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
从当今的幼儿教育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学龄前教育小学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抢夺生源,过多开课
当今的幼儿教育由于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之内,有很多的私立学校,而且幼儿园的竞争压力较大,所以出现了争夺生源的现象。而受生源压力的影响,各个幼儿园都开展了所谓的特色学科,让家长一看便感觉到耳目一新,十分的有用,从而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该幼儿园学习。但是由于幼儿园的水平不一,对一门课程的开设并没有科学根据,很多时候都是仅根据家长的需求便随意开设,而幼儿究竟能否接受,是否愿意学习就无从知晓了。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并不是那么认真。这样教师会责怪孩子掌握能力差,或者精力不集中,而不从自身来寻找原因,思考这样的课程是否适合学生,有没有超过学生的接受范围,让学生产生压力,所以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幼儿童年的一种变相摧残。
(二)私设学校,良莠不齐
幼儿教育在人一生的作用及其重要,很多家长为了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不惜花高价钱,请好的教师为孩子进行专门的辅导。但有的家长对于这方面不甚了解,认为幼儿只要能接受超前的教育,不管是在哪个幼儿园都可以,这样的思想就导致了社会上各类幼儿园层出不穷,而幼儿园的开设受的管制较少,所以也造成了当今幼儿园良莠不齐的现状。很多的幼儿园仅仅是在形式上打造成贵族幼儿园,而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以及日常餐饮住宿的安排上都十分不专业,而正是由于这种不专业的幼儿园,让幼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他们一再的追求教育超前,让幼儿能尽早接受更多的学龄前教育,使得幼儿早早地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不当
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动手实践,让他们能够在亲身的实践中去感受日常所接触的事物,从而对该事物产生一种概念,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能够在这种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启蒙。而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让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将重点放在了课堂知识的讲解上,例如拼音的读与写,英语单词的记忆,且课后的作业也越来越多。细想我们这辈人在童年时期所接收的教育,跟现阶段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不乏有优秀的人才产生,所以,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并不在教育超前这个问题上。如果仅仅通过课程的提前来提高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那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心生抵触,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日后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影响。
二、学龄前教育小学化的负面影响
(一)剥夺孩子的自我成长能力
幼儿在这一阶段尽管需要教师或者家长引导,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幼儿在这一时期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身边的事物,去形成一种概念,并产生一种定性的思维方式,而很多时候这种能力是在乐趣中养成的。而大量的知识教学则剥夺了幼儿的这种乐趣,让幼儿在很早的时候就面临着各种作业的压力,很难通过自我成长来获取能力和知识。
(二)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但是若在该玩的时候剥夺幼儿这种权利,而是让他们去做不喜欢的事,试想这样的结果会好吗?幼儿越早接触知识,就会越多地对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况且现在的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而设置各种各样的课程,确实给了幼儿过多的压力,让他们体会不到童年的快乐,从而影响日后的学习和发展。
篇2
一、正确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
儿童由于年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并未经过社会功利观念的熏染,因而极为简单纯洁;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是非观不明确、自我控制力差等缺点,需要教师、家长及时的监督和教育,才能保障健康人格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要充分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简单和纯真,努力站在儿童内心真善美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我是被爱,被信任的,在他人的眼中我是很棒的孩子。”这样对儿童无形中产生正面的感染力,使儿童在被他人信任的同时更加懂得自尊和自爱。此外,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就对学生妄加论断,要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立场,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训斥儿童的立场,努力了解学生犯错误的背后原因,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纠正儿童错误的认知观念,帮助儿童深刻反省自身的不足,促进儿童的转化。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教师在面对顽劣异常,屡教不改的儿童时,不要认为是孩子的原因而对他们大肆批评,要探究学生的内心认知问题,找出儿童情绪出发的关键点,及时解开儿童的心结,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教师还要善于进行工作总结,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结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二、耐心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阶段性、顺序性等特点,幼儿也存在着发展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同一班级的儿童其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儿童时要充分了解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区别地对待。尤其是一些学习不好、领悟能力差的儿童,容易因为自己在班级体中的落后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他们心理更加敏感,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和小伙伴的友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切不可粗暴地批评他们,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去积极引导儿童,逐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和耐心,才能使孩子在情感依赖的基础上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时,还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教师在审视学生时应具备多元标准观,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使幼儿教育,强调的是儿童身体各项技能的锻炼、社会性人格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非功利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家长来访日”的接待工作,及时总结儿童在幼儿园内的近期表现,和家长交流儿童的信息,加强对儿童的理解;善于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提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事项,努力使幼儿园教育能和家庭教育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对于儿童的犯错误行为,教师要深入探究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等深层原因,对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要及时、耐心地沟通和更正,以确保幼儿在更加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幼儿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爱心和耐心照亮学生的心灵;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充电以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为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艳单位:山东省金乡县金色阳光幼儿园
篇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通常是先抛出一定的问题,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在经过幼儿充分的探究讨论后,才会在汇报阶段指定某一幼儿进行回答。这种做法的意义就在于使所有幼儿都能够有机会对某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例如,我在“自我介绍”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了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并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这个男孩是谁?他来自哪里?”在幼儿好奇的状态下,引入幼儿上来说一说的环节:“图上的小男孩假设是你,你会怎么进行自我介绍呢?”我请一位幼儿上来进行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李萌萌,我来自三元小区。”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在倾听、思考的同时,还多了思考问题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提问的时机对于提问的效果来说显得非常关键。
3.因材施问,注意提问对象。
“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教师要本着面向全体的原则,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做到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其中的机会。在提问对象的选择方面,要做到面向所有幼儿,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同时,灵活采取兼顾两头的原则,依照提问的难易程度而确定不同的提问对象。比如有这样一个幼儿,在各方面的表现跟同龄孩子比较起来都有较大的偏差。但他很喜欢绘画,每次上绘画课时,他的积极性很高,表现得异常兴奋,常常会随意说话,可一让他站起来回答提问时,他却又答不出来。我知道,这是典型的“有货倒不出”的例子,这个孩子有一定的绘画天赋,但口头表达能力却相对滞后。于是,为了给他更多的鼓励,在一次课后跟他来了个小约定:如果以后老师提问时,自己确实会的就坐正举手,老师就叫你回答。不会的时候就不举手。这样一来,我就利用他举手的机会向他提问,并及时表扬他,慢慢的这名幼儿举手的机会多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高了。由此可见,教师提问,对于每个幼儿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要懂得通过提问来保护和塑造每一个幼儿。
4.有效评价,注重鼓励表扬。
篇4
于是,在整个活动中,我便给予中,夸奖他进步了,勇敢了。课后,我看到文文一直用微笑的眼睛不停地望着我,这事以后,文文开始有意无意地主动找我说话。几天之后,我发现文文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和小朋友间也能友好地交谈并玩得愉快,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能力都有较大的进步。
一个幼师就该具备读解幼儿心理能力,常捕捉他的细小举动,以此读懂他的心灵。有时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多,一个微笑、一个肯定、一种赞扬的目光足以。
篇5
关于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虽然早有人提出,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却极少向我们提及相关的信息,作为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在读生,我觉得有必要和我的同学或以后的同行一起来探讨这个敏感的问题。因为只有正视,才会有真正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幼儿教师的心里应该永远是充满爱、充满童真的健康的青春的,支持这种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永远是天真无邪,可爱纯净的幼年儿童,而且她们工作的内容也是充满童趣的。然而事实却不尽然,近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访问以及网上资料的显示,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主要有体现为:成就感低,压力太大,害怕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还有职业倦怠、。当然,前者也是造成后者的主要原因。
那么,造成这些心理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来看压力这个问题。
幼儿教师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据说其压力程度仅低于消防员。这些压力来源于这个职业的各个方面,(一)、便是幼儿的安全问题。
一个幼儿园教师这样说:“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压力你可想而知了,是很大、非常大、相当大!常常被某个孩子从哪里摔下来的噩梦惊醒。孩子若摔了点血更恨不得让我血流如注来对换!每次放假过后,看着好几个孩子挂着彩上幼儿园时(严重的缝好几针的)除了心疼就是庆幸;幸好不是在幼儿园跌的,否则我铁定下岗!”、“辛辛苦苦地工作着,脑子里整天想着孩子,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在家孩子怎么摔大人都觉得没事,怎么骂都觉得天经地义,可在幼儿园,孩子自己跌跤就和老师不依不饶,投诉半天还到网上去发帖开骂,郁闷.有的家长来接孩子放学,先把孩子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就差没看孩子有没有少根头发了,上帝保佑我们的孩子吧!”幼儿园教师的压力由此可见!每天都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孩子的调皮天性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和许多的不可控因素,使得幼儿教师不得不对在园幼儿的安全问题而承担巨大的压力。
(二)便是工作的压力。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繁杂琐碎,而且都得负担教育、保育双重任务,开课多、活动多、比赛多。每年、每学期,甚至每个月,幼儿园都有对外公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尤其是一些示范园、实验园更多。这些活动主要有:幼儿一日生活观摩、活动设计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赛课、说课等各项技术技能比赛等。其次还有根据一些节日活动开展的文艺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参与,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准备。
(三)是个人婚姻的压力,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师是以女教师为主的,而幼儿园的环境较为封闭,交际狭窄,加上幼教社会地位不高,加上工资较低,使得幼儿教师成家难,压力较大。
其次,便是成就感问题。
(一)尽管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作辛苦,但是其成就感普遍不高。原因在于:幼教工作量巨大但大都繁杂琐碎,幼儿教师自己觉得累,但是社会并不承认其价值,大众普遍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都是小儿科,画点花花草草,讲点小故事活着唱两首幼儿歌一天便算是过去了。这种传统的大众眼光使得教师工作时职业成就感太少,也就缺乏了职业自豪感,影响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
(二)桃李满天下却无成就感核心期刊。一幼儿园教师写到:“幼儿园老师跟其他老师一样桃李满天下……可怜我辛辛苦苦与你朝夕相处三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幼儿教育论文,你一出园门,就把我遗忘了偶尔发现以前班上的孩子,我先热情打招呼,那头冒出一句:“你谁呀?”真是我心照明月,明月照沟渠!不过不能怪他们,试问有几个人长大了还记得你幼儿园老师的麽样呢?”
(三)幼教工资普遍不高,劳动重复, 同时其社会地位不高,7月暑假时,幼儿园的部分老师会选择离开这个岗位,使得原本师资力量不够稳定的民办幼儿园又遇教师瓶颈。当然职工的离职并不仅仅是工资的原因,但毕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有些老师也反映工作强度太大,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骨干教师要好点,普通的老师每个月的工资也就1000多,还没有一些服务员的工资高,服务员还不用承受那么大的压力。拿着不高的工资却要负担大量的工作量,这让幼儿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工作价值进行衡量评估,也造成其职业自豪感成就感的降低。
第三,是害怕孩子综合症。
很多幼儿教师说:“当上幼儿园老师,都不想生小孩了。”虽然其间不免有些玩笑的意味,但很多幼儿教师早一天嘈杂繁重的工作之余,却是对孩子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回避。也难怪一个幼儿教师这样说:“可怜原本一个个细声细气、温柔娴静的美女老师们,半年下来都变成了大嗓门的泼妇,声音小点谁理你呀!谁说幼儿园老师都很温柔,那您一定不是幼儿园老师的家属。回家后脱口而出的歌是幼儿园里常唱的歌曲,开电视得将声音放到最响,入睡了,孩子们还会不请自到,匆匆挤进梦中。。。。。。。以前看到别人的孩子喜欢得不得了,现在看到亲戚家或朋友家的孩子都要避而远之。生小孩?NO Way!”
第四,焦虑、抑郁、自卑
我曾在查治疗失眠的相关信息时看到一个求助者这样说:“我女朋友式幼儿教师,她的工作特别累,可是一到晚上却很清醒,总也睡不着,该怎么办?”
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和服务对象是小孩,因此责任重大。相应地,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比其他群体大。另外,从幼儿教师工作性质来看,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整天与孩子打交道,给幼儿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许多挑战。面对无知的孩子,常处于教导的身份,教师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总爱教育别人。幼儿教师生活环境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幼儿教师做事小心谨慎、爱计较,这本来是工作需要的,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繁杂而细碎,工作需要认真而细致,但如果长期如此,易形成过度敏感的性格特点。幼儿教师若不善于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进行自我调控,与成人交往时,会因不适应新环境,产生许多难题、障碍和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第五,职业倦怠。
我想,前面四点已经解释了这个职业倦怠的原因 ·
篇6
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多种多样,人们一致强调学校和教师对幼儿教育影响的重要性及主导作用,但却常忽视了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杀手锏~~~家庭教育。
研究证明,人生的头六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六岁以后所有发展阶段的总和。而早期教育与其说给孩子许多东西,倒不如说是让孩子失去许多东西。为了不让孩子失去更多,这就要求提高家庭教育素质。因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素质左右着孩子的未来,也是影响他一生的、最重要的老师。
那么,父母该如何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呢?众多学前教育专家指出: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中,捕捉儿童身心发展各个阶段的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经研究调查显示:“人对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小到几乎觉察不出的事,都具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则要求甚严和细心,具体来说家庭教育要做到以下十戒:
一:不要瞧不起孩子。有时候家长也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到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三:不要贿赂孩子。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四: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有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孩子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幼儿教育论文,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五: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核心期刊。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六: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明,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八:不要纵容孩子。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自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更不要对孩子说反话,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还很弱,若在他犯错误时说反话则会误导孩子,使他遵循、认可“反话”。
十: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假如你希望一个2岁的孩子同5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篇7
2激发性
激发性是以幼儿教育提升个性化发展上的某种能力而设定的。游戏中的情景、画面、声音以及色彩都是以激发幼儿学习上的主观能够性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游戏的方式在于简单,识别性强,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在手、眼、耳上的协调能够,对不同色彩的认知与想象区分功能无限扩大化。
3互动性
互动性要求幼师引导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性,借助于交互式的界面模式,可以在电脑、教育者以及幼儿之间形成一种融洽的互动、协作关系。幼儿教育游戏的好坏可以直接从互动性上得到体现。好的游戏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可以产生一种主动性的而非被动性的接受情感,体现出教育游戏的价值和开发的目的。
4操作简单性
操作简单性考虑到了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以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而制定教育幼儿为主要原则。在幼儿游戏开发中,必须要考虑到游戏是否过于复杂或者说难度是否过大。一旦设计出的游戏操作复杂、难度过大,不但不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还可能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游戏的体验。既使游戏内容和画面再怎么有趣、生动,都会因为上述复杂和难度大的原因,游戏教育的效果也会大大的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会阻碍幼儿自信心理的提升。
二、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分析
1扩大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
利用游戏丰富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首先体现在刺激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观察以及感受力上。当游戏中加入了色彩丰富的玩具时,可以加深幼儿对色彩的区分和认知。其次,对于幼儿形体以及质感上的审美认知,可以按照学习的进度依此加入一些形状简单到复杂的模型,供不同年龄段或者心理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最后,启发幼儿对美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也是扩大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上的表现。
2促进幼儿语言能力
提升幼儿的语言美通过游戏时相互交流的机会,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其基本思路时幼师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用语言交流,商讨游戏的方式和办法。另外,重复的童话叙述以及角色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幼儿掌握语言词汇、锻炼语言的能力。此外,对于语言游戏而言,可以首先创造一个虚拟的、幼儿熟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可以自由的发挥出对环境气氛的抽象理解能力,并且通过游戏实践加深对抽象词汇的理解。
3培养幼儿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对于培养幼儿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对游戏的设定,让幼儿扮演和模仿幼师上课的行为,带动做游戏的方式以及日常中如何关心幼儿的举动等。这样幼儿可以从老师的视角去理解身边的人和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情感,通过亲身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可以消除幼儿嫉妒、自卑、厌倦等等不良负面情绪,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丰富自己内心情感世界。
篇8
比如在晨间活动、室外活动、艺术特长教学等方面,都可以把不同班级的小朋友集中在一起,实行混班制的活动或教学。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交流。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优化教育资源与理念间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一方面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教育的另一潜在资源。通过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使城乡之间的孩子互相交往、互相进入彼此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这对孩子是另一丰富、新鲜的信息刺激,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丰富多彩,认识到自己成长的环境外还另有天地。比如开展“城乡娃娃手拉手”的交流活动,邀请农村的孩子来城市幼儿园做客,让小朋友模拟社会待客的方式培养孩子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而农村的孩子则通过带来自己家乡的照片、礼物,讲述自己在农村生活的见闻等,丰富城市孩子的视野,还可以通过农村孩子邀请城市孩子去做客的方式,增加城市孩子的见闻,丰富孩子的视野。城乡幼儿园的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孩子视野的开阔与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园的优化教育资源与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大有好处,通过借鉴不同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理念,促进自己园内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篇9
在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导入这个环节。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开门见山,直接让小伙伴们做游戏或者自行玩耍。笔者认为,这种教学的方法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十分科学的。因为幼儿此时的年龄尚小,很多东西我们应当循序渐进地去引导,让他们慢慢地对体育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而不是让他们误以为体育课就是游戏课。
2.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恰当
幼儿的体育训练要掌握好“度”,这是由幼儿的身体条件决定的。同样,体育教学活动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和计划。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不恰当,导致幼儿既达不到训练体能的目的,又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比如,有的幼儿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不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和身体承受能力,一味地只知道让幼儿不停地反复练习,中途也不注意让幼儿适时进行休息或保留恢复体力的间隙,频率和次数让幼儿根本无法接受,更有甚者,站在成人角度来组织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其强度远远超出幼儿身体所能承受范围。如此这般,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组织策略的好坏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率。在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征,适时地设置教学各个环节,巧妙地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活动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这是教学活动组织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里的导入就是体育活动的开头,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法还是较适合小班幼儿的:
(1)游戏导入法
小班幼儿的体育课堂很大部分是游戏组成的,这使得体育课堂的游戏导入更具优势。教师可先在课前组织幼儿玩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首先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引导他们上好整堂体育课,又能提升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1)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就是以幼儿教师所提出的具有引导意义的问题为中心,以使幼儿产生疑虑并积极思考为目的的课堂导入方法。这种方法在小班体育教学中同样适用。比如在开展《小白兔拔萝卜》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小白兔去拔萝卜时要经过小河,还要经过什么地方呢?”通过这样简单的提问,从而激发幼儿想像,又引出体育活动的下一个环节,使幼儿对体育活动更加有兴趣。
(3)表演导入法
事实上,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中也含有一定的表演成分,如果能够通过直观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方式来导入课堂的话,就可以刺激幼儿的神经,使幼儿的注意力得到高度的集中,还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参与度。如《小鸡捉虫》体育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表演小鸡怎样从蛋壳中钻出来,吸引幼儿兴趣,然后通过出壳的小鸡捉虫此本领进行体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在这样有兴趣的活动中,就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
2.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活动
在小班幼儿体育课堂上,教师应当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当幼儿在自由练习时,教师可以多鼓励一些做得好的,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之间互相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幼儿学习双脚行进跳的时候,随时提醒幼儿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如有错误的,就及时指出,互相纠正。二是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细节的观察和引导。在观察幼儿动作的过程中,还不能忽视了对所有幼儿的全面观察,不然会造成良莠不齐的效果。三是要特别注意训练的密度和强度的分配,避免幼儿肢体疲劳,影响身体发育。例如,在教幼儿学习蛙跳动作时,教师就应当及时地考虑幼儿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总体强度。
3.及时开展课后的评价工作
教学活动的组织除了课前和课中,还包括课后。课后的评价工作是收获效果反馈信息的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不容忽视。一堂体育课下来,幼儿教师应当主动地与幼儿倾心交谈,问幼儿在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玩得开不开心,等等,当幼儿作出回答后,教师应当及时回应,同时,教师还要多鼓励幼儿,让幼儿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及不足的地方,教师的语言要温婉,以表扬激励为主,如此才能激发他们下次上体育课的浓厚兴趣。
篇10
舞蹈是通过不同舞步舞姿韵律等元素结合而成的,不同的元素结合会形成不同风格的舞蹈,舞蹈在创作和表现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创造教育”是指引导幼儿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教育在某些程度上体现了“创造教育”,因此可以通过舞蹈教育来辅助“创造教育”的实施。第一,培养创造思维。在舞蹈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舞蹈风格是不同元素灵活的结合,给学生灌输一种灵活的思维并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创造思维。第二,锻炼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一种动手能力,不仅仅是停留在思维层面,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可让学生自行尝试编舞,让学生可以在舞蹈中自由发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幼儿舞蹈水平有限,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其自信心,切勿要求过于严苛。第三,创设创造环境。创造需要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里,舞蹈中灵动的舞姿和优美的韵律,能使幼儿处在愉悦的环境中。舞蹈可以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调剂,让幼儿劳逸结合,保证幼儿的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科学证明,幼儿经常处在快乐的环境气氛中,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发挥舞蹈教育的团体性,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
舞蹈是一项团体性的活动,舞蹈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舞蹈的综合表现。协作是幼儿时期需要重点发展的一项能力,是幼儿未来良好发展的最基础需求。通过舞蹈教育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增强交际能力。交际是一切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在舞蹈教育中,幼儿一起练习舞蹈,有很多时间可以一起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交流,也可以给学生一个舞蹈主题,让学生自由探讨,久而久之,学生的交际能力就会有所提高。第二,建立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幼儿的主要社会关系,同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人格的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协作的基础,在舞蹈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大风吹”、“sevenup”这样的破冰游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进而建立同伴关系。第三,进行团体合作。团体舞蹈需要一个团队默契的配合,让学生进行团体舞蹈表演,可以让幼儿体验为同一件事努力的乐趣,使之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最终达到默契配合。
篇11
②顺序。根据谁先掷到6来确定谁先走、谁其次、谁最后。根据所有飞机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确定谁胜出、谁其次、谁最后。
③数量关系。根据所掷的数字行棋。幼儿园小朋友在玩飞行棋时经常会发生各种争执,有一次笔者负责的班中有两个孩子(暂时称为欢欢与鹏鹏)。欢欢说:“我还没有走完格子,你怎么就开始掷骰子了?”但鹏鹏不予理睬。争了一会儿,没什么效果,而且开始有肢体动作的苗头要产生。这时笔者便走过去蹲下身询问事由,然后说:“老师也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笔者跟他们讲了下棋的规则,并趁他们高兴的时候,跟他们说:“下棋要遵守规则,否则大家就玩不成了,我们做别的事情,是不是也要讲规则啊?”欢欢与鹏鹏都点头表示同意。事实上,我们很难要求孩子们玩游戏中能达到所有的游戏目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时间,游戏中的孩子都会表现得不一样。比如上面的案例,事实上此时老师要把握的是关于规则意识的建立。孩子争吵,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是因为幼儿对规则意识的模糊,所以老师要注意介入的内容和时间。如果孩子通过自己协商可以取得一致,老师就不需要介入,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谈判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如果孩子冲突升级,产生了情绪性因素,老师就需要介入。介入的方式不能直接以命令的方式,因为灌输式的服从和幼儿本体意识的觉醒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笔者也经常听见孩子说“这个太难了”、“我们选个简单的吧”之类的话。棋类主要的价值之一是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因为孩子不愿意继续尝试,就听之任之,那么抗挫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便放弃了。但笔者也不能严历训斥,强迫要求孩子参与游戏,这就违背了了弗洛依德认为儿童游戏应遵循的“唯乐原则”。笔者要做的是让孩子喜欢上这个游戏。所以,笔者的方法是和孩子们动手画一个大的棋盘,颜色由孩子们自己填,还请孩子们自己设计了一些关节点,如邮局之类的。同时,极大的简化了规则,让所有的孩子基本一听就会,诸如一开始必须要投6点才能开始、最后要倒退等等较复杂的全部取消。结果孩子们抢着来玩,很有兴趣。笔者于是趁热打铁地说:“怎么样,一点都不难。你们做任何事都行的!”
2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游戏是自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儿童自发的想进行某种活动且从中得到满足就是游戏,当儿童预见一种活动的未来且具有一定特定的结果,并为达到这个果而付出持久的努力,游戏才变成了工作。儿童游戏的结果是会让儿童进行更多的同类活动,而不是按某种目的继续进行规定的行为,工作则是要将所有的活动归结于最后的目的。”杜威的理论引导我们思考和设计教学游戏的框架。从设计的角度而言,飞行棋游戏是个很好的教学游戏,但事实上在很多幼儿园,它只被放在活动区的一角,很少或几乎不予以关注。材料一般,缺乏童趣;规则复杂,不利于幼儿理解。下飞行棋,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下棋,而是学会了这种棋的规则,从中学会如何走相同类型的其他的棋(游戏对儿童发展的贡献不在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贡献是学会学习——贝森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提高和改进:
2.1让孩子参与游戏的设计,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为儿童提供最简单的物质材料,而非像恩物那样是被教育者设计好的直接用于游戏的辅工具。直接为儿童提供想要制作的物体的原始材料能让儿童更早接触更多的生活概念。儿童可以从观察材料的构成开始,获得一些直观的感受,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实际操作,获得想要的成果,同时收获快乐和知识,在此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绝不能直接干预儿童的行动。飞行棋,事实上包括棋盘、飞机、规则等,都可以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比如在游戏过程中,不是掷骰子,而是采取抽木头数字的方式。同时,不仅配有各种颜色的飞机,还配有玩偶、小动物等品种。另外,规则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提出来,只要能取得一致意见,就是可行的。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远远比机械性地下飞行棋有价值得多。
篇12
多元的美学观点,除了有助于研究者重新省思自身的教学模式与过于制式化的课程经验外,如何将课程经验“艺术化”也包括了理解幼儿对于经验的感受,以及本身对于课程互动过程中各种条件因素的敏锐性,教师不单只是如研究者所述无意识的教书匠,而应是具有个人意识的艺术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幼儿透过教育的过程,摆脱社会意识与主流价值的操控,使自身得以自由地存在,这才是研究者最终所关心的问题:如何使幼儿得以展现其主体自由的意志。
二、美学价值就在于它重新审视了课程中幼儿的主体问题
以及对课程意涵的扩大与充实。而随着美学如何激发幼儿主体性,并使之得以展现的主张不同,也在课程上形成不同的课程美学派别。就此目的看来,同样也借助美学做为主体展现的另一种途径的。傅柯的生存美学思想,是从各种权力论述与社会脉络中来思考人可以如何存在的问题。如前所述,当幼儿进入到教育体系开始,幼儿本身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主流意识与价值的影响,而且经由各种评量机制与学校制度的运作,幼儿不自觉地成为规训下的主体,就傅柯看来,这其实是论述实践的结果。过去研究者习惯以“唯有念书才能换取好的未来”这种主流意识来思考课程问题,致使课程成为知识训练的场所,深究其原因其实也是一种论述实践的结果。傅柯提出生存美学思想的目的,正是积极寻求身为人的“能动性”。他透过自身对于界限的体验与超越,不仅展现出人与权力论述抗衡的那一面,也呼应了前述研究者在教学现场中的困境与无奈。更重要的是,他从古代希腊人对性活动的道德反思而发展出各种具自我意志的节制风格所获得的重要启示,揭示出人作为自身的统治者,对自身的行为实践所行使的自我决定的能力。换句话说,傅柯的美学观不在于探究课程中的美感经验,或是探究课程本身蕴涵的艺术性,而是着眼于人的“自由”与“解放”,探讨人一方面既能满足自身的欲望,一方面又能妥适地生存的生存艺术。因此,许多的课程美学观点虽也是重视幼儿的主体经验,以及探讨如何展现主体性之问题。但研究者认为,傅柯的生存美学思想从主体的解构与重构来探究人的“存在“问题,能有助于我们重思课程目的与经验之合理性,也响应了研究者自身所遭遇的教学困境。这也是何以研究者聚焦于探究傅柯生存美学思想的原因所在,为的就是寻求课程的另一种可能性。
篇13
(一)授人以鱼
1、词汇教学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比较头疼的部分,如果按照要求大量背单词,尤其是一些较难、较抽象的单词,无疑会加大学生学习负担。因此,根据实际需要,我将其化难为易,化多为少,提炼出将来在幼儿教学中有可能用到的一些单词,精讲多练,并有针对性的分为:color、school、stationery、transportation、verbphrases、nounphrases等40余类共计700多个常用单词。这些应用频度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既简单又实用,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单词的负面情绪。
2、口语教学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练好口语的意义毋庸赘述。学好口语,语言环境相当重要,没有环境的逼迫和熏陶,只从书本上学,是很难真正学会一门语言的,口语能力更无从谈起。这样,创造学习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和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用英语教学,学生的问答与交谈也要求全部用英语进行。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不要怕犯错误和认为别人会瞧不起自己,任何人也都不要嘲笑别人所犯的错误。学生的口语错误,在坚持不懈地大胆说练中,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是一定能够逐渐克服纠正的。总之,尽量做到:“Wheneverandwhereveryouare,justtalkinEnglish.”此外,英语教师还要不断地为这种口语氛围“添油加醋”,要想尽办法,撩起学生心中要学好英语口语的强烈欲望,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劲头。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和魅力,并从中挑出能够打动学生的经典语句让他们记忆是个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