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西方文化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西方文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西方文化论文

篇1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要谈到的就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具体到动物习语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很多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的动物习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天天在说,但是在和外国人交流以及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很多动物习语是不能直译的。例如,我们在形容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时,汉语中我们常说“一箭双雕”,而英语用“一石二鸟”;再如,我们形容十分紧张、急迫时,汉语通常的表达是“热锅上的蚂蚁”,而英语用“热砖上的猫”;又比如,比喻做事情方法不得当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汉语中我们常“缘木求鱼”,而英语中则用“鸡窝里找兔子”。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以下几个常见的例子:虎落平阳被犬欺:Haremaypulldeadlionsbythebeard露马脚:Letthecatoutofthebag杀鸡取卵:Killthegoosethatlaysgoldeneggs

(二)风俗习惯导致英语中一些用以“物”喻人的习语

风俗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许多习语的产生也受到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他们对相同动物的态度和情感也各有不同。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中西方家庭对待狗的态度。英语文化里,狗被看作人类最好的朋友,狗是宠物甚至被当作家庭的一员。因此,在英语中有很多与狗有关的习语都是褒义的,很多与幸运、忠诚相关,例如:“helpadogoverastill”:助人渡过难关“Heisaluckydog”:他是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在我们国家古代,狗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很低,因此久而久之,狗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就形成了贬义,常与卑微、恶劣等意思联系在一起,例如:和西方的忠诚之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有“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等等。因为中西方对狗的态度是存在很大差异的,那么我们在翻译与狗相关的这些习语时,就不能直接用英语中对等的词“dog”。

(三)传说与典故的影响因素

在中国古代有一些习语,比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等是根据民间传说或者典故形成的。这里就涉及一个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的动物“龙”。龙作为一个传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自古人们就对龙崇拜到了极致,比如,在君主时代,龙被誉为神的化身,成为汉族人民的图腾;龙更是被历朝历代的帝王赋予了皇权,这些“真龙天子”的衣食住行用都有龙的标记,也只有帝王才可以用龙。如今的我们虽然没有帝王的统治,但是“龙”依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每个中国人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而且受到几千年的民俗风情的影响,“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被人们看作吉祥、和平的象征,比如:端午节赛龙舟,节庆时舞龙舞狮等等。此外,关于龙的成语也有许多,都是寓意美好的褒义词,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望子成龙、龙马精神等。然而在西方,龙是最为邪恶的象征,被称为邪恶之王。在西方电影中,龙通常是财宝的看护者,能够打败龙的人被称为是屠龙勇士。

(四)因素

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现象。简单来说,宗教就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也是精神上的支柱,反映了人们的尊崇和忌讳,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比如,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们国家佛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也是在我们国家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那么与佛教相关的习语也有很多,比如:“不看僧面看佛面”、“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然而,在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在英美国家,基督教作为大多数人的信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信仰基督教的人们认为上帝可以帮助大家实现愿望,所以有很多英语习语是与上帝有关的,如“Godblessyou.”,“Godhelpthosepeoplewhohelpthemselves.”(上帝保佑你)。我们在看英语国家电影时也经常出现“Mygod!”,可见God与我们平时感叹时所说的“我的天啊!”类似。另外,在宗教和神话中某些神化了动物被认为是动物崇拜,比如:我们中国的貔貅、饕餮、麒麟、瑞兽等等,这些人们臆造出的神兽,现在仍被人们所推崇;而在希腊神话中很多神灵是半兽半人,比如命运女神的形象是人身鸟翼。另外,在宗教和神话中某些动物被认为是专门用来祭祀或象征某些神灵的。例如:我们熟悉的断臂女神维纳斯,Thedove,theswanandthethesparrowsymbolizeVenuswhicharesa-credtoVenus.(鸽子,天鹅和麻雀既是象征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也是用来祭祀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的)。

篇2

文化知识的作用就是能够使得阅读理解更加方便。简单来说,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是能够帮助学习者在阅读理解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这也就需要英语教学者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来加强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训练。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述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需要结合英语现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阅读材料本身相关的资料,将其进行合理的输入与输出,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理解印象。这也就需要英语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并且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样,这也需要英语教学者,能够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抓住阅读训练当中的重点,从其阅读中的重点来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

(二)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意识

通过上述论文的研究,不难发现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存在着一定关系。所以想要更好学习英语,就需要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就是说,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保证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对英语教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加强直观的视频资料环境的熏陶,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记忆。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文化背景知识引导,来吸引学生对其文化产生兴趣并进行学习。英语教学者是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英语语句进行了解,还需要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时候,就需要培养关于西方的历史、教育、社会、科学、经济等方面知识。

篇3

老子《道德经》道:“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的万事万物是“三”演化而来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佛语“三生有幸”三生指佛教里的前世,今生和后世。在寻常老百姓的生活中有“洗三”打三朝”吃三朝酒“表示对新生儿的美好祝愿。在英语中,数字“three”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数字,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宗教传统,有三大美德:“忠诚、希望、仁爱”。

人体有“肉体、心灵、灵魂”。习惯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过程,ABC代表英语字母表,过生日时候喜欢许三个愿望。所以英语国家人常说Thethirdtime,thecharm.(第三次准灵),Numberthreeisalwaysfortunate.(第三号一定运气好),Allgoodthingsgobythree.[莎士比亚](一切好事以三为标准)。“九”《说文解字》曰:“九,阳之变也,相其尾曲穷尽之行”在卦符中,阳线或阳爻称为九,九成为所有阳数的典型代表,是阳的全部数符号,在中国人眼中,“阳”是生,是美好的寓意,所以代表最高最好的“阳”为九,以“九”代天,自古“九”是封建帝王的象征数字,“九五之尊”天有“九”重,地有“九”州,皇家的建筑与“九”密切相关,紫禁城的房间为999间;北京城有九门;天安门面阔九间;故宫内三大殿的高度为九尺九;故宫内的宫殿的台阶都是九级或者九的倍数。带“九”的习语也反映了百姓对九的热衷之情,例如,“九天九地”“一言九鼎”、“九死一生”、“九霄云外”。英语中“nine”表示“多”“深”的含义,但是没有汉语中对“九”的神圣的崇拜,表尊贵的强烈情感。在习语谚语中可以找到“nine”表示“多”“深”,例如,Astitchintimesavenine”(及时医治一针省九针,及时处理事半功倍)、crackuptothenine(十全九美)、oncloudnine(得意洋洋,高兴万分心情非常舒畅)、Acathaveninelives(猫有九命)、rightasninepence(完好无暇)。

篇4

“文化自觉”一词由先生于1997年提出,一般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在历史长河与世界格局中所处地位及未来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大学生文化自觉是指作为一个群体的大学生对自己民族和执政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历史化和革命文化的认同和觉醒以及追求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思想文化领域交流日益增多,西方发达国家对优秀人才尽力争夺,对外文化渗透的力度不断加大,利用各种方式来传播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比较中华文华和其他文化的差异,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奋斗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悠久的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力量,是纽带,在新时期是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东西。只有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才能抵抗西方文化的侵蚀。在高校中,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忽视了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实,思想政治德育课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应该相辅相成、不分薄厚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的教育活动,文化育人应该是一项隐蔽性的教育活动。文化课是艺术性的课程,它不像思想政治课那样咄咄逼人,目的性、说教性明显,容易让青少年接受教育者,不产生抵触情绪。它可以采取温和多样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把中国文化中优秀的文学、伦理、思想与宗教等和弦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教授给学生。往往文化中的美好爱情、热爱祖国、团结奋斗、孝心勤奋等主题都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其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渗透性与感染力都比较强。也就是说,文化课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艺术化,对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往往起着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也只有大量的接触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大学生才会自觉自动地产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与异文化的碰撞中,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优秀文化,克服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只有建立自己文化心理的防线,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林林总总的时候,才能做到不惊慌、不震惊,守住自己的道德与伦理底线,也有思想武器与其对抗,经得起西方腐败思想的诱惑。

篇5

中西方古代建筑当然也非常注重其实用特性,西方建筑材料以石料为主,建造的房子先是一层,但很快人们发现可以在这一层的基础上加上一层而后是多层。这样尽管还是占用同样面积,人们却可以占用更多的实用居住面积。造多层建筑当然就要建造连接不同楼层的楼梯,在较温暖的地区,人们把通往一楼的楼梯修建在房子的外部,这样更利于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同样的道理,人们往往在二楼上起个露天平台,以便充分感受阳光的照耀。这些改善建筑实用功能的方法,逐渐把欧洲房屋造就或具有阳台与内外楼梯的高层华丽建筑,也形成了欧洲建筑的独特风格。中国古代建筑受材料限制,不能像欧洲建筑那样向高处发展,它只能从四面扩展以扩大其实用功能。所以中国建筑占地大,形成以四合院园林为基本形式的大型化建筑群。以紫禁城为例,它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性建筑,也是集朝政,居住及娱乐为一体的实用性建筑,紫禁城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十七万多平方米。由正阳门、大清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几大部分组成,历史久远,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四周扩大实用面积的典型,也是我国灿烂古代文化中的一件瑰宝。

三、建筑与环境的特殊关系

建筑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就必然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关系。西方在创造园林的时候,用几何形状去强行限制自然景物,正如黑格尔所说:“最彻底的运用建筑艺术与园林是法国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宫殿,树木栽成有规律的行列,修剪整齐,围墙也用篱笆造成,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露天广厦。”人工雕琢的痕迹随处可见。而中园古代的园林“虽有人作,宛有天开”,它要求园艺家用大自然提供的材料,按大自然结构来规范园林风光。所谓真山、真水、真景,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黑格尔说:“中国园林艺术早就这样把整片自然风景,包括湖、河、岛,远景都纳入其中,让自然事物保持自然形状,力图模仿大自然。”所以,西方的园林是通过规范自然来达到有我之境,而中国的园林是通过宛自天开来达到无我之境。

四、建筑的科学技术手段

没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作支持的话,建筑便无从谈起,西方古代的数学相当发达,而把数学计算运用于建筑的技术也很早就产生了,所以在建筑之前,他们都有完整的计术方案,为使建筑稳固耐用,西方古代建筑师们完全按中轴线原理两边对称来进行建造,并且按照一门科学一代代的记载流传下来。中国古代的建筑师们则呈现了左右对称的格局,无论单体造型,还是群体造型,建筑师们都采用了与西方古建筑相同的技术原理。在战国时期的建筑师鲁班便留下了《鲁公秘录》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匠技术理论,它为以后中国的建筑提供了建筑指导。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古代建筑,它们都会受到一定技术的制约,什么样的时期产生什么样的技术,随之而来也就产生什么样的建筑。所以古罗马的万神庙,圣索非亚大教堂,北京的紫禁城,秦朝的阿房宫不可能在人类之初就产生,而只可能在人类的建筑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才可能出现。

篇6

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每一单元都通过图片讲述故事,给学生提供语言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口语,体会中西文化差异。同时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如给学生模拟情景,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话演练。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及中西文化差异。文化知识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和活动训练即巩固所学内容。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查找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例如,学生在模拟面试情景进行对话,在对话结束时其中一位扮演面试官的学生说‘“Youcangotowork..”(你可以去工作了。)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受自己母语影响,所说的英语都是中国式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而在西方国家给人以答复时所用的语言比较委婉,可以说Thankyouforyourinterestinginourcompany.Youwillbehearfromusverysoon(.感谢你对我们公司感兴趣,我们会尽快给你答复的。)/Well,I’llletyouhaveourdecisioninoneortwodays.Thankyouforcoming.Goodluck(!我们会在一两天之内给你答复,谢谢你来面试,祝你好运!)在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委婉谦和的语言比较符合西方文化。

3观看影片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是在母语氛围中进行学习。理论上的学习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真正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原版影片,图文并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在选择影片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文化信息量比较大的经典影片,如《燃情岁月》、《海上钢琴师》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由英美名著改编的影片,如《傲慢与偏见》、《情感与理智》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影片的过程是:搜集影片——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查找适合课堂播放片段——给学生播放——检查课堂效果——达到交流目的。

篇7

(二)谈判方法的差异

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他们在谈判中采用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也就是先就总体原则达成共识,然后以此为指导解决具体问题。通常要到谈判的最后,才会在所有的问题做出让步和承诺,从而达成协议。而西方人由于受分析思维模式的影响,他们最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具体胜过整体,谈判一开始就急于谈论具体条款。

(三)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有极大不同。对于同样的一件事物,中西方看法可能会大相径庭。在商务谈判中会出现很多的文化分歧,例如:中国人不喜欢数字4,因为4与死谐音,认为8、6吉利,八与发谐音,八发,六六大顺。而西方人忌讳13,因为圣经中说耶稣受害前与弟子们共进晚餐,其中第13个人是犹大,他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晚餐的日期也恰好是13日,“13”给耶稣带来了苦难和不幸。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中国人尊敬老年人,而西方人怕被人说自己老,年龄更是个人隐私,极少谈论。中国人崇拜龙,视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西方则认为龙是撒旦是魔鬼。西方人喜欢狗,他们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英语中有luckydog(幸运儿)、Everydoghasitsday(每个人都有出头之日)、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而在中国,很多情况下,狗所代表的含义都不好,如挂羊头卖狗肉、狗腿子等等。在谈判中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禁忌,就会冒犯客户,会使商务谈判陷入僵局。

(四)表达感谢和答谢的差异

在感谢和答谢方面来说,中国人一般对外人的帮助表达感谢。家人之间很少用。如果用了,听起来显得生疏。而在西方“Thank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比如,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youlikesomethingto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别麻烦了”等。而在西方国家,如果想要,就回答“Yes,please.thankyouverymuch.(好的,请给我来点,非常感谢)”如果不想要,就说“No,thanks.(不用了,谢谢)”。当受到别人夸奖时,中国人习惯先否定自己的成绩,表明自己还有不足,需要继续努力。而西方人则显得非常高兴,一般只表达感谢。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谦卑含蓄的处世态度和西方人自信直率的风格。

篇8

一、引言

化妆品市场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为许多著名化妆品品牌提供了巨大商机,如兰蔻,资生堂,倩碧等。人们购买化妆品的原因并不总是基于个人需要,也因为品牌背后的隐含意义:象征了优越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化妆品公司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想尽一切办法说服他们购买自己的化妆品,如利用化妆品广告宣传。然而,化妆品广告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语言。本论文从语言学方面比较中西方化妆品广告语,期望找出其反映的文化差异以及导致语言差异的原因。当然,本文也希望为广告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中文广告语

(一)语音方面:多使用双关。

双关语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因此,成功撰写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双关语广告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语言字面的含义,用作双关语的词通常与产品的某种特点或品牌名称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例如:

1.趁早下“斑”,请勿 “痘”留。(某化妆品广告语)。

这个句子与办公室的流行用语“趁早下班,请勿逗留!“有着相同的发音。广告商使用“斑”和“痘”,完全表达了产品能有效祛斑、祛痘的作用。中文中,“斑”和“班”的发音相同,“痘”和“逗”的发音相同。然而,他们的意思却完全不同。这里广告商在广告中运用相同的发音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也表述了产品的效果,这就被称为双关语。

2.金斯顿曾在她的作品中说:“只有中文里有双关语”。(金斯顿,1982)在中国的文化中,双关语非常受欢迎,因为中文里,很多字听起来相似。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基于人际关系的国家,因此,中国人不喜欢用文字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真正意图。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双关语是处理人际关系中最普遍的交流方法。

(二)句法方面:多使用排比句。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例如:

1.“拥有健康,当然亮泽。”(潘婷洗发水)

2.“明星风采,纯纯关怀。”(美加净)

3.“清凉舒爽,全家共享。”(六神沐浴露)

“拥有”和“当然”,“明星”和“纯纯”,“清凉”和“全家”是平声。“健康”和“亮泽”,“风采”和“关怀”,“舒爽”和“共享”是仄声。这样的设计能够很好的吸引消费者,因为它可以给他们带来美好和温暖的感觉。

(三)词汇方面:多使用平和的词语。

兰蔻空间,一个宁静和谐的享受空间。(Lanc?me .cn)“宁静”和“和谐”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情绪或周围的自然氛围。中国社会提倡和谐,这个广告中,很明显广告商非常了解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所以在这里用“宁静”和“和谐”给消费者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能够亲近自然。

三、英语广告语

(一)语音方面:多使用重复。

重复是最主要的修辞方式之一,基本上,使用重复的单词和短语意在强调、明了、扩大或深化情感效应。在一些化妆品广告中,广告语撰写人经常使用该方法重复强调某些信息。例如:

(1)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ou from OLAY total effects! (olay.com)

(2) Real women have real curves. (dove.us)

(3) Maybe she’s born with it. Maybe it’s MAYBELLINE. (maybelline.com)

(4) A new fragrance. A new look.(dior.com)

广告商通过重复使用“happy” 、“real”、 “maybe”、 “new”等词,意在指出化妆品的优点,以唤起消费者的兴趣。

(二)句法方面:多用简单句式,少用复杂句式。

使用简单句式比使用复合句式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因为读者不愿意花太多时间阅读复杂的句子,另一个原因是这样既能够减少广告的成本,又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例如:

(1) A sea of modern beauty! (h2oplus.com/ )

(2) Because you’re worth it. (lorealparisusa.com)

如果广告商希望建立一个基本概念或主题,并希望它能深入人心很久,广告语中更推荐使用简单句。通常这样的广告语只需容易记住的几句话。以上的两个例子,每个都只有一句话,每句都在10个词以内,而且每个词都很简单。从英文化妆品广告语中不难看出西方人的性格特点。西方人十分开放、简单,并且西方国家的历史也没有中国历史长。例如,美国重视个人价值,认为自己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相信他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他们认为应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还经常令人吃惊的坦白自己的政治观点,无比珍惜受到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权。 (hungarianamerica.com/fulbright/fhb1.html)

(三)词汇方面 :多使用形容词。

(1) Get luminous looks for holidays,

Wrap yourself in rubies,

Wrap yourself in our holiday gift,

Find your best face.

(2) Your lips will be smooth, replenished and indulged with sublime and reshaping color. (Lanc?me)

形容词“luminous”, “best”, “smooth”, “replenished”, “indulged” and “sublime”都是用来形容良好肤质的词。好的肤质是所有人(尤其是女性)渴望拥有的。这里广告商使用这些形容词很容易就表达出了产品的效果。

四、总结

本文回答了东西方国家化妆品广告语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答案是肯定的:东西方国家化妆品广告语之间存在差异。作者不仅从语言中找到了这些差异,还从文化背景方面指出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结论是东西方文化中的审美观、个性特征、家庭观念、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发展都有所不同。最后,作者建议广告商在撰写化妆品广告语时应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撰写者应考虑目标客户所在地的风俗和文化特征,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Anderson, M. Social influence effects of advertising using highly attractive models [D].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04.

[2]蔡基刚.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篇9

(二)加强中西方文化对比

中国和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地理及信仰的不同,使得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以及文化习俗等也有所不同。比如,西方人是很守时的,他们时间观念很强,并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因此,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人际交往方面,中西文化习惯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讲求谦虚,与人交往时,崇尚“卑己尊人”,并把这看做一种美德,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往往会进行自贬,以示谦虚。西方国家却不同,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you”表示接受。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淡薄,而西方人的隐私观念却很强,他们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尊重个人空间,不喜欢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隐私,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彼此第一次见面时,为了表示关心和尊重,往往会问及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这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触犯了他们的隐私。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东西方文化对比的阐述既能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信息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了解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拓宽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篇10

一、不同国家文化对芭蕾舞教育的影响

芭蕾舞教育的发展,是在芭蕾舞影响加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芭蕾舞在传入法国之后就在法国宫廷舞师的编排之下正式成型,但是随着芭蕾舞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国,芭蕾舞教育也散步到了全世界。也就是在进入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之后,芭蕾舞教育开始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而为了适应各国文化中对于艺术美的不同理解和要求,芭蕾舞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就有了些许的变化。易言之,芭蕾舞艺术在芭蕾舞教育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国家与不同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多种风格的变异,最终形成了多种风格的芭蕾舞教育体系。比如,“法国芭蕾”风格的教育要点是动作轻盈,体态优雅,手型柔和,妩媚动人;“意大利芭蕾”风格的教育要点是动作简洁,风格严谨,力量十足,旋转难度高:“俄罗斯芭蕾”风格的教育要点是动作舒展,艺术表现力强,大幅度的跳跃和急速旋转较多:“英国芭蕾”风格的教育要点是动作细腻,注重线条,脚部动作灵活:“丹麦芭蕾”风格的教育要点是扎实稳重,弹跳轻巧,十分注重四肢动作的整体协调性:“美国芭蕾”风格的教育要点是动作速率快、稳定性高,技巧动作充满力量与活力等。从芭蕾舞教育在不同西方国家发展出不同风格的情况来看,所有的芭蕾舞风格都是建立在法国芭蕾基本的技术动作风格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而这些原本如出一辙的技术动作之所以会发生不同风格的改变,归根到底是因为芭蕾舞教育在执行落实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不同影响造成的——具体说,就是西方文化中“个体文化”的思想影响并促使芭蕾舞教育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发生不同风格的改变。不同国家的舞者,在学习和表演要求相同的芭蕾舞舞蹈动作时,难免不会因为受到自己国家文化的影响,而从更符合自己国家国民艺术观和审美观的角度出发对芭蕾舞的动作细节加以调整。这些调整,有些是舞者刻意为之的,可以加以纠正,但是有些却是在潜意识状态下发生的,这就是文化底蕴的不同带给不同国家的人们在审美观念上的差异。同样的动作,在法国人眼中是美的,但是在俄罗斯人眼中可能未必就是美的,所以,芭蕾舞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就被迫接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并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对芭蕾舞的技术动作和风格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二、芭蕾舞教育的“文化教育模式”

从我国芭蕾舞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芭蕾舞风格形成,经历了从承袭俄罗斯古典芭蕾舞风格到充分融入中国文化后形成中国芭蕾舞独特风格的发展过程。值得欣慰的是,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风格之后,芭蕾舞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芭蕾舞教育却鲜有杰出教育成果产生,或者说,鲜有具有国际轰动效应的具有中国风格的芭蕾舞新作品或国际级的芭蕾舞演员涌现。这说明,我国的芭蕾舞教育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出发,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就是在芭蕾舞教育中引入“西方文化”的教育思想,也就是个体教育思想,建立一套适合芭蕾舞教育的“文化教育模式”。建立这个教育模式的第一步,就是要在芭蕾舞教育中引入“西方文化基础教育课程”。这一文化课的主要内容,是深入介绍芭蕾舞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对于芭蕾舞教育来说,通过对西方国家芭蕾舞艺术的普及、发展、繁荣、变化、现状等芭蕾舞发展全过程的深入阐述和分析,广大芭蕾舞学者将会深刻理解芭蕾舞这种独特舞蹈艺术门类的真正魅力所在。同时,对西方文化中芭蕾舞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能够启发芭蕾舞学者对于芭蕾舞的编排和发展的思维,能够在宣传教育芭蕾舞在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取得经验的同时,给我国的芭蕾舞学者以启示,从而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甚至编排芭蕾舞的全新道路,为芭蕾舞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找到实现突破的新方向。第二步,要在芭蕾舞教育中引入“美学欣赏课程”。从芭蕾舞教育受到各国文化的不同影响产生出不同芭蕾舞艺术风格的结果上看,对美的理解和认知的差异,对于芭蕾舞的普及、发展和创新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易言之,对于古典芭蕾舞艺术之美的认知和学习,是芭蕾舞风格变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对古典芭蕾舞艺术之美基本的认知,舞者才能从其他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去丰富和改变芭蕾舞的艺术风格。故而,在我国的芭蕾舞教育中,应当尊重审美观等的差异对于舞者艺术价值观的影响,从建立最基本的统一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入“美学欣赏课程”,培养所有的芭蕾舞学者对于芭蕾舞艺术之美有一致的基础的认知。有了基础,也就有了实现突破的可能。第三步,要丰富芭蕾舞教育的内容体系,开展“全风格”芭蕾舞教育。芭蕾舞的艺术风格之所以会表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特色,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基础。其实,在不同的文化下生存,不同国家人的生活习惯就会不同,不同国家学舞者的身体条件也会不同。针对不同国家学舞者身体条件的差异进行略有不同的芭蕾舞教育,这也是西方受到“个体文化”影响的芭蕾舞教育思想的核心。我国的芭蕾舞教育,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模式,尊重学舞者不同的身体条件,然后针对学舞者不同的身体特点推荐和教导他们去学习适合他们身材特点的不同风格的芭蕾舞,开展“全风格”芭蕾舞教育,这样一来就能做到不浪费一个苗子,不埋没一个天才,这才是我国芭蕾舞教育应当坚持的发展道路。任何一种舞蹈的产生都建立在深厚文化基础之上,任何一种舞蹈的教育也同样需要建筑在舞蹈文化的普及基础之上。芭蕾舞是西方舞蹈艺术的一种,因此,在中国推行芭蕾舞教育,也应当尊重芭蕾舞舞蹈艺术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只有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入手尝试施教,采取更加灵活积极的态度,我国的芭蕾舞教育才会取得更加出色的成果。

作者:张蕾

篇11

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每一单元都通过图片讲述故事,给学生提供语言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口语,体会中西文化差异。同时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如给学生模拟情景,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话演练。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及中西文化差异。文化知识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和活动训练即巩固所学内容。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查找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例如,学生在模拟面试情景进行对话,在对话结束时其中一位扮演面试官的学生说‘“Youcangotowork..”(你可以去工作了。)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受自己母语影响,所说的英语都是中国式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而在西方国家给人以答复时所用的语言比较委婉,可以说Thankyouforyourinterestinginourcompany.Youwillbehearfromusverysoon(.感谢你对我们公司感兴趣,我们会尽快给你答复的。)/Well,I’llletyouhaveourdecisioninoneortwodays.Thankyouforcoming.Goodluck(!我们会在一两天之内给你答复,谢谢你来面试,祝你好运!)在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委婉谦和的语言比较符合西方文化。

3观看影片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是在母语氛围中进行学习。理论上的学习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真正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原版影片,图文并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在选择影片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文化信息量比较大的经典影片,如《燃情岁月》、《海上钢琴师》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由英美名著改编的影片,如《傲慢与偏见》、《情感与理智》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影片的过程是:搜集影片——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查找适合课堂播放片段——给学生播放——检查课堂效果——达到交流目的。

篇12

(二)西方文化认知能力培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的定义包括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方面。表层文化是由习惯性定势构成,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是在人际交往中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通过观察和介绍人们可以逐步了解文化形态,但是较难理出头绪,这是因为表层文化比较繁多零散,不易整理。而深层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民族心理结构,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它与表层文化交融互摄、互为表里。深层文化由于它比较集中、系统、稳定,需要通过理性的思维才能把握,只有掌握了文化的深层含义,才能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有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由此,对其民族的表层文化的种种表现能更容易理解。制约着人们行为方式的深层文化是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的,鉴于此,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行为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民族的表层文化的种种表现来探索其文化的特征,认识其深层的民族精神。这一点可以运用到对在英美文化认知的过程中,可以就某一语言现象设立专题,进行文化研究,把语言现象与其相关的文化有机融合,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语言而学习文化。而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又促进语言的学习,这也是行之有效的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之一。

二、两者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Harris提出利用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的方法进行语用研究。在此之后,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相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进行了大量例证。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语言学家们深入剖析了话语活动的内在规律,分析了话语活动与意识形态和认知模式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理论和方法大都只注意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省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理论和方法基本都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往往忽略了其他意义表现形式,如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中国的国际交往活动益加频繁,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合作呈现越来越突出的态势,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势在必行。但是每一种语言都含有一些文化特性,这些文化特性是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并且会随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不断发展。鉴于此,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目的语文化特性和语言使用规约,那么他基本上就没办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使用这门外语与目的语使用者顺利交际,所以任何语言教学或学习都不能脱离目的语的文化特性。飞速发展的时代为语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提出了新的问题和任务。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笔者将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利用视觉诗的多模态话语体系建设培养学生在词汇方面的文化认知能力

视觉诗主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框架分析多种模态话语意义的构建和整合,是为运用文字但同时布置成有视觉效果的诗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的词汇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征。而外语学习者虽然能背出大量的词汇,但是因为即使概念相同的词也会因文化而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他们往往不知道在什么场合如何使用外语词汇。

2.通过图文关系语篇的多模态话语体系建设培养学生与语用有关的文化认知能力

语言学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功能为基础,以Kress&van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分析语法框架对图文语篇的意义构建进行分析。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范式内进行的尝试中,认知语言学以多模态隐喻为突破口对多模态语篇隐喻意义的构建展开研究;社会语言学家发现实现社会语言能力关键不是Chomsky所说的语言能力,而是语境上的适合性,执行时的可行性和在交际情境中的对策能力,即根据社会环境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在日常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随处可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在日常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把母语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移植在外语的使用上,要注重从语用角度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培养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与流利性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引导学生留意语言使用的适当性。

3.建设动态语料的多模态话语体系,培养学生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认知能力

非语言形式的文化知识包括手势、身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服装、眼神、体距、音调的高低等方面。所谓动态语料的多模态研究的主要是对非言语行为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如何互补生成意义潜势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动态语料的多模态还重点关注如口头语言、视觉/听觉语言、态势语言等自然语篇是如何参与意义构建的,体现图像和声音在多模态视频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等。有数据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30%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而70%则是通过非语言进行的。非言语流同样是富有表现力,会由于文化背景差异或感彩差异造成交际者之间的误解,甚至引起反感情绪。非语言形式的交际也会因为文化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应该重视对于非语言形式交际的学习与了解,这是因为人们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时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意思,常常使用大量的非语言手段,而在不同文化中这些非语言交际手段却有不同的含义,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造成误解与伤害。

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