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反思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三物理教学反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1

一、反思考试大纲

高考物理命题的宗旨在《考试大纲》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师生双方都应该认真解读,在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能给教学以有效的帮助,能有效地给学生科学的指导,准确地把握教材不同章节的教学深度和范围。如2012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第19题和第24题第2问,既考查了基础,又能测出考生的能力。

二、反思“双基”

教师要反思双基,在指导学生时做到以下几点。(1)精确掌握概念、定律、公式,这些内容是建立知识结构和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所用到的第一手资料,对每个小项都要掌握其内涵,明确其外延。(2)将概念网络化。如学习煤油、汞作为介质测温时,均按“原理——操作方法——优点——缺点——具体事例”的序列组织教学,将不同的序列进行对比,从每一个概念沿不同的角度、途径发散,从一个概念联想到另一个概念,并找到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概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3)要想解决复杂问题,必须在基础知识上下工夫,努力寻找知识和思维的转化点,以便将繁难的知识转化、分解为简单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从训练常规思维出发,用一般的方法解决繁难问题。这样,就能抓好双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三、反思教法

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法,这是物理教学的关键。(1)及时公布学生在解题中的常见错误情况。每一专题结束后,就学生在解题中所发现典型错题的失分率、失分类型、失分原因等进行分析,从而强化训练,举一反三,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2)坚持课改。应将新课标的一些精神融入课堂,做到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目标向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转换,即不但让学生掌握原理,更要让学生用原理解决问题。这样,教法和学法从单一的传授型、被动接受型向学生自主性学习转化,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能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断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完善,真正做到课堂授课到位,不灌输。

四、反思学生

篇2

一、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

好多学生有这样一个困惑:书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都知道,可做题还总是出错。其实,对于基本概念和规律,很多学生都是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上,只会背诵和默写,因不理解物理意义而不会使用。在复习这些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应知道这些规律和概念产生的物理背景和意义,做到知其根底和发展过程。复习时需要搞清公式、单位与相关量的关系怎样?规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规律内容怎样(包括文字、公式、图像)?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如何来验证它……只有对物理概念、规律从宏观的、立体的角度来把握,才可以做到真正地学懂、会用。

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规范解题

这个问题,没能引起多数学生的重视,但学生却往往做不好,以至于出现很多漏洞。首先,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对一道物理题,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展现出相应的物理情景,同时画出草图,将抽象的“心之所想”变成动态具体的“目之所见”,以便对题中隐含的条件进行充分的挖掘。尤其是两个相联系物体的运动,或者一个过程多个阶段的题目,画草图更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明确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把握各阶段的运动特点和相对应的规律。再次,依据原始公式,列出针对本题的具体表达式。最后,代入数据,求解并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在解题中,学生要注意做到:对象明确,过程清楚,规律适用。在卷面上要将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或状态、所用的规律一一交代清楚,做到主干突出、层次分明。

三、注重对物理过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在物理复习中,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尤为重要。对同一个物理过程,如果能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分析它,有助于对这个物理过程形成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这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不同的解题思路。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思维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程度。

如对“物块冲上置于光滑平面上的小车”这一模型,我们可从动力学、动量、动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物块和小车的加速度、位移的大小是不相等的;物块动能的减小量大于小车动能的增大量,系统总动能有损失,损失部分转化为内能;物块动量的减小量与小车动量增大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系统总动量是守恒的。这些问题清楚了,也就能有效地避免张冠李戴了。

四、做好“题后反思”和“章后回顾”

做题的目的是巩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物理规律的运用能力。苦干不如巧干,方法和灵感永远比汗水更重要。当你在“题海”中绞尽脑汁地做出一道题后,一定做好“题后反思”这一工作。此时,要静下心来重新关注题中关键的文字表述,细心体会该题物理情景的特点,仔细回顾该题的思路,重新审视突破口,甚至对列出的方程表达式也要边看边思考,最好能用醒目笔迹做必要的标记、整理和注解。我认为,用2分钟时间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远胜于埋头做20分钟的题。这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非常重要。

做好“章后复习”工作也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复习每一章时,必须要对该章进行知识梳理,可以采用结构图、图表等形式,使学生能清楚本章的知识框架,明确本章概念、规律,运用典型例题凸显重要知识点,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把知识梳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使这一章的知识在脑海中“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还要看一看各章节间有什么联系,构建好知识体系。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分析,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零的,而是体现了运动和力之关系的有机整体。

五、做好“形似”问题的对比与“神似”问题的同化

物理题中有些问题“形似”却“神不似”,从形式上猛地一看,以为是同类题型,仔细分析才知区别很大。如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线球模型”和“杆球模型”,小球在速率最小时(在这里是圆周运动的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还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偏转”与在磁场中的“磁偏转”、分压电路与限流电路、双缝干涉与单缝衍射、伦琴射线管与光电管等都属于“形似而神不似”。在专题复习阶段,可以把这些物理情景作为专题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复习,同中知异,排除定势思维的干扰,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

也有些问题属于“形不似而神似”。它们在形式上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其实却遵循相似的规律。如“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的关系”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的关系”、玻尔“氢原子模型”中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卫星绕中心天体的运动、动量知识中诸多的“人船模型”等。对这些物理情景,可进行类比分析,求同知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六、加强实验复习,变弱为强

学生在高考中实验部分得分很低,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实验的复习。对课本上要求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等一定要清楚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能做到提起实验名称就能说出实验装置、原理、操作步骤等。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机械停表等基本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一定要掌握,不能失分。重要的电学实验,比如,测电阻阻值(包括伏安法、半偏法等)、测电源的电动势、电表的改装等在高考前最好能回实验室重新做一遍,将实验复习落到实处,以不变应万变。

篇3

我教的许多学生的解题能力差,得分低,很大程度上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如果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全面,就会在解题时难以下手,使应得的分白白丢失。显然,就基础分而言,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得分空间,即使是所谓的难题,综合性问题,由于分步给分的评卷特点,处理得好的话,也不是一分拿不到的。而得分的多少,就要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了。

通过这七八年来的物理教学和观察,特别是接手高三教学这几年以来,我对物理教学有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我发现物理学习动机是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体现自觉能动性、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无动机的物理学习往往表现为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心不在焉,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质量很差等。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有积极性的心理状态,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悟透其中的道理。

第二、要建立适合我们学生的习题教学资源库。高中阶段的学习,适量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高三物理教师实际上必须有高中全阶段学生使用练习题情况的全局掌握,这样在开展复习课教学时才会有的放矢。眼下的事实是:习题集、模拟题等满天飞,但很少有难度、深度上适合我们学生学习和复习资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会选题,要会编题,不管是哪的题,不管是什么题,只要适合我们的学生就是好题。

第三、改变教学理念低起点开展教学。我们教的学生由于班型不同,所以各班学生质量也不尽相同,但可能我们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由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沿用一样的教育学生的方法,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如果教学起点过高。选题关“下手过重”,那么学生的每道题出错率一不小心就会高达60%以上。到那时,学生的信心,教师的信心,改错的工作量、复习进度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学理念,低起点开展教学。

篇4

一、传统讲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讲评形式“满堂灌”。

传统讲评课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试卷的理解,凭经验依据题目讲解,满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在记,学生没有动手、动脑,没有参与“教与学”活动,缺乏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导致教师一讲就会,下次一做再错。由于整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思考、训练和巩固的时间少,只能课后再消化吸收纠正错误,一是课后纠正可信度低,二是占据大量时间,效果不理想,影响讲评课效率。

(二)讲评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试卷讲评课通常是在考试结束后,教师匆忙阅完试卷就讲评,没有对试卷作整体评价,也没有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典型错误、个性问题进行分析,盲目地讲评试卷,故讲评只能是就题论题,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总结,导致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学会解题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和解题规律,在以后考试中还会出现类似错误。

二、提高讲评课效率应把握的环节

(一)统计分析,双边反馈。

统计分析,双边反馈试卷讲评课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教师在考试后及时向学生反馈答案信息,让学生课前自由地核对答案和讨论;二是教师通过改卷、数据分析、归纳学生错误类型,剖析学生错误原因,提炼评析主线和关键。这一环节包括以下内容:

1.批阅试卷前,教师要对试卷特点进行分析,把握试卷训练要点、重难点、能力点、易错易混点,做到对试卷心中有数。

2.在批阅试卷过程中,教师要留心各层次学生的解题情况,对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和规范正确或创新性思路和方法,在试卷上对其进行精要评价或点拨,并作摘要性记录,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注和赞扬。

3.批阅试卷后,统计各题错误率,统计包括:一是统计每一道题的解答正确率,选择题应统计到具体选项,查找出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如表格1)二是统计具体学生,或命题教师要特别关注重点学生,为讲评提问或变式训练服务,长期坚持统计还可查找这部分学生的知识薄弱点。

表格一

表格二

4.有的放矢地构思评讲方案。教师要根据试卷检测的重难点和能力点,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全部试题进行通盘考虑。要分清主次,有取有舍地提炼试卷评讲的重点和关键,对高频错误的试题,选取相应补救措施。

(二)小组讨论,自查自纠。

自查自纠小组讨论是学生通过交流解决个性问题的重要手段,讲评课开始,教师要简单介绍本次考试的试卷基本情况和成绩,学生以4至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小组成员错得最多的题目;哪个选项或步骤最容易错。

2.哪些试题与我们曾经做的例题相似,区别在何处?

3.经过这次考试,你获得了什么新知识和新方法?这些知识或方法可用在哪些题型中?

4.哪些题目你觉得自己的方法比参考答案好?请写在纸上。

一般给学生5~8分钟讨论,必须由代表发表意见,有较好的解题方法可以直接投影,教师要把握时间并适时引导。

(三)师生互动,讲评试卷。

这个阶段教师根据统计分析,对学生错误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因为学生自己批改和讨论有时不能把握本题或对题目理解不够深刻,教师进行试卷评析时,切忌“一讲到底”或“陈列答案”。这样会导致学生觉得乏味,精力不集中,教师讲评要遵循以下原则。

1.精讲精练,宁缺毋滥。教师在挑选试题评析时,切忌面面俱到,而要有所选择,一般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学生一对答案就明白,太偏太怪试题只要点到即可,教师在选择具有知识考查代表性试题时要及时进行变式训练或随堂练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2.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每一堂试卷评析课必须有明确的主题,突出重点知识板块。教师在选择评析试题时,不要出现太多的知识模块,而是要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印象。如果某张试卷涉及很多知识模块,学生有其中好几个模块出现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就可以将相对非重点的模块推到后面课堂讲,因为一堂课学生不可能掌握太多新知识。

3.讲清变化,注意提升。在试卷评讲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借题发挥,进行适度引申和拓展,让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思,思有所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达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其方法可以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

4.构建网络,脉络清晰。教师在评讲试卷时,一定要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清楚每一个试题应该属于哪一知识体系,特别是临近高考时,学生如果能清晰掌握知识体系与知识脉络,就能将知识条理清晰地归类到某个体系,增强应试信心。

5.规范解题,答题示范。在试题讲评中,教师要利用优秀生的答卷为示范,更要做规范答题的楷模,指导学生学习试题参考答案答卷及评分细则,这样学生才会对规范答题引起高度重视,才会对规范答题具体要求有全面的理性认识。

(四)评后反思,总结提高。

教师在试卷评讲后要求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应试心理和技巧上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提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总结和反思。

1.对自己错误率高的题,从内容、思路、方法、技巧和心理等方面,进行错因深度分析,并记入错题本。

2.对行之有效的应考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

3.对各类考题的大体思路、规律、技巧和得分要领进行归纳、总结和内化。

4.对一题多解法进行优劣对照,择优从之,内化成自己的解法。

(五)同类习题,训练提高。

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题目,教师必须引起注意,不能仅仅让学生重做错题。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出一份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应用刚懂的知识或刚学的技能。做错题,学生往往凭着对教师讲解的印象照搬照抄地做一遍,而追加一张对应错误试题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消化获得的知识,并提高技能。

以上仅是我对试卷评讲课的体会和思考。总之,上好试卷讲评课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只有教师的主导,让学生成为试卷讲评课的主体,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提升自己。

篇5

一、建设知识结构能力的训练措施

为了使学业繁忙的高三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能力,需要打好基础。一是如果所学理论知识和解题规律比较扎实,则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快速应用。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其掌握如何快速记忆物理知识的规律,使学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2]。二是学生脑中掌握的知识是一个整体,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高三复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成线,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如可以先确定一个适合的知识结构,并且将其展示给学生,然后使学生按照知识结构的指示进行填空,最后使知识结构得以完成,成为学生脑中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能力。

二、发现物理问题规律的训练措施

在高三学生意识到物理问题具有规律后,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物理问题的规律,常见物理规律包含文字方面的规律、图像方面的规律,以及数字方面的规律等。这些规律常常会隐藏在物理问题中,老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解题,并且示范给学生解题的思路,使其不断进行模仿。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多留点时间给学生练习。另外学生要想顺利地解题,可以在关键地方进行标注[3]。如对于物理题中关键字可以使用三角符号进行标注;对于重要句子可以使用波浪线进行标注;对于解题需要的图形可以尽量将其画出来,提高正确解题的几率;在画示意图的时候,可以将物理题中的数值标注在图上,使学生了解题目内容,使复杂的题目简化,使学生顺利解题。

三、物理建模能力的训练措施

高三学生学会的建模方法,遇到包含情境的物理题时,可以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进行解决。首先,可以根据物理题目的内容,抓住主要因素,去除次要条件,建设针对性物理模型,使题目的重点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其次,学生经过日常学习之后,已经掌握一定的建模方法。这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熟悉建模方法,并且使学生学会反思,使其提高利用建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最后,高三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做许多练习题,因此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建模的题目给学生练习,使其遇到物理题目的时候快速建模,找出问题答案。

四、物理实验能力的训练措施

物理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经常需要通过各种实验验证理论的准确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开展物理实验,使学生准确地了解物理理论的起源。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掌握物理规律,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其次物理实验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根据自身实验获得的经验进行灵活解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后实验过程中,如果理论知识不扎实,容易出现实验错误,因此老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操作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从而提高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

五、结语

物理学习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实验和习题,因此要想提高高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其一,使学生扎实学习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有能力解题;其二,要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解题规律,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其三,由于物理题目比较复杂,可以说学生通过建模的方式找出题目的重点,提高解题效率;其四,物理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验,因此可以通过实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通过以上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题信心,从而使高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教学设计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类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进行教学评价等,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设计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就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2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谨逻辑体系的自然学科,这些特点决定了高中物理学科有其必须遵守的规律。根据多来的探索研究,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实验为优先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实验优先的思想。只要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最好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当中,切忌用计算机模拟或者计算机仿真来替代。“对实验的兴趣是人的天性。”教师应尽最大的能力保持学生实验的浓厚兴趣。高中物理实验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在实验方案选择、设计、过程展示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

2.2整体规划物理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体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成,各种物理能力层次有相对应的内容体系,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整体规划教学目标,提出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 如高一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高二重点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推测答案、实施实验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而高三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反思能力和构建完整物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2.3推行教学主体活动化

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模式”)。教学设计关键在于尽可能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功能。“双主模式”在保留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4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

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论性很强,技术要求比较高,教学设计方案不宜太细太全,否则反而不易操作。其次因为高中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应该太过繁杂。

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指教学方案的设计,还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课堂反馈过程以及课后总结修改等环节。

3.1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之前,应先系统钻研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按照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类型的授课模式。如教师可以把高中物理分类成概念课、现象课、实验课和规律课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还应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物理知识存量、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在这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具体教学目标。

3.2教案设计过程

教案设计应以物理教材为载体,在三个方面加强注意:一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整体把握物理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应用系统的眼光看待知识点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备课,将大部分力气花在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备课之上。三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探究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足学习研究,只需要粗略地准备一个框架性教案把握教学的大方向即可。

3.3课堂反馈过程

教师根据具体物理知识内容设计教案和实施课堂教学时,最好能够借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更为清晰地向学生展现物理分析过程,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等。在课堂教学讲解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并在这基础上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4课后总结修改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师课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教案,通过重新整合教材、改变教学方式等方式,使物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目标的要求。

4结语

学校教育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的不同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本文虽然是依据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展开,但这对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现象比较直观,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重在定性研究并以识记为主,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形象思维居多。现象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通俗易懂,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材内容较初中深入许多,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设、逻辑推理来描述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教师因素

一般来说,高中物理教师常年在高一和高三之间进行“小循环”教学,很少老师是从初二教到高三进行“大循环”的。这使高中物理教师对学生们在初中时学习物理的方式、方法习惯了解较少,对学生们初中物理的掌握程度了解较少。当学生们刚跨入高一,物理老师就是以高中物理的要求和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致使学生们缺少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形成学生们畏惧物理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因素

1.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心理上的不适应

学生刚从中考备考的紧张气氛中释放出来,想松一口气,但是高中的学习生活开始了。这时学生处于较为陌生的环境中(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还没有完全适应。从心理变化来看,高一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转折期,心理具有强烈的闭锁性。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在学习上缺乏交流,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致使学习上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这段时期学生情感易于冲动,如果对教学不适应,学习中遇到困难难以自己解决,就容易出现“厌学”或“弃学”现象。

2.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思维习惯转变的不适应

心理与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而在高中较多的是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推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因此,对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特别是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大多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就会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些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内容较少,涉及的问题简单、直观、具体形象,变化不多。在课堂上老师讲得细、练得多、归纳全。学生课后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记记例题类型,一般考试都没多大问题,养成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写什么就抄什么,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形成学生紧跟老师转的学习习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课后反思、自我消化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概念多公式多,物理规律复杂,表达方法灵活,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注重理解,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物理思考方法。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

(2)用函数图像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

篇8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一切目标的基础,它对每一学段、每一课时、每一知识点、每一项活动都具有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它引导和制约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它既是各种教学活动的起点,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开放型教学中提出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高一重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提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高二重点培养处理信息、推测答案的能力,转换信息,形成设想的能力,验证信息、实施实验的能力和运用信息,联系实际的能力;高三重点培养学生综合信息进行反思的能力和创造信息、构成体系的能力。然后再落实到每一课时,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应承担的责任,才能真正体现出物理方法和物理能力的广泛迁移性。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就是要明确学生学什么,用什么办法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资源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校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研究,如,课件、实验条件、习题资源等,选择满足教学目标的资源,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如,中学物理的教学难点之一简谐运动,是学生普遍难掌握、难入门的一章,教材对简谐运动也采用了多变量分阶段的分析方式,该方法虽然全面笼统,但是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比较难被学生接受。故此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即先抓住决定运动性质的关键(外力),运用减速、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在分析简谐运动中外力的变化特征后,得出简谐运动的本质特征(同复力F=KX)。最后再依据动力学和运动学的规律,综合其他各量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析。能力差点的学生可以由老师引导着进行半独立分析。这种从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从简单到复杂的改造,既降低了认知难度,又分散了教学难点,也让学生学到了分析复杂问题的方法。

2.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主要是从章节的基本内容出发分析知识的结构以及分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深刻理解知识结构之间的特点和关系,在结构分析时一定要确定教学的难点。

3.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必须具有的知识出发,分析教学内容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

4.背景分析

任何物理定律规律都产生在一定的背景下,因此,要重点分析物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它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同时也要分析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学生的活动设计

在开放物理教学中首先要根据课程内容,按照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学习活动方式,并带着学习目标尝试着去探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灵活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篇9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一方面无法适应高中的生活,又由于初中知识较简单,高中较难、梯度较大,学生会

感到学习很困难,无从下手。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和简

单应用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有助于高一学生及早地适应高中

学习生活。教师要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稳中求进。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

一定的阅读教材的时间,并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采用启发、演示、提问等多种方法,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

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里特别需要强调启发和演示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

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形象直观地演示给学生,在启发中举

一反三。在教学中,让学生记录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这样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

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课后,也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稳定阶段

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都已经转变过来了,达到稳定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

重点应放在按高考要求和会考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教师应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

实,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通过第二学期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达到会考

的能力和水平,并顺利通过会考,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3.提高阶段

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学生已达到会考的能力水平,但这并不够。特别是进人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

参加高考,因而,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以达到高考的能力水平。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

点和难点,所以,在高三物理教学中,除了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外,还要着重开发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高考的能力目标。

4.完善阶段

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命题新颖、题型多样、智能性强等特点,在高三物理

复习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复习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

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重心,将知识以此为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系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教材的知识结构,系统地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

的形式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习题结构梯

度化——基、中、难题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知识点,促使学生加深

理解,并学会应用。

二、培养能力的措施

良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的,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从教材

出发,科学地确定培养能力的措施。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提问、讲解、演示、讨

论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

现象,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模型的建立、某一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进行知识应用的探讨,

培荞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中具体实施能力培养

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

题的解答,都关系到能力培养的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

要根据教材内容及课标要求,明确每一节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备学生

、备课标,确定最佳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检验能力培养的效果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的能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呢?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检验本阶段能力培养的效

果。教师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命好考题,尽可能包含各个知识点的能力要求,可采用个别或部分抽查和

全体考查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习和教

学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根据抽查或考查结果,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对未达标的个别学生,教师应耐心细

篇10

进入到紧张的高三复习阶段,教师与学生都进入到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往往是在黑板上不停的写和画,不停的讲解,相似的题型如何套用、怎样节省判断时间等似乎成为了高三物理复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在这样的复习策略下,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的固化作用,即使在课堂上能够听得明白,课下却不会自主思考与学习,这也是导致高三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复习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改进,针对以往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复习这一关键的阶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大幅提升。

1 高三物理复习课堂面临的一些困扰

当前大部分教师在物理复习课堂中所运用的仍然是“知识回顾、要点说明、例题讲解和训练”的传统模式,这显然是存在一定困扰的:

1.1 传统的复习方法无法适应物理课时的减少。

在高三复习时,通常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大纲》为标准,同时以教材为依据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复习。按照传统的复习方法,要对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同时对每一章节中的重点内容也要进行必要的讲解与讨论,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解题训练,在这种巨大的复习压力下,想要按照当前的课时来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只有加大每一节课的复习量,这也为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无法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效的掌握,复习的效率无法获得显著提升。

1.2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受到课时减少的困扰,在进行复习时,教师往往是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论述,然后再出示例题进行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相似的训练,这样的课堂从结构上看较为紧凑,但是却过多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其学习成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讲解和解题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这也是很多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主要影响因素。

1.3 投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物理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存在着很多似乎相同的解题思路,因此有的教师就将这一思想传达给学生,在考试时,只要记住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遇到这样的问题便可以如此解答,这种简单的思维再现的方式无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学生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只会简单的模仿和套用,却完全没有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容易产生思维定势,这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2 提高高三物理复习课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我国现行的高考模式中,语文、数学、英语是占据主要地位的三门课程,因此很多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分配给物理的复习时间就相对较少,而对于学生来说,物理复习课堂显然是他们复习的主阵地,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充分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便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2.1 保持健康的身心是获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进入到高三的学生,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在这一阶段消耗的脑力和体力也比平时要多出几倍,因此,在这一期间,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通过适当的学习、休息、娱乐,使学生保持一个轻松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产生暴躁、焦虑等情绪,教师要正确对待,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保证一切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2.2 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做为高三复习的参与者,承担着制定复习目标、计划以及实施复习活动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和深入的钻研,充分领会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相关内容,对于教材中的重要章节和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对单元复习和总复习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每个章节在整个知识框架中的作用与地位要进行明确,并且交代给学生。同时,要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准备一套相对较为科学的练习题。实验室也要做好向学生开放的准备,这样才能保证复习的顺利开展。

2.3 准确把握复习的内容和要点

复习并是不是对以往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通过复习增强学生知识面在宽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因此,需要对复习的内容和要点准确的把握,有计划、有目的的复习,也是学生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复习。在复习中,同样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教师、知识三者发生共鸣,更加显示出这种复习形式的魅力。

2.4 优化复习策略

在复习阶段我们要经常提醒学生不要偏科,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绝对不是单一的课程,而是整体上的提升。对于复习测验和解题训练来说,应当确保题目中包含了理论、定律以及原理等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点有系统的了解和运用,单纯的依靠死记硬背而不会运用或者是依靠大量的题海技术来增强学习效果是很多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要能够掌握这一特点,制定合适的策略,指导学生科学的进行复习。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现代教学方法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物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在高三复习课时,应当能够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复习效率的全面提升。

篇11

一、处理好初高中教材的梯度差异

高中物理教材和初中物理教材在梯度上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必须要处理好这一问题,才能在知识上完成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入门,其对物理知识只是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辅做了浅显的解释,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物理,喜欢物理。初中物理实验也比较简单,比如天平的使用, 密度的测量等,都是基础性操作,是为以后高中更为复杂的实验研究做准备。教材的编写形式以生活观察与思考、动手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为主要形式,中间穿插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小实践、丰富生活的小制作、古今中外物理名人的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其内容的简单、形式的多样让知识程度较低的初中生很容易接受。

高一物理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的学习,尤其是在匀变速运动中的受力分析,会直接影响对高二、高三电学的学习。但是高一物理的教材梯度明显增大。比如说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而高一物理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初中学习的是速率和路程,而高一物理的要求是速度和位移,对物理量的矢量性进行学习。这样使刚上高一的学生的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很大。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掌握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好高一物理,让学生顺利地完成高一物理教学的任务,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要做好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直观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的,而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学习首先要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衔接过渡。这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新生一时难以适应。

初中阶段只是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涉及现象本质,比如说初中阶段重力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有质量的物体就有重力,但不讲解重力的产生原理。学生习惯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活中一些经常看到的现象和经验形成一些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看法。比如很大一部分刚升入高一的新生会很自然地认为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这种由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产生的物理知识的思维定势,不可避免地会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形成高中物理学习上的障碍。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突破学生这一学习上的障碍,在物理课堂学习中打破学生初中阶段形成的错误的思维定势。仍然以重力教学为例,高中学生学习了矢量的运算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后,会知道自然界当中所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学生会理解清楚到底什么是重力,为什么会有重力,对重力的方向也会理解清楚,还会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重力会近似等于它和地球间的万有引力。这样会对以后的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来源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这样使学生对“力”“力的合成和分解”“重力”“万有引力”“圆周运动”等形成系统化的联系,真正分析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尽快扭转学生在初中形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其适应高中学习

篇12

很多教师的试卷讲评缺乏重点,往往是从头到尾一题不落地讲完。这样的试卷讲评效率低下,整个讲评过程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只是对照教师的讲解,然后写上正确的答案,难以去主动思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这样进行“满堂灌”,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

2.试卷讲评缺乏体系性。

在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中,教师的试卷讲评缺乏体系性,每次的讲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差距。面对一些简单的试卷,教师往往就公布一下答案;对于有难度的试卷,教师就会挑出几题进行讲解。这样的试卷讲评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性和特异性,缺乏教学体系性。所以,这样的讲评方式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试卷反馈不良,讲评缺乏针对性。

高三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试卷,教师也不例外。学生将试卷千辛万苦地做了出来,教师就应该及时批改,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可是,有些教师没有对试卷进行认真、及时的批改,就匆忙进行试卷讲评。这样,教师没有批改试卷的过程,就缺省了对试卷反馈信息的了解过程。也不了解试卷的重点和难点及学生的易错点和易混点,这样的试卷讲评是没有针对性且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试卷没有经过教师的检阅,而缺乏听讲的兴趣。

二、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策略

1.教师及时讲评,保持学生积极性。

试卷讲评课的首要原则就是及时性原则,“时过然后不学,则勤苦而难成”。学生在完成一套物理试卷后,肯定会产生很多疑问和好奇。面对未能解出的题目,学生很好奇其中的解题法则,自己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面对做错的题目,学生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错因,其次是解题方法。对教师而言,在学生完成试卷的第一时间里就要对试卷进行批阅,然后对试卷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如果教师将这个时间拖得过长,学生对原题的记忆程度就会下降、兴趣也会衰退,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试卷的消化和理解的。因此,每进行一次物理测试,教师都需要及时批改试卷,及时讲评试卷。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需求,学生也会以最积极的态度倾听教师讲评试卷,从而提高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只有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他们才会进行更加深入的物理知识学习,自身的物理学习体系才能不断完善。

2.建立物理试卷讲评体系,突出教学效率。

要想提高物理试卷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试卷讲评体系。首先要对试卷进行整体评价,分析试卷的难度和考点,对学生的试卷解答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其次,针对学生的普遍错误进行分析、讲评。最后由学生进行提问,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都得以体现。长此以往,学生在试卷讲评上就会形成体系观念。一拿到教师批改完的试卷,学生就能够自主学习,按照以往的试卷评价体系准备试卷讲评课的学习。先是自我订正,解决了因为个人失误而导致的错题,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之后是找出试卷中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而不能解答出的题目,在试卷讲评课上进行重点学习;最后再对其他同学提出的个性错误进行听取,了解试卷中的易错点,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篇13

一、充分备课选好题

1.认真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习题课的主要功能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收集的反馈信息,或是从学生的作业和问题中反映出的问题,或是根据教学经验,有预见性地找出哪些地方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哪些地方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然后根据这种情况精心选择对应的例题,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对物理问题进行归类处理。在习题课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处理某一个问题,而且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解决与之相联系的一类问题。所以在上习题课时,应对习题进行归类处理。对于习题的归类,大体上有以下三种基本思维方法。

(1)对一个物理问题来说,有哪些计算方法?每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哪种方法较简便。

(2)通过对物理规律表达式中各有关物理量的讨论,看该物理规律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习题,各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应注意什么。例如,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把动力学划分为两类:已知运动求力;已知力求运动。这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基本相同,即均以加速度作为桥梁。

(3)针对具体问题,从不同角度对有关物理习题进行分类。如碰撞问题,可以根据恢复系数不同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非完全弹性碰撞三类。

通过对问题的归类处理,可以使学生更完整、系统地认识物理规律及所能解决的问题。

3.精心选择例题、习题。有许多考题都是非常熟悉的经典模型,甚至有少量题目与往年各地高考题相似。因此,我们要选择各地模拟题、高考题、原创题、变式题进行改编组装,并配备巩固题、反思题、强化题。要注意对经典模型的挖掘和拓展,物理图景的翻新,以提高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和迁移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二、认真批阅精讲题

1.讲错例和错因。讲评课不能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而是应有选择、有所侧重。否则,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教师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哪些题目错得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这样,习题讲评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建立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的基础上,集中了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切中要点地分析,就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增强课堂效果。同时这大大缩短练习讲评的周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2.讲思路和规律。进入总复习教学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试题的综合程度、难度普遍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什么又是最佳解题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故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应力求简洁扼要。

3.讲技巧和题型。教师对习题的精选是练习的前提,而且教师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或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在物理问题中,一题多解者屡见不鲜,力的观点与能量的观点则几乎是联系和贯穿所有知识点的两条主线。一题多解、巧解这类题都要求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深刻理解,对物理情景能分析透彻、清晰,对物理知识能综合、灵活地运用,如:等效法、对称法、整体法、守恒法、叠加法等。又如针对不同题型的应试策略和特殊解法,公式法、几何法、图像法和比例法等。讲评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灌输给学生此类技巧,日积月累就能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总之,教师要强调在订正过程中应重在解法的领会,而不应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

4.讲发散和变化。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高考题并不神秘,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但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关键。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对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小结与反思。即对某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常见的有情境、迁移、应用、图像、综合等几种发散形式。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置;还可把几条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这种训练立足于基础,不刻意求难,注重渐进、合理性,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被拓展开阔起来。

三、讲后反思出成效

1.反思原因。让学生再次反思自己之所以做错某些题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