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西医护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西医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西医护理论文

篇1

200506~200612本院共收住急性腹泻患儿382例,其中,男207例,女175例,年龄4个月~2岁。患儿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日腹泻6~20次,多伴有发热、呕吐及上感症状。重度脱水5例,中度脱水92例,轻度脱水65例。病程1~3d。入院后粪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RV-Ag(IgM)均阳性,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按《儿科诊疗精粹》中腹泻病情分类法[1]:轻型为84例,中型240例,重型为58例。经过补液、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患儿均在24~48h后腹泻减至每日3次或3次以下,大便外观正常或成形,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护理措施

2.1严密观察病情患儿入院后及时细致、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一般状况、神志、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知常而达变”,精心护理患儿。①详细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和气味,以区别泄泻的寒、热、虚、实,分别护理;②密切注意神态、唇色、呼吸、皮肤、四肢、苔脉及体温的变化,作好各项记录;③便前腹痛,尿布浸湿,卧位不适,饥饿惊吓等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要及时找出引起小儿啼哭的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

2.2加强基础护理①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服,若出现四肢冰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应注意防止烫伤。②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涂5%鞣酸软膏,以保护周围皮肤。③对伴有呕吐的患儿,要注意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及时作好口腔护理及卫生处置。腹泻患儿有时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醮温开水轻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2]。

2.3严格隔离措施对患儿严格进行床旁隔离,其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换下的尿布在现场直接丢入袋中,并封好拿出室外。被大便污染的非一次性尿布、被服、便盆、地面等,均应作相应的消毒处理。接触污染的尿布和衣物后要清洗双手。病儿用的奶瓶、,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喂奶前洗手。护理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4做好饮食护理因泄泻患儿脾胃运化失司,又因小儿饮食不知自洁,故应注意加强饮食调护,做到定时、定量、定质。母乳喂养患儿,母亲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稀释奶液,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减轻胃肠负担。人工喂养患儿,暂停喂牛奶,可改喂脱脂奶、酸奶或米汤。吐泻严重者禁食6~8h,禁食期间要静脉补液,饮食应逐渐恢复,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2.5改善给药护理①小儿服药常不合作,汤药以浓煎为宜,丸膏散剂型,药量宜少,先将药用温开水化开或调在乳汁内、口服补液盐水内喂服。一般宜空腹喂药,分少量、多次喂入。注意喂药宜慢,慎防引起呛喉,药宜温暖。有恶心呕吐者,可在喂药前,在汤药内滴几滴姜汁,以缓解呕吐;②配合捏脊疗法以巩固疗效,注意手法轻柔,用力均匀,应在每日晨起或饭前进行;③若久泻不愈,可针灸三里、气海、阳陵泉等穴[3]。

2.6注重情志护理中西医都十分重视精神护理,但因小儿具有易睡,易醒,易哭,易惊,易饿,易兴奋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所以护理工作更要细致入微。①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护士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勿惊吓患儿,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对熟睡的患儿勿轻易唤醒;②对1.5~3岁的患儿,应多予以哄导、诱导、鼓励,态度要和蔼可亲,通过关心与爱护与她(他)们建立感情,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

2.7预防并发症①防口疮:进食或呕吐后,可用清热解毒草药,如金银花、甘草液洗口腔;②防臀红:保持局部干燥,如已发生臀红,局部涂以油膏或鸡内金外敷;③防肺炎:患儿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内造成吸入性肺炎。

3体会

婴幼儿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破坏肠绒毛导致上皮细胞刷状缘的双糖酶及其钠/钾ATP酶缺乏,造成肠道内水、电解质转运失调,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性的腹泻。通过对小儿泄泻的临床护理,我们体会到:首先只有了解到小儿的生理、病理、心理特点,才能对患儿实施有计划、有系统的整体护理,护士在对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修订辨证施护计划,使护理密切配合治疗,促使患儿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加快康复。

【参考文献】

篇2

为了使贸易保护措施“合理”、“合法”和更具隐蔽性,西方贸易保护论者积极寻求和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与此相关的贸易保护理论,便成为新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新福利经济学

新贸易保护主义为什么日益具有表面的合理性?增进国民福利是其最大理由。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家认为,单靠自由竞争不能达到最大的国民收入量,需要国家干预。国家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征税,使经济福利增加,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1939年卡尔多提出了福利标准或补偿性原则的问题。此后,希克斯、西托夫斯基等人对福利标准和补偿性原则问题继续进行探讨。新福利经济学继承了庇古方法论基础和“最大社会福利”原则,但指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未必存在于现实中,因为增加一部分人的福利的同时可能意味着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为此。新福利经济学提出补偿性原则,即增加社会福利允许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只要增加的福利在补偿损失之后还有剩余。政府在其中应采取适当政策使受损者得到补偿,如对受益者征收特别税、对受损者给与补偿金,使受损者保持原有地位。补偿原理在美国贸易政策上的实际运用便是在立法授权总统或贸易代表降低关税的同时,又设立了某些“保护”条款或免责条款。

(二)地区主义新贸易保护理论

这种理论以蒂姆·朗和科林·海兹为代表。蒂姆·朗和科林·海兹认为自由政策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缺陷,在当今世界环境下,自由贸易政策所带来的问题比其期望解决的问题更多。例如,自由贸易政策本欲提高经济效率,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但带来的却是过度竞争,导致全球失业人数的增加,居民平均生活水准的下降和世界经济增长的缓慢。又如,自由贸易政策本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增加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并认为这一结果一旦产生,世界便可能有更多的东西分享,其中的一部分会流向贫穷的国家,缩小世界不平等现象,但带来的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短期利益掠夺性开采资源,廉价出口,国家通过削减社会开支来鼓励出口,造成相对贫困的扩大。再如,近20年来,世界环境的急剧恶化与自由贸易政策导致的全球贸易迅速扩大,以及自由市场自身没有能力把环境损失计入贸易成本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自由贸易政策存在着缺陷,因此要实现经济、公平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由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取代。

他们认为,实行地区性贸易保护主义后,既可以利用本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福利,又可以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结构中的不利地位,同时也可以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还主张为使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贸易平衡和保护世界环境,一国需要根据预期的出口量控制进口量并且要使两者严格平衡,并制定高标准的进出口限制规则。

(三)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

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学说源于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价格均等化说。他们认为,国际贸易是因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导致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所引起的,但是国际贸易反过来也会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他们认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结果是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各国的要素价格趋于均等。以劳动力这一要素为例,假设有甲、乙两个国家,甲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稀缺,即在甲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会较低,资本的价格会较高;乙国劳动力稀缺,资本丰富,即在乙国劳动者的工资会相对较高,资本价格会相对较低。如果两国之间没有贸易往来,处于完全隔绝状态,则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将是最低的。若存在自由贸易,甲国将会集中优势力量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用以交换乙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交换的结果会导致甲国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增加,劳动力价格上升;反之,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相对下降,资本的价格会相对下降。如此反复下去,在国际贸易的影响下,各国生产要素价格会自动趋于均等。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的提出最初并未在贸易保护方面得到运用,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事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各国国内主张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该理论就成为西方工业国进行贸易保护的理论工具。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莫里斯就是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的倡导者,他认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如果西方国家不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限制,将会造成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向低收入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从而导致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下降,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性产品实行贸易限制。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持有这种观点,据美国经济政策协会机构估算,仅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订就使美国失去50万人的就业机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受到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的困扰,增加了大工业的保护,抵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1993年发展中国家将近1/3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国家的配额制和其他非关税壁垒限制。

(四)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

由于近20年来全球工业化加速,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以及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导致诸多国际公约的产生。各国政府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希望政府通过对自由贸易政策的干预,实现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此背景下产生了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它主要表现为借保护环境为名来限制商品的进口。其主要论点是:由于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优先考虑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了保护环境,任何国家都可以采取保护措施,限制对环境产生威胁的产品的进口。同时,企业要将保护环境所耗费的成本计入产品价格之内,这就是环境成本内在化。事实上,进口国还主要采用以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为核心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基于人文化的贸易导向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改变着自然,通过劳动过程来完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然而,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因此,为了使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人类必须学会预见人类行为对自然界的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环境优先论就是倡导人们保护环境,当贸易的发展威胁到环境的时候,要优先考虑环境。绿色技术壁垒就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用来贯彻其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一些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来作为市场准入条件,限制竞争对手的产品进口。例如,2005年欧盟以保护环境为借口,颁布了《欧盟电子垃圾处理法案》,将保护环境的成本计入电子产品的价格之内,从而提高了电子产品向欧盟出口的价格。根据中国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显示,由于该法案的实施,中国对欧盟出口约120亿美元的机电产品被拒之门外。

新贸易保护主义倡导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欧盟等发达国家推出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第一个有关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生产商以及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的要求。SA8000标准在童工、强制雇佣、健康安全、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报酬、管理体系等领域内提出了最低要求。如在报酬方面,要求工资必须达到法定和行业规定的最低限额,并在满足基本要求外有任意收入;在工时方面,要求企业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休假时间等。SA8000劳工标准,将贸易和社会责任标准挂钩,一方面可能会起到促进人类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可能会对自由贸易产生极大的限制

在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中,不论是16-17世纪的倡导货币、贸易差额论的重商主义。还是20世纪的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传统贸易保护理论、政策的导向均是为了维护保护本国的贸易顺差地位,确保本国贸易经济的良好发展。而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由贸易政策开始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社会政策,甚至政治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人文化倾向让贸易平台承载着贸易中的环境、经济、福利、代内与代际公平等诸多因素,追求非贸易利益使得知识产权、环境、劳工标准等问题成为焦点,并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事实上,将贸易和社会、政治等非贸易利益挂钩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非贸易利益问题,但可能使新时期的贸易保护看起来似乎更合乎常理,从而混淆了问题的本质。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衡量公平开展国际贸易的尺度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保护环境、保护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就业、保证地区经济发展等观点,都一致认为无障碍的自由贸易已经不再是一种公平的贸易。当今国际贸易要公平开展必须有一套衡量的尺度,如劳动力价格均等化理论认为,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存在极大的不公平性,发展中国家低劳动力成本和发达国家高劳动力成本之间的竞争导致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大量的逆差,因此要采取贸易保护干预,制止这种不公平的开展。

那么,新贸易保护主义所推崇的公平贸易尺度是否真正合理?事实上,新贸易保护主义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从本国的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出发,来确定世界范围内开展公平国际贸易的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这种公平贸易尺度的本身就有失公平。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ZC)下辖的大部分技术委员会(TC)与分委员会(SC)的秘书一职均为西欧各国所担任。被认为协调世界贸易秩序的第一大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其决策也大多受发达国家成员的左右。

可见,发达国家的公平贸易尺度最终还是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标准的。目前,这种尺度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实质

篇3

1.2.1护理病历护理及医嘱处理是护士每天的工作。通过护理病历模块,护士可以实时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并结构化地记录患者每天的生命体征和其他各项指标,同时反映在患者的结构化病历模板中[4]。护士在测量患者某一时刻的体温、脉搏等后,通过使用PDA,点选记录字段,就可方便地将数据录入系统。

1.2.2医嘱的执行和护理文书的处理对患者使用药品、护理医嘱的执行是护士执行医嘱的主要操作内容。区别于传统的护士先打印执行单,再依次执行的手动方式,移动护理的优势在于无需护士打印医嘱执行单。护士可以通过系统直接查看医嘱执行项目,并根据不同医嘱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以输液类医嘱为例来说明整个移动护理系统的业务流程:系统自动将医嘱项目生成相应的一组条码,并将姓名、床号等患者的基本信息打印在标签上,同时打印出配液相应的医嘱项目。这样一张集合患者身份、医嘱信息的条码标签会粘贴在已配好的输液器上,再将这份液体交予执行护士执行,配液护士根据打印出的医生医嘱信息进行配液。这样的操作流程不但方便护士执行医嘱操作,也减少了护士使用计算机的次数。同时系统采用条码扫描的方式,使得整个护理工作显得有条不紊。在护士进行医嘱执行时,先扫描患者腕带上的身份识别条码,核对患者身份,再扫描输液器上的条码,当进行扫描确认时,系统就完成了患者与医嘱执行项目的核对,也只有在患者信息与医嘱的执行对象完全匹配的时候,系统才会给出相应的确认信息。最后护士只要点击确认,即可完成此次医嘱的执行[5](如图8所示)。

1.3应用优势

1.3.1患者信息的床边输入与查询确认该系统的大范围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医护人员在患者床边手工记录患者体征信息和纸质查询诊疗信息的工作方式,也使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获得和处理电子化的患者信息。

1.3.2医疗管理中的实时审批在医院管理和医疗管理中涉及到诸多审批流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审批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如抗生素、品的管理)。这样既降低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又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最终使医院的审批制度既严格又切实可行。

1.3.3药物条码化管理在系统设计中,还利用了条码和条码打印机,通过打印条码,提高了系统的准确性、易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将信息化技术直接应用至患者床边。条码技术的普及也使医院实现了实时计费的收费模式。在患者诊疗过程中,任何诊疗服务的提供和药品的服用都实时传递至医院的HIS数据中心,做到患者确认、消费明晰、收费清晰,使诊疗消费有据可循[5](如图10所示)。

2技术创新点

2.1移动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是各类智能设备在无线网络环境下,通过实时计算和移动数据传输等功能,及时地将信息准确提供给网络内的其他用户和系统的一种技术。同时移动设备还支持一维、二维条码以及RFID标签信息的采集和数据通信。

2.2“军卫一号”接口及中间件技术为了保证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化、兼容性和扩展性,系统采用中间件平台实现与各个系统的数据交换。在移动护士站系统中,通过接口技术读取患者在“军卫一号”HIS中的基本信息以及医生所开具的医嘱,并在移动护士站和PDA上予以体现。在医嘱执行之后,自动(PDA)或手动(移动护士站或PDA)填写医嘱处理时间,并将医嘱处理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通过接口反馈给HIS进行记录,从而完整地记录整个医嘱的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服务器中的中间件负责移动护士站和HIS之间的权限校验、负载均衡、同步处理和系统自动升级服务。

2.3条码和RFID技术条码和RFID技术主要体现在患者诊疗信息、身份信息、药品信息及标本信息等标签的搜索、录入和识别。通过使用条码和RFID技术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保证信息的准确程度,也杜绝了人工判断所造成的差错。

篇4

1.3所有资料用Visual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2.1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190例患儿中,男100例,女90例,男女性别比为1.11∶1。年龄8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1岁5个月。

2.2气质类型的分布按性别进行五种气质类型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多组样本比率的X2检验,示男女各类型比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2.3气质与行为的关系

2.3.1不同气质类型行为问题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D型患儿行为问题比E型多,以品行问题、焦虑、冲动多动、学习问题、多动指数等突出。S型、I-D型、I-E型患儿的行为问题也较E型多,但不如D型突出。S型患儿心身障碍较其他气质类型患儿突出。

2.3.2儿童气质特点与行为问题相关对各气质维度与各行为因子得分进行了相关分析,显示活动水平与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趋避性与焦虑,适应性与品行问题,持久性与学习问题、多动指数,注意分散与多动指数(P均<0.001)均呈高度相关。各气质维度与其它多项行为因子相关。

2.4异物吸入场所和原因在提供了异物吸入史的190例患儿中,除14例异物吸入发生在学校外,其余均发生在家中;不同性别患儿异物吸入原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3.1呼吸道异物住院患儿的特征分析

3.1.1性别与年龄大量研究发现,男童是意外伤害的危险人群。究其原因,可能与男童较女童更爱跑跳、打闹、呛入异物的机会更多有关;也可能与部分家长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当女童呛入异物后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不去就医,降低了女童实际的发病率有关。

3.1.2异物吸入原因本组病例小儿呼吸道异物以吃东西时哭闹、嬉笑或者小儿哭闹时给予东西吃为最多,占69.7%。

3.1.3呼吸道异物的预防措施解决呼吸道异物的关键在于预防。不仅要对那些存在易感因素的儿童重点照顾,还要对年轻父母及成人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识别危险情况,教育小儿避免意外损伤的方法。3.2气质类型的分布特征调查的小儿中,气质类型以中间偏易养型最多,其次为易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中间偏难养型最少。可能与小儿年龄小、社会化程度低及所处地区、遗传等原因有关。

3.3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气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且受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父母个性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父母的情况与子女的心理发育关系很明显。

3.4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的关系本研究显示,气质类型为D型的儿童气质问题较E型多,尤以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注意分散、反应阈等方面突出;其行为问题也比E型多。I-D型、S型、I-E型儿童的行为问题也较E型多,但不如D型突出,但心身障碍以S型突出,考虑与其本身分类特点有关[2]。

3.5根据患儿气质进行护理干预

3.5.1提高安全意识教育呼吸道异物必须以防为主,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学的儿童保健和喂养知识,提高人们对儿童呼吸道异物危害的认识。

3.5.2采取有效防护措施①婴幼儿不可进食带壳、带骨的食物。可以改变烹调方式,将食物碾碎,做成如酱、糊等再进食。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时不可逗笑、追逐、责骂和哭闹。②家长应注意身教,并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使幼儿明白要规律进食,细嚼慢咽,保持安静。如遇幼儿口内含物,应设法诱其自行吐出。③对学龄儿童要耐心教导,使其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改正其口内含物的不良习惯。

总之,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密切相关,但气质并不是影响行为的单一因素,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对儿童气质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5-248.

[2]张劲松.儿童气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5):232-235.

篇5

2.1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1~3个月)的心理问题

2.1.1心理压力过大

不同学历年龄的实习生心理压力不同,普遍都有焦虑、恐惧。从校园学习到医院工作,对于医院及不同科室的陌生环境。接触不同的患者及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年龄性格各不相同带教方法也不同,实习生在临床护理实习工作中害怕担心中药记不住,担心穴位找不准,护理操作怕出错。担心老师会训斥自己,害怕与带教老师交流。担心与病人交流怕病人说自己是实习学生不让自己护理学习,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2.1.2对中医护理中药好奇心心理

从理论学习中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护理实习生感到中医医院的各项操作和综合医院不一样,对中医穴位注射操作就比较陌生,穴位注射操作难度大,因中医穴位注射承担的风险较大,一般老师也不会让实习生动手。对实习生来说很好奇

2.1.3急于求成心理

中医中药药名较多针灸掌握比较难,实习护士急于求成想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想让老师多讲解,多示范。实习护士有较高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希望能理论联系实际。得到老师的认可。有时科室较忙老师讲解的不是很仔细或讲的太快实习生还没有理解,实习生感到很困惑。

2.2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4~7个月)的心理问题

2.2.1动手欲望心理

通过前几个月的学习,基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医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到了轮到新的科室,就会问老师哪项护理操作自己能动手,护理实习生会自信的告诉老师自己掌握那些中医知识以及技能,实习生对自己能胜任护理工作的自信心大大增加。

2.2.2满足心理

护理实习生有满足心理,对于中医护士来说,她们认为,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每天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她们想象的难,只看事物的表面,在实习中她们已经基本能够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有自满的心理不需要再学习中医新的知识想法,中医中药精髓博大不是在很短时间能够掌握的,实习学生要虚心学习中医的精神及精华。

2.3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8~10个月)的心理问题

2.3.1厌烦心理

当中医专科护士实习到此阶段时,觉得护理工作繁重、乏味,疲惫,每天重复一样的护理工作:打针、发药、贴敷+TDP、拔罐、护理健康宣教。再没有刚实习的新鲜感。

2.3.2不稳定及矛盾心理

此阶段中医医院实习生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感觉中医护理工作与学校想象的有实际上的差距,加上社会传统对护士的偏见,时常会有不想做护士想法,影响到最后阶段的实习。对于医院来说,中专护士的文凭太低,中医学院相对较少,所以聘用的机会较少。在投完简历屡屡被淘汰时,她会着急,无法正常的实习。本科实习生通过一年的实习又感到自己选错了专业有不想干护士的想法出现了不稳定及矛盾心理。

3实习生在不同实习期的心理对策

3.1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1~3个月)的对策

对于刚刚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的实习生,首先带教老师应该态度和蔼了解实习生的需求了解实习生心理需求,带领她们熟悉病区工作环境,尊重学生,这样实习生才不会对带教老师产生害怕的心理。带教老师也要认真、自信、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基本中医中药知识。满足她们的求知欲望。做到放手不放眼,让实习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2中医中专护士在临床实习初期(4~7个月)的对策

此阶段的实习护士她们对临床护理工作一知半解,自信心高,甚至达到自满心理。带教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实习生,将中医中药以及中医穴位系统给她们进行讲解,并要求实习生掌握的内容。对于她们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以便改掉实习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护理操作的习惯,让同学了解中医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工作,它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同时带教老师也要积极鼓励护生参加各类护理学习班,鼓励实习生去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带教老师要培养实习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兴趣,培养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并且注重实习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篇6

1.2方法选取

12名理论知识过硬、操作技能娴熟、经验丰富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老师进行带教工作。为参考组实习生进行常规带教。进行常规带教的方法是:根据实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实习生无固定的带教老师,由老师和实习生一起进行护理、交班等工作,每周五对实习生本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为观察组实习生进行一对一全程带教。进行一对一全程带教的方法是: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后,明确每位实习生的带教老师,制定实习计划。带教老师要积极地与实习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明确其实习的意义和价值,建立信任感,缓解实习生对实习的恐惧。向实习生讲解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及工作流程及各种规章制度,让其尽快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由带教老师对洗手、穿戴无菌手套、摆放和铺设无菌器械台、传递无菌器械等工作进行示范。在进行示范教学的过程中强调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的重要性。向实习生讲解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等不同岗位护士的任务和职责,并让实习生做好记录。让实习生总结每位上台护士的表现,由带教老师对总结内容进行仔细的批阅,以此了解实习生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提出修改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带教老师需根据实纲定期让实习生参加理论知识培训,讲解手术特殊的摆放方法、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各种急救知识,并进行实际模拟训练。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综合素质

使用自制的手术室综合素质考评标准考核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满分为100分,实习生的分数越高,其综合素质越好。护理技能:使用自制的护理技能评定量表评定实习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安全缺陷及风险预防四个大项,每个大项的满分为100分,实习生的分数越高,其对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带教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分为(92.6±2.3)分,参考组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分为(78.9±3.4)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实习生的护理技能

经过带教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评分为(88.7±2.5)分,参考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评分为(71.2±5.4)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操作技能评分为(89.5±5.6)分,参考组实习生的操作技能评分为(72.3±2.7)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安全缺陷评分为(91.4±3.7)分,参考组实习生的安全缺陷评分为(70.5±4.8)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风险预防评分为(88.2±5.3)分,参考组实习生的风险预防评分为(73.6±5.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在来到手术室进行实习的第一天,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各不相同。一对一全程带教的教学方式缩短了实习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使老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实习生的个人特点及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实习计划,激发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实习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并提高其护理实践的技能。带教老师应具备操作技能娴熟、经验丰富、乐于承担责任等素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实习生能够时刻学习到有效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摆正工作态度。在进行教学课程安排时,应确保课程安排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能够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突出分段学习的特点,让实习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篇7

1.2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信息体系包括了病人从就诊到出院的全过程,几乎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全部流程。在信息化体系严密、准确的指导命令下,各岗位护士按程序规范操作,减少了护理差错,提升护理质量,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

1.3增加有效护理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加强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既能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省医院成本,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护理人员用于排班、病案管理、领用物品等方面的时间,确保用于病人的有效护理时间,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现状

2.1护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

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带来的诸多益处促进了护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当前,护理质量监控信息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护理绩效管理信息化、护理教育信息化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

2.2护理信息体系建设水平不一。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医院本身级别限制,各地区、各医院间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水平不一、发展有差距。资料显示,全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接近80%,但西北地区的建设不足20%。

2.3缺乏统一的护理信息化标准。

护理信息化标准包括护理业务标准、术语标准、技术标准、文档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是我国护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中应该遵循的规范。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护理信息化标准。

3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未来趋势

3.1大数据分析促进护理信息的价值转化。

医疗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医疗数据的快速增长,同样门诊量与住院病人的增多,激增了护理专业信息的数量。利用大数据信息集成平台,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汇集总结,进而提取对护理管理甚至是对医院管理与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护理信息的价值转化,进一步指导护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2智慧医院的建设给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智慧医疗”包括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两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医疗机构的临床管理、运营管理、互联互通、业务协作等功能。“智慧医疗”要求护理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智能,从而给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机遇。

篇8

1.1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介入治疗后留置导管于旋股内、外动脉或闭孔动脉持续灌注药物治疗ANFH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31~76岁。双侧8例,单侧30例,病程6个月~3年。接受过激素治疗18例,长期饮酒12例,外伤史3例,无明显诱因2例。其中有3例既有长期饮酒史又接受过激素治疗。其主要症状为跛行、髋部和下肢疼痛、麻木、不能下蹲等。

1.2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患侧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4F导管或5FCobra造影导管分别超选插管至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患侧股动脉血供情况,造影后将导管置于病变血管,缓慢注入尿激酶50~100万u,复方丹参注射液90ml,川芎嗪120mg,低分子右旋糖酐150ml。注药比例:闭孔动脉为药物总量的1/3,旋股内外动脉为药物总量的2/3。每次注药后再造影观察血管数及血供改变情况。交换4F的直头多侧孔导管,将导管头置于旋股外动脉或闭孔动脉内5~7天。术后每日遵医嘱用上述药物经导管做持续灌注溶通治疗,最后一次灌药后4~5h拔管,股动脉加压包扎,患肢制动8h,卧床24h。

二、结果

本组38例患者中,经扩张血管、溶栓介入治疗后,27例股骨头髋部疼痛明显缓解,髋关节运动自如;10例股骨头疼痛消失,术后血管造影: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细小动脉增多,显影时间缩短,骨坏死囊坏区染色变浅,血液回流加速,1例无效。

三、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此种治疗方法不了解,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手术前护士应主动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介入治疗的优越性及病人需要配合的有关事项,使其解除思想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3.1.2术前准备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观察和询问病人有无牙龈出血、消化性溃疡等出血性疾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女病人避开月经期。完善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术前3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肢体制动的需要。做碘过敏试验,穿刺局部备皮,术前4h禁食、禁饮,术前15min肌注安定10mg。

3.2术中护理

3.2.1密切观察病情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安慰并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心理,使病人能配合术者顺利完成手术。

3.2.2物品准备护士准备好一次性无菌手术包、无菌手套、注射器、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造影剂、穿刺针、血管鞘、Cobra导管、直头多侧孔导管、导丝、肝素帽、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尿激酶等。配制肝素盐水。

3.2.3导管使用方法最后一支血管注药后,往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10ml,导管尾接肝素帽。术毕协助医师用酒精纱布将导管、鞘管表面、穿刺口周围皮肤的血迹擦净,用两块小方纱遮盖穿刺口,然后用无菌透明胶布固定穿刺口;将导管卷曲,连同鞘管一起再用一块无菌透明胶布固定于大腿上,导管尾露出胶布外约5cm(便于术后灌注药物),导管尾用无菌纱布包裹,写明标识。

3.3术后护理

3.3.1做好饮食及生活护理术后给予患者高蛋白、高钙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禁烟酒。卧床期间保证大小便通畅。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3.2妥善固定,避免导管脱出置管期间,病人要严格卧床,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踝部用约束带固定于床尾,松紧度以不影响患肢血运为原则。病人可翻身,但患肢一定保持伸直。

3.3.3保持管道通畅每次注药前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冲管前先回抽,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如无回血,切不可用力推注,否则易将血块推入血管,形成血栓。注药后用肝素盐水10~20ml(肝素1支12500u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配制而成)封管。

3.3.4注意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因需连续几天用血管扩张药、抗凝血药等,极易引起出血。因此,术后每次灌药前均需做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尿激酶的用量。如穿刺口渗血,要立即用手按压穿刺口上方的动脉,直至止血并报告医师。做好交接班。

3.3.5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每天用碘伏消毒穿刺口及其周围的皮肤,并更换敷料,如有渗血随时更换。每次灌药前要吸好所有的药物至床旁,肝素帽用碘伏消毒后用7号头皮针接注射器灌药。灌药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同时严防气泡进入动脉内。

3.3.6留、拔管时间一般导管留置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机率越高,拔管时也越不易止血。最后一次灌药后3~4h拔管,如灌药后立即拔管,因药物在起作用,恐怕不易止血。拔管时压迫穿刺口的时间要长,松手后如无出血,即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再制动8h,拔管后24h才能下床扶拐行走,不可负重,以免引起股骨头塌陷,加重损伤程度。坚持扶拐行走6个月~1年。

四、讨论

动脉置管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对38例ANFH患者动脉置管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的护理,认为在术后护理中避免导管脱出、保持导管的通畅、防止穿刺口的出血和感染,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9

临床上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标准主要是使用Apgar评分法:胎儿在出生之后1min平分为8-10分,0-3分为重症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2]。其中,中度和重度的新生儿窒息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胎儿在出生之后只有心跳没有呼吸,皮肤青紫、苍白,胎儿的口唇和四肢的末梢发绀。下面主要是对重度和中度的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和医学护理进行复述。

2治疗

我院针对新生儿窒息所采用的复苏步骤如下:

2.1初步复苏

保暖;减少散热;摆好:肩部垫以高2~3cm布垫,使颈部呈轻微仰伸;清理呼吸道:如羊水有胎粪污染,应于肩娩出前即吸净口、鼻腔,并在肩免除后,第一次呼吸前,在喉镜暴露下洗净气道内胎粪;触觉刺激:经上述处理仍无呼吸,弹足底或摩擦足底、背部1~2次,以诱发呼吸。

2.2气囊面罩复苏

选择适合面罩置于患儿口鼻正确部位,以达到密闭而不压及双眼,不兜下颌骨为宜,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压力为20~30cmH2O(2.0~3.0kPa)。进气时胸部呈浅呼吸状,正压通气15~30秒,仍无规律呼吸或心率<100次/分,需立即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2.3胸外心脏按压

患儿背部置于硬垫上,摆好,采用双指法,食、中指并拢垂直于患儿胸骨体下1/3交界处,即双连线中点下方,以频率为120次/分,深度为1.5~2cm按压,每压3次,正压通气一次。可触及到股动脉搏动,提示有效,按压30秒评估,再做进一步处理。

2.4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摆好,直视下,以左手拇、食、中指持喉镜柄,右手扶住儿头,喉镜叶片沿着舌面滑入,顶端达到会厌谷时,轻轻抬起叶片以小指轻压甲状软骨,声门清晰可见,插入合适气管套管。如有粘液涌出可先用气管套管直接吸引,边吸边拔,以利将粘稠物吸出。气管套管端之声门线达声门水平,接气囊复苏及氧气,核实无误,即可进行气压通气。

2.5药物复苏

1)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气管内或脐静脉注入,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一次。

2)纳洛酮0.1mg/ml,气管内滴注或脐静脉推注。

3)5%NaHCO33~5ml/kg加等量5%葡萄糖液,静脉慢推。

4)扩容剂:全血(或血浆或5%人白蛋白)10ml/kg5~10分钟以上静脉输注。

5)多巴胺5~10ml/kg静点,严格控制滴速。

3新生儿窒息医学护理

3.1为其建立畅通的呼吸道

分娩的过程中,当胎儿的头娩出之后,用适当的力在鼻梁和前额之间挤勒一把,将口鼻中大量的分泌物挤出来;擦干羊水和血液。胎儿采取仰卧位或者是侧卧位,颈部适当的仰俾,保持最佳的进行正常的呼吸。接着将胎儿的头转向另外一侧并尽快的吸引。一边吸引,一边将其前后左右的摇摆,若使用电动吸引,负压要保持在8~13.3kpa之间,每一次的吸引时间<10s。

3.2建立呼吸保障给氧

临床上在呼吸道畅通的基础之上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还要给予氧气的吸入,一直到胎儿能自行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为止。如若患儿是轻度的窒息,可使用轻拍背部法;针对重度的窒息患儿需要插入胶管吸净腔内的粘液,之后再给予氧气的吸入,见肤色逐渐转红、建立起自主的呼吸之后再将气管内插管拔出。

3.3保证胎儿心输出量

篇10

本组27例压疮病例中,25例系院外带入,2例为院内不可避免发生,男16例,女11例,年龄54~93岁。27例压疮病例共发生压疮65处,其临床资料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压疮的多发部位为骶尾部、髋部和臀部,且以Ⅱ、Ⅲ、Ⅳ期为主,尤以Ⅲ期最多。

表127例65处压疮的分布情况(略)

2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方法及步骤

2.1创面清洗Ⅱ期创面以生理盐水清洗;Ⅲ、Ⅳ期创面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清除厌氧菌,Ⅳ期创面还应清除周围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清洗。

2.2周围皮肤消毒可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压疮创面周围皮肤。

2.3艾条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于压疮部位做雀啄食样动作,使局部感到温热,每日1~2次,每次30min。

2.4物理治疗TDP灯照射,对正压疮部位距离25cm,每日1~2次,每次15~30min。

2.5局部药物治疗(1)中药擦剂:将以黄芪、黄连、黄柏等七味中药为主要成分自制的“黄药水”灭菌后涂擦于压疮创面。(2)片剂粉末:将痢特灵片剂粉末涂于压疮创面。(3)针剂:将庆大霉素针剂涂擦于压疮创面。(4)喷剂:将阿米卡星喷剂喷于压疮创面。(5)软膏:将百多邦软膏涂擦于压疮创面。

以上所列举的局部药物治疗方法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或组合。

2.6创面覆盖浅表创面可用溃疡贴覆盖;创面大或深者可选用无菌纱布或纱布垫覆盖,以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溃疡愈合,痂皮脱落;显效:创面干燥无分泌物,溃疡缩小,有肉芽组织生长;好转:创面渗出物减少,溃疡面无扩大;无效:创面渗出物未减少,溃疡面无变化或扩大[2]。治愈时间:从开始用药到完全愈合的天数。

4结果

本组27例65处压疮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后,其结果见表2。表2中除3例(含10处压疮)死亡和2例(含5处压疮)自动出院共15处压疮治疗显效或好转外,其余22例(含1例行皮瓣移植)50处压疮全部治愈。

表227例65处压疮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处(略)

5护理措施

5.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睡气垫床,经常更换卧位,鼓励和帮助病人翻身,翻身实质上是弥补机体对生理反射活动失调的主要措施,每2~3h翻身1次,不得超过4h。

5.2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2]。因此,床铺应保持平整无皱折、清洗干燥无渣屑,搬动病人时应避免拖、拽、扯、拉等动作。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更换尿垫,保持皮肤和床褥的干燥。

5.3增加病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饮食,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应考虑由静脉补充或管喂饮食,以增强病人全身的抗病能力。

5.4加强压疮的健康宣教,促进病人及家属树立压疮康复的信心27例压疮病人中有2例压疮病人自动出院,说明病人和家属已放弃了治疗护理压疮的机会。因此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压疮发生的原因、治疗及护理措施,并说明压疮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鼓励他们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树立康复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护士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6讨论

文中所列举的一系列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方法,其治疗成本低廉,为病人节约了医疗费用,减轻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操作方法简便,治疗效果肯定,易于被病人和家属接受,多次得到病人、家属的称赞和感激。

临床接触的压疮多为Ⅱ~Ⅳ期,多有破溃脓液或坏死组织,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感染的创面应彻底控制,以免发生严重的血液感染而加重病情,有的甚至可因此而危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压疮的发病机制为气血亏虚、气滞血凝、经络受阻、肌肤失养而渐致坏死溃烂,行气活血、散瘀通络、解毒祛腐生肌乃对症之治则。艾灸可使局部组织血行旺盛、血供充足,减轻组织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的增生。同时艾灸在局部产生的温热或轻度灼痛刺激,可促使炎症被迅速吸收、创面干燥。另外还可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自制的“黄药水”以黄芪、黄连、黄柏等七味中药配制而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因此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压疮可达到肿消痛止、脓去疮愈的目的。

压疮多见于病情危急、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营养失调、代谢障碍等病人。因此治疗压疮的同时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注重全身营养。同时还应及时对压疮的渗出物或坏死组织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改善神经营养状况,局部治疗效果才会更明显[4]。

压疮病人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从表1可以看出,院外带入压疮多以Ⅱ~Ⅳ期为主,护理工作繁琐、家属厌倦、对治疗缺乏信心等都会给疾病的转归和护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和问题。因此,预防和治疗压疮是一项艰巨而又繁重的护理工作,它需要全过程的细心观察和周到护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同情心,制订周密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治疗计划,压疮的发生率就会降低到最低限度,压疮的治愈率就会极大地提高,疗程就会缩短,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病人康复[3]。

【参考文献】

1张水兰,时红梅.压疮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0-61.

篇11

大遗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遗址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大遗址的保护已经由原来只对遗址本体的保护,扩展到了对遗址本体和遗址周边区域的综合保护;从对遗址的消极保护,改变为通过遗址展示、利用等方式实施的积极保护;立法保护的层次不断提高。但我国国内遗址保护却存在保护水平低下,立法不完备,观念落后等问题。

一、大遗址与大遗址区的界定

基于遗址保护理念的转变,各国趋向于将遗址与包含遗址在内的遗址区域区别看待,并试图整体保护发展。所谓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按照《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章程》的规定,“遗址”一词应包括一切地貌的风景和地区,人工制品或自然与人工的合制品,包括在考古、历史、美学、人类学或人种学方面具有价值的历史公园与园林。遗址实际上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该地方具有特殊价值,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产物,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移动性。所谓大遗址,是指那些占地面积较大,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物遗址。大遗址的概念内涵应具备规模性、人类文明或地区文化现象的代表和重要历史时期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等三个基本特点。大遗址的界定仅仅指遗址本体,而不包含遗址周边区域在内。

遗址区是一个新名词,目前尚未有明确概念或界定。遗址区名称首次正式出现是在2007年11月西安市关于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方案中。该规划方案将大明宫遗址区分为三个层次:以即将建设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核心区,属于遗址本体部分;以周边改造区域为第二层次,包括建设控制地带在内;以北二环以外集中安置区为最外层,属于建设开发区域。也就是说西安市关于大明宫遗址区的规划实际上不仅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遗址本体,还包括了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和一定范围的周边发展环境,这突破了我国以往对遗址保护的基本思路,将其扩展到周边区域和城市环境构建中,也给我国立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我国现有的立法文件中,很难找到直接将遗址周边区域纳入到遗址保护规划的的范例,目前也只有极少数地方立法在一定程度上略有提及,如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将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应当纳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对良渚遗址环境风貌应当进行整体保护等。

比较而言,国外立法中关于保护区划定、保护机构设置、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及遗址区保护和发展问题、周边环境与遗址本体风貌相适应等方面都有国内立法可借鉴之处。

二、关于大遗址区保护发展的国内外立法比较

通过划定大遗址区实施遗址保护,很多国家都逐步走上了遗址保护与周边区域保护发展同步的道路。

(一)通过划定遗址区域的方式保护遗址本体

《保护考古遗产的欧洲公约》第二条规定:“为保证对埋藏有考古物的堆积层和遗址的保护,每一缔约国承允采取可能的措施:1.划定并保护具有考古意义的遗址和地域”。《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规定:保护不应只限于自然景观与遗址,而应扩展到那些全部或部分由人工形成的景观与遗址。因此,应制定特别规定确保对那些通常受威胁最大、特别是因建筑施工和土地买卖而受到威胁的某些城市中的景观和遗址进行保护。《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第二条规定:……土地利用必须加以控制并合理开发,以便把对考古遗产的破坏减小到最低限度。考古遗产的保护政策应该构成有关土地利用、开发和计划以及文化环境和教育政策的整体组成部分。……考古保护区的划定亦构成此种政策的一部分。

马耳他《开发规划法》规定了各种类型的保护区,其中可以包括被登录的历史建筑和遗迹。设立保护区的原则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空间及单体遗迹、建筑、遗址或景观风貌特色。埃及《文物保护法(83版)》明确规定,凡属国家所有及本法实施前作出的决定、命令,或根据主管文化事务的部长的建议,经总理批准视为文物古迹区域的土地,根据本法均属文物古迹区。该地区内的任何一块土地,如经文物局核实,其内没有文物古迹或被划在经批准的文物古迹整修线区外,根据主管文化事务的部长的建议,经总理批准,可划为非文物古迹区或非文物公益区。

可见,上述立法均认为,可以通过划定遗址保护区域的方式来对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同时在该区域内围绕遗址本体保护开展一系列开发或发展措施,将其作为遗址保护发展的组成部分。2005年10月《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的保护西安宣言》,更是肯定性的提到,“周边环境”被认为是体现真实性的一部分并需要通过建立缓冲区加以保护,这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其他合作伙伴进行国际和跨学科合作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确定遗址保护区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法律条件。

(二)保护发展机构的设置

在保护机构的设置方面,目前国外立法主要有三类形式,即国家机关、国家成立的专门委员会及NGO(非政府组织)。其中,国家机关作为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情况比较常见;其次就是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这种机构可能隶属于一个或多个国家部门,具有相应的管理权限;单独由非政府组织成立的保护机构在国外实践中尚不存在,目前只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考古遗址保护与管理》中提及,政府可在某些情况下,将遗址保护和管理工作委托给当地人民或非政府组织。

首先,以国家机关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立法例包括但不限于:

日本《文化财产保护法》明确,文部大臣有权决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使用,遗址等考古遗产直接归属于文化厅长官直接管理。埃及《文物保护法(83版)》明确,埃及文物局系负责管理各博物馆、文物仓库、古遗址和历史文物地区(包括偶然发现的文物考古区)的一切与文物考古有关的事务的专门机构。1975年颁布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希腊的文化部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公共工程部负责大型工程、城市规划与建设。

其次,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立法例有(包括但不限于):

智利1970年1月27日第17288号法律规定,国家纪念物是指地产、废墟、建筑物及其他具有历史、艺术特征的物品……。国家应妥善保管这些物品。这些纪念物的保护和保养应根据本法的规定通过国家纪念物委员会进行。

西班牙历史遗产法规定,历史遗产委员会应促进有关西班牙历史遗产的具体计划和信息的交流和交换。国家历史遗产委员会由省长任命的各自治区的代表组成,国家有关行政当局的首长亦是该委员会的成员,同时亦是该委员会的主席。主要负责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作。

实际上,由单一的政府部门对遗址文物进行管理,可以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扯皮,但对于需要由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却比较难以协调。采用专门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内部可能由多个部门派人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但相互扯皮的现象却不可避免。民间机构或非政府组织在遗产保护方面具有天生缺陷,权威性不够,因而不宜作为持久性的保护机构。另外,就保护机构发展区域经济文化事业的功能而言,各国立法及国际公约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及,但均未将其作为保护机构的核心职能。目前我国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遗址文物保护工作。

(三)建设控制地带划定范围及遗址区保护和发展相协调问题

1、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

所谓建设控制地带,就是为保护文物安全和环境风貌,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周围,划定的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一般保护区。随着文物保护理念的更新,世界范围内通过政府规划手段划定一定区域实施建设控制,保护发展遗址等周边环境与遗址本体保护相适应已成为各国的不二选择。

《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第二条明确规定,采用遗址整体保护政策,划定一定范围作为考古保护区,在考古区内,各国政府应当保证区域内的环境风貌与遗址本体相适应,而不得毁坏、损坏和改变。

埃及(文物保护法1983)规定,在遗址和文物古迹区内颁发进行建筑的许可证,禁止在该区域取土、沙等行为。对与该地区比邻的非居住区内3公里或由文物局划定的距离范围内的区域前款适用,以保护这些文物地区的环境。

1992年马耳他开发规划法也规定,不允许任何会对这些遗迹或遗址的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开发。在其周围设有至少100米的缓冲区,该区不允许任何开发项目,该地区属于最优先保护区域。除此之外的区域内从事建设应取得当局的许可。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可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一般是基于保护遗址周边环境风貌的需要,但从各国立法来看:第一,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一般都列入政府规划中,满足规划权限要求;第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具体应根据遗址保护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第三,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并不意味着在该区域内不得从事任何建设,而是应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或法定机构的许可且该建设不破坏遗址周边环境风貌。这一点,我国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颁布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第五条和第六条中均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只不过该规定并未涉及建设控制地带以外保护发展的问题。

2、遗址区保护和发展问题

遗址区的保护和发展主要是对遗址本体的保护和对遗址本体及除本体之外的遗址区内其他区域的利用乃至发展问题。但这种保护与发展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和矛盾。遗址本体属于应受法律保护的文物范畴,虽然各国文物保护立法一般都对遗址文物的保护做出明确规定,但随着保护观念的逐步发展,如何更好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利用遗址文物,各国立法均做了一定程度探索。目前,不外乎就是通过展览展示、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考古研究等活动,进行有限的利用。例如,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可以通过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活动发挥文物的作用;还有《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中规定,各国可以通过建立和维护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的方式对遗址采取保护措施,这为遗址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至于遗址区内除遗址本体及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发展问题,各国立法规定不一。澳大利亚《ICOMOS文化遗产(巴拉)》规定,在澳大利亚亚瑟港遗址保护过程中就明确亚瑟港的保护和开发项目是一个区域性开发项目,内容包括对塔斯曼半岛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除对亚瑟港遗址本体进行保护之外,该保护和开发项目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工程,包括一定范围内的建设。在进行遗址展示的过程中,还要在历史、地理及其他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认识遗址。在其他国家立法乃至国际公约中,对遗址区保护与发展作出原则性规定的较为普遍。

虽然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了保护单位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施工等活动的法律规范,但对于如何发展遗址区内其他区域,我国文物保护法并未提及。

可见,对于在遗址区内对遗址本体进行保护与对区域本身进行发展这一问题,各国很少采用消极保护文物的态度而忽视区域发展,基本的共识是在以保护为核心的理念下,适当进行利用乃至发展,以促进遗址文物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社会文化功能。但各国对于应当在多大的范围或程度上发展遗址区,发展的程序和实际手段等方面存在不同认识。

(四)周边环境与遗址本体风貌相适应问题

从目前来看,周边环境与遗址本体风貌相适应问题是国外立法的必备内容,如埃及(文物保护法1983)规定,经文物局同意,有关方面可获得许可,在居住区内的与古迹区毗邻的地方进行建筑。但应当符合规定的条件,保证建筑物的高度,照顾该区域的基本特色和特征。《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规定,当需要修建新建筑物或对现有建筑物改建时,应该尊重现有的空间布局,特别是在规模和地段大小方面。与周围环境和谐的现代因素的引入不应受到打击,因为,这些特征能为这一地区增添光彩。还有《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规定,在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时,也应考虑到因某些工作和现代生活的某些活动而引起的噪音所造成的危害。

虽然我国文物保护法也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但这些规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环境风貌一致性的范围比较狭窄,仅限于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建设控制地带内而不包括整个的周边环境风貌。

另外,对于遗址等文物保护经费的来源,从各国立法乃至国际公约的规定来看,一般通过政府拨款、鼓励捐赠、提供低息无息贷款及接受国际援助等方式获得。当然我国法律对此也有规定,《文物保护法》就规定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文物保护单位事业性收入和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等方式来筹集保护经费。2005年国家财政部、文物局共同颁布的《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则更为具体的规定了政府财政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但该规定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中央政府主导的大遗址保护示范工程,中央政府引导的大遗址保护工程及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建设三个方面。

三、对我国大明宫遗址保护发展的启示

针对国内大遗址保护的实践,通过对比各国立法乃至国际公约的规定,就大明宫遗址保护实际情况,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借鉴和学习。

(一)更新保护观念,实施整体保护发展战略,即对遗址本体保护与对遗址本体以外周边区域的保护发展相一致。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划定一定的遗址保护区域或者设立一定的遗址保护特区,在该区域内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实施遗址本体保护的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遗址文物资源及保护并发展遗址周边区域的方式,使遗址和遗址周边环境乃至历史区域在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及旧城改造中,达到协调一致,减小城市化进程对文化遗产真实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破坏,从而更好的保护遗址资源。

(二)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在大明宫遗址区域内,可以建立遗址公园,也可以设立单独的具有管理职能的遗址保护特区,组成相应的保护、管理机构,赋予该机构单独的管理职权,执行相应职能。与此同时,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规划手段确定大明宫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实施开发建设、保护发展的具体措施范围及程度;正确处理遗址区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即管理机构的职能方面要将保护与发展并重,以保护为核心,将发展作为保护遗址文物的积极手段,采用合理的利用、开发等措施达到发展中更好保护的目的。

2、正确处理遗址保护发展与旧城改造、城镇居民房屋拆迁安置的关系,遗址文物保护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保护不是最终目的,保护是为更好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所采取的措施。对于大明宫遗址区保护发展工程而言,遗址区被拆迁人的福祉是遗址保护工程是否完满的重要衡量标准。

篇12

1.1调查的对象

通过随机的抽样的方法抽取2010年8月----2011年1月之间在我院实习的6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照组是当年在院实习中专15名、大专15名;实验组是当年在院实习中专20、大专10名,中专护生平均年龄为18岁,大专护生平均年龄2l岁,来院实习前全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理论考试,成绩合格。实习时间统一为40周。

1.2方法

培育优质服务理念:实习护生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一起同护理老师为患者做生活护理,亲身感受到老师们的服务,言传身教、潜移膜化的影响实习护生。全员动员,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具体做法:①实施人文关怀.组织讨沦让每一名护生以“病人为中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和以护理质量安全为核心”,写出自己心中的承诺,建立优质服务理念“诚信、安全、温馨、关爱”,深入我们护生的内心,融人我们护生的护理工作,让护生心中有病人。②换位恩考,假如我是病人。让护生深深体验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意义感,从而从病人的角度去探讨他的内心世界,使病人的需要获得满足。③重视人性化管理。强化情感沟通,关注护生职业前途,重视护生的职业前景,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护生,激发护生工作热情,增强护生主动服务意识。

1.3数据收集和统计学的方法

发放住院患者问卷152份,收回152份,其中有效问卷144份,其有效回收率为94.74%。发放实习生问卷调查60份,回收60份,其全部为有效的问卷,有效的收回率为100%。通常对治疗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百分比检验。

2效果

本次实习结束后,通过护理部对实习生的带教效果考核,反映出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的护生比普通病区主动服务意识强、沟通能力强、技术规范到位,学生反映带教工作认真,在护理部满意度调查中病人反映良好。

2.1提高了病人对护生的工作满意度;自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护生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入院时热情接待,对基础护理及患者饮食、、活动、睡眠、引流管护理明显增强,病人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67%上升到99.17%。

2.2提高了病员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实施活动以来,护生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的意识明显增强,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病员认识主管护生、知道药物、引流管、留置针、饮食等的注意事项,患者对健康知识知骁率由实施前的85.56%上升到98.00%.

2.3降低了病员呼叫率:活动实施后,护生主动到病员身边工作的意识明显增强,尤其加强危重病员、手术前后的病员和输液病员的巡视,使病员呼叫率由实施前的53.66%下降到18.18%.

2.4活动开展后护理并发症和投诉率均为0.

2.5结果.对照验与实验组临床带教方法结果比较见表1。说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优质服务带教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带教方法。从表1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电动痰吸引,卧床患者更换床单位5项技术操作平均得分比较(P<0.01),表明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腔护理、无菌技术两项平均分比较(P>0.05),表明两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说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新临床带教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带教方法。

3讨论

3.1提升护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积极性

通过给病人生活上的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要,得到病人的认可,护生的职业自豪感、爱岗敬业得到强化、自我价值得到体现。树立了牢固的爱岗敬业思想。

3.2加强与患者的临床沟通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区与普通病房区具有一定的差别,不论是患者的身份还是患者的病情现状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护生在实习期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的重要。

3.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锻炼实习护士能力

是带教的实习护生技术操作更加规范,沟通能力更强,招聘单位满意,就业率提高,早日使她们实现护生的南丁格尔梦。带教老师利用每天查房,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体格检查,也要求护生每天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动态观察阳性体征的变化。让实习生体检训练,当场示教、及时纠正。组织示教性质的操作,如采血、皮试、静脉注射、胸穿、腰穿等,让护生多看多做。让护生先在模型上操作,再指导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既提高了护生的操作基本功,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坚决杜绝年轻一代的医学生过度依赖现代技术设备,而忽视基本的临床技能操作现象。

篇13

2.1现有老年护理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老年护理大致有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及机构护理3种模式。

2.1.1居家护理

居家护理主要是在老年人的家里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亲人或者志愿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居家护理的优点是符合我国老年人传统的生活习惯;缺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慢,覆盖的人群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不符合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习惯,居家护理缺少专业能力,医疗服务也无法得到保障。随着中国“4+2+1”家庭的逐渐增加,社会竞争激烈化程度的提高,子女的负担越来越重,独居老人增多,单一的家庭护理无法满足老年护理的需要。

2.1.2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在居家护理的基础上,以老人所居住的社区为服务实施主体,向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和精神文化需要。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社区护理的优点是既尊重老年人的传统习惯,又能合理利用各方资源,符合老年人、政府、子女等方面的需要。缺点是社区老年护理医疗及护理专业人员缺少、服务素养不高;大部分针对孤寡老人养护,服务辐射面积小;老年护理资金缺乏,缺少老年人需要的场所、环境、设施等硬件条件。

2.1.3机构护理

机构护理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出资建设的养老院、护理院、敬老院等集中养老机构提供的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护理的优点是在硬件设置、人员配套、服务项目等方面有较高的优势。缺点向两极化发展,由政府投资的福利性养老机构往往存在低端化状态,尽管人员和设施较为全面,但多数仅仅处于保障性层面。由各类资本投资的私营机构,大多数处于高端消费层面,人员、环境、设施齐全,但收费较高。而且多数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意居住在护理机构中,机构护理无法满足普遍的老年护理需求。

2.2现有老年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没有形成整体老年护理体系

居家、社区、机构这3种老年护理模式在现阶段基本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尽管目前居家和社区护理有相互补充的发展趋势,但实际上社区的护理补充还是存在服务面狭窄、医疗和护理服务无法与老年人实际状态完全对接的缺点。目前老年护理模式的关键缺陷在于,3种护理模式没有在根本上形成顶层设计、相互补充、资源共享、信息共有的养老体系。最合理的老年护理体系应该是呈金字塔状:底部为接受上门关心照料的大部分老年人,中部为享受日托服务的中等数量老年人,顶部为进入养老机构的少数老年人。

2.2.2养-护-医缺少有效衔接

养-护-医“三位一体”的老年护理机制没有有效建立,目前的护理模式的重点基本还在“养”的层面。居家护理的老年人缺少专业护理,医疗基本靠自己去医院;社区的护理医疗水平和设施有限,不能满足老人的需要;机构护理中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员不能够满足需求。社区和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时,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年人的患病史,护理没有有效针对性。老年人在家、在社区、在护理机构的医疗和护理没有一个有效的桥梁进行衔接。

2.2.3受限于行政体制及制度

目前养老和医疗服务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对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形式、模式、制度等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整体的护理体制和制度。在整体老年护理事业上牵扯到诸多相关行政部门,由于各自的职权和利益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协调问题,医疗和护理不能有效地衔接到老年护理中去。缺少卫生和医保系统的参与,老年护理事业不能得到深入发展。

3医疗集团老年护理体系建设

组建医疗集团是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医疗集团是将医疗机构进行整合,实施集团化运作。主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化医疗服务体系的重构,是新医改的有效载体。目前主要的医疗集团模式是“3+2+1”模式,即三级医院为龙头,纵向联合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集团化运作中,医疗集团推进管理一体化、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资源共享、学科合作、信息联网等。在医疗集团模式下,主要从包括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护理服务的层次、护理服务的提供方式、护理服务的接受者和护理服务内容5个方面来构建老年护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个无缝衔接、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老年护理体系。

3.1护理服务提供者的多元化

医疗集团的老年护理服务由集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来完成,包括了公益性的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还有家庭、个人和各类组织。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体现了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在保证公平的时候能够体现提供服务的效率。

3.2护理服务的分层

医疗集团根据老年护理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分为社区、急性、中期、长期和临终5个层级。医疗集团结合老年护理的不同阶段特点,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实现老年护理的分级护理,分工协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慢性病、康复期的老年人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上门为家里患慢性病和康复期的老人,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包括营养指导、健康咨询等和基础护理技术支持,如换药、导尿、测血压、输液等可在家庭实施的护理技术服务。二级医疗机构利用自身特色开展特色老年护理。三级医疗机构负责老年人的急诊急救、老年综合征、多脏器功能损害,急性期护理,以及心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等慢性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与指导。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个性化老年护理,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老年人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3.3护理服务内容的多样化

医疗集团的老年护理不仅是针对有生理问题的老年人护理,还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疏导等预防和指导性护理。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和护理方式。

3.4护理服务提供方式的可选择性

老年护理不一定在医疗机构内,也可以在家和在社区进行,还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进行咨询。医疗集团的居家护理主要是通过“3+X”健康团队来完成,实现网格化管理。机构护理主要是老年人在护理机构、养老院和医院的老年科来完成。

3.5护理服务接收者全覆盖

医疗机构的老年护理基本上实现了集团内的全覆盖,在集团内只要是有护理需要的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自己所需要的老年护理服务。对行动不便又不愿意离开家的由志愿者团队来护理,对想要个性化老年护理的,有老年护理院来满足需要。

4完善医疗集团老年护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4.1健全老年护理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构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建立长效的老年护理服务机制。首先,要完善老年护理法律法规,老年护理服务的健康运行需要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支持,要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与老年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老年护理有序开展。其次,要增加老年护理的财政预算,建立起老年护理的整体预算制度,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构运行经费补贴、困难老人服务补贴等。第三,要坚持老年护理公益性的发展方向,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大力开展老年护理服务项目。

4.2建立老年护理资源整合体系

以科学配置、合理共享、有效流动的原则对现有的老年护理体系进行资源整合。针对不同区域的卫生服务中心现状,在集团内进行资源合理配置。第一,统筹医疗设施资源的配置及共享,在医疗集团化运作下,在集团区域内实现医疗设施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过剩设备资源实现平行或下行释放。第二,人力资源共享,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人力资源共享。将医疗专家及护理人员进社区制度化。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坐诊;推进健康服务进家庭,让医生护士参与到社区服务团队中;推进集团内会诊制度,建立会诊中心。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使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向优质化发展。第三,实行分级服务、双向流动,根据老年人护理及医疗需求的不同程度,在医疗集团内实行分级服务。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社区提供阶梯化服务,同时针对老年人不同阶段的身体状况,实现向下及向上的服务转移,保证老年人能得到最适合的医疗护理服务。

4.3扩充专业人力资源队伍

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弥补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的缺口,必须重视当前养老机构从业人才队伍的挖掘和培养。培养一批专业的老年护理服务队伍。由医疗集团选派老年病医护专业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除了专业培训外,强化继续教育,促使从业人员更具专业化。同时,加大向社会进行老年护理人员招聘力度,按集团内人事聘任办法给予相应编制及待遇,充实到老年护理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