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心理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调查内容: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教委调查
从近日召开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获悉,一份针对1253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
此项数据来自朝阳区教委日前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
篇2
大学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学生也是当今社会中文化修养较高、思维较为活跃的群体之一。然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也陡然上升,学习、生活以及就业都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应对的种种压力。而大学生由于尚未进入社会、生活阅历较浅,心智发展也尚未成熟,面对各种压力,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诱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中各选取了100人作为调查对象,总共300人,进行了调查了解,结果如表一:
表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统计表
对象 结果
症状 一年级学生
(100人) 二年级学生
(100人) 三年级学生
(100人)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神经症
倾向 做事犹豫不决 48 48% 39 39% 21 21%
缺乏信心 37 37% 46 46% 16 16%
做事需反复确认 29 29% 64 64% 38 38%
抑郁症
倾向 思想不集中 51 51% 78 78% 78 78%
情绪波动大 18 18% 31 31% 63 63%
缺乏积极性 19 19% 25 25% 53 53%
分裂症
倾向 记忆力衰退 20 20% 47 47% 66 66%
缺乏耐力 39 39% 55 55% 58 58%
从上述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当今各种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十分突出,以抑郁症倾向为例,其通常表现为思想不集中、情绪波动大以及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等症状。在对三个年级学生的调查了解过程中,发现三年级的学生较一、二年级而言,情况更为突出,其比例占到了78%、63%以及53%。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三年级的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一方面会与自己熟悉的同学们各奔前程,并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对未来工作、住房以及家庭生活的忧虑。此外,无论是神经症、抑郁症还是分裂症等各种心理问题在各个年级的学生中所占比例都相对较高,者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今大学生所面对的种种困惑以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此外,对于不同人群而言,城市与农村大学生之间、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之间所存在心理问题的表现有所差异。整体而言,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感情问题和将来的就业问题是困扰大学生的最主要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调查了解以及细致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问题以及人生规划和就业问题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是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理解和与人交往的阶段,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衡量自身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有诸多大学生却由于自身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等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我们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人际交往是困扰许多大学生的主要问题,详见下表二:
表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统计表
年级 大学一年级 大学二年级 大学三年级
比例(%) 63% 47% 39%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而言,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二、三年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旧是比重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许多的同学打进入大学后同学间交往平平淡淡,缺乏交流沟通,更是缺乏知心朋友;此外,许多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与个别同学难以处理好关系。由于当前的大学生中有许多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衡量一切事情,者不仅给他们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困惑,也为其他同学与之相处带来了麻烦。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同学坦言,对于这类同学会感到非常气愤,但又不得不与之相处,使得自己感到非常压抑;最后,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今大学生的交往呈现出了虚拟淡漠化的倾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虽然可以帮助大学生传递一些信息和思想感情,但是却难以真正建立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久而久之,大学生就会自我封闭,人际关系开始出现淡漠、疏远等问题。
(二)人生规划及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的下一步就是步入社会,然而由于对自身性格爱好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不了解,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当面临着就业、读研以及公务员等诸多人生岔路口时往往会比较迷茫,如果没有正确的疏导途径,就会逐步走向抑郁,具体见表三:
表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统计
年级
结果 大学一年级
(%) 大学二年级
(%) 大学三年级
(%)
职业规划明确 13% 37% 68%
正在规划中 27% 30% 11%
不清楚 60% 33% 21%
由上述统计表可以看出,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三年级中竟然还有21%的同学对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缺乏认识。这就会导致许多同学人与亦云,当发现其他同学在准备考取研究生时,自己也会去准备,当发现别人在找工作时,也会去积极参与。这样没有目的性的选择不仅会分散其精力,而且带来的挫败感也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念头,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是由于他没有目标和方向,盲目用力的结果,进而就会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除了人际交往问题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外,大学生在恋爱问题、经济来源以及学业问题和承受压力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加以疏导,将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未来的人生成长过程。在以后的大学教育过程中,应当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以及定期组织大学生间心理健康交流活动等方式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而作为大学生自身而言,也应当积极调整自身的态度,充分利用学校和身边的各种资源,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解决自己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康玮.网络对大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
篇3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篇4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在学习、就业和工作等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中生这一群体,面临着高考这一决定着前途命运的关卡,家长关注、教师关注、社会关注、全民关注,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投入最多,期望也最大。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却忽略了与他们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学校近三年对学生设计的心理调查问卷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既是对学习知识的检验,也是一次心理考验,不少学生考试紧张,担心考不好,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这种现象在高三尤为突出,约占50%左右。
二是人际关系不协调。重点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阶段的佼佼者,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独生子女在家多受“宠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关系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使得人际关系不协调。这部分同学约占20%左右。
三是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在对学生以考试成绩论优劣,考差了就觉得智力不行,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考大学、特别是能否考上好大学“前途未卜”,自信心不足。这部分学生占10%左右。
四是男女交往的困扰。高中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表现为“总想看到他(她)”,“总想和他(她)在一起”,“我和他(她)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等等,由此感到烦躁不安,甚至成绩下降。由于陷于男女交往的困扰,产生种种心理反映。这部分学生约占20%左右。
以上情况使学校领导、老师深切地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校党支部和校委会研究,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方面创办心理咨询室。经过市关工委的沟通和市教育局支持,2002年,学校聘请了有着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践经验的老教育工作者担任学校心理教育辅导员,并从紧张的教学用房中腾出一间办公室,配备了桌椅、专用电话。房子虽然不大,但温馨、亲切,靠近学生,便利学生。
做法和效果支持原创作品
一是以咨询室为平台,送上心理关爱。心理咨询室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学生,面向家长,敞开心扉,倾听诉说,解疑释难,温馨你我”的原则,每天开放,开放时间安排在课间操、活动课和晚饭前后的时段,便于学生走近它,亲近它,有话好好说。学生小C,因学习压力大,多次来咨询室求询。辅导老师李万华给他以父辈般的关爱,帮助他分析学习方法,为他减压,使他放松心情,轻装上阵,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学生小W(女),追求所谓有“时尚”,欲寻找心目中的“他”,寻找“学习动力”,陷入空虚和痛苦之中,成绩急剧下滑。在接待小W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友谊、友情的角度帮她正确认识异性之间的关系,没有将男女问题贴上“恋爱”的标签,使该女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情感的转移和升华,成绩很快又上升到班上前20名之内。学生小L,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自暴自弃,常常光顾电脑房,成绩每况愈下,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心疼。接待这个同学时,指导老师先从情感上给予他温暖和理解,再以负责任的语言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与老师、班主任沟通,给以宽容的等待,终于使这个孩子有了进步,考上了大学,并与心理指导老师结成了“忘年交”朋友。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心理咨询室已接待在校学生1300人次,非本校学生350多人次,家长300多人次;电话咨询100多人次;上门服务的100多人次;回信解答的200多人次。连扬州、盐城等地的一些学生家长也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开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辅佐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先后在学生中举办了“消除顾虑,勇敢地走进咨询室”、“压力与交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昂首挺胸面对挫折”、“面对新的征程,我们应有哪些心理准备”、“如何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同学们,你的心理健康吗”、“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与高中生谈人际交往”等讲座,使18000多名学生受到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一新生进校,就讲“面对新征程,应有哪些心理准备”;对高三学生考前辅导,就讲“卸掉包袱,轻装上阵”。较为系统的心理教育,收到了“两高一低”的效果,即提高了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升学录取率,降低了犯罪率。近几年,学校的本科达线率逐年上升:2002年280人,2003年340人,2004年450人,今年,超过500人;而学生犯罪率创全市最低,没有一个在校生犯罪的。
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他们把心理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先后在学生家长中开设了“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从具体事例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高考”、“孩子为什么会上网成瘾”等讲座,家长听众达12000人次以上。
四是在老师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先后开设了“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做好青少年转化工作”、“对年轻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等讲座,从心理层面上谈班主任工作及其角色的定位。建议年轻教师和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以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善待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实施无过错原则,慎用“恋爱”两字界定男女生交往,不把心理问题贴上品德问题的标签,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成长。心理老师逐渐成为年轻教师,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好朋友,当他(她)们遇到较为棘手的问题或自身情绪上出现低谷状态时,也总能在与心理老师交流后得到一些启发,工作效果更好。支持原创作品
几年来,姜堰二中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主要体会是:
一是心理情绪的释放站。当代学生,独生子女多,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不少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压力和矛盾向辅导老师倾诉,辅导老师不仅耐心倾听他们的宣泄,还与他们谈人生,谈价值观,交流探讨学习方法,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疏导和教育。小小的心理咨询室成为学生们心理情绪的释放站,心灵沟通的温馨小屋。
二是学习中的加油站。家长望子成龙,学生渴望高分。但由于学习方法、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不少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怀着求知的强烈欲望,走进心理咨询室,渴求得到帮助。如学生于某,高考前心理不太稳定,模拟考试有时好,有时差,考前十分紧张。经过两次辅导,该生考出了高出重点本科线40分的好成绩,被江苏大学录取,家长、学生都很满意。
三是人生道路的指导站。一次,心理咨询室接到了一封署名为“迷茫的女孩”的信,信中讲她拿了奶奶的280元钱,心理矛盾极了,每天都陷在无名的恐惧之中……。接到这封来信,心理辅导员李万华及时给“迷茫的女孩”回了信,并留心找到了这女孩,把她请到了心理咨询室,与其商量了解决办法,探讨了从这件事情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支持原创作品。目前,这个女孩成了班上的生活委员。
四是相关矛盾的协调站。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心理咨询室无形中成了一些矛盾的协调站。学生李某与任课老师发生了误会,老师一气之下,令其家长连夜从乡下赶来学校,把学生带回。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老师从中斡旋,双方达成谅解,缓和了师生关系。
启示与建议
培养健康健全人格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姜堰二中创办心理咨询室,为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1、中学都应设立心理咨询室
中学生处在心理发育期、情感波动期,他们的心理情绪起伏大、变化大,需要倾诉和沟通。心理咨询无疑是他们倾诉的好场所。建议全市的每一所中学都要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送上心理关爱,并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延伸其工作范围,积极开展心得健康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对学生、家长、老师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辅导。
2、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以心理咨询室为主渠道,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等;非专门性,就是在学校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创设三段式教学结构,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和思索中,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德训练。
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情况看,不少班主任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因此,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篇5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篇6
神经衰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反应过度兴奋或迟缓状态。主要表现:精神不足和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头脑昏沉,睡眠不好。
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改变,忧郁、易哭泣;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感觉前途无望;自责,没有自信。也会伴有焦虑不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焦虑是每个新生都会体验到的,这是对入学事件的本能反应,只有部分同学持续时间较长,形成一种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莫名的恐惧、惶惶不可终日、时时处于紧张应付状态、感觉危机就在眼前等。
引发以上这些心理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在刚刚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时的不适应。新生在应付以前未遇见的事情时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使神经系统超载;专业志向、经济条件、地域等自身条件上的不如意和挫折总是萦绕在头脑中,增加了思维负荷;个人个性特质,如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任性、急躁、好强等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学生自我调整能力不强的话,就容易出现心理症状。
缓解的对策三级防护网
上海市东加西人才咨询研究所所长张静琏介绍说,由于目前各高校具体情况不一,市教委暂时还未能设置统一的教材、课程来辅导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不过各高校都设有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而且高校内也开设了心理辅导方面的选修课,向学生们讲解心理问题的症状(如出现消极心态、失眠、人变得消瘦等)该如何克服、如何寻求帮助等等。
张静琏认为,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应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就是要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调节自己,从自我的角度来摆脱心理症状;第二阶段,如果自己无法摆脱,可以找好友倾诉,或者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宣泄后可以缓解心理的压力;第三阶段,就是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药物治疗。总之,及早发现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是防治的根本。
相关审视不应人为突出心理症状
在迈进一个新的环境时,或多或少总会出现些心理问题,但是现在针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报道和研究却水分过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社会对新生的不信任。新生都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关于独生子女的个性弊端的讨论对他们的父母和同龄群体影响很深。于是他们的担心很容易转换为期望的形式。
篇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调查显示:在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中,国家干部排在首位,其中三分之二是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等,在40岁左右的人群中尤为突出。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咨询服务部主任、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史占彪告诉《小康》记者:“2008至2010年期间,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名家谈心理讲座活动中,以及开展的进部委心理健康促进的部委机关心理评估项目中,前后测试干部职工3500余人,总体结果显示,国家机关干部职工体验到轻度到中度的心理压力,尤其在‘工作负荷’这一因子上得分最高,即普遍感觉工作量大、责任重大。男性在压力源的各个维度上得分都高于女性;30至50岁的干部压力感受大于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干部,处级以下干部比处级以上干部感受到了更大的家庭与工作平衡的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各组机关干部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或接近全国常模水平,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心理健康指数比45岁以上的干部低;科级和科员干部心理健康状态差于处级及厅级干部,女性干部职工健康水平低于男性。需要密切关注的人群达到二成左右,这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心理帮助。”史占彪说。
在2010年12月5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期间,《小康》记者面向参会官员开展“官员心理压力调查”,在“假如自己所能承受最大的心理压力为100,目前你觉得自己所承受的压力程度大约是多少”这道题中,选择“60-80”的最多,而“0-20”这个选项的得票数为0;在“工作中是否常常感到疲劳,总觉得自己有气无力,像生病一样”这道题中,选择“有一点疲劳,但不会影响工作”者居多。
基层和公检法官员压力重
“官员压力有一定的岗位区分,有的岗位压力极大,比如做行政工作的,公检法系统内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压力会相对大一些。类似于工作这样需要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官员,以及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形象、官员问题的纪委、监察、公检法系统的官员压力最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张西超分析说。
参与《小康》杂志“官员心理压力调查”的官员中,涉及宣传、教育、财政、等多个领域,从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直至省部级,基本涵盖了官员群体的各个层级。河北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县委书记告诉《小康》记者:“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县委书记能起60%――70%的作用,现在各个县的竞争也很大。如果县委书记工作老抓不上去,上台发言又没有工作亮点,报纸上整天见不着你这个县的信息,一帮伙计跟着你干又没有政绩,压力就会非常大。”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曾对某一公认压力较大的官员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采用中国心理健康量表,从情绪体验指数、自我认识、人际交往、认知效能与适应能力五个方面描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参加本次测验的个人最低分为218分。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两组人,8.88%的受测人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水平;0.74%的受测人心理健康状况很差,达到了相当极端的水平。”史占彪说,官员心理出现问题不仅仅只通过自杀这一种方式来宣泄,“猜忌多疑、权力膨胀、虚荣心太强、以自我为中心、冷漠、紧张和焦虑,都是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
这些官员的重压从何而来?
“官员们的工作非常忙,每天的会议很多,并且他们的工作常常需要尽善尽美,另外,他们总是面临着周围人对他们的反馈,周围人对他们的认知和反馈是负面多于正面的。此外,他们经常出差,作息不规律,生活方面的压力也很大。”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育辉分析说。
在心理学中,制造或引发压力的东西就是压力源,因此所有被认为可能带来威胁的情境、环境或其他外部刺激都被心理学专家、学者们称作压力源。史占彪认为,公认压力较大的官员群体普遍拥有的几大压力源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组织压力和社会压力。
参与《小康》杂志社“官员心理压力调查”的官员们几乎都认为,“工作责任心太强,追求完美”是自己活得太累并产生压力的首要原因。“工作负荷重”则被排到了第二位。而在《小康》杂志社“您眼中的官员心理压力调查”中,所有专家、学者都认为,“工作负荷重”是官员们活得太累并产生压力的首要原因,“职场升迁,竞争激烈”位列其次,只有一人选择“工作责任心太强,追求完美”。
“被拉高”的心理底线
“我们的心理底线实际上是‘被’拉高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我们有很多烦恼,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无处倾诉。和家里人说,怕他们担心。和领导、同事说,更不行,因为心理问题常常作为我们升迁、考核的内容之一。如果单位的任何一个人知道我抱怨过压力大,都极有可能影响到我在本单位的发展。”
篇8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必要前提。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高中教师104名,参加统计的问卷为104份。
2、调查工具:《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项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组成,80项问题分为10大类:(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2)心理承受力差;(3)适应差;(4)心理不平衡;(5)情绪失调;(6)焦虑;(7)抑郁;(8)敌对;(9)偏执;(10)躯体化。每类包含8个题目,每题分值为0.1―0.5分,总计4分。每类分为四个等级:A:低于0.99分,为正常;B:1-1.99分,为轻度心理问题;C:2-2.99分,为中度心理问题;D:3-4分,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在调查的高中教师中,除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一类有50%心理正常,其余各类均有80%―9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附统计表)
第一类: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A:10人 9.6% B:64人61.5%
C:14人 13.5% D:16人15.4%
第二类:心理承受能力差:
A:52人 50% B:2人1.99%
C:30人 28.5% D:20人 19.2%
第三类:适应差:
A:8人 7.7% B:60人57.7%
C:18人17.3% D:18人17.3%
第四类:心理不平衡:
A:14人 13.5% B:52人 50%
C:18人 17.3% D:20人 19.2%
第五类:情绪失调:
A:2人 1.9% B:58人 55.8%
C:20人 19.2% D:24人 23.1%
第六类:焦虑:
A:6人 5.8% B:64人 61.5%
C:12人 11.5% D:22人 21.2%
第七类:抑郁:
A:4人 3.8% B:46人 44.2%
C:30人 28.8% D:24人 23.2%
第八类:敌对:
A:10人 9.6% B:70人 67.3%
C:4人 3.8% D:20人 19.2%
第九类:偏执:
A:14人 13.5% B:64人 61.5%
C:8人 7.7% D:18人 17.3%
第十类:躯体化:
A:8人 7.7% B:66人 63.5%
C:8人 7.7% D:22人 21.2%
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灰心,心理压力大;心理不平衡;适应性差――对环境及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失调――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心理烦躁,对许多事情感到心烦,无缘无故紧张;抑郁――情绪低落,感觉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虑等;偏执――对人不信任,固执已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等;敌对――喜欢与人争论,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爱挑毛病,爱刺激或激怒别人;躯体化――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四、影响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成因
1.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教师的工作量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和试卷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等。高中教师更是还有周一至周五的早晨、中午、晚上和周六、日全天的值班工作。此外,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教学方法如何更新才能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更新的考验。工作上的压力、更多精力的投入,使得教师身心疲惫。
2.升学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调查发现,许多老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教师的最大心病,学生考试学绩不理想是教师生活中的最大挫折。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也都以学生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家长把学生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加大投入,给孩子开小灶,通过各种渠道加重教师负担。升学的压力不仅加剧了校与校之间的竞争,还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升学压力既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杀手,更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杀手。
五、改善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篇9
2)、地点:
3)、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4)、方式:问卷
一、调的项目及内容
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的多。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我、良好的情绪、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调查情况分析: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心理问题的原因: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调查中,在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四、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篇10
一、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好的表现
性格好;对自己有信心,处理事情果断,乐观地面对每一件事,宽容别人的事,考试有信心,考试下来乐观面对考试分数,别人上课说话,只要不打扰自己的前提下,会宽容别人说话这件事;坚持,有耐心,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团结同学,自觉;危急时刻冷静,果断,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律,刻苦;不随意浏览网页不良信息;尽职尽责,在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有毅力,不轻易放弃;面对困难,自强,善于思考,善于用积极方法调控情绪;是有责任心的人,对长辈尊重,对待学习认真勤奋,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主动发言,做事稳重,能够思考问题的对与错;能主动帮助朋友摆脱困难,对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是干着急而是用心去沟通化解,生活中的紧急安全事故能急中生智想办法解决;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会换位思考;喜欢上网但从来不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认为心理素质的好坏与各个方面都有关系,并努力调整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可以积极接纳别人提出的要求;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对未来十分向往,审美观较强;对挫折和成功都有自信心,可以自我开导,以开朗的心态对待一切;适应环境,有意志;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打架,不吸烟;帮助困难的人;全面发展;有主见,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的能力,立场坚定不易受别人诱惑;热爱集体,有主动性,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大事小事淡定,说到做到,对自己犯的错误能担当并积极改正;有把握的事能放开去做,没把握的事想清楚再去做;事后自我反省;玩是玩、学是学,什么场合干什么;能正视困难;不气馁,不顶嘴讲道理,对自己满意;知道自己的缺点;头脑清醒;友好交往;行动有计划,头脑冷静,交友慎重;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慎重选择;没有不好的动机;能自己解决自己的烦恼;自知自己的不足;关键时刻能控制自己,能够和同学、朋友、家人促膝谈心,喜欢运动;不冲动,不去娱乐场所;性格、脾气以及交朋友的方式都表现出我的心理素质好;每次考试不好都能一笑而过;行为规范;心理素质好坏就看说话与做事,说话看是否符合逻辑,做事看合不合适;能承受较大的打击;精神饱满;果断从事,做了错事勇于承担,不做违法的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人缘很好,相信自己;有很好的控制力和人生观,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刻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经常反省;帮助别人等于帮助了自己;有很好的应激能力;能静下心来思考;自我认识彻底;不走极端;不会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积极为班里作贡献;认清现状,规划自己的理想与未来;能力很好,能分清真善与假恶;可以勇敢地挑战自我,更加提高自信心,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得到自信和发展;做事考虑后果,能力所及之事认真完成;能明辨是非;该做的尽力,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态度好;阳光、热情;相信自己会越来越成熟;生活中没有太多的不良行为;能做一些有利于社会之事;跟别人交流并获得经验,能换位思考,不装清高;善于请教;脾气好,坚持不懈,坚持自己好的方面;处理事情方法与态度不消极,喜欢交朋友,性格外向;好面子,好强;不与同学发生正面冲突,不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人生拥有积极的态度,违法乱纪的事从来不做,自认为不好的事也不干;成熟;不歧视别人,相信明天会更好;从不盲目地大喊大叫,富有爱心,宽宏大量;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通过正当途径去挣钱;对自己打击很大的事情也能面对;兴趣爱好丰富;能监视自己的行为;做事有方向,自豪,努力干成一件事。
二、认为自己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
自己老是有奇怪的想法克制不住;不爱学习,上课爱起哄,脾气暴躁;不认真,有时处理事情有些极端;不诚实,待人接物不开放,总会有不自信,没有勇气去接受一些事情;学习方面没有定力,不能控制自己,没有坚持;不能控制情绪;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就会垂头丧气,一次失败就会心情很不好;占有欲很强,忍耐度有限;对没有了解的事乱发脾气;有时说脏话、吸烟、喝酒;粗心;做事经常中途放弃,不能坚持做完;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久了,就没有耐心;马虎大意;优柔寡断脾气暴,消极,不成熟;爱闹事,乱扔垃圾,对长辈没礼貌,不懂得忍让;没有方向感,没有一个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把持不住脾气,不冷静果断;做事的动机不明白;不自觉,总是需要别人的提醒,懒惰;有时候“颠”不住;对生活没有任何期望,有些偏激,不能控制情绪问题;有些鲁莽,性格冲动;不乐观,没信心。
非常在乎别人的肯定;不能持久地坚持一个观点,和别人讨论问题也不能长时间坚持;考试不好的不良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篇11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学校心理咨询室于2016年11月对2016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升教育效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统计结果
(1)自我意识。①经常分析自己:经常占23.6%;偶尔占51.8%;很少占22.8%;无占1.8%。②自信:非常自信占10%;自信占29.5%;有时不太自信占53.4%;不自信占6.9%;常常感到自卑为0.2%。③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喜欢自己:知道,很喜欢占25.8% ;知道,但不喜欢占33.2%;知道,无所谓占27.8%;不知道占11%;管他呢占2.2%。④最希望改变的是:知识占56%;出身占12.6%;财富占15.2%;性格占22.6% ;外貌占7.4%。
(2)人际交往。①关心别人的看法:非常关心占31.2%;比较关心占57%;不太关心占11.1%;无所谓占0.7%。②沟通有障碍:有很大障碍占9.3%;有时有障碍占51.4%;比较少占35.8% ;无占3.5%。③知心朋友:非常多占25.8%;一般多占29.9%;很少占40%;几乎没有占4.3%。④遇到挫折依赖朋友:不是,独自应付占13.2%;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占60%;偶尔会占25.4%;完全是占1.4%。⑤友谊出现裂痕的应对:立即断交占12.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占14.3%;自己主动争取挽回的机会占66%;置之不理,等对方去处理占7.3%。
(3)学习方面。①对所学专业满意度:很满意占16.9%;一般占65.5%;有所不满占14.5% ;非常不满占3.1%。②学习效率低,是否心烦气躁:经常会占18.4%;有时会占44.3%;偶尔会占33.4%;从来不会占3.9%。③考试前后心情紧张:总是占14.1%;有时,特别在考前占45.6%;偶尔占36.9%;从不占3.4%。④紧张情绪会给考试带来影响:会,很大占20.8%;会,有点占62.3% ;不会占13% ,没感觉占3.9%。⑤学校督促考证是否带来心理压力:会占23.2% ;一般占43.6% ;不会占26.9% ;无所谓占6.3%。⑥压力的作用: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占40.8% ;没感觉占24.1%;较为负面影响,会影响情绪占31.2% ;完全负面影响,会使我无心想学占3.9%。
(4)恋爱观。①如何看待学生时期的恋爱动机:满足心理或生理需要占43.4%;打发无聊时光的占25.6% ;调节学习压力占20.4%;情到深处占11.3% ;选择人生伴侣占6.5%;随大流,不落伍占4.3%。②是否曾为恋爱问题而产生不快情绪:经常有占9.8%;有时有占41.4% ;较少有占26.5% ;无占24.9%。
(5)压力与前途。①担忧前途:经常占32.5% ;偶尔占53.4% ;很少占11.5%;无占3%。②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到困惑:非常大占16.1%;很大占32.1%;一般占42.7%;少占8.2% ;没有占3.3%。③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转移(娱乐、读书)占42.5%;发泄(哭、倾诉、日记)占23%;压抑(喝酒、睡觉、憋在心里不说)占12.1% ;顺其自然、自然调整占25.8%。④遇到压力时你会最先向谁求助:家人占20.4%;亲戚占36%;男女朋友占16%;知心朋友占35.4%;老师占2%;学长学姐占4%;心理医生占1.7%;不找任何人占14.8%。⑤你最近出现的情况:早上起来后感到难受占32.3%;吃饭没有胃口占36.7%; 总觉得手脚无力占28.2%;哈欠打个不停占35.4%;经常丢三落四占33.6%;注意力难以集中占50%;夜里多梦,睡得不沉占23.6%;解题缺乏耐性占41.9%;语言表达模糊不清占24.5%;没有以上行为占16.3%。
2.调查分析
(1)学生自我意识方面。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约51.8%的学生偶尔分析自己,对“我是谁”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既然不了解自己,那么也不会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正确的认识,如“我擅长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能怎样做这件事”,会形成自大、无所谓等性格。
(2)人际交往方面。57%的学生比较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这些学生一般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或者干扰,明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或自己想要争取的,但因为在乎别人的想法而终止,这在多元化社会中违背了“良性竞争”的循环法则。另外,有40%的学生在不开心的时候找不到人倾诉;如果遇到挫折,60%的学生会听朋友的意见,但还以自己的意见为主,说明学生无论是否征询别人的意见,自己心里已有最终的抉择,所以我们只需要等待就好了,不必过分干预他们的选择;51.4%的学生承认与别人沟通时有障碍,即使出现友谊裂痕的情况,66%的学生依然会自己主动争取挽回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勇气,但他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以促使自己的沟通行为有最大的收效。
(3)学习方面。有65.5%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表示一般满意,因此在学习阶段,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中职学习也更强调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这对中职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学习效率方面,低下的效率会让77.7%的学生心烦气躁,而考试前后有82.5%的学生会产生紧张心情,这又会使62.3%的学生考试失利,因此怎样调节紧张等负面情绪是学生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学校督促考证会给66.8%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习和提升自己,但他们把考证当成是学校推动自己前进的“指挥棒”,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因此会有压力。尽管40.8%的学生知道压力能产生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但依然会为此烦躁和介意,故了解如何缓解压力是学生学习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4)恋爱观方面。仅仅6.5%的学生认为学生时期恋爱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因此家长和教师有必要端正学生的恋爱观念,打发时间以及调节压力有很多方法,大可不必拿感情当消遣和宣泄的方法。另外,针对恋爱是为了满足心理或生理需要这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要耐心地给予支持和辅导,学生时期的恋爱更多时候是为了找一个人关心和重视自己,而家庭关系紧张或缺失的学生更容易寻求“通过恋爱解决问题”这一出路。在“是否曾为恋爱问题而产生不快情绪”选项中,51.2%的学生选择肯定答案,因此在充满压力的学习生涯当中,对于缺乏应对技巧的学生来说,选择谈恋爱无疑是雪上加霜。
(5)压力与前途方面。家长和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强压给学生。在遇到压力时,36%的学生会选择告诉亲戚,35.4%的学生会选择告诉知心朋友。家长和教师或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不选择告诉身边最亲的人?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空间来搭建自己的安全区域,亲戚、朋友等不像家长、教师掌握“生杀大权”,因此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即使把自己最秘密的事说出来也无妨。针对压力带来的生理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产生一系列生理问题的学生不占少数,那他们又怎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希望家长和教师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体力和精力。
三、原因与对策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调查,我们切实感受到学生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寻求突破,但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上一系列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1.与生俱来的“被抛弃”“不重要”“无价值”观点
(1)原因。胎儿在母亲子宫里的成长是最舒适的,但出生后,婴儿就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为什么在肚子里我住得好好的,你硬要把我生出来?”所以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生下你来是因为我们相信你能独立成长”,并尝试让孩子自由发挥,而不是处处设限,否则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重要”,没有地位,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无价值”。
(2)对策。家长和教师可以就一件具体的事情对学生进行肯定,并告诉他“被抛弃”“不重要”“无价值”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会有,使其不必自责。另外,教师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积极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学校和班级可组织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技能竞赛、艺术节、运动会、合唱比赛等,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
2.家庭教育的“施”与“受”缺一不可
(1)原因。家庭就像培育植物的土地,如果土质肥沃,即使稍逊的种子亦能好好成长;如果土质贫瘠,就算再好的种子也不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健康的家庭教育涵括了“施”与“受”两部分,在给孩子物质与精神支持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教育自己。因为感受是双方的,作用力是相互的,你想要培养怎样的孩子和学生,你就要做怎样的父母和教师。你“施”一分力,就要有心理准备“受”孩子或学生的一分力。
(2)对策。不要将孩子和学生处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问题家庭、贫困家庭等作为没有教育好的借口。教师要关心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正确面对每一次的突发事件;学校要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和家长探讨现代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共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形成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合力。
3.学校教育的“高”与“低”合二为一
(1)原因。每个学生进入学校,都期望得到较好的教育以及教师的平等对待,这种期待不能因为入学分数、家庭背景等有所差异。如果教师一直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如何能实现平等对话?唯一的方法就是将“高”与“低”合二为一,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尊重和平等。
(2)对策。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在校学生的选修课程,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德育课、选修课、专业课等;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邮箱、信箱、热线,由专业教师帮助学生解疑;学校定期组织心理讲座、心理运动会、健康月活动、校园心理剧等,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是一项需要多次、重复的工作,榱搜生的健康,我们义不容辞。
4.外在影响的“要”与“放”选择其一
(1)原因。面对社会上的甚多诱惑,对于处于青春期的职中生来说,需要非常大的定力。在面对这些外在信息时,学生选择“要”还是“放”,经常会打乱了自己的心思,感到无助而烦躁。到底“要什么?”“要到什么程度?”“怎样要?”“要了之后又能怎样?”“放什么?”“如何放?”“放了之后又能有什么?”……这是智慧的选择题,教育者必须有这样的认知高度,才能教育学生把视野打开,把格局扩大。
(2)对策。课堂与课外生活必须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是”与“非”的往来过程中,培养学生“挖掘真善美、放下假丑恶”的能力。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教师不能回避,可通过班会、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抉择、抉择什么、怎样抉择。如果遇到有较强冲击力的话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明晰、选择,学生最终不一定能形成一致的答案,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学会如何思考以及尊重别人的选择。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这段话一直以来不断推动着我们前进。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如果能把握学生的特点,那么教育效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亚平.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文书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34-36.
篇12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解决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对象
调查对象:六盘水市四中初中学生
一般对象:初一,初二,初三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和随机抽样,在六盘水市四中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80份收回65份,回收率为81.25%.
四:调查时间
2018年9-11月
五: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方面。在此共设计15个问题,12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具体内容见调查问卷及报告。
从而得出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分析:
六:调查结果分析
1.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
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同,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没有学习兴趣。但也有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现在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
大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观,有6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高中或中专。仅有9%的学生没有考虑。同时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经济与教育相联系,其中有59%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是初中毕业生挣钱多。其中11%的学生认为小学生挣钱多。有6%的学生认为是文盲挣钱多。
现在城市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学课程理念,有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存在的问题特别严重。有55%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只注重必修,而忽略选修。其中40%的认为现在教学注重学科而轻活动,而只有5%的认为现在课程设置没有存在问题。
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无学习兴趣,调查表明,完全不讨厌上学的初一占51.6%,初二占37.3%,初三占33.7%。认为乐在其中的初一占53.7%,初二占41.5%,初三占63.7%,其余则认为学习“很苦很累”或“无可奈何”,喜欢现行学习方式的占32%,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城市初中教学学生中,半数以上不喜欢现行的学习方案。
2.城市初中生的学习态度
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有69%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有15%的学生学习热情度处于中等,有16%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高中,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相当数额。并且在调查中还发现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一是与教育者密切联系,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三是与公共性密切相连。79%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的热爱度高,而对学习性强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敢兴趣。有69%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生活几乎没用”。
3城市初中生的学习要求。
现在许多学生都认识素质教育,他们都认为素质教育是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有8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教导,同时有76%的学生希望在劳动技能和活动课上学到较多和实用性强的技能知识,其中,有63%的学生希望学校让学生在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毕业后有53%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6%的学生选择就业,11%的学生还没有考虑。
4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
城市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自认为经济条件好和我们大家都是初中毕业的
七: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虽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是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从而使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另外另外两个特点: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想结合,增加更多的实用术。虽然初中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趋于成熟,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不足,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所以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从当今严峻的就业来看,不仅中专生就是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八: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有更多的人责处于失业状态,从而淡化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使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从而使很大一部分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使生存的前提。从而在学习中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忽视了学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4.家庭的影响
当前城市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的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只顾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在当今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从科技、经济、文化和教育政治等来衡量的。“科协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各国发展的主题。而作为21世纪年轻一代,责要要求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懂科学、懂技术的社会主义公民。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上述能力,那将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面对科技发达,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从而又使许多初中生导致了学习的懒惰、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等。面对此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
1.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用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让学生学会求真、学会至善、学会爱美。从而使学生皆知、皆信、皆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道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作为教师要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展先进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学习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他们借以滋生的土壤,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
3.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扩招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社会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解。
篇13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平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