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安全管理体系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管理体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安全管理体系论文

篇1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特别是德国、英国以法律法规确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注重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的中间作用,通过企业自治自律,达到以人为本,促进工人自觉维护生产安全的目标。

(1)德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机构。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立法、监督和执行三部分。德国政府设联邦社会与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委员会,各州、地(市)均有其分支机构。联邦和州有立法、监督的双重权力,行业联合会及其相关的组织(如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联盟等也具备监督的作用)。企业的责任就是自觉、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

b.行业联合会。行业联合会属非政府、非盈利机构,与政府机构共同监督企业对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德国建筑工伤保险协会就是现有的35个行业协会之一。法律规定:每个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是某个行业联合会的会员,并要根据工资额度和工作的风险度交纳会费。会费除用于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及咨询、行业规程编制和监督外,还用于保险。在德国,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由行业联合会组织。在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由行业联合会处理理赔等相关事务,并形成调查报告提交劳动保护委员会。此报告也是劳动保护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行业联合会成员以行业专家的身份组织、参与事故调查,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处理行业内的事故,政府也摆脱了事故牵涉的各种事务纠缠。

c.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工程师协会是民间组织,由各行业的安全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安全法规和标准,对上岗的安全工程师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完成或协调企业的安全工程项目,进行国内外的技术交流等。安全工程师应了解行业的安全状态,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具备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企业中主要提供咨询,并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提交安全状况报告,但无权停止员工的工作,且无处理事故的义务。

d.企业员工的培训。在德国,所有员工必须与雇主签订含有安全生产内容的合同。员工有权知道作业的安全规程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等相关知识,同时遵守事故预防的制度。企业必须对作业时的员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并提供装备、规程,采取确保作业安全和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员工的培训、教育,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所有员工的权利。德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认为:知识就是安全。如果员工认识到具体的风险,避开的机会就高得多;如果员工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就会更好地防护自己。员工必须经常地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的培训和自觉安全行为的教育。员工就作业环境中的安全生产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书面报告,并向企业提出建议。

(2)英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英国设有健康安全委员会(HSC),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条例,并就有关安全健康状况向政府报告,它是介于政府与行业之间的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枢纽。委员会的人员由政府指定,但必须有一定的行业人员参加,现由12人组成。委员会下设健康安全执行局(HSE),是执行条例、监督企业的健康安全体系的职能部门,现有3500人,全部为公务员,其中1/3的人员为安全督察员,2/3为制定方针、规程等工作人员。

b.英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英国在1974年至1999年颁布和修订多部法律规定雇主具有保证雇员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的责任,明确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c.安全与健康监察。英国的安全与健康的监察主要由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执行,在全国设有很多分支机构。安全调查员根据所颁布的法律,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包括发出强制执行命令和诉讼。

d.工会及行业协会组织。在英国,工会、行业协会等其他组织约有750人,不同程度的参加政府的有关健康安全组织。这些组织经常派人与国家监察员一起到现场进行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纠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e.企业对安全健康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遵循的是法律法规和开工前完成的、经业主批准的安全与健康计划书。一般来讲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安全与健康方案。在英国一般25人以上的工地就要成立安全委员会,负责工地的安全与健康的日常管理事务。同时要设立安全与健康培训和教育基地,包括用房、设施、资料等配备、购置,收集、安全信息,上岗前的教育、班前教育、进入工地的教育等。英国政府要求企业须尽量通过技术、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以减少危险源。

2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取得的成就

(1)法律法规体系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体系基础,把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引入建筑行业。到2002年我国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和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1993年国发(1993)5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安全文明施工

1991年,建设部发出通知,在全国四级以上施工企业所属的施工工地开展安全达标活动,把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控制的重点放在了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这是建国以来建筑业企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改善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使安全管理的实施得到加强,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应用相关科研成果进行建筑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极大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论

综观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现状,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具体做法与之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管理与监督的义务和职责。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化监督职能,弱化管理职能,将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由行业协会和企业去办。

(2)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中介、行业协会组织,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或组织的咨询、服务、管理等中介职能。

(3)国家应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由业主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来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费用投入,从而避免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导致安全生产防护费用不能保证的问题。

(4)应尽快完善全社会的伤亡事故保险制度,用经济杠杆来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

(5)应全面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同时政府与一些相关组织要制定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必要的强制性手段加强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篇2

官地水电厂目前正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物资仓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物资仓储工作标准、流程,开展安全学习、培训和强化仓储作业人员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等,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仓储安全管理体系,旨在促进仓储安全水平的提高。

2.1仓储安全管理法律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2.2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应基于遵从法规、风险预控、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理念,严格按照“PDCA”原则加以开展和实施,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具体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制定仓储管理安全策略,确定安全管理体系范围,明确管理职责和推进计划,对仓储管理中危险有害因素加以辨识和风险评估,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并持续加以改进和提升仓储安全管理水平。

3仓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开展

3.1加大力度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的要求,官地电厂近年来已经针对仓库建筑物及现有的仓储物资、设备以及仓储作业展开了一系列的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制定并落实了降低风险的具体措施,更加全面的为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

在官地电厂开展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前,官地电厂机电仓库作为试点就已经引入了该项活动,并按照NOSA五星体系建设的要求,开展了许多前期试点工作。物资仓储安全管理体系得以建立主要的原因是充分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活动开展的经验,同时将其融入物资仓储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使得仓储日常管理工作标准化、NOSA化,使之成为电厂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中。

3.3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重点

第一,仓储设备管理。加强对设备操作、维修、保养的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针对老、旧设备可以酌情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或者更新;第二,物资仓储作业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结合现场实际,明确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制定物资仓储管理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将其固化,以控制业务操作中人的随意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有效保证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督促、检查物资仓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执行;第三;加强对人员作业安全的保护。在仓储作业过程中,企业单位要为作业人员提供合适的劳动防护性用品和安全设施,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息时间,不使用带病和有缺陷的设备与机械,不违章操作;第四,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业务和上岗培训。转岗或者新人应对其进行仓储安全教育,操作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获得特种操作资格证才能从事特种作业;针对一些水电厂物资仓储人员配置少的情况,还可以充分依托社会资源,请外协单位有资质的人员协助开展特种作业,杜绝违章操作;第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仓储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逐渐被引入到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中,例如Maximo物资管理系统的引入、条形码和PDA应用的结合,不仅使终端设备能够在全库区使用,使仓储物资信息化从办公室向仓库作业区域延伸,促进了物资仓储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仓储物资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信息共享;第六,提高仓储物资的安全性。如在仓库周界设置电子围栏和监控摄像,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能极大的提高仓储物资的安全性。在仓储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突破原有工作经验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仓储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3

建设“安全学校”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安全、环境和健康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力量,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全面提高师生安全素质的学校。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即OSHMS),又称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之中,用它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校进行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管理,借以改变目前学校安全管理模式,将系统化的学校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学校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使学校管理的所有方面都与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2.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步骤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可分为五个步骤:计划、组织、实施、评估和改进。

(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计划、组织步骤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拟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实施程序。

(2)计划。在学校决定实施“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后,应成立工作小组,首先由学校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开始,了解学校的现行情况。初步状况分析(ISR)。通过相关部门颁布的学校适用的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与学校现在的执行情况比较,找出创建“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应达到的底限。初步危害分析(PHA)。对整个“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初步的危害因素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学校的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和安全检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找出学校存在的危害。如果学校没有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报告和安全检查记录,那么在以后工作中,这些部分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根据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制定学校的安全、健康工作重点,估计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等。

(3)组织。在这个阶段,工作包括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和制定“安全计划”四个环节。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即把“安全学校”管理体系中各要素所涉及的职能逐一分配到部门;制定“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该详细列出学校工作中遇到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学校内的安全及健康推广活动,“安全学校”体系实施的要点、步骤和程序。

(4)“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安全计划”、实现“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目标、保持“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执行考核,信息反馈,并通过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实现的。“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组织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应抓住体系设计的要求,按照严密、协调、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学校的内部机构,并配备能胜任工作的管理人员,同时明确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协调方式,牢牢抓好体系的运行机制。当体系运行中发现问题,要采取纠正措施体现PDCA的原则。

(5)“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改进。学校对自身“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是为了检查与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是否按照计划有效实现,它是对体系运行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在“安全计划”中应该包括这个步骤。管理评审通过年度计划安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体系评估的重点为:制定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管理体系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合适;体系要素及其文件是否要修订;对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评价等。

2.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这部分工作在制定“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因为体系建立后的工作将依据该计划执行。同时,在制定学校的“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PDCA的原则,将检查、持续改进的具体行实施步骤,列入计划。“安全学校”管理体系考虑制定“安全计划”时,计划中应该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是:安全政策、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文化和与社区关系。各部分内容在学校的“安全计划”中应该分别详细的列出实施计划,包括现状分析评估、设立分步目标、实施原则、实施内容措施及最后效果的评价、检讨与计划修订。

篇4

1.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相对较为薄弱,造成了整个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基础不牢靠。特别是针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安全应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档案遗失、信息丢失或失效等档案管理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

2.档案管理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早已经步入了以数字档案为主体、数字纸质档案并存的时代,对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单位的档案安全管理保障技术水平不高,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性很容易受到威胁,一些的核心档案资料甚至出现泄露问题。

3.档案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较少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安全意识、学习能力等普遍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不高,而且普遍缺乏档案管理安全意识,再加上没有必要的教育培训,制约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优化档案管理安全体系建设的措施

1.完善档案安全管理保障制度建设

在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上,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特别是全面利用前端控制理论,加强档案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对不同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归档保存要求等进行明确,合理分级确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其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强化档案安全保管制度的建设,为所有档案建立全宗、档号,并编制好档案检索查询目录,全面掌握所有的档案资料;同时,对所有的档案资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档案载体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电子档案载体,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磁化、防复制保护技术。第三,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安全应急制度,重点是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以及损坏档案资料的恢复工作,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

2.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水平

对于档案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水平的提升,重点应该针对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合理的确定各种安全管理方案。首先,在档案的安全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对档案馆的库房、机房等进行标准化的建设,避免档案资料受到各种物理、化学或者是生物灾害的影响。其次,重点加强对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管理,对于一些涉及保密需要的档案资料,必须采取防扩散加密技术进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字档案必须建立自动备份以及异地备份技术,并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安全检测技术、虚拟网络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的运用,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第三,应该加强对档案安全修复技术的研究应用,对于一些有损坏的档案资料及时制定档案修复技术,或者是与外部修复服务商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档案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档案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上,一支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是基本的要求。首先,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引进选拔上,应该尽可能的引进高层次、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其次,应该重点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教育培训,除了必要的档案管理知识以外,还应该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理念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培训,使其既可以准确的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以及安全管理要求,同时也可以有效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4.提高档案资料的保密管理水平

在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保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管理要求。对于保密管理,首先应该根据档案资料的不同性质,准确的确定档案资料的保密等级以及使用权限,严格进行权限的控制管理。其次,在这些档案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档案资料的传输和复制,尤其是加强对各种照相机、录像机、智能手机使用的控制,以免资料泄露造成档案管理安全事故。

篇5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篇6

一、子公文及其特点

电子公文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的并通过网络传送的,用于政府机关相互之间联系事务的专用文件。电子公文的特点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联网的特性而产生的,因为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及接收都需要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这两种媒介来进行。首先是电脑,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政府公文中所有具体的信息都进行了数字化的改变,这里所说的数字化是指电脑将输入的具体信息以“1”和“0”来进行存储和运作,这不像传统的政府公文是以具体的书面形式来表示的。其次是互联网,互联网将电脑里的数字化信息在各个政府机关之间迅速地传送。互联网本身有其特殊性,即公开性和全球性。所谓公开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出互联网,而全球性是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递是没有边界障碍的。根据上述分析,较之传统的政府公文,电子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电子公文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化的文件形式;(2)电子公文的传送是在公开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进行的;(3)电子公文的传送可以在各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之间进行;(4)电子公文的广泛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显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政府机构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公文传送方式使政府机构背负着沉重的时间负担和经济负担。传统公文在这一场变革中受到了电子公文这一新生事物的强有力的冲击。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和接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人们以快速和便捷。可是电子公文毕竟是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特别是,由于电子公文刚刚开始启用,有关电子公文的法律纷争还颇为鲜见。就世界范围来说,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也无强制性的原则可以遵循。可以说,其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二、电子公文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电子公文应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

1.黑客问题。黑客入侵网站的消息在近年被频频报道。以前黑客们往往挑选美国国防部和雅虎这些安全防范体系堪称一流的硬骨头啃。而随着各种应用工具的传播,黑客已经大众化了,不像过去那样非电脑高手不能成为黑客。如果安全体系不过硬的话,黑客便可以肆意截留、毁灭、修改或伪造电子公文,给政府部门带来混乱。

2.电脑病毒问题。自电脑病毒问世几十年来,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迅速增加,而互联网的出现又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不少新病毒直接利用网络作为自己的传播途径。试想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府体系中某个环节受到病毒感染而又没有被及时发现,电子公文系统全面瘫痪,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病毒的感染会使一些电子公文毁灭或送达延误,整个电子政府将会指挥失灵、机构运作不畅。

3.信息泄漏问题。目前,各大软件公司生成的网管软件使网络管理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方便地对网上每个政府用户的各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此外,网络中存在不少木马程序,如果使用不慎,就会把公文中的重要信息泄漏给他人。而某些大公司生产的软件或硬件产品所带的后门程序更可以使这些公司对政府用户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对政府而言,信息泄漏将会给其工作带来麻烦,甚至会危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国防利益,有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会因此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对这些大公司的法律管制,对于在信息产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来说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光靠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也是不行的,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管制的合力。

三、电子公文安全体系法律制度建构

1.科学的密钥使用制度规范。密钥是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又称加密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它包括两种技术类型,即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和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其中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又称对称加密技术。倘利用此技术,电子公文的加密和解密将使用一个相同的秘密密钥,也叫会话密钥,并且其算法是公开的。接收方在得到发送的加密公文后需要用发送方秘密密钥解密公文。如果进行公文往来的两个政府能够确保秘密密钥交换阶段未曾泄漏,那幺,公文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是可以保证的。这种加密算法的计算速度快,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又称为非对称加密技术。这一技术需要两个密钥,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私有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对的一方政府掌握,而公开密钥却可以公开。用公开密钥对公文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此二种技术相比,显然第二种技术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但这种技术算法速度较慢。我们可以根据各种公文的秘密等级,采用不同的加密技术。对于一般的公文往来数量大且频繁,不宜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还有秘密等级较低的公文亦可采用对称加密技术。而对那些重大的通知及秘密等级较高的公文则必须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凡违反上述技术性规范的要求造成公文泄密或是公文的完整性受到损害的,需追究其法律责任。

2.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公文传送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通过加密和数字签名得到了保证,但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甚至两个密钥对,不同的用户之间要用公开密钥体系来传送公文,必须先知道对方的公开密钥。公文传送中有可能发生以下情况:用户从公钥簿中查到的不是对方的公钥,而是某个攻击者冒充对方的假冒公钥;或者公文互换的双方在通讯前互换公钥时,被夹在中间的第三者暗中改变。这样的加密或签名就失去了安全性。为了防范上述风险,我们可以仿效电子商务中的做法,引入数据化证书和证书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这里所说的证书是指一份特殊文档,它记录了各政府机关的公开密钥和相关的信息以及证书管理机构的数字签名。证书的管理机构是个深受大家信任的第三方机构。考虑到电子政务的特殊性,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根目录证书管理机构最好由一国的最高政策机关设立的专门机构出任,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去管理。在我国,根目录的管理工作可由国务院信息办来承担,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各政府机关须向相应的证书管理机构提交自己的公开密钥和其它代表自己法律地位的信息,证书管理机构在验证之后,向其颁发一个经过证书管理机构私有密钥签名的证书。政府出面作为证书的管理机构,其颁发的证书信用度极高。这样一来将使电子公文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相信可以互相交换证书来得到对方的公钥,自己所得到的公钥是真实的。显然,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转离不开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的确立。

篇7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探讨与概述

探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详细的剖析建筑施工每一个环节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风险。通过对这些风险、隐患进行了解有助于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合理的规避风险、消除隐患。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财产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资以及施工人员都是众多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仅要做好财产安全的管理工作,更应该做好人身安全的管理工作。下面我们就简要的来探讨一下建筑施工的财产安全管理问题。

1对建筑用料进行分区放置,以防止物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破坏物料的结构或者是性能。比如说将钢材与具有腐蚀性的建筑材料应该分区放置,并对腐蚀性材料做加密处理。

2做好建筑用材料的防自然破坏工作,杜绝材料质量发生下降的情况发生。以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造成建筑施工成本的增加。主要是对建筑用材做好防暴晒、雨淋、风化的现象发生。对于钢铁材料还应该做好防潮、防氧化的安全工作。

3做好建筑用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看管、监护工作。防止丢失、失窃现象的发生。由于建筑施工的工作量大所以期间所用到的建筑耗材以及机器设备都是繁多的。因此,加强对建筑耗材以及机械设备的监管、看护,能有效的防止盗窃丢失带来的财产安全隐患。

4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建筑用原料的使用与申领进行科学的管理,杜绝机械设备的非正常磨损以及原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也是保障建筑施工财产安全的又一重要措施。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使用应该从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操作技术两个方面着手,这才是做好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根本措施。在我国原材料浪费的现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行为,提高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和申领体制能够使浪费行为得到很好的改善。

5做好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具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保障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建筑施工的过程所用到的施工工具其种类、数量也是繁多的。比如说经常用到的锨、钳、斧、锤以及脚手架,支架等等。这些经常运用的施工工具在每一次或者是每一阶段的施工完工以后都会出现大量的丢失现象的发生,给施工单位造成了不小损失和麻烦。因此,做好施工工具的管理也是保障财产安全的一项重点内容。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管理

人身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中,毕竟没有任何一项东西比人类的生命健康更重要。做好人身安全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给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体的人身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施工区域的划分与隔离。从建筑施工的整体来说,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工程施工现场对周围的居民、道路以及周遭环境的影响。有必要将施工现场整体与周围环境进行隔离或者是部分隔离。通常的做法就是采用铁丝网或者是铁皮进行围栏式的隔离。并注明“施工现场,请勿靠近”等字样进行警示作用。在施工作业内部应该将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进行严格的划分,坚决杜绝由于现场混乱引起工人不必要的伤亡。

2建筑施工中做好安全网的架设工作。安全网是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具体的做法主要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来架设安全网。架设应该分为立向和平向两方面开展,避免由于物体坠落或者是沙石飞扬给施工人员以及周围行人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3工程预留孔洞的防护工作。在建筑工程或者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于设计的需要或者是现实的需要。经常会对工程进行预留孔洞的处理,这些预留的空洞如果不做防护处理,往往会成为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些预留孔洞的安全管理应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根据预留孔洞的具体需要做防护措施,比如说地下管道的入口应该做加盖处理,住宅建筑的楼梯口应该设置立体网防护等等。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有明显的标志,并做好晚上的灯光照明提示。

4做好工程施工的用电安全、防燃防爆以及季节性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用电安全除了要保证电气设备以及通电线路的安全以外,还应该普及电力安全知识。对于易燃易爆的工程施工我们应该做好防燃防爆的措施并设置相应的事故处理措施。季节性施工的安全管理比如说夏季施工要防止中暑现象的发生,冬季施工中要防冻伤现象的发生等等。

5地基开完安全管理。地基是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在地基开完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土层分析,坚决杜绝塌方、崩陷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

二、关于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财产安全管理以及人身安全管理进行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应该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措施和建议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具体措施和建议有以下几条。

(一)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将工程施工安全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目前我国所行使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是国家相关部门实施施工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标准,也是制约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文件。但是关于具体的安全管理细作以及明确的事故责任划分,该文件并没有详细的内容予以规定。因此,完善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实施细作。能够在确保施工管理水平更进一步的同时,有效地保障参与施工各个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

通过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最有力的措施。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制定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案以及管理的计划从整体上对施工安全管理全过程进行控制与把握。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防止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的过程对安全防护装置以及施工的过程和细节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及时地发现隐患并解决潜在的危险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防止突发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四)制定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并且严格进行实施。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安全标准,并且严格的在施工中进行实施,是做好施工安全管理的根本性措施。比如说制定防护网的架设标准以及护栏的高度和预留孔洞的处理标准等等,根据这些标准严格的实施与监督,对于保障施工安全的作用是根本性的。

总结

关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型的措施,会根据施工的主体以及要素不同而出现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的施工单位根据实际的要求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管理计划或者是方案。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从业人员加入到这项工作的研究中来,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保障工程事业的稳定发展。

篇8

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信息通报制度的建立等;(2)与网络相关的各种设备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终端设备和各种操作系统及软件等;(3)支撑网络运行的基础设备设施,主要包括机房电源、UPS、空调、防火设施以及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和视频监控等监控设备;(4)网络应急备份设备设施。明确网络安全防护主要内容后,需要对各项内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识别并加以分析。其中,管理机制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有:组织机构的建立以及机构建立后的完善程度,信息通报制度的建立以及通报渠道通畅性,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及执行力等。网络相关设备设施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有:自然灾害(如火灾、雷击)、环境事故(如断电、鼠患)、人为对硬件破坏、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等软件的漏洞以及人为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支撑网络运行的基础设备设施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机房电源、UPS、空调和防火设施配备是否齐全;由于地震、爆炸、大火等灾害造成通信线路断裂;网络连接接口松动或网络设备损坏等。网络应急备份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主要是:应急预案和应急支援队伍的建立及完善程度;应急演练开展的情况;重要数据和系统是否进行备份和备份的及时性等。

2风险评估

在对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识别后,通过对所收集的识别资料加以分析,进行风险估计。风险评估按照严重性、可能性和风险系数3个影响因素进行划分。(1)风险严重性等级的划分依据是进度延误或者费用超支。延误或超支指标按照每多5个百分点为1级划分,共分为5个等级,分别用1~5数字表示。(2)风险可能性等级依据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划分,共分为5个等级,也分别用1~5数字表示,概率<20%的为1级,发生概率每多出20%,即多一个等级。(3)风险系数通过对风险严重性和风险可能性的等级来确定,当风险严重性等级为5,可能性等级为5,那么它的风险系数是5×5=25,当风险严重性等级为1,可能性等级为1,那么它的风险系数是1×1=1,这样风险系数共分为1~25等级。风险系数为1时,风险等级最低,属于小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不会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风险系数为25时,风险等级最高,属于重大风险,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生产等后果,带来不良的社会效应,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3风险规避

在对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之后,网络部门的管理者已经对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和严重程度有了一定的把握。这时需要找到风险发生的原因或者引起风险的触发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从众多的风险应对策略中,结合工作实际,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避措施,把风险转化为机会或将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比如,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首要任务。首先,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的组成应该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及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一旦发生隐患和事故时,企业能够做出快速响应;工作小组主要由企业的网络管理员和各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组成,除了做好日常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还要配合企业做好各项网络安全的检查工作。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并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并保障通报渠道的通畅性,发生事故时,利用通报渠道,可以迅速把发生事件及严重程度传达到各级部门,使领导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把决策和方案传递到各部门,日常工作中,信息通报渠道也是相关人员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再比如,关于某企业下属企业的网络相关设备设施和支撑网络运行的基础设备设施,当网络通道中断时,引发中断的原因可能有3点:网络外部链路故障、企业内电话班或机房设备故障、下属企业内部网络链路故障。根据上述网络通道中断的3个触发条件,需要采取的规避措施是:通过各系统的监控系统对网络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刻与铁通、电信通等相关单位联系;敦促电话班、上级企业网络中心检查设备,并建立共同的应急机制;检查企业内部网络链路上的关键设备状况;对关键线路上的关键设备进行备份;梳理并熟知应急预案等。

险跟踪

篇9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以管理层来划分,可分为设备、监控站、监控总中心和监控分中心。外场设备又可以分为隧道内设施与一般路段设备。一般路段设备包括有气象检测器、车辆检测器、遥控摄像机、信息屏等。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收费系统以管理层来划分,可分为收费站、收费分中心与收费总中心。高速公路收费站系统可分为收费站监控室计算机网络、收费车道计算机控制、视频监控、对讲以及报警系统等部分。收费分、总中心则根据功能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分为网络服务器与若干个工作站。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还是半自动收费系统,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则已采用了ETC 等先进智能的收费系统,这种智能收费方式必然成为一种趋势。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主要就是基于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与收费系统的建立起来的,该通信系统主要是由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光电缆线路工程及通信电源系统等部分构成。监控系统、收费等系统的业务基于通信系统而进行连接,来保障高速公路各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使高速公路实现安全、舒适、快捷、高效运营。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主要作用就是为各个系统进行服务,保证机电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一般采用的是集中式供电,一般从发电厂或者附近地区的高压电网引出并送至高速公路自身的变电所,运用低压变压器来产生适合系统的供电电压,最后由低压配电屏以及输电线输送至相关的用电设备。

二、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

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主要就为了规范使用与操作方式,包括对设备的操作、使用、养护等,目的就是能保证机电系统实现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行,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整体的经济效益。

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第一就是在机电系统工作过程中进行全程管理、监控。一般的设备管理理念,把精力都放在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维修上,而系统管理要求对则针对设备使用前与使用后进行系统管理。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在设计制造上的一些缺陷,这种情况靠维修是无济于事的。应该把设备的整个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度、使用、维修等全过程列为管理对象,以此最大限度的消除故障产生原因。第二点就是要系统化设备的维修方法与措施。一般在设备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设备具体的使用需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减少设备维修率。把机电系统整个使用周期来作为一个整体,并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与管理,才能获得系统的最佳效果,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完整的设备管理、维修体系。

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对机电系统安全运行造成不利的潜在因素很多,比如施工设计的考虑不周全或者是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相符等因素,将会大大增加施工建设的安全隐患,有时,由于施工方的责任问题以及工程建设时的误操作等因素也会给机电系统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绝大部分的机电系统设备都是全省乃至全国联网运行的,因此,一定要树立网络安全建设观念,尤其针对一些重点的网络系统要更加注意其网络安全,以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因素影响,确保系统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所以务必要加强对系统的日常安全检查,创建一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

对系统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是最近几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行业,由于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设备的技术与经济效益和系统设备的更新、改造等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对设备进行更新指的是原设备因效能衰退、技术老旧或者经济效益差等原因而不能继续使用时的替换。

现今的技术发展非常快,设备更新也已经不单单指设备的更换,而是运用效能更高、性能更好的先进设备,代替技术性能与经济效益跟不上的旧设备,是一种技术层次上的更新。设备改造指的是应用科学技术,对现有设备的结构进行改造,从而改善设备的技术性能,以适应运行管理需求。要注意的是,进行设备更新与改造时,首先要进行技术论证与可行性研究,并对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方式合理选择,给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对机电系统设备进行可靠性管理。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计期间,大多数单位都侧重于系统的先进性,而对系统的实用性却忽视了,其实,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才是首选指标。除此之外,对关键设备与软件都要留有一定的冗余配置与自我保护功能。一旦系统发生瘫痪性故障,即使在很短的时间里,所造成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及时对设备进行故障监测。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自身检测系统后会发出报警信号,监控的值班人员或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冗余设备工作,切换功能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

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服务器来说,可采用配双机备份或镜像硬盘备份。软件系统的设计要严密,并适当容错,抗干扰及安全性强要稳定。

要保证后备供电系统稳定可靠。当系统遇到停市电时,后备UPS 系统与自备发电机要正常工作,要对后备电源进行定期试机检查以便不间断的提供电源供给。

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管理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管理的重点是该系统的维护人员,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具有分布广、故障现象多等特点,并且对一些故障必须及时进行修复,否则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与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建立一支技术精湛的维护队伍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

维护人员要及时跟进系统的建设。该站的维护管理人员在机电设备建设期与验收期都应及时做好跟进工作。在建设期间,维护人员要了解机电系统的施工线路、防雷接地、隐蔽工程状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等,这将大大增加了实践经验,为今后的系统维护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在验收期间,维护人员要按照合同,严格验收图纸、设备、标签等,以保证技术人员掌握了具体的系统结构及功能,并初步掌握整个系统的布局,为系统的故障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0

1 关于安全认识方面的分析

1.1 安全认识不到位

在建筑施工管理当中,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安全和法律的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谈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

1.2 增强施工的安全意识

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同时要加强施工安全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增强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确保安全,关爱生命。

2 关于管理水平、方式、责任和管理制度方面的论述

2.1 安全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责任不明确,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

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没有管理和责任落实可言。

同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机砖名存实亡,工作无从开展。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和对各自的职责负责,经济承合同未能体现从施工企业――项目部――乏兰――施工作业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且目标管理及考核,未能认真如实的执行实。

2.2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3 关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方面分析

3.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的层面上。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施工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3.2 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

首先要做到的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然后要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人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4 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的分析

4.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上常见的管理问题

(1)对于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的管理不够重视,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整体稳定性差,支撑垂直度差,个别还存在钢木混支现象,而纵横向水平支撑材质差或采用竹杆绑接代替,、且未按要求设置;违规拆模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存在违规大面积拆除支撑现象。基坑周边防护措施不得力或不周全,且未按规定对基坑及基坑周边进行全面和连续的监测。

(2)疏于管理“三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造成架体首层立网没有进行全封闭;临边洞口和出入口防护棚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严,且未进行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部分电梯井口防护未做到定型化和工具化;安全网普遍存在材质较差;部分作业人员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部分工地存在对现场不戴安全帽的管理疏散现象。

(3)在用电上的管理,未使用标准配电箱,或电箱安装位置不当,漏电开关参数不匹配,且存在部分箱内无隔离开关,引入引出线路不符合要求或混乱;没有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线路架设不符合要求;部分仍违规使用木制开关箱;普遍存在专用保护零线末引至用电设备;还存在外电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符合要求现象。

(4)对于使用塔吊和外用电梯,特种作业人员未能持证上岗或不按规定配备,且未按规定进行有关资料建档现象。

(5)在井字架搭设方面,部分限位保险装置不到位;部分吊篮防护不到位;部分楼层卸料平台防护不严或不稳固,且有的未能独立搭设或完全独立搭设;架体与建筑结构未按规范要求刚性连结,且普遍存在违规超高搭设;个别井字架首层出人口兼作通道使用;”部分楼层防护门不到位或形同虚设。

4.2 对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进行规范性管理

对于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应该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主柱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钢木混支。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潜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规范现场施工用电,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使用。确保塔吊和外用电梯由具备搭拆资格证的专业队伍进行搭拆;严管司机、指挥和司索的按规配备和持证上岗的落实,严防违规搭拆和操作,重视设备的防护,重视保险装置的有效动作,重视按规定要求资料建档。规范井字架的搭设。规范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重视吊篮的防护;重视架体的稳定;抓卸料平台的独立搭设和稳固严密;抓首层落实设一单向门,避免兼作通道;严管架体违规一次到位超高搭设。

5 结束语和关于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5.1 建立现代全面的施工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1)以“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为中心, 强化安全标准实施, 形成严格执行强制性安全标准、自觉自愿执行安全标准的新局面。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提高安全生产标准水平, 增强安全标准适应市场的能力。

(3)以安全目标管理为主线, 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4)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作业人员操作前,专职安全员要以书而形式和清楚、简洁的方法,对施工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认可。

(5)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5.2 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住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总之,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篇11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中交通服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在内的系统性的安全管理问题。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安全始终是民航界的首要问题,在民航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组织或国家都几乎一致地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升级为一个具有现代管理学科意味的系统性安全管理问题来对待,在继承传统安全管理经验(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管理文化精髓)的同时,人们已经更加重视依托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策略和科学方法(包括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安全管理决策支持工具)去全面解决空管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体系来对空管单位进行安全评估和审计,各单位的标准不一,审计手段也各不相同。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的剧增,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空管单位的安全隐患与日俱增。 

2.空管安全审计 

2.1 空管安全审计概述 

空管安全审计可以让管理层有效掌握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安全状况和需要改进的缺陷,它是一种识别潜在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一项未雨绸缪的预防性安全管理活动。 

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内部安全审计所体现的内部安全管理作用在于:确保运行安全风险得以识别,导致安全问题的诱因得以辨识;通过强化安全指令和程序的遵守、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员素质和培训等,确保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架构;确保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安全措施得当;确保设备性能能够满足保证安全所需;在促进安全、监测安全性能和处理安全问题方面,保证各项管理措施切实有效。 

2.2空管安全审计原则 

(1)安全审计的目的在于了解实际情况,不得有任何指责和惩罚方面的暗示。 

(2)被审计者应当给审计者提供一切相关安全管理实证或文件,安排必要人员供审计者了解情况。 

(3)安全审计应当客观地调查取证。 

(4)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报告,阐述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5)应当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关审计结果的反馈意见。反馈意见应当突出审计中所观察到的问题,必须找出不足之处,但也要尽可能回避消极的批评。 

2.3空管安全审计计划 

简介:说明这是哪一项安全审计的正式文件,介绍报告的各章。 

参考文件列表:列出审计中使用的所有文件依据背景:描述审计原因,说明这是正常审计还是由于特殊原因(例如:发现安全风险,观察到不安全事件等)而进行的审计。 

目的:按照审计计划描述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生了影响审计目标完成的事件,应当在此描述,并且阐述事件造成的后果。 

人员:列出参加审计的人员 

受审计的单位:列出受审计的单位名称 

计划日期:注上当日日期 

2.4在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安全审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观察结果和建议的内容应与最后讨论会、审计报告草案及最终审计报告中的谈论或称述保持一致。 

(2) 审计结论应当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对观察结果和建议的阐述应当清晰简要。 

(3) 观察结果应当具体明确,并客观地陈述观察结果。 

(4)要应用广泛接受的航空术语而不要用缩略语和俗语。 

(5)避免直接批评某个人或某个职位。 

2.5审计员应当在访谈时应当遵照以下原则: 

(1)聆听——让讲话的人知道你在听他讲; 

(2)保持中立——不要当面表达不一致的意见,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或甚至给予批评; 

(3)理解不透彻时——可向对方核实,以获得对方对访谈记要的认可; 

(4)使用“什么,为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谁,如何”等特殊疑问句,以引出事实情况; 

(5)询问一些深入的问题,比如“假设…”,“如果…,会怎样”“请给我演示一下…”,让对方给出解释和例证。 

2.6 安全审计情况的后续跟踪 

(1) 后续跟踪的主要目的在于核实受审计单位是否落实了改进计划。后续跟踪可以通过对改进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来进行,也可通过随访跟踪来进行。 

(2)如果进行了跟踪随访,还应当编制一份随访报告,说明改进计划的落实情况。 

如果不符合规章的情况和隐患尚未消除,审计组长应当在跟踪报告中着重说明,并直接给相关空中交通服务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发送一本报告副本。 

(3) 审计组长应主动向所属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报告阶段性的审计情况和提交审计报告、跟踪随访报告。 

3.结论 

本文首先对空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概述,描述了当今空管安全管理的现状及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目标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科学的手段对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运行安全审计,找出安全隐患,通过一系列的运行管理手段,消除安全隐患,使“人─机─环境”系统中的运行关键因素有机地结合,共同作用于空管运行的各个阶段,切实提高航空安全运行质量,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航安全运行管理,切实提高民航安全运行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航空事故,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自身系统控制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空管在线收集整理 

[2]骆慈孟.以人为本,确保飞行安全,空中交通管理, 2000.5 

篇12

大型水电站企业最容易忽视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由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制定和执行需要一个漫长的细化过程,很多水电站都可能认为安全管理不能直接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因而不愿意进行长期的投入,大型水电站企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关注度不够,就不能够为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一、中国大型水电站现有管理工作问题

审核环节及工作量过繁,多个安全管理体系交织重复进行,交叉审核环节过多,这样就可能会给水电站企业带来更多的工作量,这些工作量实际上有很多是不需要繁琐设置的,这种安全体系的建设反而会耗费大量的不必要时间,使这些流于形式的工作理念和形式与水电站的实际相脱离。

(一)体系建设和日常工作脱节

很多发电企业存在着短视行为,盲目追求企业的等级和星级的高低,而忽略了体系建设的事情,常常会将实施建设和日常工作相脱节,导致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安全的监督细节无法完全对日常工作的时效性负责,才会造成体系建设的投入毫无意义,水电站的安全工作基础并不牢固。

(二)标准制定并不规范

大型水电站的所有标准都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核,这些审核环节都应该是非常科学的,而目前我国水电站岗位工作的制定,通常是在短时间之内仓促完成,因此人员的编制和规范可能并不能相互适应,所制定的安全规程的执行难度过高,不符合当前的实际工作发展需要。

(三)管理体系化建设步骤缓慢

当代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飞跃,使得大型水电站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断提升,投入多年的大型水电站都应该开始信息化改造的进程,使用互联网和网络相互连接,研发安全技术基础的安全管理技术目前已走入了大型水电站的工作管理进程之中,然而,国内的信息化技术对于水电站的促进作用进程非常缓慢,信息化建设由于很多老职工技术水平薄弱而产生畏惧心理。

二、安健环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总结有关的管理体系建设案例,研发安保对策和经验,人们可以发现通过持续的改进和提升工作体系的工作质量,注重本地化的工作实际,有助于工作体系的建设。剔除流程化中的繁冗环节,就可以实现水电企业的快速发展,一般来说,水电站通常将水电企业的安健环管理体系设置为多个步骤和单元,其中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对于整个安全作业设备管理隐患的风险管理和排查,系统化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和事故的培训,也成为大型水电站现有管理工作的必要步骤,需要加以体系化的规定,分步骤的进行建设。

(一)企业职责的明确划分

制定有效的安健环管理体系实施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能够明确责任和目标,保证正常运行的基准,每年定期开展体系建设和实施状况的评审,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求需要能够检测实际情况,发现本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现状,从而落实整顿修改等有关措施,实行封闭式的改进,持续地进行激励和约束,明确企业内部各人职责。

(二)动态化的信息管理

水电站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化的进程,对于安全管理现状的评估评、审查实施改造运行和最终的改进,都应该是一个连贯的标准体系,而在整个梳理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程和标准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体系有效运行资源的合理调动和使用,因此,监督和评估部门同样应该履行其相应的义务,在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和提出整改措施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创新的开动脑筋、缩短差距。

(三)安全信息库系统管理和建设

水电站的档案管理和相关资料整理工作,是国家对于安全生产要求的信息化进程,这对水电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般来说,在水电站有关部门提出的互联网加数字屏等电子信息和安全监督监控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移动端实施安全信息公开和审核系统的建设,使得有关部门和人员能够快速查询案件数据,并且登记安检的问题,做到精准、高效、快速,对于有关人员的安全检查安全培训日程应当定期抽查和监督,掌握项目的动态人员变化情况,安全记录相关日志,自动统计填报时间,从而为有关安全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基础。

结束语

水电站的安全管理问题和安全体系的建设,是水电站安健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水电站项目工程量比较大,建设周期又非常长,因此如果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或者年久失修,可能会对于周围的供电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水电站相关管理人员结合现阶段水电站的管理状态,结合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水电站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做出应有努力。

参考文献:

[1]佟伏生.基于“三标一体”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体系融合创新[A]..战略风险管控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2015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大赛获奖论文[C].:,2015:2.

[2]靳乐.我国大型水电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科技资讯,2013,(07):179+181.

[3]何斌.我国大型水电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8):150-151.

篇13

关键词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安全评估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01408)。

作者简介:杨立飞(1993—),男,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2011级本科生。

通讯作者:陈农田(1984—),男,讲师,研究方向航空适航与安全、航空人因工程。

0 引言

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永远不可逾越的警戒线[1]。在20世纪90年代,航空安全专业人员和管理者将目光转向了系统安全和以组织安全模型(如里森模型)为导向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2]。在曼彻斯特大学James Reason教授的潜心研究,并借鉴了澳大利亚民航安全局的经验和资料,开发并形成了加拿大SMS方案,于2005年开始执行。2005年英国陆续出版了CAP712《商业航空运输的安全管理系统》和CAP726《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审核指南》等系列规章和指导材料。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在2006年生效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附件6中,推荐各缔约国对空中交通管制、机场、航空运营人和航空器维修单位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以更有效的实施安全管理[3]。

我国作为国际民航组织的一类理事国,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先后了《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南》(AC-139/140-CA),《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AC-121/135-FS-2008-2),《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要求》(MD-TM-2009-003)等相关文件,标志着着我国民航SMS建设工作正式进行到应用阶段。近年来,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根据民航局在全国民航企业内提出的建立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要素也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如徐佳璐[4]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与管理方法,对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以空管分局为例,提出了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对策;张霆霆、孙瑞山等[5]设计提出试飞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总方案,结合我国试飞机构实际情况,从四大模块构建适合我国民用航空器的试飞SMS,并阐述其实施和评估步骤;谭克涛[6]对比了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分析比较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案例,以国内某国际机场为研究切入点,提出了国内机场SMS建立实施的困难及改进建议。而航空维修单位的安全管理与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在安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我国民航局虽然提出了在航空维修单位建立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但仅给出了基本要求和相关要素,并没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实施规范和审核标准。随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国内维修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变大,维修单位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但总体处于不均衡的发展状态,并且国内维修受制于原始制造厂商在技术、备件、合约等方面的封锁,国内维修单位的维修能力相对较弱[7]。且我国航空维修单位保障条件和作业环境差,安全保证体系和机制不健全,安全监查人员缺乏和监管能力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 。目前国内无一成功的民航维修单位案例可供参照和借鉴,更是没有形成一个标准模板和一个成功的范例。因此,建立并开始逐步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以满足我国民航当局的要求成为维修单位当务之急。

本文提出并建立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详细步骤和实施内容以及探讨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评估、改进,促使航空维修单位整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达到“有把握的安全、持续的安全、可靠的安全”的目标,并为航空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维修单位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1 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内涵

在民航中,ICAO为提高现有的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将被动性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性和预防性安全管理的理念,即安全管理体系(SMS)。ICAO将安全管理体系定义为:正式的、自上而下的、有条理的管理安全风险做法,包括必要的组织结构、问责制、政策和程序。安全管理体系由四大支柱构成,分别为策划、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3]。其本质是系统管理,即从航空公司整个系统上把握安全态势、查找安全问题、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而不是片面地、孤立地就抓安全;核心是安全风险管理,即在航空公司全面识别、衡量、避免风险,用最小的代价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尽可能的维护公司的利益;驱动是信息管理,即有效的安全管理是以数据为驱动的,同时安全信息的开发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基础是安全文化,不仅能弥补体系中组织政策、程序、标准方面的不足,还可以为航空公司营造优良的安全文化奠定基础。

安全管理体系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将被动性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性安全管理;将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与程序转变为员工意见能影响相关政策程序的制定;将直接监督一线员工转变为运用系统方式监督;将视员工为不安全的因子转变为让员工成为安全的参与者;将由管理者检查发现既有危害转变为全体员工共同挖掘发现既有与潜在的危害;将奖惩保障安全的方式导入风险管理机制;将处罚文化转变为公正文化等。

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就是在航空公司导入风险管理机制,实现主动安全管理,健全内部安全保证体系;系统全面、协调一致地实施各项安全方案,有效地配备资源和降低风险;恰当地确定安全责任,塑造积极的安全文化。安全与效益也密切相关,通过安全管理为管理者提供有效处置事故或事故征候的能力,并将有价值的教训用来改善安全和提高效率,不仅能降低企业损失,还会提高企业生产力。

2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根据《ICAO安全管理体系手册》的内容,通过一线维修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参考民航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SMS构建方法和内容,结合航空维修单位发展速度快、数量增多、维修能力弱、机制不健全、安全监查人员缺乏和监管能力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等特点,基于PDCA理论、安全目标管理、系统管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将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内容划分为安全政策与目标、实施与控制、监督与改进和安全信息管理4个模块和安全政策、风险管理系统、安全文化体系、应急响应系统和改进体系等15个要素,它体现了航空维修单位SMS的最低要求[8-9]。航空维修单位SMS以安全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实施与控制模块(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监督与改进模块确保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始终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安全信息管理模块使维修单位单位树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建立基于数据、预防为主、持续运行的一个闭合循环运行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实现航空维修单位SMS的改进和安全水平的提高。其航空维修单位SMS 模块结构运行示意图如图1。

2.1 安全政策与目标模块

安全政策与目标模块是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质量政策、组织机构体系、文件体系和安全文化体系这6个要素。安全政策是指指导航空维修单位开展安全管理体系的统一方针,由维修单位一个经最高领导者批准安全目标和承诺组成,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和行动准则,一般包括符合国家和民航局的法律、 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要求;反映了维修单位的安全管理理念并为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提供了清晰的导向。在制定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应与各层人员进行广泛、充分地协商,确保员工与安全政策密切相关,在安全政策公布后,各部门应通过职责分解安全政策,并落实到个人。安全目标是控制和减少机务责任原因的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和飞行事故症候。对于质量政策管理人员应保证与安全政策相一致。在组织机构体系中,航空维修单位的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是建立、实施并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最终负责人,应建立相对独立与运行系统的安全监督系统,确保维修单位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安全管理及支持SMS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并完善安全运行的问责办法,落实全体员工安全责任制。文件体系主要包括法规类文件、技术类文件、管理类文件、操作类文件及记录,航空维修单位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建立并存档各类文件,并且对各类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等实施有效的管理,以确保文件易查找、易读、易识别和追溯、有序保存、及时更新修订及废止。安全文化是航空维修单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员工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航空维修单位应建立公正的奖惩管理规定,发挥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员工掌握安全文化理念的同时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将安全文化体现在具体岗位和实际工作中。

2.2 实施与控制模块

风险管理模块是航空维修单位SMS的核心,一般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四个要素。对于运行过程中危险源识别,主要包括以下辨识工作:(1)设计因素,包括机械设备、工作排班和检查单等;(2)信息交流方式,包括沟通方法、专业术语和语言等;(3)人为因素,包括公司培训、薪资和资源分配政策等;(4)组织因素,例如实际生产与安全目标的兼容性、资源分配、公司安全文化等;(5)工作环境因素,例如噪声、振动、温度、灯光强弱和提供防护用具及服装等;(6)规章管理标准,包括规章的可操作性与执行力度和人员、设备与程序的认证,以及行业监督适当的程序等;(7)防护措施,包括事故探测和警告系统,及设备对错误的容忍程度和灵活度等;(8)个人表现,包括身体状况和医疗条件的限制等。进而采用被动式、主动式、预测式3种方式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建立危险源数据库,并通过风险分析对危险源导致危险的后果严重性及发生可能性进行评判,也包括对形成该危险源的各种根原因进行分析。在建立风险矩阵评估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缓解措施。维修单位应建立应急响应系统来针对航空器或非航空器突发事件。对于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应急小组成员名单职责和联系方式、应急工作的流程(救援、记录、保护和调查)、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习。应急预案应通过演练验证和评审的结果,找出方案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修订。

2.3 监督与改进模块

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尽可能避免事故重复发生[10]。评估审核系统是对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确定安全管理体系改进要求,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政策的符合性、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维修运行过程与法规的符合性、航空维修单位的安全绩效、应急响应系统的状态等。安全监察体系通过采用持续监控、审核、调查对维修运行系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符合规章要求和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为系统评估、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提供支持。其主要工作包括不安全事件报告、自我检查、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局方、独立的第三方或客户组织)。改进体系是一个持续更新的动态系统,它是以不断更新的安全管理数据为基础,对以下内容进行持续改进:安全政策的改进;手册、程序及文件的改进;设施设备的改进;危险源、风险平和风险控制方法的改进;安全管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等。反馈系统管理主要取决于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和利用,在航空维修单位中信息主要来源之一是反馈系统,其包括对安全经验教训的汲取和维修人员的报告。该系统不仅用于报告安全相关问题,而且有助于维修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识别。

2.4 安全信息管理模块

航空维修单位应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系统,组织和安排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维修规章制度和本单位的安全管理理念、政策和程序,掌握对应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确定所有人员胜任其岗位。其主要内容有:新员工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理培训;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等。建立有效运行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各类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利用和保护。且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应覆盖维修单位与航空器维修和提供服务的所有部门、生产运行过程和及其管理活动。

3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步骤参考ICAO向各国推荐的《ICAO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实施步骤,基于安全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PDCA 理论和系统原理,参考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步骤,制定了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流图,如图2所示。

4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评估和改进

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受到人、机、环、管多个因素的影响,但各个因素间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由多个因素组成复杂的有机整体,所以在建成之后必须对该体系进行整体评估和改进。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评估是对SMS建立和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鉴定,其主要目的是客观判别所建立的SMS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安全绩效指标。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绩效评估和改进步骤包括:明确评估对象;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指标评估值的确定;评估指标权系数的确定;确定指标间合成关系,求综合评估值;根据评估过程得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决策;对系统分析和决策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其评估方法可采用直接打分法、等级比重法、专家评分法和集值统计法。

5 结论

安全是民航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民航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循序渐进的创新性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目前我国民航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具体维修单位SMS的指导性文件,文中探索性地提出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标准、中国民航发展规律、国内航空维修单位自身发展要求和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步骤。

2)主要按照系统性、持续性、规范性的安全管理理念,结合PDCA理论、安全目标管理、人本原理及系统管理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从安全政策与目标模块、实施与控制模块、监督与改进模块和安全信息管理模块4个模块和安全政策、风险管理系统、安全文化体系、应急响应系统和改进体系等15个要素,分SMS计划、SMS实施、SMS审计和评估和SMS保证和促进4个阶段,构建了航空维修单位SMS详细的实施步骤和流程,制定了SMS评估和改进内容。

3)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是我国民航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将安全管理体系广泛建立于民航各个单位,将进一步夯实民航安全发展基础,构建实施航空维修单位SMS将有助于提升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和促进安全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吴涛.浅谈航空货站的SMS体系建设[J].空运商务,2011(304):1.

[2]国际民航组织.ICAO安全管理手册(SMM)[S].2版.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办公室等译印,2005.

[3]周长春,谭鑫,陈勇刚,等.航空安全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81-203.

[4]徐佳璐.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评估:以Z省空管分局为例[D].2011-11-29:I.

[5]张霆霆,孙瑞山,刘俊杰,侯伟峰.民用航空器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报,2013-10,23(10):2-4.

[6]谭克涛.长沙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2006-10-20:II.

[7]王芳.国内维修业:成长期的思考题[N].中国民航报,2013-1-10(4):2.

[8]陈勇刚.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6,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