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

篇1

篇2

一方面,学校搭建了校本培训平台,对全体教师通过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以师德水平提高为核心,以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为重点,以个人专业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为突破,同时全员参与班主任远程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尤其对非师范专业的新教师,通过教研组的校本研修,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等策略,使其快速融入教育教学工作角色,迎头赶上,还有的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另一方面,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通过多渠道多形式,适时了解他们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切实落实“妥善安置留人、工作待遇留人、培养培训留人、专业成长留人、表彰激励留人、选拔任用留人、情感凝聚力留人”等系列措施。通过“雁群效应”、“木桶理论”等引领,使其树立要有优秀团队,才有优秀个人的意识,逐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再次,任人唯贤,抓关键“少数”。

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德能绩等综合表现,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校领导及时发现培养,选拔任用到教育教学管理岗位。四年来,上级和学校考察任用了政教主任、团总支书记、出纳会计、远教专干、实验室图书室管理员、各教研组长等13人,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学校再通过中层干部、党员同志作新“特岗”的思想工作和业务指导,从而辐射其他,带动全体。在全校班主任中,90%以上是“特岗”教师担任,如“*特岗”万军、季兴洋老师,除完成教学工作任务而外,还担任学校中层领导职务,同时任两个班班主任,只恨分身乏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聂宗福老师,工作四年,党龄五年,被任命为政教主任,主抓学校德育工作。

*中学建校三年来,历尽艰辛,筚路蓝缕,每上一步台阶,无不凝聚着“特岗”教师心酸的汗水与泪水。在艰难的跋涉历程中,有过困惑彷徨、有过“拼命三郎”的忘我工作、也不乏成功的欢呼雀跃。大部分特岗教师,尤其三位外省老师,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克服工作、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乐业爱生,诲人不倦。给*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弥补了教师数量,解决了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填补了音体美等专业学科的空白,从此歌声响彻校园,各类体艺活动异彩纷呈;给老教师带来思想上哥白尼式的教育教学新理念革命,对少边穷地区农村学校是一次彻底的洗礼。

篇3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篇4

3、学院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制约着学院生存发展空间。作为一个办学实体,既没有属于学院的教师队伍,又没有人事管理调配的权利,很难激发和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少同志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缺乏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工作动力。

4、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就职能部门而言,大局意识、协调意识、服务意识需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需进一步落实,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能不高的现象亟待改变。就广大教职工而言,积极主动工作意识和劳动纪律观念不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既有思想观念上的偏差,也有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既有日常管理的疏漏,也有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及能力、水平不适应的问题,既有个人创新意识不强,也有团体开拓创新动力不足等诸多因素。

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和解决当前影响学院发展的问题和障碍,才能促进学院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一、科学把握政策导向,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国多数高等院校都开办二级学院,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民办三本学院如雨后春笋,对国内专科学院冲击很大,专科学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科学发展。一要准确把握教育政策调整与变化。江苏省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经常走全国前列,这就要求院领导和教学职能部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每一次教育政策改革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科学把握办学的主动权。建校20年来,*干院从单一培养团干部的专科学校,发展到如今纳入省委党校“一主多元”专司国民教育的专科学院,学院有今天这样一个规模,既得益于党校校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任院领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主动适应国家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也得益于学院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二要适时调整办学理念和工作思路。针对学院规模小,开设专业课程少,发展空间受限,加之专科院校学生生源不足等不利条件,学院确立了“以人为本、严谨治学、创新发展、稳中求进”的办学理念,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壮大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近两年学院大力发展成高教育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从20*年招收600人、20*年招收800人到2007年招收1300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三要准确把握专科院校建设目标。专科学院的生源决定着学院定位,也决定着学院必须把培养应用型、专业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充分发挥专科学院特色教学优势,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多渠道培训,实现“一本多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前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学科设置,彰显专科院校特色

专科学院面临的最大竞争是生源的竞争,要想保证稳定优质的生源,就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深入社会、深入企业、深入各学院搞好调查研究,瞄准紧缺人才行业,瞄准有发展潜力行业,优化专业学科设置,为毕业生就业指明方向,解除学生后顾之忧。二要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为导向。着力培养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的专科人才,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三要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一所学院的品牌,就是特色,特色决定发展空间,特色来自于办学理念的创新发展。譬如说:*干院特色就是不断强化英语、计算机、中文写作三大优势学科理论与应用教学,并使之成为学院生存发展和品牌优势。四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的英语、计算机、演讲、文艺会演等科目竞赛,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能力素质的同时,达到宣传学院特色、创造学院品牌、拓宽学院发展空间之目的。

三、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团队合力意识

良好的教职工队伍和成功的办学经验,是学院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学院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一要注重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院现有的师资队伍情况,结合学科、专业设置和学生数量等因素,在充分利用现有师资队伍力量,抓好优势学科教学的同时,及时面向社会、面向大学招聘部分年轻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形成梯次搭配合理、学科优势互补、具有发展后劲的师资实体,为学院发展进行必要的师资力量贮备。二要注重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协作的班子是干好工作的基础,是保持学校工作大局稳定和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班子成员之间、同事之间要珍惜来之不易共事的机缘,保持良好的融洽关系,做到坚持党性原则,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积极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同营造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团队形象。三要努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一个团队靠一两个能人难成大器。全院上下要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抓大事,干实事,谋成事。各处室之间要加强协调,各管其事,各负其责,做到分工不分家;全体教职工要立足本职岗位,勤奋敬业,努力工作,真正形成一个团结合作、干事创业的战斗团体。

四、建立科学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篇5

一、基本情况

我校食堂本学期有1800多名师生就餐,现有粗加工间2间、精加工间2间、净菜间2间、储藏间1间,就餐间1200平方米,配备有管理人员办公室、监控室、更衣室等,食堂管理人员2人,工作人员11人,食堂软、硬件条件较好。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事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一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食堂管理机构网络图,工会主席全面负责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检查工作,总务主任具体抓食品安全日常检查监督工作。二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校长对食堂管理负全面管理责任,分管领导负主要管理责任,食堂管理员对食堂管理负有直接管理责任。三是建立健全《食堂原辅材料采购制度》、《食品进货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等20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保证食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责必究。

(二)完善设备,规范流程,全面提升。一是按照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的要求,设置操作间、粗加工间、精加工间、洗碗间、消毒间、更衣室、食品安全办公室,配备标准的洗菜池、浸泡池、洗手消毒池、拖把池等,整体布局科学合理,流程规范,功能齐全。二是在设备设施下功夫,本学期师生就餐人数增加了一千多人,学校投入近10万元对就餐间改造,扩大就餐间面积、添置就餐桌、餐具;投入4万多元购置两个蒸饭箱、一个大型消毒柜、一台大型灶具和多个储物架,做到餐厨用具卫生、干净。

篇6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多措并举途径

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方法不断更新时代教师本身发展不但教师立业之本更学校教育质量根本保证、教育内涵不断提升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最关键因素只有科学地面对现实全方位、多举措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才可能建设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入手努力增强服务意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我们确定教师主要职能为学生形成道德品质、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服务前提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教育观念转变、服务意识增强对我校确立“培养新型实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办学宗旨、“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办学思路以及实践“三个对接”、铸造“四大品牌”兴校举措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培育团队意识树立敬业精神

在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和竞争日益激烈大背景下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建设一支团结高效、相互信赖、分工协作、相互激励、学习型教师团队对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教师个人价值实现同学校办学目标实现有机结合、教师个人成就与集体荣誉有机结合建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教师团队形成了“负重自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不胜不休”兴校精神成为了我校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节节攀高制胜法宝团队意识培育促使教师充分发挥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把使命感注入到工作当中敬重自己职业将学校发展当作自己事专心致力于教书育人千方百计将工作做好

建立考核机制培养创优意识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建立起了教师业务技能水平和常规工作两大考核评估体系对教师出勤情况教务处派出两名教师专门记录考核对学生满意度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6名教师调离了教学一线组织离职进修或从事教辅工作;在校内实行考核考评结果公示制实行奖惩分离奖惩公开学校每学期都要拿出专门资金对“师德标兵”、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科室能人”以及教师优秀教研论文等进行表彰奖励新制度激发争先创优意识通过考核评估机制形成和实施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人人“创新争优”良好局面

注重引进人才优化师资结构

按需求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高质量使用人才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又一举措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德才兼备标准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严格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合理规划原则从川师大、贵州师大、西华师大等高等院校引进优秀本科生20余人外聘了中国农大、西南大学及我县黄羊专家王维春、贾正贵等为兼职教师优化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了学术思想交流、融合以及知识、科技创新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保持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后劲

构建和谐校园确保教师发展

教师个人能力发展、社会地位提升、经济待遇改善、个人价值实现关键在于通过行实之有效管理手段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尊重每位教师个人价值理解每个教师所起作用给予教师更多人性关怀注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环境让教师心情舒畅、工作愉快、生活幸福确保了学校教师无一例上访、我们具体做法:

第一关爱教师构建和谐环境激励教师发展

一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监督作用学校发展重大决策都广泛听取意见青年教师读书会、教育科研论坛、网站论坛都可以让教师自由表达实现沟通吸引教师参与到学校决策制定、项目规划、财务管理等工作中来二打造服务型管理队伍实施管理干部学年述职评议制、竞聘制等制度在学校管理干部竞聘中由教职工投票决定确保了管理干部在工作中对教师负责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三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在精神和经济上同时体现教师价值在利益分配上重点考虑教师补贴方案尽量公平、公正;实施安居工程让教师都能安居乐业四关心教师生活在教师评职称、办调动手续等问题上学校都积极做工作;想方设法为教师家属联系调动或在学校各处室和后勤服务中心安排临时工作;教师生病学校领导班子都去关心问候;教师婚嫁学校领导都新自参加;教师生日学校不忘送上一份祝福无微不至地关爱让教师体会到了集体温暖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在投入到工作当中

第二从严治教严格教学管理推动教师发展

我校在教师管理中引进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和方法以师为本、注重协作目标细化务实管理狠抓常规、提升质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从严治教重在挖掘教师潜力体现不仅学校对教师“管”更“帮”和“促”从而推动了教师发展

第三加强培训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发展

一加强校本培训和业务水平培训学校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多举措打造学习型团队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学分析与研究、“师徒”结对、课件制作与评比、校内校际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及科研课题探讨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校本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加强教师学历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对参加学历培训教师在工作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并给予经济支持凡在职获取本科学历教师学校一次性补助3000元同时学校同电子科大、川农大等高校合作启动了在职研究生学历培训计划凡在职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教师学校一次性补助6000元从而营造出了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良好格局目前已先后有23名教师参加本科学历培训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

第四举贤荐能拓宽成长平台服务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需要平台同时也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空间施展才能我们不但千方百计促进教师在校内发展同时也尽力为教师在更为广阔空间发展提供服务鼓励教师在校内练好本领到校外施展抱负决不为教师发展设置障碍造成阻力对于特别优秀教师学校全力举荐鼓励其走出去积极为其发展搭建平台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实现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最终落脚点在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以及日渐扩大团队影响力多年实践和努力小河职业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在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发展以及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团队发展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篇7

在研究校情基础上,我们将“推进内涵建设,加快‘升格’发展”确定为学校实践活动的主题,将“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升格’建设步伐”确定为学校实践活动的载体。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学校党总支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党总支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建章立制,精心组织。为了保证学习实践活动有序进行,我校建立了“四项制度”,即学习点名制度、请假补课制度、会议记录制度、定期检查抽查制度;做到了“五落实五到位”,即组织领导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责任落实;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中心组学习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人员、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这些制度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狠抓学习培训。认真抓好中心组、党支部、个人三级学习阶梯,通过多层面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学,找着差距学,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按照党总支的要求,学习范围由党政班子、中层干部、全体党员扩大到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发展意识,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面向全校师生的广泛延伸和全面覆盖。中心学习组坚持每周五上午2小时集中学习,各支部集中学习时间每周保证不少于2小时。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学习活动覆盖到边、落实到位,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领导率先垂范。要求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做到“十个带头”,确保学习活动不走过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作动员报告,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带头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带头参加各层面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摸清学校内涵发展的问题。

五是在实践活动中做到“五结合”,统筹各块工作。即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与推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和“两个率先”结合,与学校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结合,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结合,与解决党性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统筹各块工作,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三、突出实践特色,联系学校实际抓好调研,使实践活动充满活力。

以“科学谋划学校发展、加快‘升格’建设步伐”为载体,由校级班子成员和总支委员牵头,重点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和课程建设、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建设、服务管理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分六个专题领题调研。通过召开中心组、教研组、离退休教职工、青年教师、学生、家长、试验基地幼儿园等各类座谈会、深入群众走访、开通热线电话、网络调查、设置意见箱、公布电子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师生员工、各地幼儿园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和激发广大师生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问计于民,广集民智,共召开调研座谈会500余人次,调研对象达1000余人(次),初步梳理出109余个问题,形成了20篇调研报告,全面掌握所调研问题涉及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通过调研和研讨,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为制定修改完善学校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等提供依据。同时初步梳理出内涵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埋头实干”大讨论

以“解放思想,埋头实干”为主题,“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升格’建设步伐”为载体,按照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总体要求,围绕“立足本职岗位,怎么干,如何干”开展大讨论活动。从校级班子、党支部、教研组、班主任、学生代表、学生干部六个层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眼界,查找了问题,分析了原因,拓宽了思路,明确了责任,形成了共识,找出问题根源、破解桎梏症结、理出发展策略。

五、边学边改,彰显学习实践活动成效

1.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如何建设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进行调研讨论,对学校的发展进行再思考。在办学功能定位上,努力把学校办成三个中心(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学前教育教育科研中心、学前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中心),为学前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发展策略上,职前教育提升办学层次,适度扩大规模,做精做细;职后培训面向社会,扩大规模,多元服务,做大作强;以实验幼儿园和亲子教育研究中心为载体,开拓学前幼儿教育和0—3岁婴幼儿教育市场,形成“一体两翼三中心”的发展格局。

2.开展全省0—3早期教育的现状调研。调研中发现,我省早期教育已经起步,市场需求量大,但缺乏规范的指导和统一的管理,师资匮乏,政府的投入不足,家长意识有待提高。加强早期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我校正着手完善婴幼教养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3.坚持“以人为本”,帮扶困难学生。通过争取,香港慈恩基金会对我校70名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共计41600元。同时,学校35名教师与学生结帮扶对子,学校自筹经费中划出5%用于贫困学生的奖、勤、减、免。

篇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小学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深入我们每位教师心中。校本培训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也要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做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将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农村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选择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要特别关注“校”和“本”。基于以上特点,农村小学校本培训要紧密结合乡村实际,以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先导,重点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内容,实践中强化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探讨,要研究教材,深入探讨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案例,改进教学方法,以课堂为阵地,把课改实验的课堂变成教师学习的学堂,使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来。所以说,学校才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为此,学校要精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堂行为变化》等内容,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从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夯实农村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重点,不断充实培训内容,从而使每位教师不断提升教育理念、深化对新课程的理解。

二、拓宽校本培训的渠道,不断提升校本培训水平

1. 以联校培训促进校本培训工作在片区内的交流互动。学校之间可通过组织教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教学讨论的方式强化校际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提高,促进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2. 通过结对帮扶培训,为农村小学校本培训注入新活力。为了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业务水平,要扎实搞好城乡结对帮扶工作,让城乡学校、教师牵起手来,互通有无,共同促进,共同成长。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从学校层面来说,农村小学要有重点地和城市小学就办学理念、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各项管理制度的制订、规范办学行为进行交流;从教师层面来说,结对双方学校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要通过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心得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交流;在结对帮扶中,农村学校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听评课、课题研讨、校园文化建设等交流活动,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有重点地解决课堂上的具体教学问题为切入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此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9

观念指导着行动。任何一种观念的产生与形成,必然与当时的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应试”教育的长期作用下,不仅传统教育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远程教育也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忽视了师生间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只重视对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培养。

2.远程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特殊性

远程学习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职人员,中小学教师也是远程学习者的组成部分。他们或因评职称的要求,或为提升自身素养,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但他们不能脱离工作岗位,所以只能选择远程学习。在职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有很大的压力,肩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在时间上缺乏优势,所以需要较高的学习效率。各种因素导致他们没有时间与精力与远程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

3.远程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远程教育的环境是基于网络的,是虚拟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较大,比如年龄、学历背景、文化、性格等。在虚拟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不了解,从而缺乏信任,对学习中的交流持消极的态度。中小学教师更是远程学习者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习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化学习者,一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充满自信,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原因而放弃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沟通。

4.远程教学设计中的困难

如何在远程学习环境中融入教师的情感与教学思想,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师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效果,是远程教育教学设计中的最大困难。一方面,在远程学习环境中融入教师的情感与教学思想要求设计者深入了解学习者的特征,熟练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和重难点,并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展示。中小学教师更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对培训内容的设计要求更高。另一方面,采用什么手段增加学习者之间的信任,也是远程教学设计中的困难。因此,很多远程教学教师只把交流手段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甚至干脆弃用。

5.不重视学习者的参与性设计

交互性是远程教育的生命所在。交互性不仅表现在流媒体或交流方式(如QQ、BBS等)的交互,更重要的应该表现在学习者可以融入教师的教学思想,参与教学设计。然而远程设计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片面地追求媒体的可操作性,重视流媒体的可控性,忽略学习者参与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导致交互活动未能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真正有意义的帮助,从而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促进远程学习环境中情感交流的途径

1.融入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理应成为各类教育的中心内容,远程教育也不例外。远程教育中,由于师生之间复杂的精神交往被简化为“机”和“机”的无情交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文关怀被淡忘。人文关怀更加强调及时、完善、全方位的服务,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在远程教育中,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文理念是不可或缺的。

2.设计学习者可参与的教学环节

学习者可参与的教学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设计学习者可操作的教学内容。比如,展示某一个重点或难点内容,教师在用文字或图片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用学习者可控制的动画辅助教学,学习者通过操作动画里的要素,理解学习内容。我们讲解三角函数图形与位移、相位以及角的关系,可以使用几何画板工具,生成一个平面动画,学习者可亲自操作,改变代表位移、相位以及角的大小的点,观察三角函数图形的变化,从而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设计学习者可参与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扮演一定的角色,德国教育家Holmberg“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强调,采取模拟谈话策略,开发具有谈话风格的学习材料,学习者作为会谈中的个体,参与教学会谈,从而促进学习者与学习材料间的交互,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都很有必要。

3.实施协作式学习

基于网络的学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没有传统教学中的师生间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为学习者间协作提供手段。我们可以开发具有竞争性的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先把学习者分成小组,让小组内学习者协作学习,小组间进行竞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评判者和协调者,为学习者提供帮助,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4.虚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远程教育环境是虚拟的,具有制约性,传统教育虽然很真实,但是不利于学习者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虚拟的环境中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有限的,在现实中两者有效结合可以促进师生间情感的培养。基于网络学习的中小学教师每年都有基本统一的寒暑假,具有实践教学的优势。因此,应规定学习者在一定的时间到学校内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从而增进感情和信任,为虚拟教学中的交流提供有效的帮助。

5.建立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为学习者提供全程、全面、及时、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第一,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中,教师给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环节、重难点以及针对不同内容的学习方法建议,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这是解决中小学教师学习时间有限的办法;第二,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差别,可以设计各种交流手段,包括在线交流与离线交流,以保证中小学教师在任何时间都有与教师和学习者交流的办法;第三,安排教师定期解答学习者遇到的问题;第四,提供及时辅导、答疑、讨论、远程学习咨询和作业评比等动态教学资源和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

中小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素养优劣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远程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在设计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只有把情感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对待,才能真正提高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远程学习效果与效率,否则,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养将成为空谈。

注:此研究受科研项目“远程学习环境中师生间情感的培养途径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宋晔.论网络教育中的知情整合[J].教育评论,2001(4).

[2]吴爱锐,左明章.浅谈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互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2).

[3]刘景福,钟志贤.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1(6).

[4]谭千保,张进良.论网络教育的缺失:认知与情感的分裂[J].江西教育科研,2003(8).

篇10

登陆学习:从2009年4月21日,××县教师进修学校统计全县已有八百余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报名参加培训,4月23日大部分学校教师根据××教育电视视频播放安排定时收看培训专题讲座,并登陆××教育信息港(kmedu.net)在线收看。4月30日,××教育电视台专程到××县了解相关培训事宜,到中和乡小学实地拍摄有关培训情况和采访培训教师,并在××教育电视台播报,给予了××县极大的鼓励。

培训阶段:4月23日至6月22日,利用八周的时间分五个模块进行电视视频教育和远程网络培训。××教育博客同步上载所有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参训教师可点击观看和学习相关资料。2009年6月19至6月22日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集中组织学习和教师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研讨和作业完成等情况,按照考核表(附件5)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一、检查

为确保我县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收到预期效果。按照县教育局对远程培训管理的要求,安排两个小组于5月25、26日分别对全县所有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进行为期二天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共检查了14所学校的远程培训工作。

(一)、基本情况

参加培训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有序组织49岁以下教师积极投入到远程培训学习当中。全县共有823位教师报名学习,到5月24日止,教师已登陆学习并上传作业,绝大多数教师已完成两个以上模块的作业,40%的教师已完成4个模块的作业,个别教师已完成所有模块的作业,并且每个模块的作业不止一份,作业质量也非常高。

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网上严格监控到位,重视过程管理。由县教育局统一协调安排人员,适时(一至二周)对各乡镇学校组织教师参训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做好过程管理、培训考核、学分登记等工作。适时作出提示、要求、通知、安排和写简报等,做到每天登陆检查批阅,每周在线指导统计。截止到6月22日,全县教师共发表日志16382篇;培训交流8096篇;培训作业6904篇;教育科研87篇;教育随笔869篇;教育反思294篇;教育技术114篇。

(二)、存在问题

所有学校在学习过程中皆遇到了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培训学习进行得不是那么顺利。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尤其是参加培训学校领导的重视,才能保证此次远程培训学习如期顺利圆满完成。

1、计算机难以满足教师上网学习。

除二街小学外,多数学校已联网的计算机太少,此次参加学习的教师数量多,绝大多数教师家里没有计算机,计算机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上网学习及作业上传,有的学校即便连中学的计算机也用上,仍然感到不够,有些教师甚至到网吧去提交作业。导致学习进度太慢,少量教师到检查日为止,除培训感言外,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完成。

2、上传作业难成功。

因为这次全市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教师有一万二千多人,这么多教师都挤在工作时间上传作业,网络太忙、负担太重,致使许多教师三番五次提交作业,都交不进去,网络经常出现堵塞情况。

3、信息技术知识太少,操作能力弱。

此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有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欠缺,平时很少应用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年龄稍长的教师,面对电脑,不知所措。在检查中各校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导致学习、作业上传总是处于滞后。

4、少数教师积极性不高。

由于教师平时工作量多,工作时间长,非常辛苦,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少数教师主观原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作业能拖则拖,不愿想方设法完成作业,致使少数教师到检查日止连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提交。

5、部分学校组织学习的过程和要求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有的作业质量档次偏低。

6、部分学校还没有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对所有参训教师建档。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意见和建议

1、县检查组就本次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作业的上传、抄袭、质量及数量等问题,建议相关学校加强管理,督促教师按时、按质、按量上传作业,加大考勤等监管力度,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的实效性。

2、针对年龄偏大但必须参加学习的教师,建议学校结合本次远程培训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有收获、有提高。

3、对存在的电脑少等实际问题,建议学校做好统筹安排,从星期一至星期五都能进行学习,与中学联系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至于网络堵塞的问题,建议错开学习高峰期,充分利用其它时间进行学习和作业上传。

4、各校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工作,加强纸质建档工作,要求一人一档,按统一规格装订。进一步完善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检查组对本次培训的档案都提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对还没有建档的学校尽快进行整理,做好建档工作,以便于以后的管理。

 5、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为各学校多配备电脑。方便教师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二、考核

根据《××市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通知》(昆教师〔2009〕5号)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相关通知,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已进入到尾声。前期培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效果较好。在培训学习的最后阶段,完成了所有培训作业,确保了此项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上阶段督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参训教师考核表》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考核细则》,县教育局对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

(一)、考核内容及要求

1、学校教师登陆学习情况。在线学习、交流研讨、发表评论、撰写论文、反思或随笔,按照五个模块顺序完成作业等。

2、培训档案材料的建立情况。包括计划、方案、听课笔记、考勤、总结等;教师个人学习档案材料每人建一档,包括考核表中的模块作业纸质内容、各种学习笔记等相关材料,按目录顺序整理装档。

3、各学校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在县教育局组织考核前,先做好本校的考核工作。

4.县教育局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络技术人员,对各学校培训的过程管理进行严格考核,对参训教师考核后进行学分认定。

5、对未参加注册学习的教师不给予学分认定;参加培训但没有按要求完成的不及格,也不认定学分。

(二)、考核基本情况

本次被考核的教师已经全部注册××教育博客并且参与学习、交流、提交作业。考核成绩主要依据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上批阅作业,所给出的成绩而定。全县共823人全部接受考核。各学校均成立领导小组,职责明确,都有计划、总结、方案及考核成绩。材料齐全、格式统一、一目了然、便于考核。其中有的学校把所有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作业全部装订成册,档案管理规范有序,是工作中的一个亮点。通过考核,823人都已通过,其中,优秀129人,优秀率为15.7%;良好560人,良好率为68%;其余的基本合格,总合格率为100%.

(三)、存在问题

本次培训,各学校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使得培训工作不尽人意,这些问题都要各级领导共同关注,才能使以后的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才能真正使教师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1、部分学校虽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但没有落到实处,致使培训和学习过程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质量档次不高。

2、在检查中各校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现象: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操作能力弱,力不从心。加之本次参训人数多、网络忙、堵塞情况严重,这些都是远程培训的障碍。导致作业不能正常上传,因此考核组考核时还要查阅纸质作业后才能综合给出成绩。

3、几乎接受检查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问题:电脑少难以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希望各级部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具体。

(四)、要求、建议

1、要求各校加强培训后续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档案材料;准备不齐全或略显凌乱的,考核小组已要求学校尽快规范管理,把不足的材料及时补齐。

2、随着教育工作的需要,落实计算机操作困难人员的培训,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加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3、对各校电脑不足的实际问题,建议各级部门做好统筹安排,争取安排有限的经费逐年解决;

4、希望学校把这次培训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有机结合,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篇11

3、完成20__年招考教师试用期满考核、进编、工资套改。

4、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发展,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师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习,我们组织乡镇共25位教师参加了第三批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5、进一步完善、充实教师档案材料,迎接区委组织部档案工作检查。

6、组织全区813位教师参加全省《新世纪教师素养》统考,806人顺利取得合格证书。

7、完成了两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八百多人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

8、20__年教师中高级职称材料审核上报和初级职称材料受理、评审工作。

9、组织落实20__年教师支教工作:召开动员大会、送支教教师到岗、举办支教教师座谈会、赴长丰慰问支教教师及受援学校。

10、完成全区中小学编制核算,20__年人事年报、工资年报。

二、20__年工作思路

人事科力求在完成自身纵向工作的同时,加强与横向的其他层面的结合,使人事工作成为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1、积极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

教师干部交流是明年初合肥市的一项重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科将根据市文件精神,制定__区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将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工作与加大教育投入相结合,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和教育布局调整相结合,与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干部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相结合,与充实、培训、提高相结合。推进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校际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我科打算从以下方面入手:

(1)、确定交流对象与范围探索交流的形式

对我区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我区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交流的时间和比例。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探索我区教师干部交流的形式。

设想交流形式:

统筹式交流。教育局根据本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将教师干部交流同学校布局规划调整相结合,制定全区教师干部交流的总体规划,在全区范围内安排交流,交流人员调转人事关系。

协作式交流。教育部门对所属学校合理分类划片,将教师干部交流同教师自然退岗和统筹交流后学校岗位不足相结合,片内学校按交流对象、性质、比例要求,签订协议,明确交流的意向、具体做法和工作进度,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在片内安排交流,交流人员调转人事关系。

支教式交流。受援学校上报需要支教的学科及教师数,城区教师上报支教申请,主管部门选派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城区干部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抽调农村薄弱学校积极上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在共同体学校之间交流,交流人员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个人主动交流。凡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干部均可提出申请,交流到相对薄弱的学校工作,调转人事关系。

(2)、明确推进教师干部交流过程中的优势和困难

干部、教师交流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发展性工程,办学条件、教师收入、学校管理结构、干部管理权限、评价激励机制等因素都会制约影响教师干部交流的进程和成效。所以,我们尽力用足用活上级的政策和精神,争取各方对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关注和支持,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保证交流工作行之有效地稳步实施。目前亟待解决困难:改善办学条件、均衡教师收入、调整学校管理结构、理顺干部管理权限、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3)、稳步有效地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

认真领会精神,切实提高认识。干部教师交流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是我市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也为提升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干部教师交流与打造一流教育人才队伍相结合,与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相结合,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单位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结合。通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促进教师由超编学校乡向缺编学校流动,促进优秀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辐射。

加大

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要认真学习上级关于教师干部交流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积极行动,务求实效。要在广大教师干部中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引导,提高认识,扫除思想障碍。通过各类媒体确立正确舆论导向,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大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党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制订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健全保障体系,组织干部教师交流工作有序开展。处理好工作推进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坚持公平公正,坚决杜绝歪风邪气,对在干部教师交流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广泛进行调研,切实保证实效。在推进教师干部交流工作的进程中,深入基层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加强考核、评估、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切实保证教师干部交流工作健康、稳步的推进,并受到良好的成效。

2、探索“校本培训”的新路子

教师队伍建设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建设。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源泉之所在;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1)结合实际,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

师德修养、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教育法律法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规范、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等,都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热点话题。我们打算根据本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不同层次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内容的鲜活性、先进性、科学性、时效性。

(2)广开渠道,拓展“校本培训”的形式

一是通过城乡联动,集中进行培训。如:校本教研、专题学习、交流研讨、课堂教学示范等。

二是进行专题探讨,有重点的进行培训。如:教师论坛、教育沙龙、远程教育。

三是教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进行自主培训。如:学历培训、专科培训。

四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开展有计划、有针对的系统的培训。如:特色学校的特色教师培训。

(3)加强管理,建立“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

建立校本培训工作备报制度、建立校本培训档案制度、建立校本培训督查制度、建立校本培训评价考核制度、建立校本培激励机制等。

3、加强科室建设,争创品牌科室

科室是机关的细胞,是机关工作的基础,是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服务基层、为民办事的窗口。在科室建设中,我科打算以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创新工作为契机,以基层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科室。

(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立科室爱学习、想学习、主动学习的长效机制,围绕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室工作实际需要,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突出抓好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能力的训练。安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规范学习要求。在学习时间上,除每周参加机关集中学习日活动外,科室每周安排一次的集中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把本科室的业务工作同每名科员的岗位职责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学习形式上,集中学习:科室组织学习辅导、自主学习:选择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书籍自学、科员互学:学习交流座谈、科室互学:参观学习先进科室管理经验,增强科室学习的针对性。-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争做学习型干部,打造学习型科室。

(二)群策群力,创新工作

一是调查研究,在工作思路上创新。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的过程中的稳定性、规范性、时效性尤为重要。所以,科室工作要通过调查拓视野、把脉搏,通过研究找思路、出对策,在工作思路上创新,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二是集思广益,在重点工作上创新。人事科每年都有十余项大的重点工作,相同的事情年年做,如何做出新意尤为重要。我们打算以主要负责科员为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其他科员协作为辅,集思广益,围绕科室重点工作,在工作方法上、组织形式上寻找突破口,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规范管理,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人事科工作要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工作要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完善岗位职责规范,严明岗位纪律,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

(三)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打造科室服务品牌

引导科室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群众是否拥护和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作为突破口,强化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经常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以争创文明科室活动为契机,抓好科室人员的仪容、仪表、风纪和科室环境文明等软硬件建设,营造团结向上、奋发有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打造团结协作、行为规范、运转有序、热情高效的服务品牌科室。

教育局人事科

篇12

一、网络教研及其优势

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环境,建立开放、互动的网络教研平台,营造“同伴交流”、“资源共享”的教研氛围,优化学校教学手段。近年来,网络教研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是一项可研发的、有效的教研载体和形式。网络教研的三个重要手段――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研修平台,兼具多主体、跨时空、即时性等特点,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实现,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双翼。它的优势在于:1.不受时间和人员数量的限制,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2.信息容量大,增加了教研活动的容量;3.快捷,可以迅速地把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遍各个角落;4.节约时间和经费,不需要纸张,也便于操作。

二、网络教研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与作用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要善于学习、要勇于实践、要坚持反思、要勤于动笔。网络教研在这几个方面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1.网络教育博客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许多研究认为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网络的出现使我们有了一个不需要任何人批准也不要交一分钱的刊物,这就是博客。教师可利用教育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互动等功能,记叙生活感悟、教学心得,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教育叙事等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为工作总结准备材料、为管理工作积累经验。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学习反思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2.教育论坛平台得到专家、同伴互助。教育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一个贴近一线、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学术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可以阅读版主、网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论坛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越来越多老师耕耘的花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3.研修平台,得到专业引领。研修平台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教师在网络上参与学习的平台。借助研修平台,学员观看主讲专家的视频讲座、学习课程文本,提交课程作业。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培训计划,直接聆听和观看全国一流名家讲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的评价以及其它教育理论。基于网络的支持,专家团队与广大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能够跨越时空地平等地互动交流,课程团队能够随时听到学员们的心声,全面了解一线教师的疑问,广大教师也能及时得到专家的回应与引领。

通过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示范课、新课程教学案例以及其它教师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研讨,学习借鉴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从实实在在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和相互的理性研讨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网络教研实现着跨区域、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对促成教师专业成长有着传统教研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教研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必将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传统教研互补结合,共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

参考文献

篇13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1年2月,江苏省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出了全员培训全面落实、高水平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训资源不断优化的总体目标。在此目标下,为强化师资培训质量监管,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教师培训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研制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全省师培质量评价工作。

1.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是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石,对于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参培学员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方向,高度关注对培训效果、培训收获和学员满意度产生影响的要素;并始终坚持“以评促建”的原则,注重发挥引领作用,努力引导培训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完善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加大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在多方调研和充分论证后,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试行)》。评价标准由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6个为核心指标。

同时,在实践层面,为了增加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专门制定了评价细则和评定等级说明,明确A(达标)、C(不达标)等级,介于A、C之间的为B(未完全达标)等级。

2.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主要通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和满意度调查两种方式来实现。

现场考察采用抽查的方式,由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会同江苏省教育厅确定考察机构名单。在机构选择上,力求覆盖所有培训项目、所有类型的培训机构和江苏省13个大市,以不影响培训的正常进行为前提,从而保证评估结论的常态化和真实性。2011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共组织现场考察了17家培训机构,2012年考察了18家,占当年培训机构总数的50%左右。现场考察活动主要包括:听取培训开展情况介绍;核查培训相关原始材料;考察培训设施及培训条件;观摩培训活动,如随堂听课、参与学员活动等;召开管理人员座谈和学员座谈,并对相关人员或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专家组与培训机构管理层进行意见反馈。现场考察是发挥同行专家面对面指导的最佳契机,在考察过程中,专家组与培训机构深入交换意见,探讨改进培训工作的途径和措施,从而达到相互学习、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促建举措

1.增强专业服务指导。评估院不断优化专家结构。引入了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名师,确保每次现场考察都有1-2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参与评估。这使专家组能从学科专业视角评价培训工作,促进了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与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互补。在2012年遴选的26名评估专家中,共有12位特级教师。在考察中,这些特级教师从师资培训的需求、课程的针对性和培训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

2.向所有培训机构下发评估报告书。报告书以满意度调查为依据,结合现场考察发现进行意见反馈,并给出此机构每个培训班的满意度得分,指明其在全省同类项目中的名次,详细列出课程、师资、管理、食宿等方面的满意率,以定位问题所在。最后向江苏省教育厅分项目提供排行名单,作为来年复检和奖惩的主要依据。此举对培训机构产生了较大促动,极大地提升了评建效应。

3.年度质量分析报告。每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负责人均会在全省师培工作会议上报告,指出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2012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在总结两年来师培质量评价结论的基础上,对今后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实行差别化培训经费政策”、“对省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表彰奖励”、“凝炼、培育并提升教师培训工作‘江苏经验”’等三大政策建议。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实施成效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涉及高端教师校长培训、高中教师校长培训、农村教师校长培训、特殊教育教师校长培训、德育骨干教师培训、专题专项培训等6大类别。2011年质量评价涉及其中8个项目,145个培训班级,约18900名参培学员;2012年,质量评价包含11个培训项目,203个培训班级,21216名参培学员。可以看出,经过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工作的推动,2012年在培训项目、培训班级和学员总数增多的情况下,学员对培训收获、内容针对性、教学安排、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培训条件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实现了提升。

高端教师培训、高中教师培训、农村教师培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等5大类培训的综合满意度均实现了较大增长。

2012年,根据质量评价的结论,师培主管部门对高中教师培训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取得了明显成效,高中培训满意度较上年增加4.09分,在几大类培训中增长幅度最大。此外,针对质量评价中发现的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大等情况,江苏省在教师培训项目设置上,在突出高端人才培训和专题专项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使得2012年农村教师培训的综合满意度最高,为95.04分。

在2011年质量评价报告建议下,各培训机构普遍重视了培训需求调研及培训方案的优化和落实,课程编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图帮助学员解决和突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难点问题。2012年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培教师对“以学员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的肯定。但对比两年来的满意度趋势可以发现,虽然培训内容针对性的满意度增长幅度最大,但仍为最低。经细化分析,参培学员中对培训内容针对性非常满意的比例只为65.35%,因此,培训机构在培训方案、培训课程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011年质量评价建议,针对农村教师和高中教师培训的特点,师资聘请应适当向有丰富教学经验、授课效果好的一线教学名师倾斜。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师资结构和来源方面实现了高校专家、教科研人员、中小学一线名师比例的优化,一线名师的比例上升为41.25%,高于教科研人员的比例30.13%和高校专家的28.63%。农村教师培训中学员对师资水平满意的比例由2011年的75.09%上升为79.1%;高中教师培训中学员满意的比例由2011年的67.2%上升为74.0%,上升幅度较显著。

四、对培训工作的思考与改进建议

1.促进培训机构项目质量的均衡发展。通过两轮质量评价发现,高校类培训机构满意度水平仍然偏低,满意度综合分排序也显示,高校类培训机构多排名靠后。经现场调研发现,高校类培训机构一般培训任务较多,培训项目会由不同专业学院分工完成。在内部分工过程中,由于各学院重视程度不同,管理方式差异,造成各培训项目质量的不均衡。

行业主管部门应强化对承担省级培训项目的机构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指导,进一步落实对“培训者的培训”,创建交流平台促进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承担任务较多的高校类培训机构,由管理小组牵头,加强本校各专业学院之间经验交流,强化纵向指导和横向联系,促进各学院培训者队伍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培训质量均衡发展。

2.强化培训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尽管所有培训机构均安排专人收集主要课程的课件资料,并注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但是部分机构的原始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不够及时,未能及时通过适当途径将资源提供给学员共享,且部分机构未意识到参培学员自身的经验成果亦可作为培训资源。

各级主管部门要探索全省及区域性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并加以系统地管理,努力为参培学员提供培训后固定的交流、分享、展示的平台。并鼓励培训机构之间针对资源建设和利用进行分享和交流。

3.建立更具科学性的学员考评机制。目前,各培训机构均建立了对学员的考核评价机制,但科学性有待提高。除了培训出勤率,大部分培训项目采用学员的小结或论文作为考核鉴定材料,这种方式仅能体现出培训的短期效果,难以全面地反映培训的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