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师教科研工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教科研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师教科研工作

篇1

篇2

二、考核部门:考核工作由教导处、科研办和教研组具体负责实施。

三、考核总分:考核积分加奖励分。

四、考核内容及办法:

(一)各项材料上交。(10分)

教师按要求及时上交研究材料(教学随笔、业务学习笔记和各种培训笔记心得)等计10分,每缺交一次扣1分,迟交一次0.5分。

(二)业务学习及培训。(20分)

1.业务学习:加强自我研修,丰厚自我积淀。(10分)

(1)学专著:每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包括杂志),摘抄学习笔记不少于3000字并撰写4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完成学习笔记和学习体会各得4分、对学习不负责任按1.5、1、0.5扣分;阅读多本教育书籍并完成学习笔记和学习体会者按2、1、0.5加分。

(2)学业务:坚持日常业务学习,摘录理论知识或学科知识,每周不少于300字。完成笔记整洁并无相互抄袭,每次得3分否则不得分,每学期检查2次共6分。

2.业务培训:(10分)

(1)培训的考核主要包括:远程教育培训、外出学习培训和各种校本培训等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

(2)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考勤(2分):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各扣0.5分,扣完为止。

培训记录(5分):(包括理论摘记、内容摘要或心得体会等)按要求完成得5分,未完成或明显与培训内容、要求不符每项次扣1分。

培训效果(3分):包括有关测试(如远程教育培训、各种校本培训等)、学习汇报和经验介绍(如外出学习汇报)等,每项次测试不合格扣1分,每缺一次学习汇报扣1分,扣完为止。

(三)常规教研活动(40分)

教师应积极参加本组的常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发表见解,展示自我,提高水平。并作好听、评课记录。各教研组根据常规教研出勤情况、教师听、评课记录和上公开课情况予以考核。

1、教研活动满勤15分,无故缺席一次扣3分,迟到一次扣2分,请事假一次扣1分,病假一次扣0.5分,公假不扣分。

2、教师应积极认真地参与各教研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学习等活动,活动中积极发言,认真笔记。

(1)听课(15分):教师每期听课不得低于15节,听课笔记应该有批注,差听一节扣1分,无批注每节扣0.3分。

篇3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

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

2、不断积累丰富的素材。在注意或研究众多教育现象时,头绪会纷繁复杂,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所以,我每每抓住这个时刻,记录下稍纵即逝的瞬间,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素材宝库,使自己的教研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4

2.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科研的关系。教师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教育科研在办园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到位;二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研究水平高”的教师教学质量却一般,而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往往“教科研能力”又不足。因此,有必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与地位。要改变就理论谈理论,就科研谈科研的做法,把着眼点放在教师的实践性增长上。通过不断反思,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应懂得:一个不研究幼儿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

二、抓好课题管理

1.确定量身定做的选题。作为教育基层单位的教学,其教科研工作既不同于专门的教科院所,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研究。俗话说得好:看菜吃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切实符合本园实际的量身定做的选题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抓住了课题的选题,特别是抓住了有价值的课题选题,就抓住了幼儿园教科研的主要指向和基本内容,如此坚持不懈的抓下去,就能使幼儿园教科研逐步形成良好的氛围。所以抓幼儿园教科研,必须抓好课题的选题。

2.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一个科研课题的确立,研究周期少则一年,多则几年。因此,每一个课题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实施计划,过程资料,定期研习,定期汇报。教科领导小组按实施计划检查落实情况,按过程资料了解实际进展,提出改进的具体指导性意见,做到宏观调控,分阶段指导,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目标的管理。

3.举办教育理论的讲座。幼儿园教科室应围绕已确立的课题,举办系列化的理论讲座,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教师的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4.开展科研专题的研讨。围绕着研究课题,幼儿园教科室应及时召开有关教师的专题研讨会,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及时对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做法,让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同研究、统一思想。通过专题研讨会这种形式,教师在理论上进行探究,在实践上加以开拓。

5.组织科研论文的交流。为深化研讨,提高理论认识,幼儿园教科室应及时组织课题组的教师进行论文交流或经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都能获得成功感、满足感,激励和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6.抓好课题成果的转化。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使师生都有成就感,达到教研与教学相长。要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努力使广大教师从自己熟悉的范例中体验到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其次,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使教师明白教育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以论文、总结、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幼儿作品的形式呈现。最后,将实验成果运用到教学工作实践中去。

三、建章立制,纲举目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教科研工作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研规章制度,就很难调动起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

1.建章立制。我园建立了一整套的教育科研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科室职责》、《教研组、课题组评比细则》、《教科研优秀教师奖励制度》等。此外,我园还制定课题分级管理、课题申报、科研经费拨发、研究资料和科研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教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促进了我园教育科研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2.纲举目张。每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和优秀、达标课题组评比实施细则开展评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

篇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2—0019—01

学校的教育科研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育科研。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色优势和自己的教科研氛围。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落实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的种种疑惑和困难,既有理念上的、宏观的,又有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的。因而不能仅仅依靠听几场专家报告、看几节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优质展示课、搞几次有影响的研讨活动,必须以教育科研为主要抓手,必须植根于日常的教学实践,必须依赖于持久深入的校本教研。

对此,教科研工作,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地融入到新课改中去,引领一线教师一道实践新课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下面,笔者就根据本校实际做法,谈几点思考。

一、理念要明确,定位要准确,形成教科研的主攻方向

新课改以来要逐步吸纳新课程的思想,形成教科研工作的基本理念,即“三个服务”:为促进教师发展提供服务;为教育教学发展和实践提供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决策提供服务,而且要把为促进教师发展提供服务作为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使得教科研有了明确的主攻方向和目标,赋予教科研工作更大的发挥空间,对促进教师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教师对教科研的理解、接纳和重视,增强了教科研工作的务实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从这三个基本理念出发,可以明确地理清我们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改中的思路和重点,即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①学习研究:更新观念(新理论的学习、认识,新理念树立)、专业研修(新课标、新教材和新教法等的研修);②继承重建:课程设置开发(必修、选修、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开发)、制度继承重建(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学生选课制度、走班制管理、学分制、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等)。核心还是教师的学习研究、教师发展的问题。而人的转变是最难的,教师的转变虽然有明确方向,但实现转变需要时间、需要环境、需要教师自身的主动努力,这也是课程实施的最大难题,也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最大课题,说到底,依旧是如何促进教师理念转变的问题。

二、为保障教科研理念的转变和有效落实搭建平台

1.搭建活动平台。学校层面赛课——构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赛课活动旨在培养新人,确立教学骨干,提升教学骨干的学术地位,发挥学科带头人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赛课活动要:①突出专业性。即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要素设计评比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等。②突出过程性。即注重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和提炼“教学思想”等重点。③突出导向性。让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和智慧型”教师方向发展,成为“师德高尚、学养深厚、关爱学生、有思想、有个性、有追求”的教师。④突出资源性。要求被评为“优质课”的教师作教育教学报告,展示教学观点、策略和思想,供老师们分享。

2.搭建队伍平台。

(1)两支教育科研队伍——构成学校科研骨干力量。教学研究员由教学骨干组成,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由青年教师组成,两支队伍既是教科研骨干力量,又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教学研究员的亮点是探索课堂教学和承担教育教学报告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的亮点则是以教学专题探讨为主的“青年沙龙”活动。

(2)一个考试评价命题队伍——炼就过硬的学科专业考试评价命题素质。考试评价命题队伍由精选各学科有命题经验和能力的教师组成。一方面,磨炼整支队伍,提升成员命题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队伍成员以研究者的角色,进入考试评价命题的研究和命制,提高命题的科学性、针对性,特别是命题对教学的导向功能,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教学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的落实。

3.搭建课题平台。

篇6

二、加强学习开展活动培养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一年来,学校加强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上半年完成了浙江省教师继续教育的“教科研专题培训”,从下半年起,每周的教职工会议上举行“教学论坛”活动,主要由校“名师工作室”与“科研组”成员主持,把教育理论的前沿动态,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传递到每一位教师。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比较明显。

学校继续实施“青春闪光”工程,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一年来的学习重点有“走进新课标”系列讲座、“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推陈出新,让课堂活起来”科研节系列活动等。通过学习和培训和科研节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大大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为拓宽科研视野,了解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校邀请了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来我校进行了《课堂预设的实时生成》专题讲座,并邀请杭州天长小学的教科室主任徐华昆老师现场课堂教学、说课、讲评,使老师们收益非浅。

三、总结经验争创佳绩

把课题研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开展学校教科研的首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育科研,从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

篇7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教育理念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深化课程改革要求需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各幼儿园要继续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要引导教师深刻领会《纲要》的理念,使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切实改善教师“教”与幼儿“学”的方式,有效推进我市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构建园本化的课程实施体系。教师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儿童,依据教材还要拓展素材,就地利用环境资源,根据教育情景和幼儿的具体情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为有效促进各幼儿园开展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活动,我市将首先在省示范幼儿园中举行园长专题性的学术沙龙,然后逐层推进,引导教师积极有效地学习研讨,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幼儿教育的学习型群体。

二、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园本教研

幼儿园要合理制定课程计划,各班要认真编排好全市统一使用的“常州市幼儿园各班一周逐日活动计划表”,主题统领,领域渗透,预成和生成有机结合。幼儿园以省编《综合活动课程》为主,先在年级组内商讨、制定初步的计划,对于个别主题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减,以合理地安排五大领域内容,保持课程的平衡性。

集体备课是提升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可在小、中、大三个年级教研组基础上,按实施教学的单双周时间,划分出备课组,每个备课组在自己实施教学前一周集中进行集体备课。为了更好地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协作性,可采用轮值制的方法,群策群力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可自行组织一些小型的学习活动,在制订教学目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材料、组织教学过程等方面要多思考,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仔细的剖析,明确“真实、自然、简单”是一堂好课最基本的要求并为之而努力。

本学期,常州市教研室将首次组织开展“常州市幼儿园园本教研先进园评比”。各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不断突破、解决教研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园本教研活动朴实、有效,并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参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强化常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各幼儿园要抓好一日常规活动的开展,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现在的教育已经逐步从几十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拓展或延伸到了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及生活活动中去。每一位教师都要注重环境的创设,要深入挖掘游戏的教育内涵,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探索主题背景下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在制订游戏计划、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游戏材料、参与游戏指导以及开展游戏后的反思调整等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关注幼儿的发展差异,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友好地交往,促进幼儿社会化、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积极发挥示范幅射的作用,每学年要组织专题性的对外开放研究性活动,开放活动可形式多样,鼓励开放与课题研究和本园课程实施相关的科研活动、游戏活动、特色活动等,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

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视导和指导,引领民办幼儿园学习、贯彻《规程》和《纲要》,加强课程管理,及时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计划和幼儿活动计划;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及时研究幼儿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科学地实施幼儿园课程。

四、打造幼师队伍,促进专业成长

幼儿园发展离不开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各园要积极开展园本研训,营造良好的师资培养、培训、提高的激励机制与环境氛围,为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创设良好的平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理论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指导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尝试进行教师档案袋评价。要求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周撰写一个教育小故事,其他教师每月撰写两个教学反思或教育小故事,一个主题活动后要有一次对主题课程实施的总反思,在校园网上或业务活动时交流。幼儿园正、副园长每学期每人听本园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游戏)不少于20个和30个。

积极探索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途径、内容和方法,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加强对家庭和社区科学育儿工作的指导。分三年建立0——3岁亲子早教活动基地3个,组织开展0——3岁亲子早教开放活动,初步形成0——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格局。

要强化科研意识,切实提高各幼儿园的科研能力,省示范性幼儿园必须有品牌(主打、特色)课题,重视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过程研究、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工作。各幼儿园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健全课题研究制度,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强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三、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各幼儿园园长会议。

2、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园长专题性学术沙龙活动。

四月份:

1、幼儿园市级开放活动。

2、组织参加“常州市幼儿园课题研究专题研讨会”。

3、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常规调研。

4、组织幼儿园教师教材培训。

5、园长优秀课片级评比。(二十五日前上报至教研室)

五月份:

1、园长优秀课市级评比。

2、省示范实验性幼儿园市级开放活动。

3、“做中学”项目学校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探究活动展示。(鸣柯巷幼儿园)

六月份:

1、幼儿文娱汇演。

2、省示范实验性幼儿园市级开放活动。

3、组织开展“常州市幼儿园园本教研先进园”评比。

4、幼儿园“主题性”游戏方案评比。

篇8

数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首先要破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一个知识的创造者.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教师身上同时还肩负着进行教育科研的重任.从事教育科研需要有专业的研究人员参加,但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生力军还是广大教师.与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比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够,科学研究的方法生疏是教师的不足,但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最了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们接近学生,熟悉教育对象,可以及时对教育理论的正确性做出实践的检验.这些又是教师搞教育科研的优势所在.广大教师扎根于教育科研的“沃土层”,面临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这一切都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和可能性.事实上,在教育科研的这一“沃土层”上,古今中外已经孕育出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从夸美纽斯到苏霍姆林斯基,从杜威到陶知行,真正的教育家大都从教育实践中产生.我国教坛曾涌现出的上海青浦教改经验,这项被誉为“基础扎实,内容丰富,效果显著,可以而且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教育科研成果,也同样出自泠沅为代表的广大中学数学教师之手.近年出现的“洋思教学法”、“杜郎口教学法”都是教师们从事教科研的成果.

篇9

3、市“校本教研示范校”、“联片教研示范片区”评选工作;

4、组织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第四批面试工作;

5、科研网“心理健康”栏目资源建设和“知心姐姐”栏目的心理咨询。

9月

1、组织召开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颁奖大会暨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现场推广会;

2、组织开展温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班第三次活动;

3、校本教研示范校调研(温十四中);

4、“十百千工程”重点课题调研指导;

5、组织推荐参加省第二批校本教研示范校评选活动。

10月

1、做好20xx年度省市教科规划课题的结题和优秀成果的评审组织工作。

2、课改联系校召开“课时锦囊”开发、运用的研讨会;(地点另定)

3、瓯海区教科研工作调研;

4、校本教研示范校调研(温州实验中学);

5、学校心理辅导站落实情况调研;

6、市级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及活动课评比;

7、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材料审查工作。

11月

1、征集“一个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2、组织召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颁奖大会暨心理辅导活动课现场推广会;

3、“十百千工程”重点课题调研指导;

4、校本教研校调研;(学校另定)

5、农村教师教科研知识培训;

6、组织评比市级优秀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7、组织开展温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班第四次活动;

12月

1、召开“有效校本教研活动案例分析”研讨会;(地点另定)

2、组织第五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面试;

3、刊出《温州课改通讯》第五期。

4、“十百千工程”重点课题调研指导;

5、召开《差异较大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会议。

1月

1、召开《温州市校本教研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会议;

2、召开“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讨会;

篇10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研员提出新挑战

为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委提出了:政府行为推动,教研部门护航,以科研为先导,以校为本,促进3个发展、实现3个转变的工作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研工作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研工作重心的转变、实现课程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全区教研员努力学习、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实验,明确职能,找准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形成4点共识。

1.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新课程无论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全新的,教研员在教育观念和专业能力方面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研员必须先行领悟新课程理念,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把握新课程特点,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体系。

2.教研员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研员不再以“专家”“领导者”的身份出现,而应与教师建立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氛围,尊重老师,关注教师需求。教研员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吸纳实践的例证,完善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修正,教师在与教研员的交往中,摆脱教而不研的被动局面,提升教研水平。

3.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理论工作者与教育教学实践的中介,是教育理论的验证者和实证材料的提供者。教研员头顶理论、脚踩实践,起着内化理论、引导实践的职能。

4.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要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不断地回归理论,反思教学实践行为,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在亲身参与课改实践研究中,与教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明确教研工作重心,把培训贯穿始终

针对初次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均是“一级培训”,教师还难以完全把握课程改革实质的实际,我们拟定了“三全”即:全员、全面、全程;“两互动”即:学习与实践互动、观念与行为互动的培训原则,采用自修反思、参与分享、实践领悟、研训一体等多种方法。在课程改革实验开始后,由区教研员主持操作层面的新一轮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1.实践中培训。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中的课堂教学活动,怎样迈好课改“第一步”,一时间成为我区实验教师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老师们最感困惑的问题。在教研员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教研室于新学期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出示体现“挖掘、利用学生熟悉的数学学习资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基本理念《数一数》数学课;落实“活动中学,游戏中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和落实新课程阶段目标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语文课及英语、音乐、美术各学科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性课堂教学实例,在实践中解读新课程。

2.研讨中反思。采取参与互动的教研活动方式,由灌输式向参与式转变,由教研员“独唱”,向与教师“合唱”转移,从单程传递,为多向交流,让实验教师在共同交流、研讨中,反思教学行为。从新学期伊始到现在,参与互动的区域性教研活动50余次,实现了以共同商讨促思维碰撞、认识聚焦;以共同交流促信息传播、资源采集;以共同总结促认识生成、行为转变。在反思中认识新课程。

3.困惑中学习。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问题与困惑不断产生,我们积极应对,深入学习,回归理论,对比分析。针对问题与困惑组织实验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主要变化》《转变学习方式,推进课程改革》《在新课程观下如何认识实施评价》等专题讲座。在学习中理解新课程。

4.领悟中探索。开展课任学科横向联合的教研活动,是探索教研工作方式改革的又一尝试。首先,新课程一个重要特征是将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从人的素质需求出发设置相应课程,解决传统教育中独立分科教学产生的问题,即所谓的学科本位问题,提倡课程的整合性,培养学生人格的完整性。这为我们进行多学科交流,建立了理性认识基础。其次,课程的综合性也提出学科交融的需求,学习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学科间的交融。再者,通过实践证实学校、教师对学科融合探索,活动过程中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是空前的,课后踊跃的研讨也反映出特有的积极性。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是一种新的形式,它将对今后的学科教研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以校为本,建立校本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篇11

一三项结题工作

1、积极动员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通过认真的总结梳理以及必要的文字修改,力争高质量地完成市级课题“高级中学‘增效减负’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

2、督促朱剑、张文等老师认真完成区级课题的结题,努力争取获奖。

3、组织全校教师完成校级课题的结题工作,组织相关成员进行课题的评审评奖工作。

二两项审报工作

1、认真完成新一项区级课题、区级青年课题的审报,争取全面提高审报课题的数量与质量。

2、学校新一轮课题申报指南,力争做到全校人人都有独立的课题,并努力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

三一项汇报工作

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区级课题的中期汇报工作。

三、特色工作

两项宣传工作

1、配合学校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上海市第八中学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提炼市八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组织学校研究室的相关成员,利用学校周五的政治学习等集体活动的时间,宣传普及教育科研的调查研究,撰写总结报告等常识,努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与素养。

四、准备工作

即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充分地酝酿,培育新的区级课题。具体准备从三个方面作准备。一是修订落选的课题,争取以更完善的姿态申报。二是新增有质量的课题。三是跟其它部门协调,将有些较有特色、相对成熟的工作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课题。如教学发展处的“我校名师特色的概括升华”等课题。外语组的“微型课型的开发利用”等课题。

五、常规工作:

一优化校本研修制度,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继续聘请相关的教科研专家为我校教师开设讲座。

篇12

本学期我们着重开展了一些专题研讨。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我们对课改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如教研组活动中对“活动的预设与生成”进行了研讨,我们首先对“生成与预设”关系的认识又有了新的领悟。之前,更多的教师认为:生成活动就是由小朋友的热点课题或者新的发现而产生的一个活动。另外,只是由幼儿这里产生而教师预设明显的活动也归为生成活动。现在,教师们知道预设和生成是交错进行、不可分割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生成的课题可以安排成预设活动,预设的活动也可以留有生成的空间。其次感悟到要使预设与生成两者间有机的结合,教师必须根据目标及幼儿的需要和已有经验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动。随着研讨的深入,教师们对生成课程的认识会更完善、更全面。如我们通过观摩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并针对活动对“目标和过程的关系”进行参与式的研讨,我们认为首先,目标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有目标,但也要注重活动的过程,它们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目标是幼儿发展的方向,而过程又是目标前进的方向。例如,在中班的活动《蚂蚁》,活动的形式看似很随意,教师顺应着孩子的关注和兴趣所在,老师带着孩子看录象、抓蚂蚁,但是教师心中的教育行为目标是清楚的,在孩子感兴趣时发展孩子对蚂蚁探索的兴趣。其次,我们还深深感到教育活动的目标不应该停留于说教的层面,让孩子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目标,而应该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把教育目标渗透在整个过程中,这样就能把外在的要求成为孩子真正的需要。每一次好的教学过程一定有个好的目标,目标和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究和摸索,寻找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经验的目标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的充分发展。

二、坚持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要实现从办园思想到办园行为的演绎过程,必须打破长期来的以经验来指导管理行为的模式,必须采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管理方略。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遵循了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建立合作教研模式,我们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广开言路,教研活动中将近阶段的工作重点、热点拿出来进行讨论,每个教师学习后有心得有体会,并倡仪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将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教师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在研讨中感悟学习的真谛。

2、遵循互动式原则

互动式教育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交流是一种社会的互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互动。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建立了“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动思路,每一次活动有不同的教师主持,提供自己新学习的文章,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以及自己的见解,使教师之间获得不同信息的交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此让教师以理念去指导教育实践实践”的原则

“反思----实践”是教师研究的关键,教师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不同,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工作,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教育的研究,具体来说,教师进行“反思----实践”是为了促进教师对其行为的理解,使教育活动更趋于专业化,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获得提高和成长,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新课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本学期,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围绕本学期初拟订的主题方案记录形式,结合新教材,注重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解决教改新问题,提高保教质量,帮助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反思---实践----实践的改进----进步的反思就是这个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教师获得成长,教育实践得以改进。

4、“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原则

篇13

二、教师科研成果促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思路与实践

(一)实施的背景

1.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是培养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创新科技人才,为地方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工程技术的重要举措。

2.是学校建设规划实施的需要。

武汉工程大学是一所化工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明确提出,要以素质教育、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教学工作出发点,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精神,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几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都是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和质量工程建设,培养符合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进行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途径之一。

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具备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优势。

(1)专业优势。该专业成立于1994年,是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是学校博士点的两个一级学科之一。2007年获得“2007-2010中央地方省部共建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实验室”立项建设,“2007-2010中央地方省部共建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特色专业实验室”2008年获准通过。本专业的橡胶加工和塑料加工设备齐全、先进,专业实验教学条件领先,为本业专和相近专业提供起点高、装备齐全、适用性强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示范基地。

(2)专业师资优势。突出表现在:拥有楚天学者岗、教师的博士比例高、SCI和EI收录数量多。所属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设有硕士学位授予点(含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化学与物理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也是湖北省重点学科,设有硕士点,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已通过博士点立项建设验收,现有兼职博导3名。另外,所属专业主干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为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和科研条件。专业教师搞好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承担科研课题,撰写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举办、参加学术活动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本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及措施

几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除了一般性的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于理论教学中外,许多老师将科研课题直接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平台构建

本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显示,教学与科研训练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有机结合为培养研究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能力大有裨益。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如下的科研促进教学体系:

2.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内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如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的专业主干课如聚合物加工原理,都是与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例如,高分子化学课程中讲授的许多原理都将直接运用于工业生产的控制中。因此,将科研成果融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理论课的兴趣,是十分有用的。比如老师在讲解《聚合物加工原理》课程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如聚丙烯的改性、加工融入讲课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层次。

(2)作为实验教学的内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充分利用科研的优势,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的基本实验项目中的科学研究实验如下表(部分):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清单(部分)

(3)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

近年来,该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均出自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获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多人次获湖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励。

(4)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

本专业的教师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在研科研项目的研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今后的考研、读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学生在教师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子课题,并积极申报了“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基金”,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连续成为获得资助项目最多的专业。在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该专业学生也获得很好成绩。

(5)作为本院教授(博士)论坛的讲座内容

武汉工程大学的教授(博士)论坛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办并推广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授(博士)将科研成果通过讲座的形式传授给低年级学生,拓宽了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了解了本学科的前沿科学研究,促进了本专业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成为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