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调查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成本调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成本调查工作经验总结

篇1

曾在一家著名咨询公司工作的付小姐2年前去英国留学。“当时就是希望换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有一个提升,当然回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是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然而在花去了几十万元的积蓄过了2年逍遥日子,总算学业有成的时候,却遭遇了“就业冬天”。“国内就业形势和两年前大不相同,现在海归一大把,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和其他留学归来的学生相比,付小姐还算幸运,毕竟在出国之前曾经有过一份很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基础。半年之内,付小姐通过各种渠道找到过好几份工作,但几个公司给她的薪水都不如她出国前的高。

数据调查

超过3成海归就业难

近期中华英才网一项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累计有57.5%的“海归”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

海归选择的单位大多数是外企和民营企业,供职最多的机构为外资企业,达32.7%,其次为民营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和国企。

海归供职的首选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在海归的就业职位级别上,37.6%为中层管理人员,41.6%在专业工作岗位:

原因分析

篇2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的核心,其结果直接影响到整个的软件开发过程。据相关资料显示,因需求分析因素所造成的软件项目失败或缺陷约占60%,属于系统实施阶段的代码错误,而导致软件项目失败的比率约为40%。项目失败的根源在于需求分析不明确,需求调研不彻底,从而引发需求不断变更,最终导致项目停滞。这些变更不仅加大了开发成本、项目无法按时完成等严重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引发用户方与开发方之间互相指责,导致项目搁浅。

一、软件项目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软件系统的开发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测试阶段和系统维护阶段。而需求分析阶段是整个五阶段中的重中之重,在该阶段所占的工作量大概是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50%,逻辑方案是该阶段的最终成果。逻辑方案不仅是进行系统设计的依据,而且,还是系统最终验收的说明性文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需求分析做的不彻底,没有深层次的挖掘用户需求,往往可能导致整个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说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需求分析首先要对现有系统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识别关键问题、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详细调查研究、系统化分析,最终设计完成该项目的新系统逻辑方案。只有系统分析员明白了用户的真正需求,才能开发出满足用户的软件产品。在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开发方一定要指派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系统分析员来与用户沟通,而不是指派具体的开发人员,这将避免一些沟通不畅的问题发生。系统分析员在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之后,要以书面的形式,准确地制定出软件需求报告。该报告主要说明系统的行为属性,是项目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制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系统分析员与用户之间做到紧密协作,甚至系统分析员要深入到用户方的实际业务当中,把自己当做是用户,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开发方才可以真正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系统应该做什么。

二、规范执行需求分析的流程

需求分析的过程,要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囫囵吞枣式的需求调研是不可取的。开发方在做需求分析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从对用户负责的角度出发,并且也为了降低自己的开发成本,对无法与用户实现很好沟通的项目经理要及时叫停,避免后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按照需求分析的过程,同样也可将其分为五个阶段:首先要获取用户需求,其次是分析用户的需求,第三是编写需求文档,第四是评审需求文档,最后是管理需求。规范执行需求分析的流程,是需求分析能否成功的关键。图1是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需求分析工作流程: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开发方要深入用户方的各个部门,最简单的项目也要做到用户确认需求和需求评审两个过程,复杂的项目甚至要做到多次。

三、尽快熟悉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全貌

项目干系人又称为项目相关利益者,是指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会受到项目执行或完成情况影响的个人或组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目的和结果施加影响。项目管理团队,即开发方,必须识别项目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尽最大可能地管理与需求相关的因素,以获得项目的成功。因此,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系统分析员用户方相关人员的配合下,逐步分清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具体包含哪些人和部门,通过开方法与其沟通加之用户方领导的协调以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从而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

有些项目在做需求调研时,因受用户方提出的进度要求等因素影响,有些系统分析员不愿与用户过多地交流,只是发一些调研表做一些大概的了解。往往是因为开发方已有与该建设单位相似的原型,会亟不可待地去推广,这样会导致某些差异需求得不到深入了解,用户方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原型系统,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另一种情况则是开发方与用户方的技术部门交流比较多,而向业务部门和实际使用人员调查的力度不够,往往容易造成原型试用后,与用户的需求不一致,不得不再对需求做较大调整,造成开发周期不断延期,开发成本大大增加。因此,熟悉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全貌是进行需求调研的第一步,也是需求调研的基础。在定制的开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用户方中的组织结构关系、业务流程关系、数据流程关系。制定该项目的牵头单位,在此基础上,使用图表的形式将这三种关系表现出来。

篇3

1.资金管理

“项目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因此,其流畅与否,关系到企业运行的质量和存亡。强化资金集中管理,首先要通过网上银行,实现资金异地监控与划拨,对项目闲置资金及时进行集中,实现公司本部与各项目之间资金的灵活、高效,缩短资金在途时间,避免资金分散,节约资金成本,实现了企业对资金的远程管理。同时也可以加大各开户银行间的业务流量,增加授信规模,进一步拓展公司的融资空间。湖南和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天监理)是以工程监理为基础,集项目管理、招标、造价咨询、试验检测于一体的国有综合型的企业。按照工程监理企业的功能定位,将财务管理融入到生产、经营、经济运转全过程中,从传统的业务核算拓展并延伸到企业筹资、预算管理、财务战略管理、资本运作和风险防范管理等方面。根据企业发展和管理的要求,我们要不断调整财务战略,转变财务职能,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和管控模式,逐渐形成有自己特点的财务管理体系。湖南和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目的银行账户通过网银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回笼资金。公司本部加大资金考核力度,把应收账款和降低资金占用纳入项目部和的业绩指标考核体系,从而促进资金加快周转,迅速回笼,安全使用。

2.投资管理

对外建设投资是工程监理企业通行的经营方式之一,是创造利润的积极行为,在量力而为的前提下,稳妥可靠地进行投资运作,常常可以为企业赢得较高的商业信誉和丰厚的经济利益。反之,如果控制不好,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或损失。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坚持把对外投资管理作为财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针对投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以及可行性分析。投资决策作出以后,要慎重的组织好方案的实施,尤其是编制项目投资预算,是决策方案具体化、行动化。对那些资不抵债、长期亏损、缺乏参与权、丧失控制权的投资项目,要彻底进行审查清理、撤资转让、收回投资,以盘活存量资产,减少投资损失。

3.债务管理

债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债务资金具有成本低于权益资金,而且不分散股东控制权,还可能会提高股东权益资金的收益率的特点,另一方面,债务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要到期还本付息,从而形成监理企业固定的财务负担,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要保持合理的债务比率,根据具体的投资收益率与负债利息率的大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带来的利益,同时避开财务杠杆可能存在损失的风险。

4.资产管理

企业资产是企业资金的物化形态,资产是否安全,关系企业稳定与资本增值。按照合法、有序、规范的要求抓好资产管理,明确职责权限、严把资产使用的审核关、规范单位资产日常管理。监理企业资产的日常管理要做到制度健全,专人负责,准确核算,定期清查,保证资产安全有效,随时保证工程监理需要。企业购建固定资产必须经集体决策后编入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由于监理行业的特殊性,目前还存在资产分布过于分散、资产使用效率有待提高、资产动态管理有待加强、资产处置有待规范等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各项目部的人员编制和业务需要,合理核定、分配、调整办公用房,职工住房、运输设备及实验检测设备。机构或编制如有变化,随时予以调整,逐步实现资产集中归口管理。按照现有资产的分布及优劣状况,通过余缺调剂、重新优化配置等方式进行整合,逐步消除资产分配苦乐不均、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

5.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新课题。虽然有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经营秩序和自身利益,但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风险依然客观存在。无论监理企业面临的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最根本的控制措施应该从自身做起,要本着“事前防范重于事后处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风险预防评价体系,从源头抓起,加强过程控制,在各个环节降低运行风险,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管理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某一项业务或某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共同的工作,企业各部门、各员工必须相互支持和配合,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监理企业要通过监理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调动监理人员的积极性,给予工地项目监理机构充分的,足以保障监理工作需要的日常费用支持,赋予各级监理机构相关的管理职权。监理公司的管理层应关注全局,季度检查调度,规范和约束下层的人、财、物管理行为。一个日趋成熟的监理企业,虽然难以左右外部大环境和市场变化,但只要作到准确定位、超前应对,先学会识别风险、回避风险,将来一定能挑战风险,将风险转变成机遇。

6.债权管理

工程监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业主拖欠工程款,从而形成企业债权。加强债权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做到债权形成要合规、合法;债权确认要手续完备、计算准确;定期核对债权金额,与债务人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账款清收要责任到人,兑现奖惩。在当前监理行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在考虑发展业务、开拓市场争取更多份额的同时,应注意权利与义务相适应,考虑到欠款所带来的风险,避免过分的对方权利大义务轻,我方权利小义务重风险大。应注意对新型结算工具的学习和使用,如银行承兑商业票据,国内信用证结算等。对客户应考察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比例)、信用状况等。根据调查与判断结果,确定各客户的信用等级及赊帐限额。对赊销业务的批准,应明确各级人员的权限。对一次性或累计欠款数额较大的客户,应作为重点,对对方进行充分的、足够的调查,对方应具有相适应的、足够的资信状况。对资信状况不佳的客户,如能提供担保,也可与其交易。不能不加选择地盲目扩大赊销的范围、数额,尽量避免坏账的发生。

7.成本管理

控制项目成本是工程监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头戏。在当前监理费偏低、市场存在压价竞争的情况下,监理公司应学会在困境中适应市场的变化,合理控制工程监理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篇4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的核心,其结果直接影响到整个的软件开发过程。据相关资料显示,因需求分析因素所造成的软件项目失败或缺陷约占60%,属于系统实施阶段的代码错误,而导致软件项目失败的比率约为40%。项目失败的根源在于需求分析不明确,需求调研不彻底,从而引发需求不断变更,最终导致项目停滞。这些变更不仅加大了开发成本、项目无法按时完成等严重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引发用户方与开发方之间互相指责,导致项目搁浅。

一、软件项目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软件系统的开发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测试阶段和系统维护阶段。而需求分析阶段是整个五阶段中的重中之重,在该阶段所占的工作量大概是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50%,逻辑方案是该阶段的最终成果。逻辑方案不仅是进行系统设计的依据,而且,还是系统最终验收的说明性文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需求分析做的不彻底,没有深层次的挖掘用户需求,往往可能导致整个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说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需求分析首先要对现有系统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识别关键问题、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详细调查研究、系统化分析,最终设计完成该项目的新系统逻辑方案。只有系统分析员明白了用户的真正需求,才能开发出满足用户的软件产品。在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开发方一定要指派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系统分析员来与用户沟通,而不是指派具体的开发人员,这将避免一些沟通不畅的问题发生。系统分析员在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之后,要以书面的形式,准确地制定出软件需求报告。该报告主要说明系统的行为属性,是项目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制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系统分析员与用户之间做到紧密协作,甚至系统分析员要深入到用户方的实际业务当中,把自己当做是用户,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开发方才可以真正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系统应该做什么。

二、规范执行需求分析的流程

需求分析的过程,要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囫囵吞枣式的需求调研是不可取的。开发方在做需求分析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从对用户负责的角度出发,并且也为了降低自己的开发成本,对无法与用户实现很好沟通的项目经理要及时叫停,避免后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按照需求分析的过程,同样也可将其分为五个阶段:首先要获取用户需求,其次是分析用户的需求,第三是编写需求文档,第四是评审需求文档,最后是管理需求。规范执行需求分析的流程,是需求分析能否成功的关键。图1是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需求分析工作流程: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开发方要深入用户方的各个部门,最简单的项目也要做到用户确认需求和需求评审两个过程,复杂的项目甚至要做到多次。

三、尽快熟悉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全貌

项目干系人又称为项目相关利益者,是指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会受到项目执行或完成情况影响的个人或组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目的和结果施加影响。项目管理团队,即开发方,必须识别项目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尽最大可能地管理与需求相关的因素,以获得项目的成功。因此,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系统分析员用户方相关人员的配合下,逐步分清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具体包含哪些人和部门,通过开方法与其沟通加之用户方领导的协调以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从而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

有些项目在做需求调研时,因受用户方提出的进度要求等因素影响,有些系统分析员不愿与用户过多地交流,只是发一些调研表做一些大概的了解。往往是因为开发方已有与该建设单位相似的原型,会亟不可待地去推广,这样会导致某些差异需求得不到深入了解,用户方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原型系统,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另一种情况则是开发方与用户方的技术部门交流比较多,而向业务部门和实际使用人员调查的力度不够,往往容易造成原型试用后,与用户的需求不一致,不得不再对需求做较大调整,造成开发周期不断延期,开发成本大大增加。因此,熟悉项目用户方干系人全貌是进行需求调研的第一步,也是需求调研的基础。在定制的开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用户方中的组织结构关系、业务流程关系、数据流程关系。制定该项目的牵头单位,在此基础上,使用图表的形式将这三种关系表现出来。

四、采取正确的方法获取用户需求

软件开发项目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发现用户的需求。在对用户进行需求调研过程中,使用的方式很多,初期调研可以采用会议的形式,后续的详细调研以及需求确认,可以采用电话、邮件、小组讨论等方式,模拟演示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形式,用户比较直观,容易发现、提出问题,但每一次调研过程当中,都要做好笔录,当与用户交流完毕以后,要对交流的结果进行整理、分类,便于后续的分析活动。系统分析人员要对收集到需求做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具体需求,包括可能该项目目前不涉及的需求,都要知道“为什么”,并且判断用户提出的需求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开发方要给出不合理的理由和原因。其次,要集中精力,把关注点放在需求分析阶段关注的目标上,即“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第三就是要分析用户提出的需求当中所衍生出的隐含需求,这一点往往容易忽略掉,这就需要系统分析员在与用户交流当中,关注用户的表情、眼神、用语,因为对隐含需求不加以考虑或考虑不充分,往往会引起永无止境的需求变更。

五、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应该包括项目前期的论证工作、项目计划、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以及项目评价。因此,软件项目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还应该包括开发之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运行中的维护工作和对项目的总结工作。具体来讲,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活动。

5.1启动阶段和计划阶段。在软件项目的启动/计划阶段,需要组建一个领导小组,其成员包括用户的各级和各部门的高中级领导、有经验的管理专家和系统分析员。其任务是分析用户的实际业务和发展战略,确定系统的目标,估算资源、成本和进度,论证、审批系统的实施计划。

5.2实施佐制阶段。软件项目的实施催制阶段主要指软件开发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运行。此时需要对项目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金、时间、信息)、项目质量和项目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项目范围的变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5.3收尾阶段。软件项目的收尾阶段就是正式验收整个系统并移交给用户的工作,主要包括完成项目移交的准备工作、对所建立系统进行评价、收集项目中的各种数据、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系统的维护、更新和升级提供依据等。

结论

在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实施规范化管理,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目前,由于软件项目管理实施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我们只有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将软件项目管理更有效地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远,王健.计算机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务院目前已经将加快铁路建设作为“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铁路建设市场已经进入了微利甚至无利的时代,铁路建设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施工企业必须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才可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建设目标。铁路更新改造工程主要是指铁路企业升级、改造当前既有的设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设备技术水平,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目标。铁路更新改造工程是现代铁路建设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工程,为了将该工程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深化全体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

想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铁路企业管理者一定到认识到在铁路建设市场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企业项目成本之间的较量。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铁路建设企业的施工能力以及技术优势并没有很大差异,在这样的形势下,只能以项目成本为切入点,尽可能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减少项目成本费用,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企业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已经开始树立“成本管理人人有责”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其次,还应该正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工程项目出现亏损的原因,进而总结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项目管理理念。

二、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铁路建设企业应该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第一责任人应该由公司及其下属工程分公司第一管理者担任,主要负责统筹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的大体工作。而分管领导应该担任分管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也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全力参与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铁路企业应该逐步建立完善、系统的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为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其次,要求铁路更新改造工程的参与人员应该严格根据国家和行业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执行,进而提高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注重项目成本预控管理

(一)工程项目投标阶段

在项目投标阶段,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评估项目风险,并且合理预算项目施工总成本,确保做到不投亏损标。同时,应该一定要慎重选择含金量较高的投标项目。整个项目投标过程,工程项目负责人都应该参与其中,而且一定要参与评审报价,分析项目的投资决策。

(二)策划项目

在正式开工之前,应该科学、合理的策划整个工程项目。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合理配置项目各种资源,对实物工程数量进行核实,结合工程项目开展风险评估以及工程组织方案等各方面情况制定一份项目管理策划书,明确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具体要求。

(三)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和施工方案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正式施工之前,一定要严格审批施工方案中的安全管理、临时过渡工程布置、施工工期、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障措施、资源配置、质量管理等重要内容,在确保达到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工艺等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成本造价最低,经济效益更高的施工方案。

四、做好成本过程的相关控制管理

(一)确定科学的项目成本管理目标

铁路施工企业一定要在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基本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工程策划书、公司限价、现场核定的数量以及国家和行业制定的相关政策,综合分析判断能够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所有因素后客观的编制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同时应该客观的正视项目风险,一般由公司来承担市场风险,由工程分公司的管理团队来承担工程管理风险。其次,一定要根据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科学、合理的调整项目成本费用。具体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如果是不可抗力、延误工期、材料差价、施工方案变更等客观原因导致项目责任成本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下,不应该调整责任成本的编制预算,但是可以制作一份成本测算报告上交给公司,只有公司同意后,才可以调整成本费用。

(二)提高劳务分包管理的规范性

1.对劳务队伍执行“引入问责制”以及“市场准入制”。经过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造成项目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收点子、卖牌子,还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进而使得工程管理失去控制,导致项目出现严重亏损,因此应该慢慢开始执行劳务分包制度。选择劳务分包队伍的时候,推荐、选择劳务分包队伍的人都必须签字,而且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选择劳务分包队伍的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那些信誉较好、执行力较高、实力较强以及和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公司。劳务队伍引进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检查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税务登记证。只有劳务分包队伍符合所有的条件后,才可以办理 “准入证”进场施工。

2.做好分包合同管理工作。分包合同管理是提高项目劳务分包管理标准化、规范化,防止出现各种法律风险的重要措施,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分包合同管理工作,认真、深入研究分析执行合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以及问题,并且根据分包管理模式制定不同的合同范本,具体明确划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职责。制定统一、固定的合同范本的话,就可以制定统一的刚性合同条款以及原则,这样有利于降低工程项目的管理风险,切实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需要注意的是,劳务分包队伍正式进场施工前一定要先签合同,不然工程款不能计量,也不能拨付。

3.进一步加强物资设备管理。物资设备是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也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主要施工材料,应该严格按照“限额发料制度”进行管理。根据施工设计精确计算整个工程需要耗费的主要材料总量,严格控制主要材料总量,并且将控制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作业队伍。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计划限额供应主要材料。同时,每一个月都应该全面盘点、核销物资,如果材料超用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合同约定,将超用材料在每月的计量款中扣除。如果是工程分公司外租的工程设备,应该向公司的职能部门详细报送外租设备的型号、使用期限、数量以及规格等具体的使用计划。只有公司批准以后才可以实施,在正式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完整的台账,并且做好相应的运转记录,必须根据公司规定的程序结算费用,但是支付的费用也必须得到公司职能部门的审核批准。另外,还需要做好材料核销工作,确保该项工作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现场材料的实际消耗情况,也能够为作业队的材料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因此一定要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核销工作,并且应该执行核销工作问责制,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立即找到想要的负责人查找其中的原因,及时整改。

五、做好过程控制监督、管理工作

在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是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规范性、有序性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因此,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实时跟踪检查执行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的实际情况,一旦检查出任何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整改。对于成本管理中出现的任何违纪违法现象,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纠正、处理。这样的话,不仅有利于提高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行为的规范化、有效化,也可以突出公司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以及严肃性,避免出现项目管理漏洞,构建项目成本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注重项目考核兑现

项目成本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考核兑现,主要是评判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效果。考核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便于检查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分析出现这些漏洞的原因后总结有效的改进措施,可以不断积累管理经验,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而且,考核可以将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效果和每一位员工的个人收入水平直接挂钩,这样可以提高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视度,使他们自主、主动的配合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局面,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全方位管理。

综上所述,当前铁路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对铁路建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形势下,铁路建设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现代铁路建设企业应该树立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充分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系统、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监督和管理,实现全过程、多方位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光,郑鹏武.浅谈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11.37(9):230-231.

篇6

二、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铁路建设企业应该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第一责任人应该由公司及其下属工程分公司第一管理者担任,主要负责统筹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的大体工作。而分管领导应该担任分管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也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全力参与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铁路企业应该逐步建立完善、系统的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为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其次,要求铁路更新改造工程的参与人员应该严格根据国家和行业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执行,进而提高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注重项目成本预控管理 

(一)工程项目投标阶段 

在项目投标阶段,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评估项目风险,并且合理预算项目施工总成本,确保做到不投亏损标。同时,应该一定要慎重选择含金量较高的投标项目。整个项目投标过程,工程项目负责人都应该参与其中,而且一定要参与评审报价,分析项目的投资决策。 

(二)策划项目 

在正式开工之前,应该科学、合理的策划整个工程项目。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合理配置项目各种资源,对实物工程数量进行核实,结合工程项目开展风险评估以及工程组织方案等各方面情况制定一份项目管理策划书,明确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具体要求。 

(三)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和施工方案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正式施工之前,一定要严格审批施工方案中的安全管理、临时过渡工程布置、施工工期、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障措施、资源配置、质量管理等重要内容,在确保达到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工艺等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成本造价最低,经济效益更高的施工方案。 

四、做好成本过程的相关控制管理 

(一)确定科学的项目成本管理目标 

铁路施工企业一定要在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基本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工程策划书、公司限价、现场核定的数量以及国家和行业制定的相关政策,综合分析判断能够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所有因素后客观的编制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同时应该客观的正视项目风险,一般由公司来承担市场风险,由工程分公司的管理团队来承担工程管理风险。其次,一定要根据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科学、合理的调整项目成本费用。具体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如果是不可抗力、延误工期、材料差价、施工方案变更等客观原因导致项目责任成本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下,不应该调整责任成本的编制预算,但是可以制作一份成本测算报告上交给公司,只有公司同意后,才可以调整成本费用。 

(二)提高劳务分包管理的规范性 

1.对劳务队伍执行“引入问责制”以及“市场准入制”。经过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造成项目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收点子、卖牌子,还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进而使得工程管理失去控制,导致项目出现严重亏损,因此应该慢慢开始执行劳务分包制度。选择劳务分包队伍的时候,推荐、选择劳务分包队伍的人都必须签字,而且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选择劳务分包队伍的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那些信誉较好、执行力较高、实力较强以及和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公司。劳务队伍引进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检查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税务登记证。只有劳务分包队伍符合所有的条件后,才可以办理 “准入证”进场施工。 

2.做好分包合同管理工作。分包合同管理是提高项目劳务分包管理标准化、规范化,防止出现各种法律风险的重要措施,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分包合同管理工作,认真、深入研究分析执行合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以及问题,并且根据分包管理模式制定不同的合同范本,具体明确划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职责。制定统一、固定的合同范本的话,就可以制定统一的刚性合同条款以及原则,这样有利于降低工程项目的管理风险,切实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需要注意的是,劳务分包队伍正式进场施工前一定要先签合同,不然工程款不能计量,也不能拨付。

3.进一步加强物资设备管理。物资设备是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也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主要施工材料,应该严格按照“限额发料制度”进行管理。根据施工设计精确计算整个工程需要耗费的主要材料总量,严格控制主要材料总量,并且将控制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作业队伍。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计划限额供应主要材料。同时,每一个月都应该全面盘点、核销物资,如果材料超用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合同约定,将超用材料在每月的计量款中扣除。如果是工程分公司外租的工程设备,应该向公司的职能部门详细报送外租设备的型号、使用期限、数量以及规格等具体的使用计划。只有公司批准以后才可以实施,在正式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完整的台账,并且做好相应的运转记录,必须根据公司规定的程序结算费用,但是支付的费用也必须得到公司职能部门的审核批准。另外,还需要做好材料核销工作,确保该项工作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现场材料的实际消耗情况,也能够为作业队的材料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因此一定要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核销工作,并且应该执行核销工作问责制,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立即找到想要的负责人查找其中的原因,及时整改。 

五、做好过程控制监督、管理工作 

在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是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规范性、有序性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因此,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实时跟踪检查执行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的实际情况,一旦检查出任何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整改。对于成本管理中出现的任何违纪违法现象,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纠正、处理。这样的话,不仅有利于提高铁路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行为的规范化、有效化,也可以突出公司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以及严肃性,避免出现项目管理漏洞,构建项目成本管理的长效机制。 

篇7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迫使企业必须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对手展开竞争,企业需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非核心业务则选择外包出去,尤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外包对企业的战略意义日益突显,人力资源外包正是在业务外包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水平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服务水平正快速提高,人力资源外包发展也进入爆发期,许多希望得到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公司和追求规范管理的公司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需求最有兴趣。

但是,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或引入外包服务体系时,会引起企业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职能部门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角色、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战略角色等等各种可能的变化。本文理论联系实践,提出如何在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进行变革管理,使企业在人力资源外包中能够顺利进行,实现起初设定的目标。

一、获得决策层认可的人力资源外包目标和执行计划

任何一项企业管理变革首先必须要得到公司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人力资源外包同样如此。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通过对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竞争对手以及企业自身状况分析目前是否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个管理变革,并制订实施战略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人力资源外包的目标以取得公司领导层对人力资源外包的认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目标是多样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等等。如今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解脱出来,让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担任战略角色,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其次,一个经过缜密规划的执行策略对人力资源外包成败至关重要,并且外包的策略要为实现外包目标服务。如果企业在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出现策略制订缺陷,执行时错误频繁,必定出现士气低下的情况,如果激励不足,或者因为人力资源外包而出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水平下降,企业管理者必定要否定人力资源外包。另外,在变革推出初期,员工必定会有疑虑、抵触或出现焦虑,公司的领导者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出现,企业的领导层对任何变革都会是持谨慎态度,对于人力资源外包同样如此,因此要将充分考虑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用缜密的执行策略说服管理层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二、与职能部门管理者和员工充分进行沟通

除了取得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人力资源外包同样需要职能部门管理者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取得成功。任何变革开始时都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抵制,只有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将外包的目的和执行计划充分传达,让对方明白变革的目标和内容,才能消除抵制力量。人力资源外包同样如此,让所有相关人员明白人力资源外包是为了以合理的成本取得更加专业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沟通的方式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管理会议,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特别沟通会议,全体员工大会,公司内部网页的电子公告,发个指定群体对象的电子邮件,公司内部的印刷刊物等等多种形式,将项目的进展及时、准确全面向大家公布,让所有相关者都能了解最新的进展。也可以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贯彻人力资源外包理念,如在企业制订年度计划和年度考核指标中指出,这是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并将进行业绩考核,使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在工作中予以重视。这样及时、有效全方位的沟通才能在外包过程中让他们了解人力资源外包的目的和对为他们自身所带来的切身利益,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消除管理人员和员工对人力资源外包的抵制和抗拒,在项目过程中即使通报项目的进度和成果,继续赢得他们的合作和支持。

三、获取反馈信息并根据需要调整执行计划

在与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沟通过程中,沟通是双向的,向他们介绍人力资源外包的同时寻求他们的反馈,主要通过关键人物或小组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哪些因素使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够支持人力资源外包,哪些是员工反对或者对人力资源外包持保留态度的原因,人力资源外包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操作需要什么样的改进,先前的计划方案哪些地方需要重新考虑设计,所有这些收集到的数据和反馈信息都需要提交人力资源外包项目管理者手中,并充分考虑是否需要据此来调整实施策略和计划。这是人力资源外包变革管理中沟通环节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实施过程中,从分尊重客户(业务职能部门管理者和员工)的意见和要求,不能满足的,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四、加强培训以提高执行力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企业经营策略的一个变革,而变革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变革意味着离开以前所习惯的、舒适的工作环境或工作方式,这对许多人来说这实在是令人担忧的,如何提高相关人员走出“舒适区”的能力是成功的人力资源外包必不可少的因素。比如在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外包中,通常会引入E-HR系统,员工个人需要对自己的人事资料信息上传更新,经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查询下属的资料信息,而不再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去完成这些工作,员工和主管共同参与到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中,而对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原先承担外包部分工作的员工来说,意味着工作岗位在企业内部的消失,将面临职业发展危机,对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管理外包进行变革管理时,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员工和主管人员进行E-HR系统的操作技能培训,提高自我人事管理和职业管理的能力和技能,二是对人力资源部原先的员工,需要分析个人发展需要和企业现状,进行必要的培训实现转岗或为其寻找外部发展机会。这样,所有员工对发生的变革不会产生抵触心理。使人力资源外包得以顺利执行,在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外包的工作即变成日常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检查周期性的工作报告,对于一些工作进度注意跟进监督。如此,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也从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或非自身擅长的管理活动中解脱出来,致力于战略管理。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测力、硬度计量工作在企业生产中体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做好测力、硬度计量工作,才能确保产品质量;才能做好各种测力机和硬度计的检修工作,才能避免因试验机失准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才能真正体现测力、硬度计量工作全心全意为生产服务的宗旨。但依据总的形势和我国目前测力硬度计量工作情况来看,测力硬度计量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提高,全面开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服务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1、测力、硬度计量工作概述

1.1测力、硬度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测力、硬度计量工作是确定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主要手段,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起着决定作用。如果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不经过精确的性能试验,企业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就无法满足标准,严重时生产资料的错误投放会造成大量报废,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计量工作在审核企业生产工艺性能,确保产品质量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建筑工程材料的测试如:各种金属、水泥、木材等,测试的精准度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这些情况均反映了测力、硬度计量及其它方面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和工业生产间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只有加强这一工作,才能更好的、全面的为生产服务。

1.2测力、硬度计量工作中的问题

(1)从总体来说,我国测力、硬度计量工作发展不均衡,各地技术、经验水平不一,因此需要各地互相学习、互相推动,改变不平衡状况。

(2)由于实际生产中存在着硬度计不准确,机械普检普修不合格较多,最大误差可达50%,全力解决这些大量存在并且迫切解决的问题使符合社会的要求的,但需要寻找的是完成检修任务后,工作的前进方向。

1.3测力、硬度计量工作的新局面

(1)我国大多省、市都已充分调动本地人力和设备,独立开展工作,省市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大多省市的材料试验机、硬度计都已检定修理如:陕西、上海、辽宁等,硬度块的生产尽管快慢不一,但硬度计量工作都已开展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3)计量部门已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如:如何在设备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条件下开展工作;如何协同作业;如何解决检定和修理上的技术问题等。

2、开展计量工作的基本方法

(1)立足群众,全面开展计量工作

我国计量工作大致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采取了培训部分人,结业后通过在设备较好企业建立测力、硬度计量室和定度站,根据以大代小,以师傅带徒弟和业余培训班等方法,深入到基层群众大量培养计量工作人员。如:早期的天钢一厂、建筑科学研究所、105厂等均通过业余学习和专业学习组织培养了大量专业人员,构建了计量网和协作网,保证了量值的统一,发挥了计量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各计量部门深入生产实际,调查研究,提高了对计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了对口检查交流和普检普修工作,揭示了计量器具失准失修给生产带来的损,,进一步促进了计量网建设的发展。

(2)联系群众,开展普检

大范围内的测力、硬度普检普修工作往往由于标准设备和人员问题难以实现,因此必要时刻应当发动群众,发挥协作组织作用如:建设局、设计院等。依照“分散保管、集中使用”的原则,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目前我国的计量技术在沿袭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新技术如:精密测试技术、激光、光 栅、万能量具检修技术革新等,增加交流活动次数和交流人数,极大的普及和提高了计量技术,各地和企业也纷纷成立了计量技术交流队。

(3)互帮互助

协作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互相支援、以强帮弱,把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作为大家共同的任务是发展协作组织的基本职责。计量由于其重要的主体地位,应经常组织这类活动,促进单位间的交流,为深入生产,服务生产奠定基础。如:我国某冶金局实验室在协作过程中抽出一个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帮助一些小厂――105厂、拔丝制钉厂、铁丝厂等,进行校对调整工作。又如某建筑公司400t试验机损坏时,机械厂和设计院分别派出代表做突击试验;设计院100t试验机损坏时建筑研究所承包下进行试验;内燃机厂试验机损坏由机械局试验室代为试验等。通过相互支援,相互协作在深入贯彻为生产服务方针的同时也增加了各厂之间团结。

(4)大力完善计量网和计量检定规程

各单位根据各自计量共组基础的不同,深入到实际生产中,研究计量和质量的密切关系。并做好群众性的计量技术培训工作和计量技术交流活动,普及和提高计量技术,促进计量网的开展,壮大计量队伍。可采用:举办专业的计量讲座和学习班;充分发挥计量测试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坚持为生产服务,促进生产等。在计量检定规程中,通过国家对校准规程的审定,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力值硬度计量检定和校准技术水平,并进一步推动力值硬度仪器设备制造、检定与校准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力值硬度计量专业的发展。

(5)依靠群众

在计量工作刚起步的阶段,不少研究所甚至对测力、硬度都不了解,通过与其他单位的携手合作,开展了材料试验协作,不仅解决了技术和设备问题,而且促进了生产质量的提高。部分单位通过深入基层,依靠工人群众开展了整体的材料试验机检定维修工作,并取得了可惜的成绩。因此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要走依靠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互相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计量工作轰轰烈烈、生机勃勃的发展。

(6)勇于竞争、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技术革新也同样如此。计量技术的革新能有效的解决生产的关键问题和补充仪器的不足,使计量技术更具体的为生产服务。企业技术革新要和群众技术革新相结合,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在指导生产中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结语

通过对以上工作的分析,对于做好计量工作总结如下:

(1)计量工作不是简单的工作,但也不是深奥难懂的工作。掌握该技术一方面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系统知识,进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事实上,企业只要生产,就离不开计量工作,因此计量工作要坚定不移的贯彻为生产服务的宗旨,实现企业和群众的利益。总的来说也就是测力、硬度计量工作应密切结合生产,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关键问题。

(3)应采取“面中选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将培训干部和组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组织群众,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投入实际工作实践,形成“相互支援”,让企业领导切实体会到协同合作的优势,从而使工作顺利开展。

(4)立足于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情况,贯彻群众路线是实现多快好省的开展计量工作的根本保障。同时计量工作的开展要密切结合我国的经济任务。

参考文献:

【1】叶明,激光干涉技术在硬度计量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0(11):18-19.

篇9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版权所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篇10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篇11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篇12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作为全国较为有名的独立学院,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实用而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原则,开设了体现“涉外”特色的商务英语课程。现将我院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适合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1. 中英文双语教学

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这两种模式都可以用于商务英语课程的讲授,但是有一定区别。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朱文忠副教授的定义,“全英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论文,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软件、实验报告、讨论、作业、案例分析、考试、答疑等,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术语、重要理论概念等,可以辅之以汉语翻译或解释。”在实际教学中,全英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都非常高,即使教师能够坚持在讲授、板书、讨论等环节使用英语授课,除少数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无法听懂授课内容,只是较为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双语教学采用英语和汉语结合的形式,使用英语讲解课文,在分析难的专业术语和补充背景知识的时候采用汉语补充说明,这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丰富商务方面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灵活设置课程

目前我院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有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翻译、公关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等。总的开课原则是,入门、听说、写作、阅读等基础课程,在低年级阶段开设教育教学论文,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商务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日后的进阶课程做准备。谈判、翻译、公关英语和国际贸易实务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商务知识,开拓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在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际授课中,采用小班上课,4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是比较合适的,达到了开课成本和教学效果上的平衡。在课时安排方面,每周可以安排4个课时,一是能够加深印象;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其他的商务英语课程。

3. 选用合适的教材

在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好坏。从教学实践看,国外原版教材虽然权威性、实效性占优,语言也更地道,但是难度偏大,关注的也大多是外国情况教育教学论文,涉及到中国具体实际的内容很少或几乎没有,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中英文对照版本教材提供了课文对应的中文翻译,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长句和段落结构,但是其难度过低,英语占的比例偏少,更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选用。以英文为主带有中文注释的混编教材难度适中,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英语,又对一些较难的术语进行适当注释,适当降低了难度,受到学生的广泛青睐。目前我院主要采用外研社拓展系列商务英语教材,包括《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和《商务英语翻译》,难度适中,既能使学生学习丰富的商务知识,又能让他们熟悉商务方面的各种英语表达,提高商务英语水平。

4. 优化软硬件设施

优秀的师资团队不仅可以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院在安排教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专业因素教育教学论文,选拔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且有一定实际商务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为了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年定期招聘专业过硬、英语突出的复合型教师,同时选派本院优秀教师继续深造,以适应现代商务英语教学的要求。未来我院计划投资建设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的办公和贸易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各种业务流程,从而真正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相信通过提高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力,一定能够打造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文忠.对商务英语专业全英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5,(S1).

篇13

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石化销售工作面临着低油价的经营困境,所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力度已经成为提高石化销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做好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的营运状况来看,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有效缓解政府税收、同行竞争、市场变化给其带来的风险和压力的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从而实现石化销售企业既定资源下的最大化价值,使企业在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由此看来,加强石化销售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阶段石化销售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阶段石化销售企业已经大力加强了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也制定了一些制度规范,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人为因素来看,一些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人员缺乏较强的成本控制意识,这样一来就容易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其他主客观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还会出现、资金挪用等现象的发生,不仅不利于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地开展和运行。

从制度方面来看,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但是这些制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不强,相关的制度规范不够科学,存在狭义性,单纯的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忽视了事前预算和事后审核、分析、评价的控制,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石化销售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石化销售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论述和分析发现,石化销售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中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而且对于石化产品的销售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根据现阶段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措施。

(1)强化企业全员成本意识。在企业中营造人人关注成本,形成处处降本压费的氛围。使大家充分意识到成本费用控制不仅仅是领导班子的事,也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实施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强化员工控制成本费用的责任意识,树立“一切成本费用皆可控”的目标,形成企业上至领导,下至企业员工共同实施的成本费用控制机制。

(2)加强日常成本费用预算控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石化销售企业应该制定经济合理的目标成本,并确保目标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开展日常经营业务时,全面推进以加油站、便利店、油库等经营网点及操作场所的水、电、暖、消耗及各项日常费用列支为标准成本主体,在预算指标内审批成本费用支出,一般情况不能脱离成本费用预算。除此之外,将事前预算、事中运行和事后审核和评价都融入成本费用控制规范中,定期对成本费用进行预算差异分析。

(3)进一步规范企业成本费用相关制度。科学合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都比较强的制度、规范,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起到了根本的保障和约束,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新型的事物的不断产生,石化销售企业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战略目标和市场的运行状况,不断的对原有的相关制度进一步进行规范,扩大成本费用控制规范的范围。对于成本费用支出要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并且要根据相关的制度强化相关的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相关的监督制度来监督和管理企业的日常性操作、公务性等支出,进而从根本上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力度,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4)加强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力度。人工成本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的主要部分,首先,要科学制定人工成本管理制度,严格人工成本总额控制。其次,要完善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将工作人员的工资与实际工作绩效结合起来,促进员工绩效与企业绩效共同提升。第三,要依法规范用工管理,稳妥推进加油站委托管理,对职工薪酬和委托管理加油站的手续费实施统筹管理。第四,要推广应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减少岗位或一人多岗,有效提高人均劳效。

(5)加强进、销货运杂费控制力度。加强进、销货运杂费的控制力度也是强化石化销售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力度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要求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利用物流资源,合理布局油库建设,适当加速新建油库投入运营的进度,有效缩短库到站配送距离,降低二次物流运费,杜绝迂回运输,减少进、销货物流成本。二是在保证油品质量的情况下,增加自采资源占比,合理配置集采资源,保持低库存运行的常态化,实现降本增效。三是引入运输竞争机制,选择服务质量好、运输费用低的物流公司承担运输业务。四是优化营运流程,在实现高质、高效的运输的同时,减少油品损耗,促进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五是建立运输费用与油价涨跌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合理控制运输费用。

(6)有效降低财务费用。降低财务费用,首先要加强资金占用、回笼等指标监控,严格核定资金占用管控标准,减少和消除资金冗余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其次要严控新增应收款项,同时对以前年度应收款项要加大清收力量,谨防坏账损失发生。三是充分利用企业财务公司结算平台,减少网银支付,大力压缩手续费支出。第四要加强与银行的协调沟通,优化POS机手续费支付方式,对大额资金实行限额付费。

四、结语

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所,以实现“一切成本费用皆可控”为根本理念,及时发现石化销售企业中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企业自身运行的情况和实际的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强化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化甘肃石油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