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材料

篇1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引进技术越来越多,对外技术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些都给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就业市场对人才国际化的要求不断更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全英文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确立并完善培养方向,及时调整、制定新的全英文教学方案,培养具备较强时代感和实用性的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应专业需要的英语水平的毕业生,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从全英文授课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入手,依托《材料失效分析》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并探讨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1-3]。

二、《材料失效分析》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材料失效分析”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一门课程,在高等工科院校开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对机械零件的疲劳基本理论以及不同疲劳行为研究的方法论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先进的工程概念,掌握当今生产中疲劳失效的基本特征,并运用相应的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疲劳问题。为适应机械材料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材料学科的发展,与国际上机械及材料学科接轨,该专业课程的新型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

为此确立以下《材料失效分析》课程的建设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引进国际办学标准,结合欧美大W在教学中的特点,在教学中重视教学的质量而非教学的数量。同时,在讲授中结合讲授者的长期丰富的科研经验,培养学生清晰的、先进的工程概念以及设计工程构件、解决疲劳失效工程难题的方法。从而体现该学科的实质以及作为合格材料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建成一门具有国际化水平师资队伍、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材、国际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能适应21世纪应用型工程技术国际人才培养要求的机械工程材料精品课程[4-5]。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因而采用在传统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多种实践性环节来加强对前沿知识以及实际工程实践的补充,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下:

1.建设完善丰富的教学资源

逐年追踪国内外的教材更新变化,不断完善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形成能够反映该门课程的主线与精髓的教学体系,丰富教师指导教学教案和笔记、教学课件、案例库、试卷库等教学资源。在国内对学生的讲授过程中,基本掌握了中国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知识的强弱。进而,在北美教材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对相应的章节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和补充。可以这样总结,该全英文教学专业课程教材,既不是国内教材的全英文化,也没有完全照搬国外的教材,而是两者的相互融合、借鉴以及进一步的提高。

2.案例讨论教学

举例来说,在讲授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内容时,采用从重大历史事件到现实身边耳熟能详的小案例分析说明,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课程中的多个工程概念以及理论知识点。如泰坦尼克号灾难案例,从冶金学角度更强调了夹杂物的存在对脆性断裂的重大影响。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得学生快速掌握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同时,我们还根据这些案例,结合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提出一些讨论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分组选题,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制成报告进行交流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系统查阅文献的能力,文字编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专家讲座结合实地调研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理念,我们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让学生能亲身实践,融会贯通。启发学生针对实际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所观察到的工件断裂模式及潜在的原因进行预判,然后聘请该公司专家结合生产实际,讲授真正的零件断裂失效形式,最后让学生们结合实际生产,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和知识。也就是建立一个学生自己的理论-实践-新理论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考核(考试)方法

建立国际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及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具体包括课堂组织与互动、平时作业、学生参与程度、最终报告。其中课堂组织与互动为结合教学进度的专题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讨论,在课堂上加以讲授和相互提问。平时作业主要根据课程进度结合案例适时地布置给学生。最终报告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对于机械零件疲劳分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

五、结语

全英文教学处于在不断改革前进的道路上,如何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全英文教学者肩负的重任。作为全英文授课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扩大专业知识面,了解多种文化及其交流的过程与特点,从而为新时期经济发展培养既懂专业又熟练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Halliday & Mcintosh,The Linguistics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angman,1964.

[2]张巨武. 提高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改实践[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 1) : 97-99.

篇2

一、关注日常生活,榜样学习法

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语文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语文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语文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语文,发现语文的空间,重视学生对语文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语文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语文,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原来语文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语文,语文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语文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二、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在教学数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语文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语文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语文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语文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

三、有生活,语文课堂才能精彩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精彩的物质保证。

记得我在教学“席”这个生字时,让同学们组词语,当同学们组出“出席”这个词语时,我要同学们讲讲这个词的意思,其中有个男孩站起来做着动作大声说:“就是村里的人在一起吃席,快要开席时,管事的人说一声‘出席喽DD’,这样端盘的人员就该上席了。”不等他说完,同学们就前仰后合地笑开了DD为他的理解,也为他的动作和语言。发言的这位男孩是我们班的班长,他爷爷是村里有名的理事人,哪家有红白喜事准少不了,他是见多了,所以一下子就联系上了“出席”这个词。其实,“出席”这个词的书面意思并不是他所说的这样,可他的理解我也找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生活处处皆学问。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演讲会、辩论会以及建立文学社团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的信心。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篇3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落后于时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其重视程度,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

一、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否提高的影响因素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思想决定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受不同教学理念的支配,同时教学行为也反映了行为本能下的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想法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那么就如同夜晚迷路的人找不到指引方向的指南针一样,最终可能会走上与预想不一样的道路。

(二)课堂教师对学生所学材料的解释不够准确

我们做什么事都需要依据一定的载体或者传播介质,而课本、学生的学习材料正是教师们传播知识的媒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和能力得以提升的工具。从这一方面得知,如果对于传播文化的主体即教师,对自己所要传授的内容无法做到准确理解的话,又怎么可能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呢。从这点来讲,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自身没有达到教学要求。

(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划不够合理

当下,社会、家长以及教师对孩子们的期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们会根据社会及教育的需要,为学生们传授各种各样的知识,很少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授课需要的。而实际上,学生才是教师授课的主体,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情绪。

(四)在教学的课堂过程中,模式比较固定,缺乏一定的灵动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很天真、很活泼,他们对世界万物有着自己独有的理解方式,他们对事物的思考模式也不同于大人。小学语文教师如果一味采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小学生,不仅会在无形中扼杀孩子们的天性,也浪费了孩子们学习知识自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而目前传统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普遍缺乏灵动性,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促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提升的对策

(一)主动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

工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最为本质的特征之一。教材、资料便是最直接的工具。工具的好坏,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授主体的教师对工具即课本的有效把握,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会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对课本内容有透彻的理解,了解其所要传达的真正意思。同时,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教授他们真正需要的、有用的知识。人文性是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第二个特征,这点在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尤为突出。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应该结合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和社会阅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用最朴实的语言,为学生诠释课本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加深其对课文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对教材进行更透彻的了解与分析,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准确的教学构思

教材作为一个媒介、载体对教师提高授课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教师对教材一定要有充分的认知,并结合不同题材,以学生能够普遍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明确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教师应该在理清林冲与洪教头关系的基础上,为学生深入地分析“林冲打洪教头”的原因及经过,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三)主动创造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堂知识的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相反压抑沉闷的氛围,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活跃的课堂氛围,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彻底放下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任务,充分融入课堂教学进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讲解《狐狸与乌鸦》这篇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乌鸦等角色,用小品演绎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故事的情景,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寓言故事的真谛。此外,对于那些胆子小,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大的关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奖励小礼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四)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进行授课,合理利用现代设施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授课。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很跳跃,常常不按正常的逻辑思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大胆利用联想法、设置生活情境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别样的知识殿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现代教学设施,通过播放视频、音乐、PPT等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比如,在教《滥竽充数》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材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动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教师,应当认真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利用各种现代技术,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为祖国培育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篇4

过去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注重书面表述的训练,忽视了口语表达的训练。人教版教材不仅在理惫上强调要注重口语表达的训练,而且在教材中的许多地方都为教师留下了口语表达训练的广阔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此加以充分的利用,多给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与别人交往的能力,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文明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教育应该能够在培养小学45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语文课堂入手。学生口语能力不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不受重视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母语这一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听和说的本质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活动信息、情绪、情感等活动,所以从小学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也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要着眼于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口语训练都应当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淡化了其交际性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说话、听话训练取代了说者与听者之间的交流。在口语交际课上,经常出现一人讲,众人听的场面。教师关注的是说者是否说得完整、清楚;听者是否听得专心,忽视了交际双方的交流。这一做法将动态的、互动式的口语交际活动置于了一种静态的、单向式的个体性的语言实践。

(2)忽视了情景的创设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能否创设一个和小学生现实生活、认知实际相似的交际情景,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交际内容的剖析上,忽视了交际情景的创设。这一做法大大削弱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

(3)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发现,在家里经常活蹦乱跳、能说会道的学生,到了学校之后很少说话,到了课堂上更是一言不发,这是明显的对语言接触、口语交际的恐惧心理,这也导致了他们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加大,久而久之,他们越发不愿意张口说话,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海通交流,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出现在考试中表现好、成绩高,但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高的现象。

4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乐于交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很多:实物演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积极参与,突出交际主体

在教学中要让所有学生确定交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同时,还要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各学科以及学生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全体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让每个学生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长期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是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学生的殿堂,他们总是在侃侃而谈,老师也会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口语交际教学就变成了少数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则充当了“忠实观众”。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把交际的任务交给每一个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实话实说、演讲会、画画解说、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的过程中,达到训练的目的。

(3)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①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②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③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口语交际训练生动化。毕竟学生和老师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有时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足社会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课往往空洞、乏味,因为学生的语占积累不够丰富,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都不完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巾,无拘无束地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常小珂.小学语文El语交际教学探究.语文教育,2009.8

篇5

有效应用学法指导的形式,这样就能够促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想要有效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提供较为完整的学习材料,其次要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较好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开展学法指导,需要教师实施“四导”策略。

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中的“四导”策略

1.导向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教师依照教学需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提出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可以从课后问题中寻找到目标。学生就能够自主寻找、把握正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就能够在学习实践环节中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导法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应用较为有效的教学途径,向学生传授较为适当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能够接受这样的学习形式,进而应用正确方式进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应用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讨论环节中。

3.导疑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促使学生能够产生疑问,教师向学生解释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培养,养成勇于提问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就能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的学法指导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篇6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使用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恰当的课堂评价,精妙的课堂评价,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在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也越来越关注。在现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明显发现评价方式逐渐多元化,评价内容逐渐多样化,评价中多表扬激励等令人欣喜的变化。

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面对现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真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一)改变评价的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是由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构成的,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但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

(二)改变评价的语言

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是一门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师。那如何使评价的语言真正收到其效果,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激励评价――节节高升

在课堂中,如果看到学生忘了说什么时,教师可以耐心地说:“别着急,慢慢说。”教学中教师应多用激励的方法来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当然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成长。

2.差异评价――润物无声

差异评价不仅是指评价要依据学生年龄差异作出合适的评价,而且还指评价还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心理、不同个性作出恰当的评价。

篇7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走了样。首先是教师现状令人堪忧。农村地区,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一辈子穿惯了旧鞋,走惯了老路,现在却要他们换新鞋,走新路,确实勉为其难。虽然新课改的诸多新型理念生发于教育名家和教育名师的笔端,也能常见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检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甚至去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在困惑之中。现在谈谈我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评价标准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存价值、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习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二、从语文学习的评价目的上看

新课程强调语文考查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评价上,仍强调甄别、检验、选拔的功能,轻视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个性;重视的是标准化的、规范化的检测训练,轻视的是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重视的是语文技能技巧的机械训练,轻视的是学生探究、发展的能力以及人文情怀的有效养成。

三、从对教师考核评价上看

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

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现实的困惑

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离不开教育实践的,其中教师自觉地利用日常的课堂进行某种教育思想的尝试与探寻,并形成一定的操行方式,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分重要的过程。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时而要为完成冗杂的教学任务而疲于赶进度,时而要为应试扭曲的教学形式而忙于知识速成。因此在探寻与应试的纠葛中,教师就只能且行且止,时断时续。这就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时常出现了断层。因为诸多的农村小语教者在教育尝试中,又不得不为应试而教,否则关乎己身的诸如职称,工资等都将受到牵连。这就迫使他们想摆脱困惑,一心事职的教育愿想无法畅行。

新课改下的小语教学改革,历经数年,应该说显性的教学公开课是可赞可叹的。但在农村日常的教学之中,却隐性地存在着并不乐观的景况。

总之改革的阵痛终要过去。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取得成绩,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立足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真正树立终身教育不雅,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快乐,让学生安享教育,安享生活,安享人生

参考文献

[1]肖川./

篇8

一、积极引导,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中,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教师帮忙的地方,教师才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小学语文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往往收到实效。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助中取长补短。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如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提倡语文教师在班上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查字典竞赛等。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所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致在欢乐中忘记了困难和疲惫。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又如,课堂上常常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中,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中也得到发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学习效果。

三、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篇9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从文化角度上来讲,语言既是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一门生活艺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得以传播的载体。以往人们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和把握有失偏颇,只强调工具性与教育性,没有把语言文字看作是学生求得生存、实现发展的工具,即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多为单纯抄写生字,机械背诵课文,没有把教育性看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内在功能,教育内容多为空洞乏味的说教,与学生实际的思想、认识水平相去甚远。而语文过程的人文性,只有在工具性中才能体现。人类文化的传承以语言载体,人们的交流以语言为媒介,无论是歌颂真善美,还是批判假恶丑,都要依靠语言文字来表达。通过语文的学习和阅读,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语言文字中切切实实地去体验真情,感悟真理,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所以,离开了工具性,人文性也无从谈起,二者应该做到有机结合,互相统一。

2.拓展语文教学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语言交流、表达看法上无处不用到语言。所以语文教学不应该只限制在课堂上,应该树立走出去的教学理念,迈开步伐,在不同的环境下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教学工作,增加各种语言实践机会。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做好语文教学,就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语文课以外的语文教学的广阔空间,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大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封闭局面,创建一个开放的、多维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努力实现四个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校的其它教育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理念,才能够做到无处不教、无处不学的教学氛围。

3.重视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

新的课程标准还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熏陶感染,就是在实际教学中重视潜移默化,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真情实感,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都要通过语文的阅读去亲自体验。崇尚美德是人之本性,课文所传达出来的人文情感可以自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自觉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齐。学生每有所感,必要有相似境遇的激发,有感于此,更抒发于彼。学生会调动自己个性化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再现或再造作者的生活原型;也会加以想象,构建自己认可的生活图景或事物形象,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观照自身,引发认知冲突,潜移默化地向作者的人格靠近,向作者文章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靠近。

二、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扩展

合理规划课程的安排,教给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展开民主开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共享信息,互相交流。在课后做好总结工作,积累知识,展开习作练习。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突破教科书的局限性。在学习材料上,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丰富的,学习材料是多元化的,它不仅仅包括教材,还包括媒体及来自教师、同学、家长的各种课内外信息。教师要坚持整体优化和综合训练的原则,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安排起来,使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

2.教学方法上多种形式相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耳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唱、读、说、画等学习形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互动的,彼此吸取,彼此欣赏,从中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学会合作。

3.教学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

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评价也不仅仅是学结阶段的一个环节,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中,“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生的学而言,它使学生始终处于对己学内容、方法的回顾和对后续学习的展望、探究之中。掌握了学习的趋势,便学得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教师的教而言,学生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便于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把握每个学生学习的起点,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篇10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明显陈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语文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学习时,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生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发现问题、难以解决问题,丧失学习乐趣。而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库中的现实生活材料,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因此,语文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应用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语文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语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课余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对语文教学素材的收集是备课、制作课件的必备条件,而对这些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利用多媒体收集相关材料的过程,不仅为制作课件做了充分的准备,还能使教师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了教学的总体走向。课件的制作是为优化教学过程、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而设计开发的。所以,教师所做的课件必须具有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整体性、创造性等。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收集的各种素材中做出相应的选择。

三、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的是,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化、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学习的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刻不容缓。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四、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探究性课题的整合

篇11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1.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2.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3.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4.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5.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6.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这一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说训练中呢?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样的听说训练机械单调,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受到限制。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为小学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听说训练要求和计划。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包括听同学的发言,能够对老师或者同学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其次,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并且能够在发言中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第三,引导就课本中的问题或者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言等。

篇12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个领域都在引入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且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随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有利条件,面对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显然不能仍然只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古老教学模式上裹足不前,小学语文教学必向高效课堂迈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教学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融为一个统一和谐的环境,从而使学生主动地了解、欣赏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塑造人格,涵养性情。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果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常用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需求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具有声像结合的特点,能够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对图、文、声、乐、像感觉灵敏、兴趣浓厚的特点,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等,如果能结合教学实际,在课前大量收集有关课文的图、文、声、乐、像材料输入计算机中,供学生观看、欣赏、学习之用,取得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的。上课前,以图文音乐导入教学,可点出课文的标题、重要语句和板书等文字;在朗读时,可点出配合课文的背景音乐,在保证了课堂教学秩序的同时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是在课前搜集好与所讲内容相符的资料,或是图片、或是Flas、或是短小的视频等,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学生都能很认真地进行观看,并进行思考。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课前为学生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将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课文中离学生很远的东西,经过多媒体的播放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内容。这样一来,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也逐渐提高,并不断有了进行语文探索的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多媒体将教学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

多媒体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为学生再现形象,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学生与学习内容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呈现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找尾巴》这篇课文中存在一些较难理解的词汇,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而我在教学时摒弃了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在课前为学生剪去了不同动物的各种动作,并在课堂上以动画的模式为学生循环播放,然后又利用authware制作出小鱼在水里游和小鱼失去尾巴在水里扑通却原地不动的情景,又制出老牛有尾巴和没尾巴赶蝇子的情景、燕子有尾巴和没尾巴摇摆不定的情景,同时借助网上的课件,终于制作出自己生动逼真的课件。通过课件的播放根本无需教师讲解,学生们都明白了鱼、牛、燕子没有尾巴会是什么样子。多媒体的应用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的重点。

三、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多媒体与互联网相链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充实学习内容,真正实现了学生课外补充课内,课外巩固课内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常在课前为学生制定课件,并在课件的资料库中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如在教《秋天》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通过基于Wed方式的学习资料库,调看有关秋天的学生习作、秋天的儿歌、秋天的歌曲、秋天的动物与植物,从而体会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和词语。学习资料库的建立,在于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自能读书时,获取与学习主题相关、对阅读理解起促进和深化作用的学习材料,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

总之,在当今的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普遍的方式。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教师应充分应用这一辅助教学工具,将现代信息技术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最终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篇13

新课标规定语言课要“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的教育总结目标为:语文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儿童文学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帮助儿童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它与我们中小学的目标是一致的,为社会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才。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为促进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资源。

近代以来,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的重要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语文中教材中,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诗歌、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诗、科技文艺等,占有大约85%以上的比重。儿童文学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最容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九年义务教学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做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要贴近儿童生活,课文类型应以童话、寓言和故事为主,建立起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大纲所要求的课文类型都是儿童最常见的文体。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为例,入选课文3209篇,其中儿童文学作品就有264篇。由以上得出儿童文学正在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

此外,由于儿童文学语言的简洁规范,富有一定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材料,是进行美感教育、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有望实现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得力助力

(一)儿童文学帮助教师认识儿童

儿童文学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可以知道儿童文学作品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内心需要,透过儿童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因此,儿童文学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儿童的想法及快乐,进而在儿童文学中找到适合小学语文开展的方法。儿童文学中反映的生活情况以及说话方式、行为思维、心理感受等都是从儿童角度的真实反映。教师看了儿童儿童文学之后,会更加明白儿童的想法、言行、心理、兴趣爱好等。通过了解儿童文学作品,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儿童的内心距离,距离的缩短,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儿童,把握儿童的内心需要,从而制定更好的教学策略,赢得良好的教学反响,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儿童文学唤醒教师逝去的童心

语文教学所教的是一帮小学的可爱孩子,因此童心很重要。只要拥有孩子般的童心,才能更好的融入儿童,让学生喜欢。儿童文学会使教师早已逝去的“童心”,再次被唤醒,使其像儿童一样有一颗纯真、童趣的心灵,进而在教语文时,能像儿童的伙伴一样,被学生喜欢,使自己在可爱的学生面前,更加可亲。用童真的方法去了解语文,再用儿童所喜爱的方式去传授知识,使语文教学在儿童中的教育作用得到完整实现。

(三)儿童文学使教师更具魅力

每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其自身形象,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形象是其外在(相貌、举止、衣饰)和内在(师德、性格、学识)等组成。富有形象魅力的教师应该有性格魅力:多才多艺、童心童趣、幽默感、热情和爱心等,还应该无所不知:天文地理,远古未来,人类与大自然的林林总总,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等,而且这些最好能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直观、具体的事物(形状、颜色、声音、形象等)仍易于引起他们的兴趣……甚至醉心于那种对他们距离很远的东西。”儿童文学中的故事儿童文学中的故事、童话、科学小品、科幻等无疑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当这些源源不断的从教师口中流出来的时候,自然会使教师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形象魅力。

三、儿童文学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通过阅读儿童文学,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儿童文学本身拟人化的形式,故事化的情节,丰富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儿童对故事是永不厌烦的,由于故事的吸引,学生自会去寻找故事之源。语文学习兴趣对一个人语文学习及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与其他形式的语文学习材料相比,能够更好的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二)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思维力

儿童文学中,童话是特殊的幻想文学故事,它可以描绘社会现实也可以传达科学新知。童话以幻想为特征,童话对于小学语文的作用正是童话的特征“幻想”所带来的,“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谓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者,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童话中幻想都是作家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生活中受到某种启发创作,学生阅读童话能使其获得身心人愉悦,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儿童文学体裁的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既有故事性,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又有突出的幻想色彩,能够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通过阅读儿童文学,提高儿童审美素养

巴金曾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培养儿童爱的感受,接受美的熏陶上有独特的功效,儿童正处于求知欲望强烈,易于接受外界影响的阶段,他们的接受能力强,渴望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认识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以更贴近儿童的语言表达,以丰富的知识内容吸引着儿童,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儿童从小接受这种美的熏陶,会对其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凡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儿童文学是文学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同样依循美的规律,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并且由于是为了孩子而创作的,所以更是强调了艺术的美。通过儿童文学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及审美素养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蒋风.中国儿童文学史[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1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