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土木工程学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土木工程学术论文

篇1

1.2可开设专业软件技术应用的课程

土木工程路桥方向可开设软件技术应用的课程很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

1.2.1道路桥梁方向设计类课程

路桥类可开设软件应用的课程主要有: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专业软件具体又分道路和桥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两种类型。目前国际主流道路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CARD/1,Bently,Civil3D。国内常见的道路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纬地三维道路设计系统,路线大师,EICAD,海地,天正市政道路,鸿业市政道路及路面结构HTDS2003。国内常见的桥梁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桥梁博士,桥梁大师,桥梁通等等。

1.2.2道路桥梁施工组织及造价类课程

工程施工组织及工程造价类可开设软件应用的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等课程。专业软件主要有:同望公路造价软件、海德纵横公路工程造价软件、广联达系列软件、上海鲁班系列软件、清华斯维尔系列软件、神机妙算软件、南京未来清单软件等等。

1.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会上存在的工程类软件如此之多,各个地区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对软件的购买也不一样。各大高校对于软件的购买以及开设相关课程,也是针对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以及学校年度设备采购计划而定。对于高校中,要熟练地掌握这些软件需要学生在课后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练习,而这往往是很多学生不愿做的,只要教师不作硬性规定或要求,主动学习和应用这些软件的学生凤毛麟角。因此,直到大学毕业,真正能够掌握或部分掌握这些软件的学生极少[3]。鉴于以上的情况,高校路桥方向开设软件信息技术类课程,主要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3.1现有软件开发合作不理想

现有软件开发缺乏统一部门的管理,从而导致很多软件功能基本相同,只是适用地区不一样。同时,很多软件公司里面的员工大多数是计算机等专业出身,对工程实际并不很熟悉,从而设计开发出来的软件,在处理真正的工程实际时,会产生一些偏差。

1.3.2教学资源及人才的缺乏

各大高校中的教师,绝大部分是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而来,教学经验虽然非常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相对较差,因此教学缺乏与工程实际接轨。

1.3.3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还不强

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对于软件应用类的课程,必须要求学习者经常上机操作,熟能生巧,应用软件来解决实际工程图纸中的问题,这样,软件应用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1.3.4地区行业标准相对独立

由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建筑行业标准,这就使得教师在训练学生软件操作时,必须选择采用某一个省份的地区定额作为教学需求,很多教师都是选择学校所在地的省份的定额,但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当学生毕业后如果回到家乡,对于工程软件部分就必须按照工程所在地的操作来进行。

2提高专业软件化程度的措施

2.1高校方面

1)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编制教学计划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在满足学生修满学分,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开设专门的软件应用课程,而不是仅仅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时候集中培训。2)对于软件的选择,高校在购买软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对软件的评价或用户的多少,而不能单纯考虑价格,尽量购买专业方向的主流软件。我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先后购买了有关专业软件。如天正建筑CAD、鲁班系列软件、PKPM系列软件,EICAD,桥梁博士。为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学生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和水平,实现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路桥方向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3)机房的管理。专业教研室应建立自己的专业机房,同时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4)教师培训。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软件培训,然后服务于教学。5)积极参加各种软件开发商举办的高等院校软件竞赛。目的不是在于获得奖励,主要是能和其他兄弟院校的学生同台竞争,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6)校企共建“双师”结构的实践教学团队。通过引进、培养补充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7)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水平。

2.2学生方面

1)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路桥方向各种软件,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对于软件课程的考核,不应采取课堂考试的形式,可采取机房上机考试,或者布置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后独立完成,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在毕业设计中加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4]。我院根据教改项目的构思,在毕业设计中加入了专业软件应用。目前已经在2013,2014届毕业设计中实施,同时计划在往后的毕业设计中进一步加大专业软件的应用。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锻炼,学生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学工部组织成立软件应用兴趣小组或社团,让学生充分了解软件信息后,才会更认真的学习。3)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各种软件竞赛,走出校园,了解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情况。同时,对于获奖的学生,应给予表彰。

篇2

主办单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0185

国内刊号:22-1288/T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3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技术刊物(ISSN 1000033X,CN 611119/U),主要刊载国内外筑养路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材料、试验研究、应用技术、使用与维修经验,机械化施工技术与工艺,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论文。《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为月刊,大16开,80页,每期定价20元,全年共240元,国内邮发代号:5257,国外发行代号:M4170。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8879,CN 611393/N),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汽车工程、汽车运用工程、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学术论文。《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双月刊,大16开,128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37,国外发行代号:BM5720。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6248,CN 611391/C),主要刊载长安学研究、交通运输、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季刊,大16开,160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2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272,国外发行代号:Q229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26561,CN 611423/P),主要刊载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资源勘查、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等地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44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3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280,国外发行代号:BM4115。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长安大学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32049,CN 611442/TU),主要刊载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28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3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40,国外发行代号:BM4981。

以上所有期刊均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如错过邮局征订,可随时通过邮局或银行直接汇款至长安大学杂志社订阅。

篇4

暑期学校是汇集中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追求教育效益最大化、激发教育创新思维的国际通行教育模式。中国开设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共享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扩展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1-2]。暑期学校主要是在暑期,聘请国内外教学经验丰富以及科研水平高的专家和学者授课,国内各高校的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要学员。从内容上来说,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有关专家学者讲授相关领域的基础课程,以及该领域最新的科研学术成果。学员学习结束参加结业考试,通过后颁发暑期学校毕业证书。

为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迈上新的台阶,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自2010年至2014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东南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联合承办了五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创办五年来,获得了社会和国内外一些高校的肯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成为学校教学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

一、国内外暑期学校实践

(一)国外暑期学校实践

早在1871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就已尝试开办暑期学校,目的是将该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搭建一个学术文化平台供优秀学子交流共享。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很多大学都实行“两长一短”的学年组织模式,即一个学年包括两个学期和一个为期5~10周暑期学校的课程。各个地域大学的暑期学校课程也不尽相同。欧洲大学的暑期课程语言类居多,主要为访学、留学人员设计。日本大学在暑期主要为留学生提供语言课程[3]。美国的暑期学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知识普及型的基础教育与技能提高型的加强教育。知识普及型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国际性,学生来源广泛。以哈佛大学为代表,不仅在国外开设暑期学校,还积极支持本校学生去其他国家参加暑期学校的学习。技能提高型暑期学校以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合办的同步加速器辐射研究暑期学校为代表,重点在于拓展学员的科研项目研究能力[1]。总体上来说,国外著名大学的暑期学校具有开放、多元、国际化程度高、不断变革以适合不同群体的需求等特点。

(二)国内暑期学校实践

国内的教学组织模式不管是两学期式的还是“两长一短”三学期式的,都通过制度和计划严格规定了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教学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学习和学术范围只能限定在本校内,缺乏有效的和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长效环境和机制等。在此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倡议下,1995年,由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始共同举办暑期学校[4]。纵观国内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发展史,2004年,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暑期学校,社会反响良好。随后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也先后尝试举办暑期学校。各高校在借鉴国外暑期学校的基础上都进行了自身的探索和发展。总体上来说,国内暑期学校均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一些学校并未能突出自身的特色,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这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上的总结,以此推动国内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不断发展[5]。

二、暑期学校开设的必要性

暑期学校是教学组织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次创新。它的兴起因应教学改革、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需要。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在以往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和科研方面的交流大多局限于本校之内,因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塑造了封闭的“象牙塔式”的大学。通过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优秀的学术资源,促进各校研究生教育的交流、合作与创新,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与科研兴趣,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在当代社会,知识创新和传播速度的加快导致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因此,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暑期学校则为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常规的春秋学期之外,研究型大学开设暑期学校,可以为社会各类人群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凭借师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优势和实验室、教室等场所的便利,暑期学校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三)增强国际化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研究型大学迈向国际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在人员流动、人才培养合作、课程合作、项目合作等各个方面,大学要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竞争优势,必须积极同国外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进而开展相关合作,促进国际学生和国际一流师资的加入暑期学校的开设则为此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而且对国际会议、国际前沿课程和项目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把暑期学校定位于国际小学期就获得了成功[3]。

三、暑期学校五年实践情况和效果

东南大学举办暑期学校的目的在于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著名专家学者茅以升、金宝桢、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丁大钧、方福森、胡乾善、唐念慈、鲍恩湛、李荫余、吕志涛和蒋永生等教授的严谨治学、开拓创新下,土木工程系迅速发展壮大,向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等领域拓展。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学科评估排名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名列第三,土木工程俨然成为东南大学的优势学科。在此形势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从2010年起连续承办了五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

(一) 2010年全国暑期学校

2010年暑期学校有全国四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二百余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应邀提出申请,最后根据申请者所学专业、个人成绩、院校、地域等因素择优,录取了全国3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9名正式学员、18名旁听学员。暑期学校为期9天,从8月2日开学至8月10日结束,经考勤、考试,合格者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江苏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颁发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证书。

此次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围绕京沪高铁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和参观活动。京沪高速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通工程,也是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全长约1 318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暑期学校邀请了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国内外专家等在内的知名学者举行了17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展示了院士、专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期间组织学员参观了京沪高铁南京站等4个重大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举办为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提供了聆听国内大师级专家学者精彩演讲的难得机会,拓宽了学员的学术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通过参观国家的重大工程,目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员们的民族自豪感。在专业知识方面,引导研究生们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启迪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树立从工程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服务于工程实践的科研观念,使之将来的科学研究更具活力,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学员们对此次暑期学校的举办给与了高度评价,对以后暑期学校的开办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一些积极的建议,如希望加大宣传的力度,或者开设一些英语教学的课程,提高学员的英语口语和科研水平。

(二)2011年全英文暑期学校

2011年暑期学校,全国59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502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应邀提出申请,创新中心择优最终录取了100余名正式学员参加了从7月5日开始至7月12日结束为期8天的暑期学校。

此次暑期学校为国内土木工程领域的第一个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了来自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学校的12位国际知名专家。他们就土木工程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精辟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由于英语口语和英语专业能力一直是学员的弱项,因此,此次暑期学校所有学术讲座语言均为英语。通过此次暑期学校的举办,学员们能更好地了解本学科本领域国际前沿的学术方向和研究动态,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提高学术素养和英语水平,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暑期学校结束后,学员们普遍表示获益匪浅,不仅领略了大师们的风采,还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开阔了视野,结交了更多同专业的学员,对学术的交流与促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2012年全国暑期学校

2012年暑期学校于2012年6月16日由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网站和江苏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创新中心网站发出邀请函,全国51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25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应邀提出申请,最终来自全国35所著名高校的163名优秀学生参加了从7月1日至7月7日为期7天的暑期学校的学习。

此次暑期学校以“创新”为主题,旨在建立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16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土木工程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精辟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内容涵盖了抗震、减灾、岩土、结构及工程材料等技术和学术领域。课程内容包括开设系列学术报告会、参观、素质拓展训练、小型分组论坛等。通过此次暑期学校的学习,很多学生深有感触地表示,做学术一定要积极了解研究领域内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能闭门造车,只要不断用最新的学术理论来充实自己的大脑,才能走在正确的学术道路上。

(四) 2013年全英文暑期学校

2013年全国研究生本科生暑期学校为全英文暑期学校,旨在为全国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建立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共有来自全国70所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21名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的学习。此次暑期学校开设了系列学术报告会、参观、素质拓展训练、小型分组论坛等活动。

7月1日至7月6日,暑期学校邀请了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业知识的讲座,并邀请了Mohammad Noori教授讲授了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另外,7月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吕志涛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主题为“未来工程技术专家应具有的素质”的精彩报告。吕院士的报告得到了暑期学校学员的一致好评,在互动提问环节,在场学员十分踊跃,和吕志涛院士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考核采取分组口头汇报的形式,包含自我阐述和考官提问两个环节。答辩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学员汇报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与知名学者专家近距离接触的心得体会,学员之间就所研究课题的现状与困惑进行了探讨。学员们还表达了对东南大学举办暑期学校的肯定与赞赏,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五) 2014年全国暑期学校

2014年的暑期学校有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300多位博士生、硕士生和大三本科生以及20多位工程师,参加了从7月1日至7月7日为期8天的暑期学校的学习。

此次暑期学校邀请了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做特邀报告,阐述最新科研进展、创新体会等;分设了结构与防灾、桥梁、工程管理三个专题,邀请了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29位国际知名专家,就土木工程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介绍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这是研究生教育多元化的一次实践。暑期学校的每位学员有机会聆听十余位院士、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并参加工程项目参观、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另外,这次暑期学校的桥梁专题首次尝试采用全英文在线网络课程,学员通过网络聆听美国专家的报告,并通过网络进行互动。

四、特色与成果

一是,2010年暑期学校安排了4天参观国家重大工程。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了研究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在专业知识方面,研究生将自己的书本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启迪创新思维,树立从工程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服务于工程实践的科研观念,使其将来的科学研究更具活力,有效促进了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是,2011年暑期学校是国内土木工程领域举办的第一个全英文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国际一流学者进行全英文的讲座。研究生们不仅了解了国际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国外高校学习及生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而且学习了国际学术交流技巧、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在最后的考核阶段,许多研究生均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汇报。

三是,2012年暑期学校将学员范围从研究生拓展到了985高校的优秀本科生。这届暑期学校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增加了学术与专业素养小型论坛,使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与院士、知名学者等零距离地接触,学生们耳濡目染他们的精神与风范,在学习、科研、做人、做事等多方面都大受教诲和启发。

四是,2014暑期学校设置结构防灾、桥梁和工程管理三个专题。其中桥梁专题讲座首次采用网络课程方式,实现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土木工程专家的学术交流,免费为国内学员提供了一个开拓视野、与世界级专家零距离接触的交流平台,加强了中美学术交流,对于国际土木工程学术界也有重大影响。而网络交互平台的创新应用,也为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工程师学员、研究生学员与专家的讨论交流,对土木工程实际及理论研究的结合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启发。

五是,东南大学暑期学校的影响力逐年扩大。从报名人数来看,从最初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00余名研究生上升到7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500余名学生;从参加人数来看,从最初的100余名研究生上升到3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从学员来自的单位看,几乎包含了国内的所有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从学员的范围来看,从研究生扩展到本科生,从学生扩展到工程师;从授课方式来看,从讲座延伸到小型论坛,再扩展到网络授课等多种方式。

五、结语

总的来说,东南大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办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过暑期学校的开设,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补充知识、与大师们近距离学术交流的机会,初步实现了发挥学科优势、开放性、国际化和服务社会的要求。当然,暑期学校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邀请到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优秀专家和学者。事实证明,聘请高水平的教师来暑期学校讲课和作前沿学术报告,是暑期学校能够达到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暑期学校的举办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首先,通过暑期学校扩大了东南大学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展现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雄厚实力,和其他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学员分享了学院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有利于提升东南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同时邀请国外的专家来学校讲学,也让他们更加了解国内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今后进行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开办暑期学校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有很大的益处,对学生而言,为他们创造了新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扩大国际视野、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对教师来说,他们可以接触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了解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通过开办暑期学校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学员彼此认识,促进交流,在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间也建立了更多的学术沟通和交流的空间。然而暑期学校的开办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作为今后暑期学校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参考。

(一)扩大宣传力度

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希望建立网站,并进行一定的宣传,或者在学校的官网上设立专门的链接入口,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实时信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暑期学校,并加入暑期学校课程的学习。另外,更重要的一个宣传方式是,希望中国研究生教育创新网站在公布当年各期研究生暑期学校名称的基础上,为各个学校建立相关链接,并及时更新暑期学校的进展状况。此外,希望可以专门创建一个已举办的研究生暑期学校情况介绍的网址,对于举办得较好的暑期学校可以列出专栏,也可以专门建立一个为各单位交流承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经验的论坛或者其他的平台,使得学生通过该网站,不仅可以了解最近暑期学校开办的动向,也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暑期学校办学的指导资源[6]。

(二)暑期学校办学内容及运营

学校承办的暑期学校的办学内容主要以邀请国内外本领域的学术大师进行国际前沿的学术方向和研究动态的讲解,以拓宽学员的视野,为学员们的学科研究明确方向。然而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的一些有特色的学科和课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展现。因此,希望在今后的办学中可以开设部分专业课程,学员可选择性地聆听,并希望能和国内其他高校建立起统一的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机制,让学员在我校暑期学校所学的课程学分可以代替其学校的课程,这样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让学员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接受各个高校的优秀课程学习,也能够大大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另外,就是暑期学校的经费问题。我校承办的暑期学校为正式学员免费安排食宿,报销路费(硬座客票),并为所有学员提供免费资料。旁听学员仅参加学术讲座活动,并自行解决交通费和住宿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何既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又能适应市场、受益于市场。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才能确保暑期学校的开办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暑期学校的规模

从2010年至2014年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已承办的暑期学校来看,暑期学校的报名人数逐渐增多,经过适当的甄选后,参加暑期学校培训的学员数量也在逐年增长,由原先的79名正式学员、18名旁听学员发展到最近的300余名学员,这一方面体现了我院承办的暑期学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另外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分组的讨论课,只有进行充分的交流,学员们才能

真正有所收获。然而在学员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授课教师不能和学员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不能充分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一些校外实践课程也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而难以管理和组织。因此,建议今后应该根据情况确定合理的学员数量,以期达到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丹, 马永红, 郭广生. 我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举办特征与实施效果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8):45-50.

[2]谢丹,马永红,郭广生. 我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类型、特色模式与共性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 (1):17-21.

[3]胡莉芳, 郝英. 研究型大学暑期学校:开放、国际、市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4): 22-26.

篇5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国家教育部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3087

国内刊号:51-1596/T

邮发代号:62-5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6

Ling ping ping[1], Chen zeshi[2]

(1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 Chang branch school, urban construction , Hubei Wuhan 430064;

Chen zeshi[2]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Hubei Wuhan 430068,;)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guidance,the author pointed out graduation design problems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The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 variety of corrective measures proposed. The paper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to graduation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t hoped that quality of graduate design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rough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Keywords: graduation design;Problems;Countermeasures;Independent Colleges

众所周知,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修的最后一个实践性学习环节,也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即将参加工作和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因此,各所院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独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独立院校的教学模式、办学模式等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逐渐探求一条适应于独立院校毕业设计的发展之路势在必行。笔者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指导7届的毕业设计经验,来探讨一下独立院校的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期为各独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安排概况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持续时间共16周,包括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撰写及答辩三个阶段,毕业设计严格按照《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执行。建筑工程专业以中型建筑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为主,道路桥梁专业以公路、大跨度预应力连续梁桥为主。

2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选题流于形式,难于保证学生个体差异

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但是由于土木工程专业设计流程相差无几,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导致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流于形式,实践性差,难度不易控制,最终导致学生毕业设计成果有雷同嫌疑,个体差异得不到体现。

2.2 学生精力很难集中于毕业设计,难于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由于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动向不稳定,有些同学忙于找工作,有些同学忙于研究生复试,有些同学由于单位需要,已经进入工作岗位,导致做毕业设计力不从心,难于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2.3 毕业设计手段单一,毕业设计目的难于达到

传统的毕业设计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学生先进行方案设计,后通过手算进行结构设计。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数学计算较为繁琐,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兴趣,设计时间跨度比较大,不利于“独立院校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实现。

3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应对措施

3.1优化毕业选题,实现科学选题

在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应该将选题工作做为首要工作。为了使毕业设计切实达到培养目标,应采取如下措施:

(1)保证“一人一题”,实现学生设计内容个体差异

首先引导教师扩大选题来源,将毕业设计题型分为四类:一是参考设计单位已做过的实际工程设计项目选题;二是借鉴实际工程设计选题;三是配合学生毕业生产实习选题;四是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选题。其次,教研室开研讨会,不仅做到每个学生设计参数不同,建筑设计方案不同,而且可根据地质资料和地形图的差别,给同类设计的同学,确定设计侧重点,突出个人设计特色,强化知识特长。比如:桥梁方向,可以选择不同的桥型来进行设计;而道路方向,有些选题侧重于交叉口设计,有些选题侧重于复杂地形的选线,有些选题侧重于不良地基的处理等。

(2)联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题真做

我校第七学期安排了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不仅旨在熟悉现场实际操作,而且也在为毕业设计选题提供机会。有些学生在实际实习中,根据实习单位情况,可以做到真题真做。如:03级侯东杰同学真题真做,他做的广州某地铁站主体隧道综合设计,得到答辩老师的一致好评,最后综合成绩为“优”。同时,利用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所做过的实际工程、科研课题等资源,让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设计。

(3)题目类型多样化,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选题,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在第八学期,学生的工作方向、考研的研究方向基本确定,所以尽量做到教师和学生双向选题。教师布置选题题目时,通常为指导学生人数的110%-120%,选题类型不局限于实践应用,学生可和教师交流,结合自己的兴趣选题。例如:2007届由于毕业生数量多,我们增加了选题类型,不仅有实践设计型,而且有理论研究型。在323名毕业生中,有29名同学(占毕业设计人数的8%)选择了理论探究,选题如《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创建》,《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实施现状与展望》,这为他们今后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另外,对于就业方向和所学方向不一致的同学,为了使其顺利就业,同意毕业设计转方向申请,加强教师指导力度。

总之,在选题阶段,应该突出指导教师、教研室和院级领导的管理作用,层层筛选,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一人一题;深度、广度适中,并注重因材施教,反映时代特点。

3.2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土木工程教研室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指导教师职称都在讲师及讲师以上,严把教师资格关。众所周知,现在独立院校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结构比例有些失衡,缺乏中年教师,呈“两头大中间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扩大指导教师来源。不仅可以聘请重点院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同时,可以采用“以老带新”“以外聘教授带助教”的方法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此外,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3.3提前布置选题和设计任务书,加强毕业设计的灵活管理

对于第八学期不能在校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应该提前发放任务书。一般在第七学期就给这些学生下达任务书,学生利用双休日及寒假集中完成设计。在第八学期初,指导教师修改其设计,并完成定稿。当然,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难以实现。

3.4 实行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程序,切实做好开题工作

毕业设计是学生首次接触综合性课题的设计和研究,因此,为了避免学生首次做毕业设计无从下手,少走弯路,我们针对独立院校学生的情况,开设了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答辩,并规定未能通过开题报告答辩,学生不能开题。这样学生在接受设计任务书后,大量查阅参考资料和相关文献,并深入消化吸收,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或设计思路,并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证,提出可行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设计步骤,做到研究目的明确、指导思想正确、研究方法先进、设计方案可行.通过撰写开题报告,使学生对课题任务有更深刻的理解,减少适应的时间和起始阶段的盲目性,也培养了未来岗位上所需的技术论证、技术开发和课题研究的综合素质.另外,通过开题答辩,指导教师小组对其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进行鉴定和指导,为后续毕业设计的开展节约了时间,增加了效率。

3.5 强化了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质量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障。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实行校、院、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

一是监督并严格实行校院制定的毕业设计组织管理和操作程序、答辩细则、成绩评定和考核标准,明确责任,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二是建立“选题――过程――成果”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机制,根据毕业设计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并实行淘汰制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上报指导时间、指导地点及设计进度,院级领导及教研室主任定期检查教师和学生到位情况和不定期抽查学生毕业进展状况,及设计中形成的文件(如学生毕业设计日志、计算书等)。同时,加强学生的考勤,缺勤超过1/3的学生,不允许答辩,同时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外出设计,若有特殊原因,例行审批手续。

3.6 引入多种毕业设计手段,保证学生掌握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将繁琐的计算交给计算机

传统的手工设计方法费时费力 ,效率不高,学生由于计算繁琐,难于投入兴趣,并且设计方案难以做到合理。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引入以下手段,在保证学生掌握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将繁琐的计算交给计算机。

(1)利用 CAD、天正、纬地、桥博、迈达斯等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2)利用EXCEL进行内力统计,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等进行结构内力计算;

(3)利用PKPM 软件,对结构设计手算部分,进行核算。找出计算结果产生差距的原因,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4)毕业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等有关毕业设计材料,实现文本和电子版两套存档。

3.7 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在如下方面实行了创新:

第一,凡是能在毕业设计期间独立完成并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论文,字数符合要求且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以及已被实际采用的工程项目设计,经审定同意可替代毕业设计。

第二,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于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直接给出具体的解决步骤和结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加强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主要是做好三个阶段的检查工作:前期把关,严把题目关、指导教师关、参加毕业设计学生关;中期检查和后期适度淘汰。

4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1)鼓励学生到实践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做到真题真做,又通常会带来管理上的不便。如:现场不安全因素多,很难确定学生的实际完成进度等。

(2)由于独立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项目少,毕业设计创新难于开拓,只依靠外聘教师或者工程师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目前,土建类毕业设计注重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而忽略或者忽视在经济上的适用性,使得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成果没有经济认识,缺少价值。

4.2 整改措施

(1)独立院校教师可以跨校合作,集思广益,从而增加申请课题成功率,增强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和实践机会,真正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让学生受益;

(2)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不仅进行专业指导,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创新打下基础;

(3)工程技术设计与造价结合,以技术设计为主,造价设计为辅,树立经济概念。

参考文献:

[1] 栾焕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 2010,10(4):144-146 ;

[2]郝淑丽 .关于有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J].纺织教育 ,2009,10(24)

[3]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 4―2l5.

[4] 吴学平 .毕业论文 写作 中存在问题浅析 [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82~84;

[5]鲁晓俊.关于指导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类学生毕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0(24):205;

[6]张峰,易丹丽.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实践与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6):135―138.

[7]陈金陵,梁桥.做好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思考[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19(4):95―97.

篇7

二、专业综合实习情况调查

1.问卷调查内容。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专业综合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问卷调查力求覆盖实习工作开展的全过程,能够让学生做出科学、客观地评判,主要包括实习安排与动员、实习过程、实习效果反馈等,为进一步改进实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学生实习返校后提交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的联系情况、实习专业分布情况、实习待遇情况、从事实习工作类型、需要的工作技能、实习收获与不足、对今后实习工作改进建议等内容。

2.调查结果分析(1)实习安排情况。专业综合实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小集中实习和个人分散实习两种:小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单位,每个单位安排2~5名实习生,指导教师负责安排指导工程师。个人分散实习:由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联系工程单位指导工程师。配合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实纲要求和实习项目的特点制订实习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专业综合实习的各部分实习内容。2012—2014年三年中,实习工地联系情况与教师联系比例依次为56.5%、44.4%、38.5%。联系实习单位也是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调查数据表明: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工地的比例逐年增加,这说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逐年在提升。(2)实习专业类型及工作情况。2012—2014年三年中,学生实习专业类型主要分布在道路(35.2%、44.4%、33.9%)、桥梁(27.8%、24.8%、27.5%)、隧道与房建(30.6%、24.1%、29.4%)、科研课题(6.5%、6.8%、9.2%)等四大实习方向。总体上来说道路方向实习占比较大,2014年尤为凸出,占比达44.4%。学生主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实习,从事材料试验检测、测量放样、现场施工技术指导、CAD绘图、概预算编制、工程量计量、资料整理等专业工作,配备“1(指导教师)+1(工程师)”进行全程指导。其中参与科研项目平均约8%,科研课题指参加大学生创新性项目(SIT、SRIP等)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3)实习效果评价及建议。2012—2014年三年中实习生实习补助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每年80%以上的学生均获取了实习补助,2012年平均约800元/月,2012年平均约1000元/月,2013年接近1500元/月。实习补助的逐年增加表明实习单位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肯定,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信、自立的精神,相应的减轻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实习中90%以上的学生反馈实习效果优秀或良好,学生结合在工地实习的情况,反馈建议主要有:进一步延长实习时间;加强专业软件(CAD、OFFICE、设计软件、计量软件)的学习;加强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技能训练;加强行业规范的学习;加强专业规范图纸的学习等。

三、专业综合实践模式效果分析

专业综合实践模式通过2012—2014年三年的实施及调研分析取得了显著效果。

1.实习周期长、时段佳、安排易。新实习模式安排在每年6~10月,为土木工程建设集中时段,建设单位用人需求量大,随着劳动力市场紧缺及劳务成本增加,建设单位在有效安全保障下非常乐于接收实习生,并让实习生切实承担一部分专业工作,完全解决了学校因扩招实习学生人数多、集中实习安排困难、实习单位难接收、实习效果难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并且确保了学生能到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

2.安全监控模式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佳和实习安全高。学生主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实习,从事试验检测、测量放样、现场施工技术指导、CAD绘图、概预算编制、工程量计量、资料整理等专业工作,配备“1(指导教师)+1(工程师)”进行全程指导,实习成绩严格考核,有效确保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家长、指导教师、系部、学院、学校均参与到学生安全管理中,通过让学生签订安全承诺协议,学院统一为实习学生购买安全意外保险(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定期通过手机短信、QQ信息或Email邮件等方式监控学生的实习安全动态。在该实习模式执行六年期间,取得了实习学生零事故的安全成效。该实习模式完全克服了原有集中实习式走马观花、安全隐患大、实习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

3.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有劳有获意识等综合素质。实习期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突发事件,并锻炼了与管理层、指导工程师、工作同伴、农民工等人员的关系处理和工作协作能力,而且实习单位解决了实习学生吃住的同时,会定期给予他们一定的劳动补助。随着劳务成本的增加,实习生劳务补助也从最初的平均800元/月增加到目前的1500元/月,劳务补助的增加表明实习生承担的专业工作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有劳有获意识,并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

4.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该实习模式给用人单位与就业学生提供了相互了解的平台,学生可以到心仪的单位实习,用人单位可以对实习生进行切实的综合考查,实习中相互深度了解如果满意可签订就业协议,该实习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自信,并在10~11月安排4周就业假,让学生就业更趋合理,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就业成功率更高。三年里,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一直名列学校前茅。

5.给学生提供了科研创新与探索的平台。结合国家级与省级SIT、校级SRIP等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该实习模式允许学生实习期间进行SIT与SRIP等项目科研实践探索或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效培养了对科研有追求学生的文献学习力、创新意识、试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等科研素养,三年里平均每年约8%的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实习,实习学生获得科技竞赛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43项、校级奖励300余人次,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考研率一直稳定在10%以上,并逐年递增。

篇8

1 课程背景

近年来,为了迎合桥梁检测工作的需要,很多高校在土木工程(桥梁)专业中开设了桥梁检测课程。桥梁检测是一项新兴的专业技术,其属于土木工程(桥梁)、力学、数学、传感科学以及信号处理等多技术领域的交叉科学。桥梁检测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桥梁检测课程的一个特点是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桥梁检测课程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求授课对象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桥梁检测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通常在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中开设。

桥梁检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可供参考的教材不多,并且在教学内容上有些知识点没有定论,而属于探索性的讲授内容。因此这门课程需要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技巧,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与理论,定论与探索中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启发学生在该领域中积极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2 教学目标

桥梁检测是一门专业课程,有别于专业基础课。对于高年级的本科生而言,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操作规程,掌握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把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到桥梁结构检测中,在检测工作中能够完成实践性的工作。

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更加注重理论环节的培养。采用课堂讲解、室内实验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学生掌握基本原理,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桥梁检测的实践性工作进行理论指导。通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在桥梁检测领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的科研潜力。

3 教学内容安排

桥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其组成构件较多,这便决定了桥梁检测对象较为广泛。针对不同的构件检测的指标不同,需要检测的指标种类多,这决定了采用的检测仪器类型比较多。根据桥梁检测的这两个特点,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有选择性的对授课内容进行安排。

一般来说,桥梁的检测方法可分为外观调查、无损检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四大类。外观调查是借助于一些简单的仪器与目测相结合,对桥梁构件的外观情况进行描述。无损检测则是采用不同的仪器对不同类型构件的众多指标(绝大部分都是物理指标)进行检测。静载试验是在桥梁结构的特定部位施加静力荷载,测试控制截面的静力响应,分析出静力参数。动载试验则是对桥梁施加动力激励,测试特定截面的动力响应,分析出动力参数。桥梁检测的最终目标是根据检测出的参数和指标对桥梁整体或构件的使用性能进行评估。

对上述四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可知,外观调查和无损检测的实践性很强,其理论性相对来说要弱一些。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理论性很强,实践性与其理论性相比较而言要弱一些。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检测方法和构件的划分,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安排。

高年级本科生的总学时为34学时,具体的安排为绪论1学时,测量仪器及测试技术4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外观调查2学时,上部结构无损检测10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钻孔灌注桩检测3学时(其中实验1学时),桥涵地基检测3学时(其中实验1学时),静载试验6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动载试验5学时(其中实验1学时)。

硕士研究生的总学时为24学时,具体的安排为绪论1学时,无损检测2学时,钻孔灌注桩检测1学时,静载试验10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动载试验10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着重讲述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有关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对相关理论进行详细论述。要求掌握基本理论,能够对工程实践进行理论指导。

4 教学方法

无论是对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授课的过程中,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一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中也可以得到相互的验证(每方面都开设了实验课程)。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采用多媒体手段,并且辅助大量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实验环节作为课堂授课的补充和延展。实验室拥有的桥梁检测仪器数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仪器,在实验课环节采取分组预约制。分组预约制的具体办法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实验课程同时开放,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一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预约某一个实验,预约完成后学生即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同一个知识点的授课内容各有侧重。比如,在讲述动载试验中的跳车试验时,在对本科生讲授该知识点时只是强调跳车激励类似于脉冲激励,跳车高度一般为15 cm,桥梁的自振频率采(测试到的桥梁频率)修正获得。而在对硕士研究生讲授该知识点时,则要让学生知道15 cm的跳车高度只是一个统计值。结合授课人自身的科研成果,在课堂上给学生建立单梁-车辆耦合振动模型,对跳车高度进行理论求解。桥梁的自振频率采用修正公式进行计算在很多情况下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建立该公式时并没有考虑车辆的振动特性,结合授课人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对该公式进行深入剖析,给出考虑车辆动力特性情况下的自振频率与测试频率之间的联系。

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培育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的科研潜力。例如,在讲述索力测试知识点时,首先,给出索力的计算公式,然后列举实际工程中测试到的数据向学生形象的说明该公式对于长索的计算精度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短索的测试精度则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接着对形成该公式的各种假定和影响条件进行剖析,找出导致该公式产生偏差的主要因素。阻尼器的存在是导致该公式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从不同角度对存在阻尼器的索力计算公式的建立过程进行理论上的尝试。在通过该知识点的学习后,学生应该知道该知识点是一个研究方向,并且了解到解决此问题的一些科研思路。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衡量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标准,不仅对混凝土的内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混凝土外观质量是混凝土的直观体现。结合多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经验,针对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常见的缺陷,通过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施工过程控制要点,促进桥梁工程外观质量的持续改进,以确保工程质量。

好的混凝土外观应具备表面平整、色泽均匀、边角分明等特点,工作中,要从支立和选择模板、涂脱模剂到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捣实、养生等施工环节注意的控制要点,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1、支立和选择模板

混凝土的外观也即外露面的形成直接取决于模板,而模板的选择和支立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外观。我们施工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1)模板要选择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表面光洁的板材,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有明显挠曲和变形。

(2)对大面积的混凝土,适合选择模数少单块表面积较大的模板拼装,这样可以减少模板的拼缝数量,从而减少混凝土表面的错台和不平整现象。

(3)支架必须稳定、坚固,可以抵抗施工中偶然发生的冲撞和振动。

(4)支架在模板背面的支撑要分布合理,两模板拼缝处可用木条垫平再加以支撑,防止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错动,形成错台。

2、涂脱模剂

好的脱模剂应具备易于脱模,并保持混凝土不变色的性能。施工实践证明,好的脱模剂对混凝土外观色泽的均匀性、

光洁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脱模剂最好选用干净的机油、色拉油或市场上出售的专用脱模剂,其脱模效果远远好于一般调配的脱模剂。

(2)脱模剂涂抹时间最好在立模前 30min涂抹完毕并加以保护,防止污染。要均匀涂抹,厚度一致,不能有漏涂、沾有污渍和滴流现象。

(3)脱模剂不可随意更换,要始终固定使用同一种,减少色泽差异。

3、拌制混凝土

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取决于精确的计量和搅拌控制,因为水的用量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影响较大,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气温、湿度等因素对拌合物中水分挥发的影响。其控制要点如下:

(1)在拌和混凝土之前,先根据现场各集料本身的含水量将试验配合比转化为现场配合比,再确定出合理可靠的配比控制方案作为保障,要让每一道进入搅拌筒的料严格按配比计量进行。

(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

(3)在出料口及时抽检混凝土的坍落度,以此数据调整水的用量,将坍落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并确定同一种水泥、同一标号、同一粗细骨料及掺合料、同一计量用于同一结构,以确保每一盘料性质稳定、稠度相同。

4、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状况主要对运输方法和运输时间有较高的要求,不合理的运输方法不仅影响时间,使浇筑外观形成断层纹,而且道路的颠簸和容器的质量还会改变拌和物的原有特性,在施工中需控制好如下几点:

(1)检查运输及存放混凝土的容器是否渗漏、吸水,要在每天工作后或浇筑中断后予以清洗。

(2)根据运输时间的限制和运距的长短确定合适的运输工具,在到达浇筑地点之前不能超出初凝时间。

(3)要避免日晒、雨淋和寒冷气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当需要时,将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加上遮盖物。

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混合料不能离析或结团,大体积浇筑时要控制好分层厚度,浇筑过程要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外观上要注意不要让粗集料集中地紧贴模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外观质量,施工中应控制好以下几点:

(1)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2)混凝土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 2m。超过2m 时要采用导管或溜槽。超过 10m 时要采用减速装置。导管或溜槽要保持干净,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

(3)分块分层浇筑

6、混凝土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工艺是一项要求极其严格、细致的工作,捣实工作全部由受过培训,且有多年经验的人员负责,他们对捣实工作认真重视,操作规范到位, 使混凝土内外在质量均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要点:

(1)振捣器要垂直插入混凝土内,且必须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深度一般为50mm~100mm。抽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

(2)插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避免与钢筋和预埋物件接触。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辅以插钎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及其表面平滑。

(3)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 不冒气泡、翻浆、表面平坦。

7、混凝土养生

混凝土的养生工作要同季节和天气变化结合起来,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超过 15℃,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施工中有以下要点:

(1)混凝土浇筑成型,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养生,养生平面混凝土结构物采用干净覆盖物洒水保湿的办法,最少应保持14d。

(2)对于墩柱等立面难以覆盖的地方,可采用包裹塑料薄膜的办法,密封保持水分,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气温高、风力大的天气。

(3)养生期间,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 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荷载。

(4)夏天混凝土的养生必须做好保湿工作,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表面湿润;冬天必须做好保温工作,场外混凝土结构物采用搭建养生棚,在养生棚内生火炉煮沸水增温、保湿的办法,并在养生棚内安装温度计,确保养生温度。

8、混凝土外观修整

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或不良外观时, 在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后, 可做相应处理。

(1)将蜂窝、麻面凿到指定深度,用水冲洗干净,先涂刷一层水泥浆,之后调配与原混凝土色泽一致的砂浆予以修补。

(2)修补混凝土所用材料,要符合规范的要求。所有填充应与孔穴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及养生和干燥后,应坚固、无收缩开裂及鼓形区,表面平整且相邻表面平齐。

(3)露出钢筋的部位,则用高于该结构物混凝土标号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强后,表面再采用修饰措施。

9、总结

随着目前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立交的飞速发展,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混凝土外观的控制。

【参考资料】:

1 李正仁;;在桥梁工程中计算机应用的几点展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杨宜谦;;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帅长斌;;保证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途径与方法[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篇10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_,获悉贵单位正在招聘,贵单位的计算机岗位正是我所期望的职位,相信以我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能在该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

本科_---_年我在_大学就读_专业,2007-2010年研究生期间又就读了_专业,我的学习能力很强,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专业技能扎实。连续三年先后获得了_奖。

研究生期间我还在_公司实习与工作。两年的实习中,我积累了不少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也造就了我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的创新能力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我的毕业论文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学校老师的肯定。

_年我还在_学院从事_教师的兼职工作,在任教期间,我总结了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好评。这次实践经历培养了我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人的自我评价:为人坦率、真诚、踏实,思维灵活。对待工作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耐心持久,思考问题周全。做事认真,仔细,有计划性,接受新鲜事物快,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善于沟通,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优秀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学习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具备了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可独立进行工作。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

希望能够加盟贵单位,展现我的能力和潜力,为贵单位奉献我的价值。

期待着您的笔试和面试通知。

非常感谢!

自荐人:

20_年_月_日

研究生求职自荐信范例【2】

尊敬的_X领导:

您好!

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阅我的求职信!

我叫周_X,是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2010届微生物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三年研究生期间,我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异;我深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上研究生后丝毫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平时严格要求自己,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坚持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与实践。“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在我已经扎实地掌握了现代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英语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并能够用英文撰写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我深知自己缺少了“大学毕业生”这一光环,因此,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来弥补,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自己四年来的耕耘取得了收获,我自信自己已具备了争取就业机会的实力,而未来的事业更要靠自己去探索和拼搏。我很希望能加盟贵公司,并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我认为“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真诚!”,所以我怀着诚挚的心写下这自荐书,希望真信,坦率的我能有机会为贵校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谨祝贵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_X

__年_月_日

研究生求职自荐信范例【3】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此求职自荐书,以下是我的自我介绍。

我叫_,广西人,是重庆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_级研究生,指导老师是涂凌与周志祥。在校就读期间,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桥梁、隧道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与管理,城市交通规划、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及土木工程相关的测量等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强,形象好气质佳,态度好;能熟练运用midas及桥梁博士等计算软件;有两年的实际制图经验,很强的空间概念,制图能力强;能熟练使用autocad,office系列办公室软件。

我乐于学习、不断追求卓越;工作上我具备诚实可信、吃苦耐劳,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我做事干练、果断,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我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研究生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

诚望贵单位全面考察我的情况,若能蒙您垂青,我将深感荣幸,并在日后工作中,不懈拼搏之劲,不失进取之心,克尽己能,为贵单位事业奉献一切!最后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全体员工健康进步!

随信附个人履历表,无论录用与否都很感激贵单位给我这个机会,希望能得到您的垂青使我能有机会为这个集体添砖加瓦,敬盼回音!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_年_月_日

研究生求职自荐信范例【4】

尊敬的导师先生:

在我想象您正处于百忙之中,冒然写此信叨扰您,实是惴惴忐忑。我心中渴盼,您能阅读下文:

您与我素未谋面,且时空相隔,故您对我的陌生理所当然;我,只是茫茫众生中的一点微尘,存逝无声息。可是,我对您很崇敬,因为您的学术造诣与您的研究领域,令我神往。

我是吴_,24岁,一个来自黑龙江省偏远农村的女孩。家乡贫困,父母艰辛,这使我从小立志为改变家乡面貌尽一份力,要有所作为。

随着成长,我逐渐认识到:家乡富裕与国家兴盛是密不可分的。

如今中国科学技术短板尚多,周边虎狼环伺,平静中暗涛汹涌,时不我待,若不奋起,必将沉沦。而当务之急就是攻关科技,有了科技的金钥匙,就必可打开民族复兴的门锁。

我爱科技,尤其爱电子科技。我认为:机器智能与机器传感,正是当前世界科研的重点领域,它无论是对国防,还是对经济,对民生,甚至对产业革命,都必将起到难以估量的重大作用。

我只是流萤,虽无甚光热,但能为了信念而极力追求;虽哪怕是为一瞬光彩而逝,也够了!

我知道:我的信念,要用努力奋斗去践行,要用真才实学去实现。而我一旦选择了路,就是跪着,也要走完。

我的研究生初考结束了,复考也将迎来,在此之际写信给您,诚望能成为您的学生,并将以努力不负您的栽培!

顺致问候。

自荐人:_X

时间:__年_月_日

研究生求职自荐信范例【5】

你好,我叫_,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_,专业方向是是信息与系统。

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所以我选择了_,选择了我现在的专业。我希望在未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特别注重与此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在教研室里一年半的时间,我积累许多相关领域经验,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更进一步接近我的梦想。

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见各种活动,比如歌唱比赛,学校交谊舞会,户外徒步露营,骑自行车旅行,创立研究生英语角……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喜欢与人交流。同时我是一个有强烈进取心的人,期望每天都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所以常常找出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进。

我非常喜欢旅行因为我总能在一个新的地方发现有趣和令人兴奋的事情。我知道这份职业需要大量出差,但是我能享受它。

我认为一份职业要符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你才能够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工作,享受你所从事的事业,获得成功。通过对自己的综合分析,我相信我适合这份职业,热爱这份职业并且能干好它。_又是如此优秀和受人尊敬的公司,我梦想在这里工作。这就是我来到这里应聘这份工作的原因。谢谢!

研究生求职自荐信范例【6】

我是_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_届硕士研究生,将于20_年X月毕业,很想成为_设计研究院的一员,谨向您推荐自己。

在本科四年和保送研究生的三年期间,本着“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刻苦,工作认真,成绩优秀,年年获得奖学金,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断拓宽知识面和社会阅历,积极参与生产和科研项目。

篇11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和模式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和模式陈旧,大多只是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学习课文,缺少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容易将课堂变成单纯的翻译课,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忽视了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传授尽量深广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的科技动态,以及专业英语在专业领域的交流、应用等,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情况,对其教学手段与方法调查如下: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该调查主题设计选择项为:教师对教科书词汇、文章讲解;学生对文章段落翻译;就文章涉及采矿主题全班讨论;观看采矿有关英文视频;就某专业主题布置外文文献检索翻译练习;就某专业主题布置科技短文撰写;就某专业主题分组讨论、并汇报结论;其他等8项。其中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对教科书词汇、文章讲解;学生对文章段落翻译;就某专业主题布置外文文献检索翻译练习三项,分别占调查班级总量的33%、18%、17%。另有班级同学选择“其他”项后,给出了专业词汇听写练习、中文采矿学术论文翻译等课堂教学方法。总体而言,课堂互动所占比重较少,尤其分组讨论仅占调查班级的4%。虽然很多教学班级采用全班大讨论等教学方法,但其效果很难控制,很难做到班级每一个个体都得到练习。

二、TBL教学法在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简称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最早由Michalsen等学者于2002年在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础上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特征主要是以团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讨论,以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能增加学生参与和准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技巧以及增加知识成果。针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三个问题,T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TBL教学设计

(1)组建学习小组。为使学生间方便交流讨论,每组学生以3~5人为宜,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进行交流、讨论。各组选荐出一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讨论活动,并协助教师做考评工作。

(2)确定专业英语教学重点。根据采矿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精心准备教学材料,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如必须掌握的专业词汇、习语、语法等。设置采矿工程学术讨论主题,如:OpenPitBlastingTechnology,LocationandDesignofVerticalShafts,HoistingSystems,RockMassClassification,ImportanceofEnvironmentalPlanning,DigitalMine,VirtualReality(VR)Mining等,各组学生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现场就该采矿技术主题开展讨论。主题设置应尽量多增加采矿前沿技术,如DigitalMine,VirtualReality(VR)Mining,AutomationMiningTechnology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小组均围绕这些专业主题进行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代表陈述,持有异议的小组可相互辩论。通过小组讨论、组间辩论和教师提示等多个环节,共同找出讨论主题的最佳结论。整个过程教师注意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通过积极地思考、辩论,在练习专业英语的同时,获得大量的专业技术信息,从而归纳出主题结论。

(3)学生学习评价。应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可采取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总评价相结合的手段。

2.T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TBL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对专业英语有了较浓厚兴趣,学习过程不再枯燥,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并且促进了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篇12

1我国岩土工程可靠性理论的发展

岩土工程可靠性原来的含义是指一个人是否守信义,或者人们对某市某物是否真实的一种主观判断行为,可靠性概念无法测度,比较模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提高军事器材的使用效率,军事专家需要对器材具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因此,出现了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概率论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器械元件可靠性的活动。在世界大战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性,于是抓紧对可靠性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门类DD可靠性工程学。在上世界中叶的时候,可靠性工程学开始运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从而开启了岩土工程分析设计的新纪元。

2我国岩土工程可行性分析的发展

岩土工程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不足:我国对于岩土工程的可行性理论的引进和研究是从上世纪70 年代后期开始的,距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岩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呈现出自己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岩土工程可行性研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可行性研究面很广,规模庞大,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我国对于岩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岩石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比较少,岩土动力学的研究不够充分,岩土工程的特点没有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岩土力学物理机制与可靠性研究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有些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等。岩土工程可行性研究取得的成绩:在30 年的可靠性研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其内容很广泛,包括可靠性理论的系统论述,关于建筑工程中的沉降概率情况分析,岩土参数的统计规律和渗透问题,以及岩土参数的数学统计模型等。这些成果的取得集中反映了我国在可靠性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

3岩土工程可靠性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岩土工程可靠性设计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对收集、观察或者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获得的数据包括岩土的属性、周围环境以及荷载等,处理的内容很多,包括统计参数的预测和计算,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概率分布拟合度的验证等;对岩土工程现场进行勘察和取样,并进行初步的试验设计;采取合适的压实技术,使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计算,分析破坏概率与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岩土工程安全度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差异沉降与总体沉降之间的关系;工程实例的经济分析以及安全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对岩土工程进行优化处理和决策制定等。

4我国岩土工程可靠性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4.1地基处理技术

在对各国成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和运用后,我国也形成了符合国土状况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自从运用了我国自我开发的这些地基处理技术,不仅在资源上得到了大大的节约、降低了工程成本,还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而且所形成的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更加完美;

在对桩基和复合地基进行研究后,我国开发了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型地基基础形式,这将充分发挥出桩基间的承载作用,通过桩和土来负载整个建筑的重量,减少地面承重过高发生地面下沉的现象发生。

4.2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研发了后压浆桩技术。这个与传统的前压桩式灌浆技术不同,它是对已经成型的桩进行灌浆加固的一种先进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桩的抗压力,降低桩基的下沉量;岩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预制桩的设置也有很大的技巧,要多关注施工地区的环境优势,必要的时候采用预钻孔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施工效果,这个方法许多场地宽阔的工程都会采用。

5岩土工程可靠性设计现状

5.1我国岩土工程可靠性设计现状

随着设计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结构设计已经在概率法和极限状态的基础上采用了分项系数设计,与之相比较的话,岩土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的确比较迟缓。在我国,除了桩基的研究设计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之外,其它的岩土工程设计水平都非常有限。

5.2岩土工程的特性

岩土工程的设计不足除了与研究历史比较短,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大等外部因素直接相关之外,其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岩土工程自身的特性决定的。与结构工程相比,岩土工程的特点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岩土工程具有天然性。众所周知,结构工程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后天人们自己加工的,比如钢筋混凝土等,其参数可以通过大范围的调查以及人为设定来获得。而相比之下,岩土工程面对的对象具有天然的属性,比如土和岩石等,这些物质的属性是自然确定的,人们无法对其进行变化,而只有通过特定的试验来取得。(2)岩土性能随位置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讲,不同地方的岩土其性能指标是不一样的,此外,即使是同一个地方,随着岩土深度的变化,其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鉴于以上情况,《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在极限状态与概率法的问题上,只作了一些原则的规定。如由于岩土工程自身的特性以及我国岩土工程设计发展水平,在《岩土工程规范》(GB50021-94)中,对相关的概率法以及极限状态只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比如,第12.14 条规定:岩土工程的定量分析可采用定值法,对特殊工程需要时可辅以概率法进行综合评价。第12.15 条规定了勘察成果报告中,应按不同情况提供岩土参数值。

7结束语

由于岩土工程的设计参数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可靠性设计时,要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和实际特点进行随机应变,不能把原来固定的设计方案生搬硬套的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勇智.论如何实现岩土工程的可靠性设计[J].广东科技.2013(18)

篇13

一、引言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国力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取决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尤为重要,其作用不可替代。而且,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高校要逐渐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的意义

实验教学是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相对于课题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探索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课题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深化。实验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演示型实验、操作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系统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很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都来源于工程实际。采矿工程具有以下特点: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学科应用过程中注重细节、综合交叉性等,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设计基础,同时能够对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各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具备系统工程的思维。因此,实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重新思维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保障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的规划,应在应用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的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培养具有“科学采矿”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逐步完善本科培养方案,加强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环节,构建多功能、开放型实验教学平台。

三、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一)采矿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实验教学也要紧紧围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不断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实验教学成果和经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固体矿床(煤炭、金属及非金属)开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能力,在采矿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矿山(井工、露天)设计、工程监理、矿井生产与技术管理的高等工程技术人员及科学研究人才。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核心内容为“实验类型、实验层次、实验途径、效果评价”,建立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格局。根据教学载体和侧重点的不同,将实验教学体系划分为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多层次递进和整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保证专业人才的行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

(二)采矿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

以培养具有“科学采矿”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逐渐改革采矿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完整的、与课堂理论教学平行的实验教学环境。

1.进一步完善以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为中心的“科学采矿”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规律,逐步完善由基础教学、技能学习、实践应用到创造、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生产环节或者科研课题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水平,培养学生“科学采矿”的意识和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充分利用实验室平台和资源,自主性地设计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需要参与的创新教学环节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部分为科研导论课、科研技能实践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共计6学分96学时;选修部分包括研究性实验项目、学术交流活动、大学生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科技创新与发明等环节,学分的认定按创新学分认定办法执行。

2.进一步完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采矿工程的很多实验与岩土工程、土木工程等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度,高校在充分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寻求兄弟院校或类似专业的实验室资源。例如一些实验可以联系岩土工程或土木工程类高水平实验室,这样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打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实践环境和条件,打造了网络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通过网络开展一些有特色的实验项目的实践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一些项目和实验,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重大项目的实验环节,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在必修实验中增加自主实验、独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3.创新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进一步创新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构建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系统,客观、立体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一些演示性的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对于一些操作性的实验,则必须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科教学工作中,要一定幅度地增加实验教学的权重,相应提高实验教学的学分,逐步健全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实行书面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考试与小论文相结合、采用试题库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总学分19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41学分,创新实践环节6学分,非课堂教学所占比重为23.62%。课堂教学环节2510学时,实验教学环节820学时,实验教学所占比重为24.62%。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公益活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共计28学分。

4.注重毕业实习,实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无缝对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基础和构成。毕业实习阶段,务必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深入生产一线,熟悉采矿工程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对一些生产环节能够实际操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对采矿工程有直观、全面的认识。而毕业设计作为对采矿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应用,其实践性不言而喻。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强化学生对采矿知识的整体把握,还要求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细节,在满足《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安全规程》的要求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对整个矿井合理设计。

5.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第一层次: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第二层次: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设计;第三层次: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在达到上一层实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获得进行下一层次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自主选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必修实验中增加选修性质的自主实验环节,增加课堂外实验的比重,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实验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验过冲中自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进而锻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6.建立“做―学―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采用“做―学―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实验细节和实验过程的指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做实验中学习、在做试验中培养科研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本科生教学起步晚于研究生教学,可以说是在研究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和优势就是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职称学历高,科研经验丰富,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比较多,这些基础为本科生开展实验教学和创新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也塑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已经完成的优秀的科研项目,根据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进度,将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转化为实验教学单元,使学生在重复科研过程的实验中,逐步掌握从事科研的基本技能。“做―学―研”的结合能有效解决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连接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在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环节起着重要作用。采矿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大规模投入。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积极搭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环境,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多措并举,齐头并进,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震,朱昌平,范新南,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

[2]王京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

[3]郑志国,韩志,孟祥宾.关于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

[4]熊薇,鲍鸿.以学生为本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

[5]尹仕,肖看,刘志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9).

[6]马植侃,隋旺华,胡德成,李巨龙,刘裕国.中国矿业大学创办钻探专业的47年[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9,(S1).

[7]翟新献,周英,郭文兵.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