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国贸专业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国贸专业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1 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具有以下特点:①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涉外活动的一个方面;②属跨国交易,情况错综复杂;③受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④面临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大;⑤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⑥国际市场商战不止,竞争异常激烈。

针对国际贸易的这些特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培养平台,应通过四年的教学,让学生具备从业相关知识及素质,具体表现在:①掌握一门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外语进行较好的信息交流;②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国际商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③熟练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业务问题的基本能力;④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法规;⑤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⑥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网络应用、资料查询的方法;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 国贸专业实训平台的功能及岗位设置

实训平台的构建基于以下几个功能: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用与训练平台,提升专业能力;②以企业经营为核心展开的国际贸易基本业务、基本流程、基本关系、基本环境综合体验认知平台;③团队协作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开发平台;④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养成平台;⑤在岗位设置上,主要是以下两个岗位。

2.1 进出口商

进出口商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交易前的准备阶段、合同的签订及履行阶段、业务能力提高阶段、业务回顾及总结阶段。各阶段的基本功能目标和重点功能目标有以下几点。

2.1.1 交易前的准备阶段

(1)基本功能目标:掌握进出口商的职责、外部业务流程及进出口战略制定。

(2)重点功能目标:能够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制作进出口的预算表,对谈判策略进行计划。

2.1.2 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及履行阶段

(1)基本功能目标:熟悉合同的谈判流程、掌握谈判的技巧。

(2)重点功能目标:能够掌握合同的内容,签订合同并能按程序履行。

2.1.3 业务能力提高阶段

(1)基本功能目标:多谈几笔业务,提高业务量。

(2)重点功能目标:掌握不同术语+不同支付方式的合同履行,对合同有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

2.1.4 业务回顾及总结阶段

(1)基本功能目标:对进出口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2)重点功能目标:熟练贸易的流程并能够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外贸行为有深入的认识。

2.2 海关

海关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监管通关阶段、海关业务总结阶段。

2.2.1 准备阶段

(1)基本功能目标:熟悉海关的职责。

(2)重点功能目标:掌握通关的相关知识。

2.2.2 监管通关阶段

(1)基本功能目标:掌握通关所需的各种资料。

(2)重点功能目标:掌握监管通关的程序。

2.2.3 海关业兆芙峤锥

(1)基本功能目标:对海关业务进行归纳与总结。

(2)重点功能目标:熟练海关的工作性质及监管通关流程,书写海关实结,对海关有深入具体的认识和了解。

3 国贸专业岗位各阶段重点功能目标相匹配的重点业务项目及进度安排

3.1 进出口商的功能、匹配项目及进度安排

依据进出口商的各个业务阶段对其基本功能和重点功能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业务量的大小合理安排时间,具体设计见表1。

3.2 海关的功能、匹配项目及进度安排

依据海关角色在整个实训平台的作用及功能设计匹配项目,并依据每个项目所需的时间安排进度,具体设计见表2。

4 国贸专业分岗位仿真实习运作控制工作项目设计

在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如何对实训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让学生有序地进行实训,完成每个阶段所需完成的实训内容,并对学生实训的效果进行控制非常重要。本次通过对进出口商和海关两个角色的实习行为、实习过程及文本成果三个方面设计控制点、控制主题,制订控制标准和控制手段,保证实训平台实现预定的实训目标,具体设计见表3、表4。

5 结 语

国贸专业作为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专业,根据国际贸易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学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后,设计一套合理的实训平台尤为重要,实训平台中进出口商与海关角色的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挂钩,将角色的业务素质要求融入到平台功能设计中,针对功能设计对应的训练项目,并对实训项目进行有效地控制,设计控制点及控制标准,采用合理的控制手段进行全程控制,保证实训平台有效地完成平台预定的功能,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各项能力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双轨模式

1.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双轨”模式是指课程设置思路分两个路径,一是基础理论课程,二是专业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既可习得扎实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亦可通过实践性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双轨制课程设置要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既“厚基础理论”也体现“专业实践性”。双轨制国贸课程设置应一轨为理论课程,另一轨则为实践性课程。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跟大部分经济类专业一样,包括:西文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专业基础课分别为贸易类、商业类和投资类,包括以下课程: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对应亦分为贸易、商业和投资三类,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贸易类设置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理论课,对应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商业类设置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及国际市场营销理论课,并对应设置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三门实践性课程;投资类设置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理论课,并对应设置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可以同时进行,对应每部分理论内容要有相应的实践。鉴于目前师资与授课的特殊性,无法同时进行的,可以先理论再实践,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应该马上教学实践课程,本人建议课程设置保持“厚基础”的特点,使基础课程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知识的要求。各基础学科教师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强调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性。同时也增加外贸课程的专业性课程的外延学习,如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期货市场等,以满足“实践性”的要求。

2.基于教学实训基地的“双轨”制课程体系践行

目前众多高校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授与。对于实践性培养,如进出口流程、报关流程、项目投资与运作、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等专业操作,一般只是通过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购买相应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参加国际贸易双语流程大赛等为学生提供的模拟实训环境。学生通过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初步接触国贸专业操作流程,但实际外贸操作流程与模拟流程有非常大的差别,因而毕业生出去接触实际的操作时还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学习。因此,从目前的教学方法上看,独立学院要实现双轨制课程设置,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工作能力,最好的渠道是促进高校与对口企业合作,例如通过与国贸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以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

我院就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进展顺利,成效突出,国内贸易企业与金融机构特别愿意接纳独立学院国贸毕业生到期货、证券公司等单位实习与就业。我院与此类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观察、教育、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合作单位领导,导师对我院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3.双轨制课程设置实现学生就业“宽口径”

国贸课程设置的双轨性的“厚基础理论”,可实现毕业考公务员、考研升学、出国留学,进入科教文组织等工作打下坚厚基础。“专业实践性”则体现目前输送到各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经过短期的岗位培训能满足上岗需求。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制定出与目前社会对国贸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专业文化修养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厚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性”的结合,是独立学院培养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宗旨,育成更多就业单位青睐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最终实现本专业毕业生“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以进出口流程方面为例,根据国贸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国际贸易实务与流程证相结合,提高进出口流程熟练度;报关实务理论课程与考证指导结合,提高报关员的过关率,解决国贸企业对报关员的需求缺口等问题。既满足国贸企业的各岗位人才报需求,又让毕业生增加对口就业岗位选择。通过类似设置国贸各种专业实务流程理论课程,以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作为独立学院,鉴于目前用人单位对于本学院学生的认可度,本专业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应该放在“宽口径”就业面上,也就是说要结合目前的就业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经济类实践性课程,如证券操作入门知识、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期货操作实务等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重视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过关培养等。以此满足各院校对于“宽口径”就业面的期望,拓宽学生择业面,提高学生就业率。

国贸专业应该根据提高学生就业的要求,双轨制结合设置国贸课程,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丰富的经济知识的国贸人才,同时拥有专业的国贸知识的经济学人才,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4.总结

围绕国贸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完善统一的教学实施计划,拟定各学期详细的课程教学活动,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是校企教研合作,改进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共同指导理论课程与监管实践教学互动环节,采取教师自学自创自改、学生实践评教和合作企业教研成果互评的课程检验方式,用毕业生的就业面与就业率,升学、出国留学相关数据来评估课程设置的成效,并通过教学反馈对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微调,以完善独立学院国贸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秦岚.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定位探讨.足迹与探索――十年办学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

[2]周华敏,张丽琼.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中外企业家[J].2013(03)

基金项目: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GLX11)。

篇3

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操作性人才,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应具有某一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技能。建立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才能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国贸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一德、二基、三能、四证”。所谓“一德”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的良好职业道德;“二基”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三能”即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四证”即指英语水平等级证、计算机水平等级证、职业资格证和学历证。以知识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 以素质为核心, 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让学生达到“四会”, 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应用型国际贸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宗旨和国际贸易专业特点,一般国贸专业的整个课程设置可改革为四模块:一是基本素质模块,主要开设政治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二是掌握职业岗位技能所需的基础理论模块,根据国际贸易的具体流程理论课时的设置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三是按外贸流程所涉及到的基本环节设置实训课程;四是综合实训模块按照进口和出口业务的整套流程操作全面规范的掌握全套职业技能。

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提供具有发展潜力及弹性的课程,注意群集岗位能力和专项岗位能力培养的结合,在实训课程设置可以采用边学习、边模拟实习模式,即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这样做可以保证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使实训课取得更好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

三、应用型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实训课教学是实现高等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岗位针对性很强的实训性教学环节是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实现高等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办出专业特色,必须把突破口定位于实训性教学环节上。要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的课时比重,保证实训性教学学时,以便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基本完成上岗前的岗位技能训练,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实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采取项目实习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实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

四、应用型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训课程教学研究领域有待开发

目前,国内对高等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以及国贸专业人才模式的探讨问题,许多研究都是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知识与素养)、A(ability 一般能力)和S(skill 指职业技能),按照国际贸易流程各个环节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和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和改革建议。

2.利用国外培养模式套用国内实训教学体系

同时,有些研究是以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探讨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研究都是“拿来主义”,即引入国外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应用行教育模式,结合我国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但是,国贸专业有其特殊性即实践性大于理论性,而且国外的培养模式是否完全适合国内高等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体系设置,这些都值得思考和继续研究。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建设的蓬勃发展,针对其使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发展到一个逐步成熟的阶段。相关研究的课题报告和发表的论文说明国际贸易专业整体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关高等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的课题研究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宏观上,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目标能力定位等研究都已有相对完善。这些非常有助于从微观角度,选择教学的某一方面继续深入研究,理论基础非常好。

五、应用型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方向

1.选择《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函电实务》为研究案例

以《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函电实务》课程为试点,根据外贸岗位实际操作和技能要求,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和限制,总结出必备的岗位技能和知识要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围绕上述技能和知识点展开。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均是实际外贸业务工作中选取的实例,并根据浙江外贸进出口产品特点,选择纺织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流程为教学主线。并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相关外贸公司实习,撰写实践报告,内容要涉及实际岗位操作与课堂所学内容的结合度问题。

2.重视外贸实践岗位知识与课程模块设置的密切联系

密切结合当前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岗位要求,制定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由于上述两门课程基本涉及进出口外贸业务的整个操作流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外贸业务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因此,选择这两门课程作为实训操作课程的研究案例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将这两门课程作为偏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并没有突出“实务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师的授课方法多为“重理论、重词汇、重记忆”,“轻操作、轻技能、轻训练”,忽视其作为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外贸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

篇4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社会对国贸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然而,高校国贸毕业生就业情况与社会需求严重不符。2012年6月份外贸行业累计职位数5347个,管理类员工占比远小于销售类员工,其中外贸业务员所占比例最多,达56.13%,其次是外贸跟单员,占比17.71%,而外贸主管仅占3.62%。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虽已形成较为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国贸专业人才供给质量仍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曰益突出。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面临困难的原因

(1)国贸实务课程内容简单狭隘。国贸实务课程内容简单狭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校近几年推行教学改革,客观上造成了课时结构的变化,一些专业课和基础课课时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二是对于国贸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上很容易重复,导致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对于经济类专业的知识的教学,由于各任课老师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

(2)国贸实务课程教学方式以课堂为主。目前,高校国际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偏于简单化、陈旧化,突出表现在“课堂讲授法”――老师讲概念、流程、操作和例题。学生从未接触过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这使得国贸毕业生缺乏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在20世纪30年代就重视学生实践,强调课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推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3)国贸实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国贸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国贸实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然而一些高校过于重视理论课程,导致实践课时被压缩,实务性教学案例分析不足,从而直接影响毕业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4)国贸实务课程考核偏重结果。由于考核的指标和考核的过程只有任课教师掌握,学生并不了解考核包括的项目和侧重的方面,因此会使学生单纯关注最终成绩,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比如,一个学生在业务训练中其实还有很多弱项,但他完全可以通过反复的不完全准确的训练,通过量的积累取得较高的成绩,缺乏对实践业务能力的掌握。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政策建议

(1)重视案例教学的充分运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到国贸实务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生,因此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要大力鼓励案例教学,力争将每个重点、难点知识都能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来讲解,最好做到环环相扣,并充分倡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来进行案例的深入分析,鼓励他们积极讨论和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

篇5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80.01

1国际经济与贸易形势变化对国贸专业就业影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美把利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欧洲央行通过OMT(直接货币交易)尽一切努力维护欧元,缓解欧债危机,而美联储则从2009年到2012年进行了四次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减少失业,欧元美元竞相贬值,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中国加入WTO的第11个年头中国外贸行业正面临艰难期。由于欧美经济萧条,欧美消费市场疲软,我国外贸企业订单量大幅度减少,而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外贸企业资金周转不灵,2008年到2012年底数以万计的中小外贸企业倒闭,外贸行业失业率快速增加。

一方面是数量庞大具有工作经验的外贸失业人员。另一方面,全国开设国贸专业的普通高校每年数以万计学生毕业,该专业供过于求使得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再者,该专业学生还面临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民营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结合国际以及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增加学生就业可能性。

2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

我们实行了多阶段、多类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对学生基本能力培养过程分为认知阶段、应用阶段和提高阶段、创新阶段。综合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分析研究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的基础及专业理论功底,具备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相应的市场趋势。

(2)实务操作能力: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对拟订合同、合同履行、单证制作、审核等环节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水平。

(3)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协调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

(4)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熟练地阅读与翻译市场信息,掌握用商务英语进行商沟通能力,用英语拟订合同、制作单据的能力。

(5)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能熟练地应用各种常用操作系统和Office系统的各种办公软件,熟练地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营销。

专业知识和外语是外贸人才的必备技能,同时具有团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积极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应届大学生会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培养可以在每个实训环节中体现出来。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创新

我们实训教学体系建设随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而不断更新:通过开设专业认知实习,校外指导和校内指导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和社会实际,为学生四年合理安排大学学习及进行职业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开设商务英语听说实训,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自觉性,也使学生更加意识到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开设ERP沙盘模拟实训,增强了学生企业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开设外汇业务模拟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和培训,让学生意识到国际金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影响;通过开设网络创业实训,通过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通过开设外贸实务综合实训,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了他们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学生受益匪浅。这里我着重提到以下几个实训环节:

3.1专业认识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旨在让学生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有所认识,以便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学好各门专业课程。通过向学生讲解专业培养计划,让学生了解各门专业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以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向学生介绍国贸专业可考的商务英语与专业方面单证员、业务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证书、以及与国贸直接相关的岗位信息等;通过专家讲座,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职业规划挂钩,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企业实地参观相结合,使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3.2商务英语听说实训

商务英语听说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理解有关商务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在商务场合中自如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该实训将商务工作活动中经常涉及到的英语表达方式通过多媒体从视觉、听觉多角度让学生感知学习,然后通过小组练习模拟其中的场景,发挥团队精神,自主学习,通过课堂情景模拟表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大限度的激励学生走进商务英语学习的世界,消除商务英语学习中对听和说的陌生感,在寓教于乐中由生活英语进入到商务英语的学习。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精讲多练,采取“理解-记忆-模仿-活用”的实践步骤。

3.3外汇业务模拟实训

外汇业务模拟实训旨在通过模拟交易平台,让学生感受外汇投资如何获利和外汇投资的风险;通过模拟的交易环境加强学生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习环境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多种就业机会;通过外汇业务模拟实训,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外汇交易提高在投资领域的素质能力。

3.4外贸实务综合设计

(1)传统外贸流程模拟实训。

我们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进行大量的电子模拟仿真实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局域网系统,让同学们扮演进口商、出口商、供货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角色来了解外贸流程,完成制单审单、开证审证、运输、保险、商检、报关、结汇等实务模拟操作。

(2)网络外贸流程模拟实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商务活动电子化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传统的外贸交易正在向网络外贸方向演变。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如Aliexpress, Dhgate, Light in the Box, Ebay China等也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及第二职业提供诸多的机会,我们在传统的外贸实务模拟操作环节之外进行积极的实践教学研究和创新,增加网络外贸流程实训,探索为外贸出口开辟一条新路,实现外贸的在线交易,该项目是我院创业型、就业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实训学生开立国际网店,掌握了网上开店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全面了解外贸电子商务运作的过程与方法,其中08级学生成功接到了来自挪威订单,取得销售业绩,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外实习。

加强校企合作,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上岗前的多形式的系统的训练。对此学院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并签订协议,学院还聘请外企业和政府人员来校举办各类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企业为学生供上岗实习岗位, 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等。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联系毕业实习单位,为将来走上正式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结果

在进行了上述的教学改革之后,本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更为明确,以往在口号上的能力为根,素质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了实处,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高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本院毕业的学生由于在上述能力方面的突出特点,使得他们在实习中深受相关单位的好评,一批同学并因此在实习单位就业。同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也极大地推动了现有师资到实践和实务部门的学习甚至挂职锻炼,这不但丰富了国贸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也为下一步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最后,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使得校企之间真正互动起来,以往的实习基地基本上处于挂牌的状态,但由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使得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国贸学生实习锻炼的必备场所。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106-0003

    一、概 述

    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融入国际市场。中小型外贸企业成为各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就业途径。如何使得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外贸企业需求相一致成为各院校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校中厂”模式能够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把企业请到学校,让学校的育人优势与企业业务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把中小型外贸企业引入到学校,把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引入到教学,改变以往国贸专业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根据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两年的“校中厂”的建设经验,结合专业多年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讨国贸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切实的企业锻炼经历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业务性质要求,不能大规模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因此,“校中厂”模式就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办法。学生不需要离开学校,也能够到企业锻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面向涉外经济贸易部门、进出口企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能从事外贸管理或在外贸第一线进行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业务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分两个阶段共同完成。第一阶段是“仿真外贸公司”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第二阶段是到“校中厂”企业实习,以企业为中心。第一阶段安排是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培养时期,以培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为目标。第二阶段是学生到企业。由企业分派不同工作岗位,通过岗位轮换,应用专业知识,深化能力锻炼及整体素质提高,以培养学生成长为外贸经理为目标。

    (二)“仿真外贸公司”教学

    在教学改革中,各个院校都强调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均要求来自于企业一线实践,与实际就业岗位相对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外贸专业知识,还要突出培养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因此,要通过精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外贸行业能够产生浓厚兴趣,并进一步培养个人外贸职业素养,提升毕业后的从业竞争力。我们提出把情景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改造国贸专业核心课程教学。2011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与河北玛世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探索“校中厂”及校企“双主体”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国贸专业与该公司附属出口公司合作进行丝网出口人才培养。目前,已经有两届500多名学生到该公司参与丝网产品出口的实习实践。在总结“校中厂”模式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丝网产品出口业务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把仿真丝网出口企业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以真实外贸情景为基础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阶段安排4个学期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级成立10个左右仿真丝网外贸公司。外贸公司竞聘产生外贸经理,自由招募组员。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按照项目教学法改造,以每一个仿真丝网外贸公司为中心开展教学。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引入仿真外贸公司内部协作和公司之间竞争,实现知识学习与外贸人员从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课堂教学主要放在实训室,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在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外贸综合实训》、《报关与报检实训》等实训课程安排机房上课,通过专业外贸实训实习软件,模拟现实企业中外贸业务流程,从而加深掌握知识,锻炼操作技能。

    (三)“校中厂”实习

    外贸企业工作性质更适合于到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近十年时间,外贸进出口产品越来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大量中小企业都有进出口需求,但缺少专业操作人才,特别是进入企业就能上手的外贸人才。并且有的毕业生到企业不到半年,刚刚了解产品和企业就会跳槽。“校中厂”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毕业生和企业双方选择的盲目性。通过在学校“校中厂”

    企业实习和实践,有助于企业发现并培养储备人才,减少人员流动性。而学生通过“校中厂”的锻炼,能够切实感受到现实社会对自己要求,有利于学生合理地选择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第二阶段“校中厂”实习,安排1~2个学期。在前一阶段熟悉特定出口产品——丝网基础上,集中安排学生到对应的“校中厂”企业进行实习。由企业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工作岗位,定期进行轮岗。同时第二阶段也是深化学生外贸专业知识掌握,应用其工作能力的阶段。以企业为中心,让学生以一名真正员工身份来体验企业管理与经营过程,为学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又可以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第二阶段定位是学生今后在外贸行业成长目标——外贸经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更要培养热爱外贸行业的精神,能够立志于投身这个行业中,为外贸企业和自身创造更高价值。

    三、“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过程控制

    (一)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专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无论与企业交流沟通,还是日常教学活动,专业教师都要把服务育人的精神贯彻到课堂和实践活动中。“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双师型”教学团队重在教师服务企业的经历。每年,教师都要花一定时间到中小外贸企业特别是“校中厂”去进行调研和座谈,了解最新出口信息和政策调整,真正掌握外贸企业具体情况。只有在掌握一线实践资料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才能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以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实践性,与企业岗位要求存在差距。要定期进行专业调研,邀请外贸行业专家召开论证会,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注重育人。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中,要使用项目引领模式、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模拟训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程体系上,要注重前后课程衔接,专业知识衔接。适当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特别是校企合作课程,使国贸课程体系更加合理,紧扣时展脉搏。

    (三)“校中厂”协同管理与合作教材开发

    “校中厂”实习以企业为中心,其实习过程和内容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专业教师要与企业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在企业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寻找结合点,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教师要定期与实习学生进行座谈,掌握实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同时校企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同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争取尽快开展订单式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很大程度依赖于教材内容选编。要充分利用校外实际基地以及“校中厂”等各种资源,与企业一同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国贸专业系列教材,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

    (四)实训室和软件建设

    第二阶段教学主要依托国际贸易实训室以及外贸实训软件来组织教学。实训室上课可以打破以往课堂组织形式,适于分组进行教学,能够提供一个平等的宽松教学环境。各个仿真外贸公司通过一个平台进行竞争与协作,能产生对抗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外贸实训软件教学作为人才培养重要手段,其选取和个性化修改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且,机房实训能够让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外贸业务全流程,是实训室教学重要补充,能够把各门专业课程综合起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创新与进一步思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突出就业导向。围绕构筑“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来展开所有教学工作。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项目课程的开发、实习实训环节教学等诸多方面,以阶段性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密切结合中小型外贸企业需求,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此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同时出现校企沟通不顺畅、师资和教材缺乏、实训室建设滞后等问题。比如:学校和企业对学生“校中厂”实习的目标不同理解。企业更多的是看重学生能否创造经济效益,而注重效率。学校则看重教育的公平性,要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公平教育机会。如果双方沟通不畅,就不能正确贯彻人才培养目标,影响教学和实习效果。诸如此类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来逐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姜大庆. 家纺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1).

篇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实训建设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4日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任何素质和能力都与实践能力紧紧相连。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实践能力的提高。呼伦贝尔学院注重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通过各方面完善职业实训建设,并在近四届本科毕业生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实训建设状况

呼伦贝尔学院国贸专业职业实训建设包括两部分:虚拟实训环境和实习基地。

1、虚拟实训环境。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可用于学生理论验证或实践操作的场所,相比实体环境而言,虚拟实训环境中的“设备”与“部件”多是虚拟的,这些设备可以随意生成和删除,也可以根据需要升级更新。由于虚拟现实技术有着极高的沉浸性和交互性,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并融入到这一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环境中去,从而达到实训教学的效果。国贸专业现今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课堂实践环节两方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课堂实践环节,尤其在本科评估后,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实践比例。2007级国贸本科课程安排中,必修课程技能课,如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电子商务实务等共192学时,仅占本科生四年课时的6%。通过逐步调整与改革,至2012级学生,在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课程中都增加了技能实训课程,并且其他国贸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增加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分组调研等教学内容,亦增加实践比例,现所占比例可达30%。

2008年呼伦贝尔学院投入3.5万元购买教学软件,2010年投入24万元购买软件、设备。现今已具备外贸单证教学系统、Sim Forwarder国际货运实训平台、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和报关实训基地四个国贸实验室教学软件及ERP沙盘。2006级至2011级学生都已使用相关教学软件,大大提高了对本专业实务操作的认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2、实习基地建设,包括校外实习基地和假期自主实践安排。自首届国贸本科生就安排了校外实习基地,即满洲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但由于学校所处地区限制,外贸公司业务有限,学生毕业实习反映欠佳,尤其之后几届毕业生,也未能在校外实习基地获得有效实践。除毕业实习,假期自主实践安排亦占总学时要求近20%,根据年级不同,对自主实践设置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专业社会实践等。在假期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分工,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反馈实习手册,并由教师批阅优秀率控制在5%以内,对学生自主实践做指导和点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五大证书有:(1)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单证员的工作就是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2)国际货运员证书,国际货运员的工作是接受进出口货物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为其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3)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外销员是指在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工作人员,是我国外贸行业的中坚力量;(4)报关员资格证书,报关员是指经海关注册,代表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务的人员;(5)报检员资格证书,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报检企业等企业和机构中专业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随着在课堂教学和实践培养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有三界毕业生和2009级即将毕业学生提高对外贸易五大证书的认识,通过在校期间实训课练习,大大提高了国贸专业证书过关率。同时,由于我校地理位置局限,很多证书考试学生需要到满洲里、哈尔滨甚至更远地方,也给外贸专业学生考证带来很大局限性。但是,现有四届学生过关率程稳步上升状态。(表1)

二、国际贸易专业职业实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实训建设的四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课堂实践环节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以增进学生实务技能的四个教学软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已属较全面设置。但由于地区地理位置限制等因素,呼伦贝尔学院国贸专业实训建设现存在突出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校外实习资源匮乏。校外实习历来是实践环节中重要的内容,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外贸企业与学院的联系松散。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只有两家校外实习基地,但这些实习基地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并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造成了学生校外实习机会少。即使有学生能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一般只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学生很难直接参与到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例如,如何有效地开拓国外市场,寻找国内供应商,并处理出口商检、报关、结汇、申请退税等手续,因而校外实习基地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是国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师欠缺。尽管近几年引进教师学历和素质都很高,教师业务性强,但大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实践经验。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需要配备双师型队伍,这对师资提出较高要求,教师除了指导软件使用及课程内容,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外贸的最新发展动态、相关政策,参与外贸公司运营,熟悉外贸整个流程。同时,本地区外贸公司及业务量少的现实,首先成为实践类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瓶颈。

2、推进措施。一是学校要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行校内外结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趋势,建立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心,设置样品展室、洽谈室、总经理室、进出口部、外汇管理局、商检、银行、海关、保险公司、船公司、货代等综合部门,提高实践教学的仿真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校外实习片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到外贸企业实习,一般是一个企业安排几个人实习,而要某一企业安排几十人实习是很困难的。因此,建立每年安排几十个学生实习的实习基地是越来越困难,我们只能以某工业园区为基地,向其周围地区的企业拓展,建立区域的实习片区。同时,学校应当鼓励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并与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科研项目。同时,国际贸易专业应当结合教育教学需求,引进一批具备精湛外贸业务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士作为专兼职教师,优化现有教师结构;再次,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建立教师信息数据库,对教师进行规范化、人性化、动态化管理;二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必须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到企业做一些项目研究,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经常组织各种技能竞赛,如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炒股模拟大赛、报关实验操作比赛、国际贸易单证大赛、ERP沙盘大赛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当前急需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社团经费问题。目前,社团活动的经费主要是社团成员缴纳的会费收入。学校领导要加大学生社团经费的支持。可以根据社团活动的开展,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另外,社团开展大型活动,也可以与企业协作,求得企业的资助;二是社团指导教师问题。社团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成效,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要选派一些思想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实训建设预期达到的效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在校四年本科生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而言,它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等。本人认为其实践能力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合作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1、合作沟通能力。由于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国内外诸多行业和部门,如银行、海关、船舶公司等,国际贸易人才必须注重同各方沟通、联系与合作。因此,在社会高度分工合作的今天,人们在日益注重自己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领导与民众的关系,要具有责任心和协同合作能力。

2、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具有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职业技能,如报关、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质量体系认证等技能,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项目执行能力。作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强调经营项目运作能力的培养及经验的积累,同时具有培养市场开拓和挖掘客户资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调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独立承担外贸业务。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在从事内外贸工作中,除能正常处理日常工作外,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能沉着冷静、处事不惊,正确地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5、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具备的一种心理特质,特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国内外贸易工作,由于国内外市场千变万化,市场风险是很大的。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与其他大学生而言,应具有创新和拼搏精神,有更强的风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延杰.地方本科院校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6.

篇8

2013年教育部推出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即1999 年升本的地方院校将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使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安翻译学院作为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

国际贸易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都认识到专业实践教学对于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其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主要通过购买和使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搭建校内仿真模拟平台,即运用相关的外贸实务模拟软件,在实训机房完成各个外贸环节的操作训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西安翻译学院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自2006年成立到现在,实训课已经进行了8年,在院领导和各位一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效果较为突出,以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的操作环节、技巧为基础引进的世格SimTade、浙科进出口报关等外贸软件平台,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程序、环节及做法。较之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学生更愿意在机房上机进行操作,这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改进了教学效果,还调动了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的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这类模拟平台大多以虚拟的某笔具体业务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业务操作,学生只是按单一的流程去完成相关操作,无法反映真实业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此外,很多软件忽视了学生外语能力的锻炼,这与我校正在全面实施的、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或“专业+英语+现代化技能”的教育模式相背离。

可见,机房加软件的实训室构建模式和训练方式已经不能真正达到外贸实训要求,严重脱离了企业外贸业务的实际情况,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实际处理能力,因此,正值转型这一大好契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改革势在必行。

POCIB的教学理念

POCIB(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的英文缩写,在模拟国际贸易基本流程的体系中涵盖海关、银行、外管局、船公司等14个外贸相关当事人,来自10个国家27大类共115种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产品及48种不同的流程组合。POCIB旨在通过体验式学习的科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在短期内全面体验国际贸易企业运作的过程,其主要特色在于将实训室单一、静态的实训操作动态化。西安翻译学院从POCIB大赛开始举办到现在,已经参与了两届大赛,我校学生先后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和特等奖的较好成绩,参与其中的学生对POCIB大赛有着很深的感触,学生在面对风险、承担责任、亨受收获与失败的体验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习不再停留在枯燥的贸易实务理论上,而是在外贸业务的竞争与竞技中掌握外贸业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上。

基于POCIB的国贸实训课程改革思路

我们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作为进行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的基础和落脚点,即在充分体现我校外语特色的氛围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

1.改善实验室条件,构建仿真实训教学体系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兴趣的基本因素,应进一步整合实验室资源,完善实验室建制,加大软件的引进力度,以适应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同时积极筹措实验室建设经费,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实验室开放等工作,提高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

本着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真正做到与外贸实践接轨,我们构建了基于POCIB的仿真实训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涵盖整个国际贸易的实训环节,通过打造专业认知平台、基础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和职业平台获得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能力,让学生从“市场调研”、“预算”、“寻找客户”到磋商谈判、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直到完成业务后的退税、订单管理、客户维系等得到完整的业务流程体验训练。通过搭建高度仿真的谈判环境、业务履行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模拟实习环境,体现出真实外贸实务的场景的氛围和空间感,在模拟训练中体会实战的乐趣和体验锻炼学生的谈判与应变能力,订单管理能力、处理纠纷能力、客户管理能力。通过问题处理过程的真实参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实际处理问题的技巧,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1: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实训体系

2.根据POCIB优化教学课程安排,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通常的课程讲授中,教师一般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讲解贸易实务的知识。学生的理论性增强了,但直接造成贸易流程的分割,他们知道租船订舱、办保险、报关、报检等具体事宜,但是对整个贸易流程的把握有所欠缺。在授课中,可以将 POCIB 的流程体系穿插在日常实务和单证的讲授过程中,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对各种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讲解完成后,通过一个具体的贸易流程将这些知识囊括进来,专门练习贸易流程。无论是贸易实务、单证操作还是国际结算,POCIB 对这些课程都是一个综合性的总结,通过POCIB的试用账号,让每一个同学有机会去进行网络操作,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其学习能力、跟单能力、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培养方案应随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需要真正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调整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专业特色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基础课等授课学期和先后顺序,比如我们还发现通过参与POCIB大赛,学生在交易磋商环节书写函电能力比较薄弱,就需要将外贸函电提前至大赛的前一学期,平时加大实习实训的课时量,提高专业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调整,理顺从理论到实践的脉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开展双语教学,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外向型专业,课程中运用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听、说、读、写等能力,从而为培养外向型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实训及两次参加POCIB比赛的经历我们也得出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实训效果有实质影响,实施双语教学能提高国际经贸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出既懂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英语的竞争型人才。

国贸实训课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作为中国民办高校的佼佼者,西安翻译学院一直把“与世界接轨,创东方哈佛”作为宏愿,近几年来从全国各大高校引进大批青年教师,在校的青年教师已经占到全部教师的半壁江山,他们年轻,他们有活力,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他们渴望能够得到相关的培训,可以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或者参与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大赛表面上看是对学生进行考核,但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外贸业务人员来担任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专门负责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习,以强化其国际贸易的实战能力。对拟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通过国外访学,引进较为先进的案例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等提高双语师资的存量和双师型教师的存量。

此外,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训教学开展的成功与否同样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包括校园语言环境的建设、大量的资金的配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摸索不断提升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专业实训水平,达到培养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汝根:《基于POCIB的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第10期,第158-160页。

篇9

本院自2006年申报国贸专业成功招生以来,为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改革国贸综合实训教学环境,形成现在的实训规模。从2009年以来,在学生基本完成国际贸易相关课程之后的第五学期,以集中实践的方式,通过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模拟真实的业务情景,在校内实训室开展为期一周的校内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在专业教师提供的教学情景中,学生以4人为一组成立公司,互相之间进行贸易往来,完成教学情景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最终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和各种手段(如:多媒体、角色扮演等)进行的总结展示。展示结束后由评委老师和企业行业代表评出个人和团体名次。多年经验表明,校内贸易综合实训对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获得学生和实训相关人员的认可。

2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设计

2.1 实训环境设计

整个实训环境为了体现实战,从师资、实训室条件上力求真实进行了特别的设计。

(1)师资队伍。

实训开始之前,由校内专任教师根据真实案例设定实训背景和工作流程,并将相关资料和考核机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贸易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邀请外贸企业、银行、货运、检验检疫、保险、报关等机构代表来校开设讲座,向学生介绍相关进出口业务环节,从中选择部分学生成为辅助机构工作人员,使学生对整个国际贸易流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实训开始时,先由学生自行分组设定公司背景资料,再由教研室分别指派专任的实训指导教师成为公司顾问,企业行业代表作为辅助机构顾问。实训过程中,学生作为贸易流程的主导者,教师仅作为引导者和相关资料提供者出现。实训结束后,学生需对公司的营业情况进行多媒体展示和说明。最后的考核由教师、企业行业代表和辅助机构学生共同完成,并对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2)实训室条件。

根据实训流程,整个实训环境模拟真实贸易环境,设置了三个区域:业务区、商务谈判区和辅助机构服务区。

业务区为各组进出口公司开展贸易业务活动的办公区域,并配有必要的办公设施,例如:办公桌椅、计算机、电话等;商务洽谈区为各组进出口公司展示产品和进行商务洽谈的区域,基本配备设施包括陈列架,宣传单页,谈判桌椅等;而辅助机构服务区则设立了银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税务局、外汇管理局、货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的服务柜台,并配备电脑及相关的办公用品。

2.2 实训流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是以完整的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布置的,主要设置的教学情景为5个,每个教学情景又由多个工作任务组成。分别如图1所示。

(1)教学背景设置。

在实训开始之前,学生最少4人为一组,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分组情况设置各小组进出口公司的所在国家和港口城市,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填写公司成立申请表,包括公司中英文名称,成员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公司简介等。而小组成员将在专任教师提供的教学情景中分配各自的职务,主要由公司法人兼总经理、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构成。

而辅助机构服务人员也是从学生中选出,从事辅助机构服务的学生不得担任公司工作,但必须熟悉贸易流程中的对应环节,主要扮演的角色有银行职员、外汇管理局工作人员、货运人、商检工作人员、海关工作人员、保险公司业务员。

(2)教学情景1―― 准备工作。

进出口公司在公司成立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各个国家对应的商品资料和实物,进行广告宣传,主要是在商务谈判区以商展会辅以PPT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这个情景中主要以锻炼学生的会展布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

(3)教学情景2―― 贸易往来。

在各个进出口公司了解了有意向的公司产品后,主要以函电的形式建立业务关系,并通过贸易磋商―― 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这一过程中,询盘、发盘和还盘还涉及到报价核算的问题,该情景中除了锻炼了学生函电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另外还巩固了贸易术语的运用和换算问题。

(4)教学情景3―― 签约。

达成初步意向后,签订销售合同成为完成后续任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举办签约仪式,展示学生的公关能力,从中巩固商务礼仪和缮制合同的知识点。

(5)教学情景4―― 履约。

各个公司在签订合同后,开始在辅助机构服务区履行合约,以CIF信用证成交的贸易合同为例,进口方首先到银行开立信用证发给出口方,出口方收到信用证审核信用证无误后到货运处安排运输填写“货物运输委托书”,并获得“配舱回单”。随后到商检工作人员处提供相关单证,进行商品检验获得检验证书后并交纳费用。在保险公司处提供相关单证,填写“货物运输保险投保单”,获得“货物运输保险单”。在外汇管理局处领取“出口收汇核销单”准备报关,随后填制“报关单”在海关处提交附相关单据进行报关,并交纳相关费用。出口商凭各项单据,包括: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货物运输保险单、商检证书、产地证、信用证等办理结汇业务。在该情景中,主要锻炼学生审核和修改信用证,缮制各种单据,处理外贸实务的能力。如表1所示。

(6)教学情景5―― 善后。

出口商填制“出口收汇核销单送审登记表”,备齐相关文件(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商业发票等),在辅助机构服务区的外汇管理局柜台办理收汇核销手续,外汇管理局发还“出口收汇核销单(第三联)”。此后,出口商凭“出口收汇核销单(第三联)”和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到国税局的柜台办理出口退税业务。该环节的重点是缮制收汇核销单证。

收拢该笔业务的各项资料,建立档案,录入公司财务账目,并书写善后函,保持良好的业务往来。以此锻炼学生的函电书写和业务管理能力。

篇10

关键词 :国贸;毕业生;就业;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45-02‘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3安徽省级质量工程:卓越国际经济与贸易师的阶段性成果(2013zjjh043)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呈现越来越严峻的趋势,2014年甚至被称为“最难就业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状况也一直是社会和学校关注的问题,国贸专业毕业生想要实现更好的就业,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本人做出更多的努力.本调查旨在通过对2014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动态记录,企业电话回访,调查问卷等进行信息汇总,同时结合三本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分析,借此给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让学生在毕业之际有更理性的思考和选择.

1 调查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以安徽三联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为2010级国贸本科1班43人,2010级国贸本科2班45人,2012级国贸专升本13人,共101人参与了调查.调查人员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和班级辅导员,主要数据采用调查问卷获取,结合辅导员记录的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动态情况、企业电话回访、学校指导机构的招聘会情况反馈等信息,对2014届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对学校的评价以及毕业生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实训记录主要是毕业生实训的单位情况和实训期间的工作情况,电话回访是对毕业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解.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学生访谈等方法,调查与国贸专业毕业生相关的问题,完成数据汇总.本次调查共发放101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1份,回收率100%.本届毕业生全部参与了问卷调查.

2 调查结果分析

参与本次调查的101名毕业生,其中6人考取研究生,1人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1人在企业工作,3人灵活就业.101名同学均已就业,在企业中就业的同学有90%以上,主要在民营企业就职.从整体情况来看,毕业生从事营销类工作比例较大,除考研的同学之外,2014届国贸专业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的同学有7人,所占比例为7%,从事营销类工作的同学共54人,所占比例为53%.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对在校的同学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具体调查结果情况如下:

2.1 就业状况分析

从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情况来看,就业类型多样化,其中53%的毕业生从事营销类工作;10%的毕业生从事管理类工作,在企业从事营销类工作的毕业生占到一半以上,毕业生选择营销类工作较多与在校期间参与营销类社会实践有关,也与开设的营销类相关课程较多有关;在工作地点选择方面,49%的同学在合肥工作,23%的同学在长三角区域(除安徽)工作,其中在合肥工作的同学的比例最高,可见,更多的同学选择了在本地省会就业;从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看,7%的同学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很相关;59%的同学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基本相关;38%的同学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毫无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外贸专业的同学所占比例较少,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多集中在合肥和长三角地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

在毕业生目前的工资待遇方面,有31%的同学年薪2-3万;28%的同学年薪3-4万;13%的同学年薪4万以上,还有28%的同学年薪1-2万,显示出70%以上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在年薪2—3万;在毕业生工作选择方面,30%的同学更换过工作;26%的同学更换工作是为了更高的收入.可见,工资待遇成为毕业生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2.2 毕业生自身的认识

毕业生对自身的认识方面:5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胜任;43%的同学认为自己基本胜任;2%的同学认为自己不太胜任,这个比例显示出毕业生对工作的胜任程度较高;参加工作后,毕业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能力:56%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实践能力;41%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创新能力.这表明:部分学生在校内学到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在工作中实践和创新能力欠缺,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在以后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注意加强.

2.3 毕业生对学校的教育评价

毕业生中8%的同学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完全能满足目前工作需要,68%的同学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基本能满足目前工作需要,24%的同学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与目前工作需要有很大差距;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意见为:28%的同学满意;67%的同学基本满意,5%的同学不满意;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总体意见为:64%的同学基本满意;2%的同学不满意;毕业生对专业实践教学安排的总体意见是:65%的同学基本满意;4%的同学不满意.这表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学生就业后的工作.

2.4 毕业生对国贸专业在校学生的建议

在大学期间最需要努力的是,71%的毕业生认为应该培养综合素质;在择业的时候,58%的毕业生认为应该考虑自身实际情况,66%的毕业生认为毕业后应先就业.可见,国贸专业毕业生应特别注意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3 调查显示的问题与对策

3.1 与国贸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较少

国贸专业毕业生首选的目标应是金融类工作,其次是外贸相关工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很相关的仅7%,对口就业率较低.这与外贸专业学生对口工作门槛较高但学生本身的素质达不到要求有关.与外贸相关的工作对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要求较高,毕业生在校期间不重视口语练习,导致面试中表现欠佳而错失机会.

3.2 毕业生地域选择较为集中

调查显示出毕业生对工作地域的选择上,工作区域比较集中.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外地就业,选择距离家乡较近的工作地点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合肥本地,因外贸企业有限,且当地的外贸专业学生较多,使很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面对江浙地区较多对口单位的招聘,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外地就业,放弃了较好的工作机会.

3.3 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欠缺

虽然43%的同学认为自己基本能胜任目前的工作,但仍有56%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实践能力有待加强,41%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提高.65%的同学对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基本满意,4%的同学不满意.可见外贸专业学生在工作中亟须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3.4 要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频繁跳槽,表现出不良的职业素养,这些都会成为求职中的障碍,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毕业生跳槽有工资待遇方面的原因,没有做好与就业相关的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也是主要的原因.因此,要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入职业素养内容,培养毕业生的职场适应力,将有助于毕业生进入职场,更好的开始职业生涯.

注 释:

①如无特殊说明,本论文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一律简写“国贸”.

篇11

国贸教研室共有在岗教师7人。其中专任教师2人(1人从经济学教研室借调),返聘教师1人,兼职教师2人,州委派教师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人,其余教师均为助教。

二、教学工作

(一)教务工作

国贸教研室在本学期开学之后积极响应学院的教务安排,认真落实相关教务工作。如:开学后补考监考、改卷、试卷装订;按照课程教学规律,参与并修订了2019级学生的教学手册;辅导16级国贸专业的学生选题、开题,全部毕业班的学生已进行完毕开题报告。

积极动员17国贸班的学生参与全国统计大赛,以达到“以赛育人”的目的;为配合我院转设工作,整理并归档我院16—19年涉及的全部开设过的国贸课程等。

(二)开设课程

本学期在国贸教研室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国贸教研室积极克服困难,共开设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海关实务、中亚俄罗斯经贸关系、进出口通关实训、外贸函电2、国际商务谈判、涉外商务礼仪、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合作11门课程。其中核心课程5门,非核心课程6门,实验课程1门;理论课程3门,实践课程7门。

总之,开设课程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既有核心课程也有非核心课程。课程种类丰富。

(三)教研室活动

国贸教研室自成立以来,针对教研室年轻教师偏多的情况,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课程理解深度较浅和职称等级较低等突出问题。

因此,紧紧围绕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室活动。

针对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开展不定期的教学观摩活动、严格落实并督查每月的听课情况,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授专家精准把脉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为了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研室召集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讲解如何组织设计一堂课等活动……通过教研室帮扶、青年教师积极学习发问的“上下联动”的作用机制,有力地盘活了教研室的教学组织过程,更好地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想境地。

针对教研室教师职称等级普遍较低的情况,除了鼓励青年教师发表专业性论文以外,教研室还邀请××教授为青年教师讲解如何申请课题、如何选题、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等高价值的讲座,为各位年轻教师带来了学术上的思考。各位老师听取意见建议之后,都在各自研究的领域确立了研究方向、定下了论文选题。

针对年轻教师对专业知识理解层度不深的问题,我教研室通过“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展开有力地帮扶,既提高了各位专任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又活跃了教研室的学术氛围,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科研工作

如果说教学是大学教师的本分,那么科研就是教师的灵魂。国贸教研室自一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教师的科研工作。在日常的教研室会议中,反复强调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除了督促督查教师的科学研究之外,还宣扬学院的科研奖励制度,力争将学院制定的科研奖励制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截至目前,我教研室的各位年轻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拟定了自己要研究的论文题目。教研室形成了“老青”科研团队,学术氛围日趋浓厚。

四、思政教育

为了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充分落实院党委的要求,精心制作“课前三分钟”课件,在教研室内部形成运转良好的课前三分钟资料的分享机制。

篇12

一、 创建教师工作室 招聘成员组队

2010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从此打开了我院国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新篇章。为了能展现本专业的内涵建设,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院系领导相当重视专业实训(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加大对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发挥专业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和优势,要求每位教师承担项目,带动学生组建项目化教学团队。

1. 创建

在本学院校区沿街店铺创建了国贸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分两部分,前面临街的外贸商品销售室兼国淘宝网店“雪之境遇”的实体经营店,后面为外贸业务洽谈工作室。前部按实体店的风格装修完善,开拓外贸产品的国内销售途径,因的外贸产品多元化,店内各设施为活动式摆件,可随销售商品的不同,调换店内布局突显个性化设计。后部的洽谈室加强了网络建设,促进学生EDI接单、处理订单的实训技能,确保教学设备与市场接轨,提升实训项目的实践操作功能。

2.招聘

淘宝网店普及化项目开班初期,通过专业教师入班介绍淘宝网店项目的具体教学内容、操作环境和学习效果,调动有兴趣的大一、二年级的国贸专业学生的积极性,组织报名、筛选工作。在遴选过程中要侧重前期素养较好,兴趣度高,机灵肯学,有摄影、PS、文字组织特长的学生,另可考虑想学、爱学、执行力强的学生为优。

3. 街接

如何将淘宝网店项目达到普通化,意在项目的延续性,顺应当下B to C式的网络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每一届学生中有较多人对做网店特别有兴趣,并愿意花时间去经营它。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中有不少家庭拥有着中小型家族企业,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学知识,掌握实用性的技能,对电子商务平台技术的掌握,可为家族企业发展带来益处。在淘宝项目的延续性问题上,应总结经验,纳入新成员时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对新成员初入项目的培训,在非常规性教学开展中由专业教师和淘宝网店业内成功人士参加,进行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的重点教授。

二、 以工学结合 制定教学计划

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融入淘宝网店项目教学中,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初期教学计划的制订是相当重要的。针对淘宝项目的普及化研究要突出教的有意义具有实际性,学的有基础具有灵活性。

1.常规性教学计划

经过淘宝网店第一期的教学过程,总结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从网店创建、寻找货源、装修、推广、售前后服务、运营、管理7个角度出发,编定教学计划及内容。2.非常规性教学

通过7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和操作,学生能初步实现独立创建网店。但在后续运营过程中会出现相对常规性或特殊性的问题,故需要专业教师或行业内人士的特别指导教学。依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强化性培训和锻炼。通过真实的网上销售交易,达到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效果。

(1)问题

1)网店装修中出现的问题

网店装修是一般初学者遇到最多技术性问题的地方,比如主图有留白、拉伸不美观;宝贝时传不上图片;宝贝描述文字设计不诱人;背景图动态效果不明显等。

2)网店推广

网店的装修完成只是为经营打下基础,有店无客是最大问题。“推广”意在打广告,做宣传。关键是如何让众多网购客户知晓这家网店。后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技巧推广,意在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宣传网店。

3)售前、后服务中的沟通技巧

网店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浏览量,但没销量的问题。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销售商品的优势不明显,价格或是商品结构大众化,没有吸引力。二是客服沟通能力弱,无有较地激发网络客户购买的欲望。

4)网店运营管理

管理是门学问,运营更是恒心的体现。过程中往往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做事的兴趣和热度过后,坚持和维护的问题。

(2)解决

1)对于网店审美度设计,方法一请专业教师对不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美图秀秀等)的学生加以教学;方法二学生资源,利用在校跨专业(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图片处理技能的学生开设定期或周期性的主题讲座,对国贸专业学生进行辅导,学生教学生最大的益处,增进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增强学习兴趣,避免一些问题不好意思问老师的现象。

2)解决网店推广的有效方法,一则利用朋友圈消息,可以借助各种应用软件如微信、QQ、飞信、电子邮箱来实现店铺的宣传。二则研究淘宝网卖家中心内的卖家工作台,利用商家培训版块,如开通淘宝直通车,通过宝贝关键词搜索,使新开店铺达到明显增加网络客户浏览量的效果。

3)前期有了网络顾客的点击率,便会出现较多询问信息。此时是抓住顾客的关键点,展开有效的沟通,利用旺旺的表情控件,讲究语言表达技巧,图文并茂,小之以理,动之以情将询问客户转化为生意伙伴,方可大功告成。

4)有了成功的一次经历后,需在后期注重经验的总结,网商生意基本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维护好日常网店的运作,从生意人的角度来想问题,也需要经常学习其他优秀卖家的成功经验。关注淘宝网提供的店铺运营助手版块来管理好网店日常业务。

(3)总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开展内贸实践项目暨淘宝网店创建运营,从整个实践过程中既学习了专业外理论知识,又增强了自身的一项技能。

1)具备网上商务处理技能。从各个环节的项目化教学过程考察,得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学生毕业后将来从事外贸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以满足国内外贸易手段电子商务化的要求。淘宝网店项目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巩固。

2)具备综合能力。网上电商不仅考验从业人员硬件操作技能还需要拥有软实力。包括学生团队协作、相互配合的概念;认知、素质水平;文字组织、表述能力等。

3)具备专业操作能力。包括淘宝网店业务流程操作能力;销售沟通协调能力;市场营销基本能力;商情、顾客心理判断基本能力等。

三、 结合实际制定考核评价

本项目应建立有效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方法,按过程评分+效果评分的总和,最终折算相应学分的办法,进行该项目的成绩评定工作。

1.过程评分

所谓过程评分,意在区别与传统考试一纸定分的形式,完成一个项目环节就给予一定的分值(五分制2.效果评分

篇13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33-02

引言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贸单证》所教授的制单能力越来越重要。然而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重汉语教学轻英语教学已无法适应外贸工作对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要求。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基础水平、师资力量等特点,探索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本身的需要。外贸单证(Foreign Documents)就是指在国际结算中应用的单据、文件与证书,凭借这种文件来处理国际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等,单证工作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涉外型学科,具体体现在:各种单证(如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信用证)都是用英文来表示和填制;所涉及到的国际惯例,例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等都是以英文形式书写的。由此可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是做好单证工作极其重要的条件。只有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读懂英文单证,了解专业术语的真正涵义,顺利履行各项外贸业务。因此,在《外贸单证》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独立学院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正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本科办学规模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既不同于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的研究型高校,也不同于以培养通识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高校。独立学院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于培养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既需要一定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外贸单证制作、商务谈判技术等应用能力。《外贸单证》双语课程的开设将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应用外语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国贸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符合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高,接受能力有限。根据对近两年一些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新生入学情况调查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而言要弱于其他一本、二本的生源,特别是听说能力不太好,听课的语言障碍比较明显,课堂上互动效果不佳,影响了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双语师资缺乏,制约了授课效果。要想开展好专业课双语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外贸单证》的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特别强调口语表达能力。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其师资远没有国家重点院校雄厚。担任外贸单证双语教学的老师大多专业基础扎实,但是英语口语水平比较低、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因而在课堂上重汉语轻英语,使得本来应该更多地使用英语教学的内容却用汉语,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难以获得提升。

3.双语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兴趣。目前独立学院开设的《外贸单证》双语课程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主要是老师双语讲授, 学生记笔记。对于众多的专业英语单词,学生要么是靠死记硬背,要么干脆放弃。特别是每一种单据都有十多项内容和注意事项,仅仅被动接受是很难让学生有所收获的。

4.缺少适合的双语教材。教材是双语教学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目前《外贸单证》课程引进的原版教材寥寥无几,且内容偏难,价格偏高,学生难以承受。国内编写的该课程的双语教材很少,适合独立院校国贸专业学生使用的则更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应在课下努力学习外贸单证涉及的英语专业词汇,但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本课程的双语教学,还可以采取以下积极手段促进他们较快提高英语水平。(1)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进行分班双语教学。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热情努力;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出现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在双语教学中采取分班教学。具体做法是:按照CET4、6级考试成绩分班授课,通过考试的同学按照正常的语速、使用60%以上的课堂英语授课;没有通过4、6级英语考试的学生使用40%~50%的英语上课,教学内容适当做出调整;分班考核。这样不仅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很快提高英语水平,较好地掌握单证专业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另外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英语成绩,尽快通过相关的考试。(2)循序渐进,抓住关键,不断归纳总结。外贸单证业务涉及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众多单位,使用大量英文单证、票据,十分复杂,很难掌握。因此可将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分三个阶段,一是专业词汇的简单渗透;二是交替使用中英文对单证理论、业务流程进行讲解;三是学生能用英语处理单据和业务。这个过程应循序渐进,以便使学生在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应抓住信用证和合同阅读理解这个关键,再扩展到单据的内容构成,并对单据内容的相同、不同处不断总结,就能较快掌握单证的英文内容,从而掌握单证的操作。

2.加强独立学院《外贸单证》的双语师资培养。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的一部分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但英语水平有限。因此学院应提供经费保障,通过以下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例如,支持、鼓励教师去国内的一本、二本院校,甚至国外相关院校进行双语教学交流与学习;为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双语研讨会创造机会;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外贸公司进行工作,获得制单的实践经验;鼓励进行双语教学的科学研究,因为双语教学的研究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先进的教学模式、语言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另外学校也应给予双语教师更多的倾斜政策或待遇,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提升《外贸单证》的双语授课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单证英语应用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提倡自主预习提问为先,加强案例教学,强调把双语学习过程放在首位。例如,在学习“信用证下发票的制作”这节内容时,提前一周要求学生预习发票中各组成部分的英文术语,UCP600和ISBP681对发票的要求条款,实训材料中的信用证案例对发票的要求条款,然后向老师反馈预习中的问题,由学委统一收集整理后,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老师。在讲课之前,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并做成PPT,上课时讲解。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制作信用证下的发票。发票制作完毕后,学生对照发票制作要求自检或相互检查,并通过接受教师意见改进和完善。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时,由老师临时指定小组某一成员代表该小组用英语来陈述观点,然后由教师对各组的观点用英语进行评述与总结。这种基于预习、听课,外加案例讨论时自我准备发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积极使用英语来表达对课程的理解,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听懂讲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4.双语教材的选定。根据独立学院国贸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应尽可能选择有中英对照的教材。此教材最大的优势在于便于学生阅读与理解,解决了学生在阅读原版教材中生词太多,阅读速度较慢、造成对原文理解不正确或误解等问题。同时,在教学中可基于同一个案例编写实训教辅材料,即编写整个外贸业务过程中出现的英文函电、合同、开证申请书、信用证、汇票、单据实训教辅材料等。这样,在讲授时就能以情境化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整体性的认识,整个业务过程的全英文素材便于学生掌握单证英文用语。

虽然独立学院的《外贸单证》课程双语教学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作为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只有结合独立学院自身情况,注重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探索,才能使《外贸单证》课程的双语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本文受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赞助,项目名称:外贸单证双语教学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何志勇,陈伟,张秀华.渐进式双语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07(7).

2.江波.《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探讨[J].职教通讯,2008(23).

3.王秦辉.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对内地高校的启示论[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4.宋丽娜.国际贸易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4).

5.吴静.地方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