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新年寄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新年将至,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
4、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里,让我为你送上一片真挚的祝福:祝你一路顺风前程似锦,财源滚滚盆满钵满!
5、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邻,明月随风升起,带着美丽的光辉,尽管朋友天各一方,也会带去我的无限祝福:祝佳节温馨,全家幸福美满,春节快乐!
6、做到“忠”与“诚”,人生一定能成功。
7、新年“李”,你会越来越“聪慧”!
8、新的一年,愿“优秀”大道更加“宽广”!
9、赶个早,提个前,先来道声春节好。撞好运,遇好事,道个吉祥和如意。祝你新年拥有新气象,春天拥有春的希望,幸运之星照又照,生活快乐又美妙!
10、“闫”格要求自己,做事“持久、坚强”,新的一年继续做好同学的好榜样!
11、新年送礼:一斤花生二斤枣,好运经常跟你跑;三斤苹果四斤梨,吉祥和你不分离,五斤桔子六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七斤葡萄八斤橙,愿你心想事就成!
12、新的一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13、相识系于缘,相知系于诚,一个真正的朋友不论在身何处,总时时付出关和爱,愿你马年快乐,福旺财旺,万事顺意!
14、有你这么“聪淑”的小女孩,可真是老师的“光荣”!为你自豪吧!
15、新的一年,张扬你的风采,走更宽广之“璐”!
16、“自己”永远相信“自己”,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17、天天“史”劲,“令”自己天天“进”步!
18、走过“均坷”之路的人,才会最终获得成功。更何况你天天“柯柯”呢,一定会更加出色!
19、欢乐不少,需要寻找,烦恼好多,需要躲躲;生活美好,需要微笑!美女来了,直接扑倒!
20、友情是香喷喷的大米饭,热腾腾的涮火锅,火辣辣的二锅头。又馋了吧,新年喝一盅吧!
21、我们不常拥有新年,却常拥有新的一天,愿你每一年、每一天都充满着幸福与喜悦!
22、新的一年,大“鹏”展翅,扶遥直上三千里!
23、新年到,吉祥到,祝你乐逍遥:多一点欢笑,少一点烦恼;多一点钞票,少一点烦躁;多一点年少,少一点衰老;多一点幸福,少一点困扰。新春快乐!
24、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新春快乐!
25、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定能攻克坚“崮”堡垒!
26、铃声,歌声,信息声,声声祝福。喜事,乐事,开心事,事事顺心。今年,明年,后年,年年好运。一岁,十岁,百岁,岁岁平安。祝您春节快乐!身体健康!
27、新的一年,多下“金雨”,人人欢欣!
28、新的一年,愿我们的花更加“娇艳”、“美丽”!
29、风云起,山河动,绩效评比论英雄。出业绩,巧节省,变废为宝财富生。可纵横,可联营,兼并天下自然赢。看过去,想未来,畅游还需鱼水情。公司大泽你为鱼,跳过龙门天地宽。祝:轻轻松松赚大钱,开开心心过新年!
30、新的一年,要“刘”“浩”气满乾坤!
31、能阻隔天高地远,却阻隔不住深深思念。经纬可拉开距离,却挡不住真挚情感。岁月可流逝华年,朋友再远也会亲密无间。春节来临送去我的祝福片片!
32、多学“文”化知识,就能攻“克”更多难关!
33、寒潮涌动,抵挡不住快乐的心情。雨雪交加,冰冻不住生活的温馨。岁月变迁,改变不了诚挚的友情。步履匆匆,带走不了默默的牵挂。春节天冷,多保重。
34、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
35、新春佳节不送礼,发条短信送给你。健康快乐常伴你,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财源滚滚进袋里,幸福全都送你!
36、新的1年到来了,祝你2手抓满钱,事业上3羊开泰,你的烦恼4分5裂,处理好7情6欲,困难距离你10万8千里,最后幸福都99归一。
篇2
小学一年级新生还未建立起课堂常规的意识。一上体育课,学生就异常兴奋,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又可以开心玩游戏、打球、跑步了”的认识上。教师要让学生尽快地掌握、适应一些体育课的要求和教学常规,尽快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与行为,才能正常开展教学工作。
一、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上体育课的意识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幼儿园时是以游戏活动及简单的伴凑活动操作为体育课的身体锻炼形式的。而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了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内容的阶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要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达到特定的学习领域目标,而此时学生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幼儿园儿童,而是一名小学生了,从而使其尽快了解小学体育课的身体锻炼形式,适应小学体育课堂。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认识到小学体育课堂的学习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不同,可在体育室内课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幼儿园小朋友以游戏为主,事事处处需要老师的照顾。而小学生在学校以学习为主,要学会自我保护、自我锻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然后,再带领学生到室外,让他们具体地看看高年级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在亲眼所见的基础上,再次展开深入的讨论。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形成了上体育课的意识,初步认识了体育的课堂结构,意识到在体育课堂中要学好知识,掌握锻炼方法。
二、训练体育课堂常规
1. 课前准备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自觉做好学习准备的能力较低。训练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准备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为学习做准备,尽快适应学习生活。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看课程表,弄清是星期几、第几节有体育课,指导学生为下一节的体育课学习做准备。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可以问学生:“上室外课我们要做些什么?”经过讨论后,学生提出:“要穿运动装”,“口袋里不能放小刀、剪刀”,“到篮球场上排好队”,“体育委员要整队”,“排队要做到快、齐、静”……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该如何去做课前准备。
2. 队列操练
一年级新生的室外体育课集合站队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学生的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模糊不清。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站队时,往往有很多人想往前面站或为争抢某一个位置而互不相让;学生在教室里上文化课的时间较长,一旦来到室外上体育课,他们似乎把全部的劲用在腿上、胳膊上,疯狂地跑、用力地抡……没有受过常规训练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会排队,教师难以顺利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不同的游戏型的队列常规训练,始终贯穿在低年级的体育课中,通过操练,使学生能够随集体完成协同一致的集合站队,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行走姿势以及班级组织纪律和精神风貌。体育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正确的站立、行走的姿势,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走、列队习惯以及自控能力。如在教授正确的站立姿势时,可先出示国庆阅兵的队列图,引导学生观察,明确正确站姿的要求:要挺胸收腹,颈要直,头要正,两眼平视前方,脚尖分开,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中指对准裤缝。让学生懂得行走的姿势要求:抬头挺胸,眼睛平视看前方,两肩持平,双臂自然摆动……当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后,再分组进行操练和评比。接着讨论:在什么时候要像叔叔那样站得笔直?(答案:升国旗时,上课起立时,体育课集合时,排队立正时等。)在学生学习列队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讲紧急集合的故事,使其明确排队要做到快、静、齐,并分别解释这三个要求。接着,可以分小组进行练习并评比。然后组织全班练习,排两路纵队,练习齐步走,要求队伍在行进中保持安静和整齐。特别要注意的是,训练可以结合每次放学排队的要求和排队过马路的要求来进行。
3. 学习听课
篇3
一、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想。在当前的教育中虽然有些教师也对学生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整改。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是主要的引导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针对学生的表面现象实施短浅的教育,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并且高年级阶段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希望学生们都能考入一个好的中学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接受能力不足
尽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的心理发育依旧不成熟,所以对于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并不能进行透彻的理解。在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有时候喜欢用一些专业性的词语还进行教导,举的例子很多并不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导致学生接受不足。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拉近师生之间情感距离,取得学生信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1]。”这句话是说只有学生亲近自己的老师,才能够信服教师讲的道理。要想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就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情感的距离。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处于教育学生管教学生的位置,所以难免有时候表情会很严肃对待学生相对严格,这就会使学生存在一定的畏惧感,导致很多学生并不敢亲近自己的老师,甚至有些学生对老师存有抵触的情绪。
为了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放下自己的身段走进学生中间,去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可以随时和学生聊天,聊聊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变化便于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心理障碍。长此以往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形象自然就会变得亲切,学生也会更加信任教师进而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尊重学生,保持公平公正教育教学作风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很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并没有尊重自己的学生,而是按照成绩区别对待学生[2]。具体表现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坐前排,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以及优先回答问题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等等,这不免让成绩一般的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不公平,进而产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引起内心的强烈不满。
所以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传统思维,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并且公平的对待他们。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中进行的表现自己,并且具有公平选举等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在这样和谐良好的班级氛围下,学生的心理自然会更加健康。
(三)采用激励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学校中,有表现好的学生就有表现差的学生[3]。如果教师只运用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态度去对待学生,难免会让学生们产生心理的不满。据调查显示当一个学生犯错的时候,激励的效果要比批评或者惩罚好得多,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采取激励的方式,如,老师相信你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希望你不要再犯第二次哦!当学生做了好事之后,教师也要进行表扬并让其他学生学习这种好的表现。
篇4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和方法较单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呆板,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知识强加于学生头脑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学习兴趣。信息及时基本知识讲授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讲授给学生一些简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其主要来源是计算机必备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基本上未涵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知识,更达不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简单,教师缺乏引导,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也在逐渐减弱。
2.关注知识讲授,缺乏教学内容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讲授,主要是学生在教师基本操作技巧讲解后,自主实践探究学习的过程。但是,往往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缺乏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指导,造成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操作的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还是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欠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这完全违背了生本教学理念的内容。
3.注重作品展示,忽视学生创造过程。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只讲解知识点,根据进度安排授课内容,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没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整个信息技术课堂都处在教师未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被动接受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思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了和想象力,结合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从而深入探索新知,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极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主动的去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特殊,接触较早。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着好奇心,结合信息技术学科主要以技术和操作为主,这对学生来说,比起理论知识,更喜欢实践。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操作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往往造成学习效果较差。根据以上描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较呆板和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象的事物,有意义的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学习中,将计算机类比为机器人,进而讲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组成和构造,引导学生不断的分析和研究机器人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2.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加强的好奇心,喜欢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主要是以实践课程为主。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适合其动手实践的课程内容,引导他们在不断的实践和技术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年级课程的实践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画图、键盘指法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可以进行模仿较强的实践课,自主模仿教师。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实践的喜悦,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引导小学生形成动手操作信息技术的习惯。对于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结合学生思维灵活,思想敏捷的特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去主动探索,勇敢实践,鼓励他们在自主实践、探索中去创新。
3.扩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不断实践和练习。在信息技术操作练习时,学生往往思维灵活、跳跃,会发生各种教师在教学预想范围内的情况和问题。因此,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态度,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及时的处理,实现生成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深入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这是生本理念的完美展现。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关于画图软件的操作时,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创造丰富多彩的作品;在对word讲解插入图片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教师传授的方法和操作,自觉组合图案和新奇图片等。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篇5
1.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话题,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属于零距离或距离较短,多数可以较快地激发学生语言交际的愿望与行为。只要老师善于把握机会,认真引导,就可以迅速创设出生活情境,学生就可以开展口语交际,快乐地说出很精彩的内容。比如新转入一个学生,就可以指导学生说好欢迎词;看到新来的学生不适应学校封闭式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指导其他学生自主组织语言去劝说他(她);遇到学生发生矛盾,也可以指导其他同学来评评双方的是与非……在这样的生活情境里,学生乐说,兴趣极大,在类似“玩”的情境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2.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口语交际时,如果能注重交际性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体验之中,就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和欲望,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七册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小实验》时,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实验,然后在小组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与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结果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气氛非常激烈。
二、增长知识,丰富说话素养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把握时机,创设说话情境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那就是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例如,一次我指导学生就“小学生看电视好不好”的主题进行辩论时,正方的几个同学知识基础好、知识面也比较广,他们的发言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名人凡人,大事小事,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无所不包,尽情取材。他们风趣的话语,动情的表述,使教室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这是语文课最让人开心的时刻。而反方的几个同学则显得比较逊色,他们只能列述家长怎么反对他们看电视以及家长告诉他们看电视如何不好,言词空洞,没有说服力。最终,正方以他们的旁征博引、慷慨陈词而获胜。可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就可以丰富学生的交际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增强信心,搭建说话平台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但是,部分学生同时还存在交际怯场的现象。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经常表现出跃跃欲试与犹豫不决并存的神情。这时候,有效增强学生说话的信心,为学生搭建说话的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1.指导学生早作准备,增强说话的信心
教师可以提前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告诉学生,并告诉胆小的同学,可以在家里记熟内容,对着镜子练习,或请父母当听众进行试讲。有了准备自然就有了信心,在班级上交际的时候,就可以大胆上了。对于敢于大胆上台参加交际的同学,讲得好的,就及时给予表扬;讲砸了的,要鼓励他不要气馁,要接着练,下次再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自信心增强了,参加交际的劲头更大了,兴趣更浓了。
2.面向全体,搭建说话的平台
篇6
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小学生处在少年时期,他们思想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加之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受到双亲家庭的溺爱,在幼年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心理素质脆弱,必须对他们进行心里素质的培养,进行爱国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纪等教育,使他们逐步成长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养成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的好习惯,为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对德育内容的拓宽,是对德育对象的深刻了解,同时也是时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教育。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内容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几种标准:一是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进行正常的判断和推理;二是要有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三是要有正常的行为反映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接受他人,并与周围人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了解自我,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六是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为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含:智能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规律,挖掘智力潜能,优化智力结构,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操和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要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把自身融于集体之中,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适应环境的改变和所遇的各种困难。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7
忘记写作业、上课时间长坐不住、早上迟到、不想去上学,小学开学已经有半个月了,大部分的学生已经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各种状况频频出现,让家长很头疼,甚至采取了打骂的方式。对此,专家表示,新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家长需要耐心教育。
了解到,刚开学,这样的小一新生发生状况的例子数不胜数。西安市某小学老师告诉,开学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学生迟到,因为幼儿园与小学两种教育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作息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师生关系、学习要求等,这会使部分小学生出现不适的现象,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有部分学生因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不想去上学等。
针对以上情况,专家表示这些习惯不是一时就能养成的,家长千万莫着急。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需要家长陪伴慢慢适应。首先,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早睡早起,纠正孩子不良的作息习惯。比如集中注意力,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安静的需要耐心的活动,如看书、讲故事等,这个过程同样能提高他的学习能力。同时家长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书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
篇8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从无意注意占优势发展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交替,注意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从7岁~10岁的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到了10岁~12岁的25分钟,注意的范围也得到进一步扩大。这些都为顺利进行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应减少游戏性的运动项目,适当增加活动时间稍长且有点难度的项目,如组织男生进行篮球、乒乓球等球类锻炼和比赛,组织女生进行健美操、舞蹈等训练。跳绳、踢毽子等传统活动项目可以继续开展。
小学高年级学生记忆水平有所提高。学生进入高年级后,由于学习上的进一步要求,使有意识记和有意重现得到了发展,记忆的目的性明显增强。记忆方法已不再仅靠机械记忆,而开始进行意义的、理解的识记,但机械记忆和对具体形象的记忆仍占较大比例,记忆的内容和数量较以前已有成倍增长。老师若能使儿童逐步学会自己独立提出识记的目的任务,并自觉检查自己记忆的效果,将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继续提高。因此,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既要让学生能够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同时又要让他们能够掌握体育运动项目一些专业术语,理解参加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更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在思维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日益增多,掌握概念的水平已接近以本质抽象思维特征为主的较高水平。已能够给概念下一个初步的和基本的定义。他们在理解力上也已达到间接理解的水平,即能通过思维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根据这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体育锻炼对以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体育运动的具体项目中,要给学生讲清技能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掌握简单的运动理论,为他们更好地锻炼身体服务。
二、意志品质不断强化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已逐步增强,他们能够主动地参加自己所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对于克服学生的依赖性是有利的。但同时,随着学生要求独立的愿望愈加强烈,老师要注意防止学生形成独断性,即过于任性、执拗和固执。在给学生一定自由的基础上,要坚持是非原则,使学生在一定限度内作为,而不可让他们为所欲为,否则后果将难以设想。
高年级学生行动中的坚持性和自制力已有明显发展。已能安静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连续学习较长一段时间,一般能坚持先做好作业然后再玩,有时甚至能中断已进行的游戏而开始静心地做起作业。但也有不少学生的坚持性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遇事容易半途而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老师应防止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应多从积极方面鼓励学生的上进心。还有一些学生,自制能力不强,好冲动,这一般与儿童精力旺盛和缺乏独立性有关。为此,老师应为学生适当安排一些补充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外来影响的干扰,主动向学生提出稳定的行动动机和目的任务。这样,就可逐渐克服其冲动性,提高自制力。
对于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体育更多地表现为“玩”,到了小学高年级,要让学生明白,体育是为锻炼身体服务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长跑运动、篮球比赛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除了在校内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外,根据学校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好经常开展校外体育活动。如爬山、越野跑、夏令营等,这些运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三、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篇9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大都是由老师讲解并演示操作步骤,或者由学生操作演示,然后学生仿照着进行练习,一切尽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老师教得机械,学生学得辛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体现,并且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虽然尝试了其他的教学方式,但更多采用的还是这种模式。同时也在思考:利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知识与技能兼顾,素养与素质并举。
在学校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注意到了一个词语一生本,抱着好奇的心态,我对“生本”进行了学习,逐渐对“生本”产生了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久前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暨扬中市生本教育推进会,令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把学习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是一种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提升生命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眼界,与此同时,也让我自己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把“生本教育”的理念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来,能够很好地改变目前的教学生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就“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电脑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家庭都拥有了电脑,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电脑,因而电脑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这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也有着极强的兴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对未掌握的知识都会有一种潜在的欲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激发这种欲望。例如在学习《自定义动画》一课时,我并没有直接演示操作给学生看,而是创设了在不同模式下使用简单数学课件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马上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学习能力被发挥出来,并得到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将逐渐得到培养。
二、任务驱动,先做后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为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体验,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操作练习。而生本教育中提倡“先做后学”,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思想与指导纲要中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也是一致的。围绕教学目标,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要学习掌握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一个的任务主题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寓教于乐,玩中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尊重孩子的这一天性,通过新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都玩起来,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拆装电脑,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又如在教学鼠标器的操作时,我设计了玩七巧板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实际操作。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十分喜欢。
四、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理念中,无论是先做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内化学习信息技术的思维方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的素质和素养并举。例如在教学《插入超级链接》一课时,我没有进行示范操作,而是让学生对照书本上的操作步聚,自己一步一步地进行研究操作。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练习,去实践,在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时,学会自己去探究解决。
篇10
一、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老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抛砖引玉后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兴趣作用和自愿意识的带动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环节对老师的创新性有很大挑战,可以叫学生运用学习过的软件进行任意的动画设计,来表达他们对这堂课的感受,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情景教学法适用于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必须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设计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探讨问题。在不断分析、探讨、操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虚拟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鲜好奇的促使下自愿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形成积极的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找好教学切入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难易结合,照顾到理论基础或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
二、根据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的好坏受教学过程中操控方法的直接影响,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观念。上面提到的情景教学法就是方法之一。由于小学生们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没有理论基础做铺垫,老师对课堂学习小组组员之间进行合理的生源搭配,保证每个小组的学习能力相当,在小组成员互相配合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这样既照顾到了基础差的学生,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小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性要求。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信息技术分开来说就是信息和技术,在二者之间技术所占比重较高。对小学生而言,单纯的进行理论教学而不参与课堂实践操作,教学效果便不会很好。由于小学的技术课程设计较为简单,所示实践起来也相对容易,老师可以叫同学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制作,作为自己对课堂感受的反馈。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尽量制造一对一指导学生的机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到学习轻松无压力。还可以教会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控制面板、换桌面、发邮件等,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新鲜和快捷,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高科技的追寻欲望。
三、评价体系
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无意间的一句鼓励或批评,也许就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技术操作中,学生的突发奇想可能偏离了课堂内容,千万不要批评指责,要正确地进行引导。小学生这个群体逆反心理较强,对于老师的评价非常在意,为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评分管理。针对每个实际操作的检查,老师都写有评语,评语内容多为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各种课堂小组活动和实际操作作业对学生进行学分管理,平时表现积极的同学在期末考试时有加分,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注重于实践课上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积极努力。还可以展开互相评价制度,同学之间互相对信息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要学生明白评价结果只是形式,重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的意见建议,使自己的操作水平更加优秀。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同学爱上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注重小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确保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信息技术掌握时代命脉,引领世界向前发展,我们要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始着手,从简单的理论知识培养到进行兴趣引导,在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信息技术高水准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伟. 改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途径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3).
篇11
一、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1.高年级是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而不希望成年人干涉;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批判态度。但是,对于许多做父母的来说,在他们面前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他们因此可能在有意无意当中忽视了对孩子的应有的尊重,而当他们--我们的孩子感到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2.高年级多数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心理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3.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造成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的教育指导思想偏离,存在着应付差事的想法,不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得课堂上死气沉沉,呆板乏味,学习意志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二、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策略
怎样克服和消除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和教育好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尊重和理解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篇12
热爱集体,以身作则。作为一名班干部,她热爱集体,主动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工作并在这过程中不断磨砺自己。她处处以身作则,发挥少先队员等角模范带头作用,尽职尽责,老师交给的任务她都能乐意接受,做到有始有终,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和参谋。早晚自习督促大家温习功课,中午午休时间对违反纪律的同学敢于大胆管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作为班干部,她能够妥善处理好班级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热爱劳动也是她的闪光点。每当大扫除时,她总是一马当先,卷起裤腿、拿起拖把,不怕脏不怕累,把教室和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除此之外,她积极带领同学们做好广播体操,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按要求出好黑板报,在学校举行的手操报和黑板报比赛中多次获奖。
篇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程中,在国内外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纷繁变化的思想文化冲击下,在高等教育逐步步入国际化轨道后的人才培养标准的转变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以技术变迁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研究对象的演化经济理论,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一、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现状
1.高校辅导员职责不明朗,陷入事务性工作。
辅导员、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当前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明确,评价缺乏科学性,加上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感差,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感到信心不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在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工作者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实际中,辅导员除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外,许多非本职工作都压到他们的肩上,一些领导和教师甚至认为,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都与辅导员有关,许多辅导员的工作偏离教育本位,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日疲于处理琐碎杂事。[2]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能顾及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往往充当“高级保姆”、“消防队员”的角色,承担看护式、救火式的工作,很少有稳定的宏观思路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思想。
2.学生工作管理方式单一,普遍以刚性管理为主。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普遍以刚性管理为主,即以制度和规章为条件,利用约束、监督、强制、惩罚等手段进行管理,强调管理者和管理规章的权威性,强调学生的绝对服从和遵守,在实施过程中侧重于“管”、“查”、“控”等手段。管理者始终把学生看成是不断需要纠正错误的对象,不断以监管者身份出现,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以同一个眼光去看待学生,也以同一的模式去处理出现的一个个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尊严和情感,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3.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我国高校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主从关系,学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这种封闭式教育管理模式虽能强化对学生的有序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校园秩序,造就统一规格的模式化人才,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作用,使学生工作呈现为一种单向的、主体缺失的行为。[3]
4.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僵化。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是在职能专业化的基础上展开工作分工,进而实现整体合作的。这基于职能设置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造成了基层工作重心的错位,基层学生工作者容易陷入事务性工作,无法站在超越的位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无法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4]并且,基于职能设置的高校学生工作组织架构沿用政府机关的模式,过多地参照“管理型机构”而不是依照“服务型机构”的要求来配相关资源,学生难以在“以完成本职工作为本”的职能部门工作中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因此,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并建立新机制,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树立新的工作理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发展。
二、演化经济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适用性与启示
演化经济学是一门借鉴生物进化的思想方法和自然科学多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经济现象和行为演变规律的学科。[5]它以技术变迁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研究对象,以动态的、演化的理念来分析和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演化”的涵义包括对长期和渐进的变化过程的关注,在这个意义上,一切自然科学在基本方面都是演化的。
“惯例”是一种光滑序列的协调一致的行为能力,它控制、复制和模仿着经济演化的路径和范围,它是信息的贮存器和过程转化的手段。经济的演化过程是一个“惯例”的学习过程。演化主要是两种机制推动的,一个是创新机制,通过系统的创新产生多样化;一个是选择机制,即在这些多样化中进行系统筛选。
演化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目前已受到经济学界日益广泛的重视。演化经济理论是否适用于高校学生工作呢?又能给当前学生工作带来哪些启示呢?我们可以作以下分析:
首先,演化经济理论主要用来研究开放的经济系统,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高校的学生工作也是一个长期和渐进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演化的视角对高校学生工作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惯例不仅仅在企业中传输管理及工作技能,在教育系统中也会出现惯例化行为的广泛影响。这样学生工作理念就是系统中的“惯例”。最后,同志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因此,传承和创新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两大特征,而演化经济理论是创新机制和选择机制推动的。于是,当高校学生工作在面临内部压力和外部环境变化时,我们可以通过创新、调整“惯例”、选择可靠的“惯例”来保持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运转。
三、基于演化经济理论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创新思路
借鉴演化经济理论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应做如下转变。
1.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理清学生工作思路。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不再是短期的、过渡性的岗位,而是可以终身为之奋斗、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职业。2006年,陈至立同志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行政上的管理者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工作者从繁杂的日常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时间去研究理论和进行实践,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2.减少刚性管理,注重柔性管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为我们指出一条新路径:高校学生工作应当将过去的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实现刚柔相济、以柔为主的管理模式。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追求。第二,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怀,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挫折,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竞争和压力。
3.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是培养新世纪人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的重要基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4.转变角色,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要突出指导与服务,学生工作者从管理者身份向服务者身份转变,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环境,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中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党团领导下的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等为主的指导职能体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疑难,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在服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三困”学生的指导。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关键环节,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做好学生工作的转型,是值得所有教育者思索的问题。演化经济理论为我们分析高校学生工作如何获得满意的收益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学生工作理念的创新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郭立田.高校学生工作理念传承与创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3):115-118.
[2]刘海存.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七大超越[J].江苏高教,2009,(1):112-114.
[3]潘世墨.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11-13.
[4]胡德平.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9,(9):82-87.
[5]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