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息息相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如果在学校里只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不懂得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知识就得不到更新与发展,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在讲高中《生物》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首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几个步骤:观察到的事实(植物具有向光性)提出问题和设想(为什么?是具有芽尖的缘故)设计实验验证(排除影响因素,将芽尖切去)实验结果(不发生弯曲)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是由于它具有尖端的缘故),并告诉他们很多生物学知识就是通过这种探索的过程获得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大致了解,同时,也明白了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2)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做课堂上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一些与要讲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在讲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我举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现象:洗完苋菜的水仍是无色的,而将苋菜妙熟后,菜汤却是紫红色的,为什么?在了解细胞膜功能的基础上,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确定正确答案,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当双方都无充分理由说服对方时,我再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对细胞膜的功能有了深刻认识。另外,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有些同学课后还主动翻阅一些书籍,收集资料,这往往使课堂讨论充实而热烈。
2.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知识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现代生物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能源、人口、环境保护、国土整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都有直接联系,并可能为之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这说明生物科学对人类的未来及社会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拓宽教学内容,提高其社会针对性。如在讲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让他们回忆物理学中所学的能量转换知识,计算出线粒体中能量的利用率,并与机械效率相比;讲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后,我介绍了基因工程,说明基因工程已经使工业、农业、医学等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必将影响世界的整个面貌;讲完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时,我介绍了黄石市的生态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生态学知识,提出搞好黄石市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3.适当增加生物技术的讲授,使学生能自觉地将科学与社会联系起来
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而知识应用于社会的桥梁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生物技术的讲授。如讲细胞膜的知识时,介绍了生物膜技术;在讲DNA的结构和功能时,介绍了DNA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在讲单倍体育种时,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篇2
互动型教学模式中,不仅仅是师生互动,还可以是生生互动。教师要丰富课堂互动形式,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然,互动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而应逐层深入。
(一)师生互动,营造和谐关系
师生互动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互动形式。但是,从目前来看,师生互动以问题为牵线,但是问题基本都停留在表层次,未深入到深层次阶段,因而互动效果不佳。为此,教师要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促成师生有效互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贯穿课堂,引发师生互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节课中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一知识点,教师设计问题,逐层推进。
(二)生生互动,培养学习能力
生生互动是互动型教学模式中的另一种具体的互动形式。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互动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互动讨论完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播放动画形式的减数分裂过程,引导学生形象地了解整个过程,强化学习印象和效果。紧接着,教师设计讨论问题,如下:
1.什么是减数分裂?
2.你能说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什么区别吗?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列举出其中的差别之处。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开始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合作讨论,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些讨论问题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利用表格形式列出其中的区别,让人一目了然。通过讨论活动,小组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三、拓展互动空间,提高互动效果
除了课堂上的互动,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拓展互动空间,全面提高互动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互动探究,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这一主题,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在这个实践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组建小组,设计实验步骤,操作实验,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结论。也就是说,学生全程自主设计实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化发挥。再加上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没有过多的束缚学生,因而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也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互动,提高学习效果。但在探究活动进行前,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实验注意实效,引导学生先列出实验步骤,再不断完善,再实施,从而优化实验效果。
四、采取互动评价,增强课堂实效
评价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并采取互动的评价方式,增强课堂实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组内互评,互相指出互动学习中的表现,从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在本节课中,教师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教师引导小组内学生互相评价。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对方提出的问题与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先表扬对方的优点,再委婉指出缺点,从而促进学生改进。在互动评价时,学生基本都能客观地进行评价。有学生评价:这名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表现得非常积极,都能结合自己的生物认知提出观点,值得表扬。但是,如果稍微能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不随意打断他人,那么可以吸收更多更好的观点,促进进步。在这个评价中,学生表扬课堂上积极提观点的学生,但也委婉地道出这名学生学不会倾听,并指明改进的方向,从而能让被评价者认清改进的方向。互动式的评价让学生打开心扉,说出实际表现,从而提出改进建议,彼此促进。
篇3
创设情境来提出问题既是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情境创设是很有必要的。(1)通过简单的情境设置,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在教学“酶的本质”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也可以通过利用巴斯德、李比希、毕西纳、萨姆纳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展开。这样的情境教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简单的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例如在教授“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内容的时候,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分组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玩膝跳反应的简单游戏,当一个同学伸手后另一个同学将左腿置于右腿之上,在1分钟内让伸手的同学去触摸另一同学的左腿,并且观察其的反应。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置身于生物知识的教学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比较的浓厚,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和提供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此外,生物知识的特点也是比较细微、动态并且抽象的,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又能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新颖有趣。(1)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我们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的内容的时候,这些内容就是涉及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实验及微观领域的理论,由于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豌豆植株,豌豆花的结构的彩色图片以及有关植物的闭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视频,通过动态视频的播放可以使学生们易于接受和理解异花传粉、杂交以及自交等的相关概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2)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我们在讲授“遗传的基本定律”一节内容的时候,生物老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一些关于孟德尔的生平轶事,将孟德尔的实验以及探索的定律的艰难过程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让同学们通过材料学习孟德尔的不畏艰难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动力。
篇4
(二)要拓展教学的空间,加强多元联系,积极营造开放式课堂
一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当设计教学内容;二是要丰富课堂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和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去体验生产生活与科学技术的紧密关系。
(三)教师要多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
生物科学是对自然生命现象的规律性探知,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并且要通过我们的深入探究而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进行亲身体验: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提倡合作性学习
(一)成员搭配要合理
学习小组划分的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遵循这样的原则能保证各个学习小组在大体水平相当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动力会很高,学习效果也会更突出。在组织创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各成员都有分工、有事做,避免出现个别优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更要避免个别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偷懒的现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要科学合理、明确具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探究提升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实效性,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特别是在学习的重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三)课堂讨论要灵活得当
首先,精心选择讨论内容。(1)大部分学生对问题感兴趣;(2)问题设计是学习重点;(3)问题有探究讨论的可操作性。其次,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1)当学生反馈有价值的疑惑时;(2)在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难以解决疑惑时;(3)在学生意见分歧较大时;(4)在揭示规律性知识时;(5)在选择解题策略时;(6)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三、提高巩固练习的质量,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的练习要重过程、学方法、寻规律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寻求解答、探求真知的规律和方法。
(二)要注重练习后的自我反思,让学生对解题过程与方法进行梳理归纳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不仅在解题过程中要积极思考,积极分析推理,还要积极反思,如自己在此题解答中遇到哪些障碍,是如何解决的,等等。四、建立积极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评价标准既要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二)注重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篇5
(二)有利于掌握学生学习程度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数量,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掌握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程度来改进教学,及时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对于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在生物学教学中积极提问,能够反映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生物学科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
(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交流和掌握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知识扩展程度,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二、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个性,对于没有勇气提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缺乏自信心,不确定自己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通过正确的回答坚定学生的信心;对于找不出问题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的思路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思维,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沟通和交流。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
学生的思维只有在轻松和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够展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丰富想象空间的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沉下心来思考问题,不断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同时,教师还要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不能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提出问题,将教学引至深入。
(三)鼓励学生树立质疑的学习态度学生要创新
要学会提问,要学会独立思考,首先要有质疑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有具备了质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才能够深入思考问题并且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打破传统的已经得出的结论,在“为什么”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思维,通过问题的提出发现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获得自信心和肯定之后继续对问题进行思考。
(四)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环境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活跃思维,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把握和控制节奏,使这些特定的环境与学生知识结构相关联,能够吸引并且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扩展。同时,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进一步思考然后提出新的问题。
(五)合理安排学生提问
时间和教学节奏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把握节奏,合理安排。教师通过特设的环境和突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到新的课程内容之中。或者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提问安排到课程结束之前的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之内,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根据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这种情况下,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篇6
2.1科学实验自主性培养
在上述陈列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中,缺乏很大的自主性。这样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就要求进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而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来讲,自主性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科学实验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都是教育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都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开展实验形式的教授。因此,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实验,倡导学生在课堂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安全性的生物实验,比如一些动物的解剖,以此来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再者还能够进行一些观察实验,对各类型小动物进行亲身观察,查看其身体部位的形状,并且在保护措施下进行触摸感受。在初中生实验自主性的培养下,才能够加大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兴趣,在试验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2.2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多媒体下生活,更加具备有趣味性和现代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较为无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较大的兴趣。在新课改下,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使用PPT、Flash等软件。比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学习中,使用Flash软件,可以很生动地将绿色开花植物从胚胎到种子,再到幼苗的生长,直到其开花结果这一整体过程展现出来。初中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植物的生长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形象、生动地将生物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授课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强化记忆,并且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2.3教学中概念图的使用
生物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生来说,会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死记硬背,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够获得暂时性的知识吸收,有极大的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忘记。因此,这就需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一些概念图。概念图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得晦涩的生物知识点得到具体的说明,并且有利于将相关性质的概念进行一个关联性理解。进而能促进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逻辑性思维的形成。最终更加有利于初中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知识除去有些难以理解外,生物知识还比较散乱,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一样,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概念图的使用,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整合,最大程度地将知识点概括起来。初中生在这样的总结下,才能够认识到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高效学习。
3.改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够良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避免以上陈述的诸多弊端,也可以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外,改进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增加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极大兴趣,基于较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最终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篇7
1.导入的作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只是一个很短的环节,但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集中精力;导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导入可以起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作用;导入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目的;导入可以带领学生步入学习情境中。
2 导入的“七字”原则
导入技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是“七字”原则,即准、启、联、形、趣、巧、简。
2.1 “准”字原则
“准”字原则是指导入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导入的实际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也就是说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入。对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
2.2“启”字原则
“启”字原则是指导入要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说导入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导入的启发性要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有机结合。
2.3“联”字原则
“联”字原则是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如果脱离新知识的导入,形如虚设,起不到衔接作用。注重导入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对新内容不感到陌生,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同化和应用。
2.4“形”字原则
“形”字原则指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的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
2.5“趣”字原则
“趣”字原则指导入要有趣味性。有趣的导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2.6“巧”字原则
“巧”字原则是指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导入的作用之一是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导入不仅要在形式上新,在语言上也要精雕细啄。总的来说,导入的语言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
2.7“简”字原则
“简”字原则指导入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入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是教学的主体。由于时间分配是有限的,所以要求导入要具有高度概括性。导入过于繁冗,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也许会厌烦,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3 导入的方法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3.1 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简单的导入方法,是从旧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明确探索目标 ,从而进入新教学内容的学习 。它以回忆 、提 问 、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的教学内 容 ,从旧教材的连接点上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案例】在学习 “光合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原有的知识一起深入的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评析】生物学科中许多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利用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是很常见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但作用很大,它可以使学生从已知领域容易地进入未知领域,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3.2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直接导入就是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 , 明确学习 目标和要求 ,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 ,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案例】在学习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评析】 这种导入方式直截了当、干脆利落,点明了学习内容,提出了学习要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意志中的积极因素。
3.3 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生物学有许多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践能使学生有亲近感和实用感,不失为一中好的导入方法。实例导入能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 ,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案例】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
【评析】通过疫苗来导入特异性免疫,把知识与生活实例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没有生疏感。
3.4 设置疑问,层层递进
设置疑问导入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特点,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要疑问和悬念设计的恰当,学生就会急切的产生“愿知其详”的心情,促进学生学习。
【案例】在讲解 “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设疑:“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呢”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专心学习。
【评析】 案例中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三个问题也许正是学生的疑惑,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5 实验导入,印象深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是学科,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巧妙的设计实验,指出一些现象,让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便是新课内容。
【案例】在讲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扩散现象”时,可以在课上做实验,准备两杯水,往其中一杯水中滴墨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特点。
【评析】“扩散现象”实验十分简单,但是效果确实很好,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仅亲身体验了科学方法,还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自总结,印象尤为深刻。
3.6 情境导入,感情共鸣
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而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会使所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感情,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奠定基础。
【案例】在讲到 “食物链”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来导入新课,视频最好是鸟语花香,春色满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学生的思绪徜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然后教师质疑:“你知道吗?在这百花盛开的森林中存在着吃与被吃的现象……”然后再一步步讲解事物链的相关内容。
【评析】情境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对生物课产生农厚的兴趣。通过视频来导入,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画面中,不经意间进行了美育,做到事半功倍。
3.7 矛盾导入,出奇制胜
这是向学生揭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要求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在讲解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知道人体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是和卵细胞结合而形成受精卵,发育成子代个体。如果和卵细胞染色体不变的话,子代个体的染色体数就是46对,这就与“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 “矛盾”。
【评析】本案例是利用矛盾导入法导入新课,“矛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亮点。就是这个“矛盾”极大的带动学生的思考,集中了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8 故事诗词,引发兴趣
故事导入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即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利用故事、谜语和笑话来导入新课。在各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古代诗词中也有很多佳句;引人思考的谜语等都是导入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 ,选择内容,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
【案例】在讲到食物链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大家都听过这样的话“螳螂捕禅,黄雀在后”,那么,它反应什么样的生物学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评析】这次导入是结合古诗词“螳螂捕禅,黄雀在后”,在生物课上出现古诗词是很新颖的,它能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9 类比导入,印象深刻
类比导入就是把抽象的食物与形象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模型,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在讲解“特异性免疫”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想一想,在古代,为了御敌城堡有几层保护啊?我们知道从外依次是护城河、城墙、官兵。其实护城河与城墙就相当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那么官兵就是第三道防线,那么第三道防线是怎样御敌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
【评析】案例中把古代城墙等实物与人体防线类比,十分新颖,具有创意,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是实现高质量生物教学的具体化,对于课堂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提到的是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创新,让导入更加艺术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侯喜瑰.浅谈生物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 .保定师专学报,2001,(4)
[2]蒯国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2)
[3]王庆忠,李兴东.简谈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原则[J] .维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杨善禄.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篇8
3.课堂活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是一个将知识转为学生能够消化的过程,对一些知识的了解学生已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那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应深入到学生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
4.结论与评价。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结论与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呢?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除了要求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做出评价外,参与的教师也要互相指导,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讨论,从而提升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
二、初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的支持系统
初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支撑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维系在一个虚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支持翻转课堂的进行。
1.在线课堂的实施。在线课堂分为教师上传视频和学生观看视频两部分,教师要上传知识资源,这需要教师专门制作,此外,还包括一些相关学习资料,如初中生物实验的链接、实验练习作业,等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则应学习老师提供的资源并提交作业,由此,翻转课堂才算得以成功开展。
篇9
2.转变观念,突出探究作用
生本教育的另一特点就是突出探究,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突出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干电池和锡箔纸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短路的现象,这种小实验不仅安全利于学生操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的求知欲望.布置这样趣味实验当课后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也能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激情.
3.创建小组,突出合作作用
突出合作也是生本教学的特点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力和机械》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相关题目,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看哪一组能最快地讨论出结果,并向其他学生展示出来.创建小组也可以使组员之间互相督促,教师在分组时可以综合一下,将一些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等生分到各组,让他们带动和帮助学生那些成绩较差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使学生共同进步.当然合作不能仅限于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等等.
生本教育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良好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立足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从明确定位,突出学生主体,转变观念,突出探究作用,创建小组,突出合作作用三方面对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希望以上几种方式可以给各位教师一些借鉴,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10
传统式的生物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自我思考、自我领悟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授人以鱼”者,应该是“授人以渔”者。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引入问题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教学目标。如何串起一个“问题”式的生物课堂呢?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一、问题设计是关键
教师要注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不能是那种不动脑子就能答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学习“水中的动物”时,直接提问鱼儿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水”,这样会使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不高,整个课堂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其实,可以这样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要说鱼儿离不开水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去思考,进而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但是问题的设计又不能太遥不可及,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挫折感,导致课堂整体效益不高。第二,问题设计应紧扣教材。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为着眼点,紧扣教学目标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不能天马行空,无的放矢,如同放风筝,要能收得回来。第三,问题设计要有层次,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在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问题出在哪里?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太突兀,没有铺垫,就像不给运动员撑竿却让他跳过十几米的标杆一样,学生一看就懵。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计有层次感的一串问题,让学生步步紧跟,不知不觉中将问题深入化,起到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尿液的形成时,比较原尿中的成分和尿液中的成分后,可以提问学生:由肾小囊到肾小管的过程中,原尿中少了哪种物质?学生:少了葡萄糖。师:葡萄糖对人体起什么作用?生:葡萄糖是一种供能物质。师:那么,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一定经历了某种过程,而使葡萄糖消失了。同学们猜猜看,是什么过程使得这种供能物质消失了呢?生:可能是被人体又重吸收回去了吧。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轻松地明白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第四,问题设计要紧凑。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提高课堂效益的基础上提高课堂容量一直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最好的突破口就是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衔接、密度,不能过多过滥也不能过少,做到问者问题少而精,学者质疑多且深。
二、“问题”的目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设法攻克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从而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自主探究活动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并发展相应的能力。学生由过去的听众变为演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初步解决问题。讲“观察鸟卵的结构”时,在探究卵壳的作用时,通过放大镜观察到卵壳表面凹凸不平,似有许多气孔。这时,可以问学生:你们见过自行车车胎被扎破时,修车师傅是怎么做的吗?生:将车胎打好气后,放到水中,哪儿有气泡冒出,哪儿就有洞。师:请同学自己想个方法,检测下卵壳上有无气孔。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用水来检验卵壳表面有无气孔。当学生用冷水检验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教师再次启发学生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换热水试试看。问题在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圆满解决。
三、“问题”的升华――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是“问题”式课堂的基石。真正的主体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并想办法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比如,学习“水中的动物――鱼类”时,用多媒体播放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草原上自由奔跑的动物,土壤中的小蚯蚓……对比实物展示――水槽中游来游去的鱼儿。学生通过比较,能够很快地提出问题:为什么鱼儿一定要生活在水中?或者鱼儿有哪些特征可以适应水中的生活?然后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对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问题”式课堂最终的目的。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如无根之木。
四、结束语
由“问题”串起的生物课堂,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在答疑解惑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维,享受到求知的乐趣,最终“恍然大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三是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上,学生们都在自己家的植物上遮挡叶片做这个实验,后来有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不同不透光纸片在叶片上所留下的不同形状,导致大家激烈讨论,因而对学生而言,试验的魅力的确是现象本身,但是实验带来的却是实践性的授课效果。
2促进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
一是鼓励生物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的累积,因为这些经验除了可帮助教师更熟悉教学现场的运作之外,也可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将教师的“默会知识”具体化,鼓励教师制作教学档案、进行教师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教学日志记载等。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教学省思和教学的综合表现,以及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情境,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学校的社群团体,分享达到知识的分享以及创新。
篇12
1.回忆式提问
在进入新授内容之前,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师:艾弗里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用了什么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生:实验方法: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细菌的体外培养技术。实验结果: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实验组出现了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其他组都只有R型肺炎双球菌。实验结论: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是让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②师:他的试验有什么不足之处?
生:在对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离时,DNA纯度最高时也有0.02%的蛋白质,所以对他的实验结果有些人表示怀疑。
③师:那后来的科学家又是怎样克服这些难题的呢?
生: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想方设法将蛋白质与DNA区分开来。
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快速地回忆已经学习的知识,能用书本或自己总结的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把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2.理解性提问
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合理设计问题,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问题,达到在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理解并掌握知识。针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教学中的同位素标记法,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师:用什么元素标记噬菌体?
生DNA。
②师:为什么这么做?
生:S元素只在蛋白质中存在,而99.9%的P元素在DNA中存在。
③师:能不能标记C、H、O呢?
生:不能。因为蛋白质、DNA中都含有上述元素。
3.台阶式提问
此种提问法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过去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该种提问的设计中一般可由简单入手,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将学生的思维循序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在教学“怎样大量获取标记性噬菌体(病毒)的方法”时,我设计了下列问题。
①师:病毒过什么生活?
生:寄生。
②师: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生:生活在活的生物的体表或体内,离开活的细胞或生物不能单独生活。
③师:噬菌体又叫细菌病毒,它的宿主细胞是谁?
生:细菌。
④师:要获取大量的噬菌体必须先做什么?
生:首先培养它的宿主细胞细菌。
师:然后呢?
生:再用宿主细菌来培养噬菌体。
⑤师:获取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
生:第一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取被标记的细菌;第二步:用上述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
通过上述提问,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获取标记性噬菌体(病毒)的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分析式提问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原理后,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分析生物生命活动中或生理过程中的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分析性问题。
①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要经过短时间的保温,这里的“短时间”是指什么时间?为什么要短时间?
生:是在噬菌体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后到子代噬菌体未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去之间。若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会影响到实验结果,造成实验误差而使实验失败。
②师:记在上清液中。
分析性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仅靠死记课本的有关内容是无法正确回答的。这需要学生去仔细寻找依据、理清思路、组织语言,进行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学生的回答可能是简短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在教师不断提示、启发和帮助下,才能逐渐达到提问要求。因此,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必须不断给予提示。学生回答后,针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使学生获得对问题清晰的完整的答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综合性提问
改革中的生物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精神,更加强调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能对复杂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抓住本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学习完本节实验内容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①要确保此实验能成功完成,在试验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②生物界中的绝大多数的遗传物质是DNA,也有少数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你又怎样证明?
这一类问题往往有多种答案,并且与多方面的知识相联系,需要学生具有正确的判断力,仔细分析并综合相关知识从各个方面设想论证答案。另外,综合性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一种新方法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关系。因而综合性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训练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有特殊作用。
6.评价性提问
新课程标准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是新课标突出的特点。而求同思维、异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评价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突出这一点,给予一定关注。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设计了下列问题。
①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②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都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他们的实验设计?这对于你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
在高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学中,及时地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提问方法,让学生思考、回答、解决。通过这些提问,学生了解了本节知识点,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围绕问题,进行持续的、发散的研究判断等复杂的思维活动,因而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技能,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篇13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敬请关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