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工学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演示实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动脑。在演示实验中,可以不拘束于教材的安排,由自己动手。比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器材,自主决定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可以自主寻找解决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和知识记忆。让学生充分运用大脑进行大胆的猜想和独立的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学习,并通过实验得到正确的理论,从而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念。
3.充分利用多媒体,形成多元模拟课件
电子电工基础内容作为进一步研究电能技术的专门课程,更是一项十分抽象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复杂图像以及相关电路路线的思维运转培养。如果学生缺少抽象思维能力,将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在对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的时候,也就十分困难了。与此同时,一些实验需要进行演示,但是演示的过程中无法进行观察,变化情况也相对较小,学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直观感受,也就不能深入理解。例如,学生在整流电路的过程中,实验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但是波形失真比较久很难进行观察。利用Flssh制作教程动画,将实验教学内容整体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够将教学当中抽象化的部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同时,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篇2
(一)明确电工电子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应首先明确电工电子的教学目的,进而再不断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生活经验,不断加强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输送给社会以及国家都满意的电工电子方面的高等技术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电工电子学科的主要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着力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分清轻重关系,有所侧重,切不可样样通、样样松。
(二)电工电子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当前,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加紧进行教育改革。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前提下,将所学教材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重组和归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具体,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基于电工电子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篇3
二是理论未能紧密联系实际。电子电工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既要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更要掌握操作技能。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不够深入,运用虚拟实践教学的课时偏多,实践课程中也没有充分与理论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
三是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电子电工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电子电工方面的深厚专业技能,还要有善于表达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但是教学技巧不足,也有的教师虽然善于表达和点拨,但是专业技能薄弱,这些方面都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
二、对当前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
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出现上述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教学设计呈现简单化趋势。由于中职学校缺少了升学的强劲压力,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的状况,教学中注重将教材知识点灌输到位,较少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性。加之部分教师的电子电工教学设计没有充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却没有同步提升,这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二是师资队伍呈现滞后性态势。过去一段时期,中职呈现出规模化扩张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基础设施都不断扩大,但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却没有能够完全达标,尤其是电子电工这样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师资,对所学专业的要求较为定向,同时也要掌握教学的技巧与艺术,后一方面的要求对于电子电工专业出身的非师范类人才而言显得较难,往往出现专业素养过硬、教学技巧不足这样的典型问题,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是学生学习呈现消极的状态。由于教师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缺乏生动性与形象性,加之自身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导致学生对电子电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部分学生还因为当前就业形式的竞争激烈,导致对专业学习信心不足,遇到难点缺乏深入研究的兴趣,甚至出现混日子的思想,消极心态对电子电工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因素制约。
三、创新理念,有效突破当前教学困境的思路
针对当前电子电工学科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制约因素,中职学校与教师应当开展针对性的改进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教学困境:
一是认真分析形势,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针对部分学生因前途未卜出现的自卑、彷徨心态,电子电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形势,一方面职业教师侧重于培养各行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未来的就业与普通高校实现了“错峰”,技术性人才在社会上大有展示的舞台。教师还可以运用较为典型的“50万年薪聘请技师”这样的案例来消除学生内心的消极想法。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本校成功的毕业生案例作为鲜活的素材,以学生身边的人来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电子电工专业学习之中。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生动课堂。教师应当对电子电工学科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平台与空间,无论是知识点的传授还是技能的训练,都应当尽可能吸纳学生参与其中,让师生互动成为电子电工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提高掌握效果。其次,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媒体在教学中的促进功能,尤其是在电子电工疑难知识点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动画模拟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难点问题,虚拟实验的直观演示效果甚至超过实践操作,将其作为教学方式的补充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尊重学生主体,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教师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应当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可以将教学知识点浓缩为探究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也可以将电子电工教学目标设计为打包的任务,交给学生或者合作小组进行突破研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当将技能训练作为重要抓手,设置电子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建立研究小组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团队的努力下开展电子程序设计,巩固理论所学并进行验证,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是强化岗位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在提升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履职能力方面应当进行双向培养,一方面在教师招聘环节既要坚持专业对口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考查其教育教学能力,将电子电工专业素养过硬、具有较高教学技能的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之中,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还要强化现有专业教师的培训,采取脱产进修、跟班学习、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电子电工专业技能,更好地开展相关专业教学工作。
篇4
我国高职、中职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在高职、中职教学中还在采用单一原则,即用单一的教学内容指导同专业的所有学生,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同专业的所有学生。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制约了学生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希望。《电工基础》是以物理、电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电工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等基本知识,是理论与实践一体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高职、中职职业教育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差异性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职、中职《电工基础》差异性教学程序
(一)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
分析学生就是要从总体上分析学生情况,包括学习方式、多元智能倾向、气质类型、学科相关基础知识情况等。教师在进行分析学生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这样才能达成教育共识,有利于落实差异性教学。同时也可以在实施差异教学之前,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摸底,为接下来所要进行的差异教学设计、差异教学实施作准备。在高职、中职《电工基础》实施差异性教学前可通过对学生的物理电学综合考试,对学生的物理电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背景、性格,对学生进行差别性对待。
(二)差异性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了解到的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性情况,先进行共性内容的教学设计,然后根据教学差异情况再进行差异性教学内容设计。在进行差异性教学内容设计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是同质性的学习小组(学习风格相似或知识掌握情况相似,一起学习可以保持相同进度),也可以是异质性的学习小组(学习风格不同或知识掌握情况有好有差,一起学习可以产生学习互补)。高职、中职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感知能力,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差异性教学设计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计划,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老师分层次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可进行分层次指导。例如对于《电工基础》理论掌握比较好,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重点指导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电工基础》理论比较薄弱,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应多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学习。同时对于一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也可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和习惯。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考核差异
差异性教学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以在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制定,既然学习目标和计划是有差异的,那最后的考核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考核的要求不一样。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分享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施高职、中职《电工基础》差异性教学程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差异是隐性的。要让学生感觉到不同的小组只是任务不一样,没有程度差异,否则会让长期待在低程度组的学生自信性不足。2、任务是有挑战性的。不同组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在完成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都富有学习的积极性。不只是让进度快的同学多做题,这样不会打击进度慢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要求是明确的。教师除了明确学习任务外,还要对分组学习时的声音大小、活动地点和范围、资料获收方式、向老师求助的时间和方式、多余时间的打发等提出明确要求。4、指导时间是不均的:教师在分组指导时不要平均分配时间,只是在需要重点指导的小组多花时间。
四、以项目化教学方式对比,来研究高职、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差异性
(一)差异性教学首先强调学生是有差异的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差异是异客观存在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着感知能力,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且差异是复杂的、多元的。如家庭长期的文化、价值背景的熏陶,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和学生对自己要求的差异;身体强健和体弱多病的差异,这决定了学生参与学习时,精力投入强度的差异。差异性教学承认学生是由差异的,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不管是学习目标和计划,还是老师的指导和最后的考核都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而项目化教学没有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它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及考核,没有差异性,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
(二)差异性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
在《电工基础》差异性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如在教学中为了达到不同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电子元件实物、图片、实验等教学方式,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掌握课堂的知识点。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分享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电工基础》项目化教学目标不是以学生的差异性来确立的,它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来确立教学目标的,它的教学目标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项目化教学目的是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学以致用,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所以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来确定学生学目标。
(三)差异性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
篇5
1.安全用电学生具备安全用电常识和解决日常用电问题的能力,是电工电子实习的最低要求。安全用电是工程实践的基础,须克服心理障碍,熟悉用电常识与操作规范,防患于未然,主要内容有安全用电常识、常用工具的使用、单相电路、三相电路。需要注意强弱电、交直流的结合对照,做好与后续实习内容的关联,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单相电路侧重培养安全用电技能和看图接线能力,主要内容是照明用电和室内配电实训,了解交流市电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加入智能车直流电源课外自学内容。电源作为电子产品系统的供配电部分,是系统调试和故障多发的重点区域,也是安全用电和电路检修的关键环节,智能车电源模块使用了7.2V电池,对外供电采用双电源,7.2V直接为显示模块、循迹模块和驱动模块供电,变换为5V电压后为MCU模块供电,初学者容易接错电源,造成元器件烧坏或者人体烧伤,须提示安全用电。三相电路侧重培养看图接线能力和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有动力用电和PLC自动化两个实训项目,主要内容是电机的继电控制和PLC电气自动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车的驱动模块了解直流继电器及直流电机的控制,了解H桥驱动原理,智能车的驱动模块用于运动控制,通过两路控制信号分别对开关管和继电器进行控制,以实现电机的速度、转向等动作。达林顿管驱动电机进而控制速度、晶体管驱动继电器进而控制行进方向。因为该部分属选作内容,内容较多,比较实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
2.电子制作学生具备课外科技制作的能力,是电工电子实习的最低培养目标。电子制作包含仪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读检测、焊接工艺、电路调试和整机装配五个部分。其中仪器的使用和元器件的识读要结合焊接具体电路来教学,尊重学生在实训中的主体地位,边讲边操作,考虑学生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和效率,有的放矢避免泛泛而谈。焊接工艺是电子制作的基本功,主要内容有立方体的焊接、万用板的焊接、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和拆焊练习,其中立方体的焊接是焊接基础,采用“准备-加热-加锡-去锡-去烙铁”五步训练法教学,要求学生握持烙铁要稳,养成焊前对烙铁头和引脚进行预处理的习惯,避免虚焊;万用板的焊接推荐引脚直连法或者用单支线,训练实例为智能车电源模块,要求学生养成“先检测,再焊接,焊前预布局”的习惯;印刷电路板的焊接训练实例为智能车循迹模块,学生通过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对PCB结构和标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设计PCB奠定基础。通电调试前,使用万用表对照原理图检测电路,发现元件焊反或焊错的,须进入拆焊环节,拆焊可用热风机或加锡拆焊法,均匀预热避免长时间加热某个焊点,以免焊盘脱落;调试时沿电流方向依次检测,查找虚焊或问题元件,掌握离线检测电路的方法。通过智能车循迹模块掌握运放的典型应用和运放电路在线调试的方法,初步具备依据电路原理进行调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制作教学环节,学生多为初学者,要求指导老师“多演示、多巡视、多指导、严验收”,拆焊练习属于选作内容,方便学有余力的同学自我提升。
3.电子设计电子设计是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电工电子实习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培养质量,主要内容包含电路仿真、原理图绘制、电路板设计、电路板制作和整车调试。电路仿真是进行电子设计与验证的便捷途径,学生通过Multisim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仿真智能车车灯模块或显示模块,分析电路原理,了解集成运放电路典型应用与调试技巧,掌握电路设计的可行性仿真分析和虚拟仪器在电路验证中的应用,为后续电路板设计奠定基础。使用AltiumDesigner绘制电路原理图,或进行原理图修改,是进行电路板设计的前提,应注意易读性和效率,学生在绘制智能车车灯模块原理图的过程中,要提前发放元器件,自然而然地了解软件界面、元件与封装。AltiumDesigner进行PCB电路板设计之前,利用前面焊接的循迹模块PCB成品,使学生对PCB电路板有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刚绘制的车灯模块原理图快速上手,初步掌握PCB设计流程和使用技巧,布置一些课外内容,例如布局原则、布线技巧、批量修改和机电匹配、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软件[8],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热转印工艺,了解印刷电路板制作流程,每个环节建议设置简短提醒,完成车灯模块PCB的制作,在读懂电路原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焊接与调试。最后是整车调试环节。利用已制作并调试成功的五个模块,配上智能车底座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板成品,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整车调试,通过检测跑道(或地图)的黑线来自动调整小车前进的方向,使小车不脱离黑线跑完全程,从而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迹,提高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电子设计因果的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
4.进阶引导进阶指导是实习课程的课外拓展,是课外创新的新起点。实习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完整的梳理总结,便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利于后续的课外创新实践。围绕智能车工程案例,总结单片机电路,梳理电子技术知识的典型应用;科普单片机编程和控制算法,引导学生以智能车为原型,进行创意智能车/机器人的扩展设计与创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赛事,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二、成效
电工电子实习是校级公共实践平台,教研组根据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分批次多层次多模块”的方式,逐步推进教学改革,满足了各个专业的需要。通过模块化设计的智能车,实现了已学电子技术与后续单片机课程的对接;以单片机电路梳理电子技术典型应用,打通了实习教学各模块和环节,从传统的技能培养成功过渡到系统性的能力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制作的“电工电子实习课件(CDIO版)_跟我学做智能车”系列课件,在2014校多媒体教育课件大赛中获奖,根据5个专业的教学测试,以及教学问卷反馈,完善了教学设计,取得了阶段成果。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课赛结合教学模式(图2)。智能车项目的模块化设计,考虑了与后续赛事的对接与关联,预留了MCU编程、创意设计和硬件扩展等内容,把智能车成功打造为学生未来工程实践的创新起点和参考范例,打通了实习与课外创新环节,引导学生提前进入了课外创新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智能车、机器人和飞行器等赛事,以竞赛带动学生参加课外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篇6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保证。作者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经验,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因为这一目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时,应该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讲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控制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更具有方向性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
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熟练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悉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知识,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知识。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须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应内容。因此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电力企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在促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电气二次配线、布线及PLC编程能力。发电厂中大量布置电气二次控制盘柜,实际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高强度的控制回路布线与配线工作,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则需要毕业生具备基于PLC的自动化程序读写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我国各级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职工撰写大量的公文,例如对发电厂而言,每个月要写电厂运营报告、机组检修报告、技术改造方案等,特别是实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写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及巡检报告。这些工作要求职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在求职及就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3将工作经验融入教学将宝贵的工作经历融于课堂教学
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讲述《电路》第十一章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变压器的原理、空载和短路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在讲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时,以发电厂开停机控制流程、辅助设备自动化控制流程为例,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电厂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将企业中应用的前沿技术带进课堂随着数字化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
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状态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开始对1000KV特高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当将当前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带进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求知兴趣。笔者从事过175MW、770MW水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维修工作,巨型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水电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其中770MW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巨型水电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都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篇7
无论在哪一方面的教学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成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会让学生敞开心扉,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电工技能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情感的激励作用,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当代教师要乐于去发现学生闪光点,多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教师更要多给学生笑容,从而让弱势学生可以得到鼓励,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多元化的评价,能够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针对弱势学生的学习困难,在电工技能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其训练结果以及过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教师要从学生的出勤、纪律、卫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多个方面进行考查。如果弱势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不佳,教师要学会从其它角度表扬学生,让学生获得动力,能够反作用于其专业学习,实现电工技能学习效率的提高。
篇8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在学生中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查,对电工学理论课和实验课中征求学生的意见。另一方面对一些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员工实施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对电工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电气安全教育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安全用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工学》课程理论课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在教学计划中减少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比如说复杂电路的计算和分析,增加供电与用电实用知识的讲解。在讲到交流电源这一部分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单相交流电路———照明灯接线为例,让学生明白单相电路的组成。三相电路以大家最熟悉的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为例,使学生感觉没有理论讲解那么复杂。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了电源组成后,再慢慢地增加日常用电常识的学习,这部分一定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实验课方面,传统的实验都为验证性实验,针对的是理论和定理的验证,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只是应付了事。因此我们把实验改为独立的实践模块,不完全都在实验室中进行,而是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完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课程,把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模式[4]。在教学过程中,初步分为四大实训模块:第一模块:“日常用电常识”。相关理论就是课堂中讲过的单相交流电路的组成,学生也已经观看过多媒体,形成了初步的印象。这次实践课程可以直接在教室里面进行,让学生分组在教室中寻找用电设备、插座、照明灯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教室的用电设备的实物接线图画出来,分组讨论结束后选择一个最优电路,将实物连接图建模,画出电气元件连接原理图。接下来教学生正确使用试电笔区分火线零线,分析三头插座和两头插座的区别,开关的接法,最后进行总结讨论。这种上课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所学知识也能有深刻的记忆。通过这一模块,学生已经明白了生活用电电路的组成和接线方式,也知道了电气安全的重要性。第二模块:“实验室用电安全”。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先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基本用电情况,分为照明用电和实验仪器用电两大部分,照明用电不再重复,对学生分组,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画出用电设备实际接线示意图和元件连接原理图,观察实验室中用电设备和仪器的铭牌,记录各项参数,然后针对不同实验仪器,分析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用电故障及这些故障所导致的后果,针对每一种故障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在实验室中已经有相应的保护装置,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保护措施,对比已有的保护装置,找出差异进行讨论。这一模块结束后,学生已经明白了用电设备可能存在哪些故障,对应用什么装置进行保护。第三模块:“工厂安全用电常识”。这一模块由于条件限制,因此主要由教师在工厂企业中进行调研,了解三方面内容:在工厂低压用电中可能潜在的安全问题;工厂低压用电中的安全防护设备和措施;企业对员工实施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5]。在课堂上先对调研的三方面内容进行讲解,可附上实物图片,加深印象。然后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选取工厂用电安全方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发言,在具体问题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6]。第四模块:“触电类型及急救常识演练”。这部分主要为实训模拟演练,先是理论讲解,结合前面学过的单相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讲解在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中最常见的触电方式,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掌握常见的触电类型及带来的后果。实训演练内容观看电厂电气安全培训视频和触电急救视频让学生了解急救过程和方法,然后针对不同的触电情况分别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急救水平[7]。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不但产生了兴趣,也掌握了基本的触电急救能力,有一定的预防意义。课程结束后,对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可进行改革,目的是让学生既学会了电工电子相关理论,还掌握了实践动手的能力。除了了理论部分的考试以外,实践课程考查改为两部分:首先让学生写出该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其次要求每位学生查找资料,找出一个与课程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理论考试成绩以及学生交来的课程体会中可以发现,对电工学课程进行改革后,相对于教学传统方式有几点优势: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课堂上也更加愿意参与其中;学生掌握的不再是死知识,而是对于工作生活中的电气设备的用电方式、电路连接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改变了应付了事的态度,积极地参与到实践环节,敢于提出疑问,勇于进行分析讨论,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于今后的职业素质培养也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将会对电子电气设备规范操作,明白用电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篇9
1.2学与教的关系不融洽
学生和老师都明白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实用性,但是由于学与教的关系不融洽,老师和学生只是将这种重要性放在思想层面,没有实际做为。这种不融洽主要表现为:学生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老师想教但不知道怎么教。许多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常翻阅课本和笔记,但遇到实际问题还不知道怎么解决。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把课本内容讲完,不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水平。双方基本处于盲学盲教状态,对彼此不了解。除此之外,某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不重视,学习自觉性较差,只为能在毕业之际拿到文凭,而某些老师只是在机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1.3教学环节没有做到位
首先是没有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对概念公式进行过多探讨、不能根据专业挑战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其次是教学内容多重视理论性知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较少,缺乏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的引入。再次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是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或简单的演示,学生积极性不高,并且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四,对教学目标、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不是定位在学员的具体应用能力上,而是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最后,教学观念落后于市场需求,不能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
2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习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应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侧重点,培养能满足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每位授课教师都应该清楚知道这是教学的最终成果,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校方在安排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重点,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多维度考察教师的教学效率,合理安排各方面的权重,提高再教育机会,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整合教育资源,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色教材,有侧重地选择,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加入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前沿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兼顾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体系和岗位任职需求的实践逻辑,充分落实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前瞻性要求。以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现实需求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为基本目标,以岗位发展和晋升为延伸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作用定位为“服务”: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岗位服务,是整个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石,必须牢固建立。鉴于此,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最有效教学效果的保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学习,教师要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或者被动倾听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教学环境,而应该把学生做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学方法应该转变为思维激励型或主动探索型,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发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如:演示法的成功运用,既能够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点;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因此,要在教学中努力了解学生需求,搞清楚学生的困惑点、知识盲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采用主题课堂模式,让学生自己讲解课程内容,教师做补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短板并改进。
篇10
1.2单级晶体管放大电路仿真
晶体管(三极管)可以工作在饱和、截止、放大3种工作状态,了解、掌握晶体管的这3种工作方式是模拟电路的基本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模拟电路理论较为抽象,所以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下面以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为基础分析单级晶体管放大电路工作情况,用Multisim进行仿真调试,形象的图像界面将抽象理论通过视觉化展现在学习者的面前。R1、R2是基极分压电阻,R1是可调电阻,R3是集电极电阻,R4是发射极反馈电阻,“XFG1”是信号发生器,“XFG1”是双通道示波器,编号为2、3、4的结点处分别接了测量探针。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1能获得晶体管的3种工作状态,①当U2>U4,U3>U2时,工作在放大状态;②当U2>U4,U2>U3时,工作在饱和状态;③当U2<U4,U2<U3时,工作在截止状态。晶体管各端节点直流静态电位从测量探针可以直接观察得到.将万用表设置成电流测试方式,对除去电源后的网络端口进行电阻值测量。
1.3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仿真
Multisim为数字电路提供了强大的仿真功能,其中有包含集成逻辑门、编码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等元件库,也有测试、分析这些逻辑电路功能的辅助虚拟仪器,如逻辑转换器、逻辑分析仪、字信号发生器等。以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为例来说明其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用3个JK触发器构成了三位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时钟信号源提供同步触发信号,低位触发器JK端接高电平,次低位触发器JK端接低位触发器的输出Q0端,Q0和Q1相与后接入高位触发器的JK端,与门芯片为74LS08,数码管译码显示出十进制计数值,当然也可以用逻辑分析仪验证输出的时序波形图正确与否。
篇11
(1)直接面向元器件。
原有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做,接线容易,安全可靠,灵活性好,指导老师准备实验方便等。但也有其缺点,学生做实验看不到真正的设备元件,例如学生仅能从操作面板上的符号看到哪是线圈的接线柱,哪是主触点、哪是常闭触点、哪是常开触点,实验时看不到这些具体的元件。对于在实验中出现问题不容易查找故障出在哪里,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做。现在是把实验箱外壳打开,使设备元件露在外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设备元件与实验板的连接线,看到设备的动作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也比原来提高了。
(2)对于一些常规性和验证性的实验,所用到的元件参数不固定。
例如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只规定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元器件个数和元器件参数的大致范围,自己制定实验所用的元器件个数和参数。老师仅对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这样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数据不一样,每个人都需要用心去做。
(3)教学组织与实施。
实验的前期阶段主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认识印刷电路板,手工焊接练习,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实验的后期阶段进行电子产品组装焊接训练。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因人而异,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对于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让其组装简单的电子产品,例如稳压直流电源、单波段收音机等,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他们重点指导,鼓励他们克服思想障碍,树立信心,制作好作品;对于动手能力中等的学生,让他们组装相对比较复杂的万用表、电话机等套件;对于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并且对电子技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要从设计制作上来要求,首先让他们自己选择电路内容,自己制作印刷电路板,自己选择电子元器件,制作期间要给他们指导设计思路、印刷电路板的布局、检测、安装工艺、排除故障和调试技巧等,这部分学生需要用比较长的时间,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制作完成。
3实验考核的改革
合理科学的实验考核制度,对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实验考核制度一般包括参与实验的态度、知识掌握的深度、操作能力、安全文明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对电子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元件安装焊接工艺质量、调试都进行考核,每一项都有具体评分标准。考试期间指导教师如实地做好每个学生的考核记录,并且结合学生出勤和实验报告来综合评定最后成绩。具体做法:一是实验成绩的组成比例。平时成绩占50%,实验考试占50%。二是考试资格。实验课原则上不准请假,对于遇到特殊情况请假的学生,要求他们回校后需要补做完落下的实验才能参加实验考试,否则不能参加实验考试;迟到、早退在三次以上者取消实验考试资格;不交实验报告的学生取消实验考试资格;实验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故意损坏仪器者取消实验考试资格。三是未取得实验考试资格的学生,实验成绩按零分记。四是在考核前安排实验室开放时间,学生可自行预约到实验室试做。
4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在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和实验报告中反馈的信息来看,改革后学生普遍认为电工电子实验对自己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1)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电工电子实验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根据自己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内容,遇到疑难问题要独立思考,老师只是起点拨指导作用,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原来的教育对象变成教育合作对象。
(2)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亲自制作电子产品,并且调试成功,学生体验到完成一项任务具有的成就感,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的积极性。
(3)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克服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电工电子实验不但让学生尝到了许多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电工电子实验,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培养了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体会到了眼高手低的感觉,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4)通过实验开放解决了实验课时数少的矛盾
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比较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给他们一块创新的天地。
篇12
1.2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训教学时间比例、关系密切度安排不合理
受教学大纲规定所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时较少,但是课程内容信息量涵盖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在实训中更好地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无形中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以致于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时间安排紧密结合。
1.3教考分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期末考试理论统一闭卷考试,学生就等着期末考试前一段时间任课教师给画画范围,临时抱佛脚,背一下,就能及格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平时上课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整合教材,降低理论教学难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无论采用哪本教材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教材是静态的,理论性太强,概念、公式、原理都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为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笔者首先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按照所讲内容分为强电和弱电,各占一个学期时间进行讲述。其次,在保证课程重、难点清晰明了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使课程内容更加简单化:尽量去弱化不实用又难学的器件内部结构知识,重点放在电路的外特性及其应用上;删除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对一些公式、定律直接给出结果,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保证课程内容前后连贯的前提下,调整课程内容安排次序,删除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和添加对后续课程有用而教材中又缺少的内容。
2.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兴趣导入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该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绪论课结束后通常会用2个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参观该课程所用的所有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由提问,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授过程中,笔者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结合家庭用电,计算一下电费的问题。讲到放大电路的时候,结合多媒体上自带的麦克风,讲述电路的放大原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且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再加上配上逼真的音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2.3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现有教学大纲安排,“电工电子技术”现有的实验课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和实训室沟通,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后,成立了电学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随时到实验室,或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和主动性。另外,笔者还建议学生们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比如开展一些电子小制作、电路板的焊接、小家电的维修等,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3
2为物理学的应用而教体现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2.1树立前瞻性教学理念、不唯传授知识而教
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多年来,物理教学比较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堆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及枯燥乏味的物理公式。这种仅基于应试,甚至功利目的的教学,失去了知识的内涵与魅力。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毫无兴趣,不想学,甚至厌学。脱离知识的具体应用的教学,培养出的不过是“有知识无文化的人”[3]。物理教师要着眼于未来,从知识应用的视角,树立前瞻性的教学理念。熟练地把握每个物理知识点在其它课程或学科领域里的应用,增强所授知识应用的针对性,减少学生学习的迷茫。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物理课在其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又让学生感悟学与用的针对性,避免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感,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2.2着眼于实际应用、诠释知识教学的真谛
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一个物理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新奇、有趣、疑惑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物理学知识与物理学应用的新天地。为此,首先,物理教材要体现物理学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和有关技术领域的应用。要结合物理内容介绍物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如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航空航天技术及研究发展情况,超导体的获得及应用,激光技术及应用等,使物理课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走进教材,仿佛步入物理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殿堂,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其次,物理教法要与时俱进。在理论教学中,不仅局限于讲授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以及推导一堆物理公式,而是要将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物理理论实践化和具体化;如电学中向学生讲解工厂供电设备情况,介绍有关电力网的知识,日常家用电路的改进设计等。通过物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了解物理学的具体应用。将物理教学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技术应用,才能真正诠释物理知识教学的真谛。
3凸现物理学的基础作用化解教学难度
3.1注重发掘拓展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中物理知识“府首即拾”。教学时要悉心发掘,决不能视而不见。图2中从概念、量、公式、性质到规律进行整理归纳,这都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客观存在的物理内容[4]。教学时,首先是发掘,与教学章节相关的知识点,课前事先稍作复习回顾,将其从即将学的新内容中凸现出来,以已学内容的“身份”出现,可减轻学生接受新知信息的负担。其次是恰当运用,让其铺垫旧知,实现与新内容间的无缝对接,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再次是复习旧知,迁移思路,探究新知,让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学生容易弄清知识结构,让所学知识在脑海中不是杂乱无章,孤零零地存放,而是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由此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脉络与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2学科渗透提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