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乡镇教师扶贫工作安排

篇1

三、坚持“应度尽度”,不让一个小时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开学初抓好入学报到注册工作,做好学籍,召开入学动员报告会,制定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加大排查力度。开好家长会、学生会、教师会,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向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与村支两委密切联系,共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几年来,无一人失学、辍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享受校园快乐。学校先后开展“我为建档立卡学生做一件好事”、“我为建档立卡学生讲一个励志故事”等活动,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激励、关爱。同时还开展了让贫困学生制作感恩励志卡,教师写好扶贫心得体会,家长在扶贫工作上有回音等活动,让学生及贫困户感恩于党和政府。

篇2

近年来,乐安全县上下高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旋律,把脱贫攻坚视为“第一责任”、“第一民生”、“第一任务”,层层级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领取任务单,结合本地实际,转变扶贫思路,创新攻坚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加速推进精准脱贫进程。

一、注重思想提升,精准扶贫从“头”开始

1.扶正干部思想认识。该县把精准扶贫放在统揽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局的高度来抓,举全县之力高位强势推进脱贫攻坚。提出三个转变扶贫理念:从“统一生产”向“私人定制”转变,“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单一扶贫”向“综合治贫”转变,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精准发力。首先要求干部思想观念上做到认识“精准”,目标明确,扶正政绩观,扶准价值观,扶清事业观,必须动脑筋、想办法,按照扶贫攻坚政策措施,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扶正群众思想观念。扶贫必须“先扶志气再立志向,先强信心再鼓干劲,先富思想再富生活”。由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很多贫困户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思想贫困和精神贫困是导致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土地、有劳力,但他们没有志气、缺乏信心,一门心思等着政府救济。为此,该县十分注重在思想扶贫和精神扶贫上下功夫,通过大量的宣传、细致的思想工作、扎实的帮扶,树立贫困户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选择合适的产业或就业渠道脱贫。

以朱年生老人为例,他是低保户,年纪大,加上长期上访,原来根本没有创业念头和发展愿意。当地政府根据他的身体和思想状况,并结合他儿子是波尔山羊养殖户的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思想工作,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三番五次到其打工地南昌登门走访、定期电话慰问,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化他。同时抓住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的机会,把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他成立了扶贫产业合作社,安排扶贫贴息贷款10万元,使他返乡走上了创业之路。

二、注重真情帮扶,精准扶贫从“心”开始

1.帮扶措施精细。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该县对贫困对象的帮扶措施非常具体和完善,认真分析其家庭致贫原因、家庭状况、劳力情况、发展意愿等,以“一策为主、多策共举”的方式制定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书。对于有劳力、有条件的,组织发展种烟、种桑养蚕、毛竹油茶低改、特色种植养殖等扶贫产业尽快增收脱贫;对于家中有剩余劳动力的,主动介绍进城或者外出稳定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对于有技术、缺资金、无经验的,帮助联系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增收脱贫项目;对于有山林田地资源但无劳力生产经营的,引导通过土地和山林权流转、入股等形式,增加家庭收入;对那些老弱病残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则通过提高托底保障标准形式增收脱贫。像朱年生在开始养殖之初,帮扶责任人就主动与他联系沟通,制定帮扶方案,并协调解决场地、资金、技术、良种等遇到的困难。

2.结对帮扶到位。以“四进四联四帮”活动开展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扶贫帮扶到户责任制,并建立了帮扶台帐,每户贫困对象均安排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贫困对象帮扶全覆盖和零距离。同时,要求帮扶干部要记好帮扶日记,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3.扶贫项目给力。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工程,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扶贫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该县通过“上级争取一点、本级支持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等多渠道多路径争取资金助推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该县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4702户175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95 户10370人,围绕“园区、景区、中心村”梯度安置原则,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融资9亿元规划建设厚发工业区、流坑景区等8个扶贫移民集中安置区,是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最大的一笔资金。在国家开行银行融资5亿元用于全县69个贫困村的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2016年底贫困村所有自然村的进村公路硬化率将实现全覆盖。2017年贫困村自然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入户硬化路、村内排水沟”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环境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贫困村教育、卫生、文化、通信和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民生l件改善也将在2018年以前有个质的提升。

三、注重改革创新,精准扶贫从“新”开始

1.队伍建设创新。在全省首创设立“乐安县扶贫统计监测中心”,核定全拨款事业编制4名,并调整增加县扶贫和移民局行政编制3名;县扶贫攻坚办配备专职和挂职干部5名,每年预算安排县扶贫攻坚办工作经费50万元。加强乡镇扶贫队伍建设。明确将“好干部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县16个乡镇均成立了乡镇长担任站长的扶贫工作站,配备主抓扶贫攻坚的常务副站长和协管副站长;各站配备了2―3名扶贫专职干部;县财政为每个工作站预算安排5万元工作经费。将扶贫攻坚机构网络延伸到行政村,全省首创设立村级扶贫工作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扶贫工作室主任、副主任,确保村一级扶贫工作日常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全县176个行政村均已按“八有八个一”的标准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即:每个行政村设有精准扶贫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设有一台扶贫专用资料档案柜,挂有一张扶贫攻坚作战图、每户贫困户均配有一个脱贫档案袋、配有一张精准扶贫工作卡统一挂在墙上、每户贫困户制定一套因户施策的脱贫摘帽方案、每个村设有一处扶贫公示公告牌、配有一套系统录入信息网。

2.产业扶贫创新。共组织贫困户3461户10135人参与“特色产业增收”行动,人均增收4600余元,已培育30个有一定规模、扶贫功能较为完善的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坚持优势产业牵引带动。2069户贫困户参与“烟叶、油茶、蚕桑、毛竹”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利益共享产业联结。形成“典型示范、能人引领、龙头带动、自主发展”的产业扶贫路径。以直接奖补联结贫困户,引导1408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类产业。以“公司+基地+贫困户”联结贫困户,高氏集团、广信茧丝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32个基地13200亩,有效带动贫困户887户。以“合作社+贫困户”联结贫困户,77家合作社吸纳539户贫困户以土地、劳力等入股发展产业。以“能人大户+贫困户”联结贫困户,促进种养大户与贫困户合作或优先劳务用工,辐射带动贫困户370户。政策扶持上再精准,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量身定制各类补助标准,防止产业扶贫“漏户”。落实执行上再发力,乡镇产业扶贫由“配角”调转为“主角”,把产业扶贫主导权全面下放到乡镇。资金保障上再强化,已安排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所有贫困村开通了“产业信贷通”,安排贷款风险补偿金900万元,计划撬动金融信贷产业扶贫资金7200万元。同时,开辟产业扶贫新途径,全面启动光伏扶贫,自今年起扶持900贫困户安装5千瓦的“一户一站”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稳定收益。三年计划落实4500户,每户安排补助资金5000元和安排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

3.保障扶贫创新。一是推动“应保尽保”。制定出台最低生活保障与贫困人口托底保障相衔接工作机制,今年新增扩面低保指标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7年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全面纳入低保范畴。二是落实保障性补贴。对于农村重度残疾人、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和五保户,由县财政每年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00元,2015年代缴3060人;全额代缴重度贫困人口新农合所需缴费12986人、116.87万元。三是自主提高扶持标准。制定落实特惠贫困户保障政策,自主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标准和新农合报销比例。贫困户低保补差标准由省定每月165元提高到每月205元,医疗救助比例在省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省、市级由50%提高到65%,县级由80%提高到90%,乡镇级由90%提高到95%。四是创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已出台实施《乐安县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施方案》,今年县财政按每人90元的标准统一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用于贫困对象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三次保障后的第四次补偿,力争把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

篇3

中南民族大学近日召开全校各级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该校专门主动实施的以全面持久帮扶武陵山区11个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为内容的“1221”工程。此工程开创全国高校先河。

所谓“1221”工程,就是该校为帮助武陵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以派驻武陵山湖北片区一州11县市(恩施州8县市、宜昌市长阳、五峰、秭归3县)的12名联络员为纽带,由一名校领导带领两个学院、两个职能部门,派驻得力管理干部和青年教师,到地方推荐或安排的一个贫困村蹲点,既给予其智力支持,帮助出谋划策,也做实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向每个贫困村投入资金10万元;做到精准对接,持续扶持,村不脱贫人不脱钩。这样一来,该校就将有11名学校班子成员、22个学院、24个职能部门的上百名干部和教师直接参与到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中去;校党委书记陈达云就亲自挂帅,率领化材、两个学院和组织人事、离退休两处,联系帮扶全国农村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单位恩施市龙凤坝镇龙马村。

中南民族大学一贯秉承“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历来关注、重视以武陵山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深入恩施、湘西、铜仁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调查访问,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除鼓励、引导教师积极申报相关科研课题,开展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科学研究,承担了数十项有关扶贫的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于实践外,还每年拿出150多万资金,支持贫困县市、乡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村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组织专家学者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企业技术咨询服务、承接地方委托课题,积极参与湖北省组织实施的“616”112程(对口支援长阳县)和对口帮扶三峡库区(巴东县),成立了中国武陵山减贫研究院和恩施发展研究院两个针对武陵山区的区域扶贫研究机构,有力助推了武陵山区的减贫事业,得到相关市州、区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一致好评。实施“1221”工程,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该校还整合国内武陵山研究各方力量,联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在相关部门和地方支持下,共建“武陵山片区减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期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更强大、更高端的智力支持。

校党委书记陈达云指出,服务民族地区,尤其是贫困乡村,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把帮扶贫困村当着份内的事,与学校、学院的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动真情,干实事。校长李金林认为,在武陵山区选择11个贫困村建立扶贫联系点,可以促使我们转变科研和教学方式,积累宝贵的教学科研素材,使教学科研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要把贫困村建成科研跟踪观测站点和学生教学实习基地,通过解剖“麻雀”,对实践加以概括总结,形成新的观点、理论,乃至大学问,从而实现服务地方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共赢。

根据该校制定的《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11个帮扶工作组分赴各自对口的贫困村,首先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了解需求,找准贫困原因;然后与乡村一起,对症下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措施、方案,分步实施。这项扶贫工程,很好的诠释了国家倡导的社会扶贫的善举,体现了一所民族类大学的责任担当与情怀。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今年自己亲身经历的扶贫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今年8月底,根据市扶贫办的安排,我被抽调到乡镇进行扶贫工作检查。在这短短的三天里,每天都有一些人和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使我的精神受到鼓舞。正是因为有了这群扎根基层献身教育的扶贫老师,才使农村的孩子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才能使祖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育脱贫托举希望》。

记得那天早晨,我们一行四人驱车来到乡镇一中,刚进门就看见几位老师在校园里拔草。由于今年暑期雨水较多,草长得比人还高。看着学校的土墙土房,再看看满头大汗的老师们,我内心“咯噔”一下,这就是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他们的开学第一课不是坐在豪华的多功能厅里进行学习,而是在土地上默默地劳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时人群中一位男教师站了起来,主动向我们问好。原来他就是学校的副校长,分管学校的德育和扶贫工作。

作为包村干部,他们每天都要进村入户走访工作。乡镇的村子比较分散,通常走完一个村子至少要花一个小时。每天学校还有许多的教育教学任务要做,老师们只能利用中午吃饭,下午下班时间去学生家家访。听着校长如数家珍的介绍,我们觉得查阅资料都是徒劳,还是建议校长带我们去建档立卡户家看看。我们先后走访了学校包抓的东桥村、西桥村、三合村等几个村子,发现学校的结对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不管走到哪里,乡亲们见了校长就像见了亲人一样,不管男女老少,老远就打招呼。其中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婆孙两个人。一进门, 校长就拉着老人的手说:“姨,最近身体还好吧!有啥困难你就说,我一定想办法解决!”老人紧握住校长的手说:“姨啥都好!你放心!”校长又摸摸站在老人旁边孙子的头说:“暑假作业做完了吗?有啥不会的就随时问我。”孩子点了点头说“早做完了,我正在预习初三的新课。”校长朝他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说:“这就对了,好好学习,明年争取考上县城高中。”老人激动得眼里含着泪说“多亏 校长,我孙子才能安心地回到学校上学。”临走之前,校长又叮咛婆孙俩:最近渭河涨水了,不要到河边去。8月30日记着来学校报到,我还要给孩子发奖学金呢!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在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许多老师坚守在最贫困、最艰苦的农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精神。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牢记育人使命,不忘教育初心,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为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篇5

一是成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机制。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长为成员的“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及中小学均成立了相应机构,抽调人员专门办公,明确分工,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二是制定了一个严密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工作时间,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严肃纪律,明确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县教育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层层落实,层层把关,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万无一失。三是组建了一支有力的督查班子。县政府切实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组织教育等部门深入各中小学校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严把资料质量关,狠抓整改任务的落实,做到家底清、问题明,一竿子查到底。四是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全面发动,积极组织,对照工作职责和要求,逐项开展工作,做到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乡镇有阵地、学校有专栏、工作有人干、经费有保障。

对照省市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要求,我县两基迎查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当前,我县将根据此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突出五项工作重点,做到“两个确保”(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不拖全省全市的后腿,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动员流失生返校。切实强化扶贫助学工程,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实行“春蕾女童”救助计划等扶贫济困政策,切实提高中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强化入学催办制度,保证学生按时入学。组织教育督导室定期督查,对各乡镇辍学情况进行曝光,督促家长将子女送回学校。切实把“五率”(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关注到校率,控制留级率,确保完成率)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克服困难,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保证财政对教育拨款、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三个增长”。强化职能部门在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多轮驱动,形成合力。采取县、乡、村多方联动筹措资金的办法,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的整合和危房改造,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进一步弥补教师缺额。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待遇。对在条件艰苦、边远学校工作的教职工,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方面优先考虑。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人事调配,缓解乡村师资不足的矛盾。切实加大选招优秀教师力度,积极引进优秀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提高队伍素质。

四是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权。制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先考虑教育;安排年度财政预算,优先保证教育;规划城乡建设和年度基本建设,优先考虑中小学建设;发放工资,优先保证教师,确保教育始终处于优先发展位置。

篇6

为了让农村的贫困学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X市把乡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

近两年,X市投入“改薄”资金X万元。到X年底,该市X个省级贫困村的小学(教学点)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均达到“X条底线”要求,提前完成合格学校创建目标。X年X月,该市启动“教育一体化项目”建设,拟投资X.X亿元,将全市X所学校(幼儿园)纳入“四改三化”建设计划;投入X万元建设X所农村学校、X套教师周转宿舍,改善乡村教师住宿条件;统筹中央资金近X万元,用于大市中学、上架中学等X余所乡村学校的公租房建设以及围墙、道路、给排水、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和教学设施,让学生更加专注自己的学习,不仅让“农村娃们”大开眼界,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见识更大的世界”的种子,这是X市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此外,为缩小城乡学校管理与质量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市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校校结对帮扶”活动,安排城区X所优质学校与X个省级贫困村小学“联谊结对”,分别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条件改善、教研教改、校园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整体提升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成就一流的教育。一是抓补充,优结构。X市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补充新教师,X年共补充教师X名,新进教师优先安排到乡村薄弱学校和贫困村学校任教,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

二是提待遇,激活力。

在表彰奖励、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指标优先向乡村教师倾斜。出台《X市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根据偏远程度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开展“感动X十佳教师”、“最可爱乡村教师”、“师德标兵”、“四有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励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书育人、建功立业。

三是抓培训,提素质。

X年,该市教师(含校长)参加国家级和X省级项目培训共X人次(国培、省培计划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培训者月培训X人次;小学“送培到校、送教下乡”培训X人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共X人;普通话培训X人;普通话培训师培训X人;学分补休培训X人;合同聘用教师岗前培训X人;新特岗教师岗前培训X人;市本级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X人),通过培训,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二、精准资助,结对帮扶一个不漏。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能不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能否精准识贫、精准资助。X市把保障每一个适龄学生“有学上”作为教育扶贫的目标,把精准摸底、精准识贫作为精准资助的前提。该市为每个贫困学生安排一名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促进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

每年春、秋季学期,该市近万名教职工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一走访摸底,宣讲扶贫政策,摸清学生底子,告知受助情况,落实控辍措施,从生活、精神上、学习上给予关心和帮助。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帮扶手册》,学生就读学校、学段、家庭住址、帮扶教师、联系方式等清清楚楚,各学段的资助项目、资助标准、受助情况告知等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帮扶资金、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也能轻松找到责任人。

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识别无错误、资助无遗漏,X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一套Excel数据录入模板,即“学生信息匹配宏”。通过“信息匹配宏”,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园)学生信息与市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同时进行匹配,全市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更加准确,从根本上确保了“识贫”的精准性、“扶贫”的全面性。

此外,该市认真落实“学籍属地”资助政策,利用学籍管理平台,对本市在省内外县和外省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入学情况和享受资助情况,统计汇总后分别向学籍地资助部门发出公函,协调学籍地落实资助政策。对经核实未在学籍地享受资助的学生,将其纳入本市名册,同等享受资助政策。同时,对外地在X市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该市同等对待,确保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无遗漏。

靶向精准,扶贫效率才会高。在彻底摸清底子后,该市通过整合各类资助项目确保贫困学生受益,让教育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在求学路上掉队。据统计,X年发放国家政策资助资金X.X万元,资助学生X.X万人次,其中市本级落实“补天窗”项目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

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共计金额X.X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X人,发放贷款金额X.X万元。此外,该市积极动员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资助学,X年发放助学金X.X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名。该市教育系统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助残日”、“X·X助学日”和“慈善一日捐”活动,X年共捐赠善款X.X万元,进一步扩大了贫困学生的资助面、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强力控辍,上学路上一个不少。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X市多措并举,狠抓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控辍保学体系,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主体,积极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一个不少。

二是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力度。

篇7

1卫生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是加强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实施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

1.1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贫困群众的健康与脱贫

2014年12月,在江苏省镇江市世业卫生院考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实施健康脱贫的基石。乡村医生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支撑”,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农村地区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和保证,是帮助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保障力量。乡村医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决定着困难群众治疗疾病、摆脱穷困的信心和决心,决定着国家脱贫医疗卫生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

1.2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亟待系统培训

近年来,云南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在边远山区老百姓看病就医得到各方救助、个人支付负担有所减轻的同时,却因乡村医疗人才紧缺、服务水平较低、设备短缺等,不得不到收费较高的县级以上医院就医或放弃治疗。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迫切希望通过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百姓,努力实现农村医疗卫生与城市同步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是提高其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1.3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有助于改善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云南基层卫生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总体水平不高,存在“引不进、留不住、养不起”现象。目前,云南还有96个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216个乡镇卫生院仅有一名执业医师。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曲靖市人民政府按照文件要求,委托地方医学院校为贫困乡村免费培训千名乡村医生,计划用3年时间为全市每个村卫生所培训一名45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分两期共培训3000名乡村医生,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缺医少药问题。

2深化卫生职业教育培训改革,增强培训实效性

2.1满足基层卫生工作者提高业务能力的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2015年以来,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动承担了3期近1500名基层卫生工作者业务能力培训任务。培训工作按照市政府和市卫生局要求,紧密结合基层卫生工作者急需提高的业务知识、能力,突出实用性,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1)按照“培养实用型乡村医生”的总目标,结合曲靖乡村医生实际和当前基层卫生工作需求,组织专家为全市乡村医生编写了培训教材;(2)突出培养预防保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全科人才,在培训课程设计上强调“一专多能”,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基本药物合理应用、预防保健、全科医学、传染病学常见病多发病、急救等知识培训;(3)突出实践技能训练,集中理论培训结束后,安排乡村医生到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跟班学习3个月,主要学习内科、儿科、急诊科、中医适宜技术,提高农村常见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2.2坚持医德医术教育培训并举,突出医德教育

结合当前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忠诚、干净、担当”教育活动要求,强化“医为仁之术,必具仁之心”服务理念,强调基层卫生人员是广大农民健康的卫士。要求参训学员不仅提高医术医技,还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认识到医德医风建设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是关系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立窗口形象的基础。

2.3分析基层卫生工作服务质量现状,突出服务意识培养

学校教师在向乡村医生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指导参训学员从改进服务态度入手,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舒心的服务;从提升服务水平入手,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农民群众医疗安全;从改进服务规范入手,按照国家规范,按质按量规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改进服务行为入手,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降低医疗费用,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消除从医牟利的念头,清白做人,廉洁从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乡村医生真正成为农村贫困群众健康的“守护神”。

2.4规范培训管理,提供经费和设备保障

为实施好千名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市政府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的学费和生活补助。学校组织相关处室安排部署管理、教学、生活等事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绝对支持;同时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内容适宜的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供乡村医生学习使用;安排专职班主任对乡村医生进行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印制学员培训须知、培训情况调查表及学员对教师反馈评价手册;协调上课教室,安排教学计划及任课教师等,从“为学员服务”的角度出发,认真准备;为了使乡村医生培训期间能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学校专门采购了床上用品及生活用品;乡村医生住宿在学生公寓,有舍管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固定就餐地点,每日免费提供丰富可口的三餐;对培训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批,严格依照资金管理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培训前对培训经费进行预算,培训结束后及时向主管部门上报结算。

2.5加强校院合作,提高乡村医生实践技能

学校承担二十多天的理论培训和校内实训。培训期间,学员完成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诊断、预防、合理用药、急救等临床理论课程学习,之后根据学员要求与培训实际,在课余及晚上增加全身体格检查等诊断实操课程。理论培训结束后,学校与各县、市、区医院联系,制订临床实训教学计划,建立督导制度,定期深入各培训点,督促、指导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与临床实训教学点共同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加强培训项目管理,对培训过程、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估,达到培训要求的学员发放培训合格证,培训不合格的学员重新参加培训。理论培训提高了乡村医生基本药物合理应用、基层适宜技术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等知识水平;通过安排乡村医生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跟班学习,提高了其基本医疗实践操作能力。

3卫生职业院校要主动为贫困地区实施健康扶贫担责

3.1卫生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好人才培养基本职能

卫生职业院校不仅要为地方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医疗卫生人才,还要紧紧围绕国家扶贫工作需要,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教育,主动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实施健康扶贫担责,发挥卫生职业教育在国家扶贫攻坚战战略中的作用。

篇8

(一)控辍保学措施有序实施。一是强化行政控辍。多次召开教育保障指挥部、教育局党委会等相关会议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县教育局、各学校以及乡镇均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组织。实施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制,建立了辍学台账,按照“一生一案”的要求,实行周报告制度,随报随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县教育局把派驻各学校的教育督导员作为控辍保学督导员不定期地对各乡镇、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强化依法控辍。开学前印发了《致家长一封信》,让每个家长知道送子女入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督促家长主动送子女上学。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义务教育儿童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法制观念,使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责令限期改正。同时,积极与公安、司法、人社、市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强化情感控辍。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学生乐于参加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防止弱势群体学生因入学权利受到侵害而辍学。通过家访、谈心交流、单独辅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因丧失学习动力而辍学。耐心细致做好因基础差而厌学、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思想有问题、行为失范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感化、转化工作,切实将帮扶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强化扶贫控辍。认真落实教育各项资助政策,确保资助到位。积极动员不愿到普通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学习,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紧紧抓住齐市技师学院对口帮扶我县的契机,为贫困学生争取了“六免一优先”的优惠政策,为贫困家庭学生寻求升学和就业提供了保障。为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实施了送教上门服务,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学的学生,各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了专门的课程表,安排相关教师进行送教上门。

(二)学生资助政策得到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资助体系。成立教育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教育资助工作,落实上级有关资助政策文件精神,各个学校也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了《拜泉县教育扶贫资助实施方案》和《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逐步建立从学前至大学各个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提升知晓率。通过县电台、宣传手册、主题班会、宣讲团和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精准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和资助申请办法,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和家长知晓政策内容,明确申请方式,清楚申请时间和具体流程。三是规范资助程序,狠抓政策落实。严把个人申请关。要求各级学校申报贫困生一律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并由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审核把关。严把资助条件关。严格按照省市文件执行,班级、年级、学校评议 ,年级组、学校审核,班级、学校公示。严把材料建档关。资助中心和各级学校都要规范建档。严把公示公告关。学校不仅要把资助政策在学校进行公告,而且要把享受资助的名单、对象及标准在学校进行公示,做到政策公开、条件公开、名单公开。严把信息录入关。把贫困生资助与学籍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按时将贫困学生基本情况和贫困生受助时间、金额、资金等情况录入到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中。

(三)基本办学条件有效改善。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新建维修公立幼儿园20个;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有效地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标准化学校达到100%,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通过了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的校舍进行维修改造;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中心拟建的108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完成前期图纸设计、地勘等工作,明年开工建设。

(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实施师资队伍优化工程,2015年以来招录特岗教师和安置90年代末师范生451名,交流中小学校长29名、教师229名,逐步实现了教师资源配置校际间相对均衡;大力实施优秀校长培养工程,组织中小学校长赴北京大学、上海宝钢中学、浙江绍兴鲁迅中学、重庆巴蜀小学等名校,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全新办学理念,建设了一支专家型、创新性、务实型校长队伍;大力实施教师成长摇篮工程,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33人、第三梯队成员52人、骨干教师300人,开展国培网络校本培训、专任教师培训、特岗教师培训、跟岗位实践研修和送教下乡培训等各类培训2564人次,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形成长期合作协议的形式实施“一对二”的结对帮扶活动。农村学校根据地域和交通划分成6个片区,片区联合开展活动。片区学校共建教学资源库、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学进度、同步实施学业监测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通过网络开展专题讲座、共办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形式,为片区学校搭建教科研平台,加快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和完善。片区内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研活动相互观摩,教育质量统一评估;片区内定期集体备课,定期进行教学交流”,教育片区共同体的建立,有力的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贫困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贫困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群众要脱贫,教育要先行。虽然我县在教育扶贫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教育面广、人多,在教育扶贫中也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留守儿童管理有待加强。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12.4%,留守及单亲儿童基本由隔代监护,缺乏父母的保护和教育,学习成绩差,辅导跟不上去,对学习没有兴趣,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存在辍学风险。

(二)农村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受特岗计划政策的影响特岗计划是我县补充教师唯一的渠道,近几年,由于特岗计划不断减少,达不到教师“退补想当”的要求。我县每年退休教师在150人左右,招录特岗教师在几十左右,造成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形成了年龄大、知识结构单一、教育理念老化的教师占绝大数,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占比较少。

(三)家长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家长对《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没有概念,不了解学生辍学后,家长应该负有什么法律责任,加大了学生辍学风险。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较强。受多种因素影响,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困生出现自卑、孤寂内向,甚至厌学心理。同时,政府、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层面在关爱这些学生时,多数注重进行物质资助,忽略了情感交流,导致一部分受过捐助的学生缺乏感恩和上进心。

(五)贫困代际传递有待破除。多数贫困家庭的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能力和意识不足,认为赚钱比上学有用,多数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就选择辍学,这种现象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加大了贫困家庭代际传递。

(六)企业用工管理有待加强。未满16周岁辍学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社会,没有一技之长,大多数都从事餐饮、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这些私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劳动法》有关规定,给辍学学生提供生生存空间,同时,缺乏对私营业主有效监管,加剧了辍学几率。

(七)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待加强。我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9所,有贫困寄宿生的只有8所,因住宿条件差等原因,所以大部分住宿学生都在校外住宿,导致贫困寄宿生总数少、占比低。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贫困学生心理教育。在控辍保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物质上的贫困”,更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精神贫困”,要将物资资助与精神激励、情感交流和心理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学生自信心和发展动力。加强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家校合作”,携起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主题活动等方式,创造和拓宽贫困学生回报社会的途径,让他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

(二)持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按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完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学校配套设备。继续推进职教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体系;谋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学校食堂和宿舍建设;继续推进公立幼儿园建设,新建兴农镇幼儿园和丰产乡幼儿园,达到公立幼儿园覆盖每个乡镇。同时,实施学校燃煤锅炉改造计划,改善学校周边空气质量;继续推进职教中心建设。

(三)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达到教师“退补相当”。在整顿上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教师进行教育和警示力度,坚持日常监督和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抓好寒暑假期间教师有偿补课,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畅通举报渠道,开展“微腐败”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在制度建设上保持健全规范。按照市里关于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师德师风,做到制度管人。在培训学习上保持经常持续。发挥进修学校作用,对教师培训达到制度化和经常化,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学习更新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篇9

二、开展考核的主要做法、步骤

(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考核自评方案。

通过召开扶贫干部座谈会、涉及考核工作县级部门协调会,围绕考核主要指标及具体考核办法,收集我县扶贫开发自评工作意见建议,迅速制定自评考核工作方案,明确时间任务,落实人员开展具体工作。

(二)深入实地查看扶贫开发基础工作及项目完成情况。

深入乡镇、村、组,查阅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情况,查看扶贫政策、扶贫项目和资金的落实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评价、建议和要求。实地查看连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新村、危房改造、村道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及成效情况,为迎接上级考核作好准备。

(三)仔细查阅档案收集考评数据。

认真查阅2013年度县委、县政府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文件、会议记录和领导讲话;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及资金管理的情况;收集了解扶贫开发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扶贫工作责任制文件及责任书签订落实等情况。按照考核指标解释要求,实事求是填写考核数据,根据考核标准和实际情况逐项评分。

三、对照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指标进行自评

(一)组织领导情况。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调整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强化了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年初召开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对我县农村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审定了有关事项;召开了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分析了我县扶贫开发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方向,并对2013年度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乡镇、乡镇再落实到村;县组织人事部门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科级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年度考评及提拔任用依据之一。

2013年县本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7万元,在2011年(175.75万元)基础上增幅达18%。调动县(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社会扶贫、参与率100%、投入资金525.69万元,比2011年348.3万元增长51%;投入社会扶贫资金299.84万元,在2011年203.36万元基础上增长49%。全年在市以上媒体发表信息20余篇。

县委、县政府特别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将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和县发改局隶属的移民培训中心职责划入,负责全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系县政府组阁局、县政府工作部门。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扶贫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县贫困人口由37841人减少为26250人、贫困人口年度变化率为22.5%(注:因新旧扶贫标准数据悬殊,参照2011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基数37841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27.23元、增长幅度为21%(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25.18元)。

(三)扶贫工作实施情况。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2011年11月底到2013年3月,中央、省委、市委相继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我县从六个方面进行贯彻落实:一是组织召开了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回顾了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安排部署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二是调整充实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审定了我县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编制有关事项,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规划评审委员会;三是深入调研,掌握全县扶贫开发现状。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列入县政协年度调研提案,对我县南北端最远的五矿、迎安两镇,开展了扶贫开发现状专题调研,并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关于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思考与建设》(见调研第25期)。四是进一步核实扶贫统计基期监测数据,通过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程序启动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完成了程序衔接工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准确数据;五是组织开展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从县级涉农部门抽调专家组成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明确各自分工,围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开展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及评审,年底前有望印发全县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六是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强化了保障措施,并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2.立足重点,改善民生,打造扶贫开发工作亮点。

(1)集中打造连片扶贫开发民生工程。列为全县今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2011年省级连片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7260万元。建设内容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村建设、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等内容。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规模农业,打造脱贫致富样板。划定怡乐镇公平、和平等6个村为项目区,新发展连片酿酒专用高粱3200亩、怡乐大葱1000亩,促进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实施村道建设,打造农村“户户通”样板。在项目区内新建和整治村级泥结石路30公里,硬化村道13.6公里,新建入户便道10公里,生产作业道30公里,在基地内形成公路、产业路、便民路环线及网络。三是开展小农水项目整治,打造科学用水样板。在项目区新建渠系4.5公里,提灌站2个,蓄水池4500立方米,整治山坪塘9口,新建囤水田200亩,坡改梯1500亩,田型调整1500亩,解决项目区群众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问题。四是整治村容村貌,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计划在项目区内新改建农民住房165户,高标准打造村民集中居住示范点1个,三建三改及风貌整治300户,建垃圾池20个,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2)统筹兼顾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继2011年10月,获省革命老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306万元之后,今年,我县又获得该项目资金377万元。为使资金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更好地解决革命老区专项事务建设和民生发展上存在的问题。我局配合县老促会,于5月召集老促会理事单位负责人座谈,共同探讨2013-2014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规划,对2011革命老区建设方案进行了评估。明确了2011年项目工程设计、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工程期限等有关事项。建设内容包括:一是在大井镇新福村碗厂坡新建余泽鸿烈士纪念亭一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六角形仿古亭,含走廊、回廊、装饰、行道树等,塑余泽鸿烈士塑像一座,建纪念碑一座;二是改善泥溪小学(校址在新福村)教育教学设施,建600平米文化墙、添置教师办公用桌椅10套、配置电脑5台及打印机1台、安装教室及教师办公室电扇60把、改善学校食堂条件、安装天然气等、建图书室一间等;三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余泽鸿烈士纪念亭为中心,围绕川南游击纵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在大井镇新福村、泥溪村及仁和乡会龙、伏龙村等四个村新建和整治通村公路13800米,扩建并硬化泥溪小学桥头至纪念亭的公路1500米。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项目区4个村33个村民组5863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项目区竹产业发展。本着着眼长远、立足民生改善,经济、社会效益两兼顾原则,编制了2013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青峰寺红色旅游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和“铁清镇犀牛村2013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前一项目拟在怡乐镇关口、滥池村、留耕镇人民村、四重村、重兴村实施,建设内容包括: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山门整治、新改建泥结石公路14.2公里,新建便民路5公里,新建集中供水蓄水池2口,改善滥池、人民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等。后一项目拟在铁清镇犀牛村实施,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三重四级通村泥结石路1公里,加宽整治泥结石路2.5公里,新建囤水田80亩,新建便民路4公里。2013年项目已完成方案编制、评审工作,进入招投标。

(3)整改规范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我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来,存在农户入社率低、借款比例不足、借款垒大户、贫困户借款率低等问题。针对问题,我县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整改:一是加强业务指导。调整充实县、乡镇、村领导及具体业务人员,安排比较固定、懂会计、会微机操作、责任心强的业务人员负责本项工作,加强协调和业务指导、培训、检查;二是强化政策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贫困村互助资金的管理方式、运作程序、入社农民的权利及义务、互助资金项目运行情况,提高群众对互助资金政策与操作程序的知晓率与参与率;三是强化项目监管。组织理事会成员和村组干部认真学习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规章制度,吃透政策,把握底线。防止因试点工作监管不严而导致理事会成员或镇村组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的安全;四是完善工作制度。按照要求,修改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规范互助资金从入社到借款、还款等软件资料的管理,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完善的互助资金档案管理资料。经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截止2013年底,投入资金总额622.228万元(其中社员入社资金125.22万元,财政投入资金485.22万元),入社农户6282户,占试点村在家农户53%,贫困户入社4845户,贫困户入社率达85%。帐面借款共发放5804笔,总额达1505.0681万元,其中:贫困农户借款3359户,累计发放借款1271.1711万元;贫困户借款占借款总额的85%,不含提前还款的还款率达100%,逾期借款为零。提供服务收入52.7896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试点村贫困群众贷款难、增收难、管理难、培育产业难、持续发展难等问题,发挥了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作用。

(4)建档立卡做实“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基础数据。按省、市部署,启动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完成农村低保、五保和农村扶贫户的建档立卡和微机数据库录入程序衔接工作。按照2300元的国家扶贫新标准统计,我县贫困人口尚有29838户8.9287万人(其中扶贫户16598户56403人,五保户2080户2398人,低保户5359户9497人,扶贫低保户5802户20989人),为政策衔接和管理衔接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

(5)发展产业提升贫困农户持续增收能力。按照“特色产业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农户整体脱贫”的目标,我县按照“北橙南竹”产业发展规划,把产业扶贫工作作为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的重要手段。一是集中产业扶贫,在北乡四面山、水清、铁清、桐梓镇,以省级优质柑桔产业化基地扶贫项目为依托,通过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群众发展优质橙类和小水果。二是在南乡、怡乐、留耕、夕佳山、大妙、底蓬、仁和、大井、蟠龙等乡镇岩区及丘陵地区,成片发展竹、茶、小水果产业。三是全面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通过在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如迎安密本南瓜、黄泥坝萝卜、怡乐大葱、赶场山大白李、小坝沿江蔬菜、四面山獭兔养殖、留耕湘云鲫生态鱼养殖等,形成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四是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产业化扶贫的辐射面和带动力。

3.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争取并落实各级扶贫项目。

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带来扶贫开发工作新的机遇,面对机遇,我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编储项目,主动向省、市汇报,积极争取并落实扶贫项目,造福百姓。

(1)省级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省2013年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于5月落户。该项目总投资521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8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221万元,农户投工投劳2194万元,分别在四面山镇中桥、义安、新桥、新屋和五矿镇槐子榜、文峰、友隆、高山8个村两个片区实施。五矿镇片区将围绕区域内的葡萄、竹类资源特色产业,新发展优质葡萄基地370亩、杂竹基地750亩,新建生产作业道17.2公里,蓄水池20口,囤水田231.6亩。在核心产业基地实施公路建设,新建山重四级村级泥结石路8.82公里,新建人饮蓄水池1口,危房改造50户。四面山镇片区将围绕獭兔、柑橘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新发展獭兔种兔250组,新建生产作业道28.75公里、囤水田140亩,围绕核心产业基地新建村级泥结石公路13公里,新建中桥村集中居住区1个,首批入住农户20户。项目计划于2013年6月实施完毕,

(2)省级产业扶贫项目。我县获得2013年省级产业扶贫项目1个,该项目总投资459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在底蓬镇文武村实施,新发展竹基地586亩、新发展茵红李示范基地275亩,围绕产业基地,新建囤水田埂2.92公里、新建生产作业道9公里,整合硬化公路3公里,预计在2013年6月完成该项目。

(3)列入了市扶贫开发重点支持县行列。我县在市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中,被列为市级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我县获得市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75万元,包括2个市级新村建设项目、1个产业扶贫项目、4个定点帮扶村项目、危房改造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投入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07万元开展扶贫解困。年初,我县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决定每年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按一定比例增加投入,确保至少实施3个扶贫新村项目(含市级新村)。2013年安排了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07万元,进行贫困地区“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实施2个县级扶贫村,改造160户农村危房,对26个贫困村开展村道、人畜饮水及便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4.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构建部门协作各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1)深入开展“挂包帮”定点扶贫活动。继续抓好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定点部门的帮扶作用,利用挂点单位部门优势,从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进行帮扶。据统计,共安排109个单位,近400名干部参与定点帮扶工作,对80个县级贫困村进行定点帮扶,制定并印发了《县2013年社会扶贫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内容、考评方式和奖惩办法,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2)募集“爱心助学包裹”资金12.12万元。2013年春期第一周开始,我县“挂包帮”对口联系乡镇的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深入18个乡镇的69所中心校、基点校及村小,向贫困学校和小学生发放2011年“爱心助学包裹”877个。8月,经过精心筹备,我县组织动员了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开展了2013年“爱心助学包裹”资金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11.42万元,市级部门捐赠0.7万元,共采购学生型爱心助学包裹1152个,学校型包裹6个,将于2013年春期开学发放到位。

(3)启动第二轮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5月,我县启动第二轮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投入企业帮村扶贫资金50万元,按照“帮穷村、扶穷人、扶真贫、真扶贫、求实效”的原则,将资金锁定铁清镇新庙村、四面山镇龙泉村,大庙乡分水村,桐梓镇云峰村,夕佳山镇横石村5个村内,以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小额信贷形式,供贫困农户借用发展生产。

(5)实施扶贫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县扶贫移民局确定铁清镇五通村为部门扶贫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基地,在村内的计划生育家庭中的贫困户、独生子女户、符合政策生育的双女户中,重点选择计划生育新增户15户、联系户22户、帮带户38户进行帮扶。今年安排下拨2万元资金,对基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向计划生育新增户发放氮肥1200公斤。

(四)我县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

存在问题:

1、农村贫困面大,扶贫解困任务艰巨。

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核定脱贫人口为89287人,扶贫解困任务重。今年市上下达我县扶贫解困任务9273人,实际完成11591人,但这仅仅体现在统计数据上,与真正脱贫尚有差距。大扶贫格局尚未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尚在起步阶段。

2、扶贫开发项目任务下达较迟,多数项目需跨年度才能完成任务。

上级扶贫项目下达时间相对较迟,而编制方案时间短,方案批复后组织实施的前期工作时间较长,很大部分项目均要跨年度实施才能完成。

3、部分乡镇对扶贫解困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未将扶贫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基层扶贫干部更换频繁,造成业务不熟,项目实施缓慢,轻于管理。部分扶贫项目未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个别乡镇,将部分扶贫项目落实到了基础设施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村、社和贫困户。

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任务;二是认真组织实施跨年度扶贫开发项目;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及资金支持;四是加强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并加强绩效考核;五是加强扶贫移民工作宣传,营造良好扶贫和移民工作氛围,努力构建部门协作、各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四、扶贫工作管理情况

(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2013年我县共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1585万元,省级项目3个,投入财政资金1043万元,分别是: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80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项目工作经费6万元;劳务扶贫培训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6万元,贫困村互助社奖金资金21万元。市级项目20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7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分别是:新村扶贫项目2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4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6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40万元;定点扶贫村项目4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4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12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30万元;危房改造项目1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5万元,实施5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县级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9个,投入县级财政资金207万元,分别是:扶贫村项目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个,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1个,对160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3年各级项目自于2013年6月启动以来,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到12月底,项目均已完成建设任务的60%以上,预计到2013年4月全面结束,项目可提前2个月竣工。现已验收项目12个,除预拨资金外已兑现项目资金17万元,正在催促乡镇报帐,所有项目将于2013年元月前底全面竣工验收。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各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严格审批和备案程序,执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使用扶贫资金,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认真执行扶贫资金管理规定,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做到了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竣工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拨付扶贫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确保了资金安全。二是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利用县、乡两级党政网、政务外网、镇村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将扶贫资金规模、使用方向、分配原则、项目名称、实施地点进行公示公告,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加大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力度。

(二)日常工作。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市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对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监督项目实施质量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定为a级,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市级目标考核现未公布,县级获县委、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奖。

篇10

1.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享受相应资助实现全覆盖。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措施,建立并完善了**镇**学区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信息台账,做到应助尽助。2019年,共救助贫困生人数980人次(每人625元),其中资助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60人次,发放资助金37500元。其中春季学期资助24人,发放资助金1.5万元,低保家庭学生30人,特困供养家庭1人,残疾学生1人;秋季学期资助精准扶贫户36人,发放资助金22500元。按时足额将资助金发放至贫困家庭学生手中,做到应助尽助,确保了贫困学生享受资助政策全覆盖。

2.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青少年零辍学。为保障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我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等文件,积极向乡镇政府扶贫办汇报,要求镇村干部与村委会干部全力做好辍学学生劝学、催学返校工作,对因重度残疾不能到校正常上学的适龄青少年,由学校派出教师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调度推动,创新帮扶机制

教育扶贫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面广、量大且难度大。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帮扶机制,高位推动教育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成立了以王克锋校长为组长,康明途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的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教育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项调度,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建立了完善了结对帮扶机制。即由全体老师定期上户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宣传资助政策,解决贫困学生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确保了对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结对帮扶全覆盖。

(二)强化资助宣传,确保政策家喻户晓

我们强化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努力做到全覆盖,保障了资助政策切实落地。

一是社会宣传全覆盖。编印《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宣传单,发放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手中,广泛宣传各类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知晓资助政策。

二是学校宣传全覆盖。各校利用升旗仪式、广播、橱窗等对学生资助政策进行宣传,在醒目处都制作了永久性“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栏,对各学段资助政策的资助对象、资助条件、资助标准、办理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三是家庭宣传全覆盖。我们扎实开展好“全体教师访万家”活动。2019年11月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老师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了“全体教师访万家”领导小组,实行包村包户包人的办法开展教育扶助政策宣讲活动,让学生和家长看得见、听得到、记得住教育扶贫政策,确保贫困学生享受资助政策全覆盖。

(三)多方数据互通,精准建设贫困生档案库

贫困生档案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贫困生资助的精准性。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注重资源共享,精准建设贫困生档案库。一是认真核对由乡镇扶贫办提供的汇总报送的数据;二是学校通过学籍系统数据和扶贫系统数据“比对”的办法筛选出本校的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三是通过家访、电话沟通、获取贫困证明等方式掌握外区户籍在区内学校就读的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信息。这样,我们精准建立了全校贫困生档案库,为精准资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经常与镇政府扶贫办和村委会“互动”,对“退出”和“新进入”的贫困户家庭学生及时登记、调整,对贫困生档案库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学生信息“一个不漏”。

(四)强化跟踪,努力确保贫困学生不辍学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及时统计学生返校、辍学情况,对因厌学等原因辍学的,由学校领导和老师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重度残疾的,通过送教上门等方式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其次,对未返校的学生进行再次家访,发放催学通知书并做好家访记录,建立跟踪卡,弄清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去向,有效制定措施,促使返校就读,确保贫困户家庭子女无一人失学辍学。再次,利用每年寒暑假及节假日组织开展“村居合作共同体”活动,要求全校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师进行合理分组,使走访活动覆盖到每个村庄、每个学生家庭,特别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学生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困难。

(五)引导社会参与,共同打造扶贫工作合力

在落实上级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教育精准扶贫,截止2019年底,我们筹措了社会类资助金近10万元,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贫困学生30多人。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虽然我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识别机制不健全。有部分学生随父母在区外就读,这部分学生信息难以掌握,个别贫困学生(监护人)没有及时在就读学校申请受助,造成个别学生没有及时得到资助。

(二)部分非寄宿贫困生未能享受资助政策。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只有在校寄宿生才可以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但由于学校住宿条件受限等因素,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在校外寄宿或寄宿在亲戚朋友家里,这部分贫困生未能享受到这一政策,家长对此项政策不太能理解。

(三)个别义务教育阶段残疾贫困学生没有按时入学。控辍保学工作中,个别监护人法制意识不强,对因重度残疾等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入学的青少年的没有主动履行必要手续,给控辍保学工作带来人为的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档案库并规范资助程序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学习。通过板报、宣传栏、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学习,提高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做到宣传有效全覆盖,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强化精准对接。按照“准确、动态”的要求,加强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沟通联系和数据共享,掌握最新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困难家庭学生就读信息,实现“精准建档、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确保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享受相应资助政策“一个不漏”。

(三)进一步查缺补漏。各类拟资助名单汇总后,要求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公示,查缺补漏,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享受相应资助全覆盖。2020年春季开学后,我们将自我完善救助机制,筹划成立“壹基金”,确保每一位特困学生每个月都能受到救助。

(四)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发现贫困生有辍学苗头,及时会同镇村干部上户做好劝返工作,确保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篇11

二、突出素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目前,农村牧区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招收本乡镇的学龄儿童,他们的教育对象是没有选择性的,学生入学时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显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农牧区学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此,在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力求做到科学、有效、实事求是。要坚持因材施教、立德树人的原则,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重视升学率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意志力锤炼和职业素养培养。事实上,农村牧区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的比例不是很高,有一部分学生,限于条件,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往往选择了务农或自主择业。那么,学校所给予的能力和素质教育,必然会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如果素质和能力低下,极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贫困户。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应结合实际,逐步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农村牧区学校普遍存在管理制度简单化、评价制度单一化的现象,只注重教师的出勤考核,忽视教师的职业素养培训,“出勤不出力”的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学校应该着力于教学氛围的建设,给予教师们更多深入农村牧区社区、接触家长和农村社会大环境的机会。此外,学校可以协调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动员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构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系统地教育和管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政教部门应关注如何发现特殊家庭孩子、如何与贫困家庭孩子进行对接、如何对有辍学危险的孩子进行引导教育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三、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扶贫工作的主动性

篇12

这是县委政府下达的“军令状”,工会必须服从服务于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杨周全带着工作组的人,天天就往点上跑,一家一户做工作。

县总工会的同志难得见上他一面,偶尔见一面,发觉他总是疲惫不堪。事情催人跑,难得有自己掌控时间的时候。

永胜县绿色宜居的基础不错,森林覆盖率接近60%,以核桃、桉树、膏桐为主的林业生态得到健康发展。当然,绿水青山的背后,离不开护林工人的辛勤劳动。特别是每年1-6月,防火神经高度紧张,护林工人寸步不离岗位。

所以在4月份的时候,县总工会提早安排了“五一”劳动节慰问一线职工的日程,其中就有杨周全看望护林工人的内容。当他看到这份日程的时候,也只能开玩笑地说:“你们把我的日程安排了”。

不止是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和一线护林员,还有县委政府交办的移民安置、扶贫挂钩,都需要他经常跑到。

永胜县境内由于鲁地拉水电站的建设,导致江边的良田土地被淹,移民需要安置。县总工会负责挂钩联系的移民点在涛源镇小官庄村小组,共有26户。

重新选定的安置点在山上,虽然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但比起江边来,不仅地势陡峭,而且更贫瘠。为了让移民按期搬迁,县总工会的工作人员白天帮村民摘花椒、收包谷,晚上到农户家里做工作。

当然,移民最大的难题一是故土难离,二是补偿很难让双方满意。比起省内其他水电建设移民,鲁地拉的补偿算是很高的,但移民需要从长计议。

2014年春节,26户移民住进新房的时候,县总工会给他们送去了大米和食用油。安置点的小学有20多名教职工,当年“六一”儿童节时,工会给他们解决了一万元,用于购买教学设备。

现在,每个村民每月可以领取300元的长效补助,后期补助每月50元,时间20年。尽管已经顺利安置,但每个移民心中的那个结,还需要慢慢去解开。

松坪乡米厘村是县总工会的挂钩联系点,主要居住着傈僳族人。2015年5月中旬,县总工会全体党员来到米厘村,开展“联系贫困户、联系残疾人、联系三留守人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改善生活条件”的“三联双帮”调查摸底工作,并与18户农户结对帮扶;7月1日,县总工会全体党员再次来到米厘村,走访慰问了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为5名困难党员和13名困难群众送去了18台价值5760元的节柴灶。米厘村的雨水通常在5月20日到来,可是2015年却推迟了一个月,导致全村的水源断了,早先种下的庄稼也了,全村绝收的粮食面积达到1000亩。群众面临饮水困难后,县总工会了解情况后,送去了5000公斤大米和价值5000元的饮用水管,用于解决生活和饮水问题。

为了壮大米厘村的发展基础,杨周全通过向上级争取,把傈僳族群众的土墙房子换成了水泥房子,同时争取到丽江市财政和永胜县财政的支持,县总工会又筹资5万元,改善了进出米厘村的道路条件。

原来村里的核桃虽已挂果,却是老品种,铁得像石头。工会找来技术人员,帮他们嫁接成泡核桃,还引进了草乌,种植中药材,让傈僳族群众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

安顿好米厘村,县总工会的挂钩扶贫主战场又转到东山乡。

东山乡东山村委会汉仕坪上村有46户152人,44户为傈僳族。2015年9月,县总工会“挂包帮”汉仕坪上村以后,进行了摸底调查,制定了扶贫攻坚5年规划和帮扶计划,提出了“脱贫先帮教,致富先治愚”的思路。

2016年2月28日,杨周全率县总工会扶贫工作队一行,邀请了永胜县普法讲师团成员到村上开展送法送文化教育活动。汉仕坪上村60多名村民和部分学生听取了“树文明新风,做守法公民”的专题讲座。

县总工会还为汉仕坪上村制定了“教育帮扶脱贫”计划,对村上考取高中、中专及以上的学生,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的助学金扶持。当天,杨周全为罗佳英、谷晓花两位高中学生每人颁发了3000元助学金。两人在县城读高中,如能考上大学,工会将继续资助。

请劳模把脉助阵

在永胜,雷志洪是一面旗帜。

在老家卜甲贫瘠的乡间小道路上,雷志洪不断找寻村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途径。

“山挖烂,人挖穷,只有创新种植才会红”。他们选定的宝贝,就是石榴。

虽然连年干旱,卜甲村2010年石榴收入达到350万元,村民李茂华家7亩石榴收入10万元,雷志洪的8亩石榴收入达到12万多元。

2005年,雷志洪成立了永胜县片角果蔬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成为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带头人。2010年他主动辞去了村委会职务,全力发展林果经济,他以一己之力,带动了一方的产业发展。2015年,雷志洪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有这么一块招牌,当然在扶贫工作中就有更多选择的路子。县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效应,助推生态产业发展。

汉仕坪上村能不能种c石榴,当然可以请他去看看。县总工会请来了雷志洪,和他一起到村上考察了地理、土壤和气候条件,测了温度和温差,认为适合种植软籽石榴,并在村里选定了2户农户的2亩田地作为试验示范基地,所需的苗木、肥料和滴灌设施等费用,由县总工会承担。

种下石榴后,雷志洪向2户农户详细讲解了石榴的种植技术,并将自己的联系电话留给农户,也通过微信把所有的注意事项发送到种植户手机上,欢迎他们随时联系。

经过考察,花椒也是适宜汉仕坪上村的经济林木。县总工会和村委会一起,争取到县林业局的项目支持,计划在汉仕坪上村种植花椒560亩,每亩给予190元的资金扶持,估计2016年5月份可以移栽。一旦移栽后验收成活率在90%以上的,每亩扣除60元的苗木费后,其余130元补助给农户作为肥料费用。

县总工会派出的一名新r村指导员,进驻期纳镇街西村委会。为了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县总工会出资组织了期纳镇街西、半坪、文凤三个村委会的“两委”委员和村组干部共计61人,租了3辆中巴车,前往卜甲村进行参观学习。雷志洪为来访者讲解了石榴从选地、移栽到成活后的系列管理技术,并带领大家到石榴园和枣树基地进行了现场介绍。

服务职工办实事

经过普查,永胜县下岗职工、低保边缘户、因子女考上大学导致经济困难、以及患上癌症、白血病、尿毒症等重大疾病的有上千人。

除了平时的慰问,县总工会还通过临时救助等方式,对特别困难的职工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顺州镇一所小学的老师金晓燕,刚毕业参加工作才一年,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家中父母都是种庄稼的农民,这突然的打击让一家人不知所措。

尽管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但每星期2次的化疗仍然让金晓燕入不敷出。永胜县总工会得知情况后,及时给她送来了5000元临时救助金。

到昆明检查后,金晓燕决定换肾,亲戚当中,只有母亲的肾比较匹配。就在做手术之前,县总工会又给她送来了5000元,还望她渡过难关。

25岁的光华乡小学老师唐小玮还在读大学时,她姐姐从四川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就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为了医治姐姐的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但仍未能挽救姐姐的生命。

更不幸的是,唐小玮工作一年多后,同样被查出患有尿毒症,由于没钱,她只好放弃治疗。2015年1月,县总工会给予她临时救助5000元,光华小学的老师也通过捐款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唐小玮向学校工会借支的一万元,已由学校向县总工会报销,不用再还。近段时间,唐小玮除到医院做透析以外,身体并没其他反常,只能病休在家。

2015年,县总工会临时救助困难职工71人,支出27.5万元。

永胜县政协退休职工陈世雄,70多岁时由于骑电动车跌倒,于2014年11月被医院诊断为左侧颞叶出血,住院治疗8个多月,共支出100多万元。通过职工医疗互助,他报销了149135元,成为永胜县职工医疗互助报销最高的一笔。

下岗职工张云才因患高血压和冠心病,通过职工医疗互助报销了8000多元,他给工会送来的一面锦旗上写着:“惠人惠己筑安宁,互助互济献真情”。

三川镇中心校退休教师刘祥由于肝硬化,做过换肝移植手术,当时通过职工医疗互助报销过1.5万元,他给工会送来的锦旗上写的是“职工之家,大爱无边”。

2015年的“金秋助学”活动共筹集资金16.6万元,资助了贫困大学新生99名和57名中央帮扶的在校学生。

“以暂不交流为宜”

因建设水电站,河边的甘蔗地被淹,糖厂也难以为继,70多名不愿分流的职工到县总工会请求维权,永胜县总工会原常务副主席陈爽几经交涉,最终将补偿和分流的职工安顿妥当。

记者采访回来的路上,为落实一个数字,陈爽专门发来了短信。面对职工的大小事情,他们不仅认真负责心细如发,而且充满了感情。

2015年3月10日,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永胜永保公司职工李枝林、张珂两位职工来到永胜县总工会,反映他们被上级公司莫明其妙交流调动到外地,他们不能接受。

县总工会本着对职工和公司负责的态度,安排了两位同志到永保公司实地了解情况,了解到李枝林、张珂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把他们交流调动到外地,确实存在着具体困难。

两人都是公司的老员工,也是公司的副职领导,工作有实绩,在职工中有较高威望,可以说是公司的中坚力量。而且进入永保以来,两人经历过多个岗位的锻炼,练就了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与广大职工结下了感情,与公司客户也有广泛的联系,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在由县总工会发给永保公司的函中,工会的维权处理意见可谓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他们都是40多岁的人了,到新的单位重新熟悉工作环境,重新熟悉管理对象,未必能将工作做好……我们也了解到,由于他俩的调动,对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都带来一种不安全感,总认为不知哪一天自己也被交流调动,缺乏稳定性,不利于员工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原因是大家多年来都在一个厂里工作,对企业有感情,大家都不想离开亲人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两位职工均因工作伤残,家有老人,孩子都面临高考,这是事实,企业既要用人,也要对各自的困难给予应有的关心,在不交流也不至于对企业管理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以暂不交流为宜。”

篇13

三、控辍”工作实行“三级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控辍”工作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双线包保”即乡(镇)政府(办事处)干部包衬(社区)村(社区)干部包屯(居民组)屯(居民组)二f部包学生家长;教育局干部包学校,校长(主任)包年级,班主任(专任教师)包学生。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成一定的控辍"目标。

四、控辍”工作实行属地目标化管理。分管领导是控辍”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五、乡(镇)长(办事处主任)要全面领导和协调好当地的控辍”工作。乡(镇)办事处要对村委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及所属相关部门。落实“控辍”职责,建立覆盖全乡镇)办事处的控辍”工作网络。

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结合外地实际。保证当地停学率每年都有所降低。要从行政、经济、法律方面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全面领导和实施好区域内的控辍”工作。要支持学校搞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允许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要坚决取缔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各种单项评比和奖励行为。

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及《 省义务教育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处一百元罚款,并强制其履行义务”拒不执行奖励决定的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八、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要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采取具体、灵活的措施,抓实、抓细、抓好“控辍”工作。

九、教育行政部门在控辍”工作中负有直接责任。教育局局长是本部门“控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强化管理,全面领导和监管好学校的控辍”工作。

十、中小学校是做好“控辍”工作的主体。班主任是班级“控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十一、学校要建立健全“控辍”领导组织。学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任课班级的学生。

十二、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度。如有学生停学,有关教师、学校中层领导、校长要负相应的责任。要把“控辍”工作与学校领导、教师的任用、业绩考核和评职晋级挂钩,凡是中小学巩固率未达到要求的学校不能评为先进单位,校长不能评为先进个人,班主任不能评为优秀教师。控掇”工作排在末位的学校领导,要追究其领导责任。

十三。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要做好有辍学苗头的学生的思想工作。

十四、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坚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要减少考试的次数,特别是各初中学校不允许搞学生入学考试。各校不允许按效果给学生排名次。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不准搞以片面追求升学率特别是升入重点高中率为目的单项评比奖励及排名次等活动。

十五、学校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施“分层教学”体现教学围标及内容的差别,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要重视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增强对学生的凝聚力。

十六、学校要积极改挚评价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协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潜能和优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十七、学校要严格按照《 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杜绝人、籍分离现象,防止因学籍管理不善造成学生停学。

十八、乡(镶)政府(办事处)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要规范“控辍”工作行为。提高巩固率。

十九、要强化“控辍”制约机制。严格执行,规范操作,科学实施,提高“控辍”工作效率。

二十、要保证“控辍”效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强化学籍管理,净化教育环境,加强监督管理、实行督查考评。通过以上各项措施解决停学生的就读困难,为停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顺利地完事成九年义务教育。

二十一、要实行“控辍”工作“五书制”学生入学前向家长送达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学校同时盖章的义务教育通知书》初中学生入学时由乡(镇)政府(街道捋事处)组织中小学校进行交接。

二十二、要实行“控辍”工作例会制度。乡(镇)办事处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政府办公会议。研究、解决“控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学校每月要召开一次“控辍”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总结和部署“控辍"工作。

二十三、从学校到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形成完整的控辍”工作演讲制度。

1学生停学—学校动员—学生返校—巩固措施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演讲—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再动员并限期复学—学生返校—巩固措施2学生停学—学校动员—动员无效—向(教育局。

3学生停学—学校动员—动员无效—向(教育局、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演讲—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动员并限期复学—再动员无效并确认辍学—执行奖励决定

二十四、各乡(镇)办事处、各学校每年都是要集中一段时间。宣传教育法规和读书的重要意义,并全力动员停学生返校。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随时做好停学生的返校动员。学校要妥善安排好返校的停学生,使他按自己的意愿重新选择年级,由学校安排班级就读,保管原年级学籍,供认其学时,不影响其毕业及升学,也可以鼓励和支持他参与分流班学习。

二十五、乡(镇)办事处及学校都要建立完备的停学生档案。做到乡(镇)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两级负责人及学校校长、主管领导对当地停学生情况“一口清”

二十六、继续深化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要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动身。实行多样化的教育形武,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通过实施“绿证教育”分流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不时增强农村初中教育的服务功能。学校一定要按市场需求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教学内容,切实解决学生学得好、用得上的问题。乡(镇)办事处要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要从基地建设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每个乡(镇)办事处至少要建好一处实习实践基地。

二十七、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市职业教育要坚持灵活学制、降低就学费用。实行“订单”培养的办学形式。把金市农村初中变成职教中心的分校,实旄职业预釜教甯,开展职普对接工作,允许农村初三下学期学期提前进入职业教育学习,重点将没有希望升入高中的学生确定为培养对象,为农村学生毕业后就业、守业服务,以增强农村初中办学的实用性。

二十八、努力提商普通高中普及率。要坚持规模与效益统一、数量与质量并举、加大对普通高中建设的投入。不时扩大普通高中的建设规模,提高普通高中的普及率,让更多的农村初中毕业后接受高中教育。

二十九、全面落实《 市扶贫助学工作实施方案》所筹集的资金要全部用于对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杂费、书本费等的资助。通过这些措施,要做好省、市各项扶贫助学资金及乡村外兄弟单位对我市扶贫助学资金及物质的管理和使用工作;要进一步开展我市范围内的科局、企事业单位的扶贫包校工作和广大党员、干部资助贫困生活动;要开展教育系统内部的城乡对口支援、扶贫助学献爱心活动;要建立 市扶贫助学基金会。既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资助,努力实现我市“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工作目标。

三十、控辍”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听取他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三十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和个人申请开业和变卦登记时。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招收、聘用应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正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

三十二、劳动部门不得批准和接受义务教育的少年儿童就业。

三十三、文化部门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并对学校周边的娱乐场进行清理,对违反规定的四厅一吧”要坚决予以取缔。

三十四、物价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学校的各项收费规范。

三十五、公安部门要对在学生中非法传达黄色书刊、物品。诱使学生吸毒、赌博的行为,对破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查处,对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处置要主动与教育部门沟通,做好对违法学生的教育挽救工作。

三十六、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

三十七、卫生部门在学生因身体健康原因料理免学、休学或退学手续时。

三十八、共青园、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要继续向停学生伸出友谊之手。要积极发挥“希望工程”作用,救助贫困儿童、少年完成学业。

三十九、新闻媒体以及社会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法律规定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加强每识就是财富、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家长切实认识到读书不只是农村孩子、走出农村致富的主要出路,也是家务农发家致富的主要出路,从而调动家长支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十、市政府负责对全市“控辍”工作的领导。

四十一、实行督查考评机制。市政府督查室要把控辍保学纳入政府督查考评工作之中。对各乡镇、办事处“控辍”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充分发挥督政、督学的作用,对各乡镇、部门、学校的控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督导,向市政府及对报告情况,提出建议。每次工作开展完后,要发督导通报,及时向乡镇政府(办事处)学校反馈督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