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课外活动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课外活动计划

篇1

浙江11所普通高中将试点

“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2014年浙江全省将有11所普通高中打破原来的“行政教学班”模式,实行语、数、外、理、化等“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组织了青田中学、义乌义亭中学等4所普通高中学校进行必修课走班教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省教育厅表示,2014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自愿的基础上增加杭州二中、杭师大附中、鄞州中学、温州中学、嘉兴一中、上虞春晖中学、天台中学7所学校,同时把义亭中学调整为义乌中学。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是浙江省最早探索“必修课选课走班制”改革的4所学校之一。据介绍,该校目前在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中,语、数、外、理、化、史、地等学科被分为A、B两个层次,A类学习程度好一些,B类基础弱一些,学生可以先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学科层次,再在该层次中和自己喜欢的教师进行“双向选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作者:朱振岳)基本实现全面全民教育

自治区教育厅最新的数据显示,2013年小学入学率达到99.5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63%,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4年,基本实现全面全民教育。

截至2013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达1598所,教学点496个。即便在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林芝地区墨脱县,九年义务教育也已全面覆盖,学前免费教育也已步入正轨。

篇2

任课教师的备课本中偶尔出现几次课外活动名称,课外活动随意性大。每班级尽管有课外活动计划,但很不完整,只是提纲式地罗列出活动名称、大致时间、步骤等,缺乏活动的目标、具体时间安排、过程安排等,造成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极少的班级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出较为详尽的活动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即使如此,还是缺乏教师对整个活动的调控策略及活动意外的预防措施,计划不够完善。还有的班级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落实。

2.教师缺乏活动意识

虽然每个教师工作态度踏实认真,但从事多年牧区小学教学工作,很多教师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势。他们教育思维僵化,墨守成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认为只要学生考试拿高分就算自己任务完成了,把课外活动当成可有可无的事,不主动去组织。久而久之,连年轻教师也不再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了。如此一来,整个学校一学期下来也没有开展什么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生活就只有读书、听讲、写字、做题、考试这些内容。

3.活动器材缺乏,制约着活动的开展

许多牧区小学活动场地小,活动器材没有或很少,可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之用的器材、用具微乎其微,教师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开展活动。

4.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制约着课外活动的开展

学校每天上那么多的课,几乎全是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社会这些规定要考试的科目,体育、音乐、美术每周只有一到两节课。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之下,课外活动早已被遗忘,超长的作息时间只是被用来讲课和读书。

5.师资匮乏,无法有效开展课外活动

按道理说,每个学校需要各科专业的教师,但是由于教师少,很多教师兼上体育、美术、音乐课,平均每天要上六节课。白天仅批改作业、备课都忙不完,夜晚还得加班。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哪有精力和时间来研究和开展并不被重视的课外活动呢?

6.教育评价忽略课外活动

会教不会教,学生分数高就是好老师。这就是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有些学生想搞个个人活动,都会被斥为“贪玩、不用功”。个别想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师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下也放弃了。

二、了解有利于开展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调动起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才肯全力去做事,从而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然而,课外活动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应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感受、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让学生的思维在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春游活动中得以自我展现,悄无声息地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尝试在苦与乐、甘与甜中找寻到自我的价值,获取成功的果实。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存在于生活中,谁都可以研究它,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探究的基础上的。教师必须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篇3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对一切新奇和未知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对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探索未知事物不仅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还和他们渴望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的愿望有关。教师针对小学生的这种个性特点,要明确地制定好课外活动的计划,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能更好地发现和感知自然界的奥秘,了解和接触社会。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了丰富的内容,可以避免学生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感染。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小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在文艺、体育、科技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提高,让小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在参加课外活动中,还提高了小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谦让、合作,提高了他们的道德品质。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提高,使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处理事件的能力。

(二)发展特长,提高兴趣

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为发展专门人才提供可能。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他们对事物的兴趣。

小学课外活动是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设的。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什么课外活动。通过自主选择,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小学生都积极地参与。通过参加学科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或体育运动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让他们丰富了自己的精神需要,更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所选科目的兴趣。在课外活动学习中,小学生对所选科目进行独立的观察、分析,通过他们的眼睛和思维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欲望,在这种信心的激励下,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参与热情更大。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长,让小学生的信心更强,兴趣更足。

(三)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小学生了解知识的渠道更多。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时对他们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课外活动的特点,其形式和内容不受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的限制,在开展时可以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这些信息使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通过接收各种知识,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的学习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手脑结合,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在小学课堂学习中,小学生缺乏动手操作。通过课外活动的设置,弥补了课堂教学与实际脱离的缺点。在课外活动中,小学生不仅要动手操作,还要动脑筋思考。通过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的手和脑结合起来,通过动手操作来促进思考,通过独立思考来决定动手操作的步骤。在手和脑的合作中,让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小学课外活动中,教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困难。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他们独立性和创新性进行了培养,让他们能独立解决困难,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此外,小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怀,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动,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通过课外活动的开设和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学生中原来有很多小画家和小音乐家。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发展了他们的艺术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大脑,让他们在学习中的效率更高。

二、课外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一)促使学生在成长中个性化发展

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使自己在活动中获得很多知识和经验。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库储存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学生的见识也就越来越广,他们就会慢慢地长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二)给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一般来说,小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悦。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的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小学生更愿意参加。小学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课外活动中,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占首要位置,由于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这就让他们在做实验时对不懂的问题主动翻书进行学习;在观察事物时,为了能发现更多的知识和事物的特点,会更用心地去观察。在进行课外写作时,学生为了写出更好的作文,会用自己的眼来观察,用自己的心来体会。这些过程是一个自学的过程,通过自学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和工作。这就是我们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可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篇4

一、课外体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基于上述的调查情况,我们进行了分析和诊断,了解到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课的兴趣、爱好、性别、年龄等相关因素,并根据其特点制定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内容及组织方式,初步构建了小学生课外活动课管理基本模式。我们以兴趣活动小组为依托,以业余训练为重点,形成了以课外活动课为基础、以自愿选择活动项目为基础的课外活动课新模式,使小学生课外课告别了原来“放任、自由”的状态。

我们构建了课外活动课的管理体系:成立由学校行政主管任组长,少先队总辅导员、体育教研组长任副组长,体育教师、班主任、校医为成员的课外体育活动领导小组,责成各班制定课外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要求班主任、体育教师准时到位,按学校要求组织课外活动;每周检查并公布活动结果,期末汇总。考核结果与班级评优标准,与优秀少先队、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挂钩,以此促进了课外活动课的正常开展。

二、体育课外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

我们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暨素质运动会,每学期举行小足球、小篮球、乒乓球等比赛,每月进行各年级体育单项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家庭运动会等,既提高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又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实行体育组教师负责制,将各年级每周两节课外活动课的内容、场地、器材等组织与监督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身上。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子、走高跷等;有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提高活动能力和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和比赛,如球类、接力赛、棋类等;有以增强体能和技术为主的身体素质练习,如田径、体操等。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和老师创编一些安全可行、活泼有趣的体育游戏、健美操等等,做到每天有活动、每周有比赛、每月有年级体育单项赛、每学期有全校性的体育比赛、每学年有大型的综合素质(田径)运动会。这样教师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通过以获取直接经验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得到了满足和发展,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体育课外活动课程过程的管理

课外活动课的实施过程应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通过构建课外活动课的操作体系和管理模式,促使课外活动课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的作用,加强对课外活动课的组织领导。具体要从四个基本层次着手:首先,应将课外活动课的组织纳入体育教育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将它作为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次,要充分发挥校学生会、少先队等团体的宣传鼓动作用和组织作用。第三,要特别重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应将班级体育活动的组织列入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并经常检查督促。最后,要注意发挥各类学生体育协会和学生体育骨干与积极分子的作用。层层选拔,挑选出一批身体素质好、符合比赛年龄、基本技术较好的同学成立校各级运动队,利用课外活动课、每天放学时间和双休日进行强化训练,邀请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名家定期来校指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比赛能力,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应尽量使各班级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交替进行,更好地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并将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列入课表,作为必修课程。要建立课外活动课的常规,其内容可以包括按时借用和归还体育器材、预防伤害事故、开展检查评比等。要加强计划安排,以确保课外活动课正常而有节奏地持续进行。

篇5

二、如何有效利用课外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课外活动应紧密联系教材知识,溶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

任何一种知识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小学生阶段是获取知识的启蒙教育阶段,所以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须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根本,所选活动的课题要有一定知识容量,应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阶段,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研究后获得知识,以达到课外活动预期的目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内的一个有益补充,具有调节作用,因此,课外活动中能使小学生感到有兴趣,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另外,课外活动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多选一些能够为实际生活服务的项目,以使小学生更好的掌握实用性技能。这三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课外活动中应注意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不能顾此失彼。

2、课外活动中应注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不应当主导整个课外活动,甚至包办代替,剥夺了小学生的参与课外活动的自主权和主导地位,而教师应当发挥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工作,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外活动过程中,鼓励小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鼓励和激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再加以引导,注重学生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3、合理安排课外活动,调节好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外活动就像一把利剑,课外活动的确有许许多多的方面是值得小学生好好利用的,但如果他们利用不好,会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影响小学生的学业和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小学生过分迷恋电子游戏机,最终走上不归路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教育者应当要抓住课外活动的积极因素,抓住利剑的剑柄,让课外活动能在小学生的手中挥洒自如,为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抑制课外活动的消极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在课外活动中能够健康活泼、全面和谐地成长。另外,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过长时间的课外活动会影响小学生大脑的休息,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应该安排在饭前或饭后,因为剧烈的课外运动会影响小学生肠胃的消化。总之,作为教育者应当合理安排课外活动,调节好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4、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领导作用

篇6

1. 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现状

一直以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始终放在课堂,忽略了课外活动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把所有精力投放在课堂仅有的45分钟,而无心顾及充裕的课外时间。对于课外学习,多数教师认为是学生自己的事,或者偶尔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其目的只能活跃气氛,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

目前中小英语课外活动开展有两种状态:一是“放任自由”状态。教师对教材相关内容布置家庭作业,几乎忽略了课外活动的存在。课外时间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做英语学习相关的事情。二是“自娱自乐”状态。“合唱团”、“话剧表演剧团”等各种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但只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调节气氛。但这仅是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不能代替真正意义上的课外活动。

2. 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类型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和体验英语,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外活动可分为“个体英语课外活动”与“团体英语课外活动”两大类。

2.1个体英语课外活动

个体课外活动是指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任务。它包括与英语学习4个基本技能直接相关的个体英语课外活动和间接相关的个体英语课外活动。复述英语故事、写英语日记、阅读英语课外书籍和演唱英文歌曲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直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4项基本语言运用能力。设计制作与英语相关的物品,用英语做调查分析,或者使用英语帮助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使用英语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2团体英语课外活动

团体课外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它可以分为游戏类、表演类和比赛类。英语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等。游戏的种类很多,有猜一猜、听和做、听音画画、接词、对歌、绕口令等;话剧、童话故事等表演类活动不仅能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竞赛类活动是促进学生运用英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之一。书法竞赛、朗读竞赛、辩论赛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寻找自信的机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3. 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原则

在课外活动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有效开展和顺利完成,组织者应重视一下几个原则:

3.1 多样化原则

中小学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性格特征的课外活动形式。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2个性化原则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

3.3系统性原则

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无目的、无组织、随意进行的。教师应该有一个严密的计划方案。在活动之前做足准备,活动中做好监督工作,活动之后还要收集反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外活动的有效性和长久性。

3.4指导性原则

“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并非指活动任务的开展任凭学生自行组织。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介绍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顺利进行。

4. 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对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的工具。语言本质要求语言学习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重复、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学好语言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输出,有限的课堂时间仅能提供少量的输入,几乎没有输出,课外活动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英语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7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小学英语教学自然应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它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第七点是: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

一、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有计划、有主题,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1.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可根据中西方节假日、课堂教学的延伸内容、社会热点以及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地确定主题的内容。在主题性英语课外活动中,要突出“主题性原则”,提前制定好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时间和要求,活动安排要详尽,落实到具体的负责教师。

2.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喜爱参与性强的活动,是以其对课外活动的直接兴趣为动力的,是为了兴趣和好玩而参加活动,并带有尝试性的特点。可根据其特点开展英文歌曲比赛(班级或个人)、英文故事比赛等。小学高段学生喜爱表演,可以组织编排课本剧。当他们融入课本剧后,就会想尽方法演活角色。表演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想说、要说到会说、乐说的过程。

如:英文课本剧《丑小鸭》、《狐假虎威》、《拔苗助长》、《盲人摸象》等

在英文课本剧的编排中,可以适当地拓展原有内容,赋予这些经典儿童故事和成语故事新的生命力。丑小鸭可以由一只变为两只,他们一个是自信的,一个是不自信的,闹出了许多笑话。当然,最后这两只丑小鸭也要明白许多道理。还可以想象一下“拔苗助长”之后的故事。“拔苗助长”的那个农夫的后人是如何处理“苗” 与“长”的矛盾的。

3.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定期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定一个大主题,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全校性或分年级或分学段完成。也可以定一个小主题,1到2个月,分年级或学段完成。

如:校园英语周

校园英语周可设计为“文化之旅”,“才艺秀场”,“体验之行”三个模块。通过欣赏经典英文影视剧感受纯正的英语和文化;学唱儿童英文歌曲开心又快乐;英语手抄报展评,英文贺卡展评,英文作文展评,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英语周可为期1到2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任何任课教师处,通过英文歌曲、英文故事或英文对话的表演获得一个特制的贴片。校园英语周结束后,按获得的贴片个数评选出“英语之星”。

二、以生为本,以德育教育为切入点组织英语课外活动

如:英心义卖

通过英文义卖活动,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如:保护环境的英文标识或英文手抄报的制作

指导学生制作保护环境方面的“英文标识”或“英文手抄报”,是实践作业的有效尝试。在布置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三、以生为本,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1.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活动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中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如:小学英语评价手册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包括课外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合作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注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活动的情况。          

四、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如:英语“趣”配音

大赛可分为海选赛与复赛两个阶段,以年级为单位参加比赛。可通过现场配音、评委老师当场点评的形式,为喜爱英语、喜爱配音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并使他们对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和配音艺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促进校园的英语交流和外国影视、配音文化的传播。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是小学英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为本,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开拓,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成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待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玉倩《浅谈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小学教育2013.7 2. 吴文淦《在英语课堂中以生为本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xxjxsj.cn/article/48945_2.html 2011.3

篇8

2.课外活动的作用

课外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一种,它对主要的教育途径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在组织课外活动时,除了要看到它对学生起到的“全面发展、发展特长”的直接作用之外,还应看到它对课堂教学的间接影响。就是它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2.1 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和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使他们不仅巩固和加深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还会获得许多新鲜的知识,从而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就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背景,无形当中就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风气,是靠长期的培养和引导养成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培养出良好的学习风气。课外,学校或社会组织了适合学生的多种活动,开始会有一些学生处于好奇会踊跃参加,那么另外一些喜欢赶热闹的学生也会跟进来,这时老师再加以正确引导与适当鼓励,那么这些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他们所参加的活动。当他们完全融入到这个学习的集体的时候,学习就成了一种习惯,这个集体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2.3 增进了解,促进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想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光靠在课堂上的那几十分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课堂教学本身非常具有局限性,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本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特长才会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时候你才会有机会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他们。从而对他们分别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措施。

2.4 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的养成

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篮球比赛、书法比赛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激烈的比赛中体会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得不断的去努力、不停的相互学习,这样才会有机会。通过这些,学生在无形之中就慢慢的养成了学习、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2.5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通过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让他们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的身心得以放松,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愉快。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更健康。

3.当前多数学校课外活动开展情况

作为一名十年的小学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以及交流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大多数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下:

3.1 活动次数少。

好多学校一个学期下来最多开展一两次课外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连一次都没有开展。

3.2 活动种类单一。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都比较单一,参加的学生人数也比较有限,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3.3 虎头蛇尾,没有持续性。

所有的学校的课外活动计划和目标都是很好的,活动刚开始时,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大家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活动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能够善始善终坚持开展的不多。

3.4 走形式,不讲效果。

不可否认,形式主义仍是当前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不良现象。有的学校为了收集资料应付检查,花在资料收集整理上的精力不比花在实际开展课外活动的精力少,这样还谈什么活动效果呢!

4.制约课外活动开展的因素

4.1 安全。

安全是所有事情都必须考虑的重点。无论你是多好的活动,多好的出发点,只要出了安全事故,这件事都会变成了坏事。所有的事故责任都会压得你抬不起头,而且还不容你分辩,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谁也不敢保证不出一点事故,人们还常说:马也会有失前蹄的时候。更何况是一帮活泼好动的孩子呢!所以,大家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选择了尽量少开展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

4.2 师资配备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充实教师队伍,学校里的老师渐渐多了起来,上语文、数学等主科的老师也基本够用,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在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上的老师仍然比较少,而且这些老师在开展课外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身兼多科,不可能再奢望他们在忙了一天的课堂教学之后,还有更多的精力去组织一帮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去参加课外活动。

4.3 课堂教材内容过多,课时安排过紧。

在这里我可以拿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教材来作个例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册的教学课时安排为:102—110课时,这还不包括每个单元一次的测试及订正所需的4个课时,如果把这一项也算上的话,那么要完成这一册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用134—142个课时。但是现在国家规定小学每个学期只有20周左右的教学时间,再除去一周多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最后剩下的教学时间还不到19周,而且每周五年级只安排有6节语文课,那么算下来一个学期五年级只有114节语文课可用。这远远满足不了教材的教学所需时间,这样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只有各出奇招了,占用课外活动时间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4.4 家长及社会的支持不够。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的文化熏陶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喜欢什么好的活动,但是得不得家长的支持和肯定,孩子们也是很难坚持的。另外,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但是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他们很容易被迷惑。如果不特意地去为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我想这会对他们参加良好的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5 教师激励机制缺乏。

篇9

1.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愿学、乐学、主动学。我们要把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开展小学英语课外活动时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2. 活动性原则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直觉动作思维是他们的认知特点。生动的、主动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3. 因材施教原则

既要考虑参加活动的全体学生,更要使一些英语尖子能够有突出的发展。

4. 服务于课堂教学原则

英语课文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就决定了它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使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但它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

5. 合理安排原则

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

二、英语课文活动的开展

1. 积极开发本校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是以应用为目的。要让学生树立“英语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思想。学校应该就这一双向互动的主题采取多种措施。

创造校园内硬件英语环境。学校应该在走廊,教室里,图书室里,食堂等地都贴着英语。在去等校车的时候,等车的地方写有“he goes home by bus”。存放自行车的车棚里写有“I go back by bike”。在去食堂的路上有“Let’s have a breakfast/lunch/supper”。在食堂里面的墙上标有各种蔬菜、水果及食物的英文名称,如apple, rice,meat,tomato.在操场的墙上有“Let’s play a game”、“Let’s play football”等标语。学校的标语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这样又动手又动脑又学英语。

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在就餐时间播放英语儿歌、故事等,在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时刻接触英语,感受英语气氛。

2. 通过游戏开展课外活动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动,好表现、模仿性强,乐于参加活动。在课堂上由于环境的约束,很多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课堂联系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而在课外活动中,受约束少,他们喜欢在游戏中表现自身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为之创造的丰富语言交际情景,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推动力。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的能力,其目的是通过游戏掌握外语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这些游戏活动要符合参与者的兴趣取向与心理特征,并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学生通过做游戏能掌握目标知识,拓展知识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语音游戏、数字游戏、听做游戏、读做游戏、词汇游戏、语法游戏、交际功能游戏、写作游戏、角色表演和智力游戏等来进行英语课外活动。

三、课外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

篇10

一、小学课外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的领域

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他们不仅好奇,有了解社会和自然,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愿望,而且好动,有进行各种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充实、健康,更生动活泼,富于乐趣。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可以避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积极的意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运动,活动空间广阔,人际交往增多。这对于他们体察社会生活的脉搏,了解科学技术的动态,拓展文化视野,形成高尚情操,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无疑会起重要的作用。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小学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需要而开设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学科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或体育运动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这不仅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更重要的是,小学课外活动给小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可以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等。通过活动,小学生会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力量,乐于进取和开拓。正是因为课外活动在因材施教方面具有课堂教学不曾具备的优势。所以,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信息化,其作用还会大大加强,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达,其信息量之多、之快、之广已大大超过课堂教育这个信息传递形式。小学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它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信息量,对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的脉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老师和家长要经常让小学生看报纸、电影、电视和听广播,让他们及时从中获得信息,以便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小学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行为逐渐成人化

小学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能得到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有人认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而获得”,校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在这里,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同时,学生还要解决一些与同伴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童年向成人转化。

2.促使学生在成长中个性化发展

学生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使自己在活动中获得很多知识和经验。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库储存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学生的见识也就越来越广,他们就会慢慢地长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3.给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一般来说,小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悦;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的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小学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4.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课外活动,固然需要有教师的指导,但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小学课外活动,往往需要学生自己读书,做实验;需要自己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自学过程,是锻炼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用心观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做科学实验,制作标本、仪器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演说、辩论和课外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文字的表达能力。教师教育学生,不宜只限于传授知识,更贵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只要学会了自我学习,就会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可以寓教育于课外活动之中

各种课外活动都有各自的目的,同时又都具有思想性,含有思想教育的意义。课外文学小组的活动,阅读进步的、革命的文学作品,会使学生受到进步的、革命的思想的影响和感染。课外活动小组,阅读课外科技读物,做科技实验,就为培养学生以后的科技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一、正确认识课外活动的积极意义

开展初中美术课外活动,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统筹安排到教学活动之中。

1.课外活动是美术课堂的有效延伸

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目标任务并不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全面实现,将课外活动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较好地拉长美术课堂,让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在课外进行巩固和提升,对补充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课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许多初中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应当积极开辟阵地对学生进行更多美术方面的教育。课外活动正是这一背景下最为有效的载体,可以灵活机动地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开展活动。

3.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美术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以及动手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任务。除了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引导,教师还可借助课外活动的空间和资源,强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将课外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

二、立足学科和W生特点,科学高效开展美术课外活动

设计、组织和开展好美术课外活动,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广大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立足美术学科的特点,充分研究学生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状况,有效地发挥好这一活动的作用。

1.设计环节统筹兼顾,将课外活动纳入美术整体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好课外活动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目标以及时间等方面都进行了统筹考虑,使活动内容与教学进度一致,和学生的美术能力基础吻合,在时间安排上兼顾到在校作息时间,在目标要求上主要服从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将课外活动与美术整体教学融合起来,可以为课外活动发挥导向作用,保证课外活动不偏离学生培养这一主要目标,避免出现娱乐化的倾向。

2.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在课外的有效巩固

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不仅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还要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这些方面都是教学的难点。笔者向学生提供了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图像资料,带领学生从造型、色彩、主题等不同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美术课外活动的组织要和美术教材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认为的重点、难点作为活动的重点,通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突破这些方面,能够对美术课堂教学起到较好的补充和巩固作用。

3.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热爱美术学习

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爱好要充分保护。教师在课外活动方面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服务,既可以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爱好,也可以组织专题研究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先后组织了篆刻、素描、国画、设计等兴趣小组,教给学生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加兴趣盎然。笔者还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如模仿蔡伦造纸的程序自己尝试造纸等,这样,可以体现美术学科的趣味性。

4.量身定做培养计划,为美术特长学生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初中生当中有许多美术天赋较好,教师要善于发掘,将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笔者在发现这类学生之后,为他们量身定做专门的培养计划,对有志于未来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联合家庭以及校外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对其他学生有意识地提高美术学习的要求,让他们奠定扎实的美术功底。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将其对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提升的促进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龚嗣炎.中小学怎样开展课外美术

篇12

实施课外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健康的必要手段,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过去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对课外活动的意义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课外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完成对青少年的培养任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只重视课堂教学,放弃对课外活动的计划、组织、管理是不全面的,而且是有害的。

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但只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个性与才智的发展。因此,开展课外活动就成了学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重视的。

二、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班的课外活动在学校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并结合了我班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把开展课外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我们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1、以人为本,增进健康。

篇13

一、魏书生课外活动开展的策略

凯洛夫认为,所谓课外活动,就是学校必修的教学计划范围之外和在必修的教学大纲之外所举办的形形的具有教学养成性质的作业和教育举措。课外活动是学生学校课堂学习之外的非学术活动及正式课程维度之外的一种学习体验。魏书生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注重从生活情境中构建,同时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系。

1.从日常生活情境中构建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无背景情境下获得的知识实践性少,导致了“惰性知识”的产生,不具备实践作用从而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而课外活动是基于相关情境中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它充分结合了相关社会文化和物理背景,将学生的认知与社会生活有效结合。魏书生开展课外活动并没有刻板的固定内容和形式,灵活性强。根据生活情境和学生们的兴趣、需要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使得他开展的课外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2.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学记》中记载“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既有有计划地课堂学习,也应该有课外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让学习由“他育”变为一种内在需要。魏书生说:“游戏尽管不编入课程表,但并不是适当的机会不做游戏。从做游戏我想到语文教学、其他科教学及平时的学习,完全可以渗透进一些类似的游戏。”这里的玩是一种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适当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利方法。

二、魏书生课外活动开展的意义性

魏书生说:“在玩中增强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还可以向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迁移。”课外活动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1.在课外活动中磨练学生顽强意志。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后天环境中不断磨练而生的。魏书生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但他并不是用口头说教的呆板形式传递一种概念,而是在课外活动中无形的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魏书生说:“坚持长跑,最重要的不是增强了体质,而是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魏书生注重课外活动开展的意义性,集体跑步是一项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磨练意志的好的活动方式。

2.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它可以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解决问题,将认知转化为技能。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纵观魏书生开展的课外活动,无不反应了新课改的理念。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有效途径。魏书生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并不是将计划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其照做,而是将可行的方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也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

3.在课外活动中建构知识。知识是通过人们在社会中的鲜活实践而逐渐增长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魏书生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与学习知识有效结合,在课外活动中同样可以习得知识。课外活动的参与性、情境性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更为深刻,学习起来更有效果。知识的习得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课外活动能够提供真实的情景,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同样是师生、生生之间获得协作交流的机会,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认同。

三、魏书生课外活动开展对现时教育的启示

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实效性、意义性。魏书生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特色化的课外活动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他的教育教学观念对当今课程活动仍有着重要启示。

1.课外活动的开展应围绕学生的兴趣、需要。课外活动的开展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让学生从事各种感兴趣的活动,使他们从生动、形象的社会和大自然情境中体悟真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开展的课外活动符合学生的需要、兴趣,才可能使学生的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行为的有效动力。兴趣就是自我和某一对象的主动的认同,学生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程度越高,越容易激发其内部动机。

2.课外活动社会生活化。 人类学家莱夫说:“学习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社会实践,是现实世界创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完整的一部分。”社会生活是学生认知发展的源泉,杜威有名的“教育即生活”这一论断即阐明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认为“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社会生活的延续。”教育最终落脚点是生活,个体的存在离不开实际生活。课外活动应该是校园活动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它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3.教师具有课外活动发掘、组织意识。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化,来源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发掘和组织意识。魏书生有效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启示我们,从广泛的生活中发掘有意义素材,使之成为有效的活动要素,是丰富课外活动的重要保证。教育者应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发现,有效组织课外活动。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多留心学生的创新思维,善于发现创造性火花,鼓励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敬菊华,张珂.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J]2007.3(3).

[2]孙培清,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6.

[4]M.P.德里斯科尔著,王小明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李潇君.课外活动: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J]东北师大学报.201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