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管理咨询调研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咨询调研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管理咨询调研报告

篇1

与此同时,你也免不了化身成为一个数据的组成部分,进入一些报告之中,比如薪酬福利报告、雇主品牌报告、敬业度报告等。

这类和公司人职场有关的调研报告多出自人力资源行业中的第三方机构。

其中一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出售的是具体的人才派遣、招聘/猎头、人力资源外包等服务,他们的报告多以“数据+分析”的形式呈现,同时给企业和公司人提供参考,以增加自己对这两类客户的影响力,因此这一类报告多从具体的某一个角度解读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背后的原因。

与一般的市场调研机构仅仅针对调研的统计分析出具研究报告有所不同,这一类的报告一般都更侧重于将企业管理或者人才市场上的一些问题呈现出来,辅以数据分析作为该结论的支撑。

普通公司人可以从这些分析中得到和诸如职业发展之类的职场问题相关的一些参考信息。

另一种报告来自人力资源行业的管理咨询机构。由于他们出售的是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解决方案,面向的客户是公司HR或管理者,因此他们的调研报告多和自己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相关。

比如报告中的数据统计或最佳实践案例,更主要是为了让管理者和HR在制定决策时得到更多的指导性。所以这一类报告更应该看作是一种对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

从专业度来说,这类公司有专门的数据类服务业务,也有更为具体的操作类调研。但普通公司人在不需要具体操作的情况下,报告内容的参考价值就不是那么大。

从和我们的职业相关的角度去看待这类人力资源相关的报告,也可以发现大多数调研报告的内容都涵盖了这么几项信息,比如你的老板和HR在关注什么、你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以及人才市场的竞争态势是什么,等等。如果敏感一些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可以用来评估自己职业发展的状况及前景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当然,各种主题的报告对每个人的触动点不一样。想要从调研报告中找到对自己职业发展有价值的信息,学会用对的方式去读报告才是王道。

提供数据分析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报告要分清

以薪酬相关报告为例,服务机构的报告多为评价和分析市场现状,从薪资福利的角度来为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提供建议,而管理咨询公司的报告更具操作层面的指导性,比如告诉负责薪资福利的管理者其它企业和市场上的调薪情况。

点评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的调研对象往往多为公司/雇主,而服务机构调研的是数据库中的候选人,他们代表人才市场的流动情况,因此调研中的薪酬变化反映的是某类人才在市场的供求变化。自己对公司的价值越高。

从行业报告中还可以积累与合作伙伴的共同语言一个公司人的职场合作伙伴既有公司外部的客户、供应商,也可以包括公司内部的HR、直线经理、高级管理层等,在和他们往来的过程中,涉及行业、市场、产品、组织结构等各方面的内容都会成为很好的话题。

点评

如麦肯锡等战略咨询公司经常会针对某行业的年度调研报告,内容可以说是对一个行业的全角度的扫描,公司人不妨从中汲取感兴趣的信息。其实,对于想要增加职场竞争力的公司人而言,查阅一些行业报告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一种好途径。

从数据和文本内容的相关度判断报告的科学性

非专业人士没办法从方法论和逻辑化等角度来判断一份报告的科学性,并且人力资源类调研所采用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通常也不会出现在报告内容中。但对公司人来说,一定的职业经验可以帮助区别哪些是前沿的、最佳实践的,甚至是学术的;哪些又是灌水的、卖产品或服务的,甚至是卖排名赚钱的报告。

点评

其实,选取一部分内容留意查看其中数据和文本分析内容的相关度,可以很大程度判断其准确性。若是从数据来源和统计结果来看,则应和你所了解的行业总体情况相似或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从行业报告中还可以积累与合作伙伴的共同语言

一个公司人的职场合作伙伴既有公司外部的客户、供应商,也可以包括公司内部的HR、直线经理、高级管理层等,在和他们往来的过程中,涉及行业、市场、产品、组织结构等各方面的内容都会成为很好的话题。

点评

如麦肯锡等战略咨询公司经常会针对某行业的年度调研报告,内容可以说是对一个行业的全角度的扫描,公司人不妨从中汲取感兴趣的信息。其实,对于想要增加职场竞争力的公司人而言,查阅一些行业报告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一种好途径。

也可以参考旧报告去总结出变化趋势

时间点也是机构考量的重要维度之一。在计划的调研之外,服务机构还会根据社会与行业的热点一些特定主题的调研结果。如果从过去的各类主题报告中选取些信息,结合全面性程度较高的现状类调研进行纵向比较,也可以了解到相关的趋势变化。

点评

要注意即使是一些热点行业或职位一般两三年才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有时候纵向看不会感觉有连贯性。反之,若几年内并无某特定主题报告持续推出,则说明该调研人群所处市场变化不大。

换工作时看薪酬报告不如看涉及目标公司的报告

调研报告也增加了我们了解一家公司的途径。在公司人考虑更换工作时,往往有一到两个主导因素,比如公司现状、薪酬、工作环境与上下级关系、职业向上空间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薪酬福利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绝不是作为是否选择一家公司作为自己未来雇主的唯一判断标准。

点评

换一种思路:想换工作时,列出一两家目标公司,在报告中以公司名为关键词检索。可能在不同种类的报告中,公司相关的情况会出现在调查对象、数据分析解读、案例实践等多个部分,可做参考。

从个人职业角度理解报告中老板对人才管理的想法

如果报告给出了一些管理者对现有人才结构的评价和期待,这也能供你对照看待自己是否处于优良的能力水平上。另外,一些提供给管理者解决方案的人力资源类报告中常常会有最佳实践的案例描述,可做参照。

点评

一些趋势类的报告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市场供需情况来描述某一类人才的紧缺程度,而公司人则可以以此来评估自己在现在和未来的可替换性程度,判断自己在整个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可替换性越低,表明自己对公司的价值越高。

想知道公司/雇主关心的话题可以看摘要部分

由于大多数报告的对象是雇主,报告撰写者往往会把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内容集中在报告的摘要部分。这部分内容可能以目录或模块式呈现,包括问题或现象的描述、调研的结果、观点的陈述以及原因分析的提炼。对于一些本来不感兴趣的报告,浏览一下摘要部分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但对于你了解公司管理者关心的话题可能有所帮助。

点评

从另一个角度说,公司所关心的话题或问题,可能正包含了你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不管哪一个主题的人力资源类报告,对公司人最大的意义其实体现在用来对照自己目前阶段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情况,明确自己在人才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了解自己的竞争力。

不用懂方法论,但可以适当了解该调研项目的背景

篇2

二、 改变思想,转换角色,严于律己

一位优秀的管理咨询顾问,不仅要掌握各行各业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还必须能从中提炼出其精华之所在,同时结合客户的实际状况,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自身角度考虑,一要改变思想,采取“空杯理论”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二要转换角色,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三要严于律己,不仅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也要把公司的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融入日常工作,并严格执行。

三、 体会与感悟

公司从上到下全体员工的工作精神,使我感受颇深,正所谓:一言九鼎德胜天下。平时领导的指导与支持,方法方式独具匠心,恰到好处。给出了思路与方向,耐心观察,并及时指导,但不大包大揽,亲历亲为,培养后备人才。作为管理咨询顾问,对于客户企业,不是代替他们去做,而是引到思路,塑造其行为规范,并形成管理制度甚至员工习惯、企业精神。

篇3

今年二季度以来,GDP增速加快,2009年上半年新增贷款规模增速超过200%,半年新增贷款规模超过去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以“稳”为主,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价格在3月触底后,同比及环比同时呈现加速上涨局面。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预计可实现政府制定的“保8”目标。

而对于危机预期的影响,企业都处于谨慎观望状态,但报告显示,2009年企业招聘计划仍持续进行,沿海城市受制于出口贸易影响,在招聘方面趋于保守和消极;而中西部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大规模扩大招聘。

被调查企业中,有超过半数企业在今年下半年增加或大规模增加招聘人数,其中国有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招聘持积极态度,而中外合资企业更多地选择减少招聘人数,以应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增加招聘计划的行业依次为机械制造、IT和医药行业,而减少招聘计划的行业依次为金融、能源化工和传媒行业。

消费行业薪酬增幅居首

正略钧策的《2009年薪酬调研报告》显示,中外合资企业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受影响最大,其业绩完成情况也最差。平均薪酬增长率上的数据指标显示,中外合资企业的薪酬增幅只有7.2%,低于其他企业类型。而在各大行业中,消费品和汽车行业的薪酬涨幅最高,均超过10%,而传媒和IT行业薪酬增长率最低,仅6%出头。

篇4

从2008年起,世界经济经历了一波低潮,全球包括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GDP均有明显下滑。2010年预期GDP的普遍上升表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回暖势头会在明年延续。中国GDP仍呈现较高速增长,领先于其他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数据,2010年中国GDP预期增长9%,CPI预期为1.7%。

数据来源:GDP、CPI数据来自共识经济学公司(Consensus Economics);预期薪酬增长数据来自韬睿咨询《2010薪酬预算调研报告》,并除去零增长(薪酬冻结)企业的数据。

韬睿在调研中也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员工自愿离职率有所下降,证实了经济下滑会减弱员工调换工作意愿的猜想。

亚太薪酬预期走强,

新兴市场领衔

从全球数据来看,经济的缓慢复苏并没有明显体现在薪酬预算增长上,与2009年的薪酬预期相比,2010年增幅没有显著变化,显示了经济危机以来企业普遍的谨慎态度。但是大部分的亚洲地区新兴发展市场如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仍较上年有大幅提升,日本、韩国、香港等亚洲较发达经济体则保持稳定或小幅增加。

韬睿咨询亚洲区薪酬数据库业务负责人Tania Mendez介绍说:“可以证明亚洲整体经济恢复情况良好的是,在2009年,有将近一半(43%)的受访企业表示会冻结薪酬即不加薪,另有7%推迟加薪。而在2010年的预期中,基本没有减薪预期,冻结或推迟加薪的也很少。”事实上,约有一半的亚太地区受访企业明确表示,2010年的工资预算增幅将比2009年的增幅更大,“而其中绝大多数(超过70%)都将把增加的预算大比例给予高绩效员工,延续了薪资流动对高绩效、重点岗位员工的明确倾向性。”Mendez女士补充道。

中国:回暖期薪酬普涨,

行业与层级差别不大

根据韬睿的调研结果,2010年中国全行业总体薪酬预期增长7%,比2009年的5%有较大提升。这一提升幅度也稳居全球前列。此处数据为去除薪酬零增长(冻结薪酬)企业后的结果,如不去除零增长,2009年和2010年的薪酬预期增长分别为3.5%和6.8%,提升更为显著。

篇5

1. 企业面临员工高流失率的挑战

全球管理咨询企业Hay(合益)集团在2011年在上海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雇员的平均离职率为19%,其中自愿离职率为15%;而2009年,该组数据分别为14.5%和11%。据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的《2012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2011年各行业企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达到18.9%,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求职者的跳槽意愿度仍保持在一个高点,有近8成职场人都表示如有机会,就会“思动”。

图1  我国2007-2011年企业员工年平均离职率

数据来源:前程无忧的《2012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员工的合理流动能够给社会带来活力,但是,两位数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目前,很多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这些人才的流失对于企业来说可谓是切肤之痛,给企业的战略实施和正常运营带来巨大的挑战。

2.企业员工流失的不利影响

企业员工流失直接造成企业显性成本的损失。著名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学者弗莱姆霍尔茨(Flalnholtz)推出了一个测算人才更替成本的模型:员工流失给企业所带来的显性成本包括在员工招聘、筛选、录用和培训中而产生的“初始成本”以及企业由于人才流失需要新员工来替补而产生的“更替成本”,如支付给员工的离职成本和因员工离职带来的损失。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员工离职后,从找到新员工到顺利入职,仅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的1.5倍。进一步,离职的如果是企业的核心员工,这一损失就会更大。

员工流失另一方面也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量化的隐性损失。这些隐性损失有:①打击企业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投资的积极性;②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影响企业发展战略;③破坏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④损害企业形象。员工流失给企业所带来的隐性损失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二、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本文结合企业经营的实践情况、社会权威机构的数据情况,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对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1. 物质层面原因

(1)企业薪酬福利不能满足员工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包括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任何人工作首先是为了生存,为了满足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2011年,FESCO针对企业员工离职状况开展调研,调研报告显示,由于薪酬水平问题离职的占到54%。员工的薪酬实际上是企业对员工市场价值的评估,反映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如果这种评估与员工的实际价值不符,将影响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可度。

(2)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投入不足。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员工更加关注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自发的产生了对培训的需求,期望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在人资源方面的投资明显不足。如果员工发现在企业不能满足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无法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员工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企业去。

2.制度层面原因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员工招聘与甄选、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职业管理等。这些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员工权责不清,一方面加大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同时也会使企业内部管理变得混乱。从而导致工作边界不清晰,致使员工因工作分配不合理而产生不满,增加离职倾向。

(2)内部沟通机制不健全。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员工都希望自己的意见得到回应和尊重。员工的真实想法如果因为企业内部沟通机制不健全而不能及时地反映到管理者那里,可能就会造成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矛盾层出不穷。员工的诉求长期不能得到重视,会产生普遍的过渡心态和短期打工的想法,高流动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3.精神层次原因

(1)企业价值观缺失。企业价值观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观念,用于指导企业的运行,规范企业的行为,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从不同的角度对员工产生影响。企业价值观的缺失或者不能一以贯之的去坚持企业价值观,企业虽倡导企业文化建设,但却仅仅流于形式,不能对员工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企业内人际关系冷漠、紧张,成为员工流失的诱因。

(2)企业缺乏愿景。企业愿景为员工描绘了企业未来的蓝图,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当这种共同愿景成为企业全体成员一种执著的追求和内心强烈的信念时,它就成了企业凝聚力、动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企业如果缺乏愿景,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目标的短期化倾向就会很明显。企业经营的短期性使企业员工看不到企业的未来,对企业未来的缺乏信心,从而产生不安全感,最终导致企业人才流向其它企业。

篇6

【品牌】

华信惠悦咨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精神,拥有顶尖的顾问团体、前瞻性的管理观念以及丰富的专业经验。华信惠悦在管理业界的品牌吸引力是毋庸质疑的,其先进、科学的调研手段和专业咨询经验都增加了这份报告的含金量。

【数据来源】

以外企为主。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参与调查的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同时也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本土企业参与。华信惠悦建立了庞大的薪酬数据库,尤以金融行业数据库著称,囊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等行业中诸多企业。而先于大陆地区建立的香港、台湾地区的薪酬数据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华信惠悦在中国地区最完备的数据库。

【服务】

华信惠悦以行业为基础,推出包括金融、消费品、高科技、家电、物流、房地产和半导体等行业的薪酬报告;同时兼顾地区差异,推出一、二线城市报告,也会针对一些特定地区推出地区性调研报告。

华信惠悦强调薪酬报告和咨询服务相结合的薪酬服务,因为在数据背后总有一定的原因,所以一旦运用到企业日常具体的薪酬管理时就有一定的落差。凡购买华信惠悦薪酬报告的企业,都会得到来自专业顾问的针对,获得量身订制的薪酬管理意见及具体和务实的解读。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华信惠悦中国大陆地区薪酬咨询总监 廖怡玟女士

报告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于企业可以及时、通盘地了解市场现状,也对市场趋势有一个预期,作为人才吸引和保留激励的参考依据。当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人才竞争,或需要扩展香港、台湾地区的业务,管理好人员本地化中的薪酬问题时,这份报告会非常有针对性。

企业做薪酬决策时,有三个考量点。第一,薪酬策略本身是不是能够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吸引、保留企业需要的人才;第二,内部公平性,例如在制定保险行业的精算师这样重要职位的薪酬时,要兼顾其在公司的重要性和唯一性;第三,外部可比性,报告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来源,是让企业完善具体薪酬管理制度的有力工具。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三大人才网站之一,前程无忧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及广泛的网络影响力,每年推出的薪酬调查报告都颇受业界关注。

【数据来源】

无忧报告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每年会通过三种渠道收集样本。一是企业,二是前程无忧的猎头部门,三是网站庞大的个人简历库。根据不同职位,无忧会在三种来源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样本。初级职位提取简历库的数据会多一些;对于一些敏感的职位,使用企业或猎头的数据会多一些。

同时,数据收集也合拍企业的调薪步伐,数据截至在上一年的10 月。

【服务】

前程无忧的薪酬调查报告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全国20个大中城市和20 个主要行业,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市场薪酬信息。如果企业所在城市没有列入无忧的调查名单,那么调研人员会提供近似城市作为参考。在未来,前程无忧还计划推出更多的定制报告服务。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购买费用】

单个职位报告价格为500 元,购买的数量越多将享有更多优惠。

【使用指南】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负责人 王珏女士

任何一份报告,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例如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信息,很难告诉企业具体应该怎么做,例如人才流动率与薪酬的关系问题,报告只能部分解决一些薪酬外部竞争力及引起的相关问题。

在具体使用无忧的报告时,要注意职位的薪资不仅在行业、公司类型间有水平差异,个人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决定薪酬水平,所以调查数据包括中位值、75 百分位值、90百分位值和整体市场情况,企业要综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太和顾问:薪酬调研报告

【品牌】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太和顾问已经成长为中国本土知名薪酬福利数据服务提供商,并荣获2006 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盛典 “2006 中国最佳薪酬报告机构”。

【数据来源】

企业。在选择调研企业时,太和顾问首先考虑其薪酬体系是不是市场化的,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意识。

【服务】

贴近本土企业需求,目前已推出包括高科技、金融业、房地产、汽车行业、消费品、医药、服务业、传媒行业、能源业等在内的行业报告。此外,太和顾问还定期推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地区全行业薪酬报告。根据市场情况,也提供管理等序列的全行业报告、城市毕业生起薪点调查、定制服务等。

【推出频率】

金融、地产、高科技等关键行业一年推出两次报告,其他行业为一年一次。

【购买费用】

全行业报告大概费用为两万元一份,行业报告一万五左右。参与调研的企业可享有一定优惠。

【使用指南】

太和资深顾问 金可冶先生

太和报告着眼行业整体趋势,所以购买者不仅可了解到现有薪酬状况调研结果,还能了解行业薪酬整体趋势预测。但薪酬报告提供的市场信息,毕竟只是供企业进行参考和引证的。我个人比较推崇企业先有明确的薪酬定位和方案后,再参考报告中的数据,这样太和的薪酬报告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

企业在选购薪酬数据时,要评价数据来源和可比性;薪酬调研的流程是否科学规范;不仅要看职位名称,还要看具体职责内容,因为同一职位名对应的职责内容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而企业在设计薪酬的过程中,一是要选择所针对的合适的市场,圈定竞争对手;二是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在这个圈子中自己的薪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实现什么样的吸引保留效果;三是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周期。

英才网联: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第一家在中国实行细分行业的人才网站,英才网联的建筑英才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人才专业网站,其推出的《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也别具特色。

【数据来源】

来源多元。不仅进行企业调查,也通过随机抽样、现场访问、网络调查、媒体联合调查等各种方法向个人进行调查。

同时,立足行业特点。根据对建筑企业会计年度的调查,报告数据收集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 月15 日,报告将在5 月。根据建筑行业看重技术类人才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的特点,报告并没有把工作年限当做加权系数来计算,而是单独提出作为一项分析科目。

【服务】

将建筑行业细分化,分别针对工程行业、房地产行业、设计院机构推出调查报告。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英才网联建筑英才网市场主管 张磊

薪酬设计的最终的目的是在“经济”的原则下,制定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我们的样本从企业、个人两个渠道来采取,还可以反映从业者对薪酬的满意度。但最终数据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仅供建筑行业工作者衡量自身薪资水平、人力资源工作者制定设计薪酬体系参考。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薪酬专家,文跃然先生

Q:如何选择薪酬报告?

A:薪酬报告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实际数据,以便比较;提供其他企业的经验,以供借鉴。选择薪酬报告时,可以从三方面来判断,一是声誉、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二是部门的权威性,例如政府主管部门的一些薪酬报告;第三有学术价值,一些研究机构或大型人才网站的报告也很不错。

Q:薪酬报告的价格一般都很高,企业是否必须支付这笔费用?

A:企业从一些媒体或渠道了解的数据,不全面,其科学性也有待考量。购买一份薪酬报告是企业必需的投资,也是合算的投资。因为这能让企业的支付更加准确,所带来的附加值将大大超过购买报告的支出。

篇7

博科资讯的调研报告指出:《规划》的出台的确推动了国内物流市场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负面作用下,2009年第二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并未如业界预计的下滑,而是依然与2008年全年物流需求系数持平,保持了3.0的位置,这一点与中国物流市场自然增长的趋势不谋而合。

而今年年初的调查称,由于物流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同步性和依赖性,因此金融危机的蔓延同样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特别是去年9月份以后,物流业务明显下滑,部分业务领域和局部地区还出现了负增长。

博科资讯调研结果显示,区域物流和重点行业物流在2009年第二季度呈现出逐步回暖的趋势。

报告称,在所有的制造、零售流通企业中,89%的企业对其专业物流服务商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提出了要求。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预计,在《规划》的推动和物流行业市场自然发展的双重作用下,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100万亿元,其中,物流供应链软件行业将伴随着物流的发展而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在2010年将超过21亿元的市场容量。

对于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分析对比发现,2009年第一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7,低于2006年以来同期系数;第二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回升至3.0,与2008年全年系数持平,高于市场预期。对于企业物流发展特点,分析结果显示,37%的企业已经外包物流业务,日益增多的企业货主认为值得把一项或多项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在受访的4801家生产制造、零售流通企业中,有1777家企业已经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

信息化和标准化成最大诉求

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有少数物流企业在下行的经济环境中实现了业绩的增长。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分析发现,对于5%逆势发展的物流企业而言,对服务对象和区域的准确定位、完善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对新兴物流业务的大胆探索是实现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的共识。调查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受访企业都认为,作为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障碍。

由于缺少信息化的精确管理,我国企业一般以高库存的形式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仓库只是个仓库,没有形成现代企业需要的中转站。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费用与GDP的比率仍高达2.3%,而美国和日本均只有0.4%。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缺少信息化的支持,公司各部门之间沟通效率低,难以形成合力,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完成复杂的数据整理、收集、统计、分析工作,同时也容易出现失误,必然导致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由此,《规划》强调。“应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

物流行业标准的确定和制定,是包括生产服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受访企业呼吁亟待解决的问题。

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市场效应调研中发现,对于国家关于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提倡,拥有强度响应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分别占比11.69%和1.34%。大型国有企业和较大的民营企业对标准化都很重视,但由于中国的物流行业本身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物流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对标准不够重视,是致使物流标准化工作难以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

第四方物流企业蓬勃兴起

在此次调研中,第四方物流的兴起成为国内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所谓第四方物流是指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本次调研中,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发现,国内第四方物流行业正在蓬勃兴起,第四方物流无缝联接了物流供应链的理念。以低成本、高效率、实时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进而形成最优物流方案或供应链管理方案。

篇8

陕西省科技厅表示,将通过此次调研,分析陕西省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以及风险投资在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等。“并为省委、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扶持我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提供决策支持。”

规模羁绊

从需求上讲,陕西的风投业有着广阔的市场,但事实上,陕西的风投业目前的发展尚存在诸多不足。

陕西省科技厅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调研活动目前正在调研当中。“课题组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工作。由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出来,相关的情况目前不方便透露。”

尽管这次的调研结果还没有出来,但2007年由西安财经学院的夏绘秦和李勤教授作过的一个调研报告或许可以让我们对陕西的风投业现状有所了解。

报告显示,1999年以来,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注册的风险投资机构119多家,但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7家,占风险投资机构总数的5.9%。

报告认为,目前陕西的风投企业主要有五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就是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像陕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公司、西安创新有限公司等属于此类公司。而这类公司由于业务上受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指导,又能掌握较为丰富的科技资源信息,这几年在陕西的风投领域是明显比其他风险投资公司活跃。但对于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具有一定的局限。陈宏认为,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在运作上存在一定的政策倾向性。如在选择项目时,一是主要看重技术独特性和先进性二是投资额度一般都控制在受资企业资本规模的10%~40%。

而据记者了解,这些公司其投资的项目大部分都是陕西省重大产业项目。

第二类是具有行业背景的企业集团投资公司。如西安高科示范产业投资公司、陕西国际实业投资公司、陕西银河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报告显示,这类公司在业务开展上,由于要与母公司的经营战略保持一致,对于母公司业务以外的科技项目,通常都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为此,投资的项目数量总体偏少。

第三类是民间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这类公司不仅资金规模普遍较小,而且数量较大,基本上占陕西风险投资机构总数的74%。“但由于其规模太小,很难对陕西的风投业有很好的推动。”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这些规模小的风险投资公司。基本上是以投资咨询、融资顾问和管理咨询为主,直接对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可能性很小。

第四类是有合资背景的投资公司。如汉世纪开发金融公司。这类公司与其他投资公司不同之处是在做投资的时候,不仅有投资银行的纵深支持,而且为了便于开展业务,通常还与其他投资公司合作。

第五类是在科技企业股改时成立的投资公司。如西安通大智能投资公司、天泽投资公司,这类公司唯一的作用,就是按照法律法规,代替员工持股会激励新企业的核心人员和持有原有企业的股权。

报告认为。总体上讲,陕西风险投资业发展不尽如人意。

引入合伙制?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必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篇9

在加入恰安翰威特之前,陈呆曾在惠普和IBM做了15年lT咨询业务,他笑称自己可能是“HR圈里最懂IT的”咨询顾问,对于这几年从lT行业兴起的“大数据”概念,他一直非常关注,还在主流媒体上发表自己对人力资源行业大数据应用趋势的独到见解和洞察。

而真正让陈果对人力资源咨询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有了更深的感悟,则是中国知名跨国企业华为在2012年委托怡安翰威特开展的“全球人才洞察”项目。

“大数据”初体验

华为在全球化版图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业务转型。随着B2C业务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华为的人才战略也与时俱进:每年都要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应对全球化发展和业务转型带来的人才和组织方面的诸多挑战。此外,由于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人才竞争的愈加激烈,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从2012年开始,华为特别向怡安翰威特提出希望开展全球人才洞察项目,希望能够更贴近市场、更贴近区域地了解更多人才信息。

“这个洞察是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不仅要了解行业的趋势、地区性的变化,还包括了解竞争对手以及不同区域的人才流动动向。简单来说就是回答三个问题:要找的人在哪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怎么样才能够吸引到华为的组织?这些人才的诉求跟中国员工有什么不同点,未来怎样能够留住人才?”陈果介绍说。

随着与华为合作的深入发展,“全球人才洞察”项目也不断得到完善。去年的“全球人才洞察”中,“人才流动”成为陈果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传统上,怡安翰威特通过调研和不同的项目来积累行业数据,包含近乎所有公司内部员工数据,如薪酬、福利、敬业度、人才测评等。例如,它每年会组织薪酬调研邀请会,邀请不同行业企业参加。怡安翰威特会基于获得的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推出相关咨询报告,帮助行业企业确定付薪水平、人才选拔标准等。虽然通过这样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具有很高的质量,但不易洞察一个区域或某类人才的流动趋势。

为了满足华为在全球人才洞察领域的需求,怡安翰威特便决定携手领英。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人们会把自己的简历放在上面,企业也会在上面驻站,招聘信息。

领英自然而然掌握了一个广泛的人才数据库。其职业社交数据库,通过“人才热图”的形式,按照地域展现了相关人才的数据。例如,某特定专业毕业生会聚集在哪个区域,某个行当有经验的研发人员又分布在哪些地区,某行业的人才正从哪家企业流向哪儿。此外,领英的数据还能揭示某家企业最近的招聘动向,一家企业的品牌形象能吸引到什么样的人才等等。

领英的职业社交数据库以“人才热图”的形式为怡安翰威特的薪酬调研数据做了有益补充,通过数据的交叉分析就能帮助华为了解全球不同地区的人力成本、人才分布和流动等信息,并能帮助其就研发中心布点和海外招聘等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策略。

陈果在此次全球人才洞察项目中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化数据,这些海量的社会化数据由大众的简历和企业的中提取,是怡安翰威特薪酬数据库的很好补充。

不过,陈果也认为,在人力资源领域,数据的权威性也很重要。而一些社会化数据,诸如一些社交网站的在线晒工资等数据,其权威性、科学性无法与怡安翰威特用商业化运作方式得到的数据相比,在质量上必会有所不同。因此,陈果认为调研获取数据的方式还会持续存在。

从命题作文到自由发挥

除了“全球人才洞察”项目外,最近几年的项目让陈呆感到,由于数据源和数据量的变化,咨询行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可能将有很大的变化。

很多客户已习惯于一种逻辑一一已经找到现象之间的关系,数据最后只是一个佐证。“这就像我们把箭射到墙上,然后在这个落脚点周围去做文章。”他说,“数据只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用数据说话。”

而很多咨询顾问也习惯于一种工作方式,调研报告的类型、需要的格式化数据,每年相对都是固定的,即先写好剧本,再去演戏。

但在未来,咨询顾问将通过数据洞察帮助企业揭示他们所看不到的事实。

陈果有这样的论断,与最近几年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他已经看到一些大数据技术开始提供这样的支撑。“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在过去3年发生了很大变化。”陈呆说。传统数据挖掘工具还不太发达,需要很多手工工作,比如,手工匹配不同公司不同的职级体系。

篇10

 

一、三维立体学习法

 

这里我要说的是一个三维立体学习法。欧洲学者费奥和博迈森提出的学习立体模型,该模型把学习分成三个维度,即实践性,交往性,和自主性。

 

(一)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不用老师逼迫,自己主动学习,上课时,主动把老师讲的不懂的或需要深入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下课通过网络、书籍、图书馆等深入了解信息和知识。这一点我们的学生做的不够好,认为只把老师讲的记下来就行了,考试及格就可以了,记住,你学的东西是你自己的,别人带不走,抢不去,天长日久的积累就是你的资源和财富,应付和对付到最后你什么都没有,白白溜走了时间。

 

(二)交往学习

 

所谓交往学习,就是知识不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学,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有很多好处:不但能倾听别人的经验、方法,取长补短,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便于今后在职场上快速融入团队。这就是为什么教师上课时要给学生分组,分组讨论,分组做一个调研报告,分组模拟一个操作等,希望同学们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在分组作业时能发挥每一位同学的作用,不要搭便车。

 

(三)实践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专业,学生们不单单要学习饭店的发展历史,还要学习前厅部、宴会部的一线员工是如何服务的,不仅要学习导游的工作流程,讲解技巧,更要在实践中体会、琢磨。

 

本文重点谈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如何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二、如何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一)增强课后扩展阅读

 

1、国家旅游局官网

 

这里不但有旅游业的实时焦点新闻,还有相关旅游统计公报,各省旅游要闻等,是了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另外,浏览各省旅游局的官网,更可详细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态,以及最新的产业政策等。如:辽宁旅游政务网,辽宁旅游资讯网。

 

2、各类旅游报刊杂志

 

《中国旅游报》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旅游行业报。建议班级订阅一份,互相传阅。一些可读性强的相关旅游杂志,主要从旅游者的角度,图文并茂,感悟旅游目的地的精彩,经常阅读,练就旅游达人。如:国家地理、中国国家旅游、旅行者、悦旅、旅游时代、旅游纵览、旅游情报、世界、华夏地理等。

 

3、互联网与旅游业结合的新业态

 

学生要了解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水泥加鼠标的新业态,尤其是在线旅游运营商的发展,这些旅游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发展趋势如何,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如:携程、艺龙、同程、去哪儿、途牛等。

 

(二)多与学长沟通

 

著名职场励志书《你能行》的作者,北京优可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老可曾在这本书中写到他请职业规划师给在校的大学生提一点建议时,那位规划师毫不犹豫地说“在大一的时候认识20个师兄师姐,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可以从他们那里完成自己的职业兴趣探索,从而尽早判断你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建议同学们多和老师沟通,了解毕业生的去向和联系方式,向他们去取经。或由他们介绍给行业内的前辈、精英,平时多沟通,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发展以及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三)学习课程时的及时实践

 

有一些同学抱怨毕业后到旅游企业的工作都是一线服务员,我们是本科生,还有许多专科生也在那做,真是大材小用,本科学生毕业后当服务员?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不少!想一想,专科生比我们本科生学的更专,工作后上手快,相比之下,我们本科生年龄比人家大,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有一些同学说,我们不是学旅游管理的吗,我们毕业之后不是要当管理人员的吗,同学们,管理不是空中花,管理要接地气,任何管理者都要从一线做起,了解操作流程,方法、技巧,这样才能去管人,所谓管人就是让人去做好事,如果你连这个事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那又怎么去管理呢。

 

那问题就来了。我们本科生如何赶超时间要比专科生做的好。随时实践!不要等到大四实习时老师给你安排一个岗位,那时候就太晚了,去什么方向的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涉外保险、旅游景区?不实践,哪个是你喜欢的你自己也不晓得,即使选择了一个大的方向,现在实习的时候也都是双选,企业选不选你还不一定呢,这是不是就丧失了去你心仪的企业的机会。所以,建议在平时要随时去实践。这种实践包括:

 

1、老师在课堂上留的调研报告

 

比如在讲旅游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留了一个调研报告,调查一下酒店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人员流失情况,其实,不光是让大家完成一个调研报告,更注重的是让同学们有一个和企业接触的任务,逼迫大家主动接触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并向企业展示优良的自我形象和学校形象。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非常不错,学生做完调研回来,向老师汇报,有一个旅行社非常看好我们的学生,并欢迎学生课后做兼职实习。又有一个知名旅行社的客户经理看到我们学生的风采后,特意打电话给老师,让老师推荐10余个优秀毕业学生到企业实习。此种实践方法的效果是看得见的。还有一些学生在完成该作业时,时常有企业人员不接待的现象,万事开头难,慢慢来,一定行的,这样,学生锻炼了胆识,磨练了意志,懂得了如何与人沟通。一份调查报告作业的内涵是多么丰富啊。这样,在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学原理与实务等多门课程上,以作业形式丰富学生实践经历是一种非常好的表现形式。

 

2、课程内的参观实践

 

在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学原理与实务,饭店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课程上,都设计一些参观课程,并听取相关业界人士的讲座,增加对业界的了解。

 

3、模拟实践环节

 

根据相关课程,设置了导游模拟训练,酒店和客房模拟训练等模拟实践环节,通过对相关岗位的模拟操作,达到领悟技能、流程的目的。

 

(四)寒暑假的短期兼职

 

有些学生在寒暑假时无事可做。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时间比较紧凑,是一个在行业体验实践的好机会。尤其是在暑假,这个时候是旅游旺季,旅行社和酒店的人员都比较缺,容易找到兼职机会。通过一两个月的实习,基本能了解和掌握实习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服务流程,并对该行业有大致了解,不但能把老师在学校对该门专业课的讲解深入体会,更能发现实践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便于回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与我校有着很好合作基础的沈阳故宫旅行社,每年到旅游旺季都会招收一些兼职景区导游员,这时我就会为他们推荐一些优秀在校学生,通过旅行社的反馈,我校学生表现非常优秀,其中有同学还获得了游客的表扬信,从在该旅行社实习的学生的导游技能看,要比没有去实习的同学高出很多。以后行业内发的机会更多。

 

(五)毕业实习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旅游管理专业从2010级的学生开始实行三加一的人才的新模式。所谓三加一教学方式,即在有效的四年制本科学习中,集中三年时间学习理论课,最后一年进行实践锻练和毕业论文。加强学生在校最后一年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旅游管理与服务意识,提高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的实践能力。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积极创建各类实习基地,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在时间上采取“3+1”的新学制,第一,专业实习必须从第六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开始,必须在一个实习单位实习满规定时间(酒店、餐饮满6个月或达到6个月的工作量;旅行社满3个月),不同实习单位实习时间不可以累计。实习时间不满的学生,其实习成绩作零分处理,并按规定重新安排实习。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制定了实习管理与评估管理办法,使校外分散实习能够落实到实处,保证了实习计划的完成和实习质量。第二,要求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内容相结合,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总结经验,以便于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

 

通过“三加一”教学模式,本专业教学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一方面,是实习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和提高;另一方面,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提高,旅游管理专业2010届、2011届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结合实习岗位相关内容写的,所以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言之有物,质量普遍较好。

 

(六)参加各种旅游学术会议、讲座

 

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旅游学术会议、讲座,或网络上搜索观看一些讲座视频,增加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深深层次了解,同时增加和同行业界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七)参加各种旅游服务大赛

 

篇11

二、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中心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服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市中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8个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和17个基础数据库,打造了一个区域性公共科技网络资源服务平台,拓展了服务空间,为加快区域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

三、发挥优势,开展特色科技服务。一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通过中心网站、中药科技创新服务、技术转移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各种信息23972条,为政府、企业、社会等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发挥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服务。利用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和技术服务,减少企业的创新市场风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济发展。先后为**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及个人提供了咨询和技术服务。其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2项、管理咨询18项、申报项目咨询20项、解决技术难题、科技成果登记及奖励咨询和科技项目查新服务80余项。取得了良好成绩;三是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三农工作。为加强科技服务三农服务工作,中心对科技服务“三农”专家库进行了更新和充实,扩大了“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队伍,拓展了服务领域,三农专家由原来的由60多人扩大到100人。先后组织三农专家深入**、**、**、**等县(区)村屯田间地头,针对***病防治、**优质高产栽培、**修剪、**病虫害防治、**改造技术等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全年共组织专家开展三农服务工作15次,发放技术资料1600多份,接受技术咨询250余人次。与此同时,为破解制约产业发展难题,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心积极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对***穿孔并**病进行课题攻关,其中由市科技局立项支持的**穿孔病防治试验,已通过专家验收,目前,正组织专家在**主产地**进行**病防治试验;四是积极开展培训服务,提高科技素质。中心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农民的科学素质等关键问题,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先后举办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监理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企业转型与升级管理研讨会”、“制造业设计仿真一体化解决方案”研讨会以及三农科技培训等共2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1000多人次。

四、认真组织企业参加“两会一周”活动。

中心利用“**科博会”、“**高交会”和“**科技活动周”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展览和项目对接洽谈,为企业技术需求项目牵线搭桥,使企业通过“两会一周”这一平台,既宣传了企业,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又实现了企业与名牌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集团技术项目洽谈对接,为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今年共组织4家企业的4个项目参加**科博会,并成功与**有色金属总院、**大学、**科技大学以及**中国公司和中国**工业集团、中国**总公司等进行了对接洽谈;组织22个企业的22个项目,参加深圳高交会;在市科技局的领导下,成功筹备了**届**科技活动周,组织了300多人、80多家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参加了展示展览及项目签约洽谈,高标准完成了市科技局委托我中心承办的“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任务,在全*评比中**市获得最佳组织奖,我中心获得地市组织一等奖。

五、大力加强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强广西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大对平台的推广宣传力度,与县科技局联合将平台的推广应用向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辐射,为县级政府部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对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今年举办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班2期,其中6月份在**县举办的培训班由县政府主办。共培训人员100多人次。全年接待用户300多个、读者1000多人次。先后到**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科技文献服务,发放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用户卡150多张。发展20多个会员单位。

六、加强科技项目工作,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篇12

食品一经认证,身价立刻飙升。但最近,业内人士爆料:一些企业为了利益,利用认证食品的招牌来挂羊头卖狗肉。

山东某咨询公司的孙姓负责人在电话中,给记者报出了有机产品认证的价码――两万元。

孙姓负责人表示,从实地审定到有机转换认证拿到手,不会超过一月时间,而所有认证环节,均由咨询公司包办,包括检测所用的实验室。

据其介绍,咨询公司会派人到记者所称的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名曰考察,实际只需要在地里“看一眼即可”,然后将产品送往咨询公司指定的实验室,由实验室出具一份有机检测报告。

记者表示,自己产品均使用大量农药,担心检测最终无法成为“有机”。孙姓负责人称,根本没有担心的必要,到时会将检测结果人为“修饰”。

孙姓负责人特别强调,这家认证公司是正规的、在国家注册过的。

按照正常的有机认证程序,首先要经过文件的审核,由企业将申报材料递给认证中心进行审核,认证中心制定检查计划,派出有资质的检查员对土壤、产品进行抽样,将样品送往指定的质检机构,同时检查员编写检查报告,此后认证中心进行评估意见。

然而,根据孙的介绍,这家咨询公司就完全包办了大部分认证工作,指定熟人,然后编制假的材料信息递给关系不错的认证中心,最终孵出一份有机证书。

一家叫长沙品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刘小姐透露,“只要拿到有机食品认证,价格成倍翻。我有个客户是做黄豆的。外面卖的几元钱一斤,在他那是几十元钱一斤。”

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发现大量的有机认证机构,这些机构报出的认证价格,大都在两万元左右,认证时间在一到三个月之间。

山东一家蔬菜公司的总经理表示,公司的多个蔬菜品种经过有机认证之后,就有不少认证机构打来电话声称,只要交钱,就能在一个月内把所有的菜品进行有机认证。

超市贴标乱象

事实上,操办有机认证的并非只有咨询公司一种途径,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将普通商品披上有机外衣,其实很简单。

在某有机连锁超市,记者发现个头矮小,卖相并不太好的一种土豆,每斤售价11元,而店内的有机小白菜,每斤售价9元,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数倍。另有媒体调查称,市场上的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有机猪肉每公斤160元、有机杂粮每盒268元。

这些有让人咋舌价格的商品,真的是有机食品?上述这家超市的负责人透露,超市内一些有机蔬菜是从普通农产品中心批发过来的。她指着放在架上数量并不多的“有机蔬菜”说,批发过来之后超市贴上有机标签进行售卖。

据她介绍,销售的要诀是,每天不同品种的蔬菜批发数量不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量少而产品尊贵假象,有时超市还会有意地进行断货。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虽有消费者对价格如此之高进行询问,但售货员以“有机”为卖点,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

记者调查了解到,有些商品上标有“无化学农药、无化学添加剂、无人造色素、无转基因成分”等,并贴上了有机认证标签,却没有认证单位。

一款贴着“绿色食品”的杨桃,其绿色食品的标志是个“心”形,与国家统一发放的绿色食品标志完全不同。而在淘宝网上类似这种山寨的绿色食品标志,卖家开价是一分钱一个。

在另一家店内,记者购买了一款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鱼泉榨菜。当在中国绿色食品网站上查询时,发现这款榨菜,其绿色食品的标志已过了有效期。

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仅为一年,但市场上出售的有机产品很少标注有效期限。

消费者盲从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何为有机产品,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往往笼统地认为,它是没有污染,食用起来更加安全一些的食品。

有机蔬菜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物质。长沙县的回龙湖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负责人余建军粗略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使用有机肥得花好几千元,成本约是化学肥料的20倍;在前期的生态环境改造、土壤改良方面,每亩地的投入是1.5万元,而种植普通食品是不需要这笔钱的;人力成本方面,人工除草一亩地要花费3000元,而如果使用除草剂只需几十元;再加上损失风险、物流成本、管理成本……正因其苛刻的种植条件,自然身价不菲。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概念混淆不清,让一些商家钻了空子,不管有无使用农药,其产品统统向有机靠拢。

认知上的不足,加上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使得消费者对于选择有机产品时显得饥不择食。

挂名“有机”的产品充斥市场。

谁该负责?

近日,国家认监委做出通报,安徽省郎溪县上海云岭工贸公司白云山茶厂生产的“白茅岭”有机绿茶和浙江蜂乐园蜂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蜂乐园”有机荆条蜂蜜不合格,产品中农药或抗生素残留超出认证标准。

“有的绿色食品生产公司,在认证前认真执行绿色食品的各项要求,但拿到绿色食品标志证书后却玩起了‘挂羊头卖狗肉’”。有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公司大部分产品是从农民手中收来的不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蔬菜,然后拿去当绿色食品卖”。

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已从2004年的36家减少到了现在的23家。我国有机产品监管体系很不完善,仅靠认监委很难将整个有机产品的监管做到全面覆盖。

根据“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认证机构每年要派人去企业检查。发现达不到要求,要取消认证。但目前我国的认证监管力度不够,企业获得认证后,认证机构对于认证后的监管却十分松懈,往往是只管发证,却放任事后监管。

我国对有机食品的监管存在交叉或空档等现象,如农业部门管生产,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餐桌,这样多龙治水,并未带来有机食品认证规范。

业内人士表示,认证机构对有机企业进行认证,但其生存也要靠这些企业缴纳的认证费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认证机构本来就很尴尬。”

篇13

几年来,调研小组调查走访近百家在闽企业及人才交流机构;个别面访多位省内高校、高职院校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及研究的教授、学者;邀请企业营销专家进行专业建设座谈会;通过电话、邮寄等形式向毕业生发放问卷获取就业资料。通过调查,调研小组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下为分析报告。

一、调研基本信息分析

(一)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市政府强调要将福州市全面打造为海峡西岸区域消费中心、物流中心、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努力构建海峡西岸服务业强市。这些战略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从当前我省经济和就业形势来看,市场营销人才多年来一直高居人才需求榜之首,其中,对大专层次的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占营销类人才总需求的比重快速上升,我省高职高专类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数量和人才需求量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二)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分析

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企业对高职层次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通用化向专门化转变的趋势,企业在蓬勃发展、市场不断扩张的进程中,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和管理分散在各地的市场,上规模企业如我省的七匹狼、安踏、九牧王等知名公司都有许多驻外营销机构,急需大量具备区域市场开拓和管理能力的营销专门人才;在中华英才网的十大职场人气排行榜上,销售代表排名第一,区域销售经理排名第二。

2.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

(1)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在访谈中,资深HR认为:营销员多为单独行动,常处于一种无人直接管理的工作状态之中,并且他们的工作多与物、财打交道,又无人监督,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是赢得各方面信任的重要原因。从基层做起的就业意识也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线工作的经验和经历是很难做好管理工作的。因此企业在选聘人才时特别看重人品。一般在招聘中,首要的要求是学生思想品德好,诚信守纪,爱岗敬业,学会做人,安心一线工作,不断进取。

(2)要有过硬的身心素质

营销人员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工作强度大,经常面对失败,企业对学生要求包括:健康的体魄,能承受一定的劳动强度;心理素质良好,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强,意志坚定,要有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充满自信心。另外,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主动服务的意识也成为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切实要求。

(3)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

现代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能销售产品,而是包括了多方面,比如具备英语、计算机等通用基本知识和技能;撰写经济应用文、成本核算、沟通、营销心理分析、开展电子商务、客户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信息收集、推销谈判、营销策划、组建销售团队、构建维护销售网络、销售管理等营销核心知识和技能。所以,掌握基本的业务工作技巧的毕业生常能得到企业的青睐。

(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岗位分析

1.一次性就业率分析

据跟踪调查显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2008届至2010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高达96.4%、97%、99%。

2.行业分布分析

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于批发与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中,有36%的学生服务于批发与零售业,有19%的学生服务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此外,金融保险业也是毕业生较为集中的就业行业。

3.初始就业岗位分析

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据走访情况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本专业毕业生的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有:商业批发类、零售类及消费品生产企业的推销员、业务员、销售代表、销售主管助理、区域经理助理等营销业务岗位。

4.毕业生升迁岗位分布状况

据走访情况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由于工作踏实、能吃苦、素质好,工作表现出色,工作两三年后甚至一年后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升迁变动,升迁岗位主要有:商业批发类、零售类及消费品生产企业产品经理、品牌经理、区域经理等营销管理岗位。

二、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尚有欠缺

一些学生较浮躁,择业片面追求高薪、优越的工作条件、不安心一线工作,跳槽频繁,较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业务网络构建。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文素质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自信心不足,遇到挫折自我调节能力低,妨碍其岗位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三)学生将所学转换为所用的能力欠佳

理论难以结合实际,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解决思路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和感恩教育要切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使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社会的培育之恩,并予以报答。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

综合分析调研情况,根据企业的要求,总结提炼出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推行“基于企业营销岗位任务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三段递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

(三)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逐步推行交流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和教室实训室一体化、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情景模拟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企业项目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等方式,强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实行模拟训练和实战训练及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改革,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考试和能力考核。在总结已进行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谢尧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2] 洪凯.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2

[3] 尹彬.关于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7.11

[4] 张炳南.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