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1

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

教学要求:

1、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2、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3、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

2、我爱你,中国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难点:

1、学会与父母沟通。

2、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方法:

探讨式、启发式、案例分析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家,温馨的港湾

教学要求:

1、认识家的含义,家的幸福所在。

2、懂得父母对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养育恩。

教学重点:

认识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

二、转入新课。

1、学生朗读引言,体会家的温馨。

2、板书:家,温馨的港湾

3、板书:一、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4、学生看课文P3—4图,体会图中的含义,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

5、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6、师生共同归纳家的含义。

7、朗读小诗《可爱的家》

三、板书:二、不忘父母养育恩

1、阅读P5故事,讨论: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2、学生代表发言。

3、共同归纳: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4、阅读P6材料,思考并讨论: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5、分组回答。

6、共同归纳: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7、说一说:自己在家里为父母做了什么?

8、完成P8《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四、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如何回报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

五、作业:回家做几件孝敬父母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要求:

1、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2、理解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重点:

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一、学会与父母沟通

2、阅读访谈录,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归纳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3、板书:心理因素,矛盾、误解,生活经历不同等。

4、板书: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5、阅读P11材料,思考练习。

6、学生代表发言。

7、共同分析归纳: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

8、看12图,说一说,漫画中的中学生是通过哪些方式与父母沟通的?

9、讨论:我们怎样才能与父母进行更好的沟通?

三、完成P13练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学习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学以致用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五、作业:阅读理解课文。在家做一个好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我爱你,中国

教学要求:

1、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

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爱你,中国一、可爱的祖国

2、看图P14,完成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

3、阅读课文,完成P15练习。

4、名回答。

5、阅读P16材料,讨论: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共同归纳。

7、读课文,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文字、艺术、科技。

8、板书: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9、齐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歌曲,感受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风采。

10、阅读课文。

11、讨论:热爱祖国,我们应该如何做?

1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团结有何认识?学生共同总结。

13、作业:熟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要求:

1、懂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

2、理解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学重点:

认识台湾与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2、阅读P21材料,讨论:我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

3、阅读课文。

4、各组代表发言,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5、朗读课文,归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互相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看谁讲得好。

7、板书:二、我与祖国共命运

8、阅读P23材料,讨论: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

9、朗读课文,共同归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10、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11、讨论并回答。

12、阅读P25材料,讨论:这位中学生为什么会被称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篇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的重心都已逐步从传授知识向提高能力、培养素质转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倾向于知识的传授,比较封闭,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使之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相适应是思想品德教师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就如何优化思想品德课堂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灵活选用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进行“教师说,学生听”的单向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教学过程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使学生失去了展现自我、提升个人素质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教师应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如问题教学法、自我发现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从众与自主》时,笔者从“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这件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巧妙设置问题并让学生展开讨论。笔者先描述了一个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现象: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某同学一开始并没有举手,但当他发现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举手时,自己也慌忙举起了手。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该同学的举动反映了他的一种什么心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产生这样的心理呢?接着,笔者请学生先回想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再举出一个反映从众现象的实例,并试着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从众的现象。此类话题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在生活中发生的不当从众现象,如起哄、盲目追求时尚等。学生们深有感触地交流自己的见闻,大家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发现了不少以前自己不曾注意到的从众行为,同时也意识到应时常提醒自己,自觉抵制来自多数人的不合理的意见,自主做出并坚持正确的选择。这样教学,打破了教材的束缚,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寻,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所学知识,同时,在活跃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宽广,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想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必须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链接起来。教师应让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同时教师自己也应以开放的心态,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大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这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的非常好的方式。

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哭泣的自然》,笔者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开放的生活化任务:对本地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搜集与资源匮乏、环境被严重污染有关的数据和信息,整理自己在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包括文字、数据、图片等)。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有了深刻的体验,其环境保护意识被自然地激发出来。另外,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可选择性的开放式的作业:①对自己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②搜集有关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办手抄报。这样教学,使学生能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不仅拓展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思维空间,为学生落实环保行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动态把握生成的教学过程

篇3

一、以生为本,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1.以生为本,确定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渗透任务

初中生正是长身体,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但是人生观、世界观还尚未真正形成的时期。因此,思想品德课堂要建立“大德育”的观念,充分利用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各种教育活动。首先需要教师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德育任务,并努力通过思想品德课堂进行有效渗透。

2.坚持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导向功能,融德育教育于日常教学中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烦恼,学生的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要在学生成长中成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因此,教师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的内在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与课堂、与文本、与教师的讲解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课堂才真正能够感染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敞开心扉,真正获得灵魂的升华。

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情境紧密相关,教师要寻找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情感的激荡,得到感情的共鸣。如在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克服逆反心理》的教案中,教师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视频《成长的烦恼》,视频中小明的行为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请同学们一起分析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逆反心理,并通过合作交流,掌握调试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结合自身的行为,更好地把握了逆反心理的危害,能够自觉调试逆反心理,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帮助。

2.课堂巧妙提问,曲径通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的连接点,采用巧妙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敞开心扉,并通过机智、幽默的语言构建精彩的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巧妙提问,缩短教学材料和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生动的视频、美妙的音乐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变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可,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情感渗透

1.紧抓教材,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主阵地,教师要认真备课,积极思考,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如苏教版初中政治思想品德八年级《孝敬父母长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结合孝道让学生感知到反哺父母的爱,是每一个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结合《妈妈,洗脚》的广告让学生明白“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从而在心底敬爱长辈。

2.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形成的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要紧紧依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时事政治是考试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而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开辟第二课堂,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

开辟第二课堂,初中生正是处于情感多变的时期,紧靠课上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开辟第二课堂,通过课外活动帮助下学生将所感悟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情感,延伸德育教育。如教师可以开辟专题调查、主题演讲活动等进行德育教育。如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孝敬父母长辈》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母爱似海,常驻我心”的专题演讲,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懂得孝敬长辈。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渗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发展智能、感悟人生、健全人格的过程。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要有效把握教学时机,进行有组织地引导和调控,确保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想品德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柱刚.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2期

篇4

问题二:个别学生基础差,阅历浅,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教师上课的内容难以理解,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也不足。在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中没有给予教师一定的配合,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对策: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阅历、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合理安排学生预习的时间。例如在学习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做大自然的朋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1.近几年来,国家和社会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2.同学们参加了哪些保护环境的活动?通过讨论创设学生易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感悟,降低题量和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比较容易的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稍难一点的问题和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思想品德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问题三:部分学生集体学习的观念淡薄,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对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冷淡,只喜欢一个人学习。又因为基础、阅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不大适应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没有合作观念,没有团队意识,缺乏相互学习的精神。

对策:教师要提倡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式学习。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大家庭》时,在课前的预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几个历史事实,说明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通过正、反两方面历史事实的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过这一预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必须经过集体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在课后的复习中,教师要布置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让学生必须通过集体的合作才能完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精神,不断发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观能动作用。

篇5

通常课时安排,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每周只有2节课,九年级每周3节课,按每学期20个教学周计算,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每学期总共只有40节课,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每学期总共有60节课。根据课标要求每框一课时,扣除节假日占用的课时、单元考试及讲评课、半期考期末考试及复习课讲评课,每周2节思想品德课就显得时间仓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部分给了语、数、英,老师不能指望学生每天课余花较多时间在思想品德上。另外,思想品德课中考采用开卷考试,一些学生认为开卷考试翻书抄即可,思想上重视不够。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决胜的关键环节,我们应努力使每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学都成为高效教学。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都成为高效教学,那么可以推断该思想品德科教学也是成功的教学。

何谓高效教学?这就涉及高效教学评价标准的问题。本人给出三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是借用有效教学的定义。崔允 教授将其定义为: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得出“平均水准的教学”的统计数值。

其次是对学生长期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时之间是看不出来的,而且也根本不可能用考试分数来衡量的。例如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对学生学会做人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郑重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并认为这也是21世纪人一生的宝贵支柱。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上述精神己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当思想品德课老师讲授《身边的诱惑》,学生能自觉将课本内容内化为自身自觉地行动,远离;如果学生学习《珍爱生命》,他能明确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坚决不采取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学习了法律常识后能自觉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则思想品德课教学,善莫大焉。对学生的影响可谓受益终生。那么能对学生上述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当然是高效教学。

再次,考试分数可作为参考评价标准之一。如期中考试期末统考,如果一群教师为同教学进度教师,他们同样没有额外加课补习加班加点课时相同,仅靠课堂教学,而其中教师甲的教绩又比别人遥遥领先,那么可以反推教师甲的课堂教学效率比别的教师高,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其教学是高效的。

二、思想品德高效教学的实践

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本人身体力行,做出以下尝试,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的帮助。基本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实现高效教学。保留传统教育的精华,吸收当今国际风行的教育理论,推陈出新。

1.制订符合学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任何一位教师不可自恃资格老教材熟,不做准备仓促上阵,这是不负责任的教学,也决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

一本以前用过的旧教案或者网上下载的教案或从书店购买的教案,他们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即使它可能是名师教案或优质课教案,也必须结合现实的学情时事背景等。思想品德素材时效性很强,所举例子必须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就决定思想品德教案更新速度很快。另外脱离了学情,再好的教案也无法顺利实施。笔者曾有以下的失误,几年前曾经到一所农村中学支教,布置的作业是小组合作上网查资料完成作业,结果失败。一个班级40多个学生,有电脑的寥寥无几,而且学生家庭居住地分散相距甚远,无法课后开展合作。一些学生倒是天天上网吧,但是他们可以花钱打游戏而不愿意花钱上网查资料。还有一次布置课堂即兴小品表演,学生们互相推诿,没人敢于主动上台,几番鼓励之下,学生蠢蠢欲动最终还是没人有这个勇气,结果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在城市中学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搬到农村中学使用就行不通了。很明显,学情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教师注重怎么教,现在我们要实现高效教学,除了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通过教师教学生学,师生要共同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高效的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教师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明确的任务导向作用。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具体学情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学方法。教法贴切,课堂教学自然高效。

2.重视学案设计科学有效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思想品德高效教学既注重教案设计也注重学案设计,学案设计得好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案设计要做到:

(1)涵盖教材基本知识点;

(2)问题设计系统化;

要把一个一个问题串起来,形成连环套,使学生由已知出发去探索未知,在已知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去达到最近发展区,不断引导学生思维推向深入。

(3)精心设计问题注意量的把握和难度控制

3.师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

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必定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它既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或满堂灌,也不是几个拔尖学生的表演舞台其他学生当无谓的看客,而是师生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的网络式的沟通。全员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种专注、投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静心默读、或全心朗读、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热烈讨论,或大胆陈述。在执行中可采用以下方式:

(1)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很重要,可视教材每一框教学内容而定,若框题容量较大,可布置导学预习。若容量适中则放在课堂当堂完成。要求每一个学生安安静静,独立思考潜心钻研教材,解决导学预案。

(2)小组合作学习。2人一个小组,对导学学案中的疑难进行初步的沟通,允许出声讨论,进行探究或研究。

(3)大组合作学习。6人一个大组,将小组讨论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转移到大组中进行讨论,力图将导学中的所有问题在大组中全部解决。如果大组讨论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或者动态生成新的问题而又无法解决则留到教师组织跨组交流再解决。此环节可大声讨论激烈辩论。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课堂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最后可实现疑难问题堂堂清,有些问题很尖锐,教师一时没有把握或时间来不及可布置学生课后查资料,课后调查,课后讨论等,留待下一节课解决。

4.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本人采用多媒体呈现教学情境,它可以是一则新闻报道、一首配合课题的主题歌曲、一个经典案例、一段时事述评、一段精彩的焦点访谈对白、一个小品表演等等。预设教学情境可用于下列五个环节:

(1)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可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于课堂教学,从而有助于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进度,实现高效教学

(2)设疑:可用于布置学生导学任务

(3)点拨:可用于释疑这一环节

(4)深化:可运用于教师总结提高

(5)拓展:可用于练习巩固这一环节,力求举一反三

5.合理控制课堂节奏

现代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节课有限的45分钟,教师须合理管理时间控制课堂节奏,切忌放开学生讨论演变成放羊式教学,课堂教学随兴所至随意无序。高效课堂教学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生动活泼而紧张有序。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对于一些班级还经常面临突发事件处理,纪律控制等。如学生上课讲话、传纸条、看漫画书、扔纸飞机、骂人、打架等,这些事件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再好的一节教学设计也可能执行不了而彻底泡汤。

6.教师精讲释疑总结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控制课堂节奏,进行精讲释疑总结,这一环节主要要达到以下目标:

(1)梳理头绪,将课本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要求学生同步整理在课本上。

(2)归纳总结,尽可能归纳出本节课能概括全文的关键性词句,要求学生用红笔画在课本上或注在课本上。

(3)灵活把握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聚焦疑难,将课堂教学推向。

7.练习或考试

通常就是1-2题,必须精选题目。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堂练习巩固提高,避免学生课堂忙互动课后忙作业的尴尬,因此也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8.小结布置作业

这一点似乎与一些倡导“堂堂清”的做法不相吻合。本人认为“堂堂清”的做法与课后作业布置不矛盾,疑难问题要堂堂清,但适量的课后作业是必要的,这种作业可以是规范作答训练或布置导学预习。思想品德课每周只有2―3节课,平均每2―4天才有一节课,如果没有适量的课后作业练习巩固,必定造成遗忘率增高。

9.及时反思提高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通常任教4-6个班级,一个进度的教案通常要重复4-6次,同一进度的课堂教学上完第1-2节课后及时反思提高并迅速作出调整,它将极大提高第3-6节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篇6

实习是进行教育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大学必修的一门,只有走了这一步才能真正的进行教育工作。为了对新课改的掌握,为了从事教育工作积累经验,掌握教学技能,学会如何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技巧,为了今后教育工作打下基础。我回到了家乡xx县职业高级中学,进行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实习单位是xx县职业高级中学,实习班级是把年纪二十九班。

三、实习内容

(一) 班主任工作

每天带早晚两次晚自习,开展各项日常工作和适合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与班级里班委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开展班级常务会议一次,交流会一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 专业技能教学

完成了十篇课文的教案,上课四个星期(每星期七节),其中每星期五就进行作文训练,批改学生作业并讲评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找出了优缺点,进行了两次小测验。

篇7

二、 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继续教育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运动会工作等等。

4、我除了认真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开展了美术兴趣课的教学工作.课外兴趣辅导等。在宁河县第16届校园艺术节活动中,有十几位同学获奖。本人论文获天津新世纪杯论文大赛三等奖,县级大比武三等奖。

三、 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8

二、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继续教育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运动会工作等等。

4、我除了认真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开展了美术兴趣课的教学工作.课外兴趣辅导等。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9

二、行动中及时调控

1.案例回放。于是,三人驾车经江城大道去往某KTV,途中,一边打开汽车音响,放大音量,一边极速飙车(死者手机图片显示最高时速达200KM)。2.问题设置。(1)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你觉得飙车有何危害?(3)他们(驾驶员、同伴)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懂得了飙车、使用音响音量过大等的危害,同时也纠正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如:酒后正常行驶但不飙车就不要紧;或者少量饮酒开车不要紧等;同伴不劝阻驾驶员酒驾不违法,等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对自己行为负责,一定要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的道理。

三、行为后自省、承担应负的责任

1.案例回放。最后,因车速过快,与一辆正常行驶中的卡车发生追尾,导致两名同伴当场死亡(没系安全带),驾驶员受伤。2.问题设置。(1)事故中卡车司机要承担责任吗?(2)驾驶员甲要承担哪些责任?(3)有人说车主丁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你认为对吗?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酒驾、飙车等不良驾驶现行为的危害性的认识,使学生理解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回顾。2.设置问题:假如一切可以重来,请你为此次事件中的相关人物重新作一次选择。通过此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确本框的主题:三思而后行。由于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了本地区的真实案例,而且知晓度较高,笔者发现,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普遍集中,气氛热烈,兴趣深厚,几名平时比较厌学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探究中去,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了这样一次探究,相信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采用这一教学方式,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也有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分享。笔者认为,主题式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做好案例编制和问题设置两个方面。

(一)、案例编制

首先要保证案例的完整性。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师生共同循着故事的发展层层剖析,最终才能得出理性和正确的结论,而断章取义或者留有悬念的案例,其结论也只能是残缺的,甚至是错误的。其次是案例的选编要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材,也就是与教材观点相契合;二是针对学生,也就是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这一特性,案例的选编一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如:大家普遍熟悉的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时事新闻及一些影响较大的经典案例等。它们必须是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去探究并得到答案的。最后是案例的选编要有真实性。事实胜于雄辩,真实的案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所以教师在选编案例时一定要保证案例来源和内容的真实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每一框都要找到一个与教材观点相契合的单一案例是困难的,所以教师也可以在保证事实真实的情况下,通过塑造人物的方式把真实的事件串联起来,并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案,这也是符合案例真实性的要求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呈现。呈现的篇幅要精简,关键词要精当。如在本框中笔者所呈现的三段材料,内容简单明了,而且在第一段材料用了“大量”一词,为下文的酒驾埋下伏笔;在第三段材料中用了“正常”一词,免得学生在讨论、探究时出现方向性错误。

篇10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案例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理论,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知识时,笔者以“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虽然存在一些不诚信的企业,他们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但不诚信行为不是主流,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凭着自己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在市场经济中独占鳌头。”由于选取的材料真切、可信,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正确合理,学生容易接受,最终达到了德育效果。

二、宁要“辩论”、“争论”,不要“无目标讨论”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初中生特别是七、八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交流合作这一能力上略显不足。有时教师布置下讨论话题,往往激不起波澜,学生或显得无所适从,或内向腼腆,不敢提出观点。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这种观点上的矛盾冲突就是设置争辩问题情境的有效材料。教师可借用这种材料创设争论性、辩论性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表更多更好的见解,在争论中创新。

笔者印象深刻的有两次学生辩论:一是学习“做情绪的主人”知识时,关于“喜怒哀乐虽然是个人情感,但还是应该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和“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情,何必管周围的人”的辩论;二是学习“做诚信的人”知识时,关于“应该诚实地表露自己的真实面貌”和“应该保持良好形象给人留下好印象”的辩论。

开展这些辩论前,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准备,辩论时要有一定的深度。在教学中,笔者让同学们提前准备,按不同观点推选出善辩者4至6名,组成正反双方。之后,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辩论时要联系教材,联系自己,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做到有理有据。辩论过程具有对抗赛的性质,刺激性较强,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这可以使大家思想集中。在教学反馈中,笔者发现辩论结束后,学生还在谈论,还在回味……

三、注重“变化”不依赖“计划”

毋庸置疑,教师在上课前要备教材,要写教案,但是我们预设的教案,只能是“外出旅行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所以。课堂不仅是教案的演绎舞台,也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的舞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特别是使用教材时,笔者注重以下几个“变化”。

1、变化教材知识框架,进行重新构建。

教材的每单元内容,纯理论性知识不多,没有多少深度,更多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构建。对每课的内容,笔者尽量把它设计成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样做(how)三个问题,用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去感悟、去提高。这样做学生掌握知识快,教师教学思路也清晰。

2、调控自身情绪,激活课堂。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早就强调:“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笔者努力融入愉快的情感体验,以情动人,以情化人,使认知目标在感动、感化中得以顺利实现。

思想品德课如果仅仅是理的说教,势必是枯燥的、没有吸引力的,势必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产生激情。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有气势的语言创设宽松、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这时,学生往往充满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注意力集中,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篇11

所谓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自身的良好素质,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展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用教师的创造性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包括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教学情境的个性化和教学语言的个性化。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有效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为了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找准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有针对性地灵活施教。

新课改实施后,强调学生自主发展,强调学科的独立与整合,强调教学的人文性,将个性化教学问题推向了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探讨的层面。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建构和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这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应看到,由此带来的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的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教学的个性化,这样既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艺术创造,也不利于以发展学生个性为重要目标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笔者认为,在重视教学模式建构和运用的同时,有必要强调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在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策略时,必须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一、与教学目标合拍的个性化才是有效的

思想品德教学的个性化是根据有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学习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个性不同、心理特征不同,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片面地理解个性化。教师要切实把握好教材、紧扣教材,不能盲目地让学生“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从而使教学真实、有效,为贯彻教学目标服务。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每个年级教材不尽相同、教材学习目标也不相同、课堂个性化也是多样的。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将教学个性化置于课程标准的“主目标”,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个性化的学习前提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提高是非能力、审美能力,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中辩证地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让个性化的学习贯穿教学过程,达到培养人、启迪人,学会做人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的“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知识点时,笔者从法律的角度引导学生,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言论自由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一是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二是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笔者及时地出示一些案例让学生讨论,进而分辨是非。

二、有效的个性化是以注重学生自我体验为前提

1. 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自己角色转换,使自己从唱独角戏的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2. 注重有效课堂,强调个性化教学。将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教以学生自己体验为主,把思想品德课堂活动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课堂。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把握、赏析教材,学生与教材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生成个人体验。当然,由于学生经验的局限性,其中不免会有一些荒谬、偏激之处。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不能一概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交流,学生一般都能够从各种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

在教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这一课题的“依法维护隐私权”知识点时,笔者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6条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对隐私受保护的敏感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深入引导学生理解,隐私权不受侵犯是文明人的基本需要,注意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有助于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维护公民个人的人格尊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基本和谐,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法律是通过制裁损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保障公民利益免受非法侵害,维护主体人格尊严,提高公民权利意识,自觉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最后要落实到教学评价的个性化

教学个性化需要个性化的评价。一直以来僵化的考试方法及评价体系,严重地束缚政治课的教学,阻碍教学的个性化。现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个性化的评价。

1. 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每一堂课教学中,要使班上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参与活动,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基础知识、学习兴趣、情感经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基础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要有机地整合。因此,在评价实践中,教师既要重视“三个维度”方式(下转第60页)(上接第38页)的评价,不能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完不成教学任务。

2. 要取消答案的统一性。我们政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一致认为,在教学实际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课文问题答案的统一性,但是这种统一掩盖了学生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冲淡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因为任何认识都离不开个体的认识和经验,离不开个性的思维方式,离不开个体的心理能力。我们在备课写教案中,教学步骤往往是一致的,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形成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获取的结果也各有差异。因此,学生可以依据自己认识水平,对教材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从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来理解,学生就能萌发出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与答案迥异的见解。因此,只要给学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就会有力地催生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3. 要让学生大胆地参与评价。当前,初中学生已掌握电脑初步知识,精彩世界拓宽了他们视野。政治课教学证明,个别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和所获得的成绩都有可能超越教师本人,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评价交流、深入学习、获得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学生自省,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教师要把评价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评价更为客观、更合实际,从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个性思维,使课堂教学知情相融。

教学实践证明,关注学生个性,让学生参与探索、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王玉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个性化初探[J].教育探索中学教学参考,2009(2).

[2] 袁红玉.中学政治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篇12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充分准备是上好一堂初中思品课的基础。初中思品课教师课前要认真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一)认真分析学情,做到“知己知彼”。

学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能否接受教育,以及受教育程度,都要受到他自己意识的支配[2]。学生意识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要正确看待并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因此,初中思品课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学情分析,在掌握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客观、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学情分析的重点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原有知识经验,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情感基础。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知识疑难和情感困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准确把握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是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既是教师施教的“教本”,又是学生学习的“学本”[3]。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知识框架,理清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单元结构、课时内容结构;明白教材的地位,包括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教材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教师还应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与认知结构相适应。再者,教师还要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科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可利用的教材空间,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精心设计教案,做到“胸有成竹”。

教案设计是教师课前准备的核心,也是教师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总结与整理,是教师课堂活动有序开展的依据。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等。初中思品课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不仅要兼顾内容完整、科学准确,还要考虑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知识基础、能力素质等方面,选择切合学生的实际,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资料,组织编写教案。同时,初中思品课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教案时要给学生留足展示个性的空间,力争让所有学生都在某方面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实现初中思品课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形式。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具体而言,初中思品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现代教学设备的合理运用,以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合理组合多种教学方法。

初中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功能和适用范围。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应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能弥补某种教学方法单独使用时的不足,丰富课堂形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时,教师为学生呈现经典的财产纠纷的案例,并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的过程中理解“遗产”、“继承权”、“继承顺序”等重要知识点。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重要知识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和讲授法,几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既发挥了各种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又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充分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功能比较单一,对中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这就需要教师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数中学都相应地配备电视、收音机、幻灯机和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这些设备融声、光、色等于一体,视听兼备、动静结合,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思品课教师还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的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课时,教师借助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格桑德吉的视频。相比教师口述事例而言,多媒体播放视频更直观、生动、形象、具体。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的作用”和“理想的师生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并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在情感上更认同教师的工作。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产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活动中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其中,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尊重,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生成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因为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5]。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学预设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起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会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创造更多的教育良机。课堂不能仅成为思品课教师演绎教案的舞台,而应根据学生在课上的反应情况调整课堂节奏,处理好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的关系,变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生动形象的“动态课堂”。因此,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将那些预设之外的“不和谐”音符转化为课堂的美妙旋律,成为课堂中的宝贵资源,实现高效的“非预设性教学”。

三、课外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必要补充

初中思品课的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在思想品德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自觉参加的各种课外教育、教学活动[6]。课外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发挥学生教育主体地位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常见形式。

初中思品课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外活动形式。从内容看,课外活动分为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社会调查、课外阅读等;从参与人数看,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从活动地点看,有校内活动、校外活动。在中学经常进行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有: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朗诵比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都为学生搭建实践操作、展示个性的舞台,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思品课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自愿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课外活动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开展,遵循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实践性原则。课外活动区别于课堂活动的一个很大特征就是实践性。课堂是学生学习理论的主要园地,课外活动是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的第二课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思维水平,锻炼个人能力,丰富情感体验。3.可行性原则。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根据社会环境、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组织策划,不可脱离实际,使活动完全失去锻炼和教育学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育原理案例教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31.

[2]傅道春.教育学―情景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32.

[3]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9.

篇13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政治课。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