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脱贫攻坚重要思想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013年11月在湖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与要求。
十八洞村生活条件贫穷,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同村不同心。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实现富裕,贯彻的思想与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等的帮助下,组织观察,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先富带动后富,取得了显著成效。
篇2
2016年12月20日至21日,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座谈会在梅州举行。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常务副会长林华景,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省发改委副主任余云州,省扶贫办副主任宋宗约,梅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彭耀新,副市长吴泽桐等领导出席会议,省老促会副会长白玲、李小鲁、郑木胜、林永福、姚泽源、钟镜深、S广伟、谭世勋和全省各地市及部分县(市、区)老促会领导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分别由林华景、白玲主持。
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文件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研究和部署2017年工作,努力促进全省老区的建设发展。
会上,陈开枝作工作报告,谭君铁致辞,余云州、宋宗约等讲话,梅州市、汕尾市、肇庆市老促会和梅县区政府代表作工作经验交流。李小鲁宣读了《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表彰2015―2016年老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通讯员的决定》。与会领导为梅州市老促会等先进集体和徐斯池等先进个人颁发了牌匾和奖状;会议组织观看了纪实片《永远在路上》,与会人员分享了观后感。白玲在会上表示,希望各地加大革命传统教育和老区建设宣传力度,弘扬革命精神。林华景在做会议总结时,对各地老促会提出了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的要求。
陈开枝在报告中对梅州落实原中央苏区政策上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并总结了省老促会2016年工作新的亮点和成效;回顾过去一年全省老促会系统的三个可喜变化。在部署2017年工作时,陈开枝要求,全省各级老促会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全面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为主线,继续为促进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出力,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还组织全体与会人员瞻仰纪念园,实地参观、调研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雁鸣湖旅游度假村、雁南飞茶田和梅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等梅州市部分企业的发展情况。
篇3
娄烦县2013年以前,全域旅游在中国尚属一个很陌生的概念,虽然偶见报端,但学界没有一个广泛而统一的认识。2013年厉新建等对全域旅游进行了解读,奠定了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2016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提出:中国的旅游发展要从“景点旅游”转变到“全域旅游”,并对全域旅游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解读。随即,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实践。贫困问题是世界难题,作为第一人口超级大国,我国的贫困问题更是尤为严重。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为实现中国梦,为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对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有力的思想指导。而旅游扶贫则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积极作用更是在学界、政界乃至全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都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推进旅游扶贫。精准扶贫是国家长期推行的经济建设脱贫模式,全域旅游则是以行业带动经济发展,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角度两者必然会形成交集。山西娄烦县属于山西省太原市下辖县,地处太原市西北部、吕梁山腹地、汾河中上游,距省城太原97公里,是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太原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本文以探讨山西娄烦县全域旅游精准扶贫入手,探索全域旅游视角下精准扶贫模式之路。
1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的理论关联
2013年,厉新建对“全域旅游”的解读奠定了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全域旅游”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关行业积极融入,部门之间共同管理,当地居民利益共享,游客全方位体验旅游乐趣,充分挖掘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创造新颖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游客与居民的利益与旅游需求。[1]2016年,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对“全域旅游”做出了官方解释。“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2]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系统化,全景化,是从大旅游视角下对一定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将有利优势资源整合,统筹管理。全域旅游从根本上是要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发展问题,从过去的点到现在的面,从过去的景点建设到现在的全社会共建共享。“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同志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3]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4]一直以来,发展旅游业一直是扶贫工作的有力手段,很多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但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旅游的开发潜力,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是一条快速有效捷径。
2娄烦县发展现状
娄烦县是山西省太原市下辖县,总面积1289平方公里。全县有142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达到117个,全县总人口数1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万人,而贫困人口为3.4万人。娄烦县地处太原市西北部、吕梁山腹地、汾河中上游,距省城太原97公里,东部紧邻古交,西部为方山,南部为交城,北部与静乐邻接。娄烦县是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太原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2016年度,娄烦县地区生产总值18.3亿元,而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955.6亿元,其中迎泽区达到602.20亿元,杏花岭区509.18亿元,小店区389.34亿元,万柏林区352.77亿元,尖草坪区245.69亿元,经济区239.58亿元,高新区99.89亿元,晋源区57.16亿元,清徐县122.46亿元,古交生产总值26.39亿元。数据显示,尽管娄烦县委班子稳中有进,与2015年相比同比增长33.3%,但在太原市各区县中仍属末流水平。2017年上半年,据太原市统计局最新统计,太原市各县域经济增长情况,太原市增速为7.1%,古交市、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清徐县、阳曲区域增速都高于太原市平均水平,即使增速最低的晋源区也达到了4.6%。只有娄烦县为负增长状况,为-1.4%。导致娄烦贫困的原因很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首要原因。多年来,煤焦和选矿业一直是娄烦的支柱产业,全县345家工业企业有72%从事这两个行业,盲目的发展和粗放的经营方式不仅未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另外,娄烦县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在边远山区,生存条件和生产条件普遍都比较恶劣。因此,扶贫的关键在于转变生产模式,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如何顺利转型,如何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国家政策、人民需求,才是娄烦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3娄烦县旅游扶贫优势分析
娄烦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的优劣和品质直接决定着发展旅游的可行与否。娄烦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不仅是革命老区更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所有这些都是娄烦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3.1历史绵长的古城
据我国现存历史资料和娄烦县城三教寺残留的元代和清代两块碑石铭文证实,娄烦在明代以前写作楼烦。在这个名称下,从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以来,曾建过国,设过郡、州、县、监、司、镇、乡、区、市、公社、大队、村、居委会等一系列的行政建置。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5]娄烦不仅历史悠久,更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的娄烦古城,就是一座研究意义极高的古城遗址,该古城为东周时代遗址,为娄烦国都的遗存。古城中出土了大量的戈、青铜箭头等兵器和战马骨骼及带箭头的人头盖骨,在2013年5月,娄烦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一山一水一名人
娄烦县在旅游业方面一直打造“一山、一水、一名人”的旅游品牌,积极开发云顶山、汾河水库、高君宇故居三个精品旅游景区。高君宇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顶山是目前太原市海拔地形最高、山水自然景观最优美、空气最新鲜、野生动植物最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宝地。汾河水库建于1958年,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水面宽广,春夏秋季可乘船泛舟,游乐和钓鱼,冬季可滑冰。
3.3美味有趣的饮食
娄烦有极具特色的美食。2010年,娄烦莜面栲栳栳制作技术被公布为太原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除了莜面栲栳栳外,娄烦的特色美食还有莜面鱼鱼、圪搓搓、磨擦擦等,从名称上来看就极具民间特色和生活情趣。
3.4清凉舒适的后花园
娄烦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雨量较少,气温较低,风力一般,阳光充足,湿热同季。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雨量集中;春季风多,升温较快;秋季短暂,天高气爽。[6]娄烦的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娄烦成了省城太原天然的清凉后花园。
4娄烦县全域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构建
4.1政府引领
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引领作用是至关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确立旅游扶贫的基本思路,前期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甚至还要成立对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对全域旅游区域做出积极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全域旅游并不是全县发展旅游,而是在旅游作为主导的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协调发展,共同组成大旅游模式发展,需要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产业交叉、产业融合、产业联动,这就需要政府相应做出整体规划,核心是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4.2媒体先行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各种媒体。借助旅游媒体进行宣传与推广,能够强化目的地旅游信息的传递,吸引更多的客流,带来更加客观的经济收益,为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旅游的发展构建良性循环的氛围。在媒体介入的同时,需要发掘娄烦县旅游的特色,融入更多的文化色彩和自然景观元素,照搬照抄都会使旅游发展昙花一现达不到长期繁荣的目的。
4.3打造景区特色
娄烦县在旅游品牌上,一直倡导“一山一水一名人”,如何打造不一样的山水和名人,是娄烦发展旅游业的考虑重点。解决的出路在于融入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扶贫的关键在于当地村民的参与。娄烦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所以基本保持着原生态的状况,环境也没有重大污染,所以娄烦一直以来被称为山西生态第一县。可以从这个方向入手,打造天然氧吧的纯净养生旅游,支持当地农民开发农家乐,政府参与有计划地帮助贫困户开发小农场、农家采摘、农家客栈等项目。频繁开展集市活动,打造原生态的古老城镇。推动旅游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另一方面,积极开发以高君宇故居景点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路线。设立红色旅游大讲堂、纪念馆以及各种形式的红色教育文娱表演。自发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支持亲子游、老人团、红色教育宣讲团等,开发多样化的红色教育节目,从内涵建设上吸引游客。
4.4基础设施跟进
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7]旅游业的发展要求相关辅助行业都要均衡有序配合发展,食住行游购娱每一环都至关重要。旅游业是否能长足发展,与旅游相关行业的规范管理息息相关,政府和行业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制定旅游服务标准并能严格推广实行。
5结语
娄烦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工作县,由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多种原因,社会经济相对滞后,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要加快娄烦经济的发展,同时要保护水土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旅游扶贫是最佳也是最合理的途径之一。娄烦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人民生活淳朴,极度适合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垂钓、户外探险、休闲游、红色旅游等多种线路设计。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希望娄烦县能借此东风,加强全域旅游规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旅游行业标准,从而使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夙愿。
参考文献:
[1]厉新建,张凌云,崔丽.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2]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
[3]廖晓东,滕湘君.精准扶贫的现实难题与方略要务[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8-54.
[4]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4):14-15.
[5]杨秉.非凡的娄烦历史文化[EB/OL].
篇4
:去年视察贵州(清镇)职教城时,对我省职教脱贫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对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一年来,贵州教育系统是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
王凤友:去年6月17日,视察了位于贵州(清镇)职教城的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了解贵州省教育“9+3”计划实施情况、清镇职教城规划建设和教育扶贫情况,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肯定了我们重点招收贫困学生,通过技术培训、学历教育、职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式支持农村脱贫的实践。
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冲刺,走出了一条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201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部免除中职学费,2016年,我们压缩全省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的6%用于教育扶贫。中职实行“两助三免”、高职实行“两助一免”,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返贫。通过顶层设计支撑、合力攻坚推进、综合改革配套、体制机制创新等系列举措,推动职业教育观念更新、规模扩大、结构改善、能力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职业教育的贵州答卷
:总书记视察一年来,贵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新成绩?
王凤友: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赶”“转”“改”并举,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一是实施教育“9+3”计划取得初步成效。完成了中职学校“百校大战”各项任务,全省多渠道筹措资金150亿元,建设校舍700万平方米,职业学校旧貌换新颜,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职在校生由2012年的50万人增至2015年的8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12年全国最低的62.2%提高到2015年的86.1%,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果。去年8月,我省与教育部签署了《深化贵州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立部省战略合作会商、年度政策清单支持、综合改革协作、改革经验成效交流等四项机制,推动贵州教育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西部地区教育综合改革探索经验。我们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结构改革,按照贵州产业结构特点构建“一体两翼多节点”空间布局,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培养实用对路的技能人才,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出校企合作成功经验。201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上升到70%,为贵州经济增速稳定保持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2015年、2016年,贵州省连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多个一等奖,并获得大赛组委会授予的唯一一个“最快进步奖”,贵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三是清镇职教城基本建成。2016年已实现19所职业院校、7万师生入驻清镇职教城,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清镇职教城成为产教园地、扶贫基地、双创高地、旅游胜地,成为贵州加快发展的缩影、对外宣传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名片。
四是搭建了职业教育开放、合作、交流、共赢平台。2015年8月,成功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博览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交流与合作”,既服务了国家外交战略,又推动了贵州职业教育“走出去、引进来”,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不断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多赢。
去年8月2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考察贵州(清镇)职教城时评价道:北有天津海河教育园、南有贵州(清镇)职教城。今年3月31日,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年度会议在贵州召开,教育部和各省市同行参观考察了贵州(清镇)职教城,对贵州穷省办大教育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给予高度评价。
职教一人 就业一个 脱贫一家
:总书记视察时充分肯定了贵州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农村脱贫的实践,请问我省在实施职教脱贫过程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凤友:20多年前,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扶贫先扶智”的思想。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挖掉穷根的关键,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职业教育是脱贫致富的直通车,“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以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马上就办的作风推动职教脱贫工作。
实施创新职教培训脱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部署从2015年到2017年,全省1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1户1人1技能”。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共同遴选100所职业院校挂牌建设扶贫基地。创新进村入户培训、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施行“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创业辅导”,“研学产销”一体化、农业技能“师带徒”等培训模式。
实施全覆盖高精准职教脱贫项目。在国家助学等普惠政策基础上,实施“春晖助学计划”“蒲公英计划”“国酒茅台・国之栋梁”等公益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着力提升贫困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实施“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培育工程。围绕全省9000个贫困村产业发展,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围绕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用工需求,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围绕贵州“十大扶贫产业”,实施贫困人口农技培训。组织省属优质职业院校订单开办全免费“威宁班”“赫章班”,为贫困大县开通脱贫致富直通车。这些举措助推我省2015年实现了一年减贫130万人的艰巨任务。
站在新起点上重新出发
:听了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贵州职业教育已经跃上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十三五”时期,贵州职业教育又将绘制什么样的发展蓝图?
篇5
一、 以发展为先导,夯实思想基础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扶贫开发,既是事关人民生产生活的德政工程,又是保持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首先完成的历史任务。我乡贫困面大,群体性贫困已成为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上级部门确定我乡为特困乡。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住、珍惜、用好机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贫困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我乡形成了“依靠内业谋发展,借助外力保发展,形成合力大发展”的共识,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优势
我乡地处遂川县西部边陲,为全省乡镇政府所在地海拔最高的乡镇。早在前几年乡党委政府就提出“山顶种药采菜,山中采矿取宝,山坡种果种椒,山窝种竹育笋,山下蓄水发电,山外设点流通”的扶贫开发思路。依托我乡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把扶贫开发与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扶贫资金扶持,我乡7个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桐古、禾坑、营盘村种药采菜,户平种植药材在5亩以上,户平采摘红薇菜在10公斤以上,梅竹、大夏、小夏、桥头三个村以毛竹、竹笋为主导产业,年均收入每户在1000元以上,大户在万元以上,贫困户群众可以从支柱产业中人平增加250元以上,据统计:我乡新种植药材10000亩,花椒1000亩,毛竹5000亩,养鹅鸭5000羽,生猪千头,已建成小电站10座,装机1.5万KW,我乡七个村全部受益。大部分贫困群众依靠支柱产业开发脱了贫。
三、 严把扶贫资金使用关,夯实设施建设基础
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扶贫资金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见实效,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已经完成6个村通公路,总里程为35公里,投资25万元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人畜饮水问题,7个村全部通电、通电话,新建七所小学,圩镇街面已大部分硬化,并安装路灯10盏,彻底改变了我乡的落后面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 重点突破,举全乡之力实施移民工程
实施移民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是彻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的战略选择。也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三年来共落实移民安置点四个,征用土地35亩,开挖平整运输土石方3.5万立方米。基础设施总投入105万元。共安置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农户168户,798人,上级给予每人3500元的建房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总共达300万元。我乡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实施了移民搬迁。这样就极大地改善了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的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有效地解决了行路难、运输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为早日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后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一遇天灾人祸,极易返贫,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要时刻绷紧扶贫开发这根弦,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使贫困群众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为此,提几点建议:
一、 加强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 加大移民扶贫力度,适当提高建房补助标准。深山区贫困群众本来就贫困,几乎没有积蓄,经统计,有80%以上的贫困群众移民建房后要负债2万元以上,搬迁后要发展生活,脱贫致富就更加举步维艰。
三、 扶贫资金应及时到位。扶贫资金是实施扶贫工程的基础,如不及时下拨,当年资金不能发挥当年的效益,直接影响当年的工程。
四、 贫困户贴息贷款金额太少,贷款期限太短。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益。
五、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上级扶持贫困乡村修建公路、移民安置点自来水工程,移民点的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等标准太低,乡村无法筹措差欠部分,无形中加重了乡村债务。
篇6
纵观那些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关注老百姓的利益,特别是关注农民、无业居民和下岗工人等城乡困难群众的利益。一切为了老百姓,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奋斗目标,作为我们解决和处理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实最核心的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老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老百姓关心什么、反对什么、期盼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忧患,是我们改进工作应该捕捉的第一信号,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任何时候都要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农村工作的第一任务,任何时候都要把老百姓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当前,全党都在掀起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之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标志。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和我镇实际,谈一谈作为党委书记应具备的“八种意识”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心里必须时常装着群众,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不仅如此,还应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身怀爱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改变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建立首问责任制,将记民情日记作为乡镇干部的一项基本职责。及时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人人争做民爱、民信、民敬干部。
二是忧患意识。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目前天平镇35个村中人均年收入625元的绝对贫困人口有近5000人,收入低于1000元以下的相对贫困人口累计有7000余人。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要完全使他们摆脱贫困,扶贫攻坚任务将十分艰巨,除回龙水库水淹区的四个贫困村外,还有6个旱山村,既不通公路,又不通有线电视、电话,砖木结构住房占85%以上,人畜饮水缺乏占30%以上,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二是仅有到苟角、鱼峰的通乡油路,村级公路仅有几条毛坯路,无法通车。三是场镇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且街道狭窄,逢场天以街代市的现象严重。四是几乎没有工业企业,税源缺乏,财政收入增长缓慢。面对这样的现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教育干部树立忧患意识,找准差距,变压力为动力。
三是发展意识。面对现状,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首先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在市县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镇水淹区四个村今年全部列入了新村扶贫开发村,在市县各联系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将其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动员和组织全体干部群众全力实施新村扶贫项目。目前,所有下达的目标任务均全面或超额完成。目前,除对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延伸外,重点放在了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上。一是加快劳务培训,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二是成立生猪、渔业等专业协会,大力发展生猪、兔业、渔业、禽业,引导村民致富,三是成片发展经果林,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形成产业优势,四是大力发展竹编加工业,就地转移剩余劳力,做好增收文章。其次,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目前已完成场镇规划,然后通过启动农民新村建设和建设一座较大型的综合农贸市场来带动场镇发展。同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在场镇修建两座公路桥,将场镇各块连接起来。三是加快村级公路为主的交通建设,今年内将打通到蓬安县银汉镇的公路出口,明年将打通到广安区兴平镇的公路出口,本届内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四是利用回龙湖及上游象鼻河美丽的自然景观,着力打好旅游经济这张牌,将其纳入金城山森林公园风景区整体开发。五是利用丰富的竹子资源和传统竹编加工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目前,已恢复一个页岩砖厂,苕粉加工厂,3户业主进行竹产品加工开发。
四是产业意识。除发展旅游产业外,更应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水源较好的优势,已引进丰乐种业公司制种500亩,深受老百姓欢迎,收入比常年种水稻增加了一倍以上。明年将发展4个村、2000亩以上的水稻制种。利用山区土地面积较大和老百姓有养猪的习惯,使生猪发展形成产业优势。目前,已有饲养100头以上良种母猪的大户2户,明年计划在8个村成立猪业协会,同时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发展亚洲黄羊、肉牛、肉兔、家禽、渔业等养殖业,使其发挥规模效益。利用退耕还林、土地整理、新村扶贫等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柚子、梨子等品种的经果林,形成自己的产业。
五是开放意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进一步扩大开放。通过调查研究,我发现,天平的干部或群众最大的弱点就是开放意识不够,封闭保守思想严重,过去受地域条件的制约,与外界接触较少,外面不了解天平,天平人也不很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工作思路、方法上固步自封。所以除了加快交通、信息建设外,更要有意识地宣传自己,营造开放氛围。提高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努力扩大开放成果。
篇7
XX年,退耕还林1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涉及水田、鲁嘎、斜坡3个村委会。退耕还林涉及10个村民小组231户农户,规划小班18个,其中水田9个333.9亩;鲁嘎8个401.4亩;斜坡1个264.7亩。规划竹子467.1亩、杉木401.4亩、柑桔131.5亩。荒山造林1000亩,规划小班2个,树种为花椒。全乡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中经济林占6.6%,生态林占93.4%。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退耕还林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很强,涉及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及严肃性、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乡长,贫乏林业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组织乡机关站所全体干部职工,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反复、认真地学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法等法规、文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林业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退耕还林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群众科技意识和水平,调动广大农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乡工作队深入每块退耕地,检查成活情况,同时,乡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广泛听取群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造成目前种植成活率低,难以见到效益的原因,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根源所在,切实加以解决,确保退耕还林稳步实施。
对已造林地的管护,根据>,结合我乡实际,将林地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指导退耕户按技术要求对已种林木进行抚育管理,入村到户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位,让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让退耕农户理解接受,使退耕林地的抚育管护成为农户的自觉行为。
三、任务完成情况
为全面完成我乡退耕还林任务,乡党委、政府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组织群众整地打塘,使林木种植科学化、规范化,顺利完成了2488.5亩退耕还林任务和1000亩的荒山造林任务。
由于群众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不高,种植季节不合等诸多原因,致使种植的竹子成活 率低,为实现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由乡林业站牵头,组织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进行及时补植补造,至今年9月份,共补种杉木8万株,喜树2万株,冬瓜树8千株。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虽然我乡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群众科技意识低,对已种林木的管护不到位,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管
理。
2. 部份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有关条例、法规,肆意放牧,牛马等牲畜损坏苗木现象时有发生。
3. 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对破坏退耕地的行为惩处力度不够。针对存在问题和退耕还林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严肃性,我乡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使我乡的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
篇8
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推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现阶段我乡扶贫开发形势来看,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程度深。全乡现有农业人口7167人,占总人口的95.2%。其中:低保户156户268人,占农业人口3.74%;五保户17户20人,占农业人口的0.28%。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乡6个行政村虽然都通了水泥路,但大部分村的通组通户公路都没有实现硬化,人们生产生活仍然不便;水利配套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遇到干旱时期,人畜饮水困难,抗旱任务艰巨。
三是受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劳动者素质较低,乡村劳动力以小学和初中受教育程度居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不多。
四是缺乏支柱产业,带动能力不强。我乡自古以来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乡,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条没有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买难卖难的问题突出。
五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制约经济发展。虽然财政逐步增加了对扶贫开发的投入,但离扶贫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缺口差距很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的比例严重偏小,大部分项目投资远远跟不上发展需求。在发展生产上,对农民补助的金额过小,严重制约了种养业的发展。
二、“十三五”扶贫攻坚总体要求
2016---2020年扶贫工作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规划到村、扶贫到户、服务到人”的原则,全乡要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强化扶贫举措,大力发展优质烟叶、高产油茶、绿色蔬菜、精品果业、特色中药材及其它致富产业,形成特色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乡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乡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稳定实现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三、“十三五”扶贫攻坚重点项目
(一)生态旅游开发方面:XX具有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生态和谐的特点,依托我乡盘龙江小岛开发,大屋仔绿色蔬菜基地的建立,我乡以大屋仔中心村为中心,依靠政策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自然优势,从农家乐、水生态入手,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和餐饮产业,整体带动交通、通讯、商业、文化等多种产业的发展。XX生态旅游争取三年起步,五年形成规模。围绕生态旅游这一主旋律,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配套改进:一是油仁公路完成升级改造,美化绿化路面交通。二是开发盘龙江小岛工程,打造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三是加强对林木资源的保护,将XX林木全部划为生态林,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修建长塘、招信、厘下、塘下的通组公路,以彻底解决交通问题。二是建设乡村文化广场,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是修建XX中心幼儿园及XX村小教学楼。四是新建乡卫计综合服务楼,彻底提高人民群众对卫计服务的要求。五是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六是进行村庄整治,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突出地方建筑特色。
(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种植黄栀子、杜仲、金银花等药材,面积超过1000亩,形成以XX村为主的药材生产带。二是引进反季节蔬菜和辣椒,形成以大屋仔、XX村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和辣椒生产带,总面积超过600亩。三是发展翠冠梨、井冈蜜柚等水果1000亩,形成以XX村为主的水果生产带。四是倡导发展肉牛养殖,形成以XX村为主养殖生产带。五是大力扩大优质烟叶生产规模。六是大力发展生态养鱼。
篇9
因此,x年多来在市、县人大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围绕县委、县府提出的构建山清水秀、业兴民富、诚信文明的新型山区县,把xx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重镇的宏伟目标,按照人大代表职责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突破难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有关交通的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都得到较好落实,并在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之下,实现了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本人作为人大代表的代表水平,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得到提升。现将x年多来我履行代表职责作如下述职。
一、强化学习,提高自素质。
学习是强根固本之举,不管工作再忙,都不忘学习,是学习让我在不断变换的工作环境中较快地掌握主动权。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有“位”要有“为” 的信念,胸怀“诚”字,抱定“勤”字,立足“实”字,始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穿于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全过程,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及其他新知识相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用 结合、学用相长。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着力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同时,带头深入贯彻学习市、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提高依法行使代表职权能力;
三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着力提高真才实学。交通工作业务性强、涉及面广,我一方面注重学习国家交通工作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做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真才实学。
二、兢兢业业,抓好主业促发展
xxxx年x月,根据工作需要,我从县粮食局长岗位调整到县交通局长岗位,虽然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在我心中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始终注意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自己依法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义务的自觉性。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习,较快地熟悉起交通工作,并迅速把我县交通工作着眼于:突出一个重点(以农村公路、南环路和高速公路城区连接线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 “二个环节”(打击非法客运和强化通行费征收管理),重视“三项监管”(道路、水上交通和安全监督),协调处理好“四个关系”(党建精神文明建设、行风廉政建设、依法治交和内务管理)。
在这个工作思路引导下,在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战术上,做到
三个结合:
一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如我县示范果场、xx鸡原种保育区场、花卉基地的水泥路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延伸到哪里,交通就支持到哪里;
二是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相结合,如工业园区的主干道、乡镇集镇建设的主路面,交通尽最大能力给予支持;
三是与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相结合,县内如南禅寺、归龙山、仙人嶂、东华山等主要旅游景点的道路建设,交通部门积极主动挑起建设重担。从xxxx年到今年x月份,共争取交通建设项目xxx个,争取到上级交通建设补助资金xxxxx.x万元(其中农村路网建设项目xxx个,xxxxx.x万元);共实现交通建设总投资xxxx万元,改变了我县农村公路落后面貌,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xx~xx年县交通局受到省、市奖励xxx万元,县长xxx同志被表彰为“路县长”;共完成交通规费征收xxxxx万元;水上运输实现xx年无事故; 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从县级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
三、克尽职守,切实履行代表职责。
在当市人大代表的x年多的时间里,我根据自身岗位工作实际,积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会同各方人士进行商讨的基础上,向市人大会提出了x份议案和建议,对如何加快我县交通发展从自己工作岗位的实际出发,以人大代表角度进行探讨。而且在人大闭会期间,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大代表身份。
一方面,在具体实施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时,时常把自己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角度位置进行“换位”,慎思密行,充分考虑方方面面利益,特别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能身体力行,深入乡、村各方面接触不同层面的人,听取不同的意见,尽量避免工作上带来失误,影响代表的声誉,以维护代.表形象,同时也为向人代会提供质量较高的建议和议案积累素材。
篇10
我们把救助城乡弱势群体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重视程度,加大领导力度。
1、摆上位置,纳入日程。县委、县政府将救助城乡弱势群体工作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将其与发展经济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20__年初召开的县委工作会议,又把这项工作确定为需重点抓好的全县“三件大事”之一,切实突出出来。
2、组建机构,配强力量。为进一步强化力量,我们成立了**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明确由县委常务副书记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主抓。率先在全省单独成立了统管城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办公室主任,选配了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进一步理顺了工作体制,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运作。
3、出台意见,明确方向。为使扶贫攻坚工作更为科学有序开展,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总体工作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对策,强化了工作措施和方法,指明了工作方向。尤其是确定了950户为开发型扶贫的重点,投入资金滚动扶持,确保三年内全部脱贫。
4、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做好救助城乡弱势群体工作必须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作为靠转移支付发工资、每年县级财政收入仅有**多万元的一个穷县、弱县,我们既保证了上级下拨款物及时全部下摆,不挤不占,对该匹配的资金坚决匹配到位,又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每年再拿出**多万元资金救助城乡弱势群体。三年来城镇低保每年增加**人,达到***人,每人月补差标准达到*元。20__年以来,全县共免征农业税***万元,发放“两补”资金**万元。完成了**户企业**名职工的“并轨”工作,共发放资金**亿元。
二、抓住第一要务,打牢工作基础
把握发展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也为救助弱势群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1、加快项目建设,开发就业岗位。深化国企改革,三年来共有27户国有企业实现了新企新制,转制搞活,新增就业岗位近万个。加大招商力度,建设劳动密集型企业,先后有利凯米业、兴凯纺纱、食品公司等30多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开发,每年直接安置城乡20__多个劳动力就业,平均每人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2、做强劳务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我县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扶贫和富民产业来抓,尤其是把弱势群体作为输出重点,积极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寻找外输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并对参加培训人员给予适当补贴。同时,落实小额贷款、土地流转、证照办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使输出顺利成行。20__年,全县内转外输农村富余劳动力4.87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6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60元,其中400多个贫困家庭通过劳务输出实现了脱贫目标。
3、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几年来,我县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拉动了居民增收,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创造便利条件,落实优惠政策,一些贫困家庭特别是大部分国企下岗职工实现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三、发展社会事业,分享发展成果
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息 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可以使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使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解决贫穷根源问题。教育发展水平低,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差,是致贫的最根本原因。治贫先治愚,我们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扶贫帮弱的一项治本性、长远性的战略措施来抓。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解决教育不公问题。针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师资水平低、教育质量差等实际问题,我们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要重点解决城乡教育不公问题。以农村为主,三年来,改造教育危房16000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锻炼,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给城镇强校管理,明确提出教师定职晋级必须有一年以上农村从教经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三年多来,全县教育总投入达5231万元,仅城镇就纯增教育用房4万平方米以上,扩大了办学规模,吸纳了更多学生就学。其中县一中新建5500平方米教学楼和3000平方米学生公寓,降低门槛,增设农村班,使在校生数量和招生能力均比20__年翻了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一中。三是建立健全救助机制,保障学生不因贫困失学。制定了《**县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征集与使用办法》,共筹集助学基金60万元,重点帮助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妇联开展“春蕾”计划,20__年以来共救助贫困女童238名。在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上,给予政策倾斜,允许其在城乡自主择校,并对家庭困难的实行学杂费减免政策。三年来,全县各方面共筹集资金3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000多人,实现了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2、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水平,扭转因病致贫状况。伤病是造成城乡弱势群体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水平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将乡镇卫生院“三权”上收,加强了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加大了行风整治力度,有效解决了医生看病收红包的问题。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20__年招标采购药品1082.8万元,让利患者291万元。二是设立扶贫门诊和病房。我们先后在县医院和中医院设立了扶贫门诊和扶贫病房,使贫困家庭能够用上低价药,20__年让利近百万元。投资370万元建起了传染病门诊和疾病防治中心,提高了疾病防治能力。三是开展“贫困患者健康行”活动。卫生部门组织医护人员到村屯、社区和企业开展巡回医疗献爱心活动,对无能力医治且有救治希望的贫困患者,进行免费或低收费救助治疗,20__年先后8次深入贫困村和老区村,为20__多人进行义诊,免费发放药品2万多元。
3、加强城乡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改造城乡道路,解决“行路难”问题。以群众常走的巷道为重点,三年来共铺装白色路面19条8288延长米、红砖巷道43条26100平方米,使城镇道路高级、次高级铺装率由20__年的不足5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二是推进综合楼开发,解决“住房难”问题。20__年,我们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将22项基本建设税费的征收标准平均调减了58.6,促进了综合楼开发。连续三年城镇综合楼建筑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开发降低了房价。三是加大改造力度,解决“吃水难”问题。在20__年投资170万元打补水井10眼的基础上,20__年又投资162万元对城镇老化的给水管线进行改造。
四、凝聚各方力量,壮大扶贫主体
我们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力量投身于扶贫攻坚工作。
1、明确任务,发挥干部的主力军作用。我们为副科级以上干部确定每人包扶1名城镇特困职工、1户农村贫困户和1名贫困学生。包扶干部积极为城镇贫困职工联系用工企业,解决小额贷款,或直接垫付资金帮助其创业;帮助农村贫困户研究致富项目,联系解决春耕生产所需资金、物资,寻找外出务工门路;主动为贫困学生解决学杂费、书本费或生活费。仅20__年,全县各级干部就为城乡贫困群众确定致富项目1445个,协调落实贷款2392万元,为农村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物资折合人民币109.6万元。
2、发挥优势,着力推进部门帮扶工作。对城乡开发型贫困户主要采取部门包扶的办法,包扶部门结合各自优势开展工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牵头拿总,组织帮扶,还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仅20__年就争取资金300多万元。三年来,计生局开展“幸福工程”活动,共投放资金90余万元,扶持贫困母亲425名;工会组织扎实推进 “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共落实扶贫项目400多个,有650名帮扶对象脱贫;残联集中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7次,受益患者300多人,减免手术费3万多元。
3、全面动员,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帮困活动。授予外来客商“荣誉公民”称号,推选民营企业家为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调动了他们参与扶贫帮困工作的积极性。20__年以来,全县民营企业家参与的“光彩事业”活动,使350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五、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救助质量
要在新形势下做好救助弱势群体工作,必须适时创新,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
1、集中力量,组织开展解决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会战。20__年,我们筹资300多万元,开展了“解决农村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会战”,共对606户极贫户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和翻建。今年,我们将集中开展解决城镇极贫户无房特危房问题会战。
2、多方筹资,建立扶贫开发基金。针对大多数开发型贫困户在发展生产上缺少启动资金的实际,20__年,我们采取财政供养人员捐献,在外__人和私企大户赞助,县财政列支等办法,建立起扶贫开发基金,首批筹资就达100多万元,实现了分散资金捆绑滚动使用,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提档升级。
篇11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乡镇都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乡镇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的还下设了规划组、实施组、督查组、验收组。
(二)据实确定了扶贫对象。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的七道程序,对重点村的绝对贫困户、低收入户、五保户进行了调查、核实、确认、建档,并经过了票决、公示,基本体现出了公平、公正、公开。
(三)编制了切实可行的规划。首批个重点村均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收入及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下发征求意见书,由群众公选项目,整理汇总,经部门认可,编制了项目规划设计书。农委、民政、教育等个部门也制定了详细的部门规划。扶贫办将所有规划进行了汇总、分类,并编印成册,建立了完整的项目资料库。
(四)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从贫困人口建档、项目的公选到项目的实施,群众积极参与,反响强烈,从过去的“要”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干”。涌现出许多能人、大户和协会采取返租倒包方式,承租几十亩、上百亩的土地,连片发展茶叶、茭白等增收项目。
(五)着力实施富民、富村项目。通过整合资金,集中投放,在首批个村投入财政发展资金万元,兴建了一批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有的已完成,有的正在实施。
经过整村推进工程的强力拉动,我县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年,全县绝对贫困人口数比上年减少万人,减幅,低收入人口数比上年减少万人,减幅。去年初,县政府计划脱贫万人,实际脱贫万人,超计划,贫困人口脱贫率为。为全省、全市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这就是:搞好贫困人口的准确建档、动态监测及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是整村推进的前提和基础;大胆创新,大胆实践是搞好整村推进的核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群众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搞好整村推进的关键;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配合,社会协作是搞好整村推进的保证。
二、××年整村推进的形势、目标和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呈“拉锯”状交替发生,扶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年度虽然完成了万人脱贫,但由于疾病、自然灾害、子女入学等因素造成的返贫问题也十分突出。二是少数村的推进工作力度还不够大,项目实施速度还不够快。部分重点村等待观望,绝大多数项目还只是写在纸上,还有些村的干部群众对整村推进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三是社会帮扶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县直单位虽然帮助贫困村办了一些实事,但大多缺乏全盘考虑,与整村推进所规划的项目没有形成大合唱。四是部分贫困村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一讲脱贫致富,就眼睛向上,盯着扶贫资金等着政府给钱。少数群众习惯于落后的生活方式,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看到这些不足,准确把握整村推进工程的艰巨性。要看到我县绝对贫困人口仍有万人,低收入人口尚有万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个重点贫困村。这些村经济基础脆弱,人口素质低,是扶贫开发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必须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一个村一个村的解决问题。要准确把握新形势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新要求。省委郭金龙书记到我县进行扶贫调研时指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坚持发展为上,就要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过上幸福生活,扶贫开发就是你们的工作中心。”这就要求我县扶贫开发一定要打好两场战斗:一方面要打好“歼灭战”。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为重点,集中资金到户到人,花大力气,下硬功夫,把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解决好;另一方面要打好“攻坚战”。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
高贫困人口的素质。
整村推进的目标任务已经写入了《县委关于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决定》,这就是:从××年开始,通过加大投入和各方面工作力度,每年实施个重点村,到年争取全县现有的个重点村基本上实现脱贫目标,努力使这些村万多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稳步解决温饱。我在这里再重申一下,每年实施的重点村,必须符合省定八条标准,这是一个硬杠子;实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以上,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个百分点以上,也是一个硬杠子。要通过工程的实施,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从而使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从量变向质变跨越。
三、狠抓工作落实,把整村推进工程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解决认识问题,切实把整村推进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关键措施。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把扶贫开发片面理解为就是搞搞救济,送送温暖,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这是狭义的救济式的扶贫。必须从广义的角度、全局的高度来对待扶贫开发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加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立体地进行扶贫开发。要认识到扶贫开发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是一项政治任务。能否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关乎稳定,关乎发展,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干部,一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总书记最近指出:“扶贫战线对整村推进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要认识到抓整村推进就是抓住了扶贫工作的重点;整村推进必然使我们的扶贫工作进村入户;整村推进有利于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整村推进可以为实现小康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今后的扶贫开发,无疑将以整村推进作为一项关键措施。
(二)解决基础性工作问题,认真搞好贫困人口档案动态监测与扶贫项目规划的科学制定。去年,在整村推进工程实施以前,县委统一布置,采取“三关审核、三榜公示、三类填卡、三级建档”的办法,在全县进行了贫困户调查、核定、确认、建档工作,为整村推进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今年,各乡镇要在这项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统计监测,采取“一竿子到底”的方式,深入每一家每一户,将贫困户和项目实施情况,特别是办事卡执行情况建档立卡,掌握原始资料,实行全程动态监督管理,随时了解和掌握贫困人口收入和变动情况,随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和效果。统计局要会同扶贫办,建立一个完整的整村推进监测网络,建立一个涉及贫困户收入、整村推进项目等方方面面的数据库。在掌握底数的基础上,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规划的制定,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要处理好尊重群众意愿与合理引导的关系。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随大流,老百性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种是家长式包办代替,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尊重老百姓意愿,不搞强迫命令;要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要用民主的办法,自上而下经过贫困户建档、入户调研、汇总分析、公选项目、论证项目五个步骤才能到规划的最终制定。二要紧紧围绕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两个重点,找出影响贫困村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针对制约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目前,个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首批个村正在按规划实施整村推进。剩下的工作要加强落实与后续管理,保证每个扶贫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第二批个村已经编制村级规划的,要紧紧围绕两个重点,进一步调整、修改和完善。
(三)解决资源整合问题,形成推动贫困村发展的合力。目前注入贫困地区的扶贫资源有扶贫资金,有各个部门专项资金,有社会帮扶资金和社会帮扶力量等等。上述资金力量,都要投到村里,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互相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各炒各的菜,共做一桌席”。我们发现资源整合比较好的地方,项目实施就快,成效就显著。这里,我再强调一下,特别是部门支农专项资金一定要优先用于整村推进项目,不能因为重点村有了专项扶贫资金,就不予考虑了。对于扶贫资金无法解决的项目,由扶贫办会同财政及相关部门,采取“开单子”的方法,将项目直接交给相关部门,由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整合,农委、民政、交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都要指定一名领导干部担任整村推进联络员,负责整村推进的资金协调。要根据“党委总揽,政府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每个重点村组建一个帮扶工作队,做到“单位包村,干部挂户”,要保证任务到肩,责任到人。各乡镇特别是各村第一书记(没有挂职第一书记的,乡镇要抽出专门干部驻村负责)要注意充分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和引导,千方百计地调动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自主筹资出力,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求发展、自我脱贫之路,使贫困村群众真正成为这个浩大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施的主体参与者、监督者和管理者,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四)解决集中投放问题,突出整村推进工作重点。贫困村之所以贫困,不仅表现在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而且还表现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发展滞后,可以说贫困村是百事待举,改变贫困村的面貌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目前有限的扶贫资金所能满足。用军事观点就是要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整村推进也得有取有舍,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统筹安排好各类项目,使实施村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电用、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有钱花。为了保证资金的集中投放,可以采取“稳定一块,搞活一块”的方式,即:安排一部分资金到村到户,这部分资金基本稳定,其余资金按项目安排,并同小额信贷配套,不定基数,不撒胡椒面。
根据这一思路,整村推进工作要突出两个重点:一要大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大力实施道路、水利、沼气建设。其次要解决生存条件差的问题,推进贫困人口“山上到山下,山下到路边,路边到集镇”的有序转移,下决心把“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当然移民搬迁工作非常复杂,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民政局要会同扶贫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尽快拿出规划,按规划有组织、分阶段的进行,要尊重群众意愿,解决好生产生活出路,不能一哄而起。二要突出增收问题。如何实现贫困人口增收是一个难点,有一部分人在这个问题上有畏难情绪,没有下大力气去做,到村资金,只是简单地修条路、建个学校等等。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是做好土地文章,二是做好劳动力转移这篇文章。关键要解决好贫困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户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把贫困农民增收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产业化道路。我县去年把茶产业确定为农民增收的第一产业,这是一条非常符合我县实际的好路子,今年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发展强度,并要搞好后续管理,保证成活率达标。加快劳动力转移,实现非农收入,对于农民增收作用越来越大,而且潜力巨大。农委要牵头会同扶贫办、财政局、劳动就业局认真探索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路子,使重点村的劳动力能自主选择技能培训,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五)解决扶贫三大举措之间的关系问题,以统筹创新的理念推进扶贫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三大举措是:以整村推进实施扶贫规划为切入点,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为切入点,提高贫困农民的综合素质;以发展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带动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这三项工作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体两翼”。整村推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是主体;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产业化促进结构调整,是两翼。抓好这三件事,贫困村就可以飞出穷窝,向小康社会迈进。三项工作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没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产业化、调整结构就成了无本之木;没有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这两翼,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就富不起来,飞不起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整村推进、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对贫困户青年的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要继续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走产业化扶贫的路子,还要继续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引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机制,搞好社会帮扶工作。
篇12
近年来,县财政局农业科在县委、县政府及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好用好支农资金为工作为重点,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做好全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为己任,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遵循“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坚持廉洁、务实、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加强科室的作风和制度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提升科室的政风行风建设水平,不断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创建“群众满意窗口”活动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建机制
作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窗口”单位,农业科的工作至关重要,为塑造一支技术过硬、管理严格的支农资金管理队伍,农业科坚持把创建“群众满意窗口”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以政风行风建设为抓手,做到思想重视,组织得力,常抓不懈。为确保创建工作开展顺利,农业科坚决服从局创建“群众满意窗口”领导小组的领导,并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组织学习创建活动内容,从明确任务、责任落实、督促检查、问题整改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分工,做到层层落实,形成了全员参与,各尽其责,各尽其能的创建工作机制,保证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规范管理制度,增强工作责任感
初,农业科认真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坚持实行“每周例会制”、“主管领导负责制”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资金管理三专制、重大项目会办制、土建工程实地核查制等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科室人员的岗位职责,把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分解到人,增强了科室各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科室全体人员逐步形成遵章守纪、爱岗敬业的良好作风。
三、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升农业项目建设质量
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农业科针对项目主体多元化和建设管理模式多样化的新情况,严格按照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对项目的申报、定地勘测、论证以及项目计划书编制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重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管,加强计划的跟踪管理,合理安排,经常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到项目实施地点察看项目实施情况,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项目资金款项,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按时完成。通过与各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年共向上级申报项目85个,申请支农专项资金21940.41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四、建立便民服务举措,强化服务理念
认真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通过意见箱、座谈会和走访等途径,广泛征询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接受监督抓整改。同时工作实行“五公开”,向社会和群众公开办事依据、程序、时限、结果和监督方式,对项目检查核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项目单位及施工单位,同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项目实施过程公开透明。优化服务环境,规范、透明、公开操作;工作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对群众来人办事做到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耐心细致,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在行风建设方面,农业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杜绝“冷、硬、顶、横”现象和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等违纪行为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及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联系,我们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与业务单位及乡镇建立公共邮箱,公开相关业务责任人电话,实行零距离接触,零距离服务。有些事情能电话联系解决的,尽量电话联系解决,几件事情能集中办理的,尽量集中办理,避免群众不必要的路途奔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五、立足本职岗位,树立财政服务形象
农业科积极转变工作职能,更新观念,将工作的重心切实转变到管理、服务、协调上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把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关,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树立财政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良好形象。
一是在财政支农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农业科加强与项目乡镇密切配合,突出重点环节,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的对涉农项目建设情况和工程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核查。由于我县农业项目较多、而且分散在各个乡镇,这就为科室对项目核查增添了许多困难。在人员相对较少的情况,科室人员发扬“一不怕吃苦、二不怕流汗”的精神,千方百计想办法、挤时间,坚持对涉农项目进行实地考核。在各相关单位的协助下,科室共下乡进行项目督、核查660余次,每月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基层,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项目建设体量到位,质量监控到位,资金拨付到位。
二是在财政惠农资金兑付过程中,加强政策的宣传,积极深入基层为群众解惑答疑。全年发放省级能繁母猪补贴资金399.84万元,兑付 省级脱贫攻坚奖励资金562万元,兑付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140.6万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资金176.89万元,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资金240万元,受益群众2969人。全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042.4万元,已付贴息资金94.38万元,受益农户5647户。兑现农机购置补贴1787.87万元。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对待,主动上门核实情况,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绝不敷衍了事,群众反映问题处置率达100%。
三是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定期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和业务技能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通过经常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室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水平。
篇13
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把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大事来抓。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8年在我县实施以来,低保制度日益规范,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截止目前,全县城市低保对象达到1204户3440人,人均月补助173.17元,较实行低保制度时的34.5元提高了138.67元,保障标准由100元/人月提高到200元/人月;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335户4319人,人均年补助998元,较实行低保制度时的78元提高了920元,保障标准由400元/人年提高到1196元/人年,实现了应保尽保,最近省上下发文件,统一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从2010年10月1日起,城市低保提高到310元/人月,农村低保提高到1600元/人年,为有效地保障广大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县民政局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基层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镇社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今年6月份,全市城乡低保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现场观摩了乡和社区的低保工作,会上我县做了经验交流,这是对我县城乡低保工作的充分肯定。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多年来奋战在低保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全县所有关心和支持低保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城乡低保工作还存在着少数干部对低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层力量薄弱、底子不清、情况不透、把关不严、规范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甚至还有的地方存在“关系保、人情保”等优亲厚友的现象。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深化各项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提出要“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县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利益调整期、社会矛盾显现期,这些都对低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低保工作重要作用的认识。
第一,做好低保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低保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涉及下岗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城乡无收入居民等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城乡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
第二,做好低保工作是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随着城乡困难群众的增加,失地农民的增多,我县各类民政救助对象达1.2万多人,接近全县总人口的10%,其中享受低保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986%,如果这些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全县的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只有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
第三,做好低保工作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最直接、最及时地解决广大城乡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可靠保障。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低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全面推进,切实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推进低保工作再上新水平
做好低保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重要内容。完善低保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规范低保操作程序。要认真研究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具体操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努力形成衔接配套、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制度体系。要严格执行“户主申请,社区(村委会)初审,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街道办)排查审核、会议研究、张榜公示;低保办抽查、研究审批”的申请、审核、审批的工作程序,做到严把“五关”,保证“五到位”,即:严把申请关、保证调查摸底到位,严把审核关、保证审查审核到位,严把签字关、保证责任落实到位,严把督促检查关、保证政策执行到位,严把评议关,保证群众参与评议到位。实行“四不报”、“七不批”制度。“四不报”即:对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者不上报,不愿接受核查者不上报,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家庭者不上报,群众反映强烈有异议者不上报;“七不批”即:未见户口本原件的不批,不能如实提供家庭成员收入者不批,为享受低保变相分户或转户者不批,涂改相关证明和开具虚假证明者不批,表格填写不规范者不批,拒不接受核查者不批,申报材料不齐全者不批,确保真正将符合低保政策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二要实行低保动态管理。定期核查是实现低保动态管理的重要手段。城市低保要坚持“分类施保,按月发放、动态管理、半年调整”的办法,扎实做好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两次的定期核查工作。农村低保要坚持“分档救助、按季发放,每年调整”办法,扎实做好每年一次的核查工作。核查中要真正做到“两查、三清、四核实”。“两查”即核查低保户详细住址和家庭基本情况。“三清”即清理低保户死亡人数、弄虚作假户、不符合低保政策户。“四核实”即核实低保户家庭享受人口是否准确、家庭收入变化情况、低保户家庭是否有特殊困难、低保户档案资料是否齐全。通过定期核查,使低保对象有进有出,符合低保条件的继续保留,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清出,家庭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金发放做到随家庭人员、收入变化及时调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应退尽退”。
三要公开信息接受监督。财政每年拿出大量资金服务民生,目的是要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低保工作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放心,就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要坚持公开低保政策和申报程序,让群众了解,掌握政策;要公开审批的过程和审批的结果,对每次新增或调整对象的审批结果公布于众,随时接受群众监督,打造阳光低保,让群众放心;县低保办、乡镇(街道办)和各社区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坚决杜绝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的人情保、关系保等不公平现象的发生,维护低保的公平公正,使真正困难、符合条件的家庭进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城乡低保“阳光操作”。在资金管理和发放中,要继续坚持“民政审批、财政拨付、信用联社发放”的工作程序,确保低保资金安全、封闭运行。
四要抓好各项制度衔接。尽管低保制度是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核心制度,但仅靠低保制度还不能解决贫困群众的所有问题。因此,在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与其它制度特别是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扶贫开发等制度的衔接,正确处理灾民与低保对象交叉的问题,对特殊情况造成暂时困难的要给予临时救济,对那些有劳动能力和自救能力的低保对象,要给予优惠政策,增强低保对象的自身“造血”技能,鼓励、扶持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确保城乡低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城乡低保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关注度高,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确保城乡低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办)要进一步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一名领导负责低保工作,确定1—2名专职低保干部,专门负责低保日常工作,各村、社区要设立低保信息员负责报告辖区内低保家庭的现状;县、乡、村三级的低保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好低保工作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确保低保对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正把低保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