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艺术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导入课堂教学
儿童心理学认为,引发小学生好奇心的“兴奋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遇到了但不能解决的问题、听到了但不能解释的事物、见到了但对之知之甚少的东西。下面以计算机病毒这节课为例,说明如何从生活中的例子导入课堂学习。
一上课,教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老师生病了,反应的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头痛,请学生给老师诊断。
学生:老师感冒了!
师:感冒是怎样引起的?
学生:流感病毒传染。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人感染了流感病毒会发烧、咳嗽,出现各种各样不好的反应,这个时候,就要去医院请医生帮忙。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的电脑是不是也会感染病毒呢?电脑感染了病毒以后是什么样的?会发烧、咳嗽吗?谁来给电脑看病呢?
在这个例子中,我选择了生活化的话题导入病毒,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紧接着提出研究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尽管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但不用担心学生心不在焉,因为生动的导入已经提起了学生的兴致。由此可见,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为学生密切接触的生活常识,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科整合,凸显信息技术课程优势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了学科整合的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可以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为我所用同时服务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笔者现在使用的西安交大版《信息技术》课本中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互联网的基本操作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由此信息技术教师可经常与其他学科老师沟通,将学生的预习查找资料的环节放置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完成。
三、运用类比,使讲授深入浅出
类比作为人们所熟知的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尽管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同时,教育学当中提到,儿童记得最牢固的知识就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鉴于此,笔者认为,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意义的东西类比计算机当中的概念来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融合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规律
篇2
第三六单元 1-10认识和加减法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通过复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通过复习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五单元 分类
1.通过复习能掌握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掌握“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篇3
第三六单元 1-10认识和加减法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通过复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通过复习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五单元 分类
1.通过复习能掌握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掌握“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篇4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
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大纲》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3."元、角、分"的复习。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复习。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分就可以了。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看钟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习惯不同,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6."统计"的复习。
复习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习一遍。
7.复习的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
8复习的难点:时分、人民币的认识。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
五、总复习课时:
第一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补充课本第99页第7题)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加减法(课本第98页第1、2、3、4、5、6题,补充。)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时、分的认识(课本第99页8题,100页9题,补充。)
篇5
自奥苏贝尔首次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概念以来,“有意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和丰富,但有意义学习产生的两个先决条件一直没变:一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观念的相应知识;二是学习者应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持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并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化是小学数学有意义学习的一种基本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导入,帮助学生明确数学生活背景
让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心向,需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产生的背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采取生活化情境导入:老师想利用周日的时间去南通狼山游玩,想邀请两位同学一起参加。能被老师邀请的一个条件就是帮老师买一些饮料,饮料的品种和价格请看电子白板所示(纯净水2元一瓶、可乐5元一瓶、雪碧3元一瓶),帮老师购买饮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三个人的饮料品种和数量要一样,二是每个人不少于两个品种。在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还要算出不同的方案花了多少钱。生1:“纯净水和可乐各买三瓶,花去了2×3+5×3=21(元)。”生2:“也可以这样计算,(2+5)×3=21元。”生3:“还可以买三种饮料,比如纯净水、可乐和雪碧三种品种各买3份,花去2×3+5×3+3×3=30(元)。”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基本上能自觉地应用乘法分配律来探究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了。最后引导学生探究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在其他知识点你还见类似的情形吗?能举出其他例子来说明吗?”就这样,恰当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精心设计数学生活情境,能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及其价值,从而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二、生活化素材渗透,帮助学生激活数学生活经验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尽管教材中也有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图出现,但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将生活化素材引入课堂之中,通过素材的渗透,让生活融入课堂之中。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因此,生活化素材融入课堂之中,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已有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衔接与沟通,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的价格不断提升,人民币“分”已经很少用到,为此,我在教学中淡化“分”的认知,而突出了“元”的认知,特别是增加了二十元券、伍十元券、一百元券的认知;在“小数认识”中,增加了电表、水表的读数,使学生了解家庭生活开销的情况;在“时间认识”一节中,增加了电子表、闹钟、秒表、手机时间格式设置等,使学生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合理安排、支配作息时间。
三、生活化活动实践,帮助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掌握运用该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篇6
二、提供平台,强化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改进和健全信息技术学习的评价和奖励机制,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提升自我
篇7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是:window98、文字处理、网络基础知识等。
其中第一课是window98基础知识;第二课至第十课是wordXX的简单操作(包括中文输入、修改错误、美化文本、简单排版、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第十一课至第十四课学习网络知识,使用网络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功能及简单操作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已经学会用window98的简单操作,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文明上网的习惯。
2.教学要切合小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语言要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敢用、想用、会用、善用电脑。
篇8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了,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
(1)提前完成预习,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接受之前,应完成提前预习,除了完成旧课程的复习外,每天晚上都应预习第二天的知识,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听讲,从而有高层次的收获。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
(2)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3)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可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篇9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应用型的跨学科的技术,这就首先需要教学过程必须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学生掌握具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其次,将未来工作内容和现今的学习内容结合,主要是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内容应为今后工作的实际服务,以更好地增加课程实用性。所以,针对社会的新要求,我们提出了以下具体的改革方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崇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和专业实践教学紧密相结合,充分合理地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中,有效整合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以“行动研究”为主,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丰富实践经验,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专业实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于一身的特点,能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的教学,如果用语言讲清楚电动机是如何转动起来的,非常困难,学生不易明白。如果把其原理制成课件来说明,学生既有兴趣,也容易理解了。又如,在讲授《液压转动系统》一课时,教师可放弃以前那种在黑板上画图说明的方法,借助PPT、视频等形式,将整个转动系统的组成元件及工作原理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融合视觉和听觉积极参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
其次,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加快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专业技能的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对课堂教学重新定位,确立起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战略。注重将具体的社会需求和未来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引进到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培养,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刻的体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第三,要将虚拟教学和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强化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加强自身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合理地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来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树立中职学校师生的良好形象。
篇10
前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高效、综合等特点,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能量,帮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破常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与创新意识。本篇文章从信息技术的优化入手,罗列出四条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想法与优势。
一、 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小学生素来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心中的一大难题。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声音、动画等形式,为小学生呈现出一个多彩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并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设定,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故事、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拓展学生眼界,吸引学生注意力,努力培养学生听课习惯。
比如,在讲述正方形周长的问题上,教师运用多媒体等设备展示正方形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分发特意制作的三厘米正方形卡片,引导小学生进行数边边活动,并围绕四个边长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得出正确结果,在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学生集中到课堂之上,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有一道连接的桥梁,那就是数学模型。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根据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是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融合,综合运用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并把问题就此解决。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演示图,使小学生可以进一步抓住学习要点,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图形便于自身理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在确保小学生听课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通过画图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中,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具的展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通过色彩实物与线条透视图的展示,提高小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小学数学课堂是活跃小学生思维的重要课堂,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与掌控学生思维发展方向,从而激发出智慧的火花。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难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在提升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比如,在长方形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图片,长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箱子、长方形的玻璃等,在成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更多的长方形事物,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四、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已然成为教育部门的改革之重,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堂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例如,在课堂中教学在为学生讲述圆的特性的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设备向学生展示自行车车轮,并提出轮子如果是方形的假设,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奇思妙想,要求学生列举出为什么车轮不能是方形的原因,并自己予以佐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论述,进行总结,并予以认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结束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保障,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并使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的推进,及时更改教学方法,在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减少学生作业负担,科学传授知识。本篇文章讲述现代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确保课堂质量前提下,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近年来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习新的知识。
当然这里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可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成的成品。
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能够反映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包括“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结合多媒体课件,可充分利用“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保证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每个班我都会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篇12
二、加强有效管理,追求共同进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最佳的听课时间是开课后的5 到20 分钟,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良好掌握,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从而保证教师在最佳时段内能完成课程的主要内容,解决核心问题,然后在课后通过习题练习、学生间的自主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1.熟悉学生情况,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要了解全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基础以及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教师课程大纲的准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教授不同的知识。比如一些男孩子,不要只看他们调皮的一面,他们除了对电脑游戏沉迷,对计算机技术还是很有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教授一些例如PPT自定义动画技术、动态网页技术等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学生团结起来,会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教师,教师也可以从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获得学生更多的信赖与支持。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使课堂有秩序而不失活泼,需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时,可以适时的运用演示、讲授的方法;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如今的教学理念,如果仍然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课程,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了,所以运用分组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竞争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它巧妙地利用了青少年好胜的特点,更将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带入到学习的大军中。 转贴于
三、加强过程研究,提供学习支撑
1.要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应该将课程内容的难度简化,运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开发学生动手机会和能力,只有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才会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学生打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讲解一下打字的应用程序,包含哪些内容等,然后告诉学生打字的重要性,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就让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想练习什么就练习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打字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用口头描述方法更深入学生内心。
在进行Excel 的教学时,知识点繁复杂乱,这种情况下用死板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勉强学会方法,记忆力不深刻,也不会对Excel这门技术感兴趣。此时可以讲述一个空调销售的故事,再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利用Excel 处理了一组空调销售数据,同时显示出增长率与对比结果。这样的实例解析让学生印象极为深刻,也就被其中的Excel 功能吸引,从而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设计一项任务,比如用word 制作科普小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先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吸引学生,然后再向学生讲解Word 用法,最后布置一个任务,由学生自由命题,做一个科普小报。这样,整个课堂都会是学生热闹的讨论声,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尝到了乐趣。
2.益智游戏的合理利用
许多教师都反映,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是因为可以玩一些小游戏,对此,一些教师的做法是将游戏删除。游戏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不能玩,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而且有一些益智型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大脑的开发,帮助学生熟悉键盘的运用、练习指法。比如,单一的打字练习很枯燥无味,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打字游戏,这样不仅学生练习了指法还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了乐趣。
篇13
近几年来,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试图尝试一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减轻少年儿童的学习压力,力求让广大少年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全面、准确、快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以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死板、木讷的教学氛围,改善小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小学数学童话系统与模式应运而生。
毫不夸张地说,该模式刚刚被应用到小学教学实践中,便迅速受到了低年级小学生与教师的亲睐,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对于改善课堂氛围、转变传统数学的教育理念、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作用显著,这也是童话教育系统研发者的初衷。
二、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的特色
众做周知,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利用影像、画册、软件、游戏等方式充分满足孩子好奇、天真、好动的需求,最大限度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并且增强了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孩子们通过互相合作的模式学习数学,使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初步形成,不仅仅数学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对于正确引导孩子的人生观也具有积极意义。真正解决了孩子不爱主动学习这一老大难问题。
该教育系统包括两大板块,其一是:“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其二是“小学数学童话教育模式”。动画片、卡通教程、卡通软件被纳入小学数学童话教育前者当中。后者主要体现的是卡通教育模式,实施起来简单易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让孩子们融入到卡通故事中去,加之家长和教师的耐心讲解和引导,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小学数学多年来进行了数次课程改革,包括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的引导式教学等等,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数学本身属于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具有先天的劣势,并不像小学语文或者思想品德学科那样较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讲,也比较难把握孩子的兴趣点,因此,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无疑是革命性的,其充分发扬了素质教育的精髓,使用趣味性较强的道具和软件牢牢吸引住孩子们,可以说这套系统完全是根据小学低年级这个年龄段精心设计的一套系统与模式,对于学生启蒙教育的卓越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的应用辅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其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的。
四、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指引教学风向标
通过上面的介绍,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极有可能掀起一场童话教学的风潮,因为此法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数学的教学,更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并且随着研发人员对儿童心理的不断深入探究,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必将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未来的童话教育系统将更加符合小学低年级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只有将该系统模式全面推广并且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有希望,孩子的学习效率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是课程教学手段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教师与家长也不会再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问题苦恼,要知道孩子在娱乐中学习,掌握知识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所以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的应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指引了方向,为学生的启蒙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对小学教育的改革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五、小学数学教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的实践成果
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应用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的实践结果来看,事实表明,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瞬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八成以上的孩子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能够牢固掌握以往小学教学当中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掌握的一年级数学的基本内容,而且记忆的牢固程度、孩子的灵活运用能力较以往也得到了加强,通过对孩子们的考核发现,在数学教学童话教育系统的影响之下,孩子拓展思维的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说这套系统与模式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六、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的前景
该系统与模式集成了动画片、动画图册、游戏软件等诸多备受孩子们喜爱的因素,操作也十分简单、符合新课标的发展方向,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意义,同时也填补了国际上把该法应用到数学教育中的空白,可谓前景一片大好,而且,随着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更深入的开发,该教学方法必将是小学教学的大势所趋,也必将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先行者,这对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建设、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
七、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的教学环节
当教师将这套教育模式引用到课堂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条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案对于教学效果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应仔细研读并掌握该系统软件,首先,教师应引导孩子进入教学情境,让孩子们观看喜欢的教学动画片,里面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所以孩子们会很快融入到情境中去,接下来教师就应该适时的对孩子进行问答,主要的问题以卡通片里面出现过且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为主,接下来就是教师的讲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刚才卡通片里面的人物和内容,不要死板、单纯讲述数学知识,回归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接下来可以利用童话系统的软件与游戏让孩子们巩固学过的知识,通过课堂的交流互动使学过的数学知识在脑海里加深、巩固。
总 结:通过对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与模式的探讨,相信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已经对这种教育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坚信,坚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唯一出路,而小学数学童话教育系统正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最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