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国际商法》虽然属于应用法学,但是法律知识的应用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前提,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主要还是来自于教师的讲授。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注重实操课的学习,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对于国际商法这样一门体系大且枯燥的法律课程,单向性的教学缺少师生互动,缺少学生实践的机会,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死记硬背,从而达不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可能会在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安排案例分析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单一的案例分析方式,实际上还是老师的个人演示,并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3.考核方式
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商法》课程没有单独安排实训课,所以考核方式一般是设置为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的题型往往是固定的,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案例分析等。而单一的考核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认为考试前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不再注重课堂内容,同时也不能让教师精准地把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向
1.根据专业有针对性的调整
课程内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国际商法》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课程内容都与《国际商法》有一定程度上的衔接。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习的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惯例、争端解决等知识点;而海上货物运输及保险也在《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这门课里有所介绍;《国际结算》课程更是对国际货款支付的相关概念做了介绍。因此教师在安排授课计划的时候,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考虑有哪一些内容是不需要重复讲授的,重点讲解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法律知识。并且,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哪一些是作为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所必须了解的日常法律事务。因此应该针对实际外贸业务流程过程中会遇到的法律问题,来逐个突破,去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
2.让案例教学法
贯穿整个课程虽然国际商务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这门课,更多的是要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运用能力,但是必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才能实现。所以直接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应该贯穿整个《国际商法》的教学。而案例教学也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老师的引导为辅。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或情境中学习,激发参与和学习的热情。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下方法:(1)案例分析法由于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法学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列举几个简单的小案例,更好的解释相关法律概念或法规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章节内容,按照任务导向型的方式,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以一个案例作为任务,要求学生带着案例听课,在学完本章节理论知识后,适当的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解决。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理论知识。(2)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学生参与度很高的互动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在讲完理论知识后,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选择一个典型的案例,提出如干问题,将学生分成6~7人一组在课堂上自由讨论。由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进行商事组织法教学时,可以给定一个背景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设立一个企业,要求每组拿出一个最佳投资方案。这能使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模拟实训因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之前的专业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跟国际商法相衔接的知识,所以可以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多个模拟环节,从买卖合同的谈判、起草、执行到国际商事仲裁等,让学生充当各个环节里的不同角色,使学生从自己的角色出发,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思考、判断案情。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速的掌握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还能够把《国际商法》与国际贸易实务联系起来,具有实践操作性。
3.考核方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引入小组讨论以及模拟实训,所以考核方式也因此多样化。在传统的用笔试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成绩好或坏的基础上,加入实训方面的考核。对课堂小组讨论以及模拟实训时的表现打分,学生最后的成绩由平时成绩70%(出勤20%+小组讨论、模拟实训50%)+期末成绩(笔试30%)构成,既达到了本校考核标准,也使考核多样化,客观合理。
篇2
(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合格,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五年以上;
5.国际商务师职务五年以上,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国务院商务业务主管部门嘉奖者,或获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业务嘉奖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2) 获得省、部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或劳动模范称号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3)任职期间其公司进出口总额两次以上列入全国年度排名前50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15家外贸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全年合同额、完成营业额两次以上列入全国年度排名前8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8家外经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
(4)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市场预测、应变能力,能针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对经营决策有重要价值的建议、对策,被部门、单位或主管部门采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一次达100万元以上者;
(5)本人独立或为主撰写过3万字以上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专著并公开出版;
(6)本人独立撰写或为主撰写过2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论文,在国际学术刊物或省级以上的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
(7)在省级以上内部刊物(有内刊准印证号)上发表3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论文或具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或获得省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一次以上者。
(三)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
1.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按人发)54号文件规定参加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其考试成绩符合省人事(职改)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2.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国际商务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或交换。按川职改() 9号文件规定参加全省计算机B类以上(含B类)考试,其考试成绩符合省人事(职改)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二、申报材料
(一)有关表格。“评审材料目录清单”(附件1)、“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基本情况表”(附件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信息表”各1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四川省人事厅制)一式2份。
(二)业绩材料。“单位综合推荐材料”(限1000字)一式5份,主要内容包括担任国际商务师以来被推荐者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识水平、专业能力、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与贡献,由单位负责人审查签名并加盖公章;任现职以来的业务自传( 3000字左右 ) 一式5份;在全国和省内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2-4篇(须附上发表刊物的封面、目录及统一刊号);
(三)其他资料。最高学历(必备)、学位证书、国际商务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必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合格证书、职称计算机B类考试合格证书、各种获奖证书、成果、业绩鉴定材料等复印件(必备)各2份:“近3年”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复印件(必备)各1份;以上材料需须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人员审核经办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材料装订要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报信息表、单位综合推荐材料、业绩材料、年度考核表、各种证书复印件等材料各1份,需整理装订成1册。省级各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经单位领导审核盖公章后,送主管部门转送;各市、州报送的申报材料,经当地商务局会同当地人事局的职改部门联合审核签章后,连同“推荐人员名册”统一报送;中央在川单位需委托评审的应报委托函。
三、材料要求
评审材料是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主要依据, 必须真实可靠、无误。申报高级职务人员任职年限, 学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应符合规定。推荐单位在推荐呈报时必须按规定的条件和申报程序办理。各单位对评审材料负责审查, 并在有关栏目签署明确意见。如学历、外语、计算机、国际商务师中级资格证书、获奖证书以及其他主要业绩证明材料如系复印件, 须加盖单位公章。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属于审定范围。
四、答辩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必须参加答辩:
1.不具备规定学历;
2.评委会认为需要答辩的人员。答辩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本人提供的论文、总结和材料,结合从事的工作,回答评委提出的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有关问题。答辩时间、地点, 另行通知。
五、申报时间、地点和收费
篇3
关于国际商务英语的学术界定,众说纷纭,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Jones,Alexander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只是在商务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语言;Pickett认为,国际商务英语位于特定商务技术语言和普通大众语言的交界地带,是一种工作语言;Bargiele-Chiapini,Nicherson认为,国际商务英语是一种职业话语,是人们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结果,语言和商务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相连的关系。我国学者程世禄、张国扬把商务英语与旅游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行业英语归类到职业英语范畴;王兴孙教授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变体,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张佐成、王彦则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务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御用策略,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体系。从以上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得知:商务英语不是独立的语言,是与国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工具。
二、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国际商务英语学科作为新型的应用型学科,其学科交叉性和专业复合性决定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跨学科的工作任务。在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时,除了遵循通识的课程设置理论和ESP理论之外,还应该结合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众所周知,学生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和岗位客体的需求,二是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是培养能够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学科,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变得更加宽广,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领域,这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无疑都对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重视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如,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美概况、初级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知识导读、商务信函写作、国际营销写作、欧洲文化等课程。另外,在专业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设计专业必修课,如,第二外语、商务翻译、商务口译、经济学原理(英)、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跨文化交际导论(英)和国际金融等课程。要将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人低年级英语语言技能课的教学中,在语言学习时,同时传授国际商务专业词汇、术语及国际商务英语表达方式的内容。例如,在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国际商务能力时,我们可以用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和物流等模块内容来训练,语言训练贯穿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获得商务知识与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将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日常英语和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中。
2 以“学科本位”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导向
“学科本位”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整个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传授知识是课程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具体的做法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科目,并且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架全部内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学习者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而设计的课程形态。其目标是使学生最终掌握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该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商务英语以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能力为目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交叉性和复合型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时,我们还需要强调目标岗位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计和培养具体的专业能力。国际商务英语涉及的内容广泛,许多内容是跨学科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培养出实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以学生获得目标市场和岗位所需求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课程内容的建构要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知识内在的逻辑系统和情感体验与能力相结合,学科系统化知识和职业实践相结合。 3 吸收国外经验和教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历史不长,从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来看,还存在着内容过时,与培养目标相脱离的现象。专业书中有不少实例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容,且内容覆盖也不够宽广,许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物流、商务口译、企业管理、国际营销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我们还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英语国家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经验,汲取先进的课程设置理念、方法和内容。同时,把握我国的商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积极主动地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推陈出新,开发适合我们国家适用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4 与时俱进,适应变化
目前,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将国际商务英语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效度不尽如人意。从历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大会的论文文集和散见于其他学术刊物的商务英语论文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翻译等方面的,只有极少数学者的研究涉及商务英语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国际商务英语作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我们需要注意课程的前瞻性。由于国际社会、国际市场和国际商务的情况千变万化,随之带来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国际商务英语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惰性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反映时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必须随着国际商务的发展与时俱进。另外,设置国际商务英语课程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在国际商务英语蓬勃发展的今天,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和内容不失为一个可操作和现实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1),
[2]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08.
篇4
1 “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1.1目标与作用
1.1.1扩展教学内容,跟踪学科前沿动态
“国际商务(双语)课程”采用的是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较强实效性的英文原版教材并先后三次更新版本。但是教材的滞后性使其难以紧密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活动弥补了这一缺憾。新闻评述的内容涉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国内外商务热点话题,展示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趋势。密切跟踪学科动态和资料翔实的热点新闻评述让学生们注意到了更多的、更鲜活的商务事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程的内涵,强化了专业知识。
1.1.2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1]。研究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2]。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营造研究氛围,制定研究程序和目标,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在“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要独立地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他们要广泛搜集信息,确定新闻,挖掘新闻产生的背景,再现新闻发生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思考并提出个人的观点。这种活动使教学从单一的、“灌输”式的课堂讲授转变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收获的惊喜。[4]。
1.2撰写论文
1.2.1选题(Topic)
学生可以选择当年各种与国际国内经济贸易相关的题目。我们建议学生在选题之前,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广泛涉猎国际商务信息,找出自己或小组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选择总标题和小标题,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思路。
1.2.2框架结构(Frame work)
标题要涉及当前的国际商务,阐明全文的中心议题,内容摘要要涵盖文章的要点,关键词要恰当。文章要有引言,3~4个一级标题,每个一级标题下要有至少2个二级标题。结束语部分要总结全文并提出观点和展望未来。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并使用哈佛参考文献系统(Harvard System of Referencing Style)。严格的框架结构可以避免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或拼凑文章。
1.2.3资料来源(Source)
我们为学生提供的资料来源包括权威组织网上信息,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报告,中国商务部网站等;权威报刊杂志网站,如《经济学家》,《财富》等;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的各类学术期刊和电子图书。我们要求学生最好直接浏览英文原版网站,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同时避免翻译带来的误解和语法错误。
1.2.4格式与语言(Format & Language)
文章篇幅需要达到1300~1500字。提供模板,按专业学术论文的排版要求设置页面和字体与字号等。在规定的日期提交A4纸质版,电子版交至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对迟交者按天数给予相应处罚。分值为课程总分数的10%。作为“国际商务(双语)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一,“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的论文主体采用英语。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用中英文,内容摘要用中文。
《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 论文评分表》详细介绍了评分项目和分值。
1.3制作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
首先,页面数量与字数(PowerPoint slides)不多于18个页面,在200~300字之间,不允许使用长句子,只能用点或短语。其次,结构(Structure)与论文的结构相同,涵盖主要内容。再次,效果(Effect)简洁清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等。最后,提交(Submission)在规定的日期提交A4纸质版,电子版交至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1.4演讲(Presentation)
首先,英语水平(English level):语音准确,流畅自然,语速正常。其次,演讲方式(Manner):自然恰当的姿势、适宜的面部表情、与听众的眼神交流、饱满的情绪并有感染力、声音清晰并有旋律,适当的着衣。再次,时间限制(Time limit):4分30秒至5分钟。最后,分值(Weigh):课程总分数的10%。由于问题与回答(Question and answer)部分具有不确定性,没有设置评价标准。
《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 多媒体课件和演讲评分表》详细介绍了评分项目和分值。
1.5调查问卷
《国际商务(双语)课程 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 调查问卷》的内容不仅仅具有反馈的作用,它同时对学生参与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我们通常在活动初期就发给学生。每名学生在完成全部任务后将填写和上交问卷。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写道:“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是国际商务(双语)课程中的一项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力图采用国际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设定多层次、多角度的评分点来规范和指导你们在各阶段任务,培养你们专业信息搜集能力、专业英文阅读能力、对信息的筛选和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英语文字写作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计数机使用能力。请你们把亲身感受告诉我们,以使我们的研究性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学生需回答问卷中的问题,并写出他们的感受、评价和建议。
2“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及效果2.1实施过程
2.1.1教师讲解规则,学生明确任务
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详细讲述活动的要求,并做实例展示,提供全过程模板,如论文、多媒体课件以及演讲。教师把评分标准表和问卷调查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明确他们在各个环节需要完成的任务,步骤和方法,把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的,帮助学生有效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2.1.2学生参与活动,教师跟踪指导
在按照学号确定学生演讲的先后顺序之后,学生便开始进行自主性研究活动。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询问和督促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在选题、资料搜集、结构制定、演讲准备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和遇到困难,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鼓励学生互助。教师通常需安排优秀的学生首先参与和完成任务,并对他们的论文、多媒体课件和演讲做出详细的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供其他学生参考。
2.1.3教师点评激励,学生反馈建议
在每名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已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其论文、多媒体课件、演讲进行一对一的点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做出点评,其点评的标准和程度需要因人而异。此活动严格的规定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从实践中得知无论是出于压力还是出于兴趣,绝大多数学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要强调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的潜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提供动力。在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之后,学生通过填写调查问卷重新审视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从中获得感悟,并对活动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使活动不断改进和完善。
2.2效果分析
从2006年至2012年,我们已经得到了近800份调查问卷。我们从中得知,90%以上的同学认为热点新闻评述这一活动在增强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提高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90%以上的同学对自己努力表示满意,95%以上的同学表示希望有机会再次参加类似的活动,他们认为参加这项活动的过程是体验成长的过程。
2.2.1搜集信息资料
培养学生用英语搜集专业信息并对其筛选能力。一般来说,撰写1500字的新闻评述,学生要搜集10倍至15倍的资料。通常他们要浏览所有涉及所选新闻的网站。如果更换新闻内容,则需要加倍的工作量。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对全英文的网站从陌生到熟悉,对浩瀚的英文信息感到茫然到从这些信息中能够找到自己想得到的内容,从对杂乱无章的资料感到束手无策到能够对资料进行筛选和归纳[5]。每学期120名学生的120份热点新闻评述几乎涵盖了当年所有国际商务领域的大事,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敏感度。
2.2.2确定论文结构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对筛选后资料归类,设置一级和二级标题,并为各部分制定能够提炼其主要内容的标题。学生还要考虑到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要运用逻辑思维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理解和归纳[6]。
2.2.3确定各级标题
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确定精练并能准确表达含义的各级标题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他们需要反复阅读资料,准确理解资料信息的内容,并找出恰当的英语词汇。学生们说,有时为了选出一个恰当的英文标题,他们要把上千字的英文资料反复看上几遍。大量的阅读和对资料的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2.2.4制作多媒体课件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概括能力和计数机使用能力。按规则要求,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只能用200~300字来完整表达1500字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做到结构合理。学生需再一次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提炼,取其精华,从而提升他们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对多媒体课件效果的要求也使学生掌握了具有视觉、听觉感染力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2.2.5准备主题演讲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演讲时,学生不能带任何纸质资料。唯一能够帮助他们的是多媒体课件,而多媒体课件上只有200~300个字。为了使演讲的内容完整并在5分钟之内完成,学生需要又一次的整理新闻评述的内容。用英文作专业演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个挑战,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机会,也有助于他们突破学习英语的瓶颈。
2.2.6反馈心理感受
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学生们在调查问卷中这样讲述了他们的心理历程:
“我们实际上经历了从‘have to’ 到 ‘want to’的过程,只有亲身参与其中才可以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获得收获。”
“感觉自己的演讲经验不足,没有发挥到平时练的水平。但是心里还是有一种喜悦之情,因为自己在准备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此时心里真的是感到充实,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最初老师布置作业时还是很不愿意接受的。后来,一个接着一个的同学完成任务时露出的满意的笑容让我开始企盼这次演讲。完成自己的presentation,着实高兴了一番,不仅是因为准备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更是因为站在讲台上的一份自信。所以,这次讲演不仅仅是一次作业,它让我获得了更多的东西。”
“如果不是老师‘force’,我想很有可能不会自己主动走上讲台说些什么。在演讲之后,我觉得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本课程给了我们更多‘做’的机会,是一种标准化、专业化的训练。”
“演讲给每位同学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尤其对我这种十分胆小,容易紧张的同学。本人觉得通过本次演讲,提高了我的演讲能力。希望有下次机会提高水平。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这是我在大学第一次的presentation,还是用英文的。感谢老师给了我这么宝贵的机会。虽然讲出来的效果也很重要,但是准备完成的过程是更重要的。通过这次机会自己学到的东西很多。这次演讲将成为一个难以忘记的回忆。”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过程中,真的可以学到好多。虽然过程是很纠结的,但收获还是不小的。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不断完善自己以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
3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思考与建议
3.1借鉴与创新是成功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的保障
在规则制定方面,我们吸收了西方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评分标准中的每一项规定均借鉴了欧美大学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做到了洋为中用,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不同的规则反映不同教学深度、难度和预期的教学目标,而适合学生水平,能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规则是最好的规则。例如,如学生的水平高,研究性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可更具有学术性,在论文撰写的规则中可以采用引言(Introduction)、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研究方法(Methodology)和发现(Finding)的框架结构。在双语教学中,如果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可以增加演讲的时间,加强演讲之后的“问题与回答”环节。如果想重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教师应该从每次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规则,使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2准确点评每一名学生的作品
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准确地评点每一名学生的论文和演讲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除了大量的时间付出以外,教师还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对时事的跟踪和了解,否则会出现“教师被出局”的尴尬局面。教师在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点评时,要能敏感地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强调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有的学生觉得他们的文章和演讲不够理想,但这正说明他们希望成功,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一个成绩,而是要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优秀学生精彩的表现会影响基础较差学生的参与热情,甚至带来痛苦和抵触情绪。为鼓励所有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并在演讲环节采用选定一个主讲人,完成重点部分的内容,其他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参与演讲。为使贡献大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奖励,可通过填写“贡献比率表”的方式,做到“多劳多得”,也使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感到“心安理得”。
3.3根据班型、年级的不同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在大班型里很难开展能够真实反映出他对其新闻的理解和个人观点“问题与回答”环节。在大班型里,应采用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课,可相应缩短演讲的时间,如5名学生的演讲时间为10分钟。题目可以是扩散式的、专题式的和对抗式的,每名学生负责各自的部分,各部分的内容需要项目关联,相互补充。为使活动顺利进行,还要考虑学生的年级、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国际商务热点新闻评述”研究性教学活动通常在第六学期开展,即大三的下半年。这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经历了几门双语课程的训练。如活动开展的过早,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指导低年级学生用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的方式开展类似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研究性教学及其实施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2,264(8):10-12.
[2]范群成,徐彤,席生岐,王豫跃.研究型教学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264(8):61-62.
[3]徐凤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106(6):45-48.
篇5
一、建设背景与现状
国际商务硕士作为美国74种专业硕士学位中的一种,美国教育部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根据教育法案成立了国际商务教育研究中心,并已建设了国际商务硕士的教育体系和课程。在我国,2010年首批获得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共有78所高等院校,覆盖了国际经济贸易学科较强的各个高校。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的设立,旨在通过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中外企业与商务机构的教育资源与力量,培养能够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商务国际化的专门人才,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通过校内外各个教学与实践环节,知晓与掌握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业务知识、政策规制与运作程序,具有较强的商务分析与谈判能力、商务往来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直接在中外企业和商务机构从事相关的业务与管理工作。目前在该专业硕士点的建设上,国内高校虽然起点差距不大,但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根据各院校所做的投入与整合各种资源与力量的情况不同,国内高校在培养专业硕士教育体系和实践基地等方面已存在较大差异。
二、形成明确的建设目标及完善相关建设内容
一是完善形成富有特色的、符合高校特点和体现高校优势的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优化课程设置、编写特色教材与案例、配置商务软件与实验设施。
二是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管理规范的实习基地,形成一支富有经验、结构合理、校内外合作互补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成富有特点的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机制。
三是建立运作规范的国际商务教育与研究中心和活跃的高校国际商务论坛或讲座,并与国外的知名商务院校建立互访与合作交流的常规机制,并建立国内外联合培养机制。
四是在完善相关建设内容方面,建立专业课程培养与行业企业应用之间对接机制,包括以下几点。
(1)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国际商务硕士课程体系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并强调实践环节、理论课程内容更加紧凑,所设课程注重实践运用。
(2)探索多层面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政府机构,以及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外导师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与国外的知名商务院校建立起互访与交流合作机制,探索全英文培养模式。
(3)建设实习基地。专业实习是国际商务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已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展校外实习基地,切实保障实习基地的可持续建设。
(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国际商务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充实校外导师力量,加强校内相应师资队伍的建设,做好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机构联合培养学生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保障校内外导师队伍的稳定扩大。要形成一支知识结构、职业背景等方面多元化的导师队伍,由具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显著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校内外人员组成。
(5)充实国际商务教育管理与研究。(a)建立高校国际商务教育与研究中心,负责国际商务硕士教育管理和国际商务研究;(b)设立高校国际商务论坛,开展国际商务研讨与实践活动。
(6)建立专业培养与行业应用之间的对接机制。专业培养与行业相应对接,除了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实习基地之外,注重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相关行业准入能力培养。学生在基本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进入研究生论文开题的过程中,学院应制定相关考核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导师协同校内导师对学生的中期考核及论文开题进行全面审核及评估,以便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行业特点进行深入实践及研究。
三、探索新形势下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1.加强改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可以分成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类。
(1)在理论课程方面。对原有的学术型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加强应用方面的教学,引进国外最新教材,编撰适合本高校教学特色的教材并配置教学商务软件。
(2)在实践课程方面。国际商务专硕的培养应同时结合实践环节和校内外导师制度,开展相关的实践类课程的建设,以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与行业对接实力的培养。这些课程应结合相关实践基地分为学校负责和企业负责的实践类课程。例如有学校负责的实践类课程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商务环境营销、跨国经营管理等课程。有企业负责职业和专业培养的课程,例如开设:办公软件类:说服力PPT演示与呈现、思维导图;职业素养类:职业规划、职业形象礼仪、时间管理;工作技巧类:有效沟通、魅力演讲技巧等在企业时间环境中灵活运用等课程。
2.加强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一是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式,授课内容力求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把教师讲授、团队学习、小组研讨、现场参观、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探索全英文培养模式。可在国际商务专业必修课程中选择基础性的课程尝试全英文或双语教学。从教学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国际化教学模式,并在适当的时候推广到实务类应用课程中去,最终实行国际商务硕士全英文教育模式。
三是建立国际商务实验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国际商务实验室。该实验室应涵盖国际商务课程培养体系中相关课程的配套学习,例如国际进出口业务实训、国际市场分析、国际投资模拟、跨国企业运营管理训练、国际商务环境模拟等涉及国际商务的主要领域。实验室建设之初着重实现进出口业务实训、国际商务环境模拟和跨国企业运营管理训练。
四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科研考核机制。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专门设计了一套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毕业考核时所使用的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包括学生在学期间的课程学习,实践基地各环节跟踪考核制度。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专业实习是国际商务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这是国际商务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区别。
一是加强现有实习基地的建设。
专业硕士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与相关企业密切衔接,形成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并应借助企业依托的优势培养学生实践管理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硕士实践基地的数量建设。基地的建设应涵盖国际商务活动的各个领域,为学生的培养开拓更广阔的渠道和知识面。
二是建立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
探索合作培养与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这主要包括:①规章制度建设,包括实习基地的评估、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实习导师的管理及工作量的核定等;②实习导师队伍建设,要形成一支稳定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既有校内的专业导师,又有校外实践部门的导师的师资队伍;③安排并协调好学生到实习基地的实习活动,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使他们通过实习真正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适应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工作能力。
三是探索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机构合作模式。在教学合作和实习安排的基础上,探索与各实习基地进行更紧密和深层次的联合培养国际商务硕士工作模式。通过学校对专业硕士培养管理的所要达到的要求,结合各实习基地的实践特点,设立和制定配套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从学校管理层面的配套至校外实习期间对学生的管理保障在不断完善制定全方位的实时评估及管理体系,以保证校内及校外企业及机构对学生的培养过程更规范有效地结合推进。
总之,在探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积极落实和有效实施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建议。结合学校有关研究生教学和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反馈专业硕士差异培养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与所面临的困难,以顺利实现培养模式与教学重点的转型。要充分满足学生在教学、实验、社会实习或实践环节上所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与建议,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为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教与学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6.
篇6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35—0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1],学生学英语的目的就是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持续旺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顺应了社会需求,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办起了商务英语专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高职高专院校。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围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英语+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理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的合理配置,把语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具备较强的在实际领域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以下是我院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举措。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定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一般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商务知识技能为培养核心,侧重培养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从而符合高职高专面向岗位群的特点。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着适应需要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断完善的原则,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1)招生对象与学制;(2)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3)培养规格和要求;(4)课程设置;(5)实践安排。几乎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文件也都体现了以上的诸多方面。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高职高专在这一部分基本相同,都招收普高毕业生(文理兼收)和职高专业生。目前我院招收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一般会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以及学英语的兴趣。在学制方面,同其他高职高专一样,我院是三年制。推行二年半的课程教学与半年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在英语环境下的一定的商务运作能力、商务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我院的专业培养目标,将就业岗位定位为:1、外贸公司业务员,从事营销、公关接待服务等工作;2、涉外商务、行政助理人员;3、各类企业中的跟单员;4、外语教师和相关教育培训工作者。
(三)培养规格和要求
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可从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两方面来说明。
1、职业素质具体要求如下:
(1)爱岗敬业,主动工作,细心,负责,热情周到,诚实守信,机智,身心健康,情趣不俗,仪表优雅。
(2)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所必需的英语词汇和语法规则和在一般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运用英语交流的基本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较熟练运用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语言技能。
(3)较系统的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对报关、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常见外贸商务函电和国际商务单证处理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对有关国家外贸方针、政策和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4)了解一般的现代办公设备的性能。
2、职业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能在英语环境下开展一般的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
(2)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知识,并具备从事涉外贸易工作的基本能力。
(3)具有一定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与商务英语谈判的技能,能处理外贸单位办公室有关工作,组织协调一般性商务活动以及处理日常商务文函;熟悉现代办公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
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生源结构和市场人才培养战略决定了课程设置应该向职业性倾斜,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进行有机结合,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3]。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广的选择范围,突出一专多能的特点。我院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职业拓展能力相关课程,根据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分为若干个模块:
1、公共基础课模块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体育。这些课程具备必要的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职业基础课模块
职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涉外贸易企事业所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当代企事业的管理知识。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职业基础课包括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泛读等。
3、职业方向课模块
职业方向课是从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结构设计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商务英语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英语外贸函电与谈判等课程。
4、职业技能实训模块
职业技能实训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商务活动的实践操作能力,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模拟和毕业论文等。
5、职业选修课模块
职业选修课是按商务英语专业实际情况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包括剑桥商务英语、标准日本语和外事实务等课程。
(五)实践安排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实训(见习、参观、调研)、实验(上机、案例)课、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顶岗实习四种形式。针对自身的特点,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设有计算机操作实训、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模拟、国际商务单证综合实训、商务英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占总学时54.9%。
我们通过各种实习方式进行商务实践,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建立实训基地,包括和当地外贸企业建立联系,请业务人员到学校授课或者派遣教师去企业学习等方式。二是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校内实习、实践。真正实现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三是通过毕业实习方式让学生到企业一线去锻炼自我,从而实现了课堂务虚与实践务实的互补。
二、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就业实力
为提升学生就业实力,我院综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行“双证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须获得(一)英语应用能力A级;(二)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三)剑桥商务英语(BEC)初级;(四)国际商务单证员;(五)国际商务英语初级。
提升学生就业实力除充分考虑到职业资格证书来帮助学生提高技能外,我院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院内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如词汇、阅读竞赛、话剧比赛、外文歌曲等;院外通过选拔赛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竞赛。当然这些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院在去年的全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在去年及今年的全省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比赛中,我院二次获得了三等奖;在今年5月份盐城5所高校联合体举办的英文演讲比赛中,我院5名参赛选手获得1等奖1名,2等奖1名,3等奖3名的好成绩。
三、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是“英语+商务知识”,这一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普通英语的教学能力,又要精通熟练商务知识。这样对商务英语老师的要求就很高,而这两者兼备的教师却微乎其微。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体会,特提出如下提高高职商务英语师资水平的可行性措施。
(一)短期培训或进修,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目前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还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学院提倡职称“本土化”,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通过各种考核评比,挖掘出有能力的教师,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教师考取更高层次的学历。同时,学院还给教师提供参加国家级、省级特别是全国高职高专教师师资培训基地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研讨会或研修班的平台。对申请进行培训或进修的教师给予经费支持,使教师们通过学习及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对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的教师要将有关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职务聘任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另外,我院又新出台一文,鼓励中级职称且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老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这个喜人的举措,得到了不少教师的响应。
(二)聘请行业专家,引进兼职教师队伍
为解决师资结构单一问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和优秀企业人士到学校做兼职教师,主要讲授实践性强的课程或环节。这些专业人士在教学中更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常采取案例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方法,教学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好。具体实施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取讲座形式,定期安排商务专业相关讲座,请企业一线专家讲述具体业务流程和商务环节,也可聘请企业高管作为客座教师来校讲学,以了解业界最新动态,浓厚专业氛围,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补充其专业知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保证灵活性和流动性。二是采用专兼职教师合作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的方式,比如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大部分理论讲授环节由校内专职教师担任,实训环节由企业一线人员辅导完成。如此一来就能够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商务英语教师团队,为培养真正具备职业能力的学生人才奠定基础。
牢固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以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
参考文献:
篇7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实践
1.毕业论文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掌握商务文书的基本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能,能运用娴熟、得心应手地撰写各类商务文书是衡量现代商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根据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学生实际情况和商务文书撰写的难易程度,英语(国际商务)学生选择商务报告中的调查报告(SurveyReport)开展毕业论文改革。调查报告具体要求:调查报告由2人共同完成,学生需进行社会调查、访谈或其他调研方式。要求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少于5000字英文,其中含1000字中文概要,调查问卷样卷和访谈提纲样卷为中英文对照版。
2.行业人士进行调查报告撰写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文书的撰写规范,行文要求,专业安排了行业人士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调查报告撰写的培训方案:调查报告撰写指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调查报告的定义、结构、撰写过程进行宏观指导;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调查报告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第三部分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开题指导。
3.调查报告双导师指导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是依据北京城市学院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通过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与来自其他学院跨学科或者行业的合作导师“双导师”联合指导,重点实施理论学习环节、调研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等双导师式培养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选题环节。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指导教师严格把好选题关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校外合作导师提出若干个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既体现了实际应用价值,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学习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入第七学期的学习和第八学期工作岗位的实习,我们将理论环节的学习提前到夏季小学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合作导师进行联合讲解。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报告准备等环节。调研实践环节。在夏季小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学生要开展为期约4周的调研活动。在调研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调研实习实践活动,补充学生理论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商务实操能力。在这一环节,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也需要及时与校外指导老师沟通,协助学生完成调研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学生在调研实践活动后,即完成问卷发放和访谈活动,回到学校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在这个环节听取校内英语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建议,展开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双导师综合评定给出毕业设计的成绩。答辩环节。采用校内老师和行业人士联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调查报告中涉及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提问,双导师以及答辩专家组综合评定后给出每组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对于学生各项成绩的评定,第一指导教师占总成绩的60%,第二指导教师占40%。专业要求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严格进行前期、中期检查与考核。如果因为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没有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将追究校内导师的责任。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不认真、投入不够、完成质量差而又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部将根据毕业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弥补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实战经验的弊病。“双导师制”将显著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巩固发展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调查报告的评审标准要适当调整。
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是引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杠杆和指挥棒。重点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实效性,即毕业论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研究真实做出来的,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在评价程序上,整个撰写过程采用双导师(校内英语教师与行业专家)综合评定和指导,在评审的各个环节均采用英语教师和行业专家双评审制度。评分标准也相应地区别于传统的学术论文,例如在选题上要评定“选题是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要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要评定“调查问卷的结构、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较为清楚地说明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上要评定“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表对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恰当、科学、有效分析”;在调查报告整体质量上要评定“研究结果摘要部分:论述清晰;正文部分:理论运用正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论与建议部分:结论正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调查报告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全文专业术语使用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毕业论文的答辩和评审标准都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得体性和公平性。
三、政策建议
1.深化毕业论文以及配套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以毕业论文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使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学校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或开办讲座;提倡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鼓励英语社团组织承接社会项目;等等。
2.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课题研究、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等,并且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学校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企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以此来增进教师对社会的了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也可以将具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员融入到教师队伍里。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学校的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加快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条件的改善步伐。
3.毕业论文的体裁和形式多样化。
毕业论文体裁可以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特点,体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论文,而且可以将其拓展为商务实用文书的撰写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前者包括标书的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策划、营销方案等,后者包括商务谈判、国际会展、商务洽谈、产品推荐会情景模拟等。毕业论文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均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各尽所长、发挥集体的智慧。
作者:吕英莉 郭晓霞 刘已初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R].
[3]李志生.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篇8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使全球经济体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促进各种经济体和经济组织沟通、贸易和共同发展的最核心资源就是国际商务人才,他们主导着“跨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1]。
21世界的国际商务人士不仅需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入的理解当前全球化对现代商业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有处理复杂国际商务问题的能力。为了应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近些年来,欧美各国的大学开设了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以满足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与国内高校已经开设多年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比,从总体上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主要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交换行为,而国际商务主要研究的是企业走向世界以及走向世界后的跨国经营与管理问题[2],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诸多不同。国外高校开展国际商务本科教育的时间相对较长,与国内高校相比,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显得更为成熟。
国内目前对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的加利福利亚州立大学、圣地亚哥大学、贝勒大学、西雅图大学,和欧洲的哥本哈根商学院、挪威商学院、瑞典延学平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等10所著名大学所开设的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调查,分析国外国际商务人才的教学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式,为我国的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二、国外高校对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认定与解读
国外的高校普遍认定,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是有关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职能运作范畴领域的通用教育。与其他商科专业比较,它的特点是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商业领域的知识与跨文化管理的融合,以及对跨国组织与其外部环境互动关系的经济、政法和法律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国际背景下的经济问题和跨国公司的研究。
国外高校的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是传授给学生有关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运作所需要使用的经济、财务和商业法律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以及发现、理解、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得学生具备在跨国公司与跨国组织工作的专业技能。学生完成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的学习和考核以后,将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取得学士学位以后才有资格继续研究生课程的学习。由于国际商务专业的跨学科性,从该专业的毕业的学生可以在涉及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务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工作。
三、国外高校“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特点
由于“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知识,这些培养也有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予以配合。本文选取了德国、丹麦、瑞典、挪威、美国等10所著名的高校为研究样本,对它们所设立的本课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研究。具体样本说明参见下表1。
资料来源:根据样本大学网站课程介绍整理而获得(截止2013年8月)
与传统的商业管理专科的课程相比较,“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更体现出了国际商务学科的特征。以上10所开设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一共有129门,具体可以参考附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不同国家的高校在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课程的名称有不同,但是其课程内容相近或相同。如果把它们归纳一下,其主要内容仍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的核心课程为主,同时也包括了研究方法论的训练。在此,表2综合概括如下:
对比10所国外高校样本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国外高校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呈现出以下的人才培养的特点:
1.与国内高校普遍实施的四年学制相比,国外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一般学制为三年。在第三年的时候,各高校会安排部分学生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同时,也并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2.在整个课程和教学设计中,国际化的视角成为整个专业的核心所在。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会在基本知识点讲授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国际视野,以国际化的视角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挪威商学院就明确要求学生从国家差异比较的视角来学习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管理;而哥本哈根商学院开设的“国际商业战略”这门课程也专门聘请了其他国籍的国外教授来进行讲授,以带给学生截然不同的学习视角。
3.从专业的教学设计角度,一些欧美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基于“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还有针对性的设立了不同的学习方向,学生可以辅以不同选修课程作为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下:
(1)基于全球不同的商务环境,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就为其”国际商务专业”设有“国际商务与中国企业”、“中东和北非”以及“中欧”三个学习方向,供该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选择。
篇9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论述了国际分工的重要性,探讨了各国出口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行交换,能够获取更大利益。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不仅存在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根据“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各国出国劳动生产率更高(即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贸易前更大的产品数量,无论是劳动生产率高还是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都能实现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1,2]。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国之间商品、信息、技术、资金、服务、咨询等方面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如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抓住商机,在全球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商务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就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出构想,旨在提高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国际商务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简介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定义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进行探讨,一般而言国际商务是指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活动,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1,2]。我国学者马述忠等主编的国际商务包括绪论全球化与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环境篇、国际贸易与投资篇、国际金融体系篇、国际企业管理篇[1]。薛求知等主编的国际商务管理教材将国际商务课程分为导论、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国际商务环境、外国经营环境、国际商务经营方式、国际经营战略、国际商务的营销管理、国际商务中的进出口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组织与控制、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共十二章[2]。符正平编著的国际商务教材主要探讨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商务环境,跨国公司形成的宏观、微观原因,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国际企业战略等内容[3]。通过诸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探讨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商务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营销、国际财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国际商务活动经营环境、经营决策的复杂化,使得国际商务管理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亟需改变,以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3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培养方案,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习习惯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基础知识薄弱,作为专业课程,多学科的知识系统,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往往不能把握专业术语的本质,遗忘基础理论知识。第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缺乏探讨,不能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实践相结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第四,学习方法单一,学习课堂缺乏有效讨论。
4课程教学改善方法
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改进方法: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学习为本,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学习,积极思考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在上课前可以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并且整理专业名词、学科知识要点,搜索相关案例,采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努力提出问题,积极研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养。第二,丰富理论知识,掌握学习工具。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扩大知识视野,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部分相关书籍供学生阅读,并提出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将不同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提高认知水平。学生要掌握多种语言工具,培养阅读文献的能力,并能应用互联网技术搜索文献资料,掌握多种统计软件,学会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选择具有创意的教学案例,增加案例分析的趣味特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要注意案例的实际应用价值,既要给学生印象深刻,又要结合知识要点,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践分析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参与到案例研究中,情境分析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能够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第四,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使用PPT、网络等多种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就某一热点研究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应用本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然后由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也可以请学生进行探讨,就具体问题提炼出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时灵活安排小组讨论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理解并掌握知识,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
在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PPT,学术论文,网络工具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采用案例讨论,小组讨论,作业分析,考试评价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同学们的知识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总之,通过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有效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理论知识,掌握国际商务管理的技能,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展开。
作者:肖敏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一、 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现状
本项研究是根据企业不同类型(国有、三资、民营),选择多个有代表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作为典型单位进行调研,其中对国际商务人才的界定如下:
(l)人世以及与国际经济融合将衍生大量新行业和新职位,国际商务人才所包含的专业范围应趋向扩大。除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还应包括外语、法律类人才以及会计、营销、管理等商科类人才。由于国际商务和现代物流等行业将出现强势的人才需求,其人才市场急需的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经济法、涉外公共关系、世贸事务、金融保险、仓储等人才都属于国际商务人才范围之内。(2)本研究中的“国际商务人才”指涉及国际商务业务的国有、三资及民营商贸类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职称以上者。统计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
1.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年龄结构现状首先对国有、三资及民营商贸企业的国际商务人才进行年龄结构的统计比较。表内数据显示,国有商贸企业45岁以上人才约占人才总数的1/3,且近10年内递增现象明显,因此国际商务人才年龄老化现象将会遂年显露。另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国有商贸企业人才流动较稳定,自1990年起年离职率均低于6%,人才自然流失率(退休)2010年为1.5%、2011年2.4%、2012年为11%。相比之下,三资及民营商贸企业国际商务人才年龄结构明显呈年轻化,近年来25一35岁年龄段人才比例稳定在60%左右。三资及民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逐年稳步攀升,而45岁以上年龄区出现明显断层。根据东浩集团黑龙江对外服务公司市场部统计表明,三资及民营企业中45岁以上人才大多为顾间职务,这类人才年自然流失(退休)人数在30人左右,相对5万左右的人才总数而言,年自然流失率可忽略不计。
2.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学历、职称结构现状从学历层次上分析,本、专科人才历年来均占人才总数80%左右。国有商贸企业近年对引进具有高学历的决策型人才和录用大专学历的一般操作性专业人才的录用人数有所上升,该数据表明博士、研究生和专科人才比例有逐年上升迹象,本科学历人才比例有所下降。
二、 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预测
在预测方法的选择上,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预测遵循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规律,采用回归预测模型的方法。为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我们将整个预测分为3个未来时点2015年、2020年和2025年,前一阶段的预测结果基本能准确反映“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后10年的预测结果仅反映人才变动的大体趋势,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具体数据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我市经济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精确化。
1.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市场经济是充满竞争的经济,是各行各业在竞争中交叉发展的经济。系统论认为,每个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不是孤立地存在,也不可能单独地发展。因此,需要弄清人才系统与其他系统在动态发展变化中真实的内在关系是什么,这个内在关系探讨得越深人、越透彻,建立的数学模型就越合理、越科学,人才需求预测的结果也就越接近实际。
2.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总量预测。21世纪初,是黑龙江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新时期,也是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阶段。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总量的预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黑龙江未来发展建设和规划的需要。
三、 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预测的评价
建立的预测模型,国际商务人才总量与GDP、人均GDP、进出口贸易总额等因素都呈现为函数关系,预测总量的准确程度完全取决于GDP、进出口贸易总额等因素及其速率的可靠程度,预测模型本身的计算误差不是很大。为检验此预测发展的准确度,可以用预测和实际对照比较法以及各因素内在关系检验法进行。
(l)预测和实际对照比较法。使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推算出2015年末国际商务人才拥有总量为31969人。2015年末实际拥有的国际商务人才总量为30596人。只见误差为1373人,整体平均误差为1328人,说明预测的准确性。(2)各因素内在关系检验法。国际商务人才预测后确定的目标年的需求总量,必须与GDP、进出口总额和人均GDP呈现协调发展,并稳定增长的态势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否则是不成功的。本文预测表中,各个时期的各项指标都呈现出逐年持续增长的协调关系,没有出现忽上忽下的不正常现象。经检验,这种国际商务人才的预测结果是科学的、合理的。需要说明的是,在预测中我们没有考虑人才的自然流失(即主要是指到龄退职退休人才数量)。根据企业的重点调研结果,我们了解到三资和民营单位中,由于国际商务人才整体皇年轻化趋势,近年来人才的自然流失率相当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有企业人才自然流失率比例相对也较小。但考虑到我们的预测是中长期预测,由国有商贸公司人才年龄结构可见,约so%的国际商务人才在15年后将面临自然流失的状况,外资企业中这一比例约3.5%左右,所以在人才供给中需要考虑对这部分人才的补充。另外,在国际商务领域,企业面临更多的是对国际商务标准、环境、流程不甚了解,缺乏专业领域人才,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国际沟通能力和沟通效率。人才市场上,我们现有的人才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有的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摸索,企业的要求和个人的方向迫切需要统一到一个焦点上,用人双方有的放矢实现各自的目标。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更多的企业将拥有直接进出口的自,未来几年国际商务人才短缺现象将逐步显露。并且,全球许多公司和国家,面对国际商务领域的不断变化,都致力于改进他们的运作系统,提升国际商务通道的效率,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将面临更大的缺口。
参考文献:
[1]彭薇.浅析农垦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2.07 .
篇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背景转向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校作为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组织,也必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就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一些探讨。
1商贸“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1商贸“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计划。围绕着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这一目标,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熟悉财务、商务理论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财务信息管理、外贸报关与国际货运、市场营销、商务文秘等行业一线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12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对于高职院校的财经商贸专业来讲,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金字塔形,包括五年制高职教育和专接本自考教育两个层次。(见图1)
图1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层次关系图
第一阶段为五年制教育阶段。按照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强化理论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构建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
第二阶段为专接本教育阶段。实验班的同学若在第一阶段的学习成绩优良、满足培养要求,在进入第二阶段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全校和专业大类范围内任选专业学习。学习期间,由该专业所在系部为学生配备导师,学生第二阶段的学习计划由系部和培训部老师制订。
2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2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计划。围绕着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这一目标,实验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熟悉财务、商务理论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财务信息管理、外贸报关与国际货运、市场营销、商务文秘等行业一线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实验班学生主要学习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商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知识,接受经济、管理方法与外语技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商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 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实行联大五年制高职和南大专接本教学两大模块的教学方案,可以确定“二阶段四条线”的专业特色建设立体框架(见图2)。
图2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图
在商贸实验班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可以设置体现的专业有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商务管理和财务信息管理等。
2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商贸实验班在教学上是专业的大综合,因此在“大专业、小方向”目标要求下,对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此确定所需知识能力要求,并采用“宽基础、重特色”形式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发展前沿动态的要求,在岗位分析基础上,课程体系中应充分兼顾财务会计、货代与报关、物流单证、服务外包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将相关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国际商务单证员、BEC初级证书、报关员证书等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课程体系。为此,考虑到实验班的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主要考虑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比如: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英语、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单证综合实训、报关原理与实务、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报关综合实训、剑桥商务英语听说、剑桥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实验班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
2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
围绕商贸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校内实践性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性教学为辅;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性教学为辅,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三动”能力为原则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校内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集中实训教学+第二课堂教学+论文撰写)+校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的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231校内实践性教学
①课堂案例教学。该方法的运用是以商贸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为主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来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可以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②集中实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的“国际贸易实训中心”、“物流单证实训室”、“财会实训室”和“商务英语实训室”,充分发挥实训室的教学功能,通过较全的实训教学软件,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课内集中实训,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了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③第二课堂教学。丰富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举办专业前沿理论知识的讲座或经济贸易的报告会,同时,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举办一些诸如“学生营销策划大赛”、“物流单证技能比赛”、“财会技能比赛”、“外语节”等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效果非常显著。④论文撰写。主要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训练学生获取知识、选择信息能力,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非常有效。
232校外实践性教学
①顶岗实习。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商务谈判与沟通》、《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的内容,由任课教师负责,到“电信呼叫中心”、“淘帮手工作室”进行短期的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对相关企业管理环节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感知度。②专业实践。这是一种利用假期让学生通过打工、调查等方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③毕业实习。采取 “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和功能。
2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商贸实验班的教学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一方面教师的工作责任心较强,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是精选工作认真、细心的教师担任,在教学方面改变以往的常规教育,采用自主引导型、思维开拓型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领悟性较高,实验班的学生都是优秀初中毕业生,2010级实验班学生入学成绩在500分以上,最高分为658分;2011级国际商务1班(实验班)学生入学成绩在535分以上,最高分为660分,总均分为583分,2011级国际商务普通班的学生入学成绩总均分为544分,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应变能力较强,能够较好的适应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2011级国际商务1班(实验班)的优分率为88%;《财务会计实务》2010级财贸实验班的优分率为804%。从各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能力较强,考核成绩不论是总均分还是优分率都普遍高于普通班学生的成绩。
综上所述,实验班通过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建设培养大批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发挥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12
作者:林关征 单位: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
财经类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我国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是近十几年来,在原来的国际贸易专业或外语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像其他已经发展很成熟的专业,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大多数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办学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国际商务专业长期不在教育部规划的专业目录之中,因而导致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明确,教育部门的计划管理特性又使高校培养人才的市场定位无法准确把握。目前,普通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普遍遵循以“厚基础、宽口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模式,然后由各层次高校根据高校自身的定位再确定对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于是,在大学本专科阶段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普通高校中综合性与财经类(或外语类)高校往往都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通常采用本科“通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没有明显的侧重点,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忽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用人单位认为这样方式容易培养出“眼高手低”的人才,缺乏国际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用人单位往往需要再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则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通常选择职业教育培养方式,倾向于“专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轻理论教育,学生往往能较快进入工作岗位角色,但由于理论知识浅薄,缺乏发展潜能,无法胜任多层次、多岗位、宽领域的高级阶段国际商务工作。市场缺乏“专才”与“通才”之间的过渡性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由此也就造成了企业的选才困难。(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的国际商务专业设立较晚且缺少国际交流,高校缺乏系统的专业建设经验,专业建设发展较慢,大多数高校在国际商务课程设置上,都很难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专业的国际商务方向有效区别开来,即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太泛,没有专业特色,也因此造成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背景上无法突出与体现出自身的特点,2005年教育部对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将原归属于经济学科的国际商务专业并入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另行设立归属于管理学科的国际商务专业。显然这是教育部为了适应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管理特性需求所作的调整,然而各类普通高校对此并未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上,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在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管理类课程,而企业所希望的能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却只占很少比例,例如缺乏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从而在课程设置上就决定了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形式单一由于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出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因而在教学模式上仍然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国际商务等专业积极引入双语教学,这是对教学方法的一个有益探索,但过多的强调双语教学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好的教师数量有限,再则学生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更是有限,在这种状况下,很可能会将双语教学变成为基础英语的教学。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需要大量实践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较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点,而较少应用案例教学、启发性教学方式形成有效讨论,同时多数高校条件有限,缺少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致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缺乏感性认识。(四)师资队伍不完备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存在课程设置上不合理与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师资没有满足市场需求的调整。由于我国高校实行行政管理,存有计划经济特点,而管理部门对高校的评价主要还是基于师资的科研能力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高校将教育资源向科研领域倾斜,从而导致我国高校管理中呈现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局面,在聘请教师上往往注重教师的学历、科研论文等硬件指标,而不是实际的教学能力,因此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难以进入高校队伍。大多数财经类高校教师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普遍都没有接触过信用证、提单、汇票、保单等单证,也没有体验过国际商务业务环境,因而国际商务业务实际应用能力很弱。同样的评价体系还造成了现有高校教师对改革教学内容、编写实用的国际商务教材、改革教学手段、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等教学业务缺乏积极性。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国际商务专业应用性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无法达到市场要求。总之,目前财经类高校普遍缺乏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财经类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合理市场定位财经类高校应以市场需求状况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合理市场定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培养人才的高层次化,即所谓的研究型、宽口径的通才。目前财经类高校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总体上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好,但实践能力弱;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强,但综合素质弱,缺乏广阔深远的发展空间,于是市场出现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较深理论功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断层,而市场所需的恰恰正是这种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大部分财经类高校应该以此来确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二)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财经类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既要突出国际商务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较强的理论功底,使之与高职院校学生相区别,同时又要加强国际商务实务课程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使之与综合类高校学生相区别。因此财经类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要打破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划分体系,建立起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专业实践课程要涵盖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的要求,通过专业实践课程实现以职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可以开设一些国际商务相关的考证课程。学生通过考证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单证员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内容,熟练掌握国际商务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并获得一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例如,国际商务专业可以选择性地把外贸业务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外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资格证书。(三)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为配合实践教学,财经类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应该丰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教学软件、互联网等教学工具,结合实际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参与式等多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以案例教学法来说,教师课前精心选择和设计来自于实践的国际商务案例,课堂中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形成判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通过直观具体的事例强化了记忆和理解。(四)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实训和实习是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财经类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运用国际商务模拟实习软件,建立起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在模拟实验课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起仿真国际商务操作平台,使学生在一个模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全面体会商务活动的完整过程。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下,学生可以分别扮演进出口商、制造商、租赁公司、供应商、银行和工商管理部门等不同角色,真切地感受国际商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实训,这种高仿真的模拟学习可以使学生高效率、系统、规范地掌握每个国际商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财经类高校还应该积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各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应该加强同外经贸企事业单位的联系,进行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可以开发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实践课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广东商学院利用与广交会琶州展馆毗邻的资源优势,建立起固定的广交会实习基地。在校内,广东商学院建立起国家级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实验教学中心,每年都调动全校教学资源,进行相关专业毕业生的ERP实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五)努力培养国际商务实践指导教师财经类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必然需要高素质、具有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因此,财经类高校要努力建立起既富有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在现有高等教育环境下,一方面,要突破原有的教师聘任方式,大量聘任企业的专家,甚至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作为实践课的兼职教师,发挥他们的实践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现有的教师队伍。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后者显得尤其重要,财经类高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重视提高教学业务素质。例如,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商务知识的培训与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鼓励教师兼职、挂职参与企业的运作与管理,以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报考国际商务相关的职业证书,如国际商务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等;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商务实践课程的研究,积极编写国际商务案例教学课程、实践课程等教材。
篇13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与之相适应,全国过半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市场供需两旺。但是,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的类型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进口产品增长迅速。而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仍然以贸易流程模式为主,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极度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遇到重大挫折。这两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一是总体人才需求量减少。二是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改变。这导致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11年成为红牌警告专业。这种局面逼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作为地方院校,其目标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应用型人才。21世纪以来的国际贸易行业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及湖北省的对外贸易重点产品已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为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贸易已经占到我国对外贸易的50%以上。在这些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从事外贸首要的要求是懂产品,懂技术。而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案仍停留在外贸这个“表”上,没有深入到行业技术这个“里”。只有外表而无内核。这导致高科技企业往往从工科学生中招英语好的进行培训来从事国际贸易。在此情况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必须进行行业课程的设置。
二、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
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本校而言,在培养模式上将加强行业和实践课程设置,重点打造湖北省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机械、信息、生物工程等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系列完整的企业实践基地,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量开设实验实践课程。实施“2+1+1”的人才培养方案。
“2”是指国贸专业学生入校后的第1、2学年共四个学期主要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共进的培养。在理论课程中加入案例教学、调查研究等实践性课程教学,教师由课堂主导转变为课程辅导。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其中第1、2学年的培养方式又分为:
第1学年主要做专业学前教育,指导学生认识本专业,重点做英语教学和经济类课程教学,狠抓学风建设。第2学年至第4学年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每个专业导师负责所分配的学生的所有实践活动,包括课外研究、实习、毕业论文等。第2学年主抓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一个“1”是指第3学年进行行业分方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课程设置上分3个行业各开设4-6门行业课程,使学生既掌握国际贸易这个表皮,也掌握行业知识这个内核,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进行学生的创意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中普及创业教育,挑选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辅导,组建公司,以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业孵化。第二个“1”是指第4学年进行校内加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以学生创业公司为依托,带动全体学生进行行业经营实践。校外实践以基地实习为主,学生自主实习为辅,到各行业进行实习,撰写实习报告,并结合实习内容撰写毕业论文。使毕业论文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的行业课程。行业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反映出来。根据前期的调研,企业普遍需要的是懂行业知识和国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在行业选择上重点放在机械、信息、生物制药上,另外对服装与纺织业也进行调研,如有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将开设服装与纺织品行业课程。
2.加入创业课程。在大三、大四开设创业课程。在大一、大二重点抓理论学习和调研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大三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挑选有创业意向和较成熟的创业思路的同学进行创业重点扶持,作出创业特色来。
3.课程的国际商务化和国际化。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只有国际商务专业,没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强调的是对整个商业流程的掌握和国际化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趋势是被国际商务专业所取代。教育的国际化在中国已经反映明显。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要适应国际化趋势,一是加强课程的国际商务化。二是加强课程的国际化教学。(1)专业课的国际商务化。国际商务专业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了扩展。专业课程涉及到各类法律、管理、财务、企业运营等。本次教改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适当调整,加入国际商务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向国际商务专业的转型做准备。(2)课程的国际化教学。现在的国际贸易主要交流语言是英语。学生的专业英语教育要进一步强化。要建设双语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对专业英语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鼓励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学习第二外语。
四、配套措施的改革
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改革要有必要的配套措施。这些配套措施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改革。
1.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在专业学习上,老师和学生相互之间都不是很满意。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和学术沟通。教师只管课堂教学,学生认为教师就是上上课而已。学生不会做研究,不会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认为是学生水平太差。二者之间缺乏深入的专业和学术沟通。鉴于此,本校国贸专业计划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自第3学期开始,根据老师和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行双向选择,将每个学生分配給专业导师,由专业导师负责所指导的学生的所有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用3年的时间来进行师生间的充分的学术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
2.完善实验室建设。本校国贸专业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新建了国际商务实验室和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注重人群实验,主要进行分组研讨和理论的应用研究。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验室注重贸易流程中分角色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专业贸易环节模拟。
3.建立规范的师资培训体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变化,教师的理念、方法、方向也要随之而变。建立规范的师资培训体系,系统的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为教师跟进学术前沿,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创造好条件。
4.建立完善的教师自我学习机制。定期在教师间开展读书会活动。每位教师轮流推荐书目,作为主持人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教师间的读书会发展完善后向学生推广。鼓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读名著、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和社会前沿问题。
参考文献:
[1]毕鹏,魏吉才,尚东昌.多学科交叉在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8).
[2]魏兴民.地方院校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0).
[3]陈艳玲.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
[4]张汝根.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