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备课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当前的新课改当中,很多教师的教案还遵循着“导入—讲授—作业—小结”的旧思路,还沿用着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模式。很多教师备课编写教案只是应付检查,将教案的编写视作备课的全部,要么是抄袭旧教案、他人教案,要么查找参考书、网络上的教学设计,简单地抄袭或者照搬照用,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备课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二、如何以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指导备课、教案的编写
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顺利、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倾向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新知识;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讲授者变成课程计划的设计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教学评价的监督者,教师不再是原来的执行课程,全程、主动、合作地进入到课程的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之中。在备课中,教师应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接受新课改的理念、了解课改前沿动态,不仅仅要备教学的内容,更多要着眼于教学氛围的营造、合作学习的创设、学习方法的引导,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新课改下的备课教案改革
(一)备课教案的基本要素
备课包括研读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练习内容及方式、备学生、备教法学法等。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强调德育为先、注重能力培养、创新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应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备教材是指把握教材的内容结构、优劣特点,了解教学任务,从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相结合。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清教材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合理制定课堂、课后练习的内容和方式,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备学生是指教师要对班集体的基本情况和学生个体的自然情况进行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比例、班风及主要舆论动向、学习习惯和基础、本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姓名、年龄、爱好、性格、兴趣、学习基础、智力特点、家庭教育环境等情况。此外,还要对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选择和预设。
(二)编写教案的原则
教师备课时要编写好教案,有以下几项原则必须遵循:第一是科学性原则。教案要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编写,遵循教材的内在规律,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还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第二是创新性原则。教师要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教育理论、别人的经验进行消化、吸收,根据个人教学体会,精心组织,制定教案。第三是差异性原则。每个教师的知识经验、个性特长、教学风格千差万别,面对教学这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时肯定也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编写教案也因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风格,结合地区的特点和时代特点,自我创造。第四是操作性原则。教师在写教案时,要注意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无论是详案还是简案,都要考虑到教学的灵活性。
(三)特色教案的编写
根据教学的灵活性和艺术性,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该鼓励教师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很多教师在课本上加以批注、灵活实用的“笔记式”记录、方便易行的电子教案、针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课件”式教案,都是特色教案的形式,不论怎么形式的教案,都要在体现教学设计的新颖独特的同时,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常规中教案检查如何适应新课改
在新课改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应注意外在形式与内在要求的结合,从查进度、查篇幅、查数量转向查教案的创新精神、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和操作性等,甚至可以鼓励教师从手写教案转向电子教案,让教师从疲于应付,走向自主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备课及教案的编写应摆脱旧习惯的桎梏,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学科知识体系及学科特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原有发展水平,选择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制定出新颖独特且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计划,用于指导教育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篇2
有人说:"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已显而易见。经过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各类中、高级技术人员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工厂或企事业单位中的佼佼者。也就说:"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有志者,事竟成!"那么,怎样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建什么样的职业学校?树什么样办学理念?已成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共同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已经把德育教育提升到一个很高的范畴,要求各级教育机构不予余力地贯彻和开展。教育部日前制定并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就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教材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的相关要求进行正确地剖析和阐述之外,适当的掺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心理健康、感恩意识、安全意识以及是非辨别能力等方面的"德育渗透"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这不仅能够体现教师个人广泛的知识领域,而且还能给学生正确的学习引导,可谓"一举两得"。怎样将"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表述出来?让学生在接受教学的同时又能体味社会的真实、生活的丰富和人生的意义;它又担负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就这一论点提出以下论证说明。
1.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辩证关系
由于现今的职业教育过程已由原本完整的三年教学期限逐渐缩短为两年,在这短短的两年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不仅要教授课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素养,还要进行必要的德育思想灌输,在整个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把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几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非常现实的问题,再加上学校管理出现漏洞、教师教学工作不够投入,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得过且过,终日混沌,长期处于等待分配工作的迷惘状态当中。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的学习状态呢?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抛弃他们的过去,按照同一标准严格要求、悉心教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行为引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同时在他们当中树立标兵,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由此看来,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德育素质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教会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教会他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常识和原则。同时,也可对症下药地进行一系列的"兴趣培养",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得到充实,投其所好,逐渐建立学习信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德育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怎样实现"德育渗透"在备课教案中的有机结合和充分体现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学会在制作教学教案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理念时刻地传输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美妙。要把"德育渗透"当成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来研究,渗透得要恰当、得体。如:《电工基础》中的",和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问题看似和德育教育无任何内在联系,但只要我们深深体会就会发觉这个知识点包含了以下的"德育渗透内容":分析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理有据;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具体阐述过程:把导体的长度比作《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要行走的"十万八千里"路程和途中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若只有"五万四千里"的路程,那么他们师徒四人所经历的磨难也就会减少一半左右。这不就正好印证了"导体的电阻大小和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吗?利用简单的生活实例将复杂生硬不易理解的抽象化问题变为易于接受和想象的一种变通技巧,同时也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即起到很好的调节教学气氛,也起到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两个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当然,这些"渗透"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解读本次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钻研教材,并且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这一点对于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初登讲台的新教师可能举步维艰、无从下笔。那么,可以采取多听课、多交流的方式来逐步加强和提高。所以就需要我们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多下功夫,虚心请教;做到课前认真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自我,将"德育渗透"在我们的备课教案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表达出来。"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将"德育渗透"升华为教育服务
德育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论哪种形式的教育,其本质的含义就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所进行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要把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中等技术人员)看作是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群体,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角度、理解学生的思想定位,做到教学面前人人平等。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重新定位,那么,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育具有服务意识;教师角色将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由信息源变成导航者,由过去的信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与协调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与界定,为教育的服务思想找到了方向,无论是指导者、导航者,还是协调者、参与者,都不应该是传统观念上的高高在上者,没有温和的询问与参与,没有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服务思想的支撑,是很难引起学生精神的共鸣的!其实教师在制作备课教案时设计的"德育渗透"就是一种思维和意识上的重新定位过程,将简单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讲述给学生,让他们明白、理解和接受,从中吸取对他们有用和有帮助的成分,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当然教师也可以以自身的切身经历教会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多角度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锻炼。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把每个学生当成一名"消费者"对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中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套餐式课程讲述(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空间)、新事物的接触和辨别能力培养、道德品行锻炼、安全意识强化、身心健康引导、就业质量跟踪、荣辱主义和感恩教育等,这些都是为充实枯燥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添加的必备业务技能。怎样将看似粗略的"德育渗透"升华为富有深刻含义的"教育服务"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达到和谐课堂的理想状态。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备课教案中设计和添加"德育渗透"势在必行,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可以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改善人们对职业教育较为偏激的社会认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生管理和注重教育服务是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应考虑到的根本问题,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数量上地增量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质量上地提高,不仅没有体现教育的真正含义而且还会造成诸多的社会负面影响,降低学校的美誉度,使我们今后的职业教育事业处于每况愈下的窘态之中。所以,当学生选择了职业学习以后,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特别是我们的任课教师)都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并把它提升到"教学服务"的高度来严格执行,为家庭和社会培育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刘维良,教师心理健康百问百答,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41-50
篇3
其次,新老互相启发, 充满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的对象是本校的同行,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备课方案,还应针对本学科特点阐述备课体会、教学心得及自己对教材、教案、讲稿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同时,还应列出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通过采取主题发言人主讲制度,高年资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备课制度,缩小教师在教学水平、能力上的差异,克服了对大纲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深度不一等不足。从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优势得到有力的释放,可从中获得启发,交流经验,并对自己的教案、讲稿、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反思并修改,从而获得提高。尤其,对青年教师的启发、帮助作用尤为突出。
篇4
“从教以来,我感到最厌恶、最痛恨、最无可奈何而不得已为之、灵魂为之受苦最多的,便是――造假材料。
这些假材料名目繁多,惊人之至,被冠以“教学常规”的美名,但实则是一些浪费教师们时间与精力、将老师们变得越来越愚蠢的不干不行、干了白干的任务。
……单是“备课本”,就非常压制人。首要的要求就是“项目齐全”、“字数充足”,但备课本上却有许多毫无必要的项目,有好多不必要的书写内容,并且无论教龄多么长,一本书教过多少年,一样的教案写过多少遍。每次都是从头再来。……”
读到这封信,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去年暑假,就因为此事遭遇了严重的创伤!原本于5年前就可以解决的职称问题,5年后依然是原地踏步。失望多多,伤痛多多。去年好不容易有了试试的机会,我耐心地等待着,终于在一个漫长的暑假即将结束时等来了通知――说是教学能力测试,必须带上一学年的教案,准备抽讲一节课。
我揣着激动的心情翻山涉水来到了县城,在焦急等待中走上讲台,酣畅淋漓的将我15年来的最佳水平献给几位掌握我们命运的专家评委。评委们没有刁难我,亦没有向我质疑。我怀揣着自信离开了“考场”……于是又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一个月之后的填报职称的时间,我满怀希望正地准备迎接喜讯时,学校的领导却给我传来了噩耗――我的技能测试没能过关!
晴天霹雳,领导们生疑,同事们不解,我,更不惑,为什么呢?教育局的办公人员说,他们也不知道,专家们只是报上了没有通过的名单……
15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的一线工作,潜心钻研,认真学习,积极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我先后担任中心校的语文教研组长、数学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先后被评为教学能手、乡里的教学骨干……如果这一切只代表过去,那我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除过教学以外所涉猎学习的书法、美术、文学等,也足够通过专业技能测试的呀!!!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罢了罢了,是不是真是我的错?!
要错,肯定就是因为教案写的简单了些,潦草了些……
写的那么整齐的教案真的有用吗?真的那么重要吗?恐怕我的痛苦和那位基层老师的信只有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才能读懂。
教案=备课?
教案简单些,字迹潦草些就否定这个老师的教学技能?就能说明这位老师备课不认真?现实中许多教育管理者们大多把教师的备课盯在了写教案上。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谁在备课本上项目填得全、字写得密、写的工整,谁就备课认真,谁就备得充分,谁就可以得高分。于是,在一些学校的教案检查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得分高的基本上是那些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或者喜欢拿现成的《教案》就抄的教师。而那些一本书教过多年,教材滥熟于心,不在抄抄写写上下功夫的教师的备课却不见得得高分。
事实上,对有些教案写得差的老师而言,不仅不存在课上得差的问题,而是这些老师的课是出奇的好。
国内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一年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讲学上课,他上课常让学生选上哪一课或者猜上哪一课,而他从来不带教案。以前只是听说,不曾亲见。可就在魏老师应邀来我市上课时,我们看到他只拿一本课本就和学生们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课。
何文浩是湖北的特级教师,他在高三的物理课上不拿教案上课,并且从来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而他带的班高考成绩非常优异。
赵谦详是全国十佳教师,他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成果轰动全国,他也是上课没有教案。年过50的他现在已从吉林设挖到了北京。
了解上述三位名师的人都知道,这些人的教案没有拿在手上,而是装在肚子里的,他们的课走到哪儿准备到哪儿。何文浩的头脑中有上千道各种类型的物理题目,每种题目都有若干种处理办法。魏书生无论去哪里讲学,日记就写到哪里,为学生准备的书籍资料就搜集到哪里。赵谦详即使旅行结婚也是习惯性的把随见随感写成诗歌文章,而这些最富有时代气息的诗文很快就变成了学生课堂上的阅读材料。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从直接关系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器械是备课,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等也是备课。从间接关系看,教师的读书学习、开会研讨、写论文随笔、参加社会实践、访名人、游山川等等也是备课。在语文界流行着一句著名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其与语文教师的备课联系起来,完全可以延伸出这样一句话: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教师应对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
而教案呢?只是为了上课所准备的案例。-二种文字案例而已,只是备课的一个部分。上课有多少变数且不说。它是无法等同备课的!
农村教师的周一至周五是没有上下班时间的,周日下午和学生一起到校,周五和学生一起放学有时候都是一种奢望,对我们来说没有八小时的工作日。我们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辛苦在什么地方?写那封信的老师的话道出了其中的某一方面。我多年来在基层从事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对于教师工作的辛苦,自身曾有过深刻的体验,也做过较广泛的调查研究。
教师的工作头绪不管有多么多,劳动量多么大,划分起来不外乎两类:
篇5
一、个人备课
曾经有位名师提出"教师终身都在备课"的观点,笔者非常赞成。作为教师,从开始任教的第一天开始,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凡一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知识、技能特别是与自己所教科目以及所负责的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都应该在我们的关注和视野之中.并且要有超前意识和预见性.我们要做有心人,我们要广泛阅历,我们要不断的积累,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使之更加宽厚,更加丰富.
我们最好能提前一个月开始有针对性的备课,提前两周开始集体备课,提前一周确定好教学方案,打印好学生用学案和练案.这样我们才能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修改、补充和完善.
个人备课的基本流程是:一、在深刻理解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研读课程标准,逐字逐句阅读和体会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二、深入钻研教材文本.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网络,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教师的备课主要从讲什么怎么讲转移到备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练什么怎么练上来,着力在导学上下功夫,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导学问题(预习题),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习惯、品质与能力的实际,搭设好学习的阶梯,通过自主学习,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充分的进步.三、精选几本教学辅导书,一般以三本为宜,作为备课的参考用书.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特别是名师)处理教材以及导学的方式和经验,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筛选.精心选编导学预习题和练习检测题.
备课中,教师弄懂弄通教材,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最为重要的大量的工作应该是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上做文章.重在思考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生积极性、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就是如何让学生充分主宰课堂、自主达成教学目标.
二、集体备课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首先要提高认识.集体备课以个体钻研为前提,以日常交流研讨为基础.一可以弥补个人钻研之不足,通过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吃深吃透教材内容,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艺术.二可以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的审视和推敲,对每一道预习和检测题进行选择和取舍.把握教学方案的整体性和科学性,统一备课组教学方案.三可以通过传帮带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节奏,缩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迅速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四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队伍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其次要加强管理.教学线必须要制定出集体备课工作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做到有主持人、有记录人、有检查人.集体备课工作制度的落实要作为备课组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备课组工作计划中要详细安排好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线要对各备课组工作的计划草案进行审定、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活动过程进行指导、落实总结进行评价.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最重要的是讲求实效.第一,要讲究集体备课的实效.各备课组在分配好各章节中心发言人的基础上,按计划所有备课组成员都必须超前备课,并不是只备定为中心发言人这一章节的教学方案,否则无法进行研讨.研讨时,备课组的每一个成员要畅所欲言,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要目标明确,要仔细考虑教学方案的每一个部分,更要紧贴课堂、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在学方案的前提下留有余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班级留有操作的弹性.中心发言人要主讲备课内容,说教学目标,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说教学流程,说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预习、完成预习题、讨论交流、板演展示、表演展示、完成检测题等).组内的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仔细琢磨,每位教师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共同修改教学方案.第二,要讲究课题研讨的实效.备课组研讨的课题,主要来自于课堂,我们要把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所想出的办法和采取的措施写成博客,提交到备课组会议上来讨论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要将那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长期困扰我们的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来研究讨论,以期尽快的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实践找到确实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要讲究听课和评课的实效.要加强备课组内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时,首先应由上课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构思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在掌握知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围绕三维目标加以落实.备课组内的其他老师要畅所欲言,一分为二地开展评析,既要总结经验,更要改进不足.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点,更是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扎实与否的试金石,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与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面对我校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抓好集体备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
三、教学方案的设计
篇6
其一,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探究学生成长需要,认真备课,认真撰写教案,从而整体把握教材因素,实现教学预设的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属于自己的教学流程一一展示,并实现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结合。
其二,教师不能够专注于备课,因此撰写的教案也大多是照抄所得,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却完全没有考虑预先的设计如何,而是只就教学的知识点逐一突破,教学延伸则是信马由缰,没有目的性。
其三,教师能够专注于教案的撰写完成,却不是个人备课所得,因此,教案精彩也好,不足也好,都是属于别人的,而教师在执行教案的过程中便失去了自我,只是按照预设亦步亦趋,课堂上自然缺失了教师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投入。
其四,教师备课与写教案分而从之,很多优秀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包括教案在内的常规检查,所以他们写好的教案一概不用,有用的反而是脑中留存的经验以及概括性地设计的几个教学问题。
其五,教师备课与写教案都统一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统一于自己的自作主张,达到这一境界的教师,备课、写教案包括与各种检查评估之间已不再矛盾,该写处则写,不该写时不写,一切以教学需要、学生成长所需为出发点,亦为归宿。
这是来自教师所持有的备课、写教案时的一般心态和做法,其中,即便回到教师的需要上来看,许多教师也是认可教案必须要写下来,因为这是上课的基本依据。为什么到了管理的层面上,反而找不到既让教师专注于备课,又能让教师不致于陷入为应对检查而抄写教案的桎梏呢?评估也好、验收也好,其出发点是“以教定评”还是“以评定评”呢?理论上我们是认可并坚持“以教定评”的。然而,“以评定评”却往往是制定评价标准的与实施评价方案的根本出发点,因为作为管理者的一方总有一个担心:评不到的地方没有人做;还有一个假设:平等对待才显现公平。
果真如此吗?当评价事无巨细时,被评者也只能是应付了。比如关于备课与教案应呈现的项目问题,我们常常设立这样一些检查项目: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分析、教法选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基于这些环节,如果教师必须将其规规矩矩写下来,那么,教师上课之余的时间可能大部分被备课、写教案占据,可是在评价中去掉哪一个好呢?权衡再三,无法去掉,因为去掉某一项意味着备课不考虑这一项,显然不行,于是就无奈地选择了全面,无奈地认可了:即便假一点,至少在理论上、在导向上没有问题。再者,平等对待才是公平的吗?显然,平等与公平之间是不对等的,公平是正义的第一原则,甚至被看作是第一德性,而平等则不是,因为公平是致力于每一个人得益的,而仅仅是平等却显然带来了更多的不公,使很多人牺牲个体需要而根本无法得到。所以,公平为“善”,而平等并不直接为“善”。
回到教师备课与写教案上,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所能做的,让其来预设和学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才是真正的备课管理。可是,哪一个评价方案上明确写着“自己决定”呢?即便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再熟悉、教师对自己再熟知、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再熟练,然而,在日复一日被动应付教学常规的过程中,教师原有的颖悟、灵性,甚至自知都消逝了。
或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前,关于备课改革的研究也呈燎原之势,其中的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活页备课、同课异构、旧案新改等备课方式,都取得了一些形式上的突破。特别是在互助共享、资源交流等方面产生了很多有益的成果。然而,备课与写教案之间的矛盾却始终得不到一个学理上的论证和调整。
比如,某地所大力推行的电子备课制度中,面对某一教学内容,几十甚至上百的现成教案在网络上点击一下即可获得,而教师要做的则是选择其中对自己最有效的教案,下载之后修改一下,便可变成自己的教案,即可使用。如此试行一年之后,许多教师却反应自己脱离了电脑,面对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时,根本设计不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而且,也不愿意再从整体上来看待并构思一节课,教师已习惯了在构建好的整体框架中加入自己的点滴灵感和智慧。如此一来,备非备,写非写,教学设计已不再具有设计功能了。
那么,备课与写教案是否真的成了教学常规管理之痛,是,但不尽然,备课过程的实用性缺失也是教师之痛、学生之痛,乃至是教育之痛。
篇7
课 型
新授课
拟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第 1 课时 总第 1 课时
主备教师
王芳
教学目标
家庭、学校、社会安全
教学重难点
家庭、学校、社会安全
教学准备
一次备课
一、导入:开学了,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
二、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作为小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在楼道内做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 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三、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课题名称
2、家居安全教育
课 型
新授课
拟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
第 2 课时 总第 2 课时
主备教师
王芳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一些日常生活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一些日常生活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一次备课
一、 谈话引入
二、日常安全知多少?
1、用电安全
2、安全使用煤气
三、发生火灾怎么办?
篇8
“刚才我们研究了亚洲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来研究亚洲的地形”。学生找到亚洲的地形图(地图册P4),然后我播放刘欢的《好汉歌》,创设情境。
当刘欢那高亢激昂的“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唱响时,我问道“大河向东流,说明了我们东亚中国的地势什么特点呢?”
“西高东低”,学生很整齐地答道。
“这首歌曲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刘欢在中国也是童叟皆知啊。听说他马上要去印度办一场个人演唱会,他就可以高歌一曲大河……”我虚构了一个情境,并特地放慢速度,让学生接下去。
“向东流啊”,学生兴奋地唱道。我微笑地看着他们。
看到我“不怀好意”地笑,学生觉得其中有诈,迅速查看南亚的地形图。
“不对”,有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南亚的河流自北向南流”。
“那他怎么唱呢?”我顺势问道。
“大河向南流啊。哈哈……”大家都笑了。
“那他去北亚办个人演唱会呢?”我顺势引导学生读图回答。
“大河向北流啊”,全体唱罢大笑。在学生唱的同时,我画好了各区域的河流流向。
“大家看看亚洲河流流向有何特点?”
“放射状”,通过地图,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
“那我们通过河流,猜想整个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中间高,四周低”,学生看图后回答道。
“那是什么呢?”
“盆地。”学生急切地回答道。
我抿嘴一笑,学生此时感觉到有些不对劲,突然醒悟过来,“又上当了!”学生失落中不乏兴奋的感觉。
“像个倒扣的脸盆”。学生终于正确回答出来了。
“那我们翻开亚洲的地形图,看看我们关于亚洲地势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读图,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请大家回忆一下,陆地地形有哪些?”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
“那亚洲缺少哪种地形?”这个问题设置了陷阱,按照常规思维,学生在找亚洲所没有的地形。
“盆地。”有人回答。
“不对,亚洲有盆地,四川盆地”,另外有人立即反驳。
“丘陵。”有人又有“新”发现。
……
“所有地形都有。”学生终于发现受骗上当了,哈哈大笑起来。
“呵呵,大家终于明白了。那么你们看看非洲和欧洲的地形,它们和亚洲地形有什么区别?”
“非洲主要是高原,欧洲主要是平原地形,亚洲都有”,学生回答道。
“那说明亚洲的地形单一呢还是复杂多样?”
“复杂多样。”
“那我们来总结一下,亚洲的地形的分布情况。”
“高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部,平原分布在四周,地形复杂多样”,学生总结道。
通过对地形分布的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验证刚才对亚洲地势的猜想和对河流流向的认识。
下课铃响了,我又播放起“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学生们在热烈奔放的音乐声中收起了课本,期待着下节地理课的到来……
二、“错误陷阱”,需要精心设计
高中的地理理论性比初中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比如在高中地理农业的特点的教学中,过去一般是直接告诉学生具有两个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但在新课改的思路指导下,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教学,而是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结论。下面就是关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片段:
……
“大家要看到大面积的甜菜播种,应该去哪儿?”
“北方”,学生回答道。
“如果看大面积的荔枝园呢?”
“南方地区”。
“我们在小学学习过《晏子使楚》,文中提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那我们通过对以上三种农作物的分布,可以归纳出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呢?”
“地域性”。
“刚才所举的例子,是什么因素导致农业的生产具有地域性呢?”我引导学生思考。
“自然因素”。
“那还有别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地域分布吗?请举出实例!”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纷纷议论起来,最后有同学举起了手。
“我发现城市附近多有塑料大棚种植蔬菜。”
“商品性蔬菜种植在城市附近,这又说明了农业地域性受什么影响的呢?”
“市场和经济”。
“对,农业的地域性还受到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我肯定道。
“在我国以‘以粮为纲’的年代,国家强调宜粮地区必须种植粮食,但是现在却提倡调整农业结构,对农业的地域性也存在着影响,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因素会影响到农业的地域性呢?”
“国家政策”,学生答道。
“那我们刚才提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农业的地域性呢?”
“自然因素、国家政策和经济技术因素等”,学生总结道。
“芜湖能够种植水稻、油菜吗?”我又抛出了问题,引导他们思考。
“可以”。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设置了一个“陷阱”。
“考虑开学后会比较忙,刚过完年,我就特地去郊区看了看,”郊区真得很美,金黄的油菜花遍布田野,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在那一块块金黄的稻田里,农民正在辛勤地收割,有些金黄的稻穗遗忘在稻田里。暮色里,远山围在人们的身边。农家的孩子们在地里拾着稻穗,有时起身看山,有时低头沉思……”学生沉浸在我描绘的农村美景中。
“不对,你说的不是事实。”突然有学生反驳道。
“难道芜湖不能种植油菜和水稻吗?”我故作诧异地问道。
“芜湖确实可以种植油菜和水稻,但是这个季节你看到油菜花和成熟的稻穗不可能,现在不是时候。”该生理论道,其他同学也突然发现我在说谎,恍然大悟。我此刻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们议论,指出我的“错误”。
“既然芜湖能够种植油菜和水稻,而此时又看不到,说明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呢?”
“季节性”。
“那我有个问题,我们春节吃到了新鲜的辣椒,而夏天才是辣椒的丰收季节,这又如何解释呢?”有个学生问道。
“非常不错的问题,值得思考。”我向那位同学竖起了大拇指,“谁帮这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故意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究。
这下好了,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议论开来,有的说农业生产有季节性,有的说没有季节性,煞是热闹。
“由于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不再具有季节性了”,有个学生起来发言。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使是反季节蔬菜,那也是通过大棚温室、控制棚内的温度、改变光照等等,模仿的还是蔬菜生长的季节气候。所以我认为农业生产还是具有季节性。”
“非常不错”,我赞许道,“即使是反季节蔬菜,我们也是要建立符合蔬菜生长的小气候环境,所以我们说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
我又问:“芜湖去年可以种水稻,今年可以种,那明年还可以种吗?”
“可以。”学生整体回答道。
“那又说明了农业的什么特点呢?”
篇9
一、“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真正内涵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教案以及学案。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其内涵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
所谓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为主要对象的教学准备方案,只要编写好教案,教师只需在课堂上依次落实就可以。其实质是教师在课前对于真实课堂的虚拟排演。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对课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想,因此能有效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情况的出现;但是不少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完全照抄、照搬教案,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而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学案,又称导学案,是指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特意编写的自主学习方案。其宗旨在于让学生以“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着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发展。
虽然教案备课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学案备学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了不能随意抛弃两者中的任意一方,而必须在有效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结构。
二、实施“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表现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实现师生双方平等互动、有效交流、真正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教师要想更好地落实“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先进教学理念,必须格外重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入与交互整合,如此方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相辅相成。
⒈发挥“导学案”备学的积极力量
“导学案”,“导”是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有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预习与探究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形式,最终完成导学案上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与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如在编写司马迁《鸿门宴》这篇课文的导学案中,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等知识点之外,更将几个问题有效融入了其中:
(1)在你看来,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的基本素质?还是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不屑于视刘邦为敌人?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如果你是项羽,你心目中处理刘邦最理想的方式是什么?请大胆发挥想象,为历史故事编写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
之后,我便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并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如此一来,既真正尊重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进行了显著的培养与锻炼,真正发挥了“学案备学”的积极力量。
2.尽量避免“教案备课”的弊端,最大限度上发挥其优势作用
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相反,更应要求教师牢牢掌握自主学习活动的大致方向及最终任务。而这,显然离不开教师的“教案备课”。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想实现“教案备课”与“学案备学”的有效结合,除了要尽量避免“教案备课”存在的明显缺陷之外,更要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力量与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从中体会与收获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受与无限乐趣。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为我个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关于学案备学与教案备课交互整合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能为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灵活运用“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些许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最大限度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3.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突出重点的写法。
2.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蓝天碧海、绿树红花都是文学家赞美的对象。其中,莲花更是以其“清水出芙蓉”的独特风姿为历代文人盛赞不衰,把它当做高洁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二、解题
题目中的“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那么“说”呢?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熟读课文
1.请大家小声读课文一遍,要求是读准字音、句子。
2.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在读准字音方面还有没有问题。
3.范读课文,听听自己的节奏有没有把握的不准确的地方。
4.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尽量读出节奏感。
5.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同桌两个同学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不会解释的词语加点,不会翻译的句子划横线,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加三角符号。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解决。
3.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4.齐读课文。
五、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质?借莲花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后归纳: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莲花有如此高洁的品格,难怪作者喜爱莲花,赞美莲花。把莲花比作是花中的“君子”。
请一位同学把这些句子读一遍,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大家齐读这段话,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其实,我们已经不难发现,在作者的笔下,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花,而是君子的象征。那么作者借莲花抒发什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归纳:
作者借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赞美君子的高尚情操,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对莲花的描写,看似句句写花,实则句句写人。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只可惜,这样的君子太少了,所以作者忍不住发出感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要提到“菊”和“牡丹”?
学生讨论
明确归纳:
衬托:菊——正衬,牡丹——反衬,目的是为了衬托莲的美好形象和高尚品质。
找出与“菊”和“牡丹”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作者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呢?
“隐逸者”“富贵者”
作者又用它们比喻什么人呢?
“隐士”“富贵者”(追名逐利的人)
(1)为什么用比喻隐士呢?
和陶渊明有关。
学生谈对陶渊明的了解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品格高洁,又“独爱菊”,所以作者用比喻隐士。
傲霜怒放,和莲花的高尚品格相似,所以用它来正面衬托莲花,陶渊明坚持高洁的品格,和作者是一样,所以作者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自己。
只是爱的人太少,也就是真正的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逸者太少了,所以作者说“陶后鲜有闻”,表示了惋惜之情。
(2)唐代的达官贵人酷爱牡丹,所以用牡丹比喻富贵者,唐代人喜欢牡丹到了什么程度呢?看了下面的诗句就知道了。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所以作者才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世人为什么喜爱牡丹?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
世人喜爱象征富贵的牡丹,实际上是富贵,名利的追求,作者对这种世风是厌恶的,鄙弃的。这与作者的高洁品格是截然相反的,所以作者用的来反衬自己。
(3)作者实际上是借三种花写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同时表明自己的追求:
一种是像陶渊明那样,厌恶世俗的污浊,但他选择消极避世;
一种是大多数人那样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一种是作者坚持的:身处污浊的环境中而能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格。
六、小结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追求,同时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莲:君子(予)
借物喻意
托物言志 正 衬 反 衬
菊:隐士(陶渊明) 牡丹:富贵者(世人)
七、教学反思
从上完课到现在,一直在思索。那就先从一开始的构思谈起吧: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文章注释又非常详细,个人认为理解难度不大,除了个别词句没有注释外,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充分遵循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设计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语文教学就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设置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力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而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于是让读书贯穿整堂课。从一开始的快速浏览,扫清读音障碍,到最后的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间穿插齐读、指名朗读、老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让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儿。
篇11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br>
“在过去的300年里,我们取得了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的10年我们仍然能够成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想要未来的成功,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必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为,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企业无法选择亦无法逃避。”
“2007年,是阿克苏诺贝尔充满改变的一年,业务实力的增强给我们更多的压力和动力,2008年4月我们在全球推出新的logo标识和口号,今天提交明日答案(Tomorrow’s Answers Today),新形象意味着阿克苏诺贝尔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态度,应对未来的挑战!创造明天的成功!”
“在过去的300年里,我们取得了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的10年我们仍然能够成功。”2008年9月25日,阿克苏诺贝尔可持续发展部全球总监André Veneman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这是公司董事会近年来深刻意识到的问题。
是否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都能够认同这一观点呢?或许,这些公司一直坚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此次André Veneman访问中国,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对阿克苏诺贝尔在中国的供应商工厂进行考察。记者的采访就围绕着阿克苏诺贝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展开。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André Veneman告诉记者,阿克苏诺贝尔已经认识到,公司未来的成功需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这是企业没有办法选择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为什么可持续发展重要?André Veneman 说关键在于“社会和环境发生变化的趋势已经重塑了企业未来竞争的领域和态势”。当今,全球都在讨论可持续发展,政府、一些组织和大型的公司纷纷开展关于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和预测,对于化工行业的领先者阿克苏诺贝尔,也在时刻的思索着这些问题。
André Veneman指出,新兴市场发展将带来人口的增长,进而是需求的增加,试想,第二个10亿富有的人产生的速度将会大大快于世界首个10亿富有的人产生的速度,目前全球有65亿人口,而2050年,将达到90亿人口,而金砖四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即将迅速产生大批中产阶级。就化工行业而言,目前世界80%的涂料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新兴国家的发展必然带来新的需求。
而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将外溢而影响到全球人民,所以这个世界的每一分子都将对全球的环境负责,都将要为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做出贡献。
除了上述两方面,人类还面临着第三个挑战――自然资源的匮乏将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重大瓶颈。那么可持续发展,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必须减少消耗,减少对资源的索取呢?
阿克苏诺贝尔认为,我们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不应是遏制需求,缩减消耗,新兴市场的发展必将有新的需求产生,世界经济一定会增长,GDP也要增长,而我们要做的是,负责任地利用资源,对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留下的足迹我们更要负起责任。
基于对全球趋势的分析,可持续发展对阿克苏诺贝尔意味着什么呢?André Veneman告诉记者,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帮助阿克苏诺贝尔未来更加成功,“我们要在未来继续成功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也是意味着我们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努力,而我们坚信,坚持可持续发展,必将为我们的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今天提交明日答案”走在行业、世界之先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企业也必定会有不同关注点。阿克苏诺贝尔是一家化工公司,或许在10年前,化工行业还是一个声名狼藉的行业,与高污染和高消耗相连,作为一家拥有很长历史的化工公司,阿克苏诺贝尔一直致力于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行业的转变而寻求解决方案。
2007年,是阿克苏诺贝尔充满改变的一年,包括完成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的收购等一系列新的变化,使阿克苏诺贝尔的业务实力增强,专业优势更加显著,但全球环境和公司的新情况也同时带来更多的压力,André Veneman兴奋地表示,“你们看到我们公司新的logo标识和口号,你们认为如何呢?”
2008年4月,阿克苏诺贝尔在全球推出新的logo标识和口号,今天提交明日答案(Tomorrow’s Answers Today),这是一个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形象,它代表了一种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态度,阿克苏诺贝尔要主动出击,寻找到应对未来挑战的答案,这是一家行业的领导者肩负的责任。
André Veneman向记者介绍,他们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到业务原则中,面对过去一年能源资源的价格上涨,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需要更高能效、更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产品,需要加大对可替代能源的使用。
阿克苏诺贝尔的应对就是,生产具有生态效益的产品,“即通过我们的创新和研发,我们要用更少材料,制造出更多的产品。我们要找到最佳的产品和流程,节省能源、资源,减轻我们对环境留下的足迹。同时,我们还继续遵守一些商业原则,继续强化我们的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管理,追求零工伤零事故,加强公司的风险和声誉形象管理。不进行腐败贿赂行为,支持公平贸易(fair trade),不使用童工,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关注我们的社区,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支持社区发展。对政府、股东、客户、员工等负责,积极向利益相关方汇报自身的行动。”
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于运营的所有环节
在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要了解当今世界资源稀缺、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增长面临瓶颈等一系列的挑战,公司也将化工行业和公司对这些问题的应对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贯彻给每一名员工,每一名员工都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在产品、流程、销售等各个方面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André Veneman介绍说,例如在做任何一个投资决定的时候,在市场调研人员做最初的调查、研究的时候,就要将可持续发展问题考虑进去,任何一个新的项目,它的能源使用是多少,碳排放足迹怎么样,董事会在对每一个投资作决定的时候,都会使用一个经济效益分析工具,充分考虑这一投资项目对各利益相关方所产生的影响。
“2006年底,公司计划在中国宁波投资建设一个多元化工生产基地,最终董事会的决定是,这个基地的建设单单仿照挪威的做法是不够的,即便我们在挪威的工厂已经非常棒,那么我们的目标是,宁波基地将要在设计和建造之初就要考虑更加的节能、环保和高效,要具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供应商也是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方,André Veneman告诉记者,阿克苏诺贝尔非常重视和供应商的关系,为了确保供应商的行为,公司与他们签订业务原则保证书,同时还要经常访问供应商,他此次访问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在中国的一些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
“这是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André Veneman还向记者透露,仅仅进行实地考察是公司几年前的做法,目前公司针对一些关键的供应商,也就是在今天以及未来 3-5年中还愿意并且可能与公司合作的那些供应商,阿克苏诺贝尔将制定计划,帮助这些公司提高他们的环保、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表现,将帮助他们也更加具有社会责任。
客户最终将从阿克苏诺贝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受益。例如阿克苏诺贝尔旗下的国际油漆有限公司在2007年推出具革命性、含氟聚合物专利不沾污涂料Intersleek®900,不仅具有更优秀的环保表现,而且它对于航速的贡献,将直接产生6-7%节油的效果,由此也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球的碳排放中4%是来源于航运业的。同时,减少坞修次数、喷砂和维修成本以及更少的用量都为客户带来相应的成本节约。
“虽然这一款产品的价格稍高,但是却能使客户在实际应用中减少成本,因此,我们的客户也广泛接受这款产品。而海洋环境和航运业的声誉将得到改善。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为我们带来的活生生的业绩实例,因此做企业社会责任是可以看得见经济效益的。”
可持续发展新任命折射公司战略
André Veneman告诉记者,医学专业出身的他在1999年1月加入阿克苏诺贝尔之后,被任命为企业健康事务部总监,2003年10月,他又被任命为企业社会责任/健康安全与环境部总监。
2008年,公司又将此部门更名可持续发展部,表明了公司的一种态度,那就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与公司新logo和口号等一系列的行动是相一致的。
André Veneman说,可持续发展部随着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地位越来越重要。在阿克苏诺贝尔,作为公司的20个部门总监之一,作为在公司的管理董事会中12个不同职能的总监之一,可持续发展部总监将向公司的CEO直接汇报。
篇12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案教学应结合语文科实际,着眼于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教师对学情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学案”教学应运而生。语文“学案”是一种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为一体的辅助学习方案。语文“学案”的实施与运用对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有现实而远大的意义。。笔者发现,小学语文“学案”教学,在课堂中对学生学力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本文分为五大部分。首先解释有关学案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现状;分析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之现状,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方法研究。本论文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即学案与做中学理论,学案与建构主义理论,学案与元认知理论,学案与最近发展区理论,学案与教学最优化理论。
一、“学案”导学的内涵
“学案”是指在授课前一句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发挥过程,精心设计的一种以学定教、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位一体的学习活动方案。它的本质是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案,启动学生的自学,扩大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形式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新机制。
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构建
“学案”导学主要落实在教学过程前和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教师备学案―分发学案―学生做学案―回收学案―批改学案―课上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迁移应用
教师根据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资料课前备好学案,然后分发至学生,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高效预习,学生预习后的学案教师进行批改,批改后课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批改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点拨。
第二种:教师备学案提炼问题(学生自学提炼问题)分发学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对比归纳获得结论拓展迁移
背包种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进行,教师备学案,学生也提炼问题,课上教师将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且将自己提炼的问题与教师的学案进行对比获得最优结论。
第三种:学生自学师生共备明确重点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迁移应
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与教师共同备学案,明确学习重点并且在课上依据学案进行交流探究,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
三、“学案”如何编制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二)编写方法
1、确定目标,立足实效
编写高质量的学案是学案导学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案的编制要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师在编制学案时时,必须立足参考书和教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质疑、答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案才是学案导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尽管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班共同发展。
2、抓住问题,立足创新
“学案”设计的重要抓手是立足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获取新知。所以学案要以连贯而又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整理归纳。同时学案的设计还应该有相应的练习以达到检测与评估的目的。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成功的开端。
3、合理布局、立足实际
“学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陶行知曾经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善问、巧问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技能之一。教师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要立学生的实际,明确哪些是学生能够领会的,哪些是必须引导的,这样就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浪费时间式教学,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难点。
三、实施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关于学案导学的反思
(一)、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学案将课程的重点难点主要问题全部提前展示给学生,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主动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备学案的同时及时抓住课堂上生成的有益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运用良好的教育机制引导启发学生,增加课堂的灵活性。
(二)、“学案”与练习的矛盾。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一站式”的教学方式明显减少,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断增多。实施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种想法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过分的依赖学案,过分依赖反而会成为教学的掣肘。因为学案的强大功能有些时候会把“学案”导学课上成“学案”练习课”。而此时学生获得的只是解题技巧。显然这不是学案导学的最终目的。那这就需要在设计学案时,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高效而又针对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非答题技巧。
(三)、“学案”与教学个性的矛盾。学案是个性化的教学工具。不能毫无个性的一刀切,这样就会扼杀教师教学的独特个性与学生的学习特性。所以在运用学案的时候要突出学案辅助教学的共性同时也要注意体现班级的个性和教师的教学个性。
语文学案教学目前具有很强的尝试性,尝试的结果也证明是值得的。学案的教学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学案导学会创造中国教育的另一个辉煌。
篇13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好几年了,在改革开始的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以新的课堂理念上课,我们展示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就是不同级别的优质课、精品展示课。注重课堂教学的以人为本,可以说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对与上课密切相关的教案、学案我们关注得不够,因此,我们把有效备课放在了最关键的地位,这对我们的教学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学案”代替传统的教案,在备课的环节就要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1)传统“教案”的反思。传统“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教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案普遍存在“五个忽视点”。①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案成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②忽视了学生的多元智能,把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塑造成单一智能的人,教案成了教师塑造学生智能的“模具”。③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不同性格的学生转化成同一性格的人,教案成了规范学生行为的“尺度”;④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视为没有灵魂的机器人,教案成了教师限制学生思想的“遥控器”;⑤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把学生培养成脱离生活的“书呆子”,教案成了教师隔绝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屏障”。使“把一切知识都交给学生”成了一句空话,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成了一句空话。
(2)“学案”的理论。学案有别于教案,它顺应了新课标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学案”是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示自己的优势,因材施教,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因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设计真正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案,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学案”的构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历史与社会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十分密切,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学生的特色,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性格与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案。如我在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辽阔的疆域》一课时,我采用学生喜爱的央视品牌节目“幸运52”的形式,以竞赛的形式设计学案,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两个问题。A:为什么当乌苏里江的渔民早上八点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江里打鱼时,帕米尔高原的战士却顶着繁星在守卫祖国的边疆?B:为什么一月的海南瓜果飘香而哈尔滨却冰天雪地?结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表现十分活跃,把一堂枯燥的介绍疆域情况的课演绎得十分生动。所以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要对学生调查,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让教师编制出更贴近学生的学案,课后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信息。每一节课结束之后,我都找课代表或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比如在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不断变化的角色》时,学生就反馈这课内容很简单,教师不用花那么多时间来训练社会角色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反馈信息我都及时认真处理,这可使教师在编制下一个学案时避免同样的错误。③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现在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时间十分紧张,如果单凭个人的力量,每节课的学案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对教师的压力太大。所以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先由主备人拿出自己设计的学案,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修改、补充,再由主备人集中大家的意见修改学案,然后印发给大家,这样既节省了大家的精力,也使学案的设计更加合理。
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在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效率的现在,我们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把学生作为发展的、独特的、完整的个体来对待,我们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