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法分析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学导式重视学生学的方法与理念,强调以自学为主体的“自学——解疑——精讲一演练”这四个环节,学生直接从教材中获得知识,掌握学法,形成学力,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和品行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开发。学导式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关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基础之上教师的恰当指导。
显然,学导式既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又是适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学导式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入式教学法是不顾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水平与理解力,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注入式教学法习惯于以“教师中心论”为指导思想,主要从传授知识出发进行教学,以“教”为出发点,以“教”为重心,是为“教”服务的。这种教学法实质上仅仅是“教”法,必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独立钻研交流思想的机会。所以,这种教学法必然带有划一性、机械性和强迫性,总是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同志1964年仍然大声疾呼:“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你们的教学就是灌”[2],他反对“满堂灌”“抱着走”,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
很可惜,直到目前,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仍然有很多教师还是从上课讲到下课,把知识嚼烂喂给学生:学生已经懂的东西,教师还讲;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还不放手,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课堂时间都是教师在“自我表现”“自圆其说”。
学导式教学法突出学在导前,先学后教,让学生“学”在前面,积极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知、已会、已能”去主动获取“未知、未能”。事实上,从小学算起,学生独立自学的潜力是很大的,有不少自学成才的人,开始自学时仅有初中甚至小学水平。他们在校外能如此,在校内的学生当然更能这样,何况又有教师指导和各种有利条件。教师用学导式,学在导前,先掌握学情,才能以学定教。但关键在于唤醒激励学生肯“学”会“学”,学导结合,给学生发展独立自学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这是学导式取得成功的内因和根本途径,也是对注入式的根本否定。
二、学导式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我国中小学教学一直把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启发式教学总是在教师为中心的前提下,使学生一直处于“不启不发”甚至“启而不发”的被动地位。
至今仍然可以看到:由于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的局限,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一定是学生面临的真正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书本上都已存在。这种重复的无效劳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出现了讲与练脱节、师生脱节、课内外脱节的现象。往往学生课内没听懂、旧知识未消化,新知识又压下来;课外作业多、负担重,迫使学生加班加点,搞疲劳战术,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仅是学生的痛苦,也是教育的悲哀。
学导式突出学生学、教师导的思想,即“学导思想”。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模式,即为“学导式教学模式”;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方法,正是“学导法”[3]。现在,学导式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也把学好这门课的责任交给了他们。学生在自学时精神振奋,因为他们要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必须先进行自学并自己思考。这应该成为教学常规,违反这条常规,也就违反了常情。
现在,学导式课堂上整个学习过程“自学一解疑(讨论)——精讲——演练”由学生自己掌握,教师只相机引导,因为学生凡是读了教材可以领悟或无师自通之处,教师就不需重复讲解,可由学生复述或答题、演练,而由教师检查验收;只有在学生力不胜任时,才由教师提示、点拨、演示、精讲。学生自学,特别是能得到教师指导的自学,强化了学生与教材的直接联系。在解疑等环节又采取个体与群体相结合、横向联系相互讨论的形式,多人异步,这完全适用于学生基本独立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
学导式使师生形成了多方向探讨、多层次交流、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入式不能这样作,启发式也难作到这一点,因为它们的立足点在“教”上,尚未转移到“学”上。而学导式已把这种合情合理的要求,贯串在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的“自学——解疑(讨论)——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组成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学导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人异步、提出的问题完全可能超出教师备课的范围,学可促导,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完全能够一题多解,师生可以相互启发。所以,学导式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三、学导式强调有指导的自学
多年以来,各地中学和大学的毕业生大多只学到一些现成的书本知识,不会自学,不会独立探索求知,没有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很难迅速形成独立探索创新的真本领。“要自学,靠自己学”,这是同志的明确主张,他充分肯定自学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学导式教学法充分扶植和积极利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并在学生普遍自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她)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地有效开发。事实上,已经有许多初中生自学了高中课程,并取得了好成绩——其中有些课程还是比较难学、需要教师教的数学、外语等。此外,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常常在课外读一些比课内的分量更重的书籍,并且基本上能掌握其内容。所以,高中生自学高中课程是完全可行的。遇到了困难和障碍,只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就能解决。学在导前、出现奇思妙想进而自主创新的实例不胜枚举,不是也有不少学生能运用自学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制造出一些“产品”来吗?例如哈尔滨第三中学女生孙五一,由于受父母的熏陶,上小学前就已读了几百本儿童科普读物和多部中外名著,养成了速读速记的技能。10岁那年她感冒了,头痛、鼻塞、记忆力明显下降。她把电子玩具改制成一个简易装置,把游戏机控制手柄上的导电橡胶拆下,做成两个鼻腔电极,竟解决了感冒引起的鼻塞,因而头脑清醒了,记忆力也好多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建议下,她申报了第一项国家专利“嗅神经治疗仪”。如今,17岁的她于2007年9月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追求创新的她已获得八项发明专利、两项获国际发明大奖,其中三项被高科技企业成功转化为生产力。
学导式不仅适用于中小学,也适用于职业教育、高等学校、干部学校和成人教育。学导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这是它同注入式、甚至同启发式根本不同的质变。当然,这一质变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多教少学到少教多学,最后达到不教自学的境界。同时,需要逐步完善配套的工作:变教学大纲、教案为自学大纲、学案,变教材为学材——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定出自学方案、变课本为开放型自学型,变“教参”为“学参”——变成学生的自学参考资料;努力改善自学条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在课堂教学中交互作用、相互促进。这样,学导式教学法必将取得人才培养与开发的良好效果。
四、学导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导式强调以学定教、学在导前,学中求导,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志曾一再警告: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压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他一贯主张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和习惯。
学导式把“学”摆在先头,突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学习和质疑、一题多解标新立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完全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地探索未知,同时得到教师恰到好处的诱导启发,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人人充满自信,变课堂为尽情展示自己学习潜能和个性的舞台,绝不满足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要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且优化品行,使智能各项元素获得普遍发展。
学导式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运用知识,还要会动手、动脑,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逻辑数学技能、空间成像视听技能、人际沟通技能、自我认识技能等心智技能与绘画制图技能、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等操作技能。
学导式锻炼能力,广义的会做事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学——探索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革新——创造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七项要素及其各自的深度、广度、精度、强度、敏度、效度等有机统一的表现。学导式锻炼的能力是智力结合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不同活动方式、水平、层次的能动的现实行为。
学导式优化品行,包括实践表现的品质和人生价值取向、思想意识、态度习惯等个人品行德性。
总之,学导式教学法以学生勤奋好学、主动发展为本,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在自学中增强自信心,把内在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动力量,充分展现主体的能动、独立、探究的创新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自觉成长为能跨文化沟通的、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持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2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1)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3)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2)选出适当项目,开发项目课程。①项目课程:若干个项目组成项目课程,项目可以是一组典型的工作任务,综合覆盖若干个实际工作任务;也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整地经历生产某一产品的工作过程;也可以解决某个单个或局部的问题。一门项目课程,纵向上可以分成若干个项目,其逻辑关系有:递进式(按复杂程度)、流程式(按工作过程)和并列式(按任务安排),等等。横向上每个项目可以分为若干个模块,一个项目与其对应模块是分解的关系,从大的典型产品(设备、故障、服务)到小的典型产品(设备、故障、服务),每个模块4至8个学时为宜。②项目课程下的模块内容:以工作任务中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任务、技术实际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工具材料、教学要求、技能考核要求、学习时数,等等。其中技术实践知识是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等。技术理论知识,是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理论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其基本要求是以满足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要避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裁剪原有理论知识体系的倾向。技能考核要求要全面反映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规范要求,并有机嵌入专业课程标准之中。
二、怎样进行项目化教学
(一)创建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项目课程要求教学规范,要保证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1)情境要素——师生共同创建情境;(2)任务要素——统筹规划“学习单元”任务的完整性;(3)组织要素——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学习;(4)过程要素———模拟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5)评价要素——表达学习成果的多样化。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1)确定项目任务;(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4)检查评估;(5)归档或结果应用。
(四)教学评价
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三、项目化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运用
(一)广泛深入进行调研
建立“市场要求”调查小组,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调查与分析等手段,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标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对电子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十分迫切。
(二)分析社会对电子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
电子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备从事电子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本专业培养人才具体定位为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毕业生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测等技术工作,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原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三)传统的学科体系
课程开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力拖动、黑白电视机原理、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专业实践课———钳工基本技术、电工工艺实训、电子装配工艺、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家电维修工等。
(四)项目化课程改革后的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的要求,专业理论实践课进行整合,具体项目如下:(1)钳工基本技术;(2)直流电路;(3)交流电路;(4)电机与控制;(5)直流稳压电源;(6)放大器(助听器);(7)信号发生器(汽车喇叭驱动电路);(8)模拟电路整机(收音机);(9)组合逻辑电路(裁判器);(10)时序逻辑电路(抢答器);(11)综合数学电路(数显计数器);(12)电子电路制版与电子仿真;(13)单片机原理及运用(数显时钟);(14)传感器应用(简单数显温控系统);(15)PLC技术应用;(16)家用电器原理及检修;(17)制冷;(18)复习考证。
(五)学科课程与项目课程实施比较
(七)项目教学法对电子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能将某一电子的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3)能与电子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进行组织,安排自己学习的范围。(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7)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注重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八)电子专业项目化教学实施要求
篇3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一)教师孤立教词,讲得过多
孤立地教词、孤立地讲解,是以往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时间,使学生记忆一堆互不联系的词义和用法例句。而实际上词汇是有规律、成体系的词汇,一方面与语音、句型、课文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之中体现,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整体教学法,大幅度减少教师讲知识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依据词汇内部的形、音、义、构造、用法的纵横联系掌握词汇。
(二)学生与词汇接触少、吸收少
不少词在初学时虽被记住,但以后则被渐渐地忘却。由于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词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不够,而导致词汇重复少、吸收少;反过来,词汇量小又导致听、说、读、写难以大量进行。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中学英语教学步履艰难,不少学生英语难过关。由于害怕记单词而讨厌学英语。
(三)不同词汇的教学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负担过重
在实际中不少教师经常不分主次而一律要求学生将所有词汇的音、形、义、用法全掌握,听、说、读、写都会用。结果是该达到的要求没达到,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未在词汇的教和学上抓住主要矛盾,因而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并没有我们以往想象的那么简单,实际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解决。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认真地研究和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去付诸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词汇教学内容
(一)读音和拼写的教学
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的存在基础,是各个方面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音和形的教学历来受到重视,无论中学英语教学采取何种方法和路子,对此都不能忽视。在词汇的音和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见形而知音,又能因音而记形。
(二)意义和用法的教学
教单词除了读音和拼写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在一些意义具体的单词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把多方面的感知活动加入词汇学习之中去。对于词的用法教学,则要注意与句型、会话教学紧密结合,在句型中练习词的用法,并强化词与词之间的纵向(一词多用)和横向(一义多词)联系,使学生更准确更迅速地掌握词汇。
三、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交际为目的,以任务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的交际本质,强化了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体验、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将科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中词汇反映的不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在训练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义。一般而言,词汇教学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使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1.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主要用于实物名称教学,如钟表、杯子、苹果、桔子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极容易准备且面积不大,便于携带。上课时,教师可一边呈现物品一边将单词读出、板书,将单词的音、形、义一次性完成,既生动又形象。接着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套入一些句型“What''''sthis?It''''sa/an…”或“Ilike…verymuch”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强化学生对单词音、形、义的统一意识。
2.利用挂图、简笔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词汇教学。对于那些不便于通过实物来进行教学的词汇,如家庭成员、日期、天气、动物等,可利用挂图、简笔画或电教媒体,如何运用视学校实际条件而行。在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简笔画或挂图来进行;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可运用多媒体。通过这些教具,教师能轻易地将词汇的意、形、义呈现给学生。
3.借助手势、动作或表情进行教学。英语中有许多动词,我们可通过手势、动作、表情,使学生易于领会。如:sing、run、jump、swim等,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说出英语单词,也可以请一些英语较好、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按教师所示做动作,教师可先叙述,接着要求学生跟着单词及句型:run-Heisrunning;jump-Heisjumping等等,教师并将动词及相关句型板书,带领学生操练熟悉词汇。
(二)创造情景法
教师教词汇应尽量避免单调地直接板书单词到黑板上教学生认读,要努力地创造情景,用创造情景法进行词汇教学,把学生置于情景中学习掌握单词。如教授地点名词(如:hospital、station、cinema)时,教师可预先把地点名次分别简单地画在卡片或纸上,同时写上单词,上课时特定几个学生上台拿着。教师说:IwanttogotoBeijing.WheremustIgo?等等,并引导学生说出生词station等,同时请拿着相应单词的画的学生向前跨步展现该词的词形、词义。或者是教师设计一个情景,把两组间的过道当作街道,那些拿着画的学生为车站、医院等地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情景里把单词套入特定的句型中反复联系,直至能灵活运用为止。
(三)对比教学法
词汇教学的对比教学法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近(同)义词对比,一种是反义(相对)词对比,还有同音(异形)词对比。同义词对比:英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有与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利用同(近)义词代换或对比的方法讲授词汇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glad-happy;enjoy-like等等,可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反义(相对)词对比:对比反义词或相对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联系地记忆。如:Nowtheshopisopen.Itisn’tclosed.或Itisnotverycold.Itiswarm.这样的对比不仅便于熟记,还能使单词在句中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准确地运用。同音异形词对比:教师在教生词时,可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同音词板书出来。如:no-know,week-weak等等,区别这些词书写和意义上的不同,并分别用这些词造句,促使学生深刻记忆,牢固掌握生词的读音、词性、意义、拼写。(四)词汇组织法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教师可根据单词按照一定的范畴进行组织、归类,帮助学生发现记忆规律,利用词汇组织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归类组织法:即根据同类关系来将单词归类,教师先提出一个概括词,让学生将学过的属于这一类的词归集起来。如,fruit:apple、banana、pearetc。这样的归类使分散的单词集中起来,便于联想和回忆。接近组织法:即根据接近联想的原理,将两个以上在空间和时间上很接近的印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只要想出一个,便会联想和回忆出与之接近的一种印象来。如想到天体,就会想到star、sun、earth、moon,进而想到plane,spaceship,再联想到astronaut、airman等等。
(五)英汉释义法
这种方法包含英语释义和汉语解释。首先是用英语来解释词汇,锻炼学生用英语想英语的思维能力。如:bank-aplaceforkeepingmoney等。其次是用汉语解释词义。英语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母语的使用。但遇到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汇时,如air、traffic等,用英语解释可能中学生较难接受,此时教师可以直接用汉语解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意思清晰明了。
(六)游戏、竞赛法
青少年活泼、好强、好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使他们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把游戏搬进课堂,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整个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找朋友”,“猜测游戏”、“单词接龙”等;竞赛的形式也有多种,如“看谁举例多”、“看谁最快完成”等等。游戏、竞赛可用于词汇教学的各个环节,前面所介绍的几种教法中也可将游戏或竞赛渗透其中,但教师要注意合理控制时间,且要避免只追求趣味而忽略效果。
(七)单词拼读规则法
这种方法要建立在良好的语音基础上。英语作为拼音文字,字母和读音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音规则。教师在教学词汇中应让学生熟练掌握读音规则,并通过大量的例句进行更直观、形象的讲解。如a在开音节中读[ei]:name、cake、late等,引导学生利用读音规则发音和记忆单词。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单词的能力。
(八)探索法
直接出示单词教学生发音是大多数教师过去常用的方法,它只注重传授知识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读法”。在词汇教学中也可以将它变为“探索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规律。
下面是一个词汇“bread”的教学实例。
T(teacher):DoyouknowhowtoreaditinEnglish?(Showingapictureofbread.)
S(students):No.
T:Pleasefindoutthewords(thatwehavelearned)with“ea”.
S:(Allthestudentsbegintothinkandfindoutthefollowingwords:tea,teacher,head,please,meat,…)
T:Nowpleasereadthemandtellmehowtopronounce“ea”ineachword.
S:tea[ti:],please[pli:z],meat[mi:t],head[hed],…
T:Oh,wonderful!Now,youknow,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i:],but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e].Here“ea”inbreadshouldbepronounced[e],thesameas“head”.
S:Ok,wecanreadit(bread)[bred].
采用“探索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该单词的读音,掌握了读音规则,还学会了思考以及寻求知识的方法。这种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探究能力。它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既关注意义建构又注重应用。因此,它特别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展望
英语词汇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所述只是最常用和常见的几种。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英语词汇教学必须立足于时代和科学的发展,以一定的科学教学理论为依据,在实际中结合教学对象和教材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满足时展及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并不断关注和学习新的教育动态,收集和吸取成功的范例,结合实际,创造出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4
学古诗有没有用?回答是肯定的。它不仅仅在文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写照。那么,古诗在他们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至于会出现上述问题,涉及到态度和能力因素。应该指出并非所有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都是这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这个新社会的影响,对古诗写作背景及旧社会知之甚少,换句话说,古文根基不扎实,难教难学是可理解的。
既然是能力问题,我们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关键态度是否正确,如果端正了教与学的态度,并正确掌握教与学的方法,那么,问题也就不攻自破。据此,我们提倡古诗教学中的意象捕捉法。
阐释:意象/意象捕捉法
中国人重意境,西方则强调意象。我们之所以选用:“意象/意象捕捉”概念,因为他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里为了教学创新,换一个角度,侧重诗歌中的意象教学。
“意象”最早见于20世纪初形成的西方意象主义。意象派认为,“意象”既是被感知的客体,也是诗人对它的体念;二者再由准确的不加修饰的词语表达出来。作为思想内容的载体,词语本身意义莫大于此。诗歌“只不过是词语镶嵌的图案。”(休姆语)换句话说,庞德在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简言之,“意象”是由“意”和“象”组成,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意象有着可变的意义,象代数中的符号a,b,x。中国古诗中经常出现“月亮”这个意象,用在不同地方其意义不同。“月亮”可表示思念家乡,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象征纯洁的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还表示寂寞等意象。因此,捕捉意象法就是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诗中意象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意象及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最后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画面、形象和语言的特色。我们认为,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进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路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镜。不妨来看两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浅塘湖春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前一首,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后一首,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抒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物与人两组画相互对应、交织。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鱼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善于或不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副副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渐,俯仰,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然而,《登高》基于没有虚词,抬头是“风急天高”。俯仰是“渚青沙白”,全诗主要依靠画面与画面平行、对照、引申、补足等方面来实现对列。”“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外。每上句与下句转关接缝,皆机窍所在也。”(《艺概》刘熙载引论)
二、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
很多优秀古诗具有言意两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的“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假于“象”,假“象”而见“意”。表象只是手段,表意只是目的。所谓“诗贵意”(李东阳《蘼堂诗话》)。“象”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而“意”则要不尽,愈多愈善,使“意”含于“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李太白《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翼罢征。诗人的意旨是希望朝廷能体贴征伐给唐朝广大人民造成的痛苦不幸,早日结束不义战争。诗歌一开始就以月起兴。明月和下面的“秋风”在古诗中都是浸透离情绪的意象。次句描写千家万户捣衣哦之事。诗人的眼中景,耳中声,无不是长安百姓对征战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总之,诗歌意象的有机结合构成明净凄清的景象,撩人愁绪的氛围,哀怨动人的形象,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佣说诗》)托物言志,含蓄蕴籍,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特征。“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言有尽而意不穷者,天下至言也。”(苏轼语)韩愈《咏雪赠张籍》中的“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二句描写了下雪时雪花的特性:无处不到,能从两面穿到洗缝,拼命高攀而半途坍塌。诗人观察落雨细致精确,描写形象生动,如在眼前。字面上似精工写雪,实际上含有更深层的意象,那便是对社会上那些善于钻营、拼命高攀的势利小人的嘲讽,活画出他们的嘴脸。诗人的这层意思深藏在模写雪的“象”之下的,于是这个“象”便不仅仅只是雪之景象了,而且是势力小人钻营攀附之象。此外还有,温庭筠“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等。
三、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诗歌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在我们头脑中再现作者诗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形象。那么,如何再塑诗歌的形象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1.比兴法的运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词,这是中国古诗词的传统方法。从《诗经》到近代,例字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杜甫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他借物写人的诗不在少数,作于晚年的《古柏行》就是交口称赞的名篇。这种写法一般是先扬后抑,先极言其美,再笔锋一转言其不幸之遭遇,形成一个鲜明对照,使读者在这种不平衡的场景和情感转换中产生一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感受,激越一种感情的震荡,使人久久难以忘怀,沉浸在与艺术回味之中,达到抒发愤懑、陶冶性情的目的。最易见的,是比拟性语言的运用。“樱桃小嘴糯米牙”(李季)"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只是取其鲜明的色彩进行比较,尚以为嘴巴小得像樱桃,人的面庞跟桃花一样红,那将是多么可怕!比拟当然要求贴切,贴切才能容易为人领会;比拟要求新奇,新奇才能产生突发意外的刺激力。
2.语法的变格。变格是对常格而言。人们在诗歌的创作与欣赏中会时时发现,诗歌中的语法是很难用常格来苛求的。变格中有省略、倒装、脱节等等,究极变幻。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褴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一
雪莱说:“诗的语言的基础是比喻性,诗的语言揭示的是还没有任何人觉察的事物的关系,并使其为人永远不忘。”诗人用无可挑剔的自然美的属性意象:飘渺的云、国色天香的花去比那具有人间难以企及杨贵妃,为了给人民留以想象的余地,于是才用倒装法。杜甫的《晴》诗中;“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这一倒装,是先突出视觉所见彩色,在句中却是对草、云的形容。倒装句简单说来是如何安排字句问题,贺拉斯说过:“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就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我们认为,在古诗教学中,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意象捕捉法,对于恢复文言教学的应有地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得意义。笔者期望,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能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应用于教学。
参考文献:
篇5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3.在线讨论。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进行。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网络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顺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2]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篇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经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每章节我都列出阅读提纲,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4、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中考化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因此对我们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多听课,多探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如果我们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对中考成绩的提高会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7、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我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这可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每年都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特别培训,在参加竞赛后他们都能取得比校满意的成绩,取得竞赛最好成绩是在2002年,当时我选了七名同学参加奥赛,两名全国一等奖,三名重庆市二等奖,两名重庆市三等奖。
二、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志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
在实验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
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3.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篇7
1.注意目标明确
英语教科书,围绕特定交际目标而安排了丰富的英语内容。这是进行英语表演的良好题材。在表演之前,准备好需要的简单道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事先明确目标任务,突破难点,最好罗列呈现在学生之前,然后师生一道,充分发挥想像力,想像特定语境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情,思想感情。然后把它们尽可能地展现出来。通过英语表演,不但练习了目标语言任务,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受到了思想感染。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十三课(Lesson23)讨论的话题是"受伤了"(ItHurts!)事先我让学生准备好医生的白色工作服(abigcoat)表示医生(thedoctor),再展示目标语言(What’sthematter?y......hurts!/Ifeelsick./Ihaveaheadache./Ihaveastomachache.)告诉学生今天的表演任务是"我受伤了找医生看病"(Ihurtmy......toseethedoctor)然后叫学生发挥想像表演。结果学生表现很积极,有的脚受伤了,有的手受伤了。还各有不同的动作情感,不但达到了预期目的,强化了目标语言项目而且惟妙惟肖,情趣昂然。
2.注意师生互动
表演不只是学生的事,教师和学生应一道参与到表演中来。教师在表演前称述表演目的,表演内容和表演要求。澄清表演时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突破表演内容里的难点。在表演时,教师不应只是旁观者(anaudience),而应该是评委(thedirector),是导演(theguider),是表演中的一个角色(aplayer)。比如adoctor,adriverorthewaiterinthedialogue.教师积极参与到英语表演中来,学生会感到教师很重视表演过程,很重视他们,这不仅使整个表演过程显得郑重其事而且对提高学生表演积极性,提高表演质量有重大作用。超级秘书网
3.注意联系生活
篇8
一、语音是语言的基础
(一)语音的中介作用
对语言来说,声音是第一性的。不管在人类语言发展方面,还是在言语的运用记忆方面,语音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音学习的结果促使了语言动觉能力的发展。这一能力的发展又促进了刺激驱动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涉及言语动觉的语言产生在中介语,提高中介语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句法学习,检验假设和培养自动化。
Skehan指出,成功学习语言的三个要素是:语言编码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记忆力。他还指出音位编码能力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可能特别重要,因为把声学输入转变为可认知加工的信息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在这方面的失败可能无输入可加工,并且在非正式的场合,意味着语言学习机会的丧失。音位编码能力一般来说对下一阶段能用于认知学习的可理解的输入的获得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者接触声学刺激之后所获得的音位编码能力越强,随后可用于分析的材料内容就越丰富。反过来说,聋哑人很难学会语言,就是由于不能获得语音的声音输入的缘故。
在语言学习中,通过视觉或听觉登记而获得的语言输入,是以语音作为中介的,然后经过短时记忆的存储及处理,才与长时记忆产生整合作用,而后发展为内部语言。感觉登记过程中,图象能延续约1/4秒,而声象能延续约数秒。正是由于声象的感觉记忆较长,能达到数秒,困难的或陌生的语音输入认知学习都依赖语音表征来完成。
(二)语音对听说技能的培养有直接关系
言语的听辩过程涉及音位的感知辨识、短时记忆、反馈监控等过程。言语听辩感知是言语理解的前提,没有对言语的感知就谈不上对言语的理解。音素是可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然而语音并没有不变式(invariant)或标准的形式。言语的音素和实施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虽然音素是可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但对音节的认识反应较音素快。在言语活动中,音节却是比音素更易觉察的语音单位。
连续性语言的听辩并非是吸收声学信号的被动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语言输入认知处理过程。由于在真实言语交际中的语音输入往往是伴随着非语音信息。这样,在听辩中就应有所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记忆,根据大脑皮层中关于语音信息的若干区别性特征而把音位加以识别,也就是将神经冲动所传人的反映声波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的连续语音信号转变为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的语音单位序列。因此,如果某一音位组合在听者的心理词汇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他就无法检索到该词,无法知道该音节组合表示什么意思。
肌动论的观点认为,在言语听辨过程中,言语信号是参照言语的肌肉活动来辨认的。这种理论把语言产生的过程和言语感知的过程联系起来,因为它强调我们是怎样按照我们产生言语来辨认言语的。由于大脑记忆认知的特点具有模糊性、近似性和粗略性。我们认为人类对语言声音的记忆认知是以语音原型(phoneticprototype)为基础,因原型具有概括的作用,能提高辨认的速度。语音原型的来源是语音能力训练发展的结果。
英语是语调语言,其韵律因素,包括语调、重音、节奏等,对言语的听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英语的旋律音调模式是句子结构的一部分,而不属于词的结构,人们借助语调来使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传递句中表达的思想。不同的语调要求作出不同的言语反映或以某种活动作出反应,构成不同的交际类型。语调是依靠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因此,对语调的听知觉需要有听者发音器官模仿发音的神经活动的参与,从另一角度来说语音能力的发展是口语听辨能力发展的前提。
(三)语音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有促进作用
良好的发音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在阅读时所使用的书面符号很快便会在头脑中转换成相应的声音形象。这个转换过程的快慢决定着我们的阅读速度。如果发音困难大,朗读时结结巴巴,不时有停顿和重复,那么阅读速度就会大受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词进行识别。人们意识中的字母组合及拼法知识影响着词的感知辨认。字母组合及拼法知识最先通过声音来表征。在词的认知中形码会自动激活音码,而音码也会唤起语义的联想。词或词组作为语言组块,对其感知的单位大小取决于读者认知词的熟练程度、材料的熟悉程度、材料的物理特征及其所引起的语言共鸣等情况。因此,语音能力发展能促进词汇的辨认。
Dearborn(1906)研究了阅读中的正字法和可音读性(1egibility),认为在阅读中注视时间的长短部分决定于字母的序列。如果一个词中的字母的序列是正常的并且是比较普遍的,例如:wrap,wake,teacher等,则联结的过程受到的干扰就比较少,知觉它的时间就会比较短;相反,就会使联结的期待落空,知觉它的时间就会比较长,阅读从而受到影响。
阅读时,言语输入必须经过短时记忆的存储及认知处理,才能与长时记忆产生整合作用。短时记忆的能力决定着语言输入的认知处理情况。短时记忆弱,语言输入就会在未认知处理之前消失,成为无效输入Gough认为在短时记忆中,心理词典(mentallexicon)词条的内容应该包括语音、句法和语义信息。因此,语音能力的训练对短时记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四)有些语法、词汇的确定也和语音有关
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只有学好发音,才能把所学的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储存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重现,从而加强对语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语法和词汇,提高实际使用的能力。
比如同一个词作名词用时重音在前,作为动词用时重音后移。如present这个单词念成[preznt]是名词或形容词;若念成[prizent]则成为动词。另外初学者感到难以区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作定语时,形态上完全相同,但在重音处理上有所区别的。如walkingstick的重音落在前面时,则作“会走路的手杖”讲;如重音落在后面一个词时,则作“会走路的魔杖”解释了。前者为动名词词组,后者为现在分词词组。可见重音的位置对词类的划分和词义的确定具有很密切的关系。这说明某些语法现象与词汇意义需要我们从语音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
二、语音教学的方法
(一)模仿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按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等五类。又将智慧技能分为若干亚类: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认为人的智慧发展过程主要是一些习得的能力的累积过程。语言教学实际上与五类学习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强调学习发音,则主要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智慧技能的学习和言语信息的学习。加涅认为运用技能是协调运动的能力。运动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二是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显然,发音和书写都有运动技能,都是习得的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技能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模仿法和分析模仿法。模仿在心理上是一个随着感知进行再现或尝试的过程。这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对外语学习中的语音教学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模仿是习得语言最有力的手段。离开模仿几乎可以说不可能掌握任何语言。
直接模仿法主要是指单纯模仿,即在不做任何解释的前提下进行模仿。学生只依靠听觉的感受,模仿教师的发音,直到模仿正确为止。
(二)反复练习
语音练习无疑是语音教学阶段中的重要活动。语言教学不仅要广泛进行练习,而且要讲练随时穿插,即所谓边讲边练。例如一次课要讲授十个音,决不能在讲完全部音的发音方法以后再练,而应该每讲一个音就练一个音。
语音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培养发音和诵读技巧,培养在视觉、听觉和动觉间迅速建立联系并构成协同表象的能力。特别是学习字母读音,只达到会是不够的,必须在初学阶段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一见到每个字母立即读出,反之,一听到某个音就立即写出字母。
篇9
学校教研室接受校长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属学校的中层机构。中学设置教研室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的需要;是解决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中学技教育规律办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学校工作中努力去确立其地位。
1.争取领导支持,明确地位。“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情况作为评模选优、职评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争取让学校在重视教学这个中心的同时又不忽视科研这个重点。争取让学校行政定期研究教育科研工作,确定研究重点,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恭请校长亲自参加教育科研,并监督和指导科研与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教育科研进行明确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通过领导强调学校各个环节的科研工作,达到明确教研室地位的目的。
2.力争实现“五子”,落实地位。学校教研室应有“牌子”(单独立室)、有“庙子”(配备办公桌、文件柜、资料箱、专用微机等)、有“位子”(配备专职或兼职主任、科员、资料员)、有“票子”(有一定科研经费)、初步走出“路子”(以区级以上课题为依托,以校级课题为基础.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为契机,推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模式)。实现“五子”,就搭好了教研室工作的“戏台子”,落实了教研室的地位。
3.通过自身建设,赢得地位。教研室成员应具有主人翁精神,树立科研意识.突出一个“爱”字,落实一个“勤”字,发扬“敬业、奉献、团结、务实、创造”的校园精神,群策群力,走出一条教育科研的新路子。
(1)明确科研的指导思想:树立科研为教育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意识。
(2)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解决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具有正确的科研态度:尊重教师,听从他们的意见,尊重教师的劳动,维护他们的利益,民主制定和实施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指导、鉴定、推广措施。
(4)遵循基本的科研原则: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传播教改信息,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积极倡导,大胆实践,在求实的基础上,以开拓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追求既定的科研目标:在科研工作中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讲求实效、多出成果。
同时,加强教研室的组织建设和教研室人员的修养。通过自身建设,和教师一道参与教改实验的全过程,让教研室成为教师们心目中的教研室,从而赢得教研室在学校中的地位。
4.主动参与管理,体现地位。教研室负责人应该参与学校行政会,研究学校的全面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教研室负责人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设计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教研室负责人应该参与行政值周,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教研室人员应该积极指导教师们的科研实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教科室的地位。
5.壮大科研队伍、巩固地位。教研室要让教师树立科研意识,激发科研积极性,重视发展和培养教育科研队伍,努力为优秀科研人员的迅速成长创造条件。教研室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基础培训,派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各种课题论证会、阶段评价会、鉴定会。通过讲座、示范、编发资料,宣传教育科研理论,让教师们懂得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教育科研素质。要求全体青年教师人人选题立项,投人教育科研实践。由此逐渐壮大自己的队伍,巩固自己的地位。
6.体现科研特色,提高地位。教研室的工作只有通过大胆创新,注重实效,争创特色。才能提高其地位。
7.接受监督检查,牢固地位。教研室的地位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经受起领导的检查和教师们的监督,得到大家的认可才算是真正的稳固了。
二、发挥教研室职能
学校教研室是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本校存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承担评选、鉴定和推广本校科研成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起好咨询作用,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部”和“智襄团”。具体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
1.发挥导向职能,体现中介性。既然教研室是学校的“参谋部”和“智襄团”,对学校的决策提供咨询。那么,对学校的工作就有着导向的功能;教研室既要对学校教育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起到了中介作用。
(l)管理导向。教研室应配合学校行政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方位育人”的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思想。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契机,以艺体科技促发展,以务实为根本”,完善学校管理,强化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实践性、示范性、花园、乐园’学校、力争一流质量。
教研室应配合学校狠抓“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三让一树”深入人心,把“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还应要求教师不放弃每一个落后学生,每个教师必须和两个落后学生交朋友。开展“同学,让老师与你同行”的个案教育研究活动。在素质教育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从而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德育导向。学校办学应以德育为先导,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工作网络。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明确,做到全方位实施、多渠道拓展。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整体构思,分层要求,分段实施,分类推进”,德育工作要做到学期有计划,学月有主题,每周有安排,检查评比落实。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行“五爱”、“五自”、“三会”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锻炼意志和品格,增长智慧、体力,立看今天,着眼未来。”
(3)评价导向。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变单一的分数评价目标体系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评价目标体系、变结果评价为以过程评价为主;变“揉差”学生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研究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努力铸造师魂,培养师德,提高师能。对学生的评价应逐步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式。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坚持每年评选学校优秀论文,编辑优秀论文集,鼓励教师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向有关刊物推荐发表。
(4)科研导向。教研室要发挥科研主力军作用,捕捉信息、紧踉形势、抓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系列研究活动。
2.发挥构建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的职能,体现研究性。研究工作是教研室的基本任务。教研室既要研究现状、找出问题、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又要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探索其规律,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学校的科研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共同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展开研究,形成校长室一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段——教师一条龙的教育科研格局。
(1)突出“龙头”课题。学校应把区级以上课题作为龙头课题,加强管理,大力宣传。加大科研力度和经费投入,从而带动其它课题的研究。
(2)落实校级课题。对本校有重要价值意义,研究方案合理并具有相应的研究条件的课题应审定为校级课题,它包括各办公室、教研组、年段和个人研究课题。
(3)扎根个体实验。科研要通过实验来完成,实验要由个体来实施,个体实验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科研的效度。因此,应着力于实验的跟踪研究。
教研室要指导教师选题立项,先由各教研组确定研究总课题,
再由教研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性情况和自己的特长选定研究的子课题。
3.发挥教育科研的管理职能,体现领导性。教研室除了自身的研究业务外,还要组织领导全校职工进行教育科研,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教研室应制定本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内容包括项目的申报及审批办法、成果的鉴定与评价方法、项目的经费管理与奖励办法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得以实施的保证,目标明确是教育科研富有实效的前提,内容丰富是教育科研具有活力的关键,体现特色是教育科研适应发展的核心。所以,对课题研究应坚持计划落实(每期教研室都要对课题研究拟出具体计划,提出明确要求)、目标落实(教研室分别确定出课题研究的工作目标、育人目标、家长学校目标、成果目标)、组织落实(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年级、班级,责任到人,精心组织,精心辅导,认真开展活动,为目标的实施创造条件。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讨论研究情况,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落实(根据研究课题,拟定出具体的内容及其操作的系列和序列,让活动丰富,注重实效,以利于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时间落实(包括学科教学和各类活动)、资料落实(耍求教师认真做好活动记载,并收集好学生、家长、教师的作品、图片、表格、总结等资料。教研室要按期收集整理资料,为提炼成果提供事实依据,学校图书室要定期向教师开放,并提出学习进修的要求,发挥好各类资料的作用)、总结落实(每学期结束后,都要求课题研究人员写出该期的课题研究总结,教研室要写出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和阶段报告)、评价落实(根据教师的研究情况和总结,评价教师的研究工作,以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从而保证教育科研有序、有效、生动活泼地发展下去。
4.发挥推动和改进工作的职能,体现服务性。教研室是学校教育科学的研究机构,通过教育科研能推进教育实验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素质。
(1)教育科研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研究本身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形成科研成果的过程。
(2)教育科研是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有效载体。教育实验研究与成果推广的过程,是普及先进教育思想的一个有效途径。
(3)教育科研是办好学校的动力之一。“实验”两字在人们心目中成了改革、创新、进取的代名词。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又是一种压力,压力转化为动力,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4)教育科研还是许多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竞争能力的方法之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下,一所学校在本区域的声誉和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它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将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几乎成了所有学校追求的目标。
(5)教育科研还是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研究,对提高师资质量具有特定的魅力。
①教育科研能促进教学改革。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把科研同教育教学和管理密切结合,是学校摆脱困境,求生存、求发展、上台阶、上水平的关键之举。
②教育科研可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规定科研任务,可以促使教师读书学习,研究理论,留心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主动进行探索。研究成果又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所以,科研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③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有的教师的工作是超负荷的,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造成超负荷劳动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水平低,不能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采用加时间这种笨办法。如果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不仅让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教师也会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在教育科研中,通过教师大胆创造探索、总结提高,有力地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形成科研促发展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室组织好了全校的教育科研,也就等于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篇10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物理知识规律物
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篇11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第三,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了45分钟的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解决办法
首先便是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应该编写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法律教材,我国的法律已形成了已宪法为母法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比如说,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编写成法制连环画的形式,让他们初步建立法律观念,而到了中学,可采取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等等。
篇12
(二)调查的基本工作
1、调查前的准备
番禺区地处农村地区,共有2个街10个镇,小学169所。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番禺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人数约有680人。确定的调查对象范围后,接着就是收集整理农村小学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员的邮箱。
2、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番禺区实际情况,从教师基本情况、对专业的认识与专业发展的现状、发展平台、发展模式以及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有哪些看法、意见或建议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从中了解番禺区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情况、目前的思想状况、成长的内驱力、专业特点、教师愿望等情况。
3、开展问卷调查
响应环保号召,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至番禺区12个镇街的农村小学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员,要求各校数学教师以不记名方式完成调查问卷后回发邮件到指定邮箱。
4、回收调查问卷
网络的便利除节省纸张、节约能源外,还有为回收工作带来了便利,在指定的邮箱中回收调查问卷,简单而且高效。
5、统计数据
调查问卷采用Excel表格制作的,统计数据结果也是利用Excel的计算和统计功能来完成的。
(三)调查的对象
番禺区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共约有680名。本次“番禺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从环保角度考虑,采用电子版问卷的方式对番禺区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613份,其中有效问卷565份。
(四)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问卷包含五大部分:1、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专业、学校的城乡位置、所获荣誉情况等;2、对专业的认识与专业发展的现状,包括对个人从事教师职业的感受、对个人的专业发展的规划、对个人专业发展状况的评价、对个人专业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的认识、参加培训情况和教学效果等,共n题,其中多选题3题,其余为单选题;3、发展平台,包括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供的平台和个人方面的情况,共10题,其中多选题1题,其他为单选题;4、发展模式,包括被调查教师所在学校的业务学习形式、个人最喜欢的专业发展形式及教师需要的帮助等,1题单选题,4题多选题。
二、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上表统计的是2008年番禺区565名小学数学教师基本情况,从表中可知:其中男教师人数占调查教师总数(以下简称为:总数)的49%,女教师人数占总数的51%;在各年龄段中,25岁以下的人数占总数的3%,25一35岁的人数占总数的53%,36一45岁的人数占总数的27%,46一55岁的人数占总数的18%,55岁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0.35%,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中45岁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占总数的82%;在学历中,“中师”教师人数占总数的10%,“大专”教师人数占总数的48%,“本科”教师人数占总数的41%;在职称一栏中,“小二”人数占总数的3.5%,“小一”人数占总数的43.5%,,’小高”人数占总数的52.7%,“中高”人数占总数的0.2%;在现学历专业中,“数学教育”的人数占总数的22%,“教育学/教育管理”的人数占总数的31%,“普师”的人数占总数的10%,“其它”的人数占总数的37%;在所教学科中,专门负责数学教学的人数占总数的31%,69%的被调查人员除了数学教学外还需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在全体调查的小学数学教师中,镇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群体占总数的26%,其中区级骨干教师数占总数的5.3%,市级和省级骨干教师数占总数的0.8%。以上数据显示,番禺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年龄结构与性别比”总体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为学科教学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小学数学教师的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45岁以下年龄段数学教师的绝对人数占总数的82%,而小学数学教师中本科学历的人数占总数的42%。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数学专业的文凭,获得本、专科学历的教师亦如此,他们多为非数学或非数学教育专业的函授本、专科生,69%的被调查者除了数学教学外还需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这种现象对番禺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队伍质量的影响无疑是不利的。另外,小学数学教师中骨干教师群体人数的比例还比较小,这提示在今后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在注重普及提高的同时还要为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以缩短他们成长的助跑线。
(二)对专业的认识与专业发展现状
1、从事教师职业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出番禺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从事教师职业普遍感到比较满意。其中原因是近几年来番禺区政府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教师的收入虽然与公务员相比虽然差距仍然明显,但也较为稳定,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从事教师职业还是普遍较为满意。
2、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认识
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虽然不少对目前个人的专业发展状况满意或基本满意,也有从“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争当优秀教师”、“适应时代要求,不被淘汰”角度考虑过自己的专业发展,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规划。其中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导向和指引、缺少专业发展的条件和平台等等。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3、你认为制约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4、平均算下来,你大概每天能用来自己看些教育类书籍期刊的时间是:几乎没有时l小时以上间学习前面的基本情况调查中有69%的被调查人员除了数学教学外还需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目前番禺区的小学数学教师除上课外,还有许多杂务、各类检等工作。教师们工作压力大,疲于上课和完成其他杂事,无暇学习提高。
5、你平常的教学效果:
6、你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发展的方面是(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
7、你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是(选三项):上述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反映出番禺区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效果感觉良好,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效果,认为教学观念新和科研能力强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
8、你参加过的培训有:(多选题)
9、近五年来你参加的培训和学习主要是:
在参加培训方面,大部分被调查者都参加过区教研室、进修学校的培训及送教下乡活动或区级教学研讨会、讲座,大多数是为完成国家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及围绕数学课程改革或科研参加相关的培训。另外,参加过区级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的人数十分有限,显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仍需加大。
篇13
1.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和文化素质偏低,教师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地处偏避、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从而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白天只有上课的时间,还要抢时间改作业,晚上才有时间备课。没有机会进行研讨,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加之,学校教师少,管理制度不健全,使部分教师因此而工作作风散漫,得过且过。新分配教师因条件原因,一般最多两年就调离。同时,体育、英语、音乐等专业教师缺乏严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
1.3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1.4家长思想观念陈旧。
如今农村的独生子女较多,而不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视子女如宝贝,纵容子女犯错,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家长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偏远山区农村的家长思想认识滞后现象严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并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根本不支持学校的教育,如家长因法律知识的缺乏为一点小事而到学校大吵大闹或者越级上访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而滋生了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这些都使学校管理难度与日俱增,增添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以上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了现在的教师出现了“不家访”和“怕家访”情况,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留守学生(约占50%)、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学生安全管理学校是“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致使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2.突破发展困境,确保发展的对策
2.1加强班子建设,规范管理制度。
农村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相对滞后,因为大部分的班子成员都是本校提拔上来的,除了本身的管理水平不高之外,各种利益集团的纠缠不清也直接影响了班子的团结。农村学校在本身管理制度建设上有先天的缺陷性,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大多办学时间很长,教师间大多是本地人,互相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相对来说管理的实行牵涉到的因素更多,往往不容易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流于形式。所以引进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很容易,但如何让它生根发芽,在实际学校管理中发挥效能,所面临的困难就更多了。而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头羊”,领导班子的能力和作风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管理质量。为此,首先要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进取、敢抓敢干的领导班子。
2.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当今社会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学校的教师的思想容易发现波动,由此要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宣扬“正气”,消灭“邪风”。通过学先进、立榜样等方法帮助教师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并及时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教师有近80%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生活压力大而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这是值得注重的。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如何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疏导,解放思想,让教师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努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2.3积极争取资助,加大办学投入。
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思想素质等“软件”具备了,需要良好的“硬件”来运行。虽然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学校可每学期从有限的资金中有计划地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逐年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资助,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2.4健全农村小学人事管理制度,激活管理机制,落实农村教师优惠政策。以解决低龄儿童集中就读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利用、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强化农村小学质量管理,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教育吸引学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一是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教师流动和培训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均衡城乡教师队伍素质,落实对口帮扶。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三是强化农村教育的制度管理,制定农村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以“示范性学校”建设为契机,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是强化农村教育宣传,广泛宣扬农村教育的新成绩,宣传农村教育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个性得以张扬,品德受到传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之目的。
2.5创建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
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