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

篇1

本人XXX,女,生于1968年9月,大学文化,现任淄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埠村煤矿企审科副科长。1994年9月见习期满获得助理会计师资格,2001年10月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资格证书考试,获得会计师资格。2012年5月通过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培训合格,获得内审资格证书。2014年10月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现根据人事部、财政部“鲁财会[2014]40号”文件和《山东省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试行办法》的精神,申报评审高级会计师。

一、工作经历

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会计系会计学业,学制四年,并于同年7月参加工作。

1993年7月至1994年9月,在淄博矿务局西河煤矿财务科见习。

1994年10月至2001年9月在埠村煤矿多种经营公司工作,从事过账务处理、报表编制、报表分析、税务核算等工作。

2001年1月至2009年5月,分别在济南东辰制衣有限公司、山东东辰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担任主管会计,在任职期间,负责制定成本管理制度,规范成本核算细则;组织成本的实施与分析;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定期出具成本费用财务分析报告给管理层,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作用。为公司以后开展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埠村煤矿财务科担任成本会计,主要负责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会计稽核等财务管理工作。

2011年9月至今,在埠村煤矿企审科担任副科长,主要负责内部审计、矿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工作,规避企业潜在的风险,为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以来,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准则,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学识水平

1、学习情况

财务工作需要边工作边学习,我一直也是这样做的。**年9月至1993年7月,在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会计系会计学专业学习四年,系统学习了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为毕业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参加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资格证书考试,并通过考试取得会计师资格。2006年6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教育获得山东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 2014年10月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在工作过程中,我不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学习与工作的相互促进,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之,从学习情况看,已经较系统地掌握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具备了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具有了履行高级会计师职务的学识水平。

2、对会计理论、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

担任会计师以来,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理论文章3篇、重要审计报告3篇、业务工作总结8篇,规章制度和办法等若干。2010年8月荣获集团公司首届会计知识竞赛二等奖。2011年8月,由本人执笔与他人合作撰写了《扁平化管理模式下材料稽核创新》,获集团公司创新成果三等奖,2014年本人主笔撰写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全省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在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埠村煤矿企审科工作期间,2013年2月撰写的文章《探讨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如何进行经济转型》发表在《新财经》,2014年3月撰写的文章《煤炭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研究与探索》发表在《青年时代》, 2014年7月撰写的文章《企业经营风险规避对策研究》发表在《现代商业》。

从以上不难看出本人了解国内外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趋势;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以及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具备了运用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将之总结形成文章的能力。

三、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

(一)规范会计核算,正确反映投入产出。

会计核算肩负着提供各项财务信息的重担,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管理层的决策及企业的发展方向。为此,严格审核统计数据的正确性,并要求所有费用尽可能正确的分配到各项成本费用中。通过不断努力,不断规范,成本核算逐步稳定,保持了成本核算价值量的反映与统计核算单耗相一致。由于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使各产品销售利润的反映切合实际,为经营层生产及销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二)搞好财务分析,及时、准确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成本核算是财务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企业从计划到采购,从库存到生产,从销售到财务核算,任何一个环节管理和控制不当,都无法及时准确地向领导提供成本所需的信息。针对公司现状,通过仔细的分析和比对,提出了根据"费用对象化"的基本成本理念,通过费用归集、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的过程来实现成本处理的业务流程,结合了成本对象、成本项目、费用要素的重要成本概念来描述整个过程,使财务管理科学化,会计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合理化,强化监督力度,细化服务深度,使财务部门成为公司改革、发展、制订经营计划的好帮手。

(三)理论结合实际,创新全面预算管理。

由于预算管理是以价值量作为制订基础,以财务预算为纽带对各部门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及预报,是全面预算的关键。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控制成本实现公司控制成本的手段,为此重视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编制了全面预算管理规定,以预算为依据,积极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注重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的目标作用,不断完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反馈的财务管理体系。

(四)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操作流程。

由本人主持起草的五个制度《埠村煤矿财务管理制度》、《埠村煤矿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埠村煤矿建立健全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埠村煤矿材料物资管理制度》、《埠村煤矿客户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六个规定《埠村煤矿关于加强承兑汇票管理的规定》、《埠村煤矿关于加强资金管理的规定》、《埠村煤矿全面预算管理规定》、《埠村煤矿收款收据管理规定》、《埠村煤矿关于财产及债权债务清查的规定》,《埠村煤矿关于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对账的管理规定》;四个办法《埠村煤矿全面对标管理办法》《埠村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办法》《埠村煤矿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埠村煤矿全员业绩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推行,使公司财务运作趋于合理化,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对规范、保障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起到重要作用。独立编写了2013年度风险管理报告及2014年度风险评估报告,规避企业潜在的风险,为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为人诚恳、谦虚、勤奋,性格开朗,富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勇于面对困难和压力,擅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企业的财务工作流程,能够胜任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有较为丰富的团队领导和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社会活动能力。

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从事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内部审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工作岗位也从开始的一般财务人员逐渐提升到现在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包括4年以上的企业中层领导经历。具备较为全面综合的企业管理经验,尤其在财务会计方面专业能力突出。本人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草拟和解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人才,具有全面履行高级会计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下面就本人符合高级会计师职称条件的能力和工作成就作一介绍。

2002年10月,在济南东辰制衣有限公司初期,就遇到口企业退税工作因退税手续不全,而面临着年底不能退税的困境,针对此情况,我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通过与税务部门沟通学习,在未经国税局统一培训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出口退税资料的整理申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整日加班加点,成功为企业退税30万元,受到领导的高度好评。

2010年,在埠村煤矿财务科工作期间,创新成本核算方法,针对埠村煤矿机构重叠现状, 使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撤销,形成了扁平化管理。与此同时,集团公司物流也进行了体制改革,将矿上的供应科收编为物资供应公司供应站,将材料管理划归集团公司。由于以上两个管理模式的转变,将原来的成本管理工作流程打断了,材料成本核算以及“收购制”成本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

篇2

1.2设备存在较多隐患

如今很多煤矿企业中,机电设备非常陈旧落后,经常带病运转,安全配套不够,与目前我国相关的煤矿安全规定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由于煤矿企业工作环境比较差,湿度又高,空气灰尘较多,机电设备在矿井中实施存放、运输时,如果不采取防锈、防尘以及防潮等措施,则会加快机电设备的腐蚀与损坏;再加上操作人员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事故发生。

1.3机电设备使用不按要求进行

一些矿井企业有大生产主义观念,重视生产忽略机电,只要机电设备能启动就行,电机只要能转就不会理会,野蛮使用设备,超能力生产,连轴转拼设备,机电设备维修时间没有保障,维修保养不到位,尤其在生产任务较重时,更加不安规程操作,设备运行状况严重恶化。

1.4机电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些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监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到位,标准掌握不够严谨,检查广度与深度不够,井下监察只看表面,不看关键工作与隐蔽工程,查不到实质的隐患。甚至有的监察人员查到隐患后,轻松放过、执法不严,或者是把隐患的单子开完就一走了之,既没有整改指导意见,也没有跟踪落实,隐患整改没有反馈,同类的隐患经常出现,一直存在,给事故留下了不安全因素。

1.5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过少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一二十年都没有大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已经超出服务年限的煤矿机电设备仍然在使用,对照“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很多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及参数已经达不到,但一直没有更新与替换。正是因为井下机电设备已经老化,新的设备却不能及时更新,最终产生煤矿机电安全事故。尤其在进行煤矿深度开采时,长期服役的老化设备显得力不从心,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2管理方法及整改措施

2.1设备综合管理及设备点检制

针对上述的煤矿设备存在的多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煤矿设备综合管理机制,就是在继承传统煤矿设备管理好的方面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法,以提高机电设备的综合效率与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为指标,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从技术、经济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实施综合研究与管理,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改造好机电设备,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装备素质,发挥设备最大的效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服务。设备综合管理最大的特点可总结为“一生管理,两个目标,五个结合”。一生管理,是指设备从前半生的规划、设计、制造和安装,到后半生的使用、修理、改造、更新、报废全过程的寿命周期管理。两个目标,是指提高机电设备综合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其中寿命周期费用是当今国际上机电设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五个结合,就是坚持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本文采用的设备管理方法是点检制,点检制是点检员根据规定的标准和周期,对机电设备规定的部位定期检查,以便更早察觉设备的故障隐患与异常现象,立即采取防范措施,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点检是动态预防性的管理和维修的紧密结合,点检的类型可分为日常点检、精密点检与定期点检。设备的点检制通常采用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较多。通过点检制记录日常机电设备运行情况,并按照点检周期,提前产生出点检提醒,提醒操作人员完成点检任务。点检制的主要做法有“三位一体”点检制和“五层防护线”。“三位一体”是指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五层防护线”中的第一层防护线是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行为;第二层防护线是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行为;第三层防护线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行为;根据前三层防护线,对前三层点检中找到的问题,实施技术诊断与倾向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做出决策,这是第四层防护线;第五层防护线是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精密检测。

2.2整改措施

2.2.1制定方案留住机电专业人才

企业的竞争实力最终看企业人才的实力,尤其煤炭企业引进和稳住专业人才不容易,因此煤炭企业要大力进行人才资金的投入,尽最大可能的把那些思想端正、有真材实料、对企业诚实守信的人留住。尽可能的创造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要提高技术熟练工人也是人才的意识,对这类工人给予照顾,解决生活困难,提高福利待遇,在提干、技师评聘与深造上,给以同等的机会;以企业大局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培养企业紧缺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一批机电设备方向的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机电专业技术卓越人才;开展有见效快有目标性的专业培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2.2.2增强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在各生产部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机电设备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煤炭生产是否正常开展。所以,对机电设备实施完善的综合信息管理显得不可缺少。开展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引进“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对整个矿上机电设备实施全方位的跟踪管理,方便、快速、全面的掌握机电设备的情况,规范了机电设备的管理,规范了操作人员的管理。

2.2.3提高员工技术素养

必须掌握先进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才能展现先进设备的优势。因此,业务技术培训是煤矿机电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但要学习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如今管理、使用和修理煤矿机电设备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要形式多样,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切合实际,学用一致。

篇3

一、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电专业队伍难以稳定,在岗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相比其他行业收入低,对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失去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得大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流失严重。造成矿井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机电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机电专业队伍不稳定。由于矿井机电人员的流失,许多岗位人员青黄不接,煤矿无奈只好新招工人,这些人大部分是临时工、协议工、轮换工。这些人的文化素质较低,没有好的出路才进了煤矿,存在有短时间打工挣钱的思想,不愿意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

煤矿教育培训搞了很多,经费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不容乐观。原因主要在于培训方式落后,教育形式单一枯燥,考核不严格,教考不分离,大家都能过,培训走过场。一名生手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要在岗位上锻炼很长时间才能熟练技术,由于矿井急功近利,新招工人进行短时培训,匆匆上岗,给岗位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结果是事故频发,危险不断。 (三)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规定,每个矿井应建立17种基本机电理制度,但相当多的矿井并没有按标准去建立相应制度并落实考核。有的规章制度虽然建立了,也只是做个样子,华而不实,导致现场管理混乱无序。同时,一些机电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标准掌握不好,检查深度广度不够,查不到实质的隐患。有的查到隐患后,执法不严、轻松放过,或者是隐患单子一开,一走了之,既无整改指导意见,也不跟踪落实,埋下安全事故的种子。

(四)机电监察力度不够

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监察中很少自己去动手打开开关,去检查各类保护,去翻阅各类记录资料;很少深入采掘工作面、机房、车间、区队发现问题;很少督促被检单位整改。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又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

(五)设备更新、装备改造、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部分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机电设备管理则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没有足够的检修保养时间。使得部分矿井重产出轻投入,装备投入不足,该提的维简、安技措、大修资金不到位,设备投入改造力度不大,设备新度系数低、隐患多。

二、改善煤矿机电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煤矿机电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煤炭企业要舍得人才投资,在提拔晋升、待遇福利上给予较多关爱,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努力创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系统,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

(二)重视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

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对机电设备能起到控制、使用、维护和管理作用,我们要做好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着力从企业长远大局出发,培养一批高级技师、首席工程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采用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进行强化培训。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对所有职工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广大技术员自发学习机电业务知识。

(三)认真制定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要从煤矿的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工作中要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完善机电管理队伍,合理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让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四)提高机电安全监察员的整体素质 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对煤矿进行地毯式的逐台设备、逐线、逐面地全面监察,不折不扣地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监察,不留情面,该停的坚决依法停下来,决不手软。要用铁脸面、铁心肠、铁手腕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身作则,摆正监察与被监察、监察与服务的关系。

篇4

严格规范执法促整改

福建煤监局安全监察处处长朱石福用一句话总结了该处工作:“人手少、任务重,工作有成效,去年罚没款缴交率100%,没有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保证了行政执法的及时性和威慑力。”安全监察处编制为6人,现有干部6名。全省合法煤矿达335个,可谓点多、面广、线长。“监察员一年有半年以上时间在基层跑。我们经常一下矿井,就顾不上吃饭,更谈不上休息。”朱石福说,前几天,他们去永定县一煤矿监察,监察员早上7点多从福州市出发,下午3点多才到煤矿,从井下取证出来已是晚上7点多,再制作现场执法文书、整理现场反馈意见,到晚上10点才完成工作。这种情况对于福建煤监局的监察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发现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对事故性质的认定、证据材料分析等,对含糊不清的地方,我们都要拿出原先收集到的证据进行验证,并及时与事故调查组沟通、协调,直到达成共识。”事故调查处处长丁实江介绍,对于每一起事故,监察员都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取证,拍照存档,建立动态数据库。待事故调查报告出来后,监察员再对其进行严格审核。

为确保委托调查的每起事故调查处理客观公正,并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实效,该局建立了事故调查跟踪指导责任人制度,对每一起事故都确定一名跟踪指导责任人,全程跟踪事故调查进展情况,对事故调查进度、质量进行跟踪指导,对不同看法之处及时加强沟通协助分析,确保事故按期结案,做到责任追究依法依规,处罚裁量平衡适度,避免了不同地方处罚裁量轻重悬殊现象。

不仅在事故查处方面,福建煤监局还制定了严密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丁实江告诉记者,他们还建立事故矿井监察和现场处理责任落实制度,对事故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解剖式的安全监察,及时采取措施,要求基层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职责,督促整改,避免在事故调查期间矿井仍“带病运转”或简单停产一段时间就恢复生产。

2008年,福建煤监局还健全规范和完善接待、登记、审批、核查、处理、反馈等制度,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专人负责,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严格保密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举报案件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

数字看似枯燥,却着实意义重大。今年1~4月份,福建煤监局累计对33个煤矿进行监察执法,共发现各类事故隐患239条,下发各类执法文书108份,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煤矿予以行政处罚11件。2008年,福建煤监局累计监察执法煤矿115矿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987条;下达(制作)各类执法文书304份;及时对19家煤矿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施行政处罚19起,分别作出警告、停产整顿、罚款和暂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其中暂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7本,累计实施经济处罚193.458万元。

严标准重服务上水平

“被县里确定为示范矿井后,我们就对照标准化建设标准,共投入资金3700万元,改造井下各系统设施和地面生产、生活设施。现在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工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看到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自己也觉得很踏实,值得!”永定县鑫源五矿矿长陈志强对记者说。

陈志强告诉记者,该矿在县里列入示范井时,他不太情愿,一是觉得标准有点“苛刻”,二是认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投资太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福建煤监局、县、镇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常到矿上指导工作,他们推着我们向前走,现在准备从三级提升到二级标准。”

其实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永定县鑫源五矿。从2006年开始,福建煤监局就开始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并陆续到永安、永定和龙岩新罗区召开标准化现场会,使福建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有效提升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008年4月份,福建煤监局组织全省各产煤市(县、区)和福煤集团原煤生产单位的1 60多名代表,深入福煤集团所属4个示范矿井,现场参观煤矿综合安全监控系统、职工人井智能考勤系统、井下瓦斯监测、采煤面单体液压支柱、以钢代木支护以及煤矿“三条线”建设、“三推行”工作等开展情况。,

据悉,在去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福建省又有111个矿井列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计划,占全省煤矿总数的33.17%。目前,各产煤设区市正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进行验收,到年底全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的达标矿井可达171个,占全省煤矿总数的51.04%。

在煤矿延期换证工作中,福建煤监局监管人员主动靠前做好服务。他们将办证换证的法律法规、审批标准、审批流程、注意事项及具体要求全部制版上墙,在本局网站公布,编印1000份《延期换证工作材料汇编》,免费发放基层和企业参照执行:同时,派出由业务骨干、专家组成员组成的宣讲团,深入龙岩、三明、泉州三个重点产煤市,举办8场专题讲座,专门就延期换证工作的方案、标准及法律法规进行讲解、指导和宣传,有1000多名基层煤行办工作人员和煤矿业主、管理人员参加了讲座。

针对延期换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福建煤监局先后4次召开由省经贸委能源处、福煤集团、市(县、区)煤行办、中介机构及煤矿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解说工作,及时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积极化解工作困难和问题;专门设立办证服务大厅,克服人手紧任务重的困难,主动加压,增加工作量,热心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确保企业少走弯路,节约工作成本。

福建煤监局综合处处长戴文鹏告诉记者,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开民意、广纳民言的基础上,立足省情矿情,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将煤监局法定审查时间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腾出2个月的时间让企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快审批进度,确保在本

局的工作环节不拖延,为煤矿企业节省时间和办证成本,减少对全省煤矿正常生产的影响。

在强化监察执法的同时,福建煤监局还专门聘请煤矿安全专家,组织技术骨干和专家深入矿区进行现场复查,免费为企业“会诊”,协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福建煤监局还定期将全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暂扣等管理事项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纪检监察室主任张江辉告诉记者,他们纪检监察部门主动介入,并深入基层主动向基层管理人员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宣传、介绍福建煤监局的纪律要求和廉洁承诺,还加强与特邀廉政监督员、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代表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跟踪掌握本局人员在办证过程中的廉洁行为。同时,主动参与办证审查和现场核查工作,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科技人才助力发展

“今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省网络集成联网之后,借助网络系统还可实现视频会议功能、远程监察功能、办理日常事务功能以及信息上传下达功能等。”戴文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就等于为瓦斯防治和煤矿安全工作配备了“千里眼”,设置了“电子警察”。

据悉,至今年底,福建省所有矿井都将安装好安全监控系统并实现省、市、县、煤矿四级联网运行。福建省政府在“十一五”安全专项规划中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各级分控中心平台建设,并结合福建煤矿实际,提出在全省煤矿安装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的要求。各级政府也加大对煤矿安装监控系统资金扶持力度,如新罗区政府制定了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激励和奖罚制度,给予9万吨/年及以上矿井奖励5万元,4-9万吨/年矿井奖励4万元等;永定县政府投入620万元扶持全县54家煤矿62个独立生产系统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截至4月15日,福建省已有137个矿井安装了监控系统,85个矿井实现了与省级监控中心模拟环境的联网,其中有72个矿井进行了网络链路测试,实现正常运行的矿井有42个。

戴文鹏认为,这些矿井的监控系统不仅发挥着安全保障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已经开始显现。如福建煤电公司翠屏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避开用电高峰抽水来节约电费的做法,使企业节约了经营成本;龙岩市北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在放炮期间安全进出作业面,为一线矿工提供安全保障。

福建煤监局要求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监控系统建设的日常监管,督促各分控中心、各煤矿企业加强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值班值守人员,保证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监控数据和图像实时传输,确保监控系统有效运行。

目前,福建省正组织有关人员制订《福建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对监控系统的装备技术、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

目前,福建煤监局还加快推进矿山实验室建设工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矿山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实施细则》,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篇5

1)采煤方法落后。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没有使用壁式等正规采煤方法。仍采用一些传统的、原始的采煤方法。导致支护、顶板管理困难。

2)工作面管理技术差。

采煤工作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设计方案、规程措施,对工作面支护参数、作业循环、劳动组织作严格细致的要求安排。但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一些煤矿的作业人员任意改变支护参数、不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出现采煤、运输脱节、人员组织管理涣散等现象。给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工人操作不熟练。

地方煤矿的工人,大部分来自农村,且文化程度低,很多还是文盲。他们大多数是过去的挖煤工、背煤工,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严格的从业培训,流动性大。对井下单体液压支柱、刮板运输机等设备非常陌生。对井下支护、回柱、打眼放炮等作业操作程序一知半解,熟练程度不够、随意性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

4)支护材料质量不高,支护强度不够。

地方煤矿原来一直使用传统的木支护。由于木料的各项指标不一致,在支撑力、使用寿命、支柱回柱方面会带来很大的问题,给井巷支护、采煤工作的生产留下大量的隐患。现在,大部分煤矿的采煤工作面已经使用了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但在主井、运输、回风等巷道,仍采用木支护。

5)工人在处理冒顶区、巷修的过程中,不严格执行相关的作业规程和操作程序,不设专人观山等,导致事故的发生。

6)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煤矿必须配备采煤、通风、机电、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全国煤炭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地方煤矿更不能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煤矿出现了无序开采、无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工程质量不合格、工作面管理混乱等现象,给地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不足,将是影响地方煤矿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7)煤矿业主认识不足。

一些煤矿负责人认为,煤炭生产是高风险行业,出事故是必然的。一年出一两起顶板事故,死一两个人也是正常的现象。这种思想,导致在日常的管理中,对一些常见的隐患,不会引起高度重视,也不会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最后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事故发生后,也不会及时吸取教训。形成事故一次又一次发生的现象,有的煤矿几乎年年发生顶板事故。

8)“三违”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通过分析,其实大部分煤矿事故都是“三违”引发的。煤矿业主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违章指挥。井下工人由于无安全意识,或为了图方便、省事,不进行敲邦问顶、冒险蛮干、到采空区偷采煤柱、在更换支护设备、处理冒顶区、巷修的时候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酿成事故。

3煤矿顶板推垮型事故防治

3.1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认真编制作业规程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作业规程应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周全。对于回采厚煤层、中厚煤层或顶板松软、破碎的薄煤层时,其回采运输巷道应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应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对顶板松软、不稳定、断层、裂隙较发育的煤层可选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法;对顶板较稳定的煤层可选用走向长壁式回采方法。

3.2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审批、学习制度

《作业规程》是煤矿指导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要求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水患论证,编制时依据地质资料与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编写。矿长、总工程师应严格把关,制定“四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三大规程”出台后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同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3.3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

小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或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从抓好现场管理入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顶板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因此,要求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作业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遇地质构造变化等意外情况,应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领会后方可继续施工。日常工作中由安全员对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工程验收小组月末组织验收时应严把质量关,坚决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

3.4密切关注回采工作面顶板动态,掌握初次与周期来压规律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容易造成冒顶事故,特别是对于断层、裂隙发育的顶板,一旦采面某个地点的支架失效,就有可能发生局部漏冒,破碎顶板从这点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空,造成大片支架失去平衡,导致漏垮工作面。因此,必须认真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发生。日常工作中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如加木垛、从柱等,确保安全无事故。

3.5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5.1强化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

局部冒顶实质是控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效支护而造成的,采掘工作面较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位置:一是地质构造破坏附近;二是采面靠近煤壁处或顺槽掘进迎头;三是巷道、顺槽交叉口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四是采面放顶线附近。这四个位置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域,因此也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下面针对这四个区段产生冒顶的原因与特点,结合我县煤矿实际情况,提出七条防范措施。

①严格控制控顶距,工作面随采随支,遇顶板破碎时严格执行超前支护。

②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③架设支架要有足够的初撑力,顺槽上的支架要有3-5度的迎山角,支架的顶部与两侧应用木板背紧背害牢,严防片帮。

④布置炮眼时,应使最小抵杭线处在相邻两柱之间,装药量要适度、合理,尽量采用小范围放炮方式。

⑤巷道、顺槽交叉口架设抬棚支护,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必须加密,必要时增设特殊支架。

⑥每班末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支架霉烂、歪斜、断梁折柱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篇6

2)工人接替的规范性。因为人事的变动,可能没有专业的新人可以马上接手工作,所以很多时候就会由其他岗位的人顶替上去。但是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些人员没有接受过每个岗位的专业培训,没有岗位操作的专业知识,经常会发生盲目操作或者违章操作,这些极有可能会造成意外危险。因此,单位一定要提前培训好专业的新人,确定能够上岗后接替工作,决不能让工人胡乱替岗;

3)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很多煤矿主为了牟利,不愿更换设备,对于损坏、老化的设备也不定期维护,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设备只要还能运行,就是没有问题。而这些设备的故障却是极可能会引起重大事故,所以单位一定要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护。对于矿井中的每台机电设备,都要每天巡查,每月全面的检查,出现异常的要立即维修或更换;

4)安全知识培训的缺少。单位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时刻提醒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基础工作。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工作要时时抓,事事抓。时刻为他们敲响安全警钟,对设备的防爆检查工作要放在第一位。

2 减少机电运输隐患的方法

1)完善员工管理制度。矿井机电运输每个环节上的岗位都需要有专业技术的工人来担任。每个员工都要端正思想,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不能随便顶替其他岗位的员工进行工作。对重要岗位,必须有相关的考证制度,特殊工种人员需要持证上岗。不能随意任用临时工,因为临时工专业技术薄弱,不好管理,所以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管理。单位要完善用工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

2)增加员工的培训,不仅是专业技术的培训,还有安全知识的培训也尤为重要。每个员工都要参加单位内部的培训,也会有岗位的专业技术培训。因为人动,新员工要接受新岗位、新技术的强化培训,才能更快更安全地进入岗位。而老员工也要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在生产中总结经验,并能学习更多新技术。单位也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这样也是有利于单位搞好安全生产;

3)突出矿井的管理。因为煤矿开采的特殊工作环境,所以矿井的管理很重要。工况诊断要作为一项日常工作,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监测矿井的质量问题。矿井是否适合继续开采,要考虑到各种因素,来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矿井的检查人员要仔细,对矿井的异常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监督力度,避免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

3 机电设备的重要性

1)完善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每个矿井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其中要包括对机电设备的购置、检查、维护以及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员工对自己操作的机电设备要有全面的认识,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设备的出现的异常情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机电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有利于煤矿开采的安全生产。在使用、维修机电设备时,要采用“人机互保,指标联考”的设备使用管理模式。单位要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不要在问题发生后才去追究原因,要避免事发后维修。确定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超出的设备要及时更换,不能因为设备暂时还能使用而抱着侥幸心理不进行更换;

3)加强设备现场的管理。在矿井工作中,员工操作时机电设备时,要认真按照规章制度,使各种机电设备能正常运行在标准的轨道上。建立有效的检查、维护方法,可以采用包片、报点、包台的方法落实每个人的管理责任,机电设备进入矿井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在矿井中的设备每台都配备自己的“体检卡”,以便于设备的检查维护。巡查、抽查、全面检查相结合,不能漏检一台,要及时记录下每台设备的使用情况,出现异常时要立即通知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与更换。

4 矿井中其它设备的管理

1)矿井主通风机的引起的重视,因为矿井是在地下这个特殊环境,所以空气流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主通风机出现问题,那样空气不能进入地下的工作环境中的话,员工很快就会产生缺氧的情况,而且瓦斯浓度上升、超限,严重时就会引起爆炸。所以矿井中要有两台主通风机,一台作为备用,备用的主通风机必须在10min内就能启动。矿井中的主通风机装置要有反风设置,能在10min内改变井下的风流方向,改变方向后仍能提供正常风量的40%。一般矿井中的主通风机在3年内要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测,对于出现的问题要立即解决;

2)矿井中的排水装置必须到位。井下一定要配置最少3台水泵,两趟以上的排水管道,并且严格按照规定,每年进行最少一次的性能测试,检查各项数据是否符合标准;

3)矿井中的供电设施,矿井中要设置至少两条可靠的回路电源线路,当其中任意一条回路出现故障无法供电时,那么另外一条必须能马上供电,担负起矿井全部负荷。矿井中的排水泵、电所以及采区排水泵的供电线路都要是两条回路以上;

4)矿井下的电气,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极为重要,它的运行、维护以及修理,必须严格按照各项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在矿井中工作时,煤电钻必须带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启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

5 结论

矿井机电设备的隐患存在于井下工作的各个细节之中,可能人们一不小心,也会在某个角落留下隐患。这些机电隐患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机电运输事故,机电运输事故也是矿井事故的其中一种,也许就会造成很严重的悲剧。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是矿井开采的重要部分,只有切实抓好设备的维修以及使用管理,从源头排除一切影响设备生产的因素,才能降低管理的成本。所以单位一定要定期检查矿井中的各种机电设备,做好检测监督工作,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积极组织岗位的培训,增强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机电队伍的技术水平,才能彻底杜绝安全隐患,保护操作员工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苏廷泉.矿井机电运输隐患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5).

[2]德宝.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浅述[J].企业技术开发,2011(13).

篇7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主要由设备的硬件管理、设备的软件管理以及人的管理三部分组成。在煤矿采掘过程中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制约着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笔者根据生产经验总结了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1电气设备硬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气设备硬件主要指检测电气设备的各类仪表、仪器和安装或检修电气设备时所使用的保安工具以及避免电气设备发生事故的保护器具。    

由于煤矿企业对电气设备安全费用投人少,为了降低成本,煤矿通过不正当渠道购买不合格电气设备,造成电气设备质量差、不符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设备在使用期间经常出现电缆损坏、各保护装置灵敏度低、隔爆开关隔爆性能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2)由于电气设备配套保安工具不齐全,或者为了减少费用电气设备管理部门给检修人员发放的工具不符合保安类型,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全面地对电气设备的指标、性能等进行测试。    

(3)电气设备漏电、短路、过流等保护装置安装不正确,或者缺少保护装置,导致电气设备运行时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反馈,经常出现设备及电路烧毁、触电等事故。    

(4)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种类多且分布区域广,而多数煤矿电气设备监控系统覆盖率低或者系统存在问题,一旦某个地点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无法准确及时进行故障排除,不仅影响矿井生产,而且很容易引发重大煤矿事故。

1. 2电气设备软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气设备软件主要指《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等技术法规、各类设备管理和安全用电检修等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电气设备管理部门对井下电气设备没有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如电气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岗位责任制、包机责任制以及设备检修维护台账等,或者各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重视度不够,从而造成设备使用周期短、故障率高。

1. 3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煤矿企业对电气设备操作人员、检修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不到位,使得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电气设备故障现场处理能力低,造成电气设备日常操作不规范,降低电气设备寿命,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检修人员不能及时快速排除故障,从而造成电气设备检修维护费用高,并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2)工作人员存在麻痹大意心理,对各种标准、制度、规则等落实不够彻底,执行力度不够。

2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1)电气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煤矿企业自身情况,以及矿井内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状态、设备管理水平等切合实际地制定本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规程、包机责任制度以及电气设备隐患排查制度等,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2)应加大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定期对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以及检修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进行结业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严禁上岗作业。    

(3)应加大对电气设备安全费用投人,电气设备及其配件在购买时必须选择正规厂家,设备购买后人井前必须认真检查,进行充放电实验,所购买的电气设备必须属于煤矿隔爆本质安全型。    

<4)运输期间必须对设备进行安全防护措施,以免设备在运输期间出现损坏;电气设备运输到使用地点后必须对每一台设备进行最后一次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在运输期间未出现任何损坏后方可投人使用,一旦发现电气设备零部件出现损坏必须及时更换。    

(5)电气设备在进行安装时必须由专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必须确保每一台电气设备过流、断电、短路保护装置安装正确且动作保护灵敏可靠,对于大型供电设备如隔爆开关、变压器等必须安装接地装置,在进行电气设备电网铺设、供电时必须保证每一根电缆截面及电流、电压承载能力符合实际要求,严禁出现电网负荷供电。    

<6)电气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发现电气设备存在安全性能下降或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维修、更换零部件,严禁电气设备带病作业。    

<7)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每一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时各项安全参数指标,一旦发现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必须及时切断电源并通知检修人员及时检修。    

<8)组建专门的机电安全监察队伍,其工作职责是监督、检查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失控、失效。   

 <9)电气设备管理部门应对矿井内电气设备场所设置栅栏、隔离带等,同时在电气设备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接地装置等,避免人员触电事故发生。    

<10)通过强化电气设备操作规范以及安装质量标准化,减少设备挤压、淋水等现象,加强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检修维护,安装保护接地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从而有效地避免电气设备漏电事故的发生。    

<11)必须提高电气设备检修人员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力度,同时通过专业培训对检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进行提升,保证电气设备安全高效运行,阻止设备过流故障发生。    

篇8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上下齐动

省局党组就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多次开会部署,明确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方法、步骤、措施。并定期召开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听取相关情况,定期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增添工作措施。省局抽调人员成立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组,专门负责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指导、检查、督促和验收。各产煤市(州)、县(市、区)都成立了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负责对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指导、验收。有关的煤矿按“一矿一策”要求,编制标准化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分专业组对照标准认真排查出存在的问题,落实资金、措施、人员和时间,按期整改到标,部分煤矿还建立了质量标准化目标考核机制。

三、攻坚克难、典型示范、强制推进

篇9

新形势下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进步。而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地质测量、井下开采、挖掘、运输、机电、通风、排水等诸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管理工作。若技术管理不到位或管理过程中出现差错或漏洞,则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提高煤矿的技术管理水平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煤矿技术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煤矿开采的环境十分恶劣,管理上稍不注意或失误,如采矿次序配合不当、生产环节安排欠妥等,都随时可能遭遇各种危险,如瓦斯爆炸、塌陷、顶板掉落、水火灾害等。而这些灾害很多是不可抵抗的,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每一个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安全隐患发展而来,要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及时发现并彻底根除各种安全隐患问题。纵观煤矿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其实都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煤矿的生产管理中。而煤矿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又属于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在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由此可见,煤矿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要提高产值,实现生产的稳定、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煤矿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生产技术各环节的有力管理,才能避免某一环节出错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可见,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对煤矿生产安全、稳定、正常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煤矿生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⑴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煤矿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同时也是高回报行业,一些企业为获得眼利益,而没有长期发展规划,开采方式上很多还属于粗放型,不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长期以往,不但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⑵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欠缺。煤矿开采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娴熟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实际上,符合这一要求的人员数量有限。具体表现在第一线中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匮乏,很多职工除了自身技能水平不高之外,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比较欠缺。人员专业素质的整体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也增大了管理的难度。⑶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虽然煤矿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但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很多只是直接引进新技术并用于生产,而未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技术的再创新[2],这也是新的生产技术很难真正发挥功效,或所起作用有限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健全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要做好煤矿技术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高效、合理、完整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否则技术管理工作就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易导致管理混乱,从而影响安全生产的进行。因此,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提高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的前提和基础。煤矿技术管理组织结构是由多个级别共同组成的组织体系,一般而言,总工程师作为总负责人,对技术工作有直接领导作用,对矿长负责。总工程师下设置有其他工程师组成的技术骨干,这些人员分管相应范围内的技术管理工作,对总工程师直接负责。技术骨干下则是由基层技术人员组成的支撑力量,这些基层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分配在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如矿井中的采煤、挖掘、运输、机电、地质测量、通风等各方面都必须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3]。技术管理组织体系中每一级人员都应对上一级负责,为实现组织结构的规范管理,应明确各级、各成员职责,下级编制好的文件应按照规范要求经过上级领导审批后方可实行。

2.创新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手段

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技术管理的重中之重,对现有技术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是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为防范于未然,应将各种隐患扼杀在摇篮里。首先应对生产条件进行超前研究,同时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实际的生产环境,及早制定各种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而对于已经发生了的事故,应及时进行安全生产技术的总结,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此逐渐提高生产技术的管理水平。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为达到事故超前预控的效果,应做到:①顶板管理。针对悬顶面积较大的采空区,可采取垛沙墙、退锚索、退锚杆等技术措施,防止有害气体从采空区突然涌出。在掘进的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冒顶事故,坚决禁止进行超循环作业。并在遭遇断层、冲刷带等特殊地段时应及时补强支护顶板。②防火管理。由于煤层是一种易自燃的矿井,加上煤层间的间距较小、采空区层相互重叠,一旦发生自燃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防火管理是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内容。为达到有效的防火效果,应对采空区进行定期观测和取样分析。同时,安装红外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完善采空区注氮系统等,以对采空区气体进行实时监测,防止火灾隐患。③防治水管理。在掘进的过程中,主要是消除和减少水害问题。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尤其应对上层煤采空区进行重点管理,提前制定防水方案,同时也可提前进行补勘工程,以最大程度消除和减少水害对回采过程的影响作用[4]。④通风管理。为保证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尽量避免出现循环风和串联通风的现象。为此,应加强通风设施管理,优化采掘接续,调整通风系统等,以使风速和风量都达到生产要求。⑤瓦斯管理。瓦斯涌出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应加大瓦斯涌出规律的研究,同时结合现场环境制定与之适应的治理方案。

3.注重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要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提高技术管理成效,提升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为此,应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并通过进修、比武、讲座、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人员的实践能力。此外,为更好地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发挥聪明才智,全身性投身煤矿的安全建设中去,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例如,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同时完善考核的办法,包括明确考核的标准和内容,考核结果由技术委员会和专业组进行统一检查,并在年终进行结果评比。对于评出的优秀技术人员或取得突出效益成果的人员进行嘉奖。另外,管理人员也应多给予技术人员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就必须看到当前煤矿生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采取针对性的煤矿技术管理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构建出煤矿安全生产的坚实壁垒,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北.煤矿技术管理方法初探[J].技术与市场,2012,19(07):214+216.

篇10

1.1煤矿机电技术及设备不断更新,煤矿机电技术进入信息化时代

随着煤矿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安全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装备、新技术逐渐在煤矿产业的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大功率、高效的综采综掘等设备的全面推广以及与之配套的安全保护装置,监测监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煤矿的广泛应用有效的将各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促使矿井信息化工作快速推进,这些都使得煤矿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为煤矿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1.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杂乱无序,制约着新技术新设备所带来的优势

很多煤矿企业虽然应用着新技术新设备,可在机电技术管理上仍处于粗放式管理的层次,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仍然还停留在应付生产上,对机电技术的管理始终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不能对机电技术的管理进行系统的、详细的管理,对机电技术的创新研究力不足,员工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要求。这些杂乱无序的管理抵消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带来的优势,甚至还会使生产的效率变低。只有建立系统的管理流程,完善其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培养,才能够真正发挥新技术新设备带来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煤矿企业规模快速扩张,技术人员的培养不足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许多煤矿企业都在根据业务发展的的要求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改造,提升矿井的开采能力,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的进行能力提升的同时,就需要大量能够为这些新技术设备的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人员,但是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速度却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技术人才的脱节和缺失就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生产效率,在进行煤矿开采时制约着开采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就制约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2.2煤矿企业技术更新不及时,员工素质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

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时,没有对机电技术进行及时地更新,没有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到煤矿中,机电队伍员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技术素质差,长期之下就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不断降低。机电技术知识的了解及专业知识的储备和消化都需要员工有一定的适应期,由于企业没有及时的普及新技术,员工对于新的机电技术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更不用说新技术的运用。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将新的技术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去,对职工进行相应技术储备,就会严重的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2.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在对机电技术进行管理时,只是单纯的对简单的机电技术进行检查,而不重视机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一些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系统学习机电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的培训走过场,未进行专门的机电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技术管理成为理论,不能有效的进行实施。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改进

3.1提高认知,因矿制宜建立健全机电技术管理体系

现有煤矿一是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重视不足,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机电技术管理的体系,或是管理体系老化不能适应现有矿井生产发展需求。因此要做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首先应该是提高认识,只有认识到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够针对性的根据各矿的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机电技术管理办法。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不仅是要规范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操作流程,还要加大对机电技术力量的投入,在设备更新的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最终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对于不同的机电管理科室而言,应分别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逐级分配技术管理任务,确保管理任务能够更加贴近于生产实践。

3.2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煤矿企业机电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对煤矿机电技术进行更加规范、系统的管理,对机电人员的培训应分批次分重点的进行系统的综合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业务员素质。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当营造尊重人才、重视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合理的奖励政策,发挥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的员工注意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为企业发展做好技术人才的储备。企业在健全技术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当组织在机电技术方面能力较强的技术骨干和技术人员组成机电技术攻关小组,让他们总结分析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3落实机电技术的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安全操作

篇11

中图分类号:TH-39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煤矿机电安装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煤矿的需求,提高煤矿的生产量,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机电安装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增加了煤矿技术安装的难度,目前为止,我国煤矿机电在安装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主要对煤矿机电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煤矿机电安装技术的优化措施。

一、浅析煤矿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煤矿机电安装直接影响着我国煤矿的生产量,因此,需要综合的分析我国煤矿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我国煤矿的产量。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目前煤矿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一)煤矿机电安装从业人员的素质低,安装技术相对薄弱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煤矿机电的安装已逐步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因此,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煤矿机电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整个安装队伍的素质偏低,所拥有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不能完全掌握煤矿机电现代化的安装技术和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了煤矿机电安装的质量,导致煤矿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此外,煤矿企业缺乏煤矿机电安装的专业技术人才,没有重视高学历和有经验的技术人才的引进[1]。

(二)在煤矿机电安装前,没有合理的规划和调度

煤矿机电安装是一项要求技术高,安装精细的工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缺乏煤矿机电安装专业人才,在煤矿机电的安装过程中,安装的施工人员完全依据个人的经验,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规章制度来指导。煤矿机电安装队伍的知识水平低,对于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煤矿机电安装技术和产品说明,不能完全的掌握与理解,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差错,直接影响煤矿机电的正常运行。同时,在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除了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的科学调度也很重要。在我国,由于管理人员的忽视煤矿机电安装前的调度问题,直接导致安装施工人员之间的合作不协调,降低了施工安装工作的效率和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三)在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缺乏与煤矿土建部门的沟通

煤矿机电安装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土建工程是煤矿机电安装的基础。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煤矿机电安装的技术水平,保证煤矿机电安装的进度。但是,目前在我国煤矿机电安装的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四)施工质量及管理的控制不足

机电安装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要保证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加强原材料和施工方法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把施工工序的质量关。煤矿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机电功能、造价成本的保障。然而,一些煤矿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理人员,往往专业作业能力不足,管理意识较弱。由于专业知识的薄弱,从而难以发现和纠正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使工程存在潜在的隐患,由此常常造成一系列的机电设备事故,难以保证煤矿生产。

(五)机电设备安装的错误操作

目前,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安装不按出厂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承载能力、使用条件和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操作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合理使用,超载作业或任意变更、扩大使用范围,不按定期检验检测的仪表和有关安全装置等问题经常出现。如果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其操作方法往往不够规范,常常会造成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目前在安装隔离开关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或操作不当,从而导致接触面的电热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灼伤、烧蚀触头而造成事故也时有发生。

二、煤矿机电安装施工常用的技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了目前我国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为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结合相关分析研究,对煤矿机电安装施工的常用技巧进行如下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煤矿机电安装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煤矿机电安装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煤矿机电安装是一项专业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工作,因此,对于其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高,煤矿机电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要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掌握煤矿机电的各种参数,熟悉机电设备的产品说明和性能,了解机电设备的安装要求和核心技术,在正式安装前,做到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心中有数,保证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此外,在煤矿机电安装中,除了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大力度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保证煤矿机电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2]。

(二)在煤矿机电安装前,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科学的调度施工人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目前我国煤矿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在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个人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和合理的施工方案的指导。为了避免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方案指导而造成经济损失,在煤矿机电安装前,煤矿企业要综合分析机电设备的各种参数,通过论证其合理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增强机电设备操作的安全性。此外,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好煤矿机电安装的调度,使每个施工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机电安装的工作效率。

(三)不断加强施工管理

加强施工管理要求每项工程要有总体施工方案,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也要做到方案先行,并且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完后还要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机电安装工程,其每一种设备的安装都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工程的施工应严格根据其设计要求进行。然而机电设备的安装有着一定的顺序,应科学合理组织施工根据其顺序排列,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并不得随意篡改。而管理人员应在此期间充分行使其职责组织协调各部门施工,由监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准确的加以纠正和规范,从而减少了工程隐患,保证了机电设备的质量安全及功能使用。

(四)加强煤矿机电安装部门与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

煤矿机电安装是介于土建工作和煤矿生产之间的一个环节,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因此,在煤矿机电工作安装中,必须做好与土建部门的沟通,使二者的信息达到一致,保证煤矿机电工作的顺利进行[3]。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煤炭资源的需求。煤矿机电安装在我国煤矿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安装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煤矿的产量。煤矿机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营是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高低和生产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因而最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必须针对我国目前煤矿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着力提高安装质量。与此同时,作为煤矿企业要加强机电安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指导工作,科学的调度施工人员;加强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以达到提升煤矿机电安装效果,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进而为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12

四川是全国六个重点安全生产监控省之一。为确保完成国务院确定的三年内解决小煤矿问题的目标任务,我省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解决小煤矿问题的重要手段,总结探索出我省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路子和管理强矿的有效方法,扭转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组织专家深入开展调研,结合四川煤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四川省煤矿安全管理标准(试行)》。认真规划,分类指导,首先对28处国有重点煤矿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恢复性建设工作,其次对418处6万吨以上矿井分二批次启动质量标准化工作,最后对条件相对比较差的煤矿先达到四级安全质量标准后再向上一个级别迈进的过渡办法,直到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大力开展宣传和发动,对规划煤矿的矿长或业主、具体经办人员,市(州)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监分局具体负责煤矿标准化人员进行培训。省局专门抽调相关处室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化规划建设矿井进行了现场指导和督促,并严格按照标准逐矿验收。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上下齐动

省局党组就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多次开会部署,明确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方法、步骤、措施。并定期召开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听取相关情况,定期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增添工作措施。省局抽调人员成立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组,专门负责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指导、检查、督促和验收。各产煤市(州)、县(市、区)都成立了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负责对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指导、验收。有关的煤矿按“一矿一策”要求,编制标准化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分专业组对照标准认真排查出存在的问题,落实资金、措施、人员和时间,按期整改到标,部分煤矿还建立了质量标准化目标考核机制。

三、攻坚克难、典型示范、强制推进

篇13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首先表现在大多数的煤矿安全设备企业售后服务监督机制不完善。很多煤矿安全设备企业虽然成立了售后服务部门,但是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售后服务监督部门,因此,现行的煤矿安全设备企业的售后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导致售后服务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严重的可能威胁到煤矿的正常运行。其次表现在煤矿安全设备企业负责售后服务的工作人员配置不够合理。每一个煤矿安全设备企业可能会为多个煤矿提供安全设备,但是由于很多煤矿安全设备企业对于售后服务方面不够重视,矿方的技术力量也非常薄弱,导致售后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会影响煤矿工作的正常运行,严重的会造成不良后果[1]。

1.2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管理技术比较落后

安全管理是一个煤矿可持续生产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要做好整个煤矿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好安全设备的售后服务管理。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设备的售后服务管理技术相对西方国家比较落后。大部分的煤矿安全设备企业虽然也设置了售后服务部门,但是只是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售后服务管理的作用。而且现有的很多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部门,没有真正的把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摆在第一位,因此缺乏对售后服务人员的统一管理。

1.3售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大部分的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主要是由于煤矿安全设备企业对于售后服务部门不够重视,因此所配置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属于专业技术不高,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工作人员。虽然一些售后服务人员也具有相关的从业资质,但是大部分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其现场服务于理论严重脱节,且对于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另外,所有的售后服务部门的员工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且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如果煤矿安全设备出现各种故障,且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导致各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提高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质量的策略

2.1建立健全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体系

首先,煤矿安全设备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售后服务机构,例如每个企业建立一个相应的售后服务监督部,专门来负责监督煤矿安全设备的售后服务质量。监督部门要对每一个客户进行回访,如有客户对服务不满意的现象,可以鼓励客户向其监督部门投诉,由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记录,并对当时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等。另外,要对煤矿安全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煤矿安全设备企业要提高对售后服务部门的重视,配置足够的售后服务人员,鼓励培训售后服务人员一岗多能,多熟悉煤矿情况,一次到矿服务多项产品及内容,排查隐患教会技术,使矿方平时能够自己判断简单的问题和故障,并掌握基本的维修维护技能,从而满足安全设备售后服务的不时之需。

2.2加强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管理,建立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体系

煤矿安全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煤矿的安全运行,关乎所有煤矿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保证煤矿的安全运行及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必须要保证煤矿安全设备的安全与正常运行;而要保障煤矿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提高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管理质量,加强对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的统一管理。作为煤矿安全设备企业的售后服务部门,首先,要不断的完善售后服务的内容,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售后维修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还能够解除客户的精神顾虑,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以此扩大市场销量。其次,可以定期以例会的形式,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开会总结,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热忱的为客户做好售后服务。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一个人员管理电子监控体系,以此来监督煤矿安全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售后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杜绝漏报与隐瞒等现象[2]。

2.3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

要提高煤矿安全设备售后服务的质量,必须要加强售后服务团队的建设,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培训课程,对售后服务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总结和培训,找出每一个售后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中的各种不足,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