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工程系实习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大部分同学选择申请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因为这类专业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计算机专业起源于美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美国成为计算机最发达的国家,而且每年都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相关人才。从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来看,每年工作签证专业需求第一的总是计算机专业。因此,一般来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留美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大,工作机会也比较多。电子电气类专业人才虽不如计算机专业需求量那么大,但还是很容易找工作的。电子专业是俗称的弱电专业,其专业需求常年排名前十,工资待遇虽比计算机专业略低一点,但也算是理工科专业里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电气专业是俗称的强电专业,专业敏感度较高,在美国找工作会涉及背景调查,因为许多公司一般不愿意招国际学生,不过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还是很容易找到工作的。
【申请注意事项】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专业十分看重申请者的数学和物理成绩,所以对于有意申请这两个专业的同学来说,高中数学和物理两个科目的成绩都不能太低。如果同学们要申请的是美国Top 30的名校,还需要提供数学和物理的SAT 2成绩或者AP成绩。而像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顶尖名校则更看重申请者有没有参加过与数学、物理相关的国家级或国际级竞赛并在其中获奖。依照以往的申请经验来看,申请者如果有数学、物理、信息等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或是Google编程大赛的获奖经历,在申请上会有明显优势。
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往往是美国理工类名校的强势专业,申请者如果直接选择这类专业来申请,一般来说被录取的机会比较低。因此,大家要客观评价自己的申请条件,如果对直接申请没有绝对的把握,建议先申请数学或者物理这样相对容易被录取的专业,等申请成功后在大学就读至少一个学期,然后再申请转到计算机和电子电气类专业。由于数学和物理是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的基础,因此一般来说,只要申请者修够学分,平时的成绩也符合要求,申请转专业会比较容易。笔者指导过的好几个学生都是通过这种“曲线求学”的方式最终转到了自己的理想专业。
申请美国本科的同学中,申请商科专业的几乎占到了一半,其中大部分同学申请的是会计(Accounting)和金融(Finance)专业。
【专业优势】
美国大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一般,但是就业率却比较高。从美国劳工部的工作签证专业排名来看,会计专业是唯一进入Top 20的商科专业。会计专业较好的名校有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等。
美国大学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收入较高,但在美国就业一般,而在国内的就业率则相对较高。美国的金融名校有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等。
【申请注意事项】
美国大学在招收商科专业的学生时比较注重申请者是否参与过和商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对于国内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这是除了标准化成绩之外需要特别准备的一个方面。另外,有些学校在申请时可以直接选择会计、金融等具体专业,比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而像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等则要求申请者在申请商科专业后先读商科预科(pre-business),等到了高年级再选具体的专业。还有些大学(如芝加哥大学)的商科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的一个项目,这类项目旨在帮助有志于从商的学生获得职业发展上的成功。
商科专业的申请难度较高,如果直接申请,被录取的机会很低。因此,笔者建议有意申请商科专业但没有十足把握的同学先考虑申请文理学院下面的经济学专业(Economics),由于这两个专业很多基础课是相同的,因此到了大二再申请转专业会相对容易,而且也不需要担心没有基础。另外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商科专业毕业后留美工作较难,如果大家想毕业后能在美国顺利找到工作,那么在假期就要多多实习。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选择申请读研,继续深造,增加自己留美工作的机会。
除了理工科、商科这两大热门之外,也有一些同学申请文科、艺术类的专业,但是更多申请者则选择的是不定专业(undecided)。芝加哥大学官方网站称:“In fact, 'undecided' is our most popular major. (实际上不定专业是我们最受欢迎的专业。)”这是美国大学不同于国内大学的地方之一,也是美国大学的一大特色。对高中生来说,大学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业,在申请的时候就选定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考虑到这一点,大部分美国大学允许申请者在申请入学时选择不定专业,在低年级先进行通识教育,到了高年级再定具体的专业。
【专业优势】
这一专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熟悉大学的各个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01-02
“数字图像处理”是发展快且应用面广的新兴信息处理学科,[1]其所涉及的图像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计算机、通信、遥感、测绘、生物、军事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数字图像处理”已是高等院校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完美结合了数学科学。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实践。面对这样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和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们常常处于一个尴尬境地:虽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所吸引,却困扰于课程的理论性,在一些繁杂的数学推导面前望而却步,逐渐丧失学习兴趣。[2]美国作家威廉·阿瑟·沃德有句名言:“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展示,杰出的教师激发兴趣。”要想改革“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将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向更为务实的专业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应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突出“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基于这些认识,笔者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若干提高学生自主性举措的探索。
一、增加“课题驱动”的学习环节
“课题驱动”或者“任务驱动”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课题为中心,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到目标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变得目标明确、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其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和自主性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
“课题驱动”学习中的“课题”设计非常重要。首先,课题按照其难度与涉及知识范围的大小应分为多个档次。在本课程教学中,分为微课题与综合课题两个档次。微课题针对某一具体单一的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提出要求,例如要求对手机拍摄的一张对比度欠佳的图片进行灰度拉伸以提升效果。微课题数量可以很多,其优点在于可针对每一项图像处理技术单独设置,在实施时间和基础原理准备上相对灵活。综合课题需要多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课题要求更接近实际需求。例如可在课程中设置下面几个综合课题:检测流水线上的空瓶;实现电影特效,如人脸渐变为兽头;多幅相片拼接大场景;消除相片中的直线运动模糊。这些课题本身就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前沿应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展示结果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讲授完基础原理知识和方法后,作为课题让学生们根据兴趣选择题目自行分组和实现。
课题的实施根据档次有所不同。微课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进度依次提出,学生需要参与完成每个课题。花费时间较少的直接在课堂上利用MATLAB实现,花费时间较多的则在课下进行。综合课题的选题放在绪论课后,即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各种有趣应用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题,组成3~5人的小组,小组内明确分工,到学期末前完成。综合课题完成后提交书面报告、程序与结果、PPT课件。每个小组有30分钟时间向全班同学和老师介绍其成果,讲解原理并接受提问。
在对本科三年级两个不同班级和本科四年一个班级的授课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现象。首先,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性课题更有兴趣。这可能是由于综合性课题更接近现实需求,其产生的结果也更复杂和有趣,而微课题由于限制于实施时间和技术,其处理结果缺乏吸引力。其次,学生在其课题实施中所展示出来的能力令人瞠目结舌。以选择人脸渐变课题的小组为例,最初的期望是学生完成对该技术的目的、背景、基本实现方法的总结,并采用一种基本方法实现简单的渐变。最终,学生不仅圆满完成了预期任务,更在实践中发现了该基本方法的缺陷(两张图片中目标位置不重合的话,无法实现渐变效果),通过实现手动选取特征点和利用网格扭曲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对不重合的两幅图进行变形这一问题。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修正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积累的倾向,转而侧重于培养综合能力。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综合分析事物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团队分工协作的合作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大胆尝试的创新能力都得以快速发展。
二、课堂上实时进行基于MATLAB的算法验证
MATLAB用于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有很多优越性。MATLAB软件函数齐全,功能强大。其图像处理工具箱提供的函数,几乎可以实现所有图像处理方法。MATLAB非常适合用于基于课题引导的教学:MATLAB中丰富的函数有助于把学生从复杂的编程工作中解放出来,花更多精力分析和比较各种处理方法;MATLAB中简单却功能强大的图形图像显示功能,使学生可以快速直观观察分析结果;MATLAB语言简单易学,所有核心文件和工具箱文件都可读可改,学生可以通过读写源码理解原理,增添自己的功能甚至构建自己的工具箱。
MATLAB已成功用于讲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和算法后的实验或者实习阶段的教学。[3,4]而本举措强调实时地对基础理论和算法进行验证与结果展示,即学完一个相对完整的图像处理算法原理后马上进行MATLAB编程验证。类似教学方法在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已经得到了多年应用(在其教室内,学生课桌后面就是试验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以随时转身进行实际操作验证),[5]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原理部分有大量令人生畏的枯燥冗长的公式推导,对处理结果的有趣体验和处理成功后的成就感有助于重新抓住学生因前面公式推导而减弱的注意力,使其重新点燃兴奋感,从而在课程的全过程都保持兴趣。第二,对算法的每个阶段结果的实时验证和观察可及时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原理,即使有一部分原理未能及时理解,相关感性认识仍可帮助学生继续学习后续部分。第三,MATLAB验证除作为教师演示手段外,还成为学生的学习手段。学生可以籍此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知识,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这样就使MATLAB验证的作用发生了质变,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但是,这种方式的实施还需要一些条件的配合。例如,上课地点需要在机房或者每个座位都配备计算机的教室;由于MATLAB编程和验证会耗费额外的时间,那么每堂课所讲述内容必然减少,会造成课程基本内容在所给课时内无法完成。因此,需要配合讲授内容的精选,贯彻“少而精”原则,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有最大收获。此外,也要精选需要实时编程验证的内容,避免无谓的时间耗费。
三、教学媒体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从实践上讲,数字图像处理是“所见即所得,所得即可见”的一门学科。由于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大都可以用图形图像展示,在课程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得非常充分。[6,7]通常情况下,教学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录音、软件、网上资源等)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用来更直观地给学生们展示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吸引力。然而,这些资源应当同时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激励学生利用媒体资源进行问题的分析、说明和讲解,使其自行探究蕴含其中的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这样就使媒体的作用发生了质变,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这一措施的具体实施其实渗透到了前面两个措施之中。在“课题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使用大部分媒体资源和时间资源的主导者转变为仅为学生提供部分媒体资源并占用少量时间的引导者,而学生必须从大量的信息来源中迅速查找、分析、理解并实现特定技术方法,在课堂上使用媒体清晰表现并清楚讲解;在“MATLAB实时验证”过程中,学生自行利用MATLAB探索和学习知识,教师将主动权、课堂时间和MATLAB软件工具交给了学生。
四、总结
笔者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若干提高学生自主性举措的探索。在贯彻课题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学生地位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媒体资源由教师的演示工具变为了学生的认识工具;使MATLAB编程验证成为学生认识和学习知识的自然手段。爱迪生曾说“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自主学习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的确让人吃惊。通过在教学中坚持和继续完善这些措施,有望创造更加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冈萨雷斯,伍兹.数字图像处理[M].第3版.阮秋琪,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陈文驰.提高“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7(4):34-36.
[3]吕秀琴.GIS专业《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5):174-176.
[4]彭晓明.基于Matlab 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实验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1):60-62.
[5]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EB/OL].http://rose-hulman.edu/academics/academic-departments/electrical-computer-engineering/faculty-staff.aspx.
篇3
1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作用
1.1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概述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它所构建的就是一套基于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全方位技术功能体系,它能够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大胆创新与快速发展,也能提升医院的电子信息管理水平,例如在临床医学研究、科研教学发展、人才培养、绩效考核、审计监察等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所设计的技术类型及内容偏多,随着近几年新医改进程背景下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像HIS、PACS、LIS系统等等也纷纷为医疗电子信息数据统计、医疗临床服务、医院绩效考核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1.2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的应用作用
医院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其中就涵盖和贯穿了三大体系:由医务人员、医疗保障人员以及病患所组成的人员体系;由药品、医疗器械包括各种消耗品所组成的物质体系;以医疗、教学、科研、后勤、人才培养活动与周边环境变化所组成的信息体系。这其中的前两种体系为医院运行的主体体系,它们可以被称之为有效流动体系,有效流动体系必须畅通,医院的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应用过程才能更加顺畅,而信息流必须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调配下才能实现畅通有序展开,保证信息的有序流动,最终推动信息的有形流动过程。为了确保医院中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实现最优配置,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所要体现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3方面[1]。第一,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能起到基础功能作用,它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并配合现代化管理理论,实现了对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科学计划、组织、实施、控制与决策,为医院所有管理活动争取最大利益,并同时阐明管理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第二,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能起到有效控制工作的作用,辅助医院来完成各方面规定与任务目标,确保院内医疗、科研、教学等等环节都能完全按照标准规章制度来实施,成为医院信息运转与控制过程的主要载体工具,帮助医院实现信息的反馈与调节控制。第三,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能起到推动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特征,例如当前的HIS、物联网、电子病历管理、医疗保险、PACS影像存储与传输等等分支系统都是针对医院所开展的科研管理工作,它们发展快速,体现出了一定的医疗服务普适性,对医院快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
2某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管理的应用方法探析
某医院是地区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近年来最新提出了全数字化医院建设要求,希望集中力量,为医院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体系,完成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管理目标,初步建成数字化医院,并获得更多经济与社会效益。
2.1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管理建设总体规划
该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管理建设总体规划即面向全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数字化医院,它的整体规划主要包含以下4步骤。首先,要实现以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为主的临床医生职能工作站、检查系统,包括检验联机、手术、血库、膳食等分系统管理站,并通过HIS技术系统来确立病人信息管理中心在医院中的核心地位。其次,在医院内部实现医学影像网络,基于医院医疗信息中的80%影像信息记录来实现对院内的无片化管理,这也为数字化医院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再次,医院主要利用了电子信息工程系统中的PACS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与卫星通信带宽,通过这两项来提高医院整体的远程会诊质量[3]。最后,基于医院外科手术过程与临床监护信息管理来实现数据远程传输与共享,该技术能够对病患进行远程监护,包括针对实习人才及新入院医生的远程指导教学,体现医院本身的附属教学特性。心电监护系统就是这样一套能够实现手术过程监督与研究的先进化电子信息工程系统。除此之外,该医院的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分支项目还有许多,它们主要围绕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与实施进行有机规划,明确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内容,例如经费预算、软硬件规划与人才建设等等,希望从电子科技技术与制度双重层面上保证医院未来现代化建设管理进程[4]。
2.2某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应用方法
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就是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技术,它是当前该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应用于该院的CT、MR等医学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帮助医疗管理人员解决对医学图像的显示、获取、传送与管理问题,做到全程无胶片化管理。可以说,PACS系统与HIS系统是当前医院最重要的信息共享接口,它还能帮助该院与其他医院形成信息系统联系,优化远程医疗功能[5]。具体来讲,该医院通过PACS发展模式来构建小规模mini-PACS以及PartialPACS,配合DICOM3.0标准设备接口来将所记录的数字化影像成像传输到网络上,实现基于该院影像部信息资源共享。另外,该院也通过B/S与WWW技术来制作示教式PACS系统,辅助各个科室进行非医学影像诊断浏览操作,满足院内诸如CT、超声、X光线和MRI的医学影像,这也是该院内部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图像分配IHIDS系统的基本雏形。再一方面,PACS模式也与不同传输速率相互组合,为医院构建了基于不同类型的远程放射学信息系统RIS,该系统按照功能主要被划分为4个服务类型[6]:第一类为低速、窄带远程放射学信息系统,它主要以PSTN公共电话网络为基础,配合路由器与多媒体PC平台相连,为医院医疗服务提供CT、静态超声波、MR等中低分辨率医学影像的远程会诊服务。第二类为中速远程放射学信息系统,它主要以DSLAM及ISDN为骨干,基于高分辨率监视器图形工作站,配备高传输速率进行图像信息传输,为患者提供X线片与动态超声心动图与CT心血管图像远程会诊服务内容[7]。第三类是以高频宽带为主的高速远程放射信息系统,它主要采用卫星线路、E1电信专用线以及ATM来实现1Mbps以上的平均传输速度,为动态医学影像会诊与远程医学领域提供有机远程信息服务内容。再一方面,PACS也与该医院电信信息工程系统中的HIS及RIS联动,组建个人健康档案卡,面向医院外界提供远程医学信息服务,实现各种系统分支技术有效交叉,保证相互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它基本实现了结合实际,基于模块化结构与高新技术来满足当前高标准的医疗服务要求,实现了对医务人才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不浪费一点资源[8]。第四类为智能化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在医院中,电子信息工程通过医院HIS系统整合来管理财务系统与人事系统,形成管理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全方位有效共享机制,强化对日常数据的基础维护工作。在该过程中,还支持医院日常管理数据的有效收集与分析,对各个病区进行小组收支项目调查,最终细化为最小核算单元,基于智能化、人性化功能来生成工作人员每月绩效工资。详细来说,医院管理中电子信息工程的实现方法有两个,核算医院管理进程中的各项成本,主要以医院出院病历中所涉及的各种费用作为数据参考,再结合医院实际状况来得出整体管理成本;另外一项就是授权控制技术,它也是医院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主要管理技术,它通过医院管理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报表数据来进行医院内部工作总量及发展趋势的多元化分析,最终提升管理数据准确性,以此来促进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3总结
就当前现有技术来看,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作用越来越大,它基本满足了医院医疗服务与其它各项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化流程操作需求,强化了对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发挥与人才能力的有机培养,使得当前医院走上了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与高水平化的电子信息化发展道路。
作者:超 曹文燕 单位:第371医院信息科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树明.试析医院信息工程的总体规划与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5(4):247-247.
[2]陈武.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5(13):145-146.
[3]李响.医院信息工程的维护管理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1412.
[4]陈武.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5(13):145-146.
[5]共话智慧医院新航路--记“2014年温州市医学会医院信息工程学分会学术年会暨计算机工程师培训会议”[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9):29-29.
篇4
1前言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教辅部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优劣关系到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和学生学习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程度,其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与科研成果完成的质量与成效。据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质量普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馆藏的专业图书资料和学术著作数量匮乏,特别是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迎评达标,在短时间内纷纷大幅度增加图书购置费,超常规地大量采购图书文献,结果导致图书数量上达标,但馆藏的质量却差强人意,远远满足不了读者或用户对文献的需求。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但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研究不够深入,在文献资源利用和网上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也不够完善,仅仅限于提供一般的低层次的服务,加之网上信息陈旧,更新补充新内容不够及时,让读者对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持质疑态度。面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参差不齐,我们很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如何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之更好地为教师教学、科研生产及在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专科类型高职院校图书馆,经历了艰难起步和快速发展的阶段,馆舍面积虽然达到4,000 平方米,但在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上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笔者即以其为例,对这些问题和缺陷加以分析和研究。
2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加大了纸质图书的采购和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从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横向分析(见表1),目前有电子图书239,283册,达到了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的理工农医类高职图书馆电子图书应不少于20万册的指标,纸质图书245,917册(含已装订过刊9,499册)与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的理工农医类高职图书馆纸质藏书不少于30万册的差距缩小,总馆藏达到48万余册,藏书总量基本达到了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要求。但按茂名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在校学生5,993人计算,纸质图书生均仅达到41册,与评估指标体系中不少于60册要求存在明显差距,2008年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只有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1个数字资源库,2009年,获得超星电子图书赠送的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和超星名师讲坛2个数字资源库,2012年购买了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丰富了数字资源的建设。现在纸质报刊品种多样,达到400多种,内容含有学术、资讯、娱乐等。
然而,从表1和表2对比看出,文献资源增长缺乏连续性,均衡性,只是在迎接评估期间大幅度增长了纸质图书,到2010学年图书增长率又开始急剧下降,2010和2011学年新增文献的来源主要是过刊装订、茂名市图书馆、厂矿企业或读者捐赠的文献等,学院在支持纸质图书购买经费方面几乎没有投入。电子图书的采购也基本与纸质图书入藏的情况类同,在原有73,788册基础上,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共购买了165,495册,达到了评估要求,此后中断了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从以上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完全是限于学院财政拨款多少情况而定,并不是按照文献出版规律和知识更新等因素进行正常的合理采购,所以造成文献资源建设发展不稳定,文献收藏状况不尽如人意。
陈颖,何涌瀛: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报告*陈颖,何涌瀛: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报告*从我馆专业纸质图书收藏情况进行分析,藏文献资源在结构上存在不足和缺陷(见表3)。我馆馆藏专业纸质图书73,962册,仅占馆藏纸质图书的31.28%。从生均专业文献需求量看,各个系部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均衡的现象,譬如: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是作为学院重点的学科系、特色系,学生人数较多,但生均专业图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TE石油、天然气工业,TK能源与动力工程,TM电工技术,TQ化学工业,TH机械、仪表工业等专业图书均在5,000册以下。系部11土木工程系11化学工程系11机电信息系11计算机工程系11经济管理系在2009年—2011年校学生人数112,090人111,140人11788人11471人111,513人纸质藏书量(册)1120,623117,1831113,6731122,575119,908生均文献量(册)119.87116.301117.351147.93116.55表3至2011年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专业纸质图书统计3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状况分析我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共48万余册,生均藏书量81册,报刊450种,数字资源库5个,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量。但是,根据目前读者到馆率、图书流通借阅率和读者上机阅览人均时长等几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很不理想。2011年,本馆文献的流通量仅为13,611册,还有20多万册图书搁置书架,无人过问,文献资源利用效率停留在低水平线上。为充分了解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以及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文献利用建议和意见,我馆在不同年级不同系(部)共发放500份《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读者问卷调查表》,在师生中作广泛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我院师生从图书馆馆藏资源获取所需资料的仅占29%。凸显馆藏资源利用率不高,其原因反映在多个方面。
3.1网络技术的冲击
有很多读者认为,现在搜索引擎愈来愈先进、网络信息资源获取便利,他们完全可以不来图书馆,在家中或宿舍通过电脑网络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但实际上,图书馆是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和保存的文献资料,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与网络零散、重复、混杂的信息更容易获取和集中。只是在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的功能作用认知不清楚。
3.2图书馆专业文献资源匮乏
如前所述,本院图书馆文献资源缺乏是一处硬伤,由于文献资源不足,导致读者没有来图书馆的欲望。他们大都喜欢品种多、专业性强的新书,不喜欢纯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更多的是关注等级考试辅导、技术及应用、行业标准资料、从业指导和与工具书相关的文献。
3.3图书馆借书规则不尽合理
调查数据显示,本院62%的读者每月到馆次数在4次以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馆规定读者外借图书的册数是2本,读者受到借阅文献册次的限制,他们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文献会选择借出,而对那些参考价值较少的文献则一般选择在馆内阅读。由于过于限制外借册数,导致借阅率逐年下滑。
3.4图书馆数字资源库利用率不高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靠网络优越条件获取文献信息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首选。现在本馆电子阅览室的读者到馆率已经从2009年的 143 %下跌到2011年的63%,跌幅率较大。目前我院学生宿舍并没有连接校园网络的计算机,学生也没有接受过电子资源检索培训,他们对数字资源库的使用并不熟悉。若查询文献信息资料,只能限制在本馆电子阅览室使用,因为受到电子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馆电子资源信息利用状况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
4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措施
随着学院专业建设需求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如果仍然没有高质量文献资源的保障,将会失去其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更谈不上保障教学、科研正常开展的作用了。我们认为,要充分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就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措施保障。
4.1制定馆藏发展计划,完善文献资源建设制度
馆藏发展计划是指图书馆经过深思熟虑对学院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类型文献资料作出准确的选择。要合理安排购置文献的品种、文献的学科内容、文献的复本量等,使文献资源建设有章可循,避免主观随意性的文献采购,认真保障文献增长规模、努力达到文献种类的平衡发展。
4.2立足高职院校层次,建设职业教育特色馆藏
我院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具备工程测量、室内装饰、化学检验、食品检验、数控车床、汽车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等13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是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示范培训试点单位。根据茂职院校企办学模式的定位,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应该首先保障学院强科和特色学科文献的采购,其次保障主要学科学生的专业用书。要处理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宗旨,彰显职教特色的关系。认真制订文献资源采购原则,逐步形成自身的馆藏特色。
4.3结合学院特色专业,提高文献优采能力
当前,我院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发展向提升质量、注重内涵转变。在此形势下,图书馆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文献资源建设,把企业拥有的与企业、行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文献资源收集到图书馆。图书馆还应该加强与各系部的联系,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把握好采购方向。譬如,建立学科馆员队伍,在文献资源采集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院专业老师或学科带头人,充分听取他们对文献采集的建议,确保准确选购有较高学术水准和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料,满足学院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4.4注重收集本院师生作品,建立学院文献资源库
我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不足,文献收集来源单一,收藏广度和深度均不够。因此,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低成本地获取更多文献。如我馆坚持收集学院出版的每一期《学报》,将我院教师的教学成果、学术著作、自编教材、实习指导书、学生优秀论文、毕业设计作品等进行集中典藏。二是收集教师制作的精彩授课视频、学生实习实训视频和我院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视频等电子资源库。三是广泛收集与学院相关的珍贵文献,自建学院文献资源库。学院文献资源库相当于学校教学成果或历史记录的总结,为以后回顾学院的辉煌提供翔实的资料。
5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始终以满足师生实际需求为准则,学院专业学科发展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同时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文献利用率低的原因,不断提高服务读者质量,为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扫除障碍,使馆藏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校师生读者的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秀全.基于藏书结构分析的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34-36.
[2]曲哲.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利用研究报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2):91-93.
[3]李晓霞.“后评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0-53.
篇5
课题项目:广东高职研究会重点课题“增强高职院校工科类学生工程体验方法研究”(编号:GDGZ11Z001),主持人:丁度坤;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PCB板微钻视觉检测方法研究”(编号:2011c13),主持人:丁度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8-0086-04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在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相关的工程能力;必须培养相关的职业素养与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必须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具备对企业工程文化的认同感。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及美国的ABET对此都有相关的文件规定[1]。
可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均是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其工程文化、工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在进入相关工作岗位之前,普遍缺乏基本的工程经验以及对工程文化的认同和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造成我国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根源所在。
培养工程类毕业生的工程能力,使得在进入相关设计制造岗位之前,对企业工程文化具备一定的认同感,培养其严谨朴实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为主线,以机电类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工程能力与工程文化一体化教学的自动线实训课程,着力使学生获得一种类似于实际的工程体验。
一、体验感在工程类人才培养中作用
体验感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指的是人类在与环境的交互中所获得的个人经验。概括地讲,人的知识来源有两大途径:一是通过书籍、老师传授、图片或者文字等方式间接获得;一种是通过实践直接获得。而体验感更强调的是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通过实践直接获取的知识要比通过间接手段获取的知识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环境的信息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背景,方便学习者协调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和奖励也会使学习者建立起更为浓厚的兴趣和自信,激励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体验感教育对工程类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工程类的课程绝大部分均是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工程科学本身也是在不断地发明与创造新事物中得到发展的。可以说,工程知识的认知过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反复过程。工程师的知识体系来源于社会生产的实际。将工程体验感融入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敬业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为其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回忆我国第一批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他们绝大部分都有工厂、农村的实践经验,所以尽管他们的理论基础不如应届高中毕业生,但他们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却要比应届高中毕业生强,因此这批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就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骨干,在各岗位大显身手,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反观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入学后就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一门又一门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工程经历的缺乏使得各门课程对他们而言都是独立的,无法在相关工程背景的指导下,将各门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更谈不上能力的形成了。不少学生,学了一个学期的课程,都还没弄清楚这门课程的用途,要一直到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了相关的技术岗位,参加了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才能理解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的作用,这严重制约了个人未来的发展。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营造一种工程体验感,国内外许多高等院校均专门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如美国哈佛的三一学院工程系就开设了“工程设计导引—移动机器人”课程,每年选课人数约2O人。课程以灭火机器人竞赛为背景,通过研制参赛的机器人,“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年的工程经验,以培养专业技能,建立专业视角,了解工程世界的社会与人文环境”[1]。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航天工程系开设了“航空航天与设计导引”选修课。通过课堂教学、互联网教学和航天器设计项目为学生营造了“提供真实的工程体验”[1]。瑞典的林克平大学开设了名为“Engineering Project Y”的工程导引课程,学生将用一学期四分之一的学时修该课程。课程包括讲课、讨论、项目工作和项目总结报告几个部分。每年大约有140名学生选课,来自5个系的教师参与指导,构建10个不同的项目。每5个学生为一组开展工作,完成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评价的全过程[2]。Joy Beatty等提出了一种游戏式的教学模式,针对计算机工程需求分析师的课程特点,设计相应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相关知识的工程体验[3]。René Sallier等根据测试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血压测试项目,使用了NI公司的LabVIEW平台,让学生自主去构建相关的软硬件,并体验血压测量,增强其工程体验[4]。国内深圳大学的费跃农等以机器人教学套件为载体,为新生开设了灭火机器人的早期工程体验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各企业普遍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的困境,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它能有效地缓解企业“用工难”的困境,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且能将人类从单调、恶劣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是未来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全球知名的制造企业—富士康甚至提出了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在生产线上配置百万台机器人,用来代替人工进行生产、搬运。而以单片机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机电一体化方向正好顺应了这一趋势,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现在,基本每个工科类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可是目前国家却没有关于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专业标准出台,这使得各院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各有特色,有的偏机械方向,而有的偏重于电气方面。同时,由于缺少机电一体化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以及机电产品本身的复杂多样性,使得机电一体化方向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明确机电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并以此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了摆在各院校面前的一道研究课题[5-7]。
培养目标的确定对高职院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知识的多少、掌握职业技能的深浅、毕业时能从事的岗位以及是否能较好地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等实际问题。
我院近年来非常重视对机电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通过召开培养方案研讨会、到相关企业调研、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方式,着力于制定最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机电一体化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有:(1)机电一体化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运行、安装、调试和维护;(2)各种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3)自动化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设计、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岗位;(4)新兴的岗位如机器人的维护、维修技术员等。
据此确定了我院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与管理。围绕此培养目标,我院将机电类的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分别为:职业工具课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及职业选修课模块,如图1所示。
三、机电类工程体验一体化实训课教学设计
为使学生获得一种更为真实的工程体验,我院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选取了“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实训课作为试点,将工程文化课也融入其中,如图2所示。将其贯穿于整个实训课的开始、实施以及最终的课程评价当中,极力营造一种类似于实际生产的全过程,使得学生获得一种接近于未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程体验,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严谨朴实的工作作风。
(一)工程文化课程的选取
工程文化是指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部员工所认同的、带有特色的价值观、生产作风、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准则等各方面的总和[8-9]。它是企业全体成员在长期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优秀的工程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从目前许多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情况发现,大多数毕业生并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难以真正转变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适应岗位需求。而从用人单位反馈来的意见又可看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并不是当前用人企业看重的第一要素,企业更为重视的是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对企业的忠诚感以及对企业工程文化的认同程度。所以,在校期间提前对学生进行企业工程文化的相关教育,培养他们对工程文化的认同感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一个企业的工程文化,往往是各具特色的,但也有其共性所在。因此,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文化四大共性部分作为我院学生的工程文化培训课程,它们分别为: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6S理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企业的品质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选取了丰田的看板管理方法)。将这些共性的企业文化贯穿于实训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对工程文化的认同感。
(二)工程体验实训课的设计
为使学生获得一种类似于实际生产的工程体验,选取了“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实训课作为实施载体,并在其中贯穿了相关的企业文化课程。我院的“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实训是作为“机电一体技术”理论课的实训课程而专门开设的,课时为84学时,共历时3周时间。要求学生在实训前必须具备电工电子基础、传感检测基础、PLC编程基础、电机原理与驱动等前期知识。
实训课选取的设备是亚龙公司的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台,如图3所示。它模拟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搬运、加工、装配、分拣的全过程。
整条生产线包括了5个工作分站(即供料站、搬运站、加工站、装配站与分拣站),各分站使用了西门子的S7-200PLC进行控制,可对其进行单独控制,也可将各PLC组合起来,进行联网控制。根据实验台特点,将实训课划分为供料站、搬运站、加工站、装配站、分拣站的拆装与调试,以及整线的安装与调试六大实训模块,每个模块均可自成一体,对学生的机械拆装、电气路连接、PLC编程、触摸屏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训练,提高其专业技能。以其中的“供料站拆装与调试”实训课为例,其具体的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三)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先由指导老师讲授企业工程文化课,以及讲解体现企业工程文化的实训注意事项,总共为12学时。然后进入实训环节,实训环节极力模拟实际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采用采用小班制,每班学生数在40~50人之间,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训,各组配备一台实训台,各小组的学生数为5人左右,配备2名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对每一模块的实训,其教学实施过程是先由指导教师对实训内容做简单讲解,然后并对各组下发任务书,最后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相关的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四、结束语
工程能力的匮乏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未来的岗位适应程度,乃至企业产品的品质等方面。因此,本文以“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实训课为载体,融入了职业素养、企业6s理念、企业的品质理念以及丰田的看板管理模式等共性的工程文化课程,极力营造一种类似于实际的工程环境,进行工程体验一体化实训课教学的探索,使学生在实训的同时获得一种工程体验感。
从实施的效果看,参加过工程体验实训的同学,其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了许多,实训的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去年我院第一次参加“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全国技能大赛,就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良好成绩,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工程体验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费跃农,邱建,李卫民,等.早期工程体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
[2]Edward Crawley eta1.Rethinking Engineeir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M].NewYork:Springer,2007.
[3]Joy Beatty,Mike Alexander. Games-Based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Training: An Initial Experience Report[C]. NewYork: IEEE press, 2008.
[4]René Sallier, Rüdiger Miβler, Andreas Schütze. VenDASys –a versatile experimentation platform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C].NewYork: IEEE press, 2010.
[5]林昌杰.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6(04).
[6]孙余一,黄玮,杨普国,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