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听力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元认知计划策略概述
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即用于了解学习并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来控制学习的策略[1]。他们认为,计划策略是“为书面或口头交际的组织制定计划”,主要包括预测结果、安排时间等。Zimmerman 和Pons在策略研究中也提到,计划包括 “对时间的选择与安排”。此外,Wenden等学者利用访谈等方式,根据不同社会环境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活动,把计划策略概述为“学习者对语言目标、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优先考虑的语言项目、学习语言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所做出的决定” [2]。Stern在1975年的开创性研究中,根据其自身对语言能力的本质的认识以及第二语言学习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优秀语言学习者使用的十大策略,并以计划策略为首。他认为,计划是指“根据个人学习风格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 [3]。Michael Rost 在听力学习的元认知策略研究中,把计划策略详细解释为提前组织、定向注意、选择性注意与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对某项听力任务的目标确定”、“对听力要点的关注”、“对听力动机的管理”等[4]。
国内的文秋芳教授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她按照Skehan的信息理论模式,提出了双维度的策略归类框架。而在语言学习的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三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其中管理策略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等。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要求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5]。此外,一些外语教学与研究人员在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中,结合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计划策略细化为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预测重点难点、选择注意力、安排时间等。他们的调查结果还表明,听力计划策略是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之一,不仅不被学生重视,也受到教师的忽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阐述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听力学习。
2 大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运用情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和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2名大学生,其中英语专业62人,非英语专业140人。调查方式为问卷与访谈相结合。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动机的选择题;第二部分为课外听力计划策略的调查,包含12项与计划有关的策略,分为目标计划、时间计划、材料计划、方法计划四组,采用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分为五级选项(如1=从不,5=总是)。问题的设计主要根据笔者在访谈中获得的信息,并参考国内外学者对计划策略的概述与定义以及相关研究结果。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202份,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其中英语专业62份,非英语专业136份。笔者运用SPSS 13.0对问卷所得数据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判断非英语专业与专业学生在计划策略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策略的使用与听力学习观念、动机之间的关系。
3 调查结果和讨论
3.1 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
表1显示,受试者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为中频率(2.5
如表2所示,两组受试在总体情况的差异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t=-9.877,p=0.000),而且在各组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产生差异的原因显而易见: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听力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基础课,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而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听力只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一部分,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课外时间的投入了。此外,在四组策略中,材料计划与目标计划的差异尤为显著(t值分别为10.174和8.459)。可见,专业学生对听力学习有更明确的目标,在课外更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水平的不同风格的材料进行听力练习。
3.2 计划策略与学习观念、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文秋芳认为,观念对策略的使用有相当的影响。学生的某种观念越强,使用相对应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作为一种日积月累又不断变化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因此动机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6]。本研究中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是否受到自身学习观念与动机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关性检验进行判断。
由表3可见,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观念和学习动机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
表3还显示,学习动机与计划策略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属中相关(0.6
3.3 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
元认知知识是调节学习的关键。Vandergrift认为,听力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者知识(Person knowledge)、任务知识 (Task knowledge)与策略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学习者知识是指对自身语言学习情况以及对个体学能、动机等对语言学习影响情况的了解[7]。具备充分的学习者知识能促进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课外听力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对学习时间、材料与方法进行计划。任务知识是指对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本质等方面的了解。学习者对任务要求的理解以及选择对应策略满足要求的能力对计划策略的有效使用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不成功者往往缺乏选择正确策略所需要的有关任务要求的元认知知识[8]。学习者对任务的充分了解与分析有助于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策略知识包含对获得学习目标所需的有效策略的了解,例如促进听力理解的总体策略和具体策略。学习者制定的计划只有在自我管理、评价等其他元认知策略的协助下才能得到实施,从而产生效果,因此缺乏策略知识不仅导致计划的不完善,还影响计划的顺利实施。
4 本研究对听力教学的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计划策略的主要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正确的元认知观念与合理的元认知策略能加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9]。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听力课堂教学中融入元认知观念的强化与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与培训,培养计划、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逐步将听力教学模式从“以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教师可帮助创造课外听力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此外,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和积极情感,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确立学习目标并制定合适的听力计划,并适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弥补课堂听力教学时间上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听力学习。
参考文献:
[1] O’Malley, J.M., Chamot, A.U.& Küpper L.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1989, (10 ): 418-437.
[2] O’Malley, J.M.&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6-111.
[3] Grenfell, M. & Harris V. Modern languag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35-40.
[4] Rost, 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54-157.
[5] 文秋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的理论争端[A].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C].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篇2
一、展览主旨确定
无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陈展策划的第一步都是要确定展览的主旨,即Big Idea,这是整个展览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思想。一旦确定了主旨,展品的选择和组织、说明牌的内容与线索、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主旨展开。主旨在宏观上应该具有普遍的认可度,它不受参观者国籍、民族、种族或性别等的影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观点。比如《恐龙星球》展厅的主旨就是“化石是帮助我们了解恐龙的线索”;《带我去中国》展厅的主旨是“当我们认识了不同的文化,我们就能接受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这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而已”。
二、陈展空间设计
确定了展览主旨后,主创团队就要为展览搭建框架。儿童博物馆收集藏品不在于藏品的稀缺性,而在于它们是否能够在阐释或教育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展厅中,很多展品都是可以触摸和操作的。与国内很多博物馆根据藏品制作展览不同,TCM是有了新展的意向后再根据主旨选择展品,或租借,或制作,或购买,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在“家庭学习”这一框架下充分动手动脑,沉浸式学习,通过参与、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获得有益的博物馆体验。
在空间设计上,TCM通常按模块(model)来进行布局,比如《孩子的力量》展厅,就以安-弗兰克、露比・布雷吉斯和雷恩・怀特三个孩子的亲身经历为模块,讲述他们通过文字、行动和语言的力量促进世界改变的故事。《神圣的宗教之旅》展厅则通过5位青年在耶路撒冷西墙、麦加大清真寺、印度恒河、印度菩提伽耶和墨西哥城瓜达露佩圣母圣殿的见闻为模块,讲述不同人们的朝圣之旅。《带我去中国》展厅则通过中国人的住房、市场、餐馆、生态环境、艺术与文化等模块展示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文化。在展示用色上,不同的模块展示背景用颜色进行区分,用色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身心特点,鲜艳、活泼,充满童趣;设计风格紧扣时代和地区特点,力求烘托展品的时代背景。
TCM的展览制作通常依靠本馆力量完成,如《带我去中国》是继《带我去埃及》后的“带我去”系列的第二个展览,筹备期5年。从董事会批准立项到展览开幕的这5年间,关于展品和展览设计、筹款、教育活动的会议平均每周一次;占地约900平米的展厅,展览设计及制作费约40万美元(不包括灯光、地毯、视频内容等)。展柜、展墙、展品、说明牌和海报等通常都是该馆的木工、漆工和印刷工自己制作或旧物利用改造完成。
三、展品组织与实现
对陈展进行模块布局后,接下来主创团队就要挑选合适的展品进行陈列组合、设计展线。评估部和陈列部、教育部会联手进行若干个周期的观众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拟陈列展品的认可度、接受度和期望程度,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国内博物馆先设计陈展,再考虑教育活动不同的是,TCM的教育活动与陈列展览是密不可分的,观察、触摸、操作等动手动脑的体验活动本身就是陈展的一部分。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TCM也有一套符合“家庭学习”理念的技术进行支撑,比如动手活动须考虑2人以上完成的项目――以实现家庭成员间“合作与解决问题”学习的目的;展览传达的内容既要考虑观众已知的知识点,也要暗合他们渴望了解的知识层面――以实现“提高”的学习目的;展品说明牌通常都是启发式的提问,以帮助孩子和家长迅速地将展品与思考和学习关联起来等。
篇3
1.名词喻 (noun metaphors)
名词喻在英语应用中更容易辨认,理解性更丰富。正如韩礼德在谈论语法隐喻时指出的那样,“隐喻表达方式是所有成人语篇的特点”,而“名词喻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利的方式”。名词喻是由名词构成的隐喻,用A事物来形容B事物,但过程中不会出现like或as的比喻词。例2014年12月六级听力对话Conversation Two第12题中的strings,及例2015年6月六级听力对话Section A第一题中的tongue.
2.动词喻(Verbal metaphor)
顾名思义,动词喻是由动词词义的转义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句子中的主语或宾语与动词之间的逻辑错位。例2014年12月第(三)套六级听力对话Section A第2道题中的dropping。
3.形容词喻(Adjective metaphor)
形容词性的隐喻体现了思维的隐喻性,人们将A类事物的特征表现在B类事物上,因此获得对B类事物的认识。例2014年12月第(二)套六级听力对话Section A第二道题中的asleep。
4.谚语型隐喻(Proverb type metaphor)
在谚语型隐喻中,本体为谚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喻体为谚语的语境意义,喻底为由谚语本体意义和语境意义抽象而来的意义。例2014年6月第(三)套六级听力对话Section A第六道题中的East,west,home’s best。
二、隐喻对英语六级听力理解的作用
学生想要熟练掌握英语六级中出现的隐喻,需要平时积累大量的隐喻现象。在积累隐喻的同时,我们会接触到大量英美人民的文化、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在英语听力过程中会出现大量英语学习者不熟悉的隐喻,但这些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已经根深蒂固,因为隐喻能力和自己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环境有关系。好比当我们向英美人民说“你像林黛玉一样”,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就会知道这句话含有什么意思,是说你娇弱,体弱多病,多愁善感。但对于没接触过这个隐喻的人来说就并不了解其中的深意。在2014年6月的真题中:
M:Er,so what did you do?
W:Well,I didn’t drink any alcohol or coffee,and I didn’t eat any meat or rich food.I drank a lot of water,and fruit juice,and I ate the meals on the well-being menu.
Q: What did the women do to follow the well-being menu.
A.Took balanced meals with champagne.
B.Ate vegetables and fruit only.
C.Refrained from fish or meat.
D.Avoided eating rich food.
对话中出现了rich food 一词,这是一个形容词隐喻,直译过来是丰富的食物,隐喻意义是油腻的食物。对话中女士说自己不喝酒和咖啡,还不吃油腻的食物,因此我们判断答案为D。在美国,当地人喜欢在饮食上会摄取许多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品,它们将这些食品称之为rich good,即油腻的食品,而不是丰富的食品。
隐喻的关键是理解整个话语的含义。因此,要想真正理解隐喻的含义,就必须把隐喻的理解与应用建立在说话者和听者之间共享要领的基础上。每个人对隐喻的理解因为不同的经历及不同的文化而造成意义的偏差。对隐喻的学习在字典里是找不到的,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传统习俗中。靠平时积累考试当中的隐喻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应试的需求,平时我们在观看美剧或者电影的时候,可多留意其中运用到的隐喻,并理解隐喻表达的含义。多和英美人民交流,了解国外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当然少不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多讲解一些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无意之间学习到隐喻现象(陈卫娟,2012:75-77)。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研究和讨论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可以给学生多观看一些具有隐喻性代表的电影或电视剧。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对隐喻的理解是否透彻直接影响学生在考试当中对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当中有着重要地位,我们应该在接触英语的一开始就注意隐喻的重要性,不断地在听力、阅读和写作中积累隐喻,克服对隐喻的恐惧(姚毓琦,2013:179-180)。今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新颖的隐喻,提高隐喻能力,更准确地理解考试中的隐喻意义。
三、结语
隐喻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英语六级的考试当中隐喻不可缺少,在英语听力中出现隐喻,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听力理解的难度,但是在学习隐喻的过程中扩大了学生英语文化视野。隐喻的应用作为英语六级考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见隐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隐喻知识提高隐喻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困惑,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和应试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听力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信息量大,词汇面广,句式复杂、语速快;在题型设计上少选择判断,多回答问题和填充表格,需要填充的信息多,这些都对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听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CAI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变换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的优化整合,提高听力教学实效。
一、做好听前准备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听前活动要使学生明白听得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以及处理关键词。
为了在听力活动中更多地实现师生间及生生间的积极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在听前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预设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式讨论题。至于话题的选择,首先应考虑与听力材料的内容一致,以很好地反映材料的核心思想;其次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出学生熟悉、有话可说的讨论题。
模块一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话题是成长的烦恼。在进行听力训练前,我在投影上显示出下列讨论话题。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互相“倾诉”成长的烦恼,然后把话题引到与父母间的关系上。
1.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2.Do your parents allow you to have fun things,such as playing basketball,reading comic or watching TV etc.?
3.Do your parents and you understand each other?
4.Talk about your unpleasant experience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
这四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第一个话题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开口。通过第二个话题的讨论,学生学习了comic这一生词,为下一步的听扫清了障碍。这四个话题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再如模块三第二单元Task “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的话题是“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world”,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文化缺乏了解,我将课本上有关这一话题的插图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解释同时引出cultures这一话题,然后和学生进行对话: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In which country do you think they are in?
3.Can you enter the house with your shoes when in Japan?
4.What are the feelings of the host?
通过对话引出slurp,spaghetti这两个生词,这样为学生扫清背景知识与生词障碍。
二、优化听时设计
从初中英语到高中英语,无论听力内容、题型设计还是听力要求都是一个大的飞跃,要捕捉的信息量大,理解难度高,部分学生很难完成听力任务。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部分听力题型加以改编,用课件形式展示出来,降低听力练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听整体。让学生听懂大意,即Listen for a general idea。我提醒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句上,只要听懂大意即可。如模块三第二单元Task “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 Step 1:Filling a chart,这一听力有关美国common gesture的含义,涉及的国家及其手势比较多,学生们普遍感到困难,我从整体考虑,特准备了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listening mainly about?
(2)How many common gestures does the speaker mention about?
(3)Are the common gestures the sam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对以上问题,即使是基础弱的学生也都回答出来了,因而这一步能帮助学生树立听的信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听细节。在听懂大意基础之上来听细节,即Listen for details。模块三第二单元Task “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 Step 1:Filling a chart共有九个空需要学生边听边记。第一、三、四、六、九空都是一个词,而二,五,七,八是多个词。在听第二、五、七、八空时可以按暂停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记。再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第一单元Task “Telling a Story” Step 1:Completing a checklist,Part B共有八个问题。如让学生都听,一是速度快,问题多,学生感觉有难度。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听单数问题,另一组听双数问题。听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如果学生有疑惑,也可再放两、三遍直至听懂。
3.再重听。再听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影响听时练习效果的原因,也就是找出没听懂的原因,积累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二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所听材料进行语音、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这一步是保证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
篇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02-93-02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1979年我国普查资料高血压发病率为3%~9%,与欧美多数国家发病率10%-20%相比,发病率相对较低。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5000万人,有明显的北高南低的地区差别。我国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①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8.64Kpa(140 mmH曲和(或]舒张压≥12.1Kpa(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将高血压分为1、2、3级;②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者。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开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高血压病人群对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健康行为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但由于现阶段药物尚不能根治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这就要求高血压病患者坚持使用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切忌忽用忽停.应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而社区高血压人群的遵医行为仍不容乐观。
本文采用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前后患者血压、BNI、血脂、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监测血压变化情况等对比研究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血压、提高认识是有效的管理方法.现将我辖区2006年9月~2006年12月已确诊的高血压病病人60例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颁布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60例高血压病患者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9.7岁。BMI≥25%的39例,系统管理组13例,对照组(1)13例,对照组f2)13例;60例患者均为脑力劳动者,且平时运动较少;吸烟者47例,系统管理组16例。对照组(1)15例.对照组(2)16例;嗜油腻饮食者48例,系统管理组17例,对照组(1)15例,对照组(2)16例;喜甜食者39例,系统管理组13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2)12例;血脂异常者5l例,系统管理组18例,对照组(1)17例,对照组(2)16例;有家族史者42例,系统管理组14例,对照组(1)13例,对照组(2)15例;有糖尿病24例,系统管理组9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2)7例;有冠心病17例,系统管理组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2)5例。1.3方法随机选择观察20例高血压病病人,除常规药物治疗、运动指导、戒烟限酒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对其进行系统管理及做家庭健康评估(包括家庭居住环境、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族史、月人均收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等进行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至少1周查一次血压(有需要者1周查多次)。根据血压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并把各种情况及时录入系统随访表进行对照。对照组(1)20例也进行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但不进行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对照组(2)20例只进行药物治疗不进行健康教育、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
1.4统计学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 3月后系统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组fA组1及对照组(1)(B组)较对照组(2)(C组)血压、BMI、血脂、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监测情况等方面明显改善(P≤0.05)(如附表)。
篇6
二、自动化考试的操作流程、内容、题型及评分
1.考试的操作流程
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即通过建立大型题库和评价标准系统,实现人机对话,出题、考试、判卷、结果反馈全部由计算机完成,实现考试和评估的全流程自动化。其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2.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的内容、题型及分值
听力口语考试作为中考的组成部分,以交际性语言测试思想为理论基础,依据《课标》中对“语言技能”五级规定中“听”和“说”的目标和要求,并根据人机对话大规模考试的特点来定义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的测量目标。
听力和口语考试的题型及分值分布具体如下(见表1):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分听力测试、口语测试两部分,共四大题,满分30分。听力部分包括“听对话回答问题”和“听对话和短文回答问题”两种题型,各占10分;口语部分包括“朗读短文”和“话题简述”两种题型,各占5分。考生考试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中考英语总成绩。
3.自动化考试的评分
考试结束后,考生的考试数据上传到阅卷服务器内,机器对考试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听力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可以实现电脑自动评分。口语进行电脑自动分档评分。评分系统根据设定的评分标准,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考生朗读和表述能力进行评估:(1)完整性。“朗读短文”题检测考生能否顺利读完全文,以及顺利读完的话语比例;“话题简述”题检测考生能否完整表达题目的语意,以及清楚表达的语意比例。完整性特征是评分的起评基本特征。(2)准确性。针对单词部分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单词的元音、辅音、重音发音的准确性。(3)流利性。针对句子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语速、插入(重复、修正)、连读和失去爆破、弱读与同化等。(4)韵律性。针对句子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意群、停顿、节奏、重读弱读、语气语调等。
三、自动化考试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由表2可见,2009年以来的四年中,2012年的听力均分、口语均分及总均分最高。2012年全省口语平均分8.36,说明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的口语水平达到或超过了优良;全省听力满分率比前三年有一定幅度提高。四年中,虽然考生和试卷都不同,但听力均分、口语均分及总均分的变化说明江苏省初中英语教学,尤其是初中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了扎实的提高,“哑巴英语”的现象正在得到真正的改善。“人机对话”评估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改善和帮助英语教学是积极、有效的,这种方式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以使江苏省中小学英语教学能站在全国基础教育的前列。
从听力口语等级的统计情况来看(见表3),四年里,全省优等率呈现了上升趋势,而低等率则明显下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江苏省初中毕业生英语听力和口语总体水平正在提高。
2.听力测试情况分析
听力的第一部分“听对话回答问题”测试考生对日常交际用语的理解。2012年的数据表明(见表4),全省范围内,“喜欢和不喜欢”等十个功能意念的平均得分率均在80%以下,说明考生对这些功能意念掌握得不够理想,应引起教师重视。
第二部分“听对话和短文答题”测试考生对某个话题的对话或独白的理解能力。如表5,2012年的对话、短文1、短文2共计22个话题。这些话题的平均得分率基本接近或超过80%,其中“节假日活动”等8个话题的平均得分率超过了90%,这说明全省考生对这些话题的对话和独白都较熟悉,能从中提取主要信息完成答题。
3.口语测试发音错误情况分析
考生发音问题主要表现在:辅音发音太重、元音发音不准确、不按意群停顿、语调生硬不自然、语速过快、吞音现象严重、重音不准。不少考生对朗读短文中出现的连读、句子重音、句子意群划分、语调,韵律节奏、流畅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全省初三考生英语发音的错误情况存在一定共性,四次正式考试虽考生和考题各有所不同,但前十位发音问题则有许多相同性。如出现四次发音错误的有四个:/e/、/?藜/、/t/、/?藜u/;三次发音错误的有六个:/?藜:/、/i/、/z/、/?覸/、/?夼/、/v/;出现一次的有五个:/?藓?藜/、/?蘩/、/d?廾/、/p/、/i:/。可以看出,每年考试分析报告中发音错误的及时反馈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各地语言教学的针对性。比如:2009年中考发音错误比率最高的/?藜/,其错误率已由2009年的8.75%下降为2010年的5.46%、2011年的4.90%,2012年中考的错误率则为4.43%,呈现出持续的下降趋势。
四、听力口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考试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语言学习的积极导向作用表现在:测试的结果不但能判断外语教学目标设置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而且能反馈和控制外语教学活动。正确地运用考试的导向作用能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学。笔者认为,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分析对初中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有如下启示。
1.结合“语音板块”教学,夯实学生语音基础
语音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语言的一种外在形态。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因为语音学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语音习得是英语教学和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语言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音、辨音和模仿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字母读音和了解基本的读音规则等。初中起始年级尤其要利用初中教材中的语音板块,强化语音教学,要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语音规则,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拼读和拼写能力,能够用语调表达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教材语音板块着重训练学生的发音、重读和语调等的同时,对测试反馈的考生的发音问题和朗读短文中出现的连读等方面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使测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真正得以体现。
2.利用“阅读板块”教学,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能力
教材阅读板块的阅读材料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英语,鼓励学生多听教材阅读板块的录音,反复模仿和朗读。模仿既是一种练习形式又是学习语音语调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反复跟读直到流利地复述或背诵。朗读是训练语音、语调、语流,训练口语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性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了解熟悉流利纯正的英语,增强语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复述课文,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注重“综合技能板块”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牛津初中教材“综合技能板块”中听力部分和口语表达部分涵盖了《课标》中“功能意念项目表”的内容,如问候、介绍、建议、问路、购物、就餐、旅游、打电话、谈论天气和家庭生活等,语境真实。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单元话题,让学生根据所听录音或屏幕上呈现的图画,针对具体问题或者日常交际情景作出正确反应,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丰富的交际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给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操练,鼓励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加以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落实“项目板块”教学,发展学生语言技能
牛津初中教材每3个单元后设置一个“项目板块”,每个项目板块包括了前3个单元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技巧。项目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得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创造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技能的机会。在初中开始阶段,项目活动以听和说的活动较多,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的四项语言技能都得到充分展现。落实教材项目活动的教学,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语言能力(如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采取多样形式,坚持英语口语测试
语言测试是衡量外语教学成效的主要手段,也是外语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测试既为教学服务,又直接影响教学。在平常的教学和期中、期末考试中坚持口语测试是保证学生口语训练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也能加强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促进口语水平的提升,还能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口语训练的成效和水平。通过测试中的口语交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另一方面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何锋.进行综合训练培养语言能力.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12).
篇7
1.引言
基于全球教育理念的整合及教育资源的共享,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日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多呈现为“2+2”或“3+1”,即在国内高校就读2-3年,修得相应学分并通过语言考试后再被合作学校录取。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专业视野的综合型人才。为满足学生在外方院校生活学习的需要,学生应具有较高的“生存英语”及“学术英语”应用水平。鉴于此,听说能力的培养在中外合作办学班级极其重要。以英语听力教学为例,仅依赖听力课堂有限的听力教学内容远远不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培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元认知策略培养的重要性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教学短期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雅思听力测试,这与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生源基础差、底子薄成为矛盾对立体。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词汇量偏小,发音不标准,往往听到发音不能有效地认知处理并在心理词库中准确地定位所听到的单词。语法知识薄弱,背景知识匮乏,部分学生很难准确地运用语法知识、背景知识有效弥补听力获取信息的不足。此外,学生在听力学习中过于依赖课堂内容,没有系统的听力学习计划,大多学生以考试为导向,使得听力学习枯燥乏味,无法满际能力的培养。从英语听力教学方面来讲,中外合作办学一种新兴模式,亟待新的听力教学理念的指导,课程设计应从内容教学转向语言技能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而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线,英语听力教学大多是背景知识介绍―播放音频─学生听音频完成题目─教师对答案,使得学生对听力学习失去兴趣,无法充分锻炼学生听力策略,形成自己的听力学习方法。其次,英语听力教学使用教材与培养目标相脱节。中外合作办学有别于一般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其的英语听说能力要求更高,而目前大多中外合作办学班级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同等对待,使用教材、教学重点没有国际化视野,无法满足雅思听力测试对学生的要求。鉴于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将其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学习认知心理过程的不同,O’Malley&Chamot 将学习策略的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及社会/情感策略[1]。其中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如何学习的策略。这一策略可以使学习者充分了解学习者个体,学习任务的特点、要求及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学习过程中高级的执行监控过程,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知识对语言学习过程进行规划、管理、监控及评估的手段。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积极的探究者,将个人认知结构与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相结合,建构自己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2]。由此看来,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相呼应,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自主学习的一方面,有助于学习者有目标的开展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的发展有赖于学习者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3.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是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的重要变量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监控、评估整个学习过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首先,应培养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元认知意识。就听力活动而言,元认知就是关于听力过程、实质、策略等知识的认知和对听力活动所实施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及自我调节的行为。元认知有助于学习者认识听力活动,了解听力活动的过程、实质、及听力策略的运用在听力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传授元认知知识,什么是听力活动,听力活动的过程是什么及听力活动的实质。学生只有具有了丰富的听力活动元认知,才能有效发展听力活动中使用的策略。
其次,协助学生制定和实行听力学习计划。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听力学习缺乏系统性,教师应在新的学习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听力学习的完整计划,包括听力学习的目标、听力材料的选择及时间安排等。学生应在认真分析自身状况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教师对其提供参考意见,监督其实行并给以评价。
再次,培养学生听力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者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听力活动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听力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修正调整策略。教师指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准确判断听力材料难度、说话者的特征、任务的特征,并根据学习者特征使用相应策略,检测听力学习过程中思考的内容与听力材料是否相符,对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是否了解。
最后,听力过程后的自我评价。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照听力学习计划,及时评估学习效果。让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改进学习策略,激发听力学习热情。
4.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力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基础差并过分依赖听力课堂内容。在转变英语听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听力活动的认识,协助学生制定听力学习计划并监督其实行,同时培养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调节及听力过程后的自我评估。教师及学生应积极地培养学习元认知策略,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满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国外生活学习的需求。
篇8
根据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技能培养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为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部分一直是考生最弱和失分较多的部分。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们经常抱怨听不懂听力材料,听力理解总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全面的语言能力则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J.H. Flavell最早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学习者对自身之力活动的认知即为“元认知”。他主张元认知既包括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也包含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获得的计划、监控、评价。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含三类:计划策略(planning strategy)、监控策略(monitoring strategy) 和评估策略(evaluating strategy)。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步骤做出规划与安排。例如:确定学习目标,预测重点难点,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如何完成任务,安排学习时间等。监控策略是指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 评估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O’Malley & Chamot 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框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通过实验研究,他们认为元认知策略控制了认知策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学习者的成功取决于元认知策略的成败与否。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进而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
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2.1 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使用的听力教材较为固定,不能满足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听力学习的要求。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听力课容易造成学生心理挫败感,导致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失去兴趣。
2.2 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并未有重大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方式也没有很大的改进。
2.3 听力教学学时数少
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般为每两周2学时,学时数非常少。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总学时的缩减必然会导致听力学时的大幅下降。在有限的学时数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完成基本的教材听力练习的时间都不够,更不用说补充其他实时新闻或扩展性听力材料。
2.4 学生听力能力薄弱
我国大多数学生的中学英语属于应试教育,往往较侧重英语读写而忽略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听力理解成为学生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另外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的缺失也使得听力能力的提高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题。
3.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知识和策略的培训,使学生了解元认知策略的要点并学会如何运用。根据元认知策略的分类,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英语听力学习:
(1) 听前计划策略的运用
在听力课前,教师需增强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了解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理解及使用情况。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指定学习计划。对不同听力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建议,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弱点及不足之处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听力练习前,学生要进行听前浏览及预测,熟悉题目及选项,对问题及文章大意进行预测理解。
(2) 听中监控策略的运用
元认知策略中最核心的阶段是自我监控。在听力练习中,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注意自己是否领会听力材料的大意和抓住关键词,采取的听力策略是否恰当,听力过程中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听力策略。在学生听力理解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状态及其反映,必要时对学生进行提醒。其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英语问题的行文习惯及特点,注意抓住主题句或中心语,从而尽可能多的获得材料主要信息。学生也需学会监控自己的听力过程。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应善于自我提问,对听力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推理,采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材料的重要信息,从而完成相关练习。
(3) 听后评估策略的运用
元认知的核心之一是人之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评估策略可以鉴定一个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在听完材料滞后要对本次听力学习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学生需要检查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记录评估自己听力水平进步与否。学生可采用分组讨论等方式反思自己在听力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并对自己对听力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评价。教师也可制定评估问卷,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及学习策略进行检验与评估。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听力学习的动机,帮助其掌握有效的听力学习方法。
结语:
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听力学习及训练。当前大学听力教学改革也日益深入,元认知策略无疑给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听力教学模式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当代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参考文献:
[1]洪俊彬.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篇9
一、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并在《认知发展》中将元认知明确定义为:元认知即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西方认知心理学家根据学习认知心理过程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O’Malley & Chamot认为在这三种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另两种策略,因为它是学习者调控学习过程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实施,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规范、监控指导。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为三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步骤作出规划与安排。监控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估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二、元认知与听力理解
O’Malley & Chamot指出元认知策略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在听力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听力中的元认知计划是指对听力策略或技能的合理选择以及对资源的理想分配,比如听前的预测、听时的策略或技能的选用、对注意力的选择分配等。所谓听力理解中的监控,是指个体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对听力理解情况的意识,当发现所选择的策略或技能无效而造成听力理解的失败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解决问题。听力理解中的评价,是指个体事后对听力理解效果的自我评估。正基于此,将元认知策略应用到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辅导中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在备战考试中进行自我调节和规范。
三、元认知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
1.帮助他们制定听力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时间大大增加。很多学生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对大学生活显得无所适从。而在新生中又普遍存在听说水平低、语音不准、词汇量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第一次听力辅导时就应该让学生对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上对听力理解部分的要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听力学习计划,变被动地完成作业式的“听”为主动地弥补自身不足的“听”,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并提高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元认知意识。
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四、六级听力辅导初期进行元认知策略讲座,让学生对元认知策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的应用元认知策略教学辅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元认知策略在对进行四、六级听力理解考试辅导中的应用。
Underwood将听力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这三个阶段实质上是元认知策略中三类策略的具体实施应用阶段。
(1)听前阶段计划策略的使用。在进行四、六级听力理解辅导之前,学生往往会因为对四、六级听力考试题型的不熟悉,解题技巧的缺失,以及对自己听力水平的不自信而产生对听力考试的畏惧和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听力最辅导时,首先,要对四、六级听力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分门别类。其次,针对每一个题型的设题环节、设题方式、设题特点进行分析。再次,对不同的题型介绍不同的解题技巧。最后,结合历年考试真题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并选出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
(2)听中阶段监控策略的使用。很多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其中的一个单词或短语没有听清,或者听到的某个单词自己不认识,而在上面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一个句子甚至是接下来一个段落的理解。最终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漏掉的信息太多,做题时只能胡乱瞎猜,凭感觉随便选出一个答案草草了事,大大降低了做题的准确度。
在四、六级听力辅导时,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根据先前确定的学习目标对自己在听力训练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进行有意识的监控。比如,要学会检验自己在听之前预测的信息和听力进行中所得到的信息是否一致;要学会观察自己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是否集中注意力、是否针对不同的题型采用了具体有效的听力技巧和策略、采用的技巧是否有效及是否完成了预设目标等。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采用了监控策略,当他们发现自己开小差或者因为某个没听懂或者没听到的单词而影响了后面的听力材料理解时,就会及时地作出调整,使自己快速赶上听力材料的进度。
(3)听后阶段评估策略的使用。听后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时评估:评估自己听的过程,评估所采用的解题技巧所达到的效果,评估对刚听过的四、六级听力材料是否听懂、听懂了多少,以及评估是否按计划完成了预定目标。二是纵向评估:评估自己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四、六级听力辅导之后听力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还存在什么不足,以及在以后应该如何改进。
四、结语
通过在四、六级听力辅导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发现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听力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听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能在听力训练中采用适宜的方法,时时监控自己的策略是否得当,并在必要时作出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四、六级听力辅导训练时,摒弃以前的题海战术,将以前放录音对答案的听力训练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掌控训练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M].NJ,Erbaum,1985.
[2]Malley,J.,A.Chamot.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篇10
听是第二语言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习者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然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却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语言学家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学习策略理论,但是多数研究的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或其它专业的非医科院校学生。医科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其他专业学生的研究成果能否有效应用于医科学生?医科学生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听力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如何?哪些听力策略需要加强?这些都是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
二、理论背景
听力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以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的。Oxford(1990)和O’Malley和Chamot(2001)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最具代表性。Oxford(1990)根据策略与语言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O’Malley和Chamot(2001)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利用对认知过程的了解以计划、监控、评价等手段控制学习过程;认知策略用直接分析、转化或合成信息等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社会/情感策略是与他人互动和控制效果的多种策略。
正如文秋芳(2003)所指出的,Oxford提出的两大类与O’Malley和Chamot的三大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直接策略与O’Malley和Chamot的认知策略基本相同;间接策略则包括O’Malley和Chamot提出的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不同的是,Oxford认为两类策略之间没有层级关系,它们都在同一水平上运作;而O’Malley和Chamot则主张元认知策略高于其它两类策略。显然,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更具合理性,最明显的优点是揭示了三大策略之间的内部层级关系,这对外语教师和学习者有更多的启示。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医科学生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听力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如何?医科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应用情况与其他专业学生有无明显差别?针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研究成果能否应用于医科学生?哪些听力学习策略经常被医科学生应用,哪些需要加强?
2.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是策略调查问卷。所有问卷都以O’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加入Oxford(1990)和文秋芳(2003)的部分学习策略理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适应本研究的需要。
3.受试
海南医学院不同专业的06级本科三个自然班的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研究,共计116人,其中男生62名,女生54名。
四、结果与讨论
1.学习策略应用情况
学习策略总体的均数是3.06,根据Oxford(1990)对结果的解释属中等应用水平(高等均数从3.5到5.0;中等从2.5到3.4;低等从1.0到2.4)。情感策略的均数(2.60)最低,其次是认知策略(2.92)、元认知策略(3.01)、社会策略(3.14)和记忆策略(3.14),而补偿策略的均数最高,为3.53。这反映出被试者更多应用的是补偿策略。
上述数据可按O’Malley and Chamot(2001)三类学习策略重新计算,根据均数,认知策略的使用最频繁,其次分别是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均数3.02说明被试者有时思考如何提高英语水平,而且已掌握相应的技能。既然认知策略涉及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那么,均数3.20就表明被试者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应用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的均数2.87说明虽然程度有限,但是被试者能够合作并分享信息以促进英语学习。这说明医科学生经常应用学习策略以促进英语学习。
2.听力策略的应用情况
听力学习策略总体的均数是2.14。最常用的是认知策略,但其均数2.76仅略高于中等程度的最低值。这表明被试者对听力理解过程和提高听力能力的方法所知不多。元认知策略(均数为2.43)的使用也不频繁,被试者很少反思自己的听力学习行为,很少应用学习计划管理听力学习,更少监控听力学习计划的实施。而学生往往听力学习自主性低,独立性有待加强。社会/情感策略的均数最低,仅为2.24,说明被试者很少合作学习听力,在完成听力任务的过程中也很少控制自己的情绪。
听力学习策略的总体均数(2.41)远远低于学习策略的均数(3.06),说明医科学生未将成功的英语学习策略迁移至听力学习任务中。
3.本研究与其它研究成果的对比
虽然本研究得到的各听力学习策略均数与杨坚定(2003)、季佩英、贺梦依(2003)和赵淑华(2005)的研究结果不同,但是三类策略的排序一致,即认知策略的应用水平最高,其次是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这说明医科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应用趋势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相同。因此,其它研究结果也适用于医科学生。
五、结语
经过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医科学生成功的学习策略未迁移至听力学习任务中,策略训练应该成为听力课的必要内容;2.针对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结果也适用于医科学生;3.需要加强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中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认知策略中的划分意群、记笔记、推理和拓展,社会/情感策略中的自我鼓励策略。
综上所述,在听力课堂中,教师应就听力学习策略的应用对学习者进行训练,以增强学习者听力学习策略的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听力课堂效率,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利用语言输入的机会,为语言习得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Chamot,A.U.,and O’Malley,J.M.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1.
[2]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90.
[3]季佩英,贺梦依.大学英语师生听力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4,(5).
篇1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倡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摆脱教师,慢慢走向自主学习。在认知心理学上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的一个过程。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近几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对于人才的英语实际标准越来越高,我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进行了一系列大的改革,在考试中听力考试的占比从20%提升到35%。与此同时,在英语生词量、难度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往在语速、生词量、难度等方面有所提高。这些知识点的考核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它可以让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自己去制订完善的学习计划,自己掌握进度,自主提高英语听力的水平。
二、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经过改革加重了听力能力测试部分,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学英语教学逐步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朝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听说能力综合提升的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去改变。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是我国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任务。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的教学活动中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师并不能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目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每周的英语课时在4个学时,由于课程十分紧凑,教师要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是很难的;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多老师在英语听力课中只是反复播放听力资料,然后和学生对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一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学的内容和技巧掌握得都很少,一些学生会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大部分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非常依赖教师,并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自主学习计划。
三、大学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教改的新形势下,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发生了角色上的本质变化。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自主的。自主学习要求的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教师首先应该走下一切权威的神坛,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去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成为自己的老师,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一些学生还没有这个能力成为自己的管理者,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承担一个辅导的作用,辅导他们建立自己的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教师就成了学生的帮手,在必要的时候去进行辅导并加以修正。
(二)教学策略的改变
目前,在十分紧张的课堂时间里是很难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主动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中遇到的领会单词、文化背景和语法等方面出现的学习障碍等,教师应该做好准备,对课程的安排精心设计,在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各种机会,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积极地思考问题。进行分组学习,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将听、说、读、写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语言刺激。教学活动其实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一个过程,离开教师的教与离开学生的学都会使教学活动失去真正的意义。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英语听力自主学习和教学改进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延续和补充,也是对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检验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经典的英文电影以及英语电视题材作为课外听力材料,这样既可以让大家在课余时间提升英语听力水平,又可以让学生避免产生厌学情绪。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所留的听力材料中一些难点加以注释,帮助学生加深了解,还要鼓励学生多去学校内的英语角,与一些留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并积极参加英语社团的活动,让学生们提高学习兴趣,自己爱上英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听取材料的内容和性质,不断完善学习英语听力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自我管控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英语听力将逐渐由学生自主学习并独立完成,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我们应该将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新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提高听力学习效果。
篇12
Strategy to Promot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in
Reactive Autonomy Model
LIU Jing
(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 Beijing 100102)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teaching of Egnlish listen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based on a survey on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in a vocational school,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cs of the teaching of listen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problems they are faced with. It suggests that these problems may be alleviated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ce in learning through reactive autonomy.
Key wordsautonomous learning; reactive autonomy; listening strategies
0 引言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最基本条件。在二语学习中,听力是学习者内化语言规律,进行语言实践、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 “听”由于其瞬间性和不可重复性,加之听者在语速、用词、内容等方面的不可掌控性,相对于说、读、写技能,听力对二语学习者是更难掌握、更容易被忽略的技能;学生听力薄弱制约交际能力提高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瓶颈问题。诚然,学生英语听力薄弱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教学方法等,但是,听力课时不足、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也是导致学生听力发展缓慢的原因。二语听力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认知过程,而高职英语学生每周听力课时仅1-2节;另外,由于学习者在个性、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在以40人左右的自然班级为教学单位的条件下,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在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教师在解决听力课时不足、探索听力教学模式、满足学生者个性化学习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事实和依据。Holec把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①即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督促等。但是,由于受重教轻学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普遍习惯于依赖教师、跟随教师学习;此外,高职院校生源层次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在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方面与绝对的自主学习所需求的能力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建立后摄自主学习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者自主是促进高职学生听力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后摄听力自主学习模式
1.1 后摄自主学习理论
Littlewood在研究东亚二语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按自主程度将自主学习进一步划分为前摄自主(proactive autonomy)和后摄自主(reactive autonomy)。②前摄自主是完全独立于外界影响的学习者自主行为,即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评估自己的学习进程与结果;后摄自主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性介入前提下的自主学习,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与内容、监督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③后摄自主理论为教师介入下的高职学生听力自主发展提供了依据。
1.2 高职学生课外听力自主学习现状
为了论证后摄听力自主学习模式对促进听力发展的必要性,笔者对所在高职院校学生课外听力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我院(高职)09级“旅游英语”专业和“青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四个班的学生,共计157人。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每周课外自主听力训练的时间有多少?(2)你是否制定课外自主听力总计划,而且对每周的听力练习做了详细的安排并记录所听情况?(3)你经常使用的听力策略有哪些?(4)你在听力自主学习中主要有哪些困难?
回收问卷共148份,统计结果显示,约30%的学生每周用于听力自主训练的时间累积不足一小时,另外30%的学生约半小时,25%的学生时听时不听,还有15%的学生几乎从不进行听力自主训练。问其训练不足的原因,回答是老师虽然强调听力自主训练的必要性,但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提供学习资源,也没有监督和评估措施。对于学习计划,虽然部分学生为了通过A、B级或四级考试而具有学习动机,但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基本处于一种随性而为的状态。由于缺乏具体的阶段性计划,也无从检查学习效果。对于听力策略,只有25%的人会有意识地使用预测策略,即根据标题、选项、问题等预测听力内容;20%的人会使用记录策略,即边听边做笔记,但学生只是记录个别单词;30%的人会根据上下文推断听力中的生词;23%的人会在脑中将听到的信息翻译成汉语。听力训练中的困难主要是由词汇量小、听力材料语速快、连读现象等导致的理解困难;此外,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的听力材料以及怎样取得有效的听力效果也是他们的困惑。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听力的现状是:(1)课外自主听力训练的时间严重不足;(2)课外听力过于随意,没有计划,难以做到有始有终;(3)听力策略使用有限;(4)教师在听力自主方面的指导与学生的期望差异较大。因此,学生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急需提高,听力策略训练有待加强,教师的指导性介入势在必行。
1.3 后摄听力自主学习模式应用
后摄听力自主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指导性介入下,自己管理自己的听力学习,逐步从部分地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到最终全部地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该模式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适用于他们的听力自主训练。在此模式下,依据元认知策略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1)自己制定听力自主学习计划。具体地说,就是学期初师生就英语听力自主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在学生普遍认同其必要性的前提下,引入后摄听力自主学习模式。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课内主要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讲解训练;将拓展性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放在共享平台上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教师在听力资源方面给学生提供支持,建立专门的课外听力资源库,将题材、形式、内容、难易度适宜的各类课外听力学习资料放入实训室听力资源库;向学生推荐校内图书馆网络平台的视听材料。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选择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策略、规定学习进度和评估方法。(2)在监控方面,实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监控。学生在前两周内,浏览教师推荐的听力学习资源,选择本学期个人自主学习内容,制定课外听力学习计划,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对学习的评估方法等,并将该计划一式两份,学生自己保留一份,交教师一份,以便教师有效的介入。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每周的学习时间、内容、选择的材料、使用的策略、遇到的困难,以便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学习内容、学习策略是否适当、是否按计划进行训练等。(3)评价方面,要求学生写学期听力自主总结报告,对自己的听力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估自己是否完成预定的目标、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在听力方面有哪些进步,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等;另外,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将听力自主学习结果纳入听力课程学期成绩的统计之中,从而起到以评促学的作用。
2 促进学生听力自主发展的策略
2.1 激发学生听力自主发展动机的策略
为了激发学生听力自主发展的动力,教师应当向他们介绍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听力学习的渐进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其次,创建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各种移动设备等进行听力学习。通过这些现代化技术设备,使学生接触到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听力材料,从而体验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自然习得外语的乐趣,同时丰富的视听输入还能增强记忆的牢固性。此外,教师要利用自主学习所特有的灵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自己计划、监控、管理自己的学习,促进听力自主发展乃至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2 掌握必要的听力策略
O’Malley 指出,认知策略是第二外语学习者使用最频繁的策略。⑤根据认知原理,听的过程是一个寻求意义、预测、推理和证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结合已有的关于当前语境和情境的知识,运用以下策略理解听力内容:(1) 预测策略,就是听前借助标题、图表、问题中的提示等预测听力主题;听的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对所听内容进行预测; (2)记录策略,就是通过使用一些符号,如、、!、 > 、缩略语如Rd = road, Sq = suare等,快速记录关键词、主题句、主要观点、例证等,以帮助解决短时记忆造成的听力内容转瞬即忘的问题;通过记录还可以监控自己的听力活动,使自己专注于听力内容,避免思想走神。(3)联想策略,就是将已有的图式,如相关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自身的体验与所听材料联系起来,通过背景知识联想、语义连贯联想、形象联想、上下文联想、情景联想等加强听力记忆,理解听力内容。(4)推理策略,即运用已有知识(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生活常识等)和听力材料中的信息如讲话者身份、话题、场景、语域等对语言形式、语义或说话者意图进行分析判断。(5)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策略,精听提高准确性,泛听有助于培养语感。精听要求能准确地分辨出音、词、短语、语法单元和语用单元。精听可以通过听写,听释、快速听写、听写大意、完型听写、纠错听写、线索听写等提高听力准确性;⑥泛听是选择性关注特定信息,不要求理解并记住所有细节。泛听可以选择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等。自主听力训练要坚持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听和泛听相结合,以达到既能理解主旨、又能获取细节信息的目的。
3 结语
鉴于目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的情况,提高学生听力水平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加强听力策略运用训练。后摄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高职听力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制习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又可以在促进学生听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其独立学习精神。
注释
①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1981.
②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Applied Lingguistics,1999(1) .
③戚宏波.浅析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自主[J].国外外语教学,2004(1).
篇1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并且随着听力理解部分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到35%,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听力教学上,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相应地,学生花在听力练习上的时间也比以前要多。尽管师生们都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大部分学生依然对听力理解有畏难情绪,难以听懂听力材料,害怕听力测试。所以要改变这一情况,听力教学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去听,克服恐惧感,培养学生的听力自主学习能力。
二、 听力教学与听力学习策略培养
传统的听力教学中听力课上更多的是进行听力水平测试。教师介绍背景,解释生词,播放录音,提问题,然后核对答案,然后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弄清正确答案及其原因。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且课堂活动单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导致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性较差,气氛沉闷,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从具体的听力练习上来说,很多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拘泥于音、词等细枝末节,一个音没听清或一个词说快了,没有反应过来,就会卡壳,以致错过更多剩下的内容。他们只是单纯使用自下而上的听力模式。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和学生这些课堂表现,教学模式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在教学中教授听力学习策略并帮助学生培养使用策略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O’Malley和Chamot(1990)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听力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策略的一部分,也包括此三类。其中认知策略指通过考虑如何储存和检索信息以解决问题。元认知策略包括对理解的计划、监控和评估。社交情感策略包括请求对方澄清问题、自言自语以减轻压力或焦虑等。
(1)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调整学习进程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执行,可以计划、规范、监测、指导学习进程。部分学生会为精读课考虑或制定学习计划,在课前预习单词和课文,课后完成练习,复习所学内容,甚至主动找测试题检测自己。而且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并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自己的计划安排。这些过程中使用了元认知策略。但是几乎很少有学生会为听力课这样做。这虽与听力材料是声音文字、受到播放设备的限制有很大关系,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应当指导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首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可行的目标和学习计划。有些学生一进大学就以四级考试的听力水平为目标,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水平。对于部分学生来讲,这可能是个近期目标,通过练习,一个学期就可以实现;而对于另外有些学生来说,这可能就是个长远目标,要花一两年时间,他们就需要制定阶段性目标。其次,指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即全神贯注地去听和有选择地去听。集中注意力听,但是遇到不懂的词,并不纠结于此,能及时调整注意力,跟上说话者的进度;选择性地听,分清主次信息。自我监测是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听完录音后记录下自己听音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与问题;自我评估一方面是检查自己是否听懂了材料,听懂多少,另一方面是评估自己听力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否有所进步。 转贴于
(2)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上作用更为直接。它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如何存储语言材料,如何组织语言知识,如何理解语言结构,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等。具体的运用包括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学习资源,预习和复习所听到的单词和表达法,在听材料之前进行预测,联想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或阅读过的相关材料,最大程度上使陌生的听力材料熟悉化;遇到不熟悉的内容,要利用上下文的情境猜测;听对话时,不光注意字面意义,也要听出言外之意。要锻炼学生的概括和推断能力,可以选择适当的材料让学生复述或表演。很多学生喜欢看英语电视节目或电影,教师可以截取适当片段让学生模仿。听较长的内容时,要学会做笔记,反思自己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以后再犯。
(3)社会/情感策略。在听力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有焦虑感。教师应该尽量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课前放些舒缓的英文歌曲或讲些简单的笑话。课堂上开展多类型的活动,比如听词表演动作、复述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开口,不怕犯错。课下可以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建议调整自我。并且组织诸如演讲比赛、听力背诵比赛、听英语讲座和观看电影之类的活动,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布置一些需要两人或多人完成的任务,如模仿听力内容进行对话或角色表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三、 结语
在众多的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学习策略和学习的环境、过程、阶段、心理等有密切的联系,对外语学习成效的作用不容低估。因此,听力教学中学生听力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对听力理解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以及最终的听力学习成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听力教材的限制,利用有利的条件和资源,克服不利因素,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听力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