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信息化审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信息化审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信息化审计

篇1

1.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资源是否受到妥善保护,不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漏系统中的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文件、系统文档、消耗性材料和其他设施。这些资源经常放在一处或几处,硬件可能被恶意破坏,软件和数据文件的内容可能丢失或毁损,消耗性材料和数据资源可能未经批准而被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而加以保护的,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是审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对于不足之处应提出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2.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由其中的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及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运行环境中,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内或规定的运行次数下,程序和所有数据元素运行不同测试用例的无差错概率。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周期内,在给定的控制条件下,硬件系统执行所需功能的成功概率。数据可靠性是指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及时,它取决于系统绝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否准确无误,以及确保数据可靠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系统的可靠性还体现在它的容错能力上。对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的评价要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否能抵御外界干扰而正常工作。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时,审计人员应对决定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

3.会训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是指该系统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系统的各项处理过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必须了解用户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一般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进行,通过事后审计可确定会计信息系统是否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根据审计的结果,管理者可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点

1.审计的所有领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目前,审计在每一领域都还做得不够,如:尚未构筑起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一种或多种可能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多维审计理论―,这种理论将使对审计环境、目标、本质、假设、概念、标准、技术、方法、过程等的论述更新颖、更丰富、更具逻辑性和环境适应力;急需加速我国的审计工作从落后的“绕过计算机审计”向先进的“通过计算机审计”和 “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化。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责任与风险巨大的审计 (尤其是独立审计)行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时期,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而这是审计(后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2.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多元、实时、开放性使会计信息化审计也具有多元、实时、开放性特征,实时审计、会计责任审计、环境审计、境外审计等都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容易。

3.会计信息化审计将对传统审计进行重整

尽管“两权分离的程度决定了审计主体的种类和被审计单位的形式”,“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决定了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历史变迁”,但如果所有的计算机只囿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水平,提供的信息单一、过时、封闭,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 (其必须依赖于多元、实时、开放的信息)收入又怎能达到其总收入的70%(我国仅30%左右)?事实上,正是信息量极大丰富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和全新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支持了卓有成效的“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及其或集权或分权的 管理模式,支持了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矛盾的最有效的解决,从而支持了现在和将有的多种繁杂的具体业务。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1.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

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不健全将会阻碍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为适应未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按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组织、协调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规划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策略和职业培训计划,研究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方法、技术和规范,指导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在这项工作的起步阶段,政府应加强领导力度,从宏观上搞好规划安排,从资金和技术上扶持会计信息化审计,有效规划、部署和指导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没有审计实践,审计理论无法产生,没有审计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因此,要在审计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规律性的问题,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国内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3.制定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

会计信息化审计同传统财务审计相比,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

4.强化企业领导加强管理与控制的观念

树立企业领导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意识是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关键。因此,企业主管部门在充分领会国务院有关“国民经济信息化”指示精神,认真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企业领导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思想教育,促使企业领导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意义,重视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将会计信息化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5.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

从内部讲,一是强化培训。各级审计机关要拥有完备的培训基地,从自己的需要加强不同岗位的适应性培训;二是重点选拔。即有重点地选派一些“尖子”人才进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或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三是完善机制。要逐步形成能有效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激发各类人才智力潜能的运行机制,使知识最终能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求参与分配。

6.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谢诗芬.高级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5-52.

篇2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会计信息化审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信息化会计系统的审计,二是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审计。但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已发展到第二阶段 ―― 网络信息技术阶段,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审计与电算化审计及传统手工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和方法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内容及方法如下:

(一)审计线索的追踪审查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每一个步骤都会产生相应的纸性介质的会计资料,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可能导致部分可视性线索消失,但交易伙伴间的信息交换大多还是通过纸面文件的形式来完成,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绕过计算机审计方法”获得所需的审计证据;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许多业务的谈判、签约甚至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资金的结算也通过信用卡等在网上交割,经济业务信息按一定程序在网上自动生成会计信息并传送,整个交易过程几乎呈现无纸化态势,审计人员很难获取所需的审计线索。因此,必须采用如下方法来保留审计线索:①在系统内建立日志和追踪文件,以审查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是否有过渡文件被修改和处理。②在审计机构和签字确认的单位同时形成原始数据的备份或在不同部门各自形成相关的数据库,这样既可以相互监督,又可以使审计线索得以保留。③还可采取就地审计和突击审计的方式,以防程序员对被审系统的应用程序加以篡改,防止操作员对被审计系统数据文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

(二)信息化会计系统的安全性审计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一方面提供了会计信息的共享性,另一方面,电子形式的会计信息又会受到诸如网络故障、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黑客和非法者入侵等潜在威胁的影响,这些都会严重威胁会计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完整,严重时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系统的崩溃。这样在信息化审计中,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以控制审计风险,就显得比以往更加突出,并成为信息化审计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审计人员应从制度化控制和程序化控制两方面加强系统安全审计:①了解被审企业对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计算机法规条例的遵守情况,检查被审企业是否建立、完善并实施系列安全管理制度;②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测试,以评价系统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用户授权、反病毒、防火墙等安全技术应用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三)信息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也相应扩大。因此,对信息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也应有所改进,具体内容如下:①通过访谈了解被审单位有没有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岗位人员是否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②审查是否将系统内不相容职务划分清楚,在数据输出时,对不同密级的数据授予不同的权限。③被审单位的系统操作是否遵循一定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即是否建立了严格的硬件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用机时间记录规程以及操作员访问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④审查是否建立了数据备份与数据档案管理制度。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和备份数据与软件管理是否由不同人承担,系统进行备份数据恢复时,是否由具体操作员和主管共同批准。

(四)对信息化会计系统应用程序的审计

信息化审计中对会计系统应用程序的审计目标有两个:①程序处理过程是否与有关的标准及法规相符。②考核程序对错误的检验和控制情况。为达到审计目标,可运用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内的多种测试方法,对被审计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合法性进行验证;也可运用在被审系统中设立的审计控制点,定时与不定时地、成批或实时地收集有关审计数据,以进行审计验证。另外,还应结合被审系统的特点,采用一些专门的技术和方法,例如模拟数据测试法、人工测试法、计算机辅助法、审计程序测试法等。

(五)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审计

在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审计各个工作阶段实施网络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①利用网上Microsoft office 软件强大的计算、分析、制表及文字编辑功能,可编制各类审计工作底稿,并可制成相应的文件供随时调用和远程发送;②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收集有关审计综合信息、审计法规信息、审计项目信息、审计内审信息等,为审计工作提供相关信息;③利用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在网上检索被审企业的基本业务信息;在取得被审企业的网络管理权限后可查询并复制重要的财务信息;④借助嵌入审计程序对网上数据处理的一些敏感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以满足审计的需要;⑤利用 E-mail 向银行、税务、工商及往来单位发出电子邮件对被审企业的支付能力、纳税情况和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价,以获取有用的审计证据;⑥利用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支持视频、声音、文件浏览协同修改等特点随时召开可视会议,进行调查、座谈和取证,并可就重大审计问题进行网上专家会诊。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所面临的系统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①利用网络及安全管理的漏洞窥探用户口令或电子账号,冒充合法用户作案,篡改磁性介质记录窃取资产。②利用网络远距离窃取企业商业机密以换取钱财,或利用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以破坏企业信息系统。③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电子商贸趋向“无纸化”,越来越多经济业务的原始记录以电子凭证的方式存在和传递。不法之徒通过电子货币账单、银行结算单及其他账单,就有可能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进行转移。

针对信息系统所存在的风险,在审计过程中首先应了解企业网络的基础情况;其次要达到安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保证系统运转正常,数据完整可靠,保障数据的有效备份与系统的恢复能力,对系统资源使用的授权与限制等);还要了解企业现行的安全控制情况及潜在的漏洞。审计人员应充分取得目前企业对网络环境的安全保密计划,了解所有有关的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系统还有哪些潜在的漏洞。并利用各种技术工具产品如网络安全测试产品、网络监视产品、安全审计分析器,对企业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测试。

篇3

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受会计信息化开发性发展趋势的影响,会计风险将有所转移,转移方向为核算方面的风险转向审计,在审计的三个主体――政府、社会、企业间也会发生转移。

1.核算方面的风险转向审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核算职能是前提,监督职能是保障。审计是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性进行监督,监督职能履行的好坏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从采取、处理、加工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一般在数据核算上不会存在错误。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有效的完善了会计核算的职能,同时也把审计的职能变的更加突出,人们更加关注审计,对审计提出更高的期望,使得会计风险转移到审计。

2.在审计的三个主体――政府、社会、企业间发生转移。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即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会计信息化的开放使得单位间能够做到信息共享,当单位对外在信息采集时,如果发生外在信息的错误将会对单位造成重大的影响。政府是推行信息化的主体,同样也是扮演信息化下审计的一个重要角色,以前政府所监督的常常是一些政策性的,着眼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单位则主要是技术性监督,着眼于经济活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全面性。而社会审计监督的范围比较广泛,最典型的就是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主体,如何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有效推广。对于国家来说,政策性监督是其主要职责,政府将依然保持政策性监督,而技术性监督由于涉及的点比较多应当由社会和单位共同承担,社会机构能够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因此会计监督的职能在社会这一方将加重,伴之而来的是社会对于审计所承担的风险增加。

(二)信息系统本身的风险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和计算机上的,信息系统的引进会给企业会计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由信息系统固有风险所造成的。在计算机以及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控制操纵数据风险、篡改调用程序风险、纠错风险、安全风险等,这些风险无疑加大了审计人员的监督难度,而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化导致当前审计的风险抵抗力下降

如果按照传统审计方法,审计人员能抵挡一定的风险,但信息化会计的引入对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出新的挑战,当前由于审计人才的暂时无法跟进,审计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下降。

1.审计人员老龄化。会计信息化的到来,使审计岗位对人才素质要求很高,审计人员既要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又要熟练运用计算机。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当前形势下审计人员大多是六十年代的,由于工作经验的关系,他们能够敏锐的感知会计信息,但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相对滞后,而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很熟练,但对会计的认识和经验相对不足,无法真正的深入分析会计信息。

2.审计人才的缺失。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处理是基于网络、数据库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结构。当前并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满足这个需要,因此会计信息化使得审计人才缺失,审计人才的缺失使审计岗位的人员不能很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可能会出现系统遭受病毒、木马的袭击等错误操作,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会计信息化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一)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变得难以控制

审计的对象就是会计主体,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为会计信息的传播提供条件,而且使企业的组织形态、经营方式等方面呈现外在的不确定虚拟化状态。会计信息化极大的拓展了会计主体的外延,给会计主体的判断带来了困难,会计主体的难于确定性导致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虽然会计主体以某种新的形式产生和存在,但是审计必须要对其做出监督措施才能保证市场的安定、才能维护债权人的各项利益。审计对于监督对象的判断无法对这些“虚拟公司”做出逃避,在这种难于控制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当遵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正确确定会计主体,做好审计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加大了审计监督协调的难度

影响当前审计到位的重要因素是法制体制,规章制度、领导意识、员工素质等。会计信息化需要构建一个高效、共享、融合的平台,会计的监督来自于社会、政府、企业三方的共同监督,要实现体制的融合就必须在这三方之间、三方内部之间充分协调,面对目前影响审计的一些主要问题,要构造一个充分协调、融合的系统尚有一定的难度。

1.审计人员对审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有些审计人员认为审计工作政策性强、要求较高、任务较重,费力不讨好,于是工作上不认真,敷衍了事。

2.审计的有关法规制度不健全,有些法规制度尚未建立健全,虽然正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但是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

3.审计的监督机制落后,监督观念陈旧。有的领导重收缴,轻处理;重堵漏,轻防范;重治标,轻治本,导致审计流于形式,监督方法滞后,进行审计时,事后查处多,事前控制少;违纪违法查处多,合理效益性查处少。

4.审计人员素质有限,政治理论水平不够,缺乏大局意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关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等学习少,理解片面,不能很好地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正确履行审计职责。

三、审计如何应对会计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21世纪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综合型和理论型审计人才。审计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

1.不断改进培训渠道,做好后续教育,提高培训工作的适应性和超前性。

2.改革和完善相应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审计人才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审计人员不但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而且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审计思想和新的审计理念,探索在会计信息化下审计工作的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手段。

(二)构筑完整的审计体系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审计,共同构成完整的审计体系,三者缺一不可。由于国家监督是依法对各单位进行强制性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所进行的监督,这两种监督形式及其结果得到法律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地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并可弥补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种种不足,或者说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对单位内部审计的一种再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加强,可以推动单位内部审计的充分开展;单位内部审计的有效进行,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进行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加强审计风险管理

篇4

1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事业的发展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迎来了比较好的发展契机。但是现阶段的发展受到了多个方面因素的限制,比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以及审计人员能力欠缺等。这些方面的因素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比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1法律方面的缺失

信息化审计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所发展的新兴事物,也是审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对很多网络信息环境下,审计工作所出现的问题,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之中。最为重要的是我国在信息化审计方面的法律还比较欠缺,在很多方面都缺乏法律的规范,并且相关的立法以及规则的制定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对于信息化审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问题和纠纷等,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进行审计工作,非常的不便,并且也大大的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

1.2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作为确保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要能够学会在电子数据处理的环境下,充分熟悉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必须要能够精通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充分了解审计理论,并且还要对审计软件相关的操作和维护等熟练掌握。但是这种综合型的人才目前还非常缺乏,使得信息化审计工作开展起来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1.3审计软件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审计软件。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审计软件的开发还不够成熟,一些大型的软件公司主要的目标是对财务软件进行设计与开发,而专门用于审计工作的软件还比较少。另一方面,财务软件与审计软件在对接时也存在不小的困难,使得很多数据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此外,审计软件在功能方面还有待丰富,尤其缺乏管理方面的功能,在技术方面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促进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策略

2.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

伴随网络的普及,网络层面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对于信息化审计也是如此,急需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网络立法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对网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对网络活动进行规范,使一切网络活动都能在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并且对于网络的安全等,也必须要有法律作为保障,对于一切泄漏商业机密的行为都必须利用法律进行制裁。对于网络信息时代下审计工作的开展来说,也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制定,以实现对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的行为进行约束,利用法律的威慑,来杜绝寻租行为等的出现。同时也要通过法律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以促进其更加公正的开展会计工作,进而间接的帮助审计人员更好的进行信息化审计。

2.2加强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必须要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符合这两方面要求的人才必然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难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大多数人员的技能比较单一。因此,需要完善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深度与广度上强化对人才的培训力度。首先,应当以高校为依托,由高校按照审计行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培养计划,又审计与计算机两个专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其次,高校还要加强与审计机关和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通过实践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利。审计机关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以实现对审计队伍结构的优化。

2.3加大对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审计软件是进行信息化审计的重要工具,必须要加大对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同时做好评审和验收等工作。通过不断提升审计软件的技术水平,促使审计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等得以提升,同时优化审计人员使用审计软件的体验,使其较为容易的接受不断更新的审计软件。在实际开发时,要更加注重对审计软件的防火墙功能以及篡改数据功能的完善,并且要促使开发出来的审计软件同时具有分析和查证的功能,以促进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一体化的实现。

3结语

本文对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析,重点分析了法律、人才和软件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会计信息化审计在此背景下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一)传统内部审计欠缺独立性。首先以机构设置上来看内部审计大多是单位内部的。单位领导层是统一的,审计人员在主观上可能会考虑各方面利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牵扯,使得其独立性及客观性无法保证。我国内部审计是依附于经济组织而产生的,如果独立性不够,就会严重影响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很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独立性主要受制于审计人员主观因素,管理层主管因素,并且,管理体制的不同,人员设置的差别,人员自身的素质都会给独立性带来不小的影响,要想发挥审计有效的职能,其独立性问题必须解决。(二)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的滞后与繁杂。传统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对以计算机为主的审计业务不够熟悉,他们坚定的认为传统的内部审计才是目前审计的主流,然而传统手段不够便捷,让审计工作变得更加繁琐,降低效率。并且传统的审计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主观思想性,这种人为的不确定加大了工作难度,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审计结果也难以发挥作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要么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要么不重视内部审计,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无法相互默契配合以及互相监督、促进自我素养的提高,从而形成提升审计质量的合力。

三、会计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企业的内部环境及控制发生变化。内部审计环境的变化发展,是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经济环境的调整为审计格局带来及大改变,因为它关系到法律法案的调整,以及国家政策的更新。与此同时会计的相关工作必须以其自身存在的特点为基础,对会计流程以及内控程序做出调整。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如今企业更依赖于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信息系统自身安全性和实用性,变成管理层关注的重点,这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原来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需要改变,这种封闭式模式使企业的领导地位受到阻碍,信息传递容易出现断层。这就要求组织结构由原来高长型和职能类型向扁平型转变。应运而生的矩阵组织则能改进了职能结构的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加强了经营和资源管理职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内部控制方法和程序也产生了调整,过去需要手动完成的的事情,因为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全部信息联网,信息获取效率变高,工程量变小。(二)审计工作方式发生变化。随着会计信息化发展程度逐渐加深,审计的内容在逐渐扩展,与传统的以财务收支为基础,以预算、制度为标准的审计相比,目前审计重心已逐渐向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渗入。内部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审计重点,原本的监督、差错纠弊行为已经无法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作用。目前内部审计向着企业经营管理方向延展,财务领域已不再是重点。传统的内部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如今它的审计时间朝着事前以及事中改变,审计范围向外拓展,不再局限于监督,更多是在评价风险,控制已经发生的问题,它将对企业进行全局监督和评价。信息技术的普及,审计环境出现大幅度变化,如果审计人员还遵循以往的方式,对计算机审计不了解,就会为未来的审计带来新的困扰。

四、企业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控制。我们要想保证会计信息处理正确和完整,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划分系统运行的控制节点需要依据会计信息的处理流程,包含对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上,还有对系统管理权限有效控制。输入数据在整个流程中占据首要地位,它的关键是会计凭证,因此强化会计凭证的步骤需要进一步改良。自制凭证是只需要主管的签字和印章的,而外来凭证需要对其内容的真实及完整进行审核。之后还要强化数据处理程序,保证其整个过程及计算结果是有效的。输出控制也要加强,这个换机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输出是真实,合法的。同时也要安排专人检查纸质资料的真实完整及合法性。最后对系统管理权限也需加以控制,做到职责分明。(二)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在线审计。审计人员利用互联网,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就可以充分实现在线审计。现代社会网上电子货币交易越加普及,现金的使用频率逐步减少,此时采用在线审计审计会更加便捷,能预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流程有所了解,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时交换意见;审计部门能随时掌握单位的活动数据,对审计计划做出更新。而随着网络大范围使用,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新型违法事件也在增加这就需要公安网监部门加大力度保证安全网络审计。(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及信息化审计程序。有关审计及会计的相关法律,在审计工作中起着导向作用,它对审计的各项指数有着极大的影响,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律法。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及规章,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技术涵养,充分发挥高管所具有的导向性作用,加强各部门协作,重视企业文化,把握好各控制节点的平衡,重点关注理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审计程序上,首先审计人员自身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对被审单位的系统应用必须有基本的了解,而且对具体应用流程的基本结构有着明确的认识,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其次是检查原始凭证和电子数据,通过这些能直接了解内部控制基本情况,掌握到数据的起点,它所经过的部门,单位,以及最终的终点,并且作出简单明了的流程图,快速掌握审计的重点,并做出反应。(四)强化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审计风险在逐渐加强。在现如今的审计中,计算机查询,数据库更新等创新型技术正逐渐普遍化,这种状况就需要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必须有所提高,掌握相关应用技术,具备基本的大局观和开阔性思维及眼光,不被局限在某一领域,多方位多角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同时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以认真的态度坚持归纳总结经验,以严肃而谨慎的心态行驶权利,承担义务,以防人为疏忽而带来损失。及时关注发生的时事动态,比如国家有关会计,审计等法律政策的变更,防止因为此种疏漏而给与企业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是在技术上更新进步,更是人员素养的提高,如此才能满足现代化审计的要求。

五、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为内部审计带来巨大的思想风暴。它顺应了信息时展的浪潮,在企业中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慢慢发展成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但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同时,也面临巨大影响和挑战。为了应对如此革命性的变化,我们需要根据每个企业自身内部审计的特点,不断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对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进行改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以此来优化审计程序,完善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城,黄作明信息系统审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曾弟琴刍议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有效对策[J].财经界,2016.4.

[3]林家杰信息化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1.

[4]YunZhang,kaimingLiang,JinhuaLi,DianliQuEnvirn.LCAasadecisionsupporttoolforevaluatingcleanerproductionschemesinironmakingindustry[J],Wiley,2016.1.

篇6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会计行业由传统审计发展为信息化审计,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典范。会计审计对企业的运作,安全等问题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尤其现在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开创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简述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内容就是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与传统手工统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大多数分为以下几部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信启、系统质量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数据的审计等等。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的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为目的的。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可靠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审计部门一般会通过对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通讯、数据资源、安全产品的控制测试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估,进而发现安全、效率的问题,并且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避免损失,提高企业效益。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点

第一,会计信息化审计充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会计的审计工作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在计算数据的时候是运用计算机而是在会计审计的全部过程都运用计算机工作。工作的效率不仅会节约人力等资源的成本投入,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有非常强的适应性。会计审计信息化以后,具有了强大信息库,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第三,会计信息化审计影响传统会计审计。会计信息化审计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有审计的程序、方法、管理等方面进行全而改进,重组等,开展新型高效的新工作形式。

二、会计的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不同

为了紧跟市场的步伐,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纷纷从传统会计审计转向会计信息化审计转变。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存在许多差异,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对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审计准则不同

传统审计的审计准则是根据以往财务人员实际操作,积累的工作经验总结所形成的,而由于会计审计的信息化使得现在会计审计的在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工作内容上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原有的传统会计审计准则不再适用,所以催生了新的审计准则,用以新的信息化审计。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工作的不同

传统审计的财务人员大多只要求计算监督企业财务状况等,需求的技能比较少。而由于会计审计的信息化,除了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便利外,也相应程度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信息化审计大多资料数据都储存在电子设备中,一旦电子设备出现安全问题,会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同时,进行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会计审计的工作能力,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技术等等。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方法策略

第一,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组织机构。无论发展什么项目,都需要有一个组织机构。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专门的组织机构,有助于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第二,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现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刚刚发展起来,很多企业在实践中还在遵循着传统审计的准则,而前面已经分析到信息化审计准则与传统审计准则有很多不同之处,只有制定出适合信息化审计的准则,才能发挥出信息化审计的有点,利于企业发展。

篇7

1、在会计目标方面。会计信息化是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与企业管理和人类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

2、在功能范围方面。会计信息化不光是进行业务核算,还包括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根据信息环境重构会计模型。

3、在技术手段的实现方面。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技术手段,高度自动化地处理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

4、在系统地位方面。会计信息化的地位,是企业业务处理以及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系统层次上,会计信息化还包括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

5、在信息的输入输出方面。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从企业内部系统直接获取。会计信息输送模式是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从系统当中,从Internet上直接获取。

6、在理论基础方面。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技术系统和信息化论等现代思想。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基础――会计电算化审计

会计信息化来源于会计电算化,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样会计信息化审计也与电算化审计存在着根本的不同。首先,会计电算化审计只是将计算机仅仅当作手工作业审计的工具,只意味着审计手段的改变。其次,会计电算化审计对象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难以扩大到与经济效益有关的经营管理和其他领域。第三,电算化会计技术由于模拟手工作业审计的审计过程,不仅未充分考虑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如隐形化,程序化,不尽安全等),而且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网络等)的特点和优势。这不能不说是对现有资源的巨大浪费。但会计信息化审计则不同,它是建立在对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化审计模式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据此发展的会计信息化审计技术就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模拟社会的审计工作,对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监视和记录的一种安全技术。运用会计信息化审计技术的目的就是让对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访问留下痕迹,使计算机犯罪行为留下证据,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形成了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审计模式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审计对象,建立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审计监督体系,以提高审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审计中。审计的所有领域包括审计的理论研究、实务工作、管理模式、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工作向“计算机在内的审计”转变,审计人员不再依赖于纸张记录的会计数据而大部分或全部依赖于介质的电子数据。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及有关审计档案也全部电子化。在管理模式上,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责任与风险俱在的审计行业。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的审计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数据处理、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2、明细信息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是未来审计的重点。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所提供的最主要的会计信息是各种明细信息,因此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验证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审核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的安全性。随着信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交易事项将自动化处理,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均以数据库文件为载体。未来审计将是数据库的审计,为此审计人员应当侧重于验证计算机内原始凭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会计凭证数据库的存取是否得当,以及这些凭证数据被不留痕迹修改的风险有多大等问题。

3、提高了审计的实时性,扩大了审计的空间范围。在空间上,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性和网络化,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在极大的范围内得以交流和共享,缩短了空间距离。在一个开放的空间范围处理会计信息,涉及到交易关联方的各个方面,同时能访问会计信息的用户可能涉及整个网上用户。因此,为防止信息的使用者破坏和更改会计数据,应将审计空间范围扩大到交易关联方以及网上的有关信息用户。

四、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审计工作的策略

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呈现出滞后性,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缺乏操作性,因而对保障审计独立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能从宏观环境层次上有效地预防外界对审计的干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借助法律的强制力营造一个外在的法律环境,对有损独立性的行为予以法律诉讼和惩罚。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但在法律上能否接受计算机的电子信息即无纸化信息作为有效的证据,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子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不断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如对进入网络的信息的格式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网络的数据操作制定相应的程序等。还要对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行为进行约束,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处罚,培养“公众利益”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加大审计力度。

2、加强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对会计信息化审计,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手工系统的那一套审计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审计的目的。由于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会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审计软件是大量审计方法的技术的集成,一般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计划管理、数据转换、抽样审计、实质性测试、会计报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打印和管理、审计证据归集和评价、审计报告生成等功能。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财务软件的发展,必须要提高开发审计软件的速度,加快审计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开发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还可以引进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技术,组织对有推广价值的审计软件进行评审,促进审计软件商品化。同时,要强化审计人员对数据库程序的学习,直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转换,利用查询语句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完成审计任务,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摆脱财务软件升级或有意识改动带来的束缚,克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

篇8

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电算化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为非法篡改,则电算化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不堪设想。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吞没企业的财物。

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内容不仅包括有关财务会计信息,还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软件的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此外,审计人员还应确定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法是否合理,是否严格按照分析、设计测试、运行、维护的步骤进行,分析是否全面,设计是否恰当,测试是否充分,会计软件执行过程是否与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流程一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否有效,会计软件是否能够予以依赖,并以会计软件处理输出的结果作为审计对象。

由于会计软件的多样性,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说是种类繁多、错综复杂,再加上目前被审单位会计软件的开发一般没有审计人员的参与,开发过程缺乏完善全面的文字说明,审计人员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查,以降低控制风险水平。

2.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由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有很多不同点,从而产生了许多独特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和工具。实行会计信息化后,手工审计方法已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审计技术和方法应随之改变。不仅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还必须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程序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保密程度检查。根据系统程序的设计流程图,重点检查程序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考核它的合法性、合规性;利用被审单位的实际数据,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处理检验,并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注重对业务事项和处理过程进行证据收集。

3.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审计对象的经济业务运作方式、控制措施及作为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的财务、非财务数据都呈现出不同于手工数据处理环境的新特征,由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元,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已不能满足要求。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对于复杂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则需要专门的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介入到审计的过程中。

4.对审计取证的影响。

实施了会计信息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

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

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电算化,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电算化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而且在很多大中型企业中,会计信息系统每天都要结算成本和利润,进行生产动态分析,以供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参考。系统如果停止运行,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往往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取证。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不防碍和干扰被审系统的正常运行,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增加了计算机审计风险。

二、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对策

1.加强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的培养。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审计人员需要更新知识。不仅需要会计、财务、审计、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法规,及其他审计规范准则外,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电算化系统评审技术,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技术。审计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

2.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篇9

一、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1.数据结构及口径不一,审计工作取数难度大

目前,我国共有300余家财务软件的供应商,其中电算化软件的品种也十分的复杂,这些软件在语言适应环境、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库的格式及应用等方面有着不同之处。但是,很多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只注重软件的设计过程,不注重对用户的服务[1],导致内部审计所需要的数据接口等与实际需求不相符,无法提供标准的账簿、报表文件结构,这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虽然信息化的发展对整个会计行业来说是一种突破,但是其更多的是挑战,很多电算化软件的接口只能占据整个财务数据的一半甚至更少,这导致财务软件的导入数据过程十分困难,常常会因为结构或者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影响整个财务工作的效率。另外,一些审计软件和审计单位的操作系统不兼容,在开展实际性的工作之前,审计人员还需要对这些软件进行测试,测试之后的数据无法及时清除,这也增加了后期工作的难度。

2.审计软件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企业需要

在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之下,很多审计软件依次推出,这些软件虽然名目繁多,但是真正高效、实用的软件还是非常少。另外,这些软件的开发与一线的内部审计人员脱离,没有与实际工作进行联系,常常导致软件功能应用度不高,不符合工作的实际需要,例如,一些审计软件有查询和查账的功能,但是无法准确判断出隐藏的工作缺陷或者问题,其在避免审计单位恶意修改软件信息或者避免违法违纪行为出现中,还存在着盲区[2]。当前,大部分的审计软件都是单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报表为主,其内容较为局限,虽然能够统计出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速动及流动比例等,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对财务的收支合法性的评价和判断,因此只能作为一种常规的应用软件,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3.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内审人才

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指的是包含计算机、审计、网络技术、会计等多个专业的一种综合性工作,其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的审计和会计工作能力,需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并不具备高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缺乏对网络技术的了解,导致其工作的制约性比较大,很难及时接收有关会计信息化的信息。其原因在于,一些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通常以工作经验为主要标准,审计人员的年龄比较大,同时,由于工作范围的限制,这些审计人员也没有及时的接受新知识学习,依然沿用过去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比较浅显的,缺乏深层次性,在遇到专业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时,还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分析系统结构。总的来说,人才是制约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最大障碍。

4.缺乏对网络作用的了解,网络应用水平低

在很多行业中,网络都是作为一种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传输的工具,如,很多审计单位内部或者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都需要收集或者整理资料向债权人、债务人函证等,这就需要应用到电子邮件或者资料检索,但是这一过程中对网络的应用,远远低于审计工作的网络需求[3]。信息化的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依靠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会计系统和其他的信息系统之间是存在着密切关系的,这就需要将审计工作的范围逐步扩大,使网络覆盖到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当前,信息化的会计工作能够进一步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性,各个部门只要将相关数据输送到电脑中,就能够促进数据的更新,实现审计工作的静态、动态统一。另外,在网络环境下,行为会更加隐蔽,因此需要审计工作为其提供更加先进的方法,识别并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促进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措施

1.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监控,做好信息记录工作

根据上文提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层出不穷,同时其使用中产生的问题也更加隐蔽,一些企业为了实现个人的目的,对软件进行了程序修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或者预防其他错误的发生,应该在软件中设置一定的监控系统,能够对重要环节进行使用监控,并做好信息记录工作,避免审计人员进行后期审查。例如,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记录时,不能只更新余额变化,还应该对金额的变动情况进行说明,或者在审计工作中,如果只需要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那么应该及时将这些软件进行存档,或者对于一些特殊性的操作[4],应该及时备份,并予以文字说明,取消软件的反结账或者反过账功能,增加报表与账目的关联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处理。对于非法入侵的情况,应及时通知软件的管理和使用人员,指导他们对软件的安全性做出保障和修改,避免二次入侵,保障基础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解决数据对接问题,保证数据口径统一

为了避免数据对接问题的发生,应该在电算化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使一线审计人员参与其中,结合企业的需求,对软件进行优化处理,对财务信息系统和审计部门数据接口这一问题上,采取强硬的态度,保证计算机能够更好地辅助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和技术化转变。审计通用的数据接口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计,同时保证语言规范、格式正确,相关元素使用有效数据进行表示。财务软件应该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和协议来开发,保证软件有着相互兼容的数据接口,这样能够减少审计工作的难度,发挥这些软件的真正价值。另外,财务软件在输出信息时,应该有专门的输出记录,同时保证在某一个程序的操作下来完成,这样能够保证信息传输接口一致,避免出现信息流失的问题。审计人员还应该根据管理制度对会计电算化软件和系统的应用进行监督,保证程序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是相互独立的,这样能够避免修改程序情况的发生。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交易录入过程进行控制,避免未经授权的工作人员私自进入系统内部[5],一旦出现信息的变动,应及时做好记录工作。审计部门还应该合租中对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更新,做好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工作,避免出现设备老旧或者损坏情况,影响工作效率。完成数据收集任务之后,应该将其先保存在特殊的硬盘之内,做好加密处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会计信息。

3.推动信息化审计的发展

软件设计应该与审计工作的要求相符,具备智能化、实用性、集成性和网络性的特点,较为理想的设计软件应该是具备管理、审计工具、法律法规查询、信息安全管理等诸多功能的。为此,审计软件除了具备直接取数、财务分析、测试功能、稽查功能、计算机处理、报表功能之外,还应该能够自动生成审计流程,实现即时帮助、网络连接、参数设置、函证管理等。同时,还应该能够涵盖企业的人事资料、管理资料、档案资料等,这样,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即时做出审计计划或者总结,同时在进行工作时能够迅速的找到模板,并及时查询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在开发或者测试这些软件时,需要有专业的审计一线人员参与其中,并包含识别违规行为的功能。尤其是软件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的操作,并接收一线工作人员的建议,及时作出调整,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同时自觉规避风险,保证企业审计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发挥软件应用的实际价值。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首先,对于一些资历较老或者工作时间较长的审计人员,应该进行电算化的知识培训,要求这些审计人员能够流畅熟练的掌握Word、Excel等常用软件,能够熟练使用多种压缩软件,灵活使用查询软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去网络上搜集信息,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培训中,还应该注重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讲明危险软件的特征,指导审计人员自觉规避风险,保证在信息共享中不受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向进行区别培养,明确培训的重点,提高针对性。其次,引进新的计算机人才,招聘具备高级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高水平审计工作能力的人员,重点开发他们的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网络安全审计能力等,使其能够及时发现会计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另外,为了保证工作效率,还应该建立一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形成一个更加严谨和积极的工作环境,提高对风险的预防能力。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联网审计

在进行联网审计前,应该对企业的审计信息系统进行考察和审核,尤其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联机技术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审计中心,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其次,实施联网审计后,应该在被审计的单位内安装一些特定的程序,如数据监控、数据采集等,通过这些程序,来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模式,以及相应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6]。将这些信息传达到审计部门的数据库中,用于最后的总结和分析。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被审计的部门进行电子账单的远程监控,实现实时监控。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收集有关的凭证和视频等资料,对疑点进行集中审核。利用网络技术,形成一种报告生成器,并结合相应软件的自动识别能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当年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审计人员应该结合这项特点,善于利用多种资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如今,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做出了改变和调整,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内部审计工作应该结合新型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工作进行现代化的调整,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健全化和制度化,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涛.集团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3(14):34-35.

[2]丁少山.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9(21):30-32.

[3]欧世意,李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探讨[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4(8):33-36.

[4]杨丽华.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审计[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6(25):73-74.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影响;对策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及信息化审计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的技术,例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将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进行了重构,并在重构后现代会计工作模式上,通过广泛利用和深化开发会计信息的资源,建立会计与技术高难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的会计信息系统,来提升会计信息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有用性,并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既是企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基础。定义中强调了过程是会计信息化的本质,现代信息技术是其利用的手段,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其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是其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历程

(1)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这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对当前会计信息化系统所采用的一种手工审计方法。

(2)透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各个行业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可知信息及可利用的功能来进单位内部的帐务以及计算机内部数据文件正确性的审计。

(3)利用计算机审计阶段.是用审计软件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功能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一方面,它可以审计应用软件是否保持了当初推广时的原样而没有被修改过。另一方面,它可以审计测试应用系统的处理过程是否正确。

二、会计信息化对社会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实行信息化后,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方式的变化,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审计线索主要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肉眼看得见的审计线索,另一种是肉眼看不见的审计线索。这两种审计线索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会计系统的数据库。但是由于磁性介质修改不留痕迹,使审计人员很难相信打印输出的会计报表。因此,这种变化必将影响审计工作的展开。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特点以及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因此,该案中的独立审计人员对信息化会计系统的审计内容除了对原有的审计范围和内容进行审计外,还应审计以下事项:①审查和检测系统程序;②审查系统本身是否合规、合法;③对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如人员控制、职责控制、输入控制、修改控制等。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

由于审计的内容扩大到信息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四)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环境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审计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等相关知识,甚至要求有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能力,同时提高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提供真实、正确、完整、高效的审计信息。

(五)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是以计算机的内部控制为主。而且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内部控制制度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

(六)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在信息化会计这样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审计的对象有了重大的变化,审计线索、审计技术方法也受到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手工审计中所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就很难适用,因此应建立与新情况相适应的审计准则。而在我国,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不多,远远不能够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化下进行审计的改进建议

(一)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

由于信息化系统比手工系统更为复杂,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审计组织中,应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的系统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建立计算机审计系统。

(二)完善信息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信息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因此,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考虑我国国情,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使我国与国际的审计工作协调一致,更好的为对外开放服务。制定新的衡量标准,除对会计业务提出合法合理衡量标准外,还要对会计核算系统本身提出一些易于操作的正确的科学衡量标准,以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三)努力开发实用高效的审计软件

信息化审计软件的设计要为审计实际服务在开发和编制信息化审计软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软件开发除了要符合审计原理、规程外,也要考虑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习惯。比较好的办法是由审计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共同完成信息化审计软件的功能需求书。

(四)对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审计

目前的审计工作均是一种事后审计,而信息化审计工作不只是事后审计,更主要是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主要是审查系统设计功能的合法性、安全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审计人员要全程参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调查、分析、设计、调试、检测和验收工作,并根据系统提供的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评价系统功能上是否达到原定要求,尽可能及早发现系统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熊绪进:浅谈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10.

[2]黄培,张丹媚:会计信息化审计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1.

[3]肖斌: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8.07.

[4]李霁坤: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J].冶金财会,2006.06.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财务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自20世纪我国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会计工作得到了极大改进,会计核算软件逐渐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现在的管理型转变,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变为网络化。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司开始利用内部审计软件对内部进行管理,推进了内部审计软件的应用和发展。

1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1.1 缺乏综合性内部审计人才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是集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审计及会计于一体的工作。公司要想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聘用综合性的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审计、会计及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才能准确无误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但目前,我国能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才较为缺乏,且掌握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会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加大了公司进行内部审计的难度。此外,聘请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需承担高昂的薪资,增加企业成本。因此,领导者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不轻易开展内部审计。而内部审计软件的应用则打破了这一难题,只要准确操作此软件,就能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1.2 缺乏高水平的内部审计软件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审计软件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市场进行开发利用,但在实践中发现,高效、优质的软件却少之又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由高级审计人员参与研发的内部审计软件并不多,且大部分被投放市场、应用到工作中的软件,经常出现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例如,部分内部审计软件在查账上功能良好,但遇到非常隐蔽的会计舞弊事件时就变得无能为力。此外,内部审计软件在制止恶意篡改单位程序和违法国家财经法纪法规方面还存在漏洞。

大部分内部审计软件都重在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等报表进行审计,核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及流动比率等统计参数容易受到限制。能做到合规、合法地量化财务收支及相关财务工作的内部审计软件较少,能进行程序编写、系统设置、运行结果的财务软件更是少之又少。

内部审计软件的研发是会计信息化对内部审计工作拓展的一次尝试,推动其由传统审计方法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但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还存在诸多限制,如软件审计经验少、使用周期短等,导致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比财务软件的开发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在软件市场能配合财务软件使用的内部审计软件非常少。

1.3 审计线索少,内部控制不够严密

采用手工账的形式,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报表上的各个参数,清楚地了解原始业务,并根据这些参数和业务推测出被审计单位内部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采用内部审计软件后,很多原来登记在纸面上的重要资料,都以电子版的形式存储到电脑中,不易观察和分析。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为会计工作提供了方便,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会计信息化以计算机为操作对象,并在计算机上存储资料和数据,可由多个操作人员共同处理,而操作人员能删除和修改这些数据资料,且不留下任何修改痕迹。

2 实施内部审计软件应用的探索

2.1 转变理念,推进进程

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的一个管理部门,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不仅承担着监督者的责任,更承担着管理者的任务。目前,大部分公司已实行会计电算化,与之配套的内部审计软件也被大力推广。在进行审计时,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做到查错防弊,学会评估和分析。若企业尚不具备独立审计的能力和条件,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或专家为本公司内部审计做出专业评价。通过转变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思想理念,从而达到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进程的目的。

2.2 加强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包括对系统安全性的审计,防止病毒入侵的审计,系统授权权限的审计,会计信息安全的审计以及程序修改的审计等。在实行内部审计控制之前,首先,要考察每种业务程序;其次,测试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运行是否可靠;最后,测试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输出数据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财政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内部审计软件的研发工作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基本上可满足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为推进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内部审计软件会朝着更加高端、精准的方向发展,与财务软件更好地结合,从而达到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的目的。

2.3 建立完善体系,进行科学管理

完善的运转体系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审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运转体系,以便有效、快速地对系统本身及系统包含的信息化数据进行检查、审计。审计要和相关网络系统进行连接,加大监督和介入力度,详细了解企业资金的运作情况和管理情况。

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审计称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大多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进行的,小到经费安排、人员调配,大到项目计划、数据库的建立、人员培训等,都要对其进行审计。这些因素与企业的内部体系息息相关,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对内部进行科学管理,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用有效的内部审计软件。

2.4 合理配置人才

人才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审计工作能否有效发挥审计作用,也需要大量的人才作支撑。现如今,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质量还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特别是综合型审计人才。因此,首先,公司在挑选内部审计人员时,要保证其具备强大的专业知识背景,具有从事审计工作的热情及决心。其次,对其进行严格培训,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最后,合理、有效地配置审计工作者。每个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在组成内部审计小组时,应充分考虑其差异性,合理有效分配审计人员。

2.5 提高内部审计要求

审计软件的运用,改变了内部审计环境。而内部审计环境的变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但也为审计人员能否适应新环境提出挑战。在技术方面,内部审计软件的应用是以会计信息化环境为基础的,由原来的人工审核审计变成现在的财务软件审计,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大量的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方面的技术。从审计内容方面来看,保证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杜绝假账现象的产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首先,要对财务软件本身进行审计,从而保证得到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内部审计软件程序出错或人工操作出错带来的不必要麻烦。其次,要评定和审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健全性。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管理角色众多,分工较细,必须保证授权合理、恰当,否则极易造成内部控制失效,导致内部审计不准确。

3 内部审计软件应用的实证分析

3.1 出租车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自从出租车公司采用会计信息化管理后,其风险形式由原来的会计核算风险转变为内部审计风险。公司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车辆出租的业务情况进行监督和核算。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障。内部审计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合法性进行监督,审计职能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会计信息化环境是指会计信息从采取、处理、加工都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完成的,这种处理方式大大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虽然会计信息化保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完善性,但其在内部审计方面还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化的引进给出租车公司的会计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隐患是系统固有风险造成的。目前,应用于出租行业的会计信息化软件良莠不齐,且这些软件本身可能存在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某出租公司采用的是鼎信诺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协作系统。鼎信诺公司是一家最早做资产评估软件的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审计软件能很好地从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上读取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虽然鼎信诺在风险评估、抽查凭证、进行替代测试以及发函等方面做的不错,看账、倒账也比较便利,既节省时间又使用方便,但是一旦断开数据链接,再想修改定制的工作表格式就会变得很难,有些底稿甚至过于复杂化、程序化,断开链接操作得到的底稿将不再是原来的底稿。此外,它还不支持NC取数。因此,若中小型企业运用鼎信诺做内部审计还是比较有利的,但像出租车公司这样的大型集团使用,就会不太适用。因此,出租公司采用这种不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协调系统,对自身的内部审计作用不大。再加上公司内部电脑硬件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难度。又因为内部控制风险的措施是直接建立在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公司审计人员无法看到,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功能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系统输出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内部审计环境的复杂、多变可能会导致出租车公司内部人员现象的发生,对审计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3.2 解决对策

出租车公司要想防范会计信息化风险,首先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减少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量。具体方法包括制订风险管理计划、风险预防标准和政策、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公司还需要抽取一部分内部人员包括会计、计算机维护人员及管理者组成风险管理组,对内部审计软件的系统运行、数据备份进行定期审核、监督,确定风险系数,保证软件正常使用。重点关注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进行处理。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审计人才是内部审计软件应用的重要因素,出租车公司可以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选调一批有兴趣、有能力的内部人员进行培养,重点加强包括审计业务、计算机知识、会计等方面的培训。

4 结 语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软件的应用对审计工作提供了方便,要完善审计理论,及时应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带来的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在国家和各级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通过对审计工作的深入实践和研究,内部审计软件必将在审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必将形成有效的、完善的、便捷的、信息化的审计方式,从而进一步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海英.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4).

[2]李t.关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思考[J].会计师,2014(12).

[3]安娜.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会计之友,2013(31).

[4]肖军,翁晓华.关于计算机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实践研究[J].商业会计,2011(5).

[5]刘晓嫱,陈欣悦.国外内部审计应用ACL软件的案例[J].财会月刊,2013(2).

[6]唐忠良,程俊春,王伟玲.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2(27).

篇12

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数据库

会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理论方法对经济体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工作。在结合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化是将传统的会计知识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归档、处理、储存以及运用。而对于审计信息化而言,审计信息化指的是对被审计的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对报表进行审核的精确工作,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审查、核对以及验证工作。另外,信息化建设需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并且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信息化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这要求信息化审计人员不仅要适应信息化的情况,还应该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1审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会计的发展,审计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协同发展,因此,就必须要求我们对审计和会计的职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审计在整个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中占据较高的位置,其位置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其地位也比较高。而会计有着具体的工作和具体的业务,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审计是宪法赋予的一种监督的权力,而会计是在企业中对自我核算的一种监督,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从审计和会计在经济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重新监督,会计是审计对象的一部分,而审计监督包括会计监督。因此,两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

(1)审计来源于会计。审计和会计本是一家,水融,但又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去运用,会计是审计对象的一部分,审计是对会计中的数据进行重新的确认以及校准,因此,审计源于会计。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种经济管理的工具,主要以货币为主,有自己的独立体系的专业方法,会对企业和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以及连续的纪录,并加以考核和指导的一种惯例活动,能有效地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且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对于审计,审计是有专业的独立机构和一些专业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依法对被审计的单位中的一些会计数据,相关的经济活动以及一些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督导活动,通过合法的法律手段,来监督企业的经济情况,并改进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收益,保障国家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虽然“审计”和“会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从其发展以及定义来看,其中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同样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说审计源于会计。

(2)审计与会计相互独立。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两者的基本概念不同,会计和审计是相互独立的。在工作中,国家的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会依法对各个部门行使监督权力,国家的审计部门有权对各个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审查监督,对其内部经济体制和经济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并且在此过程中不受任何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干涉。在这一过程中,对审计的要求将赋予最高层次的监督,这样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可以在会计监督之后再次进行经济状况的监督,可以降低风险;第二是对于一些相关的会计部门进行监督,可以起到良好的督导作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审计工作的职能和会计工作的职能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可以发现,审计与会计两者是相互独立的。

2会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的关系研究

(1)联系。首先,传统的会计逐步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应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来处理一些会计业务,是一种基于传统的会计凭证和报表的核算工作,只是将原有的工作转为信息化处理,将传统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到一起,从而具备更强大的核算能力以及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审计作为对会计质量的一种监督手段,审计信息化如果无法跟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就很难起到监督的作用。换句话说,无论是审计信息化还是会计信息化,都是在基于传统的会计与审计的理论知识下,形成的新型的审计和会计。因此,我们认为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次,信息化会计的主要职能任务是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信息化审计则是帮助审计人员快速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两者的服务对象显然不同,但是在这其中两者的服务功能是有一定联系的,并且互相影响。比如,两者都有自己的数据库信息,如入账数据库、出账数据库以及对明细账数据库等一系列信息化数据,并且无论是在审计还是在会计的过程中,都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两者数据库的信息质量都会对对方工作的开展产生作用和反馈。

(2)区别。尽管审计信息化来源于会计信息化,但是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亦有不同,审计信息化是根据传统的审计知识,在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从而形成有自己独立体系特点的一种审计方式。在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并且使得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工作范围更为广泛,工作效率也优于传统的审计方法,所以,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的不同在于,审计信息化是在会计信息化的结果上进行的,因为审计的对象是会计,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处理会计信息时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时,都会在瞬间得以完成,与此同时,会计报表同时完成,可实现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会计信息的多元化服务。而对于审计信息化,主要是审计人员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电子技术进行一些相应的审计工作,这能帮助一些工作人员完成一些在原有人工审计的条件下很难完成的审计工作,特别是一些大量数据的筛选工作,信息化为此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在引入会计数据时,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引入相关联的一些会计数据,把两者结合,从而更好地对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漏洞进行完善。因此说,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也是相互独立的,这样也有益于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高速发展,不受约束。

3结论

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能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在降低审计风险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推向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对于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而言,都是通过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已有的传统的会计和审计方法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型审计和会计技术,这其中有实现过程,且两者的关系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只发展一个,另一个就无法进行相关的服务,因此两者之间的发展应齐头并进,但在这一过程中又不可以混为一谈,应该在两者相互促进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系统需求的条件,进行融合,并且独立于自己的系统相互发展。

作者:徐志新 李蔚 单位:国网浙江常山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13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会计工作也处在信息化环境下,使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变得更加繁杂和困难,不能再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以及程序。所以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难题,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里,我国的审计工作却跟不上信息化的脚步,没有健全的制度和法规,尤其是没有完善的与网络有关的法规。审计工作是一个企业不能缺少的,所以要想出对策来解决当今企业审计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多帮助,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精确度以及效率。当代的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有很多优点,例如:集中处理数据、共享会计信息,实时处理信息等。我国的会计工作在进步,迈入了多样化的时代,那么我国的审计工作却是停步不前,所以这样一来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

(一)在信息化环境的会计工作为内部审计增加了风险

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方面的各种风险转移到了内部审计上,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前提是核算职能,保障是监督职能。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法、有效性和合理进行监督的是审计工作,当代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否能够履行好,主要是看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当今的会计工作通过信息化,从处理、加工、采用都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的,所以这样就不会在数据核算上出现问题。会计的信息化使其职能更加完善了,而把审计的职能变得更为突出了,因此也更加关注审计工作,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会计工作的风险直接转移到了审计工作上。

(二)审计软件不够成熟

根据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会计工作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审计软件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各种各样的软件中,却没有优质高效的。当代我国使用的审计软件,一般都不是由一线的审计人员自行或参与开发及编制的,也正是这样,才会使开发出来的软件与实际工作脱节。现在有很多审计软件虽然有较强的查账和查询功能,但是仍然不能对隐蔽的会计舞弊事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审计软件在制止故意违反国家经济法纪及被审计单位而已篡改程序等方面还是存在着盲区的。大部分审计软件的工作重点在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类的报表,核算局限于资产流动比率、负债比例和速动比率等统计参数。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审计工作不能跟上会计工作先进化的脚步,也就不能够真正的完成审计工作。

(三)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较少利用网络

当代我国审计工作中对于网络的应用还处于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阶段。如,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单位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整理与收集所需要的审计工作信息,检索资料以及使用电子邮件向银行、债务人、债权人进行函证等。这样的应用水平还远远低于审计工作对网络的需求。由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和开放性,使会计信息资源在极大的范围内得到共享和交流,因为会计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的关系密切,也就要求审计范围扩大到整个网络。所以审计过程中的网络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行。

(四)没有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我国审计工作也要进入计算机时代,而计算机审计就是审计、会计、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的交叉学科。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仅仅要掌握审计和财会的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等。而在我国这样全面发展的审计人员却是少之又少。没有复合型的审计人才,直接导致审计工作的不到位,盲区较多,而审计人员也就起不能真正的完成审计工作。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面对我国当今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笔者根据实际工作和其他学者的经验教诲,总结了几点对策。世界是发展的世界,我们要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完成所要做的工作,审计工作也是如此。

(一)对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系统加强风险预测

未雨绸缪在当代的审计工作上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想加强风险预测,就要打提前量。第一,制订风险管理计划。这个计划要有效、合理、与时俱进,更要切实可行。第二,制定风险预防的标准和政策。第三,定期监督核查。突击检查往往会发现大问题,所以定期的监督检查,也会让会计工作者实施防范,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所以,加强风险预测也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可忽视。

(二)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

在对待当代审计软件上,我国设计人员一定要让软件适应当代的审计工作要求,应该具有集成化、通用性、智能化、实用性和网络化的特点。在编制和开发审计软件时,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深入审计工作的第一线,要对审计工作的法规和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在软件分级审计和调试的过程中也应该有资深的审计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只有高水准的审计软件,才会让当代的审计工作不再出现漏洞。

(三)对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要加强监控

在信息化的时代,审计不只是对企业内部的账目审计了,也要对会计软件进行检查和监督,尤其是对计算机错误和重要环节要进行实施监控并记录下来。要求被审计的单位保留系统操作的日志和必要的审计痕迹,方便审计人员的审查。如,要有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对审计工作中需要的系统暂存文件,应在删除前打印存档,取消反对帐、反结账的功能等。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审查,也要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做好监控,在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监控是不能少的,所以审计人员要对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进行监控,要从源头上监督指导。

(四)对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

当代我国的审计人员,最需要的就是计算机人才,只有把计算机技术和审计知识结合在一起才是符合我国当代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所以在人员培训上,应该针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和兴趣及工作的方向进行有区别的培养,应该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计算机知识基础不全面的审计人员,应该对其电算化知识加强培训,要求被培训的人员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压缩软件等,同时还应该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网络的安全知识。而对于计算机知识比较扎实的审计人员,培训的重点可以放在信息系统开发,审计系统功能、网络安全审计、测试及维护、应用程序审计等方面。这样在审计的队伍里,才会十全十美。而如果一概而论的培训,就会使每个人员的特长得不到发挥,还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三、小结

审计工作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审计工作人员从自身开始努力,争取掌握一流的审计技能和当代的信息技术等,在审计工作中能够准确快速的发现企业的财务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有发展就有问题,只要能够想出对策且努力做好,一切问题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参考文献:

[1]屈国华.会计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其变革探讨.企业导报.2011(15).

[2]黄细聪.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财经界.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