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二学习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二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二学习计划

篇1

篇2

2.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制定自己能够完成的计划,不要使自己闲着,也不要使自己过于紧张。

三、循序渐进。隔一段时间,就要提高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量和深度

前提是: 晚上10:30点睡,早上6:30起。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及良好的精神状态。刚进入高二不用太苛求自己,因为还有一些课程还没有学完,不用急于转入复习阶段,高二上学期要做的是把新学的东西学会学牢。另外就是巩固基础,有空就看看以前学过的东西,积少成多,并且在这一学期中,对自己进行一个查漏,看看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是不牢靠的,自己心里要明白,复习与学习才有一个方向和方法,

转入正题,下面这些平时就可以开始练习了,到高三就一定要熟练了,还有平时就要注意考试心态的培养,哪也是一个得高分的关键!

关于理科的复习与练习,首先是公式,对公式要非常熟悉,公式中每个字母的含义,公式的推导,公式的使用对象,这些是很重要的,从现在开始,把各科所有公式分类并用一个本子整理一遍,做题的时候强化这些公式的记忆与使用,做到看到题目就知道要用到什么公式,以及清楚公式中字母对应的数字,在平时做练习题时,就要要求自己写出题目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求什么,相关公式,这些都清楚了在解答。考试时当然不用写出来,但自己必须清楚。

关于化学:把整本书的所有化学方程式抄一遍到本子上,有时间就写一写,要能相当熟练的写出他们,记住并熟悉那几个特殊的,同时知道每个化学反应的现象,包括颜色,气味,形态等的变化,还有就是记住化学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比如哪些物质是固体,白色沉淀有哪些..

关于数学:整理方程,公式,不是整理出来就可以,主要是熟知如何使用他们,熟悉函数图像,能准确的画出图像,并灵活运用图像,有时不会计算画个图就能知道答案。

关于物理:分类整理公式,熟悉并能运用,做题时要理解题目描述的过程.

科学的、实际的个人学习计划。

团委工作主要有演讲赛,,征文比赛,十大歌手比赛,黑板报评比,书法比赛,志愿者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看起来活动较多,较散,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需要我们同学积极参与,需要从同学中找出他们各自的特长和闪光点,有的同学怀才不露,那就需要你和他多交流,给他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有的同学文采较好,那就让他多参加征文活动,有的同学比较积极,那么就让他踊跃参加志愿者活动,有的同学有书法等特长,那么就让他参加书法比赛,有的同学德才兼备,就向推荐她参加学生会,并且有两位同学担任学生会部长,上进的但还没入团的同学,要求他入团等。 暑假计划 重在坚持 并不是说一定很严格

简单的日程 只要每天都做到就可以了

下面是为你制定的计划~ 呵呵 不知道怎么样

6:30 起床 (夏天是最漂亮的季节,早上的空气也最新鲜,虽然六点半早了点,

但是为了新鲜的生活值得付出,呵呵~)

6:40--7:30 晨练 (想减肥的话 晨练是最重要的 跑步也好打球也好 一定要坚持~~)

8:00--9:30 早读 学习时间 (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相信我

如果想学好英语 早读很重要

会锻练你的语感发音口语等各方面

从下面的计划可以看到 我为你暑期安排的学习时间不多

但这个如果坚持下来的话一定会收获不小)

9:30--12:30 自由活动 (毕竟是暑假时间 主要还是放松自己嘛

这段时间可以上上网见见朋友 反正自己安排吧)

12:00--2:00 睡觉 (夏天最热的时间还是留下来睡觉 一来避暑二来养神)

2:00--5:00 自由安排 (还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这段时间

打打球 看看电视上上网 依你而定吧)

5:00--5:30 晚饭 (想减肥的话就要提前吃晚饭了)

6:00--8:00 读书 (这段时间感觉比较舒服 好好利用一下读一些喜欢的书啊

或者干脆就学学习不是很好吗)

8:00--9:00 靠墙站立一小时 (这是瑜伽的一种 减肥很有效

不过会很累 坚持住啊~)

10:00 睡觉

ps。 计划里早饭是中饭没有写进去 这个是依你个人而定的

不过不管什么时候吃 饭后一定要站立半小时之后再活动

有利于你的减肥

篇3

总结上学期的学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

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

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篇4

重视课本,最好把书本经典的课文或者好的段落背诵下来,用在作文中是相当出彩的。词汇方面一定要背,毕竟这是基础,把考试说明中的词背会,并掌握简单应用就没问题;一定要重视阅读和完型,争取把简单的题都做对,这是需要用高三一年的时间来练。

3.语文方面

同样要重视基础,最好把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记住,建议你准备一个语文积累本,把各题型,比如(字音,字形,错别字,病句,近义词辨析,成语,古诗鉴赏,文言文实词虚词)进行积累,这是取得语文高分的关键,也是卷面前面的基础题,一定要重视。最好遇见一个就积累一个。阅读方面要多利用往年真题,分析题型,摸出基本出题类型,这些老师在今后可能会给你们讲。作文方面建议各种文体都要会写,以防最后高考出一个你不熟悉的文体。多注意身边生活,多思考,不一定非要把事例(议论文)背得多多,可以从身边热点着手,找到一个比较有新意的立足点,这样容易得高分。

4.文综方面

主要把教材的线条捋清,地理方面要多看图,政治多把时事和教材知识联系起来,历史要把时间段弄清,一些零碎的知识可以用图表方式总结。

5.心态方面

不要管别人怎么看你,怎么想你,坚持自己的一套方法做到底,你一定会成功,知道成绩也不必和其他同学比,只要了解自己是不是比上回进步就行了,复习初期不要考虑其它的事情,一心要把学习搞上去,还有最后一个月不要放弃,不要浪费,用好这一个月的复习时间,有一个自己的计划,相信你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高三时可以借鉴)

6.休息时间的安排

篇5

上课仔细听讲,弄懂每一个问题,作业即使完成,追求质量和速度,回家做好预、复习工作。在空余期间多看一本好书,适当做些娱乐。做到“少在计算机前一会儿,多看一两本好书”,扩展知识面,提高阅读以及协作能力。早晚多听读外语,多积累一些单词,提高英语各方面的水平。从良好的基础上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好每一次的笔记,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口头作业,只有基础扎实了,才可以累计更多。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所以,在新学期里,最要学会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要把每一点一滴宝贵的时间都抓紧。

篇6

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我们要宽容,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老师如果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就会更快地改正错误。

其次,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二、利用多媒体降低教学难度,增进理解能力

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

平时在音乐欣赏中,对于结构复杂的乐曲,幼儿往往因难以正确分析而影响欣赏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对音乐欣赏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直观的特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活动的效果。

三、家园合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幼儿园教育外,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人物,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他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还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建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四、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篇7

一、二级学院人事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学习经历、工作简历、任职情况、聘任情况、年度考核情况和奖惩情况等。这些内容一般由档案室或学院提供,人事部门审核并存储。

2.师资管理。主要包括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引进人才、教师培训、职称考试、出国或出境管理、专家库管理和基金资助等。这些内容一般由人事部门布置,学院具体操作,最后由人事部门审定并归档管理。

3.业绩管理。主要为教师的业绩信息,包括教学工作量、论文论著、科研获奖和专利成果的鉴定等。此类信息一般由学院上报,教务处和科技处等职能部门审核,人事部门归口管理,为教师的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等提供信息支撑。

4.年终考核管理。该系统主要包括考核分组、年终小结上传、网上打分、结果处理、结果上报和结果反馈等几个部分,由学校人事部门监督、人事秘书操作、教师个人参与及学院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共同完成。

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教职工日常的工资管理和岗位津贴的发放等。薪酬的数量应随着教职工人员的变更与职务职称的变化而有所增减。因此,在遇到教职工信息变更时,学院应及时向人事部门上报变更情况,以便人事部门及时对教职工的薪酬级别进行更新与维护。

6.招聘管理。为便于人才的交流,一些学校开发了网上招聘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包括招聘信息的、应聘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操作与管理。在操作过程中,先由学院根据本院的进人计划提供招聘信息,再经人事部门审核后进行信息。应聘者在网上投递简历后,由学院在规定期限内对应聘信息做出处理与答复,最后报人事部门审核。

二、二级学院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思路

1.以学校网络服务为平台,建立校院二级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随机性强,教职工信息查询及统计工作常常是工作量大、任务急,而且大都是重复劳动。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建立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需要迫切解决或正在解决的问题。为此,一些高校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功能强大且实用性强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由学院负责原始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并及时提供更新资料,再由人事部门审核并存档,将简化人事部门的办事流程,大大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因此,建立校院二级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可使学校人事部门从烦琐的信息采集、数据录入与更新流程中解脱出来,从而为打造现代师资管理数字平台和制订师资队伍远景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以人事档案信息为基础,加快数据库建设

人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人事基础信息。因此,人事信息化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利用人事档案的原始数据建立人员的各类基础信息数据库,即在人事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下,由不同岗位的人事管理人员对大量的基本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为纳入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管理做好准备。作为重要信息资源之一的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是开发人才资源的有效信息,以人事档案为突破口来启动建库工作可以减少工作的难度及避免数据出现差错。并且,运用信息组织技术,对多年来所积累的结构不合理、数据冗余混乱的“数据库”进行规范重组,对大量人事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将利于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以人事档案为依据,将大量的信息材料通过计算机储存、统计、汇总和分析,将更好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依据,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

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会产生重要影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加快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促使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使高校各部门、特别是二级学院能利用该系统处理日常人事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教学、科研、财务等部门的紧密配合以及广大教职工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而且,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应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如果在建成的信息化系统正式运行后,不对系统内的人事信息进行及时更新,那么整个信息系统将形成信息孤岛,起不到对人事信息的管理作用。没有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再好的信息系统也发挥不出作用。因此,学校应根据管理权限及信息化标准制定详细的操作与管理办法,以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系统化。

4.以学校网络资源为载体,树立信息管理共享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对人事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全局观念,树立信息共享意识是每一个人事管理工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与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产生大量的信息交流,存在着大量的重叠信息。因此,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时,应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加强和这些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同时,人事部门应给二级学院提供相应的查询和管理便利,以减少二者来回往复的信息传递,减少基础数据的维护差错率,降低学院人事管理员的工作量,迅速提升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网络建设和推进网上服务,使人事管理工作逐步纳入统一、规范的信息化轨道,为人事信息化管理提供高效、快速、安全的通道,也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转贴于

三、二级学院人事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分级管理。由于教职工的信息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高校人事部门要在宏观把握教职工信息变化的前提下,按管理权限,逐层逐级规范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联结,适时地调节信息维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运行,以保证整体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使用性与安全性,可以将系统的用户分为非授权普通用户、授权普通用户及系统管理员等三个部分,进行三级管理。对于一些人才需求、人事通知等可以公开的数据可为非授权用户即普通教职工使用;对于一些教职工详细信息、各种报表等非公开的数据可授权学院人事管理员查询及修改;而对于数据系统中数据的增删、修改操作则由系统管理员负责。而且,由于系统管理员要负责对整个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责任重大,其权限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如修改、增删数据必须经主管负责人批准并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增删、修改都要留下文字记录,以备查验。

2.规范流程,及时更新。信息采集是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而信息的准确性是人事工作的立足点。因此,为了防止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信息采集制度、信息审核制度和信息保密制度,规范信息采集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使信息采集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各学院应保存各种原始记录和信息资料,以保证数据的可信度与准确性,确保人事信息与统计工作的准确与规范。

人事信息管理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必须考虑到数据的动态性、时效性与一致性。因此,为适应教师队伍的动态变化,必须对数据进行定期维护与更新,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而且,人事部门的每一个职能科室要对自身业务中产生的信息数据负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依靠信息处理中心做好信息建设的集成工作,尽量避免数据重复建设,减少偏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3.以人为本,提高素质。为了更好地进行人事信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一方面要加强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另一方面应该设立专门的从事人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人事信息处理中心,并配以较高层次的系统管理人员,全权负责数据库的建设、更新与维护,并负责对二级学院人事信息填报工作的指导与审核,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与规范统一。为此,应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管理高效、作风优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根据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对现代管理专业素质的要求,有必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院人事管理员有计划地开展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首先,人事管理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并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其次,要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人事管理相关政策和规定。第三,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人事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和信息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和快捷地进行。

4.加强沟通,实现共享。要实现人事信息共享和其他数据的访问,可以利用校园网平台,建立一个统一、完整、多层次、智能型、安全保密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使每一位教职工都可以通过校园网对人事信息进行访问和查询;人事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其他系统的信息和数据,最终达到信息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由于受到管理权限、人员素质和信息交换技术的限制,各种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复制、刻录、下载和网上传送等多种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占有率和使用率,努力探索建立信息资源的区域性共享机制。可以通过在局域网上建立各种信息资源库,分类设置内容板块和子栏目并与相关网站进行链接,在校园管理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谢卫忠.刍议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篇8

高校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已成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一个从数量向质量转型的学院来讲,需要寻找精神力量,追寻灵魂指引,文化建设是必经之路。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为教师提供一个爱业、敬业、创业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幸福、快乐成长的人文环境。学院文化的建设过程既是不断总结、提炼、完善和弘扬学院精神的过程,也是广大师生员工接受教育和启迪、参与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二级学院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结合学科特点,做出、做亮和做强自身的文化。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建设学院的文化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三个方面”充分认识学院文化

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人文修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一要充分认识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每个二级学院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前辈为了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高尚人格魅力、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成为二级学院进行文化建设、促进学院发展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二级学院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要想在全国同行中确保领先地位,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的宏伟目标,可能还会面临诸多发展瓶颈和挑战。除了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领军人物、标志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硬实力外,必须进一步加强学院软实力建设,软硬两手都要抓。因此要充分认识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学院综合竞争能力;二要充分认识到学院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是学院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学院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部分师生价值取向有功利化和实用化趋势,潜心向学、真心为学的气氛淡薄了,育人意识淡化了,这就要求师生员工在认识到学院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学院文化建设活动;三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内涵,提高育人水平和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个层次”同步建设学院文化

高校二级学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构上分为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基础;制度文化是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纲领,是以规章制度形式体现出来的学院文化。精神文化是二级学院文化的核心。三个方面要同步建设。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要鼓励师生共同努力,打造特色环境文化。环境文化建设是二级学院文化建设最直观的表现因素。学院在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学院学科特色,凸显学院育人理念,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做好人文景点的规划和建设,重视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营造温馨和谐、品位高雅的文化,以学院环境文化折射和彰显学院文化特色。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以先进的育人理念为导向,着力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治院、依法办学的水平,不断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可以根据学科建设需要,以制订和完善教师、教辅人员业绩津贴核算办法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人事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学院长远发展注入活力和不竭动力。不断强化和完善二级教代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制度和功能,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院教职工民主参与的氛围,争取全体教职工对学院发展目标、价值观、办学宗旨、职业道德的确认和认同,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构建和完善和谐文化,推动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学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学院精神的提炼、学术文化、阵地文化的建设。对学院精神的提炼,除学院的遗传基因之外,离不开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地域,要以地域文化、校园文化为根基着力培养自己的学院文化。学术文化是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支撑,主要是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学术交流、学院院刊、教学实践指导等形式,形成学术文化。阵地文化是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就是要通过文艺的方式,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注入师生员工的头脑中,包括文艺、体育、艺术、科技等方式和社团、社会活动等,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和改善教育基地、实践基地、文体活动场所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引导和丰富二级学院文化。通过加强对BBS的管理,使网络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有利阵地;通过规范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强化公寓文化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使学生公寓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学院的教职工社团和学生社团进行分类化管理,不断提高课余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使社团成为学院文化的活跃阵地。在学生中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大力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在教师队伍中进行“质量工程”建设,大力倡导品牌建设,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学院形象。

三、“三个任务”充分形成学院文化

一是凝练学院的办学理念、思路及院训。学院的办学理念、思路和院训,是全院师生围绕学院办学定位和改革发展的目标经过反复思考、学习、高度凝练的结果,是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未来愿景和使命,是学院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学院总体改革发展目标的追求,是对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诠释,是全院师生的共同心声。二是构建学院文化建设的平台,应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学院文化建设的策划、实施与宣传工作。构建学院文化建设部门和品牌,构建学院公共标识系统,统一院徽、院训等;编辑院刊,向国内外同行、企业、校友发行,让其了解学院发展动态,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设置宣传栏,专题、滚动式地展出最新消息等内容。三是将“愿景教育”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是团队所共同拥有的意象或景象,是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认同的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组织核心价值观和进取精神的集中体现,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创造什么,我们要实现什么”。当前的社会大环境,要求以团队来迎接挑战,这就要求建设团队文化,打造团队精神,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进行“愿景教育”,建立共同的愿景,可以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这种感觉遍布到团队全面的活动,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每一个成员拥有归属感,成为互助默契的工作伙伴,从而实现学院的改革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各高校在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运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类现代技术手段,作为提升管理服务效能的主要着力点。二级学院具体承担着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大主要职能,并在学校全局工作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它需要根据全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及自身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需求,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设思路与方案,实现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的最终目标。

一、当前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高校校级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基本完成了包括教学资源数据库、教务信息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人事档案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等为代表的数据中心库的建设。相对而言,二级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明显滞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建设资源配置薄弱。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前期资源普遍集中在校直属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核心管理部门,其次在软件平台、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已建成相对完整的信息技术综合体系结构。反观二级学院,在前期建设过程中没有参与到校级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过程,目前基本处于无核心数据资源库、无专属软硬件平台、无专业管理队伍、无专设保障机制的“四无”状态,信息化建设严重依赖并落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2.主观思想认识不清晰。因依附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二级学院对自身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学院信息化建设究竟要建什么,怎么建,建设到什么程度,达成什么效果等核心问题没有统一认识。特别是在学校已有多种信息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的前提下,二级学院自设体系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否是重复性投入、是否与现有的管理体系流程相冲突、是否真正对管理服务效能提升带来显著帮助,还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3.其他影响因素。一方面,与只承担某一具体业务领域的校级管理部门相比,二级学院日常管理工作中,涉及包括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几乎所有的业务内容,其信息化平台功能的全面性要求相对更高、更复杂。另一方面,二级学院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在所有业务方向上同时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另外,校、院两级管理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构。

二、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受自身人力、财力条件限制,缺少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源保障。在行政管理人员编制相对紧张和已有工作任务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二级学院难以按照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通常由现有行政人员以兼职担任的方式承担相关工作。一方面,虽认同信息化建设对效能提升具有显著帮助,但建设初期投入的额外工作量又让一线工作者持有顾虑和消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兼职管理队伍在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未能完全具备素质要求,加之缺少专项学习的时间与机会,对信息化管理中涉及的业务要求有畏难情绪。此外,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必须有相应的服务器、数据库管理软件等软硬件设备的支持,其初期建设投入需要高额度的经费支持,并在其长期使用过程,需要持续维护升级,因此对经费保障相对困难的二级学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疑虑和困惑。

2.受自身定位和分工限制,主导信息化建设内在动力不足。在高校管理业务链中,二级学院普遍处于环节的末端,客观上不具备大范围调整自身管理制度、工作标准、业务流程的权限与空间,基本承担着执行者的角色。在全校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工作中,表现为对自身的定位局限于配合学校建设进程,扮演信息终端的角色,缺少对数据资源的掌控权限和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的意识。在此环境下,长期形成了消极、被动的思维习惯,对主动寻求包括信息化建设等方式在内的管理模式变革缺乏清晰的认识,更对以自身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强烈的内在动力。

3.受发展目标理念限制,信息化建设缺乏清晰的长远规划。在现有高校考评体制下,与科研成果数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指标相比,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是衡量一个二级学院办学层次的直接评价指标,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较为浅层的阶段。有观点认为,在二级学院层面的现有工作中,只要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就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只要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工作中,协助完成好所分配的任务,就完成了信息化建设。这些观点缺乏自主思想,缺乏系统整合,缺乏清晰规划的目标理念,这也是二级学院在信息化建设的长远道路上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又一关键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与对策

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是从自身环境特点出发,以自身需求为中心,以自身业务为核心,开展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院为有效应对资源短缺问题、多平台之间整合问题、管理机制建设问题以及人员技能培养等问题,可主要采取以下策略与方法:

1.抓住信息化建设关键节点,拓展与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在信息化建设启动初期,二级学院应首先从全局视角出发,对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对外联络等主要工作进行梳理,分析具体政策规程、流程环节、信息内容,根据环节重要性和业务特点,确定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先层次,为后续建设资源的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二级学院在遇到技术难度较大的建设环节时,要从自身资源可承受范围内考虑,避免因时间周期延长积累过多的风险。在后期维护过程中,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安排,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后的升级维护、人员培养,预留充足的保障资源。

2.利用现有软硬件优质资源,拓展与创新多系统集成策略。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处理好现有软硬件信息化资源与新建设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成效的隐性决定因素。在主要业务部门内已建有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际背景下,学院信息化建设方案中,不仅需要考虑自身的功能需求,还需要实现新建设内容与已有信息平台间的有效兼容,通过校院二级之间的功能互补及数据共享,降低学院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信息化管理的效能。具体措施可包括采用统一标准的数据存储字典,设计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接口,借助学校共享空间、网络云服务等公共硬件设施资源,实现软硬件优质资源的集成整合。

3.加强人员信息化素养培养,拓展与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应注重软硬件技术性问题、经费投入资源性问题,还应注重使用管理过程中的人员与机制问题。要真正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必须有高素质的使用人员与完备的管理制度给予保障。一方面,在新的技术发展阶段,大型数据平台都需要一个分工合理、管理严密的操作团队予以支撑。对于二级学院,一线教师、行政人员、学院领导,都是这一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个体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掌握和理念的认识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只有通过严格的系统学习,才能确保每位成员具备适合工作需求的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学院应遵照上级部门的管理制度框架,结合自身的工作要求,融合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构建具有高度科学性、严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真正发挥信息化建设在学院建设中的巨大价值。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高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等各方面都进入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作为高校基本科研教学单位的二级学院,必须主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抢抓机遇,积极建设,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让信息化技术手段及理念真正成为提升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诸唯君.高等院校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项目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

[2]张一春,贾晓燕,刘平.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4).

[3]吕哲.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College

YAO Wei

篇10

一、试卷讲评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因此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切以学生所求、学生所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实行的卡片式五环节教学当中,把学生分成六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实行了一年多效果很好,考试结束后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小组先讨论讲解,鼓励每个学生自己说题,说题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说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然后说出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讨论容易出错的原因和防止出错的办法,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末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同时探讨一题多解,寻求优化的解法,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对错误频率高的题目老师讲解是必须的,但要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同学研讨相结合,最后不懂的再有老师讲解。因此,老师要留足够长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中和相互讲解中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讲评效果。

二、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找准学生错误的原因,要准确定位,否则讲评就容易做“无用功”。这就要求老师在阅卷、统计、归纳错因等方面做精心的准备,以便能够充分把握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在阅卷时,认真分析学生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并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知识点没有讲解透彻。在归纳错因方面,主要看基础知识方面是不是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原理不理解、实验技能不掌握等;能力因素是不是看不懂题目、分析问题不到位、计算能力差等;解题技巧是不是审题不认真、答题不规范、没有把握好时间等;心里因素是不是考试怯场、过度紧张等。通过统计和分析,写好试卷讲评课教案,讲评时切忌不分主次,不分重点,就题论题,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有重点地讲评试卷,希望老师讲评试卷时能把错误按照知识分类、错误类型等来讲解的效果会更好,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讲错因、讲思路,讲归类、讲方法给自己的收获更大。因此,老师在讲评试卷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作到有备无患,切中要害,只有这样才会使讲评课有针对性,坚决避免课前不做准备,讲评时不分主次,不分重点,面面俱到,想到哪儿讲哪儿。

三、试卷讲评要及时

根据经验,反馈越及时,则效果越好。考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答案和自己的成绩,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是他们学习动机、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刻,如果这时给出答案并及时讲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提示我们试卷讲评要及时。最好在考试一结束,就应让学生知道答案,以便及时自我订正,并且尽量在考完的第二天就讲评试卷,这样能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讲评效果。所以每次考试后老师一定要抓紧时间批阅,快速统计好数据并做好错因分析,摸清学生的心理,及时讲评,但是即使立即讲评也要留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时间。所以老师要提示学生要利用老师阅卷的时间,立即进行自主纠错,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自己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这样就为讲评课做好了准备。

四、试卷讲评要高效

试卷讲评课具有诊断、强化、拓展和提升的功能,它是在学生测试后通过分析学生的答卷,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述评解。因此,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查漏补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及时的反馈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考后讲评比考试本身更有意义,一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甚至比多做几份试卷的效果要好得多。但绝大多数的学生更加重视考试的成绩,而忽略了试卷讲评课本身的意义,可能班主任、任课教师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拿成绩来作各种比较,讲评试卷时老师也会有心无心的责怪和批评学生。所以很多学生都很在乎考试的成绩,一旦考不好,讲评试卷时就垂头丧气、无心听讲,在这种气氛中,试卷讲评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老师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讲评课,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千万不能过度看重分数的得失而忽略了讲评课的真正意义。

五、讲评试卷要注意拓展延伸

试卷讲评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对本次试卷的题目要“会”,更重要的是以后碰到相类似的题目的时候更要做“对”。高考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有时候仅仅是因为题目情境的变化,学生就可能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

篇11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2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三化学复习一般包括一轮、二轮两轮复习。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而言,传统的一轮复习主要以知识梳理和例题分析为主,注重单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学生成绩一般提升较快;二轮复习主要以知识应用、方法指导和习题训练为主,注重解题指导与训练,但复习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甚至原地踏步、成绩滑坡,师生都很苦恼,笔者戏称为“高原期反应”。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如何在教学中改进提高这是许多高三师生(特别是薄弱学生群体)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调查发现,一轮复习后,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应用基本没有困难,但对知识点间相互的联系、推演及相似、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迁移、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里折射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问题解决所需的知识逻辑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导致对所学知识的不能有效提取、迁移和应用。因此,二轮复习应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出发,强化对学科知识结构的再认识、再理解和逻辑架构,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与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相统一,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提取所需知识点并加以应用的能力。

在高三二轮复习过程中,笔者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自我架构学科单元知识逻辑结构教学”,逐步厘清重点知识结构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教学生在二模统考中一直遥遥领先同类学校。

二、理论依据

1. 知识结构化有利于学习记忆

认知心理学认为[1],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过程如图1所示[2]。

从图1可以看出,记忆包括“感觉登记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三个系统。其中,短时记忆的核心控制过程包括“复述、组块、编码和提取策略”等,最终形成反应输出,也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互转化的关键过程。

为了解决知识的存储与提取问题,认知心理学家一直将知识的结构化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提出了很多观点[2]。研究证明,若把所学的知识要素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使知识由繁杂变成简化概括,能使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和结构产生形象化的感觉和认识,有利于学习记忆。相反,若知识孤立地存储,相互间不能建立有效的联系,就会大大增加工作记忆的负担,势必给提取造成很大的困难[3]。

2. 知识逻辑架构是SOLO分类评价的高级目标

SOLO是指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理论最先由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等提出。该理论将学生学习的结果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不同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即: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等[4],其基本内涵用图2表示[5]。其中,前结构是指逻辑混乱,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单点结构是指只能联系单一事件进行概括;多点结构是指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是指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概括;拓展抽象结构是指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放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对照图2可知,对多数薄弱学生而言,经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后,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结果层次超过了前结构和单点结构,少数学生可以达到多点结构,很少有学生会达到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因此,二轮复习的重点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达到多点结构、关联结构甚至抽象拓展结构的学习层次。

因此,从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出发,梳理单元核心知识,把所学的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建立联系,从而架构具有知识逻辑结构顺序的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发展与衍生关系是实现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

3. 学生认知逻辑结构与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相互促进

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就学生而言,认知逻辑结构简言之就是学生头脑中对知识的直观反映,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泛指学科规律,包括学科思维规律和学科客观规律。两者在高三二轮复习中的关系及作用归纳如图3所示。

不难看出,高三化学复习的两大主要目标是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架构是二轮复习中达成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实施与案例

学科知识逻辑架构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之上的一种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单元知识结构,逐步构建知识逻辑层级(核心主干知识、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从而达到对知识内容的结构化存储、理解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知识逻辑架构的主体是学生,研究分析学科知识逻辑是基础,学生认知结构的提升是关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 实施原则――知识为基、认知为本

学科知识逻辑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认知逻辑为基础,遵从学科单元知识特点循序渐进进行。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言,教学中一般遵守“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的逻辑顺序,既符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序,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制法共同决定用途”。因此,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构化过程中,时刻遵守“学生认知顺序为本”的原则进行,遵守“先结构后性质、先元素后单质、先单质后化合物”这样由简入繁、步步深入的认知顺序,架起认知逻辑基础上的知识逻辑结构体系。下面就以元素化合物“氯”为例。

就氯气的物理性质而言,颜色(黄绿色)是它的特征之一,易液化又是它的物理特性之一,液化得到的物质称为“液氯”,仍属单质氯,工业上一般把氯气液化后通过钢瓶进行储存、运输和使用,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同时,正因为氯气在水中的可溶性(约1∶2)造就了它可以用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作用;而氯气溶于水得到的物质称为“氯水”,属混合物。学生在知识逻辑的架构过程中,不断地分析、思考并加以辨析该物质与“液氯”在成分、性质等的区别与联系。

氯水的组成和性质也是本单元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可以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进行总结完成表1,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对氯水成分和性质的认知结构,进而完善与“氯水”性质相关的知识逻辑结构,如氯水的酸性、漂白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等,最后学生完成氯单元知识结构(图4)。

2. 实施目标――分类合理、结构优化

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架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提取、迁移、推演等综合应用能力。为此,教学中要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分类,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如对化学实验单元而言,从化学实验的研究内容看,它主要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变化规律、制备等的方法和操作;从实验的目的来看,主要结合生活和生产需要分为分析实验、制备实验、性质实验及探究实验等。高中阶段主要学习物质的定性检验(离子检验、物质鉴别和物质的检出)、定量测定(气体法、重量法和滴定法)、典型物质的制备、物质性质探究等,这些内容相互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学生通过分析可知,实验从定性到定量,从性质探究到物质制备,对实验者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实验方法和条件的选择越来越深入。

从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基本实验操作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优化等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内容的认知提升,不断构建属于化学研究需要的实验知识逻辑结构体系,突出实验重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体如图5所示。

其中,物质的检验是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再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结构的细化(如图6),做到结构层层深入、内容不断具体,形成完整的知识逻辑结构体系。

3. 实施方法

(1)宏观视角、学科立意

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之上的宏观结构表现。教学中要从核心知识着眼,逐步深化拓展知识结构,把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内化、发展、表达,形成“主干清晰、枝干有序、结构丰满”的学科知识逻辑架构,构建具有清晰思维逻辑结构的学科逻辑“树”。其中,高中化学知识整体逻辑结构框架是最先需要架构的,这将对后续的架构教学起到总领和示范作用。首先从研究对象“物质”出发,揭示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再从研究的内容出发得到化学这一学科的内涵,即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最后不断对知识进行分类延伸得到如图7所示的知识逻辑结构。

(2)突出主干、有序发展

学生的认知结构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不断向前发展,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得到优化,在同伴的互助下不断完善,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整体理解单元知识的前提下,独立分析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寻找单元主干知识,建立单元知识的主干结构,再进一步拓展知识结构层级。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的二轮复习中,学生在构建图8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拓展,如图9所示。

(3)分析教材、问题引导

知识的架构离不开问题。在系列递进性问题的指引下,按步骤设计知识结构所必需的知识模块,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知识模块的习得过程。如,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中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的编写顺序、知识逻辑结构以及概念的阐述方式等,厘清单元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和概念间的上下位关系及其关联性。

通过分析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后不难发现,教材在内容主题的编写上相互联系,层层深入,这也恰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序相一致。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哪些性质具有周期性?为什么会产生周期律?如何用科学方法体现周期律?周期表如何体现周期律?周期律学习的意义何在?在系列递进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依次架构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内容、本质和规律及周期表,如图10所示。学生的认知逻辑与知识逻辑结构逐渐趋向统一。

(4)注重逻辑,厘清关系

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是“逻辑性”。在知识构建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先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按照自身认识顺序和知识逻辑发展顺序整理分类单元主干知识、知识的上下位关系、知识的包含关系、知识的衍生关系等,如在物质的量单元知识复习中,教学中可以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①物质的量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摩尔,再问摩尔是什么?学生往往会说摩尔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常常把“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与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两者混为一谈,把物质的量的单位与具体微粒个数混为一谈。说到底,学生对物质的量的作用、为什么引入物质的量不清楚。因此,教学中对该内容的知识与概念的逻辑关系的构建和梳理相当重要。②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从生产实践来看,宏观物质的质量是可控的,但具体到微观的化学反应而言,微粒间的反应实质是微粒之间按一定个数比例进行的。如何把宏观质量和微粒个数联系起来?这里就需要一座桥梁――物质的量。因此,物质的量的引入起初就是要解决质量与微粒个数间的换算。这里自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对相同的物质而言,质量与微粒个数成正比关系;二是对不同物质而言,微粒个数与质量有何关系?由此物质的量应运而生。③单位物质的量的微粒个数和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科学进行测定不同物质发现,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的微粒个数均相同,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个(NA),而单位物质的量的质量却不一定相同,但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相当,这就是摩尔质量。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学生不难得到几个概念的逻辑关系结构如下图11所示。

学生在上述概念逻辑架构完成后,进一步分析并建立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始终围绕“物质的量”这个核心“桥梁”,建立互为一体的网络关系图(图12),并用关系式和化学符号进行表征,即n====cV。网络图的构建也是知识逻辑结构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解决同级或不同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换应用。

四、结论与建议

在学生生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构建对高中化学概念与理论、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均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对学生有序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高效提取学科知识和应用的能力,促进学生钻研知识分类和概念的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的共同作用。教学中要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另一种是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越俎代庖或一讲到底,教学流于形式。

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反馈和综合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必要的教学调整。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构建能力与方法、课堂的参与度等都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课堂中需要做好异质分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性别等)、任务引领和问题引导,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坚持课后总结完善。同时适当精选一些应用性习题加以训练巩固,形成符合二轮复习阶段性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架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43

[2] 王祖浩等.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86

篇12

佛教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总结出很多收摄心神的法门,并把由调息而调心的实践和理论发扬至较高水平。调息在佛教中被称为“观呼吸法”,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比丘修习解脱法门的一种重要方法,北传佛教将它与不净观视为通向涅的“二甘露门”,在南传佛教中一般将观呼吸法与四界分别观当作比丘最初的修习内容。

天台宗的六妙法门(又名小止观)也是念安那般那的一种,天台智大师在《童蒙止观》(又名《小止观》)中详细论述了调整呼吸的方法。《安般守意经》讲“安名为入息,般名为出息”,通过控制数出入息以达“守意”的目的。《童蒙止观》认为“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可见“息”与“呼吸”是有区别的。从广义来讲,一呼一吸就是息;从狭义来看,能达到特定的呼吸要求才是息(如南怀瑾先生主张呼吸之间的停顿才是“息”)。这个特定的要求就是“调息绵绵、心息相依”。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守息,心则生定。所以要让息绵绵,调到这种绵绵致细的景象。调息“一者下着安心。二者宽放身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同无障。若细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初入定时调息方法。举要言之。不涩不滑是调息相也。”(《童蒙止观》)

健身气功要求动息相随、动缓息长,以逆腹式呼吸为主,注重鼻吸鼻呼,要求呼吸细匀深长、周身一气、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以气运形,所以健身气功练习要以“调息”为中枢来统一调身和调心。在健身气功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专门的“调息练习阶段”,以调息来摄心,以调息来正形。具体步骤可以借鉴智大师在《六妙法门》中把意念和呼吸紧密结合的六个步骤: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南怀瑾大师在《定慧初修》之《禅观研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第一,数。

数息为六妙门之第一步。所谓息,即是一呼一吸之间,叫一息,也叫一念。数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计算其次数。数息的目的在于去除妄想,因为凡夫一念之间具有八万四千烦恼,数息等于是打鱼拉网,慢慢收,心收拢之后,一到心无散乱时就不要数。不用数之后即须随息。数的过程呼吸对于风大的感受分别为风气息三个层次。开始时,呼吸粗,称之为风,静定后,呼吸较细,称之为气。再进一步,身心宁静,只有感觉自己内在呼吸,却听不到呼吸声音,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数了,即进入随。

第二,随。

进入随的情况如后世道家所说“心息相一”。心念与气息如同盐与面粉结合成一体。心念仿佛是探照灯,气息如飞机,飞机飞到哪里,探照灯就照到哪里。如庄子所说:“常人之息于喉,至人之息于踵。”此时心息相依,气息一吸即到足,产生轻快之感。

……

佛教、道教为了调身和引导入静,常常提出“观鼻”。《童蒙止观・调和》:“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在缘中,无分散意。”《太一金华宗旨・回光守中》:“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谓着念于鼻端也,亦非谓眼观鼻端而念又注中黄也。……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初不在鼻上,盖以太开眼,则视远而不见鼻矣。太闭眼,则眼合而不见鼻矣。太开失之于外走,易于散乱;太闭失之于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得中,恰好望见鼻端,故取以为准。”坡也说:“视鼻端之白,数其息之出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至于数百,则其心寂然,其身兀然。(见《道枢・卷三十五》)很明显,“观鼻”是一种入静的方法。也就是健身气功练习中常讲的“眼观鼻,鼻观心”,练习过程中的“目光内含”、“目视鼻尖”等具体要求。

健身气功将“调心”列为核心要素之一,在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必须要把“调什么?”、“如何调?”“有何用?”等问题明确和细化。

石鉴月老师将“瑜伽”和“健身气功”进行了各个方面的详细对比。瑜伽是佛教的源头之一,佛教去除了瑜伽的调身法,将瑜伽的调息法和调心法更加发扬光大。佛家将“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文殊般若经》)作为十六字心得,将“戒定慧”作为三学,落脚点都在一个“定”上。郭善儒老师在《健身气功入静的科学》的讲座中提到:我们练健身气功为了什么,就是学习在接受外部干扰的氛围中,驾驭“外部信息的干预”,使人体的“意识进行调控”能力得以提高。这就是我一再强调气功修炼的核心内容是训练人的“意识运用”的方法。提高“意识运用”的能力。我曾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之一是“意念是气功修炼的第一要素”,之二是“再意念是气功修炼的第一要素”。就是想表述我对气功修炼主旨的认识。

篇13

二、课程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乐趣,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课程设置。

本学期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每个学生至少完成1个课题研究,每周安排3个课时,本学期共58课时。

四、研究性课题:

采用教师提供选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提供的参考选题有:

序号课题名称指导老师

1广告与文化陆巧娣、张同江

施孝丹、袁莉娜

吴燕玉

2按揭贷款问题王斌、金立亚

顾海燕、吴芬

唐儒洁

3商业、交通选址与函数最值研究

4圆周率“π”的应用

5Developing an ad campaign周征、冯双松

徐小玲、徐德友

6Entering a new sport into the Olympics

7Designing a booklet

8潮汐现象吴业庭、陈利民

贾青

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0能量守恒和能源危机

11关于家庭使用太阳能的调查报告吴柯军、史可卫

12城镇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处理

13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尹建文、丁晓春

贾云波

14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16中国的和平发展

17当代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进程章杨、杜宁

18东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19国共合作问题探究

20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及特色

21气候与生物时常武、毛丽菊

史丽萍

22生活与环保

 

五、课程的实施

按照下列步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组建课题组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中期评估结题成果交流与展示成绩(学分)评定

根据上述步骤,本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进展为:

日期 课题研究实施内容进展情况检查人

3月13日-

3月19日组建课题组、选题,填好“过程用表一”(以班级为单位汇总课题组及选题情况)  

3月20日-

3月26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过程用表二  

3月27日-

4月2日开题论证与交流,填写过程用表三

   

4月3日-

4月23日研究方案的实施,填写过程用表四  

4月24日-

4月30日中期班级交流,填写过程用表五  

5月1日-

5月7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填写过程用表六  

5月8日-

5月14日形成研究成果,填写过程用表七  

5月15日-

5月21日成果交流与展示,填写过程用表八  

5月22日-

6月4日终期评价与反思,填写过程用表九  

注:填写的过程用表见“附表”

六、课题研究指导委员会:

组长:蒋卫山

副组长:尹建文

组员:陈京疆、庄常澄、陈利民、徐德友、丁晓春、陆巧娣、王斌、周征、吴柯军、时常武、章杨、沈建正、管泽峰、陶瑛。

 

 

附:《礼嘉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记载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