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校本研修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通过学习,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对的各种实际具体问题;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采取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促进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以“问题——诊断——学习——反思——实践”为操作方式,在“自我反思、问题诊断、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基本研修模式基础上开展理论学习、案例分享、观课议课、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研课磨课、等多研修活动,努力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并实际情况调整研修内容,做到实际、实在、实效。每学期完成不少于36学时研修任务。
三、校本研修措施
(1)师德研修: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解读》,加强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真履行自身职责。
篇2
1、规范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备课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者,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 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 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 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 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3
1、严酷实施教研工作打算,周全深切地推进新课程更始和研究性进修,增强教学模式研究。
2、操作现代信息手艺与资本互通的进修优势,增强研究勾当。
3、做好课题的尝试与总结工作,确保教师课题尝试质量,并作好下一轮课题研究的筹备工作。
4、坚持以校为本,增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实效。
三、具体法子和要求
(一)、把新课程更始研究放在一个主要的计谋地位,按照新课程、新尺度、新课堂的思绪,凸起对学生立异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实现进修体例的根柢性转变,成立既具有黉舍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处所课程相顺应的校本课程系统,争争取得最年夜化的课堂教学效益。
(二)、增强理论进修 提高理论进修实效
1、跟着新课程更始尝试的不竭深切和成长,需要我们实时总结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谈判课改尝试中呈现的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提高实施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不竭进修,提高理论水平。本学期重点进修以下内容:
(1)小学各年级、各学科课程尺度、新教材,进一步明晰课程更始的标的目的。
(2)、继续进修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探讨若何将前进前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用的教学行为。
(3)进修有关研究性进修、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2、充实阐扬教研引率领航浸染,当真组织,按期开展以教改为重点的各类形式的理论进修,不竭提高理论水平。
(二)、强化培训指导、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1、当真组织加入各类培训工作。做到学甚至用,受训培训双向互动,实时对课改实施工作进行当真的总结、反思,提炼成功的经验,追求亏弱环节,采纳响应的法子,以加速我校新课程成长培植轨范。
篇4
2.培训原则:
2.1 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专门针对“如何提高书写教案这个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方面进行校本研修,达到理论联实际,真正实现编写教案服务与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2.2 坚持特色与创新原则:明确目标,精选培训内容,在共同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科性质不同,教师年龄、性别、爱好、特长不同。鼓励创新,编写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教案。
3.校本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政史地组老师
4.培训时间:2013年(周末)3月
5.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理念和目标,培训内容分为两个模块5个专题。
5.1 理论学习模块:
专题1:编写教案应具有的内容,原则。
专题2:编写不同课型教案的方法。
专题3:反思在编写教案中的重要作用。
研修方式:名优教师课堂讲授 全组老师讨论交流。
讲师:段治学 鲁强明 艾科学
学时:6学时
5.2 实践操作模块:
活 动 一:开展“晒晒教案“活动。
研修方式:交流研讨 合作探究
学时:1学时
活动 二:开展“最美教案”评比活动。
研修方式:一案多写 自主创作 集体评判
学时:1学时
6.评价方式:
篇5
遵照教研工作计划,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修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
二、教研目标。
X、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有效性高效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X、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学校做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三、教研措施。
X、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小学教学》《听名师讲课》《给教师的建议》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提高。
X、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促进潜能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经常听课,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教育水平。
X、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篇6
平时,我将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等,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等相关部门组织的相关学习活动,做到自学和培训相结合,利用课余时间和其他教师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以“研”促“教”,提高不断地发展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教学的能力,促进自身在实验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本学期,我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同时,本人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的语文校本研修活动,并和我所在的高年级段教研组语文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研讨“中高段语文教学目标细化”,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做好“四年级段语文教材四年级段第一单元的目标细化”的研究工作,使我校在语文第二轮教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化。
2、自主研修,促师生共同成长
这个学期,我个人教学研修主题是:关于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希望通过研修,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并促进自身在语文教学水平上的提升。
(1)研究背景
本班孩子大多数比较喜欢看书,但也有部分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没法静下心来看课外书,读书的效果比较差,常常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积累和运用更是少之甚少。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深化开展“书香班级”活动,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与好书共成长”系列读书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阅读素养,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2)研究目标
篇7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为导向,通过校本培训,掌握本学科教书育人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并在专业引领下,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素质,推进我校基础课程改革,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全校教师至少要完成校本培训任务,内容包括: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培训、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各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师电子白板课件制作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基本功自学自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读书笔记等。
三、管理办法
1、加强领导、提高意识
为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特成立以下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认真考核,完善制度
集中培训严格遵守纪律,集中培训和自训要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受训材料要体现学习过程与收获。
3、考核办法:
根据参训教师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听课笔记、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项目进行全面考核,合格后计入继续教育学分,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四、培训措施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自觉意识,启发教师的创造性。
2、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做好参训教师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作业质量、到课率等情况的观察记录,加强教师培训的过程评估;每人准备校本培训的学习记录本一本,读书笔记本、档案袋一个。
3、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实例。
4、大胆实践。培训者和教师都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学会在实践中调节和完善。
五、工作安排
1、各类专题培训、提高培训、研修培训、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培训、新岗教师培训等。
2、举办专题讲座形式。如:解读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内容、教育政策法规专题、教师电子白板课件制作、省中长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等讲座,以全员培训的形式进行。
篇8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整合课程的理解。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读了一些有关学前教育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
上好一节完整的公开课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积极参加了校内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幼儿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班教师进行了交流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我尝试运用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同时,还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了校内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通过实践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在教学中多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优秀教师课,做好教研笔记。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篇9
“错位与滑移”是一个物理学术语,意指流变物质在物性活化过程中因外加力影响其基本组成粒子不能呈现规则化排列方式。及至后来,“错位与滑移”这一说法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建筑学、生理学及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笔者认为,社会学领域教师科研方面亦存在着此种极为相似的物理学现象,而新建本科院校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借助医学研究成果,在此我们把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当行为称之为滑移性错位现象,纠正、修正及矫正这些滑移性错位问题是教育学学科教师应尽的本分之举。
一般说来,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过程中都经受住了诸多考验,然而,当“升本”成功了、“石头”落地了、学校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硬件设施确实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而学校的教学生活、教学管理、教育学术也还是老样子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是否会有怅然若失、不知所向、不知何为的失落之感?
这种失落感源于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一种专科办学旧的思维模式,一种消极对待科研的认知态度;更具体一点说,这种失落应该源自落后的科研条件、消极的文化氛围以及不自信的科研能力。可以理解,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渡期内,全部工作要快速步入正常轨道确实需要一些时日,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滞缓了教师科研的脚步。大家都知道,本科办学是要两年一次评估的,而教师科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子;如果大家都没有搞试验的积极性、没有搞科研的主动性,没有写论文的自觉性、没有发表核心期刊的自信力,教师科研水平不会有质的飞跃,学校科研文化的繁荣只是一句空话,而教师自己职称的评定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科研是新建本科院校升本成功以后一个迫在眉睫亟须解决的严峻问题。
科研水平是本科院校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高校的办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自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有用人才,其衡量指标是该校毕业生当年社会就业率以及毕业自该校社会成功人士的多少及其成就的大小;二是学校科研成果的量化、质化与转化形式,其衡量指标是中国知网各项评价标准以及企业引用该项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笔者认为,如果新建本科院校没有在以上两个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其办学质量和水平不会得到专业人士和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不会为本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所认同,不会为报考学生及其家长们所熟知,也不会为当地人民群众及子弟所传颂。
科研水平的提高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如果科研认识不到位、科研意识跟不上,学校发展就会落后;如果我们再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直用在规模扩建及项目合作上,学校就会缺乏一些必要的研究性仪器和设备,从而无法顺利地开展研究性工作;如果我们还在按照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办学、沉浸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甚至为了应付教学检查而没有沉下心来从事科研工作,教师的科研精力和科研能力不会得到集中或者提升;如果我们还在坚持单兵作战,没有形成科研合力,没有或者缺乏有实力的学科带头人领导,我们就不能攻坚克难,就不能有效服务社会,就不能把本科教育事业做大做强。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科研出现了错位与滑移现象。如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抓住升本的机遇顺利评上高一级职称,他们日夜赶着写论文、急着发论文、盲目搞科研,结果是研究主题漂移、文字粗制滥造、内容与专业特性不相干,这导致了教师科研论文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大等诟病。如果这时学校科研政策再缺位、科研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不专业、科研经费不到位、科研评价不科学、奖惩制度不兑现,教师科研的内应力就会有所缺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就会有所缺失,教师科研发展的动力就会有所缺失。
应该指出,教师科研的错位与滑移与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但也与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基本功虚弱、多年不动笔积习以及自身文化沉淀缺失等问题相关。笔者认为,科研是大学教师学术精神、学术智慧、学术品格的文本体现,其中容不得半点的马虎、游离与功利思想。
在修正与矫正转型时期,学校教师科研的滑移性错位需要从健全科研动力机制人手。学校转型以后,科研工作定位、政策倾斜及管理制度创新非常重要;虽然说学校办学内涵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无疑是破解目前学校科研困境的一剂强心针。有了这剂强心针,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热情和动机就会有所提高,学校就会出现自我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繁荣景象。
加大和强化科研监管力量是修正与矫正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滑移性错位的重中之重。学校转型以后,如果我们还在沿袭旧的方法、方式和模式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甚至我们还在继续听任各二级学院任意指定科研绩效量化及质化标准,还在采用无记名投票、举手表决等方式确定教师职称竞聘的人选的时候,当个别人昧着自己的良心对科研项目敷衍塞责的时候……如此,我们便违背了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应保持的“无私利性、独创性、怀疑主义”原则,也就无法避免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摩擦、内耗、无效劳动,以及教师们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生活中的挫败、尴尬与无奈之感。因此,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建立科研道德监督制度、健全科研部门人员追责制度,刻不容缓。
篇10
若想让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推手,就要根据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立研修主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具体到每个月、每个星期、每个活动日,教师具体干什么,怎么干,都要有翔实的谋划安排。今后的研修活动,需遵照计划严格执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及时调整使之切合该校教师实际,避免只定计划,不按计划行事,或者不早计划,早打算,早安排,而临时才随便抓个“主题”,让教师没有准备,无所适从。这样的校本研修,其效果可想而知。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再美好的理想,不付诸行动,亦如美丽的肥皂泡!我们只有把计划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研修活动中,引领广大教师扎实地行动起来,校本研修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重资料建设,轻研修过程
校本研修强调的是一种行动研究,唯有“动”起来才可能有效,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现实中有不少学校,颇为重视资料建设,把资料建设得非常完美,美丽了我们的视线,却荒芜了教师的研究学习过程,如此一来就弱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校本研修成了美丽的“躯壳”。殊不知,校本研修是一种“以校为本”“教师即是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轻视甚至省略过程,研修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某师训中心将考核各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B校教研组长深感诚惶诚恐,其所在学校相关工作为“零”,顶多只有计划,也是网上下载的。他灵机一动,何不“百度”一下,上网搜索,下载,打印,装订了四五份,并在相关内容上标明,学习时间、周次、内容,把学校教师分成几个组,大家轮流传抄,做好笔记。几天后,一本本内容充实,整洁美观的校本研修笔记,摆到了教研组长的桌上。他操起教导处公章,逐一盖上鲜红的印章,签上检查意见,如此一番忙碌,校本研修就算大功告成了。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B校的“校本研修”搞得“好”,而被表彰为“校本研修先进单位”。我们不难想象,那一本本“耐看”的笔记,让人眼花缭乱,骗了检查者的眼睛,不过是遮眼的浮云。这样的校本研修,不搞也罢。
笔者了解到,像B校这样的校本研修,为数不少。如此研修,除了哄骗检查过关,获得一个虚妄的荣誉,无疑是在制造垃圾。这种注重资料建设,而忽略了过程的校本研修,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发展会有多少益处呢?从本质上而言,校本研修是一种行动研究,是融合于教师的教研教学活动中,并非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之外,是基于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种行动研究。缺失了研修过程,教师缺乏与同伴一起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辩的过程,没有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所获甚少。有效的校本研修,不能缺失过程,没有行动过程的研修,即便资料笔记再多再好看,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只有真正沉潜下去,引导教师结合平时的工作,扎扎实实地研究、培训、学习、思考、反思,校本研修才不会成为一种噱头,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秘密武器。
三、重理论学习,轻联系教师自身实际
现实中,有些学校对校本研修的认识理解失之偏颇,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好高骛远,只顾学习专家的理论,而荒了自己的“田”,表面上搞得热火朝天,实则偏离了“轨道”,脱离了本校实际,游离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之外,致使校本研修没有了“根”,浮于浅表。
C校因校本研修工作搞得轰轰烈烈,成了一所校本研修示范校,兄弟学校纷纷前去取经。然而,该校某教师私下向笔者透露,其所谓的校本研修,无非就是教研组长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专家名师的理论,做做笔记,整整资料。应该说,一线教师很有必要学习专家名师的理论,这是校本研修应有之义。然而,我们忽略了校本研修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是基于“学校”,其研修的基地是学校,研修的主体和活动在“学校之中”。换言之,校本研修是本校教师与其教育教学行为“对话”――根植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这就确定了研修主题应来自本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是为了学习专家名师理论而研修。事实上,这种脱离“校本”的研修,没有触及教师自身面临的困难,不会激发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兴趣,即便“研修”也是勉强为之,如此隔靴搔痒,安敢焉求效果?
因此,校本研修的着眼点应是学生、教师、学校当前存在的问题,大家是问题的提出者,更是问题的研究者,人人不可或缺,研修活动的内容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自主需求。这些来自“本校”的触手可及的问题,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认识,容易上手,容易解决。实践证明,当研修的问题来自身边,校本研修真正急本校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解教师之困惑时,更能激发教师的参与兴趣,积极投身于研修活动中,努力认真“研修”,效果自不待言。
四、重刚性规定,轻唤醒教师产生认同感
不可否认,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研修制度来保证。诚如,一名学者所言:无论一次研修活动做得多么精致,如果没有制度作为保障,再精致的活动也只是一次活动而已,很难延续下去。因此,不少学校制定了很多刚性制度条例来“赶”着教师,进行研修。
D校的校本研修制度不少,光是墙壁上的就有五十条之多,而且把这些条条框框纳入考核教师工作绩效的范围,本以为有了制度教师就会积极研修,结果事与愿违,大家不但没有热情参与研修,反而怨声载道,颇多抵触情绪,草草应付了事,致使研修流于形式。试想,教师在学校的刚性制度下“被研修”,效果能好吗?诚然,有效的校本研修必定离不开研修制度,但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不应仅仅用制度去“推”着教师研修,更多的是想方设法使教师获得职业认同感,唤醒内心专业成长的愿望,激发其参与研修的热情。顾泠沅认为,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校本研修制度反对采取刚性的、表明的条文,而更多地把激发教师真正的职业热情,为他们的教学和发展提供服务支持、创设条件、提供空间作为方向。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循着为教师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支持的视角,去构思校本研修的制度,多激励少责罚,多为教师研修创设平台,提供自由宽松富足的空间,让教师想研修,乐于研修,研修出成果,真正享受到研修带来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篇11
二是校本研修组织形式单一。一般以教研组长牵头为主,组织教师进行开课、评课等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且研修过程中缺少反思与总结环节,不利于组内成员专业水平的迅速发展。
三是校本研修时间受限。目前体育教师周课时数超常,加上体育社团、运动队、比赛等工作,要承担的工作量很大,校本研修的时间难以完全保证,往往应付了事。
此外,由于优质教师资源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一些区、市级重点学校,所以很多基层学校有研修需求的体育教师苦于没有优秀的领军人物,使得校本研修无法进一步深入开展,研修质量大打折扣。
鉴于此,从校本研修的广度与深度方面进行充分挖掘,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完善校本研修的内涵和组织形式,将有利于促进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度。基于松江区内体育学科校本研修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阐述通过构建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不同外力与内力共同作用的多维一体校本研修支持系统切实提升校本研修实效的路径。
二、构建多维一体的
体育教研组校本研修支持系统的策略
校本研修虽然是以校为本,以本校教师为主的一项集体活动,但它不应是一所学校内的“封闭式”的活动,而应具有开放性、多维性。
“多维一体”是指由教研员、领域专家、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校际联盟等支持者组成的,为教研组的发展及组内各个成员专业发展提供切实支撑的个人与团队力量,能更好地满足校本研修发展需求。基于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构建“以校为本,以组为本,以人为本”的校本研修支持系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寻求的研修行为过渡,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主学习型组织转变,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指导思想,从区层面转向区域层面、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谋求来自各个层面不同对象的帮助与支持,以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形式,做到“小规模”“大效应”,真正落实、完善校本研修的开展。
1.教研员搭桥。教研员要发挥组织领导与桥梁作用,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实际情况与需求,为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策略:一是要了解本区内体育教师的特长,发现典型,使其各尽其能,并且要根据不同教龄和职业阶段,给予不同的帮助;二是教研员除了传达各种政策,进行专业引领外,要更多地亲近一线教师,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三是利用教研员人际网络的优势,为基层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牵线搭桥,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2.领域专家点拨。科研兴教、科研促教,科研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基层学校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上存在一定难度。比如有的教师虽然有科研需求和科研设想,但是通过科研方法总结和反思教学问题的能力依然有限。为此,领域专家着重于专题讲座与学科前沿问题探讨,为校本研修提供理论支持。策略:一是教研组邀请学科专家来基层学校举办学科讲座,让基层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与学科发展动态;二是以科研课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科专家帮助教研组开展科研工作,在摸索和实践中使一线实践者真正向研究者的方向迈进。
3.骨干教师主导。骨干教师应发挥其教学上的优势与特长,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把握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策略:一是骨干教师定期进行公开课展示活动,言传身教,帮助其他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二是骨干教师进行现场诊断与指导,听课、评课、再上课,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探讨、学习方式改变研究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三是基层教师听骨干教师上课,课后点评示范课,重点讨论骨干教师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教学理念。
4.自主学习探究。自主学习是校本研修的内在驱动力。教师要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不同层面人员的支持帮助,提升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策略:一是教研组制定组内成员学习计划,有明确目标,并予以监督,以提高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二是教师要经常性地记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好问题积累,主动寻找外力的帮助与支持;三是课前、课后进行常规性的总结与反思,适时地将一些教学经验用科研方法加以理论化、系统化,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篇12
1、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研修以校为本,通过学校组织各种研修活动,营造学校的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3、校本研修坚持从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
1、加强校本研修理论研究,在推进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完善相关机制,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教师校本研修体系。
2、全市所有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创设自主研修和专业引领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校本研修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3、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师角色理念,全市所有教师人人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在研修中不断修正教育教学中的不良行为,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促进自我发展,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教研水平的学科骨干教师,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能力。
4、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加强校际间联动,建构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专家学者、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区域甚至全市范围内的教育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均衡发展。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研修应以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主要内容,着重抓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修、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研修、新课程教学素养的研修、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研修和教师综合素养的研修。
2、校本研修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不同研修主题、不同研修阶段、不同学科和学校教师队伍的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探索出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形式。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要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自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或者咨询、请教专家作为引领,研究制订解决现实问题的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修正,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与完善。目前,可供参考的研修活动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堂观摩、自修反思、沙龙研讨、专题讲座、师徒结对、校际合作、网络交流、主题研讨、情境体验、专题辩论、课题研究、考察交流等。
四、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1、*市教育局成立*市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员、继教中心人员、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管理,制定全市校本研修规划,指导、督促、参与和评估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筹措校本研修经费。
2、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县(市、区)校本研修总体规划,组织人员经常深入学校指导研修工作,初步评价本区域内各校校本研修工作,确认教师校本研修学时。
3、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安排校本研修经费。
4、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负责制定具体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研究分析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动态,总结推广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好经验,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培养各县(市、区)校本研修骨干和带头人。
5、*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市校本研修工作的项目执行机构,负责研修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校本研修网站、收集资料、聘请专家等。
6、建立校本研修激励机制,将校本研修活动与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升挂钩,表彰校本研修先进单位和个人。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市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全市校本研修的研讨、评价和表彰。各校要安排好校本研修活动经费,确保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7、建立校本研修学时管理系统,对按要求完成校本研修计划的教师,每年录入校本研修20学时(本周期内录入学时上限为40学时)。
五、校本研修的实施步骤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周期安排,我市第一轮校本研修工作自*年开始至2012年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点工作阶段(*.3—2009.1)
1、在全市经过推荐,确定13所学校为试点学校。
2、举办校本研修工作高级研修班,聘请专家从理论层面给予引领。
3、赴上海浦东区考察学习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
4、举办试点学校间的研讨交流活动。
5、以校为本的研修实践与探索。
6、校本研修试点工作成果展示活动。
7、总结推广试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准备阶段(2009.3—2009.6)
1、成立市、县(市、区)、校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机构。
2、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校制定校本研修制度,形成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校本研修工作管理、职责分工、学习要求和研修质量考评等内容。
3、各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要求,并组织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指导教师根据自我发展要求,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
4、举办学校学科教研骨干培训班,培养校本研修骨干力量。
5、完成学校向上一层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机构的校本研修活动或研修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9.9—2011.7)
1、各校将制定的校本研修方案的内容细化为工作计划,分步组织实施校本研修活动,并根据教师个人的研修计划,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教师研修成果、书面总结等档案资料。
2、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学科骨干教师和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推进。
3、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方式,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4、各级教研部门和各类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加强研修过程的专业引领,深入学校指导研修活动。
5、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际联系,有目的地开展区域研修协作活动。在各校取得阶段性研修成果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校进行校本研修活动的现场交流和示范观摩。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阶段(2011.9—2012.7)
篇13
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值得倾听。教师不是为规定而研修为晋升而研修,而是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为儿童研修需要将研修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因此,教师研修的重心在于对课堂的研究,校本研修的重点是教学研修。
(一)校本教学研修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是校本研修的工具。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着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等,迫使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教育部要求,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以区县或地方为基本单位,以网络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持,建立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常态的网络研修,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推行移动学习。这些要求,通过教育行政推动着中小学及全体教师依托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为教育部提出的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核心目标,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将信息技术作为实施校本教学研修的基本工具和常用手段。
2.校本研修的新目标与新内容。为儿童而研修的价值定位,要求教师研修内容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研修需要汲取包括脑科学、教育神经科学在内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另外,20142017年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目标定位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要求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校本教学研修将会增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新内容。
3.校本研修的新模式与新方法。近年来,教育部出台的教师培训有关文件,突出强调模式改革,提出了学分制、教师自主选学、混合式培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制度与方法,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实践性培训,实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测评应用系统化等,都与校本研修联系密切。这必将引领校本研修模式变革与方法变化,使之符合教师学习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实现自律性与创造性的教师研修。
(二)校本教学研修的规范指导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包含校本研修)没有组织实施的标准,往往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通知,结合累积的教师培训经验,规范性严重不足。也有教师培训机构,参照企业培训的国家标准(如GB/T 190252001 质量管理培训指南),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性。
(三)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思路
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操作与管理,至少有两个依据:一是校本研修实践的发展及变革,包括目标内容、模式方法及教师参与研修所使用的工具手段等;二是教师培训的国家标准,包括培训服务的术语、要求和评价等,特别是对服务行为、培训教学、培训服务过程、组织内部管理等培训组织服务的要求。因此,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基本思路为:
1.以当前教师培训的政策为导向。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既定的教师培训机制与制度,并结合培训队伍与培训资源实际,立足提高培训绩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而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进行校本教学研修的机制制度创新。
2.更新目标内容、变革模式方法。在坚持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前提下,实行校本教学研修的行为转变:从聚焦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如学习指导、学习模式和学习评价等;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训练转到应用能力提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依托三通两平台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如网络研修联盟);以对课堂研究为重心,通过落实推的机制、引的机制与悟的机制,创新有效的校本教学研修方式与方法。
3.在三项标准指导下操作与管理。虽然说校本研修是教师培训的基本实施模式之一,但是三项标准不是只针对校本研修的。校本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以学校为本,立足于本校,以本校实际为出发点,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为了解决自己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本质并不是场所的转移,而是机制的转变。
二、校本教学研修实践的重构及改进
纵观对校本研修的研究,大多数关注的是研修机制和研修模式,着重探讨校本研修的内涵、特点、作用、途径、方法、机制及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及总结校本研修的实践经验,而对操作流程及过程监控却鲜有研究。下面,对中小学校实施校本教学研修,如何确定研修需求、设计策划研修、实施支持研修、评价研修结果和全程性监控展开讨论,以期对校本教学研修实践进行重构及改进。
(一)确定研修需求
对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是确定研修的必要性和研修目标、内容的过程,并明确研修需求,形成报告。主要包括开展研修的必要性分析,弥补能力差距的解决办法说明,确定研修目标,选择研修内容等。
(二)设计策划研修
设计策划研修是对校本教学研修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条件、资源、评价等进行的整体性计划与安排,形成研修方案。校本教学研修方案一般分为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过程和研修评价等4个方面的内容。(1)研修目标是校本教学研修的目的和预期成果,中小学应在定位上分清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职初期主要是生存关注,成熟期主要是任务关注,专家型教师主要是关注自我更新。(2)校本教学研修的内容通常包括理论问题(支撑)和实践问题(行动)两个方面,发现问题澄清问题找准问题,转化为校本教学研修的主题,细化为某次研修活动的议题(话题)。(3)校本教学研修的过程重点要计划好流程安排、方式方法和条件与资源。其中,校本教学研修的条件包含研修制度、场地设备、研修平台和经费等,资源包含研修工具、指导团队和学习资料(文本、电子)等。(4)校本教学研修评价包括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结果运用等的计划与要求。
(三)实施支持研修
校本教学研修的实施是将研修方案付诸实施,而支持是指对整个流程(前、中、后)所提供的支持活动。(1)活动前。告知教师有关研修活动的信息 :时间、地点和工具等;简要介绍活动性质:目标、内容及准备等。(2)活动中。方式:课堂式、现场式、远程式、行动式和自学式等;方法:讲授、讨论、演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支持:保障条件、针对性反馈、应用与展示等;技术:多媒体、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等。(3)活动后。从教师、指导者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效果分析;向组织者、管理者反馈信息,为调整计划方案(如就某一主题增加或减少活动次数)提供支持;活动总结与后续跟进(如远程在线或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四)评价研修结果
评价研修结果是对研修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和估量。校本教学研修的评价一般涵盖方式、方法、内容和主体 4 个方面。(1)评价方式。以前测(诊断性评价)为前提,进行中测(形成性评价,即对过程中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后测(终结性评价,即对结束时或滞后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的判断)。(2)评价方法。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如问卷调查、测评测试、观察、座谈、访谈和查阅资料。综合评价,如行为变化法、绩效变化法和方案假设检验法等。(3)评价内容。包括反应(满意度和感受),学习(知识技能掌握),行为(知识技能转化),结果(对学生、学校发展的作用)四个层面。(4)评价主体。实施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组织评价:学校、师训管理部门;社会评价:学生家长、社区和专门机构。
(五)全程性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