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学习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三、研究结果的思考与分析:
1、多数小学生认同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
调查显示,60%的小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大量重复课本内容;8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大部分是灵活多样的;90%小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内容既能传授知识,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可见,现在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还是比较关注的。我认为:教师应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将精神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贯穿新的教学理念,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新课改的今天,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深入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进行学习,勤奋的思考,不断的对所学习的各种知识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消化吸收,获得新知识。
2、大部分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普遍希望缩短作业时间
虽然减负呼声喊了多年,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沉重。调查发现,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小学生在写作业时间上的超标比例均超过一半。根据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四、五、六年纪的作业量应在60分钟内完成。而现在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依然有增无减。对于你希望每天多长时间完成作业有38%的小学生希望在半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有53%小学生希望在一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10%小学生希望在二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虽然有一半学生的愿望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可见,他们实际的作业时间要远远超过期望的时间。说真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让孩子们负担加重,另外买了许多考卷让孩子们完成。时常听到学生的埋怨。其实,作业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点、要点就够了。老师上课时也不愿看见他们老是打着哈欠,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觉睡不好,学习更无能为力。
3、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话
社会的变动,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猛烈地冲击着家庭的领地,导致产生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贫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这形形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调查显示,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话。在问卷中得出,小学生最喜欢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说话算话(23%)、给我辅导功课(37%)。另外,小学生对父母不满的是:说话不算话(35%)、对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将(40%),以上数据说明孩子们希望父母给他们安静的学习环境,做孩子们学习的榜样。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出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数父母的共同目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道德,父母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儿童教育专家还认为,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源于对大人的耳闻目染。我们应当用行动去教育儿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卢梭。不要在家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从小就在受尊重的环境下成长,他就会自然地尊重他人。
4、小学生对考试既爱有恨,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考试能够促进学习,同时也有的学生因考试心情不好
素质教育这股春风早就吹遍大江南北,但事实上应试教育还依然引领潮流。而在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历来是把孩子的学业成就置于第一位重要的位置,所以,教育的供需矛盾显得异常尖锐,那么唯一合理的办法,就是通过考试竞争,优胜劣汰。于是,孩子们从第一天挎着书包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学习压力。学生对此又是怎样的想法呢?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喜欢考试,而这部分的学生是成绩较好的,他们希望通过考试来显示自己。90%的小学生认为考试能够促进学习,但又有58%的小学生认为考试防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过重的学习压力造成学生心情不好、不想学习、自卑等感受。有部分的小学生因为考试而心情不好,这说明,小学生对考试的心情很矛盾,既爱又恨,尽管考试造成了他们过重的心理负担,但仍然对考试有着高度的认同。令人担忧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的学习,使大部分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可见,考试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经常能听到学生说:我一听到考试,腿都在抖。甚至有的学生在考完试后还处于紧张状态。其实说这些话的还是好学生。这么小难道就患有考前综合症了吗?我认为,这一现象的造成,关键是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念影响至深。怎样让孩子真正减负,恐怕先将中国的教育体制改头换面才行。
5、道德品质好、教学态度好、尊重学生是小学生看中的教师素质
6、对成绩排名各抒己见,一半学生认为成绩是个人隐私,另一半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应该公开
四、建议:
1、提高学生父母的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对家长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时为家长朋友传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长、学校两方面配合。
2、学校方面应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班主任进修、各科教师展示课、各种培训等。
篇2
一、调查时间:
二、调查对象:我校24位教师及220位学生。
三、调查方法:访谈法、问卷法等。
四、调查内容及目标:
1、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认识。
2、了解教师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的操作方法。
3、了解并分析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的变化。
4、探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调查情况分析:
(一)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对全校24名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下问卷24份,收回24份。情况如下:
第一题有86.5℅的人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15.3℅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太重要。第二题40.3℅的人认真组织活动,50℅的人当阅读课教,组织简便的活动,16.6℅的人大概提一下。第三题66.7℅的老师认为学生能积极参与,33.3℅的人觉得学生对此不感兴趣,难以组织活动。第四题80.7℅的人让学生以板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形式展示占19.6℅。第五题学生收集资料以上网居多,占50℅,其他方法50℅ 。第六题普遍认为能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第七题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注重学生成果交流的占66.8℅,注重学生参与性的占16.9℅,注重量化指标占16.5℅。第八题教师都认为综合性学习编排应根据年级水平而定。第九题教师都认为课文更重要,因为考试要考。能看出以下问题:
1、关于概念的理解、特征的把握。
语文课程课标中有关于综合性学习的专项内容教师们知道,但不能够较准确地答出要点内涵及基本特征。
2、重视程度。
老师比较重视,都知道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综合学习有其重要意义,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树立大语文观。
3、实施情况。
全校共6个年级,能根据教材认真实施的只有为数不多的班级班级。教师缺乏指导策略,只是布置给学生就算开展了,大多数形式是办手抄报,没有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4、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78%的教师都很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5、评价情况。
老师能每次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一般采用成果交流的形式。不太注重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
(二)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对学校五六年级2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发下问卷220份,收回208份。情况如下:
从中能看出以下问题:
1、概念理解。
知道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认为就是办办手抄报。
2、学习方法。
综合性学习时做了些什么时,回答最多的是办手抄报,其次是查资料,做得最少的是撰写研究报告,甚至有的 班只是老师宣读知识,没有组织过活动。
3、自主参与。
有学生78.9%认为,当老师精心组织了丰富的活动,自己会积极地参与,主动进行探究,如果对活动不感兴趣,只能被动参与。
4、学习重要性。
当问及你认为综合性学习是否重要时,全部学生认为重要,能扩大知识面,能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对学习有一定的好处。
(三)结合听课情况,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存在以下问题:
1、老师认识不到位。
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刻,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布置,有的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的课外学习,有的当课文讲解,采用单一枯燥的形式,使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兴趣。
2、指导不够到位。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主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实践应放在首位。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老师的指导并不到位。活动开始前,老师只给学生分配任务,活动的过程中就没有参与、过问,最后只检查结果,结果这次活动变成了少数几个同学的展示会,没有激发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探究意识和参与性。
3、评价不够全面
教师评价方法单一,甚至错误地认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就是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节目表演,整堂汇报课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为主,没有落实语文的听说读写,没有实效性。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参与,是否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兴趣索然,没有成就感。
六、如何有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1、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要很好地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深入探讨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有效开展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综合性学习的焦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它不等同于过去的语文活动。
2、多渠道开发学习资源。
我们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要善发现,优化学习资源。教师要积极拓展课文内容,组织自主性活动,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去调查实践,优化课内外的结合。
3、教师要组织自主性活动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自主性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4、教师要注意指导
篇3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分别对县四所小学的学生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卷 410份,回收率.%。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先后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召开了4次座谈会,有近100名中学生参加,多次找班主任、任课老师座谈,还进行了家访。这些不仅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也为分析和解释问卷调查数据奠定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从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学生喜爱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95%以上,,不喜欢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达80%以上。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我在实验小学追踪调查了一个月,随机选择了40名五年级的学生,分两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甲组由学生喜欢的老师任教,乙组由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任教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如下:
表二
人数
甲组
乙组
成绩
月初
月初
月末
月末
比较
提高
降低
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将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不利因素。
3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在学校中最怕什么?
调查显示,46.8%的学生承认“在学校里有自己害怕的老师”,37.4%的学生“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们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29.2%的学生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18.2%的学生觉得班主任“动不动就发火”,5%的学生从没单独和老师说过话。30.8%小学生最怕老师“批评或体罚”,经常有“被老师罚站罚跑”、放学后被老师罚留校“、被老师讽刺、挖苦、责骂”、不让进教室听课“、罚抄课文或作业多遍”、“被老师打”等经历的学生,累加起来占学生总数的17.1%,偶然有此经历的学生平均24.1%,女生害怕“老师批评或体罚”的显著高于男生。
你喜欢老师的微笑吗?你是否看到过老师的微笑?
100%的学生喜欢老师的微笑,只有47.5%的学生看到有些老师总是面带微笑。
在问卷中问到:“你快乐吗?你多久能真正开怀地大笑一次?”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约60%的小学生他们的回答是“不快乐!”或“不开心”。对于第二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很久都没有过!”可见,我们的孩子确实活得不快乐,所以他们笑得也就比较少了。
“是什么让你们不快乐?”答案最普遍的是:压力,来源于学习、家长、老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每天面对最多的是老师,所以老师的影响最大。如果老师较多地露出笑脸,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轻松而愉悦起来,相反地,老师总是板着面孔,我们哪敢高兴,我们上课会紧张而局促,一节课下来身心疲惫。老师笑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有学生感叹:什么样的春风才能吹开老师脸上不散的寒冬?还有的说:人们都说老师应该像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说老师应该像开心果,让同学开心,也让自己开心。” 。有个同学在问卷中写道:“老师整天板着脸,整天骂人,就会让同学们觉得害怕,觉得老师像老虎,见到他就想躲,在老师面前不敢威风,只是一只没有自由的小鸟。”“老师动不动就骂人,骂得我们心神不定,胆颤心惊,整天提心吊胆,使我们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自卑感。”如此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怎么会喜欢?又怎么 会不害怕呢?
在座谈中,一位四年级的10岁女孩说:“我们老师不像妈妈,背后我们都叫她‘条子’,就是警察的意思。平时老师发起脾气来非常厉害,她能一节课什么也不干就训我们。有时一个同学犯了错,我们全体同学都得挨骂。”一个小学生很爽快地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国,越快越好!听人家说,外国小学就有足球队,我们什么都没有。
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性格很孤僻,不合群,害怕与人交往,更害怕上学,害怕老师。我对她进行了追踪调查,通过家访了解到,这孩子在上小学以前,也和别的孩子一样,很渴望去上学。但上学以后没过多久,就成了班里同学歧视、欺负的对象。在放学路上经常有一群同班同学欺负她,他们有的抢书包,有的揪头发,还有的往她身上扔土,一边叫喊着:“傻子,快打傻子喽!”吓得她跺在一边悄悄地哭。家长还谈到,曾经让女儿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而女儿却说: “老师会理我吗?那不是我的老师,是那些“好学生”的老师,是那些受宠学生的老师。而我呢,在老师眼里不过是一个头脑迟钝的傻孩子”。从此,这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说话了
在调查问卷的“自由畅谈”栏目里,一些学生谈到:
有些老师不理解我们,有时体罚、讽刺我们,使我们非常伤心,我们很讨厌这些老师。
老师太偏心,偏向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违反纪律等坏事全是我们这些学习差的学生。
我有什么心事、悄悄话,从来不敢找老师,他们要么批评你,要么向家长告状。
在问卷中回答“有烦恼、心事或想说悄悄话”时,你是否找老师?只有16%的孩子选择找老师,53%的孩子宁愿独自来解决心理困境或闷在心里。
在回答“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时,学生们普遍回答青春活泼、有活力与朝气、不呆板单调、不僵化、幽默 、微笑、不打骂人、不讽刺挖苦学生等。有个学生在问卷中写到“我最喜欢青春活泼的老师——数学老师,她每次上课都带给我不同的惊奇,不同的新玩艺,总之,带给我的都是一个谜。上数学课就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可以尽情地放松,可以让我们的神经细胞尽情地放松,大家都说,一看见那数学老师心里就舒服。而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烦恼、忧愁不敢向老师诉说,多数学生闷在心里,这些烦恼、忧愁的积淀,最终形成了不可排除的心理障碍。这难道与我们的老师没有一点关系吗?师生关系和谐,如知心朋友,我们的小学生还会出现上述这些不良现象吗?因此,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四、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学校和老师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环境,学生总是力求适应,被老师接受、喜欢和欣赏。当处于和教师良好的关系之中时,他们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反之,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卑、消极,无疑会降低学生的知识加工能力,造成学习成绩低下。
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安全环境下,能够踏实地将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不良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总是提心吊胆于老师的出现,随时准备应对教师的“威胁”,注意力会分散,不能专心学习。
四 讨论与建议
建立一种新型的—— 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1 、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我们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才能相应地由凌驾于受教育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
篇4
四、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题为小学生生活与学习现状,具体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 作息时间;2. 在校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3. 放学回家后的活动和周末的学习活动;4. 学生的自我感受。
五、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87张,收回有效答卷187张,有效率100%。
六、调查情况分析:
(一)作息时间方面
90.37%的学生睡眠时间达到了8小时,只有近10%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其原因大致为家庭生活习惯不好,学生上学路途远等。
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时间均不超过7小时,只有少数学生由于等车或为教师子女,在校时间接近8小时。我校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确保学生有合理的学习与生活时间。
(二)在校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方面
调查显示,体音美偶尔被占用,究其原因是任课教师公出或请假,但我校要求公出或请假回来必须补课。
综合实践课每周都上,学生认可率为100%。我校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为校本课时间,有十字绣、绘画、音乐、书法、长跑等14个小组,学生为自由选择走班制,任课教师有计划、有记录,教学效果显著,已成为我校教学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考试测验次数多集中在每单元一次,为知识性检测,教师只批对错不打分、不排名,然后学生改错。
学生在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绝大多数超过1小时,只有个别学生由于身体原因或请假,达不到1小时。
78%的学生没有教辅资料,一方面是我校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现状比较认可。有22%的学生有教辅资料,均为自己购买,独立完成。
(三)放学回家后的活动和周末的学习活动
放学回家后的活动,小组学习占11%,自主学习占45%,自由活动占44%,双休日补课或参加特长班的占38%,自由活动的占62%;周末大多数学生不去网吧,偶尔去的占10.7%,经常去的占3%。
自由活动的数据表明,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另外,部分学生回家要帮忙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干农活等。
(四)学生的自我感受
1~3年级95%的学生回答,作业能在30分钟内完成,4~5年级学生作业能在1小时内完成。对学习兴趣,29%的学生回答比较有兴趣,64%的学生回答很有兴趣,只有7%的学生有厌烦情绪。
对未来有无信心的调查中,12%的学生回答说不清,88%的学生表示有信心或很有信心。
七、建议与对策:
1. 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全民重视教育的文化氛围。加大投入,加速形成全民办教育的环境。这种投入包括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资金的投入有助于学校设备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让他们安心培养下一代,把教育当成事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完善教育机制。要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切实加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认识优化小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而且要以“发现学习”为方向,逐步改善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形成的“接受学习”,并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篇5
根据驻马店卫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选择式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吸烟率,吸烟习惯、吸烟对健康危害性的认识、吸烟态度以及环境因素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设不同的内容。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在校各临床,护理、卫生保健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我校470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后当场收回。
二、结果与分析
1 吸烟率
吸烟(包括有时吸烟、每日吸烟)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即为吸烟率。有效问卷总人数40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100人。男生每日吸烟者占28%,有时吸烟者占39%,女生上述指标相应为2%、11%。
2 被动吸烟率
在400名受访学生中,被动吸烟者152名,被动吸烟率38%;男生被动吸烟者82名,被动吸烟率27%:女生被动吸烟者70名,被动吸烟率为35%;不同性别被动吸烟率男生明显低于于女生。这证明不吸烟的男生人数明显低于女生。
3 被动吸烟场所
被动吸烟者中,在宿舍被动吸烟占82%,在教室、厕所、食堂等公共场所占51%。其中女生被动吸烟主要在公共场所,占53%;男生则主要在宿舍,占89%。
4 吸烟习惯以及吸烟的费用
在248名吸烟者之中,每日吸烟者120人,其中有64%的人每日吸烟10支以上,有24%的人每日吸烟5~10支,还有12%的人每日吸烟在5支以下。每日吸烟者中,又以吸烟10支以上者为主,吸烟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学生吸烟每月花100元以上的有21%,50到100元的有34%,50元以下的有45%,这种结果表明吸烟也给他们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不小的开销。
5 第一次吸烟时间、吸烟原因及吸烟情况
在37名吸烟学生中,第一次吸烟时间为初中或者以前。吸烟原因为好奇者59例,占吸烟人数的26.2%,朋友敬烟或者唆使55例占24.4%,学27例占12%,耍帅或者出众57例占25.3%,其它25例占11.1%。何种情况下吸烟主要包括心情郁闷,嘴谗,压力大等,其中心情郁闷时吸烟54例占24%,嘴谗吸烟66例占29.3%,压力大时吸烟20例占8.9%,耍帅扮酷时吸烟64例占28.4%,其它21例占9.3%。
6 吸烟与健康
有97%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但仍有3%的学生否认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吸烟危害健康,仅仅是一般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吸烟可能引起的疾病。我校学生多属于医学类专业,对医药卫生常识比较了解。从调查结果看,85.5%的同学认为吸烟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67.6%的同学认为吸烟与肺癌密切相关;64.2%的同学认为吸烟会引起记忆力减退;53.3%的同学认为吸烟导致肺气肿;还有4.7%~33.6%的同学认为吸烟可能引起膀胱癌、口腔粘膜白斑,软组织损伤、视力障碍,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冠心病等。
关于不吸烟的原因,有68%的学生认为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34.4%的学生是“为了不使周围人感到讨厌”;还有40.5%的同学认为不吸烟是为了“省钱”。由此看出,学生们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十分模糊,不吸烟并不是源于自身健康的要求,而是屈从于外界条件。
7 控制吸烟的态度
据统计有89%的学生和教师赞同在我校成立禁(控)烟协会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应该在校园内普遍禁烟,这说明我校多数学生控制吸烟的态度还是坚决的,他们都认为控制吸烟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三、讨论与建议
1 关于吸烟的危害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尼古丁又有成瘾作用,使吸烟者难以认识。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是造成早亡、病残的最大病因之一。
2 关于被动吸烟的危害性
被动吸烟就是指一个不吸烟者在一个曾经吸了20支香烟的房间,吸入相当于自己直接吸一支香烟的烟气。如果一名非吸烟者长期居住在被动吸烟环境中的话,那么其最终患有肺部肿瘤的平均几率也比生活在无被动吸烟环境中高了24个百分点。
科学家研究表明:被动吸烟者患白血病的机会比不与吸烟者共处的人高七倍!被动吸烟与肺癌、宫颈癌、癌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如果家庭成员与一个吸烟者共同生活(父、母或配偶)其患癌症的机会是不与吸烟者一起生活的1~4倍;如果接触两个吸烟者,发病机会升至2~3倍;若遇上三个吸烟者,则可达2~6倍;这种情况既可见于非吸烟者,也可见于本身吸烟者。
3 学生吸烟心理
我校学生除对吸烟危害性认识不够,年龄较小外,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看到他人吸烟便感到好奇,以“试一试”、“尝一尝”的心理,发展到习惯性吸烟。有的同学以吸烟来“解闷”,还有的同学认为吸烟是为了寻求“刺激”、为了“潇洒”、“摆阔气”、“不吸烟不象男子汉”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心理不成熟,甚或不健康的表现。
4 环境对吸烟的影响
调查中有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吸烟是被别人诱导的,第一次吸烟并不是自己真的想去吸烟。部分上课教师在讲课期间吸烟,也使得一些同学感到“羡慕”或“效仿”。而且校外生活中,如公共汽车、火车、商店等场合吸烟太普遍,对没吸烟者影响很大。有的同学认为“与其别人吸烟自己被动吸,还不如自己也成为主动吸烟者”。另外,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仍把“烟搭桥”视为一种交际手段,朋友见面、老乡见面都是先递上一支烟。所以,“不吸烟难进社交圈”便深深印八某些学生的意识中。总之,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小,心理还不成熟,外界不良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的吸烟行为。
5 吸烟行为给学校带来的其它危害及其影响
1)我校占地面积比较小,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住校生越来越多使得宿舍人员比较拥挤。学生在宿舍里面吸烟,不但影响宿舍的空气质量,也给同学健康带来危害。躺在床上吸烟更易引发火灾,给学生的生命安全会带来极大的威胁。据学校保卫科、公寓科的老师介绍因为烟头引起的火灾事件在男生宿舍中屡有出现,所以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我校在05年提出的“和谐校园”的目标,但我们依然看到很多同学三五成群地在校园里、教室里走廊里吸烟,样子非常不像学生,极不符合学生的身份,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出当代中职生的一点朝气,有的只是更多的不成熟与不文明。
3)我们驻马店市卫生学校是一所省部级重点医学类中职学校。根据我的调查研究,我国很多本科院校的学生吸烟率都非常低,然而同这些大学相比,虽然我们的办学层次较低,但我校的学生吸烟率却是的惊人,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一问题,这并不是简单的生源质量的问题。我认为我校学生吸烟状况严重说明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这些诸多的问题必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我校校园文化,精神文明的创建以及学校今后的发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6 针对上述分析中暴露的问题,综合建议:
1)学校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走出宿舍,活跃业余文化氛围,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显示中职生的朝气和特点。
2)加强“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授,从健康角度入手,进行有关吸烟危害、戒烟方法、医学、心理等内容的学习,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增强保健意识,尤其是加强对那些吸烟频繁学生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从各个层面上了解吸烟的危害性。
3)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对那些烟瘾较大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吸烟。
4)教室、宿舍、餐厅等校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尤其要控制任课老师、班主任的吸烟状况,至少不能当学生的面吸烟,对他们也要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5)把“不吸烟”作为学生评优的一个指标,纳入“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考核的必备条件,从而限制校园内吸烟现象,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篇6
鹅溪学区地处湖南省新化县最偏远的地方,与益阳安化毗邻,共1.5万余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当地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扛树,或者在家打猎来维持生计,很多农民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该学区一共有8所小学,每所小学管辖3~7个行政村,在校小学生共900余人。学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学习上都与城里的学生存在天壤之别。根据笔者近一年来的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留守学生数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鹅溪学区近900多名学生中,我们共走访调查了200多名小学生,其中53%学生的父母全部在外打工,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者远亲近邻;40%学生的父母虽然有一方在家,但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就是有呱呱坠地的婴儿需要呵护;4%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农或者经商;3%学生的父母离异或者全无。
虽说学生的怪僻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大部分是与周围环境和父母教导有关: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每年春节一过就背井离乡,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因而与孩子缺少交流,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顾老人小孩,还要承担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田间农活,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那些隔代教养的学生,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老年人不易觉察孩子的内心思想,很难接受新事物,因此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内向、悲观、孤僻。
据调查,在被访的学生中,53%学生表示遇到烦心的事情或者困难会闷在心里,27.5%会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学交谈,10%的会和自己住在一起的亲戚或者邻居交谈,9.5%表示会和父母诉说。在这些留守学生中86%的学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级的陈晓慧同学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恼》中写道:“当我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欢快地走着的时候,我就感到苦恼,我很想哭,我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
篇7
为了解职校听障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我们对湖南省特教中专150名听障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职校听障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调查对象为湖南省特教中专在校听障学生150人,涉及的专业有服装制作(94人),工艺美术(36人)和美术绘画(20人)三个专业。
2、问卷的制定:选用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校听障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组编制的《职校听障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问卷》,包括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心理三个方面,共30道题。
3、调查方法:现场问卷调查,以班为单位,由任课老师或班主任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身情况如实作出选择,共发出154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150份,回收率为97.4%,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7.4%。此过程中进行了个别访谈,但不记入调查问卷统计之中。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本次调查的数据分为三个部分,具体结果如下:
(一)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做笔记、回答问题,课后作业,复习考试等。问卷根据日常学习习惯所涉及的各个因素综合提出了较有代表性的10个问题,目的在于了解职校听障学生日常学习习惯的现状。
表一 学习习惯调查表
调查项目 肯定 否定 不确定或不知道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对于学习,你有学习计划吗? 18 12% 110 73.3% 22 14.6%
课前你是否进行预习? 17 11.3% 98 65.3% 35 23.3%
你知道怎样预习新课吗? 35 23.3% 96 64% 19 12.6%
上课时,你是否能明白老师所教内容? 51 34% 88 58.6% 11 7.3%
上课时,你能认真做好笔记吗? 119 79.3% 21 14% 10 6.6%
上课时你能专心听课吗? 53 35.5% 85 56.6% 12 8%
课堂上,你能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吗? 91 60.6% 49 32.6% 10 6.6%
你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109 72.6% 33 22% 8 5.3%
你是否经常复习所学知识? 27 18% 102 68% 21 14%
你是否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31 20.6% 104 69.3% 15 10%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1)加强学习常规的训练很有必要,仅12%的学生有学习计划,11.3%的学生会进行课前预习,18%的学生会进行知识的复习,20.6%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只有23.3%知道怎么预习,可见,在职校听障学生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72.6%的学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60.6%的学生能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只有35.5%的学生能专心听课,34 %的学生能明白老师所教内容。(3)79.3%的学生上课能认真做好笔记,这体现出听障学生上课“认真”,学习态度较好,但基本上都在机械照抄老师的板书,这也是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问卷中的10个问题,旨在了解职校听障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
(三)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包括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缓解学习畏难情绪,注意学习环境,明确学习目标,解除学习疲劳,消除厌学情绪等,此问卷也综合提出了较有代表性的10个问题,目的在于了解职校听障学生的心理状况。
四、调查结论及建议。
1、加强职校听障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势在必行。以上三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职校超过三分之二的听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心理有待调试,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职校听障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2、需要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①学习习惯。以训练学习常规为主,重点抓好四个学习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协同各任课教师,具体训练四个学习环节的操作方法。②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听障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视觉,发展其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师该积极探索学习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③学习心理。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帮助听障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扫清情绪障碍,促使其积极有效的学习。
3、落实个别辅导。调查表中“不确定或不知道”项,包括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和不知道本问题的意思两种类型,加上听觉障碍程度不一,文化基础差别较大,对于部分“学困生”,教师得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准确诊断学习困难的类型,热心的进行个别跟踪服务。
篇8
二、调查对象及操作
三、调查结果分析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习题有15个,从综合比例来看,大部分学生只具有单一的学习习惯朗读和书写:能在认真书写英语、上课时摘抄笔记、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及时复习、能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并模仿其语音语调以及主动提问。
低年级组的英语重点在于说和听,85%的学生都只是偶尔听磁带20分钟、和同学用英语对话有时预习课文、进行课外英文阅读。
从这些数据上不难看出学生有着比较认真的复习态度,却缺少大量的听说练习,这对学生升入高年级的英语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篇9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能对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教育,要想有针对性的开展类似的法制教育必须“知己知彼”,就是对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有比较客观的了解和掌握。这是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如果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不能准确客观的掌握,我们最后所采取的法制意识培养的相关教学可能都会与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大相径庭。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不仅在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和未来走向的特殊性,也在于他们年龄层次的特殊性,他们在大学中,从刚步入成年的18岁左右到二十几岁,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可塑性的年纪,也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纪。人生经历的欠缺、社会经验的不丰富、知识面的不广阔、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心智的不成熟性,等等,都是这一特殊阶段他们的特征。在特殊的年纪如果遇到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时代事件,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上的偏差,偏差与社会对他们相应的要求。由此可见,准确掌握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实状态和他们特殊年龄段的法律需求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必经阶段,对提高这一阶层当代法律意识和培养他们在遵纪守法方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小而言之的好处,大而言之,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的长远方针有非常高的契合度,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正是基于这样的重要性分析,我们法律教学团队想在我校学生的法律课程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更多的收获,在法律意识的培养上同样也有大的收获。所以对我校的学生们开展了一次有关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以下是对我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通过对我校2015级和2016级学生进行了有关法律意识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方式分层抽样获得调查样本,发出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达100%。我们从法律知识获取渠道、通过对问卷的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如下:
在法律学习的重要性调查中我们调查统计发现,15.3%的学生认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仅限于稍微了解,可以作为选修课程来应对;78.5%的学生认为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认为必要的法律知识ψ陨淼姆⒄褂蟹浅C魅返墓娣蹲饔茫恢挥胁蛔10%的学生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完全没有必要。
我校学生在法律知识的来源方面的有32.1%的学生来源于学校开展的相关教育,42.7%的学生获得法律知识来源于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报纸、网络等),剩余20%左右的学生都是受家庭影响和其他渠道的来源。
在对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运用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23.4%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并且能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灵活运用到这些知识。71.1%的同学感觉自己没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为自己解决较为现实的问题。
当调查学生的具体实践行为时,大学生兼职工作中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有57%,无意向的人占36%;遇到现实问题自身的利益收到损害时,认为应该向保卫处或者公安机关报案的有74%,这一数据从另一层面也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的淡薄性值得我们深思。29.6%的学生认为造成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在于所接受的法律教学活动的局限性,又有46.2%的同学认为这种淡薄意识源自于社会大环境。
篇10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江苏省江都市中职与高职一年级和二年级共97名学生,其中中职一年级学生24人、二年级学生30人,高职一年级学生22人、高职二年级学生21人;女生47人、男生50人;工科专业46人;文科专业40人;涉农专业11人。调查样本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7份,占总数的97%。此外,还辅助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学习动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为什么而学比较模糊。想通过职校学习找个好工作的70人,占72.2%;说不清楚的22人,占22.7%;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5人,占5.1%。自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较强的11人,占11.3%;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差的65人,占67%。可见,有较强学习内部动机的人很少。虽然大部分学生想通过学习找个好工作,这种动机也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但由于自身基础差、职校教学内容陈旧与教学方法单一、班级学习氛围不浓、外在不良诱惑增多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外部动机很容易受到严峻挑战并逐渐削弱。只有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与学习信心,才能使学生自觉愉快的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
(二)学习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只有5.2%的学生早上起来会看点书;21.6%的学生从来不抄袭作业;能坚持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只有25人,占25.8%;能经常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学生有4人,占4.1%。正是由于学习习惯比较差,职校生的“学习力”每届愈下。为此,职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张弛有度,动静结合,从而为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18.6%的学生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学习积极主动。42.3%的学生学习兴趣一般,如果老师抓得紧一点,各方面表现就会有所好转。39.1%的学生对学习几乎没有兴趣,这些学生上课总是睡觉,作业抄袭、找人代做或干脆不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要多动点脑筋。
(四)学习途径
生活处处皆学问,职校生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工厂实习、同伴研习、图书馆借阅图书、技能比赛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53.6%的学生没有去过图书馆;只有6人参加过省市技能比赛,占6.1%;77.3%的学生从没参加过任何级别的技能比赛。上网是为了学习的只有8人,占8.2%;91.8%的学生上网只是聊天和游戏。
(五)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很多职校生学不得法,不知道如何预习、复习、听讲,不清楚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优化思维品质。92.8%的学生不预习,51.5%的学生只是在考试前复习,6.1%的学生上课适当做做笔记。这些都说明职校生既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如何教会职校生学习任重道远。
(六)学习交流
调查也发现学生基本不进行彼此的学习交流,有了学习困难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只有3.1%的学生经常和同学探讨学习心得;5.2%的学生有了学习困惑后会请教老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优势共享,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七)学习意志
遇到学习困难能坚持寻求解决办法的学生13人,占13.4%;习惯抄袭别人的52人,占53.6%;干脆置之高阁、不闻不问的32人,占33%。调查表明,职校生的学习意志比较薄弱,其学习的自觉性、坚毅性亟需提高。
(八)学习体力
学生真正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很少,问卷结果显示,只有11.3%的学生会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学生当中也是以打篮球的居多,锻炼形式十分单一。经过座谈也发现,一些学生迷恋网络、上课睡觉,使得生理机能发生紊乱,身体素质严重滑坡。这和职校体育设施不多,过分强调技能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健康的引导与教育有关。职校生学习体力欠佳应该引起职教人的普遍关注。
三、反思与建议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学习力是指学生个体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并改变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的能力,包涵学习生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三部分[1]。本文所指的职校学生的学习力是指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反思、交流、环境影响等途径,达到掌握新知识、产生新思维、形成新技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的动态能力系统。是伴随学生终身发展的一种能力,是衡量职校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以上调查充分表明职校生的“学习力”不强,这既成为职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障碍,也为职校教师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舞台。
(一)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职校生学习动力
学习态度是学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习对象的价值判断,即为什么学。通过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职校生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些什么,也缺乏长远目标。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职校生正是由于消极的学习态度,才使得自己缺乏学习动力,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并把培养专业兴趣看成是教学的起点和最终归宿。一是可以通过增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来培养兴趣,让学生觉得选择职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最容易取得成功;二是通过学校加大设备投入,推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兴趣。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一技之长,而且还能挣到生活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三是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技能水平来培养;四是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来培养。
2.创新学生的评价机制。职校生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了差生的代名词,其实这是社会以及学生本人产生的错觉与偏见。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职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确实存在差异,但差异主要在于类型而非层次[2]。因此,职校老师一要摘掉有色眼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二要用积极的多元评价唤醒学生学习的信心;三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四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彻底改变一张试卷说了算弊端。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力不高也和学校没有形成崭新的学习理念与学风建设的弱化有关。在这种消极的大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动力严重不足。为此,职校要花大力气创新学风建设模式。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是要确立体现各层面个体愿景的学校共同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强大的驱动力,指引学生不断地学习。其次要加大“终身教育”“团队学习”“手脑并用”“研究式学习”等理念的学习与宣传,为学生学习力的提高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三要加强考风建设,以考风促学风与教风;最后是要搭建各种学习平台,特别是要经常请企业专家来开设讲座、全面开放图书馆、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等。
(二)重视学法指导,提高职校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对学习内容的接受、消化和理解能力,并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其本质就是学会思考的能力[3]。以上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职校生在此方面的能力比较缺乏。通过访谈与座谈也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自我评价也相对较低。
1.提高学生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前提,因此,要教育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和做好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与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吃透,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接受,在接受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虽然职校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对学进行适当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特别是注意力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增强学生学习的反思与合作习惯。不会反思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永远停留在低层次水平,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学习进度、学习心理,及时调整学习行为,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与效益。也可以通过要求老师和同学一起介入自己的思维过程,一起进行探询,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质量。学校情景中充满竞争但也离不开合作,不会合作的人往往事倍功半。萧伯纳曾说:“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每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种思想。”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全面而深刻得理解知识与运用知识。特别在职校的实践教学中,更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默契合作。这既需要教师通过学习讨论会、经验交流会、兴趣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这是时代对职校生最起码的要求,也是真诚的呼唤。
3.培育学生学习的迁移与创新品质。学以致用是教与学的永恒追求。要学的东西很多,学生的时间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迁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遗憾的是,目前职业学校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研究远远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会学习成了学生的弱项,没有教会学生学习也成了职业教育的诟病。学生学会了迁移也就拥有了创造的机会与本领。学习、生活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与矛盾,要学会用新的角度看待它们,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与解决它们。江苏省每年一次的创新大赛无疑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职校生学习毅力
职校培养的是从事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劳动者,因此强化技能训练至关重要。但是,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训练,是一种“慢”的艺术。在技能熟练的过程中,学生总要遇到诸多困难,这就需要一定的毅力来支撑。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就退缩,学生的学习力就难以提高。
1.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学习要有动力,但也要有适当的压力,没有压力也就谈不上动力。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共同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进取,就会增添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产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因此,职业学校要鼓励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国家和省里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并把典型的规划进行宣传与展览,让学生彼此督促与相互借鉴。
篇11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江苏省江都市中职与高职一年级和二年级共97名学生,其中中职一年级学生24人、二年级学生30人,高职一年级学生22人、高职二年级学生21人;女生47人、男生50人;工科专业46人;文科专业40人;涉农专业11人。调查样本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7份,占总数的97%。此外,还辅助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学习动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为什么而学比较模糊。想通过职校学习找个好工作的70人,占72.2%;说不清楚的22人,占22.7%;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5人,占5.1%。自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较强的11人,占11.3%;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差的65人,占67%。可见,有较强学习内部动机的人很少。虽然大部分学生想通过学习找个好工作,这种动机也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但由于自身基础差、职校教学内容陈旧与教学方法单一、班级学习氛围不浓、外在不良诱惑增多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外部动机很容易受到严峻挑战并逐渐削弱。只有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与学习信心,才能使学生自觉愉快的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
(二)学习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只有5.2%的学生早上起来会看点书;21.6%的学生从来不抄袭作业;能坚持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只有25人,占25.8%;能经常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学生有4人,占4.1%。正是由于学习习惯比较差,职校生的“学习力”每届愈下。为此,职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张弛有度,动静结合,从而为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18.6%的学生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学习积极主动。42.3%的学生学习兴趣一般,如果老师抓得紧一点,各方面表现就会有所好转。39.1%的学生对学习几乎没有兴趣,这些学生上课总是睡觉,作业抄袭、找人代做或干脆不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要多动点脑筋。
(四)学习途径
生活处处皆学问,职校生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工厂实习、同伴研习、图书馆借阅图书、技能比赛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53.6%的学生没有去过图书馆;只有6人参加过省市技能比赛,占6.1%;77.3%的学生从没参加过任何级别的技能比赛。上网是为了学习的只有8人,占8.2%;91.8%的学生上网只是聊天和游戏。
(五)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很多职校生学不得法,不知道如何预习、复习、听讲,不清楚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优化思维品质。92.8%的学生不预习,51.5%的学生只是在考试前复习,6.1%的学生上课适当做做笔记。这些都说明职校生既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如何教会职校生学习任重道远。
(六)学习交流
调查也发现学生基本不进行彼此的学习交流,有了学习困难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只有3.1%的学生经常和同学探讨学习心得;5.2%的学生有了学习困惑后会请教老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优势共享,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七)学习意志
遇到学习困难能坚持寻求解决办法的学生13人,占13.4%;习惯抄袭别人的52人,占53.6%;干脆置之高阁、不闻不问的32人,占33%。调查表明,职校生的学习意志比较薄弱,其学习的自觉性、坚毅性亟需提高。
(八)学习体力
学生真正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很少,问卷结果显示,只有11.3%的学生会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学生当中也是以打篮球的居多,锻炼形式十分单一。经过座谈也发现,一些学生迷恋网络、上课睡觉,使得生理机能发生紊乱,身体素质严重滑坡。这和职校体育设施不多,过分强调技能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健康的引导与教育有关。职校生学习体力欠佳应该引起职教人的普遍关注。
三、反思与建议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学习力是指学生个体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并改变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的能力,包涵学习生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三部分[1]。本文所指的职校学生的学习力是指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反思、交流、环境影响等途径,达到掌握新知识、产生新思维、形成新技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的动态能力系统。是伴随学生终身发展的一种能力,是衡量职校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以上调查充分表明职校生的“学习力”不强,这既成为职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障碍,也为职校教师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舞台。
(一)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职校生学习动力
学习态度是学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习对象的价值判断,即为什么学。通过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职校生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些什么,也缺乏长远目标。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职校生正是由于消极的学习态度,才使得自己缺乏学习动力,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并把培养专业兴趣看成是教学的起点和最终归宿。一是可以通过增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来培养兴趣,让学生觉得选择职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最容易取得成功;二是通过学校加大设备投入,推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兴趣。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一技之长,而且还能挣到生活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三是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技能水平来培养;四是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来培养。
2.创新学生的评价机制。职校生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了差生的代名词,其实这是社会以及学生本人产生的错觉与偏见。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职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确实存在差异,但差异主要在于类型而非层次[2]。因此,职校老师一要摘掉有色眼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二要用积极的多元评价唤醒学生学习的信心;三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四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彻底改变一张试卷说了算弊端。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力不高也和学校没有形成崭新的学习理念与学风建设的弱化有关。在这种消极的大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动力严重不足。为此,职校要花大力气创新学风建设模式。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是要确立体现各层面个体愿景的学校共同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强大的驱动力,指引学生不断地学习。其次要加大“终身教育”“团队学习”“手脑并用”“研究式学习”等理念的学习与宣传,为学生学习力的提高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三要加强考风建设,以考风促学风与教风;最后是要搭建各种学习平台,特别是要经常请企业专家来开设讲座、全面开放图书馆、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等。
(二)重视学法指导,提高职校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对学习内容的接受、消化和理解能力,并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其本质就是学会思考的能力[3]。以上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职校生在此方面的能力比较缺乏。通过访谈与座谈也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自我评价也相对较低。
1.提高学生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前提,因此,要教育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和做好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与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吃透,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接受,在接受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虽然职校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对学进行适当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特别是注意力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增强学生学习的反思与合作习惯。不会反思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永远停留在低层次水平,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学习进度、学习心理,及时调整学习行为,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与效益。也可以通过要求老师和同学一起介入自己的思维过程,一起进行探询,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质量。学校情景中充满竞争但也离不开合作,不会合作的人往往事倍功半。萧伯纳曾说:“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每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种思想。”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全面而深刻得理解知识与运用知识。特别在职校的实践教学中,更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默契合作。这既需要教师通过学习讨论会、经验交流会、兴趣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这是时代对职校生最起码的要求,也是真诚的呼唤。
3.培育学生学习的迁移与创新品质。学以致用是教与学的永恒追求。要学的东西很多,学生的时间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迁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遗憾的是,目前职业学校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研究远远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会学习成了学生的弱项,没有教会学生学习也成了职业教育的诟病。学生学会了迁移也就拥有了创造的机会与本领。学习、生活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与矛盾,要学会用新的角度看待它们,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与解决它们。江苏省每年一次的创新大赛无疑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职校生学习毅力
职校培养的是从事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劳动者,因此强化技能训练至关重要。但是,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训练,是一种“慢”的艺术。在技能熟练的过程中,学生总要遇到诸多困难,这就需要一定的毅力来支撑。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就退缩,学生的学习力就难以提高。
1.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学习要有动力,但也要有适当的压力,没有压力也就谈不上动力。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共同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进取,就会增添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产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因此,职业学校要鼓励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国家和省里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并把典型的规划进行宣传与展览,让学生彼此督促与相互借鉴。
2.鼓励学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学习生理基础是学习力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学习智力和学习体力。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正常的生理机能与一定的身体素质,学习就会遇到很多障碍与麻烦。不少学生缺乏锻炼,迷恋网络,整天萎靡不正、无精打采。一学习就打哈欠、一上课就打瞌睡,其学习效率可想而知。特别在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动手机会多,消耗体力大,更需要有比较强的体质。所以,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学,组织学生科学进行锻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这样可以为学习力的提高夯实生理基础,而且体育锻炼本身也是磨练学生意志的比较好的方法之一。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成为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成为学生学习力的一部分。学生都有惰性,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觉性、较强的自制性和坚毅性。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定时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自学的习惯,反思与自我监控的习惯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中,谁的学习力强,学习速度快,谁就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否则就会被时代无情抛弃。无疑,提高学生学习力可以挽回职校不良声誉,促进职校快速、高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努尔力·阿不力孜,刘文晓.提升大学生学习力之浅见[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03):36-39.
篇12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三—六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内容共23小题。分别从学生课外阅读、勤于积累、习作兴趣、乐于观察等几个方面着手设计,但又各有侧重,较全面地对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对学生下发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所有数据都进行了分析统计。
2、调查对象:福和小学三—六年级部分学生。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80%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籍,但不能坚持天天阅读。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从不读课外书籍。
2、学生所读课外书籍主要体现是作文书,漫画书。
3、主动积累的学生很少,都是老师布置有积累的作业才去完成。即使部分学生能够摘录好词佳句,但能巧妙运用的较少。
4、大部分学生认为生活中的事从没有细心地观察过。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已。
5、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布置的作文,究其原因:老师不应该限制习作的范围。
6、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习作帮助最大;少数家长能够指导学生习作。
五、思考与对策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在课外阅读这方面简直就是一个空白,所谓的阅读就只是读读作文书,漫画。阅读面太窄。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及时积累,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习作中;大部分学生没有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所以习作中真情实感就无法抒发出来;学生认为老师的指导才是他们习作进步最有效途径。以上的分析结果,反映了部分学生习作内容枯燥、甚至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我校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我们思考对策如下:
1、班级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相互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每周留一两次读书作业,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慢慢尝试写出感悟。
3、每月进行一次读书摘抄作业比赛,激起学生积累的兴趣。
篇13
此次问卷调查,在四个学校各选取了三、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针对学生目前的信息素养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在学生熟悉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了解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影响因素,由此判别每一个不同年级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具体数据看下面表格。
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年级以问家长为主,高年级上网查阅较多。据个别访谈得知:中年级的内容大多数家长都能辅导,个别家长不会的也会求助百度。同时对于上网查询,有学生反映家长控制比较严格,怕孩子的控制能力不佳,沉迷游戏中;也有担心视力下降的因素;更多的是孩子反映,从家长口中也比较快得知结果,不用分析错误与正确,这样的也是一种信息的来源,而上网查询孩子觉得更方便,有的甚至知道专门解答问题网址,信息量更大,有的题目还有举一反三的例子,学生更欢迎,这种方法需要有有一定的主动性,一定辨析、操作能力,高年级的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都是有力的基础。
表2:
从表中看出整理编辑信息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时都能有选择的下载,但对下载的资料进行编辑的能力还不够,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学生在甄别的过程就是再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一种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得到逐步提高,六年级的学生这样的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更为强烈,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到了初中、高中,这样的需求会更为明显。
表3:
苏教版数学教材板块多,图文并茂,学生每天接触,从实际学习状况看,三、四、五年级认为解决问题这类的题型需要的整理信息量最多,随着年级的增高,百分比越来越低,而统计这类的题型随着年级的增高,百分比越来越高,六年级认为需要的整理信息量最多;而三年级才接触到统计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对于信息量的处理不太多;一是从题型的特点考虑,第二是六年级已经学完小学阶段的统计,所有内容的综合,让学生感受到信息量大,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等需要整理很多。
通过对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可以看出,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有令人欣慰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容乐观之处。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不断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