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测绘高级工程师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基本情况
xx年总工办在岗人员四人,高级工程师一名负责技术,二名工程师负责资料室管理。年初,总工办按照院xx年工作部署,研究制定了总工办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细化了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内容。
技术方面的日常工作,一是我院各项测绘业务涉及到的各种技术资料,主要是各类项目的技术设计书、指导书、技术总结、工作总结等;二是根据搜集的资料及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汇编各类项目技术培训材料;三是学习研究新技术、新方法。重点工作是按院里安排,组织参加技术学习、培训,项目的检查、验收。
资料管理的日常工作,一是整理查清各类资料,按档案资料管理的要求进行维护;二是对使用频繁、可数字化的资料进行数字化,便于今后查找使用;三是接收、整理各个项目提交的资料。重点工作是根据院需要及时搜集、发放项目所需的各种控制点成果、图件资料等,配合各项目承担部门向甲方提交成果资料。
项目申报。按院安排,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及项目申报书。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组织完成了历年测绘项目存档控制点成果的数字化;整理编辑了所有存档测绘项目的电子目录;
2、 组织参与编写了《全省矿业权核查基础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实施方案》和《全省探矿权核查实施
方案》;
3、组织编写了《县级土地资源利用数据库建立技术设计书》、《西藏山南四个县数据库建设设计书》;
4、 组织编写了《xx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xx省淮河流
域沉降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申报书。
5、 全面参与全省矿业权核查基础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和全省探矿权核查项目具体
一是资料收集、整理、发放
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发放是测绘项目重要的环节之一。此项工作不仅要责任心强、细致,而且要规范、有序,符合资料管理的相关规定,为此特别制定了资料领借程序、院资料管理规定等。xx年是我院测绘项目最多,任务量最大的一年,尤其是我院承担的全省矿业权基础控制测量和探矿权核查任务,涉及到了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发放。
篇2
1. 勘察的技术要求。
山东黄河大堤防洪工程是一级堤防工程,目前的堤防加固均涉及到大量的土方工程,按行业标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第六章规定,对新建堤防,不同设计阶段勘察精度应按现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执行,对加固堤防筑堤土料勘察可一次性初查或详查。并针对堤防工程特点,对不同类别的土料场的勘察精度做了具体规定。
1.1勘察的内容
(1)土场位置:查明土场所在的行政区位置,临背河地点和对应大堤桩号,调查土场道路,查明上堤辅道及对应大堤桩号,调查土料场中心距大堤的垂直距离,进行土场平面位置测绘和现场勘探。
(2)详细查明土场的土层结构和岩性,上覆无用层厚度和性质,有用层的储量、质量、地下水位和开采条件等。
(3)储量不少于设计的2.0倍。
(4)勘察储量误差不超过15%。
1.2勘察点布设及勘探方法。
(1)勘探网(点)的布设应根据土场实际情况布设,一般间距为100米。
(2)勘探方法应采用现场踏勘结合麻花钻和坑探的方法进行。
作者简介:李方才(1963- ),男,山东济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公路工程的勘察和检测工作。
李祥(1965- ),男,山东济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公路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工作。
(3)勘探点描述:土层名称,颜色 ,结构,成份,湿度,可塑性,地下水位,开挖难度等。
1.3取样与试验
(1)取样组数宜为每万方土取一样,每土场不少于5组。
(2)取样位置应在土场范围内均匀布置,并以麻花钻与坑探相结合,以能够控制整个土场岩性为原则。
(3)取样方法采用探坑取样,每次分层提取,混合土样。
(4)取样数量为每一土样不少于25kg。
(5)试验项目为:天然含水量、颗分、液塑限、击实试验、击实后剪切、压缩、渗透试验
1.4土料的要求
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一98)之6.2条中有“均质土堤宜选用亚粘土,粘粒含量宜为15%~30%,塑性指数宜为10~20”。从山东黄河的情况来看,达到这一条非常困难也不现实,根据土质情况及多年的工程经验,采用粘粒含量3%为标准,大于3%的土料可作为筑堤土料。且根据压实度0.94要求,土场土料筑堤时控制干密度应大于1.50g/cm3。
2.筑堤土料场勘察中的经验及建议
2.1筑堤土料场的一些特点
山东黄河防洪工程需用大量的筑堤土料,如此大量的土料,只能就地就近选择土料,几乎所有的筑堤土料场都位于临河的滩地内,而滩地多为耕地,为了便于复耕,各土料场的取土深度一般不超过1.2米。
黄河临河滩地内地表土层,受来水、漫滩、地形,大堤条件等诸因素的影响,一般沉积黄河临河滩地内地表土层的土类以粉质砂壤土、粉质轻壤土(属粉质少粘性土类)为主,其特点是粘粒含量,少粉粒含量多。壤土及粘土(尤其是粘土)仅在特定的来水、地形条件下沉积于局部区域,由于沉积环静的影响,在沉积的粉质少粘性土类中,往往局部夹有未风化粘土和壤土等,这类土的沉积年限较近,呈软塑或淤泥状。一般来说,黄河临河滩地内沉积的表层土的粒度成分与距主河槽的距离有关,粒度组成随着该区域离主河槽的横向距离的增加而变细,主要表现在粉粒含量的增加。
经大量土料场土料的试验分析,黄河临河滩地内粉质少粘性土主要由0.074~0.05,0.05~0.005,小于0.005mm的颗粒组成,三个粒组一般各占20%,70%,10%;粉质少粘性土的液限一般在27.1%~31.6%,平均为28.8%,塑限一般在18.6%~21.9%,平均为20.4%,塑性指数一般在7.5~11.8,平均为8.7。
筑堤土料的击实特性:采用国际规定的轻型击实仪进行的大量击实试验表明,最大干密度一般为1.58 g/cm3~1.65 g/cm3,平均为1.62 g/cm3,最优含水量一般为17.5%~20.0%,平均为18.8%,最优含水量一般比塑限含水量小0~4%,平均约小1.6%。
控制干密度条件下的一些物理力学指标:在满足筑堤压实度Pds=0.94时,筑堤的控制干密度一般为1.52 g/cm3,土料的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ωop±3%的范围内,以此标准制备土样,得出筑堤土的一些物理力学性质:饱和固结快剪强度参数,凝聚力CBcq一般为19~39KPa,平均为26.7 KPa,内摩擦角φBcq一般为22.9~28.7度,平均为25.1度;渗透系数k20一般为4.6×10-6~4.2×10-5cm/s,平均为1.85×10-5 cm/s。
2.2勘察的重点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勘察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程,仔细确定土场的位置、属地、面积、地下水位,土场中心距大堤的垂直距离,运输条件(上堤辅道的数量、位置),土场的储量,有用层,无用层的厚度分布,及土质的评价。对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土场可根据土质的不同进行分区,分别进行统计和计算,以便能更好的评价土料的质量。
在选定的土料场内,应重点注意淤泥质壤土及粘土块检测,必须剔除或弃用未风化的淤泥质壤土及粘土,因未风化的淤泥质壤土及粘土上堤后,不但难以压实,而且易形成干缩裂隙,对大堤的稳定性极为不利。同时也应注意对植物根系及腐植物检测,特别是河口地区的芦苇、荆棘等根系埋藏较深且含量较多的植物,应剔除或弃用;对于该地区存在的盐渍土等不良土料,不宜作为堤防填筑材料,如采用时,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填筑质量。
2.3建议
对于山东黄河防洪工程筑堤土料场勘察,笔者建议:
(1)土料场的选定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就近开采,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在堤基安全保护范围之外取土。
(2)土料场的选定开采,不能影响其堤基和堤身稳定。
(3)由于土料场的开采,未能留下保护层,其结果虽然是保住了堤防,但也会造成大片农田被破坏,不易复耕,可能产生砂化,使未来就有限的土地人为的减少,所以开采时应留下一定厚度的可植层以备复耕。
(4)河道内采取土料应尽量在主河槽内,且开挖深度高差不宜过大,在河道弯曲和狭窄段不宜取土。
(5)筑堤土料场的开采由于基本上是顺堤防平行分布,其开采后,场区地势较低,在洪水其间可能影响河水流态,引起顺堤行洪等新问题,应予以关注。
3.结语
以上通过对山东黄河防洪工程筑堤土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总结,并根据笔者的认识和对有关规程规范的理解,提出了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同行和专家讨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篇3
测绘地理信息是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获取或形成的、主要描述事物或者现象的地理位置、时空分布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自然社会属性的信息,是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截至2013年底,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已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2600亿元。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工作一般具有以下几大特性:
(1)工作比较繁杂,测绘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外业测量后还要做内业工作,内、外业结合较为紧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对精度要求很高,测绘人员要熟练掌握测绘技术、测绘方法和测绘业务,对自身素质有较强的要求。测绘管理人员也需要熟悉各类技术标准,严密细致地控制好测绘工作过程、成果质量等,对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要求较高。
(2)测绘内容较多,在国土地质、矿产开发、交通、水利建设以及军事上均起到重要作用。测绘要求测定其位置、范围和界限、面积、土方量等,并评估其质量和价值,同时对数据图件编制和数据建库等工作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质量管理要求。这些都加大了工作管理的难度。
(3)工作环境比较辛苦,测绘野外作业时间较长加上受气候影响,条件艰苦,野外作业需要扛着仪器寻找控制点等,并且由于其精确性要求较高往往需要测绘人员保护精密测量仪器等,更增加了测绘工作的辛苦程度。往往也会造成过程控制成果和效果不到位。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目前竞争环境较为激烈,加大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和投入,强化企业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紧迫问题。
1 管理模型
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和企业的特点,我们选用戴明环模型,作为企业管理业务模型。
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PDCA四个英文字母及其在PDCA循环中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1)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4)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2 技术路线
本次系统采用VS2012及.net framework4.0开发,结合当下最新的RIA技术Silverlight5.0,采用PostgreSQL数据库,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工作任务管理平台。(见表1)
3 系统设计
3.1 流程设计
PDCA应用过程:结合PDCA模型,系统运行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流程运转图
基本过程:(1)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为制定计划审批计划根据计划制定任务分配任务接受/执行/完成评价填写工作报告。(2)制定计划:说明工作内容、时间起止、主要参与成员、成果要求,计划完成的细节。(3)安排任务:对本人及下级工作内容逐项细化到周,并指定任务执行人;发送给任务执行人。(4)接受任务:清楚工作任务和周计划,并按照工作内容,为本人完成的工作细化到天。(5)审批计划:上级接受到下级对的工作安排,逐项进行审查确定,对不合理的计划驳回;对合理计划审批通过,转入计划任务流程。(6)执行任务:根据本人制定和上级审批后的计划进行实施,实施过程中,以天为单位填写工作进度情况;以周提交工作报告;并移交相关成果,上级确认工作成果与任务内容一致后。(7)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提交上级,经确认评价后,任务结束、计划结束。(8)考核:通过各项指标对员工进行考核。
3.2 功能设计
系统是基于PDCA管理思想以及分数管理原则对公司中常见的工作安排进行质和量的管理。从计划制定,到任务安排,再到任务反馈,任务评价,最后到计划总结,其中每个过程都是可控,可监控的。对于没有安排的任务,最终会返回到分配人,分配人对结束的任务进行评分。主要系统功能模块如下。(见表2)
系统各模块的主要使用截图如下:
4结束语
本系统经过昆明信飞科技有限公司和云南蓝图测绘有限公司投入实用后,在两家测绘地理信息公司均取得了良好的运行和执行效果。通过该系统的运行管理过程的实施,在企业内部的项目计划制定、运行管理、质量检查、工作推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果。管理人员和项目执行人员都在简单、轻松的使用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各行其职、各尽其责。
目前该工作任务管理平台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相信随着系统的应用和不断升级,将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内的各类企业,在实际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提供一种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4〕2号)[S].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信局.关于印发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发改地区[2014]1654号)[S].
[3]郭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1(27).
篇4
关键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转换数据处理GPS控制网
1 引言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缩写为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10年。2008年7月1日后,新生产的各类测绘成果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辖三区四县,总面积7812 km2。秦皇岛市平面坐标系统如下表所示:
区域名称 坐标系统 控制等级
及测量方式 控制面积
(km2) 控制网
建立时间
秦皇岛市区 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Ⅱ、Ⅲ,GPS 700 1985年建立
2003年复测
青龙县城 1954年北京坐标系 C、D,GPS 3700 2006年
昌黎县城 1980西安坐标系 Ⅳ,GPS 1200 2007年
抚宁县城 1954年北京坐标系 Ⅳ,GPS 25 2005年
卢龙县城 1954年北京坐标系 Ⅳ,GPS 22 2006年
柳江矿区 1954年北京坐标系 Ⅲ, 500 1992年
秦皇岛港 1954年北京坐标系 Ⅲ,GPS 10 1996年
表一:秦皇岛市三区四县使用的坐标系
2 秦皇岛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建立
2.1项目内容
(1)全市域布设二等GPS控制点61个;
(2)全市域布设三等GPS控制点201个;
(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二、三等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4)建立秦皇岛市WGS84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2.2 作业流程
图一:秦皇岛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及数据处理作业流程
2.3基本技术要求
级别
项目 二等 三等
静
态
测
量 卫星高度角(°) ≥15 ≥15
有效卫星总数 ≥4 ≥4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15 ≥15
时段长度(min) ≥90 ≥60
数据采样间隔(S) 20 15
PDOP ≤6 ≤6
平均重复设站次数 ≥2 ≥2
表二:二、三等GPS控制网外业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级 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 平均距离
(km) a(mm) b(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二等 ≤6 9 ≤10 ≤2 1/120000
三等 ≤6 4 ≤10 ≤5 1/80000
表三:GPS控制网主要精度指标
3 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
3.1 坐标框架(ITRF)和历元
目前,ITRF序列已有:ITRF88,ITRF89,ITRF90,ITRF91,ITRF92,ITRF93,ITRF94, ITRF96,ITRF97,ITRF2000,ITRF2005。其中常用的有:ITRF93,ITRF94,ITRF96,ITRF97, ITRF2000,ITRF2005。
为了比较不同时刻的观测结果,需要注明观测资料所对应的观测时刻,这种时刻称为观测历元。
3.2 GPS观测数据处理
严密平差法:由于GPS观测是在2009年8月,那么观测到的GPS数据就是在WGS84坐标系下的ITRF05框架、历元2009年8月的瞬时坐标。严格来说,若要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ITRF97框架,2000.0历元),首先需要根据IGS网站公布的国内站点或当地CORS基准站的坐标及速度场建立ITRF框架转换关系,然后对站点坐标改正至与其同一历元下的坐标进行平差,从而解算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GPS点坐标。
联合平差法: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一、二等点作为控制点(ITRF97框架,2000.0历元),对所有观测数据归算(方向改化、边长改化、方位角)到GRS80椭球上,在GRS80椭球上进行平差,从而得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GPS点坐标。
秦皇岛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建立采用了联合平差法。利用国家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ITRF97框架,2000.0历元)A级点1个,B级点10个作为起算点,获得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利用河北省GPS综合定位系统进行成果的检验计算。
3.3限差指标
检验项目 限差要求
X坐标分量闭合差 Y坐标分量闭合差 Z坐标分量闭合差 环线全长闭合差
同步环
独立环
重复观测
基线较差
表四:同步环、异步环坐标分量、环线全长闭合差及重复观测基线较差
其中: 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计算公式为:σ=
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 - 固定误差(mm);
b - 比例误差系数(1×10-6);
d - 相邻点的距离(Km);
二等GPS控制网a= 10、b= 2,三等GPS控制网a= 10、b= 5。
3.4数据解算和平差处理
二等GPS控制网共形成同步环6个,异步环113个。三等GPS控制网共形成同步环1个,三等GPS控制网共形成异步环374个。
在约束平差前,在WGS-84坐标系下,以三维基线向量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用于确定GPS网的观测精度及有效观测值。基线向量的改正数满足下式要求:
VΔX≤3δVΔY≤3δVΔZ≤3δ................ (1)
当超限时,基线向量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剔除粗差基线,直至符合(1)式要求,二等GPS控制网数据剔除率为4%,三等GPS控制网数据剔除率为5%。
在约束平差中,以已知坐标作为强制约束的固定值,求解出其它各点的二维坐标,并检查各点的点位中误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2)式要求:
dVΔX≤2δ dVΔY≤2δ dVΔZ≤2δ................ (2)
当超限时,剔除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符合上式要求。
3.5精度评定
二等网 三等网
精度 技术指标 精度 技术指标
基线平均长度 13891.419 m 4664.735 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512919 1/120000 1/113382 1/80000
平面最弱点中误差 ± 0.4 cm ± 0.7 cm
表五:约束平差后精度统计(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
3.6 坐标转换
不同坐标系间转换的关键是计算模型转换参数。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基本原理都是用选定的公共点(新旧重合点)为已知数据,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从而求得改算坐标。
数学方法采用“六参数仿射变换”法进行坐标转换。建立了秦皇岛市WGS84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坐标转换公式格式如下:
X(新) = ax + bx × X(旧) + cx × Y(旧)
Y(新) = ay + by × X(旧) + cy × Y(旧)
4 结语
秦皇岛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建立,统一了秦皇岛市全市域的平面坐标系统,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服务保障能力,完善了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为各项建设工作提供了精确的测绘基准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俊勇,党亚民,张鹏.建设我国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的思考,测绘通报,2009(7)
[2] 魏子卿.关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建议[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26(2):1-5
[3] 程鹏飞,成英燕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
[4] 施一民.现代大地控制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
[5] 国家测绘局2008年第2号公告.国家测绘局. 2008.6.18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炭素公司的王力。今天,作为一名党员能在党旗下作汇报,感觉到非常的神圣和光荣。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工匠精神"——我毕生追求的信仰》。
工匠精神,是我多年来孜孜以求的信仰。今年初,集团公司提出了大力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对我们这一传统制造业来说,无疑是点睛之笔。回顾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把专注、坚持、敬业作为"工匠精神"的灵魂,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受益匪浅。
专注必有收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背后无不凝聚着专注的力量。去年12月中旬,为预防混捏机变速箱事故再次发生,我提出了加固变速箱十字偏心轴的意见。因是美国的进口设备,其结构精密,多出的4个螺栓孔的定位和加工难度很大,外方技术人员认为不可能实现,公司邀请的中信重工集团的高级工程师也不能定出方案,而检修进度和生产任务的压力容不得时间的拖延,我就暗下决心要搞清楚为什么不可以?于是我复印了一份图纸带到家中,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研究,并在电脑专业软件上模拟定位加工数十次。为了确认模拟效果,我夜间还带着图纸到加工厂对实物进行测绘,从晚上9点到次日早上7点,经过反复试验确认,终于制定出了4个不对称螺栓孔定位和加工方案,并一举改造成功。经过半年多的实践验证和设备的负荷考验,此次改造加固对设备不仅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也使各项工艺技术指标不断优化。今年1至5月份,成型车间生阳极沥青单耗完成173公斤/吨,比预算降低9公斤/吨,增效39万元。这件事情让我更加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我们只要认真钻研,专业上追求精益求精,就能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增长新知识。
坚持就能胜利。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锲而不舍的坚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去年5月份,公司焙烧车间开始168小时焙烧短周期生产,在6月份第一个大循环结束后,就遇到了阳极批量裂纹的外观质量问题。短短几周时间,炭素生产陷入极其被动局面:一是合格阳极库存大幅缩减,影响到铝业使用;二是过去10多年的阳极生产,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不知如何改进;三是国内没有如此大规格阳极短周期焙烧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困境,我如鲠在喉,寝食难安,是放弃还是坚持,进退间曾犹豫不决。就在最困难之际,集团公司领导和铝业公司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和鼓励,公司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坚持大规格阳极168小时短周期焙烧生产的目标不变,并制定攻关方向和具体措施。焙烧车间主任魏国阳带领车间干部员工,在2个月的时间内,加班加点,坚持创新理念,跟踪方案落实,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适时调整工艺技术参数,至8月份,终于完成了创新攻坚,开创了单重1吨以上阳极短周期焙烧的国内先河。168小时大规格阳极焙烧周期的意义,不仅在气耗上达到了国内一流,还大大提高了炭素产能。今年1至5月份,预焙阳极天然气单耗完成比预算降低1.3立方/吨,预焙阳极产量比预算增加2825吨,两项合计为公司增效240万元。同时,预焙阳极成品率也达到了98.7%,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困难面前,我们只要目标明确,坚持到底,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也是在这种精神驱动下,2015年焙烧冶金焦填充料的试验取得成功,目前冶金焦使用比例已经达到了30%,相比煅后焦年可创效100余万元,为公司降本增效再立新功。
篇6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岩土工程勘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准确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的参数,对建设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正确的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的岩土利用、整治、改造的建议和方案。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不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的正确与否,也关系到整个建设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岩土工程勘察是进行工程建设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成本和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岩土工程勘察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仅供参考。
2、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其它资料,总结出了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第一,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 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第二,现场检验与监侧。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第三,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第四,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3、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强化措施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主要存在如下几种问题:第一,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部分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审定就施工。也没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个别单位甚至无勘察纲要。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删掉)。如室内土工试验、野外施工记录、静探试验记录缺责任者签名及试验日期,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签、部分自动记录静探数据无责任人签名。不少单位对勘察原始资料的校审未真正落到实处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第二,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一些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第三,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的是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这段重写)
根据以上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强化措施,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第一,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第二,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第三,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第四,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4、结尾
岩土工程勘察是进行建设活动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熟悉掌握各种规范,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处理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处理问题的经验措施,以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工程建设迎来了高峰期。所有的工程在进行设计和施工之前,都需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不仅要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由于当前岩土工程勘察方面有非常多的规范和规程,而且这些标准、规程等在具体的要求方面并不一致,为岩土工程勘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
(4)现场检验与监侧。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原位测试:在原位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所谓的“捷径”圆锥贯入静力触探试验,须规定应定深度调零,以减少零点漂移,有时为了方便,使用最简单的方式,没有调到到零,导致数据采集不准,尤其是在冬季气温和地温相差较大或者夏季,触探指标具有更大的差异。
(2)野外地层划分:施工领域形成分工,采取平行作业的多钻机多形式,较多的技术人员,勘探队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将最终数据统一汇总,给室内整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勘探点布设:基础形式和结构形式不同,勘探深度。地质情况复杂的基础,应该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并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来的勘探计划不变,否则就很难识别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给工程带来隐患。这种情况在工程勘察市场激烈竞争,盲目降低价格的地区较严重。
三、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1)重视勘探现场的岩土取样工作和原位测试工作
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是取得岩土工程勘探数据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问题的关键 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性,首先是因为测试数据是后续分析和评价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如果不能取得可靠、完整和合适的数据,后面的分析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计算模式和计算参数,尤其是计算参数是决定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其次, 由于岩土工程测试难度较大,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过程中,难免受到外力的扰动和受力环境的差异,测试结果也跟着受到影响。而岩土是非均质体,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测试结果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4)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5)完善勘察体制,加强员工培训
一方面,需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规范制度体系,对项目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者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使之符合法律规定,保证招标的公平与公正。再者,要不断加强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对不规范违反标准的行为要及时的纠正规范,避免人为失误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监督管理的程序,多种方式协调配合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保证了工作质量。此外还要不断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水平,可以实行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定期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设计勘察单位进行问题的有效清理解决,有利于整个行业及市场呈现有序状态,不断提高有关勘察水平和技术水平。
总之,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保证工程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调查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准确的评估分析,对勘察的质量有直接影响。这就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规范勘察过程,完善勘察方法,这还需要勘察人员不断学习,不断专研相关技术,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的经验,从而将勘察工作完成的更好。
篇8
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监理也随之兴起而受到工程人员的极大重视,其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岩土工程监理现状就是专门的岩土工程监理基本没有深入、全面的开展,结果导致岩土工程监理水平良莠不齐,监理效果无法满足客户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准确的推动施工稳定性和适宜性可为工程监理实施提供有力的方案,使工程建设顺利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对岩土工程监理的相关概念和要求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为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一、岩土工程监理的相关理念
1、岩土工程监理的概念和内容
岩土工程监理也叫岩土工程咨询,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委托合同,对在某建设工程项目与岩石和土的相关的研究、调查、利用等方面,实行必要的监控、协调和约束,从而达到实现岩土工程各方面的工作有序进行的目标,可以保障有序施工、保护环境、拔高质量、提高收益的成果。
岩土工程监理的具体内容是指对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公路、铁路、机场、地铁岩土工程、水利、电力、矿山建井工程等的岩土工程监理,实现岩土工程设计监理、勘察监理、监测监理等。
2、岩土工程监理的特点
岩土工程监理根据其工程性质具有复杂性、隐蔽性、风险性、独立性、综合性这五个特点。
二、岩土工程监理中的勘察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多种多样,勘察工作最基本的方法是勘探和取样,勘探是运用特定方法了解地下岩体的相关特性;取样是为了提取岩土样品进行鉴定,获取第一手的岩土特性资料。常见的勘察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规钻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勘察;遥感技术;示踪试验;模型试验;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
1、钻探技术
钻探技术依靠特定的岩层钻探设备,钻入岩土层中,提取岩土样品做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揭示工程地下岩体的特性。钻探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早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使用,钻探技术分析出的最终结果将作为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以及评价中重要的基础资料。岩土工程钻探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鉴别岩层岩性,确定岩层埋深和厚度;(2)查明勘探范围内的地下水的分布情况;(3)提取符合要求的岩土样品、水样品并进行各种试验。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物探技术,是一种以地下岩石的性质或地球的某些物理特性为理论基础,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地下岩层的构造及岩层特性的方法。常见的物探方法有电测井法、浅层地震勘察以及高密度电阻率法等,电测井法是一种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确定地下含水层厚度、位置以及涌水量等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地质雷达和层析成像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塌陷区、溶洞等分布情况及形态的勘察。地质雷达的优势在于能直接及时地了解岩溶形成的空洞管道系统中的水气压力变化情况,能有效对岩溶地区地面沉降量进行监测。地球物理勘探有利于大范围岩溶分布情况的勘察,该勘探技术准确度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3、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技术
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是一种实地调查的方法,需要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喀斯特岩溶地貌、地下水分布情况、岩土的岩性,并进行测绘工作。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能够对喀斯特岩溶的分布情况有个整体性的了解,有利于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相比于其他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技术操作性强,简单实用,能够取得所需的有效数据。
4、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建立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上的一项较为新颖的技术,常见的遥感技术,大多是借助运行于地球外空间的卫星,对地面地貌进行测绘。遥感技术还包括航空遥感、雷达遥控传感及红外线遥感,长期的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在对岩溶地貌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好作用,大大提升了科研的效率,适用于大面积区域的遥测。遥感技术主要适用于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选址,比如三峡水坝等,而普通的工民建项目不提倡使用该技术,成本较高。
5、示踪试验
利用示踪元素等对岩溶地区地下水进行一定时期的观测试验,查明地下溶洞的分布范围以及联通情况。示踪试验操作比较简单,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最终的试验结果可靠,但该法只适用于地下溶洞存在流水的情况,没有地下水无法进行示踪试验。
6、模型试验
在实验室,模拟实际岩土、水流的现状,制作一定规模的模型,研究不同条件下地下岩溶地基的侵蚀程度及侵蚀后的整体稳定性,该法适用于理论研究。
7、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主要依靠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这两项试验,对地下溶洞及岩溶塌陷区的堆积物进行测试分析,以便于了解其工程地质性质和岩层的承载力。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是一项应用时间较长的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为工程人员所接受。
三、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随着勘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勘察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低价承接勘察业务,许多勘察单位不愿意采用先进手段和先进设备,导致勘察质量和技术进步有停滞不前的趋势。根据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提供准确、合理、经济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任务,认为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很多,主要有:
(1)界面划分问题:不同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2)地质形态问题: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3)岩土参数问题: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4)综合能力问题:部分勘察技术人员对勘察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不够强,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需要;
(5)技术素质问题:勘察技术人员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能采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难题。
四、如何优化岩土勘察技术
1、按照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不做越轨工程勘察,不在人为可监管因素上犯一点原则性错误才能提高岩土勘察工程的质量。
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勘察方应该设立主动监管系统牢牢控制住施工前准备到位,施工时操作正确严谨,施工后控制细致完善。这样可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
2、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勘察人员专业培训考取合格的勘查证件,对于市面上不合格的勘察单位予以严肃处理清除害群之马以提高勘查工程市场的质量。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
3、严格认证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提高质量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国家质检的规定执行,提高审查质量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4、多元化进步的勘测技术。岩土工程勘测行业到今时今日的发展已经十分先进,配合计算机的使用、结合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的避免随意选择岩土勘测地点的弊病,另外运用工程软件详尽详细的计算可以使岩土勘测的准确性更高,但是即使再先进的岩土工程勘测软件都需要人机的结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人工的主动性,因此,多元化高科技结合的岩土工程勘测才是最适宜于未来岩土勘测工作的,也是推动岩土工程勘测发展的动力。
结束语
我国的岩土工程监理中的勘察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存在问题也比较多,而这一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既是一项较为细致和繁琐的工作,在遇到大的项目各复杂工程时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难题。也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很关键的工作,整个项目的运行质量与之息息相关。更加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共同研究,逐渐提高勘察技术,尽快完善岩土工程勘察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滨江新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资料之一是1:500数字化地形图,现有部分区域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面积约45.56km2,由广东省地质测绘院,于2004年-2005年完成。
该项成果在滨江新区前期规划及征用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滨江新区具体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经对2004年版1:500数字化地形图成果进行分析,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该图成图于5-6年之前,滨江新区经过5年的建设,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滨江大道等区域地貌完全变化,已不适应当前工程建设需要,需要进行相当的修测工作。
二是该图采用的是1980西安坐标系和当时的国土独立坐标系,而城建部门特别是江门市城乡规划局的基础地形图资料与规划审批成果资料,一直以来采用的是江门市独立坐标系,该图不符合规划报建审批的要求,不能直接用来报建。
为沿袭江门市城建与规划成果,结合上述原因,必须对江门市滨江新区45.56平方公里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进行坐标转换,转换为江门市规划独立坐标下成果。
2、测区范围
测区位于江门市的北部棠下镇内,南起高尔夫球场,篁边村,东以西江为界,西至良溪村、桐井村,北为古今村。该区主要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养殖业发达,鱼塘遍布整个测区,而且水网密布,塘基、河边多种植香蕉、木瓜和水松等,并临时搭建很多简易棚房。
3、设备和人员安排
外业检查成立专门作业组,配备GDCORS RTK接收机两台(中海达),全站仪2台(尼康352、452),工作车辆及配套设备。
外业检查数据采集及内业数据处理共7个日历日,自2011年3月9日-15日,2个工作组共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1人,技术工人3人。
4、外业检查工作的重点
(1)CORS实测公共控制点,获取江门市规划独立坐标136点。共采集一级控制点、地形特征点共1100点,其中一级导线控制点14点,二级导线点73点,图根点49点。
利用江门市规划测绘勘察队计算的二等GPS网WGS84坐标与江门市规划独立坐标转换七参数(参数求取办法为:利用全测区内分布较为均匀的二等GPS控制点,采用CORS-RTK测量其点位的WGS84坐标,并分别联测三等水准,将测量的WGS84坐标、江门平面独立坐标、水准高利用GP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七参数)。经内部、外部检核均达到一级的精度要求。
(2)野外控制点联测
①粗略转换与预分幅:通过粗略转换将该区范围图进行坐标转换,将滨江新区范围11项工程报建的地形图在其上进行叠加,并将重复部分进行剔除,然后再将根据200M*200M的范围进行预分幅。
②寻找原有控制点:根据待测图幅原有的控制点,在野外寻找相对应地形图上已测的点,然后进行联测并检验,按单位图幅3个控制点为标准,一共要对3525个控制点进行联测;
③新选点:由于原有控制点的测绘年份,对于某些控制点已遭破坏(偏移、移除或无法辨认),则选择该范围内具有重要特征的点进行控制点联测。
5、外业检查工作的方法及要求
(1)踏勘:利用1980西安坐标系1:5000地形图、江门市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卫星影像图(空间分辨率1.5米)、滨江新区1980西安坐标系1:500数字化地形图等已有资料现场确定埋石控制点与地形特征点的位置。
(2)CORS实测公共控制点并布设加密一级控制点:观测获取江门市规划独立平面坐标和高程采用两台中海达双频GPS接收机,遵循以下作业要求:
①CORS观测前设置直接输入七参数并设置观测的平面收敛阈值为不超过2cm,高程收敛阈值不超过3cm。
②每次进行CORS测量时,开始仪器的初始化后,必须最少在一个已知点上进行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3c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5cm。
③每个点须观测2个测回,每个测回观测前对仪器进行重新初始化,而且在CORS得到固定解后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每个测回自动观测个数设置为20个,且取平均值作为定位成果。平面坐标和高程均记录到0.001m。测回间间隔为超过120秒。
④当初始化时间超过5min仍得不到固定解时,必须断开通信链路,重新初始化观测,务必使每测回观测共视卫星数大于或等于5且PDOP值小于等于6。如果两测回结果较差值平面大于2cm,高程大于3cm。属明显粗差,找出原因并进行第三次观测,直到数据合格为止。
⑤外业采集的数据每次都及时从电子手簿中导入计算机,并马上进行备份、处理。外业原始记录独立备份,不进行剔除、修改。每次数据都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对每次观测成果的精度指标、测回间观测值以及检核点的较差进行检查。
(3)全站仪实测地形特征点:采用Nikon DTM-520 2″全站仪在已布设的一等控制点上对地形特征点进行数据采集。遵循以下作业要求:
①对地形特征点进行观测前,定向后要以第三方控制点进行检核。
②在同一控制点设站,采用两个不同控制点作后视,分别对同一地形特征点进行观测,两次观测取得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定位成果。如果两测回结果较差值大于5cm,属明显粗差,找出原因并进行第三次观测,直到数据合格为止。
③外业采集的数据及时备份、处理。对每次观测成果的精度指标、测回间观测值以及检核点的较差进行检查。
6、精度统计和成果质量评价
(1)对等级控制点(一、二级导线点,图根控制点)野外实测,采用GDCORS技术(该技术可实时实地获得江门市规划独立坐标系),为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每个公共网点都两次独立观测取中数。共136点,其定位结果和精度统计如下表:
以上136个公共点,两次独立观测平面最大较差X=0.043m, Y=0.037m, H=0.051m.
GDCORS两次独立测量属于等精度观测,由双观测差之差计算单位权中误差,点位平面位置中误差为 =0.0173m,高程中误差=0.0201m。
(2)对地形特征点采用全站仪数字化采集,为避免粗差,采用两次独立观测取中数的方法,共1100点,其定位结果和精度统计如下表:
检查所观测成果内部精度,我们对不同测回观测值做了对比统计,平面最大较差X=0.051m, Y=0.045m. 点位平面位置中误差为 =0.0223m.
7、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7.1 由于该图成图于5-6年之前,滨江新区经过5年的建设,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埋石控制点产生不同的破坏,具体情况如下:
1)塘基、河边、河堤等水系附近,因养殖业的发展,绝大部分埋石控制点已不存在。
2)水泥路上有一部分埋石控制点因路面重修而消失,也有一部分随路面上沉降变形而发生了偏移或沉降等现象,建议剔除这部分控制点,让其不参与其后地形图坐标转换,以免降低转换精度。
7.2 由于各种特殊的环境,存在诸多不利于RTK作业的因素,诸如GPS网络的延时等,在大量的实践应用中,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经过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可靠性问题。RTK测量的可靠性取决于数据链传输质量和站点的观测环境,RTK是利用非常有限的数据量,实时处理难以消除由于卫星信号时遮蔽,网络延时所造成的误差。检核的方法可以利用测区已有的各种控制点作为检查点,检查其实测坐标与已知坐标的差别,检验本时段初始化的可靠性。
(2)RTK测量中,有时会出现在某个区域或一个时间段里,解算时间较长甚至无法获取固定双差解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周围有在如反射性强的建筑物、水面、临时停车等反射物引起多路径现象,可进行重新测量。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卫星可用或卫星分布不利。可选择适当提高截止高度角(如10°或15°)。在房屋密集区域,为防止由于天空通视条件的限制,RTK无法测量。遇上此类情况所测设的控制点在改天测量时要重复测量该点,已确保其准确性。
(3)作业时应选择好接入广东CORS网络方式,尽量选择在电离层不太剧烈的时间段观测,如广东地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下午2:00-4:00电离层活动异常剧烈,应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
7.3 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加密图根控制点的方法对地形特征点采集数据会产生误差累积,降低地形特征点采集数据的精度。作业中应避免加密图根控制点的方法,而应直接选用CORS布设加密一级控制点来对地形特征点进行数据采集。
8、总结
综上所述,对已将转换的成果进行外业抽检,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1)以公共点江门规划独立坐标为真值,转换后控制点成果与真值存在较小差异,平面轴向误差主要集中在±3cm以内(检查控制点差异在±3cm内的占92%,±4cm以内的占98.5%)。
篇10
Fang Meifu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 elaboration survey system'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informationization survey system’s production, the chief feature and the content, proposed that the urban survey enterprise establishes the informationization survey system's construction goal and the way.
【Key words】Informationization survey; Characteristic and content; System construction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遥感(RS)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通信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测绘产业正经历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化的历史性变革。测绘新技术的应用使常规的测绘作业方法、生产管理、测绘成果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测绘体系已被数字化测绘体系取代,正向信息化测绘体系迈进。
城市勘测单位紧跟测绘科技的发展步伐,根据城市测量的特点和需求,积极以“3S”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了从传统的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历史性跨越,用数字化测绘生产淘汰了传统的模拟测绘生产。逐步建立了集数字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网路通讯技术、软件开发与数字测绘生产、数字化测绘产品于一体的数字化测绘体系,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测绘体系的发展历程
1.1 模拟测绘向数字测绘的过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城市勘测企业根据测绘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设备更新,纷纷购置自动化测绘仪器(如GPS、全站仪、数字水准仪等),引进或开发数字测绘所需的软件或系统,积极开展以“3S(GPS、RS、GIS)”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对数字化测绘生产的技术方法、工艺流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以及产品应用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总结。到二世纪时九十年代后期,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和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常规模拟测量方法和手段,用数字化测绘产品取代了纸质模拟测绘产品,建立了以“3S”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测绘技术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的模拟测绘向现代数字测绘的跨越式发展。
1.2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产生:随着“数字城市”、“数字区域”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信息社会建设的蓬勃发展,对测绘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测绘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测绘技术和数字测绘产品已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测绘仪器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测绘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数字测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使数字测绘向更高、更现代化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发展。向信息化是数字化测绘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数字化测绘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测绘产业实现了从传统的模拟测绘向现代数字测绘的跨越式发展之后的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特征及核心内容
信息化测绘体系是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经多学科交叉、融合后发展形成,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实时、有效、快速获取和更新、智能化处理、一体化生产、管理以及分发服务,促进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增值服务,使测绘信息技术与产品社会化,向社会各类用户提供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和保障的一种新型的测绘体系,是数字化测绘体系发展的升级和跨越,是我国测绘业在实现由传统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特征: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测绘运行主体由测绘企业内部封闭式运作扩展为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大众用户开放式协同运作,测绘功能由单一测绘产品生产转向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测绘生产由定时、静态生产向实时、动态方向转化,测绘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运行环境由专业、局部的网络化转向实时有效的、彻底的网络化,测绘产品由提供单一的、封闭的、供专业部门需求的数字化测绘产品转化为向全社会、多部门提供多元的、社会的、满足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测绘产品,测绘服务由向专业部门提供测绘产品升级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使用的信息化测绘产品、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等,测绘信息共享的安全和产权问题由无序的、不规范的状态走向遵循信息共享的相关法规、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
2.2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内容涵盖极其广泛,不同的测绘企业因其服务对象、产品性质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就城市勘测企业而言,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核心内容应包括:测绘仪器智能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生产自动化,测绘产品信息化、多样化,测绘服务网络化及社会化。
(1)测绘生产自动化: 随着传统模拟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的转变,GPS测量、全野外数字化测图、全数字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数字地图设计与制作等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测绘,实现了从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到服务的测绘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及快速化。对三维数据获取、地理信息实时更新采集进一步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测绘生产自动化就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智能化、生产管理及办公自动化、测绘服务网络化为特征的测绘生产体系,它包括: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及更新实现自动化,数据处理及分析智能化,数据管理及更新实现实时化和动态化,生产管理和指挥调度自动化,成果应用和服务实现网络化和社会化。
(2)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信息化及数字化主要表现在实时化、动态化、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和网络化的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存储、管理、更新和服务等。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字测图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精密工程测量智能化技术,地下管网探测自动化技术,变形与形变自动监测技术,地籍与房产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及多种技术集成等。
(3)测绘产品信息化:测绘产品信息化主要表现在测绘产品的精度更高、信息量更丰富、现势性更强、形式更多样化及标准化、应用真正社会化,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形式的数字化、社会化,空间数据的信息化,数据应用的可视化、网络化等。
(4)测绘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传统测绘和数字化测绘的服务方式都是向特定的单位或群体提供专用的测绘成果,具有服务对象特定的专业化特点,而信息化测绘服务是面向全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测绘产品,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浏览和访问所需的地理信息,享受地理信息服务。
3. 城市勘测单位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立
城市勘测单位是以城市测量为主的测绘企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提供基础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服务以及特定的工程建设提供测绘咨询和测绘保障,测绘产品主要是大比例尺地形图、城市控制测量、城市地下管线、城市工程测量、城市专用地图、城市土地现状调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其他城市专用测量成果等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服务,具有测绘范围较小、测绘成果面窄、服务对象广泛等特点。因此,城市勘测企业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从城市勘测企业的特点出发,既要满足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
3.1 建设目标: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开展以“3S”技术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多种技术集成,建立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大力开发现代地理信息产品,增加测绘产品的多样化、信息化水平,拓宽测绘产品的应用领域,实现测绘产品的信息化;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测绘生产管理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开展信息化测绘生产的管理模式、生产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的研究,逐步实现测绘生产的网络化、信息化及自动化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及人才引进,不断提高测绘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德才兼备、技术精湛、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测绘科技人才体系;提高测绘服务质量,进一步拓展测绘市场,建立测绘市场客户网络和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测绘服务网络化及信息化。
3.2 建设途经
(1)充分认识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测绘的重要作用突出、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测绘保障、测绘产品和测绘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信息化测绘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意见。城市地理信息资源是城市信息化建设重要基础,城市勘测企业已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加快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测绘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及时向信息化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测绘成果和测绘服务,对推动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城市勘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积极推进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发展:积极开展GPS、RS、GIS、INS、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激光成象雷达、数字摄影测量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集成研究,从而实现全天候、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准确、实时、动态采集和处理。大力开展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空间信息自动提取的研究,实现数据处理智能化;开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动态三位景观的虚拟再现研究,实现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3)信息化测绘生产模式的研究:认真研究并完善信息化测绘生产流程、指挥调度、质量控制等,开发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测绘生产管理系统,制定与信息化测绘生产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标准,建立健全自动化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国际管理标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逐步建立以国际管理标准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化测绘生产管理体系。
(4)多样化、社会化、信息化测绘产品的研究与应用:积极开展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空间数据自动生成实用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加强“4D”测绘产品以及三维景观再现的开发与应用,深入开展空间地理数据再生产的研究与应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空间控制基准、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信息、市政管网信息、地球物理信息以及工程测量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化测绘产品体系。
(5)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测绘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测绘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以城市建设为重点、面向全社会的测绘服务客户网络,逐步形成以市场信息牵引、快速生产、数据准确、信息反馈渠道顺畅、服务及时、服务周到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
(6)加强测绘标准体系的完善与研究:积极开展地理信息化标准工作的研究,加快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地理信息采集标准、数据库建设标准、数据格式及转换标准、交换共享与应用服务标准、数据安全与保密标准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研究制定地理信息提供、安全保障、信息共享、社会化应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政策和法规。
4. 结语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产业正在向信息化产业转化,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已成为城市勘测企业乃至整过测绘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主要内容、建设途径等是每一个测绘科技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作者根据城市勘测企业的特点,结合城市建设的需用和国家信息化测绘建设的要求,提出城市勘测企业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相关问题,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信炎.信息化测绘:一个新的战略方向――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杨凯[R].中国测绘学报,2006.5.16
[2] 宁津生、杨凯.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J]. 测绘科学,2007.3
[3] 测绘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
篇11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运用,而工程勘察阶段的控制,则是整个工程质量监督的关键点。而工程勘察也变的主要起来。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水电站、水工构造物的勘察)、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筑等。
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按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工程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搞好工程勘察,特别是前期勘察,可以对建设场地做出详细论证,保证工程的合理进行,促使工程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需要对工程的勘察设计进行编制,编制可行性报告,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计算应该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要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余地。真正做到科学地、独立地、提高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才会对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时间短、任务重且突击性强,若勘探前没有综合周密的计划,等发现问题时野外勘察工作已基本完成,若重新补充勘探工作势必会事倍功半。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野外勘探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时间短、任务重且突击性强,若勘探前没有综合周密的计划,等发现问题时野外勘察工作已基本完成,若重新补充勘探工作势必会事倍功半。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料搜集不全,任务不明确: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搜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
(2)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3)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深度的确定。
(4)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5)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6)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场不规范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权责不明确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正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落后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野外勘测中勘测点的合理布设问题、地质界面划分问题、岩土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问题、对勘察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工程勘查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正确划分建筑物的等级。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相应的等级分类标准,对项目的相应等级进行分类。比如说整个工程的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抗震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等。在岩土工程中,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影响着勘察过程中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对各种等级进行充分的分类和确定,在进行工程工作量的布置时,才能够真正实现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
3.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4.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5.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从而推动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建筑物的数量和高度的日益增加,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建筑物通常受到地质变化、天气状况、建造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形,具体形式有整体或部分沉降,轻微振动,楼体倾斜等形变现象。目前发展较成熟的监测技术有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三角高程测量法等,文献对建筑物变形原因、测量方法进行阐述,文献介绍了一种建筑物倾斜变形测量的新方法。无线网络技术可实现建筑物实时监测,对安全预警、健康诊断等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1 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
大型建筑物的健康检测,即是通过在建筑物上固定一些测量传感器,如位移、应力、裂缝宽度测量等传感器,来监测建筑物沉降、倾斜变形、偏移等形变量,将采集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通过对信号对处理,来实时评估建筑物安全状况、稳定性、载荷能力等性能,有些监测系统还能实现提前预警。健康评估主要包括机构寿命、强度、经济性等,主要通过检测值与标准值对比。评估安全状态主要通过预测测量值,常见的预测模型有灰色系统 模型、 回归预测、多项式回归预测、组合模型等,预测效果与预测精度有所不同,各有优点。
建筑物监控的项目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是物理状态:
(1)建筑物在地质变化、天气变化时,受到挤压和结构的受力状态;
(2)建筑物在灾难如地震、地陷、大风之后,结构和受力的变化及状态;
(3)建筑物在发生形变时间,微小的振动等;
(4)建筑物的生存环境,温度、风速、地质等。
传统的监测不可能监测到这些物理参数,受测量和读数误差约束,灵敏度不高。且人力、物力有限,沉降、倾斜变形等监测工作也是定期安排,无法实现实时监测与动态显示。所以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尤为必要。
2 系统设计
2.1 传感器选择与配置
大型建筑物监测系统及监测的内容以及所对应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加速度传感器,主要监测建筑物结构倾斜。建筑物受风力等影响发生一定的倾斜,在倾斜瞬间,建筑物产生一个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反应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将记录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可得到倾斜程度。
(2)应力传感器,主要监测结构表面所受挤压、拉伸、扭转力或力矩大小。具体的应力传感器有应变仪、测力计等。应变仪记录建筑物应变应力,测力计记录钢筋等结构的拉伸数据。监测应力及拉伸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可得建筑物受力状态。
(3)位移传感器,主要监测结构相对位移。建筑物发生的位移主要有沉降、倾斜、表面形变等。沉降是竖直位置变动,倾斜有水平变动分量,位移传感器监测的水平和竖直变动量可确定建筑物在一个平面的位置。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可得建筑物的偏移量。
2.2 系统总体设计
建筑物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数据采集,将采集的物理信号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到上一级进行处理;第二是接受和处理监测数据,与监测主机实现通讯。实现这两个过程的系统组成有两部分,一是网络协调器 ,主要完成组件网络、接收和处理终端节点传输的数据、与主机之间实现相互通讯这三项工作。二是检测终端节点 ,它主要包括测量传感器和各种处理器,可以实现建筑物形变、位移、倾斜等量的测量,并把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到网络协调器,进一步发送到电脑主机处理与显示。
2.3 系统硬件设计
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监测目的等,确定系统硬件的硬件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各类传感器,具体包括位移传感器三个、应力传感器三个、加速度传感器一个。数据传输模块包括主要是网络终端节点。数据接收和传输模块主要是网络协调器。
系统硬件最核心的部分是处理器。处理器在处理速度和数据处理精度上有区别,处理器实现了与玩味电路的相互联系。在实验室中,搭建的监测系统,短距离的网络传输,考虑性价比和系统实现功能等,选择处理器择 ,它包含8051内核,前端设有RF无线收发功能,8KBRAM,64KB FLASH,12位ADC,21个通用GPIO,在此基础上配置串行通信接口就可以构成一个Zigbee网络的协调器。在CC2530F64配置各类传感器接口电路、传感器就可以形成一个终端节点。
2.4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及内容也可分为两步。第一是通过CC2530平台,协调器监控程序主要完成通道的扫描、初始化、建立网络、节点加入记检测数据的接收、验证、上传。第二是终端节点的软件程序主要完成接口初始化、申请入网、传感器控制、数据采集等编写。整个软件程序实现网络的建立、数据传输,在各方面协调一致。
3 系统模拟与实验
实验室搭建模型模拟建筑物健康检测,检验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实验主要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检测加速力,根据之前的监测系统经验,优化各部分结构组成。系统监测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监测系统的监测流程大致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与评估预测。在实验室监测健康状况,利用传感器监测位移、应力等物理信号通过传感器外接电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CC2530处理器处理,在串行口转换电路之间通信,在PC机上动态显示。在实验室模拟的小型建筑物上固定陀螺仪,没晃动一次陀螺仪,PC机上的显示界面均会发生变化。显示界面上有指针盘和数据框组成,指针随着陀螺仪的晃动而变化,反应较为灵敏。对应的动态数据在数据框中给出,包括反应力与倾角等。
检测系统的令一个任务是对建筑物的安全进行评估和预测。系统也提供了许多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筑物应力在结构承受应力范围内、建筑物倾角范围在安全范围内等。通过程序控制这些变量,当这些变量超出范围时,报警系统启动,实现报警。
4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建筑物健康安全监测系统,通过模拟大型建筑物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健康评估预测。系统利用多种传感器,并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广泛,通过组网、入网申请等环节,实现的网络的开发与利用。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郑志勇,张光华.高大型建筑物沉降监测的方法及精度分析[J].地矿测绘,2005,21(3):20-21.
[2]宋发良.建筑物变形测量方法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3:108-109.
[3]夏阿梅,王全海.建筑物倾斜变形测量的一种新方法[J].山东冶金,2008,5(30):77-78.
[4]邬晓光,徐组恩.大型桥梁健康监测动态及发展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3):39-42.
[5]吕丽娟,王莹.基于无线网络的振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04):36-39.
作者简介
姜涛(1994-)男,江苏省人。现为徐州工程学院学生。Pro/E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
篇13
首先通过航片数据采集、原图数字化、野外地面数据采集生成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其中野外地面数据采集需要绘制草图);把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生成地物模型和地貌模型;通过对地物模型和地貌模型(野外地面数据采集参照绘制的草图)进行屏幕编辑生成绘图文件,对绘图文件进行存盘或输出地形图。
二、数字化测图的方法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测图
利用航天摇感技术缩短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更新周期,如利用卫星正射影像图完成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或更新;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大比例尺航测数字化成图,能大大缩短作业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成图方法:采用先内业数字化采集后外业调绘,再由内业数据编辑成图的作业流程,高程注记点采用航内测图高程。
工程流程如下:航空摄影、像控点联测、电算加密、航内测图、外业调绘与补测、数字化建库、成果验收。
航空摄影:
1、航摄依据:航摄仪、象幅、焦距、航摄比例尺,地形图范围、测区相对航高、太阳高度角、阴影、飞行方向等项要求。
2、飞行质量的要求:航向重叠、旁向重叠、象片倾斜角、旋偏角、同一航线上相邻象片的航高差,利用GPS定位导航。
3、摄影质量的要求:航摄底片的平均密度、 底片的灰雾度、 底片的反差。 用目视法检查底片,应影象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光学框标的影象必须清晰齐全,象点位移误差满足要求。用解析仪检查的压平精度,检查点上的剩余上下视差满足要求。
像控点联测:
1、航外控制测量基本精度:一级以下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野外像控
点平面位置相对最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野外高程点对最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
2、野外像控点布点原则及方案:一般采用平高区域网布点,当出现主点落水时采用全野外布点。
3、野外像控点选刺:野外像控点位置要求、像控点选点的目标要求、刺点片的要求及正反面整饰。
4、像控点点位的选择:当选用GPS-RTK进行测量时,流动站在作业过中必须保证可接收到5颗卫星,避免在密集楼群或树丛、高压线下作业。当像控点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采用全站仪方法施测。流动站距参考站的距离,应不超过3千米,参考站必须位于三、四等GPS点上。系统的设置:参考站的设置和功能验证时,一定输入统一解算的该点WGS84坐标,并要求必须进行100%检核,确定参考站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残差检验:当参与转换的公共点为4个或4个以上,各公共点点位和高程残差应在3cm以内,超限点应剔除。实测检核:在转换参数计算并经过残差检验后,在RTK正式施测前应进行一次有效的检验,即在测区内的等级控制点上(不能是架设参考站的点)进行测量,检核点位和高程较差应小于5cm。
航测内业部分:
内业加密:电算加密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电算加密程序采用PATB光束法平高区网加密程序。
电算加密前准备如下资料:航摄仪质量签定表、航摄底片扫描数据、控制像片、航外控制成果表、像控点连测网图。
电算加密选点、 电算加密的各项限差及内业加密点中误差的估算 : 1) 依据多余野外控制点(检查点)计算加密点中误差 ;2) 依据区域网公共点计算加密点中误差。
空三加密: 一个区网由一个作业员观测。
计算及成果整理:按程序要求编写信息数据,要认真校对做到准确无误。处理问题的一般原则是先解决粗差,然后解决精度问题;先内业后外业;先解决相对定向模型连接,后解决绝对定向问题。
空三加密成果检查:电算加密应提交资料。
航内测图:依据电算加密资料,采用VirtuoZo NT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全要素地物、地貌测绘。
航测内业测图:全方位、全要素地物、地貌测绘。
外业调绘及补测:
1、调绘及补测工作均在航内提供的航测初级图上进行,外业调绘人员按规范、图式、设计书的要求,对内业测绘的地形要素进行野外检查、调绘及补测。满足调绘及补测的基本要求并进行房檐改正。
2、图边拼接及图阔整饰。
(二)、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
全野外采集法:使用RTK、全站仪现场采集,获取地物、地貌点的空间位置数据,将空间位置数据转换成矢量图。全站仪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用数字代码和绘制草图来区分不同的点位数据,用电子手簿做记录,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经绘图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件编辑后用绘图仪输出成图。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方法,通过系统前端数据平台,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直接更新图库数据。
作业过程:1资料准备;2控制测量;3测图准备;4野外碎部点采集:一般用“测算法”采集碎部点坐标,对地形图要素进行编码;绘制工作草图,它是保证数字测图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5数据传输;6数据处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即形成内部码),对外业数据进行分幅处理、生成平面图形、建立图形文件,进行等高线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7图形编辑:对地形图的地物、地貌进行编辑,进行图廓整饰;8数据输出;9检查验收。
(三)、原图数字化成图
传统的地形图测绘方法称为白纸测图,其实质上是将测得的观测值(数字)用图解的方法转化为图形。采用原始的平板仪测图的方法,成图后做手扶数字化仪采集和扫描后矢量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入库,测绘过程中的精度损失,手工绘图的工作量大。
作业过程:作业前应将测区图幅分布图、地形图原图等资料准备好。对软件中的地形图编码进行设计与检查。对工作原图进行检查和预处理: 工作原图上的地物、地貌、水系、植被等要素要表示清楚正确。 图面的预处理和属性数据的预处理; 对图面上注记不合理的要进行处理。各种容差设置:根据测图要求,设置内点容差和结点容差、图纸定向限差、工作原图定向中误差。
原图数字化: 数字化时作业员应根据原图图形仔细辨认地物、地貌的性质和定位点的位置;应正确确定高程点属性与注记放置方向;等高线应采用曲线方式采集。
图幅接边:每幅图建库后,应添加图廓外整饰信息。
精度要求: 图廓边长误差、对角线误差、点状要素平面位移中误差、线状要素平面位移中误差。
三、数字地形图的质量要求
数字地形图的质量要求通过对产品的数字说明、数学基础、数据分类与代码、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备性等质量特性的要求来描述。
1、数字化图图形与属性检查内容包括:1) 文件名及控制信息是否完整、正确;2) 定向误差是否符合限差要求;3) 图内各要素的采集是否有错漏、移位,符号是否正确;4) 图内各要素的属性编码及属性信息是否完整、正确;5) 采集点的误差是否在限差以内;6) 注记位置是否正确、合理,注记属性是否正确;7) 接边数据的图形和属性是否一致,位置是否相同。
2、质量评定:检测点平面坐标和高程采用外散点法按测站精度施测,测量相邻地物点距离,计算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和相邻地物点之间距离中误差。
四、数字地形图的检查与验收
实行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制度。验收工作应经最终检查合格后进行。抽取一定比例样本组织检查,如果样本中有不合格产品时,需要进行二次抽样详查。验收工作结束后,编写验收报告,随产品归档。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