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信息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财务信息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财务信息化

篇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当代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已基本实现了教学管理计算机化,数字化校园成为建设目标,各项信息化应用模块正处于集成整合的过渡阶段。对处在教学辅助地位的财务工作而言,其信息的生成与分析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如何把握教育信息化建设机遇,尽快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既是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办学与财务分级管理已比较普遍,二级单位的财务状况与收支及现金流情况,须通过报表层层汇总到学校一级财务后,学校整体的财务与收支信息才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学校整体财务信息生成效率低下。通过建立财务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学校一级财务设立财务数据处理中心,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与流程,管控并实时生成财务信息为管理者提供支持。同时,由于二级单位按照统一的核算标准与流程向系统输入数据,数据处理中心集中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财务管理成本被大大降低,有助于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进而增强财务信息在高校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思路

(一)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立足于高校财务活动和以财务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财务关系的管理

高校财务活动和以财务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财务关系不同于企业,而且不同类型的高校,其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就共性而言,目前高校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财政拨款的取得、学费与住宿费等事业收入的取得、经营性收入的取得、人员经费支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后勤管理经费支出、医药费支出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财务关系有: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同财政及其他拨款单位的关系、同税务部门的关系、同审计部门的关系、同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业务部门的关系、同学校各级领导的关系、同教工的关系、同学生的关系等方面。财务部门在学校法人的领导下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首先必须审视自身的财务活动和以财务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财务关系,系统评价各项财务活动、各类财务关系在财务信息化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全面分析各项财务活动、各类财务关系在财务信息化工作中的服务要求与功能规划,促使高校财务工作的重心由原来的单一核算转向综合服务,确保财务信息使用者及时获取财务信息,增强财务信息在高校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着眼于数字化校园对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新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就是建设数字化校园,而校园数字化建设通常以“一卡通”系统建设作为切入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师生个人的财务信息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内容。在校园卡平台上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应充分重视师生的信息需求。不管是教职工的工资、科研酬金发放,还是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乃至学生各项费用的上交,都能通过“一卡通”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实时查询,并通过智能凭证系统将发放与上交结果导入财务核算系统,完成会计核算。这既让师生感受到信息化能够给他们带来快捷、安全的财务服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财务服务效率。

(三)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借助于先进、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功能较强的财务软件搭建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财务信息要实现向使用者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就要求财务数据从封闭的财务处理平台流入到互联网,其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借助于先进、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功能较强的财务软件来实现。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新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就需要加大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投入,建立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财务部门必须同软件公司合作,针对高校财务活动实际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对在企业中应用得比较成熟的管理型财务软件进行功能拓展,开发出适用于高校融核算与服务为一体的高校版管理型财务软件信息处理平台,使高校财务管理真正从静态走向动态,而且通过分级授权能让全员查询、使用财务信息,参与财务管理。通过增加软件在财务信息与查询、预算与控制方面的功能,保证所有财务活动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核算和事后有分析,而且要形成实时理财、全员理财、民主理财的格局。三、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措施

(一)充分调研,找准信息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

搞好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充分调研,找准信息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是关键。主管领导要切实增强财务信息化意识的紧迫感、责任感,坚定推进财务信息化的决心。调研工作要亲自过问,重要事项要亲自决策,人力财力要予以保障。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应是一个由人员、组织机构、工作模式、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应用体系。要成立一个财务信息化领导小组,找准各部门对财务信息化的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工作。科学规划要以实用性和综合性为重点,既注重基础性工作全覆盖,同时技术上适度超前,避免孤立地设计或实施某项功能管理而形成信息孤岛。科学规划还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既要通过专项资金投入解决财务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还要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会计管理、又懂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培养和建立自己的研发、应用和维护队伍。此外,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运用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获取财务信息的能力也是规划应考虑的。

(二)统一规范财务信息,明确财务信息化服务内容,编制好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

统一规范财务信息,明确财务信息化服务内容,编制好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是高校财务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统一规范财务信息,要求财务信息化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对各部门提出的信息需求,坚持“统一开发,统一配置,统一编码,统一平台和统一实施”。明确财务信息化服务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多角度、多层面充分考虑工作量大小和管理流程变化,根据学校承受能力分步完成。从我校的实践来看,目前提供的信息化服务主要有学校实时财务收支及重要资产项目变动状况、财政经费预算批复情况、自筹经费到账情况、部门及项目经费使用和结余情况、工资查询与打印、学费划缴情况。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是实现财务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助推器。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到其它部门获取数据,并利用本部门的信息系统实时加工而成各种财务信息供决策者实时调用,最大程度地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财务信息化服务系统,要做到进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相关信息及时采集、处理与使用,离不开校内外有关部门和全校师生的配合。编制好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有助于明确财务服务系统运行过程中参与者的权力与义务,从而保证信息资源及时畅通、高度共享。

(三)完善学校基础网络,拓展财务软件功能,提高财务信息能力

完善的学校基础网络,是构建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如果学校基础网络不支持学校各部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数据交换,不仅影响信息采集与输出,财务信息的使用也会受到限制。要建立学校内部资源丰富的、网速较快、可拓展的公共基础网络,增强网络的信息服务职能,确保各管理系统的相互衔接和有效集成。要采用先进、安全、高效的方式,将学校内联网与校外外联网连接,运用先进的数据技术等,实现数据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及时共享并有效利用。要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过滤网等系统安全技术,提高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传输采集、录入汇总、统计合并等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重要数据要尽量实现自动采集、自动生成和自动备份。此外,还应与社会上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合作,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增强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后劲,使信息化系统正常应用和维护工作不因技术骨干的变更而受影响。我校从2002年起,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对学校基础网络进行建设,财务处也在2007年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对财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了升级,目前配备了4台服务器和连通所有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客户端,建成了基于互联网的高级财务信息查询平台,实现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共享。

(四)更新财务观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

高校构建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要求财务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管理的方法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财务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开放,财务资料通过网络实现共享。财务人员应确立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理念,把管理工作建立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信息分析与利用、预测与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应加强对高校财务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提高财务服务能力和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尽快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管理能力,更好地推动学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四、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要注意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在网络传递过程中,财务介质电子化代替了传统的纸介质,因而流通过程中重要的签章确认手段已不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确认标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无法保障。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减少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计算机病毒攻击所造成的危害,从制度上保证财务信息服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要实施全面的技术控制,加设防火墙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此外,要提高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尽量做到让非财务人员能够通过财务信息化服务系统便捷地获得、理解、使用财务信息,对重要信息、关键信息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要注意与内外部监管机制相协调

对任何组织来说,要保证其有序运行,内部的监管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在会计手工记账时代、计算机辅助核算时代以及财务信息化时代,内部监管机制涉及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有较大区别。高校在构建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时应结合本单位的组织架构,通过财务流程创新,让内部监管变得更加直接、简单和透明,更好地把握和控制,分散和化解各种管理风险。对高校来说,源自外部的监管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等。一个开放且注重依法治校、内涵发展的高校,对来自外部的监管应该持欢迎态度。基于这种考虑,高校在构建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时应着眼长远,让其个体的信息高速路能够与外部监管部门的信息高速路实现对接,主动且实时接受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降低财务差错与舞弊风险,同时也降低了政府部门的监管成本,最终实现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与政府有效监管的双赢。

【参考文献】

篇2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和内部控制概述

高校财务信息化主要是指高校的财务业务流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利用财务信息平台整合财务信息,为高校的运营觉得、战略决策和管理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系统。财务信息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者为了保护财务信息而组织的资产安全系统,只有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才能促进财务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基本部分构成。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为高校财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成功的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并且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和信息整合,促进财务管理与高校管理的现代化。成功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高效实施和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中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系统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血液。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成为系统安全保障和稽核牵制相结合的控制体制。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系统控制和管理控制两大类:

1.系统控制:主要是指财务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和数据处理以及运行维护的过程,同时还包括网络维护和系统检测的控制制度。通过系统控制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和内部控制相结合。

2.管理控制:主要是指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学知识中的组织规划和资源整合等技术,制定财务业务流程、业务程序和岗位职责分工等一系列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中实现合理内控的对策

1.在财务信息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

高校为了适应财务内控环境的改变,需要完善和制定相关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培养高校财务系统整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形势下,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风险评估体系将财务的流程控制、系统控制和管理控制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和汇总,继而对统计和汇总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再结合高校的财务资源和外部环境进行内控的风险评估,为高校内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反馈机制。

2.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全面控制

一个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需要及时对财务数据进行检查纠错和预防,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双重环境下,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财务信息的决策和信息资源整合过程提供了战略机会,也提供了预防和纠错的机会。随着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的广泛使用,财务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和财务报表信息越来越依赖。但是计算机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计算机病毒会攻击篡改计算机内部的重要数据,所以要对计算机中的财务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核对,这就要求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系统的运行错误。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能控制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3.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更新

在信息化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的获取来自高校的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财务数据,同时在内部进行有效的沟通,使财务工作人员有效的获取相关控制信息和要履行的责任。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随之也增加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有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应该注意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完整,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及时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一般来说新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快捷使得大部分人们没有完全意识到其自身存在的风险,所以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更新,控制系统程序和高校的具体环境息息相关,当新的业务和信息流程提出后,控制目标应当保持不变,但为达到该目标的具体控制措施必须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不要让财务信息化内部控制程序限制财务管理更加有效的运行。

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框架得以完善和改进,同时财务信息系统也发生着新的变化。而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作为支持高校发展的关键动力,也要随之改变高校的财务管理环境和内部控制理念,不断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效果。要知道高科技在给财务管理过程带来新机会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所以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风险,并且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财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系统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上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维宁.高校财务信息化集中与内部控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篇3

在高校财务网络运行过程中,由于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分别按照本部门的系统格式和要求来处理数据,限制了整体数据的兼容和共享,降低了有效整合并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它表现为:一方面,与财务相关的基础信息处理规则在各部门内部自成一体,共享校内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信息平台缺失,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门更新时需要转化成自己部门的信息数据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更新不同步或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门数据不一致,这为财务管理部门收集相关部门信息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带来诸多困难,一是重复信息采集。各部门的数据整理按照各自部门便利出发,一些数据信息需要加工处理才能满足统一的信化需求,它要求财务部门对这些非财务部门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录入,造成劳动力浪费;二是信息失真。由于各成系统的格式、口径上的差异使得同一信息从不同部门反馈的数据的差异性明显,数据差错可能导致信息失真。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制度不健全

高校财务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要求财务管理从原来的单一会计职能,尽快转变为以控制信息数字化、信息输出、人机交互处理、计算机系统整合等财务信息管理职能为主。但实际上,目前尚有一些高校在信息运用和控制领域,依然沿袭着既有的内部控制模式和分工管理等制度。在财务管理应用也尚处于财务软件集成化和网络化初步阶段,既有的财务信息系统也仅限于工资、收费、账务、网银和财务信息查询等一些人工会计模拟功能。客观地看,这些网络信息形式下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少信息化协作管理的实质内容,它只是简单汇总和解释了校内已发生经济业务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反映了过去某段时间内所在高校财务运行状况。从其信息化管理发展的角度看,这一信息系统制度不能较好地向使用者提供有参考价值信息,也难以对校党委行政及时掌握校内资源使用情况提供决策支持。当前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制度明显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校管理制度发展的诉求,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其管理辅助和决策支持功能的发挥。

(三)财务信息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财务信息化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知学校财务工作等知识,而且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从事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需要懂会计、财务管理以及统计学及管理学数据进行分析和阐述,目前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管理观念上,一些财务管理人员仅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满足于更为便利地进行日常记报账工作。在财务管理技术上,停留和满足于财务电算化的技术状态,对信息化技术掌握缺乏系统,不仅无法满足财务信息化运行的基本要求,更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二、天津某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实践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是财务管理部门运用网络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全面收集和快速整理财务信息,为校党委行政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从而为管理者提供管理辅助和决策支持的系统过程。按照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各项财务业务的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天津某高校(以下简称“该校”)将财务关联业务进行整体规划和协同设计,较好地推动了财务管理从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转变。本着管理协同理念及其形成机制和实现机制,该校成立了以总会计师为组长,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副组长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建设内容划分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技术支持和组织协调四个工作小组,制定由学校、银行、软件供应商共同参与的例会制度。在协同校内相关部门,整合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业务数据的互通互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健全了财务管理外延扩大、银校互联技术、分工合作制度、精细化财务管理流程等制度设计。该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从三个层面展开:在核心系统层面,着力于财务系统管理、预算管理、工资薪酬管理、网上报账、学生收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个人其他收入系统、会计报表、银行对账等子系统的建设;在层面,主要对预算申报、劳务申报、网上缴费、合同管理、科研自助管理、银校互联、网上查询、网上调账、网上转账、公务员卡管理、财务数据交换平台等数据库协同;在基础建设层面,主要对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网络结构、系统统一界面、财务短信平台以及网络安全专建设项目。按照协同管理原则,该校分期分阶段地做了如下财务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财务数据中心并将其融合到学校云计算平台。它使得财务数据中心通过数字化校园的统一身份与学校其他业务系统实时进行了数据交换,使得财务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了财务信息实时、自定义财务报表模型、数据自由交换以及凭证自动生成等信息化整合功能;二是升级了个人收入与薪酬申报管理系统,改变薪酬发放模式。全体人员发生费用的申报工作纳入与银校互联系统相连的“个人收入及所得税管理”平台,简化了与银行交换票据环节,做到个人收入单据随时申报、随时计税、随时发放。利用银行电子转帐、网上银行等先进结算技术,将银行网银平台嵌入到财务核算系统中,真正实现了无现金报账,优化了财务流程;三是实施网上预约报账,提高员工报账效率;四是完善工资管理系统,实现人员经费全成本核算,奠定了新会计制度改革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五是建设数据库审计系统,加强财务数据安全。通过后台监控不规范操作,操作员的相关操作行为都会被准确、及时记录并做有效隔离。如果存在更改数据的内容,它还可以将原数据进行备份对比操作,此系统大大增强了数据库访问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更为宽泛的组织协同方面,该校开通了银校互联系统,实现无现金报账。从建设内容和活动上看,该校不仅对预算信息化、核算信息化和决策信息化进行规划上的协同处理,而且对财务处和校内外相关部门在制度建设时也做了充分的协商和统一行动。从效果上看,该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建设过程,基本具备了为管理者提供可靠决策支持的决策型财务功能。在校内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实时有效的财务信息交换方面,以及与政府、银行等外网对接的建设,该校的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内的“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

三、基于管理协同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仅仅地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财务信息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协同管理创新工程。它涉及工作组织模式的调适、内外部信息沟通、内部流程控制以及人员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调整等多向度问题。简言之,高校财务信息化需要在组织、制度和人员等三个层面的协同管理创新。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组织协同

财务信息化是近来发展的一项管理协同创新的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到高校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部门职能重构、管理制度创新等一系列管理问题。加强领导和组织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涉及到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重组、部门权责的重新分配,其有序推进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配合与协作,因而获得高校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是有序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其具体措施包括:在决策阶段,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和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工作小组;在筹备建设阶段,成立财务部门牵头、其他相关职能各部门和开发机构参与的开发组织机构;在实施和发展阶段,建立相关院处、科室各层级协同一致的责权分明的监督管理组织机构,以保障各项规范得以落实,系统良性运转。做好需求导向的科学规划。结合充分调研、系统分析的内容,明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是做好此项工作科学规划的基本前提。规划要以实用性、综合性和可持续性为重点,既注重基础性工作全覆盖,同时适度超前以提高规划效率。参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对全部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整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一各项数据标准及接口。在此基础上,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对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科学论证,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佳总体设计方案。

(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再造与制度协同

持续改进的系统生命力和管理理念创新是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的系统性工程的内在要求,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协同与流程再造则是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保障。一般情况下,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再造大致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为适应高校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要求而在财务部门具体业务流程中进行的重新设计和适当安排;二是对在学校层面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整体工作的内容以及相关职能作系统化完善。相应地,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和制度协同要求一方面优化财务岗位设置和业务处理技术,另一方面还应逐步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财务核算与预算一体化”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流程。这要求财务部门应制定统一业务核算标准和多维辅助核算体系,协同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管理维度,有效衔接会计业务核算与财务预算过程;根据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处理方式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财务网络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审计制度等财务信息网络安全制度,以此实现人工控制和计算机程序控制相结合,不断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财务信息化对教学科研服务的贡献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制度设计上减少问题出现,从制度内容上防范各类风险发生;进一步落实会计核算和财务所要求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在信息录入岗与信息复核岗、系统设计岗与系统使用岗、以及系统维护岗与系统使用岗之间有效的岗位分离,以达成不相容岗位相互监督的分工合作效果。集成和综合财务预算、核算、控制、分析、决策和监督,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三)构建协同型财务信息化管理团队

人是制度制定、实施和监督的行为主体。高校财务人员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直接设计和参与者,人员素质和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另外,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需要有较强协调力、创新力、洞察力、执行力和学习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出现。从建设方向上看,可以从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和引入既懂财务又懂计算机的综合性人才两个方面来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的队伍建设。从建设内容上看,加强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各种业务学习班,将要求财务人员终生学习的理念始终贯穿于继续培训教育过程中。通过制度化的业务讨论、交流和学习,使财务人员在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信息化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逐步达到适应财务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需要,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核心人才。高校亦应积极引进或培养兼具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网络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充实到财务部门中去,只有既精通会计又熟悉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使财务信息化工作更好地开展,现阶段,高校更应重视对财务信息化骨干力量的培养,加强对财会队伍的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战斗力,加速高校财务信息化进程。这样以来,通过组织保障和制度化培育,不断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骨干队伍建设,合理储备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老中青梯队。

篇4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当代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已基本实现了教学管理计算机化,数字化校园成为建设目标,各项信息化应用模块正处于集成整合的过渡阶段。对处在教学辅助地位的财务工作而言,其信息的生成与分析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如何把握教育信息化建设机遇,尽快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既是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思路

(一)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立足于高校财务活动和以财务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财务关系的管理

就共性而言,目前高校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财政拨款的取得、学费与住宿费等事业收入的取得、经营性收入的取得、人员经费支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后勤管理经费支出、医药费支出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财务关系有: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同财政及其他拨款单位的关系、同税务部门的关系、同审计部门的关系、同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业务部门的关系、同学校各级领导的关系、同教工的关系、同学生的关系等方面。财务部门在学校法人的领导下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首先必须审视自身的财务活动和以财务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财务关系,系统评价各项财务活动、各类财务关系在财务信息化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全面分析各项财务活动、各类财务关系在财务信息化工作中的服务要求与功能规划,促使高校财务工作的重心由原来的单一核算转向综合服务,确保财务信息使用者及时获取财务信息,增强财务信息在高校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着眼于数字化校园对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新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就是建设数字化校园,而校园数字化建设通常以“一卡通”系统建设作为切入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师生个人的财务信息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内容。在校园卡平台上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应充分重视师生的信息需求。不管是教职工的工资、科研酬金发放,还是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乃至学生各项费用的上交,都能通过“一卡通”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实时查询,并通过智能凭证系统将发放与上交结果导入财务核算系统,完成会计核算。这既让师生感受到信息化能够给他们带来快捷、安全的财务服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财务服务效率。

(三)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借助于先进、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功能较强的财务软件搭建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财务信息要实现向使用者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就要求财务数据从封闭的财务处理平台流入到互联网,其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借助于先进、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功能较强的财务软件来实现。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新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就需要加大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投入,建立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财务部门必须同软件公司合作,针对高校财务活动实际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对在企业中应用得比较成熟的管理型财务软件进行功能拓展,开发出适用于高校融核算与服务为一体的高校版管理型财务软件信息处理平台,使高校财务管理真正从静态走向动态,而且通过分级授权能让全员查询、使用财务信息,参与财务管理。通过增加软件在财务信息与查询、预算与控制方面的功能,保证所有财务活动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核算和事后有分析,而且要形成实时理财、全员理财、民主理财的格局。

三、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措施

(一)充分调研,找准信息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

搞好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充分调研,找准信息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是关键。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应是一个由人员、组织机构、工作模式、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应用体系。要成立一个财务信息化领导小组,找准各部门对财务信息化的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工作。科学规划还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既要通过专项资金投入解决财务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还要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会计管理、又懂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培养和建立自己的研发、应用和维护队伍。此外,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运用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获取财务信息的能力也是规划应考虑的。

(二)统一规范财务信息,明确财务信息化服务内容,编制好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

统一规范财务信息,明确财务信息化服务内容,编制好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是高校财务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统一规范财务信息,要求财务信息化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对各部门提出的信息需求,坚持“统一开发,统一配置,统一编码,统一平台和统一实施”。明确财务信息化服务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多角度、多层面充分考虑工作量大小和管理流程变化,根据学校承受能力分步完成。从我校的实践来看,目前提供的信息化服务主要有学校实时财务收支及重要资产项目变动状况、财政经费预算批复情况、自筹经费到账情况、部门及项目经费使用和结余情况、工资查询与打印、学费划缴情况。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是实现财务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助推器。

(三)完善学校基础网络,拓展财务软件功能,提高财务信息能力

完善的学校基础网络,是构建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如果学校基础网络不支持学校各部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数据交换,不仅影响信息采集与输出,财务信息的使用也会受到限制。要建立学校内部资源丰富的、网速较快、可拓展的公共基础网络,增强网络的信息服务职能,确保各管理系统的相互衔接和有效集成。要采用先进、安全、高效的方式,将学校内联网与校外外联网连接,运用先进的数据技术等,实现数据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及时共享并有效利用。要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过滤网等系统安全技术,提高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传输采集、录入汇总、统计合并等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重要数据要尽量实现自动采集、自动生成和自动备份。

篇5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17-02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概述

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通信等电子技术手段,对高校财务工作模式进行重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财务信息,建立财务信息系统,提供充足、准确、及时的综合财务信息资源,为高校财务决策活动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时代,高校财务领域也在此大环境下发生了深刻变革,信息化建设不断渗透到高校财务领域,推动了高校财务事业的变革和发展。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传统高校财务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管理系统,财务信息仅满足财务部门内部需要,不易与外部其它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造成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利用率下降。财务信息化建设促进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升了财务信息的时效性,扩展了财务信息的使用范围,促进了财务信息质量的大幅提升。

2.实现高校财务集中管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很多高校均建有新校区,形成了多校区办学现实状况。如何解决多校区条件下财务的集中核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多校区间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和财务集中核算和管理。

3.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会计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充分的财务信息。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业务发生时即时向外提供信息,供信息使用者随时查询需要的信息。

财务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高校会计核算的效率,通过财务信息网络可即时掌握经费使用和项目执行实施情况,随时生成、处理和比较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动态有效的财务信息。

三、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基本思路

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科学的、高效率的信息化体系需充分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全面分析高校管理机制和特点,搭建具有较好扩展空间的体系框架,然后按照模块内容在体系框架内分步实施。

1.充分调研,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一是要充分了解校园基础网络建设运行状况,确定财务信息化实施范围。二是要完善学校基础网络,运用先进的防火墙等安全技术,提高网络数据安全性。如果学校基础网络不能很好支持财务数据的传输交换,财务信息的使用将受到限制;如果学校基础网络没有设置安全技术保障,则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威胁。三是要审慎评估财务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能力,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财务人员既要确立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理念,更要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技能,才能推动和发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2.找准需求,明确信息化服务对象。建设财务信息化体系的目的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师生提供快捷、安全的财务服务,因此,应充分重视学校师生的财务信息需求,通过财务信息查询网站满足学校师生对个人财务信息查询需要,同时也可让广大师生了解学校财务状况;二是为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财务信息化系统应建立包含财务分析、财务计划与控制、财务预测等内容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为学校融资决策、筹资决策等提供支持,提高学校财务分析、决策、资源配置及预算资金安排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整体规划,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标准。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须坚持“整体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规划时首先要立足财务内在需求,充分考虑现有基础条件和现实承受能力,突出重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注重与技术发展相衔接;其次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编码规则。要树立信息数据资源共享观念和信息沟通、协调工作思想,打破局域内部信息规则壁垒,科学规划,总体设计,适度超前,做到信息规则统一,技术标准一致,才能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可比性分析,才能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最终目的。

四、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组成内容

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应包含为财务管理部门内部服务的会计业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学校经济决策提供支持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为师生提供财务信息服务的财务信息网站查询系统等。

1.会计业务核算系统。会计业务核算系统主要以会计电算化替代传统的手工劳动,将复杂的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流程交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实现快速、准确处理大量会计核算信息,收集大量的原始的共享会计信息。会计业务核算系统由财务工作人员使用和操作,财务工作人员只需负责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制作录入等计算机软件无法自动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原先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核对、审核等工作转变为以电子文件、记录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会计业务核算系统是财务信息化基础系统,是最基础的财务信息来源。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会计业务核算系统为基础,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加工,为财务管理部门及领导实施财务决策提供辅助服务。财务工作人员利用财务信息管理软件,从会计业务核算系统提取基础会计信息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再次加工和分析,形成相对准确的、反映真实财务状况的且对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包含:财务报表系统、票据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个人收入管理系统等。

3.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有效的财务电子数据库,分析经费使用和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自动生成、处理、比较信息,并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技术手段,对财务现状或财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或预测,为高校日常财务运行管理、资金规划、资源配置等财务决策提供各种支持。

4.财务信息网站查询系统。财务信息网站查询系统是以会计业务核算系统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财务数据位基础,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向校内师生提供个人、部门财务信息查询服务。财务信息网站系统将财务信息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在业务发生的同时进行会计处理,并通过财务信息网站随时向外提供信息,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查询需要的财务信息。

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简化了财务工作量,提升了财务工作质量,财务人员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财务工作由传统的“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会计信息范围有效扩展,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提高,财务决策能力切实增强,保障财务管理目标顺利完成。

五、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趋势

高校财务信息化实现了高校财务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全方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然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高校财务信息化将不再是独立运行的局域系统,将成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运行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变化将通过财务绩效予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邱升齐.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财会通讯,2011(23)

2.刘刚,王新,吴长海.浅析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价值工程,2011(7)

篇6

在财务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坚定不移的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信息化的构建与实现,体现了财务管理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是发展所需的必然动力;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应立足全局,以全盘考虑的视角,实现信息化的有效规划,各方工作狠抓落实,各方行为规范统一。如下图所示,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从上图可以知道,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各方工作的有效落实。(1)建立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建立一是实现了校园数据共享;二是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2)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源头,以网上报账系统为核心的财务处理系统。在构建便捷式服务的同时,强调财务信息化建设从会计电算化向以网络报账系统为主体的财务信息化服务转变。

三、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需求,表现出显著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是,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特别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网络安全问题突出、财务管理模式缺乏科学合理性等问题,弱化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制约了财务管理的改革发展。

1.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信息化建设落实到位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规范并引导管理行为的重要保障。而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建设进程中表现出较大的被动性,且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化建设落实不到位。首先,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之下,领导层对财务信息化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工作落实不到位,各方工作在被动的形态下展开;其次,高校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无法充分依托优秀的人才,实现全面而有效地财务信息化建设;再次,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在信息系统的维护中,只会进行简单的网络维护,而缺乏信息系统更新等能力;最后,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比较突出。

2.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增加了信息平台的安全风险

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之下,财务信息化安全问题成为信息化建设而的重点,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网络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网络安全的构建需要依托多样化的途径与方法,强化信息平台的安全维护。首先,高校财务信息平台强化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但在财务数据的传输等方面面临诸多的安全问题。如,财务人员一时疏忽,在数据传输中带入了病毒或移动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进而影响到信息系统平台的安全;其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便于财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但是,基于信息平台下的财务工作,更容易受到外部安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信息平台安全风险的出现。因此,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夯实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3.财务管理模式缺乏科学合理性,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财务信息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强调财务管理模式科学合理的重要性。但从实际来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比较落后,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被削弱。一方面,财务管理理念陈旧,与财务信息化建设相冲突;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方式与技术单一,无法满足信息化的需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应注重科学合理性,并充分立足于自身特点,夯实财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此外,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依托于完备的软件功能,软件功能的欠缺,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强化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强调建设全面到位。在认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同时,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及时有效的解决。只有认识清楚、分析透彻,方可提出有针对性、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在笔者看来,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关键在于如何在已有的管理体制之上,构建更加契合现实需求的管理体制,确保财务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因此,财务信息化建设推进与实现,应做到:

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确保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

高校在深化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强化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认识,并在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之下,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同时也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高校领导层的认可与支持,是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展的有力保障。一方面,高校领导层要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在财务管理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协调各部门,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专业性强,不仅强调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保财务工作有效开展。于是,切实抓好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夯实理论联系实践的活动开展。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规范财务管理中的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2.构建财务安全防护体系,提高信息系统安全

在开放的信息系统平台下,强化财务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首先,学校要强化财务系统的安全控制,通过安全技术构建安全防范体系,提高系统的安全。并且,财务人员要对网络安全知识有所了解,避免操作不当而造成系统安全问题;其次,强化对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平台即操作平台,构建一定的安全防措施范,例如:通过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等,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防护,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再次,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规范各方的行为。一方面,针对网络财务管理的特点,制定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确保网络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另一方面,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降低因财务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财务信息安全问题。

3.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财务软件功能

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注重信息软件在其中的重要性。并且,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夯实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财务信息化建设,一是要立足制度现状,从现有规章制度的优化着手,突显出创新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二是立足于能力现状,从财务等部门的现有能力着手,转变工作模式、优化工作理念、提高工作能力;三是立足建设环境,从加大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信息化建的设队伍与基础。。此外,当前的财务软件无法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应强化软功能的升级改造,充分依托先进的财务软件,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

4.着力校园数字化建设,推行“校园一卡通”与“收费―教务对接”

“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的显著特点,也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校园一卡通”,实现信息共享,并对高校内各个部门的业务管理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校园一卡通”将职工工资今天的发放、学生学费的缴纳以及校园内的消费等活动,在“一卡”之下便可轻松完成。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并且,对于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手机或校园网的方式,对自己的消费方式进行查询。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自己的财务信息,而且实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使用者)的信息互通。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学费方面的有效应用,逐步强化“收费―教务对接”的实现。这样,一是实现了财务与教务系统的对接,并实现了收费管理与学籍管理的的数据共享;二是对于家庭贫困生,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生活的情况之下,提高对贫困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照顾。

5.通过银校直通,实现无现金报账

篇7

(1)管理规范化。在进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造能够实现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局限性的突破,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具有会计核算功能,而且在核算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对全校设备、资金、不动产等各类经济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调控和使用,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财务信息将与相关部门的信息相结合,通过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财务管理工作总的财务信息筛选与存储将会更加方便和准确,实现对信息的高效集成,控制范围加宽加深,管理功能加强加大,提高高层财务管理者的控制能力。(2)工作效率高。实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解决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财务数据实时反馈慢的问题,在财务信息化平台上,不同职责岗位的财务人员在记账、审核、制单、结账、报表等环节都可以实现同步操作,有利于把会计管理人员从那种日夜埋头于核算、抄写、计算、整理、汇总、核对等的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使财务人员腾出精力,逐渐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从而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3)资源共享好。会计电算化虽然有收费系统,但学生缴费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到财务部门的指定地点缴费,办学规模扩大后的高校,招生人数多,并分散在多个校区,单从学费收缴工作来说,时间长、工作量大,通过高校校园网访问财务系统,学生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不需要见面就可以完成缴费的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查询到应缴数,然后在注册前通过校园卡在宿舍、食堂或教学楼等自助缴费机或校园网上完成缴费手续,极大方便了学生缴费。(4)建设条件日趋成熟。近年互联网、局域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实施高校财务信息化提供了前提,高校的互联网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较好的网络环境,财务处工作人员均配备了配置相当的电脑,且通过会计电算化阶段的运用,逐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和相关财务软件的应用,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化要求财务工作人员既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而财务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的财务人员,计算机水平取决于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爱好;另一方面是为了工作后期培训与自学,信息管理知识薄弱,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对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进行处理,对财务信息的内涵意识薄弱,把计算机当成高级的计算器,对财务软件功能认识不全面,只更谈不上掌握网络技术,由而制约了财务信息化的进程。(2)信息建设还比较滞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来源不仅仅只是财务处一个部门的信息,还来源于学院其他部门如学生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要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学院建立办公信息提取系统,这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不懈努力,才能达到信息的集成管理。(3)网络环境有待改善。 网络的安全性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虽然高校内部会在网络的各个接口安装防火墙设备,但是财务数据与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在使用内存卡、移动存储卡、局域网等传播的过程中,网络病毒对财务系统的侵害不容忽视。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途径

(1)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实现财务信息化的关键因素。在财务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应增加信息化管理教育,可以通过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不定期的专题教育,请信息化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信息管理技术和能力,培训一定数量的既具有较高计算机维护与应用能力,又对所使用财务软件有较强驾驭能力的财务人员,努力实现从单纯财务财务管理人员到财务管理与信息管理复合人才的转变。(2)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结合。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部分,要重视与校园一卡通的整合,从全局出发,统一部署,在硬件购置、软件建设等方面统一领导,协调处理各部门的数据信息,防止信息孤岛现象产生。(3)建立稳定安全的网络平台,确保财务信息安全。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与财务信息公开性特征之间存有一定的矛盾,在实行网络化管理时要时刻关注安全隐患问题,防止非法侵扰造成信息系统崩溃,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出现故障造成信息数据破坏丢失,高校应对网络和系统安全定期检测和实时监控,综合使用几种安全功能模块,如“防火墙+网关+加密口令+WEB服务器+访问控制器+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保护+数据加密”等。

总之,实现财务信息化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维护和建设这个平台,才能推动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减少财务决策失误,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篇8

2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高校财务管理已成为学校整体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实现自主办学的关键环节。特别是近年来以财政拨款为主体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高校财政拨款与其他来源的收入在比例上发生变化,由学生缴交的学杂费收入已从原来的辅助部份占到了主导地位,总额明显高于财政拨款收入;高校从科研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获得的科研经费也有显著的增加,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将由全额预算拨款渐渐地转向差额补助或者自收自支的事业核算单位转变。另外,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新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新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实施,为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奠定了基础。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化技术也被应用在财务管理上,尤其是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如何把网络技术和信息应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上,以进一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是每个高校都面临的新的课题。

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财务管理实现协同集中管理,以满足多方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建立综合分析体系,有效支持决策。决策支持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为了有效适应市场,决策者们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案来评价高校的经营业绩、经营风险、财务状况及获利能力,为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传统高校财务系统主要包括了账务处理、学生收费、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等模块,结合财务系统的传统功能与现代信息化财务的需求,集成了各项财务传统功能,开发现在手工部分模块,增加信息分析与决策模块,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数字校园环境下的的财务管理门户,确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3 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举措

3.1 理念先导,统筹规划,逐步升级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统筹规划、逐块逐步升级,构建科学合理的“一卡通”系统,多证合一、以卡代证、对师生员工个人财务、学费、账户等内容,进行准确安全高效的监督管理。对于其他教职工、人事、图书等业务管理建立独立的平台机构,分机构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突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次性,结合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我国高校自身特点,将各个部门的资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构建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循序渐进平稳建设。

3.2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整、高速的网络系统是高校真正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学校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高速的校园网络,强化学校网络服务功能。为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必须采用先进的防火墙、强大的杀毒软件来确保校园网络和Internet网络连接的安全性。对于财务的一些重要数据,高校服务器必须做到自动备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也将得到快速地发展,向着智能化与开放化方向发展。高校的财务信息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收集、加工、处理、核算、反馈,不断创新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拓宽财务管理的职能,使高校领导者能够更有效地做出财务决策,充分体现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高校的财务信息有选择地公布于众,实现财务信息共享,使高校财务管理向着开放性方向发展,提高商校财务信息的利用水平。另外,还需开发新型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与安全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来大幅度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减少劳动消耗,提高系统对财务信息的分析与风盼预测能力,提高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同时运行安全技术避免财务信息丢失情况的发生,以满足高校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3.3 实现财务业务与各相关部门业务的关联

资金是一个单位的血脉,高校的财务业务和其他部门的业务都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财务业务服务于其他业务,为相关业务提供规范的财务管理,提供资金保障以及有价值的财务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财务的工作又是对其他业务过程中的资金使用、资金流动的监控,能够实现对全校各部门、各环节的财务监管,来保证资金在高校统一的管理下被合理安排使用,为高校实现财务统一管理提供科学的和现代化的手段,同时为保障高校的办学能力及时回拢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的效率。

3.4 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与数字校园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不再是独立的、封闭的,高校财务的内部局域网络通过专用接口,与外部人事系统、学生系统、教学系统、科研系统等有关系统相联结,可实现财务信息系统与财务部门外部其它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财务内部各部门使用者及财务外部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信息,不再处于被动等待会计信息的地位;财务部门可以给不同的会计信息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使其通过网络很容易就能在财务信息库中提取到有关的会计信息。这样,信息系统就在―个整合的、开放的环境下,与财务内外部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同步交流和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价值。

3.5 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控制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对财务内部控制各个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

篇9

高校财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高校财务工作模式进行重组,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财务信息集成、整合和优化,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及时提供准确、综合的财务信息,实现学校内部资源的共享,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管理数据支持。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高校快速发展,财务管理需要

随着高校的快速扩张,经费来源呈现多样化,复杂化,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少则数亿元,多则达数十亿元。很多高校是由原来多个高校合并而成加上新校区的建设,多个校区的现象比较普遍,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施,减少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时代的推动,社会发展需求

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普及到家庭和个人,现代化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必须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解决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同时政府财政部门收支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等需要学校财务信息化与其相匹配。

3.高校数字化校园一体化的需要

高校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广大师生,建设节约型校园,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一卡通等已经在高校普遍推广使用,财务信息化是学校数字校园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校内信息共享是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比如学生处需要掌握学生的消费情况,为贫困生的鉴定,学生奖助学金的发放,学生恶意欠费追缴等提供信息;教务处及时在系统反映学生休学、转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在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都需要财务信息的支持与共享。

4.做好预算管理与财务监控的需要

高校项目多,经费数额大,如何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财务预算精细化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让预算精细化、合理化,提高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为执行刚性预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财务信息化有利于各部门财务信息的集成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对财务有效的监控。财务信息化能实时反映经费状况,方便师生实时了解各种经费的使用情况,有计划开展有关工作。

5.绩效考核评估与财务决策的需要

绩效考核是评估经费使用合理性的有效途径,通过财务信息化,对项目情况做实时的考核与分析,为绩效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学校领导通过系统提供详尽的各种分析数据,为解决财务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信息的决策与支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

我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步晚,经历会计电算化阶段、局域网网络化管理阶段、互联网阶段,会计电算化阶段已经是高校中普遍完成,很多高校已经在局域网网络化管理阶段向互联网阶段过度。高校中,校园卡广泛推广使用,但是由于校园财务信息化和校园一体化的建设没有完成,在高校中真正做到一卡能通的不多,更多的是停留在吃饭结算和图书馆借书等简单功能。广州大学城的一卡通已经和广州公交系统的羊城通互联,大学城的十所高校共享,是国内校园卡中发展较快的案例。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缓慢

目前高校中真正做到财务信息化的高校很少,除了个别民办高校按照企业模式建立了较高水平的数字校园,促进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高校中普遍存在处于局域网阶段,部分简单的查询功能向互联网提供。目前高校财务主要通过采用购买财务软件和多个软件共存的方式,实现内部做帐和管理不同功能的需要,财务软件功能限于信息输入、凭证和报表生成、项目经费总量的控制等简单的功能,还没有做到统计分析。部门之间信息不通,有关信息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查询、盖章核实等方式。

2.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很多是老职工,除了财务知识,只会会计电算化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习惯于传统的做法,财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欲望不强烈。比如学生收费方面,很多高校仍然使用传统的现金交费或者为学生开银行卡办法,学生排队交费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网上支付等现代学生常用的方式难以在高校财务中推广。

3.思想固化,阻碍信息化建设进程

高校中行政化色彩浓,财务部门作为高校重要部门,掌握学校大量的经费,部门负责人认为这是学校赋予他们的权利,部门之间不愿意将信息共享,严重阻碍信息化建设。

4.资金缺乏,急需较大资金的投入。

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软件的开发,硬件的建设,在高校资金有限情况下,很多高校无法安排经费加快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5.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

由于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起步晚,尚未有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各职能部门的办公系统由不同公司根据部门工作需要开发,系统间缺乏数据接口,部门系统间数据形成信息孤岛,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增加难度。

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领导重视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信息共享涉及到学校很多部门,加上财务人员自身的不积极,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由于高校中大部分领导不是学财务出身,学校财务状况过度依赖财务人员,未能意识到财务信息化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高校管理层应更新管理理念,充分认识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掌握有关财务知识外,要善于接受信息时代的新方法、新理念,同时掌握计算机、网络、软件使用与维护等知识。针对目前高校财务人员的情况,要在学校层面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配备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及时解决财务信息化中出现的软件和硬件问题,同时做好业务培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3.政府主管部门更新观念,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高校财务不愿意接受新的技术手段,除了个人原因外,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和理念陈旧成为枷锁。如学生的各种考试交费中,财务规定收费必须给收据,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和远程操作,很多考生根本不需要收据,执行部门与财务部门产生较大的分歧,由于票据的问题,限制了网上交费。高校财务信息化进程急需上级部门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在规范各种财务行为的同时,制定与现代相适应的管理规定。

(1)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远程规划

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好中长远规划。在软件设计上,要预留足够的接口和空间,随时更新和新部门的链接,避免阶段性重复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信息安全

财务信息化为工作提供很大方便同时,如果做好信息安全是重要的问题。高校必须加大投入做好相关的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同时加强相应制度的建设,将网络维护、数据安全管理、计算机管理等具体问题制度化,规范财务人员相关计算机的使用管理与数据备份等,防止病毒、黑客攻击,确实维护网络安全和数据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魏佳.信息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5.

[2]周骏.XX师范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3,5.

[3]肖富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3

[4]孙琪华.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12.

[5]贾云龙.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

篇10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主要包括:

(1)实现高校财务的集中管理。随着高校规模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资金量日益增长,许多高校有多个校区,在管理体制上要求实行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给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信息化建设,对二级财务以及多校区、多部门的财务核算实行强有力的统一管理,实现了多校区之间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和核算,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后,通过高校校园网访问财务系统,开通财务信息查询,可随时跟踪每一项业务情况,广大师生员工可以实时、动态得到相关信息;对高校外的部门和机构,如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也可以通过网络调阅高校的信息,了解相关单位财务政策的执行情况。财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再局限于财务部门的人员,信息需求者在拥有权限的情况下可得到更多的信息。

(3)有利于提供决策信息。财务信息化使高校会计核算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延伸,效率极大地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财务信息,分析高校的经费使用和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随时自动生成、处理、比较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动态有效的财务信息,便于做出科学的决策。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财务信息化必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的原则,但现实情况是,在财务信息化实施初期,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实施时没有结合学校财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若干个项目作为重点,按任务的轻重缓急分步处理,导致信息化的项目较多, 但成功的较少,其中大部分是因为规划失度, 盲目求大求全而导致最后草草了事。

(二)数据标准没有统一规则,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大多数校内部门的管理系统分散投入,信息规则在部门内自成一体,校区编码、部门编码、教职工编码、学号编码、固定资产编码、科研项目编码等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规则,造成数据采集和处理口径不一,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门更新时,必须先转化成自己部门的信息规则才能更新,所以部门间的信息难以共享。如财务部门使用人事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时,就必须先将相关部门的信息规则与财务部门的信息规则对接,才能转化为财务可用的信息,导致财务成本提高,同时还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同一个信息从不同部门反馈的结果不一,引起各方面的矛盾,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三)财务信息无法满足使用者管理与决策的需要目前的高校财务信息系统主要由账务管理、学生收费管理、工资管理、财务信息查询、网银管理等系统组成,这个系统以账务管理为核心,对日常例行的数据资料进行管理。这种系统是对人工会计的模拟,财务部门提供信息的方式是对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汇总,以会计报表等形式上报。由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只能是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解释,只能反映过去一段时期学校财务运行状况,财务数据缺乏时效性,明显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够向使用者随时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不能够支持财务工作中的决策、规划、分析活动,也就不能满足使用者管理与决策的需要。

(四)内部控制措施不力,与信息化建设不相适应传统内部控制对象是处理会计业务的财务人员,只要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就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校的财务管理早已不是手工模式,网络系统代替了纸质凭证、账簿、报表等, 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分类、汇总均不同于以往,财务内部控制的范围和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财务内部控制由原来的会计职能为主,转移为会计职能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职能为主,将控制重点放在信息的数字化控制、信息输出的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等方面。由于没有考虑信息技术对业务运行形成的风险,不少高校的内部控制仍建立在传统的不相容职能相分离及相应职责分工的基础上,不能适应高校财务信息化的要求。

(五)财务信息系统开放的风险财务信息化后,高校在利用网络实施财务管理,在享受高效便利的同时,也给财务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威胁。第一,会计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在开放的网络中,会计信息存在被窃取、篡改、泄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第二,一些非善意访问者通过网络对财务数据服务器上文件和数据进行删除和破坏,导致整个财务系统瘫痪。第三,电脑病毒的传播给财务系统带来风险,电脑病毒可以通过E-mail或网页连接进行传播,在实现网络化管理后,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的概率已非常高。

(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财务人员除了应掌握扎实的财务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技能,并能够根据学校管理的需求,建立分析和决策模型,这样,财务人员才能有效地利用核算信息和外部信息,降低财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很多财务人员习惯于传统的思维与工作方式,只满足于日常的报销记账,不愿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对新的财务管理手段产生抵触情绪,人员素质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状况不容乐观。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策

(一)转变观念,领导重视和支持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财务信息化首先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管理问题, 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决不是传统管理加计算机, 而是改造传统财务的一场变革, 是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财务信息化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能否与高校各项工作相融合,关系到信息化工作的成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为目的,需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从学校领导开始就高度重视,要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聘请有关专家,才能保障该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信息化必须立足财务内在需要,统筹规划在规划时一定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适当取舍,循序渐进。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还要分阶段,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目标,并尽可能和学校的发展规划相融合。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必须是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做到适时、适度、适用,不要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既要注重与技术发展相衔接, 更要从实际出发, 考虑现有基础情况和现实承受能力,考虑学校的观念、人才、组织、基础管理等是否能够适应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要求。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对技术目标的追求必须最终落实在效益目标上。

(三)制定信息规范,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建设制定统一规范的信息编码,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只有规范的信息编码才具有交换和可比性,才有助于高校内部各部门或外部对原始数据只输入一次,就能做到分次或多次利用,这样即减少数据的输入工作量,又实现数据一致性,保证数据信息共享。制定统一规范时,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和总体设计,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编码、统一实施,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各部门要具有数据资源共享的观念,树立部门间合作的服务意识,确立信息系统能帮助部门之间实现实时信息沟通和协同工作的思想,打破部门局域内部的信息规则壁垒,全校一盘棋,相互协调,全面安排,部门规划服从全局规划,支持校内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达到信息规则统一、口径一致、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质量。

(四)创新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消除信息化隐患高校财务信息化涉及高校财务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化隐患埋藏在高校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创新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一要规范控制环境,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控制意识。二要根据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处理方式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将传统的控制活动嵌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实现人工控制和计算机程序控制相结合,实现自动化业务控制。三要建立健全财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财务网络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制度制定后,只有有效地执行才能发挥它对工作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因此要注重落实这些制度和规范,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使日常工作制度化,从而建立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五)落实网络安全维护,保持信息通道的畅通财务人员要重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共同维护财务网络的安全,适应网络环境对财务工作的要求。第一,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的宣传, 树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在工作人员的思想上安装一道“防火墙”,对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如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的教育;对普通操作人员要请专业技术人员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病毒防御常识,将网络信息安全技能纳入日常工作之中。第二,加设防火墙。在财务处内网和校园网接口处建立访问控制系统,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目的在于防止外部非法用户访问,为数据传输、转换设置电子屏障。第三,财务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在网络环境下,通常可分层次地采用服务器双机热备份、RAID 镜像技术、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自动备份等多种方式,备份数据要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多个存储介质上,必要时,使用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对备份数据压缩、加密。定期将必要的备份数据刻录到光盘中,保证数据在损坏后可以及时恢复。

(六)完善财务软件功能,建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由于现行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只能够处理日常的例行业务,所以应该对现有功能进行扩展,增加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计划编制与控制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在数字化校园的条件下,既要求通过现代化手段,实时地将经济业务核算信息进行披露,让广大教职员工了解学校的财务状况,满足众多使用者的查询需要,同时要通过收集、整理、存储的内外部有关数据,建立各种辅助决策模式,如教学投入分析模式、预算执行分析模式、现金流量分析模式等,生成资金来源构成和使用方向的分析指标,对学校的融资筹资能力、负债能力、办学成本等进行测算,帮助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决策,合理安排预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快、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七)强化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管理水平又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因此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就至关重要。要加强对财务主管、系统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培训,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培养一批具有会计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人才。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就让他们参与进来,在参与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和完善管理思想。例如成立内部需求和测试小组,协助信息技术人员完成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正式使用前用户测试工作,确保系统符合用户的要求和使用习惯。在完成需求分析和用户测试的过程中,财务部门逐渐培养了一支成熟的信息化队伍,为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建设准备了必要条件。

高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财务信息化已成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最能体现高校管理实效的要求,高校运行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变化都可以通过财务绩效体现出来,因此在强调管理信息化是重点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11

1.2财务信息化建设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基本上都采用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基本的财务凭证制作、财务数据录入、数据存储、预算管理等功能。相对以往人工操作模式,大大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高效率、数据共享性等要求。因此,要对现有的高校的财政管理信息化功能进行拓展,增加数据分析预测、综合查询等管理功能。

1.3财务系统决策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其他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样,大致都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以往的手工操作来完成会计的计算、分类、核对、整理、制表、登记等工作;阶段二是对财务管理软件进行集成化管理和趋向网络化,这时对财务报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集成和网络化的信息分布处理。阶段三是以重组业务流程为基础,进行组织业务与资源的一体整合,提供了决策、预测、分析和控制等措施。

2探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1加强管理重视,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到了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等各个方面。这是一个关键环节在促进学校之间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方面。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未来能够稳定发展的基础策略。所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在重点突出、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改革创新和大方向的主体下,专门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小组。在具有实际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每个部门齐心协力,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的推进、展开。在全面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前提下,加大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保障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展开。

2.2统一部门信息管理,保证基础工作有效实行

为什么要加大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呢?就是因为信息化建设提高能够及时提供所有数据,并及时做出总结并进行准确分析,实现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及时共享。为了适应我国财政管理的各种规则,高校每个部门之间应该树立信息共享的新时念,通过创新改革进行有效的统一,打破部门之间的内部信息堡垒,实现全校信息一体化机制,在高校的设置管理系统、整体规划、公用服务平台的具体措施下,进行各部门之间信息协调、解决信息传递难等问题。

2.3加强资金使用效率,保障经营资金需要

面对社会上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关于拖欠工程和垫付资金等严重的现状,首先,高校财务管理在承揽项目时,要事先做好调查清楚资信和可行性的研究、了解建设单位的整体资质等级、信誉度、投资的资金渠道来源、偿债能力以及资金到位情况等详细信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一但出现付款不及时,或者业主的资金出现大面积缺口等问题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对现金的垫付额度,使学校尽量减少资金的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做详细的关于学校日常规划,包括资金的使用金额和使用途径及使用期限。

2.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完善高校经营发展的制度体制其主旨是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良好职业素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有提高了学校职员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的要求,才能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卓越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优化作用,确保财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求财政管理人员不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管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调查能力和市场学习的能力,这要求财会人员在具备基础财政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自主的学习当下最新的的财政管理知识和最近财政法律法规,只有这样紧跟时代的发展才能满足对财政人员的基本专业要求,才能在风险重重的财务工作上,落实财政工作,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整体的实践能力。

篇12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为适应新时代下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行数字化校园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全面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实现高校财务信息集中化管理。许多高校在一个地区拥有多个办学校区,并且高校在科研、行政、教学上的资金量日益增长。这些都要求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实现分级管理和集中核算。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对二级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和核算,实现多校区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提高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效率。

2.实现高校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在传统的高校财务信息核算和应用模式下,财务信息的直接使用者多为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其他部门人员如需要财务信息,一般会向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索要。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信息使用者诸如广大师生员工可以使用校园网进入数字化校园中,查询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动态跟踪资金使用状态。

3.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通过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集中化管理,信息使用者查阅和调取的信息来源于统一源头,即是经过财务部门核算和审核后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财务系统分配给的权限,实时获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了解学校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提高决策水平。

4.为各高校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各个高等学校在历史沿革、办学水平、组织架构上都不尽相同,在财务管理方面都探索出或者正在探索自己的模式。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使高校财务部门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效交流各自在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实现高校整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的提升和发展。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意识薄弱,缺乏资金支持

高等学校是财政拨款类事业单位,部分领导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情况。在经费使用方面,高校领导普遍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些都使得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开展较慢,发展相对滞后。

(二)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存在内控方面的隐患

在财务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无法统一规划和设计方案,导致部分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重要方面展开,也不能很好的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进行。他们只考虑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率,却忽视了由此可能产生的弊端和问题,因此在制度建设和内控风险的把握上,并没有同步跟上,从而导致了风险的产生。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

现阶段,高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不具备过硬、全面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这使得高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必然会遇到两方面问题:一是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举步维艰,开展缓慢;二是借助外力完成信息化建设后,在推广和实施时困难重重,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财务系统存在开放式的风险

高校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后,首先,会计信息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可以被查阅,但也增加了其被窃取和篡改的风险。其次,非善意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软件的漏洞在互联网上对财务系统进行攻击,造成财务系统瘫痪。最后,电脑病毒可以通过邮件和恶意链接进行传播,会加大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思维观念,从制度层面重视和支持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单纯的涉及信息技术问题,它首先是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财务信息化建设涉及学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否与高校各部门工作相互融合,是财务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此,为了有效地推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部门领导一开始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聘请有关专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立足财务工作内在需求,统筹规划

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下,高校实现财务信息建设是其应有之义。但是,在其实现财务信息化过程中,不应当盲目效仿和冒进式的推进,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统筹规划,逐步推进。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标,所以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时,需要充分调研学校现有的政策、组织架构、人才、管理等能否适应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配置。

(三)加强内控建设,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规范内部控制环境,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加强学习,掌握内部控制相关准则和流程规范。其次,根据学校自身各个业务领域的流程环节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将传统的内部控制规范嵌入到信息技术应用之上,充分实现计算机控制和人工控制相结合的内控模式。最后,从制度上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工作流程上减少失误的可能性,落实好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度。

(四)加强财务数据维护工作,确保财务数据安全

高校财务信息化意味着财务数据的高度集中和共享,如若发生数据丢失和被篡改等严重事件,将会对高校财务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财务数据备份和维护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可以采用手动备份和自动备份、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等多套方案。另外,我们也要防范数据可能存在的涉密风险,通过应用VPN技术和加装防火墙等方式防范外部非法使用者和病毒的侵入,确保数据安全。

(五)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财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

高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是财务信息化的直接参与者,其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有效的施行。高校财务部门在人才管理上,可以考虑通过引进具备一定财务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信息化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培养一批拥有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篇13

在21世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进行信息化改革,在行政、教学等各个领域推广信息化系统、使用信息管理平台是高校实现其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高校财务信息化各个风险因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难于量化、且普遍存在的联系,故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准确评价并有效管理财务信息化风险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财务信息化风险?如何进行识别、评价与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应使用何种工具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对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管理有何影响和借鉴?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及其风险

财务信息化,最早来源于美国企业“计算机辅助财务人员”的构想,进而发展为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ERP等现代财务信息技术与方法。具体到高等学校这一特殊主体,其财务信息化含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财务工作进行重组,通过网络、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将财务信息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并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从而为高校管理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充足、准确、及时、综合的决策有用信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

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影响信息化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即“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具体来说,可将其分为环境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非技术风险四种类型,其中技术风险、非技术风险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而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则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评价

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把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损失的频率、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综合评估。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评价的方式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跟踪评价等,其评价标准则分为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以及其他综合评价。

就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来说,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使用的主要有专家评价法、经济模型法、运筹学法、数学方法和模型组合法等,而每一大类又可以分为多种方法。由于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的模糊因素较多、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其识别、量化、分析和评估的难度较大。因此本文认为:对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的评价可采用基于风险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基于风险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

本文“基于风险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在使用工作结构分析法识别信息化风险的基础上,将专家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相结合,对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价,其基本步骤分为:

1.基于工作结构分析法的风险识别

财务信息化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信息化风险识别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为WBS,即项目工作结构分析法。具体来说,WBS是英文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的缩写,它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构成整个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程序与环节,常常用“一个任务为导向的活动家庭图”表示。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dey Process,AHP)是美国数学家A.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评价者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直至不可再分解,并在同一层次的要素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得出该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单项风险以及不同方案的综合风险水平。

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高校财务信息化风险,首先应确定评价目标与评价标准,然后将目标、标准逐层分解,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确定构建财务信息化风险评价模型后,高校财务管理者应请具备较高知识水平且经验丰富的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两比较的综合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判断矩阵,得出最大特征值与其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某一风险因素。这种“按照目标单位特征向量的具体细分项目的重要性排序”就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环节——权数分配。权数分配完成后,需要对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进行计算,从而完成对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3.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层次分析法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检验。上述过程,包括权数分配、最大特征值计算是否合理、准确,即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以使用公式:CR=■,公式中CR表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代表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可以通过CI=?姿max-n■得出,RI是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