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学生室内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室内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室内论文

篇1

1.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也不端正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没有教师的管控,再加上他们自控能力不高,容易被网络、游戏或者是社团活动等影响,从而造成他们的学习时间较少,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此外,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初中高中不同,教师不会像初中和高中那样,安排他们的学习计划,布置课后作业等,学生一时不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性不高,从而降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1.3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

部分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规划,没有危机意识,十分迷茫,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每天只知道盲目的上课。还有的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将来的工作什么的根本不用自己发愁,这也导致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不高。

1.4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不合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及时,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的知识内容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不高,在未来的工作中用处不大,直接忽略部分课程的学习。

1.5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大学教师除了对一些课程进行讲授之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的科研工作,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己的讲课水平和专业水平较低,在讲课的过程中缺乏激情,并且所讲的内容相对浅显,和学生交流较少,导致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兴趣不高。

1.6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紧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家更加重视任务结果而不是探索的过程。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缺乏相应的器材,学生的实践课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策略

2.1对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将来就业的压力,学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让他们认清我国的发展形势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意识到人才的激烈竞争程度,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2.2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有需求才会有动力,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产生需求感。教师在讲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所学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已经成年,经过多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更新教材内容,讲解该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内容,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此外,学校还要注重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及时改变课程结构,全面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的讲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讲课风趣幽默,学生容易被课堂知识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充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创造融洽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寓教于情,进一步积极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此外,学生也要学会自主学习,安排学习计划,根据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在图书馆或者是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探究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5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职业规划由于大学的管理比较松懈,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未来有足够的认识,做好职业规划。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规划实现的第一步,所以,学生有了职业发展方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就会主动学习,会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课程,专业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培养,并逐步和将来的发展相联系,努力向上,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2.6加强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该更多的和实践相联系,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强和实际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用处,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可以增加资金投入,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让他们进行积极探索,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如“挑战杯”赛,开拓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分析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当中,许多以前无人注意或未经开发的职业正在兴起,在这一转变中很多工作者都在尝试从事新的职业,并在新的职业领域进行了创新改革。面对企业的变革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工作环境的不断变换,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开创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而且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创业成为可能。

3.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篇2

在“红绿”生态文化理论的议题领域下,刘仁胜(中央编译局)系统阐述了一个生态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着重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绿色经济观、绿色科技观对于绿色变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的唯物史观在科学认识科技、经济和社会政治变革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郭志俊(山东财经大学)集中评述了“绿色工联主义”理论与实践最近几年来的进展,尤其是加拿大学者比如杰夫・沙茨的相关研究,认为劳工运动与绿色运动的政治联合对于绿色变革依然有着不容置疑的理论相关性。张淑兰(山东大学)以印度学派(尤其是范达娜・席娃和碧娜・阿噶瓦尔)的“生态女性主义”为例,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并在承认(印度)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局限性的同时,强调了它们所提出的对妇女与民主、环境和发展关系思考的全球普适性。李亮(南京林业大学)全面评述了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学”的阶段性演进和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学界对其著述的进一步整理与研究,并阐发了社会生态学对于社会与文化等级化结构如何影响着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自由与和谐的观点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变革意蕴。刘颖(山东师范大学)基于丰富的文献资料,对(环境)“新社会运动理论”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梳理,并对其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了概括,强调当前的欧美(环境)新社会运动正呈现出一种“后―反全球化运动”的新特征(比如发生在英国、北欧等地的青年骚乱),而如何将这些理论框架应用于阐释我国最近发生的大众性环境公众事件也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浅绿”生态文化理论议题领域下,李昕蕾(柏林自由大学)系统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自1992年以来的理论演进和实践成效,着重阐述了这一“浅绿”环境政治社会理论的绿色变革意蕴和潜能及其内在缺憾。李慧明(济南大学)在评述“生态现代化理论”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此开展更为深入研究的具体设想,比如生态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经济工业生态化、社会变革和欧盟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国“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修正。孙凯(中国海洋大学)结合澳大利亚学者罗宾・艾克斯利的《绿色国家:重思与民主》一书,阐述了“绿色国家理论”的国内和国际向度,认为当代国家无论在国内政治绿化还是环境国际合作与管治方面都理应发挥一种更积极的角色,问题在于如何使国家成为一种推进绿色经济变革和生态民主的正向力量。郇庆治(北京大学)通过安德鲁・多布森不久前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评述了“环境公民(权)”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认为对于环境公民职责(资格)的重视与主动培育,无论基于世界主义、共和主义还是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理由,都对于现实中个体行为的绿色变革至关重要。郦莉(外交学院)系统评述了“环境公共管治理论”尤其是在国际和全球层面上的理论进展和实践应用,认为基于碳交易和清洁生产机制等实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环境国际合作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也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环境公共(全球)管治有一个合理而正确的预期。

篇3

[1] 李建祥.机器人教育的感受和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2] 周俊波.机器人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

[3] 曹宇.独立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特色平台——以大学生机器人竞赛[J].文教资料,2010(16).

[4]阮晓钢等著.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

[5]曹其新,张蕾编著.轮式自主移动机器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6]杨林权主编.机器人足球竞赛与设计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0).

军事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1] 赵明仁.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1(10):25-26.

[2] 董海真.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9):40-45.

[3] 李莉.巧用语言艺术,活跃教学氛围——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口头用语艺术[J].考试周刊,2012(89):46-47.

[4] 骆巍.开源平台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基于Arduino的机器人学习平台建构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48-49.

[5] 赵中建.为了创新而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2-6-15.

[6] 李俊港.关于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思考与分析[J].求知导刊,2016(45):53.

军事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1] 朱敏,高弘博,肖震,等.WSN中一种基于虚拟锚节点的VA-RSSI定位算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11):110-114.

[2] 石为人,熊志广,许磊.一种用于室内人员定位的RSSI定位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7):232-235.

篇4

创新能力,也即发现、发明、创造新事物,新理论,新产品,新工艺的能力以及知识更新和应变能力,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1]。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一个民族的创新性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和创新型人才来体现和实施。20世纪末,在国家教育部领导下,全国高校开展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3],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进行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知识经济己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巨大动力,经济的全球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尤其是加入WT0以后,对学生的全新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各高校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如何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学生,成为大学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浙江海洋学院自2004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进行阐述,以期就教于同行。

一、实验教学

1.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通过增加开设现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巩固实验基本知识、强化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一门实验课的部分实验从室内模拟实验移到实际环境现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分布于不同的现场;每个现场的学生有若干组,然后进行平行采样与试验,将实验与实际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查找实验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科学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2.单个实验与集成实验。以往实验的设计通常是在室内模拟训练某一种或几种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由于实际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只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科研工作能力,需要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实验新平台——集成化现场实验。

3.技能训练与自主实验设计。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一般需要指导教师提供详实的实验方案,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要求进行操作,实现预期的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环节,在短学期开放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验报告与课堂讨论。实验报告是整个实验的总结,但由于实验的单个性、片段性,再加上相关信息的不完整性,导致学生们做完实验后,对实验目的仍不十分理解,抄一下实验步骤,填一下实验结果,由此完成任务实验报告。应对环境科学实验内容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革,为开展实验结果讨论提供条件。选取一个系统的实验,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及表达等能力。

5.成绩评定与制度创新。人性化的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制度是实现上述改革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成绩评定主要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来实施。动手能力的考核主要关注学生室内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野外的操作适应能力,以及高效、有序、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主要体现在集成实验的策划、实施和参与讨论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主要集中于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二、教学实习与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1.课程实习。课程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学分(时)数以及实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实习场所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环保部门等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以及专题调研等。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所)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要求学生上岗实习,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通过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社会实践应当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数,制订相应的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四、创新性科研实践

创新性科研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SRTP)、毕业论文等,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低年级学生创造机会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实行双向选择的导师制,由于只有优秀学生才会被导师选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样,优秀的教师才会被学生选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2~3年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设立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SRTP)等,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申请并组织实施完成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技能和水平。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抓好学生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剑辉,陈启买,周合兵,罗一帆.构建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155-157.

篇5

一、依托教师科研课题选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关键,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对能否达到本科教学环节所规定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可以考虑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一般来说,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大多是该学科乃至该专业比较领先且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课题,反映了教师对学科前沿问题的理解和认知[1]。指导老师根据不同的专业给出多于学生数的论文题目尽早布置给学生,供学生参考,经过筛选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题。学生先结合课题查阅资料,收集有关材料,做好前期准备。这样无形中等于把毕业论文的时间提前了。一方面保证了选题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已有前期研究基础并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资料,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将更加得心应手,学生的科研兴趣也容易被激发。这样做有如下三个优点:一是既做到了真题实做,又达到了一人一题的毕业设计要求;二是论文选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利条件;三是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同时,又为他们相互协作创造了条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把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加大教师指导力度,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目的就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训练基本的科研能力,培养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是真题实做,每个课题小组都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因此我们特别加强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课题研究工作刚开始时,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会感到生疏,指导老师要对学生在时间上作合理的安排,每个阶段任务要给予明确指示,撰写出质量高、可行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基础性的工作,非常重要,主要包括文献检索与资料的阅读整理两部分内容。试验与数据分析是毕业论文撰写期间的主要工作,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完成,论文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加强对试验和数据分析的指导工作,是保证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撰写论文是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论文撰写工作的指导,要求论文论据充足、说理充分、条理清晰、思路严密、语言精练、文笔流畅、分析严谨、结论准确,并对毕业论文格式做严格的要求,使论文的结构层次、图表格式、文献目录等方面更加规范统一。只有这样,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经过从选题、查阅资料、实验设计、实验设施、分析结果、论文写作等一系列过程的锻炼,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进行培养,由于大多数毕业论文内容是教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从而工作较深入、规范、准确、可靠,使学生经受了科研工作全过程的严格磨炼,这些学生基本具备了从事一些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2]。另外,学生在完成论文撰写的同时提升了外语水平,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化学软件的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遵照“高起点,严要求”的标准,我仿照研究生培养的几个环节,即选题、文献查阅、开题、实验阶段、中期检查、答辩等几个教学环节[3],进行文献查阅,要求学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开题报告,老师根据报告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问题解决后方可进入实验阶段。在经过实验一段时间后,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特别强化了中期检查制度,组织指导老师和学生召开座谈会,检查学生的进展情况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系质量监督小组两级抽查毕业设计的进度、指导老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出勤情况。最后进入答辩阶段,毕业设计经过指导老师、评阅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在教研室内部先进行预答辩,提前解决一些问题。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给出的三个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加和得到。按照考核标准,全面考核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2010届有5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2011届有6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

四、毕业论文转化成科研成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升本科的师范院校普遍重视课堂教学,教师由于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科研,以致完不成科研任务,更有甚者无法正常晋升职称。我们认为,通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这种激发教师积极性的教学活动,教师既可以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又能帮助学生进入科研课题,经过严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指导,将数据整理加工后即可转化为教师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为提升教师的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而且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且能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科研两不误。例如:2006届3位同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作为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沙颍河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对策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在其研究报告中得到体现,该课题已于2007年经鉴定为省级科技成果。2006届、2007届6位同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作为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抗氧化剂对酶催化体系作用机制的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该课题已于2009年10月结项。

通过5年的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增加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难度,但教师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之后,显著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另外,毕业论文结合科研课题,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史玉成,王英霞.高校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7,22,(11):147-149.

篇6

二、问卷编制步骤

(一)问卷初步编制

根据学习效率的相关文献研究及对学习环境的探索,通过随机对学校的6名本科生进行访谈,整理并编制了调查问卷。编制的初始问卷一共5题。前四题采用数值型的等级量表,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予1、2、3、4、5分,用于量化每一位被试者的效率。

(二)问卷的小样本试测

为测试调查问卷的可行性及对题目的表述进行修改和确定,我们进行了小范围预测试。选取5个不同的物理环境,发放25份问卷,对25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3人,女生12人。具体步骤为在没有时间及环境限制的前提下由被试者自行完成问卷,对问卷中表述不清楚的地方做出标记,随后对部分被试者进行访谈,看题目是否有不确切或窘迫的问题,选项是否互斥及覆盖面是否广,排版是否清晰等,最后根据访谈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

(三)问卷的正式施测

选取22个不同的物理环境,发放110份问卷,对11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58人,女生52人。由施测人员说明注意事项,被试者当场独立完成问卷。

三、问卷分析

(一)温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结果

2.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学习效率。整个折线段有较多波动,但当温度介于27℃与27.5℃之间时,是学习效率相对较高的温度段,当温度低于27℃时,折线段呈上升趋势,当温度高于27.5℃时,折线段呈下降趋势。

(二)湿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结果

2.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湿度的高低会影响学习效率。当湿度介于60%与65%之间时,学习效率相对较高,当湿度低于60%时,学习效率随湿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湿度高于65%时,折线段虽有较大的波动,当整体呈下降趋势。

(三)学习环境的偏好调查

1.结果

2.分析。从图3~图7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偏爱在通风弱,温度低,无噪音干扰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对采光、湿度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

四、结论

篇7

国内外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认识是解题能力很好,但提问能力或者创造能力很差,因此,我们更希望毕业论文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或者设计能力,而不是像应付普通考试一样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设计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如何选题就成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调整的主要内容。环境科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较强,毕业论文选题要顾及专业性、研究性、时限性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主要是依靠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也有少数同学是自主选题进行研究的。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的研究,在我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给予资助,但由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还比较差,因此需要相关导师更费心的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环境科学这样覆盖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避免出现选题过大过空工作量来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研究过细过深导致经费缺陷的问题,必须先选好合适的题目,订立可行的实验方案计划再开始实验。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经验导致遇上难以解决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而对于大多数跟着老师做课题的同学而言,我们建议导师让学生先动手制定实验方案,然后与其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开展实验。并坚决反对将本科生当做洗碗机,仅仅跟着研究生洗洗瓶子到时候由研究生抽出部分数据写本科论文,这种做法虽然导师和学生都很省心,但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却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因材施教,使得毕业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而且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去向与实际兴趣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控制。如对动手实验能力较弱,今后也仅希望从事环境规划或者环境评价工作的同学,可以给其设定规划或评价方向的论文课题,鼓励其查找资料,或者去相应公司实习,通过整个论文过程能取得相应的理论经验,为其今后踏上岗位打好基础。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生物或者化学的基础能力不同进行分科,分别参与到环境化学或者环境生物学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如让其参与水质指标监测、或者进行生态学的监测、调查等等课题,在整个毕业论文的课题中能找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4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手段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资源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随机抽取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2010级和2011级本科女大学生200名(除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检索关于体育选项课选课特征、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论文,并查阅相关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信息资料,了解相关体育选项课研究现状,同时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访谈法: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三所普通高校,与女大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她们选课意愿。数理统计法:将有效问卷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从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女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形成以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200名女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62%的女大学生对待体育选项课的态度是积极的,大家都喜欢上体育选项课,认为体育选项课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学习情绪,并能学到锻炼身体的方法。然而对于持有32%的女大学生持有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体育选项课的态度,问其原因是其随个人心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等因素而定。对于这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应该引起关注。仅有一小部分人不喜欢上体育选项课的原因也是基于一些外部因素,如选课机制、场地设施等。仅有4.5%的女大学不喜欢体育选项课,其中3人完全持否定态度。分析其原因也是基于对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怕苦、怕累、怕晒;或由于少数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考核内容标准太高;缺乏对体育选项课目的意义的认识不足等原因。

2.2 女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项目倾向

通过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健美操、羽毛球、瑜伽、乒乓球和网球是女大学生喜欢选择的体育项目,她们之所以选择这些项目多少和该项目运动特点有关。健美操以其独特的健身、塑造形体美、韵律感强且运动量适中,迎合了大多数女大学生追求时尚和爱美的心理特点。所以健美操以83%的选择比例位居最受欢迎女大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榜首。其次是选择率为羽毛球63%,第三位的是瑜伽,所占比例为58.5%,第四位的是乒乓球,所占比例为50.5%,第五位的是网球,所占比例为47.5%。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均是社会上比较流行、参与人数较多的体育项目,因此可以认为女大学生比较偏爱没有直接身体接触的,对抗性小,具有形体健美功能,韵律感强,还可以在室内场地运动的体育项目。

2.3 主要影响女大学生选课因素

2.3.1 体育兴趣爱好是影响学生选课主要因素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查中发现,两个年级的女大学生在选课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占总人数的44.5%。这种兴趣爱好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自己本身长期喜欢参与某一项体育项目的结果。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兴趣爱好的选择2011级新生所占32.6%,而2010级学生所占53.5%。我们不难发现大二的学生比大一新生因兴趣爱好而选择运动项目的人数有所增加,这一现象证明体育选项(下转第103页)(上接第85页)课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有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证明最初开设体育选项课的目的。

2.3.2 调节心理压力是学生选课不可缺少因素之一

大学生普遍处于青年前期,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下,给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挑战,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学业压力、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在女大学生选课意愿调查中发现有36.1%的2011级女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会考虑哪个项目更适合自己调节心理压力,而经过一年学习的女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39.5%。因此调节心理压力也成为影响女大学生选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2.3.3 选课目的是影响部分学生选课因素之一

女大学生的选课目的是不一样的。据调查表明:有31.5%的女大学生会有目的性地选课。有的女大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身体形态不是很满意,想选个适宜自己的体育项目,通过锻炼重新塑造身体形态;有的女大学生因为身体体质差,想选个可以进一步加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体育项目;有的女大学生想选一个有利于就业的体育项目,想通过学习把体育项目和自己未来的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选课的目的性也成为女大学生选课考虑的因素之一。

篇9

2、参训人员应充分认识开办培训班的目的和重要性,积极参加院团委、学生会安排的各项课程,。

3、培训期间,学员需佩戴校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培训,为培训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团队训练和实践锻炼活动时须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做好安全预防,确保自身与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4、参训人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以《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杆,维护自身形象,以身作则,在同学中起带头模范作用。

二、课堂纪律

1、遵守培训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2、参训人员进入教室后需按规定签到、不得代签。

3、保持教室及周围环境的安静,严禁大声喧哗,上课时不得随意交谈,随意进出教室,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4、上课期间请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关闭或调成静音状态,严禁在课堂上接打电话。

5、参训人员不得在课堂上私下讨论问题,如对课程安排或授课内容有意见或建议,可在课间与老师沟通,不得随意打断老师授课。

6、参训人员上课要认真听讲,讨论时踊跃发言,积极参加各项课程培训,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并结合自身实际,撰写2000字以上心得体会(或学习论文),于培训结束后一周内交至院两委办公室。

三、奖惩制度

1、学员若无故旷课一次或事假病假三次,迟到早退和违反课堂纪律三次给予批评,无故旷课二次取消培训资格。

2、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受到学院行政处分的,一律取消培训资格。

3、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出勤、学习等情况,将作为评优评先和推荐入党的重要依据。

4、经考核合格,表现优秀者,颁发结业证书。

四、培训环境管理

1、爱护教室内的课桌椅、黑板等教学设施。

2、未经允许请勿动用教室内的音响、投影、电脑等教学设备。

3、教室内禁止吸烟、吃零食。

4、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自觉维护教室和公共环境的清洁整齐。

篇10

体育舞蹈是大学生交流思想,抒感,消除隔膜,相互沟通,增进友谊的最好形式之一,它不仅是联络社会、民间、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友谊纽带,又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更是任何语言无法替代的艺术。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从传统的跑、跳、投和球类等基础体育教学向新型的体育选项课转变,而体育舞蹈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次进入了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并迅速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选修课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综合、师范、理工、医学、农业等五类普通高校的大一、二年级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8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0-2010年度有关我国体育舞蹈和体育动机的相关优秀硕士论文或体育核心刊物论文,查阅《社会学》、《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行为学》、《运动心理学》等著作,依据已有的研究资料作理论依据,找出前人研究的不足,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法

根据动机的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进行问卷设计,形成初始问卷后进行项目分析(即区分度分析),确定问卷的题目和内容,进行预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3.专家访谈法

访问广州市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或专家,通过实地访谈、电话访谈,了解各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获得详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4.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录入,并通过EXCEL2003等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状况

图1 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动机情况

从图2-1的动机情况看,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包含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选择内部动机占59%,外部动机占41%,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主要由内部动机决定,受外部动机因素影响选课的只占少数,说明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多数是有备而来,是因为喜欢体育舞蹈而选课,在选课前对体育舞蹈有一定的了解,选课目的明确。

1.内部动机情况

内部动机是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行为的动力来自内部的自我动员,本文对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内部动机设定为兴趣、形体、社交、健康和能力五方面。

大学生在内部动机的五个因素中,选择兴趣占26%;选择形体占26%;选择社交占22%;选择健康占18%,选择能力只占9%。数据表明,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主要倾向于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塑造形体为目的,社交和健康也是大学生比较重视的两方面因素,只有9%的大学生希望通过体育舞蹈课程提高自己的能力,说明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已经被弱化,而体育舞蹈的个性化被加强。新的2002年《纲要》明确指出,体育教育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显然,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外部动机情况

外部动机是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行为的动力来自内部的自我动员。外部动机设定为教师、运动特点、学习环境、舞伴和其他5个方面。

选择运动特点占32%,居第一位;选择学习环境占28%,居第二位;选择教师占18%,位居第三位。选择舞伴占17%,位居第四位,选择其他的仅占5%。数据表明,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外部动机主要考虑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和学习环境两个因素,其次是教师和舞伴因素,其他因素对大学生选课影响极小。

综上分析,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内在动机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塑造形体,特别对体育舞蹈的娱乐性和挺拔的舞姿是吸引学生选课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和健身功能也很重视;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外在动机主要考虑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和学习环境,尤其是体育舞蹈的优雅特点和社交功能,同时对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人品特别重视,对舞伴、教学设备、考核标准也表示关注。从此可见,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并不是现代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主要动机,取而代之是体育舞蹈的娱乐性和塑身性。

(二)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差异性

1.不同性别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差异性

表2-1可看出:男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占39.01%;选择外部动机占60.99%;女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的占65.14%;选择外部动机占34.86%。数据显示,男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是以外部动机为主,女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是以内部动机为主。根据卡方检验结果P=0.000

根据何建东《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认识和评价现状分析》一文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生理上的差异,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上的选择存在较大不同,男生在进行体育课选项时主要考虑表现性、竞技性和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运动量相对较大。而女生主要选择塑身性、趣味性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和对抗性相对较小。体育舞蹈是一项融娱乐、塑造形体、社交、对抗性小的室内有氧运动,对于喜欢打扮、注重形体美、追求时尚的女大学生非常合适,这也是导致体育舞蹈课上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因素。

2.不同年级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动机差异性

如表2-2所示:一年级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占56.03%;选择外部动机占43.40%;二年级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时,选择内部动机占60.94%;选择外部动机占39.06%。数据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都是以内部动机为主。根据卡方检验结果P=0.099>0.05,说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内、外动机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三、结论

(一)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多数以内部动机为主,占59%,少数由外部动机决定选课,占41%,由内部动机选课的大学生主要倾向兴趣和形体;由外在动机选课的学生主要倾向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和学习环境;

(二)不同年级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多数男大学生由外部动机决定选课,多数女大学生由内部动机决定选课。

基金项目:广东省2011年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获二等奖,研究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邱习勤,李信.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活动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

[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C].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

[3]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和平.当代大学生体育动机及同一与差异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51-1352.

[5] 王爱丹,王俊海.大学生体育动机、兴趣、行为的探讨[J].上海体育科研.2003.2.

[6] 裴德超.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

篇11

7月18日至28日,来自全国143所高校的近千名校长和学生选手参加了今年大网赛和校长杯的角逐,本届赛事不仅是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首次落户云南高校,更是充分贯彻了大网协“走向西部”的推广方针。大赛共吸引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1,412人报名参加,包括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其中学生组运动员658人,校长组参赛选手295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在昆明理工大学的赛事报名人数、参与高校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届之最。

比赛开始之前,还举行了“2012年全国高校体育(网球)科研论文报告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校长和体育工作者们在论坛上畅谈了自己对体育教育和网球文化的独到见解,共商中国大学生网球事业发展大计,90多名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球运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推动网球运动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科研论文报告会自去年在西安首次举办以来,得到了各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而像这样的校长论坛在全国大学生体育分会中独树一帜,大网协历经十八年风风雨雨,有这样光明的发展,的确得益于这些热衷于高校网球推广的领导们。

作为本次赛事的东道主昆明理工大学,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是每一位大网赛参与者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2011年,昆理工就已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明年也即将承接全国大学生排球锦标赛,可见昆理工对于高校体育事业的一片热忱。而此次昆明理工大学也高度重视大网赛的承办工作,多次研究解决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改造、修建网球场地19块,共15,000多平方米,其中室内球场13块,室外球场6块,新修建的网球二号馆为本届比赛主场馆,采用屋盖拉模技术,采光性能好,减少了开灯时间,做到了节能减排。在云南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高水平、大规模的网球硬件设施的高校实属不多,这是昆理工对于高校网球发展的决心,也寄托了西部学子对于网球运动的深切渴望。

如今,高校网球推广之路逐步深入全国各个角落,不仅是在东部沿海发达的区域,近几年,大网赛的足迹来到过哈尔滨,走进过桂林,涉足过西安,这些充满网球文化探寻意味的脚印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而网球文化从无到有的过程也让更多的高校校长和学子加入这项运动,网球之花遍布菁菁校园。

tips

第十七届大网赛团体成绩榜

男子甲组团体前三名:

桂林电子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男子乙组团体前三名:

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男子丙组团体前三名:

上海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女子甲组团体前三名:

香港城市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分获

女子乙组团体前三名:

篇12

(一)研究对象

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厦门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6所高校开设沙滩排球现状的情况。

(二)研究方法

1.调查访问法。对厦门普通高校的排球专业教师进行电话访谈或约谈,主要调查其所在院校开设沙滩排球课程的现状和建议。

2.文献资料法。本人通过图书馆查阅和使用互联网查阅并用的方法,检索1994年至今的十余种中文体育期刊文献,并通过集美大学图书馆网上查询系统进入到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库搜索,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网上查询系统、集美大学图书馆馆藏的体育类图书等途径获得一百余篇与本论文相关的理论专著文章、论文等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筛选、整理,吸纳有用素材,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3.问卷调查法。研究共发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4.数据统计法。用软件EXCEL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百分比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厦门普通高校沙滩排球运动现状

目前厦门高校沙滩排球运动慢慢普及开来,大多数高校、院系、年级都能组织具有一定排球基础的学生成立沙滩排球队。据初步了解,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厦门工学院等高校就有校、院系排球队伍数十支,课余排球参与者更是不计其数,正是有了这些排球爱好者,开展高校沙滩排球活动,组织运动队才有了良好的基础,沙滩排球这项运动的开展才有了可能性。

调查得知:目前在厦门高校中,有集美大学等少数高校将沙滩排球课程列入本学校的教学计划当中,将其作为选修课程进行试点型教学。而且其他高校对沙滩排球这项新兴运动也比较认可,并计划逐步将其列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如在调查的7所高校中,以选修课形式开展沙滩排球课程的高校仅有3所,占到受调查学校总数的42.9%,而将沙滩排球为体育必修课程的学校也仅有集美大学,而且也仅在2003年之前集美大学公共体育中开设过。

(二)影响厦门普通高校沙滩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1.影响厦门普通高校沙滩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由表1中可知在诸多影响厦门普通高校沙滩排球开展的因素中,师生对沙滩排球运动的认知和兴趣情况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只有得到了高校师生的普遍认可,沙滩排球运动在高校中才有发展前途,这也是高校开展沙滩排球运动工作的最基础的条件。此外,沙排的开展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及支持,也是必要性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沙滩排球这项健康时尚、有趣而又安全的运动顺利地在高校中发展。另外师资力量、场地设施、高校赛事举办与赛事水平、沙滩排球运动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宣传等也都是制约学校开展沙滩排球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比较之下,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对沙滩排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影响却并不显得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由于厦门市高校普遍实施的学期制度是在春秋两季,体育课程开展的时间段气候条件相对适温,每年最冷和最热的冬季和夏季由于寒、暑假的原因,开展沙滩排球体育课的时间并不多见,除了专门进行沙滩排球运动训练的大学生运动员和爱好者外,完全可以避免由于温度过低或过高而引起的开展沙滩排球困难的情况。

此外沙滩排球场地的设置虽然对沙子等硬件有一定要求,但对于高校建设沙滩排球场地来讲,一般是在学校内建设人工场地,以便就近进行教学或训练等活动,这一点与学校周边或所在地区有无天然沙滩或是否沿海关系不是很大。

2.沙滩排球运动在厦门普通高校学生中的影响

(1)厦门高校学生对沙滩排球运动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普通大学生对沙滩排球运动的认知情况还是比较良好的。在参与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15%的学生非常了解,有56%的学生一般性了解,有17.5%的学生了解很少,剩余少部分的学生不了解。可见,大部分的厦门高校学生对于沙滩排球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为开设沙滩排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项运动能否在厦门普通高校中顺利开展,它的普及程度往往与大学生对它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2)厦门高校学生对沙滩排球运动的向学情况及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厦门普通高校学生对沙滩排球运动向学的热情程度比较高。有129人明确表示想学习沙滩排球,占总人数的64.5%,而表示不想学的只占到了9%,这说明由于沿海地区的特殊性,大学生对于沙滩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海边和沙滩的情节,对学习沙滩排球的热情也比较高,也肯定了沙滩排球运动在厦门高校中发展的潜力之大。

根据表2显示,沙滩排球运动可以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的占到了67%,排在所有动机的第一位,其次就是学习沙滩排球运动技能,提高综合素|,占到了54%,而后是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和沙滩排球自身娱乐性等。调查得知:大学生学习沙滩排球运动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一个简单的目的而学习。大多数学生的思路符合我国所提倡的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理念,希望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找到一个感兴趣而又具备健康性和娱乐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沙滩排球运动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条件。此外,沙滩排球运动同室内排球和其他集体项目一样,需要团队合作,这也可以让大学生达到锻炼合作意识的目的,让自己能真正学会融入集体、团队协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厦门市普通高校沙滩排球发展较我国目前沙滩排球水平相比属于中游,由于先天的地理环境的优势,开展沙滩排球课程正在逐步成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课程,高校中开展沙滩排球形式也逐渐多样化,还不断增加以沙滩排球运动队进行业余训练,主要目的是普及沙滩排球活动的广泛性和参加各类大学生沙滩排球比赛。

2.厦门普通高校学生对沙滩排球运动兴趣浓厚,虽然了解沙滩排球运动情况少,途径单一,但在高校中沙滩排球运动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仍然不少,大学生自行组织沙排协会或自行组队参加业余比赛,可以作为深入了解沙滩排球运动的媒介。大学生对沙滩排球运动的了解程度是与上课的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教师真正了解沙滩排球运动,理解沙滩排球运动真正的价值所在,并能从中找到沙滩排球运动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切合点,使沙排这项运动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一起,培养出学生学习这项运动的兴趣,才能使沙滩排球这项运动在厦门各高校体育中得以发展。

3.厦门普通高校开展沙滩排球运动的硬件设施有环岛路自然形成的海滩,使学校沙滩排球场地得到极大解决,但师资力量方面可能相对匮乏,大都由室内排球专业教师兼任,缺乏沙滩排球技能知识和专业沙滩排球技能的培训,但是随着沙滩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引进专业教师和开设沙滩排球技能培训学习等均可实现。

4.从2008年厦门市开始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厦门市大学生沙滩排球赛事的举办不断增加,参与的队伍也不断增加,除了厦门高校的学生队伍以外,全国知名高校也积极组队参加,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参加的学生积极性高,O大提高了宣传的效应。

(二)建议

1.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厦门高校要积极借鉴有关沙滩排球运动项目的教材与文献资料,组织编写符合普通高校学生的沙滩排球运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使体育教师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进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达到既定的体育教学目的。

篇13

科研训练是保证实习论文的重要手段

在毕业实习带教过程中,指导教师对本科生按照规范的科研程序进行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质和综合创新能力。指导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设计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注重后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如对学生进行文献查阅、文献阅读的训练,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大量文献后做出课题设计。课题设计一旦做出,将由指导老师进行修改,然后举行全体实习学生参加的开题报告会,并邀请其他教师针对课题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交流。开题报告一经确定,教研室提供研究现场和实验室,以保证学生完成收集资料、获得数据的工作。学生们获得大量资料和数据,指导教师此时应指导学生运用卫生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之目的。通过此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了统计学方法的正确运用,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了切实可信的资料。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论文撰写、答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