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怎么调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宝宝便秘怎么调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

篇1

1、宝宝如果便秘了,要注意调节一下宝宝的日常饮食结构,让宝宝的食物多样化、合理化,每天都给宝宝吃一定量的蔬菜(富含膳食纤维)、水果(比如,苹果、橙子、香蕉等),如果宝宝较小,可以给宝宝做成蔬菜泥、菜粥、水果泥等样式。

2、可以适当给宝宝服用益生元固体饮料,含益生菌的饮料,酸奶等,这些营养素都会平衡宝宝体内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有效预防便秘 当然,还要保持愉快心情,平时多做运动。每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最后诊治方案以医院就诊医生为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口舌生疮,喉咙肿痛,口中有臭味;

2、脸上长红点及眼屎增多;

3、吃不进,胃口不好,小儿正常营养供应不足;

4、晚上睡不好,休息不够让上火更加严重;

上火的症状若是置之不理,宝宝很快就发展到感冒、支气管炎,让妈妈们伤透脑筋。

“火”宝宝调理法

喝配方奶的宝宝,的确容易出现上火症状。奶粉的原料是牛奶,牛奶中含酪蛋白多,钙盐含量也较高,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结成块,不易消化。另外配方奶粉是由牛奶为原料制作而成,其中添加了各种营养素,有些宝宝的肠胃不适应某种奶粉,以至于喝了奶粉后就便不出来。虽然问题不大,但宝宝又不能不喝奶粉,怎么办呢?其实学会正确调理宝宝的饮食,就能科学预防上火。

1 多喝水:宝宝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半小时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几口水以清洁口腔。有些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些果汁。如胡萝卜、苹果、梨等切成小块,放水中煮开,晾温后给宝宝喝。不同的味觉体验,也会让宝宝多喝水。

2 多吃水果:当宝宝6个月以后,各种辅食纷纷登场,果泥、菜泥要成为宝宝每天的必吃食物。苹果用勺子刮成泥状,直接给宝宝吃;香蕉具有润肠的效果,可以用勺背碾成泥,给宝宝吃。此外梨、橙子、西瓜等等,都可以成为宝宝的美味。

3 多吃粥:当宝宝能吃粥以后,妈妈可以逐渐给宝宝添加各种粥,红薯粥、绿豆粥、南瓜粥、蔬菜粥、小米粥等,这些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

4 少吃上火的食物:如巧克力、花生、炸鸡、炸薯条等,荔枝属于热性水果,有“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说法,所以小宝宝也要少吃为好。

篇3

从宝宝的生理发育来看,他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胃液酸度低,各种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因而对事物的耐受力比较差。而因为生长发育的需求。宝宝需求的营养物质又特别多,这使得胃肠道的负担比较重。消化功能时常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此时忽略对小肠胃的呵护。那么肠胃问题也就接踵而来了。比如,打嗝时有酸臭气、腹泻、呕吐等,还有的宝宝如果拉“米汤尿”和“白屎”,即排泄物呈白色,这些都是肠胃

系统失衡的征兆。

伤害肠胃“黑名单”

不良的饮食习惯

宝宝很难控制自己的小手,玩过之后也没有洗手的习惯,总喜欢把手放在嘴巴里。或抓食物吃,这样很容易把各种病原微生物吃进肚子里。而好吃拼命吃,不好吃就不吃的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也容易给肠胃增加负担。

有的宝宝特别喜欢吃冷饮或是带气的饮料。其实,过凉的食物进入胃中,很快会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酸的分泌、消化因子的分泌都会受到影响。而一些带气的饮料到了胃里面,要产气、打嗝,使得腹胀,把胃撑开。饮料中的甜蜜素也会降低胃的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肯德基、麦当劳是很多宝宝喜欢的食物,但是这些洋快餐都是高温油炸食物,其中的营养物质已经被破坏。高热量的食物对宝宝身体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抗生素

寄生于人的肠道黏膜表面的大量厌氧菌构成了人体所需的微生态环境,这些厌氧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能消化进入肠道的食物,让肠胃更好地吸收。而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在杀害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将人体正常的厌氧菌群给杀死了,改变了肠道内菌群的比例,使得进入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消化不了。宝宝会表现出肚子胀、厌食,免疫功能也随之降低。

腹泻、便秘

腹泻和便秘也会影响到宝宝的肠胃吸收功能。腹泻使营养物质无法吸收就直接排出体外;而便秘则是大便不畅,肠道内毒素排不出去。时间长了,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用药方法不当

用药方法不当,引起食道溃疡的现象,在医院消化科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服药时的饮水量太少或服药后即躺下休息,导致药物伤害食道黏膜。因此正确的服药方法应该在服药前先喝一口水,服药后再喝至少100ml的水,服药后隔5―10分钟后再躺下。

健康肠胃小卫士――益生菌

人体的“肠道”内存在很多细菌,这些细菌中既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也有危害健康的。我们习惯于将肠道正常菌群中对人体有利无害的细菌称为益生菌。别小看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小东西,它们可是保护宝宝肠胃的小卫士。常见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酵母菌等。它们的职责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肠道健康。

一般而言,当肠胃功能正常运动的时候,肠道内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处于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平衡状态。但是菌群的比例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经常改变,如,有的细菌对某类药物比较敏感,宝宝吃这些药物的时候,这些细菌就会被杀死,从而使得菌群比例失调,影响到宝宝的肠胃功能。

皮实肠胃食疗法

要让宝宝拥有一副好肠胃,从平时的饮食中加以调理是个不错的方法。保护宝宝肠胃的食疗法需要掌握“三少三要”准则。

三少

少吃油炸食物:油炸食物最易生热,热又会引起燥。

少吃生冷食物:生的动物性食物,是人体另一个细菌感染的来源,过多食用生冷食物会阻碍脾胃运转。

少吃肥厚之物:如黄鳝、泥鳅、鲍鱼等,这些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偏高,宝宝吃下后,多余的蛋白质无法消化,就积存在肚子里,引起肠子蠕动不正常。

三要

篇4

一般来说,宝宝出现便秘的主要原因是;(1) 奶粉冲调不当。(2)水分摄取不足。(3)摄取食物量过少,如喝奶量过少时,也会导致粪便残渣太少而造成便秘。当然,宝宝的饮食习惯改变、活动量增加等原因也会造成暂时性的排便不规律。

便秘与婴儿奶粉的牌子无直接的关系。有些妈妈在宝宝便秘时会试着转换不同品牌的奶粉,初时因宝宝肠胃道接受新的刺激,粪便较柔软,看来便秘似乎改善了,但在适应新的配方后又产生便秘的现象。其实改善婴幼儿便秘纳方法应该是找出便秘的原因,再针对该原因改善。

小儿化食丸 (乐乐妈 厦门)

宝宝快1岁了,前些时候也是便秘得厉害,每次大便都很费劲,有时要用开塞露,前几天由于拉不出大便,造成轻微的肛裂。后来看了中医,医生说是湿热,开了几帖中药,但宝宝硬是不肯吃。食物疗法,平时每天都有吃青菜,水果,粗粮也不断吃,白开水每天能喝500―600m1,但仍不见好转。后来我给她吃一点“同仁堂”的小儿化食丸,效果很好。小儿化食丸是中药丸,用少许水化开,1―2勺就吃下去了。一般早上吃了中午就会大便了。

多喝点开水 (添添妈 大连)

我家的添添是人工喂养的,为了防止上火,便秘,我常在奶粉中加些奶伴侣,并多喂些开水或果汁。添添现在8个多月,平时我会给他吃点含纤维索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莱,水果。我觉得对喝配方奶的婴儿不应该是润肠通便,而是要增加谷类食物和纤维素,这样,食物性便秘就可治愈。

选用奶伴侣 (格格妈 沈阳)

篇5

便便正常时:宝宝的便便正常,肠道内的菌群也是正常的,它们按部就班地工作,保持便便通畅,没有菌群失调的现象,宝宝的免疫系统也得到正常运行,宝宝的身体很健康。

便秘时:宝宝便便干,可能是肠道内的菌群数量少。而宝宝便便费劲,他不愿意拉,会使便便停留在肠道内的时间更长,这样便便更硬,肠道的菌群也会更少,对免疫力也会造成影响。

腹泻时:宝宝腹泻,会使肠道受损,肠道里的菌群自然也会受损,进而影响宝宝的健康。

然便便与免疫力息息相关,细心观察宝宝的便便,在宝宝便秘、腹泻时好好照顾宝宝,让他的便便尽快恢复正常,就是保护他的免疫力,让他能够更健康。

读懂便便里的潜台词

宝宝的体质有强弱差别,所吃的食物种类、数量各有不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有好有坏,这些都会对宝宝的便便产生影响。便便的颜色、性状、夹杂物、气味,宝宝便便的次数、时间间隔以及排便时感觉的舒适程度等,显示出的是不同的潜台词,告诉你宝宝身体状态的健康信息,学会读懂它很有用。

1 岁以内的宝宝

便便稀,次数多:主要是吃母乳的宝宝会出现这种情况,每天排便 4~ 6 次,而且便便比较稀,甚至还有像黄水似的,只要宝宝的体重增长正常,精神好,情绪好,就不是便便异常,不用给宝宝吃药来改变。

便便干,有乳块:吃配方奶的宝宝多为这种情况,便便大多成形或偏干,呈淡黄色,量多,味臭,含有乳凝块较多、较大,每天排便 1 ~ 2 次,有的宝宝甚至两三天才排便一次,容易出现便秘。

半岁以后,宝宝吃的辅食越来越多,便便的形态也会越来越接近成人,便便黄而软,基本为一天一次。

1 岁以上的宝宝

如果便便清而稀,没什么臭味,说明宝宝的脾胃虚寒。便便浑浊、偏干,臭味重,放屁多而臭,说明宝宝有内热。如果便便酸臭,就像坏了的醋,或十分腥臭,像臭鸡蛋,便便中还夹杂有较多的未消化的食物,可能是宝宝吃多了,肠道负担过重,消化不了。

便秘,不要轻易用泻药

不同的宝宝,便便次数会有不同,有的宝宝 1 天 1 ~ 2 次,有的宝宝 2 ~3 天才有 1 次,这都没关系,只要宝宝便便时不痛苦,不哭闹,便便也不干结,就是正常的。如果宝宝 2 ~ 3 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 1 次,而且便便很干,不容易排出,每次便便都哭闹,那就是便秘了。宝宝排便不好,首先要找出原因,帮宝宝改善饮食、生活习惯,逐渐养成按时排便的规律:均衡饮食,多做游戏、运动,经常给宝宝喝些能生津、润肠、通便的果蔬汁,如梨汁、香蕉汁、甘蔗汁、萝卜汤等。宝宝还小,如果出现便秘,可以临时用开塞露来通便,但不要轻易用大黄、番泻叶等止泻药。另外还可以用一些自然疗法来帮助宝宝通便。

按摩小肚肚:宝宝排便费力时,围绕肚脐做顺时针按摩,可加快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萝卜汤:白萝卜、青萝卜或萝卜苗洗净切好,用家常的方法煮汤,具有下气、通便的功效,适合食量过大的宝宝。

松仁粥:白米粥煮熟后,加入少许研碎或拍散的松仁,再煮一小会儿后关火。这种粥具有养胃、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体质较弱、胃口较小的宝宝。

便便稀,调胃肠

有的宝宝胃肠比较虚弱,平时胃口差,饭量小,便便次数较多,而且便便较稀,不成形,这样的宝宝容易反复感冒。通过饮食的调理,可以慢慢增进宝宝的胃肠消化功能,肠道功能正常后,宝宝的抵抗力也会得到提高,体质得到改善。

如果宝宝不满 1 岁,要在辅食上调整。加喂辅食的步伐要慢一些,辅食要软、碎、烂。1 岁以上的宝宝,食物也要软烂、清淡些,不刺激,不油腻,品种丰富,食量要适中,米汤、菜汤、 苹果汁、酸牛奶、鸡蛋羹都很适合这样的宝宝。

2 款补养胃肠的食谱

红枣米粥

篇6

答:中医可以对宝宝的的体质进行诊断,并根据其体质特点采用有效的中药干预调整。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婴儿湿疹的发生发展主要和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对婴儿护理不当相关。临床实践也证明,有很多患儿患湿疹都与其饮食不当有关,因为很多宝宝都会对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所以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应避免鱼、虾、蛋等这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另一方面在宝宝日常护理中家长要多注意,让宝宝有一个干净、干燥的环境也很重要。

2.我的宝宝3岁了,大便不好,三四天才拉一次,我们很担心他的健康,请问长期这样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答:宝宝的胃肠功能比较弱,三四天一次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的话有可能导致便秘。如果大便不能及时排出,时间长了会在肠道产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质从而降低宝宝的免疫力。同时,如果宝宝长期排便不畅,会引起以后心理上对排便的抗拒,容易形成习惯性便秘。所以要引起足够重视,在饮食上多给宝宝作调理。

3.我的宝宝长得比同龄的宝宝瘦,因为他不太肯吃饭,平时对食物没有什么食欲。我们大人该怎么做?

答:宝宝产生食欲不振现象时,妈妈应先注意是否有以下的情况发生:1. 微量元素缺乏。2.宝宝可能因为身体不舒服、口腔疾病等。3.不良习惯和饮食安排,比如平时已养成吃零食习惯,或者用餐的时间不规律以及饭前饮用过多的牛奶、果汁等饮料,都会让宝宝吃饭的时候食欲不振。如果宝宝运动量不足的话,也会引起食欲不振。平常注意给小孩补充微量元素,治疗上可以服用健脾开胃的药,增强小孩的脾胃功能。

4.宝宝睡觉的时候一直要出汗,经常是一身汗,衣服都湿透了,这样下去孩子容易着凉,而且出汗太多是不是对身体也不太好?

篇7

1

让宝宝不吃或者少吃辛辣或者性温而燥的食物

对于小宝宝来说,最好给他吃母乳。母乳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大一些的宝宝也要注意他的饮食,如果吃辛辣食物就容易上火,因为辛辣食物本来就属热,多吃了容易助长脾胃的阳热之气。

2

给宝宝少吃油腻的食物或者肉类

道理其实和饮食过量差不多,肉食过多,能量也会高,相当于饮食的量多了,引起脾胃蕴热。“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这句俗话有一定道理。所以给宝宝吃肉类要适当,只要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即可。

3

别让宝宝吃得过多、过饱可以用能量过剩来解释这个问题。人体需要的热量是一定的,如果给宝宝吃得过多,过剩的能量就会在体内郁积而发热。大家常说的食积发热就是这么来的。

4

让宝宝多喝水

如果宝宝运动量大,喝水少,也容易导致上火。这种表现为虚热,常常手脚心发热,量量体温也不高。有时较大的孩子看电脑、看电视、玩手机时注意力过于集中,而这时如果喝水量少,也容易导致内火。

5

宝宝遇到挫折时,及时帮他疏通,避免他经常生气、心情不好

宝宝好奇又好动,每天在探索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妈妈应该适当放宽限制,给他一定的探索自由。当宝宝遇到困难哭闹时,妈妈也应给予他发泄情绪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允许他哭闹,让他释放不满和委屈,而不是着急地去哄他,不让他哭。如果他经常脾气急躁,易发怒,爱摔东西,憋得面色通红,就容易导致心火和肝火。

6

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

如果宝宝经常晚睡,阳热之气不能及时运化,容易导致心火、肝火的旺盛,出现晚上爱踢被子、睡不安稳等相应的症状。所以,最好让宝宝在晚上10点钟之前上床睡觉。

7

别给宝宝捂太厚、穿太多平时宝宝衣服的厚度和大人的厚度保持一致就可以,如果经常给宝宝捂得太多,宝宝脸比较红,经常出汗,也会导致宝宝上火。

8

怀孕的妈妈或者正在喂母乳的妈妈,保持好心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孕妈妈在怀孕期间经常发脾气,心情不佳,经常食用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体质偏热,对胎宝宝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宝宝生下来之后,也经常是阳气比较足,焦躁易怒,爱长口疮,经常上火。喂母乳的妈妈也是一样,如果不注意会通过乳汁影响宝宝的体质,导致宝宝也经常上火。

Tips

天气和季节影响也容易导致宝宝上火

人的身体的成长来自于自然提供的食物,所以中医认为有什么样的天气就容易出现相应的病证。比如到了春天,就容易眼睛发痒发红,这就是有肝火。夏天天气炎热,这个时候就容易上火,大家常常感到心里很烦躁,就是有心火的表现。到了秋天,就容易口干舌燥,容易有肺火。到了冬天,就容易便秘,这是有内火。

宝宝上火细分辨

篇8

排便困难时可表现出一些特征性的姿势,如踮起脚尖,双腿僵硬,背向前屈,双手紧紧抓住身边的家俱。稍大一点的患儿常一个人躲在厕所或另一房间,半蹲着使劲抖动身体,排便持续很长时间。约有50~86%的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时疼痛,6%有血便,另有一些有排便不尽感,一些患儿会因此而出现肛裂,使患儿产生排便恐惧,加重排便困难。由于恐惧排便或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35~45%患儿表现为抑制排便,当出现便意时并不去厕所排便,而是用力收缩括约肌和臀大肌,阻止排便。

3 其他腹部症状? 便秘患儿还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4 泌尿系异常? 便秘患儿常合并泌尿系,研究表明便秘患儿有的合并白天尿失禁,有的合并夜间遗尿,有的合并泌尿系感染史。

5 心理异常? 便秘患儿心理异常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原发,也可能是继发,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焦虑,缺乏自信力,心理脆弱、孤僻、注意力不集中等。患儿较少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交朋友,性格内向,常诉说身体不适。患儿的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交流均受到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宝宝便秘危害多多

便秘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它不但导致小孩胃肠功能紊乱,并能影响小孩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科学家潜心研究证实,长期便秘的儿童,容易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激能力差等症状的产生。专家分析指出,大肠中的细菌能将肠道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吲哚、硫化氢、组胺等对人体有害的酸化产物。长期便秘,有毒物质产生较多,不能及时排出而积累,被肠壁吸收后,如果超过肝脏解毒能力,有些毒物可透过人体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影响儿童神经发育,使语言、记忆、思维等功能受到抑制,并影响智力。

中医防治有妙招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与后天之本“脾”有关,脾主运化,升清降浊,如果运化出了问题,大便自然不能顺利排出。而脾喜燥勿湿,一年有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最潮湿的季节,此时暑湿之邪最盛,湿性重浊,最易困脾,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而致便秘,尤其是小儿的脾胃相对不足,往往易发生功能性便秘。

名词解释 功能性便秘是指除了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外的因素所引起的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不通或粪便坚硬、有便意而排出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1 饮食调理: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丰富的营养,但如果饱食太过则会造成脾的运化不及,同样会导致功能性便秘。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每日三餐准时规律,勿过饱过饥,保持每餐八分饱即可。另外长夏炎热,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羊肉等,同时莫太贪凉,少食生冷食物、少喝冷饮,如雪糕、冰冻可乐等,以免损伤脾胃,可适当进食一些富含纤维素和水分的蔬菜水果等。那么怎样调理孩子的脾胃,使其不受长夏暑湿之邪的侵犯呢?下面推荐一款药膳,有健脾利湿祛暑之效,适合小儿在长夏食用:

“荷叶薏米粥”

材料:新鲜荷叶1片,薏苡仁20g,粳米50g

做法:先将鲜荷叶洗;争剪成几大块,放入沸水中煎煮,待水变为碧绿即可捞出,然后放入薏米、粳米,先武火烧沸,后文火煮至熟烂,可根据个人喜好放少许冰糖或食盐调味,每日一次。

作用:荷叶:气味芳香,清暑利湿;薏苡仁:健脾渗湿;粳米:健脾益胃。

2 按摩法:

方法一:右手四指并拢,在孩子的脐击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

方法二:七节穴的推脊法。

食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沿后正中线,从上往下,自两侧髂上缘与脊柱的交点起,推至尾骨,每天200~500次。

通过对骶尾部穴位的刺激,能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排便。

3 保健穴:传统经络腧穴学对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主要取脾经腧穴为主,以下介绍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利湿作用,可作为长夏的一个保健穴。

穴名:阴陵泉

特性:脾经合穴,筋会。

功效:健脾利湿,行气通络。

定位:小腿内侧,当胫骨肉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点揉方法:以拇指指腹取穴,每日按揉1~3分钟。

“你的宝宝今天排便了吗?”

一提到“便秘”,大家都会觉得只有成人才会为之烦恼,其实“便秘”也是儿童很常患的一类疾病,如果您的宝宝出现3~10天排便一次、大便干结、量多或排便时间长而且很困难,就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在长夏这个季节。

西医出招:调整饮食可防治儿童便秘

医生说法

便秘是7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据统计,婴儿和小儿便秘占儿科门诊所有就诊量的3%,小儿胃肠病诊的25%,大约90%为慢性便秘。

现以公认,日常饮食中缺少纤维素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偏食和挑食(常细食物或有“上火食品”),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导致纤维素缺乏,肠蠕动减慢而造成便秘。果壳类便秘多见于吃瓜子连仁带壳一起吃下的孩子,类似的还有吃较多量的芝麻、木屑等等。

专家提示:便秘患儿常伴有这些症状

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或腹痛,睡眠不安等症状。

预防胜于治疗

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是防治慢性能性便秘的关键。

1 婴儿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母乳不足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糕,并多喂些水果汁;

2 半岁以上的孩子应该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平时不吃或少吃“上火”食物,(如油炸和红烧食物以及肉类、蛋类、花生酱等),每天多喂开水。

3 对患有慢性便秘人工喂养儿可将牛奶或奶粉冲稀一些,同时增加糖量,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10克(正常情况下,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8克)。

4 可以每天喂1~2根香蕉或者每天早晨吃点蜂蜜水,每次不少于50毫升,温开水送服。

便秘了怎么办?

润肠通便剂首选开塞露和甘油栓,这些药能减少粪便的硬度,同时使患儿不能弊住大便。每日早晚二次使用,所用剂量可调整到患儿至少在2天以上的大便是松软的,且排便是无痛的,一般可在使用数周后根据病情停用。

篇9

厌食宝宝怎么办?

我的女儿大便一直不好,经常两三天才一次大便,很少给她吃零食,她的胃口也不好,经常厌食,吃了几盒化积口服液,有好转,但停用后又不好了,还经常烦躁、发脾气,头发也很干枯,请问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调理呢?

——果果妈(女儿三岁)

暑热症、胃肠炎、疳积是小儿夏天常见的疾病。艳阳高照,宝宝的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很容易体温升高;小儿胃肠道抵抗力低,加之气温高,细菌繁殖活跃,食物、水具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宝宝户外活动多,若不注意卫生,很容易使病菌从口而入,引起胃肠炎;夏日天气炎热,大人们都会食欲不振,更何况胃肠功能较弱的小儿。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机体尚未发育完全,“脾常不足”,脾胃较虚弱,加之夏日天气炎热,暑伤湿热,稍有调护不当,伤及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便可出现发热、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症状。今天就介绍一款简单易做的小药膳,让宝宝远离夏日疾病!

二金汤:

材料:鸡内金10g、独脚金15g,瘦肉适量。

方法:上述材料洗净,放入汤煲中,加入适量水,武火煮开后,文火煲约40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消积,通便。

适应症:小儿便秘,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等。

鸡内金,是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鸡之脾胃也”,性味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消积滞、健脾胃之功。独脚金,地方别名也叫“疳积草”,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消积、平肝的功效,用于小儿的疳积、夏季热、腹泻、伤食、黄疸型肝炎等,粤港澳民间称独脚金为小儿的“保护神”。“二金”煲瘦肉汤,共奏清热、通便、健运脾胃、消积化滞之效。

篇10

同时,妈咪要从饮食上进行调整,多喝水、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杂粮,坐月子时不能卧床不动,应该适当下床活动,加快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怎样缓解小叶增生的疼痛感

Q最近我被查出患有小叶增生,经过治疗,略有好转,但每次例假前1周就会明显疼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

A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志有密切关系。首先到乳腺科就诊排除乳腺器质性疾病,若都正常,可以用相应药物治疗。另外,调理和保护肝肾脾胃功能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应做到性生活勿过度,不可过于劳累,少吃刺激性、油腻及难消化的食物,特别要注重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开朗、轻松愉快的心态。

宝宝到底喜欢吃什么

Q宝宝以前很爱吃火龙果,最近却完全不吃了,宝宝到底喜欢吃什么?

A宝宝在这个月龄不喜欢吃的东西,很有可能到了下个月就又爱吃了,这种情况对于宝宝是常有的。很多妈咪并不了解这一点,生怕宝宝缺了营养,因此,对宝宝不吃的行为非常在意,常常采取强迫、诱惑、收买或威胁等做法,硬要宝宝往肚子里吃,结果对宝宝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时间一长,就会使宝宝对这种食物形成“不爱吃”的条件反射。长此以往会影响宝宝身体营养的均衡摄取。

怎么治疗产后疼痛

Q我生完孩子1个月了,现在腿关节有点儿疼,这是不是月子病?可以贴膏药吗?怎么才能缓解这种疼痛?

A产后身痛治疗与一般风湿身痛不同,重在养血益气,兼祛外邪。产后身痛与妈咪体质差异、病情的轻重、治疗调理是否得当有关,若能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治愈,预后亦佳。目前可以贴膏药进行缓解,也可以进行一些中药熏蒸,膏药不会对乳汁产生影响,宝贝可以继续吃母乳。建议妈咪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减少工作量,因为肌肉劳损可致使疼痛发生。

可以给孩子吃中药吗

Q孩子多大可以吃中药?是否有年龄限制?

A中药的药性温和,很适合宝宝服用。由于1~6个月左右的婴儿仍有来自母体的抗体,生病机会不大,6个月后抗体才会逐渐减弱。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因为接触的环境较复杂,则容易增加感染病菌的机会。

有些中药医师表示,自己的孩子两三个月大时,他们就会在奶粉中添加健脾胃的中药粉,希望为孩子的消化系统打下好的基础,对于将来的发育有所帮助。

是不是蛔虫引起孩子无故肚痛

Q我家孩子今年4岁,经常喊肚子疼,也不拉肚子。我给她吃过打蛔虫的药,可她还是经常喊疼。这是什么原因呢?

A其实,小孩儿肚子痛有时并不是疾病引起的,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关,医学上称此现象为小儿肠痉挛。小儿肠痉挛多发于学龄前儿童,腹痛部位多以脐周或上腹部为主,常突然发作,疼痛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可反复发作,腹痛缓解后,小儿状态一切如常。

由于这是小儿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疾病,无须特别处理。腹痛时,家长可让孩子平躺,弯曲下肢,然后用手在孩子脐部周围轻轻按摩;或在孩子脐部用热毛巾、热水袋等做热敷(可隔着衣服敷,以免烫伤孩子)。

对青霉素过敏的宝宝可以用头孢菌素吗

Q我家宝宝不知为什么对青霉素过敏,可以使用头孢菌素吗?

A不宜使用。临床药理学研究显示,头孢菌素过敏者,几乎都对青霉素过敏;而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对头孢菌素过敏。

凡曾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者、近期内刚发生过青霉素过敏反应者、原有头孢菌素过敏史者,以及过敏体质的宝宝,都应禁用或慎用头孢菌素,最好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以免发生不测。

带环妊娠怎么办

Q我表姐今年26岁,刚刚上了环。但她昨天做B超检查,却证实宫内怀孕,这是怎么回事?

A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项既安全有效又经济的避孕措施。但是,也有少数妇女会发生带环妊娠,大部分原因是节育器下移,起不到抑制受精卵着床和发育的作用而导致的。活性节育环对胎儿的发育有不良影响。所以,带环妊娠者还是及早终止妊娠为宜。针对你表姐的情况,建议她进行取环术加人工流产术,注意术后护理。待身体恢复后,再要一个健康的宝宝。

篇11

可她在产后,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有时却不知不觉地排出尿液。每当在连续打喷嚏、咳嗽,双手提重物或过久下蹲时,小便都会自动流出来,运动时还更加厉害,常常弄湿裤衩。“穿着尿湿尿臭的裤子,怎么见人啊?”她越想越感到难堪不已,不敢应酬,害怕运动。后来,家人陪同她到医院,被确诊为产后尿失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度锻炼、调理和调养,她才渐渐远离“漏尿”的尴尬,驱除了布满脸上的愁云。

机体变化 未能适从

“尿漏”是人们的俗称,在医学上称为尿失禁。孕、产妇发生“尿漏”,主要是由于怀孕和分娩造成的。女性的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其前方为膀胱,后方为直肠。通常情况下,膀胱储存尿液达350毫升左右时,方可产生尿意。人的骨盆底肌肉会帮助膀胱底闭合,因而可阻止尿液的流出。

怀孕后,激素分泌大量增加,使孕妇骨盆底的组织和肌肉拉伸,从而导致控制膀胱排尿的括约肌变薄变弱。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膀胱受其挤压,变得小而扁,容量也慢慢减少,以致排尿次数增多。到怀孕的中晚期,继续增大的子宫把膀胱的位置向上举推,这时输尿管开口处的膀胱组织相应增厚,于是出现排尿不畅,总觉得尿不尽。到了怀孕晚期,胎儿头部进入骨盆后,进一步加大了对膀胱的压迫。当这个压力比尿道控制尿液随意流出的压力更大时,就会出现尿频,甚至引起没有自主性的尿液流出而发生“尿漏”。

在产后发生的“尿漏”,又与产妇分娩密切相关。分娩过程中,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韧带以及腹肌等组织,都因承受较大的伸展或因撕裂而变得松弛、软弱,弹性下降,从而妨碍膀胱及尿道功能。产后女性的子宫大小逐渐恢复正常,原来储存在各组织间的体液会进入体循环,孕期潴留的水钠会通过肾脏排到体外,使产后的尿量大大增加。如果出现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使盆底软组织继续承受向下的压力,即容易造成膀胱、尿道肌肉张力恢复不良。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双手负重、走路急促等情况下,即容易溢出尿液。

“尿漏”除了令人身体不适、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痛楚外,还容易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许多患者因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高度紧张,焦虑、不安、尴尬、沮丧,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等,严重妨碍生活质量。发生“尿漏”后,如伴有尿急、尿痛、尿液浑浊等症状,提示有细菌感染,应及时就诊。

防范得法 调理锻炼

篇12

你是不是也在寻求一种更自然的治病方法?

现在,

就跟着我们一起走进中医诊室吧,

一起来寻找那些独特的治疗方法,

当孩子出现便秘、积食、腹泻、厌食等情况时,

除了吃药打针,

我们还有更多的治疗选择!

治病,可以有更多的方式

孩子生病了,要吃药、打针,这个过程很痛苦。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不用吃药、打针,让孩子好受些?现在,我们就从传统的中国医学当中去寻找这样的治病方法。

我国的传统医学有两大特点,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整体观念是指不仅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而且人体本身也是一个统一体,我们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和外在的五官九窍、皮肤黏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各自为政。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除了内服药物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而如今大家都越来越注重绿色、注重自然,这些更接近自然的疗法也越来越为我们所关注、所接受。

宝宝的免疫功能还不够健全,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宝宝对于药物的副作用又更为敏感,所以,药物之外的疗法对于家长和宝宝来说,都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治疗选择,而且,这些方法不仅能治病,还有预防疾病、调理气血和阴阳平衡,增强体质的作用呢。

我们就先睹为快,来看看今天要参观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带你走进中医治疗室

第一站 捏脊

主治:改善脾胃及肠道消化吸收,调节脏腑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对孩子食欲不振、便秘、遗尿有明显改善。

听听医生怎么说

捏脊其实就是在孩子的背部脊柱两侧进行一些手法治疗。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捏捏这个地方就能治病呢?这要从人体的经络说起。

人体的背部正中和两侧是督脉、夹脊以及足膀胱经的分布所在,督脉和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夹脊穴和膀胱经之腧穴及经络与脏腑都有很密切的联系,通过推、捏、拿等刺激,能振奋阳气、鼓舞气血、调节脾胃运化及肠道消化吸收,调节脏腑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可以明显改善孩子食欲不振、便秘、遗尿等现象。中医认为肺与膀胱相表里,通过对膀胱经的刺激,可以增强肺主皮毛的卫外功能。捏脊还能改善宝宝的脾胃运化功能,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也有很好的作用。

看看医生怎么做

给宝宝捏脊时,医生会让宝宝趴在诊床上,助手或父母双手扶住宝宝两侧肩部及臀部,以固定。比较小的宝宝也可以让他两腿分开骑坐在家长的腿上,背部朝向医生,将衣服撩起来,使背部完全暴露。

医生双手蘸取按摩介质(通常是清热导滞的中药粉剂)后,从长强穴(尾骨处)至大椎推捏,具体手法为: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宝宝的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边捏边捻,推动至大椎两旁,这样操作3遍,然后每捏3下加提拿1次,这样再捏3遍就完成了。

我想问:

听说不少人在家给孩子捏,在家里捏也有效吗?

家长学会了正确的方法后,在家里也可用,但要注意以下几项: 用力要适度。宝宝的皮肤及骨骼都很柔嫩,捏脊时要采取合适的力度,太轻达不到治疗效果,用力太重则容易伤了宝宝。

在家捏脊没有医生专用的蘸取粉剂,可以用其他材料来代替,比如爽身粉、按摩油。

时间要合适。选在上午或晚上睡觉前、饭前或饭后2小时捏比较好。因为捏脊可以全面调节宝宝的多项功能,这些时候捏脊起到的效果最好。

局部皮肤有破损、溃疡时,要暂时停止。

如果实在是不会捏,有没有其他方法代替?

如果家长觉得掌握不好,可以采用以下这种类似的方法来替代:顺着宝宝的脊柱两旁轻柔地揉捏,从下往上,大约6~8遍。

第二站 推拿

主治:厌食、便秘、积滞、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遗尿和斜颈,还可以配合捏脊治疗一些疾病。

听听医生怎么说

推拿也是一种通过外力作用于内脏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孩子需要治疗的疾病来选择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推拿,比如选择手部、上肢、下肢、头部、颈部、腰背部、腹部的相关穴位,然后用推法、揉法、运法、捣法等手法治疗。

常用的穴位对应治疗的疾病如下:

脾土 :位于拇指罗纹面,主治脾胃系疾病,如呕吐、泄泻。

大肠:从食指端桡侧边缘到虎口成一直线,可以治疗积滞、便秘、泄泻。

板门:在手掌大鱼际的隆起处,主要治疗呕吐、积滞、腹满、食欲不振。

内八卦:以宝宝掌心为中心,掌心至掌指关节的一半为半径的圆圈。针对积滞、呕吐和食欲不振。

天河水:在前臂掌侧正中,自手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用于身热烦躁或外感发热。自腕部向上推至肘弯处。

另外,推三关可以针对外感怕冷无汗、食欲不振。推六腑用于发热、便秘时。推七节主治泄泻、痢疾、食积腹胀、肠热便秘。揉关元主治遗尿、小便频数、泄泻、腹痛等。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穴位,推几十下至几百下不等,而且每次选择的穴位不止一个,而是几个。我们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情况,来具体看看不同的推拿方法。

外感发热时:推脊、推天河水、推六腑、推三关,拿肩井、拿风池、提捏大椎穴。

厌食时:运内八卦、推大肠、推板门、顺时针摩腹、捏脊。

脾虚泻时:推脾土、逆时针摩腹、上推七节骨、揉龟尾、揉足三里、捏脊。

遗尿时:揉两侧三阴交、揉关元、揉百会、揉两侧肾、捏脊。

我想问:

刚才医生说到,有的用推法,有的用揉法,有的用运法,这些手法有什么区别?

推拿的手法很有讲究。推法是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拿法是指拿捏,运法是来回运动,揉法则是皮下运动,另外还有摇法,即让孩子的关节做被动的运动,捣法,指用手指敲打运动等。医生会根据所取穴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推拿手法。

给孩子推拿手部和胳膊时,左右手有讲究吗?是不是也按男左女右来分?

我们习惯上以孩子的左手及左臂为首选,在必要时也可以左右手同时进行推拿,并不是男孩和女孩要区别对待。

第三站 外敷

主治:脾系疾病、肺系疾病及遗尿。根据不同的疾病,选取不同的穴位,通过在穴位处贴敷药物来治疗。

听听医生怎么说

脾系疾病包括厌食、呕吐、腹泻、腹痛、便秘等。所用药物及穴位根据疾病和中医辨证而有所不同。治疗脾系疾病的主要穴位多选用神阕穴、中脘及阿是穴,便秘时取中脘加两侧天枢穴。

神阕位于脐中,是任脉、督脉、冲脉的交汇之处,有“一源三歧”、“脐通百脉”之说。从现代医学分析,脐部没有皮下脂肪,所以药物容易渗透、吸收,神阕位置又正好在肠部,所以能调整胃肠功能,治疗胃肠疾病。

中脘位于脐上四寸之处,具有明显的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刺激中脘穴,能明显增强胃及空肠的蠕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阿是穴为局部取穴,指疼痛明显或有压痛的部位,腹痛的治疗通常选取阿是穴。

看看医生怎么做

上面提到的这些穴位都位于腹部,脾胃、大小肠的络脉都循行于此,治疗时,医生会选取相应的药物敷贴在这些穴位进行治疗,通常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听听医生怎么说

肺系疾病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反复发作的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咳嗽、哮喘等。

中医学认为肺系疾病的病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小儿形气未充,则卫外功能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在气候骤变之时,易于感受外邪。脾常不足,易生痰浊,痰饮留伏。肾为一身之本,肾虚则不能温煦全身。外因主要为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劳倦过度、饮食内伤、情志不舒。内外因相合则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哮喘。

看看医生怎么做

对肺系疾病的治疗包括节气治疗即“伏九贴”和即时治疗。

“伏九贴”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之时和冬至一阳生之时,选取背部腧穴进行贴敷治疗,可以达到激发、补充人体阳气,逐寒祛痰的功效,不仅能调节体质,预防疾病,还能达到治疗的作用。另外,一些咳嗽时间较久,辨证属肺脾气虚、痰饮内停的孩子也可进行穴位贴敷。有的孩子患有肺炎,发热、咳嗽较重,肺部罗音明显,这时医生会采用另一些敷贴药物,在用药和选穴上会和前面所述不同,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如果孩子遗尿,可在晚上睡前用中药外敷于关元穴,能起到温肾、止遗尿的作用。因为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有强壮作用,也是保健要穴。

我想问:

每到贴三伏贴和三九贴的时候,医院的人都特别多。药店有没有这样的药贴?可以自己买膏药在家给孩子贴吗?

目前可以买到现成的贴敷膏药,这类药主要作用是温经通络,化痰平喘等,作用相对平缓。而一些很早就开始用敷贴治疗的医院大都使用自己研制的敷贴,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药,在不同的穴位敷贴,更有针对性。如果想自己在家给孩子贴,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对照穴位图来贴。

第四站 拔罐

主治:咳嗽后期、肺炎后期热退但罗音不消,哮喘发作但热象不明显者。

听听医生怎么说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内通脏腑,外连肌腠、皮毛,而上面说到的这些疾病都处于络脉阻滞、气血失畅、痰瘀内结的阶段,通过拔罐治疗,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理气调血的作用,不仅能疏通经络,调节内脏,还能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看看医生怎么做

做拔罐治疗时,要根据部位的面积大小,孩子体质的强弱以及病情来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等。选好后,再进行擦洗消毒,先用毛巾浸开水洗净选好的治疗部位,再用干纱布擦干净。如果在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拔罐前可预先将罐放在火上燎烤一会儿,以罐子不凉,皮肤温度差不多或稍高于体温为宜。温好后就可以点火入罐了。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让它吸附在皮肤上。

我想问:

孩子做拔罐的时间和大人的一样吗?多大的孩子可以做?

孩子拔罐的时间要比大人的短,8~10分钟就可以,拔的时间过长会起水泡。通常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做,但有皮肤肿胀、疮疡等皮肤损伤以及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孩子不适合拔罐。

第五站 灌肠

主治:便秘、高热不退。

听听医生怎么说

孩子便秘、高热不退时,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有的孩子口服药物非常困难,无法喂入,或服药后随即发生呕吐,将药物和食物全部呕吐出来,这时也可以采用灌肠疗法。

看看医生怎么做

将煎好的中药汤药60~100毫升(根据年龄大小选择用量),凉至37℃,将药液缓缓灌肠,保留15~20分钟即可,每日1~2次。

我想问:

什么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吗?在家能用吗?

目前主要采用中药灌肠,西药不适合这种方法。灌肠药物主要通过肠黏膜吸收,保留时间长者吸收效果更好。这种方法通常由医院的护士进行操作,而不是在家操作。

第六站:超声导入

辅助治疗孩子的腹痛、腹泻、便秘、咳嗽、遗尿等疾病。

听听医生怎么说

医生会根据需要治疗疾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穴位、药物进行超声导入。通常咳嗽会选双侧肺,腹痛选神阕及阿是穴,腹泻选神阕、水道穴,便秘选神阕和天枢。

看看医生怎么做

将中药制成易于透皮吸收的耦合剂,涂在一种特制的敷片上,然后将这种敷片粘贴在合适的穴位,再通过超声导入仪进行治疗。导入时,药物透过皮肤由表入里,不仅能刺激穴位,调节内在脏腑,还能使药物作用于局部经络所在,从而达到局部与整体及内外同调的作用,而且没有任何不适感,几个月的孩子都能做。

生活中的自然养护

传统医学讲究自然养生,药食同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很方便、很容易地做这样的养生。

蔬菜大米能代替药物

大米、萝卜、山药……这些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食材,其实也是很好的保健、食疗材料呢,花费少,又没有副作用,吃起来还比药好吃多了。

止泻大米糊:将大米炒糊,再加水煮沸,然后在汤里加少许奶粉给腹泻的宝宝喝,可以有效止泻,帮助宝宝恢复健康。

健脾山药粥:山药100克洗净切薄片,小米100克洗净后加水适量,旺火煮开,然后文火慢煮至成稀粥状,分次喂服宝宝即可。

化痰萝卜水:白萝卜洗净,切下5~6片,加大半碗水,一起放在锅里煮。水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凉温后给孩子喝,可以顺气、化痰、消食、健胃、生津。

擦擦捏捏能代替补品

强身健体不能依赖于补品,尤其是孩子,更不能随便进补。不过,你给他捏捏后背擦擦脸,也能起到保健作用呢。

捏脊:捏脊主要作用于督脉及两侧的膀胱经,按上面介绍的方法,平时可每晚给宝宝捏1次,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擦迎香:鼻翼两侧有两个穴位为迎香,寒冷的日子出门前,用手在鼻翼两侧上下摩擦数十次,并摩擦脸部,可以预防感冒。

摩腹:空腹时顺时针摩腹,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蠕动,解除便秘。

顺应自然就是养生

要想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其实有时候很简单,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一些作息习惯,其实也蕴涵着养生之道。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医认为,白天阳气上升,劳动、学习、玩耍、吃饭等都是在阳气的支持下进行的,所以白天应该活动、工作。而夜里阴气上升,人会感觉到困,不想活动,所以应该休息、睡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说要顺应一天当中的阴阳变化来安排我们的生活。白天活动得好,晚上才能睡得香。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睡懒觉,可以代替很多保健品呢。

顺应季节养生“冬吃萝卜夏吃姜”,“春捂秋冻”,“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些古人总结的养生之道,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这当中蕴含着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把它运用到生活中来,不费力,收效却不小。

结束语

看了这么多的治疗方法,是不是大开眼界?这些方法有的可以在家自己操作,有的必须在医院治疗。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医生讨论一下哪种方法最适合,当然,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还是得听医生的。

篇13

预防秋燥症,首先耍重视饮食调理。秋季防病治病,当御“燥”为先,“滋润”为法。

木耳

中医认为木耳具有滋阴,润肺、生津的功能。中医又认为色白入肺,因此白木耳就具有了滋阴,润肺、生津的作用。白木耳又称雪耳、银耳,富含胶质,爽滑可口,容易消化,如加上冰糖熬水炖服就是一种理想的滋阴润肺佳品,可以用来调理秋季肺燥干咳。

推荐

银耳炖冰糖:取银耳5克,漂洗后用冷开水浸泡1小时,撕碎,加入冰糖30克炖熟后,每晚睡前服用。

秋藕

秋季的藕脆嫩,甜味浓郁,容易消化。藕生吃熟食功效各不一样,生藕含有20%的糖类物质和丰富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含量特别多,生吃有清润的功效,尤其适合上火的宝宝,对防治秋燥有独特的效果。熟藕的药性则由凉变温,没有了散瘀清热的功能,变成了益胃健脾,养血补虚,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病后的宝宝食用。

推荐

五汁饮:取适量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鲜藕汁和匀凉服,不喜凉者可加热温服。五汁饮是古方,功能是滋养肺胃、润燥止咳,对肺虚燥咳、胃阴不足者有良好功效。

雪梨白藕汁:雪梨洗净,去皮,核,白藕去节,等量切碎绞榨取汁,代茶饮用,次数不限。

百合

百合含有亮氨酸、天冬氨酸等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有增强食欲、辅助消化等功效,富含无机盐和钾,对机体新陈代谢起重要作用。所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体质,改善脏器功能的作用。百合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

推荐

银百秋梨羹:银耳,百合各10克,秋梨1个,冰糖适量。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此方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的宝宝。

百合四宝粥:取百合、甜杏仁、银耳,枸杞子各10克,与粳米适量共煮粥,粥熟后加冰糖适量。此粥补益肺肾。止咳化痰。

梨富含水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生津解渴,润肺去燥、清热降火、止咳化痰之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梨煮水则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

推荐

川贝炖雪梨:取雪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去核后放入川贝末6克,然后将两半拼拢,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水适量,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吃梨喝汤,每日一次,连服3~5日即可。调理咳嗽燥热的良方,特别是对肺燥引起的咳嗽效果更佳。

杏仁炖雪梨: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一个去皮切片,同入碗中,加冰糖20克,放水适量,然后置锅内加盖隔水炖煮约1小时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连服3~5天。

蜂蜜

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总结出秋季养生经验之道:“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蜂蜜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里吃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而且比起白开水,宝宝们更容易接受甜甜的蜂蜜水(1岁以上的宝宝才可以喝蜂蜜水)。

推荐

蜂蜜水:每天早、晚各2勺,调入不超过60℃温开水冲服。

蜂蜜萝卜汁:白萝卜适量,洗净去皮,切碎,放入榨汁机榨取汁,每取50毫升,加蜂蜜20毫升,调匀频服。

药物润肺法

当食疗方法依然抑制不住病情,出现痰多,咳嗽不止的问题时,就要及时用药。

儿童清肺口服液: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导致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

半夏露:所含药物药性都偏温,具有解表化痰,温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气喘、伴咯痰不爽者。

通宣理肺丸: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较重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咳嗽痰白、无汗而喘等,本药适用于3岁以上孩子。

川贝枇杷露: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肺热所致咳嗽、咽干疼痛、口渴、痰稠或痰多咯出不爽等。

小儿急支糖浆: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夜间阵发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射麻口服液:具有清热宣肺利咽,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感冒后咽痒咳嗽、痰多,夜间阵发性咳嗽。

养阴清肺口服液: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咽之功效。适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小儿止嗽金丹: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肺阴不足,肺失润降以致咳嗽痰盛,口干舌燥,腹胀便秘等。

参麦止咳糖浆: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热症咳嗽。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

就医指征。当宝宝咳嗽影响到睡眠;经常因咳嗽造成呕吐;咳嗽并伴有发烧、精神差;咳嗽以至呼吸困难;有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用药提醒。虽然是中药,也要注意不可长时间使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3天后没有好转,要及时就医。

多喝水,多吃蔬果。秋季气候干燥,汗液蒸发快,血多补充水分以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多吃水果和绿叶蔬菜。以时令果蔬为主。少吃瓜特别是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