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四年的心路历程、实践感想、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评判和反思,对青春及人生
的理解和感悟,重新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制订今后的计划和目标,在
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毕业总结论文由学生自己命题,可采用记叙文
散文、议论文等多种形式。
3、页面设置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用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
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化工系统一规定的格式。
4、字体要求:文章要求3000-5000字,标题一宋体3号字,副标题、正文、标
题二均用仿宋体4号字。
5、页眉及页码: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大庆石
油学院华瑞学院化学工程系2011级届本科生毕业德育论文”。页码从正文开始
篇2
在本次征文活动中,将就如何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极大地发挥社会力量,促使广大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集中广大教师的意见,借助幕后真实感人的故事,反映这个公益项目对全社会的深刻意义。
学易网推出高考辅导系列课程
随着2007年高考的临近,学易网(省略)推出名师经典辅导系列,由名校特级教师讲解,针对考生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进行辅导。提供独特且有针对性的高考内容,学易网的网络课程无疑给备考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帮助。
目前,学易网高考频道的内容,包括了大量的备考提示――如倒计时和各地3~6月份的具体事务,推荐的高考课程,热点新闻和参考资料,报考指南、政策动态等栏目。让高考生利用网上资源了解更多的高考信息。而像试题集锦、心路历程、名人访谈和经验交流等内容,为考生备考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源需求。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会议征文活动启动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将于2007年7月26日至28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本届学术年会将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以特邀报告、、信息技术教师专场、研究生专场、协作组工作进展专场等为主要形式开展。其主要内容为: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游戏、机器人教育、高等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程实施、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等。为保证会议学术质量,现面向全国征集相关内容的论文,并计划正式出版论文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进展(2007)》(不收取任何费用)。
附:会议及征文活动相关事宜请与第三届学术年会秘书处或专委会秘书处联系,或浏览会议网站:210.31.182.165/NBArticle/。
汤姆逊的播放解决方案助SFR进军固网市场
篇3
上海交通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在“本科生研究计划(PRP)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实践模式,深化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施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它遵循的原则是:“鼓励创新、培养能力、循序渐进、注重实效”。该研究计划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项目支持让学生逐步适应撇开导师这条拐杖自己去走自己感兴趣的路。本科阶段的大部分实验研究长期以来都还保留着“师教生从”的状态,或多或少会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导致拿着漂亮实验报告或论文的人实际上并不清楚、或并不深入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做了些什么。2010~2011年间,我们参与了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通过由学生自主提出项目,执行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践,从中体会到了与平时参与科研项目形式似乎一样而感受与收获却存在不同的体验。过程中收获到的远比大家曾期待的要多。
作为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与实验打交道几乎是每个同学都要遇到的事情。这次我们申请到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有机氯农药含量变化指示的上海淀山湖污染物时间标尺研究”,这是研究组第一次由学生自己主持的一份科研工作。大家激动、兴奋,同时也有几分忐忑。项目会是乏味的重复,还是发现与挑战,是追求完美的曲线,还是享受“坎坷”的过程,都需要去实践和品味。在整个研究中,从最初研究思路的形成,一直到项目结束,小组成员一起面对了很多“珍贵”的困难。这里面有的是研究计划以外的情况,有的则可能是一些人为的失误,亦有成员间意见相左时的坚持或妥协、结果不理想时的分析与补救等。如果未曾亲身经历,也许只会用时间与成果作为标准,对工作进行评价、考量。其实,过程中的思考、操作以及付出时的艰辛和收获时的喜悦,对在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才是这一路走来最珍贵的部分,相信它会被每位同学一生珍惜与怀念。因为,通过它大家“承担”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山高水长、景美花香,一个人只有走过了才知道。整个研究小组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收获的实际上比数据和结果更多。有人说,“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然而,真正成功的工作并不见得只是完美的曲线,对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收获的所有点点滴滴。有人开玩笑说“爱迪生之所以能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继续努力是因为他不用写实验报告”,这虽然只是一句调侃,却也不无道理。对学生而言,本来实验追求的并不只是那些付诸笔端或字面的结果。通过不断尝试去完善、体会的过程与经历一样是重要的结论。因为只要曾经在正确的方向上付出过,它有一天定会化作成果体现出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项目的执行者,更是研究工作的统筹者。比如,前期的计划、准备,一些材料的购入,学生与老师间、与学校主管部门间的沟通等,一些似乎是琐事的内容更是从各个方面锻炼了学生。从不时出现的“压力”与挑战中,参加者懂得了机会与责任的一些内涵。工作中,激励学生不畏这些琐事的是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潜在的责任感。过程中,不停地跑老师办公室、实验室、物资处、教务处等工作环节,变换着角色与不同部门打交道,这样那样的不顺心,让原本就很紧张的大三学生生活更增加了压力。有的同学甚至怀疑自己当初参与实验的决定是否正确,因为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不是必需要完成的。是不是不应该找那些额外的负担,或者说是不是简单的满足于程序式的实验工作本身更好?然而,我们研究工作的整个过程却真实的让大家在承受了很多后得到了书本、课堂上得不到的许多东西,从中也真实地感觉到科研工作原来真得是很有滋味、乐趣无穷,因为整个过程都伴随着不断思考、努力和这些之后出现的我们想要的结果!由学生自己策划完成项目确实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体会研究工作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体验了面对和解决困难的思考与心态、取得成果时的喜悦与来自团队的力量,这对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及处事能力是绝好的实战练兵。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时间,同学们设身处地地学习和体会到了面对问题时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去沟通、去思考、去解决,而不是自怨自艾。这次研究实践使大家真实地认识到努力坚持自己的选择并迎接和应对过程中的每一个挑战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一项创新研究,无非是最初一个特殊角度的简单想法,然后深入了解本领域的工作,这个过程中又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合理的坚持,不合理的则舍弃……这样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反复地思考甚至猜想,会让自己的认识较理性和较完备以至产生飞跃。对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即使是对那些错误的想法曾进行过的错误的判断也能使你收获很多。所谓科研创新就是创新想法的科学实践,而创新的动力就是那些对不确定结果强烈期待的冲动。那么它的结果好与差是你在完成前不能完全预见的,这便是与一些成熟的跟踪工作的区别所在。未知的结果,对科学研究者是残酷的,或许它考验的正是你的思考与理解,也包括面对成功或失败这两种截然不同结局的心态。我们的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经历是一次对我们能力与素质检验、训练、培养和提高的非常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实践,它将会是我们长期思恋的一次学习、工作经历!
概括这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执行中作为参与者心路历程的感受,其能给我们启示的应包括:(1)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新生事物,由于其从形式与内容上对学生都有科学研究中突出体现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应对和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训练与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2)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需要每一个教师以及教学管理层从新的高度给予重视。
篇4
一、英文影视体现的西方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
1.独立自主自强的奋斗精神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英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美国小人物Chris自己创业、奋斗的励志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期,Chris是一个交不起房租、被房东驱赶、被妻子抛弃的失败者。他只好带着全部财产每天和儿子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但即使这样Chris从未放弃,他每天卖仪器,做实习生,去教堂排队争取救济住处,并乐观地教育儿子。凭借坚韧的努力,Chris最终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后来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影片中自立自强的Chris被看成是西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最好诠释者。
2.择业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这是西方职业价值观的主流思想
西方职业价值观主张,择业观的形成包含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前景预测、求职指导等因素。而自我认知(包括个人兴趣、性格喜好等)是决定其他形成因素的主导项。
英文剧《实习医生格蕾》中主要人物大多因为对医生职业的喜爱才选择了这个行业,而在电视剧第一季中,他们初入医院的职业热情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当女主人公Grey第一次争取到参与外科手术机会时,她在手术台前想, “I love the playing field 我喜欢这个让我施展才能的领域”。其实剧中很多情节都表现出实习医生们为了工作所做的各种牺牲,这正是源于他们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西方人在择业时,会把个人兴趣喜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有了热情,才会在一个岗位、一个行业里做到最好,并实现自我。
二、英文影视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的优势
1.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上引导学生从英文影视中去领悟并学习西方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尤其学会在逆境里以乐观坚强的态度去面对,培养克服困难打败挫折的勇气。要避免大学生心理、经济上对家人、老师的过于依赖,教会他们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职业做选择。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
在大学生职业指导课堂,通过一些英文职场励志影视剧告诉学生,择业不仅仅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我实现,利用一些英文职场影视剧的成功人物来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和评估,发现自身优缺点、特长与兴趣爱好,以此作为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而不要把图安稳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更不要把物质回报看的过于重要。
三、英文影视应用于大学职业指导课堂的具体方法
1.循序渐进引导法
选取英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Chris与儿子有一段经典的对话,当儿子告诉爸爸他将来想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时,Chris说,“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保护它!你想要什么,就要去努力得到!)
可以先找学生对电影的故事背景做简要介绍,然后根据影片情节分组讨论:“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如何保护自己的梦想?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去得?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梦想,梦想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最后可做简单提问,电影最后的结局Chris是不是捍卫了自己的梦想,他如何做到的?你有什么感触?
通过以上的讨论与提问使学生意识到,择业是人生大事,选对职业是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拥有努力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才是实现梦想的开始。
2.现场表演法
《穿Prada的恶魔》是一部美国职场励志电影。它讲述了一个职场菜鸟如何一点点蜕变成为职场达人的故事。从影片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编排情景剧。如主人公Andrea一开始得到时尚杂志工作的欣喜、工作初的得过且过、工作中的慢慢改变、出色完成工作并为了进步狠狠打压别人到最后离开杂志社找回了自己的幸福。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与观看中感受到一个人经历初入职场的青涩、适应工作的纯熟、最后释然放弃一切的特殊心路历程。现场表演法让学生对未来的职场生活有了更多的解读,让他们了解梦想与现实永远有冲突,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在职场实现梦想,将英文影视搬入课堂的现场表演法会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的生动一课。
3.课堂辩论法
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多方面,教育更是突出的地方。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利用一些中、英文影视做中西方职业价值观辩论赛的素材,双方同学根据中、英文影视剧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不同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了中西方大学生现有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等。
通过辩论赛学生更能清楚地了解东西方职业价值观各有的优势与劣势,正确并合理选取西方职业价值观有利的成分,摒弃我国传统过时的择业思想,为自己今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艾琦,杨昕.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宿州学院学报.2010.3
[2]傅巧霞.从《实习医生格蕾》看美国职场文化.电影文学.2012,23
[3]凌文轮,方俐洛,白利刚.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 心理学报.1999,7
篇5
新教本高中第一册的第一个文言单元塑造的是一组古代说士形象:有勇赴国难的烛之武、隐忍有远见的文仲,有善于讽谏的邹忌、委婉机智的触龙。教师在完成教本作品内部的这种形象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及时将阅读比较的触角伸到读本里去,如要求读《晏子故事两则》,寻找晏子的性格特点,从“使楚”看晏子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可以教读本上的《召公谏厉王止谤》,让学生揣摩出召公的政治远见和直言不讳的勇气。还可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如《荆轲刺秦王》,分析荆轲与读本中几位说士性格的不同;荆轲主要不是依靠机智,而是依靠那种不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去实现一种人生的追求。这种跨文本的人物性格比较,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积累写作的材料。
三、跨文本探究人物成因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之后,不少学生认为像烛之武这种人在先秦很多,不足为奇,他们倒很欣赏那个隐忍不乱、及时撤兵的晋文公。可利用教本课下注释:“即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一句,向读本延伸,晋文公曾经是个无赖贵公子,他后来是怎样成为胸有全局、临危不乱的君王的,可以让学生从读本《重耳之亡》一文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没有遭受卫、曹、郑的无礼甚至侮辱性冷遇,没有19年遍尝颠沛流离之苦,就没有《烛》一文中那位从容镇定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这就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一来,不但扩展了对人物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观。这就是在教本里建立形象,再在读本里探究这个形象的原因,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补充对形象认识的厚度,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跨文本感知人性多维
孔子是经师也是人师。学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诱”的一面,学完教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后,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练笔,不少学生谈到孔子耐心地引导四位学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学生的选择,并且客观地评价他们不同的志趣,但是,这是否是孔子的全部呢?或者说,孔子还有哪些性格层面的东西值得关注呢?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定还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这就把话题自然延伸到读本里去了。在读本《季氏将伐颛臾》里,我们看到了孔子“金刚怒目”的一面——他“当仁不让”,在“主义”和信仰面前决不后退半步的形象也是具有多重性的。
五、跨文本把握倾向基调
概括文章重点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基调。通过教本和读本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可以磨砺辨析和把握要点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对都市文化的解读,也涉及对传统文明的评价,可以和读本中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上海的弄堂》对照阅读。三人都面对传统都市文化,但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感情:汪曾祺是在怀旧的无奈中惆怅低徊,从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点;贾平凹面对“废都”古城墙,却昂扬出一种有中国文化魂魄的大气和自豪;王安忆则是从多个角度刻画了托起上海这座城市躯体的无数个弄堂,呈现了上海的历史沧桑。把阅读的视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确定要点,可以比较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来。
六、跨文本拓延文章主旨
作者的某一种著作一般有一个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读本同时选了里面的几篇文章,也就意味着与这种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这就是要立足教本,适当延伸读本。如《庄子》一书,教本选《秋水》,《读本》选《庖丁解牛》,《秋水》的主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视野的局限和谦虚的必要,这种作者主观立意和作品客观意义相分离的主旨“分裂”现象,还在《庖丁解牛》中表现出来:《庖丁解牛》用故事演绎保身、全身、养亲、尽年的人生旨趣,主旨在消极出世,却让我们看到了敬业求精、注重实践、把握规律的“言外”之意。教师甚至还可以引伸至《逍遥游》,庄子在《逍遥遊》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达到所谓“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绝对自由的“逍遥遊境界”,但是,庄子这种贬抑大鹏、为自己追求绝对精神的主旨张本的做法,并不能减弱我们对大鹏神奇浩大形象的向往,“鹏程万里”绝对是极富正面意义的形象。从教本里学会阅读庄子的文章必须具备两套眼光,再延伸到读本中进行操练,很有意义。七、跨文本建构知识体系
篇6
2.开办专题培训班
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团省委首批“青帆创业夜校”试点单位,已举办四期培训班,每期学员180人。2012年,学校与昆明市就业促进会合作举办了SYB创业免费专题系统培训班,首批培训学生86人;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培训创业学生400多人。同时,学校还购买了时代英杰公司开发的“职前网络学堂”,进一步丰富了课内外创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3.宣传创业典型
学校每年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参加各类创业讲坛、论坛、讲座以及沙龙活动,举办特色访谈节目——“赢在校园对话职场”,不定期地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和创业起步的校友,给在校生讲述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中创业人数已占毕业生总人数的近2%。学校的创业氛围逐渐浓厚起来,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涌现出来。“毕业伙伴”创业项目团队成员入选2008年感动云南十大人物;毕业生吕春华2009年创办的“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受到团中央、云南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黄涛创办的“富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带领群众致富,获得当地乡亲一致好评;2010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熊云,获云南省2011年“优秀创业者”荣誉称号;回乡创业的85后大学生猪倌濮玉涛,企业的年产值接近100万元;新科创业者、2012届毕业生马成高创办的“花样保鲜花”主要做出口生意,年销售额超100万元;2012届研究生李林辉在网上开办鲜花产品淘宝店,年销售额过100万元。
二、修炼内功,稳步推进创业指导
1.夯实队伍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一直非常注重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外创业导师的聘用。目前,长期在就业创业教学一线、工作一线的专职教师达60人,大部分教师获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创业导师资格证。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教师、企业家、行业骨干的资源,聘用50多名专家担任学生创业导师。此外,学校鼓励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学习中创业、在创业中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加强政策解读
为了让教师队伍吃透政策,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培训会,首先做到教师了解、熟悉政策,不留死角,能将相关政策内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然后通过各种座谈会、咨询会、宣讲会、主题班会、宣传展板、网站问答、短信平台、QQ、微博等,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和解读创业政策,讲明讲透、熟知熟悉、能懂能用。平时在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设立咨询点,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提供咨询。
3.活用创业大赛
以赛促氛围,以赛固基础,以赛强发展,是云南农业大学坚持的创业原则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学生参加了一系列创业大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在“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全国优胜奖、云南省冠军,在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铜奖,在云南省2011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2012年“城投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1个鼓励奖,在“青春彩云南动感地带MM杯”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1个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和3个优秀奖。
三、做实做细,积极提升创业服务
1.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云南农业大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资助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文件,不断加大在创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奖励资助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学校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组员。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保障了创业服务的高效运行和落实。
2.饱含真情,不断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
云南农业大学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自主创业资助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专项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创新。同时,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安排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家开展分类指导,跟进服务创业项目。2009-2012年,学校共奖励资助创业项目26项。云南省政府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实施后,学校积极组织自主创业毕业生项目计划书的征集、论证,筛选部分创业项目重点奖励、资助,主动和各承办单位及有关部门联系,为毕业生申请工商登记、申办创业贷款等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积极宣传办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截至2013年7月,共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1423本。
3.想方设法,畅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息通道
目前,学校已建立三条信息渠道。一是学校招生就业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专职就业创业工作队伍之间的传递渠道,二是学校就业互助协会与各学院学生会就业部之间的传递渠道,三是学校就业网、“职场情怀”QQ群、微博、微信与各学院就业网、QQ群、飞信群之间的传递渠道。
四、狠抓落实,有效整合创业基地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初步建立了一个集教育、指导、服务、培训、帮扶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园区主于学校东校区,共计有35间工作场所、1260平方米,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园区有规范的管理章程和办法,聘请了50多位校内外专家担任创业导师,设立了20万元创业园专项基金,为入驻创业园的优秀创业企业(项目)提供帮扶和服务。按照《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申报的企业(项目)经过严格的审评后方可入驻,对入驻企业(项目)进行年度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机制。目前已有23个项目入驻园区,学生创业积极性高涨。此外,学校还与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双方互派创业导师、政策互通、帮扶结对、资源共享,成为学校定点输送创业项目的基地。2011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成为首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012年,成为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并获批为全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五、着眼未来,有序开展创业研究
1.力争出版专著
为了宣传学校学生在创业之路上的奋斗历程,引导更多的学生认识并走上创业之路,云南农业大学积极走访、收集校友的创业事迹。2010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追梦彩云南——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纪实》;2012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就业与创业——建筑类毕业生成功案例解析》。
篇7
一、快乐学习法
快乐教学法决不是嘻嘻哈哈的教学,而是自觉自愿地学,高高兴兴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学。快乐学习的理论依据愉快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实施快乐学习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就是要优化课堂结构,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的一个失误,是漠视学生个性情感的健康发展,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淡化教学的实践性。不是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中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主人,而堪称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口袋。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的实质决定了它能够深刻影响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教师应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成师生之间对话讨论型教学方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书本感到亲切,乐于与书本交朋友;心情不好,就会见书生厌。良好的情绪就是适度紧张。学习的最佳效果实在紧张度及不太高也不太低,保持在适度水平的时候取得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是自己的情绪成为一股沁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是自己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以提高学习效果。单人的情绪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处在理想状态。当心绪不佳时,可采用转移法、自我暗示法、动作转化法、兴奋法、环境缓冲法等等进行调控。教师要真诚的去爱学生,能体谅和宽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怀他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并转化成为学习动力。
(三)创设良好新颖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快乐教学法提供有效的物质条件。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使用灵巧的小黑板、录音机、幻灯机,准备和教材配套的挂图、软片、录音像带等,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外倡导学生多读书报、听广播、看电视、玩游戏、种花草。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学效果。
二、心灵沟通法
教师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借助声音来表达的。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只有真正的把爱投放到学生身上,他们可以体会出爱的力量,也可以达到心灵的震撼。尊重学生,用心去沟通。尊重是相互的行为体现,只有用心去尊重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的尊重教师。因而,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应该更加重视用心去交流、沟通,做到彼此尊重,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嘲讽、奚落学生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师生关系更加疏远。尊重教师是每一个学生最起码的行为,同样,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也是教师师德的具体体现。
三、情景交融法
(一)以智育情
情感与认识是相互促进的。学生的道德情感是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情感;相反,没有对事物产生情感,也不可能深刻的认识事物,如果学生对没有产生感情,他们也不会认真学习这门理论。进行情感教学要做到以智育情,就使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以便加强学生对德育理论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做到以理智支配情感。
(二)以意育情
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以便使其主动地调控自己的情感。学生要真正成为情感的主人,只提高认识还不够,还必须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追求成功与胜利。
(三)以情育情
情感具有传递感染的规律,它可以是时间的扩散,也可以使空间的扩散。进行情感教学就要变情感的自行扩散为自觉扩散,以情育情。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力求用高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另外,要培养学生自制力,以便他们能自觉的调控自己的感情,力求避免不健康的情感影响集体和别人。
(四)以境育情
情感具有受所处情景制约的规律,任何情感活动都与情景有关,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的作用。在情感教学中应当重视以境育情,在授课中要尽力给学生创造引起情感的情境。首先,要利用教材内容创造感情情景;另外,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高尚的情感气氛,使学生精神振奋,努力进取。
四、个别谈心法
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个别谈心的方法。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突出,针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个别谈心法是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情感交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谈心,可以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及时有效的掌握它们的思想波动,在谈心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诚恳,推心置腹,言辞谦逊,就事论事,不要高谈阔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情、理、行三者结合起来。
五、倾听心声、旁敲侧击法
旁敲侧击,也就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对问题不直接表明意见而隐晦的表达出来。当问题刚刚出现苗头时,为了及时提醒、警告某人不继续犯错误,我们常常采取不直接点名的间接批评方式。这就是旁敲侧击法。旁敲侧击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时比正面严厉批评的效果更好,既防患于未然,把矛盾、问题、错误消灭了在萌芽状态,又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此种方法往往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以诚相待、倾注爱心法
美国作家艾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当前高校大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们也会因为受到尊重而乐于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自觉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尊重大学生,以礼相待,必然会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而架起两者的桥梁则是"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开心灵的窗口,才能拨动教育对象的心弦,才能促进教育对象思想的转化,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七、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语言的传递,语言是师生表达情感最常见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大学生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学生们的思想动态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传递而取得一定的效果。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应做到声情并茂,语音、语调方面要柔和,态度要真诚,达到一种寓情于景,寄情于境的状态。
结语
当前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应在教育界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率的开展。而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可以充分的调动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他们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素质,是教育过程中的有效途径。高校在对待教育教学上的态度大都是过多的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灌输,重视智商的发展而忽视了情商的发展,实践一次次的证明,情商重于智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当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真正的做到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大方向。徐特立曾经说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收获,要有好收获,必须耕耘的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真诚面对每一个学生,只有真诚的不计较得失的耕耘,洒下富有激情的种子,才能长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秧苗。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关系到大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和重视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邹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
[2]杨彩丽.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2).
[3]赵庆东,韩静.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J].新课程,2007(8).
篇8
其中,令她最满意的发明无疑是“OPEN书系”,它是由“OPEN书系快速检索装帧技术”和“速查字典”两项国家专利为核心的检索装帧技术。小小的它有着大大的荣誉:2000年“速查字典”在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发起的“亿利达”(四川省)青少年发明大赛上夺得一等奖第一名;2004年获得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并获得最高奖――最佳创意奖。目前,OPEN书系正在和新加坡鸿国国际集团洽谈合作事宜,从该公司获得的海外风险投资高达300万。就是这样一项国家专利,你也许根本想不到其核心技术问世的时候,吴莹莹还是个小姑娘,那一年,她15岁。
讲起OPEN的由来,吴莹莹说她小学毕业的时候,语文成绩非常优秀,这得益于学校和家庭对她的教育都特别重视基础,具体体现在查字典上,稍微有疑问的地方都要过手去查一遍,这样的经历导致她从小就有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检索经历。所以上了初中就产生将这个检索过程变得简单些的想法;初二想到分层,具备了二维坐标的思想;初三就开始寻找一些具体的方案,比如打口、染色,让二维的立体坐标在字典上建立起来,完成了快速检索的机制。不久,“速查字典”成品就问世了。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很顺利的过程,其实每一次进展的取得都是艰辛而曲折的,需要夜以继日的思考和试验。而在这个过程中,她非常感谢父母和老师,他们没有因为担心她耽误学习而限制她的特长和兴趣,给了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智慧。特别是在OPEN就要喷薄而出之时,正是中考前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吴莹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老师在上面讲课,而她在下面偷偷地用剪刀裁剪字典、设计打口的“嚣张”场景。结果,OPEN成功诞生了,吴莹莹也顺利考入了四川省重点中学石室中学。
现在,OPEN已经发展了三代八类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具书、教材等一切按章节编排的书籍。据统计,仅OPEN书系中的中文拼音检索工具书一个产品,就能为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节省325个小时。
ACM之路:痛苦源自精彩
在博客里,吴莹莹写到最令自己伤心的事就是痛失ACM金牌。她用“痛苦源自精彩”这句话来总结这次失利,她的表情十分淡定,然而眉目之间仍掩不住些许失意。
十二年前,吴莹莹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始了程序设计竞赛的漫漫征程。从此以后,假期、周末甚至午休都成了奢侈,海量的竞赛题训练成了课余的休闲。每一道题目都隐藏着无数的陷阱,需要用智慧、技巧,更需要用耐心和信心去征服。在近似魔鬼集训的岁月里,她收获了眼泪、收获了痛苦,但对知识的渴求和必胜的信念从未因此有过丝毫的动摇。因为在泪水和痛苦的洗礼中,她更多品尝到的是战胜赛题的得意、获取知识的愉悦和不断进步的兴奋。终于,割麦的季节来了,2005年,吴莹莹作为队长率领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获得了第2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总决赛的银牌,亲手实现了师大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痛苦源自精彩”,因为她离金牌曾经那么近。
一路披荆斩棘进入总决赛,吴莹莹和另外两个同学在赛场上拿到题之后就乐了,初步判断只有一道题不会做。ACM一般是八到十道题目,根据往年的经验做出四道题以上就是相当厉害的了,五六道题基本就保住金牌了。想起当时的情景,吴莹莹记忆犹新:“我们当时是一阵狂喜,拿起题就开始做。五个小时的比赛时间,我们三个人在前四个小时一直处在狂喜之中做了六道题,但是一道题都没有做对。最后一个小时的时候大家都有想哭的感觉。我当时都有点吓懵了,另一个女孩子就在那里一言不发地不停地算,另一个男孩子冲出赛场用冷水直接冲头,全身湿淋淋地就跑回来了。还好,最后一个小时拼出了三道题,而且有一道题是全场只有我们队做了出来。”
由于题目比较诡异,那次比赛所有参赛队的成绩都不太好,做对三道题以上就可以获得金奖。虽然她们也做对了三道题,但由于主办方并未按照ACM的惯例对金奖名额按照现实情况做出调整,因此限于金奖名额的规定,北京师范大学获得了银牌。但是,谈到比赛失利的原因,吴莹莹不愿强调客观的因素,而是将自身的得失谈得很透彻。“我们能够做出全场都没有做出的题目,足以说明我们自身的实力。但是,作为队长,我对那次比赛要负很大的责任。首先,虽然我参与ACM的主持和替补做了两年,但是包括我在内的三个队员居然都是第一次参赛,经验不足直接影响到我们在赛场上的判断力,比如那道一开始就被我们认为不会做的题目,其实是我们想得太深了,以为需要非常高深的算法才能解答,轻易就放弃了,事实上那道题用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而我们就没有想到用简单的方法去闯一闯。其次就是心态问题,我没有能够协调好整个团队的心态。”
ACM对于吴莹莹来说,竞赛之外拥有更多的精彩。进入大学之后,她成为了ACM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负责ACM在亚洲竞赛开展、宣传组织等方面的基础活动。由于对ACM的热忱和执着,一年以后被任命为ACM亚洲区协调人,承担了大量ACM美国和中国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联络工作。其间,努力促进亚洲地区比赛的开展,达到了ACM亚洲参赛人数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增长,并为中国夺得世界总冠军的骄人成绩贡献了力量。2005年11月15日,吴莹莹当选了ACM亚洲助理主席,成为了第一个进入ACM主席团的中国人。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这是大哲学家罗素的名言,可以说是吴莹莹多彩人生的最佳注脚,而她一直享受其中。
在参加ACM比赛之外,2005年吴莹莹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一等奖,今年更是一举夺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球总决赛的二等奖。比赛的过程是艰辛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比赛往往安排在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期间,选手们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然而,谈起去年中秋节参加全国大赛和今年大年初二到初八参加全球大赛的经历,说到老师们如何和大家一起分享月饼,而寄出参赛论文时又是如何因超重致使国际特快专递邮费翻了一倍的时候,吴莹莹眉目之间绽放出笑意,可见她在充分享受那份甘苦自知的记忆,那里面除了得奖的幸福,更有着师恩的难忘和友情的珍贵。
进入北师大的时候,吴莹莹并未选择任何与计算机或发明相关的专业,而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她说:“我意识到人类痛苦的根源并不是由于技术不够发达,而是内心不够安宁。由此,我选择了心理学,并努力用自己在心理学上的专业知识,解除人们的困扰,致力于化解世间愤怨,解除人们的痛苦。”她主持了两项北师大的本科生科研基金,其中《科技创造性人才成因分析》已经由国际发展心理学最高会议ISSBD接受;论文《大学生自主性动机发展特点与跨文化研究》入选我国心理学的最高学术会议全国心理学大会,并于今年4月出席了在德州奥斯汀举行的美国心理学会SWPA会议;她编写的《数据结构――角色划分》一书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算法艺术与程序设计竞赛》在程序设计爱好者中收到广泛欢迎。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骨干,吴莹莹参加了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在创造力研究的过程中,为了选取被试,获取试验数据,她走访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多所学校,并远涉大洋彼岸,足迹遍布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州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采访高创造力人才,并与海外专家交流,听取建议并获得进一步研究的资料。
拥有十八年舞龄的她,已经达到了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分级考试四级以及中国民间舞九级。主修傣族舞之后,吴莹莹以《春之印象》为代表作参加了各类文艺演出,包括中央电视台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北师大一百零一年校庆演出和“我心飞翔”首钢工人慰问演出等等。作为学校英语演讲协会会长,她于2005年2月代表中国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了“模拟联合国”会议,并在会上就人道主义工作者的法律援助问题发表意见。曾经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田径运动会跳高比赛全校第二名的她还积极参加长跑、攀岩、骑马等多项活动,她说要以良好的体格,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篇9
一、高校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一)只重物质资助,不重个体需求
就目前高校贫困生工作而言,工作人员往往将关注点过多地置于物质帮助上,如各类奖学金、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政策体制的建立,而忽视了对贫困生的思想及精神关怀,致使贫困生的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他们心理压力过大,思想负担过重,难以积极面对生活。长此以往,将使被资助者产生抵触情绪,不利其身心健康成长。高校贫困生因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心路历程、知识积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其人生观及需求有所不同,需要教育工作者从贫困生个体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才能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二)忽视对贫困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贫穷的地区,受所处生活环境及观念的影响,往往将好好学习,将来考个比较好的大学作为唯一奋斗目标,而忽视了自身个性人格的完善。进入大学之后,他们逐渐意识到与其他同学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更希望通过努力学习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而难以投入过多的时间及精力于其他能力的培养上。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贫困生的学业成绩,极力强调其勤俭、节约、服从、谦逊的个体形象的塑造,从而忽视了对贫困生人格品质的培养,致使贫困生缺乏个性及创新能力,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教育工作者对贫困生的情感投入不足
情感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和贫困生而言,情感交流的融洽程度往往会对教育成效产生较大影响。在目前的高校贫困生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采取单一的说教方式对贫困生进行教育,情感投入不足,未缩短与贫困生的心理距离,致使贫困生难以感受到工作人员的关爱。此外,由于教育工作者未能站在贫困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没有真正了解其心理需求,致使贫困生工作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只重“约束”而轻“疏导”,无法引起贫困生的情感共鸣,难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二、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尊重贫困生个体差异性,促其自我完善
加强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挖掘其潜能,使之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不断完善自我。具w而言,高校需为贫困生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高校可组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颁布活动奖项,如科技论文奖、创新发明奖、知识竞赛奖、演讲比赛奖等等,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这既解决其经济困难,又增强了其自信心与自豪感,使之更加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同时还要对贫困生加强意志品质教育。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往往内心较为敏感、脆弱。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其多加引导和帮扶,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之不畏艰难,形成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品格。
(二)激励贫困生斗志,促其自我发展
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还需教育工作者灵活运用激励机制,以激发贫困生的斗志,鼓舞其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激励与引导是高校做好贫困生工作的重要方式。高校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树立典型,激励贫困生向典型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形象,可通过成立“奋斗社”,将贫困生集中起来,相互学习,互助合作,共同成长;还可成立专门的贫困生创业基金会,鼓励其自强不息,实现自我成长。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根据各贫困生的特点为其提供助学岗位,如学校报社的编辑工作、图书馆临时馆员工作、宿舍管理工作、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等,既能促其通过自助解决经济困难,又能培养能力,促其自我发展,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三)关注贫困生心理,促其健康成长
高校贫困生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如敏感、自卑、自尊心强、思想偏激等等,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促其健康成长。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高校应加大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网络咨询平台,开始心理讲座,使贫困生自主选择心理辅导的方式,注意保护其个人隐私,疏导其心理问题,解决其心理障碍,培养贫困生的健全人格。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并根据贫困生的不同特点及个性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如与贫困生促膝谈心,深入了解其心理和需求,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交友、择业等方面的问题,促进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贫困生工作中,不仅需加强物质资助,还需加强人文关怀,重视贫困生的情感需求,加强精神抚慰,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篇10
二、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易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思路就会开阔,思维就会活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方式上“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适应角色的新变化,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由课堂的管理者和设计者转化为学生共同交流探究的合作者。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收获。教学中要真情投入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师生共同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教师既当学生心理健康的助生者,又当学生情趣健康的助长者。要学会换位思考,把学生的心理换置过来,才能成为学生真正朋友。要学会体味思考,把自己学生时代的心路历程与学生的现实心态相比照,宽容理解,亲近学生,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加强直观教学,发展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中的很多定律是通过直觉思维获得的。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建立直观的思维形象,有利于接受知识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重视演示实验,因为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感性、直观的认识,如在讲到自感现象时,就要做好课本上的两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本身就产生了感生电动势,这个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变化的;讲到电流的磁效应,要做好奥斯特实验,通过小磁针的偏转,直观地说明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有实验为基础,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其次,要充分重视学生实验,能做的实验要坚决做,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在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为直觉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篇11
“范式”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意是指语言学的词源,词根,含有共同显示、词性变化规则等意思,后引申出范型、范例、模型、模式、规范等意思。“范式”作为一个科学哲学概念始于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1959年库恩在《必要的张力:科学研究的传统和变革》一文中首次引用这个概念,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把这个概念作为科学哲学的核心概念,并作了许多解释和充分发挥,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在国内外学者对库恩范式的众多分析和批评中,马斯特曼和朱爱军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英国学者马斯特曼在1965年的伦敦国际科学哲学会议上指出:“根据我的统计,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至少以21种不同意思在使用范式。”她逐一列举了这21种描述,并将其概况为3种类型,即“分为3个部分”:一是形而上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周寄中先生认为马斯特曼的见解最具独到:“她的分析和批判最令库恩信服。她的分析重点是在范式的概念,并从范式的本质来看库恩学说的得失。”
我国学者朱爱军从7个方面分析库恩范式概念的本来意义:一从本质内涵上讲范式是世界观;二从基本功能上讲范式是一种“眼光”的确立(眼光即视野,看问题的立场、方法);三从总体上讲范式是选择与预示的统一;四从最根本的特征上讲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五从实现的方式上讲范式的转换是一种革命;六从指向范围上讲范式的母体是科学共同体;七从构成要素上讲范式是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由于库恩没有对范式下明确的定义,也没有作出前后一贯的解释,从而引起人们的争议和批评,褒贬不一。1974年,他为此特意写了《再论范式》一文,进一步补充和澄清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后记’中,库恩决定采用‘学科基体’一词来代替‘范式’。该概念包括4个主要因素:一是符号概括,是指科学社群成员以定律、公式等形式对普遍认可的理论成果作出的统一描述;二是模型或共同信念;三是共享价值;四是范例。”[5]纵观库恩本人和国内外学者对范式的众多解读,笔者认为:范式作为一个科学哲学命题,特指科学产生、形成、转换的标志,主要含义是特定科学共同体或特定科学社群成员普遍认可并接受的世界观、方法论、思想构成及其具体范例。库恩的本意是用范式来解说科学本性的,但由于范式这一命题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等哲学功能,所以在数学、物理、哲学、逻辑学、文化学等自然科学和哲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库恩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一些人赞赏本书,主要并不是因为他阐明了科学的本性,而是因为他们发现本书的主要观点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运用范式论的领域。周爱军先生指出:“范式从本质内涵上讲是一种世界观,是一个具有形而上内质的范畴,它具备着运用于人类所有活动领域的可能性。范式概念具有这样的潜能,它能够让我们将其从特定的科学领域的特指性的科学范式提升抽象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认识范畴,以此来观照作为整体人类活动的某一特定领域的活动本身的样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借用范式这一概念,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事实上,如前所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就已开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借用范式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怎样、如何借用。朱爱军先生认为:“在不同领域借用范式时不能离开范式的本义———范式的哲学内涵。只有遵循这一根本原则,我们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中对范式这一概念的借用才具有合理性。此外还要遵循两个主要原则:1.要从世界观的意义上,从具有革命意义的发展维度来借用范式这一概念;2.借用范式这一概念时要注意区分范式本身的样态质,范式可分为两种样态,一种是理论研究模式,即理论意识样态;另一种是活动践行模式,即行为规范样态。”据此,笔者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分为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理论范式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实践范式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做的问题。无论是理论范式还是实践范式,其本质内涵均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共同体或群体成员普遍认可并接受的世界观、方法论、思想构成及其具体范例。世界观的核心是价值认同;方法论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或认识、研究工具;思想构成即学科体系结构,核心是思想观点逻辑体系;具体范例是构成范式整体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结构要素或观点群。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化育范式的出场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与创新面临人本位范式与社会本位范式的两难博弈,解决两难博弈的出路在哪里呢?其出路在于构建文化哲学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化育范式。众所周知,哲学是形而上学问,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文化哲学是相对理性哲学、理念哲学、经验哲学而言的人性哲学。“是从文化视域研究人、自然界和社会最一般规律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追问人类终极关怀的人学哲学。”在文化哲学视域中,人是文化存在物,文化是人之本真存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本真存在是文化。文化是人化与化人的对立统一样态。人化与化人对立统一样态的基本形式是人的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主体化存在与对象化存在的对立统一。人和人类正是在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主体化存在与对象化存在的不断斗争、不断统一过程中一步步脱离动物界,走向文化自觉、走向文明、走向本真。哲学就其理论本性而言是文化哲学。正如武汉大学何萍教授所言:“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是偶然的闪光,而是贯穿于他早年到暮年的哲学探索,贯穿于他哲学创造的各个层面。”
在文化哲学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化育范式。化育的原本意义是孕育繁衍、生长消亡、变化发展,后延伸出教化、教育、养育、培育、培养等意思。化育作为一个科学哲学范式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社会本位意义上的“教”和人本位意义上的“育”双重功能,其基本含义是: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文化哲学为工具,以化育大学生为基本理念,以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主体间性为模式,以主体与客体、思想与行为、外力与内化为基本范畴,以性质、地位、作用、功能、方针、原则、内容、方法、形式、路径、体制、机制、保障等具体范式为结构要素。在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中,首先把大学生看成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主体化存在与对象化存在的对立统一物,大学生既不是单纯的个体,也不是片面的社会工具;既不是单向的教育接受主体,也不是本质上的教育被动者和教育者意志的对象化世界,而是一种不断走向自觉的文化存在,是教育客体与接受主体的有机统一体。教育者或教育工作者不是大学生对象化的创设主体,而是大学生的引路人和文化张力的调控者、文化惰力的激活者、文化旧习惯力的外界破坏者、文化活力的引导者、文化创新力的促进者。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断自觉批判旧文化,不断解构旧的文化心态、构建新的文化心态,并在这种不断的文化解构与重构中,完成思想涅槃,实现思想进步、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从以上简析中,不难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内涵有范式的哲学本义,具有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内在融合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型过程中摆脱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难博弈、实现创新的理想选择和有效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是对已有范式的扬弃。如前所述,已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可慨括为三大范式,一是社会范式,二是人本范式,三是社会人本范式。社会范式虽然也讲大学生的人性、个性、本性及个人利益和需要,但从范式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上看,其本质是以社会根本利益和整体需要为本,并以此为价值取向,以国家、社会、集体的根本利益和社会整体需要来教育、引导甚至调整、控制大学生的思想,这种范式是改革开放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范式,时期走向极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社会范式的否定,人本范式出场。人本范式虽然也强调国家、社会、集体的整体需要和根本利益及共同利益,但从范式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上看,其本质是以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和个人需要为逻辑起点和核心,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是这种范式的极端表现。人们在反思社会本位范式和人本位范式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人本范式。社会人本范式主观上是想吸收社会范式的“社会基因”和人本范式的“个人基因”,摈弃社会范式的“非人性基因”和人本范式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倾向。社会人本范式的想法是好的,但在范式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上走不通。如前所述,根据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理论,社会范式与人本范式不可通约,从原本意义上讲,社会本位与人本位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如果融合为一体,那就彼此都消解了。化育范式在范式的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上就具有社会本位的“社会基因”和人本范式的“个人基因”,功能结构上具有社会本位意义上“教”和人本位意义上“育”的双重功能,是在逻辑体系内吸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有范式精华,剔除其糟粕之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范式。
篇12
“决定考研之后,至少我现在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只要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考研就行了。”山西大学化学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任雪佳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学后,她便为考研的事举棋不定,最后她为了避开就业难的问题,还是选择了考研。“我现在也看开了,没有以前那样抱怨社会、抱怨不公,先充电3年,增加自己的价值筹码,再投入到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教育学院的毕业生马小林说:“他们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哲学学院的高羽是去年毕业的,当时也参加考研,不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专心复习。她说:“不用像有些同学那样需要考虑家庭条件是否允许,和父母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找工作,再搏一搏。”原本在一家沥青公司工作的小左半年前也辞职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他说:“因为原来的公司发展空间有限,本来想跳槽的,但是如果找大企业的话又多数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好工作实在难找。”
但是也有同学考研是因为自己喜欢本专业,一心想搞学术。“我倒觉得,我考研就是为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写出优秀的论文,然后再考博,毕业后能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文学院小刘说,“至于我的生活来源,主要还是家里人接济。所以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至少能够让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被采访的已经考过研的大学生中,多数都是因为就业压力所致。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
研究生毕业的杨方瑜告诉记者,不少人都认为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
不管他们是出于就业压力还是出于自己的喜好,他们选择考研也是依据自身的状况作出的选择。他们总相信明天是美好的,明天的太阳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
考碗族
如果用“进入快车道”来形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用“火箭般蹿升”来形容公务员报考热一点也不为过。种种迹象表明,公务员报考热度有增无减。
马海鹏是大同大学2010届毕业生。他告诉记者:“我们班有58人,大部分要考公务员。他们说考公务员就像买彩票一样,我们都会试一试的,就当买了一张彩票。”他接着说:“但是,我班大约20人准备一考到底――考完国家考地方,直到考上为止。每天学得昏天黑地,满脑子除了数列就是法律常识,都快走火入魔了。这些人被统称为‘考碗族’。”
对于考碗热的形势,青岛大学学生张伟(已经考上公务员)分析道:“毕业生增加了,可工作机会没有相应增加。再加上美国的金融危机,就业形势更严峻。”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抱着“是个机会就上”的心态纷纷报考公务员,哪怕仅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肯放过。“再说了,现在企业的低收入、低保障以及低公平度造成大学生寻求更加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于是,纵然有三亚“99分行测”事件,许多毕业生还是选择了挤公务员考试这个独木桥。
除了考公务员,大学生还选择考事业单位和“村官”。晋中学院的一位毕业生这样看待当“村官”:“我考‘村官’就是想试试自己是不是块当‘官’的料。另外,虽然我是个大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但根本就不了解社会,不了解最基层的现状,能去当几年的‘村官’,对自己是一种积累和丰富。但是‘村官’不是我的最终目的。”
当“村官”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就业的出路。不管能否顺利当“官”,起码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山西大学外语学院的苗江说:“我们专业就业不是那么好,考‘村官’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况且‘村官’收入也比较稳定,暂时不用家里救济我,我可以在工作中继续寻出路。不然,我现在租房子等一系列开支还得求助别人。而且,‘村官’比在企业打工稳定些。”苗江又补充道:“当然了,考‘村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也有一定的竞争性。只要自己努力了,还是会有相对好的结果。相信自己,困难只是暂时的。”
而有的大学生只是把考‘村官’作为考上公务员的跳板。太原师院物理专业的李雄说:“公务员太难考了,我先考上‘村官’,然后再考那种乡镇公务员,以后慢慢发展吧。”而山西大学计算机系的张力鹏却调侃地说:“咱现在毕业了,也该考虑找对象成家的事了。人家女孩子现在不是热衷于嫁碗族么,我们男同胞就考吧。先考‘村官’,再考公务员,一步步来吧。”
考碗也是一条路,不管再怎么难,他们仍然去努力,去争取。
创业族
走在山西高校的校园内外,我们会看到不少店面是年轻人开的,还有摆地摊的。山西大学校门外面就有许多年轻的面孔在摆地摊,扯开嗓子大声吆喝着,不用问就知道是马上毕业的大学生。
闫晓飞是大四的一位学生,他摆的地摊是一些拖鞋、袜子之类的物品。他说:“论文也答辩完了,就等毕业证和学位证了。工作也不好找,我先做一些小本生意,赚点经验。” 闫晓飞说他大三的时候就和同学合作摆地摊,了解进货渠道,“有时候早上五六点的时候就起来进货,不然就晚了,进不上货。”问到是否一直摆地摊下去,闫晓飞说:“摆地摊虽然风险比较小,但是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悠闲,每天躲城管,躲来躲去也不是长久之事,总想着自己也开个店,但由于经费原因,一直没开。”
旁边还有一些卖饰品、手机挂件、衣服、包等的地摊,也大部分是大学生摆的,也有一些社会人士。学校里边的不少店面也是大学生开的,有饭店、洗衣间、零食店、化妆品店,还有书店等。开化妆品店的大学生小吴说:“家里帮忙投资了些,和同学几人合资的。以前都是一边上课一边经营,大家几个轮流看守店,还请了一位专业的美容师。”她接着说:“校园里消费群还算比较多的。现在也基本毕业了,也不打算出去找工作了,我们打算一直做下去。一方面风险小,一方面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发展成太原市连锁店,再远一些的话就是在全国发展。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现有的诚信、服务和质量。我们会坚持走好每一步的。”
创业族除了在校园内外开店、摆地摊,还有就是加盟各种专卖店、开网上商店等。理工大朱红说:“我从正月里开学来了就开始找工作,零工也做了不少,但一直觉得自己学到的市场营销知识用不上手。我一直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比如做销售,但每次都不尽如意。马上就走出校园了,我准备自己开店,一直筹划着加盟稻草人皮具,这种皮具产品属于中高档消费层,在太原比较有市场,但不开在学校。”
朱红的同学高志强在网上开了一家淘宝店,“现在比我上学的时候还卖力。我相信一切的付出会有收获的,现在网购越来越成为趋势。”淘宝与日本雅虎共建的两个网购平台“淘日本”及“中国商城”正式上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上述平台的上线意味着淘宝网国际化迈出第一步,这意味着如果淘宝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将向更多海外市场进军。“所以,机会到处都是,看你怎么把握时代的脉搏。” 创业,选择了,就走下去。
蚁族
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主编的调查实录《蚁族》出版,将“蚁族”带入公众视野。“蚁族”群体普遍扎根在城中村,那里房租低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聚集在此,他们收入微薄,生活能省则省。
山西大学附近的许西村、北张村聚居着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近些天,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准备离开学校进驻城中村,这些村的房价也居高不下。出山西大学的东门要经过许西村,我们会看到陆陆续续的脚蹬三轮车在运送被子、衣物、生活用品等,这些就是做好“蚁族”准备的大学毕业生的家当。
法学院2010届刘爽已经在许西村租好了房子,20多平米带卫生间的单间,每月除电费水费450元。他说:“先找一份工作,先养活自己再谋发展吧。这里条件虽然简朴,但比起宿舍的4人间来,还是蛮舒服的,也自由,接下来找工作也有个地方住着。”
财经大学的牛晓萌学的是会计。她在去年年后就开始找工作,她没有考研、也没有考公务员,只是一心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4月份时在一家汽车公司做会计工作,一直到现在。她说:“每个月工资1600元左右,仅够养活自己,还来不及报答父母。”但是,她坚信,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自己选择的。“我们是打不死的小强,就这样活着。拼到最后,不管路是怎样。”
理工大附近同样有这样的城中村,也有一些小区。条件好的可以几人租一间三室一厅的房子,平均下来,价钱也可以接受。太原师院2010届化学学院的赵敏,今年考研失败,决定再奋战一年。她就是和别人合租的房子,“三个卧室,一人占用一个,平均一人300多元钱。我们都是来年再考研的,这样也挺好。大家平时可以互帮互助,互相鼓励。”
当然,也有人想,一个普通人家供一个大学生不准备10多万,恐怕读不下来。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读完大学后(特别是名牌大学),蜗居在城中村,有的甚至找不下工作。对许多普通家庭无论从面子上还是物质上都是难以承受之痛,这当然也和目前社会的大环境有关。
从大学生本身来说,找不到工作还需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的抱怨社会不公,企业势利。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现状。当你无法改变这个社会、这些规则时,就要坦然地去面对和适应它,调整好心态,重新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底层做起的,只要你是金子,总会散发自己的光彩。既然做好了“蚁族”的心理准备,既然选择了从零开始的生活,那就努力吧。
回家族
大学毕业了,有的学生选择回老家就业,考老家的‘村官’,有的选择回家待业啃老。
很多农村大学生背负的是全家人的希望。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有些家庭是倾尽积蓄甚至负债累累。但是毕业后他们面对城市里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社会无法很好地就业,于是,他们选择了回老家就业。 “工作很难找,很多岗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有时候笔试关过了,因为不善言谈,在面试时被涮下来。”碰了几次壁,山西大学工程学院2010届的小王说:“我之前在几家公司工作过,月薪800元,而且没什么发展前途。”最后,失去了工作信心的小王准备回吕梁老家。“吕梁那边不像太原这么多人才,大学生还是比较吃香的。而且,在自己成长的地方工作,有父母在,还是有一种归属感的。”比起在太原的村子里租房子,四处奔波,小王还是愿意回老家就业。
篇13
一、高校毕业期的界定
在现有的文献中尚未有对大学毕业生的定义。顾明远认为:“大学生(university/co11ege student)是中国对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统称,通常特指专科生和本科生,有时亦包括研究生。”张念宏认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是指“具有高等学校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准予毕业者。”因此,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准予毕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目前,对于毕业生离校就业的时间问题,虽然有少数高校或少数专业要求学生提前一年进入实习,准备就业,但数量较少。教育主管部门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应届毕业生一般可以提前半年(或一学期,有的横跨最后一个寒假)离校并以试工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进入生产单位。在这最后半年(或一学期)里,毕业生也将面临参加工作应聘,参加相关证书最后一次考试机会(有些证书考试规定只允许应届毕业生参加),参加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办理毕业离校手续,参加毕业离校仪式,因此,高校毕业期应指毕业生在校的最后半年(或一学期)这个时间段。
二、高校毕业生毕业期心理状态分析
即将毕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又多变的,这一时期,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一是焦虑恐惧心理。就业是毕业生最关心、最焦急的问题。他们有抱负,期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纳。但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使他们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初始的豪情很容易被毕业即将面对工作、事业、社会、人际交往等的种种焦虑所代替,表现出浮躁、烦恼、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冲突和矛盾,对即将踏入社会顾虑重重,充满恐惧。
二是迫切需要心理。临近毕业,学生的需求点日益明确,并且满足这些需求点的心理十分迫切。有政治上的迫切需求心理:有的学生想积极向组织靠拢,争取入党,某些受过纪律处分的学生想从学生档案中取出处分意见等。有去留选择上的需求迫切心理:有的学生想早点离开学校,早点接触社会;有的学生想继续升学:“专升本”、考研,留下来深造。有就业上的需求迫切心理:毕业生对毕业以后的工作非常关心,既有就业区域的要求,也有工作岗位的选择。有生活上的迫切需求心理:家庭困难的同学会为学费、求职费用等问题而困扰,有恋爱对象的同学会为毕业后能否继续在一起而担忧。
三是松懈依赖心理。即将毕业,有些学生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表现出思想上松懈、生活涣散。并认为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程度很高,从而产生依赖政策、依赖家长和学校的倾向。少数学生也有一种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见解,不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
四是自信与自卑交替的心理。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由于涉世不深,接触社会较少,自认为具备了某种优势,就必有用武之地,应该走进“黄金屋”、捧到“铁饭碗”,很少能够理性地考虑目前就业形势与现实的困难。在接受的打击次数多了后,又易陷入自卑的心理误区,对自己产生怀疑,强烈的自卑心理甚至会导致他们失去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有数据分析,与一、二年级的学生相比,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好的多。四年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之所以会出现问题,主要是毕业前来源于外界社会环境和四年级这个特殊阶段的心理压力,特殊阶段个体产生的种种生活事件和心理冲突,使个体产生应激反应。
三、高校毕业生毕业期心理困惑诱因
1.学业方面
大四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少,前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他们有一定经验和基础,应该说,学习本身所导致的紧张和压力应该相对较小。但随着毕业的临近,毕业生越来越感知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挑剔”,对计算机等级、英语四六级、职业等级证书等都有所要求。社会发展对高学历的需求,以及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迫使毕业生把目光投向升学,升学和找工作、毕业设计的冲突由此产生。他们在准备升学的同时要抽出时间和精力联系工作,不能够完全静下心学习;在他们奔波于招聘会之间时,还要时时提醒自己哪些功课没有准备好。这种注意力的涣散,严重影响学习的正常进行。这使得每一个准备升学的同学进入四年级之后,每一天都是生活在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之中。在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常常接待的是大三、大四准备升学的学生,他们的心态中普遍具有想提高自己学业水平的愿望。按照“耶克斯―道德逊定律(Yerkes―Dod2 son Law)”:在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这些准备参加升学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难度相对原专业学习课程来说更大,要求也更高,他们在学校、家庭、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与期望下,想考上研究生的动机是十分强烈的。这样的动机在促进大学生学习时的确能发挥激励、导向和调节的作用。但对一些基础不太扎实,本身个性敏感的学生,就会出现压力越大、学习越是徘徊在学习边缘状态的现象。
2.情感方面
象牙塔里的爱情是许多大学生都期盼的,但象牙塔里的爱情也是最脆弱的。恋爱过程中最大的挫折莫过于失恋,恋爱的中断和恋人的离散给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的烦恼、痛苦和焦虑是巨大的。即使是外人看来进展顺利的恋爱,其中也少不了甜蜜与焦虑的交织。有调查显示,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随着大学实习期开始,毕业生的情感转折也随之产生。面对即将各奔东西,进入社会工作而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而面对失恋、心理调节、择偶以及现实因素权衡等问题,青年毕业生普遍表现出经验欠缺、压力巨大的状况。有47.21%的青年学生表示在面对恋爱挫折的时候不知所措。
毕业生除了因爱情导致的焦虑、困惑,也有因亲情、友情等导致的焦虑、困惑。家庭其他成员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期望值相对增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家长群体之中有增无减,青年学生自身实力存在的差距与亲人的较高期望,易致其压力持续增高。近年来,急剧攀升的离婚率导致的单亲家庭学生除了背负单身父母全部期望之外,还面临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维系家庭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毕业之后能否实现父母期望、给父母一个安定舒适的晚年生活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单亲家庭的青年学生。统计数据显示,约有两成毕业生学生表示与自己的家庭成员关系存在不和谐状况或生活在单亲家庭。
3.就业方面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短期内急剧上升,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在短期内增速有限,由此导致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用人单位的入职门槛越来越高,对毕业生素质要求越来越苛刻,“专业不对口不要”,“没有工作经验不要”,给予毕业生的岗位待遇却呈现下降趋势,“户口不解决”、“薪水起点下降”等,这些现实情况逐一展现在毕业生求职路上,无情地刺激着每个憧憬未来的毕业身。主观方面,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本身心理欠成熟,对所遇的问题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识,大多数是第一次走向就业,对社会、对行业、对就业环节均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不能正确面对所遇的困难和问题,不能自我修复、自我调整心理状态,反而极易产生心态不平衡,心理焦虑、困惑,甚至是失常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社会、对人生产生怀疑和偏执的想法,从而做出不良举动,引发校园暴力行为。如2009年1月23日,河北省石家庄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贫困女大学生刘伟,因不堪就业压力跳水自杀,死前留下10万字日记,字里行间记录着一个当代大学生走上不归路的心路历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震惊;2009年6月8日,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二系学生李清华,因为科目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从学校行政楼6楼楼顶飞身一跃,结束了他美丽而无奈的青春年华;浙江大学农学系学生周一超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怨恨招考工作人员,持刀行凶杀人,造成一死一伤。
4.经济方面
经济的困惑带来精神的失落,由此导致部分毕业生心理扭曲,是大学生犯罪的经济根源。
求职消费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消费。求职消费一般包括简历制作费、形象设计花费、交通费、通信费、参加相关培训及其它有关费用。项目多,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随着就业竞争的越发激烈,求职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漫漫求职路上,毕业生还容易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失。有个别非法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巧列名目,向大学生收取报名费、培训费、介绍费、服装费、保证金、抵押金等各种费用,更有甚者将学生直接骗到偏僻处实施抢劫或人身侵害,导致毕业生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失,给毕业生经济、生理和心理上都造成大的伤害。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求职费用不菲,给贫困生择业带来困难。各种各样的求职费用,无数次地到外地寻找机会的花费。这些费用加起来少则几百,多则超数千,对日常开支都掂量再三的贫困大学生而言,确实存在较大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很有希望的面试机会。
而即使已找到较为如意的工作,毕业生大都要离开父母的供给,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经济压力、情感困惑等。特别是农村大学生,毕业以后即使在城市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将面临很大的压力,他们要租房、生活,在很长时间内很难顾及家庭和上学时欠下的费用。而这些实际,真切地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的一种迷茫与恐慌。
5.角色转换方面
所谓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由于毕业生所处特殊阶段,他们处于一个角色不定、多种角色急剧转换的状况。在角色急剧转换过程中,一些毕业生表现出不踏实、不稳定的特征,并由此导致了种种心理问题,为校园暴力的发生埋下了一颗颗毒瘤。
比如表现出对原有群体的依恋心理。在校大学生形成了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的一个相对稳定、互帮互助的群体。同学之间以这个群体为纽带,共同学习和生活,构成了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在每一个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对这个群体的依赖和留恋。由此容易产生对校园生活的怀念,对学生角色的依恋,影响社会赋予的新角色的及时转换到位。
作为毕业生,因实习、就业,与社会接触突然增加,一旦接触现实,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如不能及时从这种失望中摆脱出来, 将会影响自己尽快进入新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许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243.
[2]格西.学生伤害事故纠纷日趋增多[N].人民法院报,2001.
[3]王林平.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暴力行为泛滥的心理分析及应付[J].教学与管理,2001(2).
[4]蔡应昌.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5]孟祥龙.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常顺英.大学生学习焦虑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5:61.
[7]张敏生.大学生过激行为心理机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8]陈啸,邵一江,董承军.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35-37.
[9]潘友梅,徐贵权.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透视[J].教育探索,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