与测试、嵌入式开发等岗位的国际化软件服务外包领域的中高级应用型IT人才.
2 坚持校企合作,做好专业建设
坚持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过程,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校企合作共同将毕业生推向就业市场[3].
先后邀请了省内外等同类高校以及科大讯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8所、达内科技等企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确定本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增加服务外包相关课,加强学生英语、日语听读写说能力,开设IT职业英语、IT职业日语等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用英文教材.培养过程坚持“3个不断线,1个强化”:即(1)四年外语学习不断线,(2)四年专业实践不断线,(3)四年素质与思政理论教育不断线.(4)强化应用技术实训,开展IT服务外包教育.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特别是最后一学年的教学完全在企业或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企业课程和学校课程互换学分,且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也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完成.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是到大中型IT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工作,学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对接.
在此基础上,还就共同完成产学研究项目、共同开发应用型教材、共建实验室、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面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目前合作成效已经显现,为应用型IT人才培养奠定了很好基础.具体产学研合作成果统计如表1所示.
3 内挖潜力,助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3.1 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探索IT服务外包人才成长路径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在教学方法上,集知识传授、现场观摩、实际操作与技能培训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协作为一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程群建设为载体,整合相关知识点,合并相近课程.此举既适当减少了教学学时,又达到知识合理衔接,起到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衔接,专业课与岗位职业需求相衔接的作用.同时在考核模式上也进行了相关改进,更加注重过程考核、能力考核、适当弱化纯理论的考核,使考核更加合理.
为此我们构建了服务外包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教学质量动态评估体系),将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与监控专家戴明循环管理法——PDCA方法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管理素养、专业技术素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研究其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建议与改进方法.经过与企业的调研、合作、座谈、校企专家建议、反复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班实践,包括对日、对欧美外包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从学生的能力素养、管理素养、能力标准三个维度考核IT服务外包人才,总结出IT服务外包人才成长路径,如图1所示.
3.2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
从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不断完善专业与课程质量标准,形成与企业应用能力体系相一致的课程模块标准体系,如图2所示.建立健全计算机应用、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三个课程群,通过不断建设,每个课程群力争建设1~2门精品课程,3~4门特色课程,同时与企业合作编写课程配套自编教材和讲义.同时,加强学生英语、日语听读写说能力,开设IT职业英语、IT职业日语等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用英文教材.培养过程坚持“3个不断线,1个强化”:即(1)四年外语学习不断线,(2)四年专业实践不断线,(3)四年素质与思政理论教育不断线,(4)强化应用技术实训,开展IT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教育.
3.3 构建了“三级”管理与运行机制,确保管理运行顺畅
为保证管理运行顺畅,我们构建了“三级”管理与运行机制,具体如图3所示.
3.4 设立安徽新华学院IT服务外包培训中心,提升学生围绕IT服务外包就业的综合素质
为做好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在安徽省商务厅、合肥市商务局支持下,成立了安徽新华学院IT服务外包培训中心,制定了中心管理办法并开展相关活动,就IT服务外包人才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多次参与全国服务外包中心来合肥开展的研讨活动,获批安徽省振兴计划“基于IT服务外包人才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重大教研项目1项.
4 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建设成效
通过实践,通识教育课程群较非实验班级平均分数提高4.1%,计科专业课程群较非实验班级平均分数提高5.3%,服务外包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等考核效果都较好.学生英语、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合格率显著提高,四级合格率达到71.2%.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批10多项;特别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全国、省级创新大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省级机器人大赛、单片机大赛)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奖学金等,比例上升20%.教师在教科研立项工作质量、数量稳步提升;教科研成果丰富多样,论文、出版书本、全国课件比赛、青年讲课比赛、教案讲稿比赛等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在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达到和保持了98%以上的就业率.在专业符合度与服务地方上有明显的提升,以2013届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跟踪调以查显示,有80%上的学生毕业后仍然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有75%以上的学生服务于安徽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符合度较高.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普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以上市企业科大讯飞为例,2014年一次性从实验班招聘14名同学,这在很多一本类院校等很难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3(1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