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员工拓展训练方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员工拓展训练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员工拓展训练方案

篇1

设计思路与原则

本次培训将按照团队组建—磨合—成长—成熟4个模块进行设计。

第一阶段创建营:寻找个人及团队激情根源打破成员内心隔阂设立团队核心;

第二阶段熔炼营:建立团队信任营造团队沟通平台化解团队冲突;

第三阶段挑战营:打破自我设限寻找团队潜能团队自我目标设定与突破团队协作配合;

第四阶段卓越营:允许将领导权交给其它人鼓励团队以外的联系容纳意见分歧打破常规。

培训流程

07:30-09:30【集合出发—前往****】

09:30-12:30【团队创建—打造卓越团队】

12:30-13:30【补充能量—午餐、休息】

13:30-16:30【景区游览—**特色体验】

16:30-17:00【总结分享—合影留恋】

卓越团队--创建篇

项目名称:破冰起航

项目介绍:破冰就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激发热情与斗志。通过精心设定一系列的团队游戏认识自我,了解团队并快速融合在团队之中。

团队建设: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学员平均分配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男女比例均等、互相熟悉姓名。主动寻找自己的团队,快速进入状态。

卓远团队--熔炼篇

项目名称:激情百分百

项目介绍:这是一个以团队为中心的组合竞技项目,项目包括:鼓动心声、不倒森林、管道传球、激情节拍。各小组,通过完成4个激烈有趣的团队项目,考验每个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沟通协作能力。

培训目标:在大家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达到可能的成功效果;时间一眨眼即将过去,一项任务都很难完成,何况四项呢?那就来体验一下团队的力量吧!我们不但能够完成,而且比想象的还要成功,来体验一下挑战的刺激吧!一切皆有可能!让你的想象变成现实,让你的思想变为行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卓越团队--沟通篇

项目名称:急速六十秒

项目介绍:在一个限制区内(封闭的环境)放置了30张未知的数字信息;各组成员的任务是在四次进入限制区的机会,每次60秒的时间内把场内一个绳圈内1-30的数字信息卡片按照依次全部的要求交给培训师;限制区内只允许一名队员活动。

培训目标:

1、体验高速度的配合,体验团队成功的极大喜悦;

2、团队内合理分工、有效计划、强大的执行力;

3、团队的智慧是个体的差异,只有能将个体的不同

4、聚在一起,这些差异将给团队带来极大的智慧;

5、竞争不是目的,双赢可能才是最佳的选择;

卓越团队--挑战篇

项目名称:龙舟竞技

项目介绍:龙舟竞技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培训目标:要求队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并合理利用信息进行团队协作与配合,提高队员组织、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和技巧。

卓越团队--娱乐篇

自由骑马:圈内骑乘

动物观赏:马、骆驼、鸵鸟、奶牛、梅花鹿、小白兔、山羊、山鸡、孔雀、野鸭等。

水上活动:水上自行车、小天鹅、水上飞索、单人皮划艇、水上飞碟、快艇、水上竹筏等。

射箭飞镖:男士弓、女士弓、飞镖、飞盘、斗牛机、打气球等。

卡丁车:赛车手的前身,体验F1的飚车感觉。

协力车:考验人之平衡性与协调性。

各种球类: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网球等

康乐活动:卡拉OK、手动足球、台球、象棋、围棋、麻将、飞镖、投篮机,WII电子游戏等。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员工是一家企业基础,是一家公司的基石。此次,**户外大本营特别为**单位职工策划了一场户外拓展训练活动方案,达到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活动主题:凝聚你我,打造“赢”团队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团建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改善部门之间的交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参与人员:各部门成员

活动地点:**田园农庄、**岛**农庄、**农庄、**果蔬、**农庄

活动流程:

8:00-9:00集合前往活动基地(自驾或大巴)

9:00-9:30破冰起航,热身分组,活跃氛围

9:30-10:40拓展项目:无敌风火轮。考验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建立集体节奏对团队的重要性,个人与团队的默契度。

10:40-12:00拓展项目:毕业墙。自我管理与定位,帮助他人进步和成长,甘于人梯的精神,团队配合与协作

12:00-13:30在农庄用餐及午后休息

13:30-14:30拓展项目:勇闯雷区。增强自信,挑战自我,坚强的韧性和毅力是关键

14:30-16:30四项娱乐活动:真人cs、射箭、划船、新奇车

16:30-17:00活动总结,学员分享,合影留念,开心返程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

课程心路: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再通过专业培训师的引导,达到熔炼团队、完善人格的积极作用。

行程安排

08:30—09:30集合,前往****拓展训练基地

09:30—10:30破冰热身活动目的:初步形成团队气氛

10:30—12:00共同进退、*行万里,活动目的:团队分工,团队创新,沟通,团队协作,团队承担,步调一致

12:00—13:30午餐休息。(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十人一桌,九菜一汤)

13:30—15:00热身游戏,高空断桥,活动目的:潜能开发,突破与挑战

15:00—16:00穿越电网,活动目的:团队凝聚力打造

16:00—17:30毕业墙,活动目的:团队凝聚力打造,团队承担,生死与共,企业团队感恩

篇2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27-02

拓展训练从它诞生到现在,风靡全球50多年而长盛不衰,已逐渐形成一种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相辅相承的体验式教育模式。我中心为了更好地发展创建特色培训,自2004年引入拓展培训项目,筹建了“启新拓展“基地。在我中心参加拓展培训的有:中国工商银行南阳分行、郑州燃气公司、邓州市电业局等单位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做为一名拓展培训师,笔者就拓展训练目的、过程及培训效果保持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拓展培训的过程及作用

首先从以一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拓展训练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讲通过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学习者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克服心理惰性,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在行为和思想方面突破。对于团队,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小组的相互信任,提升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使整个团队能够更为融洽的进行合作,并鼓舞学习者积极的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企业来讲拓展训练就是一个温情管理平台这些温情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凝聚员工的企业精神,减少员工的可能性流动,增强团队的稳定和员工归属感,事业向心力,从而赢得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拓展训练的本质魅力是什么呢?说到企业培训人们通常会想到各类文凭培训取证或各种MBA的培训班。实际上知识和技能都是有形的资本而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动手能力和意志的坚定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为有效和使用,同时,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而力量,怎样才能弄清,您与他人的沟通和信任到底能深入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拓展的真正意义。拓展训练由此应运而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形式。

在从事几年的拓展培训工作后我深刻的发现,要想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不仅需要培训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广泛的知识面,整个培训的前期调研,培训实施,回顾总结等环节联系紧密都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以上问题简单的阐述。拓展培训必须遵循的学习圈: 体验――分享――交流――回顾整合――应用(循环往复):

体验:此乃培训过程的开端。参训学员投入一项活动的过程中完全是自己做,培训师不做示范或讲解。

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参训学员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队友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队友探讨、交流。

回顾整合: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具体做法:对所有学员顺利完成任务给予鼓励;努力让每一个学员都发言,对于每一个学员的发言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注意不成功学员的表现,注意表现突出的学员;让学员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引导学员从项目中体会出深刻道理,所有道理应该是通过学员自己悟出来,而不是培训师“填鸭式”的讲授;注意培养学员的团队学习精神,要求每个学员自始至终保持对活动的参与;可以引导学员对其他学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培训师担当的角色及能力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培训师要全程参与拓展训练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担当起导演、催化者、主持人和现场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作为拓展训练项目的真正实施者,通常对拓展训练师的要求较高,既要熟悉器械、场地,又要具备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师在进行缜密的课前准备,拟定拓展训练方案的时候,至少准备一套备用方案来应对拓展训练课程实施时出现的变化,如自然的因素的影响培训过程中突然下雨,送配方培训人数与先前的较多或较少等意外发生的情况。培训师要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此外,拓展训练中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在培训步骤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体验式培训”的特点。如开始的破冰、热身是让大家在欢快的活动氛围中彼此更加了解熟悉,培训师在此担任的角色是组织者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应变能力;“空中单杠”是要学员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个人项目,当学员站在8米的高空恐惧时,培训师此时的角色不仅是保护着更是引导者,培训师巧妙地语言和鼓励的话语能激励学员克服恐惧的心理,从而挑战成功;“信任背摔”就是要让队员们首先体会到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和真诚及换位思考,此时的培训师不仅是组织者还是引导者,还要注意保护学员的安全等责任;在天梯这项活动中更能体验的是合作与付出,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整个训练过程中各项内容,环环相扣不宜或缺,而且要在整个训练全面而细致的科学管理过程中,拓展训练的培训师在培训实施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启迪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严格性原则。

三、培训过程的精细管理,更有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将管理职能贯穿于训练前和后以及整个训练过程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注重训练过程中的管理;另一方面,不仅仅只注重拓展训练本身,还要关注训练前的调研、沟通以及训练后的强化等工作。对于受训单位前期的调查和有效沟通,通过了解受训者基本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培训计划;培训效果测评表。根据前期调查得到受训方的基本情况,由资深拓展培训师对该组织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出训练的设计方案。确定培训的重点项目和常规项目,以及培训工作的重点;确定本次培训需要进行的课程设计;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等。与送陪单位负责人进行面谈或电话联系等方式,进一步确认培训需求、签订协议,准备培训。培训师在刚组建团队时要有严格的纪律,拓展训练机构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精细的培训流程。

四、拓展训练效果的持久性

训练效果短暂,难以持久。就培训而言,效果的巩固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拓展训练培训的后期强化没有跟上,造成了学员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激动,回到工作岗位上复原”的局面。怎样才能保持训练效果的持久性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拓展训练的核心概念,参训者对于拓展训练的认识不够,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参加培训的许多单位和组织对拓展训练的效果期望值过高,他们认为通过一天或几天的拓展训练就可以将团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定位错误。长久以来,在企业实践中,人们都偏离了拓展训练的核心定位――“团队熔炼”,将五颜六色的管理概念包装在拓展训练身上,从领导力到高效沟通,从卓越销售到时间管理,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结果却让人们坠入五里云雾,搞不清拓展训练到底要带给大家什么。而又有甚者将拓展培训看作是娱乐项目玩玩就好的态度。其次培训项目单一没有创新,不管培训对象是机关干部、企业员工、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培训方案一成不变。这就将本该是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强、复杂脑力劳动的拓展训练,流于形式变为简单重复的体力活儿。训练中的管理是粗放式的不够精细化。以上这些这都是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课程设计和创意是拓展训练的灵魂,在企业的实践操作中,一个团队是不会参加两次雷同的拓展训练的,不仅培训地点需要每次不同,拓展训练的内容设计更是要不断更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足够的时间。一方面,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企业希望用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培训回报;但这一切造成了拓展训练的效用低下,一个团队缺乏足够时间的融合、沟通、互相扶持,如何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呢?所以,拓展训练的时间也不宜少于两天。少于两天时间,人们将缺乏相互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了解,缺乏共同面对困难所激发出的团队情谊。一天或半天的所谓拓展充其量只能起到散散心,娱乐大众的作用,与真正的拓展训练相形甚远。更谈不上效果了。拓展训练的效果只与深度有关,与次数无关。拓展训练不在多,而贵在精!一次震撼人心的拓展之旅足以让人获益匪浅,受用终生。

那么由以上几点得到一个结论:对于拓展培训要有正确的认识,培训项目要有所创新,需要培训的机构和受训的组织共同配合来完成。要有相对充足的培训时间。重复刺激,经常回放参加培训时的照片、录像或者音频资料等。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体验,将体验联系到工作中,引发出新的体验,进而使体验效果得以延续,这对于培训效果巩固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五、拓展训练的前期沟通和调研需要做到细致周密

活动实施是过程管理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中心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总结、反馈和回放是后期强化效果持久的保证,需要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地反复进行。作为培训方与送陪单位及培训对象三者之间要做到目标一致,三位一体。整个培训的过程管理应该是严谨的、各环节是息息相关不可缺少的、互相促进的统一整体。

参考文献:

1.菲利浦・萨德勒.管理咨询:优绩通鉴(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篇3

一、当下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运用情况

当下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运用的频次和水准都有待提升。

首先在课程内容中仍旧以传统单项运动内容做课程教授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能力的训练学习,课程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其二、实际的拓展训练运用中,又因为学校基本硬件环境受限,可以开展的拓展训练丰富程度受到局限,无法让拓展训练更具有多样化与吸引力。

其三,教师对于拓展训练的设计缺乏多样性与针对性,通常情况上是拟定几个训练方案,而后反复使用,缺乏对不同年龄、不同时代学生的针对性调整改善,也缺乏拓展训练的创新意识,训练内容僵化且没有新颖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没有充分的吸纳当下拓展训练的各种精华,对于经典性拓展训练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利用。

其四,教师承担着一定教学压力,同时私生活也需要个人花费更多精力处理,因此在心理上不愿意接受时时创新的拓展训练设计,更愿意沿用已经操作纯熟的老式拓展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教学压力。

其五,学校在拓展训练的重视程度上也较为缺乏,没有教好的硬件与软件支持意识,导致教师能力发挥有限。在用人制度上,也缺乏选择专业的拓展训练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性,因此在操作的安全性、多样性、创新性与针对性上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进而导致拓展训练的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升拓展训练作用的方法

(一)积极吸纳专业拓展训练人才

在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中,可以依据情况选择具有拓展训练能力的优秀教师。也可以定期从社会上聘请专业的拓展训练教练来对本校学生做训练活动开展以及教师相关能力的培训。提升本校拓展训练操作上的专业性。对于聘请的兼职拓展训练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进行形式或者薪资形式,有效达到吸引专业人才,同时提升人才的利用率。将课程进行运用影像记录的方式留存下来,对日后训练的开展进行一定指导性。或者让专业教练将其训练开展的技巧做有效的辅导与记录,便于学校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学习。

(二)充分吸取网络教学和社会资源

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可以充分的吸纳网络教学资源,模仿其具有创造性的训练内容。同时拓展训练也具有专业的网络教材,可以进行专业的学习,提升拓展训练在创新性、安全性、趣味性上的水平。教师要充分的懂得专业的教学资源搜索网站,懂得视频内容或者教材内容的下载。学校可以提供这些资源的下载渠道或者账号,提供更多的学习便捷性。而面对国内外各大综艺节目的开展,其中部分涉及到拓展训练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度的学习模仿,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是高收视率的节目,学生关注度高,对于其中的拓展训练有更多的熟悉性与兴趣,在操作上更加的顺畅。学生由于在节目中进行了前期的学习熟悉,了解操作中可能面对的问题与危险,因此在操作中会更为谨慎与提升操作水平,因此可以达到更高的训练效果。

(三)充分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在拓展训练中,主体应该学生,而教师只是主导,要充分的听取学生的感受与意见,同时全面的表达自己开设相关课程内容的用意与专业性。一方面得到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来调整课程内容。双方良性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的让拓展训练内容设计的更为安全、丰富性、趣味性,有效的吸引学生广泛参加。如果固步自封的自我想象,那么当学生的感受被忽略,其参与热情就会大大降低。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态做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内容安排,要依据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拓展训练中的项目融合、规则设计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的处理。关于安全措施,一方面要让设计方案本身具有安全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将安全注意事项做充分的说明,让学生能够在训练开展前得到较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结束语

拓展训练在当下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是高品质的拓展训练仍旧稀缺。要达到高品质是因情况而异的,需要充分的结合现实基础条件,人员素质和教师实际控制能力所决定,公认最好的拓展训练不一定适用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已有的拓展训练做重新的改良包装,从而让其符合实际情况需求,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拓展训练的实际效果。而学校也要积极的配合教学开展,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与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篇4

中职教育是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在各行业的生产一线,如何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现实的课题。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内2006年开始,着手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系统训练和养成,探索出一套职业素养的管理目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标准设定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及内谷,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主导构建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以岗位基础课及岗位课程为主体开展行业职业素养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课程,即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基地为载体,开展系统的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执行力、创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强化综合训练;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即将职业素养要求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探索并建立适合专业实际的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载体,将职业素养养成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中。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在校期间,分别在六个学期实施,具体如下:

一、学生职业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第一学期)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方面,强调安全规范操作、爱惜电子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在教学中体现企业岗位要求;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强化企业5s管理的必要性,并贯穿于实习过程的始终。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方面,设计了为期3周的职业素养强化训练周,请部队教官进行军事化训练,其间穿插课堂行为规范(起立、坐姿、课堂礼仪等)和课下行为规范(清洁卫生、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的项目训练等等。

二、学生职业化行为养成训练(第二学期)

中职生从学校到社会人、再从社会人到职业人、再从职业人到企业人,学校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学生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以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弥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资源和手段的不足,我校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增加“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职业人向企业人转变”的培训过程。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育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倡导问题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技能导向课程教学模式、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课程教学基本模式,既有力地提升了专业技能教育实效,更使得职业素养培育理念深入人心。

在具体操作中,为了培养学生“文明、规范、服从、吃苦”等职业素养,根据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我校制定了一套“学生职业素养强化训练方案”。此方案包含队列训练、理论课程、拓展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整个训练从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站立行走、吃饭叠被、礼貌问好等日常行为规范开始,以此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素养。理论课程以教育学生做个感恩的人、有责任的人为主旨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通过对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震撼从而达到警醒的作用,感恩课堂让学生重新回头再找找平时被忽视的父母之爱,再想想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用心感恩、学会用情感激。拓展活动告诉学生,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承担责任,解决问题。人生大舞台角色很多,每个角色都赋予我们不同的责任,全心投人做自己应做的事,不逃避、不推诿,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同时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为学生讲解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每一个环节都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以提高素养为目标,军事化的管理与理论、思想教育从内、外两方面同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进而达到短期强化的目的。

三、专业的职业特点强化(第三学期)

在全面实施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贯穿融入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人到职业素养培养全过程。坚持“高素质、高技能”并重原则,把“高素质”养成和训练工作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全面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坚持日常养成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系列的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完善的保障体系,使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意识、职业规划“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逐渐具备了一名合格“准职业人”应有的素质。

在专业教学实施时,模拟企业的用工要求,提高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如电信专业的电子技能实训,在第一学期时,要求学生每十分钟焊30个合格tht穿孔焊点,到了第三学期,每十分钟需焊100个合格的tht穿孔焊点,并且还要熟练掌握表面贴装的贴片元件焊接技巧,通过螺旋上升的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教学实习和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无缝对接。例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管理办法,将电信专业学生送到富士康进行为期3个月的smt生产线实习,亲身感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学习最先进的电子工艺技术,返回课堂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应岗位发展的需求,为日后成为合格企业人做好准备。

四、准员工培养计划(第四学期)

职业素质的养成受管理和教育的影响。许多在校比较调皮的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其职业素质能够得到很快提高,这和他们身处完全真实的职业情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真实职业情境中的管理要素对员工素质以及能力提高能起到非常有效的影响作用。简单地沿用道德教育的说教是无法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的,必须的途径是通过职业情境的建构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因此,在情境建构过程中,如能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开发相互促进的效应。

在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中,学校从企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团队合作、有效沟通、企业先进生产方式、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准职业定位。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要把敬业当成本份,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属感,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操守,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其即将就业的职业世界,强化其作为工作者的角色意识,激发其发展的愿望,是有效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途径。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处于稳定和平的状态,大多数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磨难,尤其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大都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持续性,因为工作持续性是抗压能力最好的标志,不少员工是因为压力大而选择频繁的跳槽。通过在实训教学中逐步加大工作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抗压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求助,要有团队意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求助于他人,这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五、全程跟踪顶岗实习,形成良性循环(第五、六学期)

篇5

0 引言

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体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贯彻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高校学校体育改革的大潮,拓展训练作为一项对促进素质教育和新大纲“健康第一”理念贯彻有积极意义的运动形式,理应步入高校体育课堂。

1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1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也称为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战胜一个个的困难。它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当时盟军的舰艇和商运船只经常遭受德国潜艇得袭击。许多缺乏临战经验的年轻海员在炮火中丧生,但是在灾难中总有少数人能顽强地自救而获得新生。人们逐渐发现:那些幸存下来的海员并非因为他们身体强壮,而是因为他们心理素质良好,善于与人相处。针对这种情况,德国教育家库尔特· 汉恩(Kurt Hahn)等人提出了“拓展训练”的理念,并于l941年在英国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专门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巅峰。

1.2 拓展训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风靡全球半个世纪的拓展训练在1995年由原北京拓展训练学校(现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力先生引入中国市场,中国第一批受训人员新华社全体员工。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拓展训练行业不断发展,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他现代化企业的培训课程。拓展训练进入西北地区也有七八年之久,目前陕西也有多家比较大的正规拓展培训机构(如西安蓝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西安金舟咨询公司,西安彼岸拓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西安力为管理资讯有限责任公司等)。2001年底,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联合推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之后许多高校也相继成立了各种素质拓展训练营。

如今,拓展训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通行、最科学、最有效的体验式培训方式。它是素质教育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一个分支。它以利用大自然和人工创建的特殊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项目来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潜能,帮助企业增强团队活动力、凝聚力和创造性,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提高团队绩效,帮助员工达到心态稳定开放,敢于挑战,富于创新精神,促进团队形成的综合目的。

2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2.1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时代背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部分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娇惯、纵容,在倍受呵护的教育背景下长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缺乏自信,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在合作关系中更是团队意识淡漠,集体协作能力差。随着社会竞争和学习压力的日趋增加,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逐年上升。要想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团队精神和健康的体魄。而拓展训练在提升人格,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方面有着特殊功效。如果在高校体育课堂中适时开展拓展训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增强体育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很有必要进行拓展训练。

2.2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2.2.1 拓展训练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大学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拓展训练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探索,也符合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2.2.2 拓展训练有利于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生活和学习都比较顺利,缺乏困难的考验,意志力相对薄弱,一旦受挫,会极大地打击他们,以至于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在高校所设置的拓展训练中,可以使每一个参与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磨练他们的意志,从而迸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

2.2.3 拓展训练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养成了一些任性、孤立、自私等不良习惯。在拓展训练中,一些团队协作项目(例如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等),不仅有语言上的交流,身体上的接触,还有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参与拓展训练能让大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相互信任,团队协作的魅力。

3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实施对策

3.1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项目设计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拓展训练课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有所不同,在设计训练方案时,应该主要借鉴拓展训练的先进培训理念和一些好的培训项目,但不能简单地照搬拓展培训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高校的拓展培训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以户外场地训练项目为主,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置水上项目和野外项目。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许多简单便于操作的拓展游戏(如雷阵、盲人摸号、信任背摔),可直接安排到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体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情景,使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结合,用拓展训练的内容、手段改进当前体育教学枯燥的组织形式,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活跃体育课堂气氛,推进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3.2 高校拓展训练的具体项目 高空项目包括巨人梯、高空断桥、高空漫步、空中抓杆、泸定桥、天使之手、空中相依、高空绳网、软梯、合力制胜、绝壁逢生、高空天平、高空独木、缅甸桥、极限攀岩等;场地项目包括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人生棋盘、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移花接木、罐头鞋、金字塔、梅花桩、孤岛求生、盲目障碍、礼让通行、齐心协力、奇宝奇兵等。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开设水上项目和野外项目。水上项目包括游泳、潜水、跳水、划艇、赛龙舟等;野外项目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城跋涉、野外定向、滑翔、野外生存等。高校可以把拓展训练课作为选修课,利用周末在高年级展开拓展训练,合理安排课时与内容。

3.3 高校拓展训练的场地和器材设备 拓展训练项目所需要的场地比较简单,它不需要标准的田径场,只要有一片空地就能开展拓展训练。只有像高空项目需要专门的场地,但它的建设成本也不高,只需建12米的钢架,在其8米处设置具体的设施即可。在拓展游戏中需要的许多器材并不需要购买,都可以自制,有些项目基本上不用器材,比如信任背摔项目。与其他体育器械相比,拓展训练所用的器材简洁紧凑,功能强大,节省空间,适用性强,便于快捷安装,同时,科学的组合也节省了器械使用,节约了体育器材的开支。

3.4 高校拓展训练的师资队伍建设 拓展培训师是拓展训练课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高校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角色,但是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没有拓展训练的经历,因此在开拓展培训课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学习有关资料,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到正规的拓展训练营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初步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将社会上拓展训练的方法与体育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3.5 高校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高校拓展训练课课程模式主要包括: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提升心智——改变行为。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

3.6 高校拓展训练的经费来源 高校可以向政府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用于高校拓展课场地建设及师资的培训。高校自身也可以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拓展训练课的启动资金。另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高校的拓展训练场地,也可以对外开放,利用寒暑假对社会人士做培训或把场地对外出租,以尽快回收资金。

4 高校开设拓展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4.1 高校拓展训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时刻保持警觉。在训练期间,所有活动均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实验,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危险因素,并由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严格地依照安全程序指导和监控活动的全过程。

4.2 高校应健全风险保障制度 一方面,高校应在拓展训练课上设置医疗应急机制,处理一些擦伤、撞伤、扭伤等意外伤害。另一方面,各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人身意外险或各种意外伤害风险,万一发生意外状况,也可得到赔偿。

5 结束语

传统的体育课程在其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拓展训练课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它不仅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迫切愿望。因此,在高校进行拓展训练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洪峰,李世昌.试论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2003,(1).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33.

[3]潘胜.普通高校实施拓展训练课的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

篇6

1 拓展训练的含义、发展概况、特点及环节

1.1拓展训练的含义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Bound,中文译为“拓展”或“外展”,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暴风雨的经验。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是把受训者带到大自然中,通过专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合作的团队意识。[1]

1.2 拓展训练的发展概况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英国的舰艇和商运船队经常遭到德国潜艇的袭击,袭击发生后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救生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海难中的生还者不一定都是年

轻力壮的水手,而是具备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团队精神、丰富的海上求生技能等素质的人。[2]从中得到启发,人们创立了生存训练学校,以训练海员身处逆境时的求生本领和顽强拼搏精神。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式被保存下来,训练对象也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并扩展到管理学、心理学及成功学等诸多领域。[3]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训练被一些企业用来训练员工和管理人员,迄今为止,很多世界知名企业的员工都参加过培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专门有拓展训练学校为企业培养现代企业人,如日本的鼓气学校和魔鬼训练营、美国的魔鬼训练营和德国的创意训练中心等。[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拓展训练传入香港,到80年代被引入到中国大陆,目前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成立了拓展训练机构,拓展训练在我国的发展已初露端倪,不久将会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1.3拓展训练的特点[5]

综合活动性 拓展运动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育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挑战极限性 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集体中的个性 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

高峰体验性 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自我教育性 教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改善自我形象,克服心理惰性, 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4拓展训练的环节

团队热身 在训练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建立团队,以便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各项训练活动中去。

个人项目 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如跨越断桥、高空抓杠等)。

团队项目 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如毕业墙、信任背摔等)。

回顾总结 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通过总结,使学员能将训练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训练目标。

2高校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

2.1有利于加快以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

由于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要求。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的培训方式与传

统体育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愉快、积极地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拓展训练里“学”是为了导致某些预期结果而特别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而“教”是旨在通过信息、练习、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教师只是给于及时的启发和诱导。拓展训练这种教育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产生积极的影响。[6]

2.2 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将对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产生积极的影响。

2.3 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当今社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造力是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激发想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拓展训练的重中之重。拓展训练给了学生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一个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

2.4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当代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长的娇惯和纵容使孩子养成了任性、孤立、自私、没有爱心等不良习惯。通过参加拓展训练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怎样与别人合作,同伴间相互关爱和信任,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具有重要意义。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拓展训练能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的同时体会辛酸,这种特有的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间的相互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

2.5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勇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中塑造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7]如“断桥”这个项目要求学生在7米高处从一块木板跳到另一木板上,若学生能及时调整心态,排除身处高空这一干扰因素,就能轻松完成这个项目,提高心理抗干扰能力。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因此,开展拓展训练是对传统教育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补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实施对策

3.1 拓展训练课的师资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拓展训练课设计的能力和具体实施教学的能力,且做到身体力行。目前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没有拓展训练的经历,对拓展训练可能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始拓展训练课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初步了解拓展训练后,应有针对性地分析高校学生的特点,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与高校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8]一方面提高教师对拓展训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科学设计拓展训练的内容奠定基础。

3.2 拓展训练课的项目内容设计

过去,高等院校没有专门设置拓展训练课程,因此无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软件设施上都没有经验可循,所以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应充分考虑必要的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机构、师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计、硬件配置和基本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开设后不至于被动。要学会全面充分地利用校内外已有资源为开展拓展训练服务。校区较小的学校,完全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如公园、广场等地。而水上项目除了一些学校有天然的河流外,大学的游泳池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培训场地。训练器材除了必须购买的以外,很多都可以发掘校内自然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达到训练的目的。高校体育开设拓展训练课,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它以户外场地训练项目为主,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因为高校学生与己在社会上工作多年的人不同,他们还不能一下适应拓展训练的精神强度,所以应该分析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部分训练内容移植来进行。拓展训练课的项目设计还要具有共同性,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不同学科的学生因专业性质的差异,无形中形成他们素质的差异。所以项目设计中还应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环境分析,力求通过拓展训练,达到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业学生能力的补充及加深。

3.3 拓展训练课的组织管理

3.3.1 管理机构

拓展训练是一个以体能作为基础,综合性很强、特殊的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高校的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范畴,而现行高校体育管理机构都过于单一,无法胜任拓展训练的管理和教学领导工作。因此,可以根据该课程特点在体育教学部门下设置专门的拓展训练管理机构,采用一级管理体制,两者具有相互独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3.2 经费投入

拓展训练的投资不是很多,高等院校完全可以投入必要的启动资金。经费投入的多少以及器材的选定应根据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确定。一般是先户外场地项目,有条件再扩展到野外和水上项目。所以先根据户外训练项目购置必需的户外训练器材,在不影响学校拓展训练教学情况下,拓展训练基地可以对社会开放,这样既可服务于社会,又可以“以物养物”回收投入资金,为以后的扩展提供经费。[9]

3.3.3 安全管理

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首先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其次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其危险因素。如对野外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再次每个项目训练前讲清实施的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训练中还要严格监督和管理。

3.3.4 评价管理

拓展训练的主要结果不是体能,而是精神。开设拓展训练课只是以体能活动为导引培养大学生素质的一种模式,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有一个明确的评分标准。它强调学生通过训练发生素质变化,而不是通过具体的成绩衡定优劣。拓展训练课对学生的评判方式可采用证书方式,而不用成绩单。证书主要记载学生的经历和客观表现,一般不作主观评价。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是对传统体育课的改革和创新,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个必要的补充,是一个将多学科与体育结合进行教育的尝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了体育课的功能;而且对大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10]但是,现阶段对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研究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相关对策,以促进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的开展和完善,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和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2 建议

拓展训练不是简单的游戏加娱乐,高质量的训练课要求教师具备多种户外专业技能,了解诸如登山、野外求生、山野救护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这些都是高校体育教师本身知识结构中不完全具备的。因此,开设这一课程首先需要体育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针对训练课程设计内容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拓展训练课应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有所区别,在设计训练方案时,应主要借鉴拓展训练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项目,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不能简单地照搬拓展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应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适应高校教学标准的要求,考虑场地设施的状况,设计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或结束阶段进行简易有趣的拓展训练。

参考文献:

[1]张凡涛,宋金美.将拓展训练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初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3):63-64.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34-37.

[3]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5.

[4]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33.

[5]钱永键1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6] 苏云志,巩庆波. 人文视角下拓展运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探讨[J]时代教育, 2008,(01) .

[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5-36.

[8]王龙飞刘沛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浅析拓展运动在高校体育中的开展[J].2005(6)

[9] 史松涛. 论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 2007,(06) .

[10]王长权高林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2005(3)

1陈军军(1986-),男,河南焦作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篇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6-0052-02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计算机类课程教育有其显著区别于理论类课程的特点,即十分强调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和编程能力。由于高校存在多媒体教室多、机房少的固有模式,使得计算机教育也多数分配至普通教室的环境中进行。但是,教室教学中纯理论的教育方式不足以满足计算机类学生的学习需求。计算机专业课程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联合实验课程、上机操作等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授课方法才能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而现有的大学教育中,计算机课程基本教学任务主要安排在课堂内进行,只有部分课程安排在机房进行,但上机时间只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编程诉求,即完成教师安排的编程任务或按照教材中的实例进行编程学习,可以说只满足了学生“抄写编程单词”的需求,并不能将算法或编程思路完整的灌输到学生思维中,不能满足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编程拓展要求。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 模式起源于企业级办公需求,即员工可以携带自己的工作设备到工作地址进行工作[1]。这一模式可以应用于高校计算机类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高度定制化自己的学习设备,不受课堂式教育中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约束,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和实践共同存在于课堂中,可以大幅度节约重复编程的时间。

慕课的迅速发展也为计算机教学带来了解决“没有老师教,就忘记怎么编程”这一传统问题的方法。结合翻转课堂新型授课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2,3]。视频化、信息化的慕课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课余时间学习的途径,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完成课程的全时段、全公开学习。

二、BYOD与慕课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1.BYOD提升课堂理解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通讯工具越来越融入了学校,加强学生对现代工具的引导,使其从单纯的通讯、娱乐工具向学习工具过渡变得十分重要。BYOD起源于企业办公,由于其快捷性和情境整合性等特点,高校的课堂教学也掀起了 BYOD行动的“风暴”,即鼓励学生将私人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带入课堂当作学习工具,来获得广泛的学习资源[4]。

计算机教育可以形象化为“搭积木”,其中的基本概念如数据结构、类等相当于积木,而课堂讲授就是要教授搭积木的方法。实际编程中,并不限制学生查阅资料,摘抄程序段,编程的理念就是学会使用开源程序。当然,单纯的抄袭是不允许的。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通过Own Device上网查阅程序,学习各类算法,进行实践学习,充分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慕课结合翻转课堂改善学习效果

对计算机课程来说,慕课教学法就是学练结合,以练带学。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必须实际动手编程,只看不练、以眼代手是永远无法学好的。现在某些学生具有“我没有编程天赋”、“我学不会编程”或“上课只要好好听讲就行”的思想,形成定式思维,缺乏自信,课下也不会主动编程,除少数热爱编程的学生外,也不会向教师发问,导致整体编程能力都有所下降。

慕课为教师提供了网上传播知识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线下学习的媒介。通过慕课进行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翻转课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预习难”的老难题。慕课的迅速发展也催生了各类课程平台的建设,其中通过后台大数据而产生的学情分析可以极大地满足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由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使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改变思维定式[5]。

结合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模式,能够将课堂变为编程训练的场所,借鉴社会上编程培训机构的做法,按照教学计划制定极限训练方案,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强化编程技巧,沉浸在训练中,享受训练结束得出编程结果的。

三、教学设计方案

慕课和翻转课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课堂融合为一体。教学过程要考虑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与专业技术的关系,还要考虑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形成:制作微课上传慕课支撑平台―课下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提升知识掌握―上机动手实践实时答疑―课下即时通讯工具反馈―反馈结果统计―根据反馈结果改善微课的良性循环。

1.课程视频提前推送

为了制作效果良好的微课,需要教师对课程授课内容进行重构,将课程章节明确编号,建立完善的知识索引。每个章节录制10分钟左右微课,每个核心概念结合一到两个具体程序实例进行讲解,讲课过程中避免出现空洞概念,同r穿插计算机发展史中历史人物、知名公司发展、核心技术发展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力求以故事化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观看兴趣。视频制作完成之后,利用慕课平台上载视频,导入学生信息,通过各类媒介将慕课视频观看方法推送给学生。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制定《学生慕课学习任务书》,总结课程视频数量,梳理知识点难易程度,每一堂课知识点等量分类。授课中结合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明确学生学习任务和讲课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自助式慕课平台,观看微课程,按照《任务书》中要求,通过补充学习,交流学习,充分消化每一个知识点。

3.课堂翻转互动

转换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定位,学生转换为授课者,教师转换为导师。通过课下自主学习,学生课堂教授教师预布置的知识点,同时班级所有同学一起讨论。在讲解和讨论的过程中,遇到难点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学生授课结束后,教师总结本堂课程,汇总学生讲解的亮点和需要提高的知识。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方法转换为自学式学习―教授式提升--指导式总结的全方位学习方法,可大幅提升学生知识的掌握力度。

4.拓展学习

结合翻转课堂中的讨论度比较高的的问题,通过后台大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自学中的难点,对微课进行视频补录、知识点重点讲解等拓展。针对难点重点讲解,修改程序参数数值,加大题量,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在上机课中,统一组织学生在机房对课堂上所写的程序进行实践,主要锻炼学生程序查错、改错能力,教师现场解答学生问题。锻炼学生阅读程序和改造程序的能力,以及算法思路。

5.深入反馈

针对课程进行学情分析与诊断,利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邮件、交互式教学平台等,对学生慕课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反馈情况进行科学统计,并将反馈情况结合到微课制作中,形成螺旋式上升。

四、结束语

计算机编程类教学一直采用课堂和机房交互授课的传统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完整性、透彻性学习。本文提出了一种课上课下、以练代学的慕课教学模式,结合BYOD模式,鼓励学生将学习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课到主动编程,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机教育的编程难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学习的学习潜能,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对改善传统教育模式和促进就业率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Song Y.“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 for seamless science inquiry in a primary school[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4(74):50-60.

[2]陈希,高淼. MOOC课程模式及其对高校的影响[J].软件导刊, 2014 (1):12-15.

篇8

在全球高校教育实践中,美国以学术研究、人才训练及社会服务为宗旨,实施专业训练,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澳大利以接受教育与训练者为中心,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训练,根据职业结构来提供训练方案。日本高等专科学校重在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人才。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宗旨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使职业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发展。[1]

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中,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单一型轻复合等方面的问题。刘淑莲(2005)从会计学科的目标界定入手,根据目标定位、价值定位和市场定位的要求,提出“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构建模式,使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相一致,在内容上与执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孙小梅(2007)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指出人才培养应在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尽管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但这些建议主要从课程体系、业务培养目标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非实质意义上的调整。与现实中的需求仍有脱节。[2]

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现状

1.国际认证: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重保证。中国大多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往往注重的是学历教育,而部分高校则双管齐下,开设了类似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职业资格。受教者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可以累积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其会计专业的学识,有助于其日后就业。现下,我国多所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都开始注重在会计教育上与国际接轨,不仅开设了国外职业资格考试,还与国外高校合作联合办学。[3]

2.联合教学:采取三加二或者其它形式的教学方式与国外高校加强合作,使得学生在取得国内外高校学位认证的同时,掌握丰富的会计知识。

三、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会计知识的灌输,并没有分析中外经济文化存在的差异。会计学具有其特殊性。其一,会计需要技术的支撑,就业人员需要通过数据与资料来对经济事件产生客观理智的判断与分析。其二,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与法律、文化、社交进行紧密结合。因此文化、经济的差异性会对会计教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不同地区国家的会计学加以区分,这样才能促进学术知识的融合。例如现下部分高校在开设会计课程时遵照的是欧美的模式,但是在教学时并没有批判地吸收其中的思想,也没有融入本土的社会人文与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教学。较为常见的现象有以下几种:一、专业课教学未对教学内容进行区分。教师在叙述案例时引入的都是发生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涉及的也是当地的人文与社会背景,并没有从我国的社会背景入手加以区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2.过分依赖于教程的要求,忽视了国内会计学的学术知识。很多高校在开设有关课程、教授准则时都未按照国家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学,中国传统的教学手段与西方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使得会计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

3.并未深入了解国际化、职业化会计教育的本质及客观规律。我国部分院校以与国际化、职业化接轨为目的,对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定位培养,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重设,并改变了教学培养的方案、课程结构与实践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但是诸多高校却将国际会计资格证书作为人才考核的标准,在课程教授时也围绕着此目标,忽视了国际化、职业化教学的本质,没有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传授,与传统的“应试教育”其实并无区别,使得学生不具有创新思维与自我学习的技能。[4]

4.缺少国际化教学师资力量。目前高校在教师启用上仍然选用了国内教师,国际化、职业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缺少具有国际化应用性教育理念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发掘教育的内涵,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5.教育模式过于单一。部分高校未从社会、市场的需求出发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是目前我国会计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之一。首先,高校并未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缺少与实践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也没有根据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具体的研究与探讨,案例教学也缺乏活性,没有强化原有的实践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对于现实案例的分析能力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另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不仅要求员工的专业素养,也要求其具有高素质以及优秀的品质,但现下高校并未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加以重视,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职业价值、道德等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程设置上仍未找到合适的方法。[5]

四、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议

1.以国际化、职业化为会计教学目标。我国各大高校在制定会计教学目标时都依据了相同的标准,即培养综合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其实教育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对于教育程度、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该重新对会计学教育的目标进行定位,培养理论与实践操作的高素质人才,并注重与国际化、职业化接轨,在此基础上确立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和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资源,提高就业员工的应用能力与管理能力。[6]

2.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在设立基础的会计课程的同时,进行国际化课程的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迫切需求改进现下的课程体系,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案,一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国际会计及准则方面的课程,二是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高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明了自己的义务与准则,将国际会计有关知识与先进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我国会计教学之中。[7]

3.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改进,注重个性化教学与实践教学。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但只能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不能提高学生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传统课堂封闭式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互动,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个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提供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加实践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讨论、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拥有更高层级的能力。

4.引入优秀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立拥有先进教育观念、国际化素养以及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学队伍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点,教师在传授会计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与意义,其素养与能力会对教学质量、学生个人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重视会计教学师资队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低素质教师进行甄别。优秀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与学识的不断更新,并且关注有关于会计学科的发展与走向,根据国际经济市场的需要来制定一定阶段的教学计划。另外,高素质的会计学科教师应该主动吸纳国外会计学科中的精华,提高自身外语沟通交流的能力与会计的实际应用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及相关活动。最后,学校也要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实践性、横向性的课题,利用业务流程设计、管理流程设计等多个课题的开发,来培养教师应用实践的能力和专业性知识,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检验教师的职业水平。

五、我校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初,为了对金融以及会计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促进人才资源的国际化、职业化,我院对经济管理学院的原有院系进行了改革,将金融系与会计系统一设立为金融学院。但我院多年来以农业类综合人才为培养重点,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受到局限,想要不断提高会计人才培养水平只有改进原先的培养模式,注重人才的国际化、职业化与小众精英化,使得会计人才能够符合市场的变化。我院也以实践为基点,将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与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紧密结合,深入探究与我院人才培养现状相符的国际化、职业化教育新模式。

管理会计师公会(CMA)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管理会计师组织,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创始成员之一,该公会以审计为主要工作内容,对企业的会计以及经理进行认证。CMA之所以能够提供全球最具权威性的高端财务职业资格认证是因为该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不断改进其认证标准,为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经营的开发与研究出谋划策。例如在认证的过程中,CMA不仅重视申请认证人的财务技能,更重视申请认证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与制定战略决策时能力的发挥,该公会认为财务与经营决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申请认证人要拥有制定战略决策与掌握财务技能的双重能力。足以可见,CMA与国内外会计组织在会计师能力培养与个人发展认证上有着极大的差别,CMA认为合格的管理会计师不能仅仅掌握一般性的会计知识,更应该以财务技能与财政数据信息为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意见,通过全面预算、财务分析、风险与绩效的防范与评估来促进企业战略性经营。CMA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基准,以培养商业学院或会员为方向,而并非只是单纯的会计从业人员,它将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综上所述,CMA在国际众多会计机构中具有其特殊性,它能够加大管理会计,通过制定更多的管理项目和策略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CMA的人才也走向了全球,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会计资格证成为他们的敲门砖。因此,CMA教学的经验与大纲都值得借鉴的成分。

但是我校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够全部引用CMA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大纲,应该在开设基础课程之外,引入其进行提高性教学。CMA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人需求,培养国际化、职业化的人才,还具有中英文两种不同的考试语言,为职业认证提供了保证。另外,我校应该注重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制定实践方案与策略来加强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创新学分的增加、实践必修课程的增设以及实践导师制都是有效的方案,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财务实际管理、处理状况的了解。校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到企业运作的规范,培养其综合能力。为了促进会计人才的国际化与职业化,校方还可以主动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合作,借助这些企业的力量与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工作学习态度,共同制定会计实践人才培养计划。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有助于学校在会计人才上的培养,还有助于人才输入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 陈艳.试论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经济师,2006,(5):103-106.

[3] 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11,(4):36-38.

[4] 孔锴.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9,(2):15-18.

[5] 李灵稚,胡雪.对我国高校培养国际通用人才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17-20.

[6] 申渝.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J].中国人才,2012,(9):4-6.

篇9

2010 年以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的指引下,我国学前教育呈现出多元化与飞速发展的态势。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包括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们越发意识到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这给学前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原有的幼师队伍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幼儿机构对具备幼师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毕业生越来越青睐。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高等本科院校之一的独立学院,必须通过对学生开展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与实践,让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成为社会适应性强、胜任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构成

为了建设幼儿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于 2012 年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号文件。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是幼儿教师培养、准入、培训和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标准对幼儿教师能力的要求,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在环境与互动中学习知识和发展各方面能力,因此,教师是否具备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教师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包括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一日常规生活的组织和保育的能力。幼儿的年龄与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与其他层次的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保教结合。幼儿园教师需要懂得合理科学地安排幼儿园一日的生活,保障幼儿健康地成长。《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这方面的能力做了以下要求: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遇到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3.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他认为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培养高尚品德,使脑筋敏锐。因此,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能力做出了四项基本的要求: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能力。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其价值在于最大限度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育活动也是如此。《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提出了几点要求: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5.科学合理地评价和激励幼儿发展的能力。教育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的功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幼儿,能促进他们发现缺点,发扬优点,促进他们获得进步的能量,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评价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6.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教育是一项与人交往的活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7.反思与发展的能力。幼儿是不断成长与发展的个体,幼儿园教师也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发展的特点,根据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挑战教学策略,对本职工作进行反思和创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反思和发展能力做出了以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提高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学生进入大学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认同与热爱,这是他们未来四年学习与工作最大的动力。首先,可以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不同形式渗透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理解;其次,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环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最后,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通过直接对幼儿园生活的观察与深入了解,加深他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性认识。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另一类是专业技能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对于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打破传统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如果以理论讲授为主,容易出现内容抽象空洞,脱离学生已有经验与幼儿园教学实际,难以学以致用。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学生讲授、分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与反思,并且尽可能地提高实训室的有效利用,可以在模拟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

3.建立“全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建立“全实践”教学模式,现场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一体化,贯穿大学四年,全面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形成。

(1)现场见习。每学期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见习,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环境布置、教材教法、主题活动、活动区域等,使学生全面了解学前教育,增强做一名幼儿教师的感性认识,明确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见习可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既巩固了教学内容,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短期实习。制定社会实践调查表,让学生把寒假和暑假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短期实习。在经历学校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后,学生带着已有的专业知识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短期实习,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生活,观察、了解、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从实践感悟中发现自身不足,获得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3)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为期两个月左右。顶岗实习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的检验与实践,是学生为即将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的一种热身与体验,是对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查漏补缺。顶岗实习还可以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既拓展职业能力,展示个性和特长,增长才干,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专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

4.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升专业能力

独立学院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一种倾向于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显著特色。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通过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升专业能力。

一方面,在课程的职业知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为切入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教学与训练方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

另一方面,增加校内的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实训教学与实习基地的见习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实训室的仿真教学与幼儿机构的真实体验,可以让学生全面地熟悉学前教育的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情感,领略职业精神,提升职业技能。

最后,引入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幼儿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营养师、高级保育员等。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热爱、投入等坚定的职业信念,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篇10

一、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

1、为提高我科护士总体业务水平,自__年1月起,每周晨间坚持专科理论学习,每月底坚持专科理论小考试,每季度坚持专科理论统考,已奖惩制度来对护士进行约束,达到预期目标。

2、护士每月轮流进行理论主讲,其目的加深并巩固个人理论知识,树立个人自信心,提高个人语言表达能力。

3、每月进行一次实际操作培训,要求人人过关,考核分数纳入该月奖金的审核。

4、按时、按质量完成护理部安排的各种理论学习、实际操作任务。

5、积极参加医院组织培训的各项业务知识,以拓展业务知识、提高自我能力为主的原则进行学习。

二、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1、按要求完成科室病区“一条线”,以病房照明灯无损坏、地面无水渍、卫生间无异味为原则对整个病区进行监督与管理。

2、坚持晨间湿式扫床、中午床单位统一整齐,病房固定物品定点放置。

3、每周更换一次床单位,有血渍、潮湿必须立即更换。

4、每日责任护士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头柜一次,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挡、床头、护栏、中心供氧设置一次。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每周一按时更换消毒液,周二护士长进行检查。

2、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及各项感染的发生,增强护士的无菌操作观念。

3、减少治疗室人员走动,养成入室戴口罩的良好习惯。

4、配置药物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5、穿刺失败,再次操作时必须更换针头,严格消毒。

6、每周安排卫生班,对卫生死角进行打扫。

7、做好病区终末消毒工作。

四、加强护士责任心

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

2、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首先要从各护士的心里抓起,增强个人的责任心,剖其重要性及护理安全与个人福利挂钩进行约束,减少差错事认真仔细完成每项工作。

3、工作完成的真实性,当班护士必须认真准确的对住院病人进行各种生命体征的测量绝胡变乱造,针对此类现象将严惩。

4、中夜班实施坐班制,并定时巡查病房,防止特殊事件的发生,针对疾病变化及特殊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值班医生,做好沟通进行处理。

5、对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行分析总结。

6、定期组织学习,加强责任心的培养。

五、做好医护沟通工作

1、与医生进行沟通,做到“不懂就问”、“不清楚就问”、“不明白就问”。

2、尊重医生,做到一切已病人利益为原则,进行沟通处理。

3、医护之间做好配合,争取为病人做到的诊疗护理工作。

4、团结一致,积极进取。

六、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1、每日检查护理文书及静脉输液单的完成情况。

2、针对特殊疾病的护理文书书写,将由护士长在场指导书写,每日定期开会,对好的护理文书进行讨论,已逐步提高大家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护理文书的规范性。

3、认真仔细按医嘱进行护理记录。

4、按时、按质上交出院病历。

七、提高服务水平

1、做好科室新入病人的接待工作,微笑服务,认真宣教。

2、责任护士定期进行相关疾病健康指导。

3、认真为患者解答各种难题,做到尊称不离口。

4、为出院患者做好饮食指导、用药指导。

5、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2022年度员工个人职位工作计划2第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会计人员1至2人,加强力量,增强院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的控制分析力量,进一步加强院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将院的财务基础工作进一步做实。

第二、增强财务计划的管理,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与控制,加强财务事先参与决策工作,从源头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医院财务工作计划医院财务工作计划。

第三、进一步加强财务日常监督工作,从全院的每笔收支入手,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财经政策,保证院财务工作的真实、完整,维护我院的整体利益。

第四、进一步加强与财政、物价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为院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为院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力争我院利益化。

第五、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力争做到财务票据计算机管理,从源头加强收入的管理,进一步加强财务支出的审核工作并严格执行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按以收定支,先收后支,收支略有节余的原则控制、使用好有限的资金,使院的每一分资金都发挥的财务效益。

第六、进一步加强院内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严格按部门职责做好本部门的工作,发挥财务部门应有的作用,为领导分忧、解难。

第七、加强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做好勤俭节约、增收节支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人员既当家又理财的财务意识,推动院整体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八、做好日常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和其他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的核算工作,努力做到不出差错。做好与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工作。

第九、进一步处理好医院历史遗留的财务事项,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2022年度员工个人职位工作计划3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人事制度改革是方向、是出路,改革要面临许多困难,但不改革,将会有更大的困难出现。护理部首先要明确这一观点,找准合理的定位,“跳出护理看护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改革。应当好领导的参谋,为领导提出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取得领导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利用多渠道形式向护理人员讲解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思路及发展趋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消除不满情绪和抵触心理。以改革为契机,使全院护理人员既有紧迫感,又有危机感;既树立竞争意识,又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优化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二、抓好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队伍素质

全院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先天不足”已成为我们不断求学的动力而非阻力,树立自强、上进、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精神,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来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逐步把目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转变为以专科、本科为主体的护理队伍。护理部将采取多种渠道,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

1、鼓励中、青年护士参加自学、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到年底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护士人数的55%。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护理本科、研究生学习,到年底本科学历人员达6人。

3、选送护理骨干到省内外短期护理知识培训班学习,以管理知识、专科知识进展为主。

4、坚持每月在院内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

每月科内业务学习1-2次,护理查房1次,操作培训等。护理部重点要规范护理查房,提升查房质量,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三、护理质量管理是核心,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1、护理单元推广护理工作量化考核。

护理部拟定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采用工作量,工作质量和质量缺陷相结合综合考核。各护理单元认真组织实施,进行考核,通过工作量化考核促使护理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2、以过细、过精、过实、过严的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

护理部将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3、坚持三级质控组每季、月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及时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对检查出的结果进行排名次,形成科室间的相互竞争,年终护理质量前三名的科室给予一定奖励,连续两年后三名的科室予以惩罚。

4、护理部针对__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性修改单项考核扣分,加大考核惩罚力度。

5、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疫源地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

四、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应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1、护理部做好宏观管理,补充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抓好各层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继续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护士长做好微观管理。

坚持毒麻药品、抢救药品、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 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形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五、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通过学习,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纠正和克服过去的病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护理做法,应全盘考虑,综合计划,集医院、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对病室实施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的系统护理。

2、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3、5.12国际护士节举办“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方便病人”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转变护理人员思想观念,变病人要我服务为我要为病人服务,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

4、在全院开展评选服务明星活动。

六、加强护理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1、全院各护理单元实行弹性排班。

护理部制定弹性排班实施办法,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全院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无需要时即休假。

2、护理管理者应增强经营管理意识,护士长应与科主任一道共同动脑筋,想办法,改变科室收入构成结构。

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护士长既是决策者,也是参与者,应对科室物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认真、准确的统计,做到计划与控制,核算与分析并存,逐步摸索出科室成本消耗的规律性,使科室的医疗成本既合理又科学既低耗又有效;既减少病人负担,又增加社会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个人收入。

七、护理各项指标完成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85%(合格标准为8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80分)。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

9、年褥疮发生次数为0(除难以避免性褥疮)。

2022年度员工个人职位工作计划4为强化档案法制意识,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拓展档案工作新领域,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根椐市档案局、市卫生局的要求,结合本系统的实际,现就做好__年档案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强化领导,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建设先进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的任务,切实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不断优化档案工作发展环境

深入开展《档案法》宣传教育。加强档案业务学习,提高职工的档案业务素质;首先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使大家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档案人员要坚持经常学、自觉学、熟悉和掌握档案知识,增强以法治档意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单位政治学习计划,增强单位人员档案法制意识。

三、强化管理,明确任务,积极推进档案规范化建设

一是完善档案室管理。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和运用档案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结合本单位档案室的实际,增添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安全。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即:立卷归档制度、工作职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学习制度、工作程序、查借阅档登记簿等,形成档案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明确具体任务、目标和要求;同时,按照市、区档案局的要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血吸虫病防治站、区妇幼保健院、区二医院、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__滩镇卫生院、__街道卫生院、__镇卫生院、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单位的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要顺利通过市、区档案局的复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规定标准。

今年档案工作任务重、要求严、标准高,各单位领导必须按要求及时做好整理、归档、鉴定、分类、编目、排架、入库,做到管理规范,利用方便。同时,配合卫生的各项改革管理工作,以积极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做好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树立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切实抓好档案规范化管理,把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今年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实现单位档案管理提档晋级的目标。

2022年度员工个人职位工作计划5一、在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领导和科主任业务指导下负责病区护理行政及业务管理。根据护理部及科内,制定本病区,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实施病区的科学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科学排班;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各种仪器、设备、药品、布类、家具管理;护理员、卫生员的业务管理等。均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美观。

三、督促护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质量考核,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事故。

四、全面掌握本病区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参与重点患者的床头交班;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及抢救患者的护理,突出辨证施护,并检查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及措施落实情况。

五、随同科主任查房,参加科内会议及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疑难病例与死亡病例讨论。

六、组织落实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技术训练,检查指导护理人员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

七、组织本病区的护理查房与护理会诊。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护理科研工作。

篇11

一、背景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就业率不足四成,心智障碍者就业率更低。我国的智障人士约有554万人,其中有较好工作能力并处于就业年龄段的占43.99%。广州市智障人士约2.8万人,处于就业年龄段(20~50岁)的约1.23万人,其中只有约2%实现正常就业。即使有32%的心智障碍人士找到了就业的“挂靠单位”,但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在那里工作,企业只负责买社保、发工资,有的还没有工资。超过四成的智障人士希望得到工作,超过六成的家属希望智障人士能够正常工作。

广州市一直希望在残疾人就业方面走出有效路子,自2007年出版《广州残疾人服务模式研究》以来,先后涌现了康园工疗站、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广州市康智乐务中心等智障人士职业康复机构,使智障人士有更多渠道融入社会,而社会接纳情况也大大改善。调查中,正常就业的大部分是近两年才出现的,而且这个比例(2%)也将继续逐步提高。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在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民非企机构对就业年龄阶段的轻中度成年智障人士,在提供职业康复训练的同时,开展辅就业的服务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行和有效的就业途径,可大幅度提高成人智障人士的就业率。

二、广州市康智乐务中心的服务模式

广州市康智乐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下属的残疾人服务机构,于2006年4月筹办并投入服务,2007年8月办理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注册登记,2009年4月领取了由广东省、广州市残联颁发的“广东省集中安置残疾人机构证书”,成为广州市社会福利机构的单位成员。中心在“乐助社群、竭尽所能,务实进取、回归社会”服务宗旨的指导下,探索轻中度成年智障人士职业训练与辅助就业结合之路。

(一)服务途径

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来自特殊学校的毕业生,也向社会招生。智障人士的内外因导致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限制,逐渐成年之后,学校已经不适合他们了,而义务教育所学的还不足以使他们在社会上自立。因此,学校和社会中间的承接层就非常有必要了。没有这个中间层的存在,大部分智障人士的人生就会出现社会化的“断层”。

中心从一开始就探索“职业康复+辅助就业”的服务模式,通过就业培训、岗位实训,采取保洁训练作为康复手段,辅以社交康乐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心理辅导等服务,提供职业康复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提升智障人士的综合能力,实现“职业康复”的目标。

辅助就业则由岗前培训、岗位实训和辅助就业构成。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服务。第一,整合社会就业资源,承接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区域保洁业务,让智障人士的辅助就业训练成为现实。这个业务的承接有赖于相关单位的信任和爱心,也让智障人士在导师的辅助下实现就业。在接近7年的服务时间里,中心共服务智障人士约200人。目前中心在训智障人士80人,其中辅助就业22人,岗位实训45人,岗前培训13人。第二,除了辅助就业,当有合适的机会,中心会联接双方,推荐公开就业,近年来共成功推荐就业15人。第三,如果一个智障人士不符合辅助就业及推荐就业的条件,或者对中心提供的两个选择都不接受,则可以把他们转介到相关机构,例如进一步学历教育的职高学习班、工疗站和展能中心等,这些都是中心服务网络里重要的节点。

(二)服务模式

1.职业训练与身体康复相融合。指训练和康复不是毫无联系的两个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同时进行。通过保洁训练带动脑神经活跃,有利于智力康复;智力康复又有利于降低训练难度,提高训练的质量。

2.职业康复与辅就业相配合。指职业康复和辅助就业之间是有机结合的,在训练阶段的智障学员有机会进阶到辅助就业阶段,辅助就业阶段的智障学员也有可能需要回到训练阶段接受再培训。这是由智障学员状态的不稳定性决定的。针对辅助就业,中心成立了“毅志服务队”,并细分为四个分队,队员主要是由辅助就业阶段学员构成,在实训岗位进行“就业”,由相应的职业导师进行个别指导(一般导师与学员的比例是1:6)并享受专门的服务津补贴。当学员能力不适应岗位要求时,经过评估确定之后,就要退出毅志服务队,且待遇也相应降低。这也是模拟社会竞争的一种模式,让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慢慢适应这种竞争,不同的是他们面对的是一种相对包容的态度。

3。短期与中长期训练相结合。特指中心设定的训练阶段:适应期(1个月)—岗前培训期(半年)—岗位实训期(半年)一辅助就业期(因应阶段评估结果而定)。这四个阶段是逐层递进的,时间跨度有长有短,一般来讲,智障学员必须循序渐进地完成这四个阶段。但是,个别能力比较强的智障学员,中心会根据实际情况作特殊处理,允许其跨阶段训练。短期与中长期训练相结合,可以客观地评估智障学员的训练,有利于及时调整智障学员的训练方案。

(三)社会工作的介入

1.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事业的三个理论。第一个是正常化理论,即去标签化。中心服务的是轻度和中度智障人士,他们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和自理能力,不希望别人以弱者的视角看待自己,所以社工会尽量帮助他们获得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第二个理论是社会支持理论,支持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第三个理论是优势视角理论。社工会通过行为矫治和心理暗示,强化智障人士的优点,弱化其缺点,使受训者慢慢改变其原有的认知习惯及思维方式。

实践才能出真知,内部训练是基础,“走出去”才是最终目的。如前所说,中心要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智障人士走出家门,最怕的就是与人交流,因为缺乏信心和经验,容易被认为行为和言语“不合时宜”,被指责后更害怕,进入恶性循环。中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增强学员的自信心,然后才是教学员正确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

增强自信心,不断的成功和鼓励是最关键的。中心鼓励学员:一次与陌生人谈话是成功,一次独自出行是成功,一次服从指挥的活动参与过程是成功。一次坚持是成功,一次助人是成功……此后,学员就不再觉得面对陌生人是一种困难了,也不再觉得所有人都在嘲笑他了。

一次否定,可以把数十次的肯定抹掉。因此,中心一开始不能安排学员太难的任务或者到过于开放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学员应对挫折的教育,把可能发生的不愉快情形事先告诉他们,引导他们找到调整心态的方法,相互支持,用集体的力量抵消压力。多次实践以后,学员就慢慢学会自己处理问题,正确面对困难。

例如,小华刚到中心参加训练时,十分不自信,需要母亲接送,还经常生病。经中心评估,其综合能力在受训者当中是比较好的,让其参与新班的管理,参与特奥活动的组织工作,外出活动时也担任组长协助导师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慢慢恢复了部分自信,重新为自己定位,心态越来越正面,也敢在纪录片中讲述自己的过去,直面曾经的失败。在2011年7月20日全国特奥日庆祝活动中,在广州塔下,她面对广大观众,代表残疾人上台发言,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完全展示了出来。经过5年的训练,小华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在2012年8月,小华在广州早八点食品有限公司(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实现了公开就业,担任保洁工作。从中心跟进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小华在该公司的工作得到了主管的认同。

2.社工介入残疾人服务的价值理念。残疾人社会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并具有社会发展功能,一方面,相信残疾人士具有进步成长的能力,给予服务对象安全感和尊重感;另一方面,为残疾人争取应得权益并通过专业的服务方式,为他们联接社会资源。社工引导智障人士认识到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性,并学习使用社会资源。例如,对于广州图书馆开放网络图书阅读服务,智障人士可能就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但从未过去享受,这时社工就有责任告知及带领他们获得享受这类服务的能力。另外,社工也组织小组、社区活动和开展个案服务,提升残疾人使用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四)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建立

1.广泛联接高校志愿者组织,吸收社会热心志愿者,建立中心的志愿者库。目前与中心有志愿服务关系的志愿者组织有6个,同时活跃在服务一线的志愿者超过100人。有部分学生毕业后,仍对中心工作热情支持,甚至有部分志愿者与智障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直保持联系。

2.开展“最佳老友”活动。“最佳老友”发源于美国,通过我国香港引入内地,倡议一个残疾人与一个普通人建立友谊。中心于2012年7月正式成为国际“最佳老友”中国授权分机构会员单位。按照专家的指导,中心为部分智障人士物色了自己的老友,他们定期联系,共同参与“最佳老友”有关活动,广交港澳台老友,并以电子邮件、通信、结伴出游等形式,形成了稳固而又独特的“残健友谊”。

3.案例。服务对象小安(化名),性情较为特别,他很关心别人,但别人都不喜欢他的关心,因为他太热情、嗓门大,有不顺心的时候就会很暴躁、发脾气,虽然他是对自己发脾气,但已经给其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中心保洁服务中,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投诉。我们尝试过不同的办法,也与家长合作希望可以帮到他,但收效甚微。但当志愿者出现在中心的时候,小安就表现得很好,彬彬有礼,应对自如(也发生过因志愿者疏忽导致他发脾气的情况)。社工分析,小安是因为在家庭中得不到关注,所以在中心经常表现突出,希望得到大家的注目,但由于把握不好度,情绪控制不得法,所以才造成现在的情况。中心安排小安参加“最佳老友”活动,为他物色大学生老友志平,并指导志平制定与小安的交友计划。通过半年的尝试,现在这对老友相处融洽,小安的情绪控制得到很大改善,也愿意服从中心导师的指令。而志平也表示,通过与小安的相处,发现智障朋友的很多优点,自己也更有动力去面对社会压力。

(五)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从根本上来讲,家长也是中心的服务对象,因为中心的服务对象就是家庭中的一员,孩子产生问题,家长多少有影响因素在里面。同时,中心对智障人士的训练和教育,都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否则会事倍功半。中心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从服务理念到服务程序,再到定期与家长沟通训练情况,双方合作一直愉快。而家长也对中心工作给予极大的支持,首先表现在愿意把孩子送来中心训练,因为中心主要以保洁为训练手段,是要吃苦的,但家长也认可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质。也认可中心的团体活动模式。其次,表现在中心有需求,家长都支持,例如在写文章时需要素材,家长都愿意提供;需要开家长会,家长再忙也抽时间来参加;孩子需要外出活动,家长从不说“不”,给予中心极大的信任。

三、服务模式的运作成效

(一)得到广州市政府、广州市残联大力支持

智障人士职业康复训练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残联前主席邓朴方亲切接见了智障学员,鼓舞了智障学员的士气;省市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先后到中心调研,并对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各服务承接单位对智障学员保洁服务的认可,坚定了辅助就业的信心:中心将保洁服务的收入用于发放辅助就业智障学员的劳动津贴和社保补贴,让智障学员的潜能得到拓展的同时,也使之实现了自我价值。中心学员进行的是“密集型劳动”,普通人一人负责两个楼层的保洁,中心一到两名学员只负责一个楼层,中间还要有个导师在指导,因此,中心是很难适应市场竞争的。中心需要得到政府和残联的大力支持,在有限的条件里,为智障人士提供一个接近主流社会的工作机会,作为连接他们与社会的纽带。

(二)服务创新——创建“三个系统”

“三个系统”指的是智障学员招募评估系统、职业康复训练服务系统和训练后续跟踪系统,这是环环紧扣、逐层递进的三个系统。

1.智障学员招募评估系统。这个系统在开班前发挥作用。中心的智障学员,主要来自广州市内5间特殊学校、社区康复机构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中心举办训练班之前,会通过互联网、现场推介会、中心开放日等形式进行招募,有意愿的智力残疾人及其监护人可与中心预约评估,评估一般由社工、训练导师和医务专业人员参与。中心现行使用的评估工具为评估套表,包括监护人填写的《公共区域保洁员训练班学员申请表1》、申请人填写的《公共区域保洁员训练班学员申请表2》和工作人员填写的《公共区域保洁员训练班申请人综合评估表》、《申请人基本情况表》、《公共区域保洁员训练班申请人评估结果》等5份表格。通过这个评估套表,可以更科学、客观地选择服务使用者,提高服务效率。

2.职业康复训练服务系统。提到残疾人康复,多数人能想到的都是身体机能及功能恢复性训练,例如肌肉的锻炼、辅助器械的使用等。智力残疾人比较特别,不是直观的肌体功能障碍,没有直接的康复训练方法。残疾人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社会,而工作是人们参与社会的最直接途径,因此,对于成年的智力残疾人来说,选择职业康复是比较现实的做法。智力残疾人在进行职业技能学习的同时,通过肢体活动而带动脑神经活动,从而刺激智力发展。中心根据智力残疾人的能力和市场需求,采用保洁职业训练作为康复手段。训练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位实训两个阶段。

3.训练后续跟踪系统。这个系统是延续,主要应用于公开就业的智障学员以及已转介的智障学员。智障学员成功公开就业,是其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如何处理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如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工作挫折等,是智障学员能否在主流社会生存的关键;同样的,转介到其他机构的智障学员也要面对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而应变能力正是智力残疾人所非常缺乏的。这就需要有人从中充当协调者、引导者的角色了,训练后续跟踪系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该系统主要由社工、心理咨询师和训练导师运作,他们定期通过电话联系、探访等形式与智障学员及其家属进行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智障学员在服务单位的工作情况,指导智障学员处理面临的困扰和问题,较好地缓解了他们的压力,促进他们就业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再次退出主流社会的情况。

(三)解决了智力残疾人的安置问题

上文提到,中心作为智障学员与社会的中间层,为他们提供了过渡平台。职业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智力残疾人学习专业技能,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胜任简单的工作岗位;辅助就业让他们有机会“实习”;而训练之余,还辅以素质拓展训练,帮助智力残疾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应对职场生活中的种种社交状况。能力好的智力残疾人可以被推荐公开就业,或者是参加辅就业。

中心设计了《学员意见征询表》和《家长意见征询表》,邀请了61名学员(部分学员由于能力问题无法参与调查)及87名家长对本项目进行满意度测评,了解学员和家长对中心工作的意见,以便中心及时跟进问题,为学员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学员和家长的意见汇总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职业康复训练班的开办,得到智障学员及其家长的普遍好评;训练课程实用度和总体评价分别获得了95.1%和100%受训智障人士的好评,训练安排和服务规划分别获得了家长89.7%和95.4%的好评,68%的家长认为已达到预期目标。鼓励智力残疾人参加训练学到保洁技能,获得训练津贴、补贴,解决了学员部分的日常生活开销,培养了智力残疾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服务创新——试行“三三三”制养老保险计划

智障学员在中心接受职业康复训练服务,不但减轻了家属照顾智障子女的精神负担,而且智障学员本人也得到成长。能力较好的达到辅助就业水平的智障学员,训练所得的津补贴能够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可以说,智障学员现阶段的生活状态是不错的,但是进入中老年、父母不在的时候,谁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这是智障学员家属和中心都十分关心的。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也明确地把它纳入“普惠”政策的范畴,但以现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普惠”恐怕短期内难以实现。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心独创性地提出了“三三三”制养老保险。中心鼓励智障学员购买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费用由智障学员、家属和中心共同负担,即智障学员拿出部分训练津贴,负担1/3的费用,家属支持1/3,中心出资补助1/3。通过这个计划,解决了智障学员的养老问题,减轻了家庭负担,解决了家属的后顾之忧,并且让智障学员参与到计划中,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自豪感。据统计,本计划共有21位智障学员受惠。

(五)寓教于乐

中心主要服务内容是职业康复训练和辅助就业,但中心希望服务对象能以正面的态度和状态去面对,“康智乐务”这个名字就体现了一种愿望和态蔓,希望受训者能在训练中得到快乐,在康乐活动中进步。“乐”字主要体现在文体活动和社会交流之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服务对象有动力去面对训练生活。

按照正常化理论,中心在对待智障人士的态度上都是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没有刻意去呵护他们,在一些小问题上也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这样可以发展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在感觉到我们的平等态度之后,他们不会因为我们让他们承担更多而不快,实际上他们非常喜欢这种氛围。当然,很多准备预防工作都是做在前面的,大方向还是由中心去制定。

作为普通人,他们就有与普通人相同的各种需求,在生活与就业之余,文体活动及外出交流成为中心最常用的工具,也是智障人士喜闻乐见的。在能力范围内,智障人士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中心根据智障人士的特点,建立起了舞蹈队、足球队、篮球队、长跑队、绘画小组、手工制作小组、电脑学习班、钢琴音律角和合唱团等,还辅以文化进修班,全方位教育。这些文体活动都是以快乐为原则,而且自愿进出,但中心把筛选、练习与表演、外出交流结合起来之后,大家都热情高涨,因为对智障人士来说,就算是在教室讲台上表演都是一种荣耀。7年以来,中心为学员提供文化服务共计5500余人次。

通过这些文化服务活动,智障学员们的生活更有规律了,纪律性大大增强,自理能力、自信心在不自觉中就变了个样,身体也更健康壮实了,有时随口而出的文雅词句让人难以相信他们智力上有障碍……这些无法用数据统计,却就是中心一直想做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家长愿意送学员来中心,而学员不论天寒地冻或刮风下雨,大部分都能按时回中心参加训练的真正吸引力,因为他们在这里开心,学到很多待人接物的知识,参加了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实现他们自身价值的同时,文化内涵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四、遇到的困难及建议

(一)资金不足,中心运作受制约

中心的资金十分有限,并且来源比较单一,导致中心很多设想未能付诸行动,中心的发展处处受到制约:中心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地方需要多向外界学习,员工也需要进修提高业务素质,但是中心缺乏交流和培训经费:社会对保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始的工具已不能满足保洁作业的要求,然而中心购买保洁材料的预算有限,保洁效率难以跟上市场;还有提高智障学员训练津贴、为智障学员购买训练期间的意外保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无不关系到中心的发展,无不涉及资金,这些都被搁浅下来。

中心究其根源还是在体制内,与残疾人工疗站、残疾人展能中心类似,其背后是有政府的影子。因此,要在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方面有所突破还需要更大的支持力度。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民非企”的扶持力度,让“民非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二)缺乏理论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创新能力不足

中心经费紧张,难以聚集优质人才,更请不起专业督导长期跟进,因此在服务方面根基不够扎实。

(三)就业机会不够

大部分智障人士经过中心训练,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由于岗位不够,所以他们只能把工作细分,每个人的工作量得不到保证,更多的人只能作为“替补”存在。

(四)加快落实残疾人参与社会保险的渠道,减轻养老保险负担

目前,中心试行的“三三三”制养老保险中,机构部分从中心日常运作经费中支出,给中心带来不小的财政压力。随着保险费用不断刚性增长,要求参保的智障学员越来越多,中心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希望政府能够早日落实养老保险补贴到位,减轻智障学员、家属和中心的经济乐力。

五、努力方向

(一)拓宽就业机会

首先,争取承接更多保洁业务,或与现有服务合作单位协商提高服务费用;其次,尝试网站的宣传,方便学员公开就业信息,也使雇主便于了解智障人士;再次,可以考虑开拓其他领域的服务岗位,例如绿化、汽车美容等。

(二)加强中心服务的专业性和理论性

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缓的,而中心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人才储备,有两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社工,也有高校社工志愿者,但欠缺的是实践经验。中心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质量。

(三)积极推动、落实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需要参加社会保险以保障基本生活。目前,只有少部分残疾人参加公开就业,得到参与社会保险的机会,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方面得到了一定保障。但是,没能参加公开就业的残疾人却未能享受这样的社会保障,而他们恰恰是最需要这些保障的一群。如果政府能够积极推动、落实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相信对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能够有更大帮助,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处于新生阶段的民非企,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若能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财政支持,相信能够更大程度地分担社会事务,成为政府的助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庆,曹源。新形势下促进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3):182-183.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北京大学人力研究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拆报告[R].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47-53.

[3]广州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关于公布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通知[Z].2007:8.

[4]宋卓平.广东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创新[A].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国际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