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群众艺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群众艺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群众艺术论文

篇1

(二)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是工作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通过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可以实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目的,从而不断激发出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从整体水平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是从事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相关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是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树立城市整体形象中,离不开一批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基础设施,更离不开代表独具当地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通过对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城市资源的整理,提炼出其极富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

二、如何通过品牌服务加强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建设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从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涉及的范围上看,内容丰富、表现多样,所以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将自身引导和组织能力发挥出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大力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在建设公共文化艺术体系中突出本土特色

要将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作为重点建立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应该突出当地文化艺术的特色。因为当地的特色文化艺术是地方经过不断发展、传承而来,并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喜爱。群众文化艺术品牌对于当地群众来说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对于外来群众来说,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三)将群众品牌服务跟经济相结合

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群众品牌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按照一般逻辑分析,经济是开展文化艺术的基础,只有实现了经济的发展,才能通过经济带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反过来说,文化艺术发展了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江苏省兴化市每年举行的新春舞龙表演大赛、龙舟大赛,中国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相关文化艺术广场活动;两年一届的郑板桥艺术节;“七彩夏日”“少儿大舞台”才艺展演;“楚水大舞台”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云集,这就是集经济、文化、娱乐为一体,很有号召力和说服力。③

篇2

3.社会各界的支持对于群众美术的促进在开展群众性美术创作中,外界力量的辅助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媒体宣传、外地艺术团体的交流、政府提供的物质支持。媒体,比如网络、电视、报纸、刊物等多种形式对群众美术创作团队加强宣传,可以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同时也将整个美术创作团队向外界做个展示。政府可以提供场地和群众活动资金,邀请外地来的画家和学者来交流或是做讲座,他们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术思想,对于丰富和提高我们的学术思想及创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群众美术创作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

群众美术创作团队的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从事各种职业,每个人的创作水平、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不同,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强化什么、淡化什么,是群众美术创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例如,美术创作者们有的强化原生性、民间性;有的着重强化生活性、装饰性;还有的侧重于理想中的样式与生活。美术辅导者要直面这个问题,在创作辅导中要提倡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支持有创新的思想,突出每位作者的个性化面貌。想要进一步推动群众美术创作团队的可持性发展,需加强文化馆业务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文化馆美术辅导队伍的建设是群众美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步骤,在选用专业型人才的前提下,还需要进行科学、有效地组织管理,实现辅导队伍综合素质的强化,以此提升文化馆美术辅导的实力。

篇3

(二)形象性和多样性

现今大部分的群众文化档案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容,主要差别来自基层人民真实的生活差异等,并且也体现出了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真实的记录了群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为了更清楚的记载,工作人员也会通过图片、实物等方法来真实的记录。

(三)群体性和成套性

由于每一次的调查都是集体一起来完成,所以在档案中每处都体现着大家的智慧和创意,所以每一个档案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大家一起来完成,这就使档案具有了群体性。并且从头到尾遵循艺术规律,这就保证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具有成套性。

(四)个体性

个人艺术档案是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很重要的一类档案,它是某个门类文学艺术人才的智慧结晶,也因为它只是一个人编制,这就因为编制人员的生活阅历、思想品味、审美意识、文化底蕴等不同,个人艺术档案都各不相同,从而每个个人艺术档案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也就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档案都真实记录了他们的调查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虽然尽显不同,但是这些档案材料都真实记录的事实,其依然具有很大的价值。

(五)现场性

群众文化在搜集素材时,没有一套完整的文书和往来的规则来约束,只要求最大化的记住故事发生现场的模样,所以一般不能只通过文字来记述,多通过文、形、声等多个角度来记录。例如大型群众现场演唱会,就会通过照片、录像、录音等方式来记录现场。这是多角度的收集素材,才能使文档更加完善,使得历史更容易保存下来。

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上的不足

首先调查的书面资料收集不全。社会调查是对基层人员调查的工作,但是在调查时,经常得不到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所以就导致收集到的资料不全,从而导致不能更好的记录历史。其次管理档案缺乏复合性,在群众文化单位主要是通过各种的社会活动来综合群众文化,但一般的社会活动是一次性的,缺乏连续的调查,这就导致了材料不完整、不连续,自然没有连续的活动,也就不会记录出完整的群众文化。

三、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措施

收集档案材料是整理档案的最基础工作,并且由于收集的途径复杂、收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使得材料收集比较困难,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档案材料收集的工作,应该创新收集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资料更加的真实、完善,继而整理出完善的档案。

(一)对重大活动的材料收集

对重大活动来说,不但要收集实施过程以及活动效果材料,也要收集到策划方案等全部资料。例如对于业余文学艺术的创作或演出,年度优秀作品评选,乡镇文化站、单位等举办的群文化活动,对于这些活动都要提前进行调差,做到与活动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记录活动,从而使档案得以记录完整。

(二)加强收集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资料

群众文化是源于民间的一种文化,所以就要多了解民间的艺术、人才。收集民间艺人的奇特技艺,例如特色的民歌、杂技、唢呐等,把这些民间艺术精华进行深入调查、收集、整理。完整的记录下当地的特色,才能帮助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重视对活动进行照片、录像、实物等材料的收集

在社会活动时要对活动多进行照片、录像等直观材料的收集。例如在书法活动中要注重摄影,在专题晚会,注重对录像、录音等材料的收集。并且也要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的保护,最大限度的延长材料的保质期。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更加真实的反映文化艺术。

四、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在一段时间内,文化单位对社会活动的记载。它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以及群众文化事业的变化,对今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引导群众文化事业发展

第一,艺术档案可以提供了群众文化单位选取群众文化队伍的依据。第二,可以供策划活动以及组织创作进行参考。第三,可以启示群众文化艺术的创作与交流。

(二)有利于地区的发展

一个完整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以完美的表达地方文化情况,这就给考察地方提供了依据。并且也是“领导重视”程度,“工作业绩”等工作的有力佐证。这就可以为地区评比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为获得奖项提供依据。

(三)为职员评估提供依据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记录了各门类人才的文化艺术研究成果。所以在职员评比、考核或晋升等过程中,提供了强力、真实的依据,从而有利于活动进行。

(四)为群众提供资料

由于档案的大量素材,真实全面的记录了很多的素材,这就会使其他人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资料。例如《文化志》的编写时,里面的资料几乎全是通过文化馆中的珍藏文化档案。这些记录下来的档案,为其他人提供大量、真实的历史材料。

篇4

2.1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大众化舞蹈艺术能够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大众化,亦即促进舞蹈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舞蹈艺术的全部内容无论是舞蹈形象还是舞蹈动作从本质来说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是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取材积累,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加强对生活感受的积累并从中提炼出更具象征意义的形象和动作,从而创造出符合人民大众审美需要的舞蹈艺术作品。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了实现舞蹈艺术对地震中逝去生命的怀念而创作的《舞集•大地》由于有着深刻生活经验而备受人们关注对于表现人们的情感体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只有将舞蹈艺术始终植根于社会实践和人们生活才能从中获取营养积累经验并最终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众文化形式。

2.2增强群众文化建设时代性舞蹈艺术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舞蹈艺术同样能够增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时代性,促进群众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舞蹈艺术的发展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无论是舞蹈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还是舞蹈艺术的外部环境都会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创新带来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实现舞蹈艺术的与时俱进就要增强舞蹈艺术的时代性,增强其鲜活的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不断呈现开放姿态,在人们观念更新的同时舞蹈创作的主体意识不断突出,舞蹈艺术越来越具备时展所充斥的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同时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着个体审美色彩。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包括剧场舞剧、广场舞蹈、娱乐性舞蹈、健身性舞蹈等在内的各种舞蹈形式不断创新发展,包括节日庆祝、商业庆典等在内的各种文化活动均有着鲜活的舞蹈艺术的元素。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舞蹈艺术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所决定,在舞蹈艺术自身规律决定的基础上,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文化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舞蹈艺术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群众文化建设中的舞蹈艺术无论是舞台背景、动作语言还是其受到影响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都共同推动了群众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增强了舞蹈艺术对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时代属性。

2.3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地域化我国境内有着多种形式的民族舞蹈,无论是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回族舞蹈还是云南贵州等地的苗族、彝族舞蹈都是在特定地域内产生并服务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作为在生活与实践中产生的一门艺术,舞蹈艺术随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环境等显示出不同特点,同时在舞蹈中反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通过加强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地域化,增强不同地域间群众文化建设的独特性和实际效果。

3提高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作用的对策

篇5

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唱(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千余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在我们这里村村屯屯都有二人转活动,我称之为二人转文化。二人转生在民间,长在群众之中,可称之为群众艺术,经过建国以来的培育,现在可称之为群众文化了。当年我们团演出的《二枚戒指》是一出反映某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者,与违反计划生育的妇女以及自己妻子的矛盾冲突的拉场戏。与众多的相近的题材相比较,该剧没有停留在计划生育工作如何艰难的局面上,作者深入挖掘了围绕这一工作而呈现的不同的心态,通过两枚戒指为媒介,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角度上的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突出地塑造了一位新的计生干部的舞台形象。在这里就集中谈这一人物的塑造。

计生干部季老蔫,为人耿直、为官清廉,为夫又富有情感。面对妻子私自收受别人的戒指,欲劝说自己给别人违章开准生证的时候,他没有用简单的说教方式来处理,也没有以一家之主的权威去逼妻子认错交出戒指。他深知自己不是一个好丈夫,理解妻子“这些年粗茶淡饭含辛茹苦”;但他还要一步两脚窝,只好花了一元五角钱买了一枚假戒指。谎说是价值5000元,换回妻子收受的600元一枚的真戒指,还给了行贿的四楞子媳妇。这5000元、600元、1.5元,在别处可能是三个一般意义上的数字,但在这里却赋予了多么深沉的内涵。不可否认,在个别地方,确实存在用金钱买准生证的违法行为,也确实存在个别计生干部利用准生证发家致富的现象。然而,同是计生干部的老蔫,却连几百元一枚的戒指都买不起,过着粗布淡饭的清贫生活。这又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为了塑造老蔫这一艺术形象,导演和编剧没有运用通常的艺术手段和方法。塑造老蔫,却没有给他更多的戏,而把戏更多地给了他的妻子和登场的计划外孕妇杜雅清。一个是想用丈夫的权力做个富贵梦,一个是想捉短渔利。但他们的一切表演,都是为了老蔫这一艺术形象的真实与丰满而设计的。如杜雅清一上台就唱出了老蔫这位计生干部“送东西往外扔、钱也拱不动”的优秀品质,而他妻子面对个别干部的妻子金饰港币的情景,产生了“菜包子也要捏个褶”的梦想,则进一步证实了老蔫清贫的家境。通过这清贫佐证了老蔫清廉的事实。这事实不是靠老蔫的口述、服饰、表情表现出来的,而都是通过别人口说出来的,这就增加了可信度。

篇6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不仅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他们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逐步向欣赏高品位且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进行转变,开始对高雅的艺术进行追求。所以,对于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来说,他们要对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以及情感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创造出适合人民群众欣赏要求的优秀作品,并在不同层次上来把人民的心灵呼唤以及社会的迫切要求进行直观的反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保障。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文化艺术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先进的、科学的以及健康的文化艺术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支撑。那么,对于文化艺术建设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来说,它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艺术,要繁荣群众文化艺术,要把群众文化艺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群众文化已由过去的教育型转变成了现在的休闲消遣型,尤其是随着大众传媒的高层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花样多变的节目,那么,怎样用正确的舆论来对人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用健康的文艺节目来对人们进行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对人们进行陶冶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群众文化艺术在这里就体现出了它的不可取代的作用,群众文化艺术是通过文化馆来进行传播的,而文化馆是政府专门设立的,其目的是向群众宣传教育、并组织和辅导群众积极主动的开展文化活动,它是群众艺术活动的龙头,是精神文明传播的前沿阵地,它是始终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弘扬的是主旋律,传播的是科学文化知识,保护的是民族的文化遗产,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群众的文化娱乐进行服务,从而来引导人们进行正确的文化消费,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风气。

三、在提高人才素质的修养方面的作用

对于群众文化艺术来说,它的内容涉及了书法、美术、舞蹈、乐器、影视表演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剧本等等,它的创作是由高素质的艺术队伍来进行的,不仅和社会的需求相满足,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各类文化艺术都是通过人们以点来促面的方式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从而来促使地区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来对群众文化活动中人才短缺的现象进行弥补。基于群众文化艺术的这一作用,就应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积极进行开拓和创新,加强管理并不断改革,来适应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把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出发,探索出形式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来使人民的素质不断提升,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骨干来创作出更具教育性并且受人们欢迎的新艺术作品。

四、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化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要有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并且能够让群众文化艺术显示出特殊功能的生活方式,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方式有歌唱比赛的举办、舞蹈、戏曲、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秧歌、手工艺作品以及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通过文艺活动的方式来把自然生活中的美形象的表达出来,从而来把人么的思想引入到更高的层次上来。对于乡镇文化建设来说,它不仅仅包含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乡镇的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从群众文化艺术方面入手,能够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于农村中的群众来说,他们有很多都是民间文化的爱好者,有的是戏迷、有的是民间的故事家。有的是声乐迷、有的是剪纸高手、有的是书法爱好者、有的是美术爱好者、有的是根雕的巧匠等,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在艺术修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基础,他们是乡镇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坚实的力量。那么,要想把群众文化艺术的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把这批骨干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够在乡镇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进行活跃起来,来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并成为群众文化的主流。

另外,群众文化艺术事业从开始兴起就已经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其根本方向,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根本任务的,所以说,它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

结语:总之,群众文化艺术的价值是在诸多方面都能得到体现,对于它来说,不仅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以及文化需要得到了满足,更对国家以及整个民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丰富和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政府及相关人员必须要努力的方向,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丰富和发展中把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群众艺术馆

篇7

群众文化中舞蹈艺术对人们有着重要的德育功能。从古至今对舞蹈艺术的解读中,往往会触及到舞蹈艺术的德育作用,“礼乐诗书”中的“乐”,可以理解为音乐舞蹈艺术,乐者在其理解的过程中,要注重“洁静精微”,即德育。舞蹈艺术的影响教化作用具有潜移默化性,在无形中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使心灵得到净化作用。通过舞蹈艺术的感知德育作用下,有助于人们形成真、善、美的健全性格,形成关爱、友善的美好品质,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在舞蹈艺术的德育中,还包括舞蹈自身所具有的品格精神。在舞蹈练习和排练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不断磨练人们的意志,具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十分重要。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提倡发扬能吃苦、不退缩的精神,培养人的逐渐坚强、勇敢的强大内心,坚韧、无畏的精神是舞蹈训练中的重要精神。同时舞蹈艺术的最后呈现,是通过众多人共同的努力成果,因此在舞蹈排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并在舞蹈排练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唤起创新思维,提高智力开发

群众文化中,舞蹈艺术在思维和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舞蹈艺术的实践作用,能够提高人们在实践生活中的运动频率和运动节奏,促进大脑发育,有效开发思维的创新。在智力开发中,全面提高人们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增强记忆力,发挥创造力。舞蹈艺术的开展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促进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左右脑发展平衡,提高想象力。据调查表现,经常开展舞蹈艺术活动,对开发人类思维和智力有重要作用,通过舞蹈艺术中的节奏美、人格美以及艺术美开发舞蹈者心智,促进舞蹈者各种能力的全面进步。另外,通过舞蹈能够有效提高智商和情商,增强各方面的协调性,提高人们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篇8

1.2专业艺术

艺术是对社会形态的高度的艺术浓缩,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并以一种夸张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此外,艺术的创造过程,不仅是创新,更是一种审美。目前对艺术的分类,由于出发的角度、依据的标准有所不同,导致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以美学原则对艺术进行分类,可将整个艺术体系分为实用艺术、文学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以及表情艺术五个类别。实用艺术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以及园林等;文学艺术主要包括小说、诗歌以及散文等;造型艺术主要包括摄影、绘画以及雕塑等;综合艺术主要包括影视、戏剧以及曲艺等;表情艺术主要包括舞蹈、音乐等。此外,群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专业艺术的很大影响,专业艺术的发展亦带动了群众艺术水平的提高。

2、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的关系

艺术发源于群众文化生活,二者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但是文化艺术需要得到社会的普遍理解。而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群众文化中不断的汲取营养、精华,所以又比群众文化高一个层次。同时,群众文化要将其艺术提高到另一个层次,需要借助于艺术,得到艺术的引导,而群众文化亦会对专业艺术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同时其文化艺术品味亦在逐年提高。因此在二者的发展过程中,要使其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将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还应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是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之中,要使大众接受艺术,就要让群众文化与其衔接起来,并促使人们逐渐理解艺术。另外,在艺术汲取群众文化的过程之中,群众文化也要逐渐的趋近于艺术的境界,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水平与质量。当前,中国正进入了一个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强化艺术的创新,从群众文化中挖掘创新、新奇点,加强对群众文化和艺术联系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3、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的共同发展

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是相互传承、共存的,且处在一个共同发展的轨道之上。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内涵,并与专业艺术相结合,将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推向一个全面繁荣的景象之中。另外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快的今天,为了促使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的发展,应加大对其的投入机制。首先是资金方面的投入,构建足够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群众参与文化生活。创建多个非盈利组织机构,带动群众积极投身文化事业,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社会力量加以利用,鼓励企业举办各种公益活动,使群众文化从点到面,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使文化艺术产业形成一个市场体系,使艺术生活能够与群众的生活更贴近。其次,在人才方面的投入。由于群众文化艺术是面向多数群体的,其内容需要得到升华,且更加丰富,必须与艺术相结合,并融合起来。群众文化的兴起,必须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即需要对文艺骨干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培养,加深对专业艺术的学习。从而才能产生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此外,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多接地气,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大众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并积极鼓励人们追求文化艺术。同时,民俗文化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素材,能为专业艺术提供丰富的养料,推动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将“高雅”与“民俗”的文化生活相结合,交相辉映,能够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篇9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是多元的,但如果无法实现有效利用,则必将致使珍贵的档案资源成为一种摆设。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艺术在文化传承、美学鉴赏、社会感召等方方面面的的影响,就必须把包罗万象的档案资源请出艺术馆、档案馆、文化馆,使其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焕发出更大的利用价值。

1 基于“可利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价值

笔者认为,基于“可利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增进社会大众对群众文化艺术的了解

群众性文化艺术的创作主体是社会大众,其欣赏主体也是社会大众。但是,社会大众所接触到欣赏到的群众文化艺术,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往往与同时代乃至同年代的文化环境、文化作品和文化素材是紧密关联的。对于许多既往的文化艺术作品,人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深入了解,乃至于无从得知。从这个角度来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首先就表现在,其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能够充分地原汁原味地向生活在现时代的社会大众展示原有历史时期创造的群众文化艺术精品,使其获得更多更大更广的群众文化体验,增进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认知。如果说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那么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则能够充分起到对群众文化艺术本身的传播,让绚丽夺目的文化成果源远流长。

1.2 深化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规律性认知

对群众文化艺术进行档案管理并加以利用,其更大的价值不在于为历史制造一个封存和缅怀的空间,而在于为总结历史的规律提供可能。换句话说,我们要通过对既往群众文化艺术的研究,获取更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带有规律性、普适性的文化艺术财富。这一点,是与群众文化艺术本身的特性紧密关联的。群众文化艺术是文化艺术大类中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带有浓厚的民间性、群众性和乡土性,它除具一般文化艺术档案的规律和共性外,还具有独特的群众化个性。由于群众艺术家们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生活阅历、思想观念、创造理念各有不同,审美情趣和艺术思维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导致群众性文化艺术没有一般的文化艺术那样整齐划一,而是参差不齐、各有千秋的,因而他们的作品也会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我们通过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可以充分实现对不同文艺风格、文艺特点、文艺形式的规律性研究,从中总结出带有共性的东西,增强对群众文化艺术的理性认知,把人们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认知从单纯的“草根”意义中延伸出来。

1.3 推动群众文化艺术的可持续繁荣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智慧的结晶,凝集了许多时代的艺术成就。照片、手稿、记录,通过各种相应的物质载体、技术手段记录下来的丰富的文化群众艺术档案,是各类群众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历史凭证,也是群众文化艺术交流、借鉴、提高、发展的重要艺术理论基础,更是当代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活动、创作、研究和创新的源泉。因此,充分利用文化艺术档案,是群众文化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站在今天的条件下审视未来的群众文化事业,必须以历史为根源,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积极地从中去寻找素材,开拓视野,获取灵感,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进行群众文化艺术上的再探索、再加工、再创造。

2 影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性”的现实困境

客观分析,基于观念性、技术性、方法论等各方面的原因,当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尚不充分,乃至于面临重重困境:

2.1 观念层面

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性认识不够。认识上的不充分其实是两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并不涉及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与否,而是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本身的不重视。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档案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更是务虚的东西,如果说经济数据档案、人事档案还能给单位创造效益,或者有一定的保密性而不得不管理一下,那么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则实在是一文不值,只要做到不丢失就可以了。这种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忽视乃至于轻视,其实不仅仅反映出人们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也充分说明人们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缺乏认知,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层面的认识不足。其实,正是因为人们认识不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才导致人们不重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本身,而恰恰又是因为对档案本身的不重视,反过来使得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这种认识上的不充分,带来的是双向的副作用以及二者之间非良性的循环。当许多场合需要使用到一些珍贵的群众文化艺术传承品时,当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可以得到发挥且应该得到发挥的时候,往往是查无此档、空迹于案。

2.2 技术层面

收集手段和管理水平不足造成价值削弱。我们说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具有价值的,然而这种价值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性,还需要通过人们的收集、加工、整理,才能得到彰显。但现实工作中,往往由于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的种种缺陷,极大地削弱了许多群众文化档案资源的价值。一方面,有利用价值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得不到充分收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创作者往往认为这些档案归属个人所有,经常会出现不愿意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的现象,大大影响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归档工作。反过来,由于群众文化艺术产品的门类和种类太多,加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试实体的收集,而轻视研究和预测社会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需求,使得很多有价值的群众文化艺术没有进入档案工作者的视野,难免被遗落忽视和过滤掉。另一方面,收集到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未能得到有效保存,减低了其原有的价值。很多单位在对文化艺术档案的保管中,客观上保管条件并不理想,并不完全具备恒温、恒湿、防虫等保管条件,造成很多群众文化艺术作品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未能存在专门的库房里。这样一来,难免影响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长期保存,破坏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以致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无法利用,失去原有的利用价值。

2.3 载体层面

缺乏良好的面向大众的公共化展示平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不同于经济档案、人事档案,这些档案要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须使其充分地展示在社会大众面前。但是,当前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在对外开放上,还基本上保留着一般档案管理利用的三个特性:一是原件的直接提供利用,即直接将档案原件提供给利用者;二是复制件的提供利用,即将档案复制品提供给利用者;三是编研成果的提供利用,即将经过加工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这三种方式,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被动式封闭的模式上,使得社会大众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当前,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很大程度上都会与互联网发生关联,对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需求也因此产出着相应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档案共享技术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原地踏步踏,那么,显然无法实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与社会大众的近距离互动,使得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源最终不得不成为一种摆设。

3 增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性”的路径分析

当前,整个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正处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之下。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需要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焕发更大的“可利用性”。

3.1 坚持固本强基,进一步夯实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资源配置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从人、财、物等方面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群众文化艺术单位要审时度势,把档案管理和利用纳入领导职责和单位管理目标,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财政投入,将更多的配套资金投入到保护管理和维护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上来。合理引入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切实加强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单位的档案室硬件建设,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保管设施。当然,除了财力物力的配置以外,最为重要的乃是人力资源的配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加大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选任和培养力度,提高他们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全面掌握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知识,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具备胜任工作的专业技能,为开发利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打下坚实基础。

3.2 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价值含量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价值。要从观念入手,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部门的档案服务意识,转变那种认为档案材料只有保管作用的思想,变消极保存观为积极利用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要充分考虑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具有的可欣赏性、可收藏性和可增值性,将群众文化档案的利用者及其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需求作为工作重心之一,在满足利用者信息需求的过程中,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要以需求助开发,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部门与外界的联系,建立专门的需求信息反馈处理机构,不断获得各种利用需求的信息。采用专业方法和现代技术,从所收藏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发掘有用的信息材料制成档案加工品,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并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及其需求变化来确定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产品的开发范围及开发程度。充分考虑公众使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源的客观条件,满足其缩短查找档案、资料时间的需要,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文化艺术档案的畅通性和便利性。

3.3 坚持面向网络,进一步拓展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传播平台

在信息网络时代,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要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必须依托高度现代化的信息传播载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以电子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电子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对信息化的群众文化意识档案加以组织、整理,将以纸质、音像、光盘为载体的传统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转化为电脑可以识别的模式并上传到网络。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场所建设,借助计算机网站让更多的利用者通过先进的互连网阅读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一步拓展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文化教育与传播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利用网络化大众传播媒介开展档案服务,切实加大对利用者注意力的网络化互动式吸引,为利用者创造一个开放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分享环境。当然,对于一些年代较久远或者体积规模巨大的实体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只能是进行实物展览等,因此并不能简单地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替代传统的传播模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网络信息技术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其高度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固然带来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便捷与便利,但是网络安全的风险也是无处不在的。在技术条件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传播利用必须高度重视并时刻警惕因信息技术的漏洞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宫晓东.群众艺术档案工作特点初探.档案学通讯,2005(4).

2詹锐.“两个体系”建设重在强化档案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浙江档案,2009(6).

3程茜茜.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析.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4张建洁.浅谈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大舞台,2011(6).

5许天娇.网络元素融入企业 群文品牌时尚多元.群文天地,2011(4).

篇10

一、群众文化艺术的内涵及其特征

群众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劳动之中诞生以来,寄托着先民的美好社会理想,洋溢着和谐精神。群众文化艺术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以及它的多姿多彩、共荣共茂,更呈现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核。

群众文化艺术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娱乐和陶冶情操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社会历史现象或是指以广大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反映当地社会生活,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文化或意识形态。群众文化艺术是人们自娱自乐、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广大群众的劳动生产、生活过程之中,植根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例如,广场文化、全民健身、老年活动室、社区活动书法比赛等。正是因为有了群众的主动参与,群众在享用群众文化艺术的过程中才一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艺术的独特性。第一、群众文化艺术概括了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第二、群众文化艺术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自娱自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群众文化艺术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

二、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艺术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群众文化艺术促进社会发展是由群众文化艺术的三大基本功能即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精神调剂作用决定的,并通过三大基本功能的发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因此,先进、科学、健康的群众文化艺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繁荣群众文化艺术是当今新形势下的一项特殊的任务。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群众文化艺术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整合。群众文化艺术具有传播和整合效能。通过积极创作弘扬和谐精神的优秀群众文化艺术产品,通过广泛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可以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社会发展的主张,使社会发展的精神深入人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的群众文化艺术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精华。“文以载道”、“寓德于文”、“寓德于乐”、“寓德于情”是群众文化艺术的传统。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由于它的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特征,历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具有宣传教化和陶冶性情效能,可以培育人的品质,塑造人的灵魂,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的文化精神,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群众文化艺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需求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之一。和谐社会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经验承载体,具有普及知识作用,即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生活能力。在社会发展中,通过群众文化艺术传授交流效能的发挥,可以使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增长知识、经验和才智。群众文化艺术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广泛、业余、灵活、方便、普及、实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为广大群众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群众文化艺术通过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寓教于乐的功效,让参与者在轻松活泼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智,因而更富有吸引力。

(三)群众文化艺术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我国当前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随着改革的深化,群众文化艺术具有精神调剂作用,即调控参与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方面产生的效能,如娱乐效能、宣泄效能、审美效能等。在社会发展中,广泛开展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可以为人们紧张的劳动之余在娱乐中得到积极的休息,调和各种矛盾,使人们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文化下乡、慰问演出以及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参与对象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可以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文化抚慰,促使其释放情绪,从而缓解矛盾,走向和谐。

(四)群众文化艺术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社会进步是文化兴盛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十七大报告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重要论述,以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历史上,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都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

三、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主导方向

要使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能大有作为,必须 明确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主导方向,找准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重点、难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落实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公共责任,各级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基层,保障广大群众的文化基本权益以及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紧迫性。特别要明确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群众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艺术实质是公共文化。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是公共文化事业的主体。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的群众文化艺术网络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分配不公、网络不健全、覆盖面不广的种种不足。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艺术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群众的文化权益。因此,要发展群众文化艺术,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享受文化的权利服务,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良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必需的、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

(三)大力开展与普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把握一切有利时机大力开展与普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可以采用各种艺术活动方式,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多元性,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方式,增强感染力、号召力、影响力。这样才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和谐气氛中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工作。

(四)切实加强群众文化艺术场所建设。群众文化艺术馆肩负着组织、辅导基层文化机构和群众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主体主导地位,群众文化艺术馆建设的好坏事关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局。因此,在社会发展中,群众文化艺术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任何把群众文化艺术馆推向市场、“断奶”、甚至砍掉的做法都是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的,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群众文化艺术馆建设,让群众文化艺术馆真正成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总之,社会发展需要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必定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11

一、群众文化艺术创造现状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创作质量与数量的提升。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第一,作品质量较低。因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参与主体是普通群众,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文化艺术创造的专业训练,并且在文化素质、创作思维、教育程度、审美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创作观念也有很大区别,从而导致群众文化艺术创造的作品在质量与风格上参差不齐,不能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不利于群众文化创作活动的高质量开展。第二,创作者多为业余。因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人员在文化素质、审美水平、创作水平等方面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创作的作品专业性降低,与专业的作品差异过大。当前,大多数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素材都是对生活事件与现象,创作成品只是对素材的简单加工甚至堆砌,所有这些文化艺术作品都具有较明显的生活痕迹。另一方面,群众文化艺术作用都是普通群众在业余时间创作的,创作时间具有不固定性及无保障性,这就制约了文化艺术创造活动的高效开展。第三,个体情感倾向严重。由于群众文化艺术的创造主体是普通群众,他们的生活背景及职业各不相同,因此审美能力及兴趣爱好也有明显差异。这就使得他们在创作时,都会将自身的爱好与情感倾向渗透到作品中,这就使得创作出的作品大多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具有浓厚的个人特色。

二、优化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策略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群众文化艺术创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全面分析出现以上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多年县文化馆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一)重视对群众文化艺术创造者的管理与扶持

针对群众文化艺术创造人员多为业余的问题,群文管理部门应积极吸纳一些群文创造者为志愿者,并将其细化分类,鼓励那些有文化艺术特长的群众加入志愿者团队中来,为他们提供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为增强群众文化艺术创造者的创作提供条件与平台。在实际操作者,群文管理部门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增大资助力度与范围,从而将尽可能多的群文创造人员吸纳到政府部门主管的文化团体中来,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如果能将群众中的创造爱好者吸纳到政府羽翼之下,将丰富群文创作人才库,在群文创作时可依据人才特点恰当为其安排创作任务,从而不断优化创作效果。②应加大对业余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团队的培训与辅导,借助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创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如果能将热衷群文创作的群众吸纳到政府部门主管的文化团体中来,并为其提供系列而专业的培训,那么其群文创作的热情就会被充分激发,并且还可将学到的专业的创作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作品质量。

(二)加大对各种非营利性民间文化团体的培育

借助多种途径挖掘群众中的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建设“人才库”;对各种群众自娱自乐、自行组织的文化队伍开展调查,统计群文积极分子及文化人才;借助文化活动及各种比赛,为群众爱好者提供舞台,让更多的优秀群文草根脱颖而出。比如,可借鉴“群星奖”的形式定期举办“快板大赛”,将热爱快板的社会团体集合在一起,加强对其的使用与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创新及生存能力,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创作能力。

(三)加强对各种文化服务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民政部门可借助合理的鼓励发展政策,推行竞争机制、降低参与条件,激励广大群众组织都能参与到群众文化艺术创造活动中来,促使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团队从文化界内部培养转变为在大社会中选拔,从而推动群众文化艺术创造能力不断提升,进而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群文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群文艺术创作者就有机会依托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到各种演出活动中,才能给更高热情创新与完善自己的作品,才有机会与文化馆专业的创作人员进行交流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进而可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群文作品。

(四)坚持以突出地方特色为主的现代题材创作

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活动时,应始将艺术创新放在第一位,积极将与本地区群众生活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地域文化作为创作素材,努力弘扬地域文化,尽可能创作出符合群众需求的文化艺术内容与形式。在创作活动中,各个文艺部门应积极创建优质的核心创作团队,大力启用与培养人才,重视团队协作,尽可能多地创作出赞扬、歌颂群众生活与工作正能量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具亲切感,才能吸引各个年龄层、各个行业的公众参与到群文艺术创造活动中来,才能促使我省电影、电视剧、歌舞、戏曲、动漫等各个艺术门类再上一个新台阶,最终促进群众文化艺术创造团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总之,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是一种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文化创作活动,其作品发挥着丰富群众生活、宣传方针政策、引领群众思想等作用。但是,其在获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创作者创造能力较低、作品数量与质量不高的特点。

篇12

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美术馆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美术馆的文化服务越来越倾向于优质性,很多美术馆都在逐步免费开放,以适应群众美术教育趋势。但是免费开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人数增多、管理压力大等等,怎样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结合群众美术教育优化方式探索新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值得美术馆认真思考。

一、美术馆免费开放应注意的问题

美术馆主要是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而且逐渐在朝着免费开放的趋势发展,这也正好响应了政府对美术馆的免费开放要求。但是,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美术馆展览有着很大的流动性,展览类型多样、观众参观次数多,而在免费开放以后,观众量还会进一步增多,因此美术馆的免费开放需要有更为科学的保障。美术馆应该以免费开放为主,少数展览实行低票价,美术馆的免费开放应该包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以做好群众美术教育工作。美术馆应该意识到免费开放既是关于落实中央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要求,又是丰富群众美术教育内容的指示,更是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现实要求。图书馆免费开放是要从自身的公益性角度出发,打造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美术平台,切实发挥服务效益,以免费开放举措吸引更多观众来普及群众美术教育,带动文化发展。美术馆免费开放需要注意创建一个和谐、安全的参观环境,利用网上预约、现场领票的方式监测、控制展厅人流量。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美术馆在免费开放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注重丰富对观众的服务内容,让观众在美术馆接受更好的美术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文化服务水平。

二、美术馆群众美术教育优化

(一)通过免费开放普及群众美术教育

美术馆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艺术讲座之类的活动让群众接受美术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思想,为美术教育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看,尽管美术馆免费开放能吸引很多观众,但是普通群众对于美术艺术的审美有限。美术馆要想真正优化群众美术教育,免费开放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好的艺术深入人心,既是画家们的愿望,也是美术馆的工作目标。因此,美术馆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多进行艺术讲座,普及美术教育知识,引导群众对美术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在免费开放日邀请艺术家或者名人进行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接受,向人民群众分享艺术知识,同时鼓励群众在参观展览时对艺术作品进行不一样的意义解释,倾听群众对艺术的看法。美术馆还可以通过媒体讲座的方式和专家学者交流展览与讲座内容,通过这种方法传播艺术。

(二)充分利用美术活动进行群众美术教育

群众美术教育的优化是美术馆的传承和发展艺术的重要途径。在美术馆转型发展时期,要想给群众提供具有精神营养的艺术,将公共文化艺术传播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就应该在免费开放过程中认真探索群众美术教育优化方略,将美术馆展览、群众美术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功能集中起来进行美术教育。群众美术教育是和人们群众密切相关的,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不可割裂的内容。所以,一方面需要积极进行免费开放,吸引群众参与到艺术欣赏中;一方面又有要加强群众审美接受能力的提升。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来传承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将抽象的美术教育转变成形象、活泼的艺术活动,提高群众的美术鉴赏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仪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美术教育。每年都开展一些形式不同的公共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群众了解美术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并引导他们从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艺术作品。或者和街道社区合作,以宣传的方式让群众走进美术馆,以“美术馆和群众美术教育”为主题并结合免费开放吸引群众走进美术馆,以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活动获得群众的认可,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馆的免费开放需要和群众美术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从群众文化素质提升、传统文化弘扬的角度出来,想方设法地加大群众美术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而美术馆正承载着这一份重要的历史使命。所以,要更好地构建免费开放理念下的美术馆群众美术教育方法体系,充分利用美术馆的群众美术教育作用,创新美术馆免费开放体系,优化群众美术教育,将艺术美和文化魅力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篇13

去年国家出台的《文化馆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众艺术馆的主要职能是:

(一)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三)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

(四)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五)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六)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工作,为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培训人员,并向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

(七)指导本地区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儿文化工作;

(八)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

由此看来,我们在我地区文化建设中担负着很繁重的组织、指导、辅导和服务工作,还有一些专业的具体事务。

二、加强文化馆建设 当好文化工作的先锋

(一)加强文化馆基本功能空间建设。文化馆基本功能空间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宣传廊、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舞蹈(综合)排练厅、资料室、老年人活动室、文艺创作室等,以及管理用房、辅助用房。有条件的应建有小型剧场和室外活动场所。目前我地区文化馆基本具备这些设施,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基础设施,使之为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人才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的建设,不断提高文化馆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社会感召力。要改革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使内部结构从不合理趋向合理,并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要积极推行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文化馆目前专业人员还很缺乏,特别是高级创作人才、导演策划人才尤为缺乏,已经影响到文化馆作用的发挥。我们要引入激励机制、利益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对优秀的特殊人才经考核后可以破格录用,对公共文化服务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既符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又符合文化自身规律、既有竞争又有约束的文化馆运行新机制,使文化馆成为结构合理、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三)强化社会公益功能,加大无偿服务力度。文化馆在我地区文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服务功能。强化自己的服务功能,实际上就是强化社会公益功能,就是文化馆如何面向社会搞好服务。 我们要把文化馆的服务工作纳入正常轨道,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大无偿服务力度,包括服务的面和服务的量,从服务内容到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都要兼顾。一要出新。要更新观念,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要适应现代人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馆各类辅导人员齐全的优势,善于挖掘人才资源的潜力,进一步充实无偿服务的力量。二是要提高服务质量。我地区新一轮大发展,使文化馆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文化特色村建设的开展,给文化馆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良机。群众有各种文化生活的需求,或传统的、或现代的、或艺术的、或娱乐的,文化馆要及时掌握群众的文化生活信息,将其列入自己的服务计划,将无偿服务工作作为文化馆业务工作的主体之一。提高服务质量,文化馆要做到主动出击,上门服务,及时反馈信息。无论办班辅导、活动策划、还是展示演出,送戏(节目)下乡,都力求精益求精,真正体现文化馆的整体实力、良好素质和服务水准,进一步提高和扩大文化馆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