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实训报关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训报关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实训报关总结

篇1

按时完成社保年审、年检工作,在年审过程中实现顺利通过,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操作,现对社会保险网络申报、年审流程、社保法律条文及西安市高新社保局各类社保业务流程,从门外汉逐步掌握、熟悉待遇报销、养老转移等操作流程及规范。

及时办理公积金的增减变动、转移、员工公积金支取等相关手续。

为全体员工办理团体意外伤害险,及时做好新增人员的参保、离职人员的变更、出险后的报案、理赔资料准备等工作,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有效降低公司管理风险。

二、招聘、公司内部竞聘、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方面:

在人员招聘方面,通过加强内部、外部招聘渠道建设,全方位及多渠道整合内外资源,最大化的拓展人才资源渠道,同时加强个人在人力资源招聘方法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积累招聘面试经验,使促公司招聘工作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加强对应聘人员工作能力的把控确保公司新聘员工的质量。2014年全年共计招聘入职员工 86人、离职25人,最大化的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人力需要。

在干部选拔方面,完成了中层、班长竞聘及考察工作,选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劲、有经验的优秀干部、班长上岗。这次竞聘动员充分,组织得力,给广大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公司发现人才,储备了人才。对新聘中层的考察中,着重考察了各中层的岗位职责履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此项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公司日后干部选聘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员工入职管理方面,规范入职流程、完善人员内部档案资料,强制入职体检,使员工入职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教育培训工作

2014年培训工作主要坚持公司育人理念,培养公司复合型人才为己任,重点提高公司人员整体职业化素质及职业情操,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能力,为工作开展注入活力。2014年培训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 积极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提高入职人员对公司文化规章制度了解,融入公司集体及团队生活。

(2)开展公司操作层技术培训、新“ERP”系统操作培训、交通事故预防、处理培训、销售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激发员工掌握新知识、新思想,合理应用知识及针对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规范试用期员工转正管理工作。2014年施行员工转正面谈制,实现了对员工试用期工作能力的有效评估,也对我个人开展人力资源工作起到了良好作用。

四、劳动合同方面

配合内控部起草了劳动合同,所有条款都仔细推敲,避免漏洞,并经律师的严格审查,与员工签订了全员劳动合同430余份,即维护了员工的利益,也保护了企业的利益,达到双赢。

五、印信管理方面

严格执行公司用印制度,把好公司用印关,杜绝公章滥用、不规范使用等现象,确保印信使用管理。全年未出现用印违规现象。

六、工会方面

在工会方面,组织了3·12扶贫村植树活动;关心职工生活,慰问生病员工,为有红白喜事的员工送去慰问金等;关爱员工身体健康,全年组织了两次员工健康体检;关注员工子女教育,为不满14岁的员工子女发放六一儿童节书卡;积极组织参加集团羽毛球比赛及举办的“第九届拔河比赛”,并在拔河比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体现了新达公司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档案管理

篇2

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人们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这就催生了报关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也对报关从业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正确查找货物对应商品编码的技能。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海关征税及海关统计的基础,归类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通关与放行。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有200多所,但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会开设《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一方面是教学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专业教师紧缺,尤其是内陆高校的综合实训条件更显单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笔者本着“以信息化教学为桥梁,师生互动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整合行业企业经常使用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为内陆相关院校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二、《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商品知识匮乏

《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共分为21类97章,囊括了进出口贸易中成千上万的商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其本身知识面较窄,很难准确把握商品的基本特性,进而无法找到正确的商品编码。尤其是对于编码手册中的化工类、纺织类、机电类等商品,学生背景知识匮乏,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待归类商品的具体特征,这就给查找商品编码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实物商品时,学生的知识缺陷显得更加明显,往往无法准确识别商品,更不可能给出正确的商品编码。这些问题都对学生参加报关水平测试和技能竞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进出口商品归类工作实操性极强,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都没有在一线从事归类工作的经验,并且很多任课教师也不是科班出身,他们大多来自于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任课教师在商品知识的储备方面和归类规则的运用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实训条件有限,教学效果欠佳

根据实训条件可以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训条件较好的沿海院校,该类院校一般都设有商品归类实训室,提供实物商品供教学使用。但此类院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实训商品种类有限,像大多数机电类商品就很难见到,因此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一类就是实训条件较差的内陆院校,该类院校主要依靠PPT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虽然极少数学校购置了相关的归类软件,但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实物归类的现场气氛,学习兴趣较低,遇到具体问题经常束手无策。

三、《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笔者在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商品归类基础》的课程教学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载体,利用“全关通”、“归类通”和“2016年最新海关HS编码查询系统”等教学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同时布置与具体业务对接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搜集资料,用PPT形式呈现任务完成情况,以达到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能够熟练运用归类方法进行商品归类的目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以伞类商品归类为例):

(一)教学导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即第12类第65章的相关内容,解答上节课程布置的作业。其次,要求学生利用“归类通”网站,了解第66章在商品编码查询系统中所处位置及特点。再次,要求学生利用“全关通”网站,学习本章章注的相关规定,并向学生强调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指导学生利用“全关通”网站学习第66章的品目结构。

(二)案例教学

利用PPT课件讲解具体的商品编码案例(案例一般来源于报关水平测试真题),通过讲解图片信息、商品特性、归类依据和商品编码等案例要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归类习惯。最后利用“2016年最新海关HS编码查询系统”查找与案例商品相关的申报实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对现实工作中面对的待归类商品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任务训练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限时PPT作业(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制作内容必须与本章商品相关),学生需要搜集相关图片,介绍商品特性,写出归类依据,最终给出商品编码,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和Office办公软件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四)总结评价

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点评,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和强调,并且要求部分学生现场给出自己的理由,通过互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纠错过程的印象。最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商品归类基础实训报告册》,并对本堂课的实训项目进行总结。

四、结束语

《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践类课程,相关院校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笔者针对内陆院校的具体情况,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归类方法。对于内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使其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使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1)报关职业岗位与学习知识分析。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出报关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对比传统教学内容各章节,总结各项目对应的职业技能,为教学实践培养提供指导,见表1。

(2)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模式。报关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匹配如表2所示。项目化教学来源于工作实践、典型的职业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工作过程导向的《报关实务》项目化教学主要问题

(1)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习动力、自主性也不足。90后、00后主张个性和自由,沉迷于网络和手机,课堂上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这打破了过去高中灌输式教育的惯性,学生短时间将难以适应。在这对老师实施项目化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2)课程内容抽象。课程教学内容抽象,法律条文枯燥无味。报关员教材虽然更改了报关水平测试教材,但内容依然抽象难度大,学生难以理解。

(3)课程项目化开发难度大。专业教师是课程开发主力军,由于其自身在企业(行业)工作阅历和经验不足,以前课堂教学的限制,无法完全模拟出企业实际工作状况。课程开发过程本身难度大,且把课程内容全部设计成项目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得职业院校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遇到困难和质疑。

(4)缺少激励机制。推行项目化教改有需要大量时间去钻研,缺少适当激励机制,喊口号要老师推行项目化教学,往往使教师难以为继,仅凭奉献精神,工作难以做到细致。

(5)教学实训条件不足。报关是实践性非常强,而一些通用的报关实训软件在教学上并不能完全模拟报关实训,导致学生学习难以理解,有些内容也难以口述出来,加上教师在企业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导致课堂教学与实践有一定差距。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内容

报关实务课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有兴趣,学以致用”的课程改革宗旨贯穿始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报关活动的实际环节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将教、学、做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我校报关实务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如下:

(1)开发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报关业务实际操作流程,把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分为几个工作领域,在每个工作领域中开发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每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都配有真实业务背景材料,任务化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训练学生报关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职业品质、职业意识、职业责任感。

(2)创建报关业务仿真场景型实训室。根据报关实务课程的具体情况,建成了报关业务仿真场景型实训室。报关业务仿真场景型实训室包括二个区域:办公区和通关区。办公区备有电脑和办公设备,学生在办公区内完成单据的准备、报关单的填写及录机工作。通关区完全按照海关的通关业务大厅设计,设有审单、征税、查验、放行、保税管理等业务窗口。通过模拟通关软件系统,学生在实训室可以完成仿真的报关业务操作,掌握报关实际操作技能。

(3)突出岗位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按照职业定位,岗位标准与专业标准对接确立的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国报关仿真训室模拟报关流程,突出报关单填制、报关软件操作、商品编码查找、报关业务流程,掌握报关职业岗位基本技能。

(4)改革考核方式,体现能力本位。对学生考核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实践操作型”考核模式,把报关实务课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制作成题库,由学生抽签选择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操作,老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考核成绩,充分体现能力本位要求。考核一个方面是过程评价,分为资讯搜集、做计划、做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另一方面是综合评价,对学生接受岗位职业任务要求而设置的综合训练项目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和素质,为毕业生上手快创造条件。

篇4

重视报关人才培养,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非常重视专业技能单设实训即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通用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

一、职业专业技能培训

1、专业技能课程训练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如:报关实务、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如: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专业英语等。

2、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应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让学生了解报关和货运企业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工作流程,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目前开出的专业技能单设实训项目有:货运操作实训、报关实训、报检实训、进出口模拟实训。

二.加强社会实践能力

1、假期社会实践

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通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们的了解了社会、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

2、毕业实习实践

毕业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企业里进行的。学生们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实习。为将来真正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独自完成毕业论文

在收集资料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出毕业论文或总结并进行答辩。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并能综合起来实际应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

为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教学的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重视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及专业教学软件。至今为止,绝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并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方面改革传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革新。

1、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其中课内实践课主要是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又分为专业技能课程训练和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2、以应用为目的,对基础理论进行了处理。

高职教育中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理论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把<<会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数学>>由职业基础课改为限定选修课。并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的上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革,使之更适合高职学生。

3、加强实践教学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教师在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概况

在教学中,为了让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信息量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效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积极进行现代教学手段改革,采用了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体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端正学生学风,学校制订了学生奖励条件、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利用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建立优良的学风。

1、完善的学生激励政策

每个学期开学时候,对上学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表现突出同学进行表彰,并且按时以奖学金的形式放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奖励,以激励全校学生努力学习,争创先进。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专业用学分制的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风建设卓有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全体动员,在各班级落实。通过不断努力,学生精神风貌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1、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学风建设,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时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学院相继修改了《学生手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

2、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重要作用

强调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学风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学生考勤制度

通过严格学生上课考勤制度与强化晚自修出勤考核、管理制度,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广大同学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引导,开展各种学风建设活动

对新进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参观先进行业先进技术,举行讲座如现代物流知识讲座,国际货运行业知识讲座,等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拓宽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增强同学们的专业兴趣,推进学风建设。

篇5

一、职业专业技能培训

1、专业技能课程训练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如:报关实务、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如: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专业英语等。

2、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应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让学生了解报关和货运企业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工作流程,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目前开出的专业技能单设实训项目有:货运操作实训、报关实训、报检实训、进出口模拟实训。

二.加强社会实践能力

1、假期社会实践

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通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们的了解了社会、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

2、毕业实习实践

毕业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企业里进行的。学生们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实习。为将来真正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独自完成毕业论文

在收集资料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出毕业论文或总结并进行答辩。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并能综合起来实际应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

为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教学的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重视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及专业教学软件。至今为止,绝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并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方面改革传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革新。

1、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其中课内实践课主要是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又分为专业技能课程训练和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2、以应用为目的,对基础理论进行了处理。

高职教育中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理论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把<<会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数学>>由职业基础课改为限定选修课。并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的上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革,使之更适合高职学生。

3、加强实践教学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教师在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概况

在教学中,为了让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信息量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效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积极进行现代教学手段改革,采用了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体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端正学生学风,学校制订了学生奖励条件、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利用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建立优良的学风。

1、完善的学生激励政策

每个学期开学时候,对上学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表现突出同学进行表彰,并且按时以奖学金的形式放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奖励,以激励全校学生努力学习,争创先进。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专业用学分制的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风建设卓有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全体动员,在各班级落实。通过不断努力,学生精神风貌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1、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学风建设,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时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学院相继修改了《学生手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

2、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重要作用

强调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学风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学生考勤制度

通过严格学生上课考勤制度与强化晚自修出勤考核、管理制度,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广大同学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引导,开展各种学风建设活动

对新进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参观先进行业先进技术,举行讲座如现代物流知识讲座,国际货运行业知识讲座,等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拓宽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增强同学们的专业兴趣,推进学风建设。

篇6

    重视报关人才培养,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非常重视专业技能单设实训即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通用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 

    一、职业专业技能培训 

    1、专业技能课程训练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如:报关实务、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如: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专业英语等。

    2、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应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让学生了解报关和货运企业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工作流程,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目前开出的专业技能单设实训项目有:货运操作实训、报关实训、报检实训、进出口模拟实训。 

    二.加强社会实践能力 

    1、假期社会实践 

    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通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们的了解了社会、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 

    2、毕业实习实践 

    毕业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企业里进行的。学生们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实习。为将来真正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独自完成毕业论文 

    在收集资料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出毕业论文或总结并进行答辩。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并能综合起来实际应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 

    为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教学的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重视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及专业教学软件。至今为止,绝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并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方面改革传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革新。 

    1、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其中课内实践课主要是专业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实训又分为专业技能课程训练和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2、以应用为目的,对基础理论进行了处理。 

    高职教育中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理论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把<<会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数学>>由职业基础课改为限定选修课。并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的上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革,使之更适合高职学生。 

    3、加强实践教学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教师在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 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概况

    在教学中, 为了让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信息量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效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积极进行现代教学手段改革,采用了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体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端正学生学风,学校制订了学生奖励条件、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利用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建立优良的学风。

    1、完善的学生激励政策

    每个学期开学时候,对上学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表现突出同学进行表彰,并且按时以奖学金的形式放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奖励,以激励全校学生努力学习,争创先进。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专业用学分制的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风建设卓有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全体动员,在各班级落实。通过不断努力,学生精神风貌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1、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学风建设,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时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学院相继修改了《学生手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

    2、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重要作用

    强调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学风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学生考勤制度

    通过严格学生上课考勤制度与强化晚自修出勤考核、管理制度,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广大同学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引导,开展各种学风建设活动

    对新进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参观先进行业先进技术,举行讲座如现代物流知识讲座,国际货运行业知识讲座,等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拓宽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增强同学们的专业兴趣,推进学风建设。

篇7

作为职教先驱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我国存在已久,也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成熟学制,和三年制高职一起构成了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定位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它们都以经济建设与社会需求为导向,重点开设充分体现适用、实用、现代、复合等特征的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下称报关专业)就是这一现象的集中体现。由于招生和就业形势均比较好,绝大多数三年制高职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五年制高职报关专业的比较优势。

一、高职专业设置应体现比较优势战略

专业设置是高职校专业发展战略模式的重要内容。专业设置和调整要符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制的比较优势。专业设置的比较优势战略应立足行业的岗位要求,依据人才培养的规律、层次及其自身的办学优势要素,选择设置适合本校办学特色的专业。是否能够培养具备较强就业竞争力的人才,在不考虑学校的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条件下,学制或者说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制具有极大的依赖性。五年一贯高职学制的优势目前已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普遍的看法是可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相对较长的学制更有利于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利于安排实践技能训练环节。正因为如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定位在一些特殊行业的相关专业,注意设置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年龄小、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反复训练、培养时间较长、复合性教学内容较多的专业”。而报关专业的特点非常符合这一描述。

二、报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及两种学制对比

1.培养目标分析。报关及国际货运是货物进出动和国际物流链中的的必经环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法规的实施密切相关,报关与货运业务有着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毕业生作为代表进出口单位办理报关、货运业务的专门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向海关申报货物并办理进出境海关手续以及国际货运行业的流程操作。其中包括报关、报检、生产、运输、仓储、银行、保险、商务、外汇等多重环节,其职业岗位应该是报关员(师)、报检员、国际货运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及外贸跟单员。根据行业《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规定,我们不难总结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见表1)

表1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方案比较。要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要有经过认真研究和科学构建适应发展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支撑。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报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涉及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十多门,在满足国家对公共基础课程学时要求的前提下,从笔者近20年的报关专业教学实践看,要使得培养方案系统、完整并达到期待效果,理论教学学时长度应该不少于2500学时。另外要达到“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比例占50%左右”的要求,实训课程应该在2000学时以上。

表2 三年制/五年制高职报关专业课时对比

三年制高职理论总学时只有2800左右,无法满足报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见表2)。为了开满这些课程,普遍的做法就是降低课程的教学时间(包括实训),而寄希望于学生的课后自学。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挤占了本用于个性发展的空间,不能统筹培养全过程,不能科学处理德智体美诸方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不能兼顾课程间的相互衔接、确定合理的时间比例从而形成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一些骨干专业课,如果不保证充足的课时就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比如《报关实务》,涉及报关与海关管理、对外贸易管制、各种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税费征收、报关单填制等等知识,内容复杂、全面、细致并直接运用于实际工作,72学时是远远不够的。《海关商品归类》是报关专业较难的课程,涉及进出口商品21类税则税目共计8194个,从教学实践看要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至少160学时。五年制高职总课时可以达到5000学时,不但克服了以上三年制的弊端,而且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带来可能。三年制高职的培养模式一般是2.5+0.5,即2.5年的公共课、专业课及校内实训,最后一学期(0.5)是毕业实习(实际上是直接工作了)。其缺陷是理论课程压缩,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训课时不够,操作技能不熟练,教学与社会需求缺乏真正有效衔接。我们经过15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步形成了报关专业凸显岗位人才培养特点的“四段四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见表3),即对五年学制总体设计为(3.5+0.5+0.5+0.5)模式,四个阶段层层推进、逐步提高,推行课课衔接、理实衔接、能力衔接、校企衔接的理念,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间的完全对接,并最终完成培养“适用、实用、能用”人才的目标。

表3 南通商贸“四段四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

篇8

高职物流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是适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运输、客户服务、信息处理相关岗位、国际货运与报关报检相关岗位、工商业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基础辅助管理岗位的需要。物流实训室的功能往往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技能来设计,各高职院校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功能有较高的一致性,以笔者所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针对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已建成的物流实训室具备下列功能和特点。

(一)仿真设计的功能区和设施设备可模拟真实企业环境

目前实训室主要分为库房区、超市区和办公区,其中库房区又细分为进货区、保管区、拣货区、出货区、越库区等区域;超市区细分为卖场区和结账区;办公区可根据情况划分为客服部、业务部、结算部等职能部门。实训室库房配备多种形式货架,包括托盘高层货架、电子标签拣选重力式货架、轻型层架,拥有叉车、地牛、托盘、条码打印和扫描设备等。这些功能区和设备与实际物流作业环境相似,可组织学生模拟真实岗位实操货物出入库、在库管理、商务洽谈等业务环节,为将来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二)配套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体现信息化时代的物流作业流程

与模拟库房配套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企业研发的此类软件功能具有较高同质性,主要模块和功能包括:1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物流运作资源、运输路网、客户、供应商等基础信息的维护和管理。2 订单管理子系统:实现客户发来的物流运作指令的录入、查询、跟踪等功能。3 仓储管理子系统:实现库房、货品、库存等仓储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出入库、加工、移库、盘点等作业的管理以及账务信息的管理。4 运输与配送管理子系统:实现运输与配送作业的单据管理、调度管理和场站作业管理等功能,实现接单、调度、取货、集货、发运、中转、到达、派送、签收、返单、结算等一系列业务流程。5.商务结算管理子系统:实现仓储、运输、快运、配送环节的费率设置、费用结算和应收应付帐单管理等功能。

这些信息系统真实反应了第三方物流的客户管理、费用管理、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务结算等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通过组织实训,有助于学生掌握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本质,达到信息时代物流相关岗位的要求。

(三)其他专业软件支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

1 外贸业务实训平台软件和国际物流模拟业务软件:实现对进出口业务及其货物国际物流业务的模拟实操训练,包括进出易磋商、合同签订、信用证开立、单据制作、托运订舱、报检报关、货物做柜集港、货款结算、货物到港提货、核销退税等一系列业务。

2 商业企业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模拟超市的人员、货品、供应商、会员以及采购、库存、销售等业务的管理,帮助学生掌握商业企业物流环节和流程。

3 ERP软件:实现对制造企业物料采购与管理、生产、销售、库存等业务的管理,帮助学生掌握工业企业物流环节和流程。

4 物流管理推演软件:实现对牛鞭效应、风险分担、路径优化等理论的验证计算。

二、实训室物流实践教学内容

利用实训室软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内容可设计为作业技能训练和管理理论验证两大类,其实践教学形式分别表现为实训和实验。

(一)实训项目

实训主要用来强化训练,以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中的“技能”目标,另外辅助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良好学习工作态度的培养。可设计以下单项实训项目:

1 物流企业资源(设备、人员、车辆、路由)规划。2 物流服务(仓储、运输)计费方式和标准设置。3 库房分区与储位规划。4 仓储货品分类管理规划。5 订单处理。6 条码技术认识及条码编制和识读训练。7 入库理货、堆码、叉车作业。8 库内检查和盘点作业。9 拣货区补货作业。10 出库拣选、备货作业。11 仓储账务处理。12 运输调度作业。13 运输场站作业。14 运输签单和异常处理。15 物流费用结算。16 进出易磋商与价格预算。17 进出口合同签订与信用证操作。18 出口托运订舱作业。19 出口货物做柜集港作业。20.进出口报检报关作业。21 进口换单提货作业。22 国际货运费用结算操作。23 工商企业采购与销售业务操作。24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编制。

(二)实验项目

实验主要用来验证培养目标中的较难理解的“知识”,尤其是一些管理原理。可设计如下项目:

1.仓储资源(设备、人员)合理配比实验。2.手工、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方式在仓储作业中作业效率对比实验。3.不同拣选方式效率对比实验。4.供应链牛鞭效应验证实验。5.合并库存风险分担理论验证实验。6.共同配送模式研究与路线优化实验。7.货品库存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

三、实训室物流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

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是十分灵活的,除利用实训室之外,还可以在一般教室、校外实训基地以多种形式进行。而在实训室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为了某个技能点或知识点教学的需要进行的单项课内实训和实验;二是在各门课程外单独开设的集中实训课程。

(一)课内实训和实验

本文第二部分所设计的实训和实验项目一般均可在课内组织。此类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是专业核心课程,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包括物流概论、仓储与库存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等课程。对于高职物流专业而言,核心课程应是课程改革的领头课程,课程的教授与实践教学的组织是密切一致的,教学改革往往要求采用任务驱动,设计学习任务,针对课程对应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可以将实训和实验项目转化为学习任务,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辅以教师指导和讲评,从而达到对技能和知识的深入掌握。当然对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项目,除学习任务外还应提供反复训练的机会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二)集中实训

由于物流业务流程在实际中是连续发生的,课内单项训练有利于各个击破的学习但不利于形成对作业流程的整体认知和对岗位分工协作的理解,因而集中实训项目的设计十分有必要。具体项目如下:

1 第三方物流业务综合实训

(1)搭建公司:学生分组模拟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构建企业基础信息。(2)招标投标:制定销售计划,研究某企业招标需求,参与投标。(3)签订合同:模拟物流公司与招标企业确定合同条款,要明确服务指标和费用标准。(4)作业操作:模拟物流公司执行客户订单,完成仓储出入库、运输出港进港和配送作业。(5)结算评价:结算应收应付款项;数据统计,服务指标评价。

2 国际物流业务综合实训

(1)实训准备:学生分组模拟国际物流的参与方,主要包括外贸公司和国际货代公司。(2)进出口合同签订与单据制作:模拟外贸公司起草外贸合同并编制相关单据。(3)出口货运业务:外贸公司委托运输,货代公司托运订舱、报检报关、做柜集港装船,最后结算费用。(4)进口货运业务:外贸公司委托,货代公司换单、报检报关、提货交接,最后结算费用。

篇9

计划学时:72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

任课教师:

报检实务是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是报检员这一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技能考证课程。该学习领域是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报检员岗位专业能力学习领域,是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运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开设,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让学生掌握报检工作一线操作的基本流程, 并初步掌握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全面掌握检验检疫工作的业务常识,具备报检员岗位相应工作能力,从而为做好企业外贸报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授课内容

课时分配

相关作业

与测试

计划学时

理论学时

实训学时

1

模块一: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概述

4

4

2

模块二:报检管理制度

6

4

2

3

模块三:出入境货物报检的一般规定

8

4

4

4

模块四:出入境动植物及动植物产品报检

8

4

4

5

模块五:出入境机电产品报检

8

6

2

6

模块六:出入境食品报检

6

4

2

7

模块七:出入境包装报检

6

4

2

8

模块八:出入境集装箱、运输工具的检疫检验与报检

6

4

2

9

模块九:出入境人员及携带物、邮寄物、快件检验检疫

6

4

2

10

模块十:出入境检验检疫签证通关和放行

6

4

2

11

报检员岗位工作总结

6

6

12

综合实训

2

2

篇10

本门课程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国家对外贸易的各种法律、法规及管制制度,熟练进行通关作业及报关相关活动的前期、后续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报关知识去开展工作,为从事国际贸易、报关、报检等工作和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设计

坚持把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放在首位,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建基于报关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报关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以报关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实施能力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及时总结教学成果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

2 报关实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选取紧密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进行,一线教师多次深入国际物流企业,在企业专家的直接参与下,坚持教学内容选取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相一致的原则,确定了体现报关行业报关实务的课程内容,同时也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标准的要求纳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之中,采用模块化结构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加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课时数量,真正体现“工学结合”。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一起,根据报关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报关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对报关实务课程的内容重新整合,将课程分解为六个主要模块,19个教学项目,共对应46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以上的建构之后,建立起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详细建构图如下表所示。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为中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践操作理论提升”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本课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受到学生的广泛赞誉。

第一,项目教学法。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每一个项目和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六大教学模块,19个教学项目,46个工作任务。

第二,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剖析案例,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研讨互动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于教学难点,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及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

第四,情景模拟教学法。将报关业务引进校内实训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报关程序。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掌握报关各个环节中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报关及相关工作。

2.3 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改革

教师水平的高低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岗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直以来力争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使在岗教师得到更多汲取营养的机会,加强授课教师与外界交流。通过建设过程,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研究领域更加深入、专业教学水平更高、专业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师梯队。

2.4 实践教学条件的改革和完善

《报关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分析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始终坚持以培养报关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海关报关工作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建立以工作体系为框架的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因此,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我们专门制定了实验和实训的实践教学大纲并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模拟操作。与此同时,积极利用我院的综合实训室来开展模拟教学,特别是引进3D模拟操作软件来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5 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报关实务》以六大模块、19个项目以及46个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所以也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具体如下:

总成绩=平时(20%)+模拟实训(40%)+笔试(40%)

正是这种客观的考核方式真实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 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效果

篇11

2.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围绕着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我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外贸工作任务为主线,对上述三个专业证书考试对应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重组,共同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基于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的优质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力争把《外贸单证实务》建成一门工学结合的省级精品课程,把《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实务》、《报关实务》等3门专业核心课程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建成体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把《国际金融与结算实务》、《外贸业务综合实训》等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基本教学资料齐全的课程包,为以后进一步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加强教学体系建设

1.教材建设。已开课的教材拥有率达100%,所选教材基本适用,既能反映该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能体现出该专业的核心理论要求,还能突出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目前在已开设的课程中基本使用教育部推荐教材或“面向21世纪教材”或自编教材,教材使用率达95%以上,课前到书率100%。所开实验、实习课都有大纲和指导书。争取到2014年完成全部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根据我们的培养定位和生源情况,建设具有核心性、科学性、发展性和注重应用性的适合我们学生的自编教材体系。由专业教研室提出教材编写出版计划,由主编牵头设计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由系教材指导委员会进行统一协调,共同完成专业教材建设的预期目标。

2.教学管理的目标、思路与措施。教学管理应围绕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实现培养对象符合职业要求的综合能力提供有效保障。为此,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评价体系”、“现代教法研究评价体系”、“教学过程控制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及奖惩制度”等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并实现预期目标。

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核心竞争力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以本科教育的核心理论课程为基础,以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融合能力为突破点,培养涉外企业所需要的,业务技能上手快、职业发展有后劲、具有国际化思维视野和市场运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定位和我们初步总结的“能力倒推,知技分解,点线衔接,融会合成”的培养方案,滚动完善我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将专业综合能力分解到每门课业的相关知识点中,并由后续课程对前期课程提出知识点支撑的必要性要求,由此构成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构成要件并予以严格考核。

篇12

本院自2006年申报国贸专业成功招生以来,为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改革国贸综合实训教学环境,形成现在的实训规模。从2009年以来,在学生基本完成国际贸易相关课程之后的第五学期,以集中实践的方式,通过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模拟真实的业务情景,在校内实训室开展为期一周的校内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在专业教师提供的教学情景中,学生以4人为一组成立公司,互相之间进行贸易往来,完成教学情景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最终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和各种手段(如:多媒体、角色扮演等)进行的总结展示。展示结束后由评委老师和企业行业代表评出个人和团体名次。多年经验表明,校内贸易综合实训对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获得学生和实训相关人员的认可。

2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设计

2.1 实训环境设计

整个实训环境为了体现实战,从师资、实训室条件上力求真实进行了特别的设计。

(1)师资队伍。

实训开始之前,由校内专任教师根据真实案例设定实训背景和工作流程,并将相关资料和考核机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贸易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邀请外贸企业、银行、货运、检验检疫、保险、报关等机构代表来校开设讲座,向学生介绍相关进出口业务环节,从中选择部分学生成为辅助机构工作人员,使学生对整个国际贸易流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实训开始时,先由学生自行分组设定公司背景资料,再由教研室分别指派专任的实训指导教师成为公司顾问,企业行业代表作为辅助机构顾问。实训过程中,学生作为贸易流程的主导者,教师仅作为引导者和相关资料提供者出现。实训结束后,学生需对公司的营业情况进行多媒体展示和说明。最后的考核由教师、企业行业代表和辅助机构学生共同完成,并对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2)实训室条件。

根据实训流程,整个实训环境模拟真实贸易环境,设置了三个区域:业务区、商务谈判区和辅助机构服务区。

业务区为各组进出口公司开展贸易业务活动的办公区域,并配有必要的办公设施,例如:办公桌椅、计算机、电话等;商务洽谈区为各组进出口公司展示产品和进行商务洽谈的区域,基本配备设施包括陈列架,宣传单页,谈判桌椅等;而辅助机构服务区则设立了银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税务局、外汇管理局、货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的服务柜台,并配备电脑及相关的办公用品。

2.2 实训流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是以完整的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布置的,主要设置的教学情景为5个,每个教学情景又由多个工作任务组成。分别如图1所示。

(1)教学背景设置。

在实训开始之前,学生最少4人为一组,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分组情况设置各小组进出口公司的所在国家和港口城市,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填写公司成立申请表,包括公司中英文名称,成员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公司简介等。而小组成员将在专任教师提供的教学情景中分配各自的职务,主要由公司法人兼总经理、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构成。

而辅助机构服务人员也是从学生中选出,从事辅助机构服务的学生不得担任公司工作,但必须熟悉贸易流程中的对应环节,主要扮演的角色有银行职员、外汇管理局工作人员、货运人、商检工作人员、海关工作人员、保险公司业务员。

(2)教学情景1―― 准备工作。

进出口公司在公司成立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各个国家对应的商品资料和实物,进行广告宣传,主要是在商务谈判区以商展会辅以PPT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这个情景中主要以锻炼学生的会展布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

(3)教学情景2―― 贸易往来。

在各个进出口公司了解了有意向的公司产品后,主要以函电的形式建立业务关系,并通过贸易磋商―― 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这一过程中,询盘、发盘和还盘还涉及到报价核算的问题,该情景中除了锻炼了学生函电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另外还巩固了贸易术语的运用和换算问题。

(4)教学情景3―― 签约。

达成初步意向后,签订销售合同成为完成后续任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举办签约仪式,展示学生的公关能力,从中巩固商务礼仪和缮制合同的知识点。

(5)教学情景4―― 履约。

各个公司在签订合同后,开始在辅助机构服务区履行合约,以CIF信用证成交的贸易合同为例,进口方首先到银行开立信用证发给出口方,出口方收到信用证审核信用证无误后到货运处安排运输填写“货物运输委托书”,并获得“配舱回单”。随后到商检工作人员处提供相关单证,进行商品检验获得检验证书后并交纳费用。在保险公司处提供相关单证,填写“货物运输保险投保单”,获得“货物运输保险单”。在外汇管理局处领取“出口收汇核销单”准备报关,随后填制“报关单”在海关处提交附相关单据进行报关,并交纳相关费用。出口商凭各项单据,包括: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货物运输保险单、商检证书、产地证、信用证等办理结汇业务。在该情景中,主要锻炼学生审核和修改信用证,缮制各种单据,处理外贸实务的能力。如表1所示。

(6)教学情景5―― 善后。

出口商填制“出口收汇核销单送审登记表”,备齐相关文件(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商业发票等),在辅助机构服务区的外汇管理局柜台办理收汇核销手续,外汇管理局发还“出口收汇核销单(第三联)”。此后,出口商凭“出口收汇核销单(第三联)”和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到国税局的柜台办理出口退税业务。该环节的重点是缮制收汇核销单证。

收拢该笔业务的各项资料,建立档案,录入公司财务账目,并书写善后函,保持良好的业务往来。以此锻炼学生的函电书写和业务管理能力。

篇13

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独立学院得以成立并发展壮大。独立学院依托母校本部教育资源,作为满足大学教育大众化需求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均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且招生规模较为庞大。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国贸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在职场找到一席之地,是众多独立学院国贸教育者所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鉴于此,笔者首先分析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进而总结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有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外贸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就专业定位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出口业务部门和单证储运部门,面向国贸专业的岗位有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但在实际招聘中,涉外的物流公司、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以及海关、进出境检验检疫局等政府部门等也对本专业有着人才需求,甚至是公司中的国内销售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录用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就业面非常宽泛,是名符其实的“万金油”专业。在用人单位招募外贸从业人员时,往往希望应聘者能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外贸从业人员应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外贸行业环节繁琐,工作强度高,这就要求职员能够吃苦耐劳,在进出口业务中往往需要多个人员相互配合,这就要求应聘者要具有团队精神,在对外业务交易中还需要职员恪守职业道德,以在外国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

再次,外贸从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进出口贸易内容复杂,这就要求应聘者应掌握国贸基本理论;能够了解我国外贸的大环境和公司业务范围内具体商品进出口市场行情,熟悉进出口行业游戏规则,熟悉进出口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了解并掌握市场调查、交易磋商、运输保险、货款结算、报关报检和核销退税等环节的操作技巧。。

最后,外贸从业人员应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应聘者应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能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语种进行业务磋商,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另外,销售人员需要频繁接触外商,也要保持与海关、检验检疫局、银行、货代等多个主体的良好关系,这就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外贸岗位要求

长期以来,一方面为保证学生在受教育时能够全面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便于母体学校老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往往参照母体学校教学体系来设计自身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往往多重理论而轻实务。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较多,且在教学内容上多有重复,而在单证实务、报关实务、英文函电等专业课程上,部分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紧密结合实际。

(二)教学实践与外贸实战存在脱节现象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实践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专业实训为辅。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往往多重讲解轻操作,例如在讲解信用证方面,老师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信用证概念、功能、特点和种类的讲解,而在如何审核、缮制信用证上则着力较少。即使是进行单证制作实训,也多是老师在课堂上给出合同、信用证,带领学生填写空白单据。由于课时所限,老师无法做到让每个学生反复训练,举一反三。此外,由于教学环境比较宽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外贸业务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有所体会,也不曾感受到商誉、诚信对自身业务的影响,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外贸行业的高强度工作和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三)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首先在实训内容上,国贸实训包括外贸实务操作,单证制作,进出口报关等部分,在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解、轻操作的现象。一方面教师需要回顾实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例题对实践操作方法进行介绍,例如笔者在进行国贸实务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介绍实践应用程序、实践要求、具体操作流程等事项。其次在师资上,独立学院新聘自有教师多为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这一批教师大多没有在外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没有商务洽谈、业务履行、单据审核、报关核销等环节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在讲授实践课程时,教师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对实训程序中所未涉及到的一些实际业务问题,也无法及时指出和解释,最后在实训软件上,由于购买的模拟软件通常不能及时更新,案例陈旧,脱离实际,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的最新动态,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改革建议

(一)基于职业发展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四年高等教育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未来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持独立而专业的思维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上,教师应根据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来设计讲授内容。如在国际贸易课程上,教师在保证传统经典理论的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可以介绍国际上最新的经贸理论和政策,结合当前国际经贸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当前国际经贸发展趋势。在对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最新经济和贸易数据,通过布置作业或小论文等形式要求学生自行研究分析某一经贸热点问题,以提高其理论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根据业务实际流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很多专业应用型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运输与保险等。教师如何将外贸实用操作技能与这些课程内容相结合,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教师往往先讲理论,待理论内容教授完毕,才会集中进行实训;这种方法无可厚非,但学生往往做实训时已经将理论内容遗忘,无法达到实训预期效果。若将实训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则可同时达到深化理论认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双重效果。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按照进出口一般流程分为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款项结算、业务善后等项目。教师可在讲解完每个项目理论内容后,通过案例介绍、课堂现场模拟操作和课后作业来强化学生认知。在课程全部章节讲解完毕后,教师可用一到两课时介绍一单国内企业出口合同业务全流程将学生所学知识体系化,提升其对外贸实践操作的全局意识。另外,在学生实训实习项目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多家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外贸岗位能手现场讲授自身成长经历,有条件者可聘请业务能力突出者全程参与学生实训教学,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考核学生,提倡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利用多种因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首先,学院在寒暑假期可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还可邀请外贸企业相关实战专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合,参与企业实际外贸业务,提升自有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必要时可招聘有丰富外贸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全职或兼职教师。其次,在保证板书、讲稿等备课内容详实的基础上,学院应鼓励教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原始物品,增加教学的真实感,如提供正本提单、保险单、汇票和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文件,让学生感到所学东西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联系,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学院可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师可把课件、作业、案例、票据单证、原始物品照片、外贸业务操作视频等上传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定期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网络答疑,通过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詹晶.浅析KSAO模式下国贸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 宋津晶.高职基于工作项目的外贸实务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3,(01).

[3] 王波.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02).