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履职尽责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职人员履职尽责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职人员履职尽责报告

篇1

要治虚促实。严格执行中央、区市党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系列规定,切实改文风、转会风、强作风。要治奢促俭。严格执行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有关规定,加大“三公”经费支出公开力度,规范公务接待制度,加大明察暗访的频次和密度,严肃整治用公款相互宴请和公款旅游等行为,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的行为。要治浮促下。鼓励干部开展工作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扑在基层,检查指导,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对全市所有咨询和服务电话进行排查,确保民意诉求渠道的畅通无阻。继续发挥好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作用,拓宽联系群众渠道。要治懒促勤。坚持“电视问政”倒逼责任的常态机制,严肃问责不尽责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从效率入手,狠抓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系列制度的落实,推动机关审批提效、办事提速、服务提升。

三、以深化教育促廉洁从政

政府各部门要坚持把廉政文化“七进”建设作为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突出抓好诚信教育,使公职人员带头讲诚信、树形象、作表率。坚持廉政谈话“套餐”制度,拓宽廉政谈话和廉政提醒教育范围,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切实保护干部。利用互联网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做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正面引导舆论。

四、以完善制度促权力规范运行

篇2

二、严打范围及重点

对所有涉及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和一切可能存在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单位、个人和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要突出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生鲜乳收购、畜禽、水产品贩运、屠宰、食品进出口和小作坊、食品摊贩、小型餐馆、集贸市场、农村食杂店、学校和工地食堂、学生小餐桌等为主的重点环节,农村、城乡结合部、县域结合部以及企业外租的厂房、车间、仓库、城镇临时建筑、出租民房等为主的重点部位,米、面、淀粉类、食用油、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豆制品、禽蛋类、儿童食品、膨化食品、酒、饮料、冷冻饮品、调味品、进出口食品、保健食品、食用菌、蜜饯以及地方特色食品等为主的重点品种,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同时,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系统食品领域进行全面细致的拉网式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和食品安全隐患。

三、职责分工

质监部门负责对生产加工环节(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要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登记报告制度,严防生产加工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要强化对生产食品添加剂企业的监管,特别是对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的监管,严格落实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生产许可条件,规范食品添加剂标签和说明书,出厂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严厉打击无证生产食品添加剂行为。

农牧部门负责对种植养殖和畜禽运输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依法收缴违禁农业投入品。加强对水产养殖环节监管,严厉打击非法使用沙丁胺醇、盐酸克伦特罗和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强化对奶站的日常监管,严厉查处违反《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的违法行为。

工商部门负责对市场流通环节(商场、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场内的现场制售食品行为以及商场、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场以外的糕点店、面包房、炒货店、烤肉店等现场制售食品行为)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组织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执法检查,根据有关部门通报的情况,依法查处已被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已被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依法登记注册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严肃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食品添加剂行为。

商务部门负责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流通环节的行业指导和宏观管理、畜禽定点屠宰和酒类监管。要重点组织开展好对定点屠宰单位和酒类经营单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整治。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能未划转的由卫生部门负责)负责对餐饮消费环节(包括商场、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场以外的冷热饮品店、快餐外卖服务、简易小吃部等现场制售食品行为)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要重点加强对餐饮业及学校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餐饮单位采购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督,严厉查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不按规定要求索证索票等行为。

城管部门按照市、县区执法范围的界定,负责食品摊贩(含早市、夜市食品摊贩)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对进出口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进出口食品中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治理。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宣传报道工作。

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及其行政效能情况;参与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追究相关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渎职、失职责任。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时落实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

公安部门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案件;维护行政执法秩序,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抗法、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

工信部门负责加强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监管,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理念。

科技部门负责组织有关方面加强科技攻关,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开展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监测与筛查方法研究和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依法组织查处因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而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和国家、省、市要求,做好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各项工作。

各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市的总体部署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及本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组织落实,实施方案于月日前报市食安办备案。

四、工作措施

(一)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1.严禁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2.加强非法添加行为源头治理。对国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以及禁止在饲料和饮用水中使用的物质,工信、农牧、质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未划转的由卫生部门负责)等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标签上加印“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等警示标识,并建立销售台账,实行实名购销制度,严禁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加强对化工厂、兽药和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监督企业依法合规生产经营。要严密监测,坚决打击通过互联网等方式销售食品非法添加物行为。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县域结合部等重点区域,企业外租的厂房、车间、仓库以及城镇临时建筑、出租民房等重点部位,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要组织经常性排查,及时发现、彻底清剿违法制造存储非法添加物的“黑窝点”,坚决捣毁地下销售渠道。

3.加强非法添加行为监督查验。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网格化监管,明确责任,分片包干,消除监管死角。督促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严格依法落实查验、记录制度,并作为日常监管检查的重点。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检验制度,加密自检频次。完善监督抽检制度,强化不定期抽检和随机性抽检,特别要针对生鲜乳收购、活畜贩运、屠宰等重点环节和小作坊、食品摊贩、小型餐馆等薄弱部位,加大巡查和抽检力度,提高抽检频次,扩大抽检范围。推广应用快检筛查技术,提高抽检效率。

4.依法从重惩处非法添加行为。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对不按规定落实记录、查验制度,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或未索证索票、票证保留不完备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提供虚假票证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停止其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而销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责令停产、停业;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对上述行为,同时依法追究其他相关责任。对生产贩卖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厂主和主要非法销售人员,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产食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在法定幅度内从重从快惩处。各监管部门要尽快制定依法严惩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具体办法,于月日前报市食安办备案。

5.完善非法添加行为案件查办机制。要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各监管部门发现非法添加线索要立即向当地公安等部门通报,严禁以罚代刑、有案不移。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要及早介入,快速立案侦查,并及时向食安办报送案件查处进展情况。对影响重大或者跨市域、跨县区的案件要及时报告市食安办,市食安办要会同公安部门挂牌督办;对于跨市域以上的案件,市食安办要及时报告市政府,并按有关规定报告上级食安办及公安部门。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取证,提供相关证据资料和检验鉴定证明,确保案件查处及时、有力。

(二)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行为

1.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质监部门要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从严惩处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的企业;加强原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等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管,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质量安全控制要求。规范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工商部门要监督食品添加剂销售者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查验、销售台账制度,严厉查处无照经营和违法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未划转的由卫生部门负责)等部门要严厉查处制售使用标签标识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行为,督促企业将标签标识作为食品添加剂出厂和进货查验的重要内容,不得出厂、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

2.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职能未划转的由卫生部门负责)要尽快制订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相关规定,明确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指导餐饮服务单位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严禁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同时,要重点加强对提供火锅、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等服务的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3.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标准。各监管部门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已经制订的各项食品添加剂标准,在既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卫生部门也没有指定标准之前,任何企业一律不得擅自无标生产,严厉打击违反标准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三)严格落实各方责任

1.企业要切实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查证验货、购销台账、过程控制、产品召回等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杜绝使用非法添加物,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及时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要建立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对第一责任人所在单位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直接责任人发现单位购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大型食品企业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确保各项食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所属公司产品出现问题的,要暂停本企业所有同类产品的销售并向社会公告,经批批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销售。

2.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负责,并将其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加大人力、物力和经费投入,保障监管工作需要。

3.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责,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实施岗位责任制,细化、明确各级各类监管岗位的监管职责,并抄送同级监察机关;切实加强本系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增强监管责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和科学监管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4.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监察部门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失职、渎职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对行政区域内较长时间或较大范围出现非法添加行为且未及时有效查处的,或者行政区域内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出现违法添加行为的,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及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按规定履职的公职人员,要从严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开除公职;涉嫌、渎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承德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安办。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强化集中整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月日至月日、月日至月日期间,分两次集中开展拉网式排查活动,全面梳理本辖区、本系统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及相关食品类别,全面清除非法食品添加物加工销售黑窝点,切断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应渠道,依法严厉查处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并分别于月日、月日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阶段性总结上报市食安办汇总后报市政府。同时,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研究探索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监管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监管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强化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监测,及时开展安全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各级各部门在监管中发现新的可疑非法添加物或易滥用的添加剂,要立即报告市食安办,市食安办要及时向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强化诚信自律。工信、商务等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各监管部门要监督所有食品企业于年月日前,在企业显著位置全部悬挂样式规范、内容统一的食品质量安全承诺标志牌,向社会公开承诺,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组织要切实负起行业自律责任,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监督,加强行业监督和培训,及时发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报告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的要通报批评。

(五)强化社会监督。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完善工作机制,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食品安全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三员”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安全“三员”队伍建设。新闻媒体要积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工作。要支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认真追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查处食品安全案件。同时,要打击虚假新闻,对造成社会恐慌的虚假新闻制造者,要严肃追究责任。

篇3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把纪律挺在前面”试行工作,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到法律前面,强化党员干部的红线、底线意识,抓早抓小抓好预防,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党的重任,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全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通过从严执纪、严肃问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有效堵塞“小问题”酿成大祸害的漏洞,改变腐败发生、发展的轨迹,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通道,达到关口前移、防线前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综合效果。

三、时间和范围

试行工作从8月到11月,各中队、股(室)都纳入到工作范围。

四、主要内容

(一)强化纪律思维

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战略选择。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把纪律挺在前面”的核心就是抓早抓小,目的就是防微杜渐,切实强化纪律思维。

一要强化纪律意识,严肃执纪。坚持党纪严于国法,教育、引导、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从政的生命线。

二要强化从严意识,抓早抓小。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查大案要案是政绩,抓纪律、纠小错同样是重要政绩,摒弃“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的思维惯性。

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履职尽责。落实“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是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各中队、股(室)要把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确保落实主体责任冲着纪律去。各中队、股(室)要进一步深化“三转”,回归本职、聚焦主业,既保持正面高压不松懈,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又狠抓执纪不手软,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

(二)开展宣传教育

组织一次学习宣讲。组织宣讲省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意见》;大队主要领导带头上“把纪律挺在前面”专题辅导课;举办“把纪律挺在前面”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

推行二类廉考。开展任前廉考。对拟提拔重用的中层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考试;开展培训廉考,通过培训班、学习会等途径,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条规知识测试。

强化“三鉴”教育。坚持以史鉴人,组织党员干部到众埠界首红十军建军旧址等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坚持以案鉴人,组织中层干部参观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展、现场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将身边典型案例编辑成册,组织集中学习剖析,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坚持以理鉴人,拍摄廉政微电影,讲廉政故事,扬清风正气。

(三)拓展线索来源

一是畅通渠道找线索。工作要把收集、掌握、发现问题线索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发挥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接访、信件、电话等方式,广泛收集线索。探索建立网上信息检索处理系统,通过汇总梳理分析,从中发现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二是发动群众找线索。开通“反‘’一键通”举报窗口,结合网站、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受理群众对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问题的举报。

三是专项督查找线索。突出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升学、入学等重要时段,对收受“红包”、违规操办“谢师宴”、公车私用等行为进行重点检查。

(五)优化业务流程

坚持把程序合法要求贯穿于受理、线索排查、分类处置、调查核实、跟踪督办、案件审理等执纪办案全过程。

统一归口管理。从渠道收集的线索统一由室归口受理,严格按照受理、登记、呈批、流转、办理的程序办理;对查办案件过程中发现的线索和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线索,由人秘股、执法督查室统一管理。

严格线索排查。严格执行问题线索集体排查及上报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问题线索进行分析。

实行分类处置。对于发现的问题线索,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了结五类标准进行问题线索处置,形成集体研究排查机制、集中管理制度,警惕失管失控、随意处理。

规范案件查办。初核件展开调查需制定较为详细的初核预案,认真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初核件需转立案的,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严格案件办理期限,超期需办理延期手续。案件查办工作严格实行案件主办人责任制、错案追究制、案件回避制等。案件办理过程中要坚持依纪依法、安全办案。

加强跟踪督办。室定期将大队自办件按不同性质分别交由各中队、股(室)跟踪督办,重点对办案的时效性和依纪依法安全办案情况进行监督,承办人定期将处理结果分别报人秘股汇总。

严把案件审核。对于案情简单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快审快结;加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处理以及办案手续方面的审核,确保案件准确无误。建立结案审核制度,由案件审理室对问题线索经核实后形成的案卷材料进行审核把关,防止漏调查、漏立案或其他处理不当情况的发生。

(六)分类处理违纪行为

按照注重抓早抓小抓好预防的要求和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作出适当处理。

一是把握好时间界限。对于发生在十之前的一般性的、苗头性的违纪问题,主要运用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处理,也可以采取召开支部大会让其作出检查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上述以外的其他违纪问题,只要违纪人无妨碍组织审查行为,认错态度较好的,认真进行自查自纠的,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轻处分。对十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干部,一经查实,一律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二是把握好处理重点。结合大队实际,对乱作为、不作为的,要抓典型、严整治;对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要执铁规、出重拳;对侵害民利的,要动真格、零容忍。该纪律处分的作出纪律处分,该移送司法机关的依法移送。

三是恰当使用组织处理措施。对轻微违纪,可采取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责令公开检讨、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教育警示;对严重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除给予纪律处分外,并建议采取调整职务、降职、辞退、免职、调离岗位等组织处理措施;对于特定身份和处于特定时段的违纪人员,灵活给予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延长预备期、取消候选人资格、取消录用、解除聘任合同、排除出考察对象、取消提拔资格、取消当选资格、提前退休等组织处理措施,增强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的威慑力。

(七)加强执纪能力建设

注重队伍建设。增强执纪力量,在现有人员编制内进行必要调整,适当增加办案力量和案件监督管理工作力量。提升业务能力,举办“啄木鸟”课堂,加强业务培训,推行以案带训,着力提高及时发现违纪问题、正确运用抓早抓小方法、准确适用党纪党规的能力。

创新执纪方式。试行风闻约谈。对所听到的、了解到的党员、干部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苗头,及时约谈提醒,让“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成为常态。推行说情备案。出台《违反规定干预纪律审查问题登记备案报告制度》,对说情、打招呼等干预纪律审查的情况,按程序登记,记入个人廉政档案,并在案卷中备案,源头杜绝“人情案”、“关系案”。

(八)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

调整优化纪检监察工作主要成果指标体系,把开展谈话函询、处理一般违纪行为、为干部澄清事实、查办案件、纠正“”、巡查发现问题等工作成果一并纳入考核范围。在了解、核实问题线索的总量中,函询、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立案数要各占一定的比例,作为考核评价工作业绩的重要参考,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对实际工作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群众评价差、遵守纪律不到位的干部坚决清理出队伍,真正使纪律成为刚性约束。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为更好开展“把纪律挺在前面”工作,大队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大队长XX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副大队长XX任常务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中队、股(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人秘股、执法督查室、党支部等主要负责人组成,王碧仁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吴清松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抓好该项工作的具体贯彻落实。

(二)强化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