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如何克服心理障碍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篇1

一、解决心理因素的方法

1、增强自信。

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说:“当我走上舞台,我便是国王”这是至理名言。演奏家就是要用自己的音乐去震撼人们的心灵。我们的自信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获得,其中,首先是通过老师和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作为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布置音乐作品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如果是选择难度过高的乐曲,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会觉得很吃力这样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灌输一个信念“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让学生知道别以为自己有两把刷子就得意忘形,我们要做到精益求精。作为教师在教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作为家长,在孩子练琴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说“孩子,别着急慢慢练在找找感觉”而不是说“你怎么那么笨,上课肯定有没认真听讲”,要多鼓励孩子。

2、集中注意力与增强意志力。

注意力在心理学的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散的注意力会使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也会使手指失控,导致我们的演奏出现不连贯,情感不到位,从而使演奏的效果大打折扣。当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我们会忽略掉周围的事物,所以,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乐曲的表达上,慢慢的就会忽略那些不利的因素。演奏者只有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到音响之中,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诠释音乐的过程中,达到“心无旁鹜,只有音乐”的状态,才能演奏出有感染力、有层次感的音乐来,也只有这样的演奏才可能吸引听众,使音乐具有其真正的意义。

3、调整好演奏心态。

在我们上台之前,我们要把内心和自己的身体达到自然放松的状态,我们可以在台下深呼吸或听听录音,要使自己平静下来。我们在台下可以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把目标定的太高,比如,在台上我要始终保持微笑,在演奏的时候我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演奏上面,这些小小的目标我们达到了就会增加自信。都知道在演奏的过程中会有或多或少的紧张成分,而调整演奏心态就是要我们把这些紧张的成分化为对我们有利的“兴奋”状态。

二、解决技巧的方法

钢琴技术从以前的以手指跑动为主的音阶和琶音,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双音、八度、和弦、大跳等很多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还要求钢琴演奏的发力部位从指尖开始,成为包括手腕、肘部、手臂、背部、腰部、脚部直至全身整体的综合运动。在演奏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灵敏而协调。而在我们平时的练习中,由于对所演奏作品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如颤音、八度和弦快速进行、大跨度的音程跳跃、休止符节奏等等没有十足的把握而多次出现错误,没有完全掌握和克服技术上的难点,上台时总是担心出错,演奏状态无法稳定。

钢琴的弹奏技巧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练习。技巧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多练和慢练。多练,就是我们在练习一个新的乐曲的时候,遇到难点就要反复的练习,在反复练习的同时也要用耳朵来听辨,用大脑来思考,而不是像个机器一样重复一个动作。这个慢速练习就是说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把整个乐曲的节奏速度都放慢,要相信所有问题都是在慢练当中解决的。我们把乐曲的整体速度放慢以后,就是把这个乐曲放大了,我们的速度越慢,那么我们就有更多时间去考虑这个乐句应该怎么去处理会更好。

三、解决临场、环境因素的方法

钢琴演奏肯定不可能就是一个人在现场演奏,在台下有成百上千双眼睛都在注视着你。当你在台上演奏时你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正式演出的场合,演奏者往往都是不熟悉和陌生的,环境和钢琴的改变,空间的变大,和不一样的听众,这些客观的事物都会对演奏者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在现场往往会发生让演奏者意想不到的意外,比如,场下手机铃声、手机拍照的声音、灯光的闪烁、灯泡爆炸、小孩的哭声、场下交谈的声音或是在演奏时自己不小心错音、漏音,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演奏者。舞台上的演奏者在舞台上演奏作品时,需要灵敏而迅速的应变能力。这对演奏者是一种考验,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集中注意力继续下去。那么,抗干扰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练琴时,不要总是关上房门,偶尔也要打开门来适应外界的音响,集中思想练下去。

2、在组织小范围的演奏表演时,可以有意的让台下的听众发出意外的咳嗽、关门、移动座椅等声音,而要求台上的演奏者不中断,继续演奏下去。指导者要仔细观察演奏者的表现,并在演奏完后给予评价和鼓励。

3、要求演奏者相互观摩,让他们逐渐习惯人前弹奏,并在课堂上相互学习。

篇2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在生理学中,恐惧被定义为:个体知觉环境中出现了威胁或引起恐惧回忆的线索而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在医学上认为它是一种与刺激或情景有关,并与实际威胁比例失调的消极情绪。恐惧心理的本质有以下三点:第一,恐惧是人的基本原始情绪,是人面对危险情境时的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第二,它是个体感受到自身有被损害或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第三,这种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预想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心理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就儿童来说,有的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有的儿童怕见陌生者,有的儿童怕影子等等。

那么,引起儿童恐惧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儿童对事物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儿童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是由于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或现象没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例如,许多儿童都坚信妖魔鬼怪是存在的,而且有魔法,力大无穷,无所不能。

其次,由此及彼而产生的恐惧感,比如,一个5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兔子,发展成怕羽毛、棉花、羊毛等凡是和毛有关的东西。

再次,缺乏应对新环境的能力。当陌生人出现,或进入新的环境,又或熟悉的情境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时,儿童之前掌握的应对方法不再奏效,而新的应对方式还未习得,恐惧感就随之而来。例如,转入新的幼儿园或学校,课上老师突然提问等,儿童不知如何应对而心生恐惧。

第四,受到有关恐惧的影响。一般而言,处于儿童期的孩子都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模仿,儿童可以获得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同时也会习得不良的情绪,比如恐惧。孩子本身并不猫,但妈妈每次看到猫都会失态惊叫,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也习得了对狗的恐惧。

二、消除儿童恐惧心理的的方法。

一般说来,个体通常所惧怕的最终并未对自身造成影响或伤害,而恐惧心理本身却限制了个体的动机行为,阻碍个体的成长与进步。所以,儿童的恐惧心理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依据对儿童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以及我多年的幼儿教育经历,总结出了以下克服儿童恐惧心理的方法。

1、引导儿童正确认识事物。儿童因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时,大人应该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才能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例如,比如,五岁女孩对狗恐惧感,老师就要告诉她,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如果你不去伤害它,它是不会对着你叫的。或者有的女孩害怕蜜蜂,就给她讲蜜蜂的知识,人类不去招惹蜜蜂,蜜蜂是不会攻击人的。

2、让儿童慢慢接近所害怕的事物。当儿童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老师可以引导他逐步接近所怕事物,分步骤、分阶段消除对特定对象的恐惧。有的儿童害怕兔子,就可以采用心理学家琼斯的办法:每当小孩吃饭时,关着小白兔的笼子就被带进房间里来,最初放到离饭桌最远的地方,以后一天天靠近桌子,最后可以把小白兔放出来在屋内跑。到治疗结束时,小孩一点也不怕兔子了。

篇3

    每个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内在动机是相同的,但是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的承受力及自信心是不同的。初学英语者都会有强烈的兴趣,但是随着难度的增大,有少数人就开始掉队了,成为所谓的后进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父母离异,缺乏应有的父爱和母爱,以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烦学习;2、少数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缺乏学习的潜在动力,吃不得苦,经不起累,导致自己成为后进生;3、家长督促不严,子女学习习惯不好。这些都会导致学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症下药,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而其中最好的处方莫过于倾注真诚的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在生活上体贴照顾后进生,采取多方面措施帮助他们,使他们树立自尊心。尊重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尊重里学会做人、学会自尊的。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倘若你对他人不尊重,有可能会严重伤害他人的心灵,甚至影响一生。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尊重为原则,学会如何去尊重后进生。在教学《My family》一课时,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家庭,但在班级中有个别学生家庭是离异或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如果我贸贸然的在课堂中留下此话题让学生进行会话展示,想必有的学生会沉没,或是遭来同学的议论,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尊心也将受到伤害。因此,我采取了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成临时的家庭,然后表演汇报的方法去介绍自己的家庭。这样既照顾到了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也使他们溶入到集体的学习中,共同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也有利的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2、在课堂上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明白的问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他们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例如:在教《What shape is it ?》一课中练习认读单词“rectangle”这个词时,有位后进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本想练过几遍之后再叫他,可是看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我只好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让他先读,但在他读的过程中,我用非常慢的口型提示他(其他学生我也有提示,只是速度会有所不同),结果他真的不是很标准的读出来了。见此情景,我及时的夸他说:“XX的进步可真大,这么长、这么难的词都能先读出来,真是了不起。大家一起夸夸他。”听了我的夸奖,他的脸上总是挂者成功的微笑。就连下课了,还在不停的显示:“你知道长方形怎么说吗?我就知道是rectangle。”并且在以后的课上,他举手的次数也多了,英语说得也自然流利了一些。

3、从心理上理解后进生的需要和追求,从多方面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让他们感到老师也是自己班集体中的一员,师生间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用罗杰斯的话说就是做到三方面的一致: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感受在意识中的反映、以及表达出来的东西三者一致。换言之,就是要表里如一,要真心实意地对待后进生,给他们真诚的帮助。这样他们就会真正体会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从而自觉、主动地克服心理障碍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能洞察他们的思想心理,能摸透他们的感情脉搏,与他们心心相通。也就是要求教师“以当事人的眼睛去看世界”,设身处地地去倾听后进生的想法,不仅要注意他们叙述的内容,而且要去体察他们的内心感受。在这么做的时候,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等搁置在一边,以后进生的角度去体会,达到对后进生近乎“感同身受”的理解境界。

总之,后进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还有许多,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清除,使他们形成健康的。

篇4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中长跑的认知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合理的成分。中长跑所要求的意志品质是和必须战胜肌肉长期紧张所造成的困难相联系,在途中不管神经、肌肉如何紧张疲劳,痛苦甚至出现极点时,都应克服困难,毫不松懈的跑到终点。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自觉、主动、机智、持久、顽强、沉着、果断等意志品质。而有许多学生对中长跑没兴趣,认为该项目练起来单调、枯燥。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全身无力、腹痛、呕吐等现象,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也相应变化。因此产生了害怕、抵触、反感、焦虑、烦躁、冷漠、低落等不良情绪,有少数学生在练习前还表现出脸色发白、心跳加快、四肢无力、不知所措的紧张状态。不合理的认知不仅影响了情绪、导致学生勉强行事,消极减速、有意减跑等行为。缺乏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进取性,承受不起较大运动负荷,甚至有半途告退的事情发生。

2志趣原因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兴趣爱好。据调查,我校学生对此毫无兴趣的占60.5%,体育锻炼要花时间而影响学习的占26%,怕锻炼后发胖影响体型的占21.7%。加之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意志力较弱,怕吃苦的占22.6%。

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缺乏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这些弱点在女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在中长跑测验中,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的学生,对中长跑产生了较强的畏惧心理。

二、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1.了解中长跑的特征

练习中长跑是为了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是锻炼身体的良好方法。因此,中长跑的教学,必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它的特性。学生第一次体验中长跑之前,必须明确地让他们了解中长跑的特点把“极点”现象说明清楚。甚至可以把“极点”,能体会到的同学都是正常人。强调当“极点”出现时应该采取的对策:调整呼吸,保持呼吸和步伐的一致。因为中长跑时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有机体需要更多的氧来维持运动中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当供氧量不能满足需要时,组织内能量物质的分解与合成过程进行得缓慢,使能量供应不能满足跑的需要,因而使跑速下降、步长缩短、步频减慢。可见呼吸对发挥正确的跑的技术起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真正认识以上几点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就能主动去体验中长跑的过程生理感受,而当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过中长跑过程生理反应的感受以后就能轻易地克服中长跑的恐惧心理。目的用以解除思想上和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提高自信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2.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活动泼,愉悦身心的教育活动。教师应该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选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了越野跑,如环绕树林、小溪边、田野上;或者根据学校不同的地形、环境进行中长跑练习;或者限时跑,如限5分、8分钟跑;或者根据在操场上画不同的图形跑;或者定距离跑等多样形式的练习来分散学生跑的注意力,使他们感觉不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榜样的教育,在学生中树立一两名榜样,使他们的心目中有榜样的力量促使他们有想练的感觉。同时可播放优秀运动员或有关奥运会的中长跑资料,使学生直观了解中长跑的技术及特点,从而激发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中长跑成绩更有提高。

3.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正面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思想认识,鼓励学生自觉地、刻苦地加强思想和身体素质锻炼,从各方面不断强化自己,培养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拼搏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懂得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4.良好语言艺术运用

中长跑是一个长时间保持一定速度跑的练习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语言精练,简明扼要,清晰准确,同时富有艺术性,有感染力和鼓动性,使学生在语言的刺激下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感情变化。力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觅求知识,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如,集体跑时可以加一些口号“锻炼身体,振兴中华”使学生更加兴奋,思想更加集中,并有朝气。对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可以说“坚持,胜利在望。”如测验或者比赛时,对意志力差的同学如果剩下几圈时,说:“只有几圈了,”而不能说“还有几圈,”这样使学生的心理上感学到马上就完成,让学生感到老师平等待人,谦虚可敬,进而乐于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出色完成练习任务。富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做到任何情况下都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忍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积极而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勇敢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对于责骂、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会处于一种被动,抑郁不快的状态,既影响学习,又会产生心理障碍。

篇5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800米跑是中学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重要项目。它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它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在平时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却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特别是多数女学生对此项目表现出畏惧,不愿跑,成绩差现象,并且有随着年级的增高此项目成绩下降趋势,如何让中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800米跑成绩就成为广大中学体育老师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帮助女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800米跑成绩呢?

一、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和增进健康的正确认识,体育理论知识匮乏。很多女学生缺乏必要的锻炼热情,加之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较少,对800米跑的效果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对800米跑不感兴趣,认为该项目练起来单调、枯燥。又不能正确对待800米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学生往往是被迫参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承受不起较大运动负荷,导致成绩下降,甚至有半途告退的事情发生。

2、运动项目特点和女学生身体素质与需要之间的矛盾。800米跑属于中长跑项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大,对人体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代谢能力要求较高,而女学生由于骨骼发育和心肺功能不及男生,在练习800米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甚至头晕无力、腹痛、恶心等现象,即生理学上的“极点”,尽管教师加以解释,但大多数女学生还是更愿意参加健美操、游戏等活动,这种心理需求和实践差异之间的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会造成女生800米成绩下降,对800米跑产生抵触、反感、焦虑、烦躁、低落、厌烦、畏惧等不良情绪,并形成恶性循环。

3、不少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为孩子提供尽可能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得多数学生缺乏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因此在800米跑的过程中,常以自己体质弱为借口,不敢迎难而上,并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对800米跑产生恐惧心理,这在女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4、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人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女生受个性差异的心理影响较男生更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更脆弱,造成部分女学生对800米跑的练习和考核感到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

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措施

1、加强基础理论学习,让学生知道800米跑的重要性

(1)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让学生了解800米跑的特点。练习800米跑有利于加强人体心脏收缩能力,提高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好方法。因此,在学生第一次进行800米跑练习之前,教者要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让学生清楚地了解800米跑的特点,把“极点”现象说明清楚。强调当“极点”出现时应该采取的对策:调整呼吸,保持呼吸和步伐的一致。因为800米跑时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有机体需要更多的氧来维持运动中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当供氧量不能满足需要时,组织内能量物质的分解与合成过程进行得缓慢,使能量供应不能满足跑的需要,因而使跑步的速度下降、步长缩短、步频减慢。可见呼吸对发挥正确的跑的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真正认识800米跑的几个特点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就能主动去体验800米跑的过程的生理感受,而当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过800米跑的过程生理反应的感受之后,就能克服对800米跑的恐惧心理,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

(2)运用兴趣小组活动,体育墙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800米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800米跑的锻炼价值是其它项目不可替代的,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指导学生把所学体育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不断提高锻炼效果。

2、增加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思想认识,用表扬、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不断地加强思想和身体素质锻炼,促进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不畏难险、勇敢顽强、勇于战胜困难等优良品质的形成,提高800米跑的积极性,提高800米跑的成绩。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良好的语言艺术,鼓励学生加强锻炼

800米跑属于中长跑项目,需要长时间保持一定的运动速度。在800米跑练习时,教师要尽量用精练而富有感染力、艺术性和鼓动性的语言,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指导、关心下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感情变化。努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如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跑时可以加一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青春无畏,顽强拼搏”等口号,使学生更加兴奋,注意力更加集中。对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可以说“坚持,胜利就在眼前。”如测验或比赛时,对意志力差的同学如果剩下几圈时,说:“只有几圈了,”而不能说“还有几圈”,这样使学生的心理上感觉到马上就完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和鼓励,从而激励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地完成练习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在800米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两名身边可学的榜样,让学生的心目中有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不断地加强锻炼,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800米跑的成绩不断提高。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要根据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灵活地组织教学,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体育教学变成生动活泼,愉悦身心的教育活动。如根据学校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800米跑练习,或者在操场上画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沿着图形跑等多样形式的练习来分散学生跑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不感觉到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学生对集体项目的兴趣将足球比赛、美式橄榄球改编成速度耐力游戏在小足球场上练习,就是不喜爱活动的女生都能参加进来。运动负荷也较大,锻炼效果很好。

4、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个别女生因生理或其它原因而造成运动成绩较差产生自卑心理或信心不足等情况,教师应加以区别对待,教学中采用“爱心教学”、“激励教学”、“弹性教学”和“认同教学”等方法,帮助女学生克服800米跑的生理和心理障碍,教学中经常采用能力分组的教学形式,按能力高低分成不同小组提出不同的目标,采用综合评估和横向跟综评估相结合,技术评估和能力评估(成绩)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女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树立对800米跑的自信心。减轻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对800米跑的恐惧,提高了800跑成绩。

三、结语

总之,学生只有在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才能保持愉悦身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排除影响学生800米跑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潜能与练习热情,让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投入到800米跑的练习中去,增强体质,提高女学生800米跑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熊斗寅,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问题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篇6

那么,九年级的英语教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呢?

1.了解学生,亲近学生

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出谋划策,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察其言,而知其行;观其色,而辨其心。”现在的学生城府较深,一两句话的交谈你是不能够真正深入的了解他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一颗细致入微的心,留心观察,从细枝末节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教师要与学生真心交谈,选择突破口。与学生的谈话应该是真诚的,朋友式的,这样你才能知道他需要什么,只有让学生感觉到你的真心,才会向你倾吐心声。因此谈话的场合也就不必那么正规,如课堂、办公室、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只要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才能打开心扉。

2.欣赏学生,善待学生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所以,我们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以往我们所提倡的谦虚地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被自信所取代,学生需要的是教师对他的肯定和认同,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果我们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只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就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认知:我在老师的眼中一钱不值,老师根本不懂欣赏自己。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以至消失殆尽。所以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你的学生。

3.理解学生,构建愉悦和谐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理解的原则,进行理解性教学。坚持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形成基于理解的师生发展观。一方面,要消解“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明确教学目的的多维性,把发展学生与发展教师结合起来。所谓消解中心,意指教师不能在观念或教学实践中,不合理地以自我为中心或以某个人或部分人为中心,只注意发展中心,而不注意发展周边,只发展部分而不发展全体,只发展个性而不发展共性等。例如,绝大多数教师喜欢成绩好、行为规范的学生,并在思想上或多或少以他们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他们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更多的教学资源如时间、器材;热情、关心等分配给了这些学生,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心。这个中心的形成使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客观上疏远、冷漠了其他学生,特别是被师生视为边缘人的后进生。因此,这里的消解中心,实际上是提醒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理解的原则,建立理解型师生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工作态度与移情能力。只有那些有道德、有情操、有学养、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使学生产生好感。教师还需要善解人意,将心比心,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谅学生的困难与困惑,并把自己的良好精神状态带到学校、课堂和学生之中,发挥自己的主导性,扩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师生间情感和言行上的通融性和一致性,形成一种和谐的理解型师生关系。

4.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4.1改进教法,使课堂增加趣味性。单一陈旧的教法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下,感到学习无动力。而中学生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他们情绪、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不断改变教法,不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如利用实物、简笔画进行对话教学,这样直观、形象;创设情景使学生围绕话题交流,这样具有实用性;教学形式可采用讨论式、自学式、表演式、对话式、演讲式,让他们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

4.2改进教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想教学质量稳步发展,就得利用现代化手段不断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因地制宜地动用投影仪、电视等设备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这种声、光、影视的效果同时出现,既生动又形象,把枯燥无味的英语变成鲜活、有趣的语言文化,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7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很多学生期望老师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直接告诉他们本课的重难点和关键;在讲解解题方法时,期望老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模仿硬套。长此以往,钻研精神受压抑,创造潜能被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而依赖心理却不断增强。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有的学生急于取得好成绩,导致心情急躁,很多学生交了作业或考卷后,经常说:“老师,我题目看错了;有一个条件忽略了。”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惯性,虽然这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但另一方面它却使学生形成思维上的定势,影响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交流仅是对答案,很少有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进行探究。教师方面,也存在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只看“结论”评分。长此下去,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导致其智慧得不到启迪,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 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

1.联系实际、体验数学的价值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生活情境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穿衣、饮食、照相等都是生活现象,这些素材比枯燥的数字要亲切的多。数学来源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有,学习数学有用途,这样不但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能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2.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情感直接感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心理专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任何教育教学都注定失败。而亲近的师生关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注意要不讽刺挖苦学生,而要使其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从而视老师为可信赖的朋友。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教的课产生兴趣,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由怕学、厌学转化为愿学、乐学。

3.重视数学思维形成过程

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数学家的思维、数学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师应加工教材,把数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不断提问——反馈——反思——概括,获得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在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时,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必将获得发展。无论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交流,学生首先面临向他人清晰而有信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挑战,这就需要他们预先组织自己的思维。这实际上是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入理解,使自己的思维和方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学生也可从其他同学的解题过程中学到新颖的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双重效应,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4.重视引导作用

篇8

这些学生多数为体质较弱者。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项目都不行,什么活动都不想参加。经常表现出为难、沮丧、萎靡等心态,甚至破罐破摔,厌烦体育课。面对自卑型学生,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的激情,设计一些既有趣味又能吸引他们参加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很容易就能完成规定的动作要求,获得成功的。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坚定信念,增强意志力。

2.抑郁型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性格内向,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不合群,反映慢,动作迟缓。针对这类学生,可选择一些技巧性的集体项目:男生安排篮球、排球、足球和乒乓球等,让他们参与活动,动起来;女生安排韵律操,让她们随优美的音乐动起来。运动强度大小交叉,运动速度快慢结合。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让他们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运动的乐趣,使心境豁然开朗,逐渐喜欢体育,乐于参与运动。

3.恐惧型

这类学生胆小、怕羞,做事怕担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怕难为情,容易紧张。有问题不敢问老师,怕老师瞧不起,怕同学笑话。上课前会找借口逃避上课,担心自己完不成动作出洋相,想方设法躲避考核,以免结果让他们难堪。这种心理在技能要求较高的体育考核中出现的最多。此类心理障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严重。对这类学生,教师要通过幽默的语言让他们放松心情,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做示范动作给他们看,或向他们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以锻炼他们敢说的勇气。做练习时,尽量让他们先做,以锻炼他们的胆量。教师要用微笑、鼓励的眼神鼓励他们。也可让他们多学一些单双杠、支撑跳跃(跳马、跳箱、跳山羊)、跨栏等项目的动作,以培养他们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同时,要因人而异多安排他们参加一些比赛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激烈的比赛活动,逐渐克服怕出丑、怕失败、遇事紧张的心理障碍。

以上三种心理障碍均可产生焦虑型心理,导致学生性格急躁,缺乏耐性,做事没头绪,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应及时教给他们心理调控的方法。如冷静思考法: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急不躁,反复思考,总结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转移法:碰到不顺心的事时,调整聚焦内容,多想想让自己高兴的事。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磨练,增强了自我调控能力,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心理弱点得到控制。

4.执拗型

这类学生固执、任性、自负、爱逞强,喜欢坚持己见,不愿主动帮助别人。在体育课上,教师不可简单采用强制的手段,这样做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导致逆反心理。对这类学生,平时应与他们多接触、沟通,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可以安排他们到实力较强的小组,通过练习发现自己的短处;也可让他们到最弱的小组去指导同学,以培养他们乐于助人、遇事机智灵敏等心理品质。

5.追捧型

这类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盲目追捧,跟在成绩好的同学后面摇旗呐喊,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给他们送水、拿衣服,投其所好,狂热追随。对这类学生应诱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多示范、多联系,帮助他们逐渐提高技能,尽快拉近与成绩优异者的距离,不盲目追从。

与追捧型相反的是嫉妒型,这些学生往往心胸狭窄,喜欢猜忌、贬低别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容易紧张,心理常处于压抑状态。教育这种学生的方法是:鼓励他们积极超越。让学生建立起“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与锻炼上,分析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长处。教师要帮助他们寻找优势,发现适宜他们的体育项目,让他们发挥潜能,逐步得到同学的好评与尊重。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使其心胸开阔,学会体谅、理解别人。

篇9

2.很自卑

自卑的心理现象在高职学生中较常见,很多高职学生觉得自己各方面低人一等,高考失利后恐惧失败,什么事情都不敢尝试。

3.懈怠

很多的高职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学习怎样也无所谓,考试能蒙混过关就行,一些荣誉方面的事情想都不想,看起来冷静自制,无所欲求,实际上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缺乏理想。

二 造成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

1.心理素质脆弱

心理素质脆弱,由于教育和家庭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这类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以往的生活模式已形成,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经受失败,因而在新的环境里容易受挫,一旦挫折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失望自卑,心灰意冷,萎靡不振。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没有目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觉得学到的知识对今后没有什么用处,得过且过。

3.不良社会传媒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大众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大学生辨别能力差,崇尚科学但又盲目崇拜。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能配合学校的教育,对孩子不能正确加以教育和引导,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

三 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策略

1.要重视预防机制的建立完善

第一,狠抓学生的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让高职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合理自我定位的第一步。所以,学生入学后一定要开展入学教育,教师应在学生入学开始,就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没必要对高职学生的身份感到不适应,帮助他们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引导其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充分认识高职生的社会价值,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使命感,强化学习的动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第二,授课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完善。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关心和爱护,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从心里真正接纳教师、爱教师,最后转化为爱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信赖,也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等;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注意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注意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健康的学习心理包括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的学习信念、顽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学习行为、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学习心理教育,提高学习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引导其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确立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第二,加强学习动机教育。合理的动机是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因此,一方面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教育,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帮助他们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方向性和有序性。

第三,学习兴趣的养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对一项工作感兴趣,在工作中可以发挥出60%~80%的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抓好专业教育,加强对专业的特点、历史以及发展趋势的介绍,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再次,要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另外,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以增强学习信心。

3.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事实证明,学校教学抓得紧,校风校纪严明,学风就好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一些,问题就会少一些。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人文内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校的首要大事。

篇10

足球运动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足球除了用脚以外还可以运用除了胳膊和手以外的身体的其他部位触球。头部作为人体中最灵活的部位之一,将其用做进攻手段或者是防守手段都可以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自然地就会对头球产生恐惧,致使头球不能在足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头球恐惧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克服的方法等,以期能在以后的足球训练中克服对头球的恐惧,发挥其强大的攻击和防守能力。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巴州二中、州一中、华山中学、市一中经常踢球的学生。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总结归纳法。我在以上4所高中发放试卷各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分别是80份、91份、85份、90份,平均合格率是86.5%。

三、调查与分析

1. 头顶球时产生心理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2.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

根据上表的统计可以得出:认识方面平均值占9.2%,身体素质方面平均值占14.9%,心理素质方面平均值占27.8%,生理机能方面平均值占12.8%,运动损伤方面平均值占21.95%,教师教法方面平均值占7.75%,场地器材方面平均值占5.6%。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由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理机能、运动损伤、教师教法方面、场地器材和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足球运动中头顶球时产生了心理障碍。

(1)身体素质方面。由于身体素质差,学生的足球技术基础普遍较差,各种技术动作做得不规范,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从而导致动作失败。而经常性的失败会导致学生心理上有阴影,等下次再做这个动作时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如学生在做动作过程时,身体处于伸展、上升,上体后仰,两手臂张开维持身体平衡的姿势,眼睛注视来球方向,当球到达头部附近时,颈部保持用力,做收腹动作,前额对准来球的后方,头部做向前推送、下压的动作,以上体摆动带动头部发力将球击出,整个动作要衔接紧密。如果背弓和收腹的力度达不到,会直接影响击球的力度;颈部和头部的力度不够,则会直接影响击球的方向,头球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难以体会到练习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2)心理素质方面。有些学生认为过多的顶球会损坏大脑,会让自己变笨,从而对头顶球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学生越怕就越不练习,越不练习就越怕,久而久之就存在心理阴影了。

(3)生理机能因素方面。由于足球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足球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身体要直接承受运动负荷,负荷的大小对人体生理负荷影响很大。当练习者机体能力与运动负荷不适应时,人体生理就会产生不适感或痛苦感;同时练习者在做动作时,会产生身体被动状况,从而产生学习心理厌倦情绪。因此,运动负荷过量是造成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4)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正确掌握足球动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学生是否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客观原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单一的追求教学进度,而不考虑学生动作的掌握程度,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3. 心理障碍的表现

害怕是人潜意识中对会发生危险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慌的感觉,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反应,并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异常变化:如由于害怕心理导致顶球时闭眼,从而造成用错误部位顶球;掌握不好起跳时机,造成顶不着球,有时虽可顶着球,但顶球无力;身体摆动不能协调有力地进行,影响顶球力量;由于习惯性闭眼或害怕心理造成顶球时缩颈而影响顶球力量和出球准确性。这些都是恐惧心理导致的,同时在心理上表现为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对学生学习足球运动技能、掌握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兴趣等有着消极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学生在头顶球时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认识、生理机能、运动损伤等自身原因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合理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另外,训练环境,对目标的理解、追求等也是造成队员心理障碍的客观因素。心理障碍的产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表现为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等。面部表现出犹豫不决、面有难色等情绪表现。致使学生在头球过程中出现闭眼头顶球、缩颈头顶球和不敢顶等现象。这对学生学习足球运动技能、掌握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兴趣等有着消极的影响。

2. 建议

(1)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有一定的学习动机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如果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烈,往往在头顶球学习中产生恐惧心理,在掌握动作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训练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练习的实际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让他们用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去消除练习时的恐惧感,正确对待和克服学习、训练上的困难。

(2)传授正确观点,消除顾虑。颅骨是人体骨骼中抗冲击力很强的结构,而额骨在颅骨中强度最高,其抗冲击能力又优于抗静力的能力,因此头球是不会损伤头和脑的。在练习头顶球时,教师要讲清“前额”的生理结构,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明白前额是人体头部较平坦、面积较大且能承受较大压力的部位,消除他们怕将头顶“坏”的心理障碍。

(3)注重教法与示范动作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教师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亲切的关怀、热情的鼓励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对胆怯的学生要善于诱导,对其每一个微小进步要给予心理鼓励,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使他们逐步消除恐惧心理。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运动表象,还给学生以美的精神享受,使学生产生大胆尝试的想法,这对消除胆怯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

(4)组织教法要循序渐进。在教授新动作时,教师的示范必须正确优美,让学生在脑海里产生正确的动作概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指出动作的重、难点,并在教授过程中采取一些辅练习,降低练习难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先体会动作要领或改变练习条件,体验成功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合理安排练习步骤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先学原地顶球模仿动作,再顶固定球或同伴托着的球,最后自抛自顶;先正额顶,再侧额顶;先原地顶,再跳起顶。这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化整为零的教法步骤是足球教学中预防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

(5)引导队员对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运动心理学认为意志品质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则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包括自觉性、勇敢性、顽强性、果断性和自制能力等。意志在人类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学习、训练中看到对手强而不惧,感到对手弱而不松,不怕苦、不怕累,能避免心理障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谢朝忠,刘德文.应消除头顶球会造成头部损伤的疑虑[J].中国

体育科技,1996(8).

[2]牛洪林,吴玻.足球运动员头顶球射门力量的生物力学分析及

训练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3(5).

[3]杨宗义.体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篇11

这个时期心理障碍常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发育的阶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不稳定性,自尊心、自信心比较强。一方面追求理想,不断向上进取;另一方面对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产生极不稳定的波动。当主观和客观发生矛盾,情绪受到挫折时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无法解脱,紧锢在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致使心理失常而患病,轻者不承认自己有病,虽说能坚持上课,但是成绩十分不理想;重者会做出残害自己或者危害社会的事情。

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1、适应能力差

(1)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心理落差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临的人生第一次考验就是自我心中的落差感。他们同样十年寒窗,同样怀着更高的梦想,想象着通过高考能够达到人们价值观念中所说的金榜题名。然而高考下来,无论是基于什么因素,他们未能达到梦想中的“登堂入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了他们的无奈选择。落差之二便是新生活的改变,大学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在中学除了学习,一切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

另外,大学生活的压力让学生觉得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一枝独秀。书呆子不再受欢迎,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最重要,很可能从过去的宠儿沦为不起眼的小角色。如果不能很好完成社会化转换,必然产生挫折感。因此很多人进入大学新奇过去后就甘于平庸,雄心壮志不复存在,所谓“60分万岁”不是罕见现象。

(2)对学业的不适应。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不同。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3)对经济状况的适应。家境富裕的学生优越感强,但他们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毛病和行为方式,高消费,不知道节约,不体恤人情冷暖,容易和大多数家境一般的孩子产生隔阂。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大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心理问题,那就是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偶尔会对社会态度不良,怀有敌意。这样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出现人格偏差,面对生活没有信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个与社会实际结合得非常密切的教育体系,对社会脉络的把握,对时代需求的适应,是高等技术教育得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时代进步过程中所伴生的问题,所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和影响到学生,高职院校处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结合部,是容易遭受负面因素袭击的易感人群。

(4)生活自主性的适应。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度爱护孩子,以及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导致他们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的锻炼。当代的教育制度迫使我们的家长让我们从小就走着一条“重点”之路,从小要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除了学习以外的事家长会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虽为大学生,心智却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当面向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不顺心,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有了大学生心理樊笼的存在。

高等技术教育所倡导的是自主性和灵活性,在技能培养上强调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适合社会需要,在人才培育上强调学生将来能多专多能,能快速融入社会,能在社会生活中充当尖刀,能快速适应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对技术能力的考验。而这些,对于长期在温室里倍受呵护的孩子,对于还仰仗家长扶持的孩子,一下子让他丢弃拐杖,让他从依赖的心理突然转变成自立自强的心理,是需要一个阵痛的过程,而在阵痛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裂变的。

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甚至想逃避现实。激烈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

3.难以排除的情感危机

情感问题是大学生这个年龄层不可避免的问题,谈恋爱也成了这个年龄阶段一个不可避讳的话题。他们有享受美好的渴望,但尚不具备承受痛苦的能力,在这个复杂的问题前面他们很难成为强者。

高校阶段是大学生由普通教育转向社会就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男女同学的发育基本上是成人水平,个个体格健壮,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生理心理发生较大变化。生理变异是心理变异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往往具有封闭性,表现为内隐、曲折、不易形诸颜色,并带有较多的社会性、政治性,对继续深造或者就业存在着焦虑、对社会上的某些矛盾还不大了解,情绪容易波动,反映比较强烈。当然,绝大多数同学自我意识在增强,并能作自我调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受到溺爱,很容易形成孤僻、自私、任性的性格。

三、解决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

1.设置专门机构,专项管理学生心理问题,把学校医疗机构、学生管理机构发动起来,主动配合,采取措施,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采取体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常设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2.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育管理队伍中来,强化辅导员对心理问题的研究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建立专职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篇12

        一、相信学生并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因此,作为教师,即使面对成绩、表现均差的学生也不能“轻言放弃”。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的重点应主要体现在对数量最多、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的教育上。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对学生施以严格的训练和正确的鼓励,他们当中有很多会取得突出的成绩。

        二、多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英语课,从而能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为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应当精心设计作业,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及时为后进生补缺,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克服胆怯、自卑心理,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

        三、善于捕捉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小的成功或有点滴进步时,应适时提出真切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四、 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的模范作用,也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感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这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在当今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应该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不讽刺或讥笑差生;要求学生运用纵向的眼光,把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比;努力创造条件使得各种不同才能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五、要加大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热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自觉性最好的动力。当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志,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杠杆:既是教改的重点,也是备课的重点。教师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学会”逐步转变到“会学”。要达到这种目的,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教学方法。

        1.加强备课,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和文化因素,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是否把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学习,英语教材是否有趣。”因此,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和文化因素对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13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方法的思考,借鉴学习理论的一些经验,对跨栏跑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与排除进行分析论证。

2分析与讨论

跨栏跑是高校体育术科教学中技术性较高项目之一,教学如何抓住项目技术特点和重点,并联系实际来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对学生掌握技术和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2.1跨栏跑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栏架是人为的障碍物,学生看到栏架就会表现种种惧怕心理,怕踢栏、碰栏或被栏绊倒。不少学生怕字当头,缩手缩脚,以致动作僵硬、步伐紊乱、技术动作变形;有的学生因“恐栏”心理加剧,甚至不能跨越栏架,对上栏的距离判断不准,于是就会栏前倒小步子、跳栏等;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拉大步、倒小步”,这不仅使神经系统高度紧张,从而导致肌肉僵硬,协调性差、多余动作多、记忆和思维能力降低,这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增加了困难,同时妨碍学生正确地形成动作表象和动作要领。因此,探讨和分析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2.2跨栏跑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因素分析

初学攻栏时,学生通过视、听等感知器官获得有关跨栏的感性认识,如动作示范的理性认识,动作讲解而形成的粗略动作印象。如果学生的这一初步印象与正确技术存在较大偏差,或是由于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对学习跨栏跑心理上存在畏难情绪,就会形成倒小步子、跳栏等动作。由此可见,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意志薄弱是造成以上种种原因的四大心理障碍因素。

2.2.1空间知觉因素

空间知觉的感知对象是栏架的高度、起跨距离、摆动腿抬起的高度、起跨腿的蹬地方向、身体重心的位置以及体姿状态等,如果空间知觉不好,学生就会因起跨点近而倒小步子,蹬地角度大,腾空过高而导致跳栏。

2.2.2时间知觉因素

时间知觉的感知对象包括攻栏、摆动腿的伸压、起跨腿的提拉以及过栏的时机。摆动腿的攻摆动作应做到快速连贯,积极有力。教学中常见的错误是摆动腿伸小腿过早致使过栏速度下降、大腿碰打栏架、或是过不了栏而落在栏架上,甚至造成摆动腿插入栏下而摔倒。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就会在练习者心中留下阴影,并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对初学者尤为如此。

2.2.3运动知觉因素

运动知觉即肌肉的本体感觉。众所周知,动作的正确完成是身体部分肌肉协调配合的结果,而肌肉群间能否协调配合,又取决于肌体对肌肉的大小、方向、动机及主、被动机群间转换过程的感知是否清楚正确。因此,要提高动作过程的正确性,必须设法加强肌肉本体感知觉能力。

2.2.4意志品质因素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克服困难做出的行动就是意志行动。跨栏是一种超越障碍物的运动,对进行这项运动的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有的学生天生胆小,意志薄弱,而有的学生身体矮小或力量素质差,不能正确的估评自己的能力,存在自卑心理,上述这类学生易形成对跨栏的恐惧感,而形成动作变形也是意志品质因素造成的。

上述四点是造成跨栏跑教学中的四大心理障碍,为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3克服跨栏跑教学中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

2.3.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建立清晰的动作概念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以动机作为动力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所支配,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等,当然也不能忽视直接的学习动机。

2.3.2讲解示范要有鼓动性

示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技术动作的表象,在表象形成过程中,学生掌握技术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利用表象。

2.3.3选择适宜的练习手段

当学习有一定的危险性时,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心态,有的跃跃欲试,也有的紧张畏缩。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运动能力,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接受能力强,掌握动作快;反之,消极情感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表现为注意力分散等。

2.3.4正确运用暗示和错觉

暗示是指用含蓄、直接的方法对人的状态迅速产生影响的过程。“望梅止渴”就是运用了暗示和间接暗示。暗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一般来说,应根据具体事物和对象的特点,在适当的时机加以运用,方能产生积极作用。在教跨栏跑时学生害怕,三步上不去,五步步幅小,下栏后不敢积极跑动,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也可在跨栏前让学生跨同等高度的橡皮筋或竹竿,由于增加了宽度,使学生产生了几何图形的错觉,即跨越的高度增加了,但感知却认为降低了,或并不感到高,通过这种暗示方法,即可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又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

2.3.5关心、鼓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所谓关心就是在授课前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兴趣和胆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在跨栏时,应把掌握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放在前面,当这些学生跨过时,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也能随之跨过。老师说有进步,虽然没有进步,也应该说很好、有进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精神。

此外,还应借助于理论知识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完成动作不好,其原因往往是不善于动脑筋。用固定法、完整法、好坏法、对比法、比赛评价法等方法,克服由于时间因素、空间因素、运动知觉因素和意志品质造成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认识跨栏跑教学中易犯的错误,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结论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动作复杂,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是不行的。但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可提出以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