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会计(税筹方向)专业《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1JB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34-02
纳税筹划是企业应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大多数财务人员只懂照章纳税而不及其余,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财务人员时要重视纳税筹划技能的培养。因此“纳税筹划”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一、社会对纳税筹划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1.设计筹划方案的能力。设计筹划方案的能力即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筹划目的,这是纳税筹划岗位职责最核心的职业能力要求。
第一,熟知税收法规。“面对国家税收,愚者逃税,蠢者偷税,智者避税,高者筹划。”要做到“高”,就必须熟知相关的税收法规,只有谙熟本行业税法,才可能在纳税筹划时做到得心应手,设计出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同时实现零涉税风险,其中要特别熟悉和企业经营紧密相关的流转税、财产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法律规定。这是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
第二,熟悉一般企业的业务流程。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纳税最大的误区是只注重税款的缴纳过程,而忽视其产生过程,认为纳税的多寡取决于账目,其实,税负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非其经营结果。因此纳税筹划应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活动,要设计出合理实用的筹划方案,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一个基础条件。
2.会计核算的能力。再好的筹划方案,最终都要通过核算,并反映在财务资料中。因此,学生必须要掌握会计核算的技能,核算纳税筹划的方案应用的结果,一来可为纳税申报和税务检查提供准确、完整的资料,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二来可为纳税筹划方案的应用、信息反馈和总结提供依据,使纳税筹划效果越来越好。这是纳税筹划职业能力很重要的要求,应先修有关会计核算的课程,这也是“纳税筹划”课程通常在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原因。
3.自我学习的能力。一方面,筹划方案设计与企业实际紧密相关,每个企业应缴税种不同,不同经济业务适用的具体条款不同,这要求纳税筹划人员须研究众多条款的适用范围,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条款并据此来安排企业的各项活动,实现纳税筹划目的,所以自我学习能力是纳税筹划职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也是学生在“纳税筹划”课程有限的课时里获得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政策在不断更新,这要求学生不能局限在学校学习到的税法知识,还要不间断地学习,研究各种税收的征收政策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时调整现有的纳税筹划方案。
二、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1.建立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打破传统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的教学思路,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纳税筹划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构筑情景仿真的案例,设计典型纳税筹划工作任务,这样其教学目标必然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开发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改革的最关键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来开发“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设计出情景仿真的案例和具体的工作任务,这要求深入企业、国税局和地税局的工作实际,搜集第一手的真实材料,通过整理,设计出纳税筹划操作案例,并根据案例设计与组织教学流程。
3.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成绩考核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多元化课程考核的思路是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考核目标来看,既考核知识水平又考核职业能力;从考核内容来看,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管理、沟通和合作等能力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三、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
1.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设计。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章节设置的,是一种简单的或带有一定逻辑性的知识排列,常见的是按照税种来进行,分别介绍各税种的筹划,各部分内容自成体系。但实务中,企业经营业务导致了纳税义务的产生,而一笔业务涉及的税种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税种的纳税义务相互之间可能有联系,因此这样的内容设置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完整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尝试按照纳税筹划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按照其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该笔业务的涉税情况分析;(3)纳税筹划方案设计;(4)纳税筹划方案的比较分析;(5)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五项工作任务。这样,学生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就可以强化该任务涉及的理论知识,掌握纳税筹划的实践技能,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独立的操作。
2.教学过程凸显“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特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是先进行纳税筹划的理论知识的介绍,从中穿插一些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的案例,然后安排一定学时的配套实训,执行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想,学生平时没有或很少有实践的机会,等到真正要实践的时候,往往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将改革这种理实脱节的教学过程,融合实践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实现学习”。教学的安排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情景仿真的案例为手段,以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为引导,通过让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保证“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为体现这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要判断该企业应缴纳哪些税种,属于哪种纳税人,如何判断;(2)企业该笔业务的涉税情况分析。引导学生弄清该笔业务涉及的每个税种的税率、计税办法、纳税期限、申报要求等;(3)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业务来设计出若干个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如减少总税款的方案、推迟纳税的方案、享受减免税优惠的方案等;(4)纳税筹划方案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计算每个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中企业应纳税款以及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并比较该方案实施的要求,该企业能否做到,从而选择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筹划方案;(5)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引导学生判断所用的核算方法,涉及的会计科目,金额如何确定,如何影响会计利润。
3.教学仿真案例开发。传统的“纳税筹划”课程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往往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因此大多是虚拟的,知识感官性差,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影响,为了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培养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恰当的案例开发就成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必须要以企业的实际业务为依据,通过提炼与加工整理,将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程序加工成适合教学和操作的具体工作任务,这种高仿真的案例教学资料贴近企业的真实情景,学生有在真实职场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动手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下举例来说明。华天时装经销公司是一家专业服装零售企业,公司以几个世界名牌服装的零售为主,201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42680万元,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1年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公司准备在节日期间开展一次促销活动,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经测算,如果将商品打八折让利销售,达到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可以维持在计划利润的水平(毛利率为40%)上。企业的有关部门设计出来几个方案:一是现金返还,二是赠送优惠券,但财务部主管认为,现金返还的方式,企业不仅没有利润,还会出现较大的亏损,赠送优惠券的方式不仅会增加资金运用量,而且会增加税收负担。如何进行决策呢?根据该案例的具体资料,要求学生以10000元的销售额作为一个基数,来为企业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在这个案例中,学生要根据之前学习的税法知识,分析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判断出促销活动主要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个税种,并测算在不同的方案中,各个税种的税负和能实现的税后利润,并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并能够进行会计核算。
4.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应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建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反过来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实践中主要采取这几方面的做法:
第一,抽题考核。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业务,将纳税筹划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编制成若干段的实际操作考题,并进行编号,由学生随机抽取,抽到什么企业就考什么企业,抽到什么业务就考什么业务,但尽可能保证涵盖全部的工作任务。这种方法加大了考核的随机性,也有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因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以,纳税筹划方案是千差万别的。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不能考核学生对所有企业的所有业务是否都能进行纳税筹划,但能鞭策学生全面掌握纳税筹划的各项核心职业技能,考试结果也能反映学生的水平。
第二,重视平时考核。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纳税筹划各项职业技能的要求,将仿真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撰写纳税筹划方案并演示,并根据学生的课业档案和在小组中的表现来评定平时成绩,而且平时考核成绩不仅仅由老师来评定,还可以包括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评价的一定比例,例如,平时成绩=教师评价(70%)+小组评价(30%)。这样做可以改变原有的短期记忆的行为,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纳税筹划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四、结语
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怎样建立适合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不断实践、优化和完善,使课程教学与工作任务真正联系起来,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克桥,王岩.关于高职院校《纳税筹划》教程的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篇2
这一阶段通过层层设疑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纳税筹划思路。
1.1启发学生指出需要运用的税法知识首先向学生提出:“该业务需要缴纳哪些税?”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得出需要缴纳增值税和以增值税应纳税额为计税依据计提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2启发学生确定纳税筹划目标提出:“以应纳增值税最少还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学生分析认为增值税不影响损益,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
1.3启发学生找出分析问题的思路提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在选择供货对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提出既要考虑不同购货对象提供的进项税额对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影响,以及由此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影响;又要考虑不同购货对象提供货物的成本不同,对获利能力产生的影响。
1.4启发学生将分析思路运用到具体方案中提出:“针对需要考虑的因素,列出税前利润的表达公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列出: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要求学生将公式运用到每一具体方案中。(1)从甲公司购货:应纳增值税=34001700=1700(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1700Χ(7%+3%)=170(元)税前利润=2000010000170=9830(元)(2)从乙公司购货:应纳增值税=3400300=3100(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3100Χ(7%+3%)=310(元)税前利润=2000010000310=9690(元)(3)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应纳增值税=3400(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3400Χ(7%+3%)=340(元)税前利润=200009500340=10160(元)通过计算得出丙个体工商户是最佳购货对象。在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佳购货对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第二阶段启发学生总结出纳税筹划方法
这一阶段通过由具体到一般,引导学生总结出纳税筹划方法。通过围绕:“能否用一个简明的换算公式,迅速判断合适的购货对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2.1启发学生建立各种购货对象对应的税前利润表达公式(1)从甲公司购货: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1(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1)Χ增值税税率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2)从乙公司购货: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2(不含税销售额Χ增值税税率购货成本2Χ征收率)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3)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3(不含税销售额Χ增值税税率)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2.2启发学生找出不同购货对象税前利润相同时购货成本的关系假设从甲、乙公司购货在税前利润相同时,将相关税率代入公式,通过计算得出等式:9.83购货成本1=9.97购货成本2。即:购货成本1:购货成本2=1.0142,此时两方案的税前利润相同。上述分析过程也可由老师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甲公司与丙个体工商户利润相同时的比率和乙公司与丙个体工商户利润相同时的比率。
2.3启发学生绘制出表格反映各种情况下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增值税税率包括17%、13%、11%、和6%,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如果将利润相同的点称之为利润无差别点,启发学生分别将三种购货对象和不同增值税税率指标代入公式,计算出各种情况下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计算过程略),并绘制出表格如比表1所示。由于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货物,只存在可以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情况,二者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为1.0030。
2.4启发学生运用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选择购货对象通过各方案的实际购货成本比率,与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佳购货对象,具体计算分析过程如下:甲公司购货成本与乙公司购货成本的比率=10000χ10000=1<1.0142因此,从甲公司购货利润高于乙公司。甲公司购货成本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成本的比率=10000χ9500=1.0526>1.0173,因此,从甲公司购货利润低于丙个体工商户。从甲公司购货优于乙公司,而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又优于甲公司,因此,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最优,与计算税前利润得出的结果一致,但比较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可以迅速做出购货决策。运用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进行分析,其关键点是无差别点的确定,最后通过总结将上述分析方法称之为无差别点分析法,通过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无差别点分析法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
3第三阶段启发学生将无差别点分析法运用于纳税筹划中
3.1启发学生总结出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提出:“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有哪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总结出以下特点:一是存在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二是每两个备选方案存在无差别点,三是需要计算出无差别点指标作为决策依据,四是用实际指标与无差别点指标进行比较做出纳税筹划决策。
篇3
纳税筹划的绩效评价是通过对影响、反映纳税筹划过程和结果的各因素的总结和分析判断纳税筹划是否能够或者已经实现预期目标,并依据分析结果对纳税筹划活动进行调整的一种管理活动。有效税务筹划是企业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现行国家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决策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税收综合衡量及全部商业成本下做出的、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税收管理安排。在我国特定的纳税环境之中,进行纳税筹划的绩效到底如何,企业应当进行科学的评估,而评估的标准应当是企业纳税筹划的绩效目标,具体有以下方面。
1.1 合理减轻税负,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归宿都应当是企业整体收益以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而并非简单地减少税款。减少税款的缴纳当然意味着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如若公司简单地将纳税筹划定位于少缴税款,那么,最终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税款确实减少了,却由于筹划成本巨大,收益并没有因此而增加,甚至减少了。通过纳税筹划减轻税负一定要注意合理性,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所企业税的纳税筹划要以合理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
1.2 尽量延迟纳税,获取资金时间价值
众所周知,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纳税人如果可以通过合理的手段延迟纳税,便可以获得税款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延迟纳税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延迟缴纳税款的多少和延迟时间的长短,企业一般都会追求延迟缴纳税款最多,延迟时间最长。延迟纳税并非不缴税或少缴税,而只是合理地推迟税款缴纳的时间,这相当于给公司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所以,尽量延迟纳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严格依法纳税,实现涉税零风险
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人的账目清楚,按期正确纳税申报,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不会出现什么有关税收方面的处罚,也就是说,在税收方面不会出现任何风险,或者风险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的这样一种状态。如果实现涉税零风险,则企业可以避免发生相关的不必要的经济利益损失和名誉损失,还可以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水平。
1.4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水平
依法治税不仅要求纳税人要依法纳税,而且要求税务机关要依法征税。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筹划安排以减轻税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为此要精通税法和财务知识并且要加强沟通、强化管理,使这种行为不至于超出法律法规的界限。有效的纳税筹划对于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甚至决策者以及企业的核算制度、管理制度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如果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不过硬、相关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所谓的纳税筹划便很难取得成效。企业为保证有效纳税筹划的实现,必然会在相关方面持续改进,这一过程势必会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1.5 维护利益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企业纳税筹划的实施需要企业内部相关各部门特别是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需要外部客户或供应商甚至税务机关的大力支持。所以,纳税筹划必须寻求多方共赢的方案。触及相关者利益的纳税筹划缺乏可操作性,整个筹划过程必须维护利益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2 企业纳税筹划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企业纳税筹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从维护利益相关各方合法权益的基点出发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所以这里以平衡计分测评法为基础,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相关评价指标进行设计。
平衡计分测评法这样一种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是美国罗伯特?S?卡普兰等人选择在传统绩效评价方面领先的12家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后提出的。卡普兰认为,管理一个复杂的企业,要求经营者能同时从几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绩效:
一是顾客方面,顾客如何看企业;二是内部方面,企业必须擅长什么;三是创新和学习方面,企业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四是财务方面,企业怎样满足股东。在这四个方面,顾客被排在第一位,而以顾客为基础的测评指标在实施前必须转化成企业的内部指标,即企业应该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这从根本上要求经营者从内部角度考察绩效。内部方面考察绩效指标的确定应当来自对顾客满意度影响较大的业务程序。创新和学习是为应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价值而提出的。传统的财务绩效指标基本都是基于股东利益提出,这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但卡普兰的指标体系中缺乏从经营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指标。
结合平衡计分测评法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基础从经营者、竞争者、顾客、股东、雇员、债权人、供应商、国家等角度出发设计企业纳税筹划的评价指标如下。
①经营者角度评价指标。经营者角度的纳税筹划绩效评价指标是经营者绩效指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的是纳税筹划管理活动的绩效,包含经营者满意度和经营者管理协调能力。经营者满意度主要指纳税筹划对经营者工资和福利、股权激励的影响;经营者管理协调能力主要指经营者对纳税筹划活动的努力程度、领导协调能力以及由此对其知名度、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
②竞争者角度评价指标。竞争者角度的纳税筹划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分析由于纳税筹划的进行对竞争优势与获利能力的影响,包括市场份额、现金流量、增值额、研发等方面。
③顾客角度评价指标。顾客角度的纳税筹划绩效评价指标的关注点为纳税筹划给顾客满意度和企业获得可盈利顾客能力的影响。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对获得可盈利顾客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份额、留住客户能力、从客户处获取利润能力等方面。
④股东角度评价指标。股东角度的纳税筹划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纳税筹划对于股东满意度以及股东获利能力两个方面。股东满意度指标反映纳税筹划带来的净收益和每股收益、市场价值、经济增加值等;股东获利能力指标主要衡量纳税筹划对于投资报率、市盈率、股东对经营者的控制力等方面的影响。
⑤雇员角度评价指标。雇员角度的纳税筹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现为雇员的满意度以及雇员创造价值的能力。雇员的满意度主要指由于纳税筹划给相关雇员带来物质收益以及自我实现的满足感;雇员的创造价值能力指标主要表现在纳税筹划对其劳动生产率、雇佣期限、雇佣培训率等方面的影响。
⑥债权人角度评价指标。债权人角度的纳税筹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现为债权人满意度和财务杠杆的获利能力。纳税筹划对于利息项目利润率、还贷及时性等方面的影响会间接影响到债权人的满意度;而纳税筹划对于资本成本、负债率和还债能力等放慢的影响亦会作用于财务杠杆的获利能力。
⑦供应商角度评价指标。供应商角度的纳税筹划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供应商满意度和材料供应的获利能力两方面。供应商满意度主要表现在由于纳税筹划给订货数量和频率、价款以及支付带来的影响;材料供应的获利能力主要表现在由于纳税筹划对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谈判能力的影响。
篇4
结合学习,联想到我承担了教学工作,近几年来,我承担了财务管理专业2013级、2014年、2015班级的《税法与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工作。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从教学情况来看,虽然每年承担了较重的教学工作,但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每年评教都反映较好。
总结这几年来的教学情况,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还是较好的:
一、制订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教学计划(进度表)
由于税法内容较多,而课时较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重点难点的把握,内容的删减。我的做法是:对企业常用的税种、重要的税种重点讲,如增值税在企业中占的比重较大,相对较难,特别是营改增的内容,近年为没有系统的教材,只有通过我自己多方查找资料,才能给学生最新的知识。这章我花了四周时间讲解,学生对此税学得较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企业所得税也是重要税种,特别是纳税筹划这块,要做重点内容讲述,要求学生熟悉国家政策才能利用政策来纳税筹划。而对较易的税种,如印花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等行为财产税,由学生组成团队讨论的方式,由学生上台主讲,老师适当点评,这种方式受到学生力捧,因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我还考虑到学生相关考试的要求,对课程内容的选取有针对性,通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打下宽厚的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准备。
二、认真进行教案的设计与编写
编写教案的过程就是钻研教材,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从2013年8月1日我国营改增试点到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以来,这几年税制改革进展较快,而学生使用的教材一直很难跟上,每次备课我都需要花大量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新内容,而这都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教学设计上,尽量增加学生训练时间,轻教重学。本科生都有一定自学能力,教学上只要教会学生方法,然后强调学生自学,让他们有时间、有效果的消化,比老师口干舌燥地讲述效果更好,也有利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每次上课,尽量留些时间让学生训练消化本次学习内容。
三、语言简洁生动,感情充沛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上课时语言都很简洁生动,幽默风趣,这样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起来。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上你的课我班的同学从不会打瞌睡,因为你太有活力了。
四、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法律类课程,理论较多,学生听起来总感到枯燥。因此,上课时我将专业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深入浅出,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让学生对税法课程感兴趣。同时为了克服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多讲应用例题,多鼓励。期末考试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虽不感兴趣,但掌握较好,对原理运用的计算部分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这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关,也与平时的训练少有关,因为每周只有三节课,用在课堂练习的时间少。
五、勤布置作业勤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知识内化、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税法与纳税筹划是一门操作性、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学与练是分不开的。每上完一个税种,我都要布置作业,然后全批全改,并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分值,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免于做作业流于形式;对认真作业的同学,还运用一些人性化的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交流,对不认真作业的同学,也进行善意的劝说,每次将学生作业分值记入平时成绩中。
篇5
一、选用和编写最新经典案例教材是确保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前提
在采用财税管理模拟实验案例教学法中,选用和编写合适的税务会计案例教材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前提。选用和编写税务会计案例教材的原则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充分掌握税法和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一个或若干个相关税种的涉税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等问题,在对企业单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和编写具有典型性财税活动的实务案例,因此,我们在选择和编写案例教材时,选择和编写的税务会计案例要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选择和编写税务会计教学案例时,我们要注意案例间的合理组合,即既有专题性案例,又有综合性案例;其次,案例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案例教材中案例分析题有关税种的涉税计算、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等问题应尽量隐含在案例资料中,以期让学生置于真实的企业财税处理环境中,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自己去挖掘分析企业应该缴纳什么税种、如何计算税款、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如何填写纳税申报表、如何报税等;思考题的数量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关键是要启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问题越能诱人深入,就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印象也越深刻;同时,案例教材的编写还要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和讨论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近年来教授税务会计的课程中,首先注重税务会计案例教材的选择,甚至自己参与税务会计案例教材的编写,在税务会计的课程教授中,选择了对各税种都配有较多税务会计实务案例,把纳税事宜贯穿于企业真实的会计事务中的教材,旨在使学生真正把握税务和会计的关系,并从中领悟到企业会计处理中涉税会计处理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税务会计课程教授中,合适教材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和真正掌握该门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授税务会计各税种时,首先引入经典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置于企业实务财税处理中
例如,讲到营业税会计的时候,笔者首先引入一个教学案例,其内容为一家位于某市的建筑单位前进建筑工程公司,具备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企业资质,主营建筑、装饰、修缮等工程业务。2008年前进建筑工程公司承包了该市三环某标段高速公路3000万元的工程建造业务,由于技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前进建筑公司又将土石方路基、路面等800万元的业务分包给当地一建筑施工单位鸿达建筑公司。前进建筑工程公司(总承包企业)在工程所在地开具了建筑业发票,并向税务机关缴纳了税款。按实际业务收入缴纳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72.6万元[(3000-800)3%(1+7%+3%)];对分包给鸿达公司的工程,前进建筑工程公司代扣代缴了鸿达建筑公司应纳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26.4万元[8003%(1+7%+3%)]。并根据分包合同,以分包合同作为付款和入账依据,同时将自己已开具的建筑业发票记账联和完税联复印给分包企业鸿达公司,作为分包企业入账的依据。试问前进建筑工程公司的处理是否正确?学生在了解案例资料后,能主动地思考该建筑公司要纳什么税,税款如何计算,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通过剖析以上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把所学的税法和会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教师和案例互动,学生会更加有兴趣地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了。
三、开展专题研讨会,促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专题研讨会形式,是一种探索性研究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学生开展某项财税专题的研讨会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学习的一般方法。它是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型院校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例如,在讲完增值税的时候,我给学生留下了以下的专题: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1月1日在全国实施的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给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带来了新的纳税筹划空间,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7-8个人,我在课前拟出一份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并梳理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增值税筹划知识背景、建议查阅的书目和网站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准备,提早拥有讨论时的资料支持,每组根据所布置的专题收索相关资料,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专题研讨会。通过以上专题研讨过程,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系统查找资料;学生对增值税实践中企业如何纳税、如何进行纳税筹划等诸多问题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在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并讨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研究的主动性,并集思广益,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学会了财税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借助企业实际案例资料模拟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财税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通过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进行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还要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实际动手模拟企业财税人员的操作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税务会计理论性、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从而完善科学、合理的财税案例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完营业税纳税会计时,我给了学生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建筑业某公司营业税纳税会计实务案例资料,让学生实际进行会计处理,填写会计凭证,填写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并分小组去地税局实际观察营业税纳税人如何报税。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税务会计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有关的企业、公司实习,实地进行税务会计的操作,增加学生对税务会计这门学科的感性认识,另外,通过实践活动,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专业知识操作能力。
篇6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12-02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在税收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纳税人,税收成为了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重要经济纽带。所以,税务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税务课程主要包括税法,财政与税收、企业纳税会计和纳税筹划等。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到部分企业的生存。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是在危机下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令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所以,企业非常需要掌握税务知识的人才,不仅为企业解决日常经营活动的纳税实务,更重要的是尽量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具体运用到企业战略与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节约企业的纳税成本。
对于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如何向社会输送具备现代税务观念以及理财能力的毕业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我国高职院校税务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做出了思考,谈一些体会。
一、 税务课程的特点
税务是适应纳税人经营管理的需要,将税法基本理论同纳税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税收筹划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兼并、重组等事项做出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最低税负或延迟纳税的一系列策略和行为。税收筹划也是企业理财的一门技巧。税务课程具有法律性、专业性、融合性和筹划性的特点。
所以,税务课程是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审计专业、财务管理以及管理学等财经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税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应用型学科,该特点决定着该课程既要重视理论教学,更加要重视实践教学。
二、 税务课程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传统税务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侧重点,更多地强调了税务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1)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从企业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以经营过程中所经常涉及的税务处理为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地讲授那些企业较少涉及的小税种。
(2) 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比较强,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而对于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
传统税务课程的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的空间,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教材和配套练习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基于我国的税收立法经常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修改的现实,税务课程的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随时更新。但是除了一些资格考试的指定用书外,现在市面上很多教材和配套练习的内容都是比较陈旧的。教材和配套练习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4)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差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没有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税务问题的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容易造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差的问题。
三、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努力更新和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多样化教学,强化实践培养教学方法,探索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把握课程重点
税务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受教学课时所限,应该把这些作为重点,仔细讲授,而可以把那些较少接触的税种作为让学生课外自学的内容。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
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职业课程的设置标准叫做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通过课程各模块的设置可以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可以整合课程资源,避免重复教育带来的资源浪费。
这些教学模块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的模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融入各技能模块中,从而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
税务课程可以按照税法的特点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模块。其中,流转税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依此类推,每一个模块都可以进一步划分若干个子模块。
3.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分析税务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经过加工整理,给学生以实际感受,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以巩固其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务管理的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际的税务问题作为案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做实际工作中角色的扮演,开展分小组的团队合作,通过团队之间的竞争,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始终站在企业的事务层、管理层或者决策层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充分理解企业税务处理的各个环节。
而且,教师应该选择贴近生活,容易被理解的税务案例,充分考虑案例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共同探讨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最优方案。通过自由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创新性思维。同时,多鼓励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4.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增加实训环节
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而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克服两者分离教学的不足,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穿插到企业办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运用财务软件,增强对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训练,特别强调了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如何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与规章统一起来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增加实训环节,模拟网络的纳税申报和专用发票的填写与使用。
财务软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财务工作平台。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实现税务电算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还可以改革税务课程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尝试将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引导高职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 小结
在税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按照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教学模块、准备案例、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以计算机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模块化教学中突出实训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考虑到财经类院校的高职毕业生大量到企业顶岗实习困难相对比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很有必要探索能够提高财经类高职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直接对应企业财会部门的办税员业务岗位,以企业办税员业务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税务登记、税金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会计处理等相关的税收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以企业办税业务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仿真或全真的业务实训,使学生掌握一个财经工作者必备的税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摸索出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更佳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开焰.税法与税务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篇7
营销和财务是企业的两大不同的职能部门,不论从部门还是从职业来看,两者的区别不言而喻,但它们的之间的联系确是相当紧密的,首先,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
1、营销计划和预算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础,而营销计划和预算又必须以货币的形式表达出来以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
2、市场营销中的销售广告费用、营业费用以及存货成本的支出都必须受到财务管理的控制,而财务管理必须对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收入和费用进行控制才能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3、营销活动中会产生一些应收账款,而这些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信用条件以及收账政策对财务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只有通过财务管理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才能使营销活动的成果变为企业的利润。
总之,成功的营销必须有财务的支持,而财务管理又必须以营销为基础,二者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其次,两者又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如果没有有效的财务管理,那么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市场营销计划也就成了空谈;相反,如果没有好的营销计划,企业商品的销量就上不去,那么就没有资金的流入,财务管理活动就会出现问题,可见二者彼此制约。又因为营销中有财务,财务中有营销,那么有些活动既是营销问题又是财务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互相转化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
从营销和财务的辩证关系可以看出,财务在营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人员对财务类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如何组织财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财务类课程均未考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目标岗位群和对财务类知识需求的特殊性,而是随意地将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复制”并“粘贴”到市场营销专业的财务类课程当中,“重命名”为《基础会计》、《企业会计学》、《企业会计知识》或《营销会计》等等,不一而足。主要讲述的内容都是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人员工作的基础知识,是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来组织内容的,不能满足营销人员工作的需要。而且,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财务知识的探讨还非常的少,也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的研究。因此,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财务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市场营销工作财务知识需求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可以大体分为三种:企划型人才、销售型人才和推销型人才。企划型人才处于调研、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侧重于进行销售策划及管理,强调科统筹规划能力;推销型人才处于销售、服务等实际操作一线环节,侧重于对产品和服务的推销,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销售型人才主要处于操作一线环节中的技术岗位,需要拥有比推销型人才更为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侧重于职业岗位的具体操作,强调动作技能和经验技能。这三类人才都具有彼此难以替代其职责。但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后两种,他们在营销工作中所需要的财务知识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1、财经基本技能知识
首先,营销人员在办理销售业务时必然会用到支票、汇票、本票等票据进行结算,对于支票的填写、支票有效性的鉴别、汇票、本票的办理等,应是营销人员必备的财务技能;其次,营销人员会经常出差,出差前要去财务填写借款单借钱,出差回来要进行费用的报销,即差旅费的报销,则有关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的填写、各种发票的粘贴应是营销人员具备的财务技能;再次,营销人员从事营销工作经常会与发票打交道,那么如何开具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及其使用保管方面的法律规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审核要点等也应是营销人员具备的财务技能。
2、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
现金是营销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在企业里对现金的管理非常严格,对不熟悉财务知识的营销人员来讲,很容易出错,产生的后果也很严重,因此有关现金收款和付款中常见的差错、查找现金差错的方法、收款和付款中造成差错的原因、现金收付业务容易发生差错的时间、现金的管理及库存现金的限额等知识,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赊销业务也是营销人员经常会做的,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到期时,顾客很可能会拖欠货款,原因可概括为无力偿还和故意拖欠两种,对这两种应收款项应采用不同的收账方法,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具备收账的技巧。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此,企业应制订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收账政策。营销人员是销售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企业应在营销人员的参与下制订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具备应收款的管理能力,能对应收账款的成本进行分析。
营销人员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都会与存货发生关系,那么如何合理确定库存成本和最佳订货量、保险储备量及产生滞销存货如何管理、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这也是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财务知识。
3、税法及纳税筹划的知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税金问题,与营销人员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和印花税。我国税法规定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要交增值税,如果营销人员销售的货物属于消费税的税目,在交增值税的同时还要交消费税;企业有了盈利就要交企业所得税,营销人员的个人工资、劳务报酬的所得要交个人所得税;销售过程签订的合同要交印花税;所以,税金的计算、缴纳对营销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同时,企业的营销人员还应懂得一定的纳税筹划知识,即可以有效的配合财务人员工作,又可以为企业增资节流。如:营销人员采用委托银行收款的方式将货物销售给客户,按税法的规定,采用委托收款方式销售的货物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发出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即销售的当天就发生纳税义务,销售货款确没有收到,这样公司在没有取得货款前就垫付了增值税。而如果营销人员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以分期收款方式进行交易,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合同约定的收款日,这样公司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取得货款基本是同步的,不存在垫付税款的问题,从而为公司节约了资金。由此可见,营销人员懂得税收筹划对企业的重要性。
4、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知识
营销人员在办理业务前需要先对合作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比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的周转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债务的偿还能力、资金的周转情况,可以有效的避免销售商品发生的坏账,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同时还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必须具备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知识,熟悉各种财务报表的结构和项目内涵的基础上,知道阅读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并能根据财务报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5、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
营销管理的理念是一切以顾客需要为中心,通过市场调研了解顾客需要,开发研制适销对路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信息沟通和促销手段,提供给适当的消费者,通过发现市场机会,创造目标顾客,为企业赢得销售额增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这种目标的实现需要用到管理会计的相关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分析,不仅可以评估一种营销方式为整体效益做出的贡献大小,还可以分析出相应的原因,从而为市场营销的调整提供依据。因此,管理会计的相关分析方法如本-量-利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销售资金需求量预测法、敏感性分析等也是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财务知识。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财务知识体系
我们在上述对市场营销人员在工作中对财务知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又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意见的整合,再结合我们多年的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财务知识体系,如下所示:
1、财务基础知识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与账户
复式记账法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体系
2、财经基本技能
数字的书写
票据的办理和鉴别
借款单、报销单的填写
发票的审核与保管
报销发票的粘贴
3、财务管理知识
现金的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
存货的管理
4、财务报表阅读知识
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
财务报表的阅读
财务报表的简单分析
5、税收知识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法律规定
纳税筹划
6、管理会计知识
变动成本法
本-量-利分析
敏感性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
四、结论
总之,财务知识对市场营销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对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知识体系有个明确的认识和掌握,在将来的营销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更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重视财务思维的运用,不仅能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还能运用自己独具的财务眼光去捕捉商机。
注:本文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095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纪忠.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方经济,2005,(10):21.
[2]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2):112.
[3]张彩江.复杂性:对经济和管理领域中理论认知误区的一个解读[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9.
[4]修淑媛.营销与财务的关系及其协调[J].观察与思考,2009,(03).
篇8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45-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近年来在世界各类高等院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0年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历经四年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CDIO工程教育理念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以生产流程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将现代工程教育概括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交流能力等。
一、CDIO模式与《税务筹划》
CDIO模式的主旨就是如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国际工程师,因此最先在我国的实践主要集中于高校的工程类专业,但是其理念是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阶段将工程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教学培养内容以有机联系的方式融入至载体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学习,这在《税务筹划》教学中同样也是适用的。《税务筹划》虽非工程类学科,但其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入CDIO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改变现行教育中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把《税务筹划》教学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社会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税务筹划》目前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税务筹划》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复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复合性”是指它包含多门学科知识:税法、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应用性”是指其主要是应用性学科,其税务筹划的技术、方法具有实践应用性。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通过税务筹划的技术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达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包括税务筹划基本概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这部分是税务筹划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即掌握了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才能根据会计和税法政策法规和市场的变化制定行之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第二,企业主要税种的税务筹划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税务筹划。涉及到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他税种。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并购活动。这是税务筹划课程的核心部分。第三,国际税务筹划的一般理论以及跨国公司的税务筹划方法及案例。纵观《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倾向于税务筹划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而对税务筹划中的风险涉及较少。
2.教学方法。《税务筹划》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专业性比较强,传统教学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授课教师介绍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辅之以案例来介绍税务筹划的技术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使是案例分析,也是以知识的传递和复制为主旨,主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考核方式。《税务筹划》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其结课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单一、简单的评价方式,结课成绩以期末结课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并参考平时的上课表现、作业和考勤情况。一般卷面占的比重为85%(或70%),平时占的比重为15%(或30%)。这种考核方式没有考虑《税务筹划》课程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部分学生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考试前突击学习、死记硬背,这样得到的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而且给别的同学也提供了坏的榜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税务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和税务筹划的实务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实务部分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他税种的税务筹划,以及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并购活动中的税务筹划。根据《税务筹划》课程的知识体系,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税务筹划基本理论、流转税的税务筹划、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其他税的税务筹划、企业财务活动中的税务筹划、跨国公司税务筹划。对照CDIO能力大纲,各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见表1。
另外,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除了讲解以上内容外,还要强调税务筹划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只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税务筹划风险的存在贯穿于企业税务活动的始终,才能够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随时注意并防范税务筹划风险,保证设计的税务筹划方案取得最优的效果。因此,在以上六个模块的授课过程中,要穿插税务风险内容,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
2.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过程,是CDIO 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与运用。《税务筹划》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筹划的技术要点。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开发各种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CDIO教育模式采取以项目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习组织形式的变化。在税务筹划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转变,宜采用合作性学习课堂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案例合作研讨,该课程的案例教学一般分八个阶段,见图1。(1)布置案例。案例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案例,一般在下次案例分析课上课前,教师把案例内容和要求布置给同学。(2)学生分组。CDIO教育模式要求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一个小组通常由3~6个学生组成。教师布置案例之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合作同伴,组建高效团队――项目小组,在团队中推选出有能力的同学管理本项目小组的学习及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确定其为项目小组负责人或组长。经过讨论明确个人分工,各同学明确自己的岗位与责任。此过程着重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技术协作精神、领导能力。(3)查找资料。项目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案例,根据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学会从图书馆,会计、税收、证券等相关网站上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此过程着重锻炼学生的技术知识能力、推想能力、职业技能和道德能力。(4)分组讨论、分析案例。项目负责人领导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讨论、相互协作,执行计划并管理好时间,学会利用税务筹划基本理论知识,探索学习知识,发挥团队精神,开启创造性思维,遵守职业道德。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5)形成观点,制作PPT。在掌握大量信息、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经过讨论,项目小组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出分析提纲或文稿,并制作成PPT。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写作交流能力。(6)进行PPT演示,实现经验共享。项目小组指定成员进行成果汇报,走上讲台进行PPT演示。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多媒体交流能力、图表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7)由同学提问和点评到校外实务专家点评再到教师点评。同学们针对汇报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汇报同学和小组其他成员解答疑问。校外实务专家根据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对汇报进行点评,并指出在实务中进行税务筹划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授课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和点评,引导学生互动对话,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8)项目总结反馈,形成文稿。各小组根据项目交流情况进行修改,并形成文稿。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和知识发现的能力、总结能力、写作交流能力。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尝试各种角色,培养各方面能力的锻炼,特别是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有效避免有的学生懒惰、“搭便车”的现象,在整个课程的案例分析讨论中,项目小组内部成员的角色宜采用轮换制。在学习中,学生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通过查找资料、案例分析讨论、制作交流文档、交流汇报、同学和教师点评启发等环节进行交流,创造新灵感、产生新观点,并在项目实施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税务筹划知识;同时,学生在交流汇报中也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锻炼了口头交流能力和写作交流能力,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CDIO强调是全面评价,特别是能力评价,应改革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实行多元化考核形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考试应以能力锻炼为主,考试为辅,因此,建议考核的重点为:个人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对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CDIO)系统的能力。《税务筹划》相关理论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考核时采用传统考试形式,但分值只占课程的30%。而对较高的能力目标,则根据案例课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相应的考核。根据CDIO能力要求,设定考核评价大纲见表2。
四、结语
通过运用CDIO教育理念改革《税务筹划》课程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应用型税务筹划人才。
[本文为中国民航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税务筹划优质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晓丽.《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2] 王伟.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探析.梧州学院学报,2012(6)
[3] 秦建华.CDIO――基于“做中学”的教改新模式.教学研究,2011(12)
篇9
目前财务职能主要有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团队管理等方面。现就这些方面,对本年度财务工作做一个回顾。
一、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核算是财务最基础的工作,是各项财务工作的基石和根源。随着集团业务的不断扩张、精细化管理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如何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化、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财务部向上进阶的新任务。为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财务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建立会计核算标准规范,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管理。根据房地产项目核算的需要、根据纳税申报的需要、根据资金预算的需要,设计了一套会计科目表,制定了详细的二级和三级明细科目,并且对各个科目的核算范围进行了清晰的约定。保证了会计核算口径的统一性、一贯性和连续性,按照设置的明细科目和项目辅助核算能直接快速地计算出某个房开细项的收入、成本、费用,相关税金,迅速地计算出土地增值税的增值额,使得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清算工作变得轻松、快捷、明了。
2、重新对原有的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制定,优化后流程更加突出了内部控制,明确了各个流程所占用的时间,对什么时候出什么表、出什么账、出什么凭证,凭证如何传输都做出了明确清晰的规定。保证了财务信息能有序地、按时、按质地提供出来。采用新的工作流程后,工作效率提高了,各岗位的矛盾和扯皮现象减少了,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得到了有效地保障。使项目公司上报集团财务的各类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均达到管理的要求。
二、资金管理工作
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就如“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特别是房地产业进入了新一轮行业周期的历史时刻,国家为调控房地产的经济泡沫,通过各种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目的就是为了抬高房地产业的资金门槛,对整个房地产业进行重新洗牌。随着集团的高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日趋提高。如何做好资金预算?如何做好资金管理成了财务部摆在第一位的头等大事。为此,财务部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相关资金管理工作。
1、逐步落实预算制度,明确具体的收支项目及用途,并对支出项目实行效果评价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果,日常活动中实行零现金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收支款项均通过银行进行结算,有效地保障资金在日常使用中的安全。
2、充分使用承兑汇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2021年共办理承兑汇票15笔,充分利用银行的授信额度,降低了资金成本,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时效性。
3、加强与监管银行的往来合作,充分利用监管资金,保证项目日常运营资金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4、按月编制资金计划,提供资金方所需支付凭证,确保资金随工程进度按时支付,日常费用足额支付。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随着企业的规模的壮大,资金调度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财务分析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一个理性的评价和分析是非常危险的。公司领导对此非常的重视,对财务分析工作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有要求才有提高,财务部在编写财务分析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在网上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房地产的相关经济政策,对比分析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在2021年度定期撰写各类财务分析报告,完善内部的管控指标。
四、预算管理
在集团下达的可控费用额度内,实现限额支出,每月向关联部门发送预算额度指标,提前2-3个月实现费用预警提示,协助预算额度的追加,提供费用支出明细,做到既不突破预算额度,同时确保项目运营费用得到保障的服务工作。
五、税务管理工作
房地产企业涉税环节特别多,相关税收政策也非常繁杂,征税较重,这使得纳税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在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下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减少纳税支出,是财务部税务管理的首要工作。这要求财务在事先、事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审核、筹划将各项纳税支出降到最低。凡事有矛必有盾,在降低纳税支出的同时还要规避税务风险。实现公司经济业务的涉税低风险甚至零风险是税务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1、审核各类收入和付款合同。由于将财务审核加入到了各类经济合同的签订环节,使得财务在业务发生之初就能进行纳税评估和纳税筹划。
2、建立自查与主动申报的双向防范机制。积极与征管税务局沟通,取得征管税务局的理解和帮助,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为企业缓交税款提供外部政策支持。
3、加强税务管理的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在岗位职责中加入了税收政策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每月定期到税局网站上更新下载与房地产有关的税收政策,并进行整理汇编。为以后进行税务管理时提供一份原始参考资料,也为了以后新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地了解了公司的相关税务管理工作提供备查。
六、团队管理与员工学习成长
在这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识,就将面临被这个社会遗忘和淘汰的危险。公司组织安排了一堂堂精彩生动的培训课程和户外拓展课程,使我们能以更积极的工作态度、更睿智的管理思维和更有效的管理工具开展工作。
1、通过坚苦的导入实施培训,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企业管理的深厚内涵,对管理的认识也从中层执行层面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的高度。通过制定出企业远期的战略目标就使得公司各级员工具备更充足的动力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工作。通过实施对日常工作进行考核,提高了员工完成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加强了工作的执行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各项工作也渐渐步入轨道,开始进入一个高效、良性的循环。
2、财务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集团组织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职业态度和素养,了解到如何打造一个合格的管理团队。先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上开始转变,最后带动整个团队朝职业化团队进行转变。一个高效、和谐的职业化团队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这也是集团财务2022年的努力方向,那就是打造一只高效、和谐的职业化团队。
第二章 加强管理不断改进
虽然财务部在2021年有了不少收获、进步和成绩,但还是有一些方面需要注意、改进和加强。
一、 财务团队离职业化团队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应付一些高强度和高负荷的工作任务时团队的配合和协作不够顺畅,会出现一些执行偏差。
二、 合同管理台账有待加强。
三、 成本管控力度还不到位。
四、 全面预算工作没有开展。
五、 各项财务分析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立即开展。
六、 基础工作繁重,集团流程变化频繁,难以开展全面的财务工作。
总之,在2021年,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以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为集团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三章2022年工作重点
根据目前的行业形势、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财务部重点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是财务工作未来的努力方向。一个成功的公司,无一不是在筹资、融资、内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节约成本方面是卓越的。未来的全面预算要立足于公司各部门的当年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安排,财务测算汇总以后,制定全年的财务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重大、紧急的事项允许采用特批手续办理,审批程序按规定办理;由于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管理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有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使之更加完善。
2、加强财务分析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财务分析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了,但仍处在账面上说明分析,就事论事,分析的深度不够。今后,我们要把财务分析纳入日常工作中去。要求财会人员做好分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月、每季的财务报表都要进行分析。比如对资产结构变动的分析,对资产负债的分析、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的分析、长短期负债和偿还能力的分析,对资产分布和资金营运是否合理、资本结构的是否正常、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水平、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还有对损益情况的分析;成本、费用支出的分析;融资贷款情况的分析;往来情况的分析;税赋的分析,等等。
3、积极应对税务稽查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对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了数次现场检查,财务积极配合和应对,对其提出的涉税问题,给予一一的解答,有些问题我们还同税务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取得谅解,达成共识,从而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公司的利益。从长远来看,仅仅疲于应付是不够的,应着眼于未来,做好日常税务风险防范机制。
4、财务管理方面
根据目前的行业形势、公司的发展战略,财务部重点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春节前筹集并支付各建筑施工单位的工程款资金,保证公司顺利渡过年关。
二、追缴集团各子公司的抵房的欠款,扣除业务单位的各类欠款。
三、尝试以项目为周期编制项目预算,通过推行项目预算加强成本管控力度。
四、不断修正工作流程和完善内部控制。提高财务部门对各类经济业务的监督力度。
五、会计重心转移,从业务处理到决策支持;强化会计的“算账”职能,改变过去只算死账不算活账,算小账不算大账的静态观念,从算财务账到算业务账;强化会计数据的“分析”功能,正确理解和应用会计数据,重新设计报表数据分析模型,改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优化财务分析管理机制。
六、加强财务员工素质建设和业务培训。争取在2021年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骨干成员稳定、职业化的财务团队。
综上所述,新的一年,财务的重点工作将立足于资金管控、税务管理、财务分析及内部控制上,可以看出,未来的任务会更重,但是我们要把压力变为动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按照集团的战略部署和安排,认真组织落实,坚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四章 结束语
篇10
一、山东科技大学现行教学计划下涉税课程群设置的现状
该校现阶段会计专业共有普专、普本、学分互认专升本学生三大类型,其涉税课程群课程设置如表1、表2、表3所示。
二、山东科技大学涉税课程群设置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相悖之处
(一)涉税课程群设置尚未做到以管理学为专业基础
管理学从来就是一门建立在多个学科基础之上的综合性或边缘性的学科。从教育部设立的工商管理类学科来看,作为经济学门类下的税收学与作为工商管理类的学科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税法与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的联系来说明涉税课程群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以管理学为专业基础的必要性。
1、税法与企业管理。一个企业的管理活动,概括起来,不外乎是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以战略管理为例,企业战略管理活动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达到目标的途径、采取的措施、目标实现程度(绩效)等步骤。这些经济活动,税收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讲求绩效的战略管理方案,必须充分考虑税收成本的影响。例如,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在百慕大群岛设立母公司,主要目的即在于避税。这是企业设立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一环。就财务管理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不外乎是筹资、投资、耗资、收入和分配的循环过程,这些活动与税收有着天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纳税本身就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税法与市场营销。长期以来,人们并不了解市场营销学与税收学科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企业的合同签订、市场营销方式的选择、营销机构的确定等都要考虑纳税筹划因素,否则,企业可能遭受经济损失。例如,企业外设分销机构,设立地点、设立方式等都对纳税有不同的影响。又如,企业鉴订合同的同时就决定了纳税义务,选择恰当的合同既可以为企业规避风险,又可以节约税款。
3、税法与会计学。税收学与会计学之间的联系点是税务会计。会计学为税收管理的基础,税务稽查、税收管理和税收筹划等课程须以会计作为先修课程,不懂会计,不懂报表就无从学习税务稽查等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等有关会计课程是税收课程的必修课。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优秀的会计都必须正确进行纳税核算、分析,甚至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这说明作为工商管理类的会计学同样需要学习税收有关课程。如税法、税收管理以及税收筹划等课程。
以上分析说明,税收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学有着天然联系,为此,将管理学和经济学分析范式共同列入税收学领域,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性。税收学科的建设需要融入管理学,这就需要调整现行课程体系,将目前的税收课程从以经济学为专业基础改为以管理学为专业基础,使税收学更多地从管理学中吸取知识,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取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管理学科的建设同样也需要税收学的加盟,目前全国高校的管理学科除CPA会计将税法作为必修课外,其余都未开设税法及相应课程,这就使管理学科的建设缺少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为此我们认为应将税法作为管理学的必修课程。
(二)忽视了涉税课程群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纳税实务操作不足。涉税课程群以介绍和操练中国现行税制和税收征管法规及运用为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门财税专业、会计专业、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就业时,应试财税系统公务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执业资格、企业财务人员招聘等的重要考试科目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充分体现高级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办学特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2、缺少实习时间。涉税课程群是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尽可能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如上所述,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毕竟是纸上谈兵,他们需要一个演习的练兵场。这个最佳的练场就是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特别是在所得税汇算期,工作量大,人手紧张,急需大量的懂税收业务知识的人员。我们可与税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安排学生进行短期实习。他们通过为纳税人税务登记、代领发票、申报纳税、建账、制作涉外文书,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这样一方面可解决税务师事务所人手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又给学生练兵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值得尝试。
三、基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涉税课程群的建设与创新
(一)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专业性,注重实用性
课程体系是教学工作的总纲,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涉税课程群应当在符合其内在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学科交叉,内容重组,在遵循逻辑性、体系性和开放性三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体现学科的继承性和开放性。
1、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具体而言,针对税法课程的相关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专业进行,如财税专业,在税法课程开课之前,应开设财政学、税收学、财务会计等课程,税法课程可设置54学时;而财会专业,在税法课程开设之前应开设财政学、税收原理和财务会计等课程,税法课程可设置72学时,以突出税法课程在财会专业中的重要性;其他专业,在开设税法课之前应开设财政学等课程,并且将《税法》课程改为《税收学》,可以设置54学时,让学生对税收理论和基本税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把握。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税法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一定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置的层次性。结合我系的学生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对于会计专业的专科学生,涉税课程群的课程设置为财政学(54学时)――税法(54学时)――税务会计(36学时);会计专业的本科学生,涉税课程群的课程设置为财政学(54学时)――税法(54学时)――税收筹划(36学时)――税务会计(36学时);会计专业的中外合作学生,涉税课程群的课程设置为财政学(54学时)――税法(54学时)――国际税收(36学时)。这样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税法相关课程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税法知识的不同需求。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创新性,注重整体性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是首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现在的税法教材内容越来越翔实、丰富。在教学计划学时少(一般只有54学时)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而满堂灌,在有限的讲授时间里,不分轻重缓急、照本宣科地讲授教材内容,就会造成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得到越少;教师越是面面俱到,学生的印象越是模糊,结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为此,必须要遵循如下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是注重授课对象差异性。对于财税专业、财会专业的学生,应注重税法实务,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经济学、工商管理、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应注重税法理论和实务并重的原则。二是考虑未来工作中的有关知识的利用度。我国现行的税种有20多个,但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频繁的只有10多个,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这些内容就应为教学重点。三是适当关注每年CPA考情变化。CPA是我国目前繁多的会计资格考试中权威性和价值量较高的考试之一,而税法属于五门考试科目之一,其考题的质量较高,其考试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税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教师适当关注每年税法考题及其变化,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尊重税法时效性的体现。
2、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大班理论授课和小组研讨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大班理论授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五讲教学”(讲重点、讲难点、讲热点、讲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在把握课程内容整体逻辑体系的基础上,了解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借助于问题教学、启发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内容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把握课程内容的整体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案例教学为例,目的是用会计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典型案例重现实际情境,通过解析案例,让学生在回放的实景中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受到启发、学会思考。小组研讨以上市公司真实案例为背景资料,通过组成研讨小组,开展合作性教学。合作性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案情介绍、布置思考题、小组课下准备、课堂集中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点评等步骤,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剑文,熊伟.中国税法学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法学,2001(5).
2、陈少英.中国高校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2005(1).
3、张源.《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2).
4、康世硕.案例教学法在“税法”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5(5).
篇11
另外,在会计科目“应交税费”下面设立明细科目。刚才说过的,营业税费的计算时相对简单的,但是增值税的计算较之营业税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并且,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为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包含缴纳税费时的申报、税票的认证和抵扣、税务筹划等业务,这些业务为企业的发展来说成为了一个危险区。加入真的有一个涉及税收的项目操作错误,就会发生企业风险的情况。
(二)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报告的影响
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的表中,营改增的变化在会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和“应交税费”科目里表现出来。我国的很多公司都是必须得有部分固定资金的,尤其是建设高速公路,道路桥梁施工等的企业,是需要有十多亿的固定资产。增值税将从固定资产中减除,固定资产将会减少,而企业的负债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增值税如果有发票的话,是可以抵消的,但是,有时候,增值税的缴纳是不会给发票的,导致企业的负债增加。进而对企业的资产产生一些影响,甚至,信誉问题也会降低。
在企业会计所制作的利润表中,增值税和其他的税务很不一样,在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之前,企业的总收入是包括所得税务的,然而,现在的收入却是减去增值税之后的,在这方面来看,企业的收入明显的是减少了的,但从整体上来说,企业的收入是没有变化的,因为企业的利润和收入是一定的。而且在公司的利润表中,增值税也没有再进行记录。企业会计的记录,不光只有负债表和利润表,还有现金的流量表,现金的流量也有很大的改变。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前,企业对税费的收取都有详细的数据记录,而现在,营业税不收取了,所以,企业在营销和投资上面的税务明显的减少了,而税费减少,导致了现金流量的增长。营改增之后,还有了一项利于企业的优势,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扣增值税。这一优势是在营改增之前没有的,有了这一优势,企业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机械设备等的购买,促进了资金流动,增长了投资资金。
二、应对影响的具体办法
(一)进行宣传,打造良好环境
要想让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项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必须加大对这一政策的宣传力度,可以展开学习课程,并对员工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这样使得所有人员都能够熟知要求和规定,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管理技能水平。对于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具有推进作用。如果参加营改增政策的工作人员,能够学习到政策的具体内容,可以提高政策进展的速度,保证其政策顺利进行开展。
(二)对于发票的管理
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进程当中,企业最重要的一项问题之一就是对于发票进行管理。国家已经制定了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规定,所以企业在发票管理过程当中应该遵循国家提出的管理规定,将发票管理工作做到最好。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营改增政策的顺利进行与对发票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对于虚拟开具发票的事情要严格控制,因为这有可能造成一系列风险。除了对于发票进行管理之外,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更应该进行加强。
(三)对内部的控制
对于银行业税务改为增值税的这一项政策,是很有必要进行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加强内部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加强内控可以使得其一样,免受风险侵害,还能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规划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当经济发生比较大的变动之时,企业还能平稳运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项政策对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业务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这一项政策。其实对企业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企业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上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这一政策进行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在营改增政策正式实施的过程当中,应该正确分析,每一个阶段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关键问题都要进行梳理,最后确定政策规划,进一步消除金融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
(四)加大政策力度,建立完善体系
营业税改增值税这是国家很重要的一项政策,至今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政策的极影响,被每个人看在眼里,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问题,与最开始确定的目标有一点相违背。不过总体看来,这一项政策的积极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国是从2012年开始实施这一项政策的,对于参加这一政策试点的地区应该进行严格的规范,如果政策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体系。这样可以为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政策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将这一项政策,作为重中之重,不可忽视。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企业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的创新性,对于以前旧的思想观念,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要进行剔除。
(五)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篇12
(二)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立足于武汉市某高职院校财经学院,在在校生中进行了调查,同时在与学院合作密切的企业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中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内容及方法
调研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企业税法类岗位的任职要求调研,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对现有税法课的评价及学生的需求调研。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调研主要在校企合作企业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进行,我们采用的是访谈的办法,调查者与企业相关岗位的负责人通过预设问题的交流,收到反馈信息,再进行整理;学生的教学评价和需求调研则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评析
(一)岗位调研
岗位调研主要通过企业走访的形式进行,在校企合作企业和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了访谈,首先了解了企业会计类的岗位设置情况,以及用到税法知识和纳税技能的岗位,其次是岗位对任职能力的要求,再次是岗位任职能力的选取标准。
访谈中了解到的会计类岗位有出纳、财务会计、税务会计、销售会计、办税员、成本会计等岗位,由于每个企业的规模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岗位设置情况也不同,岗位的名称也有区别。经过统计和总结,最终将会计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概括为企业的出纳岗位、记账员岗位、办税员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统计员岗位、内部审计岗位、注册会计师助理岗位等基层工作岗位,在基层工作岗位积累经验之后,还可以面向会计主管和财务管理的岗位。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面向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的这些岗位,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学生既要具有这些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会计专业所有的课程设置都应该围绕岗位的设置和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设计和排序,而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办税员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这门课程也是其他各项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之一。
进一步对办税员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进行了解,办税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依法处理企业与国家的经济与法律关系,依法办理纳税申报,按期核算缴纳各种税费,接受税务机关及中介机构的纳税检查。具体工作流程为:办理税务登记;完成发票领购、使用和保管;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办理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申请延期申报;申请退税等。
再对办税员工作的依据进行了解,也就是岗位任职要求的选取标准。首先,办税员的工作是在国家的税制管理体系下进行,所以各项税法、税收法规、征收管理条例是办税员工作的首要依据;其次,办税员作为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对企业的业务非常熟悉,对企业所在的行业的税收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解读,办税员的工作要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依据,要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
(二)学生教学评?r及需求调研
为了了解目前税法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对已经上过税法课程和正在上税法课的14、15级两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目前学校设置的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1.教学内容。对课程的难易程度和课程内容的适用性进行了调查,如图1、图2所示,学生反映课程内容较难的占了较高比例,对课程的适用性也反映出理论偏多。结合课程改革的现状,本课程已经在教学内容的改造中删掉了多余的理论知识,注重学生职业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学生评价反映出来改革没达到预期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课程改革治标不治本,没有配套的资源,很多新的方法和理念没有落到实处,想给学生进行实训,却没有全面完整的实训背景材料,想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枯燥的法律知识,却没有辅助的工具,所以,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
2.教学方法。在调查中,统计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频率,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喜欢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并且还请学生给出了一些教学方法的建议。
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用到了多种方法,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具体运用上还是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喜爱的则是一些操作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模式。甚至有学生设想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现场教学法、软件教学法、网上教学法等。如表1所示。
分析调查中出现的教师使用的方法与学生期待的方法之间的反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税法课程的特点影响,税法课程的信息量很大,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法律条款很多,要掌握好了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介绍的内容很多,操作的少;第二,教学资源不足,虽然课程本身有法律法规复杂的特点,但如果教学资源可以配套,很多枯燥的知识点是可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教学资源。学生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资源有:教材、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税收案例、税法MP3随身听、纳税文件、纳税表格、税法学习图表。学生觉得最有用的资源有:税收案例、纳税表格、电子课件。学生建议增加的资源有:更多企业一线的案例、仿真实训案例、纳税软件等。
现有的教学资源形式很多,但内容不够系统,这些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目标也不太明确,有些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这应该是教学资源建设改革的重点内容。
三、 存在问题与建议
篇13
二、“营改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负的影响预测剖析
可抵扣进项不足,税负增加的可能性很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土地使用、建筑行业、设计、勘察、金融等。 在销售额一定的情况下,原先征收的营业税税负稳定,但“营改增”之后,企业的税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项税额。
比如:某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两年内已经完成项目的营改增前后税收负担的变化测算记性具体计算:
wy项目工程结算收入为87,200,000元,工程成本为80,077,897元。
yw项目工程结算收入为128,500,255,27元,工程成本为118,983,46元。
销售税额为:
wy项目工程销项税额=87,200,000÷(1+11%)×11%=8,641,441(元)
yw项目工程销项税额=128,500,255(1+11%)×11%=12,734,2609(元)
进项税额为:
通过对该单位各项数据的总结分析计算得出,wy项目全部可以取得进项税的情况下其进项税收为6,837,802.17元,而部分取得进项税的时候则为3.493,419,67元,yw项目为9,942,917,66元,部分取得进项税的情况下为5,105,454,77元。
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情形之一:材料可全部扣税情况的税负
Wy项目应交增值税额= 8,641,441-6,837,820=1,803,621(元)
增值税税负=1,803,621÷87,200,000=2.07%
Yw应交增值税额= 12,734,260-9,942,915=2,791,345(元)
增值税税负=2,791,345÷128,500,255=2.17%
情形之二:部分材料可扣税情况的税负
wy应交增值税额=8,641,441-3,493,420=5,148,021(元)
wy增值税税负=5,148,021÷87,200,000=5.90%yw
应交增值税额=12,734,260-5,105,454=7,628,806(元)
增值税税负=7,628,806÷128,500,255=5.94%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营改增”的若干策略
(一)提高成本结构的可抵扣比例,提升项目的现场管理能力
营改增中在可抵扣进项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能够弥补这些不足,房地产开发领域的财务人员在小项目中,不能够进行增值税抵扣,其次要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对于增值税的认识,进行相关的培训讲座,训练相关的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全面掌握营改增的相关规定内容,通过提高成本构架的可抵扣比例来实现对于营改增中进项中存在的不足。
(二)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应对税改带来的各种纳税筹划风险
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正确处理税收成本测算工作必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营改增推行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以及涉税风险问题进行重点培训,强化财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针对新的税收相关制度以及重点的税收条例,开展公共讲座,或者是课程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对这些条例的进一步推广,除了要坚持理论性知识的培训,企业还应该从财务中筛选一些能力较强的工作者,进行营改增的相关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各种新型的技术。
(三)强化员工“营改增”意识,做好增值税票据的管理及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